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式学习(精选12篇)
讨论式学习 篇1
医学是一种生命科学, 由于学科本身的特点, 使学生在学习中感觉缺少类似数学、物理那样的逻辑推理思维过程, 学习往往比较枯燥。因而, 如何培养学生浓厚兴趣, 使他们形成良好学习方法, 将所学基础知识与有关诊断、治疗等临床实际问题相结合尤为关键。 讨论式学习是一种教师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 学生经过自学思考, 在教师引导下就某一医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主动探寻知识的教学模式。在学习过程中, 大家形成一种伙伴关系, 优势互补, 资源共享, 借助集体的智慧提高自身的医学素质。医学生的学习状态较其他学科学生有着明显的区别[1,2]:自发性学习程度;自我导向学习的能力;视实际需要, 发展出相应的情境学习, 以任务为目的, 或以解决问题为取向的学习方式:强烈的成长与发展动机。因而医学教学也适合于使用讨论式方法。 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设计考虑, 一般来讲此种学习模式主要有以下四个程序:定题、准备、讨论、总结。
1 定题
怎样设计讨论的问题呢?问题的设计要紧紧抓住新知识形成的关键, 不宜过多过滥;要有相应难度, 不能一眼看穿, 使学生失去兴趣。因此, 定题是关键性的第一步。经过研究与课堂实践, 我们认为在此阶段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具体、实用性原则。
好的讨论题首先必须有代表性且表述准确, 要使学生清楚地意识到所要讨论问题的核心。具体、特定的问题有助于引导讨论的方向。设计问题主要应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问题, 要具有讨论的价值, 题目要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例如我们打算讨论结肠癌患者综合治疗的病例。我们取材于具体病例, 回顾性分析其治疗的利弊。结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近来其发病率在我国有上升趋势。讨论其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因而我们的选题符合该原则。
(2) 启发性原则。
讨论题要具有启发性, 能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 使其思维有一定的自由度。问题一般涉及三类:一为原则性问题, 如学生可以结合教材表述结肠癌的分期原则, 就所讨论的病例给予正确的分期。二为延伸性问题, 这是考查学生对新进展的了解程度, 如“结肠癌治疗方法有无区别与其他恶性肿瘤?”三为评价性问题, 学生要在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上, 通过研读相关文献, 经过思考得出结论。这一类问题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愿望, 拓展学生的思维。如, “如何评价结肠癌综合治疗的地位?” 这要根据患者体质, 肿瘤所在部位, 肿瘤的病理类型、浸润深度和转移情况, 合理地综合应用现有的各种治疗手段, 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肿瘤治愈率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让学生就本次讨论的病例提出合理的治疗方案。通过问题的逐步深入, 在提问和讨论过程中, 使学生对结肠癌有了整体认识。
(3) 兴趣性原则。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学生对于一些具有争议性的问题有兴趣, 愿意进行讨论。例如, 如“结肠癌患者肝转移究竟做不做手术治疗?”同学们因个人知识水平及阅读相关文献的差异很容易形成两种截然相反的观念。在兴趣的推动下, 学生进行问题的探究和思想的交锋就会积极、主动。如果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查找原因, 往往能促进医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其处理临床问题的能力[3]。
2 准备
充分地、细致地进行课前准备是讨论课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首先要布置讨论场所, 使用多媒体图文结合。尽量围坐, 营造一种宽松的讨论氛围, 留给学生敢想、敢说的时空。教师拟定好讨论主题后在讨论前让学生准备与“结肠癌”相关的原始资料、医学界的研究成果 (有关的医学专著的书目、节录, 某些具有代表性的论点及主要相关论文目录、论文摘录) 。并对学生怎样准备讨论、怎样进行讨论在方法上给予辅导, 包括如何拟定讨论提纲, 如何做到论点准确、论据充分, 如何在有限时间内用简洁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等, 并指导学生搜集汇总材料后拟定发言提纲。
3 讨论
这一程序是实施该教学方法的关键步骤, 也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组织能力的考查。在讨论过程中, 教师既是平等的参与者, 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 但切忌做裁判。其任务更多地是激励学生思考。教师导言务求简明、切中要害。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想法提出一些有争议的问题, 并针对学生的看法做出解释、提出新的看法。对于学生在讨论中出现的分歧、矛盾, 教师要善于捕捉归纳和引导, 提供多角度思路, 使讨论向深度发展, 使学生的认识产生质的飞跃。如在“结肠癌患者肝转移究竟做不做手术治疗?”这一论题上学生的分歧较大, 教师可事先准备大量相关文献, 以回顾性分析的方式, 利用术后五年生存率, 再发切除术后五年生存率的具体数值差别来说服同学们达成一致观点。还有在“结肠癌综合治疗”这一问题上分子靶向治疗也是学生们关注的焦点, 教师让学生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前沿点, 然后查阅资料并整理为体系后让每位学生在大家面前将自己深究的知识点进行综述性的表达。陈述后同学们提问, 大家一起探讨。教师可以结合临床具体病例加以分析。在教学中尽量多给时间让学生自己尝试解答, 切忌“满堂灌”, 帮助学生整理思路, 得出正确答案。
4 总结
讨论结束后, 教师根据讨论的内容, 应及时抓住学生讨论时的闪光点加以鼓励和总结, 如上述“结肠癌”病例讨论结束, 教师可就结肠癌的分期、预后因素、手术治疗指征、综合治疗地位等一系列问题给予高度概括总结, 并鼓励学生以座谈的形式谈谈这种讨论式学习方法的利弊, 为今后的教学方法的改进提供依据, 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
通过这种从概念性传授基本理论的方法到学生主动参与讨论的教学模式, 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 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模式, 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知识体系, 学习潜能得以发挥, 学习素质和能力得到发展, 为今后临床实习打下基础。讨论式学习是以独立学习和独立思考为基础的, 通过讨论式学习 , 培养了人的合作精神、求证精神和乐于探索、追根究底的好奇心。在讨论式学习中, 有的观点一经提出, 便会遭到别人的辩驳乃至否定。围绕同一问题开展讨论, 这促使学生不得不积极思考、大胆想像, 学会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及推理来维护、完善自己的观点, 从证明自己的观点的“正确”和驳斥他人“错误”观点中, 培养自己的临床思维能力, 从多侧面多角度加深对所讨论的问题的理解。讨论式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而且使他们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培养了创新能力。通过对结肠癌病例的讨论, 不仅培养了学生收集、筛选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还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等量的时间内, 集众人之力使大家获得了更多的信息和知识量, 对学科的前沿研究有了更多了解, 开拓了学生们的视野[4]。讨论式学习是具有现代意识的一种探索未知的学习方式, 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十分重要, 尤其值得广大教师研究、探索。
摘要:本文阐述了讨论式学习的概念和实施原则, 探讨了讨论式学习的教学策略, 从定题、准备、讨论、总结四个环节进行思考, 并以“结肠癌的综合治疗”作为讨论课题进行探讨实施, 从而说明了讨论式学习是具有现代意识的一种探索未知的学习方式, 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十分重要, 尤其值得广大教师研究、探索。
关键词:讨论式学习,定题,准备,医学教学
参考文献
[1]Patel Km, Moxham BJ.Attiudes of professional anatomists to curricular change[J].Clin Anat, 2005, 21 (11) :21-22
[2]Yusuf SW.Bedside teaching of medical students[J].Am J Med, 2005, 118 (11) :1304-1305.
[3]傅晓敏, 王水英.临床医学实习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6, 21 (4) :82-83
[4]Weissman E.Teaching clinical competence[J].Am J Med, 2005, 118 (11) :1302-1303
讨论式学习 篇2
开展以“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净化政治生态,实现弊革风清,重塑山西形象,促进富民强省”为主题的学习讨论落实活动以来,我通过深入学习,积极开展讨论,认识有了新的提高,思路进一步开阔,作为一名安监干部,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自觉投入到学习讨论落实活动中,为做好本职工作筑牢思想基础。
这次活动是省委落实中央精神、立足当前省情、着眼长远发展做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治晋兴晋强晋、实现富民强省的重大举措。
我省系统性、塌方式严重腐败问题,特别是我市三任市委书记、三任市公安局长出问题,极大地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影响了党的形象,践踏了社会规则,破坏了公平正义,阻碍了全省改革发展进程,表明反腐败斗争形势非常严峻,改进作风任重而道远。
正如王儒林书记指出的,腐败不除、正气不扬,山西就没有明天、没有未来、没有希望。如果没有一个弊革风清的政治局面,就不能凝聚和鼓舞全省广大干部群众保持锐意进取、奋 1
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就会在新一轮的发展机遇面前丧失良机,就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落下步伐。
我将按照上级关于开展这次活动的安排部署,切实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真正明确活动的目标任务,准确把握学习、讨论、落实各个环节的重点,知行合一,真正达到活动实效。
安监部门的工作涉及工矿商贸和交通、消防、建筑、市政等多个行业领域,可以说是面广量大、繁重复杂而且又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历来倍受群众关心、社会关注,事关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如何更好地贯彻学习讨论落实活动精神,做好本职工作,我认为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政治意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重要历史关头,需要政治上高度清醒,考验着我们每一位领导干部。我们要坚决把思想统一到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把认识统一到全省、全市、全区学习讨论落实活动实施方案的精神上来,统一到省委、市委、区委的各项部署上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开展好活动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重大政治责任、重大政治考验,高标准、严要求、扎实推进。
二、树立法治意识,正确行使公共权力。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
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有高度的法治意识,保持对法律的敬畏之心,将遵纪守法作为一切活动的底线,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要正确认识、对待权力和利益,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要时刻牢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予的,必须做到权为民所用。要按照“六权治本”的要求,正确使用权力,规范权力运行,用制度约束权力,自觉接受监督,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行使,做到让人民满意,让群众放心。
三、树立大局意识,正确看待利益得失。
利益观,其实就是对待和处理利益、利害关系的观点和态度。我省出现的腐败干部,在工作之初也是心怀理想、努力工作的,但是随着权力的增大,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忘记了党纪国法,从贪小便宜开始,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我们要深刻汲取教训,以这次学习讨论落实活动为契机,洗涤灵魂深处的尘埃,补助精神之钙,拒腐蚀、树正气,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群众利益的关系,以大局着眼,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群众利益始终放在首位,不与民争利。
四、树立担当意识,勇于进取。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面对复杂形势和种种考验,既要清正
廉洁,又要敢于担当,这是党和人民事业的要求,也是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质。
任其职,尽其责,在其位,谋其政。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有着密切的联系,是最重要的群众工作。特别是新修改后的《安全生产法》重新发布实施,进一步体现出了安全生产必须始终坚持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安全理念的重要性,这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自己分管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工作,涉及各行业领域,因此,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下大功夫,狠抓重点安全工作的落实。一是要抓细、抓实、抓严。抓细,指导督促企业和有关方面,认真细致地抓事故防范,不放松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隐患;抓实,就是要建立制度,落实责任,做到安全生产真正有人抓;抓严,就是对查出的问题一定要改,对发现的隐患一定要消除,严格把关,不留情面,一抓到底。二是要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积极发挥综合协调作用,督查指导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切实履行安全监管职能,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三是落实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建立严格的责任制,把安全控制指标层层分解落实
下去,一级抓一级,逐级抓好落实。同时,要加强进度考核,及时发现和解决控制指标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扎实的工作,提高安全管理和防范能力,减少各类事故发生。
讨论式学习 篇3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 讨论式合作学习 途径
课改以来,讨论式合作学习方式被广大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运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如何提高讨论式合作学习方式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有效性,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们最关心的问题。作为其中一员,笔者在三年的教学实践中积极开展讨论式合作学习方式,探索出提高讨论式合作学习有效性的途径。
一、组建学习小组,明确分工
笔者在校外听课时发现一些老师在开展讨论时,没有事先告知学生以何种形式进行讨论,出现学生不知道该和谁讨论、教室秩序混乱等问题,导致讨论效果差的结果。笔者在教学中开展讨论时,会事先明确小组讨论,这样学生便知如何讨论。所以,在每学期的第一节课我都会组建学习小组,因为它是有效讨论式合作学习赖以开展的前提。由于受学生固定座位和教室空间的限制,笔者在实践中没有按照“组内异质、组外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而是采用最简单、方便的方式,即前后两排4人一小组。从中选出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并明确其职责。小组长的职责有三:一是负责组织组内讨论,应积极主动的组织讨论、当讨论出现冷场时,应灵活处理,尽量保证每位组员都能参与到讨论活动。二是给组员的表现打分,要求他们秉着公平、公正原则打分。三是负责管理本组讨论的纪律。记录员主要负责记录讨论时各成员的观点。汇报员负责在班内交流本组的讨论结果。各角色不能固定不变,应经常轮换。在實践中,笔者建议各组角色半个月轮换一次,这样就能让成员体会各角色的责任和合作学习的更要性,同时增强他们的集体意识。明确各组分工后,笔者发现各组同学讨论的积极性增加了很多,讨论过程也更加激烈了。
二、精选问题,难易适中
讨论式合作学习的开展要求教师在课前明确教学的目标,围绕教学目标,设计讨论式合作学习的问题。讨论式合作学习能否突显其有效性,关键是问题设置是否合理。一些教师仅仅是为了调动教学气氛,在设计讨论问题时不管教学内容让那个、不围绕教学目标,以致出现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或者过于难的现象。如一老师在讲《创建新集体》中关于“团结”的内容时,在讲完《天堂和地狱》的故事后便要求学生讨论:这故事给你什么启示。问题抛出后,学生立马就得出答案:要团结。笔者认为这种简单的、个人思考便能解决的问题,根本没有必要小组讨论;当然,难度太大的问题,也要尽量避免。因为难度大容易导致小组讨论无从开口,打击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因此,讨论的问题一定要适中,具有挑战性,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比如笔者在《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中讲到“人类应与其他生命相处”时,用PPT展示了一段关于人类应珍惜野生动物的宣传片,并设计了两个问题:1.人类为什么要与其他生命和谐相处?2.人类应该与其他生命怎样和谐相处?这两个开放式的讨论问题,既与课本知识相关,又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在笔者抛出命题、明确要求后,各小组组织有序,按照分工进行讨论。笔者在监控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努力地发散思维,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又如《创建新集体》中设计了“小组制定班规”的活动,先由学生小组讨论班规的主要内容,然后共同拟定,最后进行小组展示。在《为坚强喝彩》中提出“断臂钢琴师刘伟的事迹给你哪些启示?”、在《防患于未然》中提出“小刘为什么会走上犯罪的道路?”等等。总之,设计的问题,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要能够激起学生思考和合作,在讨论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感受合作讨论的意义。
三、调控时间,加强过程监控
是否有充足的讨论合作学习时间,是能否保证讨论合作学习有效的关键因素。笔者在听课中,发现一些老师在宣布讨论后,便匆匆要求学生宣告讨论结果,对讨论的过程也不给予监控,这种讨论基本上是流于形式。笔者在教学中注重时间的调控和对过程的监控,这对提高讨论有效性有很大作用。讨论时间应根据问题的难易度和是否有助于突破重难点而确定,一般时间控制在2—5分钟。如在《让生命之花绽放》中我设计了两个讨论问题:一是“矿工为什么能够活下来?给我们什么启示?”的简单问题,规定讨论时间为2分钟;二是“2012年8月13日,“最美青年”罗杰两度冲入火场救人致特重度烧伤,你觉得他值不值得?”这一社会热点话题,规定讨论时间为5分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在讨论前,教师应把讨论时间告知学生,提醒他们把握时间,提高讨论的效率。
此外,小组讨论式合作学习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突出生生互动的地位,但这并不否定师生互动,相反,对师生互动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加强监管。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能会碰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得到教师的帮助。而教师要发现“求助”,必然要加强对过程的监控。如在上《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中,笔者设计了“要不要见网友?”的讨论。在学生们讨论时,笔者仔细观察,发现有一组学生讨论非常激烈,存在明显分歧,便加入他们的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深受启发。一些同学对自己的想法不够自信,往往希望通过问“老师,我这种想法对不对”来得到答案。这就需要教师走近他们,倾听他们的想法,给予鼓励,并帮助其分析观点,引导他们从多角度来思考。另外,讨论合作学习要求全部的学生都能够参与讨论,但实际上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缄默者。有的因为内向、有的因为自卑、有的因为自傲等,这就需要教师通过肢体或言语等方式鼓励他们参与合作讨论。当然,讨论时纪律的维持也离不开教师的监控。因此,对讨论过程的监控是必要的。
四、积极评价,建立合理的评价和奖励机制
如何建立合理的评价和奖励机制是当前初中思想品德小组讨论式合作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从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出发性,在教学班级中选择一个班级作为实验对象,探索了一套讨论式合作学习的评价和建立机制。建立评价机制的关键是如何制定评价标准以及确定奖励与惩罚方式。评价不仅可以检测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效果,还可以增强各组的竞争意识,以及为奖励和惩罚提供依据。评价包括四个方面:教师对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过程的评价、教师对小组汇报成果的评价、科代表对小组讨论记录的评价、小组长对本组各成员讨论表现的评价。在实施评价前,教师与学生代表共同制定这四种评分条例,为打分提供依据。各评价具体操作如下: (1)教师对小组讨论过程的评价。各小组是否按照讨论要求进行讨论、成员是否以认真合作的态度参与讨论是教师对小组讨论过程进行评价的主要依据。这要求教师在小组讨论时加强对讨论过程的监控。教师在课堂上对此进行评价时,可在黑板评分栏内给出公正的评价分值。(2)教师对小组汇报成果的评价。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让十几个小组汇报员都汇报小组讨论成果。这时可采取竞争的方式,根据时间确定汇报组的名额,凡是主动争取到汇报名额的小组,教师依据汇报成果的好差,给予适当的加分。这样可增强小组之间的竞争,激励他们展现小组成果。(3)科代表对各小组讨论记录的评价。由于课堂上不能让所有的小组汇报成果,因此,为了更好的检测各小组的讨论成果,要求各组课后上交记录本。科代表依据评分条例给每个小组打分,并进行记录。(4)小组长对本小组成员学习表现的评价。小组长依据小组成员在讨论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如小组发言的积极性、代表小组回答问题等)给予相应的分值。通过四种评价打分,为奖励和惩罚提供依据。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统计分值的时间及奖励和惩罚的对象。笔者在实践中,征求学生意见,确定分值统计每月一次、期末一次。各小组总分值由科代表统计,并进行排名;小组各成员分值由小组长统计。笔者所教班级大都分为15小组,凡是每月排名前三的小组都可以得到教师的物质奖励(学习用品、自编小物件等)。而排名在最后三名小组中的最低分者,则需表演节目,以示惩罚。期末,依据各组总分分别评选出三个优秀讨论组、良好讨论组和合格讨论组,剩下的小组则需集体演唱自选歌曲。笔者发现通过这种奖励和惩罚方式,学生在讨论时更加积极,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并能感受到讨论式合作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孙平平.小组合作学习在思想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2]彭鸣栋.初中思想思想品德课合作学习的教学应用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大学,2007
QQ群在讨论式学习中的应用 篇4
关键词:虚拟学习,QQ群,讨论式学习
0 引言
人们利用互联网相互沟通, 通过互动形成虚拟社群, 他是人际关系、共享经验的累积与凝聚。由互联网架构出来的虚拟社群, 不仅提供了信息流通的通道, 同时也累积了信息中所蕴含的知识, 形成一种巨大的知识仓库[1]。讨论式学习是实现师生课堂互动的重要手段。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思维的活跃性、表达的积极性和合作的意识与能力, 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集思广益、相互启发、相互探讨, 实现信息交换, 扩大信息和思维容量, 以求得解决问题和深化认识的一种方法。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 一些网络交流工具 (如BBS, BLOG, QQ, UC, MSN等) 提供了开展这种活动的平台。其中QQ是目前我国学生利用率最高的网络交流工具。教师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这个平台, 不仅可以解决目前限制开展讨论式学习活动存在的问题, 还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2]。
1 QQ的基本功能
腾讯QQ是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开发的一款基于互联网的即时通信 (IM) 软件。腾讯QQ支持在线聊天、视频电话、点对点断点续传文件、共享文件、网络硬盘、自定义面板、QQ邮箱等, 同时可与移动通讯终端等多种通讯方式相连。对计算机系统的要求是:Windows 98、Windows 2000、Windows Me、Windows XP、Windows 7、Windows 8操作系统。计算机处理器速度为500 MHz或更快。内存64 MB以上 (推荐使用128 MB) 。安装需要50 MB的硬盘空间, 安装后, 运行最多需要15 MB的硬盘空间。若要使用语音视频聊天功能, 还需配置声卡、音箱、话筒、摄像头等多媒体设备。
1.1 聊天功能
QQ聊天工具可以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一对一或一对多的视音频交流。通过QQ聊天工具可以很便捷地与好友进行联系, 交流思想, 增进情感。也可以通过语音听到好友的声音, 通过视频看到好友的图像, 让用户有种天涯若比邻的感觉。使用简单, 对网速要求低, 安全性高, 是全国最普及的一种聊天工具, 其普通QQ用户好友及QQ会员等级在VIP1—VIP3级的用户好友上限500个用户;QQ会员等级在VIP4—VIP6级或已开通年费会员的用户好友上限1 000个用户。
1.2 文件传输功能
QQ好友之间可以进行文件的互传。用户之间可以传送文档、图片、视频, 歌曲等各种文件, 实现优质的资源共享。传输文件容量是受限制的;实际上所有的普通QQ用户都可以使用QQ离线文件功能, 只不过普通用户只允许每天传输10M字节的文件数据, 一旦当天离线传输的文件容量大于10M字节, 腾讯就会提示“服务器拒绝了您发送离线文件”。
1.3 群讨论功能
在QQ群里, 用户可以和别人共同探讨一个话题, 分享他们的观点, 同时也可以在这里寻求别人的帮助。通过QQ群功能创建学习组和讨论组, 这相当于一个聊天室, 但功能比一般的聊天室更强大。在支持群聊的同时, 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在群聊和一对一聊天两种方式间进行自由选择。在QQ群里还有一个共享的空间, 那里可以上传或下载资料, 真正的体现出资源共享性。普通群只能有100人, 高级群可以200人, 超级群有500人。
1.4 远程协助功能
远程协作方便地帮助对方解决难以解决的问题, 包括一些计算机的操作、编程, 甚至是做题。在远程控制的同时还可以进行流程的语音聊天。QQ远程协助主要用于远程帮助QQ好友, 操作好友电脑解决对方电脑操作上遇到的问题。
1.5 共享功能
可以浏览他人共享文件或是网络硬盘共享, 并且可以拷贝。这也是构建文件传输协议 (File transfer protocol, FTP) 的一种方式。普通QQ群的共享空间是16 M字节。高级群的共享空间256 M字节, 超级群有1G字节。
1.6 空间功能
QQ给用户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在QQ空间里用户可以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感, 写网络日志。也可上传自己的照片, 和好友一起分享自己快乐, 更可以在留言板里和好友进行互动[3]。
2 研究设计
2.1 实践设计
在这次实践中, 组织者选择了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2008级教育技术专业一个班级, 共46名学生, 作为本研究的对象。组织者将他们分成7个组, 每个组平均6个学生, 男女比例为2∶4, 实践是根据教师专业发展课程为依据, 以“博客与教师教育研究能力之间的关系”为主题开展讨论式学习。在讨论过程中的讨论学习方式是群中型 (就是利用QQ群的讨论组功能, 只有少数人参与的讨论) 。组织形式是在线讨论, 自由发言的方式进行讨论与学习。
2.2 实践过程
刚开始的聊天过程主要是提出主题, 讨论的主题为“博客与教师教育研究能力之间的关系”。在主题提出后的一段时间内大家讨论的非常好, 刚开始讨论的是“什么是博客的问题”, 组织者对同学不理解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比如:博客与日记的区别) , 同时组织者提出了几个问题, 给了一个范围。大家要在这个范围内进行讨论, 起到了一个引导的作用, 并及时对发言好的同学给予肯定, 肯定和鼓励在讨论式学习中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讨论进行了一段时间以后出现了跑题的迹象, 这个时候组织者及时提出教育博客的发展趋势, 是走向繁荣还是走向衰落?希望把大家吸引过来, 避免跑题。但是发现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同学并不多, 这个时候又提出他们相关的话题:web2.0时代任何人都是知识的消费者同时也是生产者, 融入到大家刚才讨论的话题当中去。当组织者没有办法把同学们从一个问题当中脱离出来参与到自己的主题的时候, 只能先融入到他们的讨论中, 再想办法把大家的注意力引到今天讨论的主题中去。组织者并没有直接提出自己的题目是因为这样能避免出现冷场的现象。过了7分钟后组织者才把大家引入到主题当中, 发现有两位同学已经脱离群体, 这个时候发现在讨论者主要讨论的也就是担任讨论引导者角色的已经是另外一位同学了。组织者继续讨论自己的主题, 持续了半个小时的实践, 组织者做了简单的总结结束了本次讨论。
2.3 结果分析
从整个讨论过程可以看出, 刚开始的时候讨论的比较成功中间发生了一次跑题现象, 组织者就失去了一些好的讨论者。组织者通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和带领又把同学们的注意力引导自己的题目中, 组织还是缺乏经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 组织者准备工作不充分, 不够了解参与讨论学生心理及学习情况, 讨论话题提出比较仓促, 没有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时间去准备, 对组织方式的理解不够完整。
(2) 没有充分利用讨论支撑平台, 组织者对自己所采用的工具———QQ群的熟练程度不够, 私聊, 共享资源等功能没有用到。
(3) 因为组织者缺乏经验, 在讨论过程中采取相应技巧和手段的熟练程度不够, 导致跑题, 不能够全面引起学生积极性, 组织者不够了解QQ群讨论问题特征, 问题设计要点, 提出的问题代表性不强。
3 设计分析
3.1 QQ群中讨论问题的设计
3.1.1 QQ群讨论问题设计要点
(1) 了解QQ群的教学功能与特点
QQ群聊天系统提供群空间服务。同时, 也可以再在群空间中保存和查看群聊天记录, 服务器便自动为群保存聊天内容并可以实时在群空间内显示, 让您随时随地查看群消息。基于QQ群的交互讨论式学习具有较强的交互性功能, 能及时迅速地反馈学生的问题, 解决学生的困惑, 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 从而能帮助学生树立继续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讨论式学习是通过教师预先的设计与组织, 学生经过自学思考, 在教师引导下对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主动寻求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讨论式学习对于学生在学习中活跃思维、深化认识、发展独立性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等具有重要意义。讨论式学习对教学的作用已被验证, 而网络技术的发展, 使得传统的讨论式学习变得多元化[4]。
(2) 精心设计并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讨论主题首先必须描述准确, 使学生清楚地意识到所要讨论问题的核心, 并且论题要具体、有代表性。要选择那些难度适宜, 既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又能使学生能力得到提高的问题。提出劣构问题给学生提供发挥想象力的空间, 避免提出有唯一答案的比较简单问题, 这样就失去了讨论的意义。根据讨论进行时间和学生接受程度确定论题的数量, 尽量使整个讨论活动充实而又不给学生造成负担[2]。QQ群是具有群体交流倾向的场所, 能够产生“意见领袖”, “意见领袖”具有强大的号召力, 能成为其他参与者的榜样, 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在教学性质的QQ群中, 这些“意见领袖”往往会决定群内讨论方向和深度, 可以帮助处理一些群体内的事务, 帮助维持群内秩序以及学习讨论的进行, 成为学习的引导者与推动者。群内讨论的问题和核心参与者要充分发挥其“意见领袖”的作用, 引导讨论的方向和深度, 发挥其网络学习引导者和推进者的作用[5]。
(3) 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引导
教师经常参与课程QQ群的讨论, 对学生提出的观点、疑问作出及时地反馈, 这样学生才能感受QQ群讨论式学习的氛围和群体交流的存在, 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这对于构建和维护基于群论坛的课程学习至关重要, 而且还可以防止学生由于思维的过度自由性和活跃性使得讨论的内容偏离学习方向。同时教师可以随时监控学生和观察学生的讨论过程, 出现问题或错误时及时纠正, 引导。
3.1.2 讨论问题的选择
第一问题选择与当前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真实问题。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 选择与当前所学知识紧密联系并具有感染力的真实问题作为讨论话题, 这样更能激起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兴趣。
第二问题选择开放性的非良构问题。这些问题并没有固定的、现成的答案, 具有很好的讨论性、开放性和扩展性, 适合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观点和互相争辩。如果是简单问题, 学生很难发表出自己的观点, 大多数内容都变成不断的重复, 失去了讨论的意义[6]。
3.2 QQ群中讨论的组织及维持策略
3.2.1 做好准备工作是组织成功的关键
在准备阶段的工作中最主要就是告知选题和确定时间, 选定的论题最好事先通知给参与者, 以便参与者可以提前做相应的准备。同时组织者要将活动开展的时间通知给各位参与者, 以确保参与者能合理安排时间, 准时参加活动。准备就绪后提出问题组织并进行讨论。讨论分为顺序发言和自由讨论。一般情况下班级为单位讨论时主要以自由讨论为主。在讨论式学习活动中可能有多个论题, 当组织者发现讨论的结果已经趋于共识的时候要尽快对此论题进行总结, 以便开展下一论题。在整个讨论活动接近尾声时, 组织者要对讨论的结论进行总结, 并以文字的形式清晰地呈现出来。
3.2.2 充分利用QQ群的教学功能
(1) 群聊可以实现实时、非实时讨论。全方位的脱离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畅通交流。一旦把“话题”打开, 在线的同学可以马上发表意见, 而教师也可以从旁给予提示。而对于不在线的同学也可以在事后看聊天记录了解讨论的“话题”, 然后再发表意见。教师可以在看完所有同学的意见后再作总结。
(2) 群聊和私聊相结合。QQ群里的成员之间可以进行单独的交谈, 这样的话就可以实现像课堂的小组讨论一样, 群体讨论和单个辅导相结合, 达到更好的效果。
(3) 群内成员间资源充分共享。群成员都可以把各样的资料放到群的共享空间里面, 让其他群成员自由下载[4]。
3.2.3 了解学生, 使用技巧维持讨论
在进行讨论过程中, 组织者要不断地给出指导性建议, 不要轻易否定或肯定某个人的观点, 要鼓励每个成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当然有些学生讨论时积极性不高, 很可能是因为对所选的论题不感兴趣或者这些学生本身在现实生活中就不合群。当这种情况出现时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来解决, 比如不定期在群上讨论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 这些话题可能与教学不相干, 但是通过这样的讨论可以使学生融入到班级团体中, 逐渐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和参与意识, 促使学生积极地参加集体活动, 避免参与者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3.2.4 组织者使用相应的手段来维持讨论
在解决参与者脱离讨论组的问题时, 要想到参与者在利用QQ群开展讨论式学习活动时可能会同时与他人进行聊天。如果组织者没有留意, 那么参与者就很容易脱离讨论组。因此, 组织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解决这种问题。如组织者可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注意每一位学生发言的次数与频率, 可适当做一定的统计, 因为发言次数少的参与者很可能已经脱离了讨论组。这时, 组织者可以在群上提示学生发言, 及时把学生带回到讨论中来。同样, 在对每次讨论进行评价的时候, 也可以将每位学生发言的次数作为评价的参考[2]。
4 结束语
总之, 在远程教育成为热点的时代, QQ群可提供丰富的、有价值的资源;通过开发研讨问题让更多的人进行经验交流;通过公开活动计划, 争取有更多的学习者来参与;通过相互的互动来提高成员的水平。当然, 基于QQ群的讨论来学习还处于自发的初级阶段, 无论是QQ群聊模式本身的成熟度还是推行这种模式所需要的条件环境来看, 都存在着有待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之处。如网上讨论话题的组织, 上网条件和上网速度等许多因素制约着讨论;网络的虚拟性和参与群聊人员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对其主体能动性有很高的要求。人们对QQ的一些聊天功能都很熟悉, 但是对它应用于教学方面的探索还处在起步阶段。要使这种既熟悉又陌生的软件能够在教学中得到充分应用, 还需要人们进行不断地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张豪锋, 李瑞萍, 李名.QQ虚拟学习社群的社会网络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 2009 (19) :81-83.
[2]李潇, 刘世清.基于班级QQ群的讨论式学习活动设计[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07 (9) :46-48.
[3]齐菊红.浅谈QQ的教学功能[J].中国科技信息, 2007 (12) :278.
[4]郭杰文.基于网络的交互讨论式学习——比较BBS、QQ群和BLOG方式的讨论效果[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7, 27 (11) :148-153.
[5]邓海.QQ群传播中的心理分析[J].新媒体在线, 2009 (8) :89-92.
大讨论学习阶段学习计划 篇5
大讨论活动学习讨论阶段学习计划
一、动员阶段
10月31日召开全局大讨论动员会,明确职责。
二、学习阶段
1.11月4日下午集中组织学习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公报和《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11月9日下午集中组织学习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陈启涛、周春雨同志在“XX要崛起、我该怎么办”大讨论动员会议上的讲话以及XX同志咱“XX要崛起、XX先行,我该怎么办”大讨论动员会上的讲话。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谈谈如何强化发展意识,不断解放思想,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以及如何强化服务意识,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办事效率,提高机关效能,有效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社会。
3.11月18日集中组织学习《蚌埠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发展规划》和《淮上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发展规划》。
三、集中讨论阶段
1.11月23日下午在前期深入学习的基础上,就如何强化责任意识,在难题面前,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敢于碰硬;在风险面前,敢作敢为、敢担责任开展集中讨论。
2.11月30日下午讨论如何突出“我”这个关键,把自己摆进去,认清我与“蚌埠崛起,淮上先行”有着怎么的关系?我在“蚌埠崛起,淮上先行”中应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最后,局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组长总结前期学习情况,为活动下一阶段开展提出要求。
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模式初探 篇6
一是讨论问题设计不合理。为了使讨论收到成效,首先要保证所设计的问题要具备可探究性,使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且说有所得。但有的教师提出让学生讨论的问题过于简单,缺乏讨论、研究和交流的价值。例如我校一位老师在教《装在套子里的人》时,问学生“别里科夫有哪些套子”,笔者认为此问题在文中容易找到答案,缺乏讨论的必要,长此以往,学生会对讨论失去兴趣。
二是教师对课堂引导和调控不够。新课改突出强调的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决不是听之任之。可有些教师在这个关键的环节上做得不够好,主要表现为:一是站在讲台上对学生的讨论不加调控,导致学生讨论时间过长,以致学生产生懈怠的情绪;二是在学生展示讨论成果时却又武断干涉学生发言,阻碍学生之间的质疑与争鸣;三是对游离于讨论之外的学生监管不力。很明显,教师的这些不良教学行为将直接影响到小组讨论学习的效果。
三是有些教师把小组讨论学习变成走秀。有的教师为了应付公开课,直接把教学设计中的合作学习结果提供给小组,致使课堂成了秀场,小组讨论学习变成了走秀,有讨论,无交流,更没有质疑和辩论。而对这样小组讨论学习模式,我们能够期待学生学得盆满钵满吗?所以说,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合作讨论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四是缺乏有效的机制来维持小组讨论学习的长期性。有些老师以为小组讨论学习就是分个组就行了,然后就能万事无忧了,殊不知,小组讨论学习如果不用机制来维持的话,恐怕也就只能香两三天,最后结局无非就是无疾而终。
那么,如何来构建有效的小组讨论学习模式呢?我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构建。
一是要精心分编小组。小组编排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小组能否长期运行下去。以笔者经验,小组编排大致可以按将教师直接分配和学生自由组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既能将好、中、差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合理搭配在一起,又能兼顾到学生的友情,从而更大效益地发挥小组的合力作用。
二是要精选讨论的问题。选择什么问题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这是一个关系到讨论是否有价值的重要问题。因此,教师要课前选准合作讨论的问题。
依笔者之见,教材中的重点与难点理应成为学生讨论的重点。重点是我们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掌握的知识,当然值得学生讨论。难点一般是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的内容,但又因涉及到对文章主旨及重要人物形象的理解,而不得不加以解决,但我想,这不正好可以拿来通过学生讨论,集中优势兵力加以攻克么?例如,在《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中可这样设计问题:在生活中,套子对于我们来说究竟有没有好处?如果说有,那为什么装在套子里的别里科夫却在和科瓦连科发生冲突后的一个月后就死了呢?这些问题既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又对学生很好地进行了思想教育,而且使学生很好地理解了别里科夫这个套中人的可恶可笑可悲之处。
三是教师要正确引导和适时调控课堂。搞合作讨论学习,不是要教师做甩手掌柜,而是要教师担负起了更多的职责。换句话说,是对教师驾驭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仅是“咨询者”、“顾问”、“参与者”,更是引导者、组织者和监管者。另外,在开展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随时都会有意外问题发生,如果得不到教师及时有效的解决,就会阻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对小组的合作学习现场进行仔细的观察和引导,适时地给学生释疑解惑。对一些参加小组讨论表现不够积极的同学,要经常鼓励和帮助这些学生,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对一些浑水摸鱼、开小差的同学,应及时纠正并耐心教育。
四是建立小组讨论学习的有效机制。学生合作学习,就是要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获得尊重与快乐,在自主思考、真诚交流的基础上充分享受合作成果,使学生在合作、互动中自觉、高效地参与学习活动。而建立以激励为目的的有效机制,是小组合作讨论的关键。这种机制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及时评价学生的合作学习成果,并用量化的形式将其记录下来,同时和学生的综合评价挂钩,这样才会促进学生注重这种学习方式;其次是在小组之间开展竞赛,奖先掖后,在时间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让更多的小组展示其集体的观点和集体的成果,并形成周期性。
讨论式教学,是在适应新课程改革过程在应运而生的一种教学模式,但不能只流于形式,应将其落到实处。以上是笔者作为一个教书匠的陋见,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生本课堂中的讨论学习 篇7
一、预设什么样的课堂讨论学习
我国古代的教育先哲孔子就非常重视与学生的交流讨论, 他常常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与特长, 提出问题、组织讨论, 成就了七十二名徒。在课堂教学中, 什么时候讨论?讨论什么?怎么讨论?通过讨论, 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实现一个什么样的教学效果?这些都需要教师在课前针对学情、针对具体教学内容进行巧妙的预设。
(1) 选择什么问题供课堂讨论。实际上, 并不是所有问题都需要讨论、适合讨论。那么, 教学内容中什么样的内容具有讨论的价值, 需要讨论、适合讨论?睿智的教师往往能从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中挖掘答案。他们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出发, 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 在学生认知的盲点、疑点、模糊点和发散点上找到讨论的话题与切入点。如高中地理教材对“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表述得很清楚, “地球自转有哪些地理意义”就属于没有讨论价值的话题, 不宜组织学生讨论。教师可把问题转化一下, “假如地球自转方向与现在相反, 即自东向西自转,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又会如何?”这样就很有讨论价值。
(2) 怎样表达讨论的问题。教师对需要讨论的问题要表达明确、具体, 才能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 准确把握讨论问题的关键。例如, 有教师在进行初中地理“地形地势与气候”内容的教学时, 要学生讨论回答“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其表达就太笼统。而“北回归线以北的湖南衡山, 其南坡和北坡所受到的太阳辐射有什么差异?其自然景观会有何不同?”就明确具体, 学生讨论这个问题时, 就能有的放矢, 讨论环节的教育作用也能真正得以发挥。
(3) 预设什么样的讨论程序。一般情况下, 课堂讨论学习的基本的程序应该包括以下五个环节: (1) 展示问题情境, 提出讨论的问题; (2) 学生自主探究, 形成观点雏形; (3) 组内交流研讨, 教师适时参与指导; (4) 小组代表发言, 组间相互评价、完善; (5) 教师总结评价, 实现师生共进。
二、怎样组织课堂讨论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 切忌随意地抓一个问题就要学生讨论, 如“热带为什么会有椰树”就让人摸不着头脑。事实上, 课堂中有序、有效的讨论学习, 是师生平等参与、共同组织的结果。
(1) 突出讨论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组织课堂讨论时, 我们经常发现这样的情形:教师刚提出一个问题, 教室里立即一片喧哗, 似乎每个学生都在参与讨论, 学生都成了讨论学习的主体。但仔细观察一下, 往往可以把学生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大部分学生, 他们能按照教师对讨论学习提出的要求, 积极思考、交流讨论问题, 这部分学生是讨论学习的主体;第二类是部分学生, 虽然在就讨论问题发表看法, 但学生之间互不倾听, 你说一句他说一句, 想参与但不会讨论;第三类是少数学生, 乘机聊天, 或做些在课堂上放松的事情, 或干脆一言不发, 等着听别人得出的答案, 他们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接受性学习。因此,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训练, 使其明确课堂讨论学习的基本礼仪、基本要求;要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巡查、指导, 这样才能保障学生在讨论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以实现。
(2) 搞好讨论学习的组织。教师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 以及所需讨论问题的复杂程度, 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规范的分组;如果所讨论的问题不是很复杂, 则可由学生自愿随意分组进行组合讨论。在学生讨论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 关注学生的具体表现、思想动态, 关注讨论学习的实际进程, 特别是要做到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发言。在讨论的某些中间环节上, 教师还可以适时地做简短的阶段性小结, 以明确当前面临的问题, 引导讨论学习继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并与学生一起反思已走过的思维轨迹, 明确下一步讨论的方向, 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 学会讨论学习的基本方法。
(3) 参与讨论学习的互动。教师适时、适量地介入讨论学习, 可确保讨论学习的顺利进行。在学生已经能进行有序的讨论学习的班级, 教师不需太多地关注课堂纪律, 而要加入其中一组参加平等讨论, 这样才能听到学生的心声, 才能具体了解讨论学习的情况, 把握讨论学习的实际进程与讨论时间的长短。而在比较需要控制的班级进行讨论学习, 教师则最好到各组进行巡视, 了解、点评各组讨论学习的情况, 从而督促各组按照既定的讨论话题、教学目标进行讨论, 提高讨论效果。
(4) 预足讨论学习的时间。在某些课堂, 教师留给学生的时间很短;有的则不限定时间, 课堂讨论刚刚展开, 教师就随意地匆匆叫停, 甚至还煞有介事地要学生汇报讨论学习的情况, 学生根本达不成什么讨论目标。事实上, 学生作为一个参与讨论学习的个体, 其个人的独立思考是小组合作、讨论的前提, 没有个人的独立思考和探究, 就不能合作、讨论出良好的结果。教师要提醒学生先适当进行个别的思考, 然后再带着自己的观点或思维结果的雏形, 参与小组讨论, 倾听发言, 发表看法。
三、如何表达与评价课堂讨论学习的结论
对于学生的讨论, 我们既要关注学生讨论的结果, 更要重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与体验。课堂讨论应该是一个脑、手、口并用的思维过程, 在教师组织课堂讨论时, 我们会发现有些学生按照要求在积极思考、交流讨论, 尤其是那些学习成绩好、性格外向的学生往往积极参与, 争取机会发言, 经常代表小组汇报讨论结果;而有的学生却常常扮演“群众演员”的角色, 旁观着一言不发。那么, 如何指导学生参与讨论、学会表达呢?
(1) 指导学生学会倾听。指导学生在同学发言的过程中, 培养良好的倾听和学习习惯, 并培养思维能力。
(2) 进行“重点关照”。有意识地对性格内向、表达能力欠佳、反应较慢的学生进行重点帮助, 鼓励他们在小组讨论中发表自己的观点;把他们的观点集中到小组观点中, 并指定他们代表本组汇报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 或是问题的某些方面, 以鼓励他们, 增强他们的信心。
(3) 指导形成讨论的结论或观点。要指导各小组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 自主归纳、相互补充, 最终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观点或者结论, 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发言。
(4) 及时点评讨论形成的观点。各组讨论有了结论, 并不意味着教学目标已经达成。汇报结束时, 可让学生对各组汇报的观点进行有效的梳理, 归纳学生对讨论问题的新认识, 或提出新的解决方法。而对学生争议较大的问题, 教师要作一个简单概括, 正本清源, 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也可以提出相反的观点, 让学生想办法证实或证伪, 促进学生的知识重建。
中学历史探究性学习指导策略讨论 篇8
一、探究性学习的内涵
探究性学习法最早由美国学者杜威提出, 他认为学校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取大量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学习的方法, 重视对知识的探究。通过探究性学习, 学生往往能够从不同事例中归纳和总结出知识, 并且能够解决新的问题。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应用, 要求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行为, 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加强指导。
二、中学历史探究性学习的指导策略
1.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为了使学生的探究兴趣被激发出来, 教师首先应该创设出问题情境, 从而培养学生创设情境的意识, 发展学生的问题思维。在历史教学中, 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材料作为探究的材料, 对其进行改造, 使其成为范例。例如, 在对“美国内战”一课进行讲解之前, 教师应首先进行问题创设:美国前总统林肯曾对作者斯托夫人说过:一部书造成一场战争。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在脑海中会跟随教师的问题进行探索, 自己进行发掘、分析及评价, 主动进行学习, 教学的效果也就会更好。
2.在学习过程中教会学生探究的方法
新课程改革要求:实施探究性学习, 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与探究的过程中。在学生的参与过程中, 教师应该从学习方法上对学生进行指导, 如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案例分析法、数据统计法等等, 对这些方法的优势及不足、使用方法应该熟练地掌握, 从而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灵活运用这些方法, 达到学会学习的目标。那么如何实现这一过程, 也就成为关键所在。例如:某教师在对美越战争问题的教学中, 为学生准备了相关的影像资料, 并对学生进行分组, 要求小组合作设计一份问卷。与学生相同, 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要将自己的观点摆出来, 而学生主要根据调查的结果, 教师则主要通过对影像资料的讲解。因为这些影像资料都比较客观, 不带有偏见, 此时教师也不需要进行讲解, 防止影响学生的判断思维。
在该教学设计中, 在对学习方法的指导中, 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对相关的评价进行收集, 将结果以数据的形式表示出来, 一方面提高了学生收集数据的能力, 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对探究性学习的认识。通过探究性学习, 学生对知识的形成过程有了深刻的了解, 促进了学习效果的实现。
3.在学习中师生共享探究的乐趣
探究性学习中, 教学活动比较多, 学生参与到活动中, 学习的乐趣被激发出来, 学习的效率也就得到了提升。所以为了持续开展探究性学习, 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享受探究的乐趣。例如, 在对秦汉文化一节进行授课时, 教师发现学生虽然对地动仪比较感兴趣, 但是对张衡的这一发明感到很难理解。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地动仪测定地震方位的过程,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会空前高涨, 而教师在看到这种场面时, 内心的喜悦也是溢于言表的。
三、结语
讨论式学习 篇9
一、转变教育理念
(一)打造有序、趣味、高效的课堂
周彬教授在《课堂密码》一书中这样说:“我们不再用要什么就取什么、看不惯什么就改什么的心态来行事,而是尊重学生。”但事实上,在学生出现些许“越雷池”时,有太多的教师选择的是“镇压”,他们用教师的权威迫使学生处于服从状态,当“争吵”被明令禁止时,不仅是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是对小组互动学习方式的亵渎,缺失了教师对学生应有的尊重。因此教师要把眼光放长远些,创设宽松有序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有趣的课堂中,主动参与,乐学、好学,大胆发言,积极思考,收获成功。
要使课堂有序,离不开“纪律”二字,要使纪律深入人心,不成一纸空文,就必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明确遵守纪律的益处和违反纪律的危害。在教学口语交际《七嘴八舌话环保》一课时,学生为“如何整治环境”争论起来,教师没有呵斥制止,而是在两个小组之间,用温和的语气低声说:“对于全班这样一个大环境来说,你们两个组的争吵是不是一种噪音污染呢?”教师的一句话惊醒梦中人,课堂又恢复了有序的讨论,最后发言时,还是这两个组提出的建议最多。尊重学生的行为,也让学生体会到互相尊重,这样更能达到最佳效果。
高效课堂必是有趣味的,这离不开教师的有效评价,笼统地表扬学生“很好”“真棒”“给点掌声”“向你学习”,这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不大,对有效引导、捕捉争吵中生成的亮点很不利。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探索,我发现语言再加上些巧妙的动作,激励效果更好,表扬时如果再拍一拍学生的肩膀,摸一摸学生的头,又或者赞许地点头,真诚地鼓掌,真情地握手,深情地拥抱,这种方式的评价都会给学生极大的鼓舞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
(二)从课堂“争吵”中开发“讨论”的新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在复杂的动态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发现了问题,并对此问题进行讨论,偶尔还会有些争论发生,教师则要善于发现这些细枝末节,让那些有益于课堂教学的讨论种子,在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呵护下,茁壮成长,成为一种崭新的课堂资源生成形式。
而很多教师会把这种“争吵”行为看成是“大逆不道”的事,盲目地认为它阻碍了课堂教学的进展,粗暴地将其扼杀在摇篮里,这样做显然是不妥的。学生是乐于参与课堂学习的,教师不能无知地将其认定为是对课堂教学的亵渎,而应趁此机会,找到课堂教学的突破口。有这样一个案例,在一次同课异构教学研讨中,三位教师同时执教《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其中两位教师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在交流想法时,对“我家有一个大园子,这园子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是中心句,还是“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才是中心句,班里形成了争执不下的两派。面对学生的争论,其中一位教师一声低吼,课堂顿时鸦雀无声,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学生低下了头,他们参与的热情被迎面泼来的冷水浇灭了。而另一位教师则是马上组织一次讨论,这使很多学生在找中心句这个问题的学习上更上一层楼,学生的能力在点滴中得到了提升。因此对于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争吵”现象,教师应该加以保护并利用。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就在于他们善于把握课堂上生成的这些资源,灵活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
二、进行科学引导
(一)以学生的心理特点为依据进行科学引导
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更是乐于表现自己,“争吵”便是学生强烈表现欲望的一种外在体现,如果一棒子打死会影响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学生会把小组讨论当作是一种形式,也就不再愿意大胆发表见解了,小组合作学习便会失去意义。因此教师要满足学生这种表现自我的欲望,并想方设法地为学生创造机会,提供空间,让学生在争论中自觉成为课堂的主人,由于学生知识水平相对较低,可能会在争论中出现这样那样的不妥之处,教师则要包容他们,给予科学的引导,让“争吵”吵出价值来。
低年级学生乐于表现,而且课堂上纪律意识不是很强,他们年幼胆大,有时会为一个小小的问题在课堂上吵个不休,有时会为回答问题争先恐后,自己没机会说,也会与同学发生争吵,这时的争论往往会带来很多不利的后果,教师应该合理控制,注意适可而止。高年级学生思想成熟,对每个问题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当班级里有几个思维敏捷、思想活跃的学生时,课堂小组讨论环节,他们总会给大家来点小插曲,争论的问题大多数也是有意义的,对课堂教学有一定的价值,教师要适当引导,着重点拨,给学生一次表达的机会,一个表现的舞台,让讨论成为课堂的亮点,并绽放光彩。
对于课堂上的争论,教师应适时地调控,防止争论偏离主题,科学有效地促进学生在争论中生成积极因素,克服不利因素。教师要用辩证的方法,用温和的态度,耐心地引导学生学会互相尊重,学会分享,使那些在课堂上出现的消极争论变为积极的讨论,成为突破难点的有利手段。
(二)以教师教学风格为依据进行科学引导
一个性格外向的教师,带过的学生自然也是活泼的,在这样的教师的课堂上,学生讨论问题时可能会更随便些,学生之间的“争吵”也许会多一些,教师的教学风格也就是学生的学习风格。当然,一位书生气浓的教师,他的学生可能也是文静的,平时会更注重礼貌、谦让,课堂上小组讨论时,“争吵”现象也许就会少些,教师的文学修养也熏陶着学生。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也常常会成为课堂“争吵”的导火线。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对那些优等生在课堂上偏离主题的争吵,通常会用欣赏的眼光“网开一面”,而对于那些学困生在课堂上的争论,则被判定为捣乱,可想而知,学困生本来就很少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被教师这么“无情”地一打击,就对课堂更没有兴趣了。因此教师要对于一些特别的学生还应该给予更多的鼓励才好,捕捉他们思维的火花,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以现行教学机制为依据进行科学引导
有关现代远程教育学习的讨论 篇10
(1) 将学习支持服务界定为师生之间的人际面授交流活动。这是对学习支持服务的狭窄的理解。这一界定来源于对传统校园面授教育的亲近和认同, 即认为人际面授这种集体面授教学活动是所有教育系统的必备要素。依照这种界定, 在学习中心或其它教学基地、教学站点、教学班组的集体教学或辅导;短期住宿学校、课程或实验室工作;学生自学或互助小组、协作学习, 实地考察及其它社会活动都可以归结在这类学生学习支持服务中。
(2) 将学习支持服务界定为远程学生在远程学习时接受到的各种信息的、资源的、人员的和设施的支持服务的总和。这一界定将以课程教材为核心的教育资源的提供也涵盖在内了, 而比较谨慎的界定是将这类教育资源的提供纳入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发送, 不纳入学习支持服务的范畴。
二、现代远程教育与传统远程教育的区别
(1) 学习资源已经相当丰富, 除传统的印刷教材和录像资料外, 教育机构还做了大量的CAI课件和课程资源, 开发出基于Moodle的网络学习平台, 大大方便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2) 由于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 使得双向和交互成为可能, 可以方便地实现远程状态下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更加方便, 学生之间可以通过网络交流学习经验和讨论遇到的问题。在传统远程教育中, 学生都是单独学习, 缺乏交流的机会, 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孤独感, 从而影响了学习效果。
(3) 传统远程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最明显的差异就在于各种学习设备的改进。现在很多学习过程都可以在计算机和网络上完成, 学生可以在网上收看网络教学课程, 学生作业的提交和发放、教师和学生的交流都可以在网络上完成, 在一些偏远地区, 还可以通过卫星地面接收器接收教育机构传来的优质教学资源。
三、现代远程教育学习的内涵和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服务系统的构成要素
从以教师为中心的学校教育到以学生为中心的终身学习的转变;从教师的课堂集体面授为主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为主的转变;从教师传授指定教材的既定学科内容为主到学生主动开拓应用教师设计的和可获得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的转变。
现代远程教育学习的特征: (1) 现代远程教育学习的支持服务系统是为了支持远程学习者的学习而构建的系统; (2) 组成该系统的要素相互制约相互联系; (3) 这个系统的核心任务是支持学习者的远程学习活动; (4) 组成这个系统的子系统是不变的, 但是子系统的内部始终是在变化发展的。
现代远程教育学习的支持服务系统由3个子系统构成, 即:硬件子系统、软件子系统和人员子系统。
1、硬件子系统
硬件子系统相当于整个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骨架, 它支持着整个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正常运行。
2、软件子系统
硬件是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基础, 要发挥硬件的功能, 则要靠软件。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软件子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印刷材料。 (2) 音像教材。 (3) 网络教学课程。 (4) 网络教学平台。
3、人员子系统
人员子系统的人员分为3类: (1) 辅导老师。辅导老师主要从事的工作是网上答疑、习题命题、教学活动、作业批阅、学科资源建设和学习评价等。 (2) 维护人员。维护人员主要是对系统的硬件进行日常的维护和检修, 使整个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3) 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和教务管理人员的职责一样, 负责学生的学籍管理、教学安排、考试安排等日常管理性工作。
四、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服务系统的功能
(1) 提供硬件环境。硬件环境是整个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投资最大的部分, 教育机构要在很大的地域范围内搭建各种通信设备。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 教育机构可以使用电信运营商的设备完成自已的功能。
(2) 提供学习资源。为学习者提供的学习资源主要包括:印刷资料、音像资料、网络教学课程和网络上的其它教学资源。网络资源中有越来越多的教学资源, 比如远程图书馆, 全世界的图书馆通过互联网的联系, 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查阅图书资料。
(3) 提供辅导。为远程学习者提供教学辅导的基本功能为:课程内容的讲解、辅导和答疑;学习方法的指导;实践性教学环境的指导;组织学生讨论问题。
(4) 提供学习评价。远程学习的效果, 是检验整个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一个重要的标尺, 作业的收取和批改及试卷的批改, 要能够尽可能快地反馈给学生, 使学生尽快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 及时调整学习步骤。如通过网络, 让学生上传作业, 教师将作业收齐批改后再通过网络反馈给学生。
参考文献
[1]陈丽:“远程教育学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
语文学习小组讨论的纠偏与回归 篇11
一、优秀课堂案例再现
这是一节校外公开课《故乡》中教师引领学生进行的小组活动。教师在带领学生分析讨论完“少年闰土”的人物形象后,接着来体会二十年后的“中年闰土”的人物形象。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中年闰土话语中最短的一句话,“老爷!……”这个句子,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你认为句中的省略号,省略了些什么? 你认为两个阔别已久的好朋友见面了,应该说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各组同学进行问题讨论,最后教师指定小组中的优秀代表,进行情景对话。
此环节中教师设计的小组讨论形式,学生既明白了文中“省略号”的运用所隐含的语言,也对封建等级观念有了深入的理解,从而对当时闰土内心微妙的复杂心理有了体悟。笔者认为此处的小组活动形式是有效的,从“省略号”入手既让学生积极思考起来,也加强了对文本的解读,窥见到了人物的心理,更对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有了深一步的理解。
二、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自从新课程实施以后,小组讨论模式就成为当前教学中语文教师青睐的一种形式,但现实的语文课堂要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小组讨论存在一定的问题,还需要策略方面的改进:
(一)问题设计的深度要适中
课堂提问的是否合理、有效,小组讨论的组织才会有必要、有价值。因此,小组讨论的问题应该不是学生稍加思考就能给出唯一答案的,也不是脱离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无从下手的。过高或过低的问题设计都会使小组讨论陷入低效的泥潭,讨论就成了一种形式、一种点缀、一种摆设。
改进策略:首先要根据教材和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精心设计“适中”的问题。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前,既要研究教材,又要研究学生。要根据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能力找准问题的切入口。
(二)问题设计要紧扣住文本
曾经听过一位教师执教《明天不封阳台》一课,课堂上老师布置学生花了大量的时间去探讨研究保护环境的问题,虽然学生说的都有道理,但与本文的主旨却相背离。作者在文中借明天是否封阳台这件事,主要是想让学生产生一种关爱动物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所以听课的教师都觉得此处的小组探讨失去了意义和价值,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时间。
改进策略:教师在预设问题让学生展开探讨的时候要深入地去钻研教材,研究文本,把握文章的重难点,把握住作者借助课文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提出的问题要紧扣文本且考虑到提问的切入点。
(三)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
由于教师忽视了讨论之前的准备,学生没有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问题一提出来,就让学生进入讨论状态。结果使整个讨论冷冷清清,根本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由于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的时间,讨论就难于沿着正确的轨道进行,目标也就难以达成。要么学生的讨论只停留在表面,最后老师不得不越俎代庖;要么极少数学生成了讨论的主角,课堂讨论依旧成为教师的讲堂或者是教师与少数精英学生的对话,使讨论失去了本身的意义。
改进策略:问题提出后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思考的时间,小组讨论时的交流才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才更具价值。
(四)关注某一组也要兼顾其他组
在课堂上经常会有这样的小组讨论,教师只关注回答问题的那个小组,甚至会因为对他们的欣赏就直接走近他们,零距离的倾听他们的语言表述,时而还会流露出满意的神态,却全然忽略身旁的其他组成员,使他们在课堂上长时间脱离教师的视线甚至是关注。由于教师的忽视,这一过程也不排除个别学生开小差、走神,思绪游离于问题之外。
改进策略:小组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分工更明确些,活动时让每组学生都有相应的任务。既要对回答问题的小组投去关注的眼神也不能冷落其他的小组,这样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才会感受到参与的幸福感。
(五)把握好介入火候,发挥好引导作用
进行课堂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指导和介入也必不可少,而相应介入的时机就显得相当重要。但有些课上教师的引导作用就发挥得不够明显,有些时候学生刚进入小组讨论的状态,教师唯恐学生讨论的不在点子上或交流的不到位,就边在行间不停地穿梭,口中又在喋喋不休,学生缺乏一个沉静的思考空间,或者思绪总会受到教师的干扰,因此讨论很茫然。
改进策略:教师应当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介入,努力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融入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和学生展开平等的交流和探讨,把握介入讨论的火候,形成师生情感交流上的碰撞,营造探讨交流热,形成课堂最美的瞬间。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法讨论 篇12
现今一些教师因考虑到课本内容要完成, 唯恐时间不够, 总喜欢把综合性学习变成一堂简单的作文课, 或是一次课外的作文练习, 降低了综合性学习的功能性, 没有真正把综合性学习的作用体现出来;也有一些教师没有把握去驾驭一堂综合性学习活动课, 所以不喜欢上这样的课;此外, 学生也是一个关键因素。综合性学习课大多需要学生在课外查阅资料, 动手操作或是共同协作完成, 占用了学生的课余时间, 许多学生便对此心生排斥, 敷衍了事。
其实, 上好一堂综合性学习课就像是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一次催化反应, 它可以很好地、高效地把学生的知识进行一次整合, 达成一次升华。我们应如何去掌握好这每一次的催化反应呢?
首先要做的, 自然是弄清楚这一“催化反应“的特点和功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目标, 将“综合性学习”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 共同组成语文学习内容的五大板块。综合性学习强调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沟通;强调其教学应贴近现实生活;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强调学生的合作精神, 为学生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实践学习机会,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和协调发展。可以说它是师与生的一种交流学习;是生与生的一次合作互助;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平台。它引导学生们将目光投到课堂之外, 到自然中, 到社会中去发现语文, 让学生紧绷的大脑得以放松, 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的绝好机会。
其次, 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方法也值得探讨。下面我就以七年级下册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为例, 浅谈综合性学习的一些教学方法。七年级下册有六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内容:《成长的烦恼》、《黄河, 母亲河》、《我也追星》、《戏曲大舞台》、《漫话探险》、《马》。这六个单元内容大致可分为四类:感悟成长类、体验自然类、国学文化类、科技探索类。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综合性学习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以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1、感悟成长类。
这应该是学生最敏感的一类话题了。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他们见到“成长的烦恼”, 犹如见到一位老朋友, 有着一肚子的苦水准备倒出来。但强烈的自尊又让他们羞于在同学面前开口谈这些话题。针对这种情况, 我觉得教师安排学习时尽量要实行保密原则, 让他们谈心声、吐不快。如采取个别谈话法、日记抒写法, 让他们把“成长的烦恼”说出来。收集学生写的“烦恼日志”进行一一查看, 认真给他们批阅, 找学生个别谈话, 作一次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然后在课堂上将一些典型的烦恼列举出来, 让学生扮演心理咨询师的角色替这些烦恼的同学分忧解愁。在此之后教师应适时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这些烦恼, 顺利地度过这一时期。这样既可达到教学目标, 又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情绪疏导, 体现了语文教育中“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养成良好个性”的德育功能。
2、体验自然类。
我觉得这是比较难的一类专题, 教育部门不断重审关于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 要让学生去感受自然, 真做起来谈何容易!因此教师在此类型的综合性学习中要尽最大可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美好的自然。如:第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黄河, 母亲河》, 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小组提前去收集关于黄河的资料, 然后在多媒体教室展示黄河的图片, 让学生感受黄河雄伟的气魄, 之后将资料汇总编成一期手抄报, 在全班进行展示。此外, 教师也可以鼓励家长将春游踏青、野炊露营、游览胜迹当成一次亲子交流。这样既可给孩子释缓压力, 亦可以让孩子在美好自然的熏陶中逐渐拥有健全的人格。
3、国学文化类。
此类型的综合性学习形式就比较多样化了, 手抄报、墙报、演讲会、知识竞赛等都会是很好的方法。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机会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四书五经、唐诗宋词、诸子百家、名著典故、名家逸事、奇趣妙闻……无不展现着中华文化历史的魅力, 让学生在收集资料、举办活动的同时感受其中的乐趣, 体现语文教学中的“寓教于乐”。
4、科技探索类。
此类综合性学习涉及内容非常广泛, 学生得通过各类报刊杂志、新闻专题、纪录片去网罗知识。建议学生多看CCTV-9纪录片、CCTV-10科教频道, 在这两个频道里有着大量的科技探索知识, 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最佳平台。在观看过至少一周的频道节目后, 教师带领学生来个科技纵横谈亦未尝不可。
此外, 让学生们所作出的“成果”拥有一个展示平台, 如班级专属墙位、班级微博、班级空间、班级综合性学习刊物、相册, 等等。成就感与喜悦感会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表现得更加积极。
最后, 每次综合性学习后让学生作个总结:将活动中最难忘的环节、遇到的困难、活动的收获、感想等说出来大家一起探讨, 这些都可作为教学反馈, 帮助教师及时改进教学方法, 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讨论式学习】推荐阅读:
讨论学习法06-05
讨论性学习07-03
小组讨论学习10-03
合作学习≠小组讨论07-18
学习讨论稿05-12
预防学习讨论落实07-01
讨论活动学习方案08-17
集中学习讨论交流制度05-16
学习讨论落实活动总结07-28
学习讨论落实活动心得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