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的自述

2024-09-19

肝脏的自述(精选4篇)

肝脏的自述 篇1

摘要:观察完全腹腔镜肝脏切除治疗肝脏疾病的临床效果。选取收治的需行肝脏切除治疗的肝脏疾病患者106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给予完全腹腔镜肝脏切除治疗, 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肝脏切除术。比较两组术中情况 (包括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切除物重量和手术时间) 和术后恢复情况 (包括术后镇痛药物、用量术后禁食时间和住院时间) 。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两组切除物重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术后镇痛药物用量、术后禁食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完全腹腔镜肝脏切除治疗肝脏疾病临床效果显著, 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 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治疗彻底的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肝脏切除,肝脏疾病,开腹手术

随着近年来腹腔镜技术的迅速发展, 其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腹部外科手术。肝脏是体内最大的实质性器官, 解剖结构特殊, 血供丰富, 因此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难度大、风险大, 其推广仍面临许多困难[1]。我院针对需行肝脏切除治疗的肝脏疾病患者采用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 临床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需行肝脏切除治疗的肝脏疾病患者106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3例, 男23例, 女30例;年龄35~72 (47.2±5.6) 岁;疾病类型:肝癌10例, 肝血管瘤33例, 肝囊肿10例;病灶位置:Ⅱ~Ⅲ段43例, Ⅳ~Ⅴ段7例, Ⅵ段3例;术前麻醉ASA分级:Ⅱ级45例, Ⅲ级8例。对照组53例, 男20例, 女33例;年龄34~70 (46.6±4.8) 岁;疾病类型:肝癌11例, 肝血管瘤31例, 肝囊肿11例;病灶位置:Ⅱ~Ⅲ段41例, Ⅳ~Ⅴ段8例, Ⅵ段4例;术前麻醉ASA分级:Ⅱ级46例, Ⅲ级7例。两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病灶位置及ASA分级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 病变位于肝脏表面或肝脏边缘 (CouinaudⅡ、Ⅲ、Ⅳ、Ⅴ、Ⅵ段) ; (2) 肿瘤仅局限于半肝范围内, 恶性肿瘤≤10cm, 良性病变≤15cm; (3) 病变不影响第一和第二肝门的解剖; (4) 肝功能Child分级≥B级。

1.3 排除标准

(1) 肝功能失代偿; (2) 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总管手术: (3) 心、脑、肺和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

1.4 方法

1.4.1 观察组

给予完全腹腔镜肝脏切除治疗。患者取头高脚低位或左侧斜卧位, 气管插管, 全身麻醉。于脐周做一切口, 将10mm Trocar置入后建立C02气腹, 腹压设定为12~14mm Hg。经Trocar置入30°腹腔镜, 在腹腔镜监视下根据手术需要, 分别在两侧肋缘下和剑突下置入4~5个Trocar。常规探查全腹腔、肝脏及邻近脏器, 观察肿瘤位置、数量、范围, 是否与周围脏器粘连, 有无转移灶等, 第一、第二肝门有无异常, 肝门淋巴结情况, 有无肝硬化及硬化程度。用超声刀切断左或右半肝肝周韧带, 充分游离肝脏;沿肝表面用电刀划出拟切割线, 以超声刀沿解剖间隔或拟切割线切开肝脏包膜及3~5mm肝脏实质, 切断肝脏实质;游离肝脏较大胆管及血管, 用不可吸收聚合物血管夹将其夹闭, 较小胆管及血管给予喷凝及超声刀凝固;用生理盐水冲洗肝脏断面, 如渗血以喷凝和止血纱布覆盖止血。在确认无胆漏及出血后, 覆盖明胶海绵于创面, 并留置腹腔引流管。适当延长1个穿刺孔, 送入标本袋至腹腔内, 再连同切除标本移出体外。

1.4.2 对照组

给予传统开腹肝脏切除术。采用肋缘下反“L”形或斜形切口。游离左或右半肝肝周韧带, 充分暴露病灶, 解剖出第一肝门;以止血带穿过肝门静脉后, 肝门用橡胶管行阻断;规则性肝切除沿肝叶分界标志进行切除, 局部不规则肝切除沿病灶外缘1.5cm处以电刀划出拟切割线, 将肝脏实质以电刀切割, 结扎所遇肝脏胆管及血管;用喷凝或止血纱布予肝脏断面止血, 覆盖明胶海绵, 留置腹腔引流管于肝脏断面下。

1.5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术中情况 (包括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切除物重量和手术时间) 及术后恢复情况 (包括术后镇痛药物用量、术后禁食时间和住院时间) , 进行统计分析。

1.6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中情况比较

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切除物重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术后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镇痛药物用量、术后禁食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由于受肝实质内的生理解剖结构特点、肝脏解剖位置的限制、腹腔镜下阻断肝脏血供困难、断肝及断面处理技术的局限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仍是风险大、难度高的复杂手术[2]。随着近年来腹腔镜操作技术的提高及器械的改进, 腹腔镜肝切除术的适应证逐渐扩大, 因而在临床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3]。

研究表明, 在现有条件下, 选择适当的病例, 灵活使用器械, 腹腔镜肝切除术是可行的, 并不会增加手术风险[4]。腹腔镜肝切除术不仅切除了病灶, 而且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机体创伤, 体现了微创的理念。腹腔镜肝切除术具有术中腹壁切口小、对肝脏的挤压小、出血量少, 术后疼痛较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可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等优点[5], 备受外科医师及患者的青睐。文献表明, 腹腔镜肝切除术相较于开腹手术具有降低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恢复和缩短住院天数的优势[6]。

本研究中, 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两组切除物重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术后镇痛药物用量、术后禁食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说明完全腹腔镜肝脏切除治疗肝脏疾病临床效果显著, 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 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治疗彻底的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Cherqui D, Husson E, Hammoud R, et a1.Laparoscopic Liver resctions:afeasibility study in 30 patients[J].Ann Surg, 2000, 232 (6) :753-763.

[2]赵国栋, 刘荣.制约腹腔镜肝切除术发展的因素[J].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7, 12 (8) :80-82.

[3]席兆华.腹腔镜肝切除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新医学, 2008, 1 (1) :94-96.

[4]王刚, 刘荣.腹腔镜和开腹肝切除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5, 5 (11) :617-620.

[5]吕游, 彭心宇, 张示杰, 等.腹腔镜肝脏切除治疗肝脏肿瘤的临床研究[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1, 20 (7) :669-672.

[6]卢榜裕, 陆文奇, 黄飞, 等.腹腔镜与开腹肝叶 (段) 切除治疗肝癌的近期效果对比研究[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5, 7 (5) :536-538.

肝脏的自述 篇2

冬季天冷,人就偏爱吃热食。特别是春节假期,大鱼大肉、辛辣口味,再来一两盅酒,能让整个人都暖暖的。但正因为冬天热性食物吃得过多,到了春天,就必须给自己的肠胃减减负,清肠排毒了。

早上喝杯淡盐水,能利小便、助排毒。血压偏高的人,可以换成温开水;血糖不高的人,就来杯蜂蜜水,同样有效。春天讲究喝春茶,不管是绿茶还是花茶,都能起到排毒、提神养气的作用。特别是茉莉花茶,气味芳香,提神效果更好。

要想给身体排毒,必须保证大便通畅。建议大便不好的人适当多吃萝卜、白菜、土豆、红薯,帮助排便;也可以进行自我按摩,每天绕肚脐顺时针揉按至少36次,按压肚脐左右三指宽处的天枢穴至有酸胀感,均有通便作用。

2、晨练拉拉筋

古人提倡在春天晨练,他们认为这是一年四季中锻炼效果最好的时期,可以彻底放松禁锢一冬的身体。年纪稍大的人,最适合散步,还可以在空气较好的公园做个深呼吸,伸伸腿、拉拉筋。有句话说,“筋长一寸,寿延十年”。这说法虽然有些夸张,但适当抻拉韧带确实有助身体气血畅通,甚至可起到祛痛和排毒的效果。春天要养肝养胆,所以锻炼时,不妨拍打一下两肋外侧。这里是中医所指的肝胆区,以掌心适度拍打,可通畅气血经络,达到养肝养胆之效。

一年之计在于春,除了户外锻炼,更应该多外出踏青旅游。可以在年初制定一套旅行计划,按照假期长短、季节特点等规划四季旅游,并在接下来的一年中身体力行。

3、春吃酸甜口

古书记载,春季饮食宜“省酸增甘”,因为春天吃过多酸性食物会使肝火过旺,从而损伤脾胃,应多吃些性温味甘的食物以助消化,如糯米、南瓜、大枣、山药、银耳等。从另一个角度说,在五脏和五味的关系中,酸味有收敛作用,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吃得太酸就会损伤阳气。但所谓少酸多甜也只是个相对概念,不能走极端,更好的方法是,多吃点酸甜口味的东西,水果、饮料均可,更有助于平衡体质。

4、多吃芽类蔬菜

春天是生发的季节,按照“天人合一”的原则,同样具有生发之气的芽类蔬菜,很适合春季食用。比如,豆芽、豆苗、春笋、蒜苗、芽菜等,可清炒、煮汤、作馅,以清淡、温热为宜。韭菜、生姜、鸡汤有助养阳,可以多吃点;草莓、橙子、猕猴桃也可适当多吃;重点推荐枸杞菊花泡水,能养肝明目。此外,蜂蜜是春天一大补品,除了喝蜂蜜水外,还可以在热牛奶中分别兑上一勺燕麦和蜂蜜,口味更好。

5、太阳下梳头

古人养生,讲究“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也就是说,古代的人们在春季晚睡早起;到宽阔的地方散步运动;散开束发、宽松衣带,不让身体受到束缚。这一原则现在也很适用。

春季要养阳,所以应多晒太阳,特别是早起的时候,边晒太阳边梳头,或者按摩头顶的百会穴,能帮助人增加阳气,滋润五脏。春天还要养肝。

而“肝开窍于目”,所以,养好眼也能护肝。建议人们全身放松,面对太阳,闭上眼睛,让玻璃窗和眼睑滤去过于强烈的太阳射线。

同时转动眼珠,先顺时针再逆时针,每天坚持十几分钟。人们还可以每天回到家用清水洗洗眼周、眼睑,并按揉眼睛周围,以促进血液循环。

肝脏的自述 篇3

1水通道蛋白的发现

1988年Agre带领的研究小组在分离纯化红细胞膜上的Rh蛋白时偶然发现了一个分子量约为28 kD的疏水性跨膜蛋白, 当时称之为形成通道的整合膜蛋白28 (channel-forming integral membrane protein 28, CHIP28) , 但并不知道其功能[2]。Agre等于1991年完成了其cDNA克隆, 将体外逆转录合成的CHIP28的cDNA注入非洲爪蟾的卵母细胞中后发现, 在低渗溶液中卵母细胞会迅速膨胀, 细胞体积迅速增加30 %~50 %, 并于5 min内破裂, 表明了该种蛋白具有极强的水通透性。为了进一步确定其功能, 又将其构建于蛋白磷脂体内, 通过对其活化能及渗透系数的测定以及后来的抑制剂敏感性等研究, 证实其为水通道, 从此确定了细胞膜上存在转运水的特异性通道蛋白, 并将CHIP28命名为Aquaporin 1 (AQP1) [3]。以后又陆续从动植物组织细胞中鉴定出多种水通道蛋白。由于它们与以前 (1984年) 自牛眼晶状体中分离出的晶状体纤维膜主要固有蛋白 (major intrinsic protein of the lens, MIP) 的氨基酸序列具有20 %~40 %同源性, 并且MIP亦被证明具有弱的水通道活性, 于是将所发现的AQPs统一归属于MIP家族, 并将MIP命名为AQP0[4]。到目前为止, MIP家族共有13名成员[5], 单体为26~30 kD不等。

2水通道蛋白的结构

MIP家族的结构具有相似性, 目前研究比较透彻的是AQP1, 其它水通道蛋白的结构均由它推知。AQPs的一级结构为一跨膜6次的单肽链[6], 在质膜两侧形成5个环, 其氨基和羧基端均位于胞内, 故胞外有3个 (A、C、E) 环, 胞内有两个 (B、D) 环。其中B、E环具有疏水性, 其余3个环具有亲水性。整个AQP单体前后两部分在氨基酸序列上相似, 呈对称的镜像结构。在胞外的E环和胞内的B环上具有AQPs的标志性序列:天冬酰胺-脯氨酸-丙氨酸 (Asn-Pro-Ala, NPA) , 而且它们从胞内和胞外两个不同的方向折叠嵌插入脂膜, 从而形成膜蛋白上水选择性通过的孔道。见图1。

B、E环分别从两个不同的方向插入质膜并相互交叉形成膜蛋白上水选择性通过的孔道

在E环的NPA序列中具有189-半胱氨酸残基, 该残基为汞的特异性结合位点, 一旦汞与该位点结合就可以抑制AQPs的通道功能[7]。尽管AQPs的单体具有独立的水通道的功能, 但通过对AQP1的冰冻蚀刻及形态学测量等研究表明, AQPs在细胞膜上是以四聚体的形式存在, 见图2。四聚体结构对维持AQPs的空间稳定性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研究表明AQP1孔道的最窄处直径约为3A, 而一个水分子的直径约为2.8A, 所以水分子可以顺利的通过孔道, 其速率约为3.0×109个水分子/单体·秒[8]。计算机模拟试验表明, AQPs所具有的水选择性是由于两个相互交叉的NPA序列在孔道两侧的脂膜表面各形成一个静电场, 从而有效地阻止了阴、阳离子的通过;同时, 该序列中的两个天冬酰胺共同组成一个亲水的环境, 可使水分子的氢键发生旋转, 从而使其在空间构像发生一定的改变, 利于水分子快速通过孔道。

3水通道蛋白在肝脏的表达及功能

大鼠肝细胞主要表达AQP0、AQP8、AQP9[9], 参与调节水的跨膜转运及参与胆汁生成, AQP0和AQP8主要存在于细胞内, 并在肝细胞顶膜面有较弱表达[10]。AQP9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基底面和侧面, AQP0和AQP8主要分布于中央静脉旁的肝细胞内, 通过调控水的转运调控与细胞有氧代谢有关的线粒体的容积。AQP9表达于肝细胞底外侧膜, 均匀地分布于整个肝小叶, 其功能未明, 可能与维持肝细胞渗透压和调节分解代谢有关, 并参与肝窦与肝细胞间水的转运[11], 与AQP8协同完成胆汁的分泌。大鼠肝内胆管细胞所表达的AQP种类有7种, 分别为AQP0、AQP1、AQP4、AQP5、AQP8、AQP9、AQP11[12], 是目前已知细胞中最多的, 其中AQP1[13]和AQP4研究较为深入, 包括分子、生化和功能研究, 其余5种 (AQP0、AQP5、AQP8、AQP9、AQP11) 的研究只限于转录水平, 其亚细胞分布和生理学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AQP1表达于肝内胆管细胞各个方向的细胞膜和胞内囊泡, 然而, 其亚细胞分布因生理情况不同而不同, 在离体的肝内胆管细胞, 促胰液素和cAMP均可使分布于胞内小囊泡的AQP1向肝内胆管细胞顶膜面重新分布, 但在AQP1基因缺失的小鼠肝内胆管细胞拥有同样对水通透的能力。AQP4主要存在于肝内胆管细胞基底面和侧面, 调节水在基底面和侧面的扩散。有迹象表明胆汁分泌与AQPs密切相关[14,15]。

4水通道蛋白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缺血再灌注损伤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RI) 是指发生缺血的组织器官, 当恢复血液灌注后缺血性损伤进一步加重的现象。肝脏作为高灌注器官, 非常容易发生IRI。如肝移植过程中导致急性肝脏缺血, 当肝脏恢复血液灌注后会因氧自由基等的作用加重肝脏的损伤。在肝移植中IRI是造成移植肝原发失功、移植失败及慢性排斥反应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一直是许多学者研究的重点。

肝脏IRI发生机制复杂, 涉及氧自由基的作用、乳酸堆积、钙超载、能量代谢障碍、内皮功能紊乱、血液流变学异常、细胞凋亡等多种因素。当pH降到5.5以后, AQP4对乳酸盐和水表现出特殊的通透性, 其他如多巴胺、碳酸酐酶抑制剂及高水平的血小板源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也影响着AQP4的分布与表达。AQP4基因启动子区域有一低氧诱导因子结合基序, 低氧可下调AQP4 mRNA及蛋白的表达, 重新给氧又可使AQP4水平恢复。温度、激素、生长因子等因素的变化都会对水通道产生影响。肝脏IRI后常发生淤胆等多种胆道并发症, 可能与IRI后胆汁的分泌变化有关[16], 但其分子机制目前尚不清楚。虽然在对水通道蛋白及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中已取得了一些成就, 但迄今为止仍未能从分子机制完全阐明二者的联系。

5水通道蛋白的应用前景

肝脏外科技术的发展 篇4

1历史的步调

??至19世纪的末期,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已经确立通过肝实质切开是可行的,切

除肝脏的3/4后,动物仍可活存,并且余肝可以再生以达到其原来的体积。CarlL

angenbuch(1888)被认为首先施行成功的肝左叶切除,但Langenbuch的“病人”是

一30岁的妇人,因为腹痛而剖腹,他发现在肝左叶上的一肿块,将其蒂部结扎后,

切除重370g的组织,术后认为是由于束腰过紧肝受压迫所致,但手术后发生肝门处

血管出血,Langenbuch又为其做了第二次手术,病人终归治愈了。因此,Langenb

uch被认为是有目的地施行肝切除术的第一位外科医生。Lucke(1891)首次报告从肝

左叶切除一肿瘤而Wendel(1911)则切除肝右叶。WilliamWilliamKeen(1899)被认

为是第一位行肝切除术的美国外科医生,当时他报告了3个成功的手术病例。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容许进行广泛的肝切除术。今日的肝外科医生必须

是有高超技巧的`解剖学家,熟知人体的生理与代谢过程,并有广阔的现代科学技术

的知识,以求手术能达到良好的结果。人体的肝脏外表上是浑然的整体,以往一直

把镰状韧带作为肝脏的左、右分界,直至1888年Rex通过几具哺乳类动物的肝脏腐

蚀标本观察,指出门静脉左、右分支构成肝脏的两叶。18Cantlie发现人的肝

左右叶是对等份,由通过胆囊窝至下腔静脉窝的平面分开,所以后来称此线为Rex

-Cantlie线。随着对肝脏解剖的初步认识,外科医生便开始行动。19VonHabe

rer结扎肝左动脉切除肝左叶;19Wendel在肝门外结扎右肝动脉和右肝管沿Ca

ntlie线切除肝右叶,于是开始了解剖学与外科学的结合而推动肝外科发展。随后

,Wangensteen(1945)在阻断入肝血流下切除肝右叶;Lortat-Jacob(1952)、Quat

tlebaum,Pack等均相继在控制肝血流下切除肝右叶。

2肝脏的出血与止血

??贯穿着整个肝脏外科的问题是“出血”与“止血”。肝脏象是一团充满血液的

“海绵”,不管你是如何碰她一下,总会流血,并且流个不止。多少年来,外科医

生对此已伤透了脑筋,曾试过了不知多少法子来止血,有些方法在当前看起来甚至

是可笑的。

??直至19,Pringle在美国的《外科年鉴》杂志(AnnalsofSurgery)上发表

了一篇文章,名为“肝外伤止血札记”(Notesonthearrestofhepatichemor

rhageduetotrauma.),报告了8例肝外伤病人,4例在手术前已死亡,1例拒绝手

术,3例施行了剖腹术,手术时Pringle用他的拇指和手指捏着肝蒂以暂时停止出血

使伤处能够看得清楚,虽然此3例病人皆随后死亡,但Pringle用了3只兔子做实验

来证明他的设想是正确的。Pringle的论文发表后,很快便得到了响应,此一止血

方法便成为肝脏外科的突破,至今仍然常用,并被后来称为Pringle手法(Pringle

’smaneuver)。1953年Rafucci通过犬的实验,提出了犬可以安全地耐受肝门血流

阻断15min。这个标准一直仍然是临床上所采用的依据,但事实证明临床上常温下

肝门阻断时限可达60min,甚至多长时间是极限,仍然不大确定。在50年代,Chi

ld花费了多年的时间去研究阻断门静脉和肝动脉的

上一篇:法制类专题节目下一篇:教材教法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