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科护理工作

2024-08-01

呼吸科护理工作(精选12篇)

呼吸科护理工作 篇1

现阶段, 随着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 相关的护理工作也不断得到完善, 而在护理工作中, 护患之间的良好沟通也十分重要, 该种方式不仅能够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程度, 还有利于患者接受相关的治疗, 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护患沟通的实现重点在于护理人员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以及熟练的专业理论知识, 护患沟通的实现还能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 制定一系列合理的护理方案。在呼吸科护理工作中, 在基础护理工作的基础上, 不断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 能够使患者的护理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2年8月至2014年9月呼吸科就诊的7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患者年龄20~80岁, 随机将其分为两组, 分别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50例。观察组中, 男性198例, 女性152例, 其中有咳嗽症状的患者101例, 咯血症状的患者41例, 气急患者57例, 哮鸣症状患者79例, 胸痛患者42例, 高热患者30例。对照组中, 男性194例, 女性156例, 咳嗽症状患者107例, 咯血症状患者43例, 气急患者57例, 哮鸣症状患者81例, 胸痛患者43例, 高热患者19例。对两组患者基本资料以及患病症状的资料进行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呼吸科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如按医嘱用药, 并进行日常护理等。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 运用护患之间的沟通技巧进行护理。具体的沟通技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 医护人员能够通过患者的眼神、语言、表情来读懂他们的需求和感受, 并且为了提高患者对病情的理解程度, 在交谈过程中尽量少用专业性词汇, 将其表达的通俗易懂;患者在接受护理治疗的过程中, 为了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怀和亲切, 赢得患者的好感, 在患者表达自己的烦恼和意见时, 要认真听取并给予适当的开导, 从而能够增强护患之间的情感。另一方面, 当患者心情不好, 或者是为自己的病情感到焦虑不安时, 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 要耐心开导, 不能对患者用过多激烈的言词;通过患者表达的不满, 以了解患者面临的问题, 通过与患者的沟通, 缓解其内心的压力和焦躁, 不断鼓励和安慰患者。此外, 对待患者家属也要真诚、主动, 让家属能够感受到医护人员的用心, 使其放心将患者交给医护人员, 并得到家属的支持与理解, 还能够增加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效果

对患者护理效果评价过程主要包括患者在治疗期间, 医护人员护理出现差错的情况、投诉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情况等。

1.4 统计学方法

在进行相应的数据统计时采用统计软件SPSS 17.0, 建立数据库, 通过检测分析,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两组护理的结果显示, 对观察组的护理出现差错的比例要低于对照组, 并且对观察组护理的满意效果要高于对照组, 将患者、家属等对医护人员的满意程度分别用1, 2, 3, 4, 5等级进行评分, 满意程度依次递增,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护理质量效果结果见表1, 不同满意程度结果见表2。

3 讨论

护患之间的关系对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发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与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效果息息相关, 还会对医疗纠纷方面产生影响。因此, 加强护患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本文的研究表明, 对患者以及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 能够使患者的护理效果得到大幅度提升, 并且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逐级递增, 该种方式不仅能够提升患者康复的速度, 还能够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

良好的护患沟通, 不仅需要护理人员具备较高的道德素质修养, 还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 需要具备较高的沟通能力和技巧, 注意语言的用词, 能够耐心听取患者以及家属的要求、意见等;少用专业性术语, 多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患者了解自身病情的发展情况, 进而让患者减轻压力, 正确处理自身的情感。此外, 良好的护患沟通还能够增加患者家属对医护人员的理解和信任, 使家属能够放心将患者交给医护人员, 利于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护理。

由此可见, 在对呼吸科患者的常规护理工作中加入对患者以及家属的沟通, 能够提高护理的质量和效果, 有利于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因此, 良好的护患沟通值得在医学界推广。

摘要:目的:讨论护患沟通在呼吸科护理工作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70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 进行不同方式的护理工作, 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普通的护理方式, 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护理方式的基础上, 加入对患者的沟通护理方式, 并对这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并且在护理效果的满意程度方面也是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呼吸科护理工作中, 在常规护理工作的基础上, 合理运用护患沟通的方式和技巧, 能够大大提高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护理效果, 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 因此该种方式具有可推广性。

关键词:护患沟通,呼吸科,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一兰.护患沟通在呼吸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药实践, 2013, 11 (6) :869-870.

[2]胡绍辉, 汪建国, 王巧云, 等.护患沟通技巧在呼吸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1, 3 (17) :579-581.

呼吸科护理工作 篇2

总结过去的一年,找出工作中的很多不足。为了2011年的护理工作能达到:优质量、高效率、有创新、有品牌。在护理部制定计划的基础上,根据呼吸科具体情况及特点制定2011年护理工作计划如下:

一 2011年呼吸科护理工作总目标病房陪护率明显下降,尽最大努力创无陪护病房病房满意度明显上升,满意度>99%

3科室管理达到三化:制度化、秩序化、规范化护理人员三基、专科培训合格率100%病人基础护理覆盖率100%病人健康教育落实有效率100%病人安全措施落实率100%护理人员培养达到:有内涵、有礼仪、有技术、有知识,向护理

高端人员标准靠近。科室收入比去年要增加30%左右打造独特的呼吸科护理品牌

二 2011年呼吸科护理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总结2010年呼吸科护理工作,优点亮点继续发扬,缺陷不足加强完善创建无陪护病房,打造呼吸科护理品牌

(1)完善探视制度,做好宣传:利用公休座谈会、设咨询服务台,让病陪人及探视人员理解探视制度的意图,赢得配合。

(2)提高病房的温馨舒适度:床铺清洁整齐、床櫈桌适用、环境

清洁、温湿度适宜、病人用物放置规范,病房内配有:花一束、钟表一个、衣镜一面、衣架一个,针线包内放有:针、线、老花镜、剃须刀、梳子、润肤露。再送上一壶热水、一声问候、一个称呼、一个微笑。一次全面的入院介绍、贴心的健康教育、细致的出院指导。流动小餐桌、舒适坐便椅。让病人找到家的感觉,体会到亲人般的呵护。

(3)强化基础护理薄弱环节,突出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做病人的贴心人

(4)细化服务流程:各项护理技术操作流程、护理人员行为流程。

达到护理技术操作标准化、护理人员行为规范化、护理工作有衔接、护理服务无缝隙。

(5)逐步落实便民措施加强护理人员三基及专科知识技术培训,提高护士内涵及知识技

术水平

(1)推行护理人员记读书笔记,每月召开一次读书笔记座谈会

(2)实行轮流讲课,每月一次,年终评出讲课优秀者

(3)选择疑难病例、护理问题较多病例进行护理查房,探讨护理

效果、总结护理经验,每月一次,必要时随时查。

(4)提倡普通话晨会交班,半年评选一次,评出1——2名晨会

交班明星。

(5)鼓励护理人员自学、函授学习

(6)培养专科护士2——4名,重点培训专科知识、专科技术。

采用科内培训及外出学习。成为合格的呼吸科专科护士。

(7)自做呼吸科护理人员工作手册,反映呼吸科护理人员一年来

每个人的工作情况及成长经历,呼吸科护理人员人手一册。护士长加强督导,不断完善服务,不断提高质量实行人性化管理:无情的制度,有情的管理。关心护士,体贴护

士,理解护士,爱护护士。尽最大努力为护士做点什么。打造温馨病房、和谐科室品牌科研论文:鼓励护士在工作中积累知识,总结经验。一年每人至

少发表一篇论文。大胆探讨,集体做一项护理研究。暂定项目:临床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封管液选择的探讨研究。召集全科护理人员进行更新完善呼吸科护理常规,达到既有临床实用意义又有推广使用价值。严抓带教,培养合格护理接班人节支增收:增强营销意识,创收。一次性耗材严格管理,入出相

符。医护协作完成预期目标。

2011.1.1

呼吸科护理工作 篇3

【关键词】 呼吸科疾病;院内感染;预防和控制;护理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34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688-02

医院感染率是评价医院管理和医疗护理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医院感染发生率的高低除受到治疗因素、环境因素及患者自身因素的影响外,与护理工作质量也存在有一定程度上的因果关系[1],目前院内感染病例主要集中于呼吸科疾病。为更好地控制院内感染,提升医疗管理水平和护理质量,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1月间223例院内感染呼吸道疾病病历资料,现将有关结果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并整理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间223例院内感染呼吸道疾病病历资料。其中男115例,女98例;入院时均无感染症状。其中60岁以上141例(63.23%),50-60岁30例(13.45%),50岁以下52例(23.32%);住院天数7-26d(16.5±9.5d)。所选病例入院前均无感染症状,呼吸科疾病感染症状的诊断标准具体参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2001年)执行。

1.2 分析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分析院内感染致呼吸科疾病的病人病历资料,主要分析病人的年龄、护理记录、各种侵袭性操作及抗生素或激素应用情况等。

2 院内感染原因分析

本研究显示,呼吸科疾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两方面:

2.1 病人自身因素 本研究中,院内感染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人主要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63.23%(141/223)。由于患者自身免疫机能衰退下降,尤其是老年病患的机体组织器官正发生退行性改变,抗病能力差,加之原有疾病的损害,合并院内感染的几率自然远远超过正常人群[2]。同时,医院感染发生率有随住院时间增长而明显增高的趋势,住院时间>10d的病人,感染发病率较高。

2.2 引起呼吸科疾病院内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及耐药性 本组病例的痰培养结果分离出致病菌株205株,检出率91.93%。引起呼吸系统疾病感染的病原体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26.50%)、酵母样真菌(14.56%)、肺炎克雷伯菌(12.60%)等。从药敏试验对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结果可以发现,以上几类病原菌对于常用抗生素如哌拉西林、氨节西林/棒酸、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等,均有极强的耐药性。而其他一些临床应用的敏感抗生素如亚胺培南,尽管抗菌谱较广,但由于价格昂贵,经济性差,如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还可能对使用者构成易对神经毒性或肾毒性损伤,临床应用价值较低。

2.3 抗生素应用不规范 部分患者抗生素用药时间长,更换频繁,未严格遵循痰培养、药敏试验的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导致患者用药后体内菌群失调,发生院内感染。

2.4 病区空气质量 从呼吸科疾病院内感染的季节分布来看,秋冬季节为呼吸道疾病院内感染的高发期,同期空气细菌培养结果也提示病原菌含量明显超出其他季节段。由此可推测,病区空气质量与呼吸科疾病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存在密切关联,秋冬季节病区空气不流畅,会为病原菌传播及交叉污染形成便利条件,致使病人受到病原菌侵袭[3]。

此外,呼吸道侵袭性检查时医护人员的业务熟练程度、无菌技术操作的执行情况,特别是接触过侵袭性操作如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留置导管、吸痰等医疗设备或器具也具有较高的院内感染风险。

3 呼吸道疾病院内感染的护理措施

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是减少或杜绝呼吸科疾病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结合近年来我院护理部对呼吸科疾病院内感染病例的护理经验,总结出如下护理体会。

首先是要加强高危人群的基础护理措施。对于老年并伴有多种严重内科疾病病人应实施保护性隔离。病区应保持通风换气,空气相对湿度在50%-60%,室温22℃左右,每日定时对病区进行紫外线照射空气消毒30min以上,力求保持病室内空气通畅和低病原微生物浓度。嘱病室患者要注意病区清洁环境的维护,禁止随地吐痰,保持个人卫生,出汗、咳痰污染的被褥要做到及时更换、清洗、曝晒消毒。在积极治疗病人原发病的基础上,陪护家属应在临床医师指导下加强营养支持以增强病人免疫力,抵御病原微生物侵害,缩短住院时间[4]。

其次,抗菌药物使用方面。临床医师应当严格采用血常规检查、痰培养及药敏实验的用药指导标准,护理人员应遵医嘱指导病人合理使用抗生素,在健康宣教知识中重点强调抗生素用药知识,明确给药剂量、次数及间隔时间,杜绝抗生素误用、滥用的现象[5]。在抗生素选用上应依据痰培养、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避免使用广谱抗生素或2种以上的抗生素联用,防止病人出现耐药性。根据患者病情发展或转归情况,在药物选择、剂量控制方面要及时予以调整。

再次,针对呼吸科疾病病原感染特征,采取并加强医院感染预防工作,包括控制流动人员,限制陪护、探访人数及时间,切实做好病区的清洁、消毒、隔离工作,预防交叉感染,尽可能地切断感染途径。

综上所述,医院内感染是目前各级医院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护理人员应对相关危险因素给予足够重视并加以预防和控制,力求最大限度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参考文献

[1] 周泽云.呼吸重症监护室预防医院感染的护理措施[J].重庆医学,2010,39(9):1168-1169.

[2] 段美丽,李昂,翁以鑫,等.重症监护病房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及其耐药性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6,9(17):1422-1424.

[3] 李善华,涂明利.呼吸科疾病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郧阳医学院学报,2009,28(3):295-296.

[4] 李爱珍.最新医院普通外科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与护理风险防范及护理质量安全管理规章必备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92-97.

呼吸科护理工作 篇4

如何在运用呼吸内科专业护理技术和实现医学模式的转化之间找到一个切入点呢,笔者作为护理工作人员,结合现实实际操作,归纳总结出:需要在护理工作中倡导人文关怀。针对本科室而言,呼吸内科的护理工作者须注重护理工作中的人性化方式方法,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合理化需求,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一切从患者的需要出发,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如此才能将呼吸内科的护理工作落到实处,让患者满意,让家属放心。

就如何在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实施人性化服务,有如下探讨:

1 提升护理工作者素养,建立人文理念

长期以来社会处于一种患者求医生的局面,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疗体制的改革,市场竞争趋于激烈,在医疗质量保证的前提下,竞争成败的关键就是服务,医院管理者已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并努力在"服务"上做文章。因为只有赢得患者才能留住市场、扩大市场,医院才会有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针对护理工作者而言,必须转变观念,弘扬人文精神,提高自身素养,加强职业道德的学习。首先要使人性化服务的经营理念深刻地融入人心,统一医护人员的思想认识,破除陈旧的、传统的思想观念,使人性化服务成为每一个员工的自觉行为,而不是外在约束,坚持"以管理为中心",用制度管人,向管理要效益。努力做到"以一流的质量使患者放心,一流的服务使患者称心,一流的环境让患者舒心";其次,从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入手,挖掘潜在服务、完善适时服务、拓展延伸服务。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建立新的护理模式。

2 营造温馨、舒适的人性化护理环境

护理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患者康复效果的优劣。因此应创造一个舒适、温馨的人性化护理环境。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病程长,长期反复发作,咯血,精神紧张、情绪消沉,恐惧,并极易烦燥,常拒绝做必要的检查及治疗。护理措施人性化,就是要让患者感悟护理工作者的真情。

呼吸内科的护理工作者应向患者宣传疾病的有关知识,鼓励患者树立治疗信心,积极主动配合治疗。首先建立护患关系,主动热情给予劝导和抚慰患者,有目的地介绍病情及治疗经过,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所了解和正确认识。然后,采取术前、术后访视制度,术中关怀制度,减轻手术患者对手术的紧张、恐惧心理。在进行护患沟通时,在不同场合,要运用适当的语言,科室每半月召开工休会,广泛征求患者意见,对出院患者要询问其对"出院指导"掌握的情况,并进行电话随访,各科室根据自身科室的特点,制定爱心卡、温馨提示卡等。

护理工作者通过热情和和谐的语言,熟练的工作技能,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真诚为患者服务的感情,可以使患者有一种安全感和信任感才能消除消沉悲观情绪,从而减轻患者痛苦,让其接受治疗,安心康复早日走上工作岗位。

3 利用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患沟通是人性化服务中最主要的内容,往往一句温暖的问候、一个关爱的眼神、一个温柔的动作即可起到药物无法替代的作用。因为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比健康人的心理和情感更为脆弱,需要比正常人更多的关怀。所以医护人员要主动与患者沟通,以了解患者的家庭情况、生活习惯和心理状况。

首先,应组织全体护理工作者学习医患沟通的意义。召开全体病区工作人员动员会议,包括学生、护工、卫生员使大家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在临床工作中,对护士服务态度的管理较长时间以来一直比较严格,而病区医生、卫生员、护工可能是忽略了的人群,因此要加强对这些人员的管理。

其次,制订规范化流程及规范化语言。科室根据本病房的特点,制订从入院到出院整个过程的规范流程。要根据人性化护理服务护理模式框架,修订岗位服务用语,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并纳入护理考核中,参加护理部组织的礼仪培训,规范语言语调、手势、站姿、走姿,恰当的手势,得体的语言。如:见面先问"您好",开口加称谓,话前先用"请"字,操作失误先道歉,操作结束先谢谢。

再者,进行定期模拟示范表演。组织年青的护理工作者进行患者与护士的各项操作模拟示范表演,组织全科医护人员学习,大家提出不同的意见,通过讨论和学习使大家更加明确自己应如何做,自己在日常工作中有哪些不足,如何才能做得更好。

护理实践表明,服务是一种感受,医院需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超期望服务,那就要求护理管理者对其员工进行人性管理。护理人员应提高自身修养,精练技术,不断完善自我,将端庄的仪表、美好的语言、得体的行为、精湛的技术体现在为患者提供的人性化服务中。同时,作为护理管理者则须站在以人为本的角度上,先让护士感动,让护士满意,只有护士感动了,才能因感而动,用心去做,这样才能让患者从医务人员的眼神里感知到真诚的爱心,继而提升医院的竞争力。总之,便捷、舒适的人性化护理能够促进病人康复,建立良好医患关系,提升医院发展竞争力,是有必要而且有效果的可行性服务方式,值得医护工作者深入思考并实践。

摘要: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较高,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之一,在我国其死亡率较高,因此呼吸内科的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社会进步,内科护理工作内容和范围的也在不断扩大,作为呼吸内科的护理工作者必须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当今社会特别要重视人性化的护理,才能将呼吸内科的工作落到实处,让患者满意,让家属放心,同时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推动医护工作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呼吸内科,护理,人性化服务

参考文献

[1]艾惠霞.王志兰.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的探讨[J].中国疗养医学,2009.(8).

[2]王静.创新医院文化建设,推进医院持续发展[J].医学研究杂志,2009.(6).

[3]胡小玲.人性化管理对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的作用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09.(4).

呼吸内科护理工作心得体会 篇5

打小就觉得护士圣洁而美丽。21岁这年,我终于圆了自己的护士梦。当穿上护士服第一次踏进病房,看见那一个个在死亡线上挣扎的身影,我深深知道作为一名护士的责任。

面对宝贵的生命时,她们的责任是一个严肃的词汇。责任的对象是人,是生命。护士值班时,负责的是全病区几十个生命,稍有疏忽或懈怠,都有可能给人之最宝贵的生命造成永远无法挽回的损失,这种损失是世间任何东西都无法弥补的。

面对细微的护理工作时,护士的责任是琐碎的,是做好每一件小事,满足病人的每一个合理要求。小到一次翻身、一个表情,可能带给病人不同的感受,都与护士的责任相关。有人说,责任就是去做你应该做的事,如果能做你不想做但又必须做的事情,这更是责任的深层含义。

怎样做才能体现护理工作的专业价值呢?这可从四个方面来体现:一是服务价值。笔者认为服务价值的核心是态度。对工作负责的态度,对病人热情的态度,是难以用价格来衡量的服务价值;二是知识价值。护士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在实践中观察积累,以深入浅出的话语解答病人的问题,树立护士的知识形象;三是技术价值。护理服务是一种技术性服务,我们的服务对象可能会包容你的服务态度,却会挑剔你的护理技术,这是不可或缺的;四是艺术价值。护理服务是一种精细的、微小的、艺术的工作,如果把护理二字做到位,那对病人而言,应该是一种绝妙的享受。护理职业价值的核心,是提高人的健康水平,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我越来越能够感觉出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同时感受到在每天紧张工作中收获的快乐。护理工作是一门精细的艺术。护士要有一颗同情的心,要有一双愿意工作的手。新形象的护士是会用她们的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解除病人的病痛,用无私的奉献支撑起无力的生命,重新扬起生的风帆,让痛苦的脸上重绽笑颜,让一个个家庭都重现欢声笑语。神话中,天使的美丽在于她的圣洁与善良,而白衣天使的美丽在于温馨与微笑。

呼吸科护理工作 篇6

【关键词】系统呼吸护理;呼吸衰竭;呼吸机通气;疗效

【中图分类号】R67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309-01

呼吸衰竭是由于多种因素造成肺部无法正常通气或换气,动脉血压分压低于正常水平,进而诱发一系列生理功能症状及代谢紊乱综合征所致。无创呼吸机通气是目前治疗本病的常用方式,但通过在通气后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并不是特别理想。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对我院35例本病病例采取了系统呼吸护理,并与同期35例采取常规护理者进行对比研究,取得了不错的研究结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2013年期间到我院就诊的呼吸衰竭患者共计70例,其中男性病例43例,女性病例27例,年龄段54~76岁,平均是62.8岁。所有入组者均与《内科学》中相关诊断指南相符合[1],均采用北京凯迪泰医学科技st2O系列双水平呼吸治疗仪治疗,排除有其他严重合并症、全身系统疾患以及无法配合研究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将其分成2组,组间在性别、年龄等资料方面的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具备可比条件。

1.2 方法 依照护理方案为对照组提供常规基础护理,主要包括心理疏导、严密监测病情、气道护理和口腔护理等几个方面。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条件下施加系统呼吸护理,包括:(1)腹式呼吸护理。指导患者取松弛身心的舒适体位,缓慢做深吸气动作直到无法再吸气,待屏气片刻后,通过口缓慢将气体呼出,练习时可将双手平放于肋弓下方,必要时可对腹部、肋下部位进行按压,以增强腹肌的收缩功能,确保气体完全排出,每日练习2~3次,每次15min左右,具体视病情调整。(2)缩唇呼吸护理。在腹式呼吸护理期间,还可指导患者进行缩唇呼吸练习,即在上下唇紧闭的情况下,指导患者吸气,再通过鼻子呼气,将口、唇缩成吹口哨状,并做缓慢呼吸练习,以呼气时能够吹动30cm距离的纸张为宜。每日练习2次,每次15min左右。(3)放松护理[2]。指导患者睡前通过饮用热牛奶、温水泡脚等方式改善睡眠,并耐心向患者讲解有关的疾病知识、呼吸护理方法等,再在患者基本掌握放松训练知识的情况下,鼓励患者进行上述呼吸练习,练习过程中,还可配合以音乐疗法舒缓患者情绪,以提高护理效果。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通过便携式肺功能仪对两组病例的1s用力呼气容积(FEV1)进行测定,并以日常生活能力评测量表(ADL)对其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进行评定,分数越高表示效果越好[2]。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采取SPSS17.0版本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的检验以t形式描述,以P<0.05校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的FEV1值和ADL评分均要较护理前、对照组更理想,比较差异明显(P<0.05)。

3 讨论

呼吸衰竭是呼吸科临床相对常见的一种多发病,同时也是现阶段危及人类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疾患之一。据有关资料介绍,目前我国约有1000万人患上本病,且其中大多数患者并未意识到该疾病对生活质量、心血管系统造成的危害性[2]。系统呼吸护理是近年来我院逐步用于辅助治疗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的一种新型护理服务模式,主张以患者为中心,有针对性地通过腹式呼吸练习、缩唇呼吸练习以及放松护理等一系列措施对患者进行干预,由此来起到尽早解除患者病情、降低不适症状发生率和提高其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通过采取该护理模式对观察组进行辅助治疗,结果发现,该组护理后的FEV1值和ADL评分均要较护理前、对照组改善更突出(P<0.05),与相关报道一致[2]。此外,通过研究,我们认为在实施该护理模式时,还需要护士对相关的疾病刺激因子、呼吸训练技能及知识等有个充分的掌握,以确保呼吸练习能够有针对性的展开,并达到预期效果。

综上所述,为呼吸衰竭无创呼吸机通气患者提供系统呼吸护理,对于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有确切效果,适合在今后的临床上普及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玲.32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4):624-625.

呼吸科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篇7

关键词:整体护理,呼吸科,老年患者

目前在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数呈现逐年增加的发展趋势, 由于老年群体的生理因素相对比较特殊, 是极易患病的一个群体[1]。长期反复住院接受治疗, 会使呼吸科的老年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 情绪非常低落, 这种低落的情绪会给治疗和护理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 使患者无法积极的配合, 对治疗效果造成了直接的影响[2]。本次研究对呼吸科老年患者应用整体护理模式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现将研究过程和结果作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抽取本次研究的76例呼吸科老年患者, 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中男22例, 女16例;年龄61~86岁, 平均70.2岁;观察组患者中男23例, 女15例;年龄62~88岁, 平均70.5岁。抽样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等自然资料无显著组间差异 (P>0.05) , 可进行科学性的比较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呼吸科传统护理模式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模式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 主要措施包括: (1) 环境:努力为患者营造一个清洁、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 这可以使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到明显改善, 使其能够更加积极的配合护理工作, 对整体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 温湿度:病房内的温度应该控制在18~20℃之间, 否则患者的呼吸道黏膜会感到明显的不适, 病情会进一步加重。湿度应该控制在60%~70%, 如果有条件可以在病室内放置一个空气加湿器, 如果无条件可以放一盆水, 以使病房内的湿度增加, 预防气道过于干燥。病房每日定时进行1~2次通风处理, 每次持续时间在30min左右。冬季要注意为患者保暖, 以免着凉[3]。 (3) 感染: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前应该及时留取患者痰液, 送培养加药敏, 痰液必须深部咳出, 咳痰前要反复刷牙并漱口, 再采用生理盐水进行漱口, 以防止口咽部的细菌造成污染。在应用抗生素类药物时应该对药物半衰期进行了解, 对患者的痰量及痰液性状的改变进行观察, 以确定抗生素类药物应用的实际效果, 痰量多时应该对每日痰量进行记录。 (4) 气道:病情程度较重的患者在吸氧时应对其进行严密观察, 如果吸氧后患者相对比较安静, 神智好转, 紫绀症状改善, 心率减慢, 说明治疗有效。如果呼吸速度减慢, 则提示可能出现麻痹, 应对氧量进行适当调节, 或加用呼吸兴奋剂类药物进行治疗。 (5) 饮食:应尽量食用一些清淡、易消化、高营养食物, 保证做到少食多餐, 不可过饱, 避免使用太甜、太咸、过于油腻的食物, 对有某食物过敏的患者应该劝其忌口[4]。对两组患者呼吸科疾病控制效果、呼吸科治疗时间、症状改善时间、不良反应率、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进行对比。

1.3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显效:呼吸科疾病症状表现和体征完全消失, 呼吸功能和相关指标基本或彻底恢复正常状态, 治疗结束半年病情没有再次发作;有效:呼吸科疾病症状表现和体征有明显好转, 呼吸功能和相关指标水平大幅度改善, 治疗结束半年病情偶有复发;无效:呼吸科疾病症状表现和体征没有任何变化或进一步加重, 呼吸功能和相关指标水平没有改善或向恶化方向发展。

1.4 数据处理

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表示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形式, 计数资料进行t检验, 组间对比进行χ2检验, P<0.05表现差异具有显著性, 统计学意义明显。

2 结果

2.1 呼吸科疾病控制效果

对照组患者呼吸科疾病控制效果为11例显效, 15例有效, 12例无效, 呼吸科疾病治疗总有效率68.4%;观察组患者呼吸科疾病控制效果为16例显效, 19例有效, 3例无效, 呼吸科疾病治疗总有效率92.1%。两组患者呼吸科疾病控制效果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0.05) 。详见表1。

2.2 呼吸科治疗时间和症状改善时间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呼吸科治疗时间分别为 (12.46±1.48) d和 (8.31±1.74) d, 呼吸科治疗时间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0.05)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分别为 (10.54±1.36) d和 (6.57±1.82) d, 症状改善时间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0.05) 。详见表2。

2.3 不良反应率和护理服务满意度

对照组呼吸科患者治疗期间有7例出现不良反应, 占该组患者总人数的18.4%;观察组呼吸科患者治疗期间有1例出现不良反应, 占该组患者总人数的2.6%。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0.05) 。对照组患者中有31例对护理幅度感到满意, 满意度为81.6%;观察组患者中有37例对护理幅度感到满意, 满意度为97.4%。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比较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0.05) 。详见表3。

3 体会

整体护理服务模式不仅仅是对基础护理服务模式的一种单纯强化, 而是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整体护理责任包干的一种护理服务模式。是进一步加强管理, 使护理质量提高的一项改革。使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 责任感增强, 变被动执行医嘱为主动的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 使护理服务的质量显著提高。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真正的做到以患者为中心, 由责任护士带头对患者身心健康进行更加系统科学的整体护理, 使患者能够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张玲, 姜洪蕾, 冯树梅, 等.心理社会因素对离退休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9, 25 (12) :1448-1449.

[2]吴立荣.对40例老年癌症患者负性心理的多元化护理体会[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10, 17 (17) :431-432.

[3]董春辉.卧床高龄鼻饲患者进餐体位与吸入性肺炎的关系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 2009, 36 (12) :121-122.

呼吸科护理工作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呼吸科收治的患者8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1例, 女19例, 年龄范围49岁~79岁, 平均年龄 (64±2.1) 岁;对照组男22例, 女18例, 年龄50岁~78岁, 平均年龄 (65±2.7) 岁。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严格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加强基础护理等措施;观察组则采取针对性安全管理措施, 具体如下。

1.2.1建立风险管理小组由呼吸科护士长担任风险管理小组的组长, 承担该小组成员有关呼吸科护理风险的学习与考核, 并定期召开组员讨论与分析工作现状;明确制订风险管理的目标和程序, 积极改进并完善呼吸科风险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 以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

1.2.2护理风险的识别评价识别是呼吸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基础, 本文中, 呼吸科实施护理风险识别的方法主要着手于临床实践, 注重各类护理风险事件的高危因素, 如高频发生地点、护理环节或护理人员等。在呼吸科中, 治疗、抢救危重患者、交接班、医护合作性环节等均是风险高发环节;操作不规范的护士、实习护士、低年资的护士、责任心不强的护士、操作技能差的护士等均是高危人群;安全意识淡薄、法律观念不强等属于高危意识。识别评价是通过分析、明确判断出护理过程中潜在的各种风险, 确定其高危因素, 整理相关信息。如评价跌倒坠床、用药差错等高风险患者, 并通过处理资料和数据, 从而为风险管理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

1.2.3护理风险的处理即针对风险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具体内容包括:①护理风险的预防:首先明确护理风险事件的危险因素, 预先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起到防止风险事件发生的作用, 例如改善病房环境, 避免噪声、潮湿等污染环境对患者的危害。对于高龄、视力障碍等患者应减少病房公共设施, 并嘱咐其家属陪同。还需加强呼吸科设备管理, 如增强心电监护仪、吸痰器等仪器的维护, 确保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设备完好无误。②避免或脱离护理风险:通过护理风险评估, 对于可能产生护理风险的护理服务项目予以适时干预或阻止。③护理风险处理中的法律理念:护理过程中, 需掌握相关法律意识, 如对患者进行有风险的护理操作, 如导尿等, 应争取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避免不必要的护理纠纷。④风险培训:应加强呼吸科患者权利和护士义务的相关知识培训, 另外, 对科室护士加强风险意识培训, 树立护理安全观念。护士仍需加强责任心以及专业操作技能, 提高护理服务水平。

1.3观察指标

1.3.1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统计分析护理工作中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 (导管滑脱、跌倒坠床、漏服或误服药等) 。

1.3.2满意度根据我科自制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 包括专科护理质量、服务态度、护理风险管理效果、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等内容, 总分100分, “优”为90分以上, “良”为80~89分, “中”为60~79分, “差”为<60分。满意度= (优+良) /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组护理风险事件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2组患者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讨论

呼吸科是医院临床科室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科室中大多数疾病与肺部功能相关, 呼吸道疾病可导致患者呼吸困难等症状, 严重者随时面临生命危险[2]。另外, 呼吸科中患者多数高龄且病程较长, 患者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造成护理依从性差。因而, 呼吸科临床上危及护患安全的风险事件较为突出, 需引起重视[3]。

护理风险是指患者在医院内接受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 也是威胁患者安全的重要因素构成[4]。护理风险识别评价与处理是组成护理风险管理的重要程序之一, 通过实施护理风险识别, 可发现护理过程中的潜在风险, 这个过程是一个动态性的, 贯穿于整个护理始终。其也符合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确保患者在享受护理服务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5]。同时, 也可提高护理质量, 减少护理差错。本文中, 通过实施护理风险识别评价与处理, 有效减少了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护理风险处理是其核心内容, 通过具体措施以预防风险事件的发生。本文结果表明, 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患者满意度提高显著 (P<0.05) 。

综上所述, 采取护理风险识别评价与处理措施, 可有效控制呼吸科护理风险, 提高护理安全以及患者满意度,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呼吸科护理风险识别评价与处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呼吸科收治的患者8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观察组采取护理风险识别评价与处理措施,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对呼吸科进行有效的护理风险识别评价与处理, 可明显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 提高满意度,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呼吸科,护理风险,识别评价,处理

参考文献

[1]鲜于云艳, 孙璇.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 2012, 12 (11) :823-824.

[2]张桂梅.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研究[J].医学信息, 2013, 1 (23) :120-121.

[3]刘艳荣, 刘珺秀, 潘黎明.护理风险管理在临床工作中的方法和体会[J].吉林医药, 2009, 8 (2) :747-748.

[4]蔡铜山, 钟德福, 张海林, 等.推行医疗风险管理,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J].解放军彩色多普勒超声杂志, 2011, 8 (5) :342-343.

呼吸科护理工作 篇9

1 常见问题及原因

1.1 从医性差及老年痴呆。

老年人因自然生理因素, 记忆力、理解力、反应力减退至遇事健忘, 与周围人际交流发生障碍, 如未服用药物却认为已经服用, 对医护人员告知的注意事项理解错误或扭曲, 更有老年患者常因自认为资历老、贡献大、经济好, 或自以为久病成医、固执己见、独断专行、易激怒、好挑剔责备他人。此外, 呼吸科病人因肺功能下降, 长期脑缺氧, 引起脑部不可逆的损伤, 严重者可发生精神障碍。种种原因致使病人的顺从性下降。

1.2 极易产生心理异常

受家庭、经济、社会经历、个人素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形成了老年人情绪性格的差异。老年人从几十年繁忙的工作到离退休后, 大多难以适应社会角色的改变, 加之病魔缠身, 昔日是强者, 今日成为累赘, 需人照顾, 从主动变被动, 落差感更是强烈, 不免产生内疚、抑郁的情绪。更有甚者害怕自己病入膏肓, 开始推测猜想自己的病情很严重而惴惴不安。甚至开始怀疑医生、护士甚至家人都在对他有意隐瞒病情, 周围一个细小的动作, 一句无意的话语, 都可能引起他的猜疑。尤其当病情反复、治疗效果不明显, 经济的付出与期望值不相符时, 更易产生悲观与自责。

1.3 静脉穿刺困难

老年病人血管壁增厚、变硬, 弹性降低, 脆性增加, 回血缓慢, 皮肤变薄、松弛, 血管容易滑脱, 加之多次、反复、长期、大量输液, 很多病人消瘦、水肿, 恶性循环, 致使静脉穿刺成功率直线下降, 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及护士的工作压力。

1.4 家庭社会支持系统缺失

家庭养老是现代我国最普遍的养老方式, 家庭功能状况是影响老年人尤其是老年病人QOL的重要因素。老年慢性病人病程长, 多次住院, 对家庭的依赖性增加, 随之也增加了家庭压力。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 生活节奏日益加快, 子女在时间、经济、精力、情感等诸多条件限制下, 给予病人的支持也多样化。“久病床前无孝子”, 不少家属视病人为累赘, 嫌弃病人, 甚至责骂病人。更有病人平时住敬老院, 入院时, 五六个家属一起送入院, 待安置好病人后请个护工就万事大吉, 再也看不见家属探望了, 更别提与病人交谈, 关心、安慰病人。

1.5 易发生跌倒、坠床等意外及留后遗症的并发症

老年慢性病人大多同时患有几种疾病, 需同服用多种药物, 如降压药、降糖药、催眠药等, 对外界刺激反应力也有所下降, 很多病人不服老, 不愿麻烦别人, 遇事亲力亲为, 极易发生跌倒、坠床等突发意外, 一旦发生, 轻者软组织损伤, 重者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骨折, 甚至危及生命。不少长期卧床的病人亦可以引起坠积性肺炎、深静脉血栓、压疮、便秘、尿路感染、肌肉萎缩、肢体挛缩, 骨质疏松等并发症, 影响疾病的康复。

2 对策

2.1 宣教方式多样化, 督促治疗护理措施的落实

对于易健忘的病人, 护士应主动多提醒, 反复宣教, 进行每项操作治疗前用最通俗的语言详细说明, 或在便签上写下病人已做或未做的事, 以便随时提醒病人。对于痴呆病人, 应以简单缓慢柔和的语言进行沟通, 不冲撞病人, 病人日常用物定点摆放, 用醒目的标牌图画提醒病人。对于固执独断的病人, 切不可嘲笑病人无知, 在更正病人误识的同时可给予书面证据, 如说明书、教科书等阅读, 做到有理有据。按时巡视病房, 观察病人的神智情况, 督促病人坚持长期低流量吸氧, 使用无创呼吸机的病人, 更应加强巡视, 督促病人多使用仪器, 特别是在夜间睡眠时使用尤为重要。

2.2 营造温馨氛围, 注意沟通方式及技巧

除了居室内保持良好的温湿度外, 采光良好, 保持宁静, 空气清新也必不可少。此外, 病区内可放置绿色小盆景、花卉, 使病区内充满温馨的感觉。多主动与病人交谈, 鼓励病人将内心想法说出来, 融入病室活动集体, 多用“我们”, 少用“你们”, 拉近护患距离。在观察病人思想动态的同时也可改变对病人的称呼, 如称呼为X老师, X主任等, 使病人有回归社会的感觉。对于病人提出的任何疑问, 护士回答的每一句话应经过深思熟虑, 态度自信, 语气坚定, 不模棱两可, 使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下降。

2.3 根据病人情况选择正确的输液途径

进行操作前应充分评估及准备, 为病人选择最适合的输液途径。目前, 在很多国家头皮钢针只用于为血管细的病人单次采集血标本或单次小于4小时的静脉输液治疗。连续静脉滴注大于4小时时应尽量使用外周静脉短导管, 滴注完毕应用脉冲式正压封管, 留置时间为72-96h。对于需输注持续刺激性药物、发泡剂、肠外营养液、PH低于5或高于9的药物, 以及渗透压大于600m Osm/L的药物时不使用外周静脉输注。治疗时间大于6天或病情危重, 随时需抢救的病人, 应尽早使用中心静脉导管或PICC管并定进行冲管维护, 减少病人痛苦, 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及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

2.4 随时进行心理护理, 协助病人寻找社会家庭支持

社会家庭支持匮乏的病人, 护士应首先着重观察, 积极主动关心病人, 给予支持。接着可了解病人的家庭成员及其关系, 确定家庭中的核心人物即直接负责病人的亲属, 根据病人现存的问题, 与该名亲属交谈, 拟定解决方法, 争取病人、亲属、医护人员共同参与, 为病人取得家庭支持。有医保, 经济条件较差的病人, 与床位以上沟通, 尽量应用医保规定内的药物, 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取得社会支持。

2.5 重视基础生活护理的落实, 做好预防意外的措施

生活能够自理的病人, 日常检查病人的整洁情况, 做到“三短六洁”, 保持病室地面清洁干燥, 无油渍水渍, 热水瓶入柜等防止跌倒、烫伤, 在走廊或病房墙面上张贴小贴士及警示标语, 内容可有疾病基本知识的讲解、健康宣教、基本常识、友情提醒等, 即增加美观又实用。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 除了协助保持皮肤口腔清洁, 及时处理分泌物, 定时协助翻身叩背等基础护理及治疗外, 日常应用床栏, 防止坠床, 加强饮食督导, 协助病人床上进行床上活动,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3 体会

老年人最易受到侵犯的即呼吸系统。从事呼吸科临床工作五年有余, 住院及危重症病人多为COPD终末期及各种疾病终末卧床不起或抗病能力下降所致肺部感染。此类病人往往大多同时患有一种或多种疾病, 肺部感染或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只是众多疾病的并发症或常见死亡原因之一。本章通过总结临床实际工作遇到的常见护理问题, 结合老年科和呼吸科专科护理特点, 提出相关对策并运用于临床, 达到了增进护患关系, 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减轻病人的痛苦目的。

参考文献

[1]于涛.我国老年护理现状研究与展望.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 18 (6) :716-718.

[2]王雪莲.老年患者静脉穿刺特点及输液护理.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 05 (9) :125.

[3]王希华, 周华发.老年人生活质量、孤独感与主观幸福感现状及相互关系.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 30 (5) :676-677.

[4]王建荣, 刘玉春, 马燕兰.老年护理新观念及老年特殊问题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3年12月第38卷第12期:959-961.

呼吸机辅助呼吸病人的护理 篇10

1 护理

1.1 心理护理

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前, 病人会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状态, 甚至谵妄[1], 影响治疗效果。在进行操作前向病人及家属解释操作的过程, 使病人了解使用呼吸机通气的安全性。护士应认识到病人的焦虑, 对病人表示理解, 主动向病人介绍环境, 消除陌生和恐惧感, 给予减轻恐惧状态的言语性或非言语性安慰, 如握住病人的手、抚摸病人等。在病人感到恐惧或进行治疗时, 留在病人身边以增加安全感。合理安排护理操作时间, 尽量统一, 减少对病人的干扰。

1.2 监测生命体征, 观察呼吸频率和节律

对所有病人均采用心电监护仪进行24 h连续动态监测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心电图变化, 监测体温、意识、焦虑水平[2]。准确记录出入量, 尤其是尿量的变化。

1.3 呼吸道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观察分泌物颜色、性质、气味和量, 观察气管插管位置和气囊充盈度。保证每日的液体量, 每日2 500 mL~3 000 mL。加强气道湿化, 每日湿化液350 mL~500 mL, 温度32 ℃~35 ℃。湿化器水温50 ℃左右, 罐内加无菌蒸馏水, 不可加生理盐水或药物。应注意定期更换和消毒呼吸机管道, 以减少生物膜的形成, 管道更换周期以一周为宜, 然而过度频繁更换管道反可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3]。气道压力过高时, 病人出现烦躁, 遵医嘱予雾化吸入, 必要时吸痰, 吸痰时注意无菌操作, 吸痰前给予纯氧2 min。向病人解释吸痰的意义, 取得病人的配合。每次吸痰时间<15 s, 每次抽吸间隔在3 min以上, 等血氧饱和度上升再吸。吸痰管插入时阻断负压, 并超过导管远端, 刺激呼吸道黏膜, 使病人将痰咳至气管, 释放负压, 将吸痰管左右旋转, 逐渐拔出, 再给予纯氧两分钟。吸痰后加强气囊鼓肺, 能使闭合的肺泡开放, 增加肺的气体交换, 改善吸痰后缺氧及支气管痉挛, 从而使下呼吸气道的分泌物清除更彻底, 并能阻止细菌黏附及减少气道内细菌的繁殖, 能明显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减少呼吸机使用时间, 减少住院时间, 降低医疗费用[4]。吸痰时密切观察病人的面色、心率、心律和血氧饱和度, 记录痰液的性质、量及颜色。

1.4 人机对抗的护理

病人出现忧虑心理和气道不畅引起的恐惧和不安会出现人机对抗。护士应耐心安慰病人, 加强与病人的情感沟通, 尽量让病人心态放松, 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及时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 缓解病人低落情绪, 及时检查人机对抗的因素, 必要时遵医嘱应用镇静剂。

1.5 皮肤护理

定时检查固定插管的胶布有无松动, 潮湿, 及时更换。经口插管病人, 应每24 h~48 h将插管从一侧换至另一侧。做好口腔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 防止真菌感染。应用口腔擦拭法和冲洗法相结合的口腔护理法, 可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5,6]。协助病人2 h翻身1次, 以改变身体的受压点, 翻身时注意胃管, 尿管等导管扭曲、折叠、脱落等。翻身时避免拖拉拽等动作, 防止皮肤擦伤。每次更换体位时都应注意观察并按摩容易发生压疮的部位, 避免局部刺激, 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无渣屑。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受压部位用热毛巾局部按摩或用50%乙醇按摩受压部位。慎用冰袋和热水袋, 防止冻伤和烫伤。

1.6 气囊的护理

注入气囊的气量控制在呼吸时不漏气的最小气量为宜, 一般3 mL~5 mL。若充气过度或时间过长, 则气管壁黏膜可因受压而发生局部缺血性损伤, 如黏膜溃疡、坏死等。放气时, 必须先吸尽气道内和气囊上部分泌物[7]。

1.7 语言沟通障碍

使用呼吸机时护患之间的语言沟通很重要, 允许病人采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情, 如点头、眨眼表示同意, 也可以用手势、写字板写字, 要有耐心地注视病人的表达, 告知病人呼吸改善时拔除气管插管后便可以说话。

1.8 预防感染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每日通风2次。操作前后洗手, 限制和控制任何有感染的人来探视。加强营养, 给予鼻饲高热量、高蛋白流质。做好口腔护理和导管护理, 及时发现并处理真菌等感染。保持尿管通畅, 定时做膀胱冲洗, 预防尿路感染。

1.9 撤机、拔管的护理

撤机前做好病人心理护理, 帮助病人树立信心。病人病情稳定、意识清楚、血氧饱和度正常, 病人咳嗽和吞咽反射恢复, 可自行有效排痰, 上呼吸道通畅、无喉头水肿, 表示撤机成功。拔管前给予充分氧气吸入, 观察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抽出气囊气体, 吸痰管将气囊上部顺管道流入气管内的分泌物吸出, 防止拔管时分泌物掉入气管, 引起病人呛咳, 甚至窒息。吸痰管分别吸净气道、口腔、鼻腔内的分泌物。拔管后立即给予氧气吸入,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 呼吸道是否通畅。协助病人排痰, 给予叩背, 指导病人深呼吸及有效咳嗽, 促进痰液排出, 预防肺部感染。拔管后2 h禁食。

2 小结

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病人病情较重、病情变化也较快, 护士应加强观察及护理, 以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关键词:呼吸机,辅助呼吸,护理

参考文献

[1]赵丹宇, 白杰, 侯亚敏, 等.机械通气对病人身心的影响及护理[J].护理研究, 2005, 19 (2A) :247-248.

[2]施艳群.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病人机械通气护理[J].临床肺科杂志, 2011, 16 (12) :1995-1996.

[3]李美娟.人工气道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 8 (24) :50-51.

[4]张翠柳.人工气道不同护理方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比较[J].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 (26) :23-24.

[5]谢素红.气管插管病人不同口腔护理方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比较[J].广西医学, 2009, 31 (12) :1882-1883.

[6]卢桂花, 秦静, 黄宁.气管插管病人的监护和管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00, 15 (10) :782-783.

舒适护理在呼吸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篇11

【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呼吸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对一定数量的呼吸临床护理中的患者所受到的护理的舒适度以及疾病恢复的速度进行调查。结果:患者受到的护理越舒适,患者的病情改善的就越快,医院收到的投诉也就越少。结论:舒适护理体现医院以人为本的宗旨,实施舒适护理可以改善患者就医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对患者病情的恢复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舒适护理;呼吸临床;应用

前言

舒适护理是一种高效的创造性的模式,它既拥有整体性的特征,可以照顾最大范围的受众人群,也有一定的个体性,可以依据每个患者的不同特点对症护理。舒适护理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在患者心理和生理上增加喜悦感,使其愉快的状态持续更长的时间,使其更加积极地去面对一切。为了给舒适护理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医院应该时刻以舒适护理为主题,提高呼吸临床护理的质量,为患者解决患者在就医道路上遇到的阻碍,增加患者的满意度,使舒适护理模式能够更好的运用在呼吸临床护理应用中。

1 舒适护理对护士的要求

1.1 認真了解以及评估患者的病情

在病人入院接受治疗后,护理护士应该认真了解入院病人的病情严重程度,收集各种资料对患者的病况进行简单的评估,对关于病人的各种情况进行调查,例如要调查病人入院后是否有不适的情况、生活能否自理、家庭结构以及简单的社会关系等。有了这些了解,可以在日后的护理中减少各种问题发生,同时也能够在遇到问题后及时制定措施来解决问题。

1.2 加强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从事护理工作的护士与病人的沟通越多,越能够增加病人对护士的信赖程度,是病人能够与护士建立良好的关系,这样不仅能够更好地完成护理工作,同时也能够减轻病人病痛之苦和病情的有效恢复。病人本身由于患病而无法参加工作和一些主要的社交活动,所以有着较少的可以倾诉的对象,因此油然产生的孤独感会影响自身的病情。所以舒适护理要求护理护士应该给与病人更多关心和照顾,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认真解答患者多提出的问题,让患者能够感觉到自身的存在感,能够受到别人的尊重。这样会给病人足够的信心,能够以足够乐观的态度来面对病情,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恢复工作。

1.3 帮助病人保证正常的生活自理能力

参与护理工作的护士应该要帮助患者逐渐提高自己的基本日常生活能力,在保证现有病情的稳定的情况下,引导病人积极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的并发症和其他慢性疾病,并对具体实施进行相应的知道。例如护士可以介绍简单的养生保健知识等。护士也可以协助主治医生与病人一同探讨病人的疾病治疗和恢复方案,使病人逐渐增加恢复的信心。护士应该让病人了解生活自理的重要意义,同时给与他们信心,积极热情地支持他们参与到各种治疗和康复活动中,逐渐恢复自己的身体机能,慢慢掌握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2 舒适护理对医院的要求

2.1 医院应该建立科学的规章制度

医院应该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强化护理人员的责任感,使其清楚自己的职责。要做到这些首先应该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首先医院在招收护理人员的时候应该严把质量关,保证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保证其拥有足够的专业知识,能够胜任护理这项工作;其次医院应该组织定期或者不定期的专业知识的培训或者考核,表扬先进,对专业素质过硬的护理人员进行奖励,保证其较高的积极性;鼓励后进,对专业素质有提高的护理人员应该适当鼓励,逐渐提高其积极性。最后医院应该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从多方面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包括出勤率、被投诉率等,让护理人员始终保持较高的专业素质,更好地完成护理工作。

2.2 重视绩效考核

医院应该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同时与奖金的多少和日后升职相挂钩。因为绩效考核可以体现出护士护理工作的质量的高低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这样不仅考虑到了患者以及家属对医院护理服务工作的感受,同时充分考虑到了他们对于护理工作的评价,他们得到了足够的尊重,对护理人员的工作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工作。例如,一名护士在护理工作时发生事故或者收到了几次投诉,且态度不够端正,则扣除相应的绩效得分;对于患者满意度较低且不能够正确接受和改正的护士应该扣除相应奖金,以此来督促护士的工作。

只有拥有良好的舒适护理模式才能更好的满足医德医风的要求,由于护理工作自身的特殊性,所以对处于与病人接触较为频繁的护士来说要求要高,要尽最大可能防止一些医疗纠纷事故的发生,这就需要更好的执行舒适护理模式,医院需要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舒适护理模式紧扣提高专业服务水平的主题,运用专业性来为患者进行服务,在提高自己服务质量的同时,逐渐增加患者的满意度,舒适护理模式的发展体现了当今医疗市场的必然要求,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结语

综上所述,舒适护理是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的一种新型模式,是医院以人为本宗旨的重要表现形式,同时,其出现以及发展也是当今社会医疗市场作用产生的结果。开展舒适护理模式,有利于保证医院给患者提供的护理的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也有利于保证患者及其家属的利益,同时,实施舒适护理,可以推动我国卫生医疗事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乔淑芳,张继云. 关注病人满意度 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质量[J]. 中国疗养医学. 2009(05)

[2] 顾则娟,张镇静,丁霞芬,林征,许莲华. 病房无缝隙护理服务模式的研究[J]. 中国护理管理. 2006(09)

[3] 王华伟,许慧婷. 天台县部分医院医患关系的调查和分析[J]. 重庆医学. 2006(14)

呼吸科护理工作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呼吸科接受住院治疗的42例院内感染患者资料,其中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范围为18~86岁,平均年龄为(47.4±7.4)岁。

1.2 研究方法

对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采用科室自制的院内感染登记表,详细记录感染部位及基础疾病,并计算发生比例。

2 结果

2.1 感染部位统计

对呼吸内科院内感染患者的感染部位进行统计。其中,上呼吸道感染7例,占16.67%,下呼吸道感染25例,占59.52%,胃肠道感染3例,占7.14%,泌尿道感染4例,占9.53%,其他部位感染3例,占7.14%。

2.2 基础疾病统计

对呼吸内科院内感染患者的基础疾病进行统计。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5例,占35.71%,支气管哮喘11例,占26.19%,肺癌8例,占19.05%,间质性肺炎5例,占11.91%,其他疾病3例,占7.14%。

3 原因分析

3.1 患者因素

大量研究数据均证实,院内感染的发生与住院时间、患者年龄及侵袭性操作措施等,均存在密切关联。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多罹患慢性疾病,且以高龄人群为主,这些患者因免疫功能低下,病程较长,且需接受气管切开、静脉留置管及反复吸痰,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病人吸痰不规范或是换药不注意无菌等治疗措施,因此极易并发院内感染。

3.2 环境因素

空气是传播病原体的重要途径。呼吸内科病房内所收治的患者较多,且类型多样,伴随频繁的人员流动,导致病房内空气质量相对较差,为院内感染的发生提供了机会。此外,未及时对病房环境进行有效的清洁和消毒,也易造成病原体滋生和大量繁殖,极大的提高了呼吸科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可能性[2]。

3.3 医护人员因素

医护人员未严格按照医院无菌操作要求工作,在行侵袭性操作过程中,护理操作不当,也是发生院内感染的重要原因。此外,不合理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也是导致院内感染频发的重要原因[3]。

4 护理对策

4.1 加强患者教育

加强患者健康教育宣教工作,使患者及家属提高院内感染防控意识,是有效控制呼吸内科院内感染现状的重要举措,必须引起护理人员的充分重视。在健康宣教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正确指导患者合理搭配饮食,注意营养均衡,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叮嘱患者按时足量服药,以改善患者遵医行为,提高患者依从性,避免用药不规范所造成的耐药等感染问题。

4.2 改善病房环境

改善病房环境,提高患者就医质量。对病房进行按时清洁和消毒以避免细菌滋生繁殖。因此,应采用消毒液对病房进行彻底清洁,确保病房内的空气质量,并按时通风。采用紫外线,每日照射病房内空气≥30min,以达到有效杀灭病原微生物的目的[5]。

4.3 做好隔离工作

对患者资料进行深入分析,针对某些罹患传染性较强疾病的患者,应采取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以防出现交叉感染等问题。此外,对于已确诊为院内感染的患者,应立即分配至单独病房进行治疗,并控制家属的探视频率。

4.4 完善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院内感染管理制度,保证院内感染控制工作有章可循,防控呼吸科疾病院内感染的发生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感染管理制度的制定应具体化,如应对护理操作的具体流程和要求作出明确规定,提高医护人员的无菌操作意识。合理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避免药物滥用等问题。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对仪器及器械进行消毒,尤其是针对接受呼吸机治疗的患者,应及时更换患者的一次性呼吸机管道,每人一套。一次性氧气湿化瓶,一星期换一次。对于已达到脱机要求的患者,应协助患者进行必要的呼吸功能锻炼。

4.5 规范护理操作

规范护理操作,对防范院内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护士应按时更换患者的一次性呼吸机管道,每人一套。一次性氧气湿化瓶,一星期换一次,对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病人,吸痰时应先吸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内痰液再吸口腔内痰液,吸口腔内痰液后不能再返回去吸气管内痰液,吸痰冲洗管道用的生理盐水也应该气管内一瓶,口腔内用另一瓶,并对血压计及听诊器等进行消毒。加强基础护理工作,协助卧床患者翻身和拍背,鼓励患者多咳痰,以防出现误吸等问题。

参考文献

[1]严馨,杜娟,冯锦.呼吸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痰培养标本采集现状分析及护理对策[J].文摘版:医药卫生,2015(9):158-158

[2]韩利芳,常娟娟.呼吸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监测结果分析及相关护理对策[J].山西医药杂志,2015,44(9):1075-1077

[3]李影,任皓,唐爱国.呼吸科重症监护室患者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情况及耐药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8):1068-1069

[4]成海娟,张毅,庞鹏飞,等.576株老年患者感染肺炎克雷伯杆菌的临床特征及药敏性研究[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6(1):92-95

上一篇:专项数据库下一篇: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