物流景气指数

2024-09-10

物流景气指数(精选7篇)

物流景气指数 篇1

为了从整体上把握物流行业的变动情况, 需要利用物流行业的统计信息资源, 编制一套直观、形象地反映物流行业过去、现在变动情况的景气指数。笔者从投入和产出两个方面收集统计指标, 构建物流景气指标体系, 将物流景气指标体系的指标区分为:同步、滞后和先行三类, 在此基础上利用1991年至2010年物流景气指标统计资料编制扩散指数、合成指数和景气综合评分三种物流景气指数来反映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

物流扩散指数测算与分析

物流扩散指数, 又称扩张率, 是在各个物流指标循环波动的基础上, 测定各指标波动循环, 计算扩张变量在一定时点上的加权百分比。物流扩散指数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先行扩散指数、同步扩散指数和滞后扩散指数。

物流景气指标体系包含的4个同步指标分别为:社会物流总额、社会物流总费用、运输费用合计、物流业增加值合计。根据各指标对应的示性函数和权数, 得到物流同步扩散指数。从物流同步扩散指数的变化可以看出物流业发展经历了以下10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93年至1994年, 物流同步扩散指数由100%向50%变动, 上升指标多于下降指标, 物流业发展处于景气后期, 物流业正在走下坡路变, 整个物流业发展处于降温阶段。第二阶段, 1994年至1995年, 物流同步扩散指数由50%向0变动, 物流业发展发生重大转折, 上升指标少于下降指标数, 物流业处于全面收缩阶段。第三阶段, 1995年至1998年, 物流同步扩散指数由0向50%变动, 上升指标仍然少于下降指标, 在此阶段扩张因素不断生长, 收缩因素不断消失, 物流业向扩张方向运动, 此时物流业处于不景气空间后期。第四阶段, 1998年至1999年, 物流同步扩散指数由50%向100%变动, 上升指标多于下降指标, 物流业运行处于景气空间。第五阶段, 1999年至2004年, 物流同步扩散指数一直处于景气空间, 物流业发展越来越热。第六阶段, 20004至2005年, 物流同步扩散指数由100%向0变动, 物流业发展骤然降温, 景气程度跌至谷底。第七阶段, 2005年至2006年, 物流同步扩散指数由0向50%变动, 上升指标仍然少于下降指标, 物流业发展向扩张方向运动, 此时物流业发展处于不景气空间后期。第八阶段, 2006年至2007年, 物流同步扩散指数由50%向100%变动, 上升指标多于下降指标, 物流业处于景气空间。第九阶段, 2007年至2008年, 与20004至2005年的变化十分相似, 物流业发展骤然降温, 景气程度跌至谷底。第十阶段, 2009年至2010年物流业发展从景气空间向不景气空间探底。

同步扩散指数显示我国物流业发展经历了较为频繁的波动, 在1995年、2005年和2008年三次触及谷底, 并且这三次变化均是从波峰直接降至谷底, 说明物流业发展调节机制有待完善, 尤其是当整个行业处于欣欣向荣之际时, 如何保持发展势头成为物流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难题。

物流景气指标体系包含的8个滞后指标分别为:每单位G DP的物流需求系数、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 DP的比率、物流业增加值占G DP比重、物流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运输线路长度、货物运输平均运距民用运输船舶拥有量、铁路货车拥有量。这些指标基本上与物流业基础设施相关, 物流滞后扩散指数反映了对物流业基础设施的需求。从物流滞后扩散指数的变化看出物流业发展经历了以下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93年至1997年, 滞后扩散指数从景气空间向不景气空间变动, 证实了前一个物流业发展周期转入不景气阶段。1994年至1996年, 滞后扩散指数始终处于小于50%的不景气区间, 印证了物流业发展进入不景气阶段。第二阶段, 1997年至1999年, 滞后扩散指数由不景气空间上升至景气空间, 表明物流业发展脱离不景气阶段进入了景气周期, 也表明物流业发展不景气周期的结束。第三阶段, 1999年至2000年, 滞后扩散指数再次由景气空间转入不景气空间。证实了物流业发展又进入了一个不景气周期。第四阶段, 2000年至2003年, 滞后扩散指数由不景气空间上升至景气空间, 2003年达到物流滞后扩散指数的峰值。第五阶段, 2003年至2009年, 在经历滞后扩散指数峰值后, 只经历了年时间再次快速跌入不景气空间, 并且在2004年至2009年这段时间一直徘徊在不景气空间。第六阶段, 在经历了长时间低迷后, 物流业滞后扩散指数在2010年首次步入景气空间。

物流景气指标体系包含的4个先行指标分别为: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货运周转量、货运量、民用货运汽车拥有量。根据各指标对应的示性函数和权数, 计算得到物流先行扩散指数。

物流扩散指数分析:第一, 我国物流业自1999年基本进入景气发展空间。我国物流业发展存在明显的波动, 但是波动周期并没有呈现出明显规律。在1998年以前, 我国物流业整体运行不景气, 先行扩散指数和同步扩散指数基本上都处在不景气空间, 自1999年物流业发展步入景气空间, 但是在2005年和2008年又出现了两次小波动, 主要原因是2008年我国宏观经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影响, 物流业遭到危机的波及, 增加值等各项指标均低于2007年的水平。

第二, 投资者和从业者对物流业在发展前景看好。先行扩散指数自1996年起一直处于景气空间, 我国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货运周转量、货运量、民用货运汽车拥有量四个指标每年增长速度都在不断增加, 增幅相对平稳。投资者对物流业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将会持续增加物流业固定资产。民用货运汽车拥量持续增长表明由于物流业进入门槛低, 良好前景预期吸引了大量的中小个体户加入物流大军。

第三, 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物流业发展处于景气空间时, 滞后扩散指数基本上处于非景气空间, 除了验证上一个物流周期不景气阶段结束以外, 从另一个方面也显示出与物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运输线路、运输船舶、铁路货车等基础设施建设无法满足物流业快速的发展。从波动周期上看, 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于行业需求五至十年。

结论

通过物流业扩散指数、合成指数和综合评分三种方法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我国物流业景气波动趋势, 主要结论归纳为以下两点:

第一, 从分析方法上看, 三种景气指数方法在分析物流业波动趋势上各有所长。物流业扩散指数通过计算报告期与基期相比反映物流业景气波动的指标上升或下降的比例关系, 从而有助于通过基期物流业情况掌握报告期物流业发展的态势, 不足之处是无法获取物流业上升或者下降的程度。物流业合成指数弥补了扩散指数的不足, 不但揭示了物流业发展变化的趋势, 还能分析物流业上升或下降的程度。物流业景气综合评分法的优点在于结合信号灯的颜色形象地展示出物流业发展变化的趋势和程度, 让读者更好地理解物流业景气变化规律。在开展物流业景气分析时, 最好将三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用一种综合、立体的视角展示物流业景气变化。

第二, 从物流业景气变化规律上看, 我国物流业先行、同步和滞后指标在1991年至2010年期间, 虽然环比发展速度存在较大波动, 导致扩散指数呈现出明显的在周期波动, 但是三种指标组对应的合成指数显示物流业呈现出一种稳定的上升趋势, 即从个别指标上看虽然出现了一些指标的增长势头有所减缓的态势, 但是从整体上看整个物流业的发展却保持良好上升趋势。物流业景气综合评分还揭示出在90年代初期我国物流业发展相对比较缓慢, 随着我国对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物流业发展逐渐趋于良好, 但是在2005年之后出现了短期过热, 2008年由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物流业发展再次趋于缓和。

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正式发布 篇2

CFLP:首先, 请崔会长介绍下什么是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

崔忠付: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体系主要由业务总量、新订单、从业人员、库存周转次数、设备利用率、平均库存量、资金周转率、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利润、物流服务价格、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业务活动预期12个分项指数和一个合成指数构成。其中合成指数由业务总量、新订单、从业人员、库存周转次数、设备利用率5项指数加权合成, 这个合成指数称为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 英文缩写为LPI。LPI反映物流业发展的总体变化情况, 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 高于50%时, 反映物流业经济扩张;低于50%时, 则反映物流业经济收缩。

CFLP:据了解, 中物联推出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 经过了多年的精心准备工作。

崔忠付: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支持下取得的一项新的重要成果。作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的具体措施,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10年7月完成了《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编制与研究》课题报告, 2011年3月完成了《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调查实施方案》, 2011年9月在全国物流统计工作会议上进行了省市培训;并于2011年10月开始组织调查。经过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三年多的精心准备和一年多的试运行, 最终对外发布。

CFLP: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已经试运行一年多了, 其基本走势如何?目前看来, 其运行又有什么特点?

崔忠付: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用来反映物流业发展运行的总体情况。该指数从2011年12月份以来均保持在50%以上, 平均值为54.4%, 反映出我国物流业总体仍处在平稳较快发展周期。

分月来看, 2012年上半年波动较为明显, 下半年则比较平稳。2013年前2个月该指数分别为51.3%和50.4%, 呈现回落走势, 反映出物流业在春节因素的影响下, 增长势头进一步趋稳。

分地区来看, 东部地区平均值为55.3%,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 中部地区平均值为54.2%,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 西部地区平均值为51.4%,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 表明东部地区是我国物流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

分行业来看, 受网购等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推动, 以快递为主的邮政物流业增长势头尤为突出, 其指数平均值为63.9%, 明显高于其他物流行业, 并且稳定性较好, 反映出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方式改变, 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物流呈现快速发展势头。仓储业平均值为56%, 交通运输物流业平均值为52.3%, 也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总体来看, 试运行以来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主要表现出两大特点:一是主要指数普遍较高。在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体系中, 只有主营业务利润指数低于50%, 其余各指数均保持在50%以上, 尤以主营业务成本指数和业务活动预期指数最为突出, 两项指数平均值均达到60%以上。二是从变化趋势来看, 主要指数如业务总量指数、新订单指数虽有波动, 但基本保持稳中有升态势。从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这些特点来看, 当前我国物流业总体处于平稳较快发展周期, 特别是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物流呈现快速发展势头。

CFLP:中物联以推动行业发展为己任, 开行业之先河, 率先推出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 这将对行业发展具有怎样的意义呢?

崔忠付:从调查结果看, 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基本反映了我国物流业发展运行的总体情况, 与货运量、快递业务量、港口货物吞吐量等物流相关指标, 以及工业生产、进出口贸易、固定资产投资、货币投放等相关经济指标具有较高的关联性。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调查丰富了我国物流统计指标体系, 有效弥补了现行物流统计的不足, 增加了观察、预测、分析我国物流行业运行发展趋势的新视角, 为进一步加强物流运行与国民经济的关联度研究奠定了基础, 为指导企业生产经营与投资等活动提供了依据。

CFLP: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作为一个新生事物, 请崔会长预测一下其今后的发展前景。

崔忠付: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在广泛调查研究、吸收并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国情, 建立了物流业景气指数指标体系, 以科学地反映物流业的景气变化, 对物流业发展和未来变化趋势进行总体的定量判断、动态监测和分析预警, 从而推动我国物流统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更好地适应我国现代物流业和与国际接轨的需要。当然, 作为一项新生事物, 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也有一个不断成熟和完善的渐进过程。由于调查数据时期尚短, 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所反映的物流业周期性特点以及与实体经济的关联性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

物流景气指数 篇3

物流业景气指数全年平均水平较2014年有所回落,显示出物流转型升级继续推进,物流运行处于“增速减缓、结构调整”的发展格局。新订单指数和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均有所回升,预示着春节前物流业务活动仍将保持平稳回升。

新订单指数上升,节前物流业务有望继续回升。12月份,新订单指数为54.2%,比上月回升0.5个百分点。该指数连续三个月回升,预示着物流需求有所增加,整体保持稳中趋升的态势。

资金和库存周转指数回升,周转效率有所提高。12月份,资金周转率指数为5 2.2%,比上月回升0.8个百分点。库存周转次数指数回升0.9个百分点,回升至53.8%。两项指数回升,显示出物流相关活动有所加快,周转效率有所提升。

企业效益有所改善,但整体仍然偏弱。12月份,主营业务利润指数较上月回升0.3个百分点,为49.8%,虽有所回升,但仍位于50%以下。显示出企业效益有所改善,但整体仍然偏弱。

从业人员指数回落,行业用工情况将有所趋紧。12月份,从业人员指数回落1.5个百分点,为51.3%,位于景气区间,受节日因素影响,该指数增速出现回落,且预计将在未来两个月继续回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物流行业将出现周期性短时用工紧张的情况。

物流景气指数 篇4

新订单指数上升明显, 预示宏观经济稳中趋升。3月份, 新订单指数为55.5%, 比上月回升4.6个百分点, 达到去年7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物流需求回升, 预示着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经营活动将进一步加快, 宏观经济稳中趋升的走势基本形成。分行业来看, 综合型、运输型和仓储型物流业均保持在50%以上, 分别为56.4%、54.8%和52.8%。从传统行业看, 铁路运输业和航空运输业新订单指数低于50%, 道路运输业、水上运输业等其它物流业高于50%。从区域来看, 东、中、西部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升, 其中, 东、中部地区回升到50%以上, 分别为56.0%和58.5%, 而西部地区仍低于50%, 为49.0%。

业务总量指数上升, 供应链活动明显加快。3月份, 业务总量指数环比大幅上升5.5个百分点, 达到57.9%, 反映出供应链上采购、生产和销售等各环节经济活动加快。分行业来看, 综合型和运输型物流业回升明显, 分别回升至5 6.9%和63.5%, 而仓储型物流业出现回落, 回落至54.7%。从区域来看, 东、中、西部均回升至50%以上, 分别为60.2%、55.4%和51.1%, 中部回升最为明显, 回升10.7个百分点。

库存周转指数有所回升。3月份, 平均库存量指数比上月回升4.2个百分点, 回升到5 0%以上, 为51.4%;库存周转次数指数回升4.3个百分点, 为5 5.5%。两项库存指数的变化表明当期生产和消费等经济活动加快。分行业看, 综合型和运输型物流业回升较为明显, 而仓储型物流业有所回落。

设备利用率指数明显回升。3月份, 设备利用率指数环比大幅回升6.9个百分点, 回升至58.2%。显示出物流需求上升、物流活动明显增加。分行业看, 综合型、运输型和仓储型物流业均高于50%, 分别为57.9%、62.0%和54.7%。

资金周转率指数小幅回落, 资金环境趋紧。3月份, 资金周转率指数为52.4%, 比上月回落2.6个百分点。分行业看, 综合型和运输型物流业高于50%, 分别为53.0%和5 3.4%, 而仓储型物流业低于50%, 为49.0%。资金周转率指数回落, 一方面, 显示出物流企业资金占用增加, 回款速度有所下降。另一方面, 反映出由于存在通胀压力的担忧, 央行连续几周实施正回购, 经济运行面临的资金环境有所趋紧。

主营业务成本指数回升, 物流服务价格指数回落。3月份, 主营业务成本指数比上月回升3.8个百分点, 上升至58.2%;在成本继续上升的同时, 物流服务价格指数回落1.5个百分点, 回到50%的临界水平。主营业务利润指数为52.1%, 低于主营业务成本指数6.1个百分点, 虽然超过50%的临界水平, 但利润回升主要源于业务规模的增加, 显示出物流企业依靠规模扩张获取增量收益的粗放型经营模式没有改变、物流业“高成本、低效益”的运行特征没有根本改观。

从业人员指数明显上升。3月份, 物流需求增加带动就业回升, 本月从业人员指数为52.4%, 比上月大幅回升6.4个百分点。分行业看, 综合型物流业大于50%, 为54.4%, 而运输型和仓储型物流业低于50%, 均为49.0%。

物流景气指数 篇5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2015年10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LPI)为53.5%,比上月升1.3个百分点。各分项指数中,除主营业务利润指数和主营业务成本指数等较上月回落,其他分项指数较上月有不同程度回升。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副主任何辉认为:10月份,物流业景气指数继续回升,反映出物流业经济延续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业务总量指数和设备利用率指数环比回升,反映出物流相关活动较为活跃。库存周转次数和平均库存量指数回升,显示出生产和消费活动加快,物流环节商品周转效率有所提升。新订单指数和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回升,预示着物流业务规模将保持较为稳健的发展态势。

业务总量指数小幅回升,显示出物流相关活动较为活跃。1 0 月份,业务总量指数为53.5%,比上月回升1.3个百分点,反映出实体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态势,物流相关活动较为活跃。分区域来看,东、中、西部地区业务总量指数均位于50%以上的扩张区间,分别为55.2%、51.1%和51.9%。

库存指数回升,反映出生产和消费活动加快。10 月份,库存周转次数指数回升2 个百分点,回升至54.7%;平均库存量指数为53.2%,比上月回升1.6个百分点,两项指数回升,显示出生产和消费活动加快,物流环节商品周转效率有所提升。

设备利用率和从业人员指数回升。10月份,设备利用率指数环比回升1.9个百分点,回升至51.7%;从业人员指数为53.5%,比上月回升1.8百分点。显示出物流业务增加带动了设备利用率的提升和就业的增长。

物流服务价格指数位于景气区间。10月份,物流服务价格指数为51.5%,中国公路物流运价指数为107.8点,环比回升2.4个百分点,物流服务价格位于景气区间。

物流景气指数 篇6

新订单指数上升,物流需求明显增加。3月份,新订单指数为52.9%,比上月回升2.2个百分点。显示出物流业需求向好,将保持稳中趋升的态势。从区域来看,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新订单指数均保持在50%以上。

平均库存量指数和库存周转次数指数双升。3月份,库存周转次数指数回升2.4个百分点,回升至51.2%。平均库存量指数回升3.3个百分点,回升至52.4%。两项指数双升反映出随着节后生产建设活动加快,供应链上游物流业务活动趋于活跃。

成本和利润指数回升,企业经营情况有所改善。3 月份,主营业务利润指数为回升至50.7%,显示出企业经营情况有所改善,但比业务活动指数低2.2个百分点,比主营业务成本指数低7.3个百分点,显示出物流企业利润回升主要源于业务规模的增加,依靠规模扩张获取增量收益的“高成本、低效益”粗放型经营模式没有改变,物流企业转型升级压力依然较大。

从业人员指数回升,企业用工压力仍存。3 月份,从业人员指数回升2.4个百分点,回升至50%,显示出随着春节过后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物流行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增强,但因人工成本增长过快等因素影响,企业仍面临用工难的压力。

资金周转率指数回升,企业资金情况有所改善。3 月份,资金周转率指数为5 1 . 8 % ,比上月回升4.2个百分点。显示出由于资本市场的活跃带动物流市场业务活动,企业资金情况有所改善。

物流景气指数 篇7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副主任何辉认为:7月份,受高温多雨等气候因素影响,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较上月略有回落,但仍位于景气区间,显示出经济活动仍较旺盛。中国仓储指数较上月回升,连续五个月位于扩张区间,除了需求与季节因素外,显示出在去库存、降成本背景下,生产企业不断提升第三方专业化库存管理应用水平。从中国公路运价周指数的情况看,随着高温多雨等因素影响加深,公路物流运价波动中小幅回升,但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物流行业仍处于较为困难的经营状态。

两项库存指数双升。7月份,平均库存量指数为55.3%,较上月回升2个百分点;库存周转次数指数为55.9%,较上月回升3.8个百分点。两项库存指数双升,且均位于景气区间,显示出物流业务活动依然活跃。

新订单指数回落。7月份,新订单指数为54.8%,较上月回落2个百分点。虽有所回落,但仍位于较高景气区间,显示出物流需求增势将趋稳。

资金周转率指数回升。7月份,资金周转率指数回升1.1个百分点至51.8%。显示出资金状况趋于改善,对受洪涝灾害影响较大的企业,灾后重建工作有一定促进作用。

从业人员指数持平。7月份,从业人员指数为49.1%,与上月持平,呈较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从历史数据看,该指数在未来两个月将逐步回升。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指数回落。7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指数回落5.7个百分点,为50.8%。主要是受高温多雨等因素影响,东部和中部地区基建项目进展速度放缓,部分停滞。

上一篇:回归阅读教学的本真下一篇:高中英语语法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