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主题(精选12篇)
时代主题 篇1
近现代形态的学校教育自其产生之日起, 就一直以知识传授和道德养成为己任。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就宣示了学校教育的使命“: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赫尔巴特说“: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然而,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 情况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知识的更新周期日益加快, 传统教材的改编和修订速度已经无法跟上知识发展的步伐;社会生活发展变化的不断加速, 也给我们的道德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应对与此相关的一系列挑战, 学校教育正持续进行深入的变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越来越成为学校教育极其重要的一项任务。
知识就是力量。这一自古就广为遵奉的信条, 如今人们对它的理解却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前, 我们通过教育主要追求的是知识在量上的增长。现在, 仅仅追求知识在量上的增长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 述而不作”已不再是人们崇尚的典范。新知识的生产超越知识积累, 成为人们追寻的重要发展目标。知识产权概念的产生本身即表明知识已经直接成为一种财富, 而知识创新则是人们拥有这种财富的基本手段。由于社会提出的这种新要求,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逐渐成为教育须特别关注的重要任务。
美德能否由一个人传授给另一个人?这个问题自古希腊起就一直困扰着一代又一代的哲人, 如今也成为学校教育必须面对的一大难题。当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不仅推动知识更新的加速, 也加快了社会伦理的发展变化。社会快速发展使传统伦理道德不断面临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 也使道德教育面对着众多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今天传授给学生的美德, 明天就可能失效。因此, 年轻一代已经不能满足于仅仅接受传统伦理道德的教育, 而是要能动地适应社会伦理的发展变化, 作为社会行动的主体参与社会伦理的建构。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我们在道德教育中对学校与社会生活关系的认识须发生变革, 学校生活本身的教育意义也日益受到关注。社会伦理道德的不断发展变化, 使创新在学校道德教育中的意义更加凸显。
理论和实践上的无数证据都表明, 创新正在成为当代教育的时代主题。在这一时代主题的引领下, 教育自身也在进行创新, 以应对新的挑战并达成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时代使命。纵观当今世界, 学校教育正在从塑造学生的活动转变为支持与服务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活动, 青少年学生正在从简单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吸收既有知识并学习创造新知识的人。在学校教育领域, 同喻文化甚至后喻文化正逐步与前喻文化并列成为主流文化;学校的功能也正在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而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即从教学和评价中心转变为学习的支持和服务中心;翻转课堂的产生和推广, 使学生实实在在地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等等。教育领域诸如此类的新生现象, 都反映了学校教育为践行创新这一时代主题而进行的自我变革和创新。教育活动作为人类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 它在不同历史时期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创新, 就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而言, 很显然业已成为教育的时代主题。
艾伦·凯 (Alan Kay) 有句名言“:预测未来的最好途径就是去创造它。”面对创新这一教育的时代主题, 我们与其坐而论道, 为教育的未来究竟如何而争论不休, 不如起而行之, 齐心协力共同创造一个符合最广大人类福祉的未来的教育。
时代主题 篇2
我们经常从报刊、电视中看到一些国家和地区不断发生冲突,甚至战争,导致社会混乱、人民流离失所,不得安生。也看到各国人民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的协调下,解决了一些国际冲突、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问题。这说明当前的国际社会仍然是十分复杂的,如何看待当今世界的总体形势?我国如何面对这一现实,开展对外交往,以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这是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20世纪下半叶,世界和平形势有了很大变化,避免了世界性战争的发生,这是世界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是,世界并不太平,和平与发展问题仍然突出,战争的隐患依然存在。
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每个历史时代,都有自己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这个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就是那个时代的主题。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可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一、和平问题
(1)和平含义: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2)和平成为时代的主流
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世界和平的维护将给各国经济发展和其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创造必要的前提。世界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之前我们学过还有两个主题,人民政协主题是民主与团结,但是并不是说我们的主题一直都是和平与发展,在二十世纪上半页主题是战争与革命。两次世界大战后虽然有局部战争,但是总体上维持了和平局势,没有爆发世界性战争.那为什么有革命呢,因为战争最大的受害者就是广大人民,政府年年作战,百姓流离失所,引起广大人民的不满,就有人起来革命,推翻统治阶级。
在人类5000年的文明史中,只有329年处于和平时期,因战火造成的损失折合成的黄金,可铺成一条宽150千米、足可绕地球8周的黄金带。如果把这5000年当作一天来计算,在24小时中,就有23小时在打仗。人类在这些战争中付出了惨重代价。战争就像恶魔一样,不断吞噬着人类的财富和生命。(20世纪上半叶人类两度惨遭世界大战劫难;20世纪下半叶虽然仍有局部的战乱,但总体上维持了和平局势,没有爆发世界性战争。和平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是指和平因素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争取较长时间的和平国际环境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原因是战后一切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力量不断增长,而且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过世界各国人民的努力,和平因素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的国际环境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因此,要和平成为时代的主流。
(3)为什么要维护世界和平(世界和平的地位)
A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B是各国经济发展和其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创造必要的前提
(4)你认为第三次世界大战会打起来吗(世界维持总体和平局面的原因)
A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的努力
例如:80年代首先从西欧开始掀起了反核运动;1988年举行的43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一项决议,宣布1990-2000年为根除殖民主义国际年。这反映了世界人民的要求和平的愿望,钳制了战争势力,维护着世界和平。美伊战争爆发后,美、加、英、法等国相继发生大规模反战示威游行,数十万人高举“要和平、不要战争”停止屠杀伊拉克无辜百姓“中东要正义与和平等标语,看以英美联军入侵伊拉克及轰炸巴格达。
B 核战争的毁灭性后果,使大国不敢贸然发动战争
广岛核爆的后果——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了第一颗用于战争的原子弹。原子弹爆炸后,该市81%的建筑物被毁,6.4平方公里内所有工业机器全部遭到破坏。)长崎当场四万两千人当场死亡,核爆炸后数年有将近七万人相继死亡,城市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市区被彻底摧毁)海湾战争的后果是灾难性的,付出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代价,破坏消耗了人类有限的资源,造成海湾地区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科威特在战争中直接经济损失达3000亿美元,伊拉克达2000亿美元,多国部队全部耗资1133亿美元,这些钱相当于非洲国家一年的收入,足够联合国计划对第三世界国家投资200年以上。
C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上各种力量相互制约
目前全球大约有6.5万家跨国公司,他们大约控制着世界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三十,世界贸易的百分之六十,技术研究开发及技术转移的百分之八十,以及海外直接投资百分之九十,美国波音公司是举世闻名的飞机制造国,但波音飞机并不是完全在美国土生土长的,而是许多国家共同合作的结晶
(4)4和平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世界不安宁,那么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
战后虽没有发生大的世界战争,但局部冲突不断,世界仍很不安宁。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有的大国常常打着“自由”“民主”“人权"的幌子,侵犯别国主权,干涉别国内政。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此起彼伏。西方一些国家插手和利用这些纠纷,使问题更加复杂化。国际各种形式的恐怖活动危害着人们的安宁生活,贫困、毒品等问题更加突出。恐怖主义:911事件给美国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000亿美元,死亡3156人,受伤4000多人
网络安全:美国对全球和中国进行秘密监听,每天收集全球各地近50亿条移动电话记录,窥探德国总理默克尔手机长达十多年。秘密侵入雅虎、谷歌在各国数据中心之间的主要通信网络,针对中国进行大规模网络进攻,并把中国领导人和华为公司列为目标 种族主义:
当今世界和平局面是不稳定的。种族主义、恐怖主义 艾滋病: 毒品:世界三大毒品产地1金三角地区,位于老挝、泰国、缅甸三个国家的接壤地区,因盛产鸦片,以金三角在世界著称,金三角的毒品主要产于缅甸,和我国有漫长的边界线,是我国海洛因来源的主要毒来源地
“金新月”地区位于西南亚的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三国接壤地区,是世界鸦片产地之一
银三角地区,位于南美,盛产可卡因,因为是白色粉末,人们把这个地区叫着银三角
环境污染:1991年爆发的海湾战争中受到破坏最大的是油田,当时有约1080口油井,大约有950口在战争中受到破坏,其中600多口被点燃,每天大约有600万桶原油被烧掉,价值1.2亿美元白天黑云蔽日,中午能见度不到三米,夜晚熊熊烈火,每月向大气层释放675万吨烟灰,导致若干年后癌症病人和各种畸形病人的增加。我国118个大中城市的地下水调查显示,有115个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其中重度污染约百分之四十
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仍是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世界人民还面临着争取和维护世界持久和平的艰巨任务。
二、发展问题
(1)含义: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世界银行公布世界最富有世界最富有国家(前五):瑞士、丹麦、瑞典、美国、德国
世界最穷国家(前五)埃塞俄比亚、、布隆迪、尼日尔、尼泊尔、几内亚比(全来自非洲)南北半球发展不平衡
例如德国和美国根本就不产可可,可却是世界上生产咖啡最多的国家之一,而盛产可可的巴西却要进口大量的咖啡。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价格低廉,出口困难。而发达国家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价格却逐年上升,这使发展中国家蒙受了重大经济损失。
饥饿:据联合国网站报道,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粮食计划署2012年10月公布的报告指出,战乱经济危机导致饥饿状况恶化,全球饥饿人口已达到创纪录的10亿2000万人,每6秒就有一个孩子饿死,2009年全球饥饿人口超过10亿,创历史最高,(2)追求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
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是指发展具有现实的可能性,战后世界发展是主线。战后50多年以来,在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超越了以往的历史。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经济特征。世界经济的发展趋于注重提高质量,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经济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关注。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在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超越了以往的历史。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经济特征。世界经济发展趋于注重提高质量,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经济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关注。追求发展也成为时代的主流。
(3)世界经济形势依然严峻
南北差异问题,南即南半球,南半球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北半球主要是发达国家,也就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问题
从个人收入看,1960年富国与穷国差距为32比1,目前为74比1,,全球有13亿人每天收入不到一美元,8.4亿人挨饿或营养不良,10多亿人不能享受医疗服务;占全球人口百分之20发达国家占世界gdp的百分之86,世界出口市场的百分之82,而占全世界占世界人口百分之17的24个工业化国家拥有世界生产总值的百分之79,而占世界人口百分之83的发展中国家,占世界生产总值的百分之21,第三世界国家外债高达25万亿美元
当今世界仍是贫富悬殊的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还在损害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发展中国家比较普遍地存在贫穷和饥饿现象。落后、贫困、危机、债务这些挥之不去的阴影仍然与人类相伴随。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4)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没有一个和平安宁的环境,就会破坏人民的生活,阻碍经济的发展。和平与发展是我们时代的要求。和平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发展需要和平,和平离不开发展。在和平中求发展,以发展促进和平,这是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的重要保证。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世界和平的维护将给经济发展和其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创造必要的前提。战乱不仅使参战国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导致交通运输瘫痪,国际贸易中断。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第一,世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国际分工,加强了各国间的交流与合作,抑制了世界战争的爆发。第二,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消除不稳定因素,减少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第三,世界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力量的壮大。)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条件,发展是和平的有力保障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没有和平就谈不上发展;发展是和平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发展需要和平,和平离不开发展。在和平中求发展,以发展促进和平,这是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的重要保证。
二、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有效途径
虽然和平和发展成为了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是近年来,中东、阿富汗伊拉克等战争,利比亚、叙利亚等战争,巴以、朝鲜、伊核等地区性冲突不断,全球饥饿人口超过十亿,等,使得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至今一个都没有解决
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霸权主义,指大国不尊重弱小国家的主权和独立,蛮横地对别国进行干涉、控制、统治,推行侵略扩张政策,谋求一个地区或世界的霸主地位的行径。
强权政治,指超级大国以强凌弱,肆意干涉别国内政,任意宰割别国人民,侵害他国利益的政策和活动。在国际关系上以大欺小,倚强凌弱,在军备控制和军火出售问题上,不允许别国根据国际惯例惊喜正常的军品贸易,自己却随心所欲的出售武器
有新的表现(核心思想是强权就是真理),手段越来越隐蔽。有的大国常常打着自由、民主、人权的幌子,侵犯别国主权、干涉别国内政。如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此起彼伏。西方一些国家插手和利用这些纠纷,使问题更加复杂化。
当今世界正是由于少数国家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才使世界和平受到威胁,使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受到阻碍。因此,维护和平、促进发展,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当前国际形势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求合作、促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世界人民还面临着争取和维护世界持久和平的艰巨任务。在当代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阻碍。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2003年3月20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代号为“伊拉克自由”的伊拉克战争开始。至此旨在和平解除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联合国武器核查工作被迫中断,美国公然绕过联合国对一个主权国家动武了
2、建立国际新秩序
(1)建立国际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为了和平与发展,必须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这是抑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每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外部条件。
世界发展的主体是世界各国人民。世界的管理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参与。这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呼声。
(2)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要内容
国际旧秩序的特点就是不平等性和不合理性,强权就是真理就是实力即地位,以强凌弱,经济上发达国家把发展中国家变成原料基地和加工厂,制定有利于自己的贸易规则,控制世界市场 二战后拉丁美地区是最先提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主张的。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就是要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3)中国政府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努力
2003年胡锦涛在模式可国家关系学院演讲中提出了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五点主张:
政治上:互相尊重,平等协商(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不应造成贫富悬殊 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不排斥其他民族文化
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不用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 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共同的家园
中国提出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反映了爱好和平、向往发展的国家和人民的共同要求,赢得了许多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赞赏和支持。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充满复杂斗争的过程。中国政府多次声明,愿意同各国政府一道,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努力。
总结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含义及其现状,知道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是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建立国际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我们要从中体会中国政府提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重要性和意义。
紧扣时代主题,发挥阵地作用 篇3
烈士陵园 爱国主义教育 教育阵地 积极作用
作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多年来,镇江市烈士陵园始终坚持以“褒扬先烈,教育后人”为宗旨,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取得了显著效果。然而,随着我国已进入深化改革、加快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实现这一任务,不仅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坚强的政治保障,还需要坚实有力的精神文明道德支撑。烈士褒扬工作不仅是优抚工作的重要内容,更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资源和重要手段,这一形势给烈士褒扬工作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新时期下纪念馆是如何进一步开展烈士褒扬工作,进而积极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笔者对此进行了探讨。
一、褒扬烈士事迹,发挥纪念馆主教育阵地作用
烈士纪念馆是烈士陵园的灵魂,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主要阵地,它以真实厚重的革命历史史实为底蕴,宣传革命先烈业绩,以达到缅怀革命先烈,教育后人的目的。我们深刻认识到应该不断追求工作创新、思路创新从而更好地发挥纪念馆的主教育阵地作用。
1.做好馆内烈士事迹宣传。烈士纪念馆肩负着弘扬烈士精神,教育群众的光荣使命,讲解员必须熟悉馆藏资料,熟悉镇江革命斗争史,要以生动的讲解把馆内陈列的烈士事迹介绍给参观群众,使参观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如采用了声、光、电控等高科技手段,运用电视、电影、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传媒,增强了展览的时代感,增进了烈士事迹宣传对参观群众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2.搜集烈士资料,编写烈士事迹。多年来,我们注重加强文史资料、实物的征集和整理,陆续征集了实物300余件,烈士图片资料千余幅,烈士档案资料700多份,文字资料250余万字,不断充实了馆藏内容,丰富了教育内涵;另外,我们还参与完成了《中华英烈大辞典》《中华著名烈士》《江苏省革命烈士英名录》中镇江地区烈士资料的编撰,出版发行《烈士事迹专辑》4册,《镇江英烈报》26期,30万份。所有这些资料都成为了激励人民群众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3.改善参观环境。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保持环境优雅整洁,使参观者步入烈士纪念馆后,感觉不只是单纯接受教育的场所,而且还有优美的环境陶冶身心,感到来由所获、不虚此行。从而使不同年龄、不同知识层次的参观者在感动中加深印象,在震撼中受到教育。我们不仅在纪念馆的正门口设置了醒目的LED显示屏,还对整个纪念馆的空调设施进行了全面整改,力求给参观者最舒适的参观环境。
二、加大宣传力度,延伸纪念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目前,我国社会生活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历史变革,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人们受各种思想观念影响的渠道明显增多,不良思想观念和不良文化的滋长对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危害。而烈士褒扬教育对于宣传爱国主义和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发挥纪念馆的社会教育作用,延伸教育阵地,运用自己的优势,使烈士纪念馆成为人民群众特别是未成年人的“第二课堂”。
1.组织烈士事迹宣讲团,宣扬烈士事迹,传播烈士精神。针对许多烈士的英勇事迹和道德品质鲜为人知或是根本不为人知的情况,我们成立了以党史专家、社会义务讲解员和陵园讲解员组成的宣讲队伍,除做好纪念馆的讲解外,还深入到机关、部队和企事业单位进行烈士事迹宣讲;针对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的人数逐渐增多,并且向低龄化趋势发展的形势,我们前往市区多所中小学校和少管所等单位,宣讲烈士事迹,召开学习交流座谈会,将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精神带进学校,带到失足少年的身边,增强了对未成年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扩大教育范围。
2.结合重要节日、纪念日面向社会举办一系列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图片展,组织和吸引市民参观。如在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制做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暨日军在镇暴行”图片展;在毛主席为雷锋同志题词40周年之际,举办了“我与雷锋同行”大型图片展;在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又参与组织了“镇江抗战历史图片展”;2012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和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我们又举办了“历史的记忆,光辉的历程”大型广场图片展。另外,纪念馆还开展大学生义务讲解活动,这一措施不仅给大学生们提供了社会实践的课堂,也增强了学生对革命历史知识的了解,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
3.与时俱进,利用网络资源,加强烈士褒扬宣传的辐射面,拓展褒扬教育的新形式。为积极响应为青少年铺设健康绿色网上通道的号召,进一步利用纪念馆现有教育资源,我们在短时间内建立和开通了镇江烈士褒扬教育网站,使社会各界特别是青少年能方便、快捷地共享烈士纪念馆的教育资源。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已有百万人次点击网站,有效地加强了与社会的联系。
三、加强讲解队伍建设,提高纪念馆服务质量
促进纪念馆工作持续、稳定的发展,就必须有一支高素质、专业精的工作队伍,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不断推进纪念馆的服务水平、服务质量的提高。
1.组织讲解员参加业务培训。纪念馆以讲解工作为主,为此,我们不断加强对讲解员的业务知识培训,增强讲解员自身素质,提高专业水平。
2.讲解员应做到讲解中“因人施讲“。我们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参观者,设计不同内容的讲解词。如在接待参加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党员干部时,我们会结合当前的反腐倡廉形势,重点讲述革命先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敲响拒腐防变的警钟;而在接待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时,则会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到讲解语言简单易懂、生动形象,同时配合提问等互动方式,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以此激发广大参观者的思想共鸣,达到教育功效。
3.开展外语讲解培训。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不少外国友人在游览镇江风景名胜的同时,也会选择来到镇江烈士纪念馆瞻仰参观。因此,我们有重点地开展了外语讲解培训活动,使讲解员能够直接准确地向外国友人表达纪念馆的布局特点和陈展内涵,对外展示中国革命的丰功伟绩,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我们会坚持立足于褒扬革命先烈,弘扬革命精神,始终把握好“传播先进文化,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这一主题方向,以人为本,加强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和延伸革命历史文化内涵,紧扣时代主题,做好新时期烈士褒扬工作,积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周毅云.新时期如何做好烈士褒扬工作的几点思考.
时代主题 篇4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时代主题
在我国十七届四中全会后我国对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任务进行了明确的主体说明, 要求在新时期正确把握时代特征主体。本文研究由此以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路径下, 中国共产党在对时代特性主题的探索上的成与败, 进而分析在时代潮流中如何更好的分析和把握时代主题等。
一、中国共产党在时代主题探索中的成功点
20世纪前半期, 随着中国国内革命形势的变化,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时代主题的探索与实践逐渐变动发展。从民主革命变动正, 以毛泽东为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对这一时代的主体不断的深入并更精准的把握时代主流, 在结合中国实际国情的前提下, 逐步实现了马列主义中国化, 形成了独立的马泽东思想。大革命中毛泽东为领导的中国共产党进一步明确社会各阶层在革命中的力量及作用等。土地革命时期则在确定工农阶级的革命地位及重要作用后, 开拓了农村包围城市及武装夺取政权的路径, 逐步进入毛泽东思想。
从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为的领导地位后一直到抗日战争结束, 毛泽东总结经验教训, 深刻分析中国国情, 确立了新民主主义纲领, 新民主主义纲领的确立, 这代表毛泽东思想正式走向成熟。新民主主义革命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取得了胜利, 成功结束中国千年来的封建剥削制度, 终结了帝国主义及殖民主义的时代, 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取得了这一阶段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探索的成功。
20世纪中后期, 以邓小平为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人敏认清国际形势, 认为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从而实行改革开放,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最重要的转折点。然而邓小平理论也在改革开放下渐而生成。其思想以社会主义为前提, 对包括社会注意初级阶段、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及现代化发展等战略思想进行了较全面严谨的论述。邓小平理论也就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中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借鉴与学习的重要成果, 结合中国实际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及改革开放等科学方针形成了全面的思想凝结, 成为指导我国党政方针的重要思想。
进入20世纪90年代, 随着国际形势的迅速变化, 世界政局发生显著变化。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等的发展使得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 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等在世界多极化和全球化中渐而发展, 恐怖主义也逐渐升级, 这使得世界和平发展的主题受到多方面因素威胁。世界的主题是和平发展, 但许多国家都走入了误区, 一味地搞发展, 导致忽略了社会的稳定, 使经济过度增长, 贫富差距拉大, 社会腐败现象增多, 资源能过过度匮乏等。胡锦涛领导党中央第三代领导进一步参与世界经济政治往来中, 不断深入学习世界形势及国内形势, 并以“三个代表”及科学发展观为核心载体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进行了延续和发展。“三个代表”思想是在毛泽东及邓小平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创造性回答如何建设党以及建设怎样的党的问题, 对更科学的建设发展社会主义中相关的民主文明建设、科学发展等相关问题给予了全面的论述与指导, 为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二、中国共产党在时代主体探索中的困难
意识形态的斗争往往是不可避免的, 也是我党在探索时代主题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意识形态斗争是客观存在的。只要国际上存在不同社会制度, 国内存在不同阶级、阶层, 就会存在意识形态斗争。中国有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史, 封建主义意识形态仍然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在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过程中, 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是排除封建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的确, 封建主义意识形态中的糟粕仍然腐蚀着人们的思想。比如文化大革命, 使我国几乎陷入瘫痪状态, 全国所有的学校进入停课状态, 大学入学考试取消。直到1977年“文革”结束后才举行, 那一年考生的平均年龄是最大的, 录取率也是最低的。文革中, 知识分子不被尊重, 大多数被下放进行体力劳动, 有些则遭到残酷对待, 财产被没收。也有些人的意见认为当今中国人普遍难以建立信任关系问题, 以及道德沦丧问题, 甚至腐败成风很多当权派利用和歪曲文化大革命的政策, 形左实右, 甚至挑起“武斗”, 使文革初期整个国家陷入无法无天的混乱状态, 全国大量文物受砸毁, 古迹被破坏, 对中国, 以至人类文化遗产造成无可弥补的损害。出身成分论在文革中十分流行。工人农民等劳动群众成为文艺歌颂的主角。提出了“破四旧”, “开门搞科研”, “人民代表以工农兵为主体”等众多新观点, 提倡“大鸣, 大放, 大辩论, 大字报”的大民主。数不清的历史文物、私人古玩, 甚至祖辈遗物在“破四旧”的口号下被红卫兵野蛮砸烂;科学工作者被迫下乡, 研究工作因而停顿。文革后期的“批林批孔”, 则是直接对准了中国文化中影响最深远的儒家文化。可以说, 文化大革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理解和具有经验主义特征的空想社会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它既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又不符合中国国情, 更与时代发展的潮流背道而驰。
三、全面理解、正确把握当今的时代主题
第一, 理性把握时代主题。中国共产党十三大会议将和平与发展的观念列为时代主题, 并在十四大会议上再次确认, 在十五大进一步明确这一主题的内涵。中央文件中对和平与发展的主题进行了全面的论述, 明确在当前世界中部分冷战的思维依然存在, 某些霸权主义及强权政治仍然对世界和平稳定存在极大威胁, 但是并不认为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无法实践, 中国共产党也从来没有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与“和平与发展两个主题都没有解决”两者相提并论, 对于时代主题的解释明确且严谨。江泽民根据邓小平1992年在南方谈话中关于国际形势的说明, 进一步在七一会议上对国际时代主题及发展形势进行了分析, 首次将和平与发展进行同时的阐述。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趋势已经得到较多的认可, 在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结束后, 世界重新恢复和平, 证明世界和平与国家发展已经成为时代潮流。在世界多极化以及全球化的背景下, 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能够得到更好的实践。这是因为多极化有利于各方力量制衡和遏制单边主义等;经济全球化为主的全球化促使世界各国交往密切, 相互的牵制效应加强, 对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一定效果。因此, 虽然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由一定的威胁因素存在, 但是作为时代发展主流是不可否认的, 因此新时期需要正确认识并对这一主题进行正确的把握。
第二, 深刻理解决定时代主题的因素。目前世界的呈多极化趋势:二战后形成了以美苏对峙为标志的世界两极格局。自70年代以来, 世界出现了多极化趋势, 1991年苏联解体, 世界原有的两极格局被彻底打破, 一个多极化的世界格局正在形成。当前, 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有助于抑制美国搞单极世界, 由它来领导国际社会的图谋, 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然而, 当代国际也充满了竞争, 国际竞争的内容是多方面的, 而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当前国际竞争越来越多地转向经济和科技领域, 能否增强以经济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 最终将决定本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另外, 我国也要抓住时机, 加速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 进一步增强综合国力。
第三, 应该尊重时代环境, 善于发现和认识影响和平与发展主体的不稳定因素。时代的和平主体并不是完全的和平, 其中必然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不稳定因素影响世界和平。因此, 和平为整体不可避免局部战争, 形成总体缓和、局部紧张及总体稳定、局部动荡的基本形式是理解和平主体必须认清并尊重的态势。目前, 世界上霸权主义、恐怖主义还存在, 国际关系瞬息万变。正确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并存将其与时代主题恰当融合, 中国共产党必须时刻认识并总结时代主题的内涵, 并科学辩证的对时代主题进行分析与把握, 促使马克思主义能够顺承时代变化, 把握时代脉搏并正确回答时代主题等, 才能够促使在国际背景下与尊重国内形势的情况下, 科学的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融合与指导, 促进科学社会主义的不断进步等。在全面尊重时代环境的前提下, 不断继承和发扬优秀思想并不断融合时代主题等, 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更好的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4、19、2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0、1963、1995、1972.
[2]列宁全集 (第18、55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8、1990年中文2版.
[3]斯大林全集 (第1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6.
[4]毛泽东选集 (第1-4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年2版.
[5]邓小平文选 (第2-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1994.
[6]江泽民文选 (第1-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程卫华.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时代化[N].人民日报, 2009-10-26.
[7]谭劲松.如何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N].人民日报, 2010-11-1.
[8]王森泰.在推动大众化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N].人民日报, 2010-7-22.
新时代主题作文 篇5
到了杭州,眼前的景象让我大吃一惊。天空很明亮,太阳透过厚厚的云层直射下来时,强烈的阳光变得很温柔,温柔地洒在大地上;洒在植物上;洒在小动物身上……洒在世界万物上。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味儿,顽皮的露水在青草的头上慢慢滑动着,又用叶尖儿轻轻接住露水,再用力一点头,池塘里便又浮起一圈圈的涟漪。
马路上的汽车有序地行驶着。我仔细一看,汽车都变成了电动汽车,非常环保。听说现在很少出现交通事故,我又很好奇,这是为什么呢?这时,一辆等红灯的汽车停在我面前,我走进一看,车里有人,但是并没有人开车。原来呀,在汽车的车头正前方有个“汽车感应器”,这个感应器能感应到红绿灯,并按指示行驶。如果车的前方有人,感应器会立即感应到,并让车停止。除了车头有感应器外,车子的左右两侧和后方都有感应器,再也不像以前出现疲劳驾驶、追尾、闯红灯……
以前生病了去医院看个病非常麻烦,首先排队、挂号、看病、预约检查……到最后的诊断治疗大约要半个月左右,像这样的医院数不胜数。看看现在,随便走进一家医院,就能看病。几乎每家医院每个科室都有一位机器人护理医生,并有一套医生专用的检查仪器,医生再也不用望闻问切,而是使用这套仪器就知道患者得的是什么病,而操纵这套仪器的正是那位机器人医生,这样看病的速度又快又准,再也看不到医院拥挤的场面了。
时代主题 篇6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时俱进
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9-0027-02
中国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非常深刻,中国的理论体系历经了百余年的发展,起初是毛泽东思想,一直到后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阐述的中心都是围绕中国的实际发展问题,既要加强现代化建设,又要稳步实现全球化发展,因此,它对时代特征的反映是非常及时的,并在此基础上对时代的发展进行引领,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一、科学认识时代主题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前提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揭开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序幕。随后,工业革命由英国传播到欧洲大陆,甚至北美各地。从此,大机器生产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得以确立。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隐藏于社会各个阶层的矛盾也随之显现。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工业革命虽然有力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社会矛盾的不断激化,“资本主义社会应该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已经成为困扰社会学家的一大难题。任何思想体系的产生,都是适应社会发展的结果。工业革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提出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工业革命引起西方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冲突成为了西方国家的基本社会矛盾。在工业革命中,大资本家通过榨取无产阶级的剩余价值获取暴利。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无产阶级为了摆脱剥削,反抗压迫,不断组织工人运动,无产阶级队伍由此壮大,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马克思、恩格斯在分析工人运动斗争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也就是说,无产阶级是马克思、恩格斯进行理论研究的阶级基础。无产阶级来自社会底层,知识匮乏,在斗争中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为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可能。在19世纪的一百年中,世界自然科学迅速发展,出现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施莱登和施旺的细胞学说、迈尔和焦耳的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三大发现向人类证明了自然界发展的客观性和联系性。从而冲破了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形而上学世界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一种新的科学世界观的产生才能满足人类认识、探索自然界的需要。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科学基础得以产生。
通常情况下,党和国家在处理问题时,往往会将时代特征考虑在内。这也成为了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分析方式的最大不同。由于人的思维方式存在差别,不同的思维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思维结果。所以,党和国家的决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时代特征的分析。我国的社会制度是社会主义,为了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实现共同富裕,党和国家在制定相关的政策纲领前,要深入分析当今社会的时代特征。在处理外交问题时,要充分保证自身的利益,时刻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制定一切对外政策的依据。由于全球化趋势日益显现,任何国家都不能离开其他国家单独存在,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施改革开放的发展政策。由于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增强,西方国家的各种思潮开始进入我国,也正是因为大量思潮的涌进,人们在处理问题时迷失了自身的判断。所以,要想实现一种价值取向占主导、多种价值取向并存的新局面,就应该牢固贯彻科学的世界观、时代观。所以,以时代特征分析问题也就显得迫在眉睫。
正确理解当今的时代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发展的前提。邓小平认为,“马克思和列宁的智慧不能解决他们逝世后几百年的问题,况且他们也没有提出解决方案的义务。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是将马克思主义与当今社会的具体情况相结合,运用科学的发展观和方法论,解决我国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新情况。不断提出新的思路和方法,与世界接轨,实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并且适时抓住机遇,大胆预测时代发展趋势,促进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只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推进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这也是时代特征的具体体现。
二、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有机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在具体时代条件下的理论创新过程,其结果使马克思主义具有时代性。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就是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时代精神精华的特征,它来自于对时代发展的解析,包括提出并阐释时代主题、发现并回答时代课题以及结合具体的时代特征进行的理论创新。
对马克思主义路线最为简单的认识就是实事求是,它同时还是理论联系实际所对应的要求。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坚持的一贯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及世界观的基础和前提,同时也是其理论精髓。中国共产党在发展中完善,在文化传统、工作实践、革命任务等方面都很好地融合了马克思主义,并从中发掘适合中国基本国情的改革之路,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曾经说过,我们坚定不移地相信马克思主义,但要从中国实际的角度出发。融合了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国社会主义所追求的马克思主义。我党对教条主义的态度是坚决反对,中国所有的实际发展问题,都将通过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和观点获得解决,在发展进程中实现新的理论创造,使其既具有中国时代特色,又能展现中国民族特色。邓小平还说过,我国的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所依赖的就是实事求是的精神,属于从实践当中所获得的宝贵的成功经验。此外,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最根本的思想保证和思想基础,就是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重要思想保证。恩格斯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1]681。与时俱进,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与时俱进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随着时代主题的转换、时代课题的变化以及时代特征的演变而发展,始终保持应有的批判性、解释力和创造力。江泽民指出: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不断前进,应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2]284。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就要时刻关注时代发展的动向及特点,并针对新的形势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要敢于创新,敢于面对并解决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只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从实际的角度来研究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就一定能够在实践中获得不断的发展。现阶段,马克思主义正面临着种种严峻的挑战,相应的影响力也大不如前。因此,真正对马克思主义发展有所关注的人们,应当从实际出发,结合时代因素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实实在在地为马克思主义贡献出力量,要坚信,在这种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的支撑下,人们会再次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存在的价值。
一直以来,促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最本质的思想基础是与时俱进和实事求是的高度统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命运,同时,和民族的发展、国家的前途等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是人类向前发展的基石,决定着人类最终的发展形态。
三、全球视野和中国问题的纵横融合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动力来源
20世纪初期,马克思主义应着中国人民谋求独立自主、获得解放的需要,凸现在中国的思想理论舞台上,在与中国社会革命实践的结合中,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形态——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把中国革命时期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作为中心任务,它对中国社会的本质、根本任务、发展阶段、发展动力等进行了细致的解答,同时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做出了科学的判断。依照毛泽东思想指导方针,中国真正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走了出来,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路。此外,毛泽东通过在革命年代的亲身体验,对中国革命进行了多方面总结,并指出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不可分割的部分。
邓小平把毛泽东思想与已经变化了的社会实践相结合,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社会自我批判和重新审视,创立了反映改革开放新时代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说:“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3]300可以说,邓小平理论是在全面准确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的理论,是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经验和教训,对当代中国社会的本质、根本任务、发展阶段、发展战略和发展动力做出了科学回答,把中国人民带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
在全球化浪潮下,紧跟世界发展潮流,既强调要对世界做出贡献,又要不断向世界先进国家学习,体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宽广的时代视野。在冷战时期的特殊国际环境下,毛泽东一方面肯定了新中国对世界历史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和作用;另一方面,他结合中国贫困落后的实际,提出要在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密切关注世界的发展,向先进国家学习。毛泽东说,新中国经过五六十年的发展,应该对世界做出巨大的贡献,“如果不是这样,那我们中华民族就对不起全世界各民族,我们对人类的贡献就不大”。同时,他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还很落后,不仅要“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4]41,而且还要从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多方面学习真正好的东西。在新时期,邓小平从“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的时代状况出发,对我国在国际上的重要地位进行了辩证的阐述。他曾说,中国的力量不是破坏性力量,而是维护世界稳定和平的积极力量。另外,他还表明,中国的发展也不能脱离世界,中国要实施对外开放,就必须利用广阔的国际环境,取长补短,进而提升中国的综合实力。可以说,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具有自知之明的马克思主义,它是联系中国和世界的纽带,为中国的发展和强大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4]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时代主题 篇7
互联网作为新兴的势力, 对新闻的主题性报道逐渐发起了夹击的攻势。主题性报道作为新闻宣传的主要载体, 面临着诸多难以短时间内解决的问题。
长期以来, 我们对主题性报道的重视程度有很大的欠缺, 在操作和执行中始终以一种为了完成任务和为了宣传效果的心态去做, 完全没有将主题性报道的功能真正发挥出来;在报道的手段上始终是怀着不认真的态度, 对传播产生的效果也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去领会。这种情况下产生的结果就使本应该以社会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性报道失去了意义, 导致社会现实与报道内容严重脱节。毫无现实依据的说教和生拉硬套的灌输本就让人们反感, 再加上主题报道自身存在的假大空现象, 更会加剧人们的抗拒情绪, 最终彻底失去群众的信任。
二、主题报道需要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是一种民主、开放、平等的思维。互联网思维是技术思维与营销思维、电商思维与商业思维的综合体, 互联网思维也在逐渐使我们生活的世界朝着新的方向发展, 这也是改变我们原有世界观的一次大的变革。
互联网思维下, 主题报道的形式和内容都需要重新审视, 争取在这场话语争夺赛中主题报道能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扮演更适合的角色, 努力寻找一条更适合主题性报道有效传播的道路。
故事化表达是改进主题报道的重要路径, 这种表达方式对主题性报道的方式是一种创新。与以往相比, 主题性报道不再是有着浓厚宣教色彩的、单向传播的方式。当今互联网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不断地对以往的方式提出更高的要求, 如要求新闻视角要更加的平等, 报道语态要尽量平和, 要用更加细致和平和的方式对主流价值观进行传播。所以, 故事化表达在引导舆论、引领价值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互联网思维下主题报道的创新与突围
主题报道要学会讲故事。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 主题报道的故事化表达面临着新课题, 必须以互联网思维为统领, 在选材、制作、传播上创新思路, 以增强传播效果, 更好地发挥引导舆论、引领价值的作用。
当下, 社会媒体融合发展成为主要趋势, 故事化表达也在接受着重重考验。因此, 互联网思维就要发挥自身的主要作用, 要逐步实现策划、采访、制作、播出到受众反馈的全过程更加的连贯, 使传播效果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一) 新故事, 新发现, 新视角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 受众的主体功能得到强化, 用户自我生成内容的速度不断飙升, 传播态势也因此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舆论场更加难以捉摸, 朝着更加复杂化的形式发展, 把控度变得更加难以适应。另外, 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也逐渐复杂和多样, 让人眼花缭乱。在这样一个众声喧哗的舆论场中, 媒体必须发挥更大的作用才能使自己成为舆论场中的中流砥柱。要做到这些, 就必须对群众所关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了解, 巧妙地设置议论的话题, 逐步对受众群体进行引导。在主题性报道中, 要以受众群体的视角为出发点, 采用故事化的手段进行新闻报道。
江苏广电总台分别在2014年、2015年推出了大型全媒体新闻节目《你所不知道的中国》。这档节目正是一种对主题报道进行创新的尝试, 这组系列报道从“你所不知道的”这一视角入手, 寻访全国各地的“世界之最”、“中国之最”, 发现那些很少被人知道的事情, 并报道出来, 这无疑是对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精神的展示。记者采取的是平视的角度, 拉近了陌生事物与受众的距离, 收到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二) 小切口, 大主题, 新语态, 新效果
寻找小切口, 讲述小故事。这里所说的“小”指篇幅而不是指价值, 是指以小故事展示大格局、以小人物体现大情怀。 2015年2月, 央视《新闻联播》推出了一个很新颖的报道, 报道题为“只为多看你一眼”。该报道是小片段的形式, 报道的主题为亲人相聚短暂, 以这种新颖的小故事形式将中国人重视家与国的双重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 突出细节的重要作用, 以细节展示人物的表现力, 更具有感染力, 到位的画面语言让人感动, 收到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三) 新渠道, 新传播, 重互动
由于社交媒介的兴起, 当下传播的多渠道既可以是媒体的主动行为, 也可以是受众或用户的自发行为。只有充分了解这种融合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特征为一体的传播新常态, 才能为节目播出打开通道。这给主题报道的故事化表达也带来新的启示, 即必须充分利用当下信息传播的多渠道和交互性, 拓展传播空间。
互联网思维可以将传播渠道和媒体平台以一种和谐的方式贯穿起来, 主要达到的目的是全媒体联合采编。虽然采取联合的形式, 但是各个媒体还是可以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传播的特点和需求进行相对独立的策划, 这种形式可以概括为一次性采集、多形态生成、多终端分发。数据作为新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对讲述新闻故事来说, 是个很好的工具。
“据说春运”是央视推出的一档新闻节目, 主要讲述的是春运期间最热门的话题以及春运期间返乡人物背后的故事, 这种新闻的传播方式是老百姓能看懂的, 也是乐意看的方式。 此外, 在荧幕上以大数据的形式将形象化的影像展现出来, 不仅直观清晰, 而且更有传播力和感染力。
“互联网+”思维对于媒体衍生产品的打造有很大的优势。 主要表现在:其一, 新媒体形式下, 受众阅读的主要特征是碎片化以及喜分享, 利用受众阅读的这一特点, 可以在新闻报道前释放部分要报道的内容, 让读者对报道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但不是全部, 从而制造悬念, 吸引读者继续关注事件的发展, 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社会话题的讨论热度, 达到未播先热。另一方面, 可以开展媒体活动, 吸引忠实粉丝, 增加用户黏性。
参考文献
时代主题 篇8
21世纪的今天, 后工业时代已然来临。在世界竞争格局围绕科技和人才而展开时, 工业地产再次出现新的变化。一方面, 在新的时期, 日趋紧张的城市建设用地矛盾, 以及节能减排的产业转型要求、低碳经济的潮流引导和新型工业或产业对建筑空间的需求, 都将使工业地产的开发与营运再次升级, 主题产业园无疑是解决这一矛盾和新型产业的最佳空间载体。另一方面, 对于从事主题产业园的开发和营运的发展商而言, 研究区域经济发展、新的产业特点、空间需求规律、建设解决方案、低碳节能和营运服务模式, 都是必做的功课。
一、工业地产的演变
中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 与日本在战后所走过的历程基本相似, 并在时间上呈一定的递承关系。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到六十年代初, 是日本工业园建设的探索时期, 主要围绕发展造船、钢铁和化工等产业, 工业园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在六十年代初至八十年代初, 随着日本国内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基础设施配套的健全, 以及产业机构的升级, 工业园开始向内地和高速公路两侧转移。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 在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浪潮的推动下, 工业园区开始从一般制造业基地向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转化, 工业园区的建设向更加成熟化和高层次的方向演变。
中国的工业园区伴随经济发展和改革开发的总体节奏而展开。第一批工业园区和项目基本上是围绕资源开发进行, 冠以“煤都”、“铜都”、“油城”、“服装城”的城市, 见证了这个时代, 姑且可以将其成为基础工业。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 制造业开始在沿海开放城市迅速发展, 以国际分工和制造业转移为契机, 实现创造就业、出口创汇的目标, 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与基础工业和制造业不同, 主题产业园瞄准的是全球产业链升级的方向, 是制造业凤凰涅的华丽转身, 它既有高度产业集聚的特性, 更有科技含量的提升, 是内源经济与外源经济合力推动的结果, 如聚集在上海浦东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等区域的主题产业园。可以说, 新型工业地产承载了国家产业机构升级和在国际竞争格局中向高层次发展的重要任务, 也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战略步骤。
工业地产的迅速演变, 甚至已经倒逼政府在用地政策上发生转变, 显然, 工业地产用地性质的过于简单化, 已不足以概括工业地产用地的所有方面。研发用地、科研用地、培训用地等新的土地形态, 已经在部分地方政府的土地供应文件中用到。这些土地虽然仍保持着工业用地的部分外在特点, 但承载的产业内涵已经出现根本变化, 以更广泛、更细腻的用地属性来适应新兴工业和产业发展、升级的需要。
二、后工业时代来临
后工业时代的概念提出者是丹尼尔·贝尔, 他以人类在发展过程对不同类型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作为划分的依据, 大抵划分为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三个阶段。在他的概念界定中, 前工业社会中主要依赖土地资源, 其核心是与自然界竞争, 在前工业社会中占主导的是土地资源的控制者和拥有者, 在竞争中具有统治地位的是国王和地主。在工业社会, 经济增长是核心, 蒸汽机出现所引导的工业革命带来的对自然资源改造能力的提升, 改变了人类社会进步的历程, 在此阶段, 机器是核心资源, 企业主处于主导地位。后工业社会, 大抵从20世纪中后期的电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开始, 在此阶段, 社会竞争的核心是科学技术, 也就是人才的竞争, 科技精英成为社会的权利阶层。
后工业时代, 并不是反工业, 而是工业的升级, 这与后现代之“后”并不是一个意思。虽然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和地区, 并不一定有那么明显的时间和界域区分, 但丹尼尔·贝尔的提法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路。放眼全球, 发达国家、中等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欠发展国家的竞争序列已然形成, 当今社会, 人才和科技致胜是城市发展乃至国家战略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全球化过程中, 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竞争, 表现为资源要素、地缘因素和科技人才的不断优化配置, 并开始出现大规模的产业集群, 表现比较突出的有美国硅谷、华尔街、印度班加罗尔、及中国的北京中关村等, 这些地区的共同点都不同程度表现为相关企业能最先捕捉该领域最新的科技信息, 找到最理想的雇员与最有效的销售途径, 集群产业链和成员之间的互补性和竞争动力, 使得该地区总体水平达到引领时代、执行业牛耳的高度, 并且更具竞争力, 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这也进一步印证了强者恒强的竞争法则。
可以说, 后工业时代, 是经济全球化竞争的必然结果, 体现出全球人才和智力竞争的基本格局。
三、主题产业园的发展趋势
自2003年以来, 工业地产的用地政策开始强调市场的配置作用, 以促进工业地产价格回归到真实价值。可以预见的是,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 以政策为主导的资源调配方式也将逐渐被市场化的资源调配方式所取代。与此同时, 国内全面产业转移, 投资热点区域将不断扩大, 更多城市将得更多的发展机遇, 主题产业园以用地节约、发展高新科技及现代服务业和产业集聚的重要特征, 势必将成为第三代工业地产的重要突破方向。
“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坚持节约发展, 清洁发展, 安全发展, 实现可持续发展”“按照产业集聚, 规模发展和扩大国际合作的要求”──党的16大五中全会决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了未来中国工业的发展方向, 而作为现代工业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工业地产, 也将必须符合宏观上的方向。
开发区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充当了高新技术转化基地、引进外资、产业升级等角色, 在促进产业聚集、经济发展、解决就业的同时, 聚集大量的人流, 物流, 信息流, 资金流, 其中主题产业园的出现, 更加强化了这一优势, 可以说建设主题产业园是推动城市产业升级和城市建设的最佳选择。
在过去, 开发区对于工业园区的评价往往是针对其规模的大小, 或者是面积、投资总额、工业生产总值等等指标, 这种思路导致后来很多工业园区只见围墙不见企业, 那种“人有多大胆园区就可以有多大规模”的方式已经受到城市建设用地和社会的广泛质疑。正如广告所说的, 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对有着明确产业发展主题的工业园区, 必须坚决从行业发展的需要来确定园区规模和面积、基础设施的配套水平, 这样, 才能真正做到合理有效地利用每一寸土地。
四、主题产业园运营商的新定位:综合型服务机构
主题产业园相比传统工业园区对运营商有着更高的要求, 可将其定位于综合型服务机构, 其存在的价值不仅仅满足各类客户的空间需求, 还需要相应提供全程产业链式的服务体系, 或称其为服务平台, 就是园区为企业提供的除了满足企业生产环节以外的内容的配套服务。在小的工业园区, 表现出来的主要是物业管理, 在大的工业园区, 服务平台的内容相当广泛。
工业园区的产品通过广告宣传以及种种促销手段进行销售或者租赁以后, 只是完成了营运工作的第一步, 更关键的是园区的服务平台搭建和持续运营。作为国内外的大型企业机构, 投资选址也不再仅仅看重招商引资中的优惠条件和房产价格, 更多地开始关注企业入驻后的持续经营环境, 具体表现为园区的基础配套设施如水、电、通信, 员工生活环境如住宿、餐饮、消费、文化娱乐、子女就学、医疗、交通保障, 以及经营成本如建筑节能、能源供应和人力资源成本等等。
时代主题 篇9
一、关于自由
《黄金时代》展现的自由有三点:
首先, 《黄金时代》的主题是“一切都是自由的”。制片人覃宏先生说:“《黄金时代》的目的想告诉今天所有人, 每个人都应该勇敢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 自由选择爱情、自由实现梦想、自由批评……”编剧李樯说:“那是最浪漫的一个时代, 可以尽情追求自己的精神与心灵的世界。”因此, 观众在影片中才能观赏到“想怎么活, 就怎么活”的萧红, “想爱谁, 就爱谁”的萧军, “想去哪, 就去哪”的丁玲, “想骂谁, 就骂谁”的鲁迅, “想做什么, 就做什么”的白朗……他们生活在战乱艰苦的时代, 受到压迫、限制与折磨, 但正因为如此, 才更突出了他们由骨子里散发出的自由精神。
其次, 许鞍华执导电影的过程是自由的。在这个大众文化消费时代, 观众成为电影成功与否的直接主宰者;在这个大数据时代, 电影创作者会根据观众需求将元素杂糅拼接。商业性是电影的主要属性, 但不能将商业性凌驾于其他属性之上。许鞍华在谈到观众的接受程度时说:“其实我们拍这个戏已经不是在想观众的接受程度, 我们只是想把它拍得好。”许鞍华将这部影片当作一次实验, 一次冒险, 也是对自己的一次成全, 所以她坚持了自我, 随心而动, 可以说这是许鞍华的自由之言。
最后, 《黄金时代》所要探讨的问题的答案是自由的。《黄金时代》主要探讨了三个问题:什么是黄金时代?怎样的人生才是萧红真实的一生?观众和戏是怎么样的关系?前两个问题针对的是影片文本, 后一个问题针对的是导演创作。
二、关于真实
“电影只有在作为真实的艺术时, 才能达到圆满。”[2]电影发明的心理学根据就是渴望再现完整现实的幻想, 这除了影像的真实性外, 对于人物纪传片而言更要求人物、事件的写实性。现在的传记片为了增加影片的可观性, 在部分真实上掺杂了大量戏剧元素, 所以影片虽然带有纪实性质, 但并不能完全再现真实人物, 用许鞍华的话说:“写实片并不一定是写实的, 它是选择性地把认为真实的东西拼起来。而并列多种回忆版本才是真实。”正因为这些真实是不确定的, 所以才是真实的, 因为“只有找不到的真实才是真实”。
《黄金时代》采取文献视点的片段化叙事组合方式, 利用详实的史料以及对镜讲述的叙事间离手法, 破坏电影的假定性, 有意将观众与影片人物隔离, 断绝观众通过影片达到情感触动和共鸣, 致其致幻性流失, 以达到还原时空上的真实的目的。这是一种实验性的再现真实手法, 不同于传统采取上帝视角, 插入历史影像资料增加影片的真实度。许鞍华采用第一视角和第三视角, 以本人自述及他人叙述的方式, 给观众还原了一个没有经过艺术再创的真实的萧红。
三、关于冒险
《黄金时代》是一部实验性质很浓的人物纪传片。首先, 在选角上, 它选取了比较偏门的女性文学作家。中国电影史中本就缺少关于文学家的人物纪传类电影。而对于萧红, 虽然故事可叙述性很高, 但缺少观众认知度, 她的作品也并非所有读者都能接受。其次, 从观众接收层面来说, 观众在选纪传片时不会选取完全陌生的人物, 因此, 整部影片的观众具有很强的受制性和指向性。再者, 从叙事手法上看, 《黄金时代》将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进行糅合, 用超现实主义的叙事手法达到影片现实主义所追求的还原真实的效果。2012年霍建起导演的《萧红》为了弥补这个缺陷, 在叙事上加强了影片情感上的故事性, 这样的作用在于减少观众因对纪传人物陌生感而产生的排斥心理。但是, 《黄金时代》却没有做这样的修改, 它反其道而行, 刻意避开喜剧、通俗、精短、接地气等流行元素, 另辟蹊径, 放慢故事节奏, 增加片长时间, 加入大量文献资料……与同时热映的《心花路放》等影片形成鲜明的对比。
可以说, 《黄金时代》是许鞍华在花甲之年的野心之作, 这个野心是对于纪传类影片艺术性的探索, 是一种对未知的尝试, 她说:“如果我不是这个年龄, 我绝对不会拍这个电影的。因为你拍完一个电影不行, 以后就没机会再拍了。可是我到了这个年纪, 如果现在不冒险, 拍一些相对于以前有创意的片子, 我就没有机会了。”在大数据时代, 导演可以通过收集数据对影片的票房、观众反映进行预设, 但是许鞍华在明知道这种拍摄方式存在冒险性和未知性的情况下, 仍然勇敢挑战, 这不得不说是极具冒险精神的。
综上所述, 一部电影, 如果要记录某个事件, 记忆某个人, 还原某个时代, 电影镜头会呈中性, 不带有任何主观色彩, 甚至比人的眼睛更为客观, 可以“出其不意地捕捉生活”。并尽量避免绚丽复杂的拍摄手法、跌宕起伏的剧情安排, 将生活原原本本地记录并真实地再现出来。如果一部电影要寻求新颖, 挑战未知领域, 摒弃现实主义所推崇的一切, 去解构一切, 用新的东西去取代旧的东西。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电影创作技巧, 却在一部人物纪传电影中得到了展现。近三个小时的片长, 再现了一个真实的萧红, 也展示了许鞍华对自由、对人物纪传电影的一种新的诠释。无论是真实还是超现实, 无论是票房惨败还是口碑较佳, 《黄金时代》所要传递给观众的是中国现代文学时代文人以及电影主创人员勇敢追寻自由、真实、冒险的精神。
摘要:电影《黄金时代》作为一部文化名人传记类电影, 为商业片盛行的中国电影市场带来了一股清新之气。影片文本挖掘并传递了民国乱世中以萧红为代表的一群爱国文人勇敢追寻自由、真实和冒险的精神内核, 同时也体现了导演许鞍华在电影创作上坚持自由、真实、冒险的艺术观念和艺术追求。
关键词:许鞍华,《黄金时代》,电影主题,传播
参考文献
[1]波布克 (美) .电影的元素[M].伍菡卿, 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1986:23-24.
[2]陈犀禾.论巴赞的电影真实观念[J].当代电影, 1984 (01) :125.
时代主题 篇10
中国共产党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主体,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主体。习近平在会见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代表讲话强调:“坚持实事求是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要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旗帜鲜明地揭示和宣传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形成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和宣传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和宣传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和宣传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领导人民所取得的伟大胜利和辉煌成就,揭示和宣传党在长期奋斗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决反对任何歪曲和丑化党的历史的错误倾向。这是党史工作必须遵循的党性原则,也是每一个党史工作者应该履行的政治责任。”[2]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把马克思主义思想传送到了中国,使得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马克思主义不能解决中国所有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就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只是普遍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必须要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地在实践中摸索,适应中国的时代主题,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在中国不断地发展和丰富。中国共产党从1921 年成立以来,所有的探索都是围绕着解决中国不同时期不同的时代主题所展开的。毛泽东说:“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同中国人民的革命实践发生了联系,是因为被中国人民所掌握了。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的实际的事物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3]
一、中国的时代主题规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
不同的时代主题规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同的任务,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近现代的时代主题在不断变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立足点就是中国的时代主题。他的历程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军阀在中国的统治,结束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一直到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后,是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实现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繁荣。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时期,就是要指导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巨大的成果,实现这一个阶段的目标,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根据具体国情,中国的时代主题不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要解决的问题和实现的任务也不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就是解决中国不同时代的具体问题的发展史。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其任务就是要指导中国的革命取得胜利。马克思主义及其经典作家所描述的只是欧洲国家的革命,作为中国这样社会情况复杂的国家并没有涉及,但是,马克思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给了党和人民解决中国具体问题的方法,如何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中国的实际情况,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在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就是要解决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问题。围绕着这一问题的解决,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实践证明的真理,是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它成功地解决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的革命问题,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巨大胜利。
新中国建立以后,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是走社会主义道路,如何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的实际给马克主义的任务。马克思主义在这一实际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就是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如何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经过艰苦的探索,终于走上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这一时期,由于马克思主义没有现成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中国的实际又有极大的差别,因此,照搬照抄苏联模式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走了弯路。但是,失败的经验告诉党和人民,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指导,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理论,这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丰富。这些理论的形成,是在不断地解决中国问题的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二、中国的时代主题规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与德国、俄国不尽相同的,有自己的特点,也就是具有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特点是与中国的国情分不开的,中国的时代主题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具有与其他国家的不同之处。在俄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的最大特点是与修正主义和民粹主义的思想斗争交织在一起的,这是俄国的特定环境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在俄国传播,其知识界和思想界就掀起一股修正马克思主义风。例如波格丹洛夫、车尼尔雪夫斯基等。
马克思主义指导俄国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得到共产国际的支持和帮助才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在苏联之前没有社会主义革命成功的先例,因此,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苏联经验神圣化。在整个革命实践中,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大特点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传播俄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想交织,同时与国内“左”、“右”倾思想作斗争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的这一特点是中国的历史时代主题所决定的。革命的条件和环境的复杂,使得中国共产党在幼年时期不能正确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和俄国的经验,从而出现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在中国搞革命,不像在欧洲其他国家革命的对象是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一开始就是指导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而不是反对资本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特点随着中国的时代主题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特点,需要解决的历史问题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前进道路。
三、中国的时代主题规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在资本主义的时代背景下创立的,同样,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也离不开中国的时代背景。毛泽东说:“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了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3]正是中国社会的这种条件,使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为传播,给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带来翻天覆地的影响。这种条件和需要就是中国的时代主题。
自1840 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渐论为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中国人民处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剥削之下,内无民主制度,外无民族独立;经济落后,政治腐败,国力衰微,社会混乱,人民贫困,都达到了极点。马克思主义之所以传入中国,是因为在十月革命之前的广大爱国志士寻求救国强国的愿望没有实现,中国需要新的理论来指导中国的革命。之前的探索没有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因此不能正确地分析中国的实际情况,实践证明,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几次马克思主义的论战,让中国的广大爱国志士认识了马克思主义。近代中国的国情以及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人民始终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根据中国复杂的实际国情,没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对其是难以认识的,从而制定出正确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在革命和建设道路上,正确地使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指导都取得了胜利,而教条、机械地使用马克思主义原理都使得革命和建设走了弯路。中国的时代主题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背景,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发展的条件。
任何一部历史都是由进程和结果两部分构成。历史留给后人的启示又不全然只是成果,还有失败的经验教训。从大革命失败的经验,到五次反围剿的失利被迫长征,到建国以后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到文化大革命的全面爆发。历史是一个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反复和失败都在所难免,失败的教训比起收获理论成果更能给人民以启示。一些失败,往往让党和人民认识得更加透彻和反思得更加彻底。从离我们最近的文革算起,对于阶级斗争的狂热,让我们更加明白和清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要性,果断地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造反有理的错误口号。没有文革,我们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和转变可能要迟疑几年。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不论成功也好失败也罢,这些经验教训都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得到人民群众和和实践的检验,我们党也正是在这两种经验之上不断总结自身、提升自己,最终引导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并且朝着人民幸福和生活富裕迈进。
摘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历史赋予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使命。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表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时代的实际相结合,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这些都表明了中国的时代主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竭动力。
时代主题 篇11
8月5日,由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中证指数有限公司联合编制的上证社会责任指数正式对外发布行情。据悉,该指数简称责任指数,代码定为000048,是以在社会责任履行方面表现较好的100只沪市上市公司股票组成样本股编制而成。
基于这一指数投资,沪深股市将开启一个新的主题投资时代——社会责任投资。
责任指数 样本意义
社会责任投资,是近几十年全球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投资理念,即在选择投资的企业时,不仅关注其财务、业绩方面的表现,同时关注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在传统的选股模式上增加了企业环境保护、社会道德以及公共利益等方面的考量,是一种更全面的考察企业的投资模式。
据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告,推出上证社会责任指数的目的,是为促进上市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向投资者推广社会责任投资理念。交易所有关负责人还表示,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和蔓延进一步表明,单纯追求利润而罔顾社会责任的公司治理模式不可取,中国资本市场必须强调公司的社会责任。通过引入社会责任投资理念,在资本市场上引导资源的配置,让更多的资源流向社会责任良好的企业。来自投资者的压力将使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做得更好。
近年来,在证券市场全体参与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已有较大提高,在聘任、激励、约束和监管各个环节,逐渐形成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符合国际标准的现代公司治理框架。2008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中证指数公司曾联合发布上证公司治理指数、上证180公司治理指数。而社会责任是一个基于公司治理的主题,此次,上证社会责任指数的发布,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公司治理指数的延伸。
据介绍,上证社会责任指数样本空间,主要由上证公司治理板块样本股、金融类公司、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的公司,以及其他积极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反响较好的公司组成。目前样本股中就包括了中国石油、中国神华、交通银行、中信证券、宝钢股份、招商银行、中国联通等一系列大盘蓝筹股。
如何评价社会责任
虽然从责任指数样本股看,大盘蓝筹股占据了半壁江山,但“大盘蓝筹”并非入选责任指数的评判标准。
在上证社会责任指数发布之前,上海证券交易所部分上市公司已经开始披露社会责任报告(2008年12月31日,上交所发布《关于做好上市公司2008年年度报告工作的通知》,要求上证公司治理板块公司、金融类公司和境外上市公司必须披露履行社会责任的报告)。
来自交易所的信息显示,2008年度共有29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包括“可持续发展报告”和“企业公民报告”在内的社会责任报告。其中,281家公司披露了“社会责任报告”,8家公司披露了“可持续发展报告”,另有1家公司披露了“企业公民报告”。在这290家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上市公司中,258家公司为按要求必须披露,另有32家公司并不在“必须披露”的范围之列,为自愿披露。这表明上市公司已经逐渐开始重视和关注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尽管社会责任报告的披露,为评价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打下基础。不过,社会责任的量化问题,仍是世界性的难题。目前,世界各国关于社会责任的披露尚处于定性披露阶段,社会责任的评价指标主观性较强。
此次推出上证社会责任指数,在考量样本股时,上海证券交易所率先引入了一个量化的社会责任评价指标,要求上市公司披露“每股社会贡献值”。所谓每股社会贡献值,是对“每股收益”指标的一个必要和有益的补充,其主要计算方法是将净利润、税费、职工薪酬、利息净支出、对外捐赠额与已核算成本相加,减去未核算环境成本,并除以总股数得出。
2008年度,已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290家上市公司中,已有76家公司率先披露了每股社会贡献值,其中,最高的为小商品城,每股社会贡献值8.42元,最低的公司则为每股0.15元。而统计显示,2008年度上证社会责任指数100只样本股,平均每股的社会贡献值为2.42元,平均每股收益0.69元,均远远高于沪市平均水平。
新主题投资的价值
上证社会责任指数推出,开启国内资本市场新的主题投资时代。然而,在海外成熟市场,社会责任投资在过去十年间的发展相当迅速。近年来,美国社会责任投资基金在专业资产投资中占的比例已经超过了10%。强调财富增长与社会关怀相结合的投资理念已经被海外投资界广泛认可,并成为重要发展方向。
从成熟市场的实践来看,美国首个、也是最著名的社会责任投资指数——多米尼400社会指数,最初运作的10年,即从1990年5月1日至2000年4月30日期间,平均年收益率达到20.83%,而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平均年收益率仅为18.7%。同样,日本社会责任投资指数——MS-SRI,从1993年至2006年这13年间的累计回报率,也超过TOPIX(东京证券交易所指数)近5倍之多。
借鉴成熟市场经验,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一个新的投资主题,在引领沪深股市新的符合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投资理念同时,也将带给投资者相对更高的投资回报。不仅如此,业内人士认为,上证社会责任指数作为一项投资性指数,将成为基金公司指数产品开发的一个新的标的。通过一系列指数产品开发,进一步挖掘指数的内在价值,进而形成社会效应。
中证指数公司有关人士表示,今后,将支持和推动基金公司发展基于上证社会责任指数的相应投资产品,这样可以通过上证社会责任指数的产品化,从市场角度强化和激励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时代主题 篇12
题材多元化是新时期人物报道的重要特征
人物报道的主角是人, 其基本特征是通过写人的活动来教育、鼓舞和引导人, 从而发挥社会效益。同一件事, 可以由不同的人去做;同一个人, 也可以去做不同的事, 这样就构成了生活中色彩斑斓的画面。一个人不论其地位、职业的高下, 只要做出了与众不同的事, 就有异于常人;一个人不论其身价的贵贱, 如果做出似乎不符合其身份的事, 就有悖于常理, 而这些又都是读者关心和社会文明进步所需要的, 他们就可以成为新闻人物, 成为人物报道的对象。
在人物报道方面, 南阳日报近些年有两项成功的探索。第一项是2007年, 为了贯彻落实市委书记关于加强典型模范人物宣传的指示精神, 报社精心策划, 强力组织, 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大对新闻人物的宣传。要闻版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到大量先进典型人物线索, 然后编委会对这些线索进行研究, 确定采访对象, 选派骨干记者重点采写, 在一版开辟“新南阳群英谱”专栏, 进行重点报道, 使得一大批来自基层的鲜活的新闻人物形象活跃在报纸版面上。河南省新闻出版局对南阳日报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
第二项是2002年启动的读者参与评选十大新闻人物活动, 至今已举办了七届, 推出了一大批南阳本土的英模先进人物。他们中有与病魔生死搏斗的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模秦保林, 关心群众、勇挑重担的新时期优秀下访干部张居峰, 无私无畏、献身城建、被誉为“共产党员的楷模”的马庆德;有勇斗抢包贼的军分区战士赵磊, 急流救人的英雄贾合玉, 智勇擒贼的英雄少年白硕、李傲夫、宋策;有身体力行弘扬雷锋精神的“编外雷锋团”团长宋清梅, 致力于富民强村的村支书马景龙;有主动请缨进入非典隔离区的“白衣战士”冀元元, 风雨无阻护送小学生过马路的好交警欧大彬, 热心推介南阳旅游的府衙优秀讲解员马金阳……他们虽然身份不同, 但无论是党政干部、企业家、农民, 还是军人、警察、学生, 都以鲜明的时代精神、强大的影响力和令人钦佩的敬业品格、创新能力赢得了读者的广泛赞誉, 将人性的光辉转化成了一种温暖, 一种力量, 构建起南阳“平民英模”的群体画廊。
南阳日报的实践证明, 新时期人物报道的题材是十分广泛的, 不仅可以写英雄、模范、名人、领袖、风云人物, 也可以写实实在在、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人物。人不分老少尊卑, 或贡献, 或感动, 或行为, 或风尚, 或遭遇, 或品德, 在某个方面, 只要是正面的、积极向上的、健康高尚的、富有时代特征的, 都可成为人物报道的主角, 做出令读者叫好的文章。
把握人物报道主题的关键在于高扬时代精神
人物报道与人物传记的一个重要区别, 就在于它的新闻性, 其主题能够体现出当今时代的某些特征。新华社著名记者穆青说过:“一篇好的人物通讯, 往往会起到人物的某一段传记、时代的某种记录的作用。”他认为, “能否高瞻远瞩地提炼出能够反映时代特征的主题, 并且从这个角度来表现英雄人物的革命精神和思想风貌, 就成为决定人物通讯成败、优劣的关键。”
英模人物是走在时代前列的先进分子, 他们的动人事迹和崇高思想, 反映了时代精神和民族正气, 只有提炼和确定具有时代特征的主题, 才能深刻地而不是肤浅地、本质地而不是表象地反映人物, 才能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共鸣, 才能真正发挥新闻作品正确引导舆论的作用。
著名“军嫂”张荣只是南阳市西峡山区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 主要事迹就是关心照料她的痴呆的婆家兄弟。表面上她的生活范围只限于一个家庭, 然而她的无私奉献精神却有着爱军队、爱国家的深刻时代内涵。作者选取了这一时代主题, 才使得张荣走出深山, 走进中央各大媒体的头条新闻, 成为新时期军地推出的重大先进典型。如果只把张荣看成是一个能干的贤妻良母, 就很难发现这个典型, 这个典型也势必会被埋没。
提炼反映时代精神的主题, 应从两方面下工夫:一是密切联系当前形势发展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重大热点问题, 使作品适应现实的需要, 有较强的针对性;二是对新闻人物本身的事迹和精神进行认真分析, 选取那些思想意义重大, 群众反响强烈, 最能体现时代特征的材料, 从而使人物报道具有思想性和指导性。
淅铝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袁中告是南阳乃至全省全国的知名企业家, 笔者曾采写过报告文学《袁中告的传奇人生》, 对他如何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拼命三郎”精神, 领军企业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进行了深度解读。近日南阳日报又推出长篇通讯《袁中告精神》, 将主题确定为金融危机背景下, 他如何通过上伸和下延产业链条, 促使企业年产销突破40亿元大关, 实现历史性跨越, 展示了他困难面前不低头的胆略与气魄、坚强意志与永不言败的精神。
创新思路多手段展现新时期典型人物形象
新闻人物身上总是展现出时代的印记, 每一个先进典型身上蕴涵的精神特质都与这个时代的需求密切相关。然而, 典型报道最忌讳的是主题趋同化, 必须在主题统一基调下, 体现出个性化特色。过去, 我们采写典型人物报道的方式, 趋于“模式化”、“形式化”, 先进人物似乎都贴上了“标签”, 体现更多的是共性特征, 给读者留下的印象是打了折扣的。
一篇好的人物报道, 关键要抓住报道对象的个性特征。抓特点, 是新闻价值规律所决定的, 也是增强人物报道形象性、生动性的需要。特点愈突出, 人物形象也就愈鲜明、愈生动。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 人生百态, 新闻人物自然也各有不同。一个先进人物往往事迹很多, 一篇报道不可能把什么都写进去, 因而报道人物, 一定要围绕采写对象的特点取舍素材, 选择最能反映人物独特方面的材料, 淘汰那些次要的非本质的材料, 从而使新闻人物得到生动的再现。
同是领导干部的榜样, 孔繁森不同于焦裕禄;同是优秀知识分子的典型, 蒋筑英不同于罗健夫;同是热爱军人的军属, 张荣不同于韩素云;同是见义勇为的英雄, 陈善珉不同于徐洪刚……正是这些各具特色的先进人物, 让我们的社会如星光灿烂, 也使我们的新闻事业充满生机。
新时期典型人物的塑造, 还应体现平民化特色。典型人物是时代的代表, 同时又都植根于现实生活, 具有浓厚的群众基础, 让先进典型平民化, 能够提升群众对英模人物的亲近性、可学性和信任度。这里面最有效的一个办法就是将“神”还原成“人”, 表现新闻人物普通的一面。一位典型人物, 无论他心灵多么纯净, 思想多么崇高, 归根结底, 他终究是个凡人。既然是凡人, 就会有自己欠缺或软弱的地方。过去对于典型人物的塑造, 往往进入了一个误区, 即对人物的正面描写不遗余力, 浓墨重彩。这样的典型, 光辉高大但显得不够真实。
与此相对应的是, 如果注重典型人物的平民化描写, 将展现人物时代精神层面的事件与日常生活琐事结合起来报道, 就能够树立起一个可亲可敬、人人可学的典型。《人民日报》的通讯《长风彩霞, 逝者如诗——记登封市公安局局长任长霞》一文, 写作上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作者在重点展现任长霞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深受人民爱戴崇高形象的同时, 并没忽视她作为普通女人、作为家庭中的妻子与母亲的一面:“在郑州工作期间, 无论工作多疲惫, 只要一进家, 她就捋起袖子下厨房, 喷香可口的饭菜得到家人的交口称赞。”“在不到十平方米的卧室里, 最显眼的是简易衣架上的一排衣服。这些衣服中除了一件警服外, 其他的款式都比较新潮。床边的柜子上放着《新家庭》、《时尚》、《魅力》等杂志, 电视旁放着《茶花女》、《乱世佳人》、《简·爱》等影碟。”这些叙述, 看似琐碎, 但却让我们认识了一个活生生的人, 拉近了新闻人物与读者间的距离。
【时代主题】推荐阅读:
小时代主题曲05-18
新时代价值主题班会06-14
奋斗新时代主题征文09-21
新时代好队员主题班会09-13
讴歌新时代为主题征文09-13
以新时代为主题的诗篇10-10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主题演讲稿07-05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教育主题感悟素材05-14
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为主题论文素材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