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区域活动(精选12篇)
小班区域活动 篇1
区域活动是培养幼儿综合能力的重要教育途径, 是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 在老师适时适度的引导下, 在反复的操作摆弄中, 发现、探索事物的奥秘, 对于幼儿发展具有重要的功能。为此, 我在自己所带的小班进行了区域活动的尝试与探索。
一、以趣味的物体名称为小组命名
平时, 我们通常将孩子分成若干组 (大约每组六名幼儿) , 为了方便, 我们直接就分为第一组, 第二组……孩子们的座位也没有固定。所以, 当活动时, 老师按小组叫时, 许多幼儿都很糊涂, 他们常常分不清自己是哪个小组的;老师有时也糊涂了, 既分不清这个孩子是不是这个小组的, 也分不清这个孩子昨天进行的是什么区域活动。对于这种情况, 我就将幼儿的座位先固定下来, 然后请幼儿自己为自己的小组起名字, 可以用小动物的名字, 也可以用水果。总之, 就是选用小朋友常见的, 熟悉的物体来做小组的名称, 如小老虎、恐龙、企鹅、苹果、菠萝, 等等。因为每个小组的名称都是小朋友自己起的, 所以他们就不会忘记。老师在固定小组的成员时, 要注意合理搭配。如能力强的和能力弱的幼儿, 性格外向的和性格内向的幼儿, 活泼好动的和文静腼腆的幼儿, 爱说爱笑的和沉默寡言的幼儿, 这样小朋友们在一起活动时, 就会互相促进、互相互补, 共同进步。
二、培养扎实有效的材料取放常规
小组分好后, 就要为孩子们介绍每个区域活动材料的摆放位置。这其中,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 材料的位置一定要固定, 绝不可以随意地改变, 并且也要教给孩子们, 从什么地方取得活动材料, 活动完后, 一定要整理好并放回原位, 这一常规, 在孩子小班时就要教给他们。在孩子刚接触区域活动时, 不要先教给孩子们如何操作活动材料, 应先让他们知道每个区域活动材料摆放的位置, 并且要训练他们去取活动材料和归放活动材料, 如先为每一个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 (可以先用能力强的幼儿, 然后在慢慢地地培养能力弱的幼儿) , 老师可以说:“请恐龙组的小组长去取涂色的活动材料。”那么, 恐龙组的小组长就要从座位上走到美术区, 取来涂色用的纸和笔, 并在老师的指导下, 学习如何将材料分发给自己小组里的其他小朋友, 这时, 并不要求孩子们开始涂色, 老师可以告诉他们涂色的要求, 不要涂到线的外面, 不要涂到桌子上以及颜色的运用, 等等。
一般, 小班的区域活动时间为30分钟左右, 时间一到, 老师要发出口令, 组织幼儿收取活动材料, 这时, 老师一般都会说:“好了, 小朋友们, 我们今天的活动时间到了, 请小组长开始收玩具, 注意收的时候要小心, 不要将玩具扔到了地上”, 等等。可是有的小组幼儿进行得很专注, 并没有听见老师的口令, 那么, 老师不得不再说一遍, 有的小组很快将材料收好了, 并放好了, 就无事可做了, 跑到别的小组去捣乱, 场面十分混乱。为此, 我就想了一个好办法, 选一段奏鲜明、旋律优美的歌曲作为结素活动的音乐, 在幼儿活动之前告诉他们, 只要一听到这首歌曲就知道活动结束了。当然, 老师应选择一段固定的音乐, 不要随意更改乐曲, 让孩子们渐渐熟悉乐曲的旋律, 当他们一听到这么熟悉的旋律, 就知道到了活动结束的时间了。
三、区域活动内容的合理搭配
区域活动不同于集体活动后的小组活动和延伸活动, 我们为孩子们安排的每一个区域活动的内容不都是新授的, 也不是必须要围绕着今天的主要内容开展的。其时, 区域活动是以往教育技能和教学内容的重复, 并且要体现出递进。我们可以安排一组为今天的新授内容, 其余的小组为复习内容, 只是在材料准备上在充实一些即可。当然, 老师主要关注的是有新授内容的小组的活动, 同样也要先教他们如何取出材料, 如何操作, 如何整理和放回原处。如今天的集体教学活动是认识水果, 老师准备的区域活动有美工区、数学区、娃娃家等。其中, 新授内容是美工区的水果印花, 那么在分组时, 教师先组织别的小组进行区域活动, 美工区中的涂色孩子们在以前的活动中, 已经学会了如何涂色, 那么, 老师可以在它活动的材料中添加上一些水果造型, 在数学区的按大小分类活动中, 以前我们用材料是皮球或小娃娃等, 那么, 我们今天可以在材料中添加大小不同的水果, 在图书角中添上有关水果的图书等, 因为这些活动区域是孩子们以前都练习过的, 所以老师不用过多地指导和干预。
四、培养幼儿的评价能力
活动后的评价很重要, 小班的区域活动, 多由老师来评价, 慢慢地再培养幼儿进行评价的能力。老师的评价一定要简明, 扼要、具有针对性, 绝不可含含糊糊, 摸棱两可。比如, 今天表现好的幼儿, 一定要把他们什么地方做得好告诉幼儿, 让其他幼儿来向他学习。那么, 老师在最后的讲评活动中, 可以请这些好的幼儿到前面来展示给其他幼儿看, 让别的小朋友知道应该怎样做才是最好的, 在评价活动时, 配班的老师也要起到作用, 因为主班老师关注最多的是今天区域活动中的新授内容, 到了评价时, 配班老师把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告知主班老师。
经过几个月的训练和培养, 老师可逐渐请小朋友来评价活动。开始时, 孩子们只会说:“好或不好”, 这时候, 老师要引导他们说出为什么好?为什么不好?如美术区的涂色活动, 活动结束后, 请小组长王雨晨小朋友进行讲评, 王雨晨说:“宝宝涂得好、巩艺林涂得不好。”我又问她:“宝宝涂的好在什么地方?”她又说:“没有涂到线外面”, 我再接着问她:“还有么?”她又说:“颜色很多”, 我就鼓励她在完整地说一遍:“宝宝涂得好, 因为她没有涂到线的外面, 也没有涂到桌子上, 而且颜色也很漂亮”……一段时间后, 幼儿的评价能力提高了。
五、操作材料的反复运用
很多老师认为, 有的区域活动的材料用一次后就没用了, 十分浪费。比如, 涂色区中的涂色纸。其实不然, 幼儿园中的所有区域间的活动可以是相互联系的, 如这次的主题活动是“好吃的水果”, 那么在区域活动中, 有画水果、有给水果涂色, 也可以用水果来排序, 还可以在幼儿活动时, 播放老师教给幼儿的歌曲《苹果》等, 让幼儿再一次感知乐曲旋律, 孩子们画好了水果外形, 可以交给涂色区的小朋友来涂色, 涂好颜色的水果又可以交给剪贴组的小朋友, 请他们将涂色的水果剪下来, 粘贴好, 再交给语言区的小朋友, 请他们为水果配上字卡, 最后布置在活动室的墙面上, 也可以请幼儿将废旧挂历撕成五颜六色的小块儿, 粘贴在剪好的水果轮廓上, 再布置到老师准备好的大树上, 这样一棵漂亮的“水果树”就完成了。
经过初步的尝试与探索, 区域活动已成为我班幼儿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区域活动的新途径、新方法, 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做出积极的努力。
摘要:区域活动作为一种“强调教育环境, 注重幼儿这一教育主体, 侧重开放的教育要求”的活动, 在幼儿园广泛地开展起来。通过多方面翔实地论述, 阐述了开展小班区域活动实践探索的全过程, 具有极强的操作性。
关键词:区域活动,小班,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雷雳.发展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2]张小琴.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学习陶行知“创造的儿童教育”的几点思考.中华家教, 2002, (2) .
小班区域活动 篇2
本学期的区域活动的设置,改变了原有的游戏模式,游戏改为人为创设自然情景,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同时使游戏成为幼儿学习和探索的主题,幼儿可以自己决定玩什么,怎么玩,充分自主小班区域活动设计方案活动。同时,教师通过确定游戏的教育目标制订计划,通过创设适宜的游戏条件,并在活动过程中指导影响幼儿的行为,激发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兴趣,积极实践操作探索,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知识层次及时变换与之相应的材料。在活动中要让幼儿保持新鲜感,乐于动手动脑,提高学习兴趣,更主要的是要适应幼儿不断发展的需要,开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从而达到了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使个别化学习活动成为了适合幼儿教育和发展的途径之一。
本学期将合并科学区和操作区,投放高结构和中低结构材料各占50%,老师提供了各种成品、半成品让幼儿操作或制作,发展幼儿的小肌肉运动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除了小鱼绕线,蝴蝶穿线,老虎刷牙等,其余均为低结构材料或中结构材料。
在建构区中,本学期为幼儿投放了颜色多样、形状简单的大型积木,废旧塑料瓶、露露罐、酸奶盒、卫生纸筒、光盘等,使幼儿充分发挥想象,便于搭建出各种不同的造型,尤其是孩子们根据主题进行的图形搭建,大树搭建,燕子搭建等,几乎突破老师的想象。
本学期中,在小二班家长们的支持下,投放了大量基础材料在美工区,如报纸、彩纸、收集生活中各种废旧物品,供幼儿发挥、创造,进行主题环境的创设。幼儿根据春天主题创作的《花儿开了》,《小树吐叶了》不仅丰富了主题墙,还将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兴趣激发了出来。
开学两个月之后,幼儿基本掌握区域活动规则,在此基础上开设了开放的综合空间,幼儿可根据主题、幼儿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创设、组合,共同参与、多区域整合生成新的内容,促进了幼儿自主探索和对主题的深入了解,如幼儿已知跳舞毯活动的内容可以随主题变化而变化时,便在美工区进行了动物形象的绘画,在老师的帮助下塑封,然后贴到跳舞毯上……
总而言之,在本学期的区域活动开展之下,我们为幼儿提供了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创造了较为宽松、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能使幼儿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活动,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仔细观察幼儿的反应和行为,兴趣和难度,作好《区域活动观察记录》,还要在活动时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鼓励幼儿与同伴的交往,引导孩子学会最基本的交往能力,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
但是,在本学期的区域活动中,我们也有不足之处,在应该根据幼儿需要提供适当的帮助时,没有当好幼儿的助手,有时过于急功近利,有时对寻求帮助的幼儿关注不够……所以,以后我们在指导区域活动时,更应该扮演好观察者和指导者的角色,要始终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不要给予孩子太多的要求,过于限制他们的行动和思想。
班级:小二班 龙港区双树中心幼儿园
小班区域性游戏活动初探 篇3
【关键词】 小班教学 区域性游戏 主体意识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因为他是游戏者能够按自己的意愿,自主的、自由的玩,正是这种自由会让幼儿感到轻松愉悦,让幼儿投以极大的兴趣。区域游戏活动内容丰富,种类繁多,面积广泛,有利于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游戏,并以它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同时使教师能在幼儿自主的游戏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观察孩子,进行个别指导。所以说区域性游戏是更加适应小年龄孩子的教育活动形式。
3-4岁小班幼儿行走已经灵活自如,他们大肌肉的发育不够完备,但摆弄玩具、搬动小体积、分量轻的物体已足够有力,神经系统也在迅速地生长发育。由于语言的发展,他们又产生了与同伴交往的愿望;随着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主体意识也逐渐的表现出来。那么如何在小班开展区域性游戏活动呢?本学期我们密切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作了如下的尝试:
一、内外结合,相得益彰
为了有效扩大幼儿的活动范围,让小朋友充分的领略到阳光和空气,我们安排了大量的室外活动时间和内容。专门为他们砌了嬉水池、玩沙池,自制了水上漂浮玩具、小铲、小桶等工具。夏天,孩子们可以光着脚丫尽情地在水池里玩耍,把小瓶灌满水,替小娃娃洗澡、捞水中的各种玩具等。在沙池边,孩子们用小手做出各种“小点心”、“小蛋糕”;把玩具藏在沙子里,让小朋友找等,这些回归自然的游戏是幼儿最亲昧的活动。同时考虑安全因素,我们把操场换上塑胶场地,孩子们跑、跳、爬、钻无忧无虑,最大限度减少了事故的发生。丰富的室外活动区材料使幼儿的活动量相对增大了,从而增进了食欲, 增强了体质,基本动作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室内活动区,主要是幼儿自由选择玩具进行游戏的活动。有位教育家曾说过:“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小班幼儿手的动作有了一定发展,能学习握笔画画、穿珠珠、扣扣子、捏泥和运用生活用品等较精细的动作,小肌肉群的动作也在逐步发展。根据这一特点,我们特别注意玩具游戏材料的投放。投放了一些锻炼小肌肉群动作发展的玩具,如:大小不同、粗细不同的穿珠、穿管,锻炼了幼儿手上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能力。在玩穿珠游戏时,孩子们开始只会穿得长长的,而不去考虑其他的规律,老师在示范穿珠时,提醒小朋友可以把各种颜色交叉穿在一起,小朋友看见特别高兴,都想自己来试一试。通过串珠游戏,幼儿手部动作得到了发展,同时开始注意到颜色的差异,培养了孩子的观察能力。我们还根据主题的变化改变操作的内容,如穿手链、穿项链等,这样使同类玩具具有新鲜感,从而提高幼儿的游戏兴趣,促使幼儿手的小肌肉动作协调发展。
为了配合小班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我们还制作了练习解扣的玩具“小鱼穿衣服”“竹花篮”,幼儿通过反复练习解扣子,逐渐的掌握了方法和技巧,不仅锻炼了幼儿小肌肉动作的发展又培养了幼儿穿衣解扣的生活能力。
二、以大带小,其乐融融
我们开办了每周一次的亲子园,请家长来园和幼儿一起参加游戏。在游戏中幼儿与家长共同体验生活、享受乐趣,他们不在把父母当作“家长”,而是最亲密的游戏伙伴,最好的合作伙伴。我们老师也为他们准备了多样化的游戏内容。如:训练孩子走、跑和钻爬的“藏猫猫”;发展孩子视、听觉、感知能力的“背上传真”;提高幼儿灵活性、协调性的游戏“小小建设者”等。这些游戏使幼儿各个方面都能得到锻炼,在家长的鼓励、带动下幼儿更大胆的参与到游戏中去。
我们还从尊重小班幼儿的愿望出发,改变了过去怕磕怕碰不敢放的做法,主动邀请大班的大哥哥、大姐姐。在大班老师的热情支持下,经常可以看到操场上小班幼儿被大哥哥、大姐姐领着,有的玩跳圈、有的玩皮球、还有的玩钻山洞。大班幼儿耐心照顾着小班幼儿,一种责任意识在他们心中油然而生。小班幼儿拉着大哥哥、大姐姐的手学本领,他们似乎又找到了在家里都不曾有过的乐趣。
三、耐心指导、点滴进步
小班幼儿年龄小,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还比较强,自我控制能力及游戏规则意思还比较弱。所以在游戏中发生冲突、忽略游戏规则及常规的事情常有发生。作为教师首先应认识到这一点是由于年龄特点决定的,是很自然的事。其次,教师必须提供适时、恰当的指导,游戏才能发挥出更好的水平。记得有一回,幼儿早餐后像原来一样进入活动区域游戏,不一会儿,茵茵来向我告状:“陆老师,娃娃家的小朋友把玩具扔了一地”。我过去一看,娃娃家地上果然乱成一团,锅碗朝天的扔了一地。此时我脑中闪出一个办法,我走进了娃娃家抱起了被扔在地上的娃娃大声地说:“宝宝,你怎么了,为什么哭呀?”娃娃家的幼儿马上安静下来,我侧耳靠近娃娃并点了点头像是听明白了似的。我告诉小朋友说:“娃娃刚才想去公园玩,可是刚出门就被你们扔在地上的锅盖绊了一跤,膝盖都流血了,还在哭呢!”“你们快把玩具收拾整齐,要不一会儿又绊了娃娃可不好!”说着我低头心痛似的揉了揉娃娃的膝盖。这个方法真灵,娃娃家的小朋友很快的把玩具收拾好了。收完玩具,月月走过来对娃娃说:“好了,别哭了,我带你去公园吧!”小班幼儿年龄小,游戏常规意识还比较弱,他们的情感具有拟人化的特点,认为世界万物都是有生命的,会哭会笑,利用了“娃娃怎么哭了”这一拟人的情节,导演了这个小游戏。作为游戏的延伸,不但没有破坏幼儿的游戏兴趣,而且培养了幼儿游戏的常规意识和交往能力。
小班幼儿的注意力极易转移,因此不适合组织过多的集体活动,我们尽量安排他们多一些的自由的、个体的及无意识的小组游戏,让他们在玩中逐渐增长本领。每天游戏活动时,老师让小朋友随意的玩,游戏活动结束时,请小朋友自己学习收玩具。小朋友收得乱,放得慢都不指责,要不停地鼓励和表扬。老师在游戏指导时就是和他们一起玩,这种随意性游戏环境使小朋友们感到很放松。由于班上气氛融洽,幼儿在游戏中相互交流,增加了相互间的情感,同时培养了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
幼儿园小班区域活动创设策略 篇4
小班幼儿年龄小, 兴趣容易转移, 参加区域活动的时间相对较短, 持久性较差, 这使区域活动的开展增加了一定的难度。那么, 如何才能使小班幼儿在主题背景下有效地参与区域活动, 最大限度地发挥主题教学的教育潜能,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玩中学”呢?
一、合理利用区域空间, 为幼 儿创设丰富而美观的学习环境
1.空间的合理利用。
我们班的活动室集餐厅、集体活动室为一体, 要想在活动室内创设丰富的区域有一定的难度。为此, 我们利用教室的每个角落, 从地面向空中发展, 尽可能为幼儿创造独立的操作空间。比如, 将幼儿的学习区与美工操作区相结合, 将区域材料摆放在窗台或小橱柜上。集体活动时, 这里是孩子们的活动空间;区域活动时, 这里又是孩子们的操作空间。这样的安排, 在时间上不冲突, 空间上没干扰, 活动时也不会受到影响。再如, 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区延伸到活动室上方的空间, 用格子框进行装扮, 区域活动后, 孩子们的作品被一一的展示在这个空间。这样既美化了环境, 又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获得了成功感和满足感。当然, 作品展示框不宜挂得过高, 应根据小班幼儿的身高特点而定, 便于让幼儿随时将自己的作品用夹子固定在展示框上。
2.空间的合理安排。
小班幼儿易受周围环境因素干扰而分散注意力, 因此, 更应合理地在空间上安排各个区域。比如, 将“小小故事区”安排在安静的角落里, 且将书摆在旁边, 使其与其它区域完全隔开, 让幼儿不受外界影响又能方便取放图书及卡片, 同时增强幼儿的自我学习意识;将“小小建筑师”安排在较为宽敞的空间, 提供足够的拼搭环境, 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将“小小表演家”安排在过廊里, 幼儿可以拿上逼真的道具、穿上自带的服装尽情表演, 其乐无穷。
二、制订恰当明确的活动规 则, 保证幼儿区域活动顺利进行
1.活动规则应简单明了。
小班的幼儿做任何事都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因此, 教师应以培养规则意识作为区域活动的重点。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教学实践, 我们制定了以下活动规则: (1) 幼儿可以按自己的兴趣、需要选择活动区, 自己决定操作的时间、速度和次数; (2) 每次区域活动, 幼儿只能选择一项内容, 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 (3) 显性规则与隐性规则相互融合。如在每个区域, 我们都会挂上相应的数学图示和圆点, 若有5个圆点, 就表明这个区域最多只允许5个人参加, 幼儿在理解规则的过程中学会了点数。
2.区域中应摆放形象的标记图。
小班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 因此我们以标记图为媒介, 让形象有趣、色彩鲜艳的标记图站出来和孩子们对话, 让小班的孩子在和标记图的互动中, 以愉快自主的方式, 轻松地接受和理解规则。如每次区域活动后, 收放材料这一环节对幼儿来说最有难度, 对老师来说也最为头疼。因为多种材料需要分类、分层摆放, 而小班幼儿往往无法记住这么多种类材料的摆放位置和顺序。于是, 我们尝试用标记图来帮助他们分辨、掌握这种规则。如在美工区中, 我们在摆放剪刀的筐上贴了剪刀图案, 在摆放固体胶的置物筐上贴了固体胶的图案。孩子们整理这些物品时方便了许多, 在实际的操作中练习了对应的分类。这些有趣的标记会使孩子觉得取放过程充满了趣味及挑战, 同时, 也对区域空间和活动材料的使用起到了提示、引导和规范的作用。
为了使主题更加深入, 我们将主题活动的周期安排为半个月左右, 每周根据子主题进行调整, 更新区域内容及材料。如我班开展的“亲亲小动物”主题活动, 设计了子主题“我和小动物做朋友”“动物之家”“动物的食物”等, 并根据内容设计了相应的区域活动。在开展“我和小动物做朋友”时, 我们将各种常见动物的耳朵、尾巴、身体等部位投放在区域中, 让孩子通过操作进一步了解各种动物的外形特征;在“动物之家”中, 我们将在空中、陆地、水里的动物放在一起, 让孩子们自由摆放分类;在“动物的食物”中, 我们设计了各种动物的形象, 将其嘴巴设计成大小不同的形状, 提供多种食物, 供幼儿选择正确的食物来喂养小动物。这样, 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学习和巩固了分类、整理等经验, 活动也因此生动起来。
区域活动的内容不断调整和更新, 为主题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方便。区域内容既可以是主题开展的前期准备, 如一些与主题相关资料的投放, 可以暗示、引发孩子的关注; 也可以是主题活动的延伸, 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一些生成的问题, 可以转化到区域活动中去。
三、根据主题内容, 投放和调整相应的区域材料
1.提供能够满足幼儿兴趣的区域材料。
在主题活动中, 从主题的确立到内容的展开都依赖于教师和幼儿、幼儿与材料、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不断互动。在活动中发现问题, 从而生成新的活动;再根据新的活动需要进行材料调整。在主题“我爱我家”的活动中, 教师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娃娃家需要什么, 以此来丰富区域中的材料。大家共同收集纸箱制作了“微波炉”“电冰箱”“空调”等, 从而激发了幼儿参与娃娃家活动的兴趣, 满足了幼儿活动的需要。
2.依据主题目标逐步增添新材料。
小班幼儿对新材料的兴趣往往只能维持几天, 在同一区域活动中, 需要不断更新活动材料, 引发幼儿不断探索、发展与提高。如在以“秋天”为主题的活动中, 我们先在活动墙上为孩子们提供了许多美丽的小树叶图片, 在孩子们熟悉了解了各种树叶的名称和变化后, 又在区域中添加可用纸盒片制作的叶片拓印模、颜料及各种拓印工具、印章等。餐后散步时我们会带幼儿到户外寻找树叶, 并拾回落叶投放在区域中, 然后投放一些树叶拼成的画, 与幼儿讨论商量后生成新的活动——“会变的树叶”, 这样层层递进的活动使幼儿对这个游戏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3.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调整区域材料。
小班幼儿持久性较差, 经过一段时间的摆弄, 有些原本很感兴趣的区域材料会被冷落在一边。这时, 就可采用渐进的方法, 让幼儿对玩腻的材料产生新奇感, 激发他们继续探索的兴趣。如小动物夹子, 第一层是随意夹, 第二层是看数夹, 第三层是为小动物添上四脚, 通过改变夹子的角度体现动物外形和动物特征的变化。
4.根据幼儿的不同水平投放材料。
材料要满足幼儿不断变化的需要, 才能激起幼儿的操作兴趣。在生活区中, 我们开始投放一些纽扣和布等, 供幼儿练习扣扣。能力强的幼儿玩几次就不玩了, 对他们来说太简单了;而能力弱的幼儿却玩得津津有味, 因为他们刚学会扣扣子。我们还将布剪成各种动物形象, 装上填充物, 使其形象立体化, 激发能力强的幼儿的操作兴趣。当幼儿想再次进行挑战时, 我们又将动物的四肢做成活动的, 能拆下再扣上去。使幼儿组装好了小动物, 也充分地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
小班区域活动反思 篇5
在幼儿园学习的日子,每个孩子都喜欢区角活动,在整个区角活动中,小孩子都玩得很开心,很尽兴,但是由于他们年纪小,没有任何生活经验,如果没有我们老师的正确引导,整个区域活动就会很乱,很没有纪律性,而且也没有目标。不仅孩子们学习部到任何知识,还会养成自由散漫的生活习惯,所以区域活动时,我们教师应积极引导。在开展一系列的区域活动中,教师之间应更好的制定活动区的内容,平时工作活动时,大家各自的分工,相互怎么合作,活动需要的配合,我们都要做一系列的安排。确保在各项活动中,顺利、有头有序。
在活动中我们老师还应努力观察孩子的各项行为,活动时我们及时发现他们的困难在哪里,随时纠正,或下次改进。活动评价完了我们还要就本次区域活动做一个交流,相互了解孩子在其他区角的表现。一个月来,区域活动开展比较好的地方是:
一、关于区域游戏中的隐性暗示
为了进行合理的区域游戏布局,我们老师往往会在区域游戏中设置一些隐性暗示的东西,以此来帮助孩子更好的进行游戏,区域游戏也能够更加的均衡。比如,为了控制好一个区域的游戏人数,老师往往可能会在一个区域添一些辅助性的东西,进来游戏的孩子必须戴着这个东西,当这个辅助性的东西没有了的时候,其他孩子就不能进来了。
反思: 区域游戏中隐性东西的添放有时候是能帮助孩子更好的游戏,但是我们在投放这些辅助性的东西之前应该考虑到其价值所在,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如果不适合孩子当前能力发展的水平,那么这些东西的投放反而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所以不管是区域环境的创设还是区角材料的投放乃至这样一个小小隐性暗示工具的投放都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孩子的年龄特点应该是我们开展活动、设计材料的首要出发点。
二、活动有目标性
我们把最初定的特色计划中关于游戏、区域活动的目标细化。具体分配到每个月,细化到每周,同时我们通过每次活动让幼儿首席区域,了解区域活动。引导幼儿自主选择区域活动,活动中不随便更换自己选择的区角,逐步培养对活动的坚持性。通过近期的活动,目标基本达到。
三、关于区域游戏中的讲评 在一次游戏讲评中,我和孩子们交流的是的是小苹果,这些小苹果早早起来做早操,于是我就把这个作为一个交流的点了。当我把苹果拿出来给孩子们看的时候,孩子们都说好看,苹果是红红的,圆圆的。于是我启发到,“ 这些苹果里面藏着一个秘密呢?你们发现了吗? ” 孩子们还是没有发现问题,于是我又问了一个问题 “ 我们仔细看看,这些苹果是怎么排队才能更好做早操呢? ” 有个别能力强的孩子是能够说出来了,但是大部分孩子还是不能到我想要的那个点上来,我的目的是想让他们自己发现这个排序规则,可是却没有达到这个效果,为什么呢?原因之一,因为以前很少有关于排序这样问题的交流,使得孩子很难明白老师的意图;原因之二,也可能是我讲评的方式与孩子们当下的经验是不相符合的,确切的说与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是不符合的。
反思: 对于小班游戏中的讲评,特别是技能性的讲评,我们想让孩子自己发现一些问题的时候,是不是可以提供一些可以比较的东西,让他们在比较去发现,如果我们单纯的只是一样东西摆在那,然后让孩子们去发现问题对于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小班孩子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当我出示一条有规律排序的项链的同时,我还可以出示一条无规律排序的项链,有了这种视觉上的比较,孩子们应该是更能够发现问题的。
四、关于区域游戏中的指导
在一次游戏讲评中,我们以棉花杨和棒棒糖作为沟通点,棉花糖是软软的,易变性。可以变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在本次游戏中,我们让小朋友们想象自己就是一个大大的棉花糖,变成各种各样的形状,一会是小白兔,一会是大灰熊,让小朋友们充分的发挥自己 的思想,但是小朋友主要还是跟着我们所变的形象改变,缺少自己的想象力。
反思: 小班的孩子是好模仿的,他们喜欢模仿生活中的一些人和事。在这种角色游戏中,我们老师可以以一种角色来参与到孩子们游戏中去,从而更深入的观察孩子,进一步地指导孩子
五、建立合理必要的区域规则
一个良好、有序的环境是幼儿能够在区域中自由活动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我们通过观察制定出幼儿可以理解能够遵守的区域活动规,多引导、多督促、多赞赏来让幼儿遵守规则和各种行为,逐步建立起班级区域活动的有序环境。
不足的地方:
1.对孩子的观察还是不够深入和细致,特别是针对个别孩子或针对某件事物的观察。
2.最初的区域活动还是比较处于老师主导的阶段,接下来要考虑怎样更好地引导幼儿自主地探索学习方法。通过区域活动培养他们的思维活跃。
小班区域活动 篇6
一、创设自主、宽松的区域环境,做好幼儿的帮助者与引导者
1.根据区域内容合理创设环境
根据主题推进与幼儿活动的发展需要,不断更改区域格局,及时进行调整,目的是创设出更合理、更适宜的区域环境,让他们在舒适温馨、科学合理的区域环境中有效自主地学习与探索。例如:利用班级外走廊的有利条件,将区域扩大到走廊中,使幼儿的活动有了更为广泛的空间;同时,利用泡沫垫与桌子的相互结合与利用,将大的区域划分为小区域,让幼儿在自选材料的同时,也能自选活动空间,更具有开放性;整改中,还关注到了不同区域的动静区分,帮助幼儿排除干扰,使幼儿能够更为安静地探索。同时,还为幼儿创设了部分随意灵活的空间,如:在班级的小角落里为幼儿提供了活动的泡沫垫,幼儿如果有需要,就可以拿起坐垫随地而坐,这样不仅迎合了孩子新奇随意的心理,又充分合理地利用了有效的空间。
2.让孩子们成为环境的主人
区域活动本身就是环境创设的有效辅助形式。因此,在环境创设中,我一改教师的一手包办,将环境创设的主动权交给了孩子。在各主题活动中,让幼儿通过观察、探索,运用线条画、拓印画、剪贴等多种艺术手法加以表现,放手让他们主动创造。如:在开展主题活动“小手动动动”时,孩子们先用勾线笔描画出小手的形状,并在描画后加以添画、剪贴。在教师的引导下,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画面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小手娃娃戴上了帽子,在跳舞呢!”“小手娃娃拿着气球要到天上游玩。”“我的小手有眼睛、鼻子和嘴巴,它会说话呢!”……瞧!拥有丰富想象力的孩子在大胆的创造设计下,描绘出了我们成人无法想象的童真世界。在描画、印画之余,我还尝试让幼儿使用剪刀,将这些作品自主进行剪剪、贴贴,于是,活动室里,一棵富有创意的手指树诞生了,一列印有小手的火车出发了!虽然这些作品不及成人制作得那么精致,但却都是孩子们亲手创作的成果,它们给孩子们带来了自信,令他们倍感成功,真正地达到让孩子与环境互动的教育功效。
二、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宜的活动内容
每个年龄段的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多多少少会受到年龄特点的限制,因此,在活动的选择上,不能忽视年龄特点的要素。小班幼儿年龄小,生动直观的事物更能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学习的兴趣,因此,在主题的选择上,要尽量选择贴近生活、趣味性强且感受直观,浅显而又易于操作的活动内容。例如:在“秋天到”的主题中,选择的活动内容从蔬菜、水果等孩子们熟悉的事物入手,抓住了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了吃、玩、做、学为一体的区域活动。例如,制作沙拉、切、削水果、榨果汁等,在我们成人看来是一种劳动,孩子们却玩得乐不思蜀。同时,针对许多孩子存在的不吃、挑吃蔬菜水果的不良现象,通过一系列的区域活动,孩子们逐步了解了水果蔬菜的营养与作用,并喜欢上了水果蔬菜,从而轻松解决了饮食习惯中的一大难题。许多幼儿掌握了剥、掰的技能后,吃水果时的剥皮过程就成了他们最大的乐趣,家长老师们也不必再为他们不停忙碌了。
三、在操作材料的选择上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
活动中,为激发幼儿的动手操作兴趣,我与孩子们共同收集、整理废旧物,如:蛋壳、瓜子壳、纸盒、蛋托、纸板、塑料制品等,让孩子们随心所欲,根据自己的兴趣喜好选择材料进行操作。让他们在制作的过程中,通过亲手操作,懂得如何选择适宜的材料,怎样使用材料,学会协商合作。实践证明,提供孩子们感兴趣的操作材料更能激起他们创造的火花。
如:在开展主题“玩具总动员”时,孩子们利用自己收集的盒子,结合各种废旧材料的运用,制作起了掌偶,当一个个可爱的小狗、小兔子、河马先生、鳄鱼宝宝、狮子爸爸……拿在孩子们的手中时,我们不得不为孩子们天才般的创造力所折服。而当这些有趣的掌偶被孩子们带入了表演区讲述故事时,我又一次惊喜地发现,孩子们玩起自己所创造出的玩具是如此的专注与投入。是的,这才是他们想要的游戏,由自己创造出来的真正属于他们的游戏。
四、点面结合,凸显活动评价的实效性
作为区域活动的结束环节,区域活动评价的目的在于通过教师整体评价与幼儿自主评价的相互结合,了解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能力差异、行为表现、发展特点与当前需要等等,有利于教师发现在区域活动指导上的问题与不足。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评价要面向全体,以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活动情况、突出表现、个别问题为切入点,从活动常规培养、知识要点掌握、行为习惯养成、情感体验形成等多角度进行有效评价。要适机抓住幼儿活动中的闪光点加以肯定、鼓励,更要针对区域活动中幼儿的不足有目的地提出批评、指正,以期在下次区域活动中得到改进与完善。同时,也要为幼儿提供分享、交流、讨论的机会,让幼儿自主地评价自己与他人的活动情况,达到以点带面的良好评价效果。引导并鼓励幼儿大胆地把自己在活动中的所作所为、所见所闻以及情感体验表达出来,让幼儿在自评与他评中学会观察别人,总结自己,取长补短,互相学习,提升经验,共同促进,提高合作交往的能力,更好地促进幼儿区域活动的开展。
伴随着班级主题区域活动的开展,我不断地感受着孩子们带来的一次次惊喜,让我对他们刮目相看,体会到了孩子们的能力发展是多渠道、多重性的。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让孩子们玩得自主、玩得自在、玩得自信……看见孩子们一改以前的稚拙,在活动中专注、投入、熟练、自乐的样子,我确信,区域形式的主题活动是幼儿真正的需要!
参考文献:
小班区域活动 篇7
一、选取生活内容, 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陈鹤琴先生提出:“幼儿的活动应该以生活为轴心,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小班幼儿的行为易受情绪支配, 对老师和家还很依恋。因此, 创设生活化的环境是幼儿所需要的。我们选择贴近孩子的生活, 符合孩子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体验的学习活动内容。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的生活区, 内容主要是扣纽扣、拉拉链、给娃娃穿衣、我是生活小能手、喂小动物等。这些操作材料直观形象, 颜色鲜明, 有可爱的分成两半的小动物头、动物眼睛、耳朵等是用按钮按上的, 动物头拉链拉上是可以变成完整的动物头;还有襁褓中的小娃娃, 有小衣服、小衣架, 这些操作材料既温馨又富有生活气息, 符合幼儿的心理需要, “需要是行动的前提条件”, 由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益智区中的宝宝送物品, 提供爸爸妈妈的图片以及相应的常见使用物品, 引导幼儿根据平时对家长的了解, 根据物品与人的关联性, 将物品送给相应的人物进行归类。因为他们有粗浅的生活经验, 模仿性又强, 还有一定的移情能力、生活自理能力, 所以这些内容和材料受到孩子的喜爱。它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还关注了孩子的心理需求。因此, 孩子在参加这些学习性区域活动的时候主动性、积极性很强。
二、提供操作平台, 引导幼儿主动学习
在学习性区域活动中的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幼儿传递知识的过程, 而是幼儿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我们的教育理念提供操作平台, 让幼儿主动学习, 主动发展。为幼儿创设和准备与主题相符合的环境和材料, 激发幼儿的兴趣, 另一方面注意观察引导幼儿在对环境材料的操作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发现。在研究中我们发现, 小班孩子的模仿性很强, 很大程度上认识依赖于行动, 注意力容易转移等, 因此, 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一定要具有可操作性、趣味性。在“夏天真快乐”的主题中, 围绕目标“天气炎热”, 孩子们讨论得到可以通过游泳、玩水、扇扇子的方法来降温, 于是根据幼儿的建议就生成了相应的一些学习活动内容。如在建构区围绕“游泳池”进行建构, 先引导幼儿回忆游泳池的结构特点, 然后利用图片丰富幼儿的直观经验, 最后引导幼儿利用地垫进行立体拼贴、围接等。在美术区提供了彩色纸、铅画纸、冷饮棍以及相应的流程图, 幼儿可以通过折、画、粘贴制作扇子、小凉拖等。科技区中的“运水”, 提供了漏勺、盖子、瓶子、海绵等, 幼儿自选材料, 在运水的过程中感受物体的不同特性, 知道了哪些能够运水, 哪些不能运水, 知道了水会流动的特性。在阅读区中根据故事《下雨的时候》投放了用万通板制作的荷叶伞, 准备了小动物的头饰, 幼儿可以戴上头饰, 自由扮演故事中的小动物, 进行语言对话和动作表演。这种关注年龄特点的游戏使幼儿学得既轻松又主动。
三、关注幼儿水平, 及时调整操作材料
在主题背景下的学习性区域活动材料投放要关注幼儿的特点以及差异性。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要练就一双像鹰一样的眼睛”。所以我们首先仔细观察幼儿的学习、探索情况, 了解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有什么困难, 把握每个幼儿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和个性差异。其次, 了解活动环境、材料是否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材料的投入是否适合不同水平的幼儿, 学具的数量是否充足等。最后, 注重观察幼儿的行为, 尊重幼儿的想法和做法, 不指责、不轻易批评孩子。当幼儿操作遇到困难时, 及时给予引导;当幼儿失败时, 及时鼓励帮助幼儿, 并为幼儿创造成功的机会, 让幼儿在成功的体验中逐渐树立自信心。针对所观察幼儿的情况, 将提供的材料随幼儿的能力和兴趣变化不断调整, 从而满足幼儿当前活动的需要, 适合幼儿的水平和活动特点。例如, 益智区中的“种花”, 一开始两个盒子中的材料都是一样的, 所投放的材料的难易程度也是一样的。在幼儿的活动中发现, 有的幼儿很快就完成操作, 有的幼儿操作起来有点困难, 有的体现在对1~6 数量的掌握不太好, 有的是在同时寻找根据颜色和数量两个特征上遇到问题。于是, 我对盒子中可操作的材料做了调整, 分别将两个盒子分为难度一颗星和难度两颗星。难度一颗星是一种四以内数量的花, 投放两种颜色的标志;难度两颗星的是一种六以内数量的花, 三种颜色标志, 还提供了从高到矮、从矮到高排列的标志。操作中幼儿自选颜色、自选数量和排列顺序, 充分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操作和学习。
四、随着主题变化, 循序渐进更新材料
在主题背景下的学习性区域活动材料投放要随着主题的变化循序渐进。我们为幼儿准备的材料是随着主题的深入、变化以及幼儿的操作、探索过程的发展而变化。主要是考虑材料与当前幼儿兴趣、活动内容的结合性:即深入到幼儿中, 找到幼儿的兴趣、需求, 并为之提供相应的探索活动材料或者内容, 结合当前的教学主题内容在区域中投放可操作的渗透主题内容的材料, 以满足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探索、操作的需要。使幼儿的新旧知识得以相互迁移, 也使每个孩子都能根据自己的水平、特点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空间和内容, 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自己喜欢的区域中边玩边学、边探究边提高。在《春天真美丽》的主题中, 我们学习了故事“毛毛虫”, 对毛毛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阅读区我们为幼儿新增了可自由粘贴的图片, 幼儿根据故事内容可以边贴边讲;在美术区中幼儿可以利用圆形彩纸进行粘贴, 然后添上脚;在科技区中, 准备了塑封好的绿色圆形纸片, 有的部分画上了毛毛虫的五官, 每个圆形的两侧用打孔机打上圆孔, 再提供按钮, 供幼儿自由连接成毛毛虫。这样围绕主题开展不断进行区域材料的更换, 经常保持区域材料的可操作性、“新鲜感”, 以此不断地激发幼儿对区域活动的参与。同时, 通过对材料适时地更新, 这更符合小班幼儿游戏的需要。
“创设有效的活动环境, 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 在对小班开展学习性区域活动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 由于我们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活动需要, 创设了适合幼儿发展的、支持性的环境, 让每个幼儿在与环境、材料的有效互动中大胆地探索;注重孩子的学习过程, 丰富了孩子在区域游戏中的体验, 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和表达表现的机会和条件, 我们发现幼儿在健康、认知、交往、社会情感、艺术、游戏各方面均有了很大的改善。
参考文献
小班区域活动 篇8
一、创设与幼儿数学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活动区域内容
1.内容要有趣味性
小班幼儿的数学学习是一种准备性的学习, 这是他们初步接触数学, 对他们来说, 学习数学的结果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过程, 是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喜爱。为此, 教师充分挖掘幼儿感兴趣的传统游戏, 准备简单而又充分的游戏材料, 放进数学区域内, 供幼儿自由操作, 不断探索, 如:喂小动物。小班幼儿因为常常被成人照料, 因此他们也有照料别人的意愿和经验, 可这样的机会对于当下的孩子来说少之又少, 于是, 喂小动物成了他们情感迁移的一个重要途径, 孩子们非常喜欢玩这个游戏, 一开始, 有少部分幼儿会根据小动物的嘴巴形状来喂与嘴巴形状相同的“食物”。后来, 其他幼儿不管动物嘴巴的形状, 只管把“食物”塞进去就行了, 慢慢地, 在其他同伴的提醒下, 他们也渐渐学会了按嘴巴的形状来喂相同形状的“食物”, 就是在照料小动物的过程中, 幼儿的情感得到了满足, 更重要的是, 他们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半圆形等有了初步的感知和区分, 所以说, 区域活动的内容一定要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
2.内容要有层次性
幼儿在数概念上是有个体差异的, 如何让大部分幼儿在对材料的操作和探索中得到有效提高和发展, 这就要求教师投放不同的材料, 创设一个有着丰富层次的数学活动区。通过投放不同层次的材料, 教师可以帮助发展较慢的幼儿进一步学习某些知识技能, 给予他们鼓励和帮助;而对于已经掌握某些知识技能的幼儿, 教师也能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满足他们向更高水平发展的需求。以接龙游戏为例:我们准备了几种层次的操作卡片, 第一种, 也是最简单的:纯粹的实物卡片接龙;第二种:纯粹的数字接龙;第三种:纯粹的点卡接龙;第四种:实物与数字或实物与图形再或实物与点卡接龙;第五种:实物、数字、点卡、图形混合接龙;有了这几种层次的操作材料, 可以让不同水平的幼儿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游戏方式, 并能在游戏中获得成功与自信, 使他们在熟悉了游戏的玩法和规则后, 能不断提高自己操作的层次, 最终促进每个孩子向着自己的数学最近发展区迈进。
二、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活动
1.活动要有预设性
区域活动作为一种非正式的数学教育活动, 虽然有一定的灵活性、自主性, 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只要准备丰富的操作材料, 并给幼儿一定的探索时间和空间就可以了, 剩下的由幼儿自由发展。一开始, 我们也走过这样的弯路, 比如, 我们为幼儿在娃娃家里准备了许多大小不一的床、娃娃、衣服、椅子、餐具等材料, 旨在让幼儿区分大小并按大小进行分类。但由于我们事先没有给孩子们这样的提示也没有组织幼儿讨论娃娃家的游戏到底应该怎么玩, 一切都是幼儿自己发挥。于是, 在玩的过程中, 我们并没有看到预想中的效果, 孩子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老师刻意准备的大小不一的材料, 只是凭自己的兴趣随意取放。后来, 我们进行了反思, 对活动的名称、材料、活动的规则与玩法重新进行了设计, 并组织孩子们对娃娃家的游戏进行讨论, 使他们在游戏时能学会观察材料的变化, 学会根据材料的特征进行一些有趣的变化。这样, 在经过一段时间后, 孩子们不仅会将娃娃家的材料按“大小”进行适当的匹配, 有的孩子还会根据材料的颜色、形状进行简单的分类、搭配呢!
2.活动要有生成性
区域活动作为集体数学活动的延伸和补充, 除了老师精心的设计和安排外, 还要随时关注幼儿的兴趣, 并根据他们的喜好适时地组织一些区域活动, 使区域活动能更好地促进孩子们数学能力的提高, 比如:有一天早晨, 欢欢和旁边的乐乐玩积木, 玩着玩着, 欢欢提议, 我们来打麻将, 好吗?她的提议得到了乐乐的赞同, 于是, 他们嘴里念念有词地一边说着“麻将牌”上的名称, 一边出牌, 玩得不亦乐乎……观察至此, 我灵机一动, 何不利用真正的麻将牌来帮助幼儿感知数量和分类呢?于是, 我找来了一副麻将牌, 先挑出了3以内数量的“饼”即我们小班数学中的点卡, 让幼儿来玩“小猫钓鱼” (一个传统的牌类游戏) :两个幼儿轮流出牌, 出到与前面相同的点牌, 就把这两张牌中间的牌全部拿到自己这里来, 最后比比谁赢的牌多就获胜。果然, 数学区角内这副麻将牌成了许多孩子的最爱, 慢慢地, 我把数量扩大到5, 也不单单是“饼”, 还有“条”, 我还找来了扑克牌, 挑出1~5纸牌若干张, 教孩子们玩“小猫钓鱼”和“配对”等游戏, 孩子们非常感兴趣, 对数字和点的认知越来越敏感。
三、及时观察、记录幼儿在活动区的表现
在进行定时的数学区域活动时, 我们根据幼儿的需要和表现, 选择性地与幼儿互动。我们还设计了观察量表, 内容包括参与活动的幼儿人数;幼儿参与活动的持续时间;幼儿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数学能力;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和参与度;幼儿之间的对话;师幼之间的互动等等。一段时间后, 我们归纳和汇总了这些观察记录。这样, 每个幼儿都有了一个数学能力发展小档案。通过这些小档案, 我们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每个幼儿的数概念发展轨迹, 并据此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参考文献
小班区域活动 篇9
一、树立信心,鼓励赞赏
小班绝大部分幼儿来园前未入托,又因为年龄小,社会知识经验欠缺,手肌肉群发育较弱等因素导致孩子们对绘画活动了解甚少。据了解,75%左右的幼儿未接触过绘画活动。小班幼儿年龄小,在绘画过程中经常出现有始无终的情况,甚至有的幼儿会拿着笔观望,不知怎么画。因此,首先就得帮助幼儿树立信心。只要幼儿一动手画画,我就给予真心的称赞。于是,幼儿逐渐变得喜欢绘画。我们在活动室的一角设立了一个展示栏,推荐幼儿的作品,及时地介绍有创意、有特色,有进步的幼儿作品,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引导他们互相观赏,在介绍自己的作品时提升自信,并能在别人的作品中寻找、发现优点。我们还经常开展绘画比赛活动,并给予“帖帖纸”作为奖励,每个孩子都有个获奖的理由,如“色彩奖”、“造型奖”、“细心奖”……这样一来,孩子们不仅兴致盎然,绘画技能也逐渐得到提高。
二、画具多样,自由选择
提供丰富的工具材料,可以满足幼儿的多种需要,满足不同幼儿的不同兴趣。小班幼儿更喜欢那种可以画得较大的,容易出现成果的工具材料。不同的工具材料,大大提高了幼儿的绘画兴趣。小班常让幼儿用油画棒进行绘画,这样幼儿容易觉得单调乏味。我曾尝试在区域中投放了水笔、毛笔、颜料等让幼儿进行涂色,发现孩子们对它们都产生了较大的兴趣。在绘画过程中我还经常投放多种多样且颜色鲜艳明亮的实物。记得在一次绘画“水果盘”的活动中我投放了水果实物和水果玩具,而意想不到的是孩子们大都喜欢观察色彩鲜艳的水果玩具,他们还出乎意料地把水果的平切面盖在纸上印画。孩子们的行为启发了我,后来我经常在区域活动中让他们把手掌、脚印、杯盖、有花边的小盘等按在纸上进行印画,而后再进行装饰……当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挂在墙上时,他们高兴得欢呼雀跃。
三、调动感官,学习观察
人的大脑信息80%来源于视觉,“看”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美术活动中观察是极其重要的,通过观察物象、再现物象、添画、装饰、想象、涂色,使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绘画之前我先指导幼儿学会观察实物的整体,如:绘画一个橱子,应先指导他们观察橱子的整体平面并说出其形状,再分别观察橱子的上、下部分的形状、颜色等。这样孩子们就能愉快下笔了。记得区域活动“画葡萄”前,我先引导孩子们用眼睛观察,用鼻子闻,用手上的肤觉感知,用嘴品尝……充分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去感知认识葡萄,而后再让孩子们尝试用多种形式进行绘画,如:让他们用手指点画,用油画棒涂画,用毛笔进行水彩绘画……孩子们十分高兴地一一尝试着。
四、传授技能,及时引导
在幼儿绘画过程中我们须教给他们一些简单的正确的绘画技能,及时地给予引导。在上学期我主要教给幼儿正确的握笔姿势及涂色顺序。在幼儿涂色中我们常会发现他们涂色不均匀和方向的随意性,而当我们教给孩子正确的方法后会发现他们涂色的画面比以前干净了许多,涂的色彩也均匀了许多。而在下学期我主要教孩子们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小到大地用简单线条绘画一些简单的图形,让孩子们运用图形进行组合,绘画出他们喜欢的形象。在区域活动中我经常选择形象可爱、大小适中的图形卡让幼儿训练涂色,提醒他们用正确的涂色技能进行涂色。
五、言语激发,想象作画
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原则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在绘画活动中,教师的语言点拨是激发兴趣、放飞想象的一把钥匙。我们可用语言让幼儿扩展思路,肯定幼儿的想象,以避免形成一种僵化的、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例如:在“太阳”绘画活动中,我提出了疑问:“太阳都是红色的吗?我们以前吹泡泡时发现太阳光还有什么颜色呢?”让幼儿知道太阳光有七种颜色;结果孩子们选用了不同的颜色画出了不同的太阳。随即我又提出疑问:“太阳一直是圆圆的脸吗?我们怎么样给太阳打扮一下呢?”孩子们开始对太阳的外型进行装饰:圆脸、长脸、三角脸、梯形脸、花型脸、长头发、短头发、卷头发……通过我们的一些提问,孩子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并画出了夸张、与众不同的物象。小班幼儿喜欢聆听故事,他们常以自己天真的童趣、独特的想法来绘画,在绘画故事《金色的房子》时,孩子们边念着:“红的墙,绿的窗,金色的屋顶亮堂堂”,边画着漂亮的房子,还添画了房子外的草地、花朵。互相观赏时,孩子们喜形于色,七嘴八舌地互相评论着墙上的作品,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浅谈教师在小班区域活动中的作用 篇10
一、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 应注意幼儿的年龄特点, 为小班幼儿创设符合他们特点的各种活动区域, 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小班幼儿正处于由独立游戏、平行游戏的阶段, 因此各区域的建立应该要相对独立而不封闭, 使幼儿意识到自己所在区域与其他区域的不同以及自己所担任的角色与其他角色的不同。其次活动材料的投放尤其重要。要选择颜色鲜艳、形象生动或者是生活化的, 最好是能够活动的材料。对于小班的环境创设, 由于孩子的典型的生活经验是家, 接触最多的是家人, 我们就为小班孩子创设了温馨的色彩鲜艳的家的环境, 我们用废旧的大纸盒、牛奶盒、油瓶等制作了形象逼真的床、煤气灶台、饮水机等, 用旧毛线编织娃娃的各种衣服, 孩子们可以任意给娃娃配搭衣服穿……孩子们一进入这样的游戏环境, 很自然的就会模仿爸爸妈妈平时照顾自己的行为, 再现家人照顾自己的生活经验。这样的游戏环境能更好的支持游戏的发展。
二、教师在幼儿区域活动时应给予适时的指导
幼儿的游戏, 只有充分观察幼儿的游戏, 才能发现幼儿游戏的兴趣和需要, 了解幼儿游戏的形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及时调整游戏材料, 确定何时参与、介入幼儿的游戏, 做出有效的指导。
1、随机地指导。
就是教师在观察游戏的过程中对随时看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点, 教师根据对幼儿的观察了解, 顺应幼儿的需要进行随机指导, 指导的目的是推进区域活动更好的开展。教师作为一个游戏的参与者, 加入到幼儿游戏中对幼儿的活动进行指导。有的幼儿喜欢独自游戏, 他们不愿成人的过分干涉, 但这并不意味着幼儿不需要老师或不喜欢老师共同游戏。老师参与到幼儿游戏中往往更能吸引幼儿, 幼儿玩的更有兴趣, 特别是个别幼儿年龄小, 能力弱, 游戏的玩法比较简单, 技能相对缺乏, 教师的参与往往使游戏的内容和情节更加丰富。例如, 在小班开展角色游戏娃娃家时, 由于这个阶段的幼儿大多习惯独自玩耍, 未学会和同伴合作游戏, 所以, 娃娃家的家中比较冷清, “爸爸”、“妈妈”和其他成员都各顾各玩, 他们购买的“蔬菜、水果、饮料、点心”随意乱放, 显得家里很乱。这时教师可以以客人的身份参与到游戏中去, 对“爸爸”、“妈妈”进行帮助、指导, 教他们要学会将物品归类摆放, 家庭成员要学会分工合作, 这的样才能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 同时也是推进幼儿游戏的情节和内容往更深层次发展。但作为教师始终不能忘记自己的角色地位, 参与游戏的目的所在, 所以当幼儿主动进行游戏时, 客人要向大家告别, 退出游戏。
另外, 教师还需在游戏过程中进行有目的的指导。强调自主游戏, 并不是对幼儿游戏的放任, 也不排除游戏中教师适时插入地指导, 当教师观察到幼儿在活动时的声音越来越大时, 或者影响到其他幼儿时, 教师就应适时插入指导, 以帮助幼儿, 维持游戏的规则, 使区域活动更好的开展, 但要注意插入时要自然, 不要影响幼儿的游戏。
2、特殊指导。
区域活动时会出现一些不能预料的偶发事件, 他们会影响幼儿游戏的正常进行, 这时, 教师就要介入游戏加以指导。当幼儿遇到困难求助的时候, 教师要给予帮助。例如, 幼儿游戏材料不够, 教师要提供足够的材料, 或指点幼儿动脑筋、想办法, 解决问题, 使游戏顺利进行。游戏中, 幼儿出现过激行为时, 教师必须加以指导, 如, 幼儿争抢玩具, 有些幼儿专门破坏别人的玩具, 影响他人游戏的正常开展, 此时, 教师必须介入, 阻止过激行为, 协调好幼儿间的相互关系。幼儿遇到困难想要放弃的时候, 教师可以教他们正确的游戏方法, 使他们获得成功, 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有的幼儿不愿意参加游戏时, 教师要引导他们积极参加游戏。与此同时, 教师要从整体上了解幼儿不同的学习兴趣、不同的发展水平、不同的学习方法和活动中幼儿的情绪等。
三、为更好地发挥幼儿区域活动的自主性, 教师应抓好四个环节, 发挥区域活动的四种功能
1、自制操作材料, 凸显有效互动。
为让幼儿与教师、同伴、材料形成有效的全方位互动, 教师应提供机会让幼儿成为材料的提供者和制作者, 把自主发展的权利交给幼儿。多层次的选择和自制材料, 能够有效促进师幼互动、幼幼互动和幼儿与材料的互动。
2、自定活动规则, 彰显当家作主。
幼儿对成人制定的规则总是无法自觉遵守, 而通过自己亲身体验而形成的规则能很快转化为幼儿的内在需要, 并自觉地转化为幼儿的外部行为。让幼儿当家作主, 成为制订规则的主人, 掌握制订规则的权利, 能有效保证幼儿自觉地遵守规则、有序地快乐游戏。
综上所述, 活动区是幼儿活动极好的天地, 它能够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而创设活动区有时游戏活动的保障, 但只有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 才能使幼儿真正成为游戏活动的主人。因此, 创设一个既有教育作用, 有轻松愉快的环境, 这是每一个孩子所需要的, 同时也是每一名幼儿教师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艺术》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7月第二版。
[2]《现代幼儿心理保育与教育》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第一版。
小班区域活动 篇11
关键词: 幼儿教育 游戏环境 小班区域活动
幼儿园区域活动作为一种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形式,已成为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效手段。区域环境的创设中普遍存在固定多、变化少;教师意志体现多,幼儿意志体现少;欣赏的多,探索的少等问题。为此,我们大胆尝试改革,让区域环境真正成为幼儿的第三位老师。特别是对小班幼儿来说,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区域活动无疑是更加适合他们的一种学习方式。现实中,一些小班的孩子并不会玩区域游戏,他们只是摆弄着区域中的材料,不知道怎样操作它们,并从中获得乐趣,不能达到开展“区域活动”的目的。因此,如何创设新颖的游戏环境让小班区域活动更精彩呢?
一、富有新意的情境创设,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鲁迅先生曾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会因年龄较小、缺乏生活经验、初涉学习活动等,使得自控力、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坚持性等各方面的能力较弱,兴趣容易转移、自信心不足,造成各方面的发展受限制。区域游戏是由儿童发起的探索活动,满足了儿童的需要。从中小班幼儿可以从事喜欢的游戏,在自由的时间段,儿童以兴趣为导向进行游戏。因此,我们要关注幼儿兴趣,创设亲切、情趣的环境。
如:当我发现玩“娃娃家”游戏时孩子们特别喜欢当厨师时,就灵机一动,和孩子们一起制作了好几个厨师帽,准备了两个大厨房,再鼓励孩子们自己制作了许多可操作的材料(各种废旧做的蔬菜和橡皮泥做的食物等),在此游戏过程中,孩子们产生了新的兴趣点——蔬菜加工……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这样孩子们的创造力得到了发展,也愿意认真创造。同样的道理,发现幼儿特喜欢车时,我就鼓励孩子和家长合作做不同种类的汽车,创布“汽车大卖场”、“停车场”“加油站”等区角情境。当愿望得到满足后,他们在游戏过程中可能会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区域情景化创设源于孩子的兴趣,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兴趣点。有目标性、针对性地展开情景化引导,幼儿对富有新意的环境总是会萌生浓厚的兴趣。
二、恰当新颖的材料环境,提高幼儿的游戏兴趣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创设并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指教师为幼儿区域活动所提供的条件,包括区域空间、场地的设置、提供的操作材料等物的因素,也包括隐含在环境中的师幼关系、同伴关系及区域学习氛围等人的因素。小班幼儿年龄小,缺乏以物代物的能力,需要依赖真实的玩具进行游戏。因此,在区域活动材料的提供上,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主题内容,有目的地投放材料,吸引幼儿积极参与。我会尽量考虑它的真实性。如:“娃娃家”提供了仿真水果蔬菜、小沙发、煤气灶、餐具等生活用具,营造了自然、温馨的家庭氛围。让幼儿有真实、具体的感官体验。又如:在主题活动《能干的小手》中,我根据主题活动的需要,及时开设相对应的生活区,制作各种拼图、手指套色、串珠毛毛虫、绕毛线等一起投放,在投放过程中,我发现起先幼儿们被各种鲜艳的颜色吸引,但不久由于投放的拼图过多,幼儿反而玩得不多,我进行了反思改进,用单一的水果拼图进行由浅入深,适合不同层次的幼儿需求,这样,孩子们的游戏兴趣大大提高了,幼儿在活动中能力得到了发展。
三、适当合理的指导环境,促进幼儿游戏的发展
《纲要》指出,教师在幼儿区域游戏的过程中是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要在关注幼儿的区域活动时发现幼儿的特长,了解他们的需要,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关怀每个孩子的发展,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特别是小班孩子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失去教师的指导会让他们在区域游戏中显得无所适从。因此,教师在幼儿区域活动时要适当地帮助指导,推进区域活动更好地开展。
1.教师作为一个游戏的参与者,需要加入到幼儿游戏中对幼儿的活动进行指导。老师参与到幼儿游戏中往往更能吸引幼儿,幼儿玩得更有兴趣,特别是个别幼儿年龄小,能力弱,游戏的玩法比较简单,教师的参与往往使游戏的内容和情节更加丰富。例如:在小班开展角色游戏《过家家》时,由于这个阶段的幼儿大多习惯独自玩耍,或者抢着表演同一角色,不懂怎样分工合作,未学会和同伴合作游戏,所以,家中要么冷清,“爸爸”、“妈妈”和其他成员都各玩各的,没有任何交流,要么混乱,不知道如何表达。这时教师可以以客人的身份参与到游戏中,对“爸爸”、“妈妈”进行帮助、指导,教他们学会将物品归类摆放,家庭成员要学会分工合作,这样才能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同时是推进幼儿游戏的情节和内容往更深层次发展。教师始终不能忘记自己的角色地位,参与游戏的目的所在,当幼儿主动进行游戏时,客人要向大家告别,退出游戏。在区域活动中,就必须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对小班幼儿开展的有针对性的指导,能促进幼儿游戏的发展。
2.教师在游戏过程中进行的有目的的指导。强调自主游戏,并不是对幼儿游戏的放任,也不排除游戏中教师适时插入的指导。如:幼儿在《能干的小手》区域活动时,用橡皮泥搓的汤团不圆,就想放弃的时候,此时教师可以教他们正确的搓圆的方法,使他们获得成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当教师观察到幼儿在活动时的声音越来越大时,或者影响到其他幼儿时,教师就应适时插入指导,以帮助幼儿,维持游戏的规则,使区域活动更好地开展。有的幼儿不愿意参加游戏,教师要引导他们积极参加游戏,培养鼓励幼儿积极游戏的信心与兴趣。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一句温馨的话,一个亲切的动作,一个小小的礼物,都对孩子有莫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对幼儿的鼓励是在游戏当中,这种当场表扬鼓励方式,不同于在游戏结束后进行整体概括的表扬,对大多数幼儿起到促进作用,增强了他们游戏的信心,培养了他们的游戏兴趣。
我们在区域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新颖的游戏情境,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把区域活动作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基本活动,不断开拓游戏空间,为幼儿创造新颖的游戏环境,解放孩子的双手,让孩子们在玩中求发展,使小班区域活动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王晓菊.小班区域活动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0(11).
小班区域活动 篇12
那么, 如何在小班的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呢?
一、创设良好的区域活动环境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前提
1. 营造适宜的物质环境
物质环境作为一种显性的教育因素, 具有广泛的探索、想象、创造和求异的空间, 能激发幼儿不断与其相互作用, 积极地动手、动脑。
2. 营造开放、宽松的心理环境
心理环境包括幼儿与教师, 教师之间, 幼儿之间的关系, 只有为幼儿提供一个能使他们感到安全、平等、自由, 能鼓励他们探索与创造的精神环境, 他们才能活泼愉快、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游戏。
二、选择合理的区域活动内容是培养幼儿操作能力的基础
1. 内容要丰富有趣
比如, 在生活区设置“找帽子”的游戏, 让小班幼儿学习“拧”的动作, 如果只让幼儿给瓶子找“帽子”、戴“帽子”, 不到三天孩子就不想玩了。因此, 又可以设置这几种玩法:根据瓶子的大小不同, 找大小不同的瓶盖“帽子”;在瓶子上贴上小动物, 在瓶盖上贴上不同的食物, 让食物和动物匹配;给瓶子身上贴不同的颜色, 请幼儿给瓶子找相同颜色的帽子。如此一来, 不仅包含了认知、计算、生活等内容, 还大大激发了幼儿的游戏热情。
2. 内容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
小班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注意力集中时间短, 因此区域活动的内容要形象具体、游戏性要强。如, 数学区的排序游戏, 小班可以采用“串糖葫芦、给妈妈做项链”的游戏, 请幼儿用2~3种颜色间隔着来串糖葫芦、穿项链;一个人玩游戏会花费比较多的时间, 我们就引导幼儿两人一组进行合作游戏, 无形中又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 可谓一举两得。
3. 内容要循序渐进, 由易到难
小班幼儿在美术区学习印画技能时, 初始让幼儿用汽车车轮来滚画、用菜根来印画, 在掌握印的技巧后再添加一些材料, 如各种形状的树叶、瓶盖、小型木制积木等, 并引导幼儿“一物多用”, 或者交替材料来创作印画:树叶可以做帆船、房子, 还能用瓶盖做金鱼的眼睛, 树叶做金鱼的尾巴, 椭圆形积木做金鱼的身体。这样, 不仅再次激发了幼儿对印画的兴趣, 而且使他们也开始在周围寻找另外一些适当的材料来玩“印画”游戏, 创造能力也越来越强。
三、在区域活动中运用正确的指导策略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关键
1. 直接性指导
在小班的生活游戏“系鞋带”中, 光用图示法, 幼儿是掌握不了系鞋带这一技能的, 因此, 教师要用简单易懂的语言, 如:“两个圆圈碰碰头, 两个圆圈弯弯腰, 两个圆圈钻山洞……”清楚地交代系鞋带的每一个步骤, 手把手地教孩子, 这样才能让幼儿的游戏和学习正常进行。
2. 间接性指导
教师在指导区域活动时, 应常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其中, 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发现, 不急于提供现成的答案, 也不过早地肯定少数幼儿的正确答案。在指导幼儿时一般应尽量提些:“你是怎么发现的?”“你觉得可以怎么做?”等问题, 帮助幼儿拓展思维, 促进幼儿游戏方法的多样化。
3. 差异性指导
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幼儿进行指导, 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例如, 在小班美工角的“剪纸”中, 刚开始幼儿不能控制剪刀, 一不小心就将纸剪破了, 时间一长, 有的幼儿就失去了耐心, 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区域中去了。而认真细致的田田却破天荒地剪出了一个成品窗帘, 教师故意大声说:“哇, 剪得好漂亮!你真棒!你是怎么做的?”调皮的他一歪头:“不告诉你!”“那你能做得更漂亮些吗?”教师又问。“当然可以。”田田很快又忙开了。教师伺机邀请其他幼儿观摩他的现场秀, 让他们仔细观察田田是怎样把持剪刀的, 并激励他们:“你们能超过他吗?”不一会儿, 一群幼儿又聚集在一起, 认真地玩起了剪纸游戏。
【小班区域活动】推荐阅读:
小班区域活动10-23
开展小班区域活动05-09
小班阅读区域活动教案07-26
小班区域活动教案教案11-21
小班区域教研活动方案07-24
小班区域活动教案:装水果08-14
小班区域活动计划表11-12
小班区域活动教案:开商店12-04
幼儿园小班半日区域活动12-11
奇妙的声音小班区域活动计划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