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区域活动

2024-07-30

体育区域活动(共12篇)

体育区域活动 篇1

《纲要》明确规定, 幼儿园要“积极开展适合幼儿的体育活动”, 户外区域活动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 是对幼儿园基本的体育活动组织形式的一种补充。它是指幼儿在一定的体育活动区域内自主自愿的游戏活动。它可以打破幼儿年龄、班级界限, 扩大幼儿之间的接触与交往, 使幼儿在活动过程中, 相互影响, 共同提高与发展, 同时也能满足幼儿多方面的需要, 充分体现幼儿是活动的主人。

一、创设适宜的户外活动环境

根据幼儿园场地特点, 我们精心设计了不同的户外活动区域: 区域一场地比较宽阔, 定为跑跳区, 设置了滚铁环、跨栏、踩高跷、木翘跑、跳绳等;区域二场地比较复杂, 我们把它定为综合活动区, 在草坪上我们设置了羽毛球、走大鞋, 在楼梯下设置了乒乓球, 在道路上设置了呼啦圈、跳竹竿、滚铁环、推小车等; 区域三是为平衡区, 有爬竹竿、走梅花桩、玩竹梯、过小河等; 区域四是塑胶跑道和平坦的操场, 设置了钻爬区和跳跃区, 在塑胶跑道上设置高低不一的山洞、草地, 让幼儿练习钻、爬动作, 在操场边的树上系上各色瓶子头饰, 练习纵跳触物等活动, 在宽广的操场上则安排跳皮筋、跳绳。区域五安排了车辆区和球类区; 区域六是投掷区。在这些活动区域里, 孩子们根据自己能力、需求, 自由选择区域、同伴、材料, 在自主游戏、自主运动中, 促进身体素质的发展, 促进社会交往能力、合作、协调能力的发展。

二、提供科学合理的活动器材

1. 根据幼儿活动兴趣提供材料。活动中的材料色彩鲜艳、器材新颖或有声响, 都能极大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新鲜有趣的材料常常能吸引他们积极地尝试一番, 仔细琢磨这些器材的玩法, 我们充分考虑到这点, 如我们为小班孩子准备了小动物拉车, 将皮鞋盒盖取下, 画出小动物的头像, 竖起用双面胶贴在皮鞋盒的侧面, 在小动物头像的下方系一根绳子, 幼儿将各种物品装在“小动物拉车”内运输, 增加走和跑的兴趣, 其鲜艳的色彩和可爱的动物形象一下子就吸引了好多幼儿, 每次活动总是人流不断。

2. 根据幼儿发展目标提供材料。不同年龄段的孩子, 其体育动作发展目标不同, 因此, 在投放材料时要考虑到大中小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 提供不同的活动材料。为小班应多提供一些活动技能易于掌握、模仿性强、数量充足, 能促进其平衡、走、跑能力发展的活动材料; 为中班提供能促进其身体协调发展的、发展钻、爬动作能力的活动材料; 给大班幼儿我们提供的则是动作技能高、能满足幼儿一物多玩的需要、能促进综合素质提高、发展追逐、躲闪技能、运动强度较大的活动材料。

3. 根据幼儿的能力层次投放器材。孩子的发展存在一定的能力差异, 活动中我们要让每个幼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水平的活动材料。因此, 材料的投放应具有层次性, 以满足不同能力幼儿的需求。在平衡区走竹梯活动中, 我们提供长短不一的竹梯, 竹梯的摆放也是各有不同, 有的平放于地面, 有的一头架在轮胎上, 有的两头都被架高, 能力强的幼儿可以在玩过平坦的竹梯后挑战架起的竹梯, 能力弱的幼儿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活动。这样, 能力弱的幼儿有了体验成功的机会, 增强了自信, 而能力强的幼儿获得了挑战自我的机会, 维持了对活动的兴趣, 他们都能在原来基础上获得发展。

4. 根据各活动区功能需要配置活动器材。户外区域活动, 这是幼儿体育活动的一种特殊类型, 因而在活动形式上区别于一般的体育活动。我们根据场地特点划分了一定的活动区域。有: 钻爬区、投掷区、跑跳区、平衡区、自由活动区等。因此, 在投放活动材料时我们依据这些不同区域的特点, 有选择地投放。在投掷区, 有飞盘、沙包等用来练习掷远, 有飞镖配“怪兽”、纸球配雪碧瓶的保龄球、套圈配雪碧瓶等用来练习掷准。在钻爬区, 练习钻的器材有钻圈、“山洞”、滚桶等, 练习爬的器材有软垫、爬网、攀岩等, 不同的器材可以练习不同的钻爬动作。在平衡区, 有独木桥、跷跷板、半月摇、高跷、平衡木、梅花桩等供幼儿练习平衡。

三、组织形式灵活有效

1. 班级轮换活动。以班级为单位, 依次轮换到各个区域开展活动的区域活动模式, 它更注重有目的地使幼儿熟悉活动区域的场地和器材, 形成区域活动的常规。这是区域体育活动开始阶段的主要形式。每周轮换一个区域, 两位老师跟着孩子进行观察、指导。活动前教师和孩子一起观察场地、材料, 了解区域设置、材料摆放等要求, 然后老师和幼儿一起负责搬运。在搬运过程中, 要让孩子明确自己区域中到底有哪些材料、放在什么地方以及搬运的时候自己怎样注意安全。活动中教师要不断提醒幼儿遵守各个区域的规则, 活动结束要将材料搬进去放到原地。

2. 班级间混合活动。在教师和幼儿熟悉了各区域, 初步形成了区域运动常规的基础上, 我们首先把邻近的两个班级混合在一起活动, 每周混合玩两个区域: 相邻两个班的老师分别带领一半孩子进入相近相同的两个区域, 使每个区域有两个不同班级的孩子一起玩, 在玩的过程中, 孩子们可以从一个区域换到另一区域, 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这样的活动打破了以班级为单位的活动界限, 扩大了孩子的交往范围, 但是各班的孩子依然处在各班老师的关注下, 胆小的孩子依然能得到自己老师的庇护, 在心理上很容易被孩子接受。

3. 年级同龄共同活动。有了和邻近班级混合活动的经验, 我们组织开展年级同龄共同活动, 进一步打破以班级为单位的区域活动界限, 使幼儿选择活动的区域和器材更广、活动兴趣更高、各班级的幼儿和教师交往机会更多的一种活动模式。各班两位老师分别带领一半幼儿进入相距较远的两个区域, 同时鼓励幼儿结伴到邻近的区域中玩。对于不敢去其他区域中玩的幼儿, 老师就用语言进行引导, 或者请胆子大的孩子与胆子小的幼儿一起去。对于去的幼儿, 我们及时给予表扬。这样多次下来, 幼儿的胆子大了, 能够自己去其他的几个区域中玩了, 去的次数也多了。

4. 混龄活动。不同年龄的幼儿共同在各个区域活动的一种模式。它能使不同年龄的幼儿通过体育活动获得情感、经验的交往, 提供个性社会化的机会, 弥补其他活动的缺失。我们首先组织大班的孩子讨论: 在带弟弟妹妹时要注意些什么? 带弟弟妹妹玩什么? 他不会玩、不愿玩怎么办?……接着让两个不同年龄班的孩子们依据自己的意愿、兴趣选择伙伴, 自主选择区域进行锻炼, 自由交往, 共同合作。这种以大带小、以强带弱的方式能更好地调动和激发幼儿共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年长与年幼的孩子之间互相关爱, 互相帮助, 形成了一种自然的精神上的“渗透作用”, 为孩子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健全人格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户外区域体育活动的开展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 是在体育活动中进行的一次大胆尝试, 变“统一活动”为“分区活动”, 变“模仿学习”为“探索学习”, 便“被动运动”为“主动运动”。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更多自主运动的空间, 在与环境中的人或物互动过程中培养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提高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 使身心得到活泼健康的发展, 让幼儿真正体验到“快乐体育”。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解读.

体育区域活动 篇2

作者:刘春霞

学前教育:幼教版 2015年04期

细心品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每次翻开首先看到的就是健康领域,不难看出健康领域对于幼儿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指南》中写道:“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幼儿在健康领域中的学习与发展被划分为“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三方面内容,关于“动作发展”则从身体素质发展的角度明确提出了促使幼儿“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和“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的发展目标。通过学习《指南》使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到,在日常活动中如何正确引导幼儿进行户外体育锻炼,在锻炼过程中如何做到尊重幼儿的发展规律、学习方式和特点,尊重幼儿的经验和个体差异,并能够鼓励幼儿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同时,在活动中我们教师应如何扮演好积极支持者的角色。

在落实《指南》健康领域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感到,户外体育活动是幼儿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为了增强幼儿体质,提高身体素质,培养幼儿走、跑、跳、钻、爬、攀登等技能的有效活动形式。组织幼儿户外体育活动不仅要追求健身娱乐,更要具有益智育德、促进发展个性等价值。那么,如何在《指南》的引领下开展好这些活动呢?

通过观察、研究,我们把目光聚焦在户外体育区域活动上。户外体育区域活动是让幼儿在一定的体育活动区域内自主、自愿、自由地进行各种体育游戏活动,是对幼儿园基本的体育活动形式的一种补充。它可以打破幼儿年龄、班级界限,扩大幼儿之间的接触与交往。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结伴,自由游戏,满足幼儿多方面的需要,充分体现幼儿是活动的主人。

为此,我园根据场地特点,合理利用空间,在有限的区域开设了13个供幼儿自由选择的活动区,其中包括奔跑区、平衡区、钻爬区、投掷区、跳跃区、坐位体前屈区、体能训练区、悬垂区、攀爬区、从高向下跳跃区、大型器械区、爬行区、纵跳触物区。

我们采用混龄的游戏方式,全体幼儿打破年龄班,混合在一起共同游戏。在幼儿的自主活动中,教师处于辅助地位,对幼儿的自主活动给予鼓励、帮助和推进。所有教师分成几组,各自有负责的区域,在每个区域中,老师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采取相应指导,对孩子的活动进行保护。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挑战,他们要了解自己负责区域内大、中、小年龄班的发展目标,要了解孩子们的个性发展特点,以便提供合适的帮助和支持。

经过实践研究,我们发现了户外体育区域活动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指导策略。以下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进行梳理总结。

实录1 “七彩小星星”

团团是一名新来的小朋友,对于户外区域体育游戏还很陌生,总是看到哪儿新鲜就玩到哪儿,而且玩了一半就跑了,只见她一会儿跑到平衡区,一会儿跑到跳跃区,去奔跑区跑了一半就停下来了,导致后面的小朋友差一点撞到她。她的眼神一直很茫然地到处看,好像不知道该做些什么。老师走过去问她:“团团,你想玩什么呀?”她回答:“不知道。”于是老师将她带到一边,告诉她每个区域的游戏规则,并强调在每个区域的游戏活动完成后,才可以到另一个区域进行游戏。每个区域活动结束时,可以得到负责该区域的老师奖励的小星星贴纸,每个区域的小星星颜色都不一样,在每个区域都玩一遍,就会有许多不同颜色的小星星。她听了老师的话,点点头,再到每个区域游戏,都能坚持到最后。游戏结束后,还到老师身边展示了她的多彩小星星。

良好的活动区常规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还可以培养幼儿的自律行为及责任感。在活动中我们帮助幼儿建立了取放玩具的常规,更换活动区域的常规,幼儿在音乐的伴随下尽情地游戏。由于混龄式的区域体育活动与以往的班级集体活动不太一样,这便给各区组织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我们也尝试了许多方法,引导幼儿尽量可以兼顾每一个活动区,能在每个区域都得到锻炼,比如我们采取了贴小星星标志的方法,目的就是为了鼓励幼儿到每个区域进行锻炼。最后活动结束后,本班教师通过看小星星,就可以统计本班幼儿在活动区活动的情况,并建议和提醒部分幼儿今后的活动方向。

实录2 “大带小”

区域体育活动时,跳跃区的老师突然发现,在起点的孩子出现排队拥挤的现象,许多小朋友着急地喊:“哎呀,真慢,怎么这么挤呀!”循声望去,原来是小班幼儿然然正在跳跃区中活动,她的动作非常慢,一点一点往前跳过障碍,导致后面中大班的幼儿着急地催着她。老师走过去先对后面的小朋友说:“前面有一个小妹妹,她跳障碍的动作还不太熟练,大哥哥大姐姐别着急,稍微等她一下。如果愿意,你们可以先看看别的人少的活动区,玩完一遍再回来也可以。”有几位大哥哥大姐姐去选择了别的活动区。老师接着针对然然继续指导,指导她正确的跳跃方法,并请她后面的大哥哥到她前面做示范,带着她。慢慢地,跟着大哥哥的节奏,她的速度也快起来。跳过去以后,然然还兴奋地回过头来说:“老师,你看我棒吗?”并高兴地追着前面的大哥哥边跑边说:“谢谢大哥哥!”

在这种混龄游戏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种大带小的情况。这样的大带小异龄交往活动,一方面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大班孩子的接纳意识、责任意识、规则意识,让他们在关心弟妹的过程中学会自我约束,懂得榜样示范;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小班孩子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感受到幼儿园就像快乐的家;同时也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交往的机会、关爱的空间,营造了整个幼儿园的人文关怀环境。

除了年龄的差异,由于受先天、生长发育、营养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即便同一年级同一个班的幼儿,身体条件也各有不同,这就需要老师根据幼儿客观差异采取灵活的指导方式。比如.通过参与他们的游戏,发挥活跃幼儿的带头作用与影响力,和他们一起游戏、一起比赛,在玩的过程当中,用鼓励性的语言去激发起他们的动力、热情与兴趣,使幼儿忘却彼此的技能差异,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运动技能,增进幼儿间的友谊与合作精神,缩短了教师与幼儿的距离,也加深了师幼间的感情。

实录3 “我们来比赛”

每次的户外体育区域活动游戏时,孩子们总会有几个最喜欢去玩的活动区域,“小小坦克兵”就是孩子们最喜欢去的区域之一。欣欣和牧言两个小朋友也很喜欢玩这个区域。两个小伙伴在排队的时候,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了起来:“欣欣,今天我肯定比你快,上次你先到终点,这次不会了,因为我有一个加快速度的好办法。”“我肯定也快,因为我也有好方法呀,像这样!”说着说着,两个人还比划起来。一会儿就到他们俩游戏了,当老师一声令下后,只见他们俩都奋力向前冲,跑得都很快,几乎同时冲到终点。两个人都兴奋地叫着:“耶耶,我最快!”

幼儿的个性发展和幼儿的社会化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交往,在幼儿园主要体现在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影响。模仿是幼儿的天性,他们在一起互相模仿、互相学习以及互相评价,会使幼儿的社会性、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及自尊都逐渐建立和发展起来。

在创设户外体育区域过程中,我们有目的地创设一些小竞赛形式的活动区域,比如我们为幼儿创设的“小小坦克兵”、“10米往返跑”、“看谁投的准”等游戏,通过分组比赛的形式更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同时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与同伴合作的能力。我们还会定期评选出“小能手”来鼓励幼儿,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

实录4 “来挑战吧”

洋洋是个大班的女孩子,所有的活动区域都玩过几遍后,来到了投掷区域中,一下子把一筐的小球挨个投了出去,都砸到墙上面的小动物身上,然后转身对身边的同伴说:“这些都太容易了,我都能投准,哎,没意思。”随后笑着跑开了。看到这种情况,我们及时调整了游戏的难度,并补充了有挑战性的游戏材料。看到这些变化,洋洋的眼睛都亮了,兴致勃勃地开始挑战新的游戏。

对于“喜新厌旧”的孩子,尤其是大班幼儿,当每个区域都玩过许多遍,基本动作都很娴熟了,他们就会因为缺少挑战性而感到厌倦。面对这类孩子,我们只有不断变换并丰富区域中的材料,同时要有不同难度的挑战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于是,我们及时地为孩子们制作了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例如,投掷区域的海绵宝宝、机器猫、小青蛙造型的直线投准等活动分别设置了标志物高低不同的位置,以供孩子进行自由选择;又如,跳跃区的障碍物,我们将原来的一个高度,调整为平行摆放的三个高度,并用鲜艳的颜色提示孩子们每个年龄班的小朋友可以选择对应颜色的高度跳跃,这样就是绝对安全的;但是再次跳跃时可以选择更高一级的难度进行尝试,这就满足了挑战欲望比较强、愿意尝试新鲜事物的孩子们的需求。提供多层次的活动材料,一物多玩,就能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提高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过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以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

体育区域活动 篇3

户外体育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体育活动中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设置多个运动区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活动区域,自由选择玩拌,自由选择活动内容和形式进行身体活动。

在户外体育区域活动中,一切由幼儿自己做主,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活动区域、玩伴,活动内容和形式,来去自由。教师给予了幼儿最大的自主活动空间。因此,户外体育区域活动对幼儿来说是愉快、轻松、自由的活动,幼儿快乐地体验动作,建构运动经验,获得运动的愉悦感。

在体育区域活动中幼儿充分享受着活动的自由,但不应该是“放羊式”或“放任式”的活动,教师必须充分发挥指导作用,但指导的方式与其他体育活动形式有所不同,即:根据户外体育区域活动的自主性、开放性的特点,教师的指导应由直接指导转变为间接指导、显性指导转变为隐性指导,让幼儿能在体育区域活动中自主、积极、乐学、会学。

一、活动环境与材料的有效设置。

兴趣是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动力。幼儿在强烈的兴趣驱动下,形成一定的活动指向和主动参与的心理需求。体育区域活动是一项最大程度调动幼儿自主性、参与性、创造性。因此,在设置区域时,我们为各个区域的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在投掷区,有飞盘、沙包等用来练习掷远,有飞镖配靶子、篮球配篮筐、套圈配立竿等用来练习掷准,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由选择。在平衡区,有独木桥、跷跷板、半月摇、高跷、平衡木、梅花桩等供幼儿练习平衡。在钻爬区,练习钻的器材有钻圈、“山洞”、滚桶等,练习爬的器材有软垫、爬网、攀岩等,不同的器材可以练习不同的钻爬动作。不但保证每个幼儿都有活动材料,而且让幼儿自行布置、自己投放、选择材料,能有效提高幼儿活动的积极性。

为提高幼儿的运动能力,我们必须注重活动器械的难度变化,如在平衡区“搭桥过河”游戏中,我们为幼儿提供大小、高低、宽窄不同的搭桥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与能力水平自主选择材料合作搭“桥”。这样,能力弱的幼儿有了体验成功的机会,增强了自信,而能力强的幼儿获得了挑战自我的机会,维持了对活动的兴趣,他们都能在原来基础上获得发展。

二、活动中教师语言的有效暗示。

在活动中,教师应该让幼儿自己去探索环境,操作器械,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而教师的指导应该是不留痕迹的,是一种“隐性”的指导。如:在“赛车区”,当幼儿选择了各自喜欢的车辆在不同的“路”上行驶时,高架路上出现了拥堵的现象,教师参与到游戏中,向幼儿发布道路信息:“小司机请注意!高架道路正在塞车!”部分幼儿一听,马上看了看其它线路,改走平地或绕过“小树林”了。当幼儿再次选择喜欢的活动路线时,他们会先观察一下,这条路线是否畅通。教师运用“塞车”这一语言提示,引发了幼儿关注周围的信息,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并能将经验延伸与扩展到以后的活动中去。

再如:在“投掷”区里,投掷的“子弹”越来越少,怎样收集“子弹”呢?这时老师问孩子:“我們打怪兽的子弹没有了怎么办呢?”。孩子们纷纷说:“我们一起再把子弹收集起来吧!”这样,大家一起接受了新的任务——捡“弹药”。他们有的一手捡起了好几个“子弹”怀抱着把它们纷纷放到了“弹药箱”中;有的把“子弹”扔回“弹药箱”;还有的看到了子弹卡在了高处,试着瞄准它,把它打下来,乐此不疲。不一会儿,“子弹箱”里又装满了“子弹”了。教师通过启发提问,向幼儿提出了新的挑战,引导幼儿大胆尝试不同的身体运动如:怀抱拾“子弹”、瞄准新的目标投掷、以子弹打“子弹”等等。幼儿在不断的自我尝试、自我体验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师的语言暗示既起到了隐性指导的作用,同时也为幼儿留有充分的自主活动的空间。

三、根据活动情况,有效调整活动内容。

幼儿参与活动时,他们更关注自己的参与,对自己喜欢的、容易成功的游戏感兴趣。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幼儿的活动情况,及时调整活动内容,满足每个幼儿的需要。如:在投掷区玩打老鼠游戏时,幼儿能将沙包用力投得很远,这时教师要让幼儿想一想:打老鼠除了一个人玩外,还可以几个人玩?怎么玩呢?幼儿在反复探索中想出了好多合作游戏的玩法,如:两人一起玩时,轮流设置老鼠的高度,看谁打得中?熟练了以后,幼儿又将老鼠和起点的距离延长,不断增加难度。在这些探索活动中,幼儿由模仿者、练习者变为探索者,在探索中发现、学习,主动性、创造性以及交往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在感统区中,我们利用无纺布做成“小甲虫”,幼儿背着“小甲虫”走小路、过独木桥、爬上坡(大型滑滑梯)成为小小旅行家。一段时间后,他们又不满足单一的“去旅行”活动,于是,我们启发幼儿想一想:小甲虫在旅行途中遇到什么事情?他们有的说小甲虫在玩蹦极、有的说救小动物、有的说摘水果。根据幼儿的想法,我们又增加了辅助材料蹦蹦床、玩具水果、布球、动物玩偶等,活动中他们一会儿提着水果回家,一会在玩蹦床,一会儿给小动物运粮食。动静交替、富有情境的游戏内容不断激发着幼儿的兴趣。

体育区域活动 篇4

一、合理安排活动区域

在建设户外体育区域活动之前, 我园就已经合理地做好了全面规划:如活动、材料、空间、场地、环境等。

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日常体育活动的活动技能及材料要求, 我园将体育活动区域分为七个区域:球区, 车区, 海趣区, 农家区, 野战区, 建筑区以及综合区。这让不同兴趣爱好, 不同接受能力的幼儿能够自由选择权活动项目, 投其所好, 可以自由发挥, 成为活动的真正主人。

场地规划不仅考虑了活动性质, 而且要考虑到活动安全。因此球区建设在学园的大操场中间, 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在足够大的空间下让幼儿运球、传球、投球, 在球区不仅能锻炼幼儿的身体, 增强体质, 还能有助于他们的手脚协调发展。车区设立在学园大门口入园的地方, 一方面将停放车辆位置的知识在潜意识中就传输给了孩子, 另一方面是希望和球区相隔较远距离。在车区, 孩子通过对车辆的掌握运用, 可以锻炼手脚的协调平衡性, 还能提高开车技能。海趣区设立在戏水池的旁边, 因地制宜, 孩子可以在一系列攀爬、踩水、钓鱼的活动中增强眼手协调能力。农家区设立在食堂前的操场, 是一个小小种植园, 幼儿在种植园里种植、耕耘、采摘, 可以体验别致的田园生活, 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 陶冶情操。野战区设立在操场的跑道区, 幼儿通过各种跑、钻、爬、攀爬等运动器材, 可以很好地锻炼上下肢的协调能力, 发展悬垂动作能力和上肢力量。建筑区设立在食堂的西侧, 这是一项既是体力, 又是脑力的活动, 幼儿可以进行搬运, 增强臂膀和腹部力量。综合区设立在旗台前的操场上, 综合区包括跳绳、跳格子、滚铁圈、滚轮胎等一系列小型集体活性, 幼儿可以锻炼的能力也因活动项目的不同而不同。合理的场地设置是保障各个活动能有序开展的前提。在每一个活动区域, 教师都会对幼儿进行严格的安全监护, 确保他们在活动中的人身安全。教师也会充分发挥自身特质, 对幼儿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 让他们在自由、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二、合理提供的活动器材

适宜、多样的活动器械可以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我园在各个区域提供了丰富的活动材料, 保证幼儿在活动中都有自己的活动材料, 并通过兴趣爱好自主选择活动器材。球区:根据幼儿的身体条件及活动能力设置了排球、篮球、足球三类球, 并配有相应运动设施。车区在交通安全的方面做了较强的规划, 设有专门的停车地面标志、车道、红绿灯、交通指示牌、取卡处等, 使幼儿对交通产生很强的交通安全意识, 滑板车、四轮小轿车、三轮车、平衡踩车、扭扭车、自行车的储存车辆储存间有层架, 便于各类车辆管理。海趣区提供木的水车、小水桶、钓鱼工具、幼儿防水工作服、水鞋等, 同时设置了斜坡攀爬墙、轮胎攀爬 (船的造型) 、沿海踏浪 (玩沙、玩水) 等运动器械。农家乐区在种植园地备一块地供幼儿进行犁地、食堂的走廊做瓜果架等, 鼓励幼儿自我挑战, 通过推石磨、捣石臼、筛粮食、采瓜果等活动得到一些运动技能的提高和身体力量的锻炼。野战区采用的是一项连续的动作技能锻炼活动, 跨越小坝草原 (爬小土坡) →飞跃金钟谭 (走独木桥) →翻越天湖岩 (过荡桥) →攻占前黄土楼 (炸碉堡) →攀越笔架山 (踩树桩) →穿越虎岩洞 (钻山洞) →胜利夺旗 (攀爬取物———单条、双条、三条交替粗麻绳编成攀爬梯) 。建筑区提供雨鞋、工作服、手套等活动保护材料, 以便幼儿开展印砖乐、运砖忙 (用小推车) 、砌高墙等活动。综合区提供一些低结构材料, 如橡皮筋、呼啦圈、轮胎、毽子、铁轮、滑梯、蹦床玩具等, 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并懂得分享快乐。如在玩橡皮筋的时候, 幼儿就需要多人合作, 才能玩得更尽兴, 这样幼儿就能在活动中学会交流, 学着分享。在每一个活动区域安放多样化的运动器材, 可以满足幼儿对活动兴趣和愿望, 幼儿在活动中自由参与, 选择, 创新促进了身心的全面发展。而这些活动都会全程由教师监护指挥进行, 一方面是让幼儿学习知识得到锻炼, 另一方面是让幼儿的安全得到保障。

三、让幼儿在主动中成长

幼儿户外体育的出发点和目的是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幼儿是整个活动的主体, 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让幼儿乐于参与其中, 开阔了他们的视野, 锻炼了他们的各种认知能力。同时, 在教师的悉心教导下, 幼儿能更快地掌握各种活动技能。例如, 在车区, 教师成为幼儿的驾车教练, 也充当他们的交通指挥员, 指导他们红灯停、绿灯行, 车辆要停放在指定的车辆停放处等。在这活跃而不失教学气氛的过程中, 幼儿在从易到难、从失败到成功的环境中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不同性格的幼儿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相互欣赏着, 充分展示着自我, 让自信心得到合理的发挥, 幼儿脸上的笑容就是幼儿园教师最大的欣慰。

四、总结

综上所述, 幼儿户外体育区域活动的开展与我们曾经认为的体育课和室内活动是不同的, 它更具趣味性, 参与户外体育活动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意义重大, 对幼儿性格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在活动中扮演的角色对幼儿的成长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的鼓励、引导、教育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幼儿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自由、自主、欢快的成长环境。

摘要:幼儿园户外体育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过去孩子在幼儿园里的活动集体单一, 没有学习和认知的乐趣。为了让幼儿拓宽活动、交流以及锻炼的空间, 我园通过合理的区域安排, 充分提供有效材料, 建立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区域, 运用各种有趣标识以及声乐引导幼儿在欢快的气氛中学习锻炼。

关键词:户外体育活动,区域活动,材料提供

参考文献

[1]王菁.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的问题及对策[J].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 (6) :146.

[2]陈姗阁.关于开展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2) :155-156.

[3]顾程程.浅谈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组织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3 (10) :121-121, 136.

[4]蒙丹艳.幼儿户外体育活动场所布置[J].科技信息, 2011 (24) :698

体育区域活动 篇5

【摘 要】幼儿园的主要任务是在保教结合的基础上,使幼儿在体、智、德、美上得到全面的发展,体育放在首位。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活动的基础上,体育区域活动也慢慢的运用到幼儿园的活动中。文章通过对长沙市某幼儿园进行多次的实地观察得出,开展体育区域活动对幼儿认知发展、社会性心理发展等有深刻的影响,同时在开展体育区域活动时,也有一系列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关键词】幼儿园;混龄;体育区域活动;思考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需要积极开展适合幼儿的体育锻炼,孩子们每天的户外体育活动的时间不得少于1小时,同时也要提高户外体育锻炼的科学性、幼儿的积极性以及幼儿户外体育锻炼的质量。开展体育活动是促进幼儿身体的生长发育,发展幼儿体智能,提高幼儿机体对外界多变环境的适应能力的基本手段。《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只是幼儿健康教育的一方面。随着对幼儿体育的重视,开展幼儿体育的形式也不断变得丰富多样,除了传统的体育教学活动外,很多幼儿园创造性的开展了体育区域活动。体育区域活动是指在幼儿园,每个星期可以确定一个全园共同的户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在这个时间里安排若干个户外或室内体育活动区,如投掷区、球类活动区、攀登区、钻爬区、大型运动器械区、充气城堡区等,对全园的幼儿开放,各年龄班的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活动区,每个活动区都有一二名教师给予关照或进行必要的帮助、指导。

一、开展体育区域活动对幼儿的意义

(一)改善传统体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丰富体育组织形式

传统体育教学活动中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教学活动中,过分强调基本动作、基本技能的训练,忽视幼儿的兴趣爱好;第二,体育教学活动组织形式单一;第三,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经常出现消极等待,幼儿的活动量达不到等。这些方面急需我们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改善。开展体育区域活动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让幼儿自主选择喜爱的活动形式,充分尊重了幼儿的主体性,有利于提高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进而促进其身体机能的发展。体育区域活动由不同的体育活动区构成,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幼儿身体能得到全方面的锻炼。在多种选择的条件下,有利的减少幼儿在活动中消极等待的时间,幼儿的活动量也能随着运动的开展得到满足。幼儿在这种轻松自主的环境下快乐健康的成长。同时也给传统的体育活动组织形式注入新的血液。

(二)开展体育区域活动,能更好的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

1.开展体育区域活动,能够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6岁之前是幼儿语言发展的敏感期,是语言发展最快最迅速也是最关键时期。语言不单单是学习的对象,同时也是生活与学习的工具。语言的发展对幼儿全面发展以及今后在对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教师能否把握着这一敏感期对幼儿的发展非常关键。通过体育区域活动来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在体育区域活动中,幼儿为了更好的进行游戏,有时会向同伴发出信号寻求帮助、寻求合作。在此过程中,必须清楚的传递正确的信息,说明自己的需求,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这种交流的过程中,语言发展比较好的幼儿会帮助语言发展比较弱的孩子进行完整的阐述自己的观点;有时也会为了寻找一种新的游戏方式,在进行体育区域活动时,幼儿与幼儿之间相互讨论,制定规则,在这种交流与讨论的过程中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意见,语言表达能力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在S.E.幼儿园进行体育区域活动时就出现过这种情形:一个小班的幼儿跟一个大班的幼儿在跳跃区进行跳圈比赛时,小班的孩子说:“你大我小,你会赢的。”大班的幼儿回答道:“我是比你大,你比我小,所以为了公平,我让你先跳5个圈圈。”在这个过程中,小班的幼儿积累了潜在的语言经验――在两者进行比较的时候要使用“…比…”。

2.开展体育区域活动,有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创造性人才的需求在整个世界范围内日益迫切。而创造力的培养应从幼儿时期就得到重视。幼儿创造力的培养需要一个轻松自主的环境,在体育区域活动中正好给幼儿提供这样的环境。而且在体育区域活动中,幼儿都是通过体育器械来进行活动,在这种操作性活动过程中更加能够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三)开展体育区域活动,有利于幼儿社会性心理的发展

1.开展体育区域活动,有利于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在某种共同活动中体现出相互协作的关系。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性、有利于幼儿形成积极的情感以及有利于幼儿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系统的发展。所以,良好同伴关系的建立有助于幼儿长期发展。在S.E.幼儿园举行的体育区域活动中,由于是全园的幼儿一起进行体育锻炼,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小班的幼儿在某一活动区进行锻炼出现困难时,大班的幼儿会主动去帮助,在这中融合教育的过程中,不仅小班的幼儿能够体验到大班的哥哥姐姐带来的爱,同时大班的幼儿也能够体验到帮助别人所带来的乐趣。通过这种体育区域活动,有利于幼儿良好品格的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就像良好的亲子关系一样,使幼儿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心情愉悦。

2.开展体育区域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又叫积极的社会行为,或亲善行为。它是指一个人帮助或者打算帮助他人,做有益于他人的事的行为和倾向。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主要有:同情、关心、分享、合作、谦让、帮助、抚慰、援助、捐献等等。亲社会行为是幼儿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人类社会支持与肯定的。在体育区域活动中,有时会出现幼儿要一起分享同一体育器械,一开始可能会出现争抢,但通过教师的指导以及活动的长期开展,幼儿慢慢能够学会分享以及合作。年龄大的幼儿也会对年龄小的幼儿提供帮助,关心他们。

3.开展体育区域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和行为习惯

3-6岁的幼儿由于年龄较小,还没有形成强烈的规则意识,自我控制以及对自我行为的理解能力较差,所以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总会出现很多不良的现象、不良的行为。在体育区域活动中,从唤醒幼儿爱护材料的内心情感出发,使用体育区域活动的一些器械过程中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和行为习惯。如自觉收放体育器械,在使用这些活动器械时能够做到轻拿轻放。在体育区域活动中,幼儿能够更好的推测别人的情感以及对他人的行为的理解。在S.E.幼儿园进行的体育区域活动中出现过这一幕:在投掷区有一个幼儿没有拿到沙包心里很失落,这时另一个幼儿发现了这一情况,主动把沙包让给了他。良好的情感以及行为习惯对人的一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幼儿期是形成良好情感和行为习惯的敏感期,所以将它融入到体育区域活动中,既能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得到身体的锻炼,同时也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了互相理解、合作、谦让、分享带来的快乐。

二、开展体育区域活动的具体流程

(一)前期准备

1.人员及材料准备

在计划开展体育活动之前,确定好每个区域的人员安排和材料的准备。每个区域由确定的两位老师负责,两位老师提前了解本区域活动游戏的游戏规则及注意事项。每个区域的器械和材料是不同的,老师在活动开展之前,划分出区域以及准备好区域的活动器械以及材料。

2.区域的选择及更换

在开展区域活动之前就应该确立,整个活动应该有哪些区域构成。一般区域的选择应该让幼儿身体的每个部位都有的得到锻炼的机会,区域应该包括锻炼上肢的、下肢的、平衡的、力量的以及耐力的等等。区域的跟换要根据幼儿的兴趣来衡量,一般也是改变游戏形式但锻炼部位是不变。

(二)开展过程

1.热身运动

进行体育锻炼就必须要给幼儿进行热身,体育区域活动的热身运动是在欢快的音乐伴随下进行,这样既能够提高幼儿对活动的积极性的同时热身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2.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区

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活动区域,老师组织选择本区的幼儿进行规则学习以及注意事项,以及给幼儿进行应有的护理。鼓励幼儿选择多个区域进行游戏,对发展比较弱的孩子进行单独指导,鼓励幼儿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相互合作等。

3.活动结束部分

老师带领本区幼儿进行放松运动,总结本区幼儿的情况,对出现的积极表现给予适当的表扬。引导幼儿收放本区活动器械以及材料。

三、体育区域活动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在开展体育区域活动时需加强安全教育,增加幼儿的自我保护的意识

由于体育区域活动时全园所有的幼儿一起进行体育锻炼,人数比较多,在活动过程中,老师很难照顾到每个幼儿,所以在活动之前就应该让幼儿知道每个活动区应该遵守的规则是什么,在活动时应该怎样保证自己的安全同时也不造成其他幼儿的安全。

(二)根据幼儿的运动负荷以及心理负荷来选择区域内容以及活动时间

体育区域活动由于是全园的幼儿一起进行的,对于小、中、大班的幼儿来说,根据他们的身心发展水平,他们的运动负荷以及心理负荷是不一样的。在这样宽松的环境,可能有的幼儿活动的比较多,而有的幼儿活动的比较少,这时老师应该及时调整活动时间,以及鼓励活动少的幼儿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活动较多的幼儿做适当的休息。夏天幼儿活动比较多,活动强度比较大,可以适当的缩小活动时间,而冬季幼儿缺少锻炼的机会,应该适当的延长活动时间。

(三)在幼儿进行活动时应该尊重幼儿以及适时给出评价

教师在介绍每个活动区域的游戏规则以及安全教育之后,应该给幼儿适当的空间,让他们运用自己已获得的知识、技能进行锻炼。激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在幼儿进行区域活动时积极发现教育契机,发现幼儿不寻常的一面要及时提出来。区域活动结束后也是一个良好教育时机,这时教师应专门安排几分钟与幼儿一起讨论,让幼儿讲述自己活动的经历,能从中发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幼儿共同想办法,促进活动内容不断丰富,活动质量不断提高而教师始终以鼓励表扬的态度贯穿始终,以便保持幼儿活动的兴趣。教师在评价中要用正面、积极的语言。当孩子完成较好时,教师可以说“你真厉害”、“你很棒”等。这样既可以增强教师和孩子之间的感情,也有利于孩子自信心的树立。

参考文献

体育区域活动 篇6

体能测试目的

通过体能测试获得前测数据资料由此找到幼儿体能锻炼的更好方法,以促进幼儿体能的提高,测试结果也将为幼儿园即将开展的课题研究和户外体育区域活动提供对比依据。课题组将充分利用测试结果发现问题,提高幼儿体能水平,为孩子一生运动能力和良好运动习惯打下基础。

测试方法及参照标准

本次抽查对象是我园体格发育正常和智力正常的男女幼儿,总测试174人。由课题组及班上老师对幼儿进行逐个测试,内容包括20米快跑、10米折返跑、立定跳远、双脚连续跳、坐位体前屈、走平衡木、悬垂、投掷等十个项目,其中抽取10米折返跑、立定跳远、双脚连续跳、坐位体前屈、走平衡木、投掷共7个项目评分,评分标准根据《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指标评分、体质测试各项指標评分标准采用5分制,5分为优秀,4分为良好,3分为合格,2分为中下,1分为差。

测试结果及突出问题

通过各年级组老师与课题组对幼儿各项运动能力测试,幼儿现状及主要问题如表Ⅰ—Ⅲ。

从表Ⅰ中可以看出小班组幼儿男女成绩除走立定跳远外其余各项都有显著差异,从单项来看,立定跳远合格率最高,其次是双脚连续跳,幼儿协调性、爆发力和下肢力量较好。但在10米折返跑和平衡木项目中男女幼儿差距稍大,可以看出男孩的平衡性、肢体协调性都较女孩差,尤其是跑步的姿势不规范。其次是坐位体前屈成绩相对较差,按一般规律孩子随年龄渐小柔韧最好,但此项测试小班组过半的人数不合格。此外单手沙包投掷合格率也比较低,多半都没有达到,很多孩子根本不会投掷方法和技巧,上肢力量非常差。

从表Ⅱ中可以看出男孩子女孩子在立定跳远和走平衡木项目中存在显著差异,男孩子的协调性、平衡性和下肢的力量较好。但坐位体前屈只有勉强过半的人数合格,说明幼儿的柔韧性不够,其中男孩比女孩成绩好些。其次单手沙包投掷整体水平仍较差,其中女孩比男孩成绩好得多,说明女孩掌握投掷动作比较好。其余三项幼儿发展均衡。

从表Ⅲ中可以看出,由于缺少舞蹈、拉伸等柔韧性练习,男孩女孩坐位体前屈成绩都不理想,男孩比女孩更弱。幼儿平时最喜欢跑、跳相关的游戏活动,所以灵敏性、爆发力和下肢力量发展较好,因此测试中立定跳远、双脚连续跳的成绩较好,尤其是立定跳远,合格率达100%。但也看出由于跑步姿势不正确,因此,女孩子在这项上达标不过半数。大班孩子大部分能掌握投掷的方法和技巧,上肢力量发展较好,所以整体还不错。

综合上述可以看出幼儿综合成绩基本在中等水平之间,中大班个别项目水平较好。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不够

从测试中也可以看出幼儿动作熟悉程度不一,动作不标准没有技巧,幼儿园虽然每天开展户外活动和体育活动,但教师未接受专业的体能教育训练,对幼儿运动技能的概念也较模糊,虽然都可以让小朋友玩得很开心达到了运动目的,但对幼儿动作的发展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此外,教师在开展体育活动等户外活动的目标定位不够明确,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运动效果。

(二)户外体育活动开展类型不均衡

在测试项目中,成绩最差的是掷远和坐位体前屈,分析其原因一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上肢挥臂相关动作正在慢慢减少;二是在幼儿园玩相关游戏虽然不少,但缺乏正确的引导,大部分幼儿的挥臂投掷的方法不够熟练,有的甚至不知道怎么投;三是在开设的户外体育区域中,侧重了平衡、跳跃、拍球、投准等动作练习,但缺少了教师有效的观察与指导;另外柔韧相关的游戏也是相对缺乏的,柔韧相关动作需要在运动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再循序渐进练习,老师对此并没有意识,忽略了此项练习。

对策及措施

反思问题及其成因,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得以改善:

1、明确户外体育区域活动性质。

幼儿园幼儿的运动和游戏教学必须正视,以个案方式观察每位幼儿在活动中的各项运动能力发展情况,了解其发展整体概况,避免出现区域体育活动成为了自由活动、放羊式活动等等有悖体育活动的形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园要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幼儿园体育》也明确规定:幼儿园体育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因此,教师要正确理解区域体育活动的性质,明确运动技能的练习不仅是幼儿园开展区域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也是幼儿园区域体育活动各项活动目标的主要载体,掌握运动技能本身就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一项重要目标,开展的活动必须以整合多种形式、多种资源、多种内容、多种功能的方式进行。另一方面,幼儿园还应该考虑招聘专业体育教师或聘请校外专业教师,对幼儿园健康领域进行知识引领、动作技巧规范。促进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幼儿体能的提高。(一)

2、优化户外体育区域活动

根据课题计划和要求,对活动场地重新作全面规划:准备开设哪些活动区,应设在哪个具体位置,需多大空间,每个区域适合的幼儿年龄层次,区域和环境之间的有效利用等等。通过实地考察和多次考虑后,课题组决定根据幼儿体育活动的动作技能要求和活动材料的性质,将户外场地分为9个区域:投掷区、攀爬区、平衡区、轮胎区、球类区、跳跃区、赤足游戏区、大型器械区。

3、加强户外体育区域活动的目的性、科学性

为了让幼儿动作技能作为区域体育活动目标的“主线”,有效促进幼儿体能发展,在开展的户外区域活动中需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运动经验、运动场地等确定活动主题、活动目标、以及活动材料设计的原则及方法等方面所作的充分思考及预设,使材料的投放更符合幼儿的发展需求。因此,应从区域目标入手,制定从孩子的身体动作、体能发展和情感态度三个纬度的目标。如下表:

在制定好目标的基础上,投入相适宜的器械材料。在材料投放时不仅要考虑孩子们的低层次的安全性、锻炼性的基本需要,还要考虑满足孩子们爱和归属、尊重的需要,提供的材料不仅要具有交往性、规则性,丰富性和层次性的功能,还要满足孩子自我实现的需要,提供的材料要具有挑战性、可变性、趣味性、情境性、主题性的功能,材料使用时要根据幼儿的兴趣、能力、活动量及时调整等。无论现成材料还是自制材料,只要是能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发展规律,体现幼儿个体差异,就能满足孩子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4、提高户外体育区域活动的趣味性

体育区域活动 篇7

一、就地取材, 选择适宜性材料

材料是幼儿体育区域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 它既可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又对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起着积极的作用。 我们选择丰富的农家用品和渔家用品特色资源, 把它作为载体, 对它进行移植、改制, 开发出具有乡土特色的体育活动器材。

1.传承、收集。

勤劳的劳动人民在战胜自然的过程中用智慧创造了许多特有的农家用品和渔家用品。 在体育区域活动中, 我们充分传承发扬地方乡土文化, 进行挖掘、整合与提升。 收集各种农家用品和渔家用品, 了解它们的名称、特点和用途, 并将它们进行筛选、归类。 如打煤炭球、推石磨、犁地、踩水车等农家用品, 还有渔网、鱼笼、鱼篓、花篮等渔家用品已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 我们将其悠久的历史文化给予发扬, 使其回归生活。

2.仿制、改造。

传统的农家用品和渔家用品种类繁多, 但并不是所有材料都能直接使用, 适用于幼儿园开展体育活动。 因此, 我们要对收集的材料进行仿制、改造, 这是一个重新创作的过程, 要注重材料的科学性、牢固性、安全性、操作性等。 如犁车、箩筐、运砖车、挖土、梯子等工具都比较大, 我们就缩小尺寸, 让它们更适合幼儿的操作。 有些工具使用时安全性较差, 如砌墙、印砖、挑水桶、打煤炭球、耙子等工具, 我们就采用木制材料进行仿制, 降低铁制品的危险性。

3.装扮、美化。

传统的农家用品和渔家用品的颜色比较单一, 缺乏美观性。 使用时, 我们用色彩和图案, 运用生活化美术进行装扮美化, 使材料拟人化、形象化、色彩化。 农家用品以绿色、原木色为底色, 配以花草、树木、动物等图案, 渔家用品以蓝色为底色, 配以水滴、浪花、贝壳、海鸥等图案。 如农家乐区域中的筛粮食用的大小不一的筛子, 我们用各种不同造型的花朵图案、线条给予装饰, 增强其美观性;海趣区域中的攀爬墙, 我们用轮胎组合成船的造型, 并用颜料彩绘成船的外形特征, 配以大海、浪花的背景, 使人如身临其境。

二、结合投放, 注重全面性发展

材料既是教育意图的物质载体, 又是幼儿与知识之间的桥梁, 材料投放是否得当, 对幼儿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它既是活动目标的具体体现, 又是幼儿与教师、与同伴、与环境互动的中介。 因此, 在开展幼儿园体育区域活动时, 我们有计划、有目的地投放乡土材料,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1.单一式投放与组合式投放相结合。

每一种材料都有自身的功能与特点, 但单一投放, 玩法较为局限, 容易限制幼儿的思维。 因此, 我们不断地调整材料投放的方式, 尝试将单一式投放与组合式投放相结合, 拓展材料的多种功能, 可以创造性地开发出新的玩法。 如渔家用品中的鱼篓、花篮, 我们发现游戏种类比较单一, 仅限于捕捉、装运海产品。 为此, 我们将其与球、平衡木、扁担等材料组合起来投放, 将鱼篓、花篮与球结合起来玩装、抛接球、投放的游戏;将鱼篓、花篮与平衡木、扁担结合起来玩担运海产品走平衡木的游戏。 如农家乐区中的打麦穗游戏, 原来只是让幼儿模仿成人打麦穗劳作, 我们将其与贴有丰字的箩筐、扁担等材料组合起来投放玩“运粮食”的游戏, 增强游戏的趣味性, 发展幼儿跑和平衡的能力。

2.固定式投放与灵活式投放相结合。

在体育区域活动中, 我们充分利用幼儿园内的隐性资源和乡土材料的显性资源相结合投放。 园内的隐性资源, 如大树、小土坡、水池、沙池、鹅卵石、草坪等隐藏在我们生活周围的资源, 因其固定建筑、外形较为庞大、重量较重等因素, 不易于挪动、改造, 我们将隐性资源开发利用固定式投放。 乡土材料的显性资源, 因其机动、灵活, 将其与隐性资源组合投放, 创造丰富的探索空间, 有效地发展幼儿的不同运动能力。 如野战区中的小土坡与独木桥、荡桥、木桩、碉堡、手榴弹等材料组合投放, 让幼儿钻、爬、双脚攀登小土坡, 上坡跳、下坡跳, 设置各种障碍物, 玩用手榴弹炸碉堡游戏;如水区中的水井、水池、踩水车等与玩水工具、钓鱼工具、水桶、鱼篓等组合投放, 让幼儿通过各种材料自主地探索玩水游戏。

3.规范式投放与自主式投放相结合。

根据不同年龄段的体育动作发展目标, 我们在海趣区、水区、农家乐区、野战区、建筑区等各个区域相对规范地投放相应乡土材料, 开展具有特色性的体育区域活动。 为了满足不同幼儿能力需要, 给幼儿提供自主选择的空间, 开设了一些可变性强、自主游戏的材料, 让幼儿自主摆弄材料。 如农家乐区的筛粮食用的筛子, 幼儿还可用于开展滚、顶、转、推、跑的竞赛性游戏;大小不一的竹梯不仅只用于攀爬取物, 还可用于开展地面跳格子;与轮胎组合钻、手脚爬行、踏在横档上行走;空中垂吊等游戏。

三、关注乐趣, 优化运用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就是希望自己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 这种需要更为强烈。 ”区域性体育活动强调幼儿自由选择、自由交往、自主创造。 我们充分利用乡土材料为幼儿提供了以乐激趣的探索空间, 从“模仿学习”走向“探索学习”, 从“被动运动”走向“主动运动”, 幼儿“乐”在其中, 动作“发展”也在其中。

1.在情境中凸显乐趣。

所谓的情景性, 就是通过在体育游戏中创设有情节内容的游戏开展活动, 以此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 这种方法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又能有效激发幼儿参与体育游戏活动的兴趣, 寓教于乐。 我们利用乡土材料, 以游戏的方式组织幼儿开展体育区域活动, 把幼儿难以理解或枯燥的动作和身体素质练习变成有趣的模仿活动或具体的游戏情节, 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条件下开展体育区域活动。 如开展《勇敢的小解放军 》, 我们在草坪和小土坡上创造了游戏环境, 幼儿头戴小军帽, 跨越障碍物, 匍匐爬过电网封锁线 (渔网) , 越过小桥 (路沿) , 拉住绳子爬上土坡, 拿起草球投掷, 把插在土坡上的稻草人当做敌人打中。 还在草坪上设置了几个草垛, 用于幼儿游戏时隐蔽, 藏身用的。 有的幼儿在草垛中自发地玩起了开枪、追逐跑的《警察抓小偷》游戏。 把体育任务寓于既有情节又有角色的游戏之中。 幼儿在活动过程中, 由“要我做”变为“我要做”, 提高了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幼儿的身心在游戏中得到了全面发展。

2.在挑战中增加乐趣。

维果斯基认为, 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 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 就是最近发展区。 《指南》指出:“3~4岁和4~5岁的幼儿是喜欢参加体育活动, 5~6岁的幼儿是能主动参加体育活动。 ”在开展体育区域活动中, 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体育动作发展目标, 遵循层次性、乐趣性的原则, 投放富有挑战性的乡土材料, 使每个幼儿都在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发展。

(1) 挑战与智慧并存。

为了满足不同年龄幼儿在不同能力起点上超越自我, 我们为幼儿投放富有挑战性的乡土材料, 挑战幼儿的运动智慧, 激发幼儿的智慧之花, 使得挑战与智慧并存。 如野战区的攀爬取物游戏, 我们在不同精细高矮的树上, 提供了大小不一的竹梯, 单条、双条、三条粗麻绳交替编成攀爬梯, 供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动作发展。 小班幼儿需手脚协调地通过攀爬高低不同的竹梯完成取物的任务, 而中大班幼儿则要靠自己的运动智慧通过攀爬单条、双条、三条粗麻绳交替编成软攀爬梯完成取物的任务。 《指南》指出:“让幼儿适应轻微的摆动、颠簸、旋转, 促进其平衡机能的发展。 ”“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每种材料的投放, 都体现出各年龄段幼儿不同的体育动作发展层次要求, 开发幼儿智力, 幼儿在体育活动过程中会不断开动脑筋, 积极思考、探索、尝试, 挑战自我。

(2) 挑战与鼓励并存。

《指南 》指出:“鼓励幼儿和同伴一起开展体育活动。 ”当幼儿面临困难、挫折时, 需要勇敢地面对, 并克服, 需要教师给予充分鼓励和支持, 或是给个赞许的微笑, 或是鼓励的语言。 劳动本身就是很好的锻炼方式, 我们通过在体育区域中投放农家用品和渔家用品等乡土材料, 让幼儿模仿成人劳动, 达到体能锻炼的目的, 提高动作协调性、灵活性及耐力等。 在幼儿探究过程中, 教师通过仔细观察, 及时肯定幼儿的探索创新, 并在肯定的基础上给予恰到好处的点拨引导。 但是不能以此评判幼儿的游戏进行得“好”与“不好”。 幼儿拥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他们在游戏中的表现不尽相同。 对幼儿来说, 只要他们能够专心致志地沉浸在自己的游戏之中, 就应当判断他们乐意进行锻炼, 很好地游戏。

《指南 》中指出:“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养成锻炼的习惯。 ”丰富的乡土资源材料为体育区域活动开展的多样化提供了可能和保障,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思想, 告诉我们越是接近孩子生活的东西, 越是受孩子喜欢, 越能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 因此, 利用乡土材料开展体育区域活动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提高幼儿参与体育区域活动的积极性。 我们要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开发出更多体育活动材料, 让幼儿在情趣盎然的活动中发展基本动作, 增强体质, 为实现终身运动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2]章荔仙.“农家乐”乡土课程背景下幼儿园“共享区域”的创设与运作.

[3]童佩.幼儿园大班渔家休闲体育活动的实践与研究.

[4]张新敏.农村幼儿园课程乡土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初探.

体育区域活动 篇8

一、制定明确计划目标

在制定计划时我们首先依据各活动区教育功能与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 结合教育总目标, 确立阶段性的目标和重点。

其次, 充分体现计划和目标的渐进性和发展性, 在月、周的游戏目标中逐步提高要求, 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切实的针对性。

计划的制定还要充分考虑到季节特点, 选择要有针对性, 一般冬季应多选择一些奔跑或跳跃的活动, 使幼儿在活动中不感到寒冷;夏季的活动量要适当减少, 可多选择一些钻、投掷、平衡的活动, 有条件的可在树荫下开展游戏。根据活动的开展及幼儿活动中的表现教师也要随时修改计划, 形成具有园本特色的户外体育活动。

二、巧妙创设适合的活动环境

(一) 积极创设适宜、丰富的物质环境

根据各实验园的实际情况, 针对策划方案的内容和体育区域的需要, 我们对幼儿园的活动场地进行了全面的规划, 使活动场地的开发利用做到最大化, 体现因地制宜。

例如, 利用幼儿园塑胶软化地面、瓷砖硬化地面等不同质地的户外活动场地, 创设不同的游戏活动区域, 充分挖掘各种场地的优势, 如塑胶场地上相对稳定的跳跃区、投掷区、平衡区、钻爬区;硬化地面设置的骑行区、滚动区等等。在创设区域时, 我们考虑了多种因素:以基本动作作为划分区域的标准, 分别创设了走、骑、钻爬区、平衡区、跳跃区、投掷区、攀爬区等多个区域;根据幼儿使用运动器械的特点, 创设了车类区、上肢锻炼区和球类区、定向运动区。

(二) 营造健康、自主的心理环境

依据各户外区域的教育功能以及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 创设了富有情境的游戏活动, 使游戏进一步精细化、情景化。

钻爬区的“小蜗牛学本领”、平衡区的“羊肠小路”、投掷区的“投物接力”等一系列游戏情境, 大大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在游戏活动中, 我们提供了很多器材, 充分考虑了幼儿的能力水平, 设置了难易不同层次的游戏环节, 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 感受游戏的快乐和成功的体验。创新的游戏设计, 情景化的游戏环节, 使得活动受到了幼儿的喜爱。

(三) 多层投放材料, 物化活动目标

由于是混龄活动, 幼儿的年龄差异、个体差异凸显其中。为此, 我们在各个活动区创设了适合不同水平幼儿的游戏情境和活动材料。在投放材料中, 教师们还考虑到:所提供的材料是否能够为幼儿的大带小创造条件, 如在走跑区中设计了“拉小车”的游戏, 一人坐在“小车”上, 一人边走边拉, 便可以使大小不同年龄的幼儿非常自然地共同投入到游戏活动中, 并且体验到了混龄交往的快乐。

三、建立常规培养自律行为和责任感

户外区域混龄体育活动由于打破了年龄班的界限, 造成幼幼之间、师幼之间都不熟悉, 这给活动区组织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所以我们在研究中设计了以不同班级佩带不同颜色胸卡牌的方法来进行组织:幼儿挂上班级的胸卡,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区, 教师根据不同颜色胸卡判断是哪个年龄段幼儿, 从而引导幼儿选择适合本年龄段的游戏活动。在混龄活动中教师还引导幼儿建立取放器械的常规;参加混龄体育活动的文明礼仪;进区时向该区教师问好, 离区时主动和教师道别。

四、科学合理地安排调节幼儿的活动量。

我们为了让幼儿在活动中既能愉快地玩, 又能达到锻炼的目的。在活动中, 教师会根据幼儿佩戴的胸卡向幼儿做出相应的建议和提醒。同时允许幼儿从周一到周五轮流交换不同的区域体育活动。由于一周中每天没有重复锻炼的内容, 幼儿不仅能发展各项基本动作, 提高身体素质, 而且也提高了活动兴趣、锻炼的积极性、主动性, 促进了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五、教师有效评价指导提升幼儿相关运动经验

在区域混龄体育活动中教师及时、合理地评价幼儿参加的体育活动, 以保证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善于敏锐地观察每个幼儿的活动情况, 对幼儿的危险动作及时地加以组织和引导;善于用发展的眼光对待每位幼儿, 对于能力强的幼儿要给予肯定和支持, 对于能力弱的幼儿要给予鼓励与帮助。例如, 幼儿在玩“木梯”时, 对攀爬梯子失去兴趣, 会把一架架的梯子排成山洞, 幼儿自己会逐一攀爬、翻越, 这是对幼儿胆量与自信心的考验。当幼儿成功完成时教师的一个微笑、一句肯定, 都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鼓励和肯定, 也有利于幼儿相关运动经验的提升。

幼儿园开展区域体育活动, 对丰富幼儿体育活动的内容、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加强社交能力都具有重大意义, 并且为更好地开展幼儿体育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工作提供依据, 具有深入探索研究的理论价值。

摘要:幼儿期是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 是为人的一生奠定物质基础的重要时期。而幼儿园开展区域体育活动, 可丰富幼儿体育活动的内容、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加强社交能力等, 并且为更好地开展幼儿体育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工作提供依据, 具有深入探索研究的理论价值。

体育区域活动 篇9

(一)明确目的

浙江省按照国家要求制订出地方课程实施方案,并将该实施方案取名为《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该纲要经过了7年的研制工作。为何要研制并贯彻落实该纲要?国家提出体育课程的三级管理,主要包括三类课程,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国家课程提出基本的要求或建议,而地方课程要求各省结合本地情况,研制课程实施方案。校本课程更加具体,在开发的时候,不仅要充分考虑学校条件、学生情况、师资队伍建设等直接因素,还要重点依据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相关要求,综合进行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假如各地未研制地方课程实施方案或指导纲要,学校在开发和利用校本课程方面就会遇到一定的难题。因此,学校在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和把握课改精神的时候,除了研读国家制定的课程标准,更要认真学习地方课程实施方案或指导纲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

(二)找准方向

要提高教学质量,把握现行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十分关键。因为,课程标准中不但有四大基本理念的方向指引,还有不同水平阶段的目标设定,更有教学实施方面的内容选配、方法选用、评价引入等的具体建议。因此,研读课程标准能够找准课改方向。当然,这还不够,还要认真学习地方课程实施方案(如浙江省的《指导纲要》),从地方实际出发,更加明确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应把握的具体要求和要达到的标准。当然,指导纲要也同时体现着体育课程要实现的三维目标体系,即体质健康增强、运动技能掌握、健全人格培养。尤其是如何在体育课堂上体现立德树人,这都需要一线教师认真学习和结合实践做好深入研究。

二、合理性:合理组织,有效设计

(一)合理组合

提高教学质量,教材内容遵循一定的规律做好合理组合十分必要。首先,在组合的类型上,可以从结合、融合、并行三个方面来考虑。其中,“结合”的前提是对同一类的内容,如都是篮球技术,有运球、传接球、投篮等之分,因此,本着提高技能、灵活运用的目的,可以将两个或多个技术动作结合练习。就“融合”而言,前提是对那些不同层的内容进行组合,其目的可以设定为提高技能、体验乐趣。如游戏或竞赛与篮球运球技术,教师可以将运球技术的学习融在游戏或竞赛之中,让学生在玩中或在赛中运球。这样融合的结果,学生不但在技能上会逐渐得以提高,还能够乐在其中。对于“并行”而言,主要针对的是不同类的内容,既无法相互结合,又无法融入其中,就可以考虑并行的方式,如篮球运球技术与素质练习中的俯卧撑练习,这两类内容采取前后并行的学练方式会更佳。组合的三种方式(见图1)。

在组合的层次上,依据达到的目的不同,又能划分为二维、三维和四维组合形式。如二维组合可以是“技能+应用”、“技能+乐趣”、“技能+体能”等;三维组合可以呈现出“技能+应用+乐趣”、“技能+应用+体能”、“技能+乐趣+体能”;四维组合更加复杂,可以呈现出“技能+应用+乐趣+体能”,对应达到的效果,可以描述为让学生体会到“会了”、“用了”、“乐了”、“热了”。

(二)有效设计

浙江省制订的《指导纲要》倡导注重学生运动技能的提高,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就要抓住这一核心——技能提高,并紧紧围绕该核心合理进行内容的组合。在选择组合范式的时候,还要明确课堂教学其他几个方面的所需,即“学乐”、“学热”、“学以致用”,选择合理的组合方式。体现乐趣方面,要在深入挖掘并吃透教材的前提下,准确把握各项运动的兴趣点,如篮球运动的兴趣点主要在投篮得分上,足球运动的兴趣点主要集中在射门得分上。所以,在教授足、篮球项目的时候,要能够在每一堂课上让学生体验这些兴趣点,并非只有游戏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准确把握运动项目的兴趣点并进行合理的组织教学,体育课堂质量的提高将会有所呈现。另外,有效设计,要充分考虑“结合点、融合度和并行法”。“结合点”就是要考虑以什么方式结合,在什么场景下结合;“融合度”就是游戏或竞赛中,应将运动技能融入多少;“并行法”就是将不同类的内容,要放置在运动技能学习之前、之中还是之后等。例如体操鱼跃前滚翻与下肢力量练习方法——“鸭子步”,其中,“鸭子步”放在主教材鱼跃前滚翻的什么位置最适宜,本次研讨活动中,是鱼跃前滚翻练习的间歇时间,即放在了中间,当然,其他位置也值得尝试。

三、准确性:教准教会,创新到位

中小学体育教学能否教准教会、创新是否到位是衡量教学准确性高低的重要指标。

(一)教准教会

从教材衔接性上来看,不同学段同一类运动项目的教学,应该有明显的难易度区分,否则,“教准”就无法谈起。然而,当前中小学的体育教学,呈现出的教材内容在衔接性上并不十分清晰,有的甚至还出现简单、低级的重复,如有人在对大中小学的体育课内容观察后描述,“前滚翻从小学到大学一滚到底”。说明前滚翻在各个学段都传授是不适宜的。除此之外,篮球也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小学生学篮球从最简单的移动技术开始,然后是运球、传接球、投篮等;初中、高中、大学在学习篮球的时候,依然都从移动开始,也陆续教了运球、传接球、投篮等,只是随着学段的升高,高中、大学又新增了篮球战术、裁判法等的传授。显然,篮球也存在着各学段从头再来的现象。

过去,我们也经常会考虑如何将学生教会,除了教准有利于促进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还要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选择适宜的教学手段,甚至示范的方式和时机也都可以发生相应的变化。例如,为了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运动技能掌握标准,做出的示范动作优美的老师,完全可以将示范前移。例如,河北省实验中学的某老师,在一节软式垒球击球的教学中,将优美、标准的示范动作放在了课的开始部分,不仅获得了学生热烈的掌声,学生还产生了跃跃欲试的学习热情。这对下一步让学生学会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二)创新到位

创新在体育教学设计工作中,是一线教师十分关注的事情,尤其是在准备设计观摩课的时候,更是教师们重视的。但是,在对过去所观察到的一些课中,有些创新不是很到位,其主要原因在于,有的时候对创新环节应该分布在一节课的什么位置未能很好地把握,很有可能出现最该创新的地方没有,而不该有的却显现出了创新的设计。还有的是对创新的目的意义未能深入地了解,结果会出现形式化的创新。除此之外,有的创新设计时未能充分考虑其安全性,使得教学活动增加了安全隐患。基于以上情况,并结合本次研讨活动,下面谈几点看法:

1.在重点的强化和难点的突破上需要考虑创新,这个时候的创新可以通过新颖的练习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与突破重难点的练习,有助于提高运动技能学习和掌握的速度。

2.通过转变常规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过去很多教师采用让学生分组做俯卧撑锻炼臂力,学生的练习积极主动性往往不够,更多的学生只是在被动地执行任务。而本次活动中,看到教师组织学生依次做俯卧撑比赛的方式,学生练习的积极主动性很快就调动起来了,锻炼效果自然也会有一定的提高。

3.在安全保障方面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体育课上发生安全事故应该是十分担忧的,有些时候防不胜防,即便是教师都提示到位了,还依然会有个别学生出现偏差。因此,在创新设计环节,要力求能够以排除任何安全隐患为前提,否则,创新就失去了意义。例如,在大约一年前看过的一节跳箱课上,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腿摆起的高度,就设置了辅助教具,用一根竹竿,前端固定一个小标志物,让学生跳起的时候用脚尖去触标志物,结果标志物触到以后,由于竹竿的上下震动,竹竿的前端很容易触及到练习者的脸部,假如不小心触到眼睛,危险程度就更难以想象。因此,创新不仅是有针对性的、有实效性的,更应该是安全的,否则,创新就毫无价值可言。

四、完整性:整体把握,体现效果

(一)整体把握

体育课上,教师要清清楚楚地教,学生方能明明白白地学。不仅要能够让学生知道学的是什么,还要懂得为什么,甚至还要能够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假如教师对教学活动不能整体把握,学生的学习就会变得碎片化,不能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学习也随之会变得枯燥而被动。但如何体现出整体把握呢?下面以提问、评价为例进一步讨论。就提问而言,几乎每节课上都能够听到,尤其是教师提问学生的教学环节更多。提问不仅仅是教师要问,学生要答,更需要把握的是教师问什么,何时问,如何引导学生回答,如何理答等等。如果只是随意提问,或者在观摩课前事先将问题和答案告诉学生,在课堂上背诵答案的话,提问也就失去其本意。就评价而言,自从新课程改革提出课堂评价多元化以来,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在体育课上出现的越来越频繁,但是当我们全面而深入分析评价过程与效果的时候发现,很多课上的学生自评或互评,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形式化现象。如当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内互评的时候,教师往往说,“下面每一组开始互相评价”类似的语言。至于评价标准是什么,如何评价,评价的怎么样容易被忽略,学生评价能力也就自然得不到提高。这一现象表明,评价环节的把握不完整。由此可见,评价前要明确目的,尤其是要提出评价标准;评价中,要把握过程与方法;评价后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指导与点评,如果学生对评价的结果不能很好地把握,再次引导学生正确的评价方法十分必要。例如,过去曾看过一节跨越式跳高课,学生练习一段时间以后,教师提出让小组间互相评价的要求,学生要评什么并不十分清楚,结果会出现盲评现象,只说好,但不知道具体好在哪里,即使有的说差,也难以找到差的原因。说明评价的能力尚不具备,这与教师对评价引入课堂整体把握不够有关。

(二)体现效果

体育教学重在体现出有效性,体育教学过程完整是促进体育课堂效果所不可忽视的。但该如何整体把握呢?

1.合理规划。一节课无论是完整课堂,还是课堂中的某一环节的教学,或是某一方法的运用,都要进行合理规划,尤其是要明确其目的,还要注重巧妙的时机选择,把握好过程,对结果的重视等都需要全面考虑。忽略了任何一个方面,体育教学的效果就难以充分体现。

2.要体现出明显的效果,还要尽可能地避免出现一些尴尬的教学场面。例如,提问环节的把握,要力求真实、自然,不过分地追求标准答案,否则,就容易出现事先选定人、告知答案的作秀提问,很容易出现违背人的认知规律的教学场景。另外,在对待学生的提问上,教师是否及时回答要有一个相对明确的区分,有些提问需要教师当场作出回答,有些是可答可不答的,还有些考虑课后回答,当然,也会有一些无须正面回答的提问。但其前提是要尊重学生,不能对学生的提问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要有所关注。甚至有时候需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这样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3.要有机智调整的心理准备和能力。体育课堂不完全是教案的再现,在教学过程中很有可能根据实际情况,发生某种方法手段和组织方式上的不适应,有的练习手段安排过少或过多,有的对学生的估计过高或过低,有时是出现突发事件而促进或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依据课堂教学实际情况,随时做出适当的调整非常必要。应尽可能地体现出一个“活”,而不要单纯地甚至死板地走教学流程,要围绕教学实效性灵活把握课堂上的各种变化,并适当做出调整。

五、安全性:防范具体,安全第一

安全性是衡量一节课好与差的重要指标之一,安全防范措施的有效性是防止伤害事故发生的关键。

(一)防范具体

安全防范是针对安全隐患而言的,假如教师能够在课前、课中明确各种安全隐患所在之处,以及其危险程度,做好及时有效的防范工作,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会大大降低。那么,该如何做好防范工作呢?

1.要有检查。课前检查场地器材安全状况,而且还要在教案上有所呈现。

2.要早规划。要能够根据教材特点,事先规划好防范措施,例如采用跳垫子的方式练习急行跳远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到从助跑到跳上垫子以后,有可能垫子会打滑,因此,事先要考虑清楚用什么方式固定垫子。本次活动中,课前布置场地的时候,任课教师和几个协助准备场地的教师一起将垫子用透明胶布固定在地板上的做法,就是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

3.要早判断。在课堂上要明确判断哪里有安全隐患,在主观感觉上,某一环节会让你有揪心之感。如果在体育课上,让你感到:小心,别掉下来了!注意别撞上了!或者,让你吓一身冷汗,这些环节一定是有隐患在其中的,因此,课堂上的仔细观察和明确判断对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尤为重要。

4.要及时调整。当发现课上某一环节有安全隐患时,还要能够做出有效的防范措施,假如是跳山羊踏板过远了,就要拉近一些;如果是障碍跑障碍过近了,就要拉远一些等。

5.要正确处理。不可忽视未能避免的伤害事故发生以后的正确处理。无论是骨折的急救,还是软组织损伤的处理,假如方法不正确,很容易造成二次伤害,因此,掌握骨折的现场急救措施、软组织损伤的现场处理方法等十分关键。因为骨折尤其是脊柱发生骨折时,采取不正确方式搬动伤者,不仅会使骨折伤害程度加重,甚至还会有生命危险,软组织损伤假如采取热敷措施,会明显加重伤情。

(二)安全第一

体育课上要确保安全,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下面从学生防范能力培养、教师防范能力体现和保护方法传授等方面讨论如何才能确保安全。

1.学生防范能力的培养是一些任课教师容易忽略的。要做到培养学生的防范能力,需要让学生从无防范意识到有意识,从有意识再到有自觉的防范行动,这样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达到甚至超过教师防范的作用。例如,在一节鱼跃前滚翻课上,有部分学生戴着眼镜上课,在做动作的时候,明显看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不足。其中,有几个学生在做动作前,把眼镜去掉放在垫子旁边;有几个学生整堂课都戴着,做动作时也是如此。当教师看到这种现象以后,就应该受到些启发,并提出做动作时摘掉眼镜的要求,或及时表扬那些具有安全防范意识和行动的学生。因为,毕竟学生无论学习什么技术,确保安全是最为重要的。

体育区域活动 篇10

“教其不会, 从会处下手教”中的“会”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或运动基础。一个人从小到大, 拥有无数的生活经验和运动基础, 结合教学内容,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运动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练习方式, 这样的教学设计才是真正有效和实用的。本次活动中的两堂评后展示课, 宁波蔡老师的《直跑屈腿跳高》中的练习, 授课教师没有直接从直跑屈腿跳高开始, 而是针对学生有跳房子的基础, 设计出先让学生进行跳房子练习, 借助学生已有的运动基础, 从学生会玩的跳房子游戏入手, 慢慢过渡到直跑屈腿跳练习, 最后进入直跑屈腿跳高练习。这样的设计正是基于学生已有运动基础, 真正体现了“教其不会, 从会处下手教”的教学思想, 这样的设计不仅巧妙, 而且也是学生乐于接受的。

反思: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一定要先了解学生的原有生活经验和运动基础。不要一味以技术教学为唯一思想, 把技术教学作为教学的主导线, 这样的设计会使教学陷入一个死胡同, 设计出的教学环节会比较死板, 学生又是走技术学习的老套路。“教其不会, 从会处下手教”, 从学生会处下手教, 以学生已有的基础为出发点, 学生在练习时更容易接受, 不会认为又是学习技术动作。实践证明, 从会处入手教, 学生掌握起来更顺利, 学习兴趣也相对较高。

二、“会”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其不会, 从会处下手教”也是教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表现。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学生, 而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差异, 既然要从会处下手, 那肯定要面对不同的会处而进行教学。如, 嘉兴高老师的排球课《正面下手发球》, 在第一个教学环节击球练习中, 执教教师没有直接对学生进行击球部位的教学, 而是让学生自由用手的任何部位进行击球。让学生用手的任何部位进行击球, 最后的结果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用正确的部位击球, 但每个学生的击球方式却是最适合自己的。

反思:通过教师的引导, 让学生自己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 这才是学生最需要的。不要用标准的技术动作来约束学生, 教学设计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反观第一堂排球课, 该课执教教师从正确标准的击球部位进行教学, 所有的学生最后都统一用虎口击球。这样的教学方式却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也许这个学生适合虎口击球, 但那个学生却最适应用拳头击球, 毕竟学生不是运动员, 他们不需要掌握绝对标准的技术动作, 更重要的是通过排球培养他们的运动兴趣, 要想他们长时间参与体育锻炼, 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 才是保证他们能长久保持运动兴趣的教学方法。

三、“会”是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学生的兴趣点在哪?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点?一系列的问题都值得体育教师深思。做个最简单地对比, 当你参与一项活动时, 假如这项活动是建立在已有的基础上, 再让你去参与, 这时相对来说你的兴趣就会高一点, 因为你有一定的基础, 操作起来就会很顺手, 就能提高练习兴趣。反之, 操作起来都是不会、不顺利的, 想要长时间去参与这个项目, 则需要更多的其他刺激因素。所以, “教其不会, 从会处下手教”也是保持学生练习兴趣的一个重要表现。如, 宁波蔡老师的跳房子教学环节, 从学生会的游戏开始, 课堂氛围热烈高涨, 学生都很积极主动地参与练习。反观另外的两堂展示课, 教师都是一味地进行单跳双落的技术教学, 学生机械重复地操作练习, 枯燥乏味, 练习兴趣不高, 课堂氛围低沉。“教其不会, 从会处下手教”, 也是保证学生练习兴趣的良方。

反思:想要保持学生的练习兴趣, 从学生的会处进行教学设计。会是学生已有的运动基础, 应寻求学生运动参与兴趣的内驱力。教师总是想着通过一些途径、手段、方法措施来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 却忽视了从学生的会处去思考。换一个角度去思考, 如何激发学生运动参与兴趣, 充分尊重学生的发展需求, 用学生已有的运动基础去作为教学的基础, 再配合教学手段等方式去保持学生的练习兴趣, 或许这样的效果会更好。

四、“会”是重视学生的目标达成

“教其不会, 从会处下手教”, 判定会与不会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 当学生会了, 你就可以进行下一个目标任务了。一堂课中, 可以设置多项目标任务, 每一个任务都有递进性, 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第一个目标任务达到后, 这时的不会就成为会了, 也就为下一个目标任务打下了基础, 从而一步一步向最终的目标任务迈进。如, 高老师的排球课, 面对排球网发球练习时, 高老师首先是距离网较近, 让学生进行发球练习。这个不会是建立在刚才会用球击球的基础上。当学生能顺利地把球发过网时, 这时的不会又变成会了, 就可以进入下一个不会的教学程序了。这时高老师又让学生站在距网稍远的距离进行发球练习, 这时又重复了一个会与不会的循环, 直至学生最后达到高老师的最终目标任务。

体育区域活动 篇11

关键词: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混龄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4-0220-21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4.048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发育良好的身体、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由此可见,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是幼儿园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基础。户外区域混龄体育活动是根据健康领域的目标、内容与要求,创设若干运动区域,投放不同的运动器具,幼儿打破年龄、班级界限在各个区域内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式、自主地参与活动,发展基本动作。同时扩大幼儿之间的接触与交往,使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相互影响、共同提高,不断满足幼儿多方面的需要,充分体现幼儿是活动的主人。我们在幼儿园户外区域混龄体育活动中遵循着以下策略来实施。

一、制定明确计划目标

在制定计划时我们首先依据各活动区教育功能与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结合教育总目标,确立阶段性的目标和重点。

其次,充分体现计划和目标的渐进性和发展性,在月、周的游戏目标中逐步提高要求,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切实的针对性。

计划的制定还要充分考虑到季节特点,选择要有针对性,一般冬季应多选择一些奔跑或跳跃的活动,使幼儿在活动中不感到寒冷;夏季的活动量要适当减少,可多选择一些钻、投掷、平衡的活动,有条件的可在树荫下开展游戏。根据活动的开展及幼儿活动中的表现教师也要随时修改计划,形成具有园本特色的户外体育活动。

二、巧妙创设适合的活动环境

(一)积极创设适宜、丰富的物质环境

根据各实验园的实际情况,针对策划方案的内容和体育区域的需要,我们对幼儿园的活动场地进行了全面的规划,使活动场地的开发利用做到最大化,体现因地制宜。

例如,利用幼儿园塑胶软化地面、瓷砖硬化地面等不同质地的户外活动场地,创设不同的游戏活动区域,充分挖掘各种场地的优势,如塑胶场地上相对稳定的跳跃区、投掷区、平衡区、钻爬区;硬化地面设置的骑行区、滚动区等等。在创设区域时,我们考虑了多种因素:以基本动作作为划分区域的标准,分别创设了走、骑、钻爬区、平衡区、跳跃区、投掷区、攀爬区等多个区域;根据幼儿使用运动器械的特点,创设了车类区、上肢锻炼区和球类区、定向运动区。

(二)营造健康、自主的心理环境

依据各户外区域的教育功能以及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创设了富有情境的游戏活动,使游戏进一步精细化、情景化。

钻爬区的“小蜗牛学本领”、平衡区的“羊肠小路”、投掷区的“投物接力”等一系列游戏情境,大大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在游戏活动中,我们提供了很多器材,充分考虑了幼儿的能力水平,设置了难易不同层次的游戏环节,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感受游戏的快乐和成功的体验。创新的游戏设计,情景化的游戏环节,使得活动受到了幼儿的喜爱。

(三)多层投放材料,物化活动目标

由于是混龄活动,幼儿的年龄差异、个体差异凸显其中。为此,我们在各个活动区创设了适合不同水平幼儿的游戏情境和活动材料。在投放材料中,教师们还考虑到:所提供的材料是否能够为幼儿的大带小创造条件,如在走跑区中设计了“拉小车”的游戏,一人坐在“小车”上,一人边走边拉,便可以使大小不同年龄的幼儿非常自然地共同投入到游戏活动中,并且体验到了混龄交往的快乐。

三、建立常规培养自律行为和责任感

户外区域混龄体育活动由于打破了年龄班的界限,造成幼幼之间、师幼之间都不熟悉,这给活动区组织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所以我们在研究中设计了以不同班级佩带不同颜色胸卡牌的方法来进行组织:幼儿挂上班级的胸卡,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区,教师根据不同颜色胸卡判断是哪个年龄段幼儿,从而引导幼儿选择适合本年龄段的游戏活动。在混龄活动中教师还引导幼儿建立取放器械的常规;参加混龄体育活动的文明礼仪;进区时向该区教师问好,离区时主动和教师道别。

四、科学合理地安排调节幼儿的活动量。

我们为了让幼儿在活动中既能愉快地玩,又能达到锻炼的目的。在活动中,教师会根据幼儿佩戴的胸卡向幼儿做出相应的建议和提醒。同时允许幼儿从周一到周五轮流交换不同的区域体育活动。由于一周中每天没有重复锻炼的内容,幼儿不仅能发展各项基本动作,提高身体素质,而且也提高了活动兴趣、锻炼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了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五、教师有效评价指导提升幼儿相关运动经验

在区域混龄体育活动中教师及时、合理地评价幼儿参加的体育活动,以保证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善于敏锐地观察每个幼儿的活动情况,对幼儿的危险动作及时地加以组织和引导;善于用发展的眼光对待每位幼儿,对于能力强的幼儿要给予肯定和支持,对于能力弱的幼儿要给予鼓励与帮助。例如,幼儿在玩“木梯”时,对攀爬梯子失去兴趣,会把一架架的梯子排成山洞,幼儿自己会逐一攀爬、翻越,这是对幼儿胆量与自信心的考验。当幼儿成功完成时教师的一个微笑、一句肯定,都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鼓励和肯定,也有利于幼儿相关运动经验的提升。

幼儿园开展区域体育活动,对丰富幼儿体育活动的内容、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加强社交能力都具有重大意义,并且为更好地开展幼儿体育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工作提供依据,具有深入探索研究的理论价值。

体育区域活动 篇12

体育课堂是学校体育发展的主阵地,怎么把学校体育工作落到实处,怎么强化监督与执行,怎么由下而上进行区域推进,让“人人享有体育与健康”。近几年九龙坡区体育教研工作以“体育品质课堂”建设工作为抓手,采用“教研培”一体化形式,立足学校实际,精心策划,扎实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培训搭台,提升体育教师教学力,实施“《体育与健康》品质课堂”普及化

学校体育的发展,很重要的是要抓好体育教师队伍。通过研、训、培方式,即通过调研了解学校教师情况与需求来开展教研培训与提高。

(一)区级层面

在区级层面,培训以“世界咖啡”方式,采取参与式学习、体验式学习、活动式学习,最大限度调动了体育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准确领会和切实把握九龙坡区提出的“《体育与将康》品质课堂六元素”的内涵,专业性、全然性、趣乐性、思辨性、践习性、化成性是对“《体育与健康》品质课堂”特性的高度概括。采用以体育教师为中心的“课例呈现—自主解析—小组合作—教研引领”四段模式,让体育教师通过自主研究、合作研究、展示研究的方式开展教研活动,体会不同的体育课堂给学生的发展影响;充分认识体育学科价值,做到体育课堂效益最大化,通过体育课堂赋予学生更多的体育元素。

(二)学校层面

在学校层面,各学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一是通过“请进来”的形式,邀请市区体育教育专家、骨干教师到校开展校本培训;二是通过“走出去”的方式,多所学校都能安排体育教师到教育发达地区以及课改先进地区培训学习,如派选体育教师、体育干部到华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等高校参与培训,并同时参加献课和赛课活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三是各学校通过开展校级,参与片区、区级赛课等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许多学校评选出了“体育优秀课例”,激发体育教师参与课改的热情,为体育课堂建设提供动力。

二、教研跟进,提升体育教师创新力,实施“《体育与健康》品质课堂”效益化

(一)开展以“六元素”为主题的系列区级教研活动

中小学体育教研近3年共10余次开展了体育品质课堂教研活动,突出体育品质课堂“六元素”的评价与实践研讨。开展区级主题教研活动15次,重点研讨了体育品质课堂“六元素”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的问题。

(二)组织开展体育教学质量监测报告的反思与研究活动

围绕报告对体育学科质量的状况进行分析,开展对体育课堂的讨论与研究,进一步明确了“《体育与健康》品质课堂”的建设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关系。

(三)研制“《体育与健康》品质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专家团队的指导下,教研员凝聚了九龙坡区名特教师、骨干教师一边实践一边提炼,初步研制出了征求意见稿。彻底转变了体育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锻炼方式,提供了操作依据和评估工具。

(四)组织骨干教师进行示范课活动

为了进一步增强常态课的研究,近三年组织10余名骨干教师做“《体育与健康》品质课堂”教学示范课,组织体育骨干研修班学员的汇报课及送教活动,组织体育学科带头人及学员上汇报课和送教到新建学校的活动。九龙坡区体育教师参加观摩活动,课后运用“《体育与健康》品质课堂六元素”评价量表开展了广泛深入地研讨,收到了良好效果,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科研引路,提升体育教师研究力,实施“《体育与健康》品质课堂”科学化

各学校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推进“《体育与健康》品质课堂”建设,将大课题与小课题结合起来,以大课题指导小课题,小课题助推大课题,形成了“国家级—市区级—校本小课题”相互支撑的良好局面。如九龙坡区承担的国家级课题《重庆市学校体育课程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部分体育教师通过“激趣导入(主要体现趣乐性)、自主立标、合作探究(重点体现全然性和践习性)、交流分享(重点体现思辨性和化成性)”,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现个性、灵性和人性,切实解决了体育课程建设中的真问题,提高了体育教师的研究能力。

四、管理跟进,促进学校管理力,落实“《体育与健康》品质课堂”制度化

(一)深入研究——推动九龙坡区及学校体育制度的建设

1.区级层面

组织体育中心组成员和体育教研组组长深入讨论和学习体育课程与相关体育课堂教学理论,结合中小学课堂调研和指导的实际,进一步完善“《体育与健康》品质课堂”教学评价量表(征求意见稿),为九龙坡区“《体育与健康》品质课堂”建设提供科学的操作依据和有效的评估工具,在此基础上形成《重庆市九龙坡区学校体育工作指导意见》,从制度上保障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

2.学校层面

组织体育教师研读现行课程标准,讨论学习“论品质课堂之六元素”、《重庆市学校体育课堂常规》等,边讨论边实践九龙坡区“《体育与健康》品质课堂”教学评价量表(征求意见稿),制订出体育课堂教学操作办法,对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进行有效引导和评价。

3.教师层面

深入领会“《体育与健康》品质课堂”教学评价量表,以此来指导体育课堂教学设计,提高体育随堂课的质量和效益。

(二)调研评估——开展全区性“《体育与健康》品质课堂”调研和评估,把握好体育课改现状和课堂质量。

1.区级层面

组织对九龙坡区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品质课堂”实施情况的调研,重点对体育课堂教学、体质健康、学校体育工作整体推进情况等进行评估,并形成评估报告。

2.学校层面

各中小学围绕“《体育与健康》品质课堂”、“六元素”,对体育教研组和课堂教学开展针对性调研和评估。

五、整体推进,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区域发展

在以体育课堂为主阵地,抓好体育课堂常规,把各项活动落到实处,通过校本教研、片区教研和区级主题教研推进“六元素”的“《体育与健康》品质课堂”,加强体育教学视导与督察的基础上,九龙坡区全力推进学校体育整体改革。

(一)以课间改革为突破口,强健学生体魄

以学生体质健康发展为基点,把学校体育育体、育人的宗旨运用到学校体育工作的方方面面,形成了九龙坡区体育课间“六结合”特色:课间改革以人为本,注重与学校整体改革相结合,与学生发展相结合,与课程改革相结合,与其它学科相结合,与社区、家庭相结合,与场地器材改革相结合。

(二)以多元化活动,提升学校体育文化建设

一方面,每年开展体育特色学校体育展示活动与“体育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简便灵活、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育健身活动,力求做到“人人有项目、班班有团队、校校有特色”,着力培养学生掌握2项伴随终生的体育运动技能;另一方面,组织开展10项中小学生体育竞赛活动,督促学校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和大课间活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各项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各中小学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和春秋季运动会的开展,体育竞技特色发展喜人。九龙坡区体育四大特色项目—乒乓球、足球、游泳和国际象棋发展势头良好,在各级各类比赛中成绩居全市前列。

九龙坡区学生乒乓球水平居于全市翘首,囊括所有单项和团体总分冠军。

九龙坡区足球基本形成了班级—年级—学校—片区—区级联赛制,较好地形成了小学—初中—高中的有序衔接,并在全市取得多项冠军,九龙坡区杨家坪中学足球队以全胜战绩获西南地区第一名,并参加全国五人制足球比赛在赤峰获全国冠军。

九龙坡区学生的游泳水平居全市前列。

国际象棋项目发展势头良好,九龙坡区学生参加全国及世界青少年国际象棋比赛获得了20个冠亚军;4个学生入选了中国国际象棋少年队,杨中肖依依同学进入了国家国际象棋集训队。

九龙坡区排球、田径等项目也齐头并进,取得了骄人战绩,在全市处于领先水平。

上一篇:日语新闻标题下一篇:配电通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