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区域活动

2024-10-18

主题区域活动(精选12篇)

主题区域活动 篇1

区域活动是一种人为创设自然情景下的幼儿游戏活动, 是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我园作为省示范幼儿园, 多年来坚持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需要及教育目标, 注重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游戏环境, 充分开展区域活动, 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师也在创建和指导区域游戏的过程中不断实践与探索, 获得了发展与提高。下面以区域活动“胖东来休闲广场”为例, 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依据幼儿兴趣点, 确立活动主题

大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 越来越关注周围的事物, 言谈举止更多地反映出自己的生活。近一段时间, 在幼儿园经常会听到孩子们之间的交流, “昨天, 妈妈带你去哪儿玩了?”“胖东来”!胖东来游乐场真好玩”……一个个说得兴致勃勃, 甚至一次我问道:“你们最喜欢到哪玩儿?”孩子们也异口同声地回答:“胖—东—来—!”幼儿的这种兴趣一下子触动了我:《纲要》指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充分利用社区资源, 借孩子感兴趣的事物, 充分挖掘有利于孩子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价值。我园离胖东来只有二百米的距离, 鉴于这样的有利条件, 何不生成以《胖东来休闲广场》为主题的区域活动呢?这个建议一经提出, 立刻得到孩子们的一致欢迎。

二、依托家园的配合, 丰富幼儿生活经验

为了使主题内容丰富多彩, 我们充分利用家长资源, 发动家长带幼儿到胖东来生活广场进行实地考察, 看一看这个综合性大商场里面有哪些行业, 各行各业的叔叔阿姨是怎样工作的, 听一听他们说些什么, 引导幼儿在观察周围生活的过程中, 逐步积累经验, 形成社会角色。在此基础上, 教师在幼儿园组织谈话、绘画、游戏等多种活动, 进一步将幼儿零散的经验统整、提炼, 拓展幼儿生活经验, 使幼儿能够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生活, 反映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

三、区域设置合理性, 增强各区联系

区域活动的合理划分, 能够保证活动的有效开展, 促进各活动区之间的联系。首先, 教师与孩子们共同制作了“胖东来休闲广场”七个字的标志, 悬挂在一楼弧形的天花板外沿, 并以纱幔装饰, 既漂亮又醒目, 一下子就营造出了大型商场的氛围;“点点化妆间”依附在楼梯间下面, 孩子们动手装饰的小屏风, 把化妆间一分为二, 形成一个隐秘的空间;在设计、搭建星光大舞台过程中, 孩子们集思广益, 为舞台铺上彩色泡沫垫, 四周搭建用废纸箱做成的装饰墙。各区域围绕“星光大舞台”展开活动, “洋洋服装厂”“晶晶饰品店”制作的服装、饰品可以提供给“星光大舞台”的演员, “点点化妆间”为演员提供美容美发、化妆等服务项目, “顶呱呱活动餐车”更是穿梭在各活动区之间, 增强了各区域之间的联系, 空间开放性与内容整合性有效地结合在了一起, 让幼儿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地得到发展。

四、提供材料多样性, 丰富活动内容

丰富、有效的材料可以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 推动幼儿想象, 丰富活动内容。在材料的投放中, 真实材料与废旧材料相结合, 在开心餐厅里, 除了真实的灶台、炊具外, 我们还将报废的皮球剪成两半, 做成彩色小锅;餐厅的食材有家长制作的胡萝卜、黄瓜等各种瓜果蔬菜, 也有孩子自己动手用各种材料通过撕、团、捏、搓等方法做成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的替代品;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海绵、泡沫、餐盒等废旧材料, 制作包子、饺子、荤素各式的串串香等, 孩子们越做越起劲, 还说天热了, 需要饮料解解渴。于是, 又忙着搜集废旧的饮料罐, 自制果汁、冷饮, 大大丰富了活动内容。材料的恰当运用激发了幼儿的兴趣, 给幼儿带来游戏灵感, 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相互合作能力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五、教师适宜地介入, 推动活动发展

幼儿的探索学习需要得到老师的支持和帮助, 所以教师一定要随时观察幼儿活动的情况, 给予及时地引导, 满足幼儿的需要。例如, 在洋洋服装厂, 浩浩用挂历纸为佳佳做了演出服, 可是佳佳很不满意, 浩浩不知如何是好。这时, 教师适时介入:“你好, 我是新来的设计师, 可以和你一起设计服装吗?”浩浩如释重负, 连连点头, 教师就引导浩浩在服装上进行点缀:建议他用双面胶把废光盘粘在裙子的下摆上, 用彩色的半成品图样进行加工装饰, 最后当佳佳穿上这件亮晶晶的衣服时, 引来很多小朋友围观, 佳佳高兴极了。浩浩兴奋地说:“还有谁需要服装?”“我!”“我!”“我!”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 浩浩马上信心满满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在这里, 教师角色定位于合作者、参与者, 拉近了与幼儿的关系, 使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得更加投入, 获得极大的满足感与自豪感, 调动了幼儿的主动性, 使他们在快乐的游戏情境中实践着自己获得的经验。

六、有效进行自主评价, 提升幼儿原有水平

恰当的讲评能增强幼儿的角色意识, 提高游戏水平, 引导游戏深入发展。大班幼儿由于语言和思维发展已具有相当水平, 教师应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时间与机会, 让幼儿充分表达。在游戏结束时, 教师请孩子们围坐在一起, 说一说自己参加游戏的情况, 设计问题:你扮演了什么角色?有哪些高兴的事?你遇到了哪些困难?怎样克服的?等等。例如, 乐乐小朋友在说到自己的顶呱呱餐车时, 自豪地说:“我今天挣了52块钱, 太高兴了!”接着, 就兴致勃勃地说起自己的经历:开始生意还可以, 后来遇到了问题 (大家都去看演出, 没人来买了) , 自己是怎样解决的 (降价甩卖, 送货上门) , 等等, 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下, 幼儿对游戏中的感受、经验进行梳理和提升;遇到不同的看法, 幼儿经常会发生碰撞, 不断自我修正, 从而提升原有的经验水平。评价活动更加生动热闹, 满足了幼儿交流、表达的意愿, 调动他们自主评价的积极性, 激发了幼儿进一步游戏的愿望。

摘要:区域活动是幼儿喜爱的游戏活动之一。长期以来, 我园充分开展区域活动, 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游戏环境, 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结合大班区域活动“胖东来休闲广场”, 谈教师在区域活动的主题确立、区域设置、材料投放、教师指导以及活动评价等方面进行的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区域活动,幼儿,学习兴趣

主题区域活动 篇2

设计思路:

孩子与动物有着天然之缘,他们喜欢与动物为伍,常与昆虫对话。孩子们对动物世界充满着兴趣和好奇,动物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亲密伙伴。在孩子们的心中,动物世界有趣又神秘,他们会为了忙忙碌碌的小蚂蚁饭也不吃,会和同伴们因为“恐龙是什么”而争论不休……这是因为在孩子们的内心,始终有一种对动物的亲密感。

然而,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仅仅了解动物的名字,知道它们的生活习性已远远不能满足了。在我们班开展主题活动《动物大世界》中,我们也感受到孩子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幼儿也了解动物有着神奇的本领,在自己的探索中也发现动物之间互相依存,互相联系的生存状态,感受到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和动物更应该和谐相处。因此在主题活动中,我们借助幼儿的这些经验,将各种形式的美术活动融入其中,为幼儿开设一个一个小的区域,并在每个区域中放置了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能用多种形式、多种材料来进行对小动物们的`创想制作。

一、绘画区

1、水粉画

材料投放:水粉颜料、水笔、宣纸、瓶子、石头、垫子、瓷砖

玩法:发挥想象添画出各种动物与情景。

2、蜡笔画

材料投放:蜡笔、白纸、笔

玩法:用自己的方式,展开想象。

3、刮蜡画

材料投放:刮蜡纸、游戏棒、牙签

玩法:发挥想象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百兽之王。

4、线描画

材料投放:水笔、画有海底世界图案的纸、海底世界背景图

玩法:大胆画出各种点、线、面、线条流畅

二、玩纸区:

1、百鸟园

材料投放:美工纸、背景图、剪刀、水笔、蜡笔、线描笔

玩法:能折出各种各样的小鸟,并能适当的进行添画。

2、魔法剪裁

材料投放:模板、手工纸、剪刀、笔

玩法:能剪出对称或者连续的小动物,并能进行适当的添画。

3、窍手编编编

材料投放:皱纸、盘子、双面胶、剪刀

玩法:能用辫子辫出各种动物造型。

4、快乐动物园

材料投放:剪刀、双面胶、彩色纸条、杯子、纸

玩法: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制作各种动物。

三、制作区

1、蔬菜动物

材料投放:美工纸、蔬菜、剪刀、活动眼睛、扭扭棒、牙签、橡皮泥、吸管、毛线

玩法:能大胆运用瓜果蔬菜进行创作。

2、动物化妆舞会

材料投放:动物面具半成品、纸、剪刀、蜡笔、筷子、吸管

玩法:大胆表现动物地基本特征。

3、泥工区:

橡皮泥

材料投放:橡皮泥、工具刀、牙签、豆子、眼睛、扭扭棒、吸管、盘子、珠片、美工纸

玩法:发挥想象,利用各种材料进行创作。

活动流程:

一、提出要求:

师:今天袁老师把我们的美术区域活动都摆放在了我们的教室里,袁老师也在区域活动中准备了许多的材料,请你自己去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区域,能运用多种材料把心中的小动物制作出来,好吗?

1、游戏时要保持安静、认真,不影响其他小朋友,不乱扔垃圾。

2、能大胆的进行游戏、创作。

二、幼儿自主活动

1、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进入活动区活动。

2、教师观察指导。

三、师生交流、作品展示

1、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本领都很大,运用各种材料制作出各种漂亮的作品,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好吗?

浅谈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的融合 篇3

近期,我园开展了主题与区域相结合的游戏观摩活动,现结合我班的区域设置,谈谈二者的融合。

一、主题活动开始阶段区域环境的设置

我们班开展的区域活动是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投放的区域材料体现了主题情境性。我们理解的主题情景性是创设的情境能够体现活动主题,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推动主题的发展,丰富孩子的个别化经验。

例如:在以“我要上学了”主题为背景开展的区域活动中,我们设立了“美劳室”、“科学发现室”、“阅览室”、“操场”、“数学室”、“我的小饭桌”、“小学生预备站”、“小学课堂体验站”八个区域。这些区域是按小学的模式设计的,整个区域环境体现了“我要上小学了”的主题。我们在对每个区域环境进行布置时,也考虑到了主题情境性,使每个区域的环境布置都尽量贴近这个区域的活动。在主题活动开始过程中,教师可根据主题内容对原有的区域活动内容进行调整,如这次开展的“我要上学了”主题活动,在活动开始阶段,我们请幼儿的爸爸妈妈和幼儿一起进行一次“关于幼儿园和小学的不同之处”的调查,让家长带着孩子走进校园、和小学生交谈来了解小学生的一日生活,知道小学生学习需要哪些学习用品,我们设置了“贝贝文具”这个角色游戏,通过游戏让幼儿认识书包、文具盒、铅笔、练习本等学习文具,并学习如何整理书包。

二、让区域活动更好地为主题活动服务

区域活动和主题活动都是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知识、发展兴趣,将主题活动的内容渗透到区域活动中,更能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班内原有区域会因主题发展的需要,围绕主题目标进行一定的调整,同时产生一些围绕主题活动而设置的区域,这些区域内容与主题内容关系更为密切。

例如,我们美工区根据“我上小学了”这个主题提供废旧图书、各色毛线、彩色透明胶布、卷纸芯等材料,供幼儿学习制作笔筒,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制作。另外根据主题我们专门设置了“小学课堂体验站”这个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看课程表,学会选择整理文具,体验到做一名小学生的自豪。

三、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的相互融合能更好地促进主题活动的发展

区域活动和主题活动相辅相成。我班将主题活动中数学的内容加以丰富,制作材料投放在数学区中,幼儿十分感兴趣,如“抢地盘”游戏,幼儿掷骰子,将骰子上的两个数字相加,谁的大谁就可以抢占一个方格地盘,谁占的多谁获胜。“魔术转轮”也是让幼儿练习10以内加减法的,幼儿将两个管状玩具套在一起,将上下两个数字相加或相减,幼儿记录算式并得出答案。这种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的区域活动比起老师传统的说教好的多,幼儿掌握起来也要快的多。

材料操作方法也可体现主题情境性,促进主题的发展。例如:在“科学发现室”,我们给幼儿投放了各种尺(三角尺、卷尺、钢尺等)、记录表等材料。幼儿用记录表记录“尺”的秘密。刚开始,孩子们的发现还停留在表面,只发现“尺”像什么。在左边的圆圈里画上尺的形状,在对应的右边的大圆圈里画出该种尺像什么。例如:有一个小朋友发现三角尺像一条鱼,于是他这样记录自己的发现:在左边的小圆圈里画了个三角尺,右边的大圆圈里画了一条鱼。随着活动的深入,孩子们的认识不断深化,他们发现尺还可以用来测量东西。于是,另一个小朋友这样记录自己的发现:用尺测量柜子的高度时,他在左边的小圆圈里画了一个柜子,在右边的大圆圈里写了测量的结果:91。他想告诉我们:柜子的高度是91厘米。由此可见,同样一种材料采用不同的操作方法也未尝不可,同样能够很好地体现主题情境性。

主题区域活动 篇4

一、选取生活内容, 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陈鹤琴先生提出:“幼儿的活动应该以生活为轴心,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小班幼儿的行为易受情绪支配, 对老师和家还很依恋。因此, 创设生活化的环境是幼儿所需要的。我们选择贴近孩子的生活, 符合孩子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体验的学习活动内容。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的生活区, 内容主要是扣纽扣、拉拉链、给娃娃穿衣、我是生活小能手、喂小动物等。这些操作材料直观形象, 颜色鲜明, 有可爱的分成两半的小动物头、动物眼睛、耳朵等是用按钮按上的, 动物头拉链拉上是可以变成完整的动物头;还有襁褓中的小娃娃, 有小衣服、小衣架, 这些操作材料既温馨又富有生活气息, 符合幼儿的心理需要, “需要是行动的前提条件”, 由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益智区中的宝宝送物品, 提供爸爸妈妈的图片以及相应的常见使用物品, 引导幼儿根据平时对家长的了解, 根据物品与人的关联性, 将物品送给相应的人物进行归类。因为他们有粗浅的生活经验, 模仿性又强, 还有一定的移情能力、生活自理能力, 所以这些内容和材料受到孩子的喜爱。它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还关注了孩子的心理需求。因此, 孩子在参加这些学习性区域活动的时候主动性、积极性很强。

二、提供操作平台, 引导幼儿主动学习

在学习性区域活动中的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幼儿传递知识的过程, 而是幼儿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我们的教育理念提供操作平台, 让幼儿主动学习, 主动发展。为幼儿创设和准备与主题相符合的环境和材料, 激发幼儿的兴趣, 另一方面注意观察引导幼儿在对环境材料的操作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发现。在研究中我们发现, 小班孩子的模仿性很强, 很大程度上认识依赖于行动, 注意力容易转移等, 因此, 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一定要具有可操作性、趣味性。在“夏天真快乐”的主题中, 围绕目标“天气炎热”, 孩子们讨论得到可以通过游泳、玩水、扇扇子的方法来降温, 于是根据幼儿的建议就生成了相应的一些学习活动内容。如在建构区围绕“游泳池”进行建构, 先引导幼儿回忆游泳池的结构特点, 然后利用图片丰富幼儿的直观经验, 最后引导幼儿利用地垫进行立体拼贴、围接等。在美术区提供了彩色纸、铅画纸、冷饮棍以及相应的流程图, 幼儿可以通过折、画、粘贴制作扇子、小凉拖等。科技区中的“运水”, 提供了漏勺、盖子、瓶子、海绵等, 幼儿自选材料, 在运水的过程中感受物体的不同特性, 知道了哪些能够运水, 哪些不能运水, 知道了水会流动的特性。在阅读区中根据故事《下雨的时候》投放了用万通板制作的荷叶伞, 准备了小动物的头饰, 幼儿可以戴上头饰, 自由扮演故事中的小动物, 进行语言对话和动作表演。这种关注年龄特点的游戏使幼儿学得既轻松又主动。

三、关注幼儿水平, 及时调整操作材料

在主题背景下的学习性区域活动材料投放要关注幼儿的特点以及差异性。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要练就一双像鹰一样的眼睛”。所以我们首先仔细观察幼儿的学习、探索情况, 了解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有什么困难, 把握每个幼儿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和个性差异。其次, 了解活动环境、材料是否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材料的投入是否适合不同水平的幼儿, 学具的数量是否充足等。最后, 注重观察幼儿的行为, 尊重幼儿的想法和做法, 不指责、不轻易批评孩子。当幼儿操作遇到困难时, 及时给予引导;当幼儿失败时, 及时鼓励帮助幼儿, 并为幼儿创造成功的机会, 让幼儿在成功的体验中逐渐树立自信心。针对所观察幼儿的情况, 将提供的材料随幼儿的能力和兴趣变化不断调整, 从而满足幼儿当前活动的需要, 适合幼儿的水平和活动特点。例如, 益智区中的“种花”, 一开始两个盒子中的材料都是一样的, 所投放的材料的难易程度也是一样的。在幼儿的活动中发现, 有的幼儿很快就完成操作, 有的幼儿操作起来有点困难, 有的体现在对1~6 数量的掌握不太好, 有的是在同时寻找根据颜色和数量两个特征上遇到问题。于是, 我对盒子中可操作的材料做了调整, 分别将两个盒子分为难度一颗星和难度两颗星。难度一颗星是一种四以内数量的花, 投放两种颜色的标志;难度两颗星的是一种六以内数量的花, 三种颜色标志, 还提供了从高到矮、从矮到高排列的标志。操作中幼儿自选颜色、自选数量和排列顺序, 充分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操作和学习。

四、随着主题变化, 循序渐进更新材料

在主题背景下的学习性区域活动材料投放要随着主题的变化循序渐进。我们为幼儿准备的材料是随着主题的深入、变化以及幼儿的操作、探索过程的发展而变化。主要是考虑材料与当前幼儿兴趣、活动内容的结合性:即深入到幼儿中, 找到幼儿的兴趣、需求, 并为之提供相应的探索活动材料或者内容, 结合当前的教学主题内容在区域中投放可操作的渗透主题内容的材料, 以满足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探索、操作的需要。使幼儿的新旧知识得以相互迁移, 也使每个孩子都能根据自己的水平、特点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空间和内容, 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自己喜欢的区域中边玩边学、边探究边提高。在《春天真美丽》的主题中, 我们学习了故事“毛毛虫”, 对毛毛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阅读区我们为幼儿新增了可自由粘贴的图片, 幼儿根据故事内容可以边贴边讲;在美术区中幼儿可以利用圆形彩纸进行粘贴, 然后添上脚;在科技区中, 准备了塑封好的绿色圆形纸片, 有的部分画上了毛毛虫的五官, 每个圆形的两侧用打孔机打上圆孔, 再提供按钮, 供幼儿自由连接成毛毛虫。这样围绕主题开展不断进行区域材料的更换, 经常保持区域材料的可操作性、“新鲜感”, 以此不断地激发幼儿对区域活动的参与。同时, 通过对材料适时地更新, 这更符合小班幼儿游戏的需要。

“创设有效的活动环境, 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 在对小班开展学习性区域活动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 由于我们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活动需要, 创设了适合幼儿发展的、支持性的环境, 让每个幼儿在与环境、材料的有效互动中大胆地探索;注重孩子的学习过程, 丰富了孩子在区域游戏中的体验, 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和表达表现的机会和条件, 我们发现幼儿在健康、认知、交往、社会情感、艺术、游戏各方面均有了很大的改善。

参考文献

区域学习活动(童话世界主题) 篇5

设计意图:

童话总是让人百听不厌,在童话的世界中,充斥着一个个形象鲜明的卡通人物,幼儿对于各个卡通人物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会聚在一起讲述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像男孩子喜欢的奥特曼,女孩子喜欢的白雪公主、巴拉拉小魔仙等,在这一主题中,幼儿尽情感受着童话故事的精彩。

本次活动是《童话世界》这一主题下的第三周,考虑到延续性及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点等因素,我在设计游戏时注意在前一游戏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增加难度,从而激发幼儿继续探究制作的乐趣,也注重发挥大班幼儿的主体性,让他们在活动中能有所发展。

其中美工区“我喜欢的卡通人物面具”是今天的重点区,根据幼儿有了画喜欢的卡通人物的经验,结合幼儿不可能凭空想象卡通人物头像的特点,设置了卡通形象展示在墙壁上,从而起到暗示的作用,在矮柜上也提供了没有涂色的卡通形象,方便幼儿看图作画,在作画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涂色,通过剪、挖空和穿线的方式来制作面具,从而体验自己动手制作的乐趣。考虑到幼儿的能力差异,我还提供了操作材料“白雪公主面具”和上一次活动遗留下的“孙悟空面具”,让有些幼儿有所选择。在数学区中,结合最近所学的内容,设置了“幼儿园的一天”的操作墙和“我们去购物”的富含生活体验的活动,希望幼儿能在生活经验的带领下巩固所学知识。在科学区中,结合上两次幼儿对这一游戏的喜爱程度继续保留,只是提供的材料比上两次有难度,还增设了记录表,让幼儿不是单纯地找一找,有一种竞赛的性质。在语言区中,创设宽松的环境,力求让幼儿能大胆地与同伴讲述自己知道的童话故事。而建构区在规定主题的要求下,鼓励幼儿采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建构。

活动目标:

1、能通过作画、涂色及挖空的方式制作喜欢的卡通人物面具。

2、具有良好的操作习惯。活动准备:

教具:电脑、区域PPT、机器猫面具

学具:

1、美工区:白雪公主面具操作材料,硬纸板、牛皮筋、颜料、毛笔、打孔器、卡通人物图片;

2、数学区:幼儿园的一天的操作墙(活动图片、自制钟及记录卡),物品价格图、玩具纸币,水彩笔,湿抹布;

3、科学区:谁是火眼金睛记录表,找不同

操作材料,水彩笔、湿抹布;

4、建构区:花片积木、一次性杯子、麻将;

6、语言区:童话故事书。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

教师:又到开心的区域游戏时间啦,我们来看看有些什么游戏。

二、介绍重点区:我喜欢的卡通人物面具

1.教师:美工区是什么游戏啊?(出示机器猫面具)瞧,这是什么?是老师喜欢的卡通人物。今天美工区就是做你喜欢的卡通人物面具。

2.教师:想一想,可以怎么做呢?(幼儿自由讲述操作步骤)

3.教师出示步骤图:我们来看看,怎么制作。第一步:先画头像,可以照着画,要注意些什么?可以怎么解决?让幼儿知道可以先拿铅笔画,再用记号笔描。第二步:涂颜色,这里要注意什么?幼儿讲述后教师简单小结。第三步:洗毛笔:不要混色,在瓶口刷刷干。第四步:剪。第五步:晒。第六步:挖空。第七步:穿牛皮筋。

三、介绍其他活动内容

(一)美工区:白雪公主面具

教师:美工区还有一个游戏是白雪公主面具,在挖空时自己想一想怎么做。

(二)数学区:

1.幼儿园的一天:请小朋友想一想在幼儿园什么时间干什么事,然后在钟面上拨拨,在记录卡上记记。

2.我们去购物:这一次请小朋友拿人命币去购物,看看怎么付账,还要用算式表示出来,也要请一个老板,玩的小朋友自己商量好。

(三)科学区:火眼金睛找不同

根据操作图的提示找出几处不同,然后去做记录。

(四)建构区:童话世界的城堡

可以用花片积木,也可以用一次性杯子及麻将去搭建。

(五)语言区:童话故事大PK

请你和小朋友讲一讲你知道的童话故事,看看谁讲得最好听。

四、提出操作要求

1.在操作中能认真完成,不大声吵闹,保持安静.2.在游戏时操作材料要收拾好,保持桌面、地面的整洁,一些操作工具要及时归放好。

五、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观察幼儿的操作情况,适当指导幼儿。

六、活动评价。

1.欣赏幼儿制作的卡通人物面具,请幼儿说一说制作过程及感受,老师针对观察到的问题给出建议。

2.针对其他区的问题和操作习惯进行讲评。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幼儿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点选择对应的区域展开活动,表现出了比较好的自主性,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发现有些幼儿总是频繁穿梭于各个活动区之间,没有耐心完成一个游戏,在活动中,老师没有采取任何的措施,使得这部分人干扰到了有些 幼儿的正常活动。在美工区中,幼儿能自己选择一个游戏展开,一些能力强的幼儿能自己通过画画、涂色等方式制作面具,表现出了很浓的兴趣,但在画得大些,涂色均匀等方面有个别幼儿没有掌握好,这一活动时间也比较长,没有幼儿最终完成面具的制作,但幼儿的制作热情是很高的。在白雪公主面具的制作中,幼儿能自己探索挖空的方法,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数学区的游戏幼儿不是很热衷,但也有幼儿去玩,但是不知道图片上内容的具体时间,需要老师提醒,在下一次活动时可以带领幼儿回忆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时间。另一个游戏,我们去购物,换成用图片的形式进行买卖后,幼儿的兴趣度不高了,需要进行调整。在科学区中,考虑到幼儿的年龄采取了看看找找的方式,但是显然幼儿不能完成,及时提供了水彩笔,方便幼儿记录找出的不同,也缓解了通过看看找找快速完成后去记录的拥挤情况。建构区的幼儿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拼插搭建城堡,针对这一情况,老师的处理方法不当,如何引导幼儿按规定内容来玩是需要思考的。在评价阶段,不管是引导幼儿欣赏还是评价操作习惯上,老师都讲得太多了,应该让幼儿多参与,并且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在整个活动中幼儿比较兴奋,不能很好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游戏的投入程度不够,在操作习惯上也没有养成好,桌面很不整洁,这是需要改进的地方。

主题课程背景下的区域活动探讨 篇6

【关键词】主题课程 课程背景 区域活动 活动探讨

区域活动的主要特征就是强调幼儿的主体性活动,,该活动具有主动活动、自主选择、相互交流和持续探索的特点,深入课题后,区域活动结合当前主题相关的活动可以帮助区域活动更加自然的融入到主题是的课程中。主题课程背景下的区域活动与一般的区域活动具有不同的特性,指的是教师根据主题活动目标创设与主题相关联的有目的性的区域活动环境,改环境有助于学生以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为前提,通过操作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已达到实现主题活动的预设目标的一种特别的活动。当前的主题课程背景下的区域活动具有一些同时存在的相互关联的问题,教师对活动进行设计时易导致活动区域相对于主题的偏离,提供的材料与主题不符,活动区域中的内容与课程内容不能相辅相成,使得各区域之间的状态产生割裂。因此,主题课程活动背景下的活动区域受相关活动制定效果的影响。

一、主题课程背景下的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

区域活动是学生活动中重要的教育形式之一。是学生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根据幼儿发展需求和主题教育目标创设立体化育人环境,即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有效运用集体、分组和个别相结合的活动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自主选择、合作交往、探索发现的学习、生活和游戏活动。主题课程背景下的区域活动是指在区域活动中以主题课程为线索,围绕主题课程进行的区域活动。当前主题课程背景下的区域或活动存在很多问题和误区。教师对区域活动不当的设计会导致活动区域与主题相脱离,从而影响活动目标的完成。教师对活动材料的筛选不当,所选材料与活动主题关系不大,也是导致区域活动内容与课程内容不能相辅相成,从而造成区域活动的失败。再者,主题课程背景下的区域活动区域内容之间的割裂,也是阻碍区域活动目标达成的的关键因素。这些问题都是影响幼儿获得与主题课程相关活动经验,妨碍了主题课堂区域活动教育价值实现的重要因素。

二、主题课程背景下的区域活动相关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设置教育目标是要紧扣主题

主题课堂下的区域活动是以主题课程为线索,围绕主题课程进行的区域活动。教师在领会主题课程教育目标的精神時,需以主题课程为主线,紧紧围绕主题课程展开区域活动的设立,不能发生偏离主题课程的情况。而区域活动的开展需要考虑的还有主题课程学科的特性,不同学科的教育特点和价值也是不同的,在设置主题课程背景下的区域活动目标时需要注意学科特性合理进行设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也是主题课程背景下的区域活动设置时有必要重点考察的因素。教师可通过对于学生的观察、询问和倾听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关注的问题,将区域活动的设置与学生的兴趣和发展相结合,完成主题课程下的区域活动的设置。如此设计出来的区域活动才能够更加吸引孩子,引导孩子积极主动的进行区域活动学习和发展。例如,在“我们在春天里”区域活动的目标制定时,可以尝试加入观察记录的方式,帮助学生感知春天的到来对大自然的影响,春天里人们的劳动,感受人们对于春季的希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到种植树木花草和郊游踏青等春天的区域活动中,帮助学生感知人与自热之间的和谐关系。

(二)设置多元互动及能够凸显活动主题的区域活动环境

环境对于人类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它是人类的第二任教师,能够给人类带来积极影响,使学生在活动中自行感悟活动的目标。一个好的环境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而教师和学生是区域环境构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围绕主题课程构建活动环境可以使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促进学生对区域活动主题的理解。一个支持性、开放性、变化性并存的多元互动区域活动,可以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充分满足学生的操作需求。主题墙是主题课程背景下区域活动的特色,也是主题课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背景墙的创立体现了不同课程内容与教学活动,更加促进了学生的创新思考。例如,在“春天”这一主题课程背景下,可以创立“春天的动物”、“春天的食物”等多项栏目,促进学生度区域活动学习的热爱。

(三)注重预设与活动内容生成相结合

主题课程背景下区域活动的内容设置是以区域活动的目标为前提的,主题活动的预设和生成是同样重要的。每一个主题都是一个不断发生的过程,因此,区域活动的内容预设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以延伸活动拓展区域活动,以生成主题开展区域活动,将活动内容与活动预设相结合,可以更好地进行主题课程背景下的区域活动。

结束语

主题课程背景下的区域活动与一般的区域活动具有不同的特性,主题课程背景下的区域和活动的开展仍存在很多问题和误区。针对问题制定目标、创设环境、设置内容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条件,金木围绕主题课程目标开展区域活动,注重将活动内容与预设相结合,对学生选择探索内容、合作伙伴和学习方式,促进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有着积极意义的影响,零落的运用多元化的方法涉及区域活动,能够使得活动目标的教育价值在最大限度上得以实现。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是学生活动的重要教育形式之一,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培养有着良好的影响意义。

【参考文献】

[1]〔美〕 玛丽·霍曼. 活动中的幼儿[J] . 郝和平, 周欣, 译.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 7.

[2]朱若华. 幼儿园活动区材料投放方式与儿童行为的研究[J]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2014.

[3]陈岚. 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创设的研究[J] . 家庭与家教: 现代幼教,2013 (3) .

[4]李生兰. 活动区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 . 学前教育研究, 2013 (2):34-36.

谈主题活动与区域材料的投放 篇7

一、区域材料投放与主题结合, 要激发幼儿兴趣

区域游戏材料可以根据主题活动的目标有计划、有目的、有选择地进行投放。可投放教学活动相关材料, 如小班《水果屋》语言活动, 教师用挂图、幼儿画册及故事录音等促进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抓住机会在语言区域提供幼儿画册、录音机及磁带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在语言活动《拔萝卜》区域活动中, 教师利用人物头饰、道具等, 游戏时, 幼儿会主动扮演故事里不同的人物形象, 感受到表演的快乐, 能更清晰地感受、理解故事情节。在美工区, 教师提供相关画纸、油画棒让幼儿进行涂色、绘画练习, 能力强的幼儿可提供剪刀让幼儿剪出萝卜形象。在不断地分析之后, 教师又让孩子们拼出与该主题有关的拼图, 孩子们的兴趣非常浓厚, 而且兴奋度比往常增强了好几倍。因此, 材料投放与主题活动要相互吻合, 贴近主题则更能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区域材料投放与主题的结合, 要贴近幼儿生活

区域材料的投放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教师要及时抓住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进行相关主题活动生成活动, 投放相关的区域材料。

在《美丽的春天》主题活动中, 教师往美工区投放各种操作材料, 幼儿做迎春花、柳枝条, 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动物王国》的主题活动时, 教师收集各种恐龙的图片、模型、拼图, 幼儿兴趣十足, 不断探索, 反复操作。在教师引导下, 幼儿了解了恐龙的知识。

区域材料投放与主题内容不吻合, 容易影响幼儿游戏的兴趣, 给幼儿带来操作困惑。为了开发幼儿的智力, 教师在益智区投放了许多拼图的材料, 预计幼儿会非常感兴趣。但在活动时发现, 只有两个孩子对此感兴趣, 即使是这两个感兴趣的孩子, 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了一幅拼图, 但是他们拼完后却不愿意再拼其他图, 而要到别的区域里去游戏。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 发现原来孩子们对拼图兴趣不浓厚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孩子们对于拼图不了解, 很陌生。二是孩子们对此拼图没有正在进行相关的主题活动, 所以孩子们显得不是很感兴趣。三是孩子们对于拼图的方法没有掌握好, 教师的引导没有主题引导的重视程度大。在区域中投放了与此主题无关的材料, 发现幼儿对不相关的材料兴趣并不浓, 在区域游戏时孩子的操作时间不长, 影响了幼儿材料使用的长效性, 最终影响到幼儿的兴趣。

三、区域材料投放与主题相结合要有层次性

对于材料的投放层次性需要通过实践、观察才能不断调整材料投放的难易程度, 才能更加有助于幼儿对于每一层次的挑战有一个更高的目标。如我在益智区投放了拼图材料, 一幅图片和与之大小一致的拼图12块, 幼儿在一开始的操作过程中, 他们觉得难度很大, 不知道如何下手, 导致益智区里活动的孩子很少, 都不感兴趣。针对这个情况, 我又思考其中的原因, 后来发现材料的投放需要有层次性, 从容易到难, 刚开始投放了2块, 他们能很快地完成任务, 觉得2块拼图拼在一起很简单, 于是在观察之后, 我便将2块拼图改为3块拼图, 观察幼儿的操作情况, 从简单到复杂, 层次不断提高。在之后的操作过程中, 我逐步投放了4块、5块、6块, 直到现在的12块, 幼儿感觉到难度在逐步增大, 但是有了前面的基础, 幼儿在操作的时候遇到的问题便能够较好地解决了。

四、区域与主题相结合的材料投放要类多量足

区域材料投放的种类、数量足够多时, 幼儿便会自然地进入游戏情境。如区域游戏钓鱼的时候, 教师提供了10条鱼, 但是在玩的同时发现幼儿总喜欢给鱼排队, 但是排着排着, 就没有鱼排队了, 鱼的数量不够多, 于是便及时提供了更多的鱼, 这时幼儿如鱼得水地给这些鱼进行排队了, 不会因为材料投放不够多而玩不起来。此外, 还发现幼儿对鱼会进行点数等活动。材料的投放还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如在开展主题活动《好玩的汽车》时, 家长帮助幼儿收集了很多的汽车, 在实施主题的时候, 我开设了“停车场”, 让孩子根据汽车的颜色、型号、大小等来进行分类摆放, 他们不仅认识了很多颜色, 还认识了各种汽车的型号。材料投放的多, 幼儿学习兴趣一般会更高, 当然, 不是材料投放得越多越好, 也要适中。由此看来, 在关注幼儿活动时, 要关注材料投放之后的相关情况, 还要与幼儿的思维相结合, 跟他们的日常玩法一致, 不断去充实活动材料, 更新活动材料, 让幼儿从中感受到更多的快乐。

主题区域活动 篇8

一、农村自然资源开展活动区域的设置与调整

活动区的设置既要考虑到幼儿活动的需要, 又要考虑到本班的实际情况, 使之形成具有园本特色的兼具艺术性、教育性、发展性、多样性的有特色的空间, 促进不同幼儿的发展。

1.各区角的设置力求温馨、和谐、富有童趣。

在各区设置的初期, 教师往往简单地从利用空间的角度去考虑, 不能把复杂多样的结构有效统一起来, 往往从成人的角度强调简单的造型, 忽略幼儿自身发展规律和特点, 因此不能吸引孩子的眼球, 孩子们不喜欢进入, 更谈不上很好地活动了。鉴于此, 我们的实验教师利用休息时间查资料、找灵感, 坐下来与孩子交流, 从孩子们身上找答案, 渐渐地, 我们学会研究空间的形状、体积、结构, 把复杂多样的结构统一起来, 师幼齐动手, 充分利用自然材料和废旧材料创设出一个个造型美观、色彩明快、充满温馨、富有童趣的孩子们喜欢的活动场所。孩子们身处其中倍感舒适、自由、轻松和快乐。

2.符合实际, 利用空间, 合理设置。

根据我园实际和小班型的办园特色, 我们主要采用了区隔式空间为主, 开放式空间为辅的设置方式。根据活动的不同类别用桌子、立体橱柜、墙橱、钢琴等将空间分隔成若干区域, 再利用吊饰、纱帘等将特色区域隔开, 玩具和材料分别固定在各区域内, 游戏时孩子们可根据需要选择区域, 直接作用于材料, 便于幼儿开展多种多样的合作性游戏以及通过操作进行的探索性游戏。

除了区隔式空间设置外, 我们还根据需要设置开放式空间和活动式区域空间, 便于幼儿进行团体规则性游戏、平行游戏、大肌肉运动游戏、联合角色游戏等。

二、幼儿开展活动的时间安排

1.晨间活动:在早入园的时间组织幼儿进行区域活动。

2.上午的集中教育活动时间:根据主题教育目标的需要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区域活动。

3.下午的室内活动时间:进行集中的、专门的、计划性较强的区域活动。通过有目的组织、引导活动, 教师既对主题活动的内容进行完善, 又使幼儿的各方面能力得到训练, 从而全面、系统地完成了教育目标。

4.上、下午的户外活动时间:进行健康领域区域活动, 有效促进幼儿机体健康、协调发展。

此外, 根据需要, 幼儿的一日活动可随时进行区域活动, 为幼儿提供发展个性、表现自我的自主学习机会和全面和谐发展的空间。

三、幼儿开展活动的材料提供

幼儿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材料是幼儿活动的对象, 材料是否有意义、具有操作性, 对幼儿能否主动参与活动有很大影响。在实际操作中, 我们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 注重挖掘材料的多样性、层次性、趣味性、多用性, 来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

1.材料的多样性。

教师要依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目标、兴趣需要设计多样性的材料, 以体现活动内容的可选择性。这里所说的多样性, 不仅指活动材料要涉及多方面的学习内容, 对于同一学习内容, 教师要考虑怎样通过多样性的材料, 来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例如“我和数字宝宝做游戏”活动中, 我们就可以设计不同的区域内容:利用桃核、杏核、胶盖等设计小动物智力棋, 让幼儿练习10以内数量对应;利用废旧化妆品盒、药盒等设计数字智力盒, 引导幼儿进行认读数字游戏;利用酸奶、塑料药丸等设计鸡妈妈生蛋盒, 引导幼儿进行按数取物游戏。材料投放的多样性, 既满足了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内容的需求, 又为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健康、和谐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2.材料的层次性。

通过研讨与实践发现, 教师设计的材料及其操作方式要有层次性, 以蕴含活动目标的个别差异性。活动区投放的材料要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发展水平、发展需要, 便于他们按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例如, 美工区的剪纸练习, 幼儿可以剪报纸、剪塑纸、剪包装纸;益智区“配对”的练习材料, 可以是大小瓶盖与瓶子的匹配;可以是数板与数形的匹配;也可以是圆点卡与数字的匹配。投放不同层次的材料既注重了多数幼儿的发展需求, 又关注了个体需要, 真正体现了区域活动的特殊教育价值。

3.材料的趣味性。

实践证明, 选择趣味性强的材料可以极大程度地激发幼儿的主动探究欲望, 如“有趣的数”活动中, 同时为幼儿提供普通的数字卡片和小动物数字卡片, 相比之下, 幼儿往往对小动物数字卡片感兴趣。同时为幼儿提供普通小动物数字卡片和立体小动物数字卡片, 相比之下, 幼儿往往对立体小动物数字卡片感兴趣。可见, 趣味性强的材料更能吸引孩子, 激发孩子们的操作兴趣, 增强活动的效果。

4.材料的多用性。

教师在选择和投放材料时, 首先要了解活动区中每一种材料的教育功能, 在利用这些材料时充分考虑材料的多用性, 如, 在益智区投放各色纸棒可以引导幼儿练习拼摆;和数字结合可以用来点数;大小、粗细、高矮、颜色不同的纸棒可以练习排序、分类、比较高矮、粗细等。一物多用, 既节省材料, 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探究空间, 能充分调动幼儿探究的欲望, 延长探究的时间, 增强活动的持久性。

另外, 我们更加注重自然材料和废旧材料的添加、组合、再利用, 把握材料利用的高效性, 这样既利于幼儿开展游戏, 又相应地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

四、开展主题特色区域活动, 促进幼儿快乐成长

1.活动的全面性。

我们全面贯彻《纲要》中“以人为本, 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宗旨, 以主题活动为主线, 使活动区蕴含五大领域的教育内容, 并在实践中将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有机整合;各领域目标有机整合;主题目标与幼儿发展目标有机整合, 更充分有效地发挥区域活动的特殊教育价值, 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健康发展。

2.活动的生活化、特色化、个性化。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 创设生活化的游戏, 构建能吸引孩子的游戏情境, 尊重幼儿的已有经验、兴趣需要、个性发展, 是开展区域活动的关键。因此, 我们尝试创设了多种幼儿喜欢的游戏活动。如:

(1) 棋类游戏活动:将枯燥的数学领域知识设计成孩子们喜欢的各类图文并茂的智力棋 (数字智力棋、动物智力棋、相邻数智力棋、图形棋等) 。

(2) 拼图游戏活动:动物拼图、蔬菜水果拼图、车的拼图、图形拼图、数字拼图等。

(3) 讲述游戏活动:故事屋、故事盒、悄悄屋、手偶、木偶、指偶、立体卡片讲述。

(4) 穿线、拼摆讲述活动:毛线拼摆讲述、按轮廓穿线讲述、无轮廓穿线讲述。

(5) 生活类游戏活动:折叠毛巾、手绢;穿脱衣服、叠被子;穿鞋、系鞋带等。

主题区域活动 篇9

一、围绕教学主题,创设区域游戏

在创设区域游戏的教学过程中,应当遵循与主题教学目标相一致的原则,这样不仅能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吸引幼儿主动去探索、思考与实践,让其获得启发与收获。教学实践表明,幼儿知识的积累和迁移运用是一个循序渐进而非一蹴而就的过程,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多数教师很难把握,需要通过对孩子的不断观察与互动,对孩子学习特点与接受能力的重点分析,逐步调整自己的教学目标并优化课堂教学环境才能得以实现。如,“环保秀”就是让儿童树立环保意识,教师可以“环保”为主题,创办一场走秀的游戏活动,开展一次主题活动游戏与区域游戏紧密结合的教学。此外,区域游戏活动的环境创设还应当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多创设一些与儿童生活经验相关的游戏,让其能在熟知的教学环境中主动感知、探索与发现。

二、结合主题,创新区域游戏内容

主题活动游戏与区域游戏都是为了让孩子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识、张扬个性,将主题活动游戏的教学内容融入区域游戏中,能使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而在主题活动游戏的基础上实施区域游戏则是一个动态过程,在进行相关课程的设置时,教师可以充分考虑主题内容是可以设置为区域游戏的,再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对孩子进行仔细观察,根据孩子的需求随时调整区域游戏方式与内容。此外,教师还可依据区域游戏教学效果对主题活动游戏进行必要延伸。这里以区域游戏为例,进行一个“我要上学了”的主题活动。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创设“阅览区”“美劳区”“科学区”以及“体验区”等不同范畴的几个游戏区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创新游戏方式,让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区域游戏,从而积极主动地融入主题活动教学中,实现幼儿课堂的教育性功能。在主题活动游戏伊始,教师可依据主题活动内容对已有的区域游戏内容进行必要调整。如,在开展这次主题活动的伊始阶段,教师可邀请孩子的父母与孩子共同来展开一次“幼儿园与小学不同之处”的研究调查,让父母与孩子一起走进校园,通过家长的沟通与交流,了解到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了解到小学课堂所需的学习用品。这种区域游戏活动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培养了幼儿的良好习惯,还有助于实现主题活动游戏与区域游戏的有机融合。

三、融合教学主题,实施有效指导

结合教学主题活动而生成的区域游戏在指导方面要求教师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不断尝试,对此进行有效指导才能确保幼儿教学的顺利开展。在幼儿教学实践中,经常会遇到活动场所不足、材料器材混乱、准备空间不足等问题。因此,在实施区域活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腾出足够的游戏空间,建立清晰完整的材料展示区、工作区以及存放区,为孩子的主动探究和实践过程奠定基础。但如何在已有的教学条件下为儿童创设出最大的活动空间,则需要教师灵活运用与挖掘教学空间资源,如墙面、窗台以及桌面等可利用空间。例如,在“环保秀”这一主题活动中,由于教室活动空间较少,能活动的区域不大,而“手工区”内容较多,需要制作各式各样的模具,而这些基本上都需在桌面进行,为了避免孩子在玩耍的过程中发生碰撞,教师可以将这一桌面游戏改为“窗台游戏”,为儿童创造更多活动空间。

总而言之,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孩子创设一个和谐愉悦的游戏环境,将主题活动游戏与区域游戏相融合,调动孩子的全部感官,让其在区域游戏中更好、更快地掌握教学主题内容,使其身心都能得到和谐发展,从而为孩子今后的学习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孩子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也能提升幼儿课堂教学效率。

摘要:主题活动游戏是幼儿园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组织形式,而区域游戏作为集体活动的拓展与补充,已成为目前幼儿园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推动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活动形式,前者主要是通过某一明确主题来进行相关游戏活动的设计,让儿童在玩中学、在学中接受,而后者则是强调在某一区域内,由儿童自行选择游戏活动进行游戏。这两种游戏活动都是幼儿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幼儿教学中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效果,激发儿童的兴趣。

关键词:区域游戏,主题活动,游戏,融合

参考文献

[1]许春兰.将主题活动与区域游戏有机融合的方法[J].江西教育,2016(21):95.

主题区域活动 篇10

1. 意识上的缺失

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和新颖性, 在具体的应用中需要我们的老师予以较高的重视, 但是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我们的幼儿教师慢慢地形成了一种规律性的教学方式, 他们并不认为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取得的效果能够极大地超越自己长期采用的教学方式。从维护课堂的秩序而言, 这种区域活动是比较无序的, 这对于一些年龄较大的老师来说是比较无法接受的。即使部分老师意识到了这种区域教学可作为集体教学的补充和拓展, 是有效的, 知道区域活动在主题活动的开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仍然注重集体式教学, 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并没有将这种活动的主题凸显出来。

2. 幼师自身的不足

目前我国的幼儿教育机构比较多, 连锁式的私立幼儿园随处可见, 对教师的需求量大, 难以请到素质较高的老师, 所以对于教师的招聘与选择放低门槛, 大部分的幼师没有经过系统性的培训, 在幼儿教育工作中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 其教学经验只能通过自己的实践慢慢积累, 教师专业成长步伐缓慢, 因而无法有效发挥先进教学方式的优势, 对这种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的把握程度也非常有限, 这对于区域活动综合作用的实现十分不利。

3. 对活动的评价不全面

幼儿对于事物的认识是比较模糊的, 教师的导向作用非常关键, 一旦被老师否定或批评, 会极大地打击幼儿的积极性、自信心。在活动的各个阶段中, 部分老师对于活动中的交流没有予以重视, 并且在后期的评价工作中也没有对于参与者进行详细的点评, 点评不全面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这样不仅削弱了幼儿的学习热情, 对于他们自信心的建立也会产生些许影响。

4. 活动前的材料准备不足

根据幼儿的需要, 在不同主题下提供的材料要求多样化, 许多材料都是家长为孩子准备的, 这对于活动主题的实现存在一定的不利影响。同时在活动时间的安排上也是不合理的, 大部分情况下幼儿园区域活动都被视作普通活动来组织, 对于活动难易度的控制也存在较大的不足。

二、主题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策略

1. 重视教师培训

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首先要成为幼儿活动的观察者、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要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别差异, 因人施教, 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富有个性地发展。教师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就必须转变教育观念, 形成与时俱进意识并进行专业技术训练, 建立和形成较为全面的对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的认识, 从而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要定期地进行教学问题的探讨, 加强教师之间的研讨交流, 提升教师们的整体水平。也可以通过竞赛的方式, 促进良性的教学竞技活动全面开展。

2. 重视材料投放的有效性、多样性

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目的是更好地促进活动主题的实现, 材料的有效性、多样性、完整性和趣味性, 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如进行“家乡的竹子”主题活动时, 根据这一主题可设一个“竹艺轩”, 在这个区域里, 老师提供各种形状的竹子 (条形的、细长的、圆筒的、片状的等) , 形成了一个由材料库、生产部、装饰部、包装部、销售部及展示厅等所组成的区域。在这一大的区域里, 区域之间的互动非常频繁而有效。孩子随自己的兴趣进入不同的区域, 有的孩子在生产部制作工艺品, 有的孩子对做好的工艺品进行涂色装饰, 有的孩子进行外包装工作, 还有的孩子对成品进行销售……我们把幼儿的主题活动与区域游戏相互联系, 有目的地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有效的、富有趣味性的区域活动材料, 使幼儿在游戏中掌握主题活动内容, 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3. 重视有效的活动设计

区域活动中, 幼儿是处于主动地位的, 正是因为区域活动的这种自由活动性, 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兴趣去选取适合自己、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进行参考。因此, 在活动中, 他们时常会偏离教师预设的活动方式, 按照自己的想法与同伴进行活动。这个时候, 在活动中就会存在许多预先没有考虑到的因素, 因此要进行有效的主题设计及详细的活动安排。如进行“节约粮食, 从我做起”这一主题活动, 开始把活动区域设计在园内的蔬菜种植区, 然后再转移到活动室内。在种植园地, 组织幼儿分组进行除草活动, 其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一下身体力行的劳作, 时间控制在二十分钟以内, 小组每人可以轮流感受除草浇水的乐趣及其中的辛苦。活动结束后进行谈话, 说说感受。回到活动室内进行分区活动, 可播放准备好的《悯农》视频, 观看完毕后引导学生进行内容的叙述, 让他们讲讲观后感。可阅读有关图书, 进行交流, 还可以进行有关游戏, 等等。

4. 重视活动中的控制

在区域活动中, 教师应该以一种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态度进行适当指导, 从而使自己能够融入幼儿, 融入幼儿的活动当中, 满足孩子在成长中的需要。所以, 教师在指导幼儿开展区域活动时, 一定要适时、适宜、适度, 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需要保障活动中的安全。在家长参与的情况下, 可以做好与家长之间的沟通, 更好地让幼儿融入活动的氛围中去。控制好活动的进程, 时间过长或者过短都是不可取的。

5. 重视经验的分享与活动的评估

有效的评价对于活动成果的实现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种评价可以通过教师、幼儿与家长不同的主体来进行。给予幼儿充分的表达情感的时间与机会, 可以通过自我剖析和评价他人的方式来进行, 这对于幼儿的表达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非常有利的, 同时对于教师而言也可以对学生个人认知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主题背景下的活动可以是多姿多彩的, 可以通过对学生在各阶段的手工、绘画、剪纸等作品的展示, 让家长充分了解孩子在园内的生活状况, 可以让家长在家长日或者是开放日来进行欣赏, 并予以评价, 鼓励家长适当地提出建议, 这些也是促进主题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提高的重要措施。教师可以在活动中不断地进行形式与内容上的改进, 以此来实现有效的策略转变。

三、总结

区域活动在幼儿教育中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是实现幼儿教学效率提升的有效途径, 但是要想在相应主题背景下确保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进行, 需要我们的老师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工作。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作为一种比较科学的教学方法, 在幼儿园的教学中应用得较为广泛, 但是对于这种方法策略的研究仍然要坚持下去, 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出其真正的优势。

摘要:主题背景下的幼儿园区域活动一般是指以主题为背景、以区域为活动形式, 教师依据主题目标, 有目的地创设与主题相关联的区域, 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的有效策略研究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幼儿从游戏中找到学习的乐趣, 在玩中学, 学中玩, 促进幼儿更好地学习与发展, 它对幼儿初级阶段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本文对主题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并对主体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策略展开了初步的研究, 以便更好地发挥出主题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真正价值。

关键词:主题背景,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策略,研究

参考文献

[1]庄宏玲.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 2011, (5) .

主题区域活动 篇11

关键词:区域活动;主题教学;学习兴趣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在幼儿教育中,经常采用主题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以期使得幼儿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都得到提高。在幼儿园主题教学的开展中,区域活动与其有着紧密的联系,并且两者之间可以进行有机结合。在幼儿教育中将主题教学与区域活动进行有机结合,可以使幼儿在积极地探索中学习,从而使幼儿的天性被释放,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一般来说,可以将幼儿园的教学环境设置成各种主题,并在这些主题中开展不同的区域活动,从而使得幼儿可以体验到多种主题教育。在将幼儿园环境设置成一定的环境主题时,可以充分利用环境中的各种设施,将各种主题设置得更加逼真,如可以在地面、墙面上绘制各种主题画。

一、将美工方面的区域活动与幼儿园的主题教育相结合

相比于其他的区域活动,美工方面的区域活动是最能吸引幼儿的活动方式。同时也是对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进行提高的活动方式。在幼儿的成长中,环境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进行美工方面的区域活动时,各种主题的环境装饰是至关重要的。各种具有丰富主题形式的环境对于幼儿更好地进行区域活动,积极地进行问题的思考都有重要作用。如为了使幼儿感受到春日的季节特征,感受到季节的变化,可以进行一次“感受春日氛围”的主题活动,在这个活动主题下,可以积极进行区域活动。在活动区域内组织学生对墙体进行积极的改造,使之符合活动的主题。

二、将阅读区域活动与幼儿园的主题教育相结合

在我国很多的幼儿教育中,都将幼儿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作为培养的重点,因此,在开展主题教育时,需要将幼儿的阅读区域与主题活动相结合。在进行实际主题活动的过程中,可以进行一些语言方面的区域活动,并在开展区域活动的同时,将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融入其中。在进行区域活动的过程中,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使之阅读能力以及理解能力都得到提高,区域活动获得很好的效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区域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需要对活动进行科学设计,符合幼儿的实际特征,并且区域活动开始之前,准备好充足的游戏用具以及丰富的游戏内容,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始进行阅读区域活动。

从目前来看,在我国的幼儿教育中,阅读区域活动已经取得很好的效果,老师在进行实际的区域活动时,也已经掌握了很多的策略技巧。因此,在进行其他区域活动时,可以将这些技巧经验科学地运用到其他的区域活动中,使幼儿产生对区域活动的兴趣,从而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积极地进行各种知识的学习。

三、将生活区域活动与幼儿的主题教育相结合

在幼儿教育中,由于幼儿的理解能力以及其他各方面能力还没有完善,因此,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如果教育的内容与实际生活没有联系,那么幼儿对于教授的知识就很难进行深入详细的理解。因此,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实际生活开展教育活动。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可以结合生活的主题教育方式,使教学内容生活化,开展和生活紧密相连的一系列活动。在对幼儿开展主题教育的过程中,紧密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不仅能使幼儿对于该事物的感性认识不断加强,也能使他们对于事物的理性认识不断提升,从而使幼儿的理解能力、思考能力都得到发展。

综上所述,在幼儿教育中,主题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教育活动。在幼儿间开展各种主题活动,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使他们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并且,由于区域活动是主题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开展主题教育的同时开展各种区域活动对于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今后的幼儿教育中,要在积极开展主题教育的同时进行区域活

动,以期幼儿在游戏中学到知识文化,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

发展。

参考文献:

[1]苏敏,赵国平.幼儿园课程论“教、学、做一体化”研究与实践[J].现代教育,2015(4):59-61.

[2]赵洪.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探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1):44-46.

[3]李淑贤.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学做合一”的探究[J].科技资讯,2014(24):176-177.

主题区域活动 篇12

一、区域环境的创设

1.区域内容要丰富多彩

在区域的设置上要考虑到五大领域的内容, 为幼儿的多元化学习和全面发展提供平台, 每一区域的内容要丰富。我们创设了生活区、美工区、科学区等八个区域。不是说一个区域只能进行一种项目活动, 而是在一个区域活动中投放了多种项目活动, 让幼儿自主来选择自己所要去的区域和所要玩的项目。

2.合理布局各区域的空间

我们一共开设了八个区域, 每个区域采用不同的高度进行隔断, 比如阅读区我们是让孩子在地面上铺上毯子进行阅读的, 益智区我们利用了一些大箱子让孩子们坐着游戏, 而在科学区我们运用了桌子让孩子们既能站着又能坐着游戏。这样设计比利用一个个版面进行隔断效果要好, 孩子们不会感到空间的压抑。同时在每个区域的不同年内容上我们利用一些小的块面进行小的隔断, 这样孩子们在玩的时候不会相互影响。

3.区域活动的标志设计

为了更好地开展活动, 幼儿便于参与, 选择。我们在活动每个区域都设立了一个标志性的标志牌, 代表了不同的区域。在标记符号设计上, 我们是和孩子在一起讨论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 幼儿一看就明白, 因此孩子能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意愿自主选择活动区并有序进入。

二、活动区材料的投放

在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对老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区域活动中有主体相关的, 也有非主题的, 这就需要教师合理调配, 结合主题的进度、孩子的需要等等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 既要为主题的开展做好相关的准备经验, 又要控制好投放材料的适切性。

1.根据主题有计划, 有目的投放材料

主题活动是一种整合性的活动, 具有开放性、综合性、整体性的特点, 往往一个主题的内容可以涉及到生活、学习、语言、运动、游戏等多个方面, 是一个有机的网络化的结构。而区域游戏正是实现主题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材料是支撑幼儿游戏的基础。根据主题活动的目标有计划、有目的、有选择地投放游戏材料。在我们动物王国这一主题活动中, 其主要目标是:让孩子自主地认识动物的特征, 了解动物神奇的本领, 探索动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生存状态。可见在这一主题中, 主要是让幼儿认识动物感受到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人类更是动物的伙伴让孩子萌发保护动物的情感, 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 我在区域活动中阅读区提供了很多动物的图书, 其中恐龙系列孩子们特别喜欢, 在美工区提供了丰富形象而多彩的材料让孩子们制作纸杯、纸盘动物, 而表演区的孩子们最喜欢表演《狮王》、《小狗抬轿》等乐曲乐此不彼。

2.材料的投放在大主题下同样也要有主题———背景

在投放材料时孩子不是为了玩而玩, 教师也要为孩子考虑它的目的, 也就是富有情趣。这样孩子的兴趣更高, 更能拓展孩子的思维。比如在美工区“动物乐园”里我们在墙面设计了一个运动会场, 在上面布置了跑道, 孩子通过画, 折, 剪, 贴请昆虫参加运动会。在益智区我们设计了在地上玩的一个大的动物棋, 在每个动物上面都有一个相应的数学题目, 这种形式孩子们特别喜欢同时又与数学结合, 让孩子们在娱乐的同时进行思考。

3.提供层次性材料, 满足不同幼儿发展需要

不同的幼儿, 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个性, 甚至同一年龄的幼儿, 他们之间也存在着能力上的差异, 而且发展速度也不一样。所以我们在提供材料时, 千万不能“一刀切”, 既要考虑“吃不了”的幼儿, 还要兼顾到“吃不饱”的幼儿, 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获得发展。

4.根据兴趣师生共同设置区域

教师应放手让孩子们大胆地去参加区域活动设置, 通过观察、倾听和询问了解幼儿的兴趣和关注点, 不断融入有价值的内容, 引导幼儿积极主动而有效地学习。使他们在区域同伴之间共同学习、共同操作、共同探索, 积累经验, 从而得到发展, 得到提高。

5.注意及时调整材料

在活动中幼儿的能力、兴趣往往会随着活动的进行而不断地发生变化, 特别是大班的幼儿。这就要求我们仔细观察幼儿对材料的利用情况和兴趣倾向, 及时对材料进行调整, 使材料投放呈现动态性。

(1) 删减

如果一种材料的操作要求对幼儿来说已经不具有挑战性或幼儿对这种材料已失去兴趣, 教师就应考虑删减一部分材料, 让幼儿保持新鲜感, 应对新的挑战。比如我们生活区的扣扣子, 刚投入的时候很感兴趣, 但是很快发现对孩子们来说有些简单, 孩子们不怎么愿意玩, 我们就把它减掉了。

(2) 添加

当原有的材料已不能满足幼儿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 但材料本身尚有开放、利用的空间时, 教师乐意有目的地添加新材料, 提高操作要求, 使原有材料产生新的玩法, 引发幼儿新的探索与活动, 重新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

区域活动的开展能否发挥其重要作用, 很大一部分需要看教师如何创设和投放材料, 教师要从幼儿的视角出发, 无论环境的创设还是材料的投放, 都要以幼儿作为主体来考虑, 使区域活动适宜并促进幼儿的有效学习。

摘要:《纲要》提出:“教育活动的组织应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 寓教育与生活、游戏之中。”“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 有利于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区域活动应运而生, 它注重活动过程, 把活动看作是不断探索的持续过程。在区域活动中, 孩子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他们自主地控制着活动内容、时间、地点、材料及玩伴, 尤其在“注重幼儿学习差异与特点”上, 区域活动显示了独特的优势。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 我们在主题环境创设中应该突现孩子学习的自主性, 让环境成为幼儿主动提出问题、寻找问题答案的一种探索途径。

上一篇: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下一篇:厚壁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