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类型及原因(精选12篇)
事故类型及原因 篇1
1 概述
外保温隔热是在外墙面粘贴或涂抹保温材料, 在我国大力推行建筑节能标准的形势下, 外墙保温工程的质量在建筑质量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对后期住户的居住感受, 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费用都具有直观影响[1]。
2 外墙保温工程的综合质量问题
外墙外保温工程质量事故的类型有:开裂、空鼓、翘起、渗漏、结露、冻胀、发霉、变质、老化、脱落等。本文从保温材料、进场检测环节、施工工艺质量、使用阶段维护四个方面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2.1 保温材料质量问题
外墙外保温节能材料复检把关不严, 现场原材料检验报告不全, 材料进场后先施工后复检, 复检报告未起到质量控制的作用;部分工程中使用未经备案的节能产品。
1) 保温板胶粘剂:胶粘剂中所选用的主要成分丙烯酸树脂乳液及骨料中的硅砂尤为重要, 对保证外保温系统的使用安全年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外保温市场的胶粘剂使用的大多为成本低廉、质量低劣的胶粘剂, 其无法保证外保温系统的抗裂性和耐水性;而骨料中的硅砂采用的大多是未经处理的河砂和含铁的普通石英砂, 这种砂含铁成分较高, 易发生氧化反应, 破坏胶粘剂中的树脂乳液分子, 使其性能指标逐渐下降, 这是造成外保温系统龟裂、脱落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保温板粘结胶浆等配套产品, 粘结胶浆和锚钉决定了保温层粘结是否牢固, 外墙保温工程质量问题很多都是由劣质粘结胶浆和锚钉引起的, 造成保温层脱落、空鼓、开裂。
2) 保温隔热材料:生产厂家在保温板未经陈化过程或陈化程度不足就出厂使用在工程上, 造成收缩率高, 使局部出现收缩和温差应力的不均, 直接影响系统的质量, 出现空鼓、起翘、开裂, 甚至导致粘结很快失效而脱落。保温板过薄直接影响系统变形、抗风压能力、抗撕拉能力、抗荷载能力。强度过硬, 表面有致密表皮, 直接影响粘结材料对其的粘结力与粘结效果的稳定性。保温板密度不达标, 生产时掺入再生回收料造成板材粉化严重, 使保温层和墙体之间粘结不牢固, 造成保温层后部产生大量空腔, 加上负风压作用, 产生局部空鼓或保温层脱落。
3) 模塑或挤塑聚苯板体系 (EPS和XPS) :用于外墙保温的聚苯板密度在18.0 kg/m3~22.0 kg/m3之间[2], 用于外墙保温的挤塑聚苯板密度不小于25 kg/m3。由于材料因素造成开裂的原因有:板材密度不达标, 陈化时间过短, 板材强度低, 所用粘结砂浆达不到质量要求。
4) 玻化微珠保温砂浆:玻化微珠的生产方式影响其吸水率的大小, 吸水率大的玻化微珠使保温砂浆成型后吸水率很高, 保温砂浆吸水后的干缩会导致保温层的开裂[3]。
5) 玻纤网格布:玻纤网格布在抹面层中起到增强抗裂性能的作用, 如果玻纤网格布的耐碱能力及相应的强度符合相关的技术要求, 那么将直接影响到抹面层的抗撞击能力。
6) 饰面层:在涂料饰面层的材料中, 腻子与涂料不匹配是引起裂缝的主要原因。在面砖饰面层的材料中, 面砖吸水率大、聚合物砂浆质量不达标、未按规定使用镀锌钢丝网是引起质量问题的原因。
面对市场恶性竞争, 一些企业为追求利润最大化, 生产不合格的外墙保温材料, 长久发展会造成“劣币驱除良币”的局面。部分开发单位片面追求低价, 施工过程中层层转包, 严重影响外墙保温工程的施工质量, 这些行为都使外墙保温市场更加混乱。
2.2 进场检测环节问题
外墙外保温节能材料复检把关不严, 现场原材料检验报告不全, 材料进场后先施工后复检, 复检报告未起到质量控制的作用;部分工程中使用未经备案的节能产品。
1) 用于外墙外保温的材料、构件等, 其品种、规格、数量等进场监理未进行验收 (外观检查及核查质量证明文件) 。如板材的厚度、密度, 热镀锌钢丝网的网孔直径、重量等。
2) 保温材料及辅材不按GB 50411-2007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4]要求进行抽样复验, 目前常见的现状是抽样复检批次不足。
3) 试验室检测合格, 大量上墙的保温材料以次充好, 失去监督, 造成质量问题。
4) 部分监理单位存在施工现场监理人员配备不足;监理人员未经过正规节能安全培训, 业务水平低, 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工程中存在的质量安全隐患;责任意识不强, 不按要求采取旁站、巡视和平行检验等形式实施监理;有些进场材料未经见证取样复检就上墙使用, 甚至出现“易燃板上墙, 阻燃板送检”的现象, 部分监理不履行监督职能。
2.3 施工工艺质量问题
由于施工工艺质量问题造成外墙外保温工程的综合质量问题有:
1) 基层处理和粘结保温板施工影响因素。基层墙体不按施工规范施工, 如砖墙应淋水使墙体湿润后再进行下一道工序;基层表面平整度不达标或有影响粘贴保温板的污迹应对基层墙体进行找平;所用胶粘剂或者锚固施工不符合规范要求。
2) 浆体保温层施工影响因素。单次抹灰过厚或未等砂浆干燥就进行下一道工序会造成局部空鼓;一次涂抹面积过大或速度太快未压实会导致局部空鼓;浆体保温材料中的保温颗粒级配不合理, 会造成砂浆粘度差, 不易于施工, 最后形成局部空鼓或保温层开裂。
3) 粘结保温板施工影响因素。采用点粘方式时, 粘结面积小于40%或保温层不加锚钉固定, 易形成保温层空鼓;采用条粘方式时, 保温板材凹槽部分太小, 粘结砂浆过多时, 易使保温层无法排水排气, 造成保温层空鼓或脱落。
4) 其他施工影响因素。保温层施工后, 其他工种施工 (如门窗、空调打孔、下水管等) 易使保温层受到破坏, 如保温层进水后, 到了冬季水分挥发不出去, 会使保温层的水分结冰, 造成空鼓、开裂。
2.4 使用阶段维护问题
保温施工后的后续工程在破坏原保温工程完整性后, 应及时对局部进行修复, 否则易因渗水或进水造成保温层发生持续性破坏, 如风吹日晒导致暴露在外的材料老化, 室外的湿空气或雨水直接进入和渗透, 造成冷凝结露现象。
3 结语
外墙外保温系统是建筑结构中所处环境最恶劣的一部分, 面临着风、雨、光、热的直接考验。只注重理论上的节能和防火而忽视质量的稳固可靠, 必将导致大批劣质工程出现[5]。如何做到保温材料不开裂、不渗水、不脱落, 不仅是外墙外保温工作中的关键, 也是广大用户最关心的问题。保温材料的吸水率、松散性和耐热形变量等都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 必须引起建设、设计和施工方的重视。积极应用保温复合板技术和保温装饰一体化技术是解决质量问题的途径。
受监管环境和建筑工人素质等因素影响, 外墙外保温企业必须在产品、技术和设计等方面下工夫。要避免使用性能不稳定的产品和施工难度大的技术, 降低操作难度, 减少质量隐患。产品工厂化、规格标准化和施工规范化是外墙外保温行业努力的方向。
摘要:从保温材料、进场检测环节、施工工艺质量、使用阶段维护四个方面对我国外墙保温工程的质量事故类型及原因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具体的质量控制措施, 以保证外墙保温工程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外墙保温,保温材料,质量问题,施工工艺
参考文献
[1]张泽平, 李珠, 董彦莉.建筑保温节能墙体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工程力学, 2007 (S2) :121-128.
[2]GB 10801.1-2002, 绝热用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S].
[3]李珠.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及一项新技术[J].工程力学, 2006 (S2) :141-149.
[4]GB 50411-2007,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5]李珠.有机保温节能材料的安全问题[J].中国房地信息, 2009 (3) :46-47.
[6]滕玉波.谈建筑工程外墙保温节能技术应用[J].山西建筑, 2013, 39 (18) :192-193.
事故类型及原因 篇2
【编者按】该文为学校管理层和广大师生皆应掌握的安全常识,请邯山全教育系统各校广为传播学习,针对各自学校实际情况,展开隐患排查、梳理与整改,进一步把安全工作做细、做实、做深,为邯山教育持续健康蓬勃发展保好驾、护好航。
一、学校安全事故的几种类型 1.校舍建筑类安全事故
预防措施:要经常对各类建筑物的外观、内部和附属设施进行检查。同时,加强对公共建筑设施(自行车棚、接开水处、电气线路等)的排查。对排查出的各种问题要尽快整改、消除隐患。不能立即整改到位的隐患,必须在设置临时防护措施(设置警示标语、安排人员值守)的基础上,向上级主管部门进行书面报告。
2.学生踩踏事故
踩踏事故易发生时间:学生集中上、下楼时段,下课、上操、就餐、集会;易发生的地点:教学楼(宿舍楼)楼梯拐角,楼门出入口,楼道(通道)较为狭窄处。
预防措施:
1、合理安排学生上下楼顺序及放学时间;
2、安排教师在事故易发生处维护秩序;
3、在学生因特殊时段出现过于拥挤时,及时利用校园广播系统进行引导;
4、经常性地对楼梯扶手及建筑物照明设施进行检查,对各楼门口、楼道、教室后门等疏散通道进行排查,清理各通道占用的堆积物;
5、对学生开展针对性安全教育(如上下楼梯人多时不要捡拾掉在地上的物品、不系鞋带、不突然大声喊叫等行为);
6、结合本校建筑物特点和实际,制定并严格落实至少每学期一次的各类疏散演练,在建筑物明显处设置疏散示意图。
3.食品卫生类安全事故
此类事故发生后,往往导致受害人数多、社会影响大、解决费用高、责任处理重、消除舆情难等诸多严重后果,各校务必要高度重视。
预防措施:务必要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食品卫生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规范各操作流程(如食品采购、加工、销售、储存环节,对食材特别是肉制品和肉质半成品必须索要检疫合格证明);加强对食堂、小卖部的管理,定期对餐饮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形成学校主要负责人每日检查、管理人员与学生共同就餐的制度;定期对教室、宿舍、食堂、厕所等处进行消毒;定期对二次处理后的饮用水进行水质检测;鼓励和提倡学校食堂投保食品安全责任保险。
4.由教职员工(临聘人员)造成的对学生伤害事故 本类事故一旦发生,学校、校长及相关教师难辞其咎。预防措施:学校必须要对全体教职员工进行相关的法制教育和培训,对患有传染疾病、心理及精神疾患的教职工及时调整并调离与学生接触的岗位;有在建工程的学校要加强对进出施工人员的进出校管理(办理出入证),并规定人员活动范围;对有心理(特殊家庭环境)及生理疾患的学生要做到学校领导、班主任、相关任课教师知晓并注意保护学生隐私,做好家校安全公约或家校责任告知书;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严禁安排学生从事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任何活动;对学生出现的突发情况要及时干预并妥善处理,严防因处理不当导致事件恶化发展或学生自杀、自残行为(慎请家长);校长、班主任在出现特殊时节、特殊天气、特殊事件等情况时,要提前向学生家长履行告知义务。
5.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事故
校园欺凌和校园暴力事故大多为学生因琐事发生口角、打闹、打架进而升级导致,此类事故不仅对学生的心理及生理带来的伤害程度大,同时也会产生非常恶劣的社会影响。
预防措施:学校通过开展法制教育,严格学生管理,及时发现和矫正学生危险行为,加强任课教师与班主任的交流、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多组织一些积极的活动。在欺凌和暴力事件有可能进一步恶化前,可要求公安等司法机关及时介入、干预。
6.课间安全事故
本类事故在校园安全事故中所占比例最大,加强学生课间活动的安全管理尤为重要。
课间容易出现事故的区域:教室内、楼梯处、体育器械安放点、厕所里、操场上、监控死角点。
出现课间安全事故的集中因素:学生课间追跑打闹、课间出操(集会)上下楼拥挤时。
预防措施:一是制定好学生课间活动规则;二是在相关区域设置安全提示标语;三是坚持任课教师下课前一分钟安全教育;四是坚持课间教师值班常态化;五是利用监控设备和校园广播系统及时干预。
7.体育活动安全事故
体育活动安全事故诱因:一是学生因素;二是教师因素。预防措施:(1)教师方面。带领学生做好准备活动,对学生练习的保护帮助到位,课前对上课所需的器材进行检查,做好整节课学生的管理工作。(2)学生方面。按照体育活动要求准备服装、鞋等装备,学生要根据自身身体素质条件投入体育活动,要听从教师要求,不可逞强好胜;患有生理疾病的学生,要提前告知教师,以便安排相适应的活动。
8.门卫管理安全事故
门卫是学校安全第一道防线,若管理不善,极易发生重大外在的、暴恐式的安全事故。要加强对门卫(保安)的管理,有效砌筑校园安全第一线。
预防措施:学校要聘用专职门卫(保安),严格来客登记和进出入校园危险物品检查工作制度;不在门卫(保安)工作期间安排其参与其他任务,定期对门卫和保安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二、处理校园安全事故的流程 1.立即报告;
2.及时通知学生家长、及时无条件救助; 3.对相关人员的询问和谈话调查并记录; 4.通知保险公司(校方责任险);
5.安抚家长(不轻易承诺,也不自主判定责任归属);
6.学生伤害事故学校责任的承担(尽快)。
三、相关法律法规
1.《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四条第二款:劳务派遣期间,被派遣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派遣的用工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劳务派遣单位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2.《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八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
3.《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九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责任。
4.最新《民法总则》第二十条 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农机事故原因及对策分析 篇3
关键词:农机事故;农民;安全意识
中图分类号:$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80912010)10-0191-01
1、农机事故原因分析
1.1疲劳驾驶
疲劳驾驶是导致农机事故的重要原因。由于农忙时间比较集中,拖拉机驾驶员往往是超负荷驾驶,长时间的驾驶和缺少休息使得他们精神上比较疲劳,容易发生事故。另外大部分的拖拉机驾驶员都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他们的驾驶技术不佳、经验不足,再加上拖拉机运行时颠簸剧烈,噪声大,直接影响驾驶员的身心健康。另外,座位靠垫过硬,缺少挡风玻璃等都可导致疲劳。
1.2农机车辆自身问题
由于农机市场的需求扩大,农机产品的赢利,使得一些厂家在没有取得国家质量部门的鉴定,质量不过关的情况下就将农机具投入市场。而农民在这方面认识不足,购买了不合格商品,导致农机事故的发生。还有的农民为了实现拖拉机的“多功能”,对拖拉机私自改型;为了节省开支,对已达报废年限的农机车辆不做废气处理,仍在驾驶,这些都容易导致农机事故的发生。
1.3农村道路质量差
农村道路一般路面较窄,坑坑洼洼,路况差,尤其是雨天,道路更难行驶。再加上交通标志少,弯路多,加上养护不及时,有的无人养护,造成路况差,危险路段有的无明显交通标志,甚至无交通标志,这些也都导致了农村农机事故的增加。
1.4农民安全意识差
农机驾驶人员缺乏安全意识也是农机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现阶段。农机驾驶人员一般都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他们很多人都只是会操作而已,作业前不观察地形,就匆匆入地作业。田间的机井、分界石、沟垄等都易造成农机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作业现场工作人员较多,当驾驶员收获时,由于视线不清、机器的遮挡,也容易产生农机安全事故。
2、农机事故对策分析
2.1提高农民的安全意识
防止农机安全事故的发生首先要提高农民的安全意识。第一,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由于农民文化水平层次不一,为使驾驶员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在培训方法上,要因人而异。对文化程度较高的除进行正常的培训外,可适当增加一些新技术培训。而对文化程度较低的,要注重现有机具的理论和操作技能的学习。对不具备书写能力的人采用口述、录音、录像等直观教学的方法,使其掌握农机具的性能和应用技术。第二,要加强对农民开展安全警示教育,要派专人不定期地深入乡村组织人员观看警示片,要让农民明白危险驾驶的危害,以及比较容易出现事故的行为和思想等。
2.2加强安全监理工作建设
农机安全监理所作为安全生产的执法机构,依照国家和地方农机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对农业机械及其操作使用者进行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使农机生产安全、有序进行,保证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加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由于宣传力度不够,致使农民法制意识淡薄,不愿配合农机安全监理部门的工作。部分农民甚至认为农机安全监理只是收钱,对于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抵触情绪明显。各农机安全监理部门收费都有法律依据,并有明确的收费标准,但农机手只有缴费的义务,却没有享受到相应的服务。第二,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农机安全监理部门在对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的管理中,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使农机手不但掌握了驾驶技术,而且对相关知识也比较了解,减少了农机事故发生的频率。第三,健全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合理配置监理人员,实现乡镇农机管理人员专职,专司,明确责任。
2.3加强对农机具的管理
首先政府要加强对市场上出售的农机具的管理,要求企业出售的农机具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经过安全检验。相关部门要加大检查力度,对于违反规定出售不合格农机具的企业给予相应的处罚。其次要对农民进行相关的培训,让农民了解购买农机具的注意事项,防止农民由于不懂而购买到不合格的农机具。最后要认真实行拖拉机报废制度。对超年限行驶的农机车辆实行强制报废,监理人员应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民明白这些车辆的危害,耐心地对农机手进行安全教育,实行自愿报废。
2.4加强对农村道路管理
政府要加大力度支持农村道路建设,加大对现有道路的维护。应在危险路段安装明显的交通标志,同时对农门进行相关培训,使其了解相关标志的意义。农机安全监理站应组织各乡监理人员深入开展田检路查工作,对事故多发路段进行监控,使得部分违章的车辆和驾驶员提高警惕。对于那些屡教不改的驾驶员进行严肃处理,以做效尤。
2.5创建农机安全村
通过农机安全村创建活动,细化农机安全村工作措施,分散落实工作任务到人。农机监理部门与各村农机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各村农机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与农机手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一级对一级负责,切实加强对拖拉机的管理。通过农机安全村创建活动,建立农机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从源头上加强农机安全管理,消除农机事故隐患。
参考文献:
[1]许志平,许栩,张小凤,农机事故不能及时上报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措施,江苏农机化,2010,1
海底管道事故类型及维修方法综述 篇4
海底管线是海洋油气集输与储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投资高、风险大的海洋工程, 在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被喻为海上油气田的“生命线”, 海底管线的安全正常运行是海上油气田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
我国自1985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渤海埕北油田建成第一条海底输油管道以来, 在不同海域已建成47个油气田, 各种规格管道近百条, 总长在4000公里以上, 随着我国海洋石油事业的蓬勃发展, 海底管道里程以每年上百公里的速度增长。部分海底管道使用时间已超过15年, 个别已达25年。
由于海洋油气集输的特殊性, 海底管线在服役期间呈现出与陆上管线不同的特点:一方面, 海底管线受到波浪和海流等复杂的海洋环境荷载的作用, 特殊情况下还要考虑地震和海啸的作用;另一方面, 海底管线由于故障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危害程度也是陆上管线无法比拟的。近几十年来, 国内外因海底管线破坏造成的油气田停产、海域大面积污染的事件已达数百起, 不但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而且破坏了海洋生态环境, 几十年内难以恢复。因此, 海底管线的安全生产问题得到了各国海洋工程界的广泛关注与研究。
快速应对海底管道事故的能力, 是进行海底管道维抢修工程的关键所在, 本文就渤海海域海底管道事故类型及相应的维修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归纳, 对海底管道泄漏的应急维抢修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 海底管道事故类型
海底管道发生事故的原因可以分为:腐蚀、第三方活动、材料/焊接/结构缺陷、自然力、安装、不当操作及其他未知原因等。自然力对海底管道的影响主要有:海床变迁、海床局部冲刷腐蚀、高速海流波浪冲刷侵蚀、悬跨、海床滑移、海床液化等。
2.1 管道区域划分
一般情况下, 对管道划分区域主要是根据管道路由特点、海区的地形、地貌、水深、潮流流速及流向、渔业捕捞作业等情况, 综合考虑施工船舶、潜水技术、施工机具和施工工艺等各种因素。对50米以浅海域的海底管道进行路由区域划分大致如下。
平台立管区:平台立管由于受风、浪、流等各种海洋环境的影响, 加上易受到机械损伤和海生物、腐蚀等影响, 因此是检测、维修的重要部位之一;
10米以浅海域:本区域海管水深较浅, 特别是登陆段海管区域, 往来船只与渔船较多, 所以本区域海管的损伤风险较大;
10~30米海域:本区域海管主要包括登陆海管部分以及平台间海管或平台与单点之间的海管;
3 0~5 0米海域:此区域海水透明度增加, 有利于ROV和潜水员对管道进行水下检测。此区域海管的修复需要使用大中型工程船舶来完成;
2.2 各区域管道风险
海底管道在其施工安装、敷设和使用期间, 各种原因都有可能造成海底管道的损坏, 其破坏原因有腐蚀 (内、外腐蚀) 、冲刷不稳定 (或措施不当) 、机械外力损伤以及管材缺陷等。针对管道区域不同, 各区海底管道事故的类型和概率有所不同。
2.2.1 平台立管区
平台立管由于受风、浪、流等各种海洋环境的影响, 加上内、外腐蚀、机械损伤、立管卡子和立管之间相互作用、海生物附着等影响因素而造成损伤。立管下面的膨胀弯及500米范围内, 平管伸缩、上部重物冲击、内腐蚀等因素易造成管道的损伤。
2.2.2 10米以浅海域
登陆段海管区域一般地形变化较大, 海管底部容易被冲刷悬空而造成损伤, 另外, 该区域海洋工程繁多, 工程船只活动频繁, 抛锚、搁浅也是造成该区域海管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
2.2.3 10~30米海域
此区域受到过往船只抛锚影响较大, 容易造成管道变形、移位甚至断裂。另外, 此区域海管多数为平台间管道, 平台间管道受到外来过往船只的影响相对登陆海管较小, 重物冲击、管内外腐蚀等对管道安全影响较大。
2.2.4 30~50米海域
本区域水深相对较深, 受外来过往船只影响较小, 上部重物冲击、管道内外腐蚀等是造成管道损伤的主要因素。
2.3 管道事故类型及成因
根据造成海底管道损伤的原因不同, 海管事故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四个类型。
2.3.1 变形损伤
这种形式的损伤一般是由机械损伤 (如落物砸伤、锚损等) 造成。这种损伤不一定会造成海管泄漏, 但海管变形会降低海管使用寿命, 且较大变形使得正常清管作业无法进行。
2.3.2 穿孔小漏
管道穿孔小漏一般是由于管道内、外壁腐蚀或者母材的夹渣、气孔、裂纹等原因造成。其特点是:海底管道无大的机械变形, 一般不会造成油气田停产, 通常是通过管内及管外检测而发现。
2.3.3 裂缝大漏
管道裂缝大漏一般是由于船舶的锚链对管线意外的拉伤, 或者海床变迁, 导致海管损伤而造成的。对于管道出现了裂缝大漏, 其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将海管的裂缝连同变形部位全部切除, 然后更换上新的海管, 这样才可以修复海管。
2.3.4 断裂
海管断裂, 是最严重的海管事故类型, 一般由外力的强烈作用造成, 如船舶的锚链对管线持续拉伤。
3 海底管道维修方法
针对海底管道不同的事故类型, 可采用不同的维修方法进行修复,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类型。
3.1 利用封堵卡具进行永久性封堵修复
利用专门的封堵卡具对海管损伤部位进行维修, 达到永久修复的目的, 该方法一般适用于穿孔小漏和变形损伤的修复。
根据对破损部位的大小、尺寸的初步测量结果, 选取合适的修复卡具。对海管破损处进行清理后, 测量海管的直度和椭圆度, 然后下放卡具。
当卡具安装到位后, 卡具的水压气缸产生一个闭合的压力, 主栓和螺母的加紧使得卡具产生夹子作用并产生纵向密封;而卡具的填充抱紧法兰构件在管子的两端加紧, 产生了一个周向的密封, 这样就完成了利用卡具对海管进行永久性的修复。
3.2 利用补强材料进行永久性修复
利用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 对海管进行修复。该类材料为水下设备而特别设计, 能够在潮湿, 有油或者在海水环境中很好地和管线粘合, 从而实现修复的目的。该方法一般适用于穿孔小漏和变形损伤的修复。
潜水员对损伤部位附近外管进行打磨后, 在其一定范围内涂抹补强材料, 并用增强带缠绕, 经过一定时间后, 补强材料凝固, 达到修复的目的。
3.3 利用机械连接器更换管段
当海管出现严重破损或者机械变形时, 就需要采用更换管段的方法才能修复, 此时, 使用机械连接器进行更换管段是较好的维修方法。
利用水下切割设备将破损管段切除后, 将法兰机械连接器安装到管道的切割端上, 潜水员利用法兰测量仪水下测量两个机械连接器之间的距离, 并在甲板预制更换管段, 然后进行水下对接、安装。
3.4 利用开孔封堵机进行不停产修复
海底管道若出现变形损伤, 可以根据管线所有者要求, 利用水下不停产带压开孔封堵技术对管线进行不停产维修。
开孔封堵设备主要包括水下开孔机、封堵机、机械三通等, 开孔封堵作业主要是利用这些设备在管线上进行开孔封堵, 并利用临时旁通管线连接主管线, 保证海管的正常生产, 同时进行变形管段的更换作业, 实现海管的不停产维修。
3.5 利用干式舱进行不停产修复
对于10米以浅海域的海底管线, 发生变形损伤或者严重破损时, 可利用常压干式舱进行维修。
首先, 根据管线事故点的海区地形、水深和海况, 设计制造常压干式舱。完成作业点开挖之后, 将干式舱安装就位于管线确定的切割点位置, 排水形成干式环境, 管道暴露于干式环境。在干式舱内进行管道端口切割, 并在管道的切割端口焊接法兰。当管道的两个切割端分别焊好法兰后, 回收干式舱, 将更换管段下放到海底与原海底管道连接。
3.6 水上焊接法兰修复
如果海底管道的水深处于10米~30米, 发生变形损伤或者严重破损时, 可以考虑使用起吊平管水上焊接法兰的方法进行修复。
将海底管道起吊部分暴露至泥面, 水下对海管破损段两端进行切割后, 分别将两侧海管起吊至船舷进行处理, 焊接法兰, 然后再将海管下放至泥面, 利用新的管段代替破损段海管, 利用法兰与原管线进行连接。
4 总结
由于海底管道事故具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 当海底管道发生损伤时, 要根据海管的事故类型、所在水域特点、可用船舶资源等情况, 综合考虑维抢修的时效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选择适当的维抢修施工方法, 将海管事故造成的损失在最短的时间内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海底电缆和管线铺设管理规定》
[2]《海底管道系统规范》, DNV1981
[3]《管线规格书2000》, API SPEC5L
配电线路故障类型及原因分析 篇5
北京丹华昊博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配电线路是电力输送的终端,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配电线路点多线长面广,走径复杂,设备质量参差不齐,运行环境较为复杂,受气候或地理的环境影响较 大,并且直接面对用户端,供用电情况复杂,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配电线路的安全运行。配电线路设备故障率居高不下,故障原因远比输电线路复杂。
一、常见故障类型。a、人为因素造成的故障。
1、驾驶员违章驾驶引起的车辆撞到电杆,造成倒杆、断杆等事故发生;
2、基建或市政施工对配网造成破坏:一是基面开挖伤及地下敷设电缆;二是施工机械、物料超高超长碰触带电部位或破坏杆塔;
3、部分违章建筑物直接威胁线路的安全运行;
4、导线悬挂异物类:“庆典礼炮”和彩带、风筝、漂浮塑料;
5、动物危害:鼠、猫、蛇等动物爬到配电变压器上造成相间短路;
6、盗窃引发的倒杆、倒塔等重大恶性事故。
b、自然灾害造成的故障。通常是指雷击事故。因为架空10kV线路的路径较长,沿涂地形较空旷,附近少有高大建筑物,所以在每年的雷季中常遭雷击,由此产生的事故是10kV架空线路最常见的。其现象有绝缘子击穿或爆裂、断线、避雷器爆裂、配变烧毁等。
c、树木造成的故障。刮风下雨,极易造成导线对树木放电或树枝断落后搭在线上,风雨较大时,甚至会发生整棵树倒在线路上,压迫或压断导线,引发线路事
故。
d、配电设备方面的因素。
1、配电变压器故障。由于配电变压器本身故障或操作不当引起弧光短路;
2、绝缘子破裂,导致接地或绝缘子脏污导致闪络、放电、绝缘电阻降低,跳线烧断搭到铁担上;
3、避雷器、跌落保险、柱上开关质量较低或运行时间较长未能定期进行校验或更换,击穿后形成线路停电事故;
4、原有的户外柱上油开关是落后的旧设备,易出故障。
5、管理方面的因素。
二、故障原因分析。
a、线路设备老化严重,因种种原因发生故障的,气候突变时尤为严重。配电线路的一般情况是线径长,分支多,线路未改造,设备老化严重,因线路走廊的清障工 作未作彻底,违章建筑,树害,山田建设造成导线对地距离不够,低值、零值绝缘子较多,避雷器坏的也较多,导线松弛,弧垂过大,导线混线等原因,都有可能引 起线路故障,因此故障率居高不下。
1、导线断线故障:易断铝绞线;导线与绝缘子的绑扎处、引流绑扎处扎线脱落;交跨距离不够;
2、配电变台故障:跌落烧毁、配变烧毁、引流断等;
3、变压器避雷器损坏;
4、相间短路故障:线路档距过大,导线弧垂过大,大风时易混线,造成相间短路故障
5、低值、零值绝缘子造成故障;
6、保护定值不准;
7、电缆头爆炸引起故障;
8、私自操作设备引发故障:村民私自操作台变跌落熔丝具;或在跌落熔丝具触头上私自缠绕铁丝代替熔丝;
9、各类交跨距离不够引起线路故障:因l0kV线路面向用户端,线路通道远比输电网复杂,交跨各类高压线路、弱电线路、道路、建筑物、构筑物、堆积物等较多,极易引发线路故障的;
10、偷盗线路设备,盗割导线等造成线路停运;
11、车辆撞断电杆引起线路停运;
12、树障:树障是引起线路跳闸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在大风大雨天;
13、窃电造成短路跳闸:有的线路用户窃电较严重,而用户窃电一般是用裸金属线直接搭接在运行的裸导线上,有可能造成相间短路故障跳闸;
农机事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篇6
为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确保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研究分析农业机械农田作业的特点和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业机械农田作业事故的特点
翻开农机事故档案,对农机农田作业中发生事故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农机手是违章者,是肇事者、又是受害者
对近几年来农机事故分析,我们发现农机手是违章者,是肇事者,又是受害者,一般不涉及到第三者。因此,无纠纷,无责任划分,只有自作自受。发生这类事故后,知道的人很少。也不会向上级上报事故情况。
2.农田作业机械不投保
由于农业机械进行纯农田作业,农机手投保意识差,不会去投保。既不参加第三者责任保险,也不参加人身保险。一旦发生事故,在经济上得不到赔偿。
3.农田作业机械一般不会发生群死群伤的特大事故
由于农业机械在广阔的田野上作业,田野上人员稀少,一般不会发生群死群伤的特大事故。因此,也很少追究民事或刑事责任。对社会影响不大,社会关注也很少,容易被社会忽视。
4.农田作业机械的农机手参加正规培训的少,无证操作的人多,违章作业发生事故,一般都是伤人的事故,断手断脚的事故多。有的事故当事人双方商定解决就完事。
二、农机农田作业事故原因分析
1.农机手安全法制观念差,安全意识淡薄
据调查,有的农机手农忙季节整天泡在驾驶室里忙作业,农闲时把拖拉机,收割机停放在家里,人又出去从事其他工作,根本不學习相关的安全法律法规。有的农机手则认为农业机械在农田中作业,不在道路上行驶。因而思想麻痹大意,对农田安全作业不重视,认为在农田里作业不会出什么事故,无非是一般的机械事故,更不会出现人伤亡的事故。
2.无证操作,技术水平差
据了解,有些农机手是昨天刚刚丢下“三把”﹙犁把、锄头把、镰刀把﹚的农民,今天购买农业机械后,就变成农机驾驶员。他们没有参加农机技术培训、考试和考核,没有驾驶证,不懂拖拉机和收割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不懂操作技术和安全作业知识。操作技术差,而引发事故。
3.利益驱动,忽视安全
投资购买一台拖拉机或一台全喂入式收割机,少则2万多元。多则4~5万元。由于拖拉机和收割机农田作业季节短,时间紧。农机手为了早日收回投资,一心想多赚钱,在农忙季节,有的日夜加班,长时间连续作业,农机手容易出现疲劳而导致判断失误。造成事故发生。
4.重使用、轻保养,开带“病”机
有些农机手由于文化水平不高,又不自觉参加农机技术培训,他们不理解“磨刀不误砍柴功”的道理。只知道简单的操作技术,对拖拉机和收割机的维护保养技术不熟悉,使“小毛病,小故障”拖成“大毛病,大故障”。当拖拉机和收割机有“病”在身时,只要发动机能响,拖拉机和收割机能走,农机手仍然驾驶去作业。留下事故的隐患。
5.作业过程中,转移频繁,引发翻机事故
田间机耕道是拖拉机和收割机顺利下田作业的必经之路。但目前有些乡村机耕道过窄,年久失修,坑坑洼洼,路断桥坏;有些村的田块面积小,“面条田、巴掌田、插花田”多,田块落差大。拖拉机和收割机在作业过程中,要经常转移,经过机耕道,爬田埂,走小路,因路面窄,高低不平,而引发翻机事故。
三、农业机械农田作业事故预防措施
做好农业机械的安全生产工作、是农机安全管理部门的职责。它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事关创建平安农机活动的开展以及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农机安全管理部门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和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确保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1.加强管理,强化措施
对拖拉机和收割机及驾驶员实行安全管理,是为了保持拖拉机和收割机良好的技术状况和提高驾驶员技术水平,保障农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是国家赋予农机安全管理部门的职责。农机安全管理部门应及时向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汇报,争取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把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列入各级政府的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做到年初布置工作时有农机安全生产工作,日常检查和年终总结表彰时有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只有政府重视,才能把农机安全生产工作搞好。许多从事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的同志,都深有体会的说,千重要,万重要,政府重视最重要;千难万难,领导重视就不难。
2.加强农机安全宣传教育
农机安全管理部门要加强农机安全宣传教育,要树立以民为本,为民服务,帮民解难,助民增收,保民平安的五民观念。向农机手宣传《安全生产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道路交通安全法》,《联合收割机及驾驶人安全监理规定》,《辽宁省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宣传农机安全的重要性,向农机手讲解“安全是效益,安全是生命,安全是致富之本,事故是败家之源”的道理。要结合当前开展创建平安农机活动,采取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农机手的安全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做到“生产再忙,安全不能忘;生产再急,安全第一”,做到“出门讲安全,进门报平安”。
3.加强农机手的技术培训工作
机器未到,培训先行。农机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要根据农业机械的快速发展,与农机推广站共同研究制订详细实用的技术培训计划。组织农机手学习农机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掌握农业机械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熟练农业机械的操作技术。为方便农机手,农机安全管理部门可进村入户举办培训,使农机手能就近学习。有关部门应帮助解决经费开支问题。
4.国家应尽快出台农田作业机械的保险制度
为确保农机手和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和安定,国家有关部门应研究制订农机手的人身保险和农田作业机械年度性,季节性的第三者责任保险制度。保险金要让农机手交得起,事故后有经济赔偿。
5.转变工作作风,做到“五改变、两个有和八进村”
加强拖拉机和收割机的安全作业管理,即牌证管理、安全作业检查、年检年审等工作,难度很大。一是这些农机分散在千家万;二是农田作业季节性短,时间紧;三是农机安全监理人员少,监理装备差;四是经费缺。因此农机安全监理部门及农机安全监理人员要转变工作作风,改善服务态度,克服困难,做到“五个改变”和“两个有”以及“八进村”。 “五个改变”为,一是在为农机手办理监理业务时,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改变过去那种门难进、脸难看、人难找、话难听、事难办的不良作风。二是在办理监理业务时。做到办事程序,人员职责,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及办事人员姓名、胸章号码五公开,上墙公布。改变过去那种无人答理农机手的不正确做法。三是深入乡村,上门入户为农机手服务。改变那种整襟威坐,守门待客的不良现象。四是在路检路查中,做到着装整齐,礼貌检车。改变过去那种不着装,拦车检车不规范的做法。五是在为农机手办理监理业务时,提高效率,做到及时快捷,事不过夜,当日能办好的事,一定要在当日办好。改变过去那种工效低下,办事拖拉的不良作风。 “两个有”是在农机监理办证室旁应设有农机手休息室,有茶喝,有凳子坐。使农机手一来就觉得温暖,办完事感到满意。
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八进村”,为农机年检年审进村,上牌发证进村,技术培训进村,安全宣传教育进村,事故处理进村,组织农机作业进村,农机维修服务进村,解决农机手困难进村。通过“八进村”服务。使农机安全监理工作重心下沉和前移,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丁长杰,刘国学,郭晓斌,《谈农机事故的成因及预防》,《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2002年第4期.
事故类型及原因 篇7
关键词:煤矿水害,水害类型,防范措施
中国是世界上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同样也是世界上受水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1984年世界上最大的突水事故就是发生在河北开滦范各庄矿, 最大涌水量高达2053m3/min, 而全国煤矿遭受水害威胁的储量高达250多亿t。
1我国煤矿水害的类型
1.1松散层水危害
在含水松散层或者半胶结的富水含水层的开采过程中, 存在着上覆岩层的积水进入煤矿, 从而淹没矿井。这种水害主要是在矿井开发的初期对矿井浅部影响较大。在这种情况下, 煤矿往往需留设巨大的防水煤柱, 这样必然导致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在开采过程中, 由于采煤必然导致地表沉陷, 岩层的断裂破坏。如果在开采过程中使得积水层与工作面相贯通, 那么必然导致淹井。
1.2河流、湖水等地表水的威胁
该水害类型指的是地表水体通过河流、水库等进入矿井造成的矿井水害事故及泥石流或者滑坡等造成埋没矿井及工业广场的灾害。近年来由于植被破坏, 小煤窑乱挖, 导致地表水进入矿井的事故增加, 造成的损失也不断增加
1.3岩溶突水水害
这类灾害一般发生在南方地区和华北地区。华北和南方的煤田大部分分布在岩溶地区, 受喀斯特地形地貌的影响, 在煤层底板和灰岩岩溶含水层之间的隔水层, 当受到煤层开采影响到底板及厚层灰岩含水层造成的水害。
1.4老窑积水和采空区积水造成的水害
老窑积水指的是开采年代较久的煤层中含的水, 开采情况难以掌握, 积水量和积水范围不清。一旦造成透水, 容易造成人身伤亡与财产损失。而采空区积水, 顾名思义指的是工作面开采过后的采空区的积水, 当开采接近积水区时, 未进行探放水, 或者探放水违规作业从而造成透水。
1.5小煤窑造成的水害
我国在七八十年代由于受到政策的影响, 产生了巨大数量的小煤窑。由于小煤窑一般都是无证生产, 乱采乱挖, 各种违规作业加之管理不善, 以至于经常滥采乱挖现象比较严重, 容易破坏防水煤柱, 造成突水事故。由于小煤窑基本都是非法开采, 越界开采现象比较严重。
2煤矿水害事故频发的原因分析
造成煤矿水害事故的原先有很多,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不重视水文地质工作;水害防治措施不到位;违规作业;小煤窑越界开采;破坏防 (隔) 水煤柱;防水措施不符合规范要求;对地表水处理不当;对断层水、底板水、溶洞水不重视;防治水力度不够。
在煤矿水害的因素中, 人为因素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最主要的就是煤矿为了节省成本违规作业, 没有完全按照煤矿安全规程, 进行各种有效的防范措施。部分单位的领导不愿在防治水上投资, 防治水的机构不健全, 或者完全就是摆设。防治水的技术和装备落后。最主要的是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矿井水害的危险性。
煤矿底板突水实质上指的是承压含水层的水压力作用在经破坏作用的隔水层上, 并且使之完全破坏从而造成水从底板涌出。对于煤矿底板突水的预测预报总共有三大类:
第一类:通过研究底板隔水岩层在矿压和受采动影响下的变形和破坏特征来预防预测底板突水;第二类:综合考虑与煤层底板突水发生的各个方面的因素, 建立GIS煤层底板突水预测预报模型;第三类:以水压为主要煤层底板突水因素, 主要考虑承压含水层的水压力对隔水底板的平破坏作用, 比如煤层底板突水系数、斯列萨列夫理论等。
3防治水的措施
3.1地面防治水
(1) 做好雨季防汛准备和检查工作时减少矿井水灾的重要措施。
(2) 在每次暴雨前后都要去矿区及其附近检查,
地面有无明显大的裂缝或者采空区塌陷等现象, 若有明显的渗漏现象要及时报告处理。
3.2井下防治水
首先按照我国《煤矿安全规程2012》、《井下探放水技术规范》、《煤矿防治水规定》等国家、行业有关防治水的规章制度, 进一步建立与健全矿上水文地质情况的规程、规定、规范等制度措施等;其次制定详细可行的操作方案, 并且落实到一线具体施工过程中, 把规定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来。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1) 补充完善矿井防治水管理制度。
(2) 成立专门的防治水害分析机构, 认真分析研究跟踪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的一些水害特征, 能够分析预测水害, 制定出具有指导意义的防范措施和规程制度。
(3) 组织防治水小组的成员定期巡查, 特别是对老空区、废巷等人迹罕至的地方, 巡查的时候要以小组为单位, 避免个人单独行动, 方便互相照顾。
(4) 加强在雨季的“三防”工作。定期组织人员检查排水沟, 防水设备设施, 以及水害发生时的排水设备的检查, 以备不时之需。
(5) 每天都要对井下的水文观测点进行观测, 并把数据交给防治水害分析机构, 定期分析全矿井可能积水地段, 并派专人去落实证实情况, 若情况属实, 要及时采取措施排除积水。每周至少召开一次防治水专题会议, 提高员工的防治水安全意识。
(6) 在井下设置专门的标志牌标示出矿井周围及周边采空区、废弃巷等积水情况的位置、服务年限等数据。
(7) 做好水害发生时, 规划好逃生路线。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水害发生时的逃生演习。
(8) 引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技术人才, 弥补水文地质人才的空缺, 同时也能对矿上的水害防治提供技术保障。
在矿井生产之前, 一定要对矿井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详细的勘测。矿区水文地质调查的方法:TEM法 (瞬变电磁法) , 它对煤矿水害防治、保证矿井安全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成本低、效率高、质量可靠, 经过资料处理, 获得的结果贴近实际, 效果比较理想。
结语
综上所述, 矿井水害一直是制约我国煤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研究含水层的赋存特征, 预测和预防突水对煤矿水害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时刻做好防水工作, 确保煤矿安全, 并且对煤矿防治水方法措施进行不断的完善与创新, 以确保煤矿生产安全, 真正做到“安全生产, 责任重于泰山”。
参考文献
[1]刘松涛.煤矿水文地质特征及矿井水害防治措施[J].科学与财富, 2012 (7) :230.
事故类型及原因 篇8
一、教师异常心理状况的类型
教师异常心理的表现在许多方面, 主要有以下几类。
1. 烦躁易怒。
如今, 在中小学读书的学生均为90后, 且大多是独生子女, 在家中大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说一不二”, 可以想象, 教育和管理四五十个这样的“小皇帝”“小公主”会有多么大的难度。尤其是在广大农村中小学, 随着离职、调动、退休等自然减员, 师资力量相对不足, 教师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 工作时间长, 所任学科较杂, 极易产生烦躁易怒的不健康心理。此外, 教师收入偏低, 生活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也加剧了烦躁易怒心理的发生。
2. 压抑。
学生自身的条件千差万别, 然而, 家长对孩子却有着很高的期望, 不管孩子的基础怎样、智力如何, 都“一刀切”地希望孩子能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这种希望一旦落空, 就迁怒于教师, 这样就给教师带来无形压力。当前对教师的考核机制也有很大的弊端, 大多数地方还是“一考定优劣”, 月考、联考、抽测接连不断, 并把考试成绩作为奖惩依据, 教师经常在紧张压抑的氛围中工作, 严重影响着教师的身心健康。
3. 不思进取, 得过且过。
教师职业被誉为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教师队伍理应是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 然而, 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来工作, 这在即将退休的老教师和升职、晋职无望的教师上表现尤为突出。
4. 心理失衡。
教师职业相对贫寒, 职业的利益回报率较低, 绝大多数教师没有工资外的其他收入。而随着信息传递速度的加快, 某某发财的信息不断刺激着教师的神经, 尤其当同学亲友聚会时, 别人香车别墅, 自己衣着寒酸, 难免会心理失衡, 甚至有些教师后悔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 甚至产生转行的想法。
5. 社会适应困难。
教师是一个相对封闭的职业, 社交面窄, 尤其是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 整天面对的是一群孩子, 当需要办自己的社会事务时, 往往到处碰壁, 对社交产生恐惧心理。
6. 焦虑。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 生活成本的加大, 教师易产生焦虑情绪, 这突出表现在三十至四十五年龄段的教师身上, 处于这个阶段的教师, 上有老人需要赡养, 下有子女需要抚养, 再加上精力长期透支, 难免对未来忧心忡忡, 充满焦虑感。
7. 精神空虚。
据调查, 有42%的教师感到缺乏进取动力, 空虚无聊, 这在四十岁以上的教师群体中表现尤为突出。这一年龄段教师, 有着几十年的教龄, 教材内容已经熟悉, 也大多评上职称, 缺乏奋发向上的动力, 相当一部分教师靠打牌、下棋打发
8. 自卑心理严重。
由于教师职业的特点, 绝大多数教师长期处于封闭、机械、庸碌的生活中, 很少有外出交流的机会, 与外界交流就不自在, 尤其看到别人衣着光鲜、香车洋楼, 自卑感油然而生, 这种心理如果得不到疏导, 极易导致自闭等疾病的发生。
二、教师异常心理产生的原因
不同教师个体产生异常心理的原因也不一样, 这些原因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 社会因素。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人民越来越认识到知识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家长对自己的孩子给予厚望, 甚至有些家长声称自己的孩子非名牌大学不上, 孩子成绩不理想, 不是从自身找原因, 而是迁怒于教师, 动辄与教师大吵大闹, 甚至拳脚相向, 这无疑给教师带来沉重的压力。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教师的地位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提升, 社会上歧视教师的现象还屡见不鲜, 见诸于报端的教师和家长的纠纷, 舆论一边倒地认为错全在教师, 这无疑是对全体教师人格上的极大侮辱。
教师产生异常心理也与社会上对教师职业的误解有关。近年来, 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力度的加大, 教师的工作环境明显改善, 收入大幅增长, 教师工作又相对稳定, 且有固定的带薪假期。因此, 许多人认为教师工作清闲, 嘲弄教师是国家的负担, 而实际上, 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所耗费的精力是巨大的, 诸如腰间盘突出、静脉曲张等疾病成为教师的职业病。教师一方面是巨大的付出, 另一方面又是众人的误解, 这就会产生压抑的情绪。
2. 不健全考核机制因素。
从考核机制方面看, 虽然素质教育提倡了这么多年, 许多地方也做了有益的尝试, 但中高考的指挥棒却从来没有停止过发挥其作用。大多数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依然是“一考定优劣”, 根据考试成绩给教师排队打分。作为教师待岗的依据,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得不搞题海战术, 学生教师都身心疲惫, 束缚了教师和学生创造力。
3. 职业因素。
教师的社交范围大都局限于本学校, 交际能力特别差, 不懂人情世故, 不懂所谓的“潜规则”, 往往被视为“书呆子”, 不少教师由此产生社交恐惧症, 不愿与人交往, 很容易患上自闭等心理疾病。
4. 个人因素。
随着经济时代的来临, 分配方式的多样化, 贫富差距逐渐加大,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读书无用等庸俗思想泛滥, 这些思潮也不可避免的影响了校园这片净土。`由于一部分教师放松了自身的学习, 没有形成正确的权力观、人生观、价值观, 缺乏鉴别能力, 觉得教师这一职业是没什么前途的, 从而自暴自弃、得过且过, 更有甚者, 给学生灌输一些偏激的思想, 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事故类型及原因 篇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煤炭资源的利用量也在逐渐增大, 因此, 如何更加有效的进行煤炭开采对于社会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 随着煤炭开采向深部延伸, 多种灾害威胁着煤矿安全生产。在各种矿井灾害中, 水灾害较为普遍, 据不完全统计, 全国煤矿大约有500多个工作面受到水害威胁。同时, 水害发生会对对矿工生命及煤矿财产产生严重的后果, 在矿井五大主要灾害中仅次于瓦斯灾害。基于矿井水灾害的普遍性和威胁性, 必须要全面认识水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从而为实际的矿井水害治理提供有效的参考。本文将对当前主要的矿井水害及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并通过实际的实例对其进行解读, 全面分析煤矿水害问题。
2 矿井主要水害综合分析
当前威胁矿井安全的水灾害主要有四类, 分别是地表水威胁、老空水威胁、顶底板承压水威胁、自然结构水害威胁等。不同的水害其发生的原因及水害特点不同, 但是对煤矿安全生产都存在巨大的威胁。
2.1 地表水威胁
随着当前“三下” (水下、建筑物下、铁路下) 开采理念的深入, 水下安全开采已经成为煤矿安全开采研究和分析的重点, 其中地表水害防治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地表水危害, 特别是雨季地表水危害对于煤矿安全生产的影响非常巨大, 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 地表河流或者湖泊在雨季水位上涨, 到达一定的程度会出现溃堤等问题, 地表水直接倒灌到矿井中, 造成矿井灾害;第二, 由于煤炭开采其附近形成很多采空区, 采空区下陷之后大多都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湖泊, 在雨季到来时, 大量雨水的冲积, 超过采空区承载能力, 地表水会导通灌入矿井, 造成矿井水害。
雨季地表水害特点较为明显, 主要包括, 水源较为丰富, 水害规模较大, 并且其危害难以抵挡。矿井地表水害具有代表性的事故是2007年8月17日, 山东华源矿业公司矿井遭遇一起特别重大的溃水事故。8月17日, 新泰市突降大雨, 降雨量达205mm, 造成山洪暴发, 洪水漫过上游东周、金斗水库泄洪道, 引发汶河水位暴涨, 导致柴汶河东都河堤被冲垮, 冲毁汶河大堤约50米。17日14时30分, 河水灌入地势低洼的西都沙井后以每秒50 m3溃入华源矿业公司三号井井下, 造成172人死亡的重大溃水事故。由于地表水害具有一定的季节性, 因此, 当前主要以监测预防为主。
2.2 老空水威胁
老空水又称老窑水, 指年代久远的老空、小窑和本矿采空区及废巷积水。老空水水害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煤矿开采过程中, 巷道或者工作面与积水区贯通, 从而导致老空水进入工作面或者巷道, 产生威胁。存在老空水的地区主要是废弃的巷道, 由于地下水的补充形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水量, 如果工作面在老空水积水附近推进时, 会承受其很大的水压力, 即使没有直接贯通, 也会由于压力的作用而产生水害。老空水灾害特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 水体的范围、几何形状不规则, 难判断;第二, 水体集中而压力大, 难以预防;第三, 存在范围广, 无论水源丰富与否都时有发生。
2008年7月21日15时15分左右, 广西壮族自治区右江矿务局那读煤矿井下掘进工作面发生一起特大透水事故, 造成30多人死亡。据分析, 该矿在探水过程中, 发现透水征兆, 但未及时采取措施, 致使上部采空区积水溃入, 水量约1.5万m3, 导致回采工作面被淹。
2.3 顶底板承压水威胁
顶底板承压水威胁是矿井水害的主要类型, 其灾害主要以突水为主。矿井顶底板在煤炭开采或者巷道采掘过程中, 岩石会产生很多裂隙, 特别对于自然发育较差的泥岩等软弱岩层, 在受到承压水压力的条件下, 其裂隙会进一步发育, 从而与承压含水层导通, 发生突水等灾害。顶底板承压水水害发生特点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第一, 水量极为丰富, 水害初始发生距离极短;第二, 水害多发生在松散顶底板, 岩层成分以大直径的砂砾为主;第三, 灾害发生波及范围较为广阔, 很难躲避。
1 9 9 5年1 2月3日1 3时2 5分, 中煤第工程主一副井临时贯通巷施工中, 发生奥灰突水重大伤亡事故, 17人死亡, 直接经济损失484.52万元。此次事故的主要内因是主一副井联络巷距迎头5米处施工揭露的落差8m、破碎带宽0.4m~0.6m的弹性断层沟通山青灰岩和奥陶系灰岩水联系, 在高压力下, 形成突水。
2.4 自然结构水害威胁
当前对于煤矿威胁最大的自然结构水威胁主要包括两部分:断层突水与岩溶陷落柱突水。断层和岩溶陷落柱都是自然形成的地质结构, 前者属于较为软弱的地质夹层, 后者在地下水的溶蚀下会分解形成巨大空洞。断层突水主要是在采动及其他压力条件下断层发生活化, 导致工作面与承压水层导通, 从而形成危害。岩溶陷落柱突水主要是由于强充水型陷落柱内充填物未被压实, 柱内水里联系良好, 直接导通奥灰等高压水, 沟通了煤系地层各含水层, 采掘工程一旦揭露就发生突水, 对矿井造成灾害性的事故。自然结构水害威胁主要存在于自然结构发育较为丰富的矿区, 其发生范围有限, 但突然性较大。
2003年4月12日8时47分, 位于东庞矿二水平 (-480m) 的2903下巷掘进工作面, 突遇隐伏的导水陷落柱而突水, 出水当日的最大峰值水量在70000m3/h以上。由于出水量太大, 排水不及, 于17日18时54分一水平泵房进水, 整个矿井被淹。
3 结语
通过文中实例可以看出, 各个类型的矿井水害后果都非常严重。而通过对各个类型矿井水害原因及特点的分析, 可以对实际的矿井水害防治提供有效的参考, 确保矿井安全生产有序的开展。
参考文献
[1]肖有才, 马哲, 杨兰和.平煤集团矿井水害类型及其防治方法[J].中国煤炭, 2008, 5
[2]李新凤, 魏久传, 尹会永, 等.肥城矿区矿井水害类型及特征研究[J].煤矿开采, 2008, 2
事故类型及原因 篇10
关键词:农业机械,损坏类型,原因,解决方法
0 引言
农业机械由许多零部件组成, 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促使农业机械维护与修理的工作效率得以提高, 现笔者根据自身相关经验, 就农业机械的各种损坏类型及损坏原因展开详细介绍, 同时针对问题提出了部分解决性措施, 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1 农业机械损坏的类型
1.1 零部件之间的相互位置发生变化
如果破坏了零部件的垂直、平行以及同心度等状态, 并远远超过了规定的标准, 就会发生负荷、冲击以及振动情况, 导致农业机械不能正常运转。例如:曲线的中心线与活塞、连杆的中心线所形成的垂直度超过了规定的标准, 导致活塞与缸筒之间发生摩擦, 从而影响农业机械的使用寿命。
1.2 裂纹、断裂、弯曲以及打穿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 农业机械有时会出现裂纹、断裂、弯曲以及打穿等多种情况, 如:缸盖裂纹、驱动轮半轴断裂等, 这几种损坏类型较明显。
1.3 配合间隙过大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 农业机械中部件配合的间隙会不断增加, 并且会影响到过盈配合部件间的紧度, 导致农业机械的技术状态恶化。例如, 在柱塞与套管之间会产生间隙, 不断增大的间隙导致油压力不断降低, 同时还会引起燃烧不完全, 这种情况增加了耗油量, 也降低了农业机械的使用功率。
2 农业机械损坏的原因
零部件磨损是造成农业机械损坏的最常见原因, 本文主要分析影响农业机械损坏的原因, 如:疲劳磨损、塑性磨损、磨料磨损、机械磨损、抓粘性磨损以及腐蚀磨损。
2.1 疲劳磨损
疲劳磨损是指零件在长期交变负荷的作用下会形成材料破裂。破裂往往是从金属晶格结构中极其微小的裂缝开始的, 在此之后裂缝会逐渐增大。
2.2 塑性磨损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 压力以及扭力都会影响过盈配合零部件。塑性磨损是指在两个力相互作用下引起零件表面的变形, 此时就会影响到配合紧度, 严重情况还会促使过盈配合向间隙配合转变。例如, 轴承套孔属于过盈配合, 当零部件表面发生塑性变形后, 会带动轴承的运行, 有时还会引起轴上各零部件相互位置的变化。
2.3 磨料磨损
一般情况下, 零部件表面存在着较小的硬质磨料, 这些小的硬质磨料也会威胁到零部件表面, 它们会擦伤零部件表面, 此种磨损被称为磨料磨损。在众多农业机械零部件磨损中, 磨料磨损是非常常见的。例如, 当农业机械在田间作业时, 活塞、活塞环与气缸壁之间会夹杂磨料, 当活塞发生运动的时候, 活塞以及气缸壁都会被磨料刮伤。
2.4 机械磨损
不管机械零部件表面多么平滑, 如果利用放大镜来进行检查, 都会发现在机械零部件表面存在着很多凹凸不平的地方, 在运动过程中这些凹凸不平的地方会影响到摩擦力, 从而导致零件表面上的金属脱落, 同时还会引起几何形状、尺寸以及体积的变化。
负荷大小、零部件相对运动速度以及摩擦力的大小都会影响到机械磨损量。如果两种由不同材料制成的零部件相互摩擦时, 磨损量也是不同的。在开始使用农业机械时, 磨合期是非常短的, 并且磨损零部件具有非常快的速度;当过了磨合期之后, 每一个零部件都满足了技术规定的要求, 此时就可以将机械的功率发挥出来, 随后将农业机械投入到工作中, 这时机械磨损的速度比较慢。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机械磨损的速度是不断变化的。当农业机械一直处于长期的运转过程中, 如果零部件磨损量不能满足技术的具体规定, 就会增加磨损, 这种磨损会对零部件产生非常大的威胁, 最终引发机械故障。
2.5 抓粘性磨损
与其他磨损相比较, 抓粘性磨损是一种非常具有危险性的磨损。当出现抓粘性磨损的时候, 在较短的时间内该磨损会给农业机械带来一定的损坏。如果两个零部件的配合间隙过大或者过小时, 此时无法形成润滑油膜, 干摩擦所产生的巨大热量会熔化零部件表面的金属, 导致零部件表面出现剥落的情况。比如:活塞粘缸以及烧瓦抱轴等。
2.6 腐蚀磨损
在氧气、碱等环境下, 如果金属零部件与水、空气等发生了接触, 就会导致零部件表面发生剥落。柴油机排放的气体遇水之后形成酸, 主要是由于含有硫、氮等多种酸性气化物, 酸性气化物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如果零件的金属成分不同, 还会发生电化学腐蚀。
3 解决农业机械损坏的主要方法
3.1 疲劳磨损解决策略
顺利解决疲劳磨损对农业机械损坏的具体方法如下:通常情况下要尽可能防止应力集中现象, 既要保证零部件间的间隙符合规定的要求, 又要保证零部件的紧度符合规定的要求, 将附加冲击力进行有效消除, 从而有效减少疲劳磨损程度。
3.2 塑性磨损解决策略
顺利解决塑性磨损对农业机械损坏的具体方法如下:在对机械进行修理的时候, 要对过盈配合零部件接触面的均匀性进行认真检查。如果没有出现特殊的情况, 就不应该将过盈配合零部件拆卸掉。
3.3 磨料磨损解决策略
顺利解决磨料磨损对农业机械损坏的具体方法如下:在清洗空气、燃油以及机油滤清器的时候要充分借助防尘过滤装置, 与此同时要选择干净的机油。在磨合试车之后, 要做好清洗油道的工作, 并且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更换机油。为了能够减少发动机出现故障, 要定期保养以及修理发动机, 将积碳清除干净。在制造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材料, 确保零部件表面的耐磨性得以提高。
3.4 机械磨损解决策略
顺利解决机械磨损对农业机械损坏的具体方法如下:在加工过程中提高零部件的精度, 同时还要保证安装的精准度, 对使用条件进行改善。为了能够保证零部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就要将零部件的磨损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启动机械时, 不可能马上就形成油膜, 此时产生的摩擦会增加零部件的磨损量。所以, 在启动机械时, 要保证机械发动机处于低速、轻负荷的状态下, 一段时间后形成油膜, 之后就让机械处于正常的运行状态下, 这种方法可以使零部件的磨损量得以减少。
3.5 抓粘性磨损解决策略
顺利解决抓粘性磨损对农业机械损坏的具体方法如下:为了能够减少抓粘性磨损, 就要保证零部件之间的配合间隙合适, 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润滑条件。
3.6 腐蚀磨损解决策略
顺利解决腐蚀磨损对农业机械损坏的具体方法如下:根据相关规定, 往机器上添加防锈剂和润滑油, 在其表面形成防腐层, 防止机械在遇到油、水、空气等物质之后, 产生氧化作用而出现大面积腐蚀现象, 这有助于加强对机械部件的保护性能, 提高机械的整体运作能力以及有效延长机械的使用寿命。
4 总结
有些农业机械使用人员, 由于无法准确判断在农业机械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损坏状况, 导致出现了错误使用农业机械行为或未进行有效维护, 致使机械的使用寿命有所降低, 甚至影响到农业机械的安全系数。对此, 为了实现农业机械的高效、安全使用, 就需要加强对该机械损坏情况的认识程度, 掌握机械出现故障的原因, 并积极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王殿义.小型拖拉机机械损坏的类型及原因分析[J].现代农业科学, 2010 (6) .
[2]张平, 张荣, 张志娟.基层农机维修服务网点建设的思考[J].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4 (8) .
[3]祁长军.农业机械常出现的故障与维修保养[J].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4 (8) .
农机事故发生的原因特点及管控 篇11
【摘 要】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的农机拥有量快速增多,为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是随着农机越来越多的出现,再加上无证驾驶、无牌上路、机手法律意识淡薄等因素,使得农机事故频频发生。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与稳定。那么如何有效预防农机事故的发生,保证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关键词】农机事故;预防;措施
随着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力度的逐年加大,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农机保有量持续增加。但在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农机安全生产也暴露出诸多不安全因素。如何预防农机事故的发生,是摆在各级农机管理部门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1.隐患表现
从调查的情况看,目前比较突出的事故隐患主要有三。
(1)“黑车非驾”现象严重。所谓“黑车”是指无牌、报废、拼改装等的农业机械;“非驾”是指驾驶农业机械的人没有驾驶操作证。主要表现在农机“三率”水平低。农机“黑车非驾”是引发各类农机事故的首要隐患。近几年来,各级农机管理部门通过加大执法力度,开展农机专项整顿等措施,使农机“三率”连年上升,但到目前为止,“黑车非驾”问题仍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以日照为例,近三年,日照市农机“三率”每年以6 个百分点的增幅增长,目前农机“三率”分别为42.2%、37.9%、39%,仍有半数以上的拖拉机处于失控状态。产生农机“黑车非驾”的主要原因有四:一是农机监管人员不足,编制与监管对象比例不匹配。近几年,农业机械保有量迅速增加,而农机监管人员却严重不足。日照市农业机械的保有量是234109台,在编的农机管理人员仅有57 人,平均一人要监管4107台车。
农业机械的特点是面广、用途多、作业场地不集中,增加了农机安全监管工作的难度,仅靠现有的执法力量很难根治“黑车非驾”。二是农机法律法规宣传不够。社会对农机安全监管的认知度处在较低水平,特别是从事农田作业的机手普遍认为买机械是当“牛”用的,不需要挂牌办证。三是基层农机安全监管网络薄弱。乡镇及村级农机监管网络是基层农机安全监管的基础,近年来由于乡镇政府机构改革,农机管理站不是被撤销合并,就是转向乡镇政府的“中心”工作,不再以农机管理为主。村级农机安全监管网络更加薄弱,多数村没有农机安全协管人员。四是对“黑车非驾”查处不力。对在道路上行驶的农业机械缺少动态监管。
(2)农机技术状况差,带病作业现象普遍。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由于参加安全知识培训时间较短,缺乏农机保养维护知识,使用不规范,农机使用年限或零部件达到使用极限而不及时报废或更换,只注重经济收入,追求“多拉快跑”,而忽视了农机安全生产。主要反映在安全设施不齐全,农业机械保养维护不及时,由小“病”养成大“病”;不按时参加年度检验,致使潜在的安全隐患无法及时发现。
(3)农机违法超速超载与客货混装现象突出。有的农机驾驶操作人员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私自加大发动机驱动三角皮带轮、加高、加长拖斗等。超速超载不仅会加速机械磨损,还会引发故障和轮胎爆胎等险情。有的农机驾驶人员安全生产意识淡薄,甚至无视拖拉机禁止载人的法律规定,客货混装。特别是节假日和农闲季节,很多边远农村的客运不便利,利用拖拉机作为交通工具载人走亲访友的现象增多,加上山区道路路况不好,极易发生重特大农机事故。
2.预防措施
(1)加强农机监理队伍建设。建议政府增加农机监理工作人员编制,并将农机监理机构纳入公务员管理序列,保障财政资金投入 ,配备先进技术设备,改善办公和交通条件,以保障农机监理人员更好地履行农机安全监管职责。
(2)加大对农机法律法规和农机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力度。一是向各级领导宣传。争取将农机“三率”水平及专项治理活动列入各级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形成“政府领导、农机主抓、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农机安全监管长效工作机制。二是向公安、安监、交通等部门宣传。开展联合执法,创造良好执法环境,杜绝农机“黑车非驾”现象。三是向广大农机手宣传。提高其法制观念和安全生产意识,促其充分认识“黑车非驾”等违章现象的危害,自觉接受农机部门的监管。
(3)加强基层农机安全监管网络建设。完善乡镇农机管理站和村级农机安全协管员机制,充分发挥其地熟人熟、了解情况等优势,从源头上把农机“黑车非驾”消灭在萌芽状态。
(4)搞好农机事故案例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舆论工具,刊载一些农机事故典型案例,使广大驾驶员引以为戒,警钟长鸣。
(5)优化农机技术状态 ,解决带病作业问题。严把安全技术检验关。严格检验程序和标准,改变过去只求数量不重视质量的错误做法。加大资金投入,大力推广应用农机检测技术设备,改变过去安全技术检验主要靠“眼看、耳听、手摸”的落后手段,不断提高农机监管技术水平。对未经检验或达不到检验标准的机械不准其从事农机作业。
(6)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动态监管农业机械。对超载、客货混装或私自拼装改装农业机械的,除按规定处罚外,还要强制其卸下超载部分或强制拆除私自拼改装部分,对驾驶人员和搭乘人员进行安全教育,达到有效遏制超载、客货混装和私自拼装改装机械的目的。
(7)制定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机报废标准和报废补贴政策。建议国家尽快出台农业机械报废更新相关政策,鼓励扶持农机报废更新,加快淘汰落后、老旧农业机械,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从根本上消除农机事故隐患。 [科]
【参考文献】
[1]陈言.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J].当代农机,2008(4).
事故类型及原因 篇12
1 煤质检测工作概述
煤质检测对于煤炭合理利用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其具体内容包括煤炭采样和实验室的检测工作两个方面。煤质检测的主要任务是对煤的各种组分、成分特质等进行科学的分析评定, 并将检测的结果记录下来, 为煤炭的销售、生产、加工等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对于煤质检测而言, 必须保证其检测的数据结果具有准确性、科学性以及合理性。对于煤质检测中运用的设备, 同样有着严格的要求, 其精确度要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 并对使用过程中的准确性进行现场控制。对于检测使用的实验室及其他附属设施同样也要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煤质检测的工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对于煤质检测有一定的经验, 并且对于煤质检测的相关规定、程序以及注意事项非常熟悉。这样才能够得到更准确的煤质信息。
2 煤质检测中常出现误差分析
总体来说, 误差的类型主要有三大类, 即: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过失误差。所以, 在煤质检测中, 要认真分析误差及其特点, 并且要及时总结归纳误差出现的原因, 然后根据原因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以减少误差的出现, 从而提高煤质检测的准确性。
2.1 煤炭采样过程中出现的误差
所谓的采样, 就是从众多的煤炭中, 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对其进行分析, 从而掌握该样品存在区域的煤炭质量。如果在煤炭采样的第一部出现的误差过大, 那么后续进行的所有工作也就失去了意义。所以对于煤炭采样环节要给予高度的重视。
在煤炭采样过程中经常出现的误差类型主要有采样方案不合理、所采取的样品没有足够的代表性、没有按照规定进行采样、煤炭样品采集过于分散等等。
2.2 煤炭样品在制备过程中出现的误差
煤炭样品的制备目的就是将采集的煤炭进行处理, 使其更具有代表性, 能够进行实验分析。该过程的操作流程主要有四项内容, 分别是干燥、缩分、破碎、混合等。在该流程中, 缩分是影响制备工作的重要因素。
在此阶段中, 出现的主要误差有以下几方面:破碎粒度过大或者过小、混合过程中混合的效果不够均匀、干燥过程中温度过高或者过低、缩分后留量与丢弃不平衡、制备后用于标示的标签不详或者直接丢失、混号等对样品的分辨造成了混乱。
2.3 煤质分析化验阶段出现的误差
煤质分析化验阶段是整个煤质样品处理的最后环节, 也是直接影响煤质分析结果的阶段。该阶段结果的正确性是通过设置两组试验品进行对比而得到的。通过对比结果中的差值不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值, 即表示实验成功, 所得的数据就是煤样的质量。
该阶段造成的误差原因主要是由于实验方法选择不合理造成的, 另外还有些次要原因, 如天平的托盘清理的不干净, 容量瓶没有校正等。
3 煤质检测常见误差的类型及其原因分析
根据上述内容及实验总结在煤质检测中常见的误差类型主要有三大类, 即随机误差、系统误差和过失误差。
3.1 随机误差
在理论中, 随机误差又被称为偶然误差, 是由于测定过程中一些未定的微小因素波动造成的。消除此种误差的关键是利用高灵敏度的测试系统进行试验。尽管使用高灵敏度的测试系统, 但是消除偶然误差也不是一定的, 所以其产生的误差存在不可预知性。但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 随机误差又会表现出以下特性:
(1) 有界性。虽然随机误差存在不确定性, 但它每次的出现都是具有一定条件影响的, 且误差的绝对值存在一定的界限。
(2) 对称性。经过很多次的实验之后,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会发现, 这些数据都是成对称性出现的, 而且异号的数据个数和绝对值个数基本相等。所以, 其呈对称分布。
(3) 抵偿性。在一般情况下, 煤质检测中, 对于测定的同一个量, 很可能会产生随机误差, 但这一个量会随着测定次数的增加而有所减少。
(4) 单峰性。一般误差产生绝对值较大的情况会比较少, 大多出现微小误差。而对于特大型误差而言, 出现的机会会更少之又少。这种情况下, 随机误差就会根据测定值得计算水平为中心, 集中式分步。
3.2 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又被称为规律误差, 主要是指在测定煤质的过程中, 由于某些不可抗因素, 造成的测定结果出现的偏差。其来源有几方面:一是仪器本身的缺陷造成的;二是人为操作造成的;三是由于检测样品中的杂质所造成的等。对于此类误差, 在检测前, 要仔细检测仪器, 并正确调整和安装;防止外界因素如杂质的干扰;选择好观察的视角和环境条件比较稳定时再进行读数。
该误差在一般情况下, 有以下两方面的特点:
(1) 该误差的出现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并伴随着某种规律重复出现的。即使增加测定的次数, 也不能从根本上较少系统误差的存在。
(2) 造成此种误差的原因往往是固定不变的, 所以, 可以通过总结规律等找出造成误差的原因, 从而及时改正并消除误差。
3.3 过失误差
过失误差的主要原因是人为造成的, 是由于操作人员的粗心, 不按正确的操作程序进行等所造成的。只要操作人员能够养成细致、认真、负责的良好工作习惯, 并且不断提高理论和技能水平, 便会从根本上消除该误差。
总之, 煤质的检测是保证煤炭合理利用的重要依据。加强煤质检测的准确性、科学性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为了提高煤质检测的准确性, 首先在对样品进行测试前, 先要对仪器的性能参数进行检查, 使其能够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 并且在对样品进行分析时, 实验条件一定要符合国家的规范标准。其次, 要建立健全煤样检测的规范制度和考核办法。除此以外, 还要加强管理、规范制度以减少在煤质检测过程中误差的产生以及不断提高操作人员的工作素养和专业水平, 通过对其定期进行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的培养学习, 对于煤样检测的方法原理、步骤和应该注意的事项都要有正确的理解和掌握, 使其能够对于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及时发现并及时处理, 尽可能地减少煤质检测中误差的产生。
摘要:煤质是衡量煤炭质量的重要依据, 但是在常规的煤质检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误差, 这就需要煤质分析技术员更加关注对煤质分析的精确度, 从而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煤质分析中存在的误差。
关键词:煤质分析,误差,特点,类型与特点
参考文献
[1]王志飞.浅谈控制煤质分析检测数据精确度的重要性[J].煤质技术, 2009, S1.
[2]韩慧颖.浅谈煤质分析数据的质量控制及结果的审查[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 03.
[3]周达, 兰珍富.影响煤质分析精确度因素分析[J].科技资讯, 2011, 13.
【事故类型及原因】推荐阅读:
杭州地铁坍塌事故及原因调查10-12
类型原因07-25
老空水水害事故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研究07-02
事故产生原因06-18
施工事故原因07-24
特点及类型07-26
冒顶片帮事故原因10-03
补贴类型及标准05-18
建筑安全事故形成原因07-05
触电事故原因分析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