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女性的养生之道

2024-11-12

中年女性的养生之道(共12篇)

中年女性的养生之道 篇1

一、我国妇女教育的研究归纳

对近10年来我国妇女教育的学术论文及相关著作的研究中, 得出有关我国妇女教育的范围涉及:妇女与贫困、教育、健康、暴力、经济、文化、法律、传媒、婚姻与家庭, 女童、老年妇女及其他。内容也不再局限于女童, 而是逐渐转向各级各类教育中的性别问题, 诸如儿童性别角色的形成、义务教育阶段的性别差异、教育投资及回报率的性别差异等, 从多学科多角度探讨妇女教育问题, 使妇女教育研究的内容不断深化, 研究领域逐渐扩展。

二、提出问题

在我国妇女教育研究中, 笔者认为有两个方面尚有不足。一方面, 过于强调性别因素, 忽略了从女性自身角度来考虑女性教育。性别视角是主导方向。另一方面是有关城市中年女性成人教育的继续教育很少有所涉及。女性成人教育的研究课题包括农村女性成人教育和城市女性成人教育。而我国有关女性成人教育的研究课题大都围绕农村女性成人教育和农村妇女的扫盲运动展开的。城市中的女性群体教育问题也主要研究下岗女工再就业教育、女性职业教育等问题。女性教育大都重视生存性继续教育, 而忽视了发展性继续教育。

三、问题产生原因

影响中年成人女性继续教育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社会因素, 另一个是女性内部心理因素。

1、社会因素

社会传统的观念和文化对女性这个角色存在不利的刻板印象。社会的期望所产生的偏差, 社会期望女性以家庭为重。社会的舆论也有一定的影响。从性别视角上看, 现行的教育政策、教育资源配置上所出现的性别差异也导致了妇女权利的受损, 影响了妇女的发展。我国成教与继续教育仍有欠缺, 法律尚不健全, 制度有待完善, 投入和宣传不足, 社会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也不到位。

2、内部心理因素

女性消极的自我意识使女性对自我评价过低, 女性低目标的选择会导致女性进取心下降, 从而减少了女性成才率, 这又反过来强化了女性消极的自我意识。女性内省的自觉性严重不足, 表现在女性对传统的女性形象的束缚上。女性成就动机的自觉性、主动性很欠缺。并且与女性的年龄有关。不同的价值观影响了女性的发展, 大多数女性将家庭的幸福放在了首位。女性自身的弱性心理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女性的进步。自卑、依赖心理严重, 怯弱心理、意志力薄弱也是抑制女性成才的重要因素。

四、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

从成人女性心理学中发现, 中年期女性在生理和心理上, 都已成熟。生理上处于生育期, 心理上也达到了心理品质的高峰期, 正是成才的大好时期。女性有两个成才教育的高峰期, 第一是青少年时期, 第二个是35~50岁, 尤其第二个时期, 各方面都很稳定, 所以是一生中丰产的时期。研究表明人的智力就中年期与青年期相比非但没有下降, 反而有所上升。这个时期女性的世界观日益成熟, 思维的广度、深度都有所发展, 理解力、判断力、想象力、创造力均处于最佳状态。这些都说明, 成人女性如果有自身发展的需求和可以利用的条件, 那么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只要我们能够协调好现实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那么成人女性的继续教育就指日可待。

五、各国成人女性教育的可鉴之处

专门针对女性成人教育的对策有限。将女性成人教育归属于成人教育这个范围, 可以找到一些借鉴之处。对成人教育有成效的是各国的社区教育, 以下仅介绍美国、日本、中国台湾在女性社区教育方面的可取之处。

1、美国社区中的成人教育

美国社区中的成人教育一般有三种模式, 个别模式、小组模式和社区模式。

个别化模式是以“成人是一个具有自学能力的成熟的人”这样一种观念为基础提出来的。这个模式对女性自我发展、自我认识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自由大学也很适合城市中年女性成人教育, 它的非正规性, 可以使在这一结构中的人们不受干预地相互交往、共同促进。最关键的是, 它的目的不是传播某一具体的知识, 而是培养人们独立的、自导式学习的能力。它的好处还包括免费或低收费, 这对于学员们来说, 没有精神压力, 可以使学员们自愿的投入到学习中来, 体会到学习所带来的乐趣。

学习圈对于城市中年女性来说, 意味着一种学习资源的共享, 学员们可以相互切磋, 互相进步, 使生活充满了活力, 有了新的希望。

2、日本妇女教育

1981年日本文部社会教育局发布了《妇女教育及家庭教育现行政策措施》的文件, 提出妇女教育即“妇女为提高自身的资质与能力, 而进行的各种教育与学习活动”。日本妇女教育的目标是自立和认识自我。以妇女为对象的社会教育设施有妇女会馆、妇女活动中心、国立妇女教育会馆等。通过讲座的形式向妇女传授包括:家庭环境、孩子的身心发展、社会环境、娱乐和体育活动、家庭生活设计、消费职业生活等内容。还有各种小组活动, 如学习茶道、花道、书法、烹调等。另外还有舞蹈训练、唱歌表演、球类比赛等。

3、台湾社区教育

台湾是以家政推广教育的方式, 透过社区妈妈教室、农业家政班、妈妈成长班、学校母妹会的途径, 把理家有关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传授给社会大众, 使他们具有更丰实的知识、更熟练的技能、更正确的态度来处理家庭事务。

六、思考与建议

城市中年女性这个群体是一个人数可观的特殊群体, 其继续教育不单单是扫盲教育, 和农村中年女性相比较, 虽然问题不是特别突出, 但此群体的心理和教育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所以, 对于这个群体, 我们要提高对她们的关注度。以发展性继续教育的为前提, 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关城市中年女性成人教育的一些对策建议:

1、通过教育, 使女性对自我学习潜能有一定了解, 使更多的中年女性有自我继续学习的意识, 从理念上坚定她们的信心。

2、从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给中年女性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 给

予鼓励和支持, 让中年女性多参加有意义、有利于个人爱好发展的活动。

3、从对最基本的文盲扫除提升到功能性文盲的高度, 加强对

中年女性现代工具使用的培训, 调动中年女性学习现代技术的热情, 让她们看到现代技术的快捷与方便之处。

4、弱化学历教育, 注重对女性自我价值的发掘和探索。此年

龄段的女性, 学历教育并不是最主要的, 能否被他人尊重、生活是否有乐趣、心态是否平和、能够坦然面对老年危机, 才是最重要的。

5、弱化对性别视角的关注, 从女性自身的发展潜能来看待中年女性的发展性继续教育。

摘要:本文主旨在于探讨城市中年女性成人教育的解决对策和出路, 通过近年来学术上对我国妇女教育研究的归纳, 发现在城市中年女性成人教育方面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本文试图从女性成人心理来说明女性成人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对美国、日本、中国台湾在女性成人教育中的经验介绍, 来思考我国城市中年女性成人教育的发展性继续教育的出路。

关键词:城市中年女性,发展性继续教育

参考文献

[1]莫文秀.中国妇女教育发展报告No.1 (1978-2008) 改革开放30年[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

[2]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中国妇女研究年鉴1996~2000[M].中国妇女出版社, 2004.

[3]周毅刚, 徐大真, 李宝峰.女性教育心理学[M].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7.

[4]胡晓松, 马超, 贺宏志.当代社区教育的比较研究[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1.

[5]朱成娟, 刘奉越.近十年我国妇女成人教育研究回顾与展望[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8, (2) .

中年女性的养生之道 篇2

2、多使用维生素丰富的食物,比如胡萝卜,菠菜,小油菜,韭菜,杏,芹菜汁对脂溢性脱发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维生素a对于维持上皮组织的正常功能和结构的完善,对头发的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3、薏苡仁萝卜缨粥,能够祛风清热,养血润燥,对生发有一定的好处。

做法:将提前备好的30克萝卜缨、马齿苋、薏苡仁放入锅中煮粥,成年糊状即可食用。

1次/1日。一个月为一疗程,长期坚持使用,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4、50克大米,30克何首乌,适量的冰糖。将何首乌放入砂锅中煎熬,去渣后放入大米和冰糖,最后煮成粥即可,经常效果比较持久。

中年女性巧养生 篇3

自寻快乐,增强免疫人的情绪中,只有喜是有益人体健康的一种生理活动。研究发现,欢笑时,人体的各个器官能产生协调一致的振动,使神经处于兴奋状念,通过神经调节而促进人体分泌有益于健康的激素。开怀大笑有助于使心中的郁闷情绪得到疏导,使脸、颈、背、胸阔肌、腹肌反复收缩及放松,呼吸_工力能增强,使入吸入更多的氧气。肌肉、组织得到血氧的供应,功能得到正常发挥。

追求新知。防脑衰老追求新知识,不断学习,会使人感到心理上的满足和充实。追求新知,可不断刺激脑细胞,使思维活跃,反应迅速,有助于预防脑萎缩,减缓大脑的衰退速度。

陶冶情操,调整心理中年女性生活节奏加快,难以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安逸,而精神活动与人体生理、病理变化有密切关系。音乐能调节身心,抚慰心灵,使机体新陈代谢旺盛,各种激素的分泌保持平衡。舞蹈、绘画、书法、赏石、集邮、剪报等也有类似作用。

调节饮食,防骨疏松随着年龄的增长。骨密度降低,会出现弯腰驼背,腰腿疼痛,四肢无力等。因此,人到中年要注意调节饮食,预防骨质疏松,多吃含钙及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如鱼油、蛋黄、牛奶、瘦肉、禽类、水果等。此外,还要经常晒太阳,接受充足的阳光照射。

充足睡眠,适当美容睡眠充足可解除疲劳。产生活力,还可增强免疫力和抗病力。睡眠不足时,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低下,容易导致多种疾病侵袭,增强患癌症和心脑血管病的机会。人到中年,皱纹已悄悄爬上眼角,适当美容,可使你青春焕发。对于中年女性来说,充足睡眠比美容更重要。

注重食疗,补益肾精中医认为,肾藏精,主骨,肾精充足,则肢体强劲,身心健康。因此,人到中年,要注意补益肾精,使身体处于旺盛的状念,如燕窝、银耳、百合、蓬米、芡实、黄精、苁蓉、山药、枸杞、元肉、大枣、核桃等。可根据自身状况,做成汤粥等食用,既可强身健体,又可美容。

坚持运动,有益健康要保持旺盛活力,身材匀称,头发亮泽,皮肤细嫩,运动是最好的办法。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肺、大脑功能,消耗多余脂肪,加快新陈代谢,使机体得到充足的血氧供应而青春焕发,身体健康。

中年女性的养生之道 篇4

关键词:动感单车,中年女性,身体成分,心率

动感单车课程(spinning)是一项结合音乐,视觉效果,节奏控制等多种健身元素的一项室内自行车训练课程。具有动作美,音乐美、空间美和人体美。Spinning从被引入中国健身市场至今,已经成为一项极受欢迎,不可或缺的健身选择。与普通健身车相比,动感单车加装了阻力器,并且配备了相应的视觉听觉刺激来增强运动效果。动感单车在踩动时采用延续性无冲击的踩动方式,360度都要用力,这种“圆圈技巧”可以产生更强的力量,使全身主要的大肌肉群都得到锻炼。动感单车的课程从运动强度的角度来划分可划分为耐力区间(H Rma×65%-75%)和间歇区间(HRma×65%-95%),以分别满足运动者的减肥健身或者强身健体的健身需求。有研究显示,从1992年至2002年的10年之间,我国居民的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上升了38.6%和80.6%,45至59和60岁以上人群的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上升了45.2%和43.7%,影响身体成分最重要的三个因素是健康状况、健美程度和人体机能,一般人们更加关注健康状况和身体机能。肥胖会增加各种疾病发生的危险性,包括心脏病和中风,体重和脂肪的积蓄模式与死亡率的增加相关。身体成分可以分为瘦体重和脂肪。瘦体重包括水,骨骼,肌肉,结缔组织,器官组织和牙齿。

本研究通过12周的运动时间,探究动感单车课程对中年女性身体成分的影响,希望能够为大众健身提供指导。

1、实验对象与方法

1.1、实验对象

从参加天津某健身俱乐部新入会从未参加过动感单车课程训练的中年女性中随机选取15名作为本实验的实验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43岁。其基本情况见下表。

1.2、饮食控制

受试者在本实验期间均采取一般性饮食,保持原有的生活方式。

1.3、研究方法

(1)运动处方。

正式开始单车课之前进行1周适应学习训练,使受试者学会以主观RPE,心率控制蹬踏单车时的运动强度。正式运动开始时单车课频度:每周三次。单车运动时间:45分钟。共持续十二周。主观RPE各等级的分数乘以10,即为其运动时的心率。本实验将主观感觉有意识的保持在11至15级,即费力阶段,帮助受试者在标定的运动强度中训练,达到实验要求的效果,理论依据为运动负荷理论。

(2)运动强度监控。

心率的监控,主要采用的方法是遥测心率法。

(3)测试指标与方法。

受试者在实验前后接受身体成分测试,采用日本百利达公司生产的(TANITA)TBF-418B人体成分分析仪。

(4)数据处理。

实验数据用mean±S来表示,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分分析。数据统计采用Excel 2003软件统计处理完成,P<0.05为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为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2、测试结果

12周的课程锻炼之后,受试者的体重、体脂肪率明显下降,呈现高显著性差异(P<0.01)体脂肪量和体重指数呈下降趋势,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非脂肪量指标减小,无显著性差异(P>0.05)受试者左右腿体脂肪率,躯干脂肪率和躯干脂肪量均出现高显著性差异P<0.01,但肌肉总量增加,但增加值很小。

3、分析与讨论

从宏观的角度分析,经过12周动感单车课程的训练,受试者的体重显著下降,呈现高显著性差异,体重指数也呈现显著性差异,说明动感单车项目的减体重的效果非常明显。进一步从体脂肪量和体脂肪率的角度来看,这两个指标为下降趋势,呈现了非常显著的变化,说明动感单车课程的减肥效果显著,尤其是对于体内脂肪的减少效果非常明显,结合肌肉重量的指标来看,肌肉重量无显著性变化,说明动感单车课程并没有刺激肌肉增长的作用,其主要功效在于减脂效果,非常适合以减脂瘦身为目的的健身人群。

从微观局部的角度来看,受试者左右腿体脂肪率指标减少的幅度非常均匀,基本都减少了2%左右。躯干脂肪率和躯干脂肪量也明显减少,但与左右腿脂肪率进行比较可以发现,躯干脂肪减少更多了,可以达到4%,证明动感单车的局部减脂效果非常明显,而且减少脂肪量比较均匀,以躯干的减脂效果最为明显,说明动感单车课程对围度的改观也比较显著,对塑造健美的体形和身材有较好的作用。有报道显示,动感单车课程对体重和腰围的围度有明显的降低作用,但是对臀围的减小无明显的作用。

4、结论

动感单车课程对于减肥减脂具有明显的功效,适合有减肥减脂目的的健身人群,对身体的塑形和体姿体态的改善也有较好的作用。但是要注意运动强度不要太大,如果有减肥减脂健身目的的人群心率保持在110-150之间效果最为显著。

参考文献

[1]王磊.张波.动感单车运动与美育教育之关系.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672-691X(2007)02-0109-03.

中年女性应避免的十大健康错误 篇5

美国《健康》杂志最新载文,刊出了健康专家芭芭拉·格鲁弗曼总结出的中年女性应避免的十大健康错误。

错误一:没有意识到自己需要改变。

中年女性最大的健康错误就是啥都不做改变,头发、化妆品和服饰等一切照旧。专家表示,适当改变,能增强机体适应力,也对女性心理有很大的`鼓励作用。

错误二:没有在服装方面花足够的钱。

任何年龄想买到称心如意的服装都是一种挑战,而人到中年时,苗条身材或许早已成为历史,想买件合身的衣服更困难。大多数女性需要在服装上面增加开支,以便服饰更合身。

错误三:与20岁时的自己做比较。

很少有女性到中年时依然能青春永驻,美丽依旧。中年衰老是自然规律,不必为此抑郁烦恼。与容貌相比,健康更重要。

错误四:不锻炼。

尽管中年时会出现腰酸背痛腿不宁等各种疼痛,锻炼也必须坚持不懈。事实上,锻炼有助于缓解疼痛,防止老年疾病。瑜伽和快走都是不错的选择。

错误五:睡眠不足。

中年时,有时感觉晚上睡得很好,白天却仍然很疲劳。专家表示,实际情况可能是“欺骗性睡眠”,高效睡眠时间缩短,其结果不仅直接写在脸上,而且可能增加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

错误六:忽视牙齿健康。

牙齿发黄更显老。人到中年,保护牙齿不仅是关注牙齿外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牙齿健康涉及全身健康。

错误七:过分抗衰老。

没人喜欢鱼尾纹,但是中年人没皱纹不真实也不自然。而经过肉毒杆菌美容或恐怖的丰唇术之后,也好看不到哪里去。正确的护肤产品有助于消除鱼尾纹等皱纹。

错误八:使用错误的化妆品。

使用错误化妆品会让人显得更老。专家表示,粉底和遮瑕霜等化妆品每半年至1年应该更换一次。使用化妆品一定要注意有效期。

错误九:认可乏味的性生活。

人衰老性事差也是一种误解。中年后还是可以大胆地追求性感着装和探索性需求。其实对女性而言,没有了生育压力,50岁之后性生活质量更高。

错误十:胸罩不合身。

中年之后,女性应该根据体型变化换戴更合适的胸罩。否则,非但导致身材欠佳,而且容易导致乳房健康问题。

★ 求职面试应避免五种错误

★ 成功面试应避免十大错误

★ 简历中应避免的语句是什么

★ 面试中应避免禁忌话题

★ 求职者如何避免这些错误?

★ 网络布线中需避免的十项错误

★ 职场女性座右铭

★ 如何避免求职信中的错误

★ 女性在职场获得成功的四个法则

中年女性的自我无形美容 篇6

心态健康 愁眉苦脸者易衰老,而心态健康却会容光焕发,因此,女性自我无形美容,首要一条就是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要每天都有一个好心情,始终在乐观的情绪中生活,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增强自我调节心态的功能。人的一生没有烦恼是不可能的,但想到我是为自己活的,就可有效地调控它,造成自我感觉良好的心态。

永远进取 有事业心的“女强人”,尽管工作和生活的压力都很大,但不少人到了中年,依然风采照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她们在工作和事业上永远进取,精神上一直富有朝气,从而激活青春细胞,改善内分泌系统,促生雌性激素,进而延缓衰老,达到美容的目的。

爱好广泛 广泛的兴趣爱好,是丰富业余生活、享受人生快乐的良药,也是女性最好的无形美容师。为此,女性应积极融入社会,进行各种丰富多采的业余活动,如唱歌、跳舞、体育锻炼、琴棋书画以及参加公益活动等等。这些都有助于妇女走出家庭小天地,投身社会大舞台,在娱乐身心的同时陶冶情操,实现身心活力长存。

饮食合理 吃得好并不一定能美容,合理的饮食结构和在此前提下的合理营养的摄入,才是美容所必不可少的。因此,女性应注意为自己安排合理的饮食结构,要多吃一些含维生素成分较多的蔬菜、瓜果和粗杂粮,少吃脂肪类的食品,还要注意不挑食、偏食。即便可口的食品也不能贪吃,而应适可而止,以防营养摄入过多和维生素摄入不均。同时还要切记,决不能惹上酗酒、抽烟甚至吸毒等不良嗜好。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在合理饮食中要注重水量的充足摄入,通过以水养颜来美容。

睡眠充足 充足的睡眠,是最好的护肤品,一个夜生活过度的女人,一定不会面容姣好,反而会显得疲惫、苍老。因此,女性为了美容,既应扩大社会活动面,参加一些健康有益的活动,又要注意把握时间适度,早些回家休息,最好要养成早睡早起的良好生活习惯。年轻女子应保持每天有8小时的睡眠时间。这样,才能精神饱满,神采飞扬。

中年女性的养生之道 篇7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知情和自愿为原则,本文随机选取了忻州市忻府区31名42-59岁的长期参与太极柔力球运动的中年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和研究太极柔力球对中年女性身体健康的影响。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文献法查阅《中国期刊网》有关研究太极柔力球运动对人体体质影响的文献资料,为本项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与方法指导。

1.2.2 访谈法:

通过与太极柔力球运动爱好者面对面交谈从而获得所需信息。

1.2.3 数理统计法:

在计算机上通过SPSS10.0软件包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并进一步分析与比较处理结果,按照研究需要对其进行显著性差异检验。

1.2.4 测量法

1.2.4. 1 测试方法的确定

由于中年女性在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方面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因此,在选择与确定实验测试方法时重要的标准要有代表性和针对性。

1.2.4. 2 测试人员的培训

对于测试人员,严格培训和多次实际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在正式测试前,测试人员必须要对测试任务进行全面、准确、详尽的了解,还要对测试方法熟练掌握,这样才能够快速而准确地进行测试并记录测量结果。

1.2.4. 3 质量控制

一项测试只能由同一个人来完成,中间不能换人,测试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测试规则和要求,无论是测试前还是测试中都要对仪器进行反复的校正。

2 结果与分析

2.1 太极柔力球练习对中年女性身体形态的影响

太极柔力球练习,长期坚持可调节和改善脂肪代谢,防止脂肪堆积过多,有效地控制体重,并将人体BMI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区间范围内,从而为预防各种疾病提供便利。在练习2个月太极柔力球后,被测人员体重61.3±8.08 kg下降至57.1±6.90kg,且实验前与对实验后之间存在差异性(P<0.05)。

腰臀比(WHR)可以反映出对成年人的身体形态状况,就女性而言,腰臀比保持在0.67~0.80之间是比较理想的。按照美国运动医学会的观点,成年女性WHR超过0.82时,会更容易患心脑血管疾病。此外,在不同部位的脂肪分布,也会对人的健康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胸、腹部脂肪过多的话,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与肥胖有关的疾病的几率就会增大。作为一项有氧运动,长期练习太极柔力球运动可以使堆积在腰部的脂肪明显减少,对于特殊时期的中年女性而言,这种健身方式的效果更佳。2个月太极柔力球练习后被测人员腰臀比由0.89±0.08下降至0.87±0.76,这主要是因为太极柔力球运动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腹部旋转,在大部分时间的有氧运动中,腹部脂肪会大量消耗,从而使体重得到控制。

注:★表示与实验前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示与实验前相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下同。

2.2 太极柔力球练习对中年女性身体机能的影响

两个月太极柔力球练习后被测人员的收缩压由124.9±12.1 mmHg下降至121.3±10.57 mmHg,舒张压由74.7±7.50 mmHg下降至72.1±6.83 mmHg。说明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太极柔力球锻炼后,血压逐渐降低并与正常水平逐渐接近,进而说明太极柔力球运动可以辅助治疗高血压。运动前后心率由原来的76.0±5.28次/min提升为73.8±4.54次/min。

在太极柔力球运动中,需要进行大量的抬头挺胸、转体等动作,这就要求人体要具有较好的呼吸系统,吸气时尽可能地扩展胸部,从而扩张更多的肺泡,长此以往,呼吸肌的力量就会得到加强,从而增大肺活量。两个月太极柔力球练习后被测人员的肺活量由1852.4±1229.8 ml上升至1879.9±399.9 ml。

2.3 太极柔力球练习对老年人身体素质的影响

在太极柔力球运动中,经常需要腰部的“8”字绕环、扭转、移动侧旋等旋转动作,可对腰部肌肉进行很好的锻炼,使腰部关节的灵活性提高。根据表3的数据,在练习太极柔力球2个月之后,被试者坐位体前屈成绩从原来的5.70±7.20 cm变为11.5±6.23 cm,实验前和实验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长期坚持练习太极柔力球,髋关节的韧带,肌腱,肌肉皮肤伸展性可以得到改善,增强老年人的关节柔韧性。

握力的变化可以看出中年人的机体衰老变化程度,如果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话,随着年龄的增长,握力也会大幅下降。从表3的实验数据中可以看出,2个月太极柔力球练习后,被试者实验前测得的握力平均值为22.4±3.7 kg,实验后平均值为27.7±2.56 kg,且实验前与对实验后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性(P<0.01),说明适度的太极柔力球锻炼可以减缓中年人衰老程度。

在表3中,实验对象的闭眼单脚站立测试成绩由6.14±3.50 s变为11.5±2.81 s,并且对比实验前与试验后数据,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差异性(P<0.05),这说明太极柔力球运动可以有效地促进中年女性的平衡能力。

经常练习太极柔力求运动,对于神经系统功能的提高也十分有利。根据表3中的实验数据,坚持太极柔力球锻炼2个月后,被试者实验前测得的反应时平均值为0.68±0.20s,实验后平均值为0.55±0.14s,且实验前与对实验后之间存在差异性(P<0.05),说明适度的太极柔力球锻炼,人体反应速度和神经系统灵活性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能够有效地预防老年性痴呆。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通过各项指标的对比发现。参与太极柔力球运动后中年女性的健康体适能水平可以得到一定的提高和改善,对中年女性健康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健康的身体使中年女性更加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

3.1.2人体的健康状况外在表现于身体形态及其各项指数中。太极柔力球运动可以有效地降低参与者的体重、BMI及腰臀比,对肥胖及各种与肥胖有关的疾病具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3.1.3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健康状况可以通过安静状态下的心率与血压等简易指标反映出来,太极柔力球运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年女性安静状态下的心率与血压。

3.1.4长期进行太极柔力球运动,人体的各项身体素质均有大幅提高,包括力量、协调、反应速度等。

3.2 建议

3.2.1 锻炼者在锻炼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太极柔力球运动需要人体上肢进行较多的活动,因此,在正式进行太极柔力球练习之前,必须要通过慢跑等形式使身体发热,并使上下肢肌肉得到充分的拉伸,关节充分活动开来,以便做好练习的准备。

3.2.2 科学合理的安排练习时间

通常而言,有氧运动最好能坚持30~60min。而太极柔力球运动者每次都会坚持相对稍长的时间,一般大约在1.5~2个小时。但是运动时间过长,身体很容疲劳,反而不利于增进人体健康。因此,每次锻炼时间最好能控制在1小时左右。

3.2.3 运动与营养补充相结合

对于中年女性而言,运动与营养补充二者不可偏废其一,只有这样,才能够对骨质疏松症进行有效的预防。需要注意的是,对太极柔力球运动的运动量要进行合理安排,避免过度疲劳,同时还要对钙质及维生素进行适量补充,这样,才能确保骨质含量有很好的提高,可以很好地预防骨折。

3.2.4 加强技术指导、练习监控和自我评价

由于锻炼者对于监控负荷的认识不足,因此,进行太极柔力球锻炼时,在技术指导上要进一步加强,并最好在每次锻炼之后及次日早晨进行脉搏测量,以便对负荷大小作出正确的评价,确保科学健身。

摘要:为了使太极柔力球运动得到广泛的开展和推广,以忻州市忻府区31名42—59岁的长期参与太极柔力球运动的中年女性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测量法、数理统计等方法,通过对其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太极柔力球运动对中年女性疾病预防与辅助治疗方面有促进和改善作用。说明太极柔力球运动有其研究的价值和推广的意

关键词:柔力球运动,中年女性,体质健康

参考文献

[1]北京市体育局群体处.国民体质测定培训教材,2004.

[2]李恩荆,曹东平等.太极柔力球与小球运动[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李恩荆.太极柔力球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6):855-856.

[4]韩传来.太极柔力球运动对老年人睡眠质量及情绪的影响[F].福建体育科技,2008,27(2):21-30.

[5]杨丽娜,门卫东,刘鸿宇,等.3个月太极柔力球运动对中老年女性血脂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27(7):945-947.

中年女性的养生之道 篇8

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本着受试者自愿的原则, 随机抽取15名中年肥胖女性进行研究, 经过一般的健康检测结果合格, 无心血管病史, 选定样本后, 持续参加5个月网球运动后测量各项身体成分, 按照局部与整体, 肥胖和超重的评价标准进行综合评价。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

在研究过程中, 根据研究需要检索和查阅了中国学术刊网和学位论文数据库所有关于身体成分和身体体质、运动处方等方面的文献, 进行了大量相关信息的收集和整理, 为本论文的科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 实验法

对中年肥胖女性实施网球运动干预, 总时间为5个月, 每周锻炼四次, 每次运动50~60min, 心率是最高心率的65%~75% (125~150次/min) ;每三周调整一次干预方案, 同时进行医务监督, 前两周为适应恢复期练习。实验时间为每天下午17:20~18:20, 试验对象不参加任何其他重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 饮食方面控制少进高脂、高能量物质。

1.2.3 数理统计法

所有测试数据指标采用SPSS 11.5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体重指数 (BMI) 大于26为肥胖, 体重指数=体重/身高 (m) 2, 根据这一规律, 体重指数小于或等于20为体重过轻, 体重指数 (BMI) 在20.1~25.0之间为标准体重, BMI在25.1~30.0为体重过重, BMI在30.0以上为肥胖。

2.1 网球运动对中年肥胖女性身体成分的影响

本次实验前中年女性的体重指数为27.05±1.98, 体脂百分比为33.1±3.65均达到肥胖标准。由表1可以看出, 肥胖中年女性通过参加半年网球运动后, 其体重指数由27.05±1.98下降至25.18±1.71, 体重由70.34±4.22下降至62.32±3.26, 体脂百分比由33.1±3.65下降至28.3±2.32*, 人体腹部皮褶变化最大, 脂肪百分比由33.1%减少到28.3%, 实验前后呈高度显著性差异 (p<0.01) 。说明网球运动能有效地减少身体各部位上的脂肪。

2.2 网球运动对中年肥胖女性基础代谢的影响

由 (表2) 可以看出基础代谢率 (BMR) 由1160±8.9增加至1228±7.3*, 蛋白质总量由8.6±2.5增加至9.8±3.2, 矿物质重量由3.7±0.1减少至3.5±0.2*, 身体总水分由54.2±2.5减少至53.1±1.8。本实验受试对象在经过5个月的网球锻炼后蛋白质量、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加, 身体水分量减少, 提高了人体的基础代谢率。

2.3 网球运动对中年肥胖女性体重、身高、臀围、腰围、胸围的影响

注:实验后与实验前比较*P<0.05;**P<0.01, BMI-体重指数, BMR-基础代谢率, WHR-腰臀指数, Oeder-皮脂指数

注:实验后与实验前比较*P<0.05;**P<0.01, BMR-基础代谢率

由 (表3) 实验结果可知, 使受测者人体身高没有改变, 胸围有所增加, 但增大不明显 (p>0.05) 。其体重、臀围、腰围都缩小, 试验前后腰围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 5) , 特别是体重腰部脂肪减少最为明显 (p<0.01) , 而胸部随着身体的运动, 使胸大肌有所发达, 虽然围度没有缩小多少, 但有效的减少了脂肪。

2.4 网球运动对中年肥胖女性身体机制的影响

2.4.1 网球运动对中年肥胖女性蛋白质的影响

蛋白质是人体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 肌红蛋白、血红蛋白等约占细胞干重的8 0%以上, 蛋白质能提供一部分能量, 能加速胰岛素、生长素、性激素和8 0%甲状腺素等不同程度的合成, 促进支链氨基酸的增加。W o l f e等人报道, 网球运动后, 人体肌肉蛋白质合成速度率增加, 并可持续至运动后2 4小时, 其中肌肉蛋白质降解增加5 0%左右, 肌肉蛋白质合成增加1 0 0%, 使肌肉蛋白质合成大于降解, 导致肌肉粗状。

2.4.2 网球运动对中年肥胖女性脂肪代谢的影响

当机体营养过剩且活动减少 (消耗的热能大于摄入的热能) 时, 贮脂量增加;当合理营养且肌肉活动增加时 (消耗的热能小于摄入的热能) 时, 贮脂量减少, 为了调节平衡, 机体便把多余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贮存起来。网球运动之所以能减肥是因为在运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热能, 并且运动能增强肌肉中线粒体酶和脂蛋白酶的活性, 使骨骼肌线粒体体积、数量、单位肌肉毛细血管密度都有增加, 改善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升高, 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等血脂异常。

3 讨论

中年肥胖女性在参加网球运动前, 能量摄入并不多, 但呈现非常显著性能量正平衡;参加网球运动后, 通过有规律的身体锻炼, 脂肪百分比、体重、脂肪重量、基础代谢率等指标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除基础代谢率显著升高外, 体重、脂肪百分比、脂肪重量等都在减少, 所以长期坚持网球运功锻炼能改善肥胖中年女性的身体成分。

4 结语

(1) 经常参加网球运动, 可以减少肥胖中年女性脂肪堆积, 体脂含量显著性下降。

(2) 经常参加网球运动使肥胖中年女性的腰臀比有所下降, 腹部皮脂厚度和Oeder呈显著性降低 (P<0.05) , 使得女性体形更加优美。

(3) 经常参加网球运动可以增加肥胖中年女性的基础代谢, 提升新陈代谢, 有效燃烧脂肪, 增加脂肪供能效率, 提高机体对脂肪的利用, 并加速脂肪的动员速度。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中年肥胖女性网球训练前与网球训练后身体各项指标进行对比, 观察参加网球锻炼前后身体成分各项指标变化, 分析网球运动对中年肥胖女性身体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长期网球运动锻炼能够显著改善肥胖中年女性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及身体成分的各项指标, 促进身体健康发展。

中年女性的养生之道 篇9

关键词:子宫肌瘤,复发,危险因素,手术对策

子宫肌瘤是妇科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 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高达20%~30%, 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呈逐步上升趋势, 并呈现年轻化趋势。目前, 手术治疗仍是子宫肌瘤治疗的主要手段, 既往多采用全子宫切除术治疗, 但患者因此会完全丧失生育能力, 或者由于损伤子宫动脉的卵巢支而引起卵巢早衰, 甚至会引起患者各种心理甚至精神障碍等严重后果, 子宫肌瘤剔除术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子宫肌瘤的常用手术方式之一, 具有可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维护机体完整性的优点, 但存在术后子宫肌瘤复发的风险[1]。因此, 研究其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最大限度的防治该病术后的复发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复发因素进行系统研究,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在我住院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通过B超证实为子宫肌瘤, 采取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式, 术后所有标本均送病理检查, 排除术后病理为子宫腺肌瘤者及妊娠期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年龄34~46岁, 平均年龄 (39.56±2.24) 岁;所有患者均具有生育史, 其中孕次≥2次者73例, 孕次<2次者27例;单发者21例, 多发者79例;术中切除肌瘤的数目1~15个, 平均 (3.98±0.64) 个;肌瘤伴有变性者12例, 肌瘤不伴有其他变性者88例;富于细胞型4例, 非富于细胞型有96例;浆膜下肌瘤77例, 黏膜下13例, 肌壁间10例;合并其他妇科疾病者26例, 未合并者74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根据其肿瘤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术后均常规预防感染, 本组57例患者接受经腹部切除术, 23例患者接受阴式切除术, 20例患者接受经腹腔镜切除术。所有患者均通过门诊、电话及邮件方式进行随访, 记录并保存完整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记录, 共随访3~4年, 平均 (3.42±2.46) 年。随访内容包括常规妇科B超检查、妇科体格检查, 术后子宫肌瘤复发与否;术后复发判定依据术后B超检查结果, 并针对其复发情况探讨手术对策。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复发率情况分析

本组100例患者术后5年内复发43例, 复发率达43.00%;其中57例患者接受经腹部切除术中复发21例, 23例患者接受阴式切除术中复发10例, 20例患者接受经腹腔镜切除术中复发12例, 三种手术方式的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复发43例患者再次手术治疗有4例, 其中经腹全宫切除术治疗有3例, 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有1例。

2.2 相关因素分析

患者手术时的年龄、肌瘤个数、肌瘤大小及术后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 (P<0.05) , 与术前妊娠史、临床症状、肌瘤部位、病理类型、术后妊娠及是否合并其他妇科疾病等无明显相关性 (P>0.05) , 见表1。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人体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 是在多种不良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 其中伴有少量的纤维结缔组织作为一种支持组织而存在[2~4]。由于子宫肌瘤的病因复杂, 因此迄今仍未完全阐述清楚, 目前研究认为其发生发展及复发可能与正常肌层的细胞突变、性激素、局部生长因子的相互作用关系密切。目前, 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子宫肌瘤属于激素依赖性肿瘤, 其中雌激素是子宫肌瘤生长的主要因素, 部分学者也认为其与生长激素 (GH) 也存在一定的关系, 如GH能协同雌激素使细胞有丝分裂增强而促进肌瘤的生长, 同时推测人胎盘催乳素 (HPL) 同样也协同雌激素促进细胞的有丝分裂作用[5~7]。另外, 卵巢功能、激素代谢统一受到高级神经中枢的调控, 在子宫肌瘤的发生及发展中也其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 子宫肌瘤在育龄、丧偶及性生活不协调的女性患者中较为常见, 推测其可能是诱发子宫肌瘤的原因之一。目前的手术治疗发现, 子宫肌瘤具有较高的复发率, 本研究中100例患者术后5年内复发43例, 复发率高达43.00%;但本研究显示, 经腹部切除术、阴式切除术以及经腹腔镜切除术三种手术方式的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肌瘤复发的主要原因有两点:首先, 尽管手术已切除了子宫肌瘤, 但是子宫肌瘤的致病因素仍然存在, 导致在手术若干年后新的肌瘤生产;其次, 在肌瘤切除术中医生难以凭借子宫外观及触觉的异常来发现肌瘤并予以彻底切除的, 遗漏或是切除的不完全是复发的明确因素。

通过本研究发现, 患者的年龄是术后子宫肌瘤复发的危险因素之一, 其机制为:子宫肌瘤属于性激素依赖性肿瘤之一, 女性青春期雌激素分泌开始逐渐增多, 至青年成熟期方达到平衡状态, 随着年龄的增长, 尤其是40岁大多数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出现急剧下降, 而至绝经后其卵巢分泌雌激素功能基本消失, 仅在脑垂体等器官分泌少量雌激素, 雌激素水平极低, 因此40岁以上的妇女发生子宫肌瘤的几率也随之降低[8,9]。本研究结果发现肌瘤直径较大者尤其是≥10cm者复发率要明显增高, 笔者推测可能与患者体内激素水平密切相关, 雌激素水平越高瘤体生长越快、越大, 而雌激素水平的持续高水平状态证实子宫肌瘤生长的内环境。研究还发现, 肌瘤数目越多其复发率也越高, 即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多发者潜在的复发危险性高于单发者, 其原因可能为:多发者往往存在一些微小的肌瘤, 但术前无法被B超检出, 而在术中肉眼及手触均难以辨别发现, 导致肌瘤的遗漏, 随着时间的延长其在性激素的作用下会逐渐长大导致复发;另外, 多发者也提示患者本身是肌瘤的易发易感者, 疾病给予发生发展。本研究还发现时间是术后子宫肌瘤复发的危险因素之一, 随着时间的延长尤其是在雌激素的持续作用下, 容易导致子宫肌瘤的再发。

针对患者的年龄、肌瘤个数、肌瘤的大小等复发危险因素, 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干预能在最大限度上防治子宫肌瘤的复发。首先, 严格把握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指征, 术前对上述易发危险因素进行系统地、充分地评估, 认真仔细进行体格检查, 配合高分辨率B超、阴道超声乃至盆腔CT等辅助检查及其他生化检测手段进行确认, 准确检测肌瘤的数目、大小, 尤其是微小肌瘤检测, 避免因遗漏剔除而导致术后复发率。肌瘤剔除时一定做到彻底、充分, 对于存在剔除困难的肌瘤, 如多发性肌壁间肌瘤可采取脑垂体后叶素肌瘤基底部注射以达到止血的目的, 或者先结扎子宫动脉, 能有效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及降低肌瘤的术后复发率[10]。总之, 影响子宫肌瘤术后复发的因素颇多, 针对其危险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处理措施是防止其复发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淑君.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对比分析[J].当代医学, 2013, 19 (13) :43.

[2]林秀华, 杜翠色.35-45岁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复发因素及手术方案选择[J].中外医疗, 2013, 10:85-86.

[3]商晶华.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初探及对策[J].安徽医药, 2013, 17 (1) :110-111.

[4]饶龙泉.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 2014, 35 (12) :2628-2628.

[5]郑玉霞.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比较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 (7) :53-54.

[6]尤伯俭.探讨子宫肌瘤剔除后复发危险因素[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8 (6) :54-55.

[7]雷杨柳.围绝经期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J].中国当代医药, 2014, 21 (2) :178-180.

[8]许敏.300例子宫肌瘤患者剔除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 2013, 8:69-69.

[9]骆小英.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 2013, 7:37-38.

中年女性的养生之道 篇10

关键词:心理干预,中年女性,围术期,应急反应

中年女性这一特定的人群,术前普遍存在着焦虑情绪,焦虑程度与患者的个性及文化程度有关。对于情绪水平低,活动能力和社交能力差,及有不愉快经历的中年女性患者容易引起焦躁不安。在进入手术室后表现更为明显,可表现为紧张、恐惧。这种焦虑不仅表现在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很长时间内都存在,表现为噩梦、易怒、饮食行为改变,对医务人员的恐惧感增加等[1]。本研究旨在关注中年女性患者术前心理干预对围术期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行下腹部手术的中年女性患者100例,年龄30~50岁,ASAⅠ~Ⅱ级。术前30min肌内注射阿托品0.5mg,安定10mg。手术历时30~180min。其中子宫肌瘤、卵巢肿瘤74例,膀胱肿瘤、腹股沟斜疝26例。麻醉方法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麻醉药均为0.375%甲磺酸罗哌卡因。随机分为实验组(Ⅰ)和对照组(Ⅱ),每组各50例。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准备、麻醉操作及术后处理均按常规进行,其中Ⅰ组患者在术前、术中及术后48h内均采取下列心理干预措施。

一般手术患者缺乏对手术的正确认识,因而产生紧张、焦虑,甚至惧怕的心理,所以我们根据患者认知程度及性格等个体差异,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蔼可亲的态度,与患者沟通交流,向其提供有关手术的详细信息,并解答患者提出的相关问题。尊重患者的人格,消除既往与现在个人角色之间的差距,以适应患者这一新角色,鼓励进行合理的活动,分散患者的不良情绪,通过效果良好的类似病例现身说教,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相关的诊疗。指导患者进行各项适应性练习和行为,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在催眠状态下对患者实施暗示疗法,消除紧张情绪,提高痛阈;指导患者听音乐,参加各种合适的活动等,以达到心理的放松和安静,缓解疼痛.

1.3 观察项目

观察两组患者在病房时(T0)、入手术室初(T1)、手术切皮时(T2)、切皮30min(T3)、手术结束(T4)的MAP和HR;记录术后48h内两组患者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患者下地活动时间、排气时间、切口愈合等恢复情况。

1.4 统计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文化程度、病种、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术前MAP、HR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初、切皮时、切皮30min和手术结束时的MAP、HR差异显著(P<0.05),Ⅱ组患者MAP、HR变化幅度大,与其T0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Ⅰ组患者MAP、HR则相应平稳(P>0.05)(表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排气时间和下地活动时间,Ⅰ组明显短于Ⅱ组(P<0.05);Ⅰ组患者术后有1例感腹痛,Ⅱ组患者术后则有5例感腹痛,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恶心、呕吐发生;Ⅰ组患者有8例诉腹胀,Ⅱ组患者有9例诉腹胀,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均良好,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2)。

3 讨论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化,以疾病为中心的观念转变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全面护理,对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需求进行全面照顾。围术期的焦虑、惧怕、血压、脉搏、术中疼痛、术后恢复等有明确的心理社会因素,因此,对其采取心理干预是恰当的、可行的。心理干预能降低患者的应急程度,对调节患者术前焦虑水平,增强患者信心与自我控制感可产生积极作用。应急反应是指机体受到强烈刺激而发生的以交感神经兴奋和丘脑下部-垂体前叶肾上腺素功能增强为主要特点的一种非特异性防御反应。在心理社会因素同疾病的联系中,应急被视为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手术常被看作是人生中的重大挫折与不幸是许多手术患者的主要应急反应,干扰手术与麻醉等医疗活动的顺利实施,因此,对其采取心理干预是恰当的、可行的,对围术期意识清醒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减弱或消除患者的焦虑、惧怕、抑郁等心理问题。通过引导患者采取合适的适应性行为,可使患者的各项不适症状得到控制或缓解[3]。本组资料研究结果表明,心理干预对中年女性患者围术期能起肯定显效作用。两组效果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通过心理干预患者围术期焦虑、惧怕等情绪得到控制,通过引导患者采取合适的适应性行为,如放松、呼吸调节、咳嗽练习等转移患者注意力,疼痛发生减少,程度减轻,而且减少了手术后镇痛药的使用,有利用病情观察。患者自我感觉良好,有利于病情恢复。

研究证明,术前高度焦虑的患者,术中血压升高,心率增快,且难以控制,对麻醉剂的需求量剂明显增加,才能达到手术满意的镇痛状态。术前高度焦虑的患者术中对麻醉药的需求量明显高于低焦虑的患者。据此我们术前应用提供信息,矫正认知,放松训练等心理学方法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调节患者的期望与术前焦虑水平,并增强患者信心与自我控制感,均产生了积极作用。总之,心理干预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焦虑状态,减轻了应急反应程度,并能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了患者的痛阈,增强了患者对术后疼痛的耐受性,促进患者的恢复,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Nathan JE.Managing behavior of precooperative children[J].Dent Clin North Am,1995,39(4):789.

[2]戴晓阳.护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32-139.

中年养生的“多”与“少” 篇11

多一点松弛,少一点高压。步入中年后的人,其生理机能逐渐下降。因此,中年人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都应考虑自身生理机能的客观状况和承受能力,多过放松的生活,少过紧张的生活,尤其要防止“病马加疾鞭、旧车赶快路”的紧张节奏。

多一时欢笑,少一时忧愁。人的情绪是生理机能的调节钮,糟糕的情绪能将健康的身体摧毁,而乐观的情绪却能促使病体康复。步入中年后的人,由于生活、工作压力沉重,情绪极易沉溺于消沉、愁烦、悲观、沮丧的漩涡之中,而严重摧残身心健康。因此,中年人要尽量调节好情绪,使自己多一些欢笑,少一些忧愁。

多一会自由,少一次舞会。自由活动能使人的心境宁静,防止外界各种因素对中年人心理与生理的干扰和刺激。而舞会因为音乐、场景、空气、舞伴等各种因素的强烈刺激,其环境氛围亢进无度,大起大落,易使中年人的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对大脑、心脏、血压等都将构成冲击和波动。

多一次家宴,少一次酒宴,家庭是每个人生活与精神的港湾,家人之间的亲情是世上任何情感都无法替代和比拟的;而热闹的酒宴却是中年人被动应对、伤身害体的杀戮场。因此,多与家人共进晚餐而少一次酒宴,能增进家人间的浓情蜜意,使自己情绪愉悦、精神松弛,有益于健康。

多一晚阅读,少一晚聚会,刚从白天工作与学习的高度紧张和繁重状态中解脱出来,中年人的生理与心理都急需要一种良好的调节状态和环境。阅读一些有趣的书,能够调节身心、赏心益智,维护生理与心理健康。而社交聚会,常常需违意背志、藏匿自我、消极应酬,最容易使中年人身心疲惫、损害健康。

多一时步行,少一时坐车。人届中年后,尤其需要用运动来强身健体,倘若从家里到办公室两点一线,坐车、坐办公室,除了坐还是坐,那么,人体各部器官就会加速“锈蚀”和老化。因此,中年人不要把坐车当作乐事,而是应把步行作为幸事,上下班不妨安步当车,既强身健体,又节省经费,可谓一举两得。

多一时日光,少一时灯光。中年人在日光下活动,可以享受着日光的沐浴,日光紫外线对人体有杀菌保健作用,同时在户外日光下活动,能够呼吸新鲜空气、促进血液循环、排放汗液、舒筋健骨、调节精神,有利于身心健康。而倘若晚饭后便一头扑在灯光下工作、学习甚或打牌、打麻将,不仅机体得不到有效的调节和活动,而且日以继夜的连续运转已不适应中年人的身体条件。

中年女性的养生之道 篇12

关键词:不同方式,有氧锻炼,中年女性,身体健康

女性到了中年,器官逐渐发生退行性变化,同时经受各种更年期综合征的困扰,中年女性的健康状况更应该受到关注[1,2]。因此,探讨中年女性健康状况和保健措施,对研究衰老规律,提高中年人体质和健康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我们通过两种不同方式的健身锻炼对中年女性身体形态、生理功能和部分生化指标的影响,为中年女性身体健康、保健项目和方案的选择等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自愿参加本研究的中年女性(女教师和文职类)40名,无各种器质性疾病。随机分为太极柔力球组和广场健身舞组,每组20人,2组的年龄、身高和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对象情况见表1。

1.2方法

1.2.1试验设计太极柔力球和广场健身舞学习2周,掌握动作后配合音乐进行为期22周的锻炼,共计24周。每周 四五次 ,每次90 min,其中准备 活动15 min,正式练习60 min,放松活动15 min。运动强度达到最大心率的60%~80%,一般控制在110~140次/min。本研究于2013年5月开始,2013年11月结束,为期6个月。在试验前后进行相关指标的测试,两次测试地点和测试人员相同。

1.2.2测试指标1身体形态: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和体脂百分比。2身体功能:安静心率、血压、肺活量、1秒率(%)和台阶试验。3血液指标:血常规和免疫球蛋白Ig G、Ig A、Ig M。

1.2.3测量方法和仪器体质健康测试选用中体同方体质测试系统;体脂百分比采用美国GE公司双能X线骨密度测试仪测定,血液指标测试委托西安运动创伤医院检验科进行化验。

1.2.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试验前后组内及组间的配对样本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健身锻炼前后身体形态测试结果6个月锻炼后,柔力球组与试验前相比,试验后受试者体重、腰围、臀围和体脂率均有一定降低,其中体重和体脂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身舞组受试者试验后体重、腰围和体脂百分比下降,与试验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臀围增加,腰臀比降低,与试验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试者试验后相比,臀围和腰臀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健身锻炼前后身体机能测试结果见表3。经过6个月锻炼,两组受试者心率和血压与试验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肺活量、1秒率和台阶试验均有提高,其中柔力球组与试验前相比,肺活量和台阶试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身舞组肺活量、1秒率和台阶试验与试验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受试者试验后相比,健身舞组肺活量、1秒率提高幅度更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健身锻炼前后血常规和免疫学指标测试结果见表4。经过6个月锻炼,两组受试者红细胞和白细胞计数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均在正常范围内,血红蛋白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与试验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受试者Ig G、Ig A、Ig M较锻炼前均有一定程度的升高,但在正常范围内,与试验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试者试验后相比,健身舞组Ig G、Ig A、Ig M较柔力球组提高幅度更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两组受试者实验后部分指标提高百分比见表5。经过6个月健身舞和柔力球锻炼,两组受试者身体形态、功能和血液等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健身舞组受试者体脂百分比下降6.09%,柔力球组下降2.56%。身体功能方面,健身舞组肺活量、1秒率和台阶指数提高幅度均高于柔力球组;血红蛋白指标健身舞组提高幅度也显著高于柔力球组,免疫学指标健身舞组提高幅度好于柔力球组。

注:柔力球组实验前、后相比,aP<0.05;健身舞组实验前、后相比,bP<0.05;健身舞组与柔力球组实验后相比,c P<0.05。

注:柔力球组实验前、后相比,aP<0.05;健身舞组实验前、后相比,bP<0.05;健身舞组与柔力球组实验后相比,c P<0.05。

注:柔力球组实验前、后相比,aP<0.05;健身舞组实验前、后相比,bP<0.05;健身舞组与柔力球组实验后相比,c P<0.05。

3 讨 论

广场健身舞和太极柔力球均属于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在较长时间的运动过程中可增加脂肪酶的活力,使脂肪参与供能的比例增加,加快脂肪的氧化作用,避免脂肪过多的积累,对降低体重和体脂百分比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脂肪堆积在腰腹部比堆积在臀部对身体的危害更大,容易导致肥胖、糖尿病和高血脂等病症[3,4]。经过6个月锻炼,两组受试者的体重和体脂百分比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种项目锻炼对控制体重,减少脂肪的堆积有积极的作用。

经过6个月锻炼,两组受试者心率和血压虽有一定的变化,但均在正常范围内,说明这两种项目锻炼对心率和血压的影响不明显;试验后反映肺功能和心血管功能的指标均有显著提高,与试验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其原因:太极柔力球运动的呼吸方式以腹式呼吸为主,用膈肌的升降带动呼吸,一方面,是为了不致因胸廓起伏太大而使气血上涌;另一方面,膈肌的升降活动促使肺部和腹部有规律的舒张,逐渐形成内气鼓荡,可以增强呼吸肌的力量,增加肺组织的弹性,肺通气能力增强;而广场健身舞各种扩胸、展体练习也可以提高呼吸肌的力量,增加肺组织的弹性,增大胸腔容积,促进肺通气功能提高;同时,运动过程中机体血液供给能力增强,心脏泵血功能提高,心肌供氧量和毛细血管的数量增多,骨骼肌有氧供能能力提高,从而提高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5]。

试验后两组受试者白细胞、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均升高,尤其是两组受试者的血红蛋白含量明显提高,而血红蛋白是氧转运环节的核心物质,其主要功能是运输氧和二氧化碳,并对酸性物质起缓冲作用。它的水平高低将直接影响到锻炼者的有氧代谢能力,同时对无氧代谢中所产生废物的清除也起着关键作用[6]。由于这两种运动均属于典型的有氧运动,血红蛋白水平与受试者功能状态、恢复情况等关系密切。说明柔力球和健身舞运动可增加锻炼者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的含量,提高其载氧能力。

免疫球蛋白是人体主要的体液免疫物质成分,它的增高、降低与受试者身体疲劳、疾病和营养状况都有一定关系。血液中Ig G、Ig A、Ig M的含量可以用来评价机体的抗感染能力和评估机体整体的免疫状态[7]。研究表明,运动对免疫功能有双重作用,适度(中、低强度)的运动能刺激和促进免疫功能,可使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和体内免疫球蛋白的产生无变化或提高,有助于保持抵抗疾病的最佳状态,剧烈或过度的运动可抑制免疫功能,使机体较易感染疾病[8]。本研究显示,经过6个月锻炼,两组受试者的Ig G、Ig A、Ig M含量均较锻炼前明显提高,且均在正常范围内,表明经过长期有规律的适度锻炼,提高了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增强了机体的免疫能力,对人体自身的稳定和免疫监视具有较好的保护能力。

4 结 论

16个月的柔力球和健身舞锻炼,对控制中年女性体重和体脂百分比,预防肥胖的发生有显著的作用,对心率和血压影响较小,但心肺功能有明显的提高。

2两组受试者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锻炼后均提高,说明柔力球和健身舞运动均可增加锻炼者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的含量,提高其载氧能力;两组受试者血液中Ig G、Ig A、Ig M含量均较锻炼前提高,表明经过长期有规律的适度锻炼,可提高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增强了机体的免疫能力。

3从两组受试者锻炼后的效果来看,健身舞组受试者心肺功能、血红蛋白和免疫学指标较柔力球组提高幅度更大,说明相同健身方案下,健身舞组受试者锻炼效果更好。

上一篇:路基温度场下一篇:非线性灰色微分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