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性学习

2024-07-03

讨论性学习(共7篇)

讨论性学习 篇1

当前, 历史教学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强调历史知识的传授, 而学生学习时主要靠死记硬背、题海战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在教学方法体系中, 探究性学习成为重要的一部分, 也是现阶段课程改革的亮点, 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观念, 对学生的学习加强指导。本文主要就教师在探究性学习中的指导策略进行讨论。

一、探究性学习的内涵

探究性学习法最早由美国学者杜威提出, 他认为学校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取大量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学习的方法, 重视对知识的探究。通过探究性学习, 学生往往能够从不同事例中归纳和总结出知识, 并且能够解决新的问题。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应用, 要求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行为, 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加强指导。

二、中学历史探究性学习的指导策略

1.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为了使学生的探究兴趣被激发出来, 教师首先应该创设出问题情境, 从而培养学生创设情境的意识, 发展学生的问题思维。在历史教学中, 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材料作为探究的材料, 对其进行改造, 使其成为范例。例如, 在对“美国内战”一课进行讲解之前, 教师应首先进行问题创设:美国前总统林肯曾对作者斯托夫人说过:一部书造成一场战争。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在脑海中会跟随教师的问题进行探索, 自己进行发掘、分析及评价, 主动进行学习, 教学的效果也就会更好。

2.在学习过程中教会学生探究的方法

新课程改革要求:实施探究性学习, 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与探究的过程中。在学生的参与过程中, 教师应该从学习方法上对学生进行指导, 如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案例分析法、数据统计法等等, 对这些方法的优势及不足、使用方法应该熟练地掌握, 从而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灵活运用这些方法, 达到学会学习的目标。那么如何实现这一过程, 也就成为关键所在。例如:某教师在对美越战争问题的教学中, 为学生准备了相关的影像资料, 并对学生进行分组, 要求小组合作设计一份问卷。与学生相同, 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要将自己的观点摆出来, 而学生主要根据调查的结果, 教师则主要通过对影像资料的讲解。因为这些影像资料都比较客观, 不带有偏见, 此时教师也不需要进行讲解, 防止影响学生的判断思维。

在该教学设计中, 在对学习方法的指导中, 主要是让学生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对相关的评价进行收集, 将结果以数据的形式表示出来, 一方面提高了学生收集数据的能力, 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对探究性学习的认识。通过探究性学习, 学生对知识的形成过程有了深刻的了解, 促进了学习效果的实现。

3.在学习中师生共享探究的乐趣

探究性学习中, 教学活动比较多, 学生参与到活动中, 学习的乐趣被激发出来, 学习的效率也就得到了提升。所以为了持续开展探究性学习, 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享受探究的乐趣。例如, 在对秦汉文化一节进行授课时, 教师发现学生虽然对地动仪比较感兴趣, 但是对张衡的这一发明感到很难理解。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地动仪测定地震方位的过程,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会空前高涨, 而教师在看到这种场面时, 内心的喜悦也是溢于言表的。

三、结语

总而言之, 探究性学习指导策略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进行的, 应该首先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 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 使其爱学、乐学。教师只需要根据历史学科的特征, 对教学过程精心设计, 通过多种教学活动的开展, 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最终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讨论性学习 篇2

传统教学模式只是单纯传授知识和技能, 以老师的教为主, 学生被动学习, 以外在动力为主, 难以持久。而最新的课程标准、教学新大纲及新教材逐步推广实验, 极大地推进了中职教学的改革, 如何将课堂教学与学生们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亲身参与、主动探究、思考回味、合作学习, 逐步提高终身受用的学习素养, 这不仅是个理论问题, 更是个实际问题。尤其在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电气设备安全课程形成讨论性学习, 更能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要求学生实质性与参与教学过程, 教学也必然要由单向传递向交互转变, 从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师生互动, 平等参与, 共同成长, 促进教学的民主化。对此, 我认为在中职院校的教学中开展讨论性学习对解决此问题会有较大帮助。

二、在中职学生学习《电气设备安全》课程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

中职院校学生年龄一般在16-18岁左右, 基础太薄弱, 目标不明确, 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但他们求知欲强, 好奇心大对事物的感知能力较强, 喜欢形式多样, 活泼生动, 贴近生活的教学模式。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随着信息科技水平的迅速发展, 我们的学生群体特征正在发生变化, 他们从各种媒体获取的信息和知识也越来越多, 越来越新, 自发的探索求知欲已经相当强烈。他们充满好奇心, 对新生事物的感知能力和兴趣更大。同时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是认知的过程, 也是满足学习者心理需求的过程。因此, 根据中职生的身心特点, 发展以直观形象作支柱特征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 创设问题情景, 满足其探索求知欲, 激发和保持学习兴趣, 形成自学能力和探究精神, 应当成为中职阶段学习的主要任务。

在中职《电气设备安全》等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开展讨论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有利于改变传统僵化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建立师生间平等关系、营造融洽民主气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上, 而是转到学会学习, 掌握学习方法上, 使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索式学习。

三、在中职院校《电气设备安全》课程教学中开展讨论性学习的尝试

1. 研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在学习高压电器设备安全工作基本要求时, 我们进行了一次讨论性学习的尝试。

讲课之前, 布置了一些题目让学生预习:

(1) 在变电所现场应注意哪些安全? (2) 对值班人员和做交接班时有哪些要求? (3) 总上所述我们在进行实践操作时应具备哪些安全意识?

课堂教学时, 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下放给学生, 让他们畅所欲言, 充分发挥自己的见解。学生们对第1个问题分析得很到位, 得出统一的结论:现场管理应进行抄表、值班、设备缺陷、设备试验、检修等记录。运行时, 作业场所必须设置安全遮拦, 悬挂警告标示;工作人员配带绝缘用具及防护用具;定期进行预防性试验等。有位学生还特备强调在无人值班时的变配电所必须加锁。

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分析使同学们更加深刻地认识电气设备安全的重要性, 同时也得出必须加强安全生产的意识。

对于第2个问题, 一部分同学阐述的不太全面, 经过讨论, 最终统一了认识, 电气设备操作, 必须两人同时进行, 严禁口头约定进行停电、送电操作;值班人员技术熟练;认真记录运行情况;遵守劳动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应具备必要的电气“应知”、“应会”技能;在发生故障或异常现象, 值班人员不能判断原因时, 应立即报告电气负责人, 报告前不得进行任何修理恢复工作等等。

总结学习安全意识也是本课的一个亮点, 同学们的发言异常踊跃, 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 学生积极查找资料, 充分利用课本、网络等资源。第二, 学生保留本组正确观点的同事不忘吸收其他组成员所阐述的观点, 完善结论。第三, 总结成果的完善程度及语言表达的简洁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这节课的教与学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精神, 我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机会, 探究的渠道, 师生一起合作学习, 平等参与,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了提高, 而这种提高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完全靠书本上的间接经验获得的, 更多的是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的体验得到的, 从而提高了他们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

2. 讨论性学习在活动课中的运用

(1) 组织形式:个人学习 (搜集资料) ----小组合作学习 (提出问题并准备论证材料) ----全班活动 (展示、交流成果) 。 (2) 学习途径:阅读有关书籍、音像报刊资料、访问因特网、参观附近电气变电站等。 (3) 学习步骤:

第一阶段:个人学习阶段, 学生带着自己活动小组布置的任务, 搜集和整理资料。教师进行提示、指导从多方面思考问题, 要求学生在整的资料下注明出处, 如书名、作者、出版社、网站及作者等。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 学生对电气设备安全有了较全面的认识, 也产生了一定的探究愿望, 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了查阅和整理资料的方法。

第二阶段:小组合作学习阶段, 小组长组织本活动小组成员进行资料筛选、提取、策划等分工合作工作, 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通过这一阶段, 学生对问题开展实质性的探究活动, 产生了不同观点的碰撞, 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 鼓励他们的探索、求知精神。

第三阶段:全班活动阶段, 各小组展示本小组活动成果, 进行资料汇编总结, 阐述本组成果等。

通过多次的教学实践, 我深切地感受到, 在中职专业课程教学中进行讨论性学习活动是切实可行的, 而且效果很好。

摘要:《电气设备安全》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在专业课老师的指导下, 学生从课堂学习和社会现实生活中选择并确定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用小组成员讨论的方法, 即学会收集历史资料和运用课本资料去分析问题, 通过讨论学习获得结论、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讨论性学习,电气设备安全,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张文才.技校在推广“行动导向教学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 (28)

讨论性学习 篇3

所谓“思维性讨论”, 就是在教学中要探究的问题或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经验和水平, 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思维, 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做到思维性讨论, 达到生物课堂教学的优化, 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问题串”式讨论——激活思维

问题是活化思维的主渠道。建构主义理论认为, 教师应该设置适当的问题情境, 以引起学生的反省及思考, 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因此, 在学习生物学知识和应用生物学原理时, 可以为学生创设多层次、多方向的问题情景,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 在教学“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 为了对这个实验的材料、步骤、办法以及一些原因有一个充分的理解, 可以为学生设计如下问题串。

(1) 为什么要用长约5mm的洋葱根做实验?

(2) 为什么要切取2~3mm的根尖来进行操作?

(3) 为什么要用盐酸对根尖进行解离?

(4) 解离后, 为什么要用清水进行漂洗?

(5) 为什么要用龙胆紫溶液 (或醋酸洋红液) 进行染色?主要染细胞的哪些结构?

(6) 制装片时为什么要把根尖弄碎?为什么制装片后还要用手指轻轻按压?

(7) 观察装片时应找到根尖的哪部分的细胞?该部分细胞有什么特点?

(8) 观察到的细胞分裂的各个时期各有什么特点?

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通过实验展开讨论, 活化思维, 进而总结出细胞分裂的特点。

二、小组探究中讨论——升华思维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确定的课程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面向全体学生, 倡导探究性学习。为了实现这一理念, 教师就要激发学生具有积极的探索欲望, 小组探究中展开讨论, 使学生的学习过程自然构成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

比如, 在讲“生态系统的功能”后, 可以设置这样一道题目:如果一斤玉米一元钱, 只用玉米喂猪, 请你推测一斤猪肉值多少钱?然后让学生讨论、分析:有的学生认为应该按10%传递率, 有的学生认为按20%的传递率, 结果认为每斤5元的比每斤10元更合理。之后让学生继续讨论原因, 有的小组不仅考虑到了能量传递按20%, 还考虑到了喂猪时所付出的劳动时间, 所以他们觉得应该比每斤5元的价钱更贵些。大家都觉着非常有道理。

在小组探究中, 通过讨论、协商, 使不同的观点得以交锋、碰撞, 从而加深、修正对当前讨论问题的理解。当然在小组探究式的讨论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相互交流他们的解释, 批判性地倾听他人的解释, 并对其他解释提出质疑。这样, 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大的发展。

三、“认知冲突式”讨论——碰撞思维

在教学中, 老师总是希望通过认知冲突让学生产生思维的碰撞, 这对学生能力培养十分重要, 尤其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等能力。比如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教学片段中, 教师提出:在生活中, 大家是否注意过, 凉拌黄瓜时加入盐, 发现盘里的汤会越来越多, 而黄瓜条会逐渐变得软缩。把萎蔫的蔬菜放在清水里浸泡, 蔬菜的茎叶会变得坚挺。这是为什么呢? (引发学生的第一次认知冲突) 学生通过讨论得到:那是因为细胞会失水和吸水。教师紧接着提出:那么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在什么情况下失水呢? (引发学生的二次思考) 学生继续讨论得到:植物细胞在高浓度的溶液中会失去水分, 而在低浓度的溶液中会吸收水分。然后教师提出做出这种判断有什么依据呢? (从而引发第三次思考) 学生继续讨论终于得到:植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 黄瓜条加盐后盘里水会增加, 增加的水只能来自于植物细胞;而萎蔫的蔬菜放在清水中茎叶会变坚挺, 肯定是植物细胞吸收水分的缘故。这样, 学生的思维自然被带到了深处, 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诚然, 要在教学中把思维性讨论演绎得更好, 在技巧上还要多思考。以下是教师在预设讨论问题时, 应注意的几点。

第一, 要把握好讨论的时机和难度。不需要学生思考的问题就不要让学生讨论, 对于讨论的难度也要把握好。如果学生讨论的问题的难度太大, 可以将其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 各个击破, 逐步讨论。

第二, 让学生讨论的问题应该能够引发学生探究更多的答案, 应该能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比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答案不唯一的问题, 促使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 开放性地讨论, 作出充满情感的思维反应。

第三, 学生讨论的问题应符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年龄特点, 因人而异。对于基础差的学生, 让他们讨论的问题要循序渐进, 重在启发。

讨论性学习 篇4

关键词:测试性,模型,设计分析

随着武器装备功能性能日益提高和结构复杂度的不断增加, 可靠性、测试性、维修性、保障性、安全性等“五性”工作作为武器装备质量特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产品设计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五性”工作的共同目标是提供装备的完好性、任务成功性和安全性, 减少维修人力及其他保障资源的要求, 降低寿命周期费用。

测试性是产品能及时准确地确定其状态 (可工作、不可工作或性能下降) 并隔离其内部故障的一种设计特性。测试性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系统维修性指标的实现。测试性模型是分析、评价产品测试性, 进行测试点优化和诊断策略优化的重要工具。随着计算机辅助软件的发展, 通过测试性建模软件可快速、方便的建立模型, 有效的对产品测试性设计进行分析。

本文结合武器装备的研制过程, 以测试性建模软件TADS为例, 对测试性概念以及基于模型的测试性设计分析方法进行一些介绍和探讨。

1 测试性相关概念

1.1 测试性要求

测试性要求可分为定性和定量要求两类。

测试性定性要求反映了那些无法或难以定量描述的设计要求, 从多方面规定了设计时应注意采取的技术途径和设计措施, 以方便测试和保证测试性定量指标的实现, 如产品的结构层次划分、机内自测试 (BIT) 、故障信息记录与报告、对中央测试系统的支持、测试点、外部测试设备兼容性等。

测试性定量要求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故障检测率 (FDR) , 定义为用规定的方法正确检测到的故障数与故障总数之比。

(2) 故障隔离率 (FIR) , 定义为用规定的方法将检测到的故障正确隔离到不大于规定模糊度的故障数与检测到的故障数之比。

(3) 虚警率 (FAR) , 定义为规定的时间内发生的虚警次数与故障指示总数之比。

1.2 诊断方案

诊断是检测和隔离故障的过程, 通过对产品施加激励以产生可测量的响应, 进而确定产品是否发生故障并查明故障的原因。常用的诊断技术包括机内测试、自动测试、人工测试等。

诊断方案是对产品诊断的总体构想, 包括诊断对象、范围、功能、要求、方法、维修级别、诊断要求和诊断能力。诊断方案的确定, 应考虑产品的使用要求和维修体制等多方面要素。

2 基于模型的测试性分析方法

2.1 测试性模型

测试性模型是为了分析、评定设备测试性而建立的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通过测试性模型, 可以为测试性分配、预计和评价, 以及进行测试点优化和诊断策略设计提供依据。

测试性模型按照形式、用途不同, 有多种分类。其中, 基于多信号流的相关性模型是进行测试性预计、测试性设计分析的重要模型。相关性模型描述产品组成的单元结构、功能、故障模式、故障与产品测试之间的关系。

相关性模型的建模方法可以通过人工绘制图示模型和相关性矩阵进行计算分析, 但对于复杂系统或设备, 交联关系复杂, 计算工作量剧增。使用商业化的工具软件可以加快建模过程, 同时简化测试性设计分析工作。目前, 常用的测试性设计分析软件有TEAMS、e Xprss、TADS等。

2.2 基于模型的测试性设计分析流程

(1) 在产品FMECA基础上, 进行故障模式与测试方法分析;

(2) 然后根据产品设计信息以及FMECA结果, 使用工具软件进行建模;

(3) 通过测试性模型, 进行故障检测率和故障隔离率初步预计;

(4) 通过调整、优化测试点信息, 优化测试性设计。最终反作用于产品设计。

2.3 不同阶段测试性建模的要求

测试性模型的建模工作应尽早开展, 随着产品设计的深入, 进行迭代工作, 不断细化模型。

方案设计阶段, 在缺少详细故障模式信息的情况下, 测试性模型主要反映产品结构、功能、故障与测试之间关系, 用于优选诊断方案和测试性分配和预计。

在工程研制阶段, 在故障模式信息已经具备的情况下, 可以细化产品故障模式与测试之间的关联模型, 用于优选测试点和诊断策略。

3 测试性建模及设计改进

3.1 建模前准备工作

测试性建模前的一个重要准备工作是进行故障模式与测试方法分析。故障模式与测试方法分析是在产品FMECA基础上, 收集和分析与故障检测、故障隔离相关的测试性信息, 形成《FMECA----测试性信息分析表》。

在分析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 分析的深度和范围决定于测试性要求、维修级别、产品的复杂程度, 对于基层级和中继级均有测试要求的设备, 分析深度要达到内场可更换单元 (SRU) ;

(2) 分析工作是逐步深入和细化的过程, 在不同研制阶段分析的重点有所不同;

(3) 可参照GJB/Z 1391-2006《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指南》和相关文件提供的程序和方法, 进行功能和硬件的故障模式与测试方法分析;

(4) 注意收集和分析检测参数、测试点、检测隔离方法等测试性资料, 如BIT检测、自动测试设备检测和人工检测等。

3.2 测试性建模过程

本文以TADS软件为例, 描述测试性建模的过程。

3.2.1 建立层次化的产品结构

TADS软件支持系统、分系统、子系统、LRU、SRU等多个层次, 可根据产品自身特点, 建立层次化的产品结构。

3.2.2 完善模块信息, 建立SRU级连线

根据产品自身的交联关系特点, 定义LRU、SRU的端口, 不同的端口可用于通过不同类型的信号。然后将LRU、SRU间的端口使用连线进行连接, 故障模式可以通过相应的端口在SRU之间传播。

3.2.3 添加故障模式

根据之前《FMECA----测试性信息分析表》的内容, 在SRU级模块节点下添加故障模式, 并完善故障模式的基本信息, 如定义故障模式, 添加失效率参数等。

3.2.4 建立故障模式之间、故障模式与端口之间连线

根据产品功能原理、工作运行方式等信息, 建立SRU内故障模式间, 以及故障模式到SRU端口间的连线。故障模式间的连线可以反映故障模式间的传导关系。

3.2.5 细化模型

根据产品和故障模式的自身特点, 在故障模式内设置信号的阻隔和转换。

3.2.6 增加测试点

在确定SRU模块间故障模式的传递关系后, 根据《FMECA----测试性信息分析表》中测试方法情况设置测试点。测试点是产品中可执行测试的位置, 一个测试点可以有多种测试方法。

3.2.7 模型修正

模型的构建是由简到繁、逐步完善的过程, 随着对产品认识的深入不断的完善模型, 尽量准确的反映现实产品的工作情况。

3.3 测试性预计

建立测试性模型后, 可以根据模型进行测试性预计工作。使用TADS软件建立的相关性模型, 其本质是通过图形化的建模界面建立模型, 通过软件自动建立的故障模式与检测方法的相关性矩阵。根据此相关性矩阵可简便的计算出故障检测率和故障隔离率。

通过TADS软件中定量分析功能, 选择适当的分析层次和检测方法, 可以得到特点检测方法的故障检测率和故障隔离率。

3.4 测试性设计分析和改进

除了测试性指标, TADS软件可以进行定性分析, 以便进行测试性设计分析和优化改进工作。

TADS的定性分析功能, 主要得到以下分析结果:

a.未检测到的故障模式;

b.故障模式模糊组;

c.冗余的测试项目;

当故障检测率不满足要求时, 可以查询未检测到的故障模式清单, 对未能检测的故障模式的失效率和增加该故障模式测试的难易程度进行权衡, 选择实现难度最小, 同时提高检测率指标最明显的故障模式, 在适当的位置新增测试点, 以提高故障检测率。

当故障隔离率不满足要求时, 与上述提高检测率方法类似, 查询故障模式模糊组, 在适当的位置新增测试点来检测隔离故障。

根据定性分析中冗余的测试项目可以对测试点进行优化。如果某冗余测试点中测试方法自身设计硬件BIT检测电路, 且测试电路自身失效率较大, 则可以进行考虑删除该测试点。

4 一些注意问题

测试性模型是测试性预计、测试性设计分析等工作基础, 其真实性、准确性直接影响后续测试性分析工作。测试性建模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4.1 可靠性预计值要准确

FMECA分析中, LRU、SRU故障模式的失效率计算依据元器件的失效率。如果元器件的失效率预计偏差较大, 会导致最终测试性分析的结果偏差较大。

4.2 测试方法尽量细化

故障模式的检测方法要分类清楚, 并且符合实际情况。如果一个故障模式有多种检测方法, 要将多种检测方法分别列出。TADS软件进行测试性指标分析时支持特定的检测方式, 将检测方法细化有利于后续设计分析。

5 总结

测试性是设计出来的。测试性模型是分析、评价产品测试性的有效手段。使用测试性模型进行设计分析, 可以发现产品设计缺陷, 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改进, 在进度和费用约束下满足测试性要求。

受限于模型的准确性、有效性, 通过模型分析计算的测试性指标不能作为考核产品测试性要求的手段。但是, 掌握基于模型的测试性设计分析方法, 可以快速有效的进行测试性设计、分析、改进工作, 提高产品的测试性水平。

参考文献

[1]石君友.测试性设计分析与验证[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11.

[2]田仲, 石君友.系统测试性设计、分析与验证[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3.

讨论性学习 篇5

关键词:谨慎性原则,会计,谨慎

谨慎性原则在具体的会计工作中所占据的地位无法估量, 该文对其概念、运用以及它的存在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 着重指出了会计业务中如何使用谨慎性原则, 以及在处理会计业务的过程中如何正确地使用谨慎性原则。

1 会计谨慎性原则概述

谨慎性原则, 具体内容值得是在企事业单位进行的经济业务活动过程中, 采取最优的方案、最有益于所有者的方案以及将损失降到最低的方案。在选择方案的同时, 会计信息使用者应该非常谨慎。谨慎性原则, 从字面意思可知, 处理经济事务要慎重, 不可盲目。所以采用谨慎性原则所要遵循的是要维护信息使用者的自身利益, 采取最有益于所有者利益的最优方案。

谨慎性原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必要性: (1) 它可以使债权人及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在对会计处理方法进行选择时, 尽量选择对所有者影响最小的、可靠的, 避免经营过程产生的风险。 (2) 它能使会计部门的信息质量得到提高。近年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 虚假的会计信息也随之而增加, 使市场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 而应用谨慎性原则刚好可以使会计人员在工作中的利润操作受到限制, 能够更好地提供会计信息, 具备一定的客观性。 (3) 它可以使风险损失得到有效避免。在进行会计核算可能发生的风险损失时, 值得注意的是要及时发现可能造成的损失, 同时采取相关的措施加以遏制, 这样能让经营管理者处于一个清晰明了的状态, 从而增强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实力。

2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中的运用

2.1 提取坏账准备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开展销售业务的主要方式就是赊销, 为此引发的一部分应收账款收不回来也是无法避免的事, 是客观存在的, 坏账也因此而产生了。坏账损失有两种会计处理方法:一种是备抵法, 另一种是直接转销法。虽要对应收账款中可能的坏账损失风险进行考虑, 但通过计损坏账准备, 避免了虚增利润、虚增资产, 符合谨慎性原则。

2.2 加速折旧

总体来看, 我国仍有不少折旧率水平相当低的企事业, 对技术更新无法适应, 对此现行新会计制度在强调采用直线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同时, 允许使用加速折旧法。其原因就在于: (1) 很多固定资产初期使用时效率较高, 为使成本和收入能很好地配比, 就应使这些资产在早期有最大经济效用时多计提折旧; (2) 由于技术进步而造成的无形损耗, 导致短期限内就要收回固定资产的大部分价值等。对此, 根据一些企事业的实际情况, 完全有必要允许他们在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中选定一种方法。

3 会计谨慎性原则的正确使用

(1) 要从根本上认识谨慎性原则, 不能盲目使用, 更不能过度使用, 这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首要前提条件。会计从业工作者, 无非是和金钱打交道, 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和人群, 诱惑随时可能发生, 但是会计人员手中的权利又归属于企业, 所以会计人员是否可以得当的使用谨慎性原则, 关乎企事业单位的生存和发展, 所以从会计人员本身应该注意得当的应用谨慎性原则, 从管理者的校对, 应该对会计人员进行谨慎性原则的培训和培养, 正确认识并能正确使用谨慎性原则。

(2) 体现谨慎性原则的会计准则和制度的相关条款应尽量是可操作的。从我国现有会计规范看, 一些体现谨慎性原则的具体方法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比如加速折旧法、存货的后进先出法。不过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减值储备数额、存货起决定作用的“可变现净值”则很难确定, 这就使会计人员实施谨慎性原则的难度增加了。为此, 可制定出一些行业规范性具体标准来确定“可变现净值”问题, 以对会计人员的实践行为进行指导。

(3) 提高会计工作人员本身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在会计工作的具体过程中, 会计的主体, 即会计人员, 本身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操守, 才可以胜任会计这一神圣的职业。所以企事业管理层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素质培养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使之能够在遇到问题时, 理性果断, 公正公平的解决问题。一个好的会计工作者, 除了要具备专业的会计职业技能外, 更要具备较高的职业操守, 这些条件为会计的谨慎性原则提供了先决条件, 只有具备了以上几点, 才能够恰当地运用会计谨慎性原则。只有在具体的会计工作中, 会计人员才能对会计谨慎性原则进行恰当的运用, 才能够在遇到不确定的经济事务时, 做出理性的判断。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 将从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决策者起到帮助, 从而使企事业单位能更好地发展。

(4) 加强审计监督。应加强企事业的外部审计监督, 才可以从根本上防范谨慎性原则在企事业单位内部运用不当。企事业单位内部机构放置不用或过度使用谨慎性原则, 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事业的发展, 所以应该加强外部审计监督制度, 内外兼并, 联合监督, 才能确保谨慎性原则合理有效地在企事业单位中使用。

(5) 有机地结合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和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谨慎性原则之所以在企事业运用, 是因为在遇到不确定的经济事务时, 所采取的公平公正, 客观的解决对策, 所以谨慎性原则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运用谨慎性原则, 确定问题的方案, 才可以转化为一系列的会计解决方法。谨慎性原则所确定的不同的方案, 所发生的会计解决方法也不尽相同,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会导致财务出状况或者经营出状况等, 最终导致企事业管理层由此会计信息得出不同的决策。由此可见, 在会计工作中采取谨慎性原则, 要将所采取的任何方案在财务报表中都一一陈述, 对该方案所产生的若干会计信息以及所产生的后果和影响等都要一一进行陈述。

4 在具体的会计业务中解决问题的对策

4.1 正确应用谨慎性原则

由于谨慎性在或有事项确认、计量中与可靠性相冲突, 所以在经济活动中, 就需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手段和措施来使冲突得到缓解。首先, 应明确二者的使用顺序。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 最为重要的就是可靠性, 必须在维护可靠性的基础上, 贯彻和运用谨慎性原则。其次, 要适度地运用谨慎性。“适度”的把握要依靠工作人员准确的职业判断, 需要其对谨慎性原则的制约因素和精神实质有正确的理解和把握。

4.2 提高或有事项确认的客观性、合理性

在具体的会计经济业务过程中, 首先要对或有事项的条件进行明确化和清晰化, 这样可以在具体的选择谨慎性方案时能够把握得更加准确, 从而使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提高。其次, 对会计估计要谨慎地使用。

4.3 增强或有事项披露的充分性

在会计报告中, 会计人员不仅要披露企事业单位正常的经营活动, 还要对具体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充分的揭示。针对没有在会计确认和计量中反映出来的风险, 按照谨慎性原则, 应该充分披露在会计报告中。

加强内部管理。其一, 提高会计从业人员自身的素质。不但要对会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 还要对职业道德操守进行培养和培训。在具体的从业过程中, 要本着公正公平的态度, 遵守会计相关法律法规, 不能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避免徇私舞弊行为的发生。其二, 加强管理层对或有事项披露意识。首先, 应完整并及时地披露或有负债, 树立危机意识, 不能有丝毫的回避心理。其次, 充分披露未决诉讼、未决仲裁的性质及形成原因。最后, 谨慎对待或有资产的披露。或有资产作为一种潜在的资产, 资产确认的条件不符合的, 不予确认。其三, 必要时可采用网络化的会计管理。通过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 将或有事项所对应的可以核算按照企事业自身的内控制度进行网络自动的操作, 从而避免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

5 结语

综上所述, 会计业务中的谨慎性原则, 在我国的会计工作中占据了重要的作用, 虽然我国在谨慎性原则的使用上还有所欠缺, 但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 企事业单位势必会将其作为会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该从多方面对谨慎性原则在各项事务中的运用进行了总结,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Z].2012.

[2]刘海云, 杨蔚, 王庆秀.谨慎性原则在或有事项确认与披露中的应用[J].财会通讯, 2006 (2) :79.

[3]张益民.或有事项披露问题的探讨[J].现代商业, 2008 (27) :261.

[4]邹红霞.对或有事项会计处理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 2009 (10) :210.

[5]孙宝成.对稳健原则在我国应用的思考[J].会计研究, 1995 (3) :13-15.

讨论性学习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泌性中耳炎176例, 男81例, 女95例, 年龄5~70岁, 平均35岁。病程3周以内71例, 3周~3月50例, 3月以上55例, 主要表现为多有上感史, 后出现耳闷胀感、自声过强、耳鸣及听力减退。专科检查:急性患者鼓膜淡红、内陷, 鼓室积液后鼓膜呈橙红或琥珀色, 有时可见液平面;慢性患者鼓膜内陷, 增厚, 颜色暗淡, 呈毛玻璃样改变, 均鼓膜活动受限。音叉试验与纯音测听显示70耳为传导性聋, 其中轻度41耳、中度32耳、中重度28耳、重度6耳, 5例为混合性聋。声导抗测听显示:典型鼓室压曲线为B型108耳, C型68耳

1.2 治疗方法

1.2.1 药物加鼓膜穿刺

选择敏感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利君沙、头孢克洛, 糖皮质激素, 抗病毒药物, 口服粘液促排剂吉诺通, 同时鼻腔应用减充血剂1%麻黄素点鼻, 疗程7~10 d患耳行鼓膜穿刺加压注药, 抽净鼓室腔内液体并注入强的松龙, 液体粘稠者注入地塞米松5 mg和α-糜蛋白酶4 000U混合液, 然后常规鼓膜穿刺, 抽出液体或气体并地塞米松和50%葡萄糖混合液1~2 ml注入中耳腔, 1周后未愈同法治疗, 3次无效行鼓膜置管。

1.2.2 鼓膜置管

患者取仰卧位患侧向上, 酒精棉球消毒外耳道及鼓膜, 1%丁卡因表面麻醉后, 在手术显微镜下用鼓膜切开刀于鼓膜前下象限或后下象限“+”字型切开鼓膜, 吸净中耳腔积液置入硅胶中耳通气管。置入后第1周每日检查并以地塞米松注射液冲洗鼓室, 1周后每周复查清理分泌物和局部情况, 2月后每月复查1次至脱管。置管时间6~18个月。

1.2.3 邻近病灶治疗

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慢性鼻炎、鼻中隔偏曲、鼻窦炎鼻息肉、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

1.3 疗效评定标准[3]痊愈

临床症状消失, 纯音听阈恢复到25 db以内, 鼓室图为A型。有效: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 鼓膜内陷改善, 听力提高10~15 db, 未达正常, 鼓室图B型转为C型或C型转为A型。无效:症状无改善或不明显。

2结果

176例患者中, 药物及鼓膜穿刺治疗117例痊愈 (66%) , 33例有效 (30%) , 16例无效 (9%) , 4例置管, 37例痊愈 (93.5%) , 其中60例好转后未再治疗, 23例儿童进行了扁桃体及腺样体手术, 19例鼻腔手术, 5例失去随访。

3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病因和发病机理的讨论尚不清楚, 目前认为它的主要病因有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和免疫反应, 但大多研究倾向于咽鼓管功能障碍是最主要的病因[4]。是一种轻型细菌感染, 早期由于致病毒力较低, 局部有一定的免疫力, 使病变未能达到化脓阶段。除针对病因治疗鼻咽及鼻部疾病外, 清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引流功能是其治疗原则, 如鼻腔局部使用减充血剂、咽鼓管吹张、鼓膜穿刺抽液、鼓膜切开及中耳插管等。早期综合治疗增强疗效, 对病程长、中耳腔系积液量大粘稠、在药物加穿刺效果不佳者进行了置管治疗, 目的改善通气引流, 达到了93.5%的治愈, 同时不能忽视邻近病灶的治疗。总之, 对分泌性中耳炎不同时期采取综合、灵活的治疗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摘要: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对176例患者分别采用药物治疗、鼓膜穿刺、鼓膜置管、邻近病灶治疗。结果176例患者中, 药物加骨膜穿刺治疗治愈117例, 占66%;43例鼓膜置管, 37例治愈, 占86.4%。结论分泌性中耳炎要在早期治疗, 均可取得较好效果

关键词:分泌性中耳炎,早期综合治疗,鼓膜穿刺,鼓膜置管

参考文献

[1]孔维佳, 王斌全, 于德林, 等.耳鼻咽喉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458.

[2]何江, 韦立国, 徐志文.鼓膜双穿刺加压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4, 18 (1) :5152.

[3]汪吉宝.对分泌性中耳炎临床工作的几点看法.临床耳鼻咽喉杂志, 2001, 15 (10) :435-436.

讨论性学习 篇7

为什么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组织之后想离开组织呢? 学者认为志愿者管理的最大问题已经不再是如何招募新志愿者, 而是如何让已经在机构里的志愿者, 完成更有意义的工作, 志愿者维系是整体志愿者管理过程中随时都必须注意的, 志愿者是机构的好伙伴, 而不只是帮手的角色, 要如何维系及其过程乃是志愿者管理的重要议题[1,2]。 台湾曾华源等人 (1998) [3]研究发现督导者在工作上对志愿者的支持与协助、提供更多教育、督导人选与体制、强化联谊性活动、 有弹性的工作自主权等属于内在满足与人际关系之项目, 较能吸引志愿者的参与。

综上所言, 在现今越来越重视志愿服务长效性的环境下, 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与志愿者管理、志愿者参与动机、志愿者满意度之间关系如何值得讨论。 本研究的目的希望透过志愿服务参与者背景的研究, 包括人口基本特质、志愿者管理、参与动机、工作满意度, 而能理解一些问题所在:大学生志愿者对于目前的志愿者管理制度的反应如何? 大学生志愿者管理机制的运作是否影响着志愿者的参与态度?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问卷调查为主要研究工具, 内容分为五大部分。

(一) 志愿者背景变项

本研究认为志愿者管理影响志愿服务参与因素的探讨, 志愿者是重要的关键, 社区单位 (志愿者社团) 的经营管理阶层应该要了解志愿服务参与者的背景与参与动机, Gelatt (2001) 提出“志愿者市场区隔”的概念, 认为参与志愿服务的志愿者具有一定的特质, 因而形成特有市场, 志愿者的人口基本资料、地理区隔、族群特质等志工背景能确保非营利事业与志愿者之间的供需契合。

(二) 志愿者参与

本研究问卷参考徐宏奇 (2009) [12]所编制的《志愿者参与》, 并根据本研究实际需要进行修订而成《志愿者参与量表》, 共计8道题目。 量表采用李氏五等量表方式计分。

(三) 志愿者管理

本研究问卷参考曾华源等人 (1998) 、陈尹雪 (2002) 、徐宏奇 (2009) 的研究成果[3,12], 并根据本研究实际需要进行修订而成《志愿者管理量表》, 共21道题, 并建构教育训练、督导考核、激励与福利、招募与工作规划等四个构面。 量表计分同志愿者参与量表。

(四) 志愿者参与动机

本研究问卷参酌李法淋 (2003) 、林宝珠 (2007) 、锺立君 (2008) 、林南 (2011) 、黎俊雄 (2011) 研究成果[9,11], 修订而成《志愿者参与动机量表》, 共计17道题目, 并建构人际互动、他人带动、知识提升及服务他人等四个构面。 量表计分同志愿者参与量表。

(五) 志愿者工作满意度

本研究参考刘晓桦 (2009) 、林南 (2011) 、黎俊雄 (2011) 、杨润泽 (2006) 研究结果[11,12], 并根据本研究之实际需要进行修订而成《志愿者工作满意度量表》, 共计20道题目, 并建构回馈层面、自我层面及社会层面等三个构面。 量表计分同志愿者参与量表。

三、相关量表的分析

本研究于2014年4月1日至5月1日实施初测问卷调查, 以佛山某校大学生志愿者为研究群体, 采用随机抽样方式实施。

(一) 志愿者参与

志愿者参与共有8项问项, 分析结果显示, 其KMO值皆在0.600以上。 兹根据分析结果将志愿者参与动机萃取出两个构面, 分别命名为志愿选择、志愿行动, 这些因素中因素负荷量均在0.600之上。

(二) 志愿者管理

志愿者管理共有21项问项, 分析结果显示, 其KMO值皆在0.800以上。 兹根据分析结果将志愿者参与动机萃取出四个构面, 分别命名为教育训练、督导考核、激励与福利、招募与工作规划, 这些因素中除了第十题因素负荷量为0.478, 其他题因素负荷量均在0.500之上。

(三) 志愿者参与动机

志愿者参与动机共有17项问项, 分析结果显示, 其KMO值皆在0.750以上。 兹根据分析结果将志愿者参与动机萃取出四个构面, 分别命名为人际互动、他人带动、服务他人、知识提升, 这些因素中因素负荷量均在0.5之上。

(四) 志愿者工作满意度

志愿者工作满意度共有20项问项, 分析结果显示, 其KMO值皆在0.680以上。 兹根据分析结果将志愿者参与动机萃取出四个构面, 分别命名为工作价值、工作评价、工作回馈、工作成就, 这些因素中因素负荷量均在0.400之上。

(五) 各量表的信度分析

本研究所求得的志愿者参与、志愿者管理、志愿参与动机与志愿者工作满意度总量表之Cronbach’sα值为0.789、0.942、0.817、0.916, 表明各总量表内部一致性较佳, 信度高。有关本研究各变项 (构面) 的Cronbach’sα分析结果亦均大于0.680, 内部一致性较佳。

上述分析表明研究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可以为基于志愿者视角的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性调查提供问卷。

四、结果分析

本研究正式测试问卷, 以广东大学生为调查对象, 共发放500份问卷, 回收并剔除无效问卷后剩余421份, 回收有效率为84%。

(一) 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现况分析

1.志愿者参与现状分析

均值统计发现, 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平均得分高, 相当正面积极 (平均数=4.02, 标准差=0.528) ;同时志愿选择均值高于志愿行动, 表明随着志愿行动的进行, 大学生的满意度在下降。

2.志愿者管理现状分析

志愿者管理构面描述性统计表中可以了解, 志愿者管理状况接近同意 (平均数=3.93, 标准差=0.543) , 比志愿者参与状况略低。 在招募与工作规划构面上的平均得分3.98, 相较而言较高于激励与福利 (3.92) 、教育训练 (3.91) 、督导考核 (3.90) 等构面, 换言之, 本研究认为在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 在招募与工作规划上, 本组织志愿者认为其满意度较高于其他构面。

3.志愿者参与动机现状分析

志愿者参与动机构面描述性统计表中可以了解, 在服务他人构面上的平均得分4.18, 相较而言较高于知识提升 (4.07) 、人机互动 (4.10) 、他人带动 (3.20) 等构面, 本研究认为在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最大动机为服务他人, 而他人带动最低, 显示目前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大多还是出自于自我意愿, 不会因为他人而影响自己的决定。

4.志愿者工作满意度现状分析

志愿者工作满意度在工作成就构面上的平均得分4.04, 相较而言高于工作评价 (3.94) 、工作价值 (3.93) 、工作回馈 (3.62) 等构面, 换言之, 本研究认为在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工作满意度最高的是工作成就, 而工作回馈最低, 显示目前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大多还是看重成就感, 而不是回报。

(二) 人口统计变项对志愿服务的差异分析

1.不同性别志愿者对志愿服务之差异比较

独立样本t检定分析结果可得知, 不同性别的学生对于志者愿参与整体构面并无显著差异, 表明不会因为性别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推测可能是因为学生对于志愿服务的想法是相同的, 并不会因为性别的不同而对志愿服务的观念有所差异。 此研究结果与台湾学者 (徐宏奇, 2009) 研究结果不相同, 推测可能与两地文化差异有关。 但是其中志愿选择构面男女生存在显著性差异 (t=-2.498, p=.013, η2=.015) , 女生志愿选择的认可度优于男生, 且性别与志愿选择存在低度关联强度。

性别对于志愿者管理整体构面存在显著差异 (t=-2.339, p=.020, η2=.013) , 女生对志愿者管理的认可度优于男生, 且性别与志愿者管理存在低度关联强度。 其中激励与福利构面女生满意度优于男生 (t=-3.602, p=.000, η2=.030) , 并性别与该构面存在低度关联强度; 招募与工作规划构面亦是如此 (t=-2.829, p=.005, η2=.019) 。 与本研究不同的是, 台湾学者的研究结果是男生普遍优于女生 (徐宏奇, 2009) 。

不同性别的学生对于志愿服务参与动机整体构面并无显著差异, 表明不会因为性别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推测可能是因为学生对于志愿服务的动机是相同的, 并不会因为性别的不同而对志愿服务的观念有所差异。 此研究结果与台湾学者 (陈秋蓉, 2000;曾士雄, 2001) 研究结果相同, 性别变项对于志愿服务参与动机并无影响。 但是志愿服务参与动机各分构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人际互动构面 (t=-2.543, p=.011, η2=.015) 、知识提升构面 (t=-2.404, p=.017, η2=.014) 、服务他人构面 (t=-4.325, p=.000, η2=.043) 女生表现优于男生, 并性别与构面存在低度关联强度;而他人带动构面 (t=4.603, p=.000, η2=.041) 男生表现优于女生, 表明男生参与志愿服务更多的是自我意愿, 女生较男生容易受他人影响。 本研究认为未来志愿者招聘可以对男女生分别采用不同的招募策略。

性别对于志愿者工作满意度整体构面 (t=-3.437, p=.001, η2=.028) 存在显著差异, 并性别与构面存在低度关联强度, 此研究结果与台湾学者研究结果不相同 (陈秋蓉, 2000;曾士雄, 2001;黎俊雄, 2011) 。 女生在工作评价构面 (t=-2.775, p=.006, η2=.018) 、工作成就构面 (t=-3.891, p=.000, η2=.035) 表现优于男生, 并性别与构面存在低度关联强度。

2.不同年级志愿者对志愿服务之差异比较

本研究比较一、二年级学生情况。 不同年级的学生对于志者愿参与整体构面和各分构面均无显著差异, 代表不会因为年级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年级对于志愿者管理整体构面和各分构面均存在显著差异 (t=4.595, p=.000, η2=.053) , 一年级志愿者对志愿者管理的认可度优于二年级志愿者, 且年级与志愿者管理存在低度关联强度, 甚至教育训练构面存在中度关联强度 (t=5.548, p=.000, η2=.070) 。 结果表明, 随着在校阅历的增加, 学生对志愿者管理的认可度在下降, 如何保持志愿者的热情, 这是志愿者组织必须反思的方面。

不同年级的学生对于志愿服务参与动机整体构面并无显著差异, 表明不会因为年级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此研究结果与台湾学者 (陈秋蓉, 2000;曾士雄, 2001) 研究结果雷同。但是各分构面上, 知识提升构面 (t=2.165, p=.031, η2=.013) 、服务他人构面 (t=3.217, p=.001, η2=.023) 一年级志愿者表现优于二年级志愿者, 并年级与构面存在低度关联强度;而他人带动构面 (t=-5.048, p=.000, η2=.046) 二年级志愿者表现优于一年级志愿者, 表明一年级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更多是自我意愿, 二年级学生较一年级学生容易受他人影响。 本研究认为未来志愿者招聘可以对一、二年级分别不同招募策略。

不同年级对于志愿者工作满意度整体构面 (t=3.538, p=.000, η2=.036) 存在显著差异, 并年级与构面存在低度关联强度, 此研究结果与台湾学者研究结果不相同 (陈秋蓉, 2000;曾士雄, 2001;黎俊雄, 2011) 。同样在各分构面亦是一年级志愿者表现优于二年级志愿者, 并年级与构面存在低度关联强度。 结果表明随着在校阅历的增加, 志愿者对志愿者工作满意度在下降, 如何提高志愿者工作满意度, 是志愿者组织必须考虑的问题。

3.不同专业类别志愿者对志愿服务之差异比较

由单因子方差的分析结果可知, 不同专业的志愿者对于志愿服务各构面并无显著差异, 表明不会因为专业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仅有志愿者工作满意度之分构面工作回馈存在显著性差异 (F=4.664, p=0.010) , 事后多重比较发现艺术类志愿者表现优于理工类志愿者 (均值差=0.244, p=0.021) 、文科类志愿者 (均值差=0.323, p=0.011) , 表明艺术生更希望得到回报。

4.不同志愿服务年限志愿者对志愿服务之差异比较

由于样本大部分志愿服务年限集中于未满1年和1~2年, 因此本研究只对这两种服务年限的志愿者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不同志愿服务年限的学生对于志者愿参与整体构面和分构面志愿行动均无显著差异。 而在志愿选择构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t=2.972, p=.003, η2=.032) , 志愿服务年限低的志愿者表现优于志愿服务年限高的志愿者, 并志愿服务年限与志愿者参与存在低度关联强度。

服务年限对于志愿者管理整体构面和各分构面均存在显著差异, 志愿服务年限低的志愿者对志愿者管理的认可度优于志愿服务年限高的志愿者, 且志愿服务年限与志愿者管理整体构面存在中度关联强度 (t=5.539, p=.000, η2=.074) , 而教育训练构面 (t=6.495, p=.000, η2=.097) 、督导考核构面 (t=5.197, p=.000, η2=.5.197) 亦是存在中度关联强度。结果表明随着服务年限的增加, 学生对志愿者管理的认可度在下降, 这是志愿者组织必须反思的方面。

不同志愿服务年限的学生对于志愿服务参与动机整体构面并无显著差异, 表明不会因为志愿服务年限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但是各分构面上, 知识提升构面 (t=1.962, p=.050, η2=.015) 、服务他人构面 (t=3.254, p=.001, η2=.030) 志愿服务年限低的志愿者表现优于志愿服务年限高的志愿者, 并年级与构面存在低度关联强度;而他人带动构面 (t=-2.509, p=.013, η2=.022) 志愿服务年限高的志愿者表现优于志愿服务年限低的志愿者, 表明志愿服务年限低的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更多是自我意愿, 志愿服务年限高的学生较志愿服务年限低的学生容易受他人影响。

志愿服务年限对于志愿者工作满意度整体构面 (t=3.785, p=.000, η2=.038) 存在显著差异, 并志愿服务年限与构面存在低度关联强度。 结果表明, 随着服务年限的增加, 志愿者对志愿者工作满意度在下降, 如何提高志愿者工作满意度, 是志愿者组织必须考虑的问题。

五、结论

研究发现, 随着志愿行动的进行, 大学生的满意度在下降;在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 在招募与工作规划上满意度较高; 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大多还是出自于自我意愿, 不会因为他人而影响自己的决定;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大多还是出看重成就感, 而不是回报。 女生志愿选择的认可度优于男生, 且性别与志愿选择存在低度关联强度。 男生参与志愿服务更多是自我意愿, 女生较男生容易受他人影响。 大学生随着在校阅历和服务年限的增加, 学生对志愿者管理、工作满意度的认可度在下降, 如何保持志愿者的热情, 志愿服务长效性是值得谈论的问题, 这是志愿者组织必须反思的方面。

同时研究者提出以下想法, 作为后续研究之建议:本研究对象只局限于佛山大学生, 由于样本来源有限, 对于研究结果推论的有效性可能会有影响。因此建议未来可扩大研究对象的来源, 使相关研究更完整。 本研究并未区分学校性质, 建议后续研究者可以区分公私立学校、不同学历加以分析, 此可以分析出志愿服务的差异。 同时非学生志愿者与学生志愿者的差异也是后续研究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曾华源, 曾腾光.我国志愿服务潜在问题与应有的走向-兼论新通过之志愿服务法[J].小区发展季刊, 2001:6-17.

[2]陈健, 梁思影.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影响因素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3, 04, 74-75.

[3]曾华源, 郑赞源, 陈政智.志愿服务工作发展驱向——以祥和计划志愿服务之推动为基础[J], 小区发展季刊, 1998.

[4]共青团中央.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中青发[2006]55号, 2006.

[5]李淑珺, 译.志工实务手册[M].2003.

[6]惠泽人咨询服务中心编辑队共同编写, 翟雁修订.中国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管理指南[M].温洛克民间组织能力开发项目, 2005.

[7]陈政智.非营利组织中志愿工作者之管理:从人力资源管理观点[J].小区发展季刊, 1999:117-127.

[8]吴建明.非营利组织志工参与动机与组织承诺之研究-以台东县救国团所属社会基层志工为例.台东大学区域政策与发展研究所公共事务管理在职专班硕士论文, 2008.

[9]林南.台北听障奥运志工参与动机与工作满意度之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学体育学系硕士班硕士论文[D], 2011.

[10]李明惠.我国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管理研究[D].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

[11]黎俊雄.志愿服务参与动机及满意度之研究——以新北市庄敬高职志工服务队为例[D].亚洲大学经营管理学系硕士论文, 2011.

上一篇:净现金流量平衡点下一篇:医学微生物学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