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适应原因

2024-10-06

不适应原因(共12篇)

不适应原因 篇1

古人曰: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学知识, 更要学方法。有人这样形容数学:“思维的体操, 智慧的火花。”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 从小学到高中绝大多数同学对它情有独钟, 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进入高中阶段, 许多小学、初中数学成绩的佼佼者, 第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下面我就以学生学习状态为切入点谈谈如何学好高中数学。

一、没有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这些学生还在回忆初中生活或体味成功的喜悦, 没有很快融入新集体, 进入高中的学习状态。他们在初中尤其是初三时, 已经把学习的弓拉得很满, 现在有一种疲倦的感觉, 他们正在愣神, 思想松懈。等到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了, 才意识到自己落后了, 需要赶紧努力。可是, 要把成绩赶上去, 还需要一段时间。有些同学把初中的那一套思想移植到高中来。他们认为自己在初一、初二时并没有用功学习, 只是在初三临考时才发奋了一两个月就轻而易举地考上了高中, 而且有的可能还是重点中学里的重点班, 因而认为读高中也不过如此, 高一、高二根本就用不着那么用功, 只要等到高三临考时再发奋一两个月, 也一样会考上理想的大学的。因此, 往往表现为第一学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

二、学习方式不适应

初中学生绝大多数都是被动学习, 而高中学生则需要主动学习, 需要自主学习。许多初中生, 没有养成自觉主动的学习习惯, 尤其是没有学会自主式学习。学习习惯因依赖心理而滞后, 初中生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是很明显的。就拿数学来说吧, 为提高分数, 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将各种题型都一一罗列, 学生依赖于教师为其提供套用的“模子”;升入高中后, 教师的教学方法变了, 套用的“模子”没有了, 家长辅导的能力也跟不上了, 由“参与学习”转入“督促学习”。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 还像初中那样, 有很强的依赖心理, 跟随老师惯性运转, 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不订计划, 坐等上课, 课前没有预习, 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 上课忙于记笔记, 没听出“门道”。因此, 一时间还适应不了高中的学习, 成绩不够理想。思维方式的变化也带来了一些学生学习上的不适应。学生的思维方式高中生和初中生不一样, 教科书内容转向了, 而学生还没有一下子转过来。就拿数学来说吧, 与初中数学相比, 高中数学的特点是:

(1) 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不少学生反映, 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 觉得远离生活, 似乎很“玄”。确实, 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 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函数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高一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关键时期。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 进入高中阶段, 第一个跟斗就栽在数学上。众多初中数学学习的成功者, 进高中后数学成绩却不理想, 数学学习屡受挫折, 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同学不了解高中数学的特点, 学不得法, 从而导致成绩滑坡。

(2) 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 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 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 因式分解先看什么, 再看什么, 即使是思维非常灵活的平面几何问题, 也对线段相等、角相等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路。因此, 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式方式, 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 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 因而导致成绩下降。

(3) 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高中课程与初中相比, 是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 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 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

三、心理上、感觉上的因素在起作用

一所高中的学生来自多所初中, 原来的尖子, 现在不可能都是尖子, 就像参加运动会一样, 在省里第一, 到国家队可能没有名次, 到世界级比赛就更别提了。因此, 某些学生成绩的相对下降, 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从初中到高中, 学习的难度系数不一样了, 在小学可以得双百, 在初中得双百就难了, 到高中就更难。从初中到高中, 环境变化也导致个别学生不适应。有些学生整体素质不是很高, 尤其是处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 能力还不够强, 心理上的自我调适能力较差, 到了新的环境, 经常因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而焦虑, 造成精力流失。这些学生需要过一段时间才能适应这个新环境, 也有个别学生因为一点点挫折而丧失对未来的信心。

总之, 要想改变这种状况, 不仅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努力, 更需要处理好初高中教材衔接问题。

不适应原因 篇2

在公司开展的“六个适应不适应”反思教育活动中,通过对自己六个方面的剖析,发现了存在的问题,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一、自身素质和能力适应不适应方面

2001年,我从石家庄铁道学院毕业来到线桥工程公司,虽然在学校所学的是铁道工程专业,但自己非常喜欢写作。在学校时担任学生干部,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在山海关站改造施工现场工作了一年半,积累了一定的施工经验和亲身感受。对于现在从事的党委宣传工作,我认为自己基本上具备了这个素质和能力,能及时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和组织各个党支部开展活动。但是,我现在的水平距优秀的宣传干部还差很远,特别是宣传报道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为企业在路内外树立良好的形象。

二、管理水平和职能作用适应不适应方面 我公司的各个党支部书记有的兼职、有的专职,所以有时现场施工生产和党支部的活动偶尔会产生矛盾。在这种情况下,自己根据施工生产的实际情况,协调好党支部内部的矛盾,让各个党支部和每名共产党员在现场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每季度根据上级党委的要求,紧跟上级的舆论导向并结合实际安排中心组学习、一般干部理论学习和班组学习的计划,用理论知识武装干部职工的头脑。但在工作方式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如现场的理论学习比较枯燥,应该多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理论学习更加生动、更易入耳入脑。

三、工作标准和工作效果上适应不适应方面 在工作上我一直是用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无论从完成任务的速度方面还是质量方面都坚持又快又好的标准,特别是上报分局、集团公司的材料都要仔细校对,不出任何差错。我从事这项工作时间 2 不长,经验很少,所以在坚持高标准的同时必然会遇到一些困难,那么解决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不断加强学习,学习先进人物的工作经验,学习业务知识,学习处理问题的方法。通过学习使我的工作见了成效,干起来变得更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了。但这并不是最终目的,事物总是不断的向前发展的,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的取得收获。

四、工作作风适应不适应方面

在工作作风方面我一直按照年初职代会中提出的落实、落实、再落实的工作方针,及时、快速、准确的向各个党支部传达精神。上面下来的文件只是几页纸,要想把书面上的东西落到实处,就必须结合工作的实际。所以一个个活动方案、计划、安排、通知从我的笔下传递给各个党支部,并注意成果的收集和整理,让上级的精神在基层真正落到实处。

五、自身形象适应不适应方面

作为一名干部同时又是一名共产党员,我在工 3 作上十分注意自身形象。对各现场来办事的人员一律热情对待,说话办事讲原则,从不给现场人员出难题,主动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在参加集团公司或是分局的会议,从不迟到早退,做好记录,因为这时的我已不完全代表我自己,而是代表公司干部的形象。对外接人待物谦虚礼貌,给人留下线桥公司的干部是高素质的干部这样一个印象。

六、责任心和事业心适应不适应方面

是员工不适应,还是管理不适应? 篇3

工业现代化的发展,既需要流水线的刚性与生产过程的军事化管理,又要求具有适应变化能力的柔性。与其说是80、90后不适应大批量生产过程的刚性要求,倒不如说是目前的管理不适应现有的关键生产资源的客观变化。

富士康的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分析研究富士康的管理模式,对研究推动我国制造企业管理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泰罗制“毒害”富士康

富士康的生产类型主要是大量流水线生产方式,在硬件投资、技术成本既定的情况下,如何提高人员利用率、降低人工费用是决定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因此IE(工业工程)技术的应用成为该企业技术与管理的首选。为符合IE模式要求,工人都经过了严格培训,工作专业化程度高,工作内容重复而单调、动作精准而高效,工人在这样的企业已成为产品工艺或设备的附属。

富士康的生产形式实际是美国著名管理之父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的极致表现。泰罗制“以科学的态度研究并进行管理,研究科学合理的操作方法并使之标准化,科学地挑选工人并把工人培养成一流的工人,让工人用科学的方法操作”,使企业的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消除了所谓的“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出活”等现象,但是基于“经济人”假设为前提的管理思想,使泰罗制在提高生产率的同时也造成一系列问题。

人们通常用“冷漠如牛的工人”来形象描述泰罗制对于理想工人的要求。其特征不仅包括工人富有热爱劳动的动机、强有力的身体负重能力、理性专业而熟练的劳动技能、默默奉献而毫无抱怨的品质,而且也包括工人之间相互独立、互不关心的冷漠关系。这种冷漠关系,对于管理者实施高压式管理是极为有效的,对于维护个人的利益则极为困难。

泰罗制的各级管理者通常会有以下表现:管理者更多地是对上级负责,没有正确认识下级员工的价值,认为员工是资本或组织的附属,不重视甚至轻视员工,不信任员工的能力;管理者把持工作的权威性,工作过程一言堂,不善于倾听,甚至经常设法降低员工的自信度;对工作细节安排精细,员工的职责就是被动执行;对工作过程与结果进行严格的监督,不允许员工犯错误;害怕员工之间就工作及相关问题进行交流,人为造成工作环境中的“白色恐怖”;认为只要付给员工相应的报酬,员工就应该无条件服从等。不少人的工作积极性由于这些问题而受到挫伤,有少数人的生活或生命还因此受到了影响。

泰罗管理思想的本质是重视生产任务忽视人际关系的“人性恶”压力式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对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是极为不利的。正确认识员工价值,是解决“富士康类”问题的关键。

当新生代员工走上流水线

随着生活水平和接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将更加注重精神需求和自我价值的追求。特别是80、90后,目前不断成为中国年轻劳动力的主体,他们成长于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之后,很少经历困难,集家庭宠爱于一身,他们的需求层次也凸显特色。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也促使许多青年员工的素质与创新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他们的工作目的除了追求较高质量的生活水平、满足一定的生理需求之外,追求工作带来的快乐和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成为其工作的理想与动力。

这些新生代青年劳动力在一定的就业压力下走进了富士康这样的现代化工厂,但流水线不仅扼杀了他们的工作自主性和创新性,而且“工作中被动执行、受人摆布与严格控制”也增加了他们的工作压力。这种工作状态与员工的基本需求差距很大。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进一步发展,更多年轻人会接受高等教育,新生代劳动者的价值追求与目前大规模的自动化制造对劳动者需求之间的矛盾可能进一步加剧。这要求企业在改进管理模式的同时,也要加强普通劳动者的社会价值观教育,让新生代劳动者认识到做一个普通的劳动者、踏踏实实地钻研一种工作技能,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在日常的岗位培训和工作中,企业要对相关的人员开展减压训练;工作中还要通过各种形式的途径营造宽松的工作环境;要通过制度建设规范基层管理,确保上下级员工互相尊敬。

增长工资不是“良药”

出现了一系列的突发性事件之后,加薪成为富士康集团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但仅仅依靠加薪政策,新生代劳动者的价值追求与目前大规模的自动化制造对劳动者需求之间的矛盾没有根本性改观,管理方式没有变化,员工的工作状态没有变化,员工积极性并不会因此而得以调动。反之,加薪也许会成为企业进一步严格管理的理由。

工作专业化程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过度的专业化分工会使人感觉工作内容单调并容易疲劳;特别是对于高素质员工而言,只要求熟练性而缺乏挑战性与自主性的工作,会使员工产生消极心理与失落感。丰富工作内容与扩展工作责任、增加工作自主性、正确认识工作的社会意义等措施,是减少此类消极因素的有效途径。看来,像瑞典沃尔沃一样将流水线生产转化为团队项目的生产方式也许需要莫大的勇气,但是通过改善生产组织激发员工工作的主人翁意识与工作潜能,对于调动新生代员工的积极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另外,人际关系学说认为工人是社会人,不是单纯追求金钱收入,还有社会、心理方面的需求(如:友情、安全感、归属感、尊敬需求等)。企业要引导员工开展积极向上的社交活动,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利于员工交流与发展。日本佳能创造的“细胞式生产流程”就是一个特例,由于认识到流水线“工作枯燥、薪水低、挫折感”等问题之后,佳能采用“边聊天边工作的人性化”新的生产模式反而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提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之间社交的形式与渠道也越来越丰富,如果具备正常的社会需要,具有交流的手段、时间与能力,新生代员工的社会人特征应该是比较容易实现的。

不适应原因 篇4

凌源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3 911万m3, 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量约为15 652.5万m3。凌源市人均水资源量为526 m3, 低于辽宁省人均占有水资源量820 m3, 不到全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的1/4, 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10。根据联合国制定的人均占有水资源总量标准:500~1 000 m3为重度缺水, 凌源市则属于重度缺水地区。

凌源水资源分布最大的特点是:全市水资源总量分布与降水分布趋势相似, 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缺水十分严重, 基本处于稍高于正常生存线水平, 随着人口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以及生态环境改善对水资源的需求, 凌源市用水量将逐年增加, 供需矛盾将越来越突出, 水资源不足已成为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2 水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凌源市在工业上冶金、铸造等高耗水行业用水比重较大, 也是凌源市的支柱产业, 影响凌源市GDP的增长, 而凌源市的水资源短缺严重影响着GDP增长, 每逢干旱年份, 凌源市城镇和农村的水源地取水水量不足, 城镇3楼以上供水困难, 农村部分地区人畜饮水得不到保证。随着工业发展, 工业增加值在逐年增加, 目前工业以钢铁龙头企业凌钢为例,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已达到97%, 已处于行业先进水平, 即使再通过各种节水措施使万元增加值用水量不断降低, 但用水总量仍将持续不断增长。从历年的资料分析可知, 工业发展与水资源的关系极为密切。

同样水资源的短缺对农业经济的增长产生巨大影响, 凌源市地处辽西丘陵地带, 土地贫瘠, 十年九旱, 水土流失严重, 水资源制约着粮食生产的发展。雨量丰沛的年份, 农业有一定的收成, 干旱年份, 由于水利工程设施年久失修、节水措施不到位等原因, 有限的水资源不能保证农业正常生产的需要, 影响粮食产量的增长, 使占凌源总产值1/4的农业生产遭受缺水的影响, 同样也制约了凌源经济的发展。

3 水资源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原因

3.1 水资源短缺, 供需矛盾尖锐

凌源市水资源总量为3.4亿m3, 人均占有量526 m3, 凌源市多年平均降水量529 mm, 但多集中发生在6—8月3个月, 雨量由南向北递减, 现状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和全市缺少水利拦蓄工程造成水资源利用难度很大, 根据《朝阳水资源》凌源市多年平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仅为15 652.5万m3。此外, 近几年凌源市降雨量减少, 十年九旱, 水资源短缺形势更加严峻。地下水过度开采, 造成凌源市地下水位持续下降, 在干旱季节造成凌源市自来水供水困难, 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生活和工业企业运转, 给区域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用水造成很大困难和损失。

3.2 水资源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一是水资源管理体制不科学, 难以有效地规范和监督管理经济社会用水活动, 水政执法监督检查薄弱, 非法取、用水现象严重。二是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宏观控制方案不完善, 只强调水资源要满足工农业发展的需求, 而不注重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三是废污水排放管理制度不完善, 监督管理薄弱。四是没有实现水务一体化管理, 政出多门, 职能交叉、权属不清、利益冲突, 难以协调, 造成水资源管理的混乱, 无法实现水资源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利用。

3.3 水资源利用总体效率不高

2007年凌源市万元GDP用水量106 m3, 与国内外先进地区相比, 差距很大。工业用水效率低, 管理落后;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较低, 大量水资源损失在输送途中;农业种植结构不合理, 高效低耗水作物种植面积不多, 节水种植工艺有待于大范围推广。

4 水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4.1 水资源合理配置

凌源市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大, 地表水开发利用程度较小, 再生水利用量为零。应通过工程措施合理调配水资源, 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对地表水与地下水, 本地水与外调水进行合理调配;加快污水处理及回用工程建设步伐, 进行新鲜水和再生水联合调配。通过采取调整用水结构、提高地下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等多种调控手段, 促进水资源配置结构趋于合理, 逐步控制地下水超采。水资源配置应遵循“先用地表水后用地下水, 先用污水后用清水”的原则。

4.2 建立水权制度

产权市场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意义上的产权, 是指通过法律、法规得到国家保护的、排他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经营权的总和。水权主要涉及水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建立水权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或可利用量;分析水资源的需求结构;水权分配与转让。目前凌源市的水市场仍然是初级的, 主要表现在:多龙管水, 政出多门, 水资源所有权无形旁落;水资源使用权无序取得;水权的非市场转让;地热水水资源和水权不明导致不合理使用和严重的水利纠纷。结合凌源市的实际, 建立、健全和完善水资源管理法规, 研究制定有关的水资源管理政策, 建立水权制度[1,2]。通过建立水市场或准市场, 最终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

4.3 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 加强监督管理职能

一是加强取水许可制度的监督和管理, 加强取水管理, 规范非法取水行为, 严格实施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 加强水资源费征收力度, 强化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二是完善用水计量、统计和审计管理制度, 加强水表出户的改造、运行、维护和管理。做好各行业用水量、用水效率的统计工作。加强农业用水计量设施管理, 逐步在农业灌溉中推广用水定额管理。推进用水审计制度, 强制采用节水设备与节水工艺。三是凌源市仍延续着传统的“多龙管水”模式, 水资源管理工作没有实现统一管理。水资源管理、防洪、城镇供水、排水、污水处理、中水回用、水环境管理等水管理职能由不同的部门来行使, 各部门之间职能交叉, 缺乏必要的协调机制, 应完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 建立水源、供水、用水、排水、污水处理、回用的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

4.4 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步伐, 建设节水型城市

水资源是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制约因素。社会经济发展必须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的人口容量。一是建设高效节水防污的工业体系。应紧跟步伐, 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根据凌源市的特点, 应避免发展用水量大的产业。目前冶金制造、新型建材、绿色食品加工是凌源市的三大支柱产业, 企业要进一步做好水源建设, 推行节水减污的清洁生产技术, 将污染从源头削减, 并加强污水处理关键技术的应用和工艺设备的技术改造, 加强节水工作, 促进生产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对耗水量很大的有关技术, 应进一步论证其合理使用范围。通过加大资金、技术和智力的投入, 优化产业结构, 改变生产增长方式, 使资源高耗型的工业向资源节约型的现代工业转变[3,4]。二是建设高效节水的农业体系。通过调整种植业结构, 实现农业以粮为主向多品种种植和粮经饲并举转变, 发展节水农业。加快保护地、猪牛禽、经济林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步伐, 实施节水灌溉工程, 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徐振田.北方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与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纵横, 2011 (6) :325.

[2]武建虎.运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保护对策[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1, 22 (1) :171-173.

[3]王丹芳.鹤岗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对策[J].水利天地, 2010 (12) :34.

小学生开学不适应 篇5

一、给孩子灌输安全意识

和学习成绩相比,安全问题显然处于首要位置,孩子只有在一个安全的环境,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投入学习。

孩子进入小学后,脱离了父母的怀抱,有一些必要的安全知识需要家长提前告诉他。

比如,在学校里,上下楼梯一定要靠右侧,最好抓住扶手,不要在楼梯上打打闹闹。

出了校门,如果没有家长接送的话,一定要注意安全。我们经常看到马路边有小孩嬉笑追赶,这样做是很危险的。过马路时,最好和几个小伙伴一起,但也不要互相拖拽。

另外一点需要注意的是食品安全。我们都知道,学校门口通常有很多食品店和小吃摊,这些五花八门的零食很容易吸引小学生们的眼球,忍不住要买来吃。

可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三无产品”,是没有经过国家卫生质检的,孩子吃了轻则拉肚子,重则食物中毒。

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切记不要拿自己的身体开玩笑,为了避免孩子嘴馋,家长可以事先在正规超市或食品店购买一些小零食,让孩子带到学校吃。

二、“有一技之长”更容易让孩子建立社交

进入小学后,社交对孩子来说是一门必修功课。父母平时就要多给孩子创造一些社交机会,比如,带孩子多接触一些小朋友,邀请其他小朋友来家里玩,让他学习与人沟通、相处的技巧。

孩子在一起玩耍的过程中,肯定不可避免要发生一些矛盾,比如和其他小伙伴抢玩具,发生争执等,该如何去处理,这些都是父母应该提前告诉孩子的。

通常来说,有一技之长的孩子更容易建立社交关系,比如,孩子绘画很出色,想学习绘画的小伙伴肯定会主动和他一起玩,相同的兴趣爱好更容易让孩子玩到一起。同时,拥有出色的技能,会让孩子在社交中更自信。

因此,周末的时候,家长可以适当给孩子选择一到两个,他感兴趣的才艺班,培养孩子才艺的同时,也可以丰富他的社交。

三、让孩子 “为自己而学”

很多孩子在低年级时,习惯性听从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安排,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少父母也喜欢对孩子学习的问题过度关注甚至插手。这些做法很容易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为了父母,为了老师。

必须要让孩子意识到,学习是为了自己。只有为自己而学,孩子才会全身心投入学习,发现学习的乐趣。

从进入一年级开始,家长就应该有意识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天放学回来,要先完成作业后才能去玩,有些孩子做作业容易分心,一会儿上个厕所,一会儿喝口水。

家长应该给孩子规定一个时间段,必须在这个时间段把作业完成,不要让他一开始就有拖延的习惯,否则越到高年级越难以纠正。

解决方法

1.多倾听,不批判,多尊重,给予充分自主权

孩子进入新的校园生活阶段,在一个陌生环境里,会面临诸多问题与情感的碰撞。此时,孩子更需要的是一个倾听者。

所以在孩子向家长诉说在新学校经历的时候,家长“蹲”下来,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孩子的心理诉求。

同时,家长要相信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要过多地进行束缚。

对于遇到的难题,父母更多要给孩子鼓励与肯定,帮助孩子分析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中出现的问题,共同协商解决,给孩子充分的自主权。

2. 共同体验,拉近彼此距离

陪伴孩子的成长,不光体现在嘴上说,还要需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中。换句话说,就是要实实在在参与孩子的具体生活和成长。

过后,还可以互相分享行动过程中的真正感受,甚至还可以学年轻人特有的语言,互相吐槽。这样就顺其自然地为亲子制造出共同语言,拉近亲子距离。

3. 学习上多鼓励,少责备

家长对孩子的成绩应该关心,但不应该过分关心,切莫给孩子造成压力。同时要意识到初中学习难度增大,当孩子成绩出现下滑时,不要一味指责孩子学习不努力,而要和孩子一起分析、整理,了解孩子最近是否有事情发生影响了学习状态。

协助孩子更清晰地看到自己有哪些地方做得相对较好,有哪些地方还有改善空间,一起进步。

4. 营造和睦家庭氛围

家长应注重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慕课”不适应于我国的中学课堂 篇6

摘要:“慕课”以其开放性、免费性、短小精悍等特点,正迅速占领各学校课堂,如此“高效率”引进外来教学方式的背后,我们应该理性认识“慕课”。首先,它大量占用课余时间,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其次,它使得学校的任课老师处于一种尴尬境地,加之资金的缺乏,“慕课”的可持续性受到质疑;再次,它看似优秀教育资源得到共享,实现了教育公平,实则却加剧了这种不公平;最后,它无法为中学生提供一种建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环境。因此,“慕课”并不能适应于我国的中学课堂。

关键词:慕课;中学课堂;弊端

慕课(MOOC)即大规模的在线课程,出现于2008年,2011年呈井喷式发展,2012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也分别加入MOOC平台。根据Coursera的数据显示,2013年Coursera上注册的中国用户共有13万人,位居全球第九,而在2014年达到了65万人,增长幅度远超过其他国家。被如此迅速传播的新学习方式,受到各地学校的高度关注,并竞相效仿,更是在备受争议的中考、高考制度下,“慕课”受追捧热度不减。针对我国现状,笔者认为“慕课”并不适合在我国中学阶段大量推广,甚至取代学校课堂授课。

一、“慕课”自主学习的方式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慕课”是老师将任务布置给学生,学生在课余时间自己看视频学习并完成相对应的练习题,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分析,解答疑问,完成教学任务。首先这种学习方式要求学生有高度的自主学习能力及较强的自控能力,有能力基础才能更好的保证学生在观看视频时,不被游戏、电视剧、电影、聊天工具等诱惑,一旦抵挡不住诱惑学生就会借着学习的名义做其他事情,而要想继续完成老师的任务只能通过延长时间。对于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控能力欠缺的中国学生来说,这种需要延长学习时间的学习方式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压力。其次,在我国,另一个不能忽略的实际情况是中学需要学习的科目繁多,内容量大,如果学生在课堂上花费45分钟将知识点学完且掌握,课下就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查漏补缺。但按照“慕课”形式进行,中学学生有6~9门课程需要学习,每门视频学习时间按10分钟计算,这就需要花费60~90分钟,还不包括学生理解消化、练习和复习时间,造成的结果是课余时间被大量占用,学生如果想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就需要更努力的挤时间,虽然课堂上探讨问题可以深化理解知识,加深记忆,但对于已经掌握知识点的同学来说无非是时间的浪费。我们所提倡的教学方法是在保证完成课程标准的基础之上,提高教学效率,将课余时间归还学生,而不是一味的照抄照搬外来学习方式,结果却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课业负担。

二、“慕课”的可持续性发展有待进一步考量

想要通过“慕课”学习的学生只需在有关平台上注册即可进入听课学习,这种零门槛进入方式容易造成少数教师成为“教学明星”被热捧,而对于没有高点击率教师的教学成果在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迫使教师退出“慕课”平台,独留少数教师表演。另一方面,推广“慕课”的学校鼓励学生向网络上的顶尖教师学习,长此以往,学生如果都通过网络学习,任课教师就失去了最基本的职能,成为不用讲课的“摆设教师”。尚不成熟的中学生会逐渐对自己任课老师的观点、水平产生怀疑,使得任课老师失去威信,讲课得不到学生的信服,这不仅会丧失教师教学的积极性,甚至会影响班级建设,学校发展。目前各院校开设的“慕课”课程是免费的,若想要可持续发展下去,大量资金的支持是其发展的必备条件。若将“慕课”推向市场,使学校、企业联合起来进行操作,企业为了效益,选择大力宣传的视频课程必然是能为其带来丰厚回报的,而不是以质量为评判标准,对于学校来说这就很难将无名教师的精品视频课程分享给学生,若想得到更多学生的观看学习就需要按照企业的模式进行妥协,这违背了教育原则。因此,企业一切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原则与学校无私育人的教学本质这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将直接影响“慕课”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中学阶段是“三观”建设、意识形态形成的关键时期

中学阶段不仅要面对升学任务,同时还面临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意识形态形成的重要时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意识形态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和谐相处、集体生活熏陶,在有意和无意中灌输给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让学生在生活中逐渐接受并认同。集体的校园生活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建立,有助于学生团队意识、奉献意识、竞争意识的培养。“慕课”存在于虚拟的网络课堂,使得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零交流、零接触,完全是人与机器的生硬世界,长期处于该种学习环境之中,学生在机械化接受知识的同时可能会丧失沟通能力、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学生在观看西方“慕课”视频时,我们无法确保其不受西方国家主流政治文化、价值观影响,不能更好地保护我国在文化领域、意识领域的安全。例如在由斯坦福大学提供的一门名为《民主化进程》课程中,一名中国学习者在笔记中提到一个知识点,“与民主政体相对的是权威政体,可以细分为选举权威(如新加坡、俄罗斯)、一党制权威(如中国)、个人独裁、独立君主、军事统治、极权主义等”,显然存在着歪曲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丑化我国民主形象的问题。如果任由学生根据“慕课”学习,他们会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认识问题上出现偏差,无法树立正确意识形态,但在校园课堂上,这一问题我们就可以避免。

“慕课”因为是网络课程,有利于学生反复观看,便于复习,有利于家长对学生的辅导,有利于教师备课参考,提高其教学水平。我们应该冷静思考“慕课”的利弊,而不是盲目的复制,它虽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学校教学形式,但可以作为教学的重要补充,改进我们的教学模式,优化传统教育。

【参考文献】

[1]卫志民.“慕课”本土化开发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西北师大学报.2015,(01)

[2]陈豪.“慕课”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2014,(04)

[3]高地.“慕课”:核心理念、实践反思与文化安全[J].东北师大学报,2014

不适应原因 篇7

一、内容偏难, 偏多

以我所任教的农村初中为例, 部分学生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学习英语, 但学校对教师和学生不做考评, 英语仅作为“副科”来学习, 因此, 小学英语教学缺乏反馈与目的, 导致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 英语学习启蒙阶段不够理想。当学生进入中学后, 学习的目的和动机不明确, 部分学生学习毅力和意志力不强, 难以克服因教材难度加大带来的困难, 逐渐丧失学习信心和兴趣, 两极分化现象提早出现。教学内容和任务偏多的教材设计与大部分农村初中生英语底子不好的现状形成显著反差, 如果教师按部就班地按照教材任务设计去开展教学, 课时将严重不足, 难以赶上教学进度。这个问题集中体现在词汇教学与听力教学上。

二、班额过大, 课堂练习机会太少

《英语 (Go for it!) 》注重合作学习, 部分教学任务需要结对活动和小组活动才能完成。就农村初中现在的分班情况而言, 每班人数在50~70人, 即使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 要在一节课内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练习英语几乎是不可能的。在一段时间内, 笔者曾尝试过按课本上的任务来进行教学, 但时间都不够, 一个小组活动原来计划5分钟, 但是为了让学生多练几次, 最后有可能是10分钟才完成, 最终导致课程进度过慢, 无法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三、农村师资参差不齐

一是少部分教师属非英语专业毕业, 英语素养有待加强;二是教改动力不足, 仅仅停留在嘴上, 教学方法和手段陈旧, 仍然以“一言堂”“满堂灌”等方式组织课堂;三是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教育和学习方法指导不够, 激励学生学习的方式不多。这些问题的存在给农村初中有效使用《英语 (Go for it!) 》带来了巨大压力。

四、部分内容与农村实际生活脱节

《英语 (Go for it!) 》在话题的取舍上, 力求贴近生活, 贴近学生, 使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 这体现了语言教材编写的主体思路, 其目的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 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动力。然而, 在相当一部分具体生活片段或事例、事物地筛选上, 教材过多地吸收了英美国家的生活情景及城市事物。比如pizza (比萨饼) , baseball (棒球) 、soccer (足球) 、French fries (法式炸薯条) 等等词汇;又如成立各种俱乐部并制作海报, 写招聘或宣传广告, 结交笔友, 谈论流行文化等活动。这些是绝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几乎没有看过或听过的, 更不用说亲身体验了, 当他们无法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获得, 只能发挥想象的时候, 教材设计的初衷就大打折扣了。

五、话题加深加重了备课的难度

《英语 (Go for it!) 》的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具体的话题展开, 但课文活动对农村学生而言, 具体可操作的太少, 教师需要自己精心编排方能授课。大部分教师手头没有现成的资料或教学辅导材料可以利用, 且很多单元的话题较新, 教师处理起来存在一定难度。上述原因严重制约了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的备课质量;其次, 每个单元的话题相对独立, 单元之间没有过多联系, 导致学生学了就过, 过了就忘, 无疑又加大了教师备课的难度。

六、中、小学教学衔接不足

不适应原因 篇8

近年来,在工程上广泛应用的自适应的方法也用来控制和同步混沌系统,已经有很多人做了这方面的工作。在一般的同步方法中,通常需要事先知道系统的参数的值,而在实际的系统中,由于实际物理元器件的不精确及工作环境的干扰,总是存在某些不确定因素,这样实现不确定混沌系统的同步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利用自适应滑模变结构理论来讨论两不确定系统的同步。

其中i=1,…,n-1,x,y∈Rn,u∈R是控制输入,f(·)是非线性光滑函数,Δf(y)是未确定项,表示未建模部分或者系统(2)的变化部分,d(t)是系统的扰动项。f(·),Δf(y)满足一定条件使系统(1)和(2)在t∈[t0,+∞]上对任意的初始点有唯一的解,且t0>0。

1 滑模面的选取和控制器设计

称系统(1)为发射系统,系统(2)是响应系统,则系统(1)式和(2)式的同步问题是设计一个控制输入u,使系统在不同初始状态下,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同步,即

其中‖·‖表示欧氏空间向量范数。定义系统状态误差ei=yi-xi,i=1,…,n,令g(e,t)=f(e+x,t)-f(x,t),则系统(1)和(2)的误差系统为

定义滑模面

为了使系统状态(e1,e2,…,en)T能够沿滑动模到达零状态,选取适当的系统参数ci,使得

为Hurwitz多项式,即H(z)的所有根在复平面的左半平面内,则滑模面式(5)稳定,从而可以达到期望的系统动态性能。

定理令控制输入u=-c1e2-…-cn-1en-g(e,t)-β赞sgn(s)-ksgn(s),其中β赞=│s│为自适应律,k>0,则误差系统(4)的状态在运行一段时间后收敛于滑模面s=0。

其中,k>0。

2 数值仿真

考虑如下耦合的主从Duffing-Holmes控制系统:

Duffing-Holmes系统在p1=-1,p=0.25,q=0.3,ω=1时,呈现混沌状态。取未建模部分为Δf(y)=-0.05y1,扰动项d(t)=0.2cos(πt),根据以上分析得到的误差系统是:

取滑模面s=10e1+e2,则控制输入和自适应律分别为

仿真结果如图1~图4所示,其中x1(0)=0,x2(0)=0,y1(0)=0.11,y2(0)=0.11,β赞0=0,仿真中使用饱和函数代替符号函数以消除抖阵。

3 结论

本文利用自适应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针对一类不确定混沌系统设计了具有较强鲁棒性的控制器及自适应律。最后通过对Duffing-Holmes系统的同步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这种同步方法是快速有效的。

参考文献

[1]Zhen Wang.Bifurcation Analysis and Feedback Control ofa3D Chaotic System[J].Analysis in Theory and Applications,2007,23(4):343-353.

[2]王震,毛鹏伟.一类三维混沌系统的分叉及稳定性分析[J].动力学与控制学报,2008,6(1):16-21.

[3]Pecora L M,Carroll T L.Synchronization in chaotic systems[J].Phys lett A,1990,64(8):821.

[4]周蕊,王震,毛鹏伟,于晓明.一类三维混沌系统的自适应同步[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08,26(4):123-126.

[5]王燕舞,关治洪,王华.自适应控制实现混沌同步[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4,26(2):219-221.

[6]孙克辉,陈志盛,张泰山.基于参数自适应方法的统一混沌系统的同步控制[J].信息与控制,2005,34(1):40-43.

[7]陈从颜,宋文忠.基于非线性观测器设计的混沌同步控制[J].控制与决策,2005,20(5):586-588.

[8]姚利娜,高金峰,廖旎焕.实现混沌系统同步的非线性状态观测器方法[J].物理学报,2006,55(1):35-41.

[9]邓玮,高金峰.实现混沌系统同步的自适应变结构观测器方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7,29(12):2136-2139.

[10]黄丽蒂,姚婷妤,赵文艳.混沌系统的自适应变结构同步及其在保密通信中的应用[J].电路与仿真学报,2006,11(2):103-106.

[11]Her-Terng Yau.Design of adaptive sliding mode controller for chaos synchronization with uncertainties[J],Chaos,Solitions and Fractals,2004,22(2):341-347.

不适应原因 篇9

她的走红很突然。2011年春天,是属于她的季节,她的照片在网上以惊人的速度传播,被称为“轰动京城的美女”!

她只是做了一件很多学生都在做的事情,到北京参加北京电影学院和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的艺术招生考试。当她一出现在北京的考场,出众的外形和气质就吸引了众人的目光,遭到媒体记者、自由摄影师、路人甲乙丙丁的围拍,更有在考场外发掘“明日之星”的影视公司直接向她发出试镜邀请。

古力娜扎,来自新疆乌鲁木齐,维吾尔族美女,外号“新疆维纳斯”,1992年5月2日出生,身高172cm,体重50kg,喜欢的明星有张柏芝、宋慧乔和范冰冰,喜欢好听的音乐。她从小学习舞蹈,目前是一名舞蹈演员,16岁开始兼职做平面模特。2010年曾在江苏台《幸福晚点名》节目中出现,为第3号女嘉宾。这是目前所知的古力娜扎的介绍。

古力娜扎的出现,也让那些“颜控”们在这个春天狠狠地兴奋了一把。“魔鬼的身材、天使的容颜、合适的身高、甜美的嗓音、精湛的舞蹈”,还有“颜控”们在网上写下了这样的一段文字来形容古力娜扎,说她美得“有点晶莹剔透”。这前面的话还好说,只是最后一句让人疑惑,有几个人见过古力娜扎的曼妙舞姿?

面对各种关于自己的热议,古力娜扎在微博上回应了一句话:“我只是一个平凡的女孩子!”对自己“突然就红了”的生活,坦言还不适应。

古力娜扎微博记录艺考

娜扎(2月21日):今天好累,先去传媒办三试的手续,然后去中戏报名但是不确定考不考,再去北电看二试的榜。传媒、北电的时间重了,当时都急死我了。最后终于传媒的时间改了。明天北电考二试真的好怕好怕……表演苍白的我真的好紧张,还要唱歌,羞涩的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嘿嘿……

娜扎(2月26日):今天和我朋友逛街,发现好多人都说:“你是艺考的那新疆女孩子吗?”呵呵,搞得我都不好意思了,走路都别扭。

娜扎(2月26日):嘿嘿,今天和朋友去中关村吃了麻辣诱惑,还去看《将爱情进行到底》,真的好好看,有种想恋爱的冲动,哈哈。

娜扎(2月27日):今天一大早跑到中戏看榜。下雪了,真的好冷哦。中戏初试过了。下午去北电二试过了,明天考三试,但是三试好难的,我真的很怕。不管结局怎么样,我能走到这一步,我很满足了,加油吧娜扎!

娜扎(3月1日):今天早上真的都起不来,眼睛都睁不开,真的好累好累!现在在北电准备口试!在外面等得我快冻死了!下午还要去拍海尔的广告!好不想去,只想回去睡觉!

娜扎(3月2日):早上去看榜,中戏也进了三试。看完直接去棚里拍海尔画册,现在才回酒店!

娜扎(3月2日):北电顺利考完但是不知道结果怎么样,六号去看体检榜。早上去考中戏形体,迟到了,嘿嘿,因为起晚了,实在不想起床!

娜扎(3月5日):说实话这两天我脑子好乱好乱好烦,觉得好无助,好想妈妈爸爸和姐姐,好想回家。

不适应原因 篇10

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更加完善规范;中国的对外开放也将迈出新的实质性的更大步伐。确立面向21世纪的统计发展战略, 必须在统计制度方法改革方面提出简单明确、具有可操作性的目标模式, 才能逐步解决目前的诸多问题与弊端, 促进统计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发展统计事业, 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四化建设。

1 统计制度改革的目标

1.1 形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规范统计和有效统计, 以满足投资宏观管理和决策的需要。

1.2 建立、健全房地产业统计制度, 形成包括房地产开发、房地

产交易和物业管理统计在内的全面统计制度, 以满足全行业管理和决策需要。

1.3 建立、健全建筑业统计制度, 形成包括资质四级以上及资质

四级以下施工企业、外埠在津施工企业、资质三级以下装修装饰企业在内的全面统计制度, 以满足全行业管理和决策需要。

1.4 建立、健全全社会城市建设统计制度, 以满足我市城市规划及决策的需要。

2 统计制度改革的原则

2.1 满足国家统计调查要求和满足地方党政领导需求相结合的原则;

2.2 满足长远发展需要和满足当前发展需要相结合的原则;

2.3 符合科学性和具有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

2.4 高效、快捷与系统、规范相结合的原则。

3 现行统计制度的“不适应性”

3.1 按主管部门统计的“条条”管理体制不适应经济管理体制的变化

计划经济体制下, 企业的经营机制是政府直接经营, 并统负盈亏的集权式机制, 从政府机构设置上有相当数量的按行业划分的行使着政府职能的经济管理部门, 他们代表着政府对企业进行直接管理。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企业是自主型的经营机制。一方面, 行使政府职能的经济管理部门已经或正在改制改组为以资产为纽带的集团公司, 其职能已由过去的政府职能转变为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责任的企业法人, 根据政企分开的原则, 已不再行使政府赋予的综合统计管理职能;另一方面,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的客观要求和企业改制后大量无主管、民营企业的涌现, 政府宏观调控部门的管理体制也发生着变革。

3.2 分专业实施的统计报表制度不适应企业经营方向多元化的变化, 在一定程度上也不适应经济组织形式多元化的需要

3.2.1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相当一部分企业逐步摆

脱了按政府制定单一行业计划确定经营目标的计划经济模式, 根据国际国内市场的要求, 组建起跨行业跨地区跨国别运作的企业集团, 从事着多种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3.2.2 经济组织形式多元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企业的

又一特征。随着企业融资渠道不断拓宽, 融资方式多样化而带来了企业经营组织形式的多元化。为适应这一变化, 1998年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工商总局联合制定了《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 同时废除了1992年制定的《关于经济类型划分的暂行规定》。两年的实践表明, 新规定的出台基本反映了新形式下企业重组转制和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但是仍有一些问题还未得到解决。

3.3 传统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不适应统计调查任务日益加重的发展趋势, 更难以保证统计数据质量

3.4 政府与部门的模糊分工和重复统计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政府统计数据的权威

首先、对不经政府统计部门审批的跨本系统的部门统计项目的违法行为没有行政处罚手段, 使基层单位的统计人员负担过重, 《统计法》形成了“软法”形象;其次、由此产生的统计标准不一统计范围不明的状况屡见不鲜, 使统计调查市场处于混乱状态;第三、数出多门的状况破坏了政府统计的权威, 使统计用户无所适从;第四、部门利益分割, 统计信息封锁, 信息不能共享, 重复项目调查造成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

3.5 政府各部门对企业各自封闭的管理方式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务公开化、标准化的要求

目前, 政府各部门对企业的管理模式是相对封闭的, 工商 (民政) 部门的企业 (单位) 注册登记、技术监督部门的单位赋码登记、税务部门的纳税登记、统计部门的统计登记都各自按其范围按其渠道进行, 互不沟通, 各自封闭。这种局面形成的结果对基层企业来说是环节多, 时间长, 负担重;对政府来说, 各自的职能都会受到影响。

4 对现行统计体制和统计制度中“不适应性”的改革设想

现行统计体制和统计制度中的“不适应性”需要改革, 统计体制和统计制度只有适应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才能具有活力, 才能较好地反映客观实际, 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 才能更好地实现统计的服务、咨询、监督职能。

4.1 实行企业“一张表”, 以适应企业经营方向多元化的需要

以基本单位调查报表为基础, 在反映企业各类属性指标的基础上, 增加相当数量的经济指标、从业人员及劳动报酬指标、能源实物量消耗指标、科技投入和科技成果指标、固定资产投资指标等。

4.2 修订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 适应新兴产业发展。

目前执行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是1994年制定的国家标准,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新兴产业的出现, 特别是加入W TO后与国际接轨的要求, 需要参考国际通行的分类办法, 加紧修订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 并且规范各行业的统计内涵。

4.3 采用基本指标、统一数据处理程序

“一张表”的指标设置全部采用基本指标 (绝对数指标) , 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数据。也就是说, 企业统计人员在此阶段完成数据采集任务———提供基础数据产品。“一张表”避免设置派生指标 (相对数指标) , 以便于直观的反映企业的本来经营面貌, 也便于数据的处理和审核。统计人员可通过基本指标根据分析问题的目的生成各种派生指标。统一企业“一张表”的指标编码和数据处理程序, 通过标准化的企业“一张表”, 可以加工出一个地区的总资产、总产出、总投资和总收益, 可以满足国民经济核算的需要, 还能满足按行业、按地区、按经济注册类型、按规模等各类分组的需要。

4.4 政府统计内设机构按统计流程设置, 以适应实施企业“一张表”的需要

前面已经提到, 目前分专业实施企业“一套表”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从组织上满足实行企业“一张表”, 就应按统计工作流程设置政府统计局的内设机构。统计工作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 是生产统计产品的过程。提到生产, 就有为何生产、生产什么、怎么生产的问题, 这是在统计方案的设计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到产品, 就有初级产品和高级产品之分。我们把经过采集并经净化的数据称之为初级产品, 这是在数据采集处理和审核阶段要解决的问题;再把初级产品进行开发, 通常以统计刊物、统计信息、软课题研究和统计分析等形式表现为高级产品, 这是在统计分析阶段要解决的问题。

摘要:近年来, 建立现代统计体系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了解现代统计的具体内容对于开拓新世纪的统计事业是十分重要的。现代统计制度改革的关键是统计制度方法改革, 因为统计制度和方法的改革是发展统计生产力、改进统计生产方式的根本途径。本文对我国现行统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改革措施进行了论述。

大一新生的不适应及自我调整 篇11

1 学习上的诸多新挑战

从中学到大学最突出的是学习氛围上的转变。学习是大学生的首要任务,只有适应了新的学习方式,才能够有效地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储备必要的知识。总体上看,大一新生在学习适应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1]。

首先, 中学阶段, 学生未来的道路都有人安排, 只要跟着走就行了, 目标明确单一就是考大学;挤过了高考的“独木桥”, 十几年的奋斗目标已经实现, 突然没有了家长的管束, 加上大学宽松的学习气氛, 理想与现实相互矛盾, 奋斗目标迷失、理想缺失、无所适从, 产生茫然、空虚、失落等负面心理, 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少数新生则会以自以为是的心态虚度美好的大学时光。

其次, 大学课堂的教学模式和宽松的学习气氛, 使大部分新生感觉不习惯。大学是专业教育, 课堂的讲授比较自由、灵活, 教学的内容和方式跨度很大, 速度快、概括性强, 学生很难当堂全部消化理解, 需要学生自主领悟, 查阅更多的相关资料来理解和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和理论;而且有些课程的学习形式也不再拘泥于课堂教学, 而是更加多样化,可以是学术报告,也可能是参观实习,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对此, 面对高度自由的可支配时间, 习惯了中学生活中老师和家长的安排和管制,许多学生面对大学老师新的授课方法常常感到无所适从,不知该如何学习,而把大量时间浪费在网聊、网购、网游上。

再次,由于专业和就业密切相关, 大学新生对专业的选择尤为重视。然而,实际上学生填报的志愿由于某种原因很难做到如愿以偿。或者由于高考发挥失常,被调剂到该专业或者该学校;或者由于自己分数的实力并非自己的兴趣选择该专业;或者父母或老师的建议而非个人意愿;或者盲目从众选择了所谓热门专业, 但经过学习感觉没兴趣。如此种种,使得有些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对专业不满意现象,带来的后果往往是学习成绩差、心情压抑,甚至影响到人际关系。

2 新的生活环境对大一新生适应力的挑战

对许多大一新生而言,进入大学后是他们第一次真正开始独立生活,能否尽快自理自立,直接影响到大学学习生活的质量。因此,学会自我管理,也是他们大学生活的重要课程。

大一新生,一般在17到19岁之间。大部分都是家中独生的“小皇帝”或“小公主”,从小在父母呵护的环境下长大,生活自立能力较差。在中学时期, 由于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及应试高考体制,大部分学生虽然心理上有了独立的需求, 但在学习上习惯于遵循教师的计划, 在生活上家长不得不操劳。而大学生活则崇尚自主、自立和自律。

首先, 相对独立的生活大多数新生不适应。习惯了被安排,习惯了父母的悉心照顾,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更有甚者,连衣服、被罩床单都没洗过或洗不干净;入学后突然需要自己解决, 许多新生感到力不从心。

其次,饮食等方面的不适应。有的学生远离家乡到了陌生的环境会水土不服、身体不适,在饮食方面, 除了吃食堂大锅饭与家庭小灶的区别, 也存在口味、口感上的不习惯。

再次,宿舍集体生活不适应。在家里过惯了独居一室的大一新生,入校后是来自四面八方,个性习惯迥异的4人或6人共处一室,部分学生刚开始接受不了他人的生活习惯,而且习惯自我的“独生子”们也不喜欢作息时间被安排。

另外,进入大学以前, 衣食住行都是由父母帮助学生管理经济账;上大学后, 新生还要适应自己管理经济账。一些自理能力差者, 模仿他人,不清楚怎么合理消费, 往往造成“前松后紧”的局面,令自己很尴尬。

3 人际交往新状况

大一新生遇到了不同于中学时期的人际交往新状况。大学生活的开放性, 使得人际关系微妙复杂,大多数新生没有住校经历,而同学之间朝夕相处在相对固定的空间里, 难免会有不如意,而这些需要离开父母的孩子们自主处理好各种关系。

首先,相较于中学阶段社会接触少,人际关系比较单纯,高校对大一新生而言, 不仅是地理上的生疏,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生疏。加之不同地域的学生在生活习俗、语言、性格上的差异都比较明显, 会引起一定的交往障碍。

其次, 部分大一新生, 经过背水一战的高考拼杀, 个个都是带着良好的自我感觉走入大学校园,从小就养成了一种争强好胜、不甘落后的心理, 形成了以自己为中心, 习惯于接受别人的关怀和忍让, 很少关心和体谅他人的心态和行为习惯。到了大学, 这些学生仍保持原来的人际交往态度,与同学交往过多关注自己的利益,忽视他人的需要和存在,与人交往缺乏必要的交往技能,过于敏感和挑剔,不易被同学接纳,导致害怕与人交往。

4 业余休闲多样化

与高中时期单调的补习业余休闲相比,大学的业余休闲花样繁多,各种社团招新、学生会招募、勤工助学的岗位,何去何从成了难下的决断。

二 自我调整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应对策略

应该正确认识到产生这些状况的缘由,然后积极地去调节和改善,而不是整天为此纠结烦恼,要勇敢积极地面对环境的变化[2,3]。并且在以下几方面自我调整。

1 大学学习效率策略

学习,永远不要忘记。如果你课业很烂,你就算不得成功,当然,也不排除意外,但问题是,那个意会是外你吗?

以我一学期的大学生活体验,建议新生,首先,学习上确立目标。为实现目标制定计划,而且脚踏实地落实。其次,重视课堂学习。大学和高中的教学模式不同,大学里自主的时间比例变大了,课堂上认真地听讲、策略地笔记,将会对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把上课不睡觉当做一种意志锻炼并且你做到了,你将变得不同。再次,有效利用课余时间。课余不妨去图书馆或通过其他途径涉猎一些与所学课程相关的最新资料,为书本上的理论寻求佐证,使之便于理解。

学有精力的同学,还可以根据社会未来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涉猎其他专业的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也可以参加全国“挑战杯”,通过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等来使自身强大。

2 课余活动的合理取舍

大一新生面对对自身综测有益的各种社团招新、学生会招募,缓解经济压力勤工助学岗位,何去何从呢?

我建议课余生活在大学生活开始时就定下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有读研攻博打算的,就要把更多的精力留给学习;想提高自己组织协调能力的可以应聘社团、学生会锻炼;想积累工作经验的可以选择勤工助学。

大学生活非常丰富多彩。如果你有特长的话,就通过各种活动、比赛展现出来;如果你没有特长,也要好好利用在公共场合的锻炼机会,别怕丢人,也不要笑话那些所谓丢人的人。那是一种成功的尝试,这些或许对你以后人生的精彩会有意想不到的效用。

当然大学生毕竟以学业为主,当精彩的课余活动影响到你的学业时,必须学会取舍,因为有舍才有得。

千万别迷恋网络游戏!嫌太闷?去图书馆阅览室,找本感兴趣的书阅读;或到外语角,锻炼自己的自信和口才,还能多交些朋友,多长见识;或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既锻炼身体,还有助于你与同学间的人际交往。

“大学”不但要学习书本知识,还要学习书本以外的知识,如果你能在搞好学习成绩的同时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的话,那么你将是一个真正优秀的大学生。

3 生活知足常乐的智慧

日常生活中,逐渐从依赖别人的生活方式转变为自己处理日常事务,不断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首先,需要你调整心态认可寝室条件的现状。无论如何,你无力改变就要适应。在寝室你要面对的是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生活习惯不同的室友。当别人的生活节奏与你不合拍甚至影响你时,学会换位思考,以宽容而友善之心待人,这是解决问题应有的态度。

如果可能,帮晚归的室友打好热水,在突然下雨的日子里收起室友晾在外面的衣服,别人睡觉时学会蹑手蹑脚……这些看似琐碎的事情却能表明你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

第二,学会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按时就寝、按时起床,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你有足够的理由佩服每天早起的人,如果你能做到,也会有很多人在佩服你呢。

第三,切记千万不能把生活费用得一点不剩。你在大学有很多意外用钱的地方。为了你的家人和你自己的前途,永远别乱花钱。你应该预留每个月伙食费,再合理安排剩下的款项,可以买些必要的参考书和有益的刊物,也可以买些水果,添些服装,或在课余时间适当参加些娱乐活动,增添些生活情趣。你还可以详细地记账,检查一下开支结构是否合理,这样,就能做到心中有数,合理掌控。

第四,树立自我保护意识,严格遵守学校的宿舍管理规定,注意防火、防盗、防抢、防上当受骗等。大学可能有真实的爱情,但只是可能。很多时候他们是因为羡妒别人谈恋爱或者别的什么原因而在一起。

4 人际交往的求同存异

进入大学,大家会发现人与人交流与接触的机会增多,自己的交际圈也随之扩大。如果很多人对你敬而远之,那么你的人际交往是失败的。人际关系的和谐有利于缓解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 对顺利完成学业也有益无害。你大学的朋友很可能对你将来事业有帮助,但是你也应该让自己有足够的实力互相帮助,才能相得益彰。人生百态,不要对新的看不惯的东西抱怨,很多事情当你再回忆时会发现其实那都不是事。所以,不管你当时多么生气愤怒,都告诫自己“冲动是魔鬼”。很多你应该自己弄清楚而不知道的消息别人通知你了,要表示感谢;没有通知你,也不是他人的责任。面对不公平的东西,与其抱怨,不如自己努力奋斗,得到你想要的公平。别说脏话,你随便的一个字或者几个字会让你在别人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

大学是一个良好的与人交流和沟通的平台,因此,大家要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学会包容原谅他人并通过换位思考来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用真诚和努力博得大家的喜爱和支持。

总之,通过大学一学期的学习和经历,大家一定会发现在这个精彩的舞台上,无论平凡与否,只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学会与他人合作相处,每个人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精彩!

参考文献

[1]孙莉.从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差异中解析大学新生入学教[J].亚太教育,2015(31):270-271.

[2]晏振宇,杨旸.大学新生的适应不良及自我调适[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12,3(2): 32-34.

不适应原因 篇12

在搜寻理论的框架下, 失业者在自身实力已定的情况下寻找最高工资的工作岗位。该失业者已知工资的概率分布, 且该分布不随着时间变化, 他在每一时期必须决定是否接受新的工作合同或者继续保持失业状态来领取政府失业救济金。显然, 失业者必须在接受新的工作合同和等待未来更好的机会之间进行权衡取舍。失业者所面临的问题是在充分考虑了包括新工作合同的工资分布在内的各种因素之后, 设计出一套让自己各期效用贴现之和的期望最大化的策略。换句话说, 失业者的问题是决定在什么时候接受新工作合同对自身而言是最优的。

因为我们假定了失业者已知的工资概率分布不随时间的推移而改变, 从而我们可以运用动态规划的方法来解出让失业者接受新工作合同的工资临界值, 即在这一工资临界值上, 消费者接受工作合同并一直工作下去和拒绝此工作合同领取失业救济金并等待下一份工作合同给他带来的效用贴现之和相等。求解失业者决定接受新工作的工资临界值, 并同时研究比如失业救济金等外生变量的改变对此临界值将产生何种影响最先由Mc Call (1970) 以及Jovanovic (1979) 等完成。他们的工作构成了运用搜寻理论解决失业问题的基准模型。

但这些模型仅仅只是基准模型, 远非完美。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模型中假设了失业者清楚地知道每一期新工作合同所提供的工资的分布, 而正是基于这一假设, 我们才能得出最后的结果, 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现实中的失业者不可能确切地知道未来新工作合同的工资分布, 但是也不会一无所知, 一种合理的情形是失业者可能会知道未来工资分布的部分信息, 与此同时, 失业者在一次次拒绝合同的摸索中会不断对这一工资分布有进一步的了解并根据已经出现的新工资额调整自己对工资分布的认识, 同时调整自己的最优策略。这也就是本文基于原始模型做出的修改。

一、基准模型回顾

求职者面临这样的一个求职环境:每一期, 该求职者都会得到一个新的工作合同, 为他提供的工资为w, 其中w服从分布F (W) =Prob (w燮W) 。该求职者可以接受这一合同, 从此每一期他都会获得工资w;当然, 他也可以拒绝合同, 那些这一期他可以去政府领取失业救济金c, 并在下一期重新获得一个来自分布F (W) 的工作合同。该模型同时假设求职者一旦接受了工作, 他既不会中途自行离开, 也不会被解雇。

在这个假设下, 如果我们将求职者 (一旦他接受了工作合同就变成就业者) 在第t期的收入记为yt, 如果第t期他仍是失业状态, 则yt=c;如果第t期他接受了某个工作合同, 则yt=w。因此, 这个失业者所面临的决策问题便是设计一个策略来最大化, 式中的0<β<1是求职者的贴现因子。

若该失业者在第0期获得了一个向其提供工资w的工作合同, 并且决定接受它, 我们将他每期工资折现加总后的期望值记作v (w) , 即, 则该值函数v (w) 满足Bellman方程:

大括号中的两个表达式分别表示当期求职者的两个可能的策略: (1) 接受工作合同, 获得工资w, 并在此后的每一期都得到yt=w; (2) 放弃这一工作合同, 得到失业补助c, 并在下一期重新获得来自分布F (W) 的新工作合同w'。通过计算, 我们可以得到:

在上式中, 是一个工资的临界点, 当时, 求职者会拒绝这个工作;当w叟w軘时, 求职者才会接受它。

二、模型拓展———自适应模型

对模型的拓展就是弱化求职者已知工资分布这一假设, 假设求职者在第0期只具有先验的关于w的分布F (W) 的信息, 他在整个求职过程中会不断接触到新的工资水平w, 基于这些新信息, 根据Bayes法则来修正自己关于w的分布F (W) 的先验认识, 最终得到w的后验分布F' (W) , 并根据该后验分布来进行最优化决策。这样, 在求职过程中求职者关于工资w的分布F (W) 的认识会随着信息量的增多而不断变化和丰富, 我想做的是考察在这种情况下求职者的决策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假设合同提供的工资w服从由参数θ决定的概率分布F (W|Θ) , 概率分布密度函数为f (w/θ) 。求职者在第0期并不知道参数的具体数值θ是多少, 他掌握的信息是参数θ服从一个先验分布G (Θ) , 概率分布密度函数为g0 (θ) ;工资w服从的真实概率分布密度函数f (w|θ) 中的参数θ是这个先验分布中的一个值。所以, 在接下来的各期中, 他将根据得到的工资水平w来修正这个先验参数分布, 从而获得后验分布, 并以此后验分布作为对参数θ的合理估计。

首先从第0期开始, 此时求职者掌握的信息仅仅是关于参数θ的先验分布g0 (θ) , 由此可以得到第0期工资水平w的无条件分布:

一般地, 若记, 则当求职者拒绝了工资水平为w1, w2, …, wn的工作合同进入第n期后, 其关于参数θ的后验分布为:

从而我们得到第n期中工资水平w的无条件分布为:

这里, 我们假设求职者在任意一期对参数θ进行后验修正所依据的先验分布始终是g0 (θ) , 而每一期的经验是w1, w2, …。

第0期, 我们有Bellman方程:

对于第n期, 我们有Bellman方程:

在第n期, 求职者同样会面临着两个选择策略: (1) 接受工作合同, 得到工资wn, 并在此后每一期都有工资yt=wn; (2) 拒绝合同, 得到失业补助c, 将这次工资信息加入到信息集中修正参数θ的分布, 并在下期面对新工资水平wn+1时决定是否接受。

通过求解, 我们可以得到:

式中是一个工资的临界点, 当时, 求职者就会拒绝这个工作;当时, 求职者才会接受。进而可以得到:

因此, 如果给定分布函数, 我们便可以由上式求解出的值。

本文的出发点是在搜寻理论的框架下讨论劳动经济学中经典失业问题的一种拓展形式。经典的失业问题关心的是一名失业者在工资水平概率分布给定的条件下, 如何设计自己的最优求职策略即金决定何融时接受工作合同来最大化其各期贴现效用之和N。O在.这1个, 2问01题4Fi中n, a由n于ce工资分布给定且不随时间 (改C变u, m所u以la我ti们v可et以y N运O用.动5态40规) 划的方法列出Bellman方程对模型进行求解。

而在本文的模型中, 为了让模型更加贴近现实, 我们假设失业者并不知道新工作合同的确切工资水平分布, 失业者知道的仅仅是此工资水平分布的形式以及其中某一未知参数的先验分布。失业者将根据其在每期中不断观察到的随机工资额的现实值对主观的工资分布进行修正, 并基于此修改后的分布设计自己的最优选择策略。

在这样的假设之下, 直接运用动态规划方法求解模型似乎并不可行。原因在于失业者会根据每一期的新信息不断更新其主观工资分布, 这样该失业者当期所面对的问题与下一期所面对的问题就不相同了, 这与动态规划的前提不符。但是我们通过计算证明了在本文的假设之下该失业者的跨期决策问题仍然符合动态规划的条件, 在此基础之上, 我们推导出了该失业者的最优选择策略。

本文中的假设比经典模型中的假设更为贴近现实, 同时还建立了工资分布在不断地Bayes调整之下使用动态规划的理论基础。本文的理论结果可以作为进一步在搜寻理论的框架下研究自适应的失业问题的出发点和参考点。

摘要:文章对劳动经济学中经典失业模型偏离真实市场的假设进行了合理修正, 同时建立了工资分布在不断Bayes调整之下使用动态规划的理论基础, 理论结果可以作为进一步在搜寻理论的框架下研究自适应的失业问题的出发点和参考点, 是对经典跨期求职模型M cC al (l1970) 的一个扩展。

关键词:搜寻理论,工资分布,自适应

参考文献

[1]McCall, J., Economics of Information and Job Search[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70.

[2]Albrecht, J.&B.Axell., An Equilibrium Model of Search Unemployment[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84.

[3]Stigler, G., The Eonomics of Information[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85.

上一篇:语文作文教学呼唤回归下一篇:独立学院家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