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技术的发展历程(共5篇)
克隆技术的发展历程 篇1
1952年:科学家证明, 他们能把细胞核从一枚青蛙卵子中取出, 然后把另一个青蛙胚胎细胞的细胞核注入这个卵子中, 并让这个卵子孵化为一条蝌蚪。这种“核转换”可以把一个动物的基因注入一个卵子。这条蝌蚪就是提供了细胞核的那个胚胎细胞的克隆产物。
1975年:科学家成功使用成年青蛙的体细胞细胞核代替胚胎细胞细胞核注入抽去细胞核的卵子中, 孵化出了蝌蚪。
1986年:首次使用胚胎细胞细胞核克隆出绵羊。
1997年:“多莉”诞生, 它是第一只使用成年动物体细胞克隆的绵羊。
1998年:科学家使用取自同一只成年老鼠身上的细胞克隆出数代、共50多只老鼠。同年, 源自同一头成年奶牛的8头克隆小牛诞生。
2000年:使用成年动物体细胞克隆猪和山羊成功。
克隆技术的发展历程 篇2
2008-11-12 编辑:总会信息部 陈敏 来源:国土资源情报
日本在节能环保领域的发展经历了曲折漫长的过程,以第一次石油危机为分水岭,大致可以分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第一次石油危机、第一次石油危机至今两个发展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为了重建战争中荒废的国土,赶上和超过世界上的先进国家,日本举国上下致力于产业复兴,到处都在进行破坏自然资源的过分开发和工厂作业。由于工业污染产生的大气污染和水质污染,20世纪50年代后期,日本国内曾一度暴发了诸如骨痛病、水误病之类的民众受害事件。另外城市周围的土地及水域的生活环境遭到损坏,使动植物的生育繁殖遭遇很大障碍。但是这些没有引起日本政府对环境和能源安全的足够重视,1967年,日本政府颁布了《公害对策基本法》,其中着重强调了经济发展,指出“保护国民健康要与经济健全发展相协调”,表明政府要以牺牲民众健康及资源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高速发展。
日本真正对资源能源安全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是从20世纪70年代暴发的两次石油危机开始的。第一次石油危机的暴发是在1973年。当时国际原油市场价格从每桶3美元上升到12美元,暴涨4倍,受此影响,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下降了7%之多。
第二次石油危机暴发于1979年,背景是伊朗暴发革命而后与伊拉克开战,使原油价格从每桶巧美元左右最高涨到1981年2月的39美元。为此,日本政府不得不针对石油危机制定了石油紧急对策纲要,减少对企业供应,要求国民自动节省石油和电力,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大规模的节能运动。
两次石油危机使高速增长期建立起来的以重化工业为主的日本经济蒙受重大损失,也使日本认识到,要想生存和发展经济,就要首先突破资源能源的瓶颈。从1973年起,日本开始重新调整发展战略:由发展资源密集型产业转向发展技术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重视解决污染问题;同时,针对石油危机引起的严重通货膨胀,采取抑制需求、抑制通货膨胀的对策。由此奠定了日本大力开发本土能源,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度,确保资源能源安全、稳定、长期和高效供给的新能源战略思路。
在此背景下,日本政府一方面加强海外探矿工作,开始石油储备计划,另一方面着力于开发本土能源。日本的矿产资源种类虽然很多,但除了作为水泥、化学肥料原料的石灰石矿之外,其他矿藏的储量和产量都很小。日本本土的石油产量很低,目前已探明的只有新口县和秋田县有少量的石油储量,仅能供给全国石油需求量的0.3%左右。煤炭的产量也不大,只有北海道、本州和九州有少量煤炭储量,煤炭自给率仅为2.8%左右。因此,日本要开发的本土能源,只能是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随处可见,既不污染环境,又可以减轻对石油依赖度的新能源。
第一次石油危机后,日本在1974年就推出了“新能源技术开发计划”,可以说是拉开了日本在新能源和节能技术领域腾飞的序幕。此后日本又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将新能源和节能技术的开发利用以法律的形式加以确立,规定了企业和公民在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方面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对能源行业企业利用新能源的比例和数量以配额的形式作出明确的规定,并规定了达不到标准的处罚措施。同时,在政策导向和税收方面对新能源和节能技术的开发给予支持和优惠,注重利用舆论导向的作用。纵观日本30年来的新能源发展战略,笔者总结出最主要的4个特点,即法律上约束、政策上引导、税收上优惠、观念上宣传。
一、法律上约束
日本能源法规一览表
日本在新能源的开发及节能技术的应用方面,一向秉行法律先行的原则,同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规划和远景构想(表l),在为新能源及节能技术的开发提供政策法规方面保障的同时,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制定了明确的目标,对新能源及节能技术的利用标准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1951年实施的《热管理法》,制订了日本的热管理规则。该法于1979年被废除,由《能源使用合理化相关法律》(又称节约能源法)替代。
1974年日本规划出台了专门应对石油危机的“新能源技术开发计划”,也称“阳光计划”。该计划的核心内容是太阳能的开发用,同时也包括地热能开发、煤炭液化和气化技术开发、风力发电和大型风电机研制、海洋能源开发和海外清洁能源输送技术。
1978年,日本出台了“节能技术开发计划”,也称“月光计划”。与1974年的新能源技术开发计划相呼应,主要就节能技术的开发作了一系列的规划。
1979年,日本制定出《节约能源法》(合理使用能源法),用法律的形式约束企业及个人的节能标准。并根据时代发展不断进行修订①,最近的一次修改是在2006年4月l日,对工厂、作业现场能源管理的各种条例进行了整合;在运输领域引进节能方案;强化对建筑物的节能管理等。节能标准的对象由起初的电冰箱、空调、汽车3种已发展到20种以上。不断提高此项法律中规定的节能标准,扩大其适用范围。
1980年,日本推出了《替代石油能源法》,设立了“新能源综合开发机构”(NEDO),开始大规模推进石油替代能源的综合技术开发,主要包括核能、太阳能、水力、废弃物发电、海洋热能、生物发电、绿色能源汽车、燃料电池等。
1989年,日本出台了“环境保护技术开发计划”。主要是开展地球环境技术研究,研究的重点领域包括使用人工光合作用固定C02、C02的分离和利用化学物质的生物分解技术等。
1993年,日本政府将“新能源技术开发计划”、“节能技术开发计划”和“环境保护技术开发计划”合并成规模庞大的“新阳光计划”。“新阳光计划”的主导思想是实现经济增长与能源供应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新阳光计划”的主要研究课题大致可分七大领域,即再生能源技术、化石燃料应用技术、能源输送与储存技术、系统化技术、基础性节能技术、高效与革新性能源技术、环境技术等。其中,再生能源技术研究包括太阳能、风能、温差发电、生物能和地热利用技术等,其中最受重视的是太阳能。
1997年,日本出台了“关于促进新能源利用等的基本方针”,也称《新能源法》。新能源法规定,一般民用事业者、国家和地方等各自分配任务,在定出国家关于引进新能源基本方针时,认定先进的新能源利用技术,从资金方面进行支持。同时要求各省厅都要把促进新能源的利用作为重要课题,充分交换意见,相互协作,推进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2001年4月,日本实施了《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也称再利用法。该法的主要内容是从过去主要促进废物再生利用扩大为通过清洁生产以促进减废和尽可能对废旧产品和零部件进行再利用,即由主要强调Recycfe(原材料的循环)改为3R:①废弃物的减少(Reduce):对制品设计时要考虑小型、轻便、易于修理,达到省资源、长寿命,修理体制充实完善,使产品的寿命延长;通过升级使产品的寿命延长。②部件的再使用(Reuse):在设计时使部件易于再使用;要再使用的部件应标准化;经修理或再生后再使用。③循环(Recycle)的强化:生产者有回收废产品循环利用的义务:为了使不同材料的废弃物再回收时易于区别,生产者有义务添加材料标号;抑制副产物的产生,强化副产物的循环利用。总之,要在制品的设计、制造、加工、销售、修理、报废各阶段综合实施3R,达到资源的有效利用。充分体现了循环经济的特点。
2003年4月,日本开始实施《电力设施利用新能源特别措施法》,也称RPS法令(RenewablePortfoliostandard),即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政策。以法律的形式对电力销售业者每年必须利用的新能源发电量、具体配额做了明确要求,政府利用专门的电子账户对电力经营企业使用新能源的情况进行记录和管理,对于未达标的企业,经济产业省大臣有权处以100万日元以下的罚款。该法令中所说的新能源发电包括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地热发电、水力发电(仅限于输出功率1000千瓦以下的水路式水力发电)、生物能发电、以及其他代替石油发电的能源。
2004年6月,日本通产省公布了“新能源产业化远景构想”,目标是到2030年,把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等新能源技术扶植成商业产值达3万亿日元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将日本对石油的依赖程度从目前的约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0%降低到40%。
二、税收上优惠(并由政府向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辅助金)
日本对于开发新能源的行业企业都实行一定程度的税收优惠。为了鼓励对尚未发展起来的未利用能源进行开发,在1998年的税制改革中,日本将开发未利用能源写人“能源供给结构改革投资促进税制”中,在税制上提供第一年获取利润的30%作为特别奖赏。
提供辅助金也是政府金融优惠上很重要的一项激励机制,政府提供辅助金的项目主要可分为面向大企业、面向中小企业和面向其他机构的补贴措施。
1.面向大企业的补贴项目
(l)节能促进项目,具体分为五小项:节能对策项目;工业部门节能促进项目;建筑物节能促进项目;根据节能法取得高端设备项目;电力负荷削峰填谷项目。
(2)风力发电设施建设项目。
(3)太阳能发电设施建设项目。
(4)燃料电池建设项目。
(5)生物质能设施建设项目。
(6)利用冰雪热设施建设项目。
2.面向中小企业的补贴项目主要是环境对策贷款,包括促进能源有效利用、促进引进特定高效能源设备、资源能源资金等。
3.面向其他机构的补贴措施
(1)面向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
.能源使用合理化企业支持项目;
.促进住宅建筑物引进高效能源系统,主要包括住宅建筑物引进高效能源系统和BEMS系统(商务大厦能源管理系统);
.能源需求最佳管理推动项目;.地区节能纲要编制项目;.普及地区节能促进措施项目;
.地区防止地球变暖支持项目;
.新能源及节能非盈利活动促进项目;
.促进节能及新能源对策引进项目;
.住宅能源使用实态调查及信息提供项目;
.汽车燃料消费削减实态调查项目;
.引进高性能工业炉现场试验项目;
.民用部门地球变暖对策验证试点评价项目。
(2)面向热泵蓄热中心:主要是先进的电力负荷削峰填谷试点项目。
(3)面向日本煤气协会:
.能源多消费型设备天然气推动项目;
.引进先进的电力负荷削峰填谷煤气冷房系统试点项目。
(4)直接面向新能源消费者。
比如,为保证“新阳光计划”的顺利实施,日本政府每年要为该计划拨款570多亿日元,其中约362亿日元用于新能源技术开发。1997年至2004年,日本政府向用于住宅屋顶上的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工程投入了1230亿日元的辅助金,对新能源消费者(建筑物业所有者)、ESCO企业能源管理企业、出租企业进行直接补助,使太阳能电池板用户越来越多,由此收回了成本,拉低了市场价格。
再如在生物质能发电方面,日本政府每年给大坂市平野垃圾发电厂1亿日元(约800万元人民币)的补助。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工程的建设费用由中央政府出1/2,地方政府出1/4,农场主只要出1/4。
三、政策上引导
1.政府先行
政府的公共设施率先使用新能源设备,建筑物率先安装太阳能设备,政府使用绿色能源车,在城市开发、道路建设和兴修水利等工程中也必须使用新能源。地方行政单位也必须在本地区优先使用无污染能源,通过利用新能源努力建设无污染、无噪音和无热岛现象的街道。2.发动民间组织,利用全民力量一方面通过法律约束和税收优惠鼓励企业参与,另一方面发动民间组织参与新能源和节能技术的开发。在政策的引导下,日本许多民间团体参与了“促进地区新能源开发事业”的支援行动,社会资金大量投入“阳光计划”项目,与政府一同致力于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发电的开发及应用。比如,“新阳光计划”就采取政府、企业和大学三者联合的方式,共同攻关,克服在能源开发方面遇到的各种难题。
四、观念上宣传
一方面通过政策和法律明确规定政府、企业都有开发和利用新能源的义务,通过向国民广泛宣传利用新能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国民牢固树立自觉利用新能源的意识。政府的新能源政策信息对社会公开,通过各种媒体做公益广告,普及新能源知识。
另一方面重视全民环保、节能意识的从小培养。日本小学从四年级开始设立环境保护的课程,定期组织中小学生参观用于改善环境的公共设施,如大坂市平野垃圾发电厂,整个垃圾发电厂干干净净,参观者进人厂区一律换拖鞋,室内非常洁净、一尘不染。介绍平野垃圾发电厂的宣传片有专为学生设计制作的动画多媒体宣传片,具有故事情节,运用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在参观途中增设了一些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设施,进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知识的宣传,使学生们从小具有新能源和节能的意识。
五、小结
从1973年到现在,日本的新能源战略已经发展了30多年。正是这种法律上约束、税收上优惠、政策上引导、观念上宣传的战略方针,使日本由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初的一片废墟一步一步变成今天在新能源及节能技术领域引跑世界,其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正在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部分企业已出现了向海外输出新能源开发及节能技术的现象。从日本近30年来发展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到,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是可以进行有机结合的,注重新能源的开发,不仅可以获得优质的能源,还能很好地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如利用填埋垃圾产生的沼气转换成电能与热能供用户使用,既利用新能源,又能减少环境的二次污染。
我国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要求,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到2010年每单位GDP增长所消耗的能源要下降20%,主要污染物排放要下降10%。要达到这个目标,日本在新能源及节能技术领域的探索与发展经验应该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篇3
摘要:本文分析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历程,提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 发展现状 发展趋势
0 引言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导致了工程领域的技术革命与改造。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机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人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1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历程
“机电一体化”这个词是日本安川电机公司在上世纪60年代末作商业注册时最先创用的。当时及70年代,人们一直把机电一体化看作是机械与电子的结合。国内早期将“机电一体化技术”与“机械电子学”并用,近年来“机电一体化”更流行使用。80年代,信息技术崭露头角。微机的性能提高,为更高级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所采用,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如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和汽车的电子控制系统等。微机作为关键技术引人了飞行器系统后,使机械一电子系统在高度控制、排气控制、振动控制和保险气袋等方面获得广泛应用。
信息技术驱使机械系统在不同程度上利用数据库,连洗衣机和其他消费品也用上了数据库驱动系统。这样,对机电一体化的系统设计方法的探索、成型和系统集成以及并行工程设计和控制的实施日显重要。此外,光学也进人了机电一体化,产生了“光机电一体化”的新领域。进人90年代,通信技术进人了机电一体化,机器可像机器人系统那样遥控和虚拟现实。有些机电一体化机械可两用,有的在性能上更是多用途的,尤其是微传感器和执行器技术的发展,和半导体技术以光刻为基础的方法以及和传统机电一体化微型化方法的结合,开创了以精密工程和系统集成为特点的机电一体化新分支“微机电一体化”。虽然微加工方法尚未成熟,但将逐渐成为集成控制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之后,机电一体化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而日益发展,稳步进入了21世纪。
2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是集机械、电子、光学、控制、计算机、信息等多学科的交叉综合,它的发展和进步依赖并促进相关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纵观国内外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现状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动向,未来机电一体化将朝着绿色化、智能化、网络化、微型化、模块化等多方向发展。
2.1 绿色化 工业的发达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一方面物质丰富,生活舒适;另一方面资源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于是人们呼吁保护环境资源,回归自然。绿色产品概念在这种呼声下应运而生,绿色化是时代的趋势。绿色产品在其设计、制造、使用和销毁的生命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的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资源利用率极高。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使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报废后能回收利用。工业的发展使得资源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绿色化成了时代的趋势,产品的绿色化更成了适应未来发展的一大特色。
如果我们把机械产品和制造机械产品的机械装置统称为机械系统,则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功能可归结为:提高机械系统的性能,完成传统机械系统不能完成的功能;提高机械系统的智能化程度,使人在更舒适的环境中工作;提高机械系统的可回收性;降低机械系统的原材料消耗;降低机械系统的能耗;降低机械系统对环境的污染,可以看出其中至少有3条是和环境保护有关的。因此,进入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使命是要能提供一种高性能、高原料利用率、低能耗、低污染、环境舒适和可回收的智能化机械产品,即提供一种能满足持续性发展的绿色产品。
2.2 智能化 智能化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人工智能系统是一个知识处理系统,它包括知识表示、知识利用和知识获取三个基本问题,其最终目标是模拟人的问题求解、推理、学习。人工智能在机电一体化建设中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视,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的智能化就是重要应用。“智能化”是对机器行为的描述,是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心理学、生理学和混沌动力学等新思想、新方法,模拟人类的智能,使它具有判断推理、逻辑思维、自主决策等能力,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标。目前,专家系统、模糊系统、神经网络以及遗传算法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系统)实现智能化的四种主要技术,它们各自独立发展又彼此相互渗透。随着制造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将会出现智能制造系统控制器来模拟人类专家的智能制造活动,并会对制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构思和决策。
2.3 网络化 20世纪90年代,汁算机技术的突出成就是网络技术。网络技术的兴起和飞速发展给科学技术、工业生产、政治、军事、教育及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同样也给机电一体化技术带来了重大影响,例如通过网络对机电一体化设备进行远程控制。各种刚络将全球经济、生产连成一片,企业的竞争也将全球化。机电一体化新产品一旦研制出来,只要其功能独到、质量可靠,很快就会畅销全球。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现场总线和局域网技术使家用电器网络化已成大势,利用家庭网络(Homenet)将各种家用电器连接成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计算机集成家电系统(Computer integrated appliancesystem,CIAS) ,使人们在家里分享各种高技术带来的便利与快乐。此机电一体化产品无疑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
2.4 微型化 微型化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是机电一体化向微型机器和微观领域发展的趋势。近十余年来,微机电系统(Micro Electro Mechanic System,MEMS)[sj,作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新尖端分支而倍受重视,它泛指几何尺寸不超过1cm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并向微米、纳米级发展。微机电系统高度融合了微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和软件技术,发展难点在于微机械并不是简单地将大尺寸的机械按比例缩小,由于结构的微型化,在材料、机构设计、摩擦特性、加工方法、测试与定位及驱动方式等方面部产生了一些特殊问题。微机电一体化产品体积小、耗能少、运动灵活,可进入一般机械无法进入的空问,并易于进行精细操作,因此在生物医疗、军事、信息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在生物医学、航空航天、信息技术、工农业乃至防等领域,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利用半导体器件制造过程中的蚀刻技术,在实验室中已制造出亚微米级的机械元件。
2.5 模块化 机电一体化产品和技术可分为机械、电子和软件三大部分。模块化技术是这三者的共同技术。模块化技术可以减少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成本,提高不同产品问的零部件通用化程度,提高产品的可装配性、可维修性和可扩展性等。融合机械、电子和软件三大部分的机电一体化模块代表了未来产品的发展方向,具有高度自主性、良好协调性和自组织性的特点。总之,模块化设计与制造是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方法和发展趋势。随着微处理器性能价格比的迅速提高和微机械电子(MEMS)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机电一体化模块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市场上。利用这些模块,可以迅速方便地设计和制造出各种新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3 结束语
克隆技术的发展历程 篇4
球磨机作为物料在破碎机破碎基础上再次进行破碎的关键设备,广泛被应用于各种矿物和原材料的深加工。在我们日常接触到的水
泥、油漆、涂料、陶瓷、冶金、化工、等行业都离不开球磨机,球磨机深加工与超细粉磨这种技术密切联系。
以前我国的超细粉磨技术还不完善,我国虽然是高岭土矿蕴藏丰富的国家之一,但是只得将非金属矿原矿以低廉的价格
出口或粗加工出口到境外,为了发展自身,我们还得高价从国外购买技术,这是我们的老处于被动的地位。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超细粉末技术已经今非昔比了,而且非矿资源越来越多地进入各行各业,球磨机的这一超细技
术必给建材行业带来一项大变革,推动我国超细粉体加工技术的发展。此外,我国的一些矿上机械的大型企业每年都花费大量的资
金来研制我们自己的粉体加工应用及科研方面的产品。特别是近几年已成为科研机构和专业公司发展研究的主攻方向。
目前我国中型以上水泥厂较多地使用管式球磨机,一般由多个磨机组成生产线,并配以性能优越的分选设备,从而使产
成品细度达到ISO新标准规定指标。如何寻求一种高效方法,增加水泥新品,以适应水泥市场所需,是我国硅酸盐生产工业急待解
决的难题。
球磨机的超细技术的发展任重而道远,但是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会拥有我们的专利,我们会克服一个个难题,在矿山
关于克隆技术的畅想 篇5
【关键词】克隆;福音;应用
中图分类号:S5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09)05-0240-01
在人类文明的历程中,克隆一词早就出现,克隆现象也早已为人们熟知。在1903年,“克隆”一词被引入园艺学,以后逐渐应用于植物学、动物学和医学等方面。克隆现象作为一个普遍存在于大自然界的现象,也早就被人们熟知,只是人们不叫他克隆而已。如我国古语有云: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其实人们剪下柳树(可扩充到大多数植物)的枝条,把它扦插到土里,枝条不久发芽,长出新的植株,从遗传角度来讲,这些植株是与母株遗传物质组成完全相同的植株,他们就是“克隆”!
如果这样解释的话,克隆技术在植物学的应用上已经不胜枚举,人们也早已经见怪不怪了!然而,真正让人们对克隆感兴趣,甚至为大多数遗传学家痴迷的并非它在植物学上面的造化神秀,而是在动物上!
克隆技术要在动物界实现的话,那么就相当于实现了无性繁殖,而这种无性繁殖表达出来的优越性和其巨大的可控性让所有人都痴迷。其实在动物界本身也有无性繁殖,不过多见于非脊椎动物,如原生动物的分裂繁殖、尾索类动物的出芽生殖等。但对于高级动物,在自然条件下,一般只能进行有性繁殖,所以要使其进行无性繁殖,必须要经过一系列人为的复杂的操作程序。在本世纪50年代,科学家成功地无性繁殖出一种两栖动物—非洲爪蟾,从此揭开了细胞生物学的新篇章,也在全球范围掀起了一股克隆技术的飓风。
自上世纪50年代非洲爪蟾克隆成功以来,世界各国将克隆技术作为一项重点科研来培植。英国和我国等国在80年代后期先后利用胚胎细胞作为供体,“克隆”出了哺乳动物。到90年代中期,我国已用此种方法“克隆”了老鼠、兔子、山羊、牛、猪5种哺乳动物。
然而这一切都还是序曲,都只是飓风的前兆而已,在1997年,这一场大风暴才真正开始展现它的魅力!
1997年2月23日,英国苏格兰罗斯林研究所的科学家宣布,他们的研究小组利用山羊的体细胞成功地“克隆”出一只基因结构与供体完全相同的小羊“多莉”(Dolly),世界舆论为之哗然。“多莉”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生命的诞生没有精子的参与。研究人员先将一个绵羊卵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吸出去,使其变成空壳,然后从一只6岁的母羊身上取出一个乳腺细胞,将其中的遗传物质注入卵细胞空壳中。这样就得到了一个含有新的遗传物质但却没有受过精的卵细胞。这一经过改造的卵细胞分裂、增殖形成胚胎,再被植入另一只母羊子宫内,随着母羊的成功分娩,
“多莉”来到了世界。多莉”(Dolly)降生这一讯息大大鼓舞了世界各国研究克隆的科学家,DOOLY的出身,使他们看到了克隆技术身上散发出的神秘的梦幻光辉,使他们坚信了克隆技术的终极应用的可行性:应用于人!试想一下,一头羊,可以通过克隆技术复制出另外一个一模一样的个体,如果这一技术同样的被应用于有着几乎一样的繁殖方式的人的身上,那么这个结果。这个结果太让人期待了,太让人诱惑了!克隆迅速发展了,他象量子革命一样,迅速的席卷世界。人们期待着,这个还不知道未来潜力的技术可以给人类历史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可以使种种传说和神话都变为现实!他迅速的被应用到各个方面。在园艺业和畜牧业中,克隆技术是选育遗传性质稳定的品种的理想手段,通过它可以培育出优质的果树和良种家畜。在医学领域,目前美国、瑞士等国家已能利用“克隆”技术培植人體皮肤进行植皮手术。这一新成就避免了异体植可能出现的排异反应,给病人带来了福音。而在中国上海市第九人员医院整形外科专家曹谊林在世界上首次采用体外细胞繁殖的方法,成功地在白鼠上复制出人耳,为人体缺失器官的修复和重建带来希望。克隆技术还可用来大量繁殖许多有价值的基因,如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有希望使侏儒症患者重新长高的生长激素和能抗多种疾病感染的干扰素等等。福音,人们听到的都是福音!曙光,人们看到的都是曙光!然而,未来真的象人们想象的那么美好吗?
单就医学上讲,克隆技术的应用的确可以使人们的某些疾病的治疗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如各种器官的移植。因为克隆出来的器官与母体的基因一模一样,所以不存在任何的排斥反应!可是,如果我们仔细想一下,如果在未来克隆技术日趋完善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克隆任何我们需要的器官,那么,是不是我们的任何器官都可以在没有功能或者在“旧”了的时候就把它换了呢?眼睛近视了,换了!牙齿脱落了,换了!肝坏了,换了!心坏了,换了!手坏了,脚坏了,换了!换了!!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就不是人了,我们是神!而且是比神还嚣张的神!我们可以恣意的养成各种生活习惯,我们可以随意的横穿公路,我们可以随便的打架斗殴,砍手砍脚……
因为我们都可以换!因为我们都不会死!如果这样,社会将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再者,我们不得不考虑一个现实的问题,克隆技术作为一个极其高端的技术,他的费用十分昂贵,假使上诉现象都可以实现,可是一般人,我们如何有这个消费能力呢?这样来说的话,可以用这些技术的只有有钱人,而且永远是有钱人!为非作歹的也只有有钱人,而且永远是有钱人!那么社会是不是就真的到了一个“有钱能使鬼推磨”的时代呢?穷人永远是穷人,生然后死!富人永远是富人,只生不死!这该是多么恐怖的一个社会阿!再者,我们在想一下,在未来的社会,克隆技术已经发展到可以把一个人完全复制出来的技术层面。那么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很多爱因斯坦,于是我们复制很多爱因斯坦,结果却是,连爱因斯坦都找不到工作了!可笑的社会阿!又会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国家的主席非常能干,于是我们克隆使其永不死去,这样的话,这个国家就在他的治理下越来越来强大,最后大到威胁全世界,然后统治全世界呢?这算不算基因技术给我们自己锻铸的监狱呢?再者,一个和谐宁静富人国家突然出现了一模一样的两个总统,他的人民该怎么办呢?如果我们再复制许许多多的本.拉登呢?恐怖的未来阿!
【克隆技术的发展历程】推荐阅读:
分子克隆技术10-18
克隆技术调查讨论分析09-11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历程05-30
克隆·克隆羊·克隆人07-01
被克隆的孝作文06-12
克隆的的五年级作文08-25
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05-10
甘蓝MLPK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06-11
克隆纯化10-21
我的克隆人的小学作文250字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