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工作环境

2024-06-14

护理工作环境(共11篇)

护理工作环境 篇1

护理工作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护士工作的满意度、护士工作压力存在程度、患者安全以及护士辞职率等。高质量的护理工作、安全的工作实践都离不开健康的护理工作环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进步,人们已经开始关注护士的工作环境对护理工作的影响。许多国外护理工作者认为,护理工作环境研究是21世纪护理管理人员所面临的挑战,美国重症护理协会(AACN)于2001年发起创建健康工作环境的倡议,国际护士协会(ICN)更是将2007年的工作重点置于“正性工作环境:质优职场=优质照护”,呼吁全球各会员国重视工作环境与爱惜护理人力资源[1]。我国现阶段对护士工作环境的研究还不是很多,还处于起步阶段[2]。因此,我们通过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1月期间对我院116位在职护士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医院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并对构建健康工作环境的相关策略进行探讨,旨在为我国护理工作环境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依据,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0年1月至2012年11月期间对我院20个科室的116位护士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在19~46岁,平均年龄26.21岁。其中,中专学历为23人;大专学历50人本科及以上学历43人。工作时间在1~5年的护士为31人;6~10年的为26人;11~15年的为39人,15年以上的为20人。聘用形式为在编的护士为63人,合同制护士为53人。所有护士均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职业从业证书,且正在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无精神病史等精神疾病,并自愿参加本项研究。

1.2 调查方法

对选中的116为医生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填写好问卷调查表,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不记名形式进行问卷填写,由负责人统一发放、收回。发放问卷116份,收回问卷116份,其中有效问卷116份,有效回收率为100%。问卷内容包括年龄、性别、科室、护龄、婚姻状况、学历、聘用形式、职称、工资等基本情况。

1.3 研究方法

采用护理工作环境量表(Practice Environment Scale, PES)对护理工作环境的进行评估测量,PES是目前用于测量工作环境的首选工具,在研究工作中已被广泛应用[3]。包括31个条目,5个维度:护士参与医院事务(9个条目);高质量护理服务的基础(10个条目);护理管理者的能力及领导方式(5个条目);充足的人力和物力(4个条目);医护合作(3个条目)。每一个条目分为4个程度,分别为:“完全”、“同意”、“不同意”和“完全不同意”。其中,好和一般为满意。研究人员按这四项依次打分,得分越高表示护理工作环境越健康。本研究采用不记名形式进行问卷填写,由负责人统一发放、收回、计算得分,并对结果进行归纳整理。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经SPSS12.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量(χ—±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我院116位在职护士的问卷结果进行整理后发现,我院护理工作环境总分为106分,各维度条目的平均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高质量护理服务的基础、医护合作、护士参与医院事务、护理管理者的能力及领导能力、充足的人力和物力。见表1。

3 讨论

我国对于构建健康护理工作环境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还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构建办法和策略。加之,很多医院护士人员数量严重短缺,护士工作压力不断加大。并且,一些医院的护士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这些都是影响护理工作环境是否健康的因素[4]。通过我们的研究发现,目前护理工作环境中人力和物力的不够充足是护理工作中最大的问题,也是阻碍构建健康护理工作环境进程的首要问题。鉴于此,我认为在构建健康护理工作环境中,要结合多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

首先,要建立健全护理工作环境认证制度。要通过认证制度来激励相关医疗机构对本机构内护理工作环境进行整理和改革,促进护理工作的良性发展,提高护士的工作满意程度。要立法保障专科护理人员权益。明确不同专科能力护理人员的职责和范围,按专科能力分层使用护理人员。同时,对于护士人数不足的情况,可通过弹性排班来尽量解决。合理安排护士的工作时间,统筹规划,减少护士的工作压力。并且,要加强医师与护士的协作和配合能力,增进医生与护士的信息交流,做好医生和护士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提高医生和护士之间的配合默契程度。

其次,在护士的培训上,要按照规范化的护士培训制度进行科学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围绕在患者照护能力、跨学科医护团队合作、护理品质促进以及资讯技术利用等。并且,要加强护士的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培养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能力,提升护士的自我修养,举止与谈吐要合理,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突发问题能够迅速、准确的进行判断与分析,培养护士的自我学习能力,经常组织护士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和考核,对于新技术和新方法要在第一时间组织护士进行学习,提高护士综合素质。

再者,护理管理研究工作者应该在进行护理工作环境的构建过程中多多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护理工作环境理论,依照我国现阶段的护理工作环境的具体情况,并参考我国的文化背景,研究适合我国护理工作发展方向的健康护理工作环境;制订符合中国文化特征的护理工作环境测量工具,测量临床护理人员对于工作环境的感知状况,彻底检视工作环境中的不足;我国卫生医疗相关部门应该积极构建健康工作环境,先行试点,逐步推广,及时监督和评估,推行长效管理机制;定期组织其他医疗机构的护理工作方面的领导以及工作人员去参观学习优秀健康护理工作环境构建试点医疗机构的构建方法和构建理念,为其他兄弟医疗机构在构建健康护理工作环境方面提高参照,加快他兄弟医疗机构健康护理工作环境的构建速度。

4 结束语

护理工作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护理质量、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健康的护理环境对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以及护士工作满意度上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构建积极的健康工作环境,将是一个漫长而循序渐进的过程。相信随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我国医疗护理工作的不断发展,健康护理工作环境的构建将会越做越好。

摘要:目的 对护理环境的现状进行调查, 并对健康护理工作环境的构建提供一些建议。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1月期间对我院116位在职护士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医院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并对构建健康工作环境的相关策略进行探讨。结果 我院护理工作环境总分为106分, 各维度条目的平均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高质量护理服务的基础、医护合作、护士参与医院事务、护理管理者的能力及领导能力、充足的人力和物力。结论 健康的护理环境对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以及护士工作满意度上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因此要加快健康护理工作环境的构建。

关键词:健康工作环境,护理,构建

参考文献

[1]蔡春风.护理工作环境的理论及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 2007, 7 (8) :33-36.

[2]王霞, 陶新陆, 肖美莲.护士工作环境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 (1) :53-54.

[3]孙振球, 王乐三.医学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12.

[4]马金容.护理管理者应重视人性化管理[J].护理研究, 2005, 19 (8A) :1485-1486.

护理工作环境 篇2

小组成员:唐瑀 周蕊 齐莹莹 梁莹雪 胡宇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与人类的健康和疾病之间 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温暖的阳光,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河水„ 这些良好的生活环境可以使人心情愉悦,帮助患者康复,促进健康;反之恶劣的环境条件对人类健康有很大威胁。所以,作为护士,必须掌握有关环境与健康的知识,充分利用环境中对人群健康的有利因素,消除和改善环境中的不利因素,才能更好地承担保护人民健康的责任。

三、环境与护理的关系

南丁格尔曾说过:“一般认为症状和痛苦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发生疾病常常不是疾病本身的症状而是其他的症状——全部或部分需要空气、光线、温暖、安静、清洁、合适的饮食等。”

(一)国际护士会的倡导

1975年国际护士会对护理与环境关系进行了总结。1.帮助发现环境对人类的不良影响及积极的影响。2.护士日常工作中应用环境知识知道预防潜在性危害。3.采取措施预防环境因素对健康所造成的威胁。

4.与卫生部门共同协作,提出住宅区对环境与健康的威胁 5.帮助社区处理环境卫生问题。

6.参加研究和提供措施,早期预防各种有害于环境的因素:研究如何改善生活和工作条件。

举例:在社区进行义务的环境健康教育,在工作中善于观察和发现潜在的环境健康问题并积极研究解决措施等。

第二节 医院环境 问题:

1、住院期间对医院环境的印象是什么?

2、希望医院的环境是什么样的?

答案举例:有好有坏。希望医院环境好,医疗条件好,医护服务态度好等。

一、医院环境的特点及其分类

(一)医院的定义 医院:是对特定的人群进行治病防病的场所,是专业人员在以治疗为目的的前提下创造的一个适合患者恢复身心健康的环境。

良好的医院环境应具备以下特点:

1、服务专业性 服务对象:患者

护理人员:专业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丰富的临床经验。科学照顾患者的生活,提供专业的生活护理、精神护理、营养指导等。

2、安全舒适性

治疗性安全安全:舒适感首先来源于医院的物理环境(建筑设计、空间、光线、温度等)。

生物环境安全:在治疗性医疗环境中,避免发生院内感染和疾病的传播,保证生物环境的安全性。

医患、护患关系和谐:医护人员也应注意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重视患者的心理支持,满足其被尊重的需要及爱与归属的需要,以增加其心理安全感。

3、管理统一性

“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医院根据具体情况制定院规,统一管理,保护患者及医院工作人员的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病区护理单元中,病人及工作人员要求整洁,具体应做到:

(1)病室的整齐,规格统一,物品摆放以根据需求及使用方便为原则。

(2)病人的皮肤、头发、口腔等要保持清洁,被服摆放以根据需求及使用方便为原则。

(3)工作人员应仪表端庄、服装整洁大方,遵守有关的工作制度,尽量减少噪音的产生,给患者提供一个安静的修养空间。

(4)治疗后用物及时撤去,排泄物、污染物及时清除。

(二)医院环境的分类

物理环境(也称硬环境):指医院的建筑设计、基本设施以及院容院貌等为主的物质环境;是表层的,具体的,有形的;包括视听环境、嗅觉环境、仪器设备、工作场所等,是医院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社会环境

1、医疗服务环境

(1)指以医疗技术、人际关系、精神面貌及服务态度等为主的人文社会环境。(2)属软环境,是深层次的,抽象的,无形的。

(3)包括学术氛围、服务理念、人际关系、文化价值 等,医疗服务环境的好坏可促进和制约医院的发展。

2、医院管理环境

(1)包括医院的规章制度、监督机制及各部门协作的人际关系等。(2)属软环境。

护理工作环境 篇3

关键词:病房环境 管理 优质服务 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87-02

病房是实施医疗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其环境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医疗质量。近年,我科为了提高护理优质服务效果,开展病房环境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

1 一般资料

我科从2010年1月至今开展优质护理模式病房,现有病床56张,将其划分为两个责任组,每组分别分管28张病床。两病区布局相同,主要功能区包括护士站、治疗室、检查室、抢救室、病室、贮藏室、医生办公室、值班室、更衣室等。采用优化病区环境,提高了优质服务的满意度。

2 方法

对病区环境管理存在问题进行调查。

2.1 病区环境管理分层次管理不到位,没有按照使用频率进行分类放置。如血压计、听诊器、心电图机、各种化验单,治疗车未放置在方便取用的工作区。

2.2 物品标识不明确,没有定位、定量放置。如常用口服药、注射药品应在放置橱内,有明确标志,每一种物品未按需求量设立相应数量,固定统一基数,有些备用药物长期不用导致过期,造成浪费。

2.3 专人负责不到位,科内工作区域未指定专人负责。如主任办公室、医师办公室、护士办公室、更衣室。

2.4 物品使用后放置归位不规范。未设立用量较大物品的专用位置,如各类病历应用的病历专用表格、护理表格、检查申请单等。

2.5 物品使用不注重环保,存在浪费。领用的一次性物品未按时间先后应用、不注重有效期,存在物品过期浪费。

3 實施病房环境管理

以优化病房环境管理目标,实现病房医疗活动安全、方便、快速、有效。根据我科特点,确定必备医疗设备和物品,根据不同用物的日常用量确定周转基数,整理不必要的物品、设备、文件。整理原则:在保证病房物品有效供应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病房内不必要的物品。

3.1 重新划分物品放置区域。按照物品使用的频率重新划分放置区域,如使用过的表格、交班本等,放回库房存放。正使用的记录本、表格等保存在工作区域易取用处;血压计、听诊器、治疗车等放置在工作区附近;笔、听诊器、手表等随身携带。私人物品施行一人一柜,集中放置。设立环保回收箱,注重循环再用[1]。将没有保留价值的纸张集中在一起,当草稿使用。

3.2 施行专人专项物品负责制。按照班次的安排分配病房环境管理区,如办公桌护士负责护士办公室的卫生,所有表格的分类管理和计划领用物品的放置和标识有明确的记录;治疗班护士负责建立一次性物品的分类放置,设立明确标识,口服药(兰色)、注射药有固定的清点记录本;抢救物品、仪器、抢救车专人负责制,每位护士专人负责制,定时清洁、保养仪器,测试性能完好,有记录;小夜班护士负责更衣室、休息室的每日卫生清洁;医生办公室、主任办公室由每日值夜班医生负责每日清洁。

3.3 常检查,勤自律。每日下班前15分钟,每个人对当班的工作进行回顾,物品摆放归原处,标识不完整的进行整改,清点物品不符合基数的及时补充。每班交接时注意工作场所的清洁、物品的放置,备用药品的清点,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4 按装清晰的部门标识、名牌每个功能区前安装统一的标识,注明地点、负责人姓名,病区显眼处装订,医护人员简介表,表上清晰标明科主任、护士长、住院医师、各组护士的姓名,附上相片及管辖的床号等,为病人提供方便。

3.5 有序整洁。护士站、医生办公室保持桌面整洁;更衣室内个人用品全部放人衣柜;治疗室、检查室内的物品除符合无菌及消毒隔离要求外,还需按一定次序放置,并养成用后放回原处的习惯;将病人及家属的私有物品放人床头柜或衣柜内,床头。

4 效果

4.1 规范了病区环境管理病区物品的分类,定点放置规范,标识清楚,基本达到目视管理的要求,营造了一个安全、整洁、舒适、高效的工作环境。

4.2 提高工作效率。30秒内能准确找到所需物品,减少工作失误,保证了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4.3 增加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消耗,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加强了团队精神。护士重视工作场所的卫生、安全,环境的改善提高了工作热情,把工作岗位当成自己的家一样安排有序,整洁舒适,增加凝聚力,使大家有一种归属感。

5 讨论

病房环境管理的目的是为病人和医护人员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医疗环境和工作环境,为医疗安全提供帮助。我科对科室环境进行规范化管理后,实现了人、物、场所的有机组合,改善了工作环境,使病房环境更加整洁、卫生,工作流程更加有序,保证了病人的医疗安全。对病房内的物品按使用频率分类放置,使物品取用更方便、快捷。实行病房环境规范化管理后,缩短了取用物品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为抢救病人赢得了时间,降低了医疗安全隐患。病房的工作评价最终是以病人是否满意为标准的,开展病房环境管理使病房的护理工作更加有序,医疗质量得以保障,病人满意度提高。

现代医院需要不断的提升来面对市场经济的竞争。拥有优美的环境,优质的服务,精湛的技术,才能拥有信誉和病人[2]。通过开展病房环境管理,输液治疗室及病区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舒适的环境,温馨的服务,提升了病人及家属对科室和整个医院的印象。而一流的环境,一流的服务,一流的管理必然吸引更多的病人[3]。这样形成的良性循环,必将推动整个医院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玲,胡平.5S管理法在手术间物品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08(2):97-98

[2]刘均艳.加入WTO对护士素质的要求[J].护理研究,2002,16(8):479

护理工作环境 篇4

1 对象

我院普外科在职护士30名, 均为在职正式或合同制护士, 参加工作时间为1年~20年;其中大专学历10名占33.3%, 本科学历20名占66.7%;男2名, 女28名;年龄23岁~40岁, 其中36%护士正处于轮转工作期。所调查的120例患者中, 男78例占65%, 女42例占35%;年龄为36岁~70岁。

2 护理工作环境建设的主要做法

2.1 重视文化建设, 提升职业自信

2.1.1护理文化建设是提高护士素质和业务能力、培养护理人才、减轻护士压力的有效途径之一[3]。在目前护理队伍人力严重不足与医疗事业快速发展冲突十分明显的现状下, 加强护理人员的素质培训尤为重要。我科十分重视文化素质建设, 通过会议、资料、各种培训等, 宣传我科的护理理念:“我们全体护士本着以患者为中心, 以良好的职业道德, 熟练的操作技能及全面的专业知识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并使护理理念落实于临床实践中。每位护理人员, 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水平, 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新护士上岗前都必须进行严格的专业知识和操作培训, 内容包括:医院简介、病区环境、职业道德、法律法规、医院感染、护士执业安全防护、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各项护理核心制度、急救药品作用、副作用、急救仪器、设备的使用、护理文书书写、消毒隔离、护士安全警示、人际沟通、护理不良事件和护理纠纷案例分析等, 培养其慎独精神, 增强法律意识, 规范仪容仪表, 加强护患沟通及个人职业防护。管理者尊重爱护每一位护士, 在全体医护面前大大方方地介绍新来的护士, 使其从心理上融入整个集体。每位护士培训合格后再参与交班与单独值班, 不让护士做与身份不相符的事情。护士长注重对新进院护士、轮转护士、低年资护士的考核力度, 不定时跟班、跟人检查, 帮助新护士尽快熟悉医院与科室环境。有利于新护士严格地执行医院各项规章制度, 减轻新护士对医院临床工作产生的不适应, 使其很快投入临床护理工作, 成为一名合格的护理工作者, 从而达到安全独立开展工作的目的。

2.1.2管理者为护士提供多样化的培训机会, 如院内培训, 外出进修学习等, 鼓励护士订阅护理杂志, 注重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 不断拓展视野, 提高专业素质, 总结工作经验, 撰写论文。在带教方面, 要认真完成备课、授课、示教、考核、评价等一系列工作, 从而增强科研意识, 推进临床护理教学工作, 更好地激发工作热情, 增强职业自信。

2.2 重视团队管理, 创建良好人文环境

护士长作为管理者, 要成为团队负能量的“转换器”, 团队正能量的“输送器”, 护士不良情绪的“净化器”。善于领导和缓解职业应激和负性情绪, 注重护士行为和心理管理, 加强上下级之间的沟通, 正确处理好医护、护护、护患、护理与医技、护理与行政后勤等部门的关系。对新护士、有思想情绪的、工作严谨性较差的护士, 进行单独谈话、指导和鼓励, 挑选技术好、工作认真负责、思想进步的护士传、帮、带。在平时工作中, 护士长要能预见性地发现问题, 提前消除引起矛盾的不良因素, 具有不制造矛盾的人品, 为护士创造良好的执业环境, 让团队越来越具凝聚力, 越来越稳定, 从而形成一种关系融洽, 工作积极向上的良好局面。

2.3 提供展示平台, 勾勒美好职业前景

2.3.1自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 我科推行“我的患者我负责”的理念, 保证每位患者的治疗护理由固定责任护士来完成, 从基础护理、专科护理, 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护患沟通等方面对患者进行全面整体的护理, 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应用根因分析法对整个工作流程和系统进行整体分析, 查找原因, 而不是一味地追究护理人员个人存在的失误。从而发挥人员激励, 质量控制, 工作指导的作用, 给护士提供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 加快年轻护士的培养, 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管理水平, 增强护士的职业成就感。

2.3.2我科成立了质控小组, 大部分护士参与了质控活动, 护士从中感受到领导的信任, 增强了责任感, 对发现的问题通过头脑风暴法, 进行集思广议, 共同分析讨论, 并提出防范措施, 共同执行。每位护士既是执行者又是管理者, 提高了个人的管理能力, 形成了人人参与管理的良好局面。

2.3.3通过举办护士演讲比赛、礼仪表演、应急演练、文艺演出等活动, 丰富了护理人员的业余生活, 使之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在职业发展方面, 根据每个护士的个性特点, 帮助其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和发展规划, 为护士提供公平的晋升平台。从而调动广大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树立主人翁意识和强烈的团队意识, 更加热爱医院, 热爱工作, 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未来。科室漂亮的影集留下了她们美丽的倩影, 记录了她们成长的足迹。

2.4 合理督导检查, 营造和谐快乐的工作氛围

2.4.1对护理管理者而言, 最重要的职业价值就是为护理专业的发展, 营造一个宽松的管理氛围, 把对临床一线护士的监控行为, 转变为对其培训、指导、服务、改善环境和尊重知识和人, 尊重一线护士的专业自主权。对于不规范操作的护士, 让其自己主动希望规范, 不再考核已规范的护士, 让各种业务学习利于患者, 利于提高能力, 将考试变为评价护士工作后患者行为的改变。为护士提供有章可循的工作流程, 提供方便安全的护理用具, 提供及时的专业知识指导, 为临床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出谋划策。

2.4.2护士长在工作中认真倾听每名护理人员的心声,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满足其要求, 公平公正地分配工作, 合同制与正式在编护士同工同酬, 在护士生病时, 送上真诚体贴的问候, 工作中取得成绩时, 给予称赞和鼓励。排班时人性化, 护士有事可提前预约, 给护士留有一定的自由空间, 有利于照顾特殊情况的护士, 使大家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状态, 从而达到时间和精力的合理配置, 提高工作效率。逐年配备一些现代化的护理用具, 减轻护士劳动强度, 更换办公设施, 购置微波炉、饮水机等, 方便护士工作生活, 保持工作环境的安静整洁, 从而优化工作环境, 使护士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2.5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实施护理工作环境建设2年多以来, 科室护理事故、纠纷、投诉均为零, 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患者安全得到了保障, 期间共发表论文2篇, 申请个人专利一项。护理工作环境实施前2年内离职护士为2名占6.7%, 实施护理工作环境建设后2年内离职护士为0。实施前与实施后护士工作满意度、护士在职培训和个人发展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4 体会

健康的工作环境是提高工作满意度、降低离职率和改善护理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 管理实践和支撑结构是影响工作环境最突出的因素。通过改善护士的工作环境, 不仅给护士提供了良好的物理环境, 还提供了更优化的专业环境和人文环境, 使护士增强了职业自信心, 提升了自身业务能力, 提高了沟通能力, 增强了抗压能力, 能正确处理好护护、医护、护患等方面的关系;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 促进了护理管理体系和服务流程的改进, 稳定了科室护理人员, 留住了人才, 降低了护士离职率。

参考文献

[1]Zelanska B, Howes D.The effects of implementing a professional practice model[J].JNurs Adm, 1992, 7 (22) :18-23.

[2]David MD, Mark GW, Robert JV, et al.Assessing the impact of healthy work organization intervention[J].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2010 (83) :139-165.

基础护理学知识点辅导:医院环境 篇5

医院的物理环境

医院的物理环境会影响病人身心舒适,关系到治疗效果及疾病的转归。1859年,南丁格尔在其护理札记中写道:“护理应是从最小限度地消耗患者的生命力出发,使周围环境保持舒适、安静、美观、整洁、空气新鲜、阳光充足、温度适宜……”说明从专业化护理开始就认识到良好的物理环境对患者的重要意义。

医院物理环境中影响患者舒适的因素

①温度适宜的温度有利于病人休息、治疗和护理工作的进行。在适宜的室温中,病人可感到舒适、安宁、减少消耗等。室温过高会使神经系统受到抑制,干扰消化及呼吸功能,不利于体热的散发,影响体力恢复。室温过低则使人不能舒展,容易感冒受凉。一般情况下适宜的室温为18℃~22℃,新生儿室、老年病房、手术室、产房则应保持在22℃~24℃。

[保持适宜室温的措施]

②湿度湿度是指空气中含水分的程度。病室湿度一般指相对湿度,即在单位体积的空气中,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所含水蒸气的量与其达到饱和时含量的百分比。湿度过高和过低都会给病人造成不适感。当湿度过高时,可抑制排汗,病人感到潮湿、气闷,尿液排出量增加,加重肾脏负担;湿度过低时,空气干燥,人体蒸发大量水分,引起口干舌燥、咽痛、烦渴等表现。病室适宜的湿度是50%~60%。

[保持适宜湿度的措施]

③通风通风可交换室内外温湿度,净化空气,可促进汗液蒸发,增加病人的舒适感,预防呼吸道疾患。通风效果受通风面积(门窗大小)、室内外温度差、通风时间及室外气流速度影响。一般每次通风时间为20~30分钟,每天1~2次,可随上述因素的变化而调整。

④音响音响是指声音存在的情况。柔和、悦耳的音乐对神经、消化、内分泌等系统起到调节作用,减除病人紧张感,使之心情舒畅,减轻疾病引起的心理障碍。噪声(引起人们心理或生理上不愉快的声音)强度达50~60分贝时,人会感到吵闹、烦躁。若长时间处于90分贝以上的环境中,会导致神经衰弱、头晕、耳鸣、血压升高、食欲下降;使心肌缺氧,诱发冠心病;使女性月经失调;引起听力下降,严重会耳聋。适宜的声波为40分贝。

为了保持医院环境安静,建立保持病室肃静制度。病室门、桌椅钉橡皮垫。工作人员要做到四轻: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病室设置耳机装置。

⑤光线适量的日光照射,促进皮肤血液循环,改善皮肤和组织的营养状况,使人食欲增加,舒适愉快。因此病室内应经常开启门窗或协助病人到户外晒太阳。保持病室、换药室、治疗室、抢救室等充足的光线,有利于医务人员观察病情及治疗、护理操作顺利进行。使用有色灯进行夜间照明,既不影响病人休息,又有利于夜间巡视工作。

⑥装饰布置简单、整洁美观的病室可以增进病人身体的舒适感,使病人精神愉快。根据各病室的不同特点设计、布置病人单位。

⑦空间每人都有空间需要,病人也是如此。为了保证病人有适当的空间,方便护理治疗工作,病床距离不得少于1米,最佳距离2.5米。

病人的心理社会环境

医院的物理、心理社会环境均不同于一般的生活、工作环境,加之病人因生病存在一些心理障碍,在医院环境中会出现各种适应障碍。帮助病人适应医院环境是护士的一项重要职责。

病人在适应医院环境时可能出现的障碍

协助病人适应医院环境

①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由于疾病和对医院环境的适应障碍,病人往往会感到害怕、焦虑、孤独等,期望得到心理上的支持。护士在对其提供躯体护理的同时,要注重病人的心理、社会需求,应与病人建立治疗性的关系,即良好的护患关系。通过积极的情绪、工作态度,通过友善、和蔼的语言等影响病人,赢得病人的信任。

②协助病人之间建立良好的患患关系病友们在彼此的交流中了解到一些疾病疗养常识、康复经验等,起到义务宣传的作用;病友之间还可在生活上、心理上相互关心、照顾,有利于病人消除不安情绪,减少陌生感,以尽快地适应医院环境,起到了义务护理的作用。护士要鼓励病人之间情感交流,建立良好的患患关系。

护理工作环境 篇6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和生产力的持续增强,极大的提高了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为社会带来巨大福祉,但是在时代飞速发展的同时,随之而来的环境破坏问题,严重的影响了人们的生存空间。为此,国家颁布众多措施保护环境,而环境统计和监测工作是完善保护环境的关键措施,本文主要对环境统计工作和环境监测工作的关系进行简要分析,并总结归纳出两者的重要性,希望以此提高对这两方面工作的重视,更好的治理我国环境问题,促进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环境统计;环境监测;关系

近年来,我国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政府对其重视度不断提高,并出台了一系列改善环境的政策,经过长时间的改革和各地方部门的共同努力,环境治理取得明显的成效。然而,依旧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严重阻碍改革的进程,影响社会的发展,为此国家启动环境统计和监测双重手段,进一步增强管理力度,促进两者共同发展,相辅相成更好的治理环境破坏问题。

一、环境统计对环境监测的重要作用

(一)统计工作为污染源提供数据支持。随着国家对环境问题的重视,曾多次开展环境普查工作,其中包括对污染源的调查研究,在对其走访过程中,详细的记录了污染源的信息,具体包括污染源的名称、电话号码、主要污染物、垃圾排放、处理设施的应用等[1]。通过这一措施,准确的掌握了污染源的情况,为颁布治理改善计划,提供了强大完整的数据信息支持,根据地理区域划分环境监测的范围,不但有效的节省时间,而且可以按照污染源的程度标准计算出环境监测的费用。

(二)统计工作为环境监测提供帮助。在实行环境监测工作时,经常会把监测信息和统计内容进行比较,查看企业是否出现虚报数据的情况。例如工厂的废水排放问题,很难进行准确的检测,这时通过信息对比,找出之间的数据差异,督促工厂按照系数核算的方法确定实际排水量的数值,努力降低误差。假如现场工作人员无法实行采样,或者遇到更加困难的问题,要第一时间与工厂协调,重新核实信息,采取及时的补救措施,并上报准确信息,这是工作人员的责任。诸如此类的情况很多,充分的验证了数据之间的确认是非常有必要的,环境统计工作对核查监测信息具有重要作用。

二、环境监测对统计的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环境监测的重视度逐渐增强,采用科学管理的方法,对监测工作提出越来越多的要求,因此,工作任务更加繁重,检测的项目和技术要求不断提高,例如污染源的调查、废水排放问题、空气质量检测等,均提出更高的标准。与此同时,监测的种类也更加复杂多样,具体有生态监测、验收监测、应急监测以及委托监测等,大量详细的监测信息为统计工作发挥重要作用。

(一)监测数据是统计核算的主要内容

我国的环境核算工作,总体来说有三种方法,而系数核算法和实际检测法的应用更为普遍,物料平衡法的使用范围相对狭窄,究其根据原因,主要是受到工艺实施的复杂程度和技术限制过高决定的。但是在统计信息呈报后,工作人员经过核实后,应用的有效数据并不多,尤其是对于那些重点工厂的统计核算,准确科学的检测数据,是有力的证明。所以在环境监测实施中,必须及时记录内容到统计报表中,以方便日后的使用和查找,由此不难看出监测信息的地位。

系数和算法的使用,是最容易操作的方法,它能有效地补偿监测信息量不足的问题,然而系数的确定依旧是通过现场监测得来的。在国家发行的核算系数规定中,包含了大部分的排污行业标准,对于這些系数的制定,全部是在具体工作的基础上,监测数据并进行核算得出的。

(二)监测数据为统计工作提供核算信息的支持

统计数据的最终确立,要考虑两方面的内容,第一,采纳污染源的主要信息,或者通过实验的方法,计算工厂的垃圾废水等污染物的排放。第二,对当地的水库河流、污水处理、空气检测等数据作为基础信息,进行研究,综合上述双方面的内容,开展环境统计数据调查工作。

但是人们往往忽视第二点内容,导致具体工作中出现一些难以避免的问题。例如,在某个县城有一条主要污染河流,在当年的监测信息中反映出,河流中化学需氧量高出普通河流数十倍,并且河流的流量依旧,没有减缓的趋势。在县城上交报表时,显示河流的化学需氧量较小,工厂的数量不多[2],这就导致在统计信息时,对于新增加的工厂,并没有计算在其中或者新增人口的统计不及时等导致的,此时必须重新调查,呈报准确的数据信息。

由此不难看出,统计工作的实行,也要对整体的环境进行宏观的调控,在环境质量信息的指导下,仔细核算数据内容,准确的反映出企业的污染排泄量,建设出更好的社会环境。

三、统计和监测工作具有法律依据

在2006年,国家出台了详细的环境统计管理法,在2007年,国家环境保护局曾颁布一份关于环境监测站的通知,同年5月份,下发关于环境统计工作的意见标准[3],近年来,又陆续的下达了多项环境统计和监测的规章制度。可见环境统计与环境监测工作的地位,同时也彰显出加强此项工作的急迫性。

四、统计和监测工作相辅相成

环境建设离不开统计和监测的帮助,环境统计为环境监测提供信息数据支持,反之环境监测为统计核算的实施,提供了宏观和微观上的指导,两者是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的关系。环境统计和环境监测的结合,有利于环境信息的借鉴和污染源数据的监控,充分发挥监督管理的作用,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持续展开。另外,相关的环境工作人员,要不断加强对气体、固体和液体排放的研究,进一步提高技术手段,做到科学、高效的数据分析,为环境管理提供更好的服务。

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统计工作与环境监控两者是缺一不可的,他们均为环境建设的基础内容,是保障社会生态发展,改善人们生活条件的重要因素。环境统计工作是对现实情况的调查研究,是数据信息的支持,环境监测工作是核算证实的重要举措,两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成为我国环境建设不可替代的因素。因此,必须提高对这两方面的重视,以此推动我国环境保护的快速发展,促进社会的整体建设。

参考文献:

[1]认清形势抓住机遇不断提高监测与统计工作水平——王久明同志在煤炭工业环境统计暨环境监测站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煤矿环境保护,2012,04:2-9.

[2]王芳春.环境监测与环境管理紧密结合开创环境监测工作新局面[J].环境保护,2013,06:14-16.

护理工作环境 篇7

关键词:肿瘤科,护理人员,工作环境,生活质量,相关性

近年来, 受到不良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 肿瘤患者人数明显增加, 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安全的主要疾病。对于肿瘤科的护理人员而言, 其工作压力和风险也随之增加。在肿瘤科治疗和护理工作中, 护理人员长期接触化疗药物以及相关污染废弃物品等, 对于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与此同时, 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病情复杂多变且情况危急, 需要随时做好临床抢救的准备, 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和精神压力, 对其生活质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2]。本研究以2012年1月-2015年6月于本院肿瘤科工作的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工作环境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调查研究对象为2012年1月-2015年6月于本院肿瘤科工作的35名护理人员, 均为女性, 年龄最高45岁, 最低24岁, 平均 (30.4±5.1) 岁, 护龄1~15年, 平均 (7.1±3.2) 年。

1.2调查方法

由本院自行设计调查表, 了解被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 分析其个体基本特征, 评价其对工作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感知。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简表, 参考Likert 6级评分法 (1~6分) , 从自主性、工作负荷、职业发展、领导与管理等方面进行 (9个维度, 53个条目) 进行评分 (53~318分) , 分数越高, 代表护理人员的工作环境越好[3]。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简表, 参考1~5级评分法 (1~5分) , 从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等多个领域 (28个条目) 进行评分 (28~140分) , 分数越高, 则代表护理人员的生活质量越高[4]。本组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35份, 回收35份, 经一致性核查及逻辑核查, 无条目缺失, 准确进行数据录入。

1.3 统计学处理

以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x2检验, 多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特征肿瘤科护士工作环境和生活质量分析

年龄>40岁、护龄>10年及副主任护师的工作环境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相对更高, 并随着年龄、护龄的增长以及职称的提升而增加,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不同学历、婚姻状况的肿瘤科护士, 其工作环境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肿瘤科护理人员工作环境影响因素

年龄、护龄、职称是影响护理人员工作环境的主要因素, 其中职称对于肿瘤科护理人员工作环境影响程度最为明显, 护龄次之, 而年龄的影响相对较小,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OR=1.43、1.31、1.02, P<0.05) , 见表2。

2.3 肿瘤科护理人员工作环境和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护理人员的心理、社会、环境与工作环境各维度之间均存在正相关 (P<0.05) ;护理人员的生理方面与工作负荷、职业发展、系统变革、资源条件、权利保障以及领导管理等6个维度呈正相关 (P<0.05) , 与工作环境的自主性、团队凝聚和权利保障这三个维度相关性不大 (P>0.05) , 见表3。

3 讨论

在肿瘤科的临床护理工作当中, 其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较大, 并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 主要受到化学药物和心理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化疗是肿瘤疾病的有效治疗办法, 化疗药物存在一定的毒性, 长期与其接触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损害[5,6]。对于女性护理人员而言, 其生殖健康会受到相应的影响, 甚至会导致不孕。而护理人员不可避免的会在工作中接触化疗药品、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以及污染物, 需要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完善硬件设施,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保护[7,8]。另外, 患者的病情危急, 随时可能发生危险, 护理人员往往需要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其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增大。部分患者的情绪不稳定, 对于护理人员的工作不配合, 甚至产生抵触, 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9,10]。部分护理人员的由于临床经验较少, 应急反应力差, 自身心理素质较差, 在护理工作中容易出现差错, 使其容易产生焦虑、紧张的情绪, 其对于工作效果及生活质量均会产生不利的影响[11,12]。

本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 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肿瘤科护理人员当中, 年龄>40岁的护理人员的工作环境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相对更高, 随着年龄的增长, 其工作环境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也会明显得以提升;在不同护龄的肿瘤科护理人员当中, 护龄>10年的护理人员, 其工作环境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最高, 护龄为6~10年的护理人员次之, 护龄1~5年的护理人员最低;在不同职称的护理人员中, 副主任护师的工作环境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最高, 主管护师次之, 均明显高于护士、护师,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不同学历和婚姻状况的护理人员, 其工作环境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差异均无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经肿瘤科护理人员工作环境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职称对于肿瘤科护理人员的工作环境和生活质量影响最为显著, 护龄次之, 年龄的影响相对较小,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OR=1.02、1.31、1.43, P<0.05) 。

而不同年龄、护龄及职称的肿瘤科护理人员中, 护理人员的生理方面与工作负荷、职业发展、系统变革、资源条件、权利保障以及领导管理等6个维度呈正相关 (P<0.05) , 而与自主性、团队凝聚和权利保障等3个维度相关性不大 (P>0.05) 。而在心理、社会和环境等方面, 均于工作环境的9个维度呈正相关 (P<0.05) 。

因此, 在肿瘤科护理管理工作当中, 需要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 为护理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有助于改善其生活质量。在肿瘤科护理管理工作中, 需要给予护理人员足够的关心, 合理进行排班, 改变传统的轮班制度, 根据肿瘤科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 实行弹性坐班, 尽量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和负担[13,14]。充分发挥其个人能力, 促进护理人员之间的合作与支持, 进而提升护理工作效率, 以更好的为患者所服务。建立长效的沟通机制, 护士长需要将急救护理管理的理念传达给护理人员, 详细予以详解, 并与护理人员进行沟通, 了解护理人员的意见, 采纳合理建议, 给予其鼓励, 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提高团队凝聚力。严格进行化疗药物的管理, 护理人员在接触操作时需要做好防护措施, 佩戴口罩、帽子、手套以及防护眼镜, 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执行, 避免直接与药物的接触, 分类处理和回收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以及污染物, 清除有害物质[15,16]。当皮肤受到污染时, 需要及时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 以保障肿瘤科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护理人员需要定期进行体检, 对于处于孕期和哺乳期的护理人员, 需要暂时予以调离, 避免化学药物和有害污染物对其产生不利影响[17,18]。

加强心理干预, 根据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临床经验, 合理进行工作安排, 使其在岗位上充分发挥价值和作用。定期进行业务培训, 强化其心理素质的训练, 使其在工作中能够保持平和的心态, 积极、乐观的面对工作压力, 并为其提供排解压力的途径, 维护其心理健康, 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影响[19,20]。

护理工作环境 篇8

1 一般资料

以2010年在我院保健科住院的6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 年龄60~87岁。入选标准:意识清楚, 并能很好地进行语言交流。排除标准: (1) 患有精神疾病; (2) 拒绝参与调查。

2 方法

2.1 改变患者心理环境

在常规疗养护理服务内容的基础上, 开展手指操、呼吸养生操和太极拳导练、茶文化知识宣讲和各项才艺展示活动。为满足患者的精神需求, 在病区设置娱乐室 (可阅读书报杂志、欣赏音乐、进行棋牌活动等) 、康复训练室 (配备站床、太极云手、健骑机、偏瘫康复器、滑轮吊环训练器、手指肌训练台等) 、针灸推拿室 (根据医嘱单执行) 、茶话室。对于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他人疗养生活的活动进行干预和阻止。另外, 病房添置《文化疗养手册》和《康复保健手册》等书籍, 针对患者的个体状况制订健康处方, 并放置在患者床头。

2.2 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鼓励护理人员系统、全面地学习医学专业知识和心理学、伦理学、管理学、美学等相关知识, 提升护理人员的内在素养。在工作过程中注重礼仪举止, 使患者感到亲切、可信赖;利用录像、专题讲座、演讲等形式宣传护理队伍中优秀护士和先进典型的事迹, 将在工作中涌现的好人好事、先进事迹采用情景再现的方式制作成视频公布到我院网站上, 提高护理人员的道德修养;针对护理人员学历、年龄、职称、能力, 分科室、分人员、不定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方式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操作技能及处理问题的能力。护理人员要以扎实的理论基础、娴熟的操作技能创造出良好的诊疗环境, 从而使患者达到生理、心理与外界环境的平衡。

2.3 规范陪护及探视制度

对陪护人员进行统一培训, 讲解健康检查的意义及注意事项;上岗前主要检查其身心状况是否能胜任陪护人员工作及是否有传染性疾病, 在岗期间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 并在上岗证上盖章以示通过;严格执行探视或陪护制度;使用温馨标语提醒探视者按规定时间探视, 以不影响患者休息和医疗护理为原则, 不得超过规定的探视人数和时间等;由医生或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病情签发陪护证, 严格控制陪护人员数量, 督促陪护人员遵守病区管理规定, 维持病房的正常秩序;设立病房接待室, 降低对同病房病友的影响。

2.4 加强硬性环境的管理

硬性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化学环境、生物环境, 经过多年的实践与发展, 硬性环境的标准已趋于完善, 目前的问题是如何从细节入手, 使病区的环境清洁、舒适、安全。主要通过护士长加强监管力度继而增加护士的执行力度。制作《病房环境管理监管表》, 患者与护士每人一份, 在执行过的条目上打“√”。环境条目包括:早晚是否开窗通风, 室内温、湿度是否在合适的范围内, 地面是否清洁、干燥, 床旁是否有障碍物, 是否按需更换床单被褥, 床单是否清洁、干燥、平整、无渣屑, 床挡是否及时归位, 警示标志是否清楚, 是否进行紫外线灯消毒处理等。每天回收《病房环境管理监管表》存档, 作为月底绩效考核的内容之一。为了推进病房环境整改, 可邀请本院病区环境管理专家到我科现场指导培训, 介绍管理技巧和经验, 解答实际问题。每月组织护理人员分批参观环境管理模范病房, 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 主动参与病区环境管理。

2.5 效果评价

(1) 患者对环境满意度:采用自制《环境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进行调查, 每周1次。包括病室清洁、病室安静、病室舒适、病室安全、环境维护情况5个维度20个条目, 满意计5分, 基本满意计4分, 基本不满意计3分, 不满意计2分, 很不满意计1分。该量表总Cronbach'sα系数为0.91, 内容效度为0.83, 重测信度为0.87。 (2) 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将2011年 (实施后) 与2010年 (实施前) 老年患者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

3 效果 (见表1、表2)

3.1 实施现代病区环境管理后患者对病区环境的满意度提高

3.2 实施现代病区环境管理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下降

[n (%) , 人]

注:△为连续校正统计量值

4 讨论

4.1 改善病区环境提高了患者对病区环境的满意度

优质护理服务要求护理人员应全面履行护理职责, 在临床护理服务过程中应充分体现专科特色, 丰富服务内涵, 保障患者安全, 促进患者康复, 体现人文关怀。患者突然从熟悉的家庭、社区环境进入病区环境, 会产生疏离感和孤独感, 护理人员在布置温馨舒适的病区环境的同时, 应促进患者角色行为的转变及其对社会环境的适应。针对保健科老年患者这一特殊群体, 以现代环境护理理论为基础, 深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 加强对患者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管理。表1结果显示, 患者对病区环境的满意度提高 (P<0.01或P<0.05) 。患者满意度可以从患者的角度来评价医院的服务质量, 是反映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通过改善病区环境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促进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措施的落实。

4.2 控制环境因素减少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实施现代病区环境管理, 能够减少环境因素对护理风险的影响。表2结果显示, 通过实施现代病区环境管理, 跌倒、坠床、感染等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较之前有所下降 (P<0.05) 。通过实施现代病区环境管理, 改善了病区的硬性环境, 降低了护理风险, 同时, 病区的软性环境也逐渐加强, 从患者自身、护理人员、陪护人员3个方面构建安全的文化氛围, 降低了护理风险发生的间接因素。但其中压疮未得到明显改善 (P>0.05) , 因为压疮的发生不仅受床单等物理条件的影响, 还受患者自身因素的影响。

参考文献

护理实践教学校内环境建设探讨 篇9

1 护理实践教学校内硬件环境的建设

1.1 实验场地

加强实验室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保障实践教学顺利实施的基本条件, 为此我院以全面建设新校区为契机, 从加强护理学专业教学的基础设施建设入手, 投资兴建了现代护理模拟中心实验室, 旨在改变原来实践教学场地小、教学设备更新缓慢的状况, 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级护理人才奠定物质基础。兴建的中心实验室面积达2 000 m2左右, 设有4个符合教学需要的模拟病房。另外, 还有健康评估室、急救监护室、手术室、产房、母婴病房、新生儿病房、心理咨询室、康复病房、多功能示教室、准备室、治疗室、护士站等, 这些仿真的设施建设充分满足了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急救护理实践教学的功能需要。其中每个模拟病房面积约80 m2, 设有床位7张, 模拟病房的布局及设施仿照医院的病房设计, 配备有医院病房标准用物, 使学生一进入该室就拥有进入病房的感觉, 促使学生以护士的角色进行各项技术操作。手术室有配套的更衣室以及拥有感应水龙头的洗手池, 让学生在较为真实的环境里体验和强化无菌观念。

1.2 数码互动设备

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已进入教育领域, 与计算机相关的技术, 包括各种应用软件、多媒体、网络、数码影像等的不断发展, 正深刻地改变着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教学技术、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3]。因此, 除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外, 我院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将为中心实验室配备全套数码互动设备。每个实验室均安装闭路电视和多角度监控设备, 中央控制室控制所有实验室图像的采集与处理和闭路电视播放。多功能示教室将全方位多角度的监控教师的每一个示教细节进行局域网直播教学, 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需要回放示教的相关细节, 教师也可以通过监控录像全面了解学生的操作训练情况, 从而真正实现教学互动, 全面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以更好的适应临床工作。

1.3 教学器材

护理学实践教学需要大量的教学设备与之匹配, 其中一部分的实验内容必须通过模型人练习[4]。近年来加大了对实验教具的投入, 购置了模拟人体功能的整体模型人进行各种护理操作, 同时还购置了各种局部人体模型块, 使学生有充足的模型人进行训练, 这些从国外进口的多种仿真模型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如美国纳斯公司的精装静脉注射及穿刺手臂模型, 其主要特征是造型逼真, 解剖位置精确, 静脉系统完整, 进针脱空感明显, 正确穿刺有回血产生, 同一个注射部位可以经受几百次反复穿刺;另外, 带监测警示系统的臀部肌肉注射模型造型逼真, 皮肤质感真实, 尤其是注射部位错误或针头插入过深均会产生报警, 这两款新模型投入使用后很受学生欢迎。此外, 还为健康评估室配备了心肺听诊+腹部触诊教师/学生用机, 这套设备的投入使用有效地解决多脏器阳性体征及实体训练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全数字化语言及视频, 了解自己体格检查技能操作的标准程度和准确性, 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也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较为真实的锻炼。急救监护室配备的网络版交互式急救医学模拟系统则为学生提高急救水平搭建了平台, 学生通过系统设置的模拟场景在模型上进行除颤等多种急救复苏操作, 使《急救护理学》的实验课有了真正的动手训练内容, 明显提高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2 护理实践教学校内软件环境的建设

2.1 更新教育观念, 明确实践教学在整个护理教学中的地位

护理教育是为护理实践提供人才的, 因此护理教育必须贴近护理实践, 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临床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 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从事实验教学的教师在明确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和综合性后, 摒弃了以往的“教育灌输论”, 树立护理整体教育、全面发展的创新教学思想, 从传授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知识与技能, 转变为传授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知识与技能, 将人性化护理的理念融入实践教学环境的建设中[5]。

以往老师与学生普遍重理论轻实践, 认为实验从属于理论, 没有单独的学分, 只是作为理论教学的一个辅助环节。为了适应实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 我院改革了传统实践教学学时少, 演示性、验证性实验课时多的弊端[6]。调整了教学计划, 将《护理学基础》实验设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并命名为《护理学基础技能训练》, 学时为80学时;将《健康评估》技能训练的学时从原来的18学时调整为32学时, 并进行独立考核。目前护理学基础理论与实践教学学时之比达到4∶5。这样的调整充分体现了实践教学在整个高等护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体现了为学生全面发展, 乃至于着眼他们今后工作实践需求的教学意识。

2.2 合理设置实践教学内容, 创新教学方法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是实现实践性教学目标的前提, 为此按照教学大纲以及《江苏省实用临床护理“三基”》的要求制订了《护理学基础技能训练》指导手册, 内容包括目的、评估、计划准备、实施流程、评价、注意事项, 每项都有明确的评分标准。医疗操作常规和护理操作常规教材应是严谨的、科学的, 是保证医护质量、保证医护安全、保证病人利益的行为标准[7]。我院根据临床护理工作的规范和发展, 及时合理的调整、更改教学内容和相关的操作规范, 以适应临床护理实践的要求。

专业实践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关键, 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急能力以及评判性思维能力,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如角色扮演、情境设置等,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角色转换、自身体验, 使学生不仅体会当病人的感受, 而且感到提高技术能力的重要性;设障碍法, 在用物准备时故意遗漏或备错物品, 要求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设法完成任务, 这样可以锻炼学生判断及灵活应变能力。

2.3 加强护理实践教学与临床护理实践对话

每年都有教师进入大型综合性医院进修和学习, 教师深入临床护理一线, 及时了解临床动态, 将新技术和新知识传授给学生, 使学校实践教学与临床护理相对接。定期邀请临床专家对护理实践进行指导, 为培养临床实用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我院拥有较完善的临床实践基地和社区实践基地, 这些实践基地都有实践管理组织及管理制度。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可以感受医院和社区的环境, 体验护士和病人的角色, 早日理解护士职业的价值和精神;学习人际交流沟通的技巧、基本的生活护理技术操作和专业技术操作, 培养观察和思维能力, 使之能够更好地了解护理人员的任务与角色, 增加对护士职业的感性认识, 同时可以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 实现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融合, 锻炼沟通技巧, 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 小结

现代护理模拟中心实验室经过2年多的建设和运转, 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 改善了护理学实践教学的基础设施。全院在现代护理理念和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目标的指导下, 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积极为学生营造仿真的护理实践环境。实践教学环境的建设与改革使学生真正学以致用, 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操作技能, 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护理观念, 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服务意识, 锻炼临床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陆秀花.护理专业实验室现存的问题及建设思路[J].护理研究, 2006, 20 (2C) :552-553.

[2]顾慧明, 尤黎明, 黄慧霞.护理技能教学中心实验室的建设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4, 23 (4) :88-90.

[3]张培丽, 王斌全.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 提高护理教学水平[J].护理研究, 2003, 17 (9B) :1110-1111.

[4]郭文华.《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思考[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6, 25 (12) :1019-1021.

[5]叶国英, 姚蕴伍.体现人性化的高职护理实训中心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8, 27 (6) :103-104.

[6]唐益东, 汪春惠.护理教学改革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探索[J].护理研究, 2007, 21 (4A) :926-927.

护理工作环境 篇10

1 材料与制作

气道护理包由不锈钢材料制成,体积为28 cm×19 cm×9cm,托盘分隔二格,其中前格放置吸痰管、口咽通气管、气道湿化液;后格左侧放置2个直径为5 cm的镊子消毒罐,内装有器械消毒液;右侧设有3个直径为8 cm的不锈钢罐,分别标记为吸洗液一、吸洗液二、无菌敷料(见图1)。

2 实验方法

本护理器具研制成功后初步应用于临床,将使用对象分为实验组(应用气道护理包)和对照组(应用传统无菌盘内置2 个换药碗),定期对2组使用的吸痰包进行生物学测定,将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再进一步改良。

应用多功能护理包与野外作训常用吸痰盘(无菌盘内置2个换药碗),每天在同一环境、同一时间段应用于脑外伤患者各30例,吸洗液采用呋喃西林,分别在使用后4、8、12、16、20、24 h取无菌镊、吸洗液做培养,监测被污染情况,连续性做实验7 d。

3 使用方法

使用时,打开气道护理包,在吸洗液一、吸洗液二缺罐中倒入生理盐水或无菌蒸馏水,在消毒灌内放入适量的消毒液和1把无菌钳。吸痰时,操作者用无菌钳夹持无菌吸痰管,再用另一把无菌钳连接吸痰管,用吸洗液一中的生理盐水试吸并冲洗吸痰管,以润滑吸痰管,防止黏稠痰液管腔内堵塞[1]。对于昏迷患者休斯顿可放入口咽通气管,一是起到牙垫的作用,预防舌咬伤,二是利于吸净口腔内痰液。吸引完毕后,用吸洗液二冲洗吸痰管及皮管。气管切开患者换药时应打开无菌敷料罐[2,3]。

4 结果(见表1)

5 讨论

5.1 气道护理包的应用

用于野外作训及临床:(1)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护理、危重患者呼吸道分泌清除。(2)气管切开患者切口换药。(3)呼吸困难患者口咽通气。

5.2 气道护理包的优点

(1)携带方便。此气道护理包内用物集中,携带方便,可提高护士工作计划性。(2)功能齐全、使用便捷。开包后可即时行气道护理、换药、吸痰、湿化、口咽通气、浸泡消毒等操作,为抢救患者赢得了时间,有效地提高了抢救成功率。(3)包内物品放置固定有序,可在救护车上使用,避免了振动引起的吸洗液溢出、物品移动,机动性能好、适用范围广。(4)设计规范。包内各类物品均为加盖密闭式无菌不锈钢罐,在室内外不同环境下经细菌卫生学监测,其为无菌生长,符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5)消毒规范。气道护理包每天一人一用一消毒,包内器械消毒规范,使用过程中始终处于密闭式状态,改变了以往无菌盘使用过程中物品暴露无遗的状态,减少了污染机会,可有效预防肺部感染,降低院内感染率。经实际应用,气道护理盘符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消毒技术规范要求,便于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研制一种应用于特殊环境下的气道护理包,以解决野外作训条件吸痰操作无菌技术问题,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方法:应用不锈钢材料设计集吸痰、气道湿化、气切换药、口咽通气、浸泡消毒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气道护理包。结果:改变了以往气道护理用品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易污染、吸痰器械消毒难度大、物品放置零乱、操作不方便的问题。结论:保证了野外作训条件下吸痰操作的无菌。

关键词:气道护理包,特殊环境,研制,应用

参考文献

[1]汤永秋.1例气管切开术后吸痰不当等因素并发气管食道瘘的教训[J].实用护理杂志,1994,10(11):35.

[2]王丽春.人工气道的护理进展[J].当代护士,2007(2):8-9.

护理工作环境 篇11

1 影响护理职业环境的因素

1.1 客观因素

1.1.1 护理职业因素

随着社会的进步, 经济的发展, 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加及整体护理的开展, 护理工作范畴、护士职责、护理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护理业务日趋繁多, 对护士的要求更高, 护理人员要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重新适应工作角色的发展, 工作任务更加繁重, 长期的高压力造成护士身心疲惫, 工作热情下降, 有机会她们会选择改行或倾向于压力小而待遇不差甚至更高的医院。护理专业的社会地位低, 晋升及继续深造的机会少, 护理人员只有通过自学、函授、远程等形式不断提高自身学历, 利用业余时间完成继续教育和各种技术资格考试。上级的各种检查督导, 提问考试, 护理部每月的检查, 内容不确定, 护士长的检查更频繁, 使护士每天皆处于一种应试状态。上班的护士少、工作量大、非护理性工作多。频繁“三班倒”“值夜班”“节假日加班”, 扰乱人体生物钟, 生活不规律, 不能顾及家人及孩子的生活学习, 此现状引发了部分护士对护理工作信念的动摇。此外, 部分医院对资深护士的不合理使用、高职低聘问题及聘用护士的待遇问题, 直接影响护士工作的积极性, 更加重了护士对护理工作前途及自身价值的担忧。

1.1.2 工作环境因素

医院是一个充满焦虑、变化和沟通障碍的场所[1]。护士每天所看到的多是病人痛苦的面容, 面对的多是一些需要承担沉重经济负担且治疗效果不容乐观的传染病人, 接触到的是一些为病人疾病及预后而担忧的家属, 特别是病人及家属的态度, 严重影响了护士的工作情绪, 工作起来会感觉更累, 心理负担会更重, 病人的病逝还会给护士带来一定的负面情绪。病区的细菌、病毒会直接威胁护士的健康, 随时都有产生职业暴露的可能, 随时需要进行防护与隔离。护士工作的环境是一个地处偏僻、机构相对独立、多为封闭式管理的传染病院, 护士与社会及其他科室工作人员之间的接触更少, 护士受无规律班次轮换的影响, 不能像其他行业人员那样规律地休息, 极大地影响了与外界的正常交往, 造成比生理影响更糟的各种负性心理。此外, 许多人并不真正理解护理行业, 护理人员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传染病院的护士还要面临社会及周围人群的歧视, 遭遇病人的误解及被传染各种疾病的可能, 特别是近年来突发传染病不断频发, 病人多且危重病人集中, 护士要无条件服从医院的应急指挥, 终止正常休息和休假, 克服穿脱防护服的烦琐和不便及其他更多难以想象的困难, 甚至冒着生命危险, 完成应急救护任务。

1.1.3 人力资源因素

市场经济下, 在政府补偿机制不到位的情况下, 全国多数传染病院一直被经济问题所困扰, 加之疏于管理, 病人分流, 医护人员工资无着落, 人心涣散, 不思进取, 护理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停滞不前。2003年后政府加大对传染病院的投资力度, 恰逢我院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 医院业务不断扩展, 一些中高级老护士流入非护理岗位, 护理人员紧缺矛盾较为突出。为解决护理人员严重缺编问题, 医院短时期内招聘编外护士63名, 原计划招聘普招护理本科生, 护理部也曾两度参加省人才招聘会, 虽有应聘者, 但无人报到, 不得不降低招聘标准。鉴于以上原因导致护理人员结构不合理, 中坚力量缺乏, 且婚产假和学历教育较为集中, 造成新的编制不足。年轻护士占护士总数的60%以上, 由于临床实践短, 一切还处于学习、适应、探索之中, 学校所学知识和工作实际运用存在一定的转换时期。面对陌生的环境和复杂的医护关系, 以及高节奏、高风险、高负荷的工作压力, 她们只能疲于完成临床任务, 严重影响了护理质量的提高。由于受短期雇佣关系不确定感的影响及相互间缺乏有效制约且随意性大, 医院不愿意对编制外护士进行培训, 也不敢有过多的投入, 使聘用护理人员的合理使用方面存在诸多弊端。同工不同酬、社会地位不平等、待遇不公正, 影响编制外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成为护理人才流失和护理队伍新的不稳定因素, 影响了护理学科的发展。

1.1.4 护患关系因素

近年来, 随着社会进步, 病人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 医疗纠纷不断攀升。医患关系、护患关系不断恶化, 一直处于一种紧张状态, 病人对医护人员缺乏应有的信任, 甚至持敌视的态度, 带着纸笔, 背着相机, 随时捕捉所谓的“证据”。护士在工作中谨小慎微, 生怕说错话, 做错事, 主要精力不能完全集中在工作上, 总是惦记着若被告上法庭, 如何保留和提供证据, 如何才能自保。除护理工作人员本身原因外, 有些病人经常把对医院、医疗和费用的不满发泄到护士的身上, 更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难度。

1.2 主观因素

1.2.1 职业成长因素

尽管1983年我国开始了护理高等教育, 但在岗护士中有机会能得到继续深造的护理人员寥寥无几。绝大多数护理人员只有通过业余时间自学、函授、远程等形式来提高学历, 即使参加成人高考录取的本科或专科脱产生, 在时间保证、教学质量、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上都无法与普招生相比。护理人员相对于医生普遍学历偏低, 职称晋升周期长且高级名额极少。而医院聘用高级人员多倾向于能够为医院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的医生, 多数护理人员不得不放弃晋升, 选择离开临床。近年来, 普通高考毕业的护理本科生不断增加, 但她们倾向于大城市就业, 愿意选择省部级以上及综合医院就业, 不愿到基层、不愿从事临床护理、更不愿到具有传染性的专科医院去工作。因为中小城市特别是专科医院没有大城市护理事业发展前沿地位的优势, 很难获得发展空间, 使他们的价值无法得到充分体现。2004年后我们医院陆续招聘的护理人员均为中职生或“3+2”的护理专科生, 文化程度以初中毕业生为主, 入学时文化成绩普遍较差, 被动入学后学习能力有限且主动性差;毕业后独立工作能力, 临床思维、判断、决策、应变能力及专业发展能力等大不如八九十年代的中专毕业生。因而缺乏对护理专业独立性的正确认识, 凡事处于被动地位, 制约了护理学科的发展。

1.2.2 年龄因素

临床护士在护理病人的过程中, 需要大量的体力消耗。随着年龄的增长, 中年以上的护士渐感体力不支, 夜班后失眠的现象时有发生, 特别是受视力所限, 给她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加之理论基础薄弱, 教学科研能力不足, 高年资护士的价值在临床上难以得到体现, 高职低聘, 工资相对较高, 工作的激情较低年资护士差, 各科不乐意接受, 和刚毕业的护士从事同样的工作, 与年轻护士长同处一科, 难免不会有失落感。因而易放松对自身的要求, 缺乏对职业的再进取精神。

1.2.3 心理因素

由于多数护士未受过心理健康方面的专业教育和训练, 心理卫生知识缺乏, 导致了心理适应能力差。特别是招聘的护士中, 绝大多数为养尊处优的独生子女, 缺乏生活历练, 抗压、抗挫能力弱。加之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 文化磨擦、观念冲突、价值多元、竞争加剧, 无不影响每个人的心理健康。面对具有一定难度和风险且比较琐碎及又脏又累的护理工作, 加之难以沟通的病人, 一旦在工作生活中受挫, 则易引起自我角色冲突, 发生焦虑、抑郁的几率高, 从而影响其身心健康水平。

1.2.4 法律因素

目前多数医务人员认为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条文, 并不能有效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特别是举证责任倒置, 在发生纠纷时难以向法庭提供可靠、有效的证据。加之, 法律知识欠缺, 法律意识淡薄, 法律观念依然停留在原有水平。疾病的复杂性和医院工作属多部门协作的不确定性及多数医院对“医闹”无可奈何, 惧怕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医患发生纠纷后, 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更多愿意采用医患双方自行调解的方法, 以息事宁人。而所谓自行调解, 多数是经济赔偿, 实际上, 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少数病人借医疗纠纷达到目的心理, 只要治疗效果未达到自己预想目的就在医院闹, 扰乱正常医疗秩序, 是导致目前医疗纠纷增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2 改善护理职业环境的对策思考

2.1 合理配置, 有效利用护理人力资源

护士数量是否充足, 结构是否合理, 应用是否恰当, 直接影响医疗安全和护理学科的发展。 随着《护士条例》的颁布与实施, 护理人员的职业环境逐渐得到相关部门与医院决策者的关注。我院护理部抓住机遇, 亲自向院长讲述条例中有关护理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要求及其意义, 很快产生了效果, 院领导当时就同意增加护士编制, 辞退无执照护士, 聘用有执照护士, 而且在聘用护士的同工同酬方面, 做了积极大量的工作, 走在了全市的前列。按公疗标准报销住院费用, 规定期限内考核合格的聘用护士享有同等级别在编护士的待遇, 完善职业保险, 并且同意选拔优秀聘用护士外出进修培训。鼓励不在护士岗位的老护士到一线去工作, 提高一线护士的分配系数, 稳定护理队伍。

充分发挥高级职称护士及资深护士的作用, 将她们充实到医院护理质量控制委员会和护理专家小组中, 负责日常护理质量检查和护理会诊, 解决护理工作中的疑难问题, 鼓励开展科研和教学, 按论文级别报销一定的出版费, 从而体现高层次护士应有的价值和尊严。

增加对护理物力的投入, 合理安排护士工作, 减少护士非护理工作的时间。从2005年开始, 病房统一配备中心供氧、负压吸引及呼叫系统各种监护仪、电话、饮水机、计算机医嘱处理和缴费系统。与相关部门协调, 加大后勤支持力度, 让药剂、供应、被服、器械科和总务后勤分别送药、送物、送器械和维修服务到病区, 病区卫生由保洁员全部承担, 极大地减少非护理工作时间, 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护理部依据各科工作量、工作特点、床位使用率及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科学配置护士人数及随机调配护士, 改原来整日休息为累计休息的方法, 弹性排班, 每天下班前护士长依据工作需要, 决定增加或减少次日上班人数。突发传染病流行期间, 取消陪护, 雇用曾在医院实习过, 暂无岗位的护士及补助自愿到甲流病区实习的护生为甲流病人做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 缓解临床护理工作的压力和人力紧张矛盾, 减少陪护及纠纷的发生。集中护理技术优势, 加强对疑难重症病人的观察与护理, 保障病人安全, 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及护士身心健康, 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促进护理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2.2 以人为本, 创造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

以人为中心贯穿护理管理的始终, 改善护理工作环境, 提高护士的精神和物质待遇, 使其在工作中产生安全感和满足感, 从而提高工作积极性。赋予护士一定的自主权, 提供个人发展空间及施展才能的机会, 增加工作灵活性, 从而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与创造性, 进一步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和护理专业的发展。护理部从学历、职称、年资及实际工作能力等方面对护士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 使其知识及水平得以充分发挥, 岗位明确、职责清楚, 对护士的工作要求及目标随着层次的上升而增高, 奖金分配系数与层次对应递增, 从而体现了责、权、利的统一[2,3,4]。为护理人员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 争取公平的晋升机会, 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挑战性。采用肯定、赞赏的态度与护士相处, 关心护理人员的个人生活, 为护理人员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满足护理人员的需求, 创造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我院从2005年开始, 每逢佳节都要为员工赠送礼品;每逢员工的生日, 都要把鲜花和祝福送到员工的手中;每逢员工有病都要去探望和慰问;每逢节假日护士长都要替护士值班。这些工作在我院已坚持下来, 虽然做的是小事, 但凝聚了员工的心, 更多体现对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在充分考虑追求、兴趣、能力的基础上, 挖掘每个人的闪光点, 充分发挥其优势和潜力, 把个人职业生涯目标与专业成长及医院的发展联系起来, 确保个人职业生涯目标与医院的发展协调一致。一心一意投入到医院的各项工作中, 齐心协力朝着医院发展的方向努力, 在为医院承担责任和义务的同时, 更加关注自己事业的发展与成功, 从而促进专业和医院的建设和发展。

2.3 相互关爱, 缓解护士心理压力

护士从事着一份高风险、高压力的工作, 面对千变万化的问题, 十分渴望得到心理上的支持。为了缓解护士心理压力, 首先采取自我调节, 学会心理调整, 保持平和稳定、乐观开放的心理状态, 遇到不公平事件、不协调人际关系、不愉快情感体验时, 学会积极应对, 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 正确面对现实, 面对挫折。同时, 不断完善自己的性格, 不断改变自己, 尽快适应工作, 减轻工作压力给自己带来的负面影响。鼓励工作之余参加各种活动丰富业余生活, 愉悦心情, 与同学外出聚会、唱歌、交流各自科室的事情, 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 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和机会, 探讨积极的应对方式,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构建由心理咨询师、护士长和护理部主任组成的心理支持系统, 提供心理关爱和情感支持, 协调同事间的矛盾、冲突, 特别是当时可以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 培养和锻炼护士自身应对能力, 减轻工作压力给自己带来的负面影响, 以良好的心境投入工作。当上述方式不足以缓解压力或压力积累太大时, 让护士选择“休假”, 争取家人的理解支持。此外, 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 护理管理者做好各类人际关系的协调和护士的心理疏导工作至关重要, 护理管理者的支持是护士在工作中重要的社会支持资源, 影响着护士对护理工作的忠诚度和团队归属感。

2.4 提供平台, 全面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护士自身素质的提高是改善护理职业环境的先决条件, 因此, 护理管理者要正确引导护士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经常翻阅相关资料, 关注护理发展新态势, 注意知识的更新, 探索不同层次护理人员最佳培训模式, 不断提升护士的专业理论及专业技能水平, 优化能力结构。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多重护士角色, 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力及自我成就感, 促进个人发展及护理事业的进步与发展。针对年轻护士多的特点, 重点进行规范化培训, 提供平台, 强化中坚力量的科研创新意识。同时要提高人文知识、专业知识、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证据意识, 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 学会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学习并掌握心理学知识, 学会在各种复杂情况下正确调整自己的心态, 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在不断进取中实现自我价值, 获得护士的职业尊严, 最终为病人提供一个良好的治疗护理环境。

关键词:护理职业环境,传染病,因素,对策

参考文献

[1]于静蕊.护士工作压力研究现状与进展[J].护理管理杂志, 2004, 4 (11) :17-19.

[2]胡品佳.护士职业需求研究的探讨[J].护理研究, 2011, 25 (5A) :1140-1142.

[3]杜丹丹, 柯永红, 陈靖.护士职业价值观现状的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 2011, 25 (7A) :1713-1715.

上一篇:功率曲线测试下一篇:用户需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