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神经递质

2024-07-26

血清神经递质(共7篇)

血清神经递质 篇1

心肌梗死的临床危害较大,其导致该类患者呈现出高死亡率的状态,临床对于本病血液指标方面是研究较多且较热的方面,近年来临床中出现一些关于神经递质及循环血micro RNA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1,2],但是对于上述两大方面与心肌梗死的相关性的肯定性研究仍相对缺乏,因此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极为重要。为探讨研究血清神经递质及循环血micro RNA与心肌梗死的相关性,该研究就2011年10月—2013年6月期间血清神经递质及循环血micro RNA与心肌梗死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收治的60例就诊心肌梗死患者设为观察组,并选取60名同时期体检的健康人员为对照组。对照组的60名经检查显示为健康的人员中,男性39名,女性21名,年龄36~76(64.1±6.1)岁。观察组的60例就诊心肌梗死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35~76(63.9±6.3)岁,病程0.5~6.0(2.2±0.3)h,严重程度:KillipⅠ~Ⅱ级24例,KillipⅢ级20例,KillipⅣ级16例;梗死部位:前壁梗死35例,下壁梗死19例,其他部位梗死6例。对照组健康人员和观察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取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外周静脉血5.0 m L进行血清神经递质及循环血micro RNA水平的检测,其中神经递质检测方面包括β-EP、Cor、5-HT、DA、NE,其分别采用ELISA试剂盒进行检测;micro RNA检测方面包括mi R-1、mi R-21、mi R-199、mi R-208,其则采用实时定量PCR扩增法进行检测,并进行OD值的检测。然后将两组上述指标检测水平进行比较,同时比较观察组中不同严重程度者的上述指标,并分析上述指标与疾病的关系。

1.3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形式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研究人员的血清神经递质水平比较

观察组的血清β-EP、Cor、5-HT、DA、N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中Killip分级越者则其越高,P均<0.05,见表1。

2.2 两组研究人员的循环血micro RNA水平比较

观察组的mi R-1低于对照组,mi R-21、mi R-199、mi R-208均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中越为严重的患者mi R-1越低,而mi R-21、mi R-199、mi R-208越高,P均<0.05,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t=6.023,6.441,5.913,5.804,5.727,aP<0.05;与KillipⅠ~Ⅱ级和KillipⅢ级患者比较,t=5.441,6.139,5.867,5.669,5.876,6.253,8.056,7.945,6.842,5.845,bP<0.05;与KillipⅠ~Ⅱ级患者比较,t=6.119,5.805,6.426,7.185,6.856,c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t=5.875,6.125,6.337,5.974,aP<0.05;与KillipⅠ~Ⅱ级和KillipⅢ级患者比较,t=8.123,6.354,6.117,6.540,5.874,6.230,5.406,6.175,bP<0.05;与KillipⅠ~Ⅱ级患者比较,t=5.867,6.245,6.370,5.876,cP<0.05。

2.3 血清神经递质及循环血micro RNA与心肌梗死的关系分析

经Logistic分析显示,血清β-EP、Cor、5-HT、DA、NE及循环血mi R-1、mi R-21、mi R-199、mi R-208均与心肌梗死有密切的相关性,见表3。

3 讨论

心肌梗死在临床的发病率呈现持续升高的趋势,且有年轻化的趋势,故临床对于该类患者治疗方面的研究较多,而目前,临床对于该类疾病的研究又多数倾向于疾病发病后机体多项指标的监测,其不仅仅有助于疾病的诊断与预先评估,且可为疾病的治疗提供监测指标,以为疾病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3]。另外,近年来,出现较多神经递质、循环血micro RNA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变化波动的相关研究,而心肌梗死作为心血管疾病中较具为严重的一类[4],对其上述指标的研究则更为必要。有研究认为,神经递质可有效反应机体的应激程度,而此种应激包括疾病发病造成的机体应激性反应及缺氧性应激反应,而这两方面是心肌梗死患者表现较为突出的方面,因此认为该类患者可能存在明显的神经递质的异常;而循环血micro RNA则是有效反应心肌细胞受损时表现较为突出的指标[5,6],当心肌受损时,其被释放入血,而mi R-21、mi R-199、mi R-208则是其中表现较为明显的指标,同时mi R-1则对于心肌受损过程中对于心肌起到保护作用的指标,因此对于上述指标在心肌梗死后的变化研究极为必要。

该研究中就血清神经递质及循环血micro RNA与心肌梗死的相关性进行观察研究,发现心肌梗死患者的循环血mi R-1明显低于健康人员,而mi R-21、mi R-199、mi R-208及血清神经递质则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并且心肌梗死患者中越为严重的患者mi R-1越低,而mi R-21、mi R-199、mi R-208及血清神经递质越高,说明该类患者存在明显的神经递质与micro RNA的异常,且不同严重程度者的差异较大,且经Logistic研究的结果则进一步肯定了此研究结果。其中mi R-1的降低,说明患者的心功能状态相对较差,而其他mi R的升高则说明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高其心肌细胞受损程度加重,故其被释放入血的概率也升高,因此其血液含量也升高,提示我们可将其作为心功能受损的重要监测指标。而神经递质的升高则说明其机体应激随着病情加重呈现波动的增加。

综上所述,血清神经递质及循环血micro RNA在不同严重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表达呈现异常状态,并且受疾病的严重程度影响较大,与疾病有密切的相关性。

参考文献

[1]杨阳,罗义.MicroRNAs与缺血性心脏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3,19(5):786-788.

[2]刘志强,张芙成,张海召.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神经递质的动态变化及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6):70.

[3]杨云仙,任海香,田月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T3T4皮质醇与梗死面积及预后的相关性[J].山西医药杂志,2006,35(2):168-169.

[4]夏大胜,郭倩玉,刘燕强,等.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启动子连锁多态区多态性与早发心肌梗死及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的关系[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9,26(1):31-34.

[5]张洋,聂宇,于金星,等.不同抗凝处理对心梗后循环microRNA检测影响的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11):2038-2041.

[6]Mohan M,Rokade R,Kasturet S.Intravenous 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improves electrophysiological and metabolic properties in ISO induced myocardial necrosis in rats[J].Indian J Exp Biol,2013,51(3):228-234.

血清神经递质 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确诊为失眠的患者80例。其中,男性47例,平均年龄(56.1±3.5)岁;女性33例,平均年龄(55.9±3.3)岁。根据随机对照表,分为实验组40例,男性2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55.5±3.1)岁;对照组40例,男性24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55.7±3.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及排除标准:(1)诊断依据根据《成人失眠诊断治疗指南》[6],入睡时间大于30min,睡眠质量下降;夜间苏醒次数大于3次;睡眠总时间少于6h;不同程度记忆力及注意力降低,体质及免疫力下降;焦躁、抑郁,日间困倦、嗜睡;快速动眼睡眠比率下降。(2)排除标准:有其他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已接受安眠、镇静药物治疗,肝、胆严重疾病,白血病患者,精神异常患者。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对照组予地西泮片(上海玉瑞生物科技(安阳)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0016,产品批号:20140413,2.5mg)5mg每晚睡前口服。实验组予四神聪、百会穴位针刺治疗,取穴根据《针灸学》[7]两耳尖连线与头正中线焦点为百会,百会穴前后左右旁开1寸为四神聪,1.5寸毫针顺经络走行方向斜刺0.5寸,平补平泻,留针10min后捻转补泻1min,后留针20min。两组患者均治疗7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分析比较实验结果。

1.2.2理化指标检测治疗前后分别在各组研究病例禁食水8~10小时后采取静脉血,取血试管在离心机中以3000r/min速度离心10min,分离血清与血浆,各组试管均置于冰箱中-20℃贮存,待实验结束后统一在临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内检测谷氨酸、γ-氨基丁酸水平。每日统计患者入睡时间、总睡眠时间、间断苏醒次数、睡眠质量、日间精神状态等指标,根据国际PSQI失眠体征诊断评分标准评估治疗1周、2周后疗效,分析比对各组实验结果。

1.3统计学分析

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标识,以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所有数据比较,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无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各组谷氨酸、γ-氨基丁酸水平的比较

本研究显示,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谷氨酸、γ-氨基丁酸水平均增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谷氨酸、γ-氨基丁酸水平较高(P<0.05),如表1。

2.2各组睡眠时间、入睡时间水平的比较

本研究显示,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睡眠时间延长、入睡时间缩短(P<0.05),与对照组睡眠时间较长、入睡时间[(6.28±1.04),(0.93±0.28)]比较,实验组睡眠时间较长、入睡时间[(8.4 8±1.54),(0.39±0.18)]较短(P<0.05)。

2.3各组睡眠水平评分比较

本研究显示,治疗后,各组PSQI睡眠评分均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治疗1周、治疗2周PSQI睡眠评分[(9.87±2.02),(6.51±1.50)]优于对照组PSQI睡眠评分[(11.28±2.08),(9.81±1.87)],(P<0.05)。

3讨论

原发性失眠病因尚不明确,主要以精神压力、情绪焦躁等为主,继发性失眠可由基础疾病、精神疾病、药物刺激等因素诱发[8]。传统治疗失眠以口服安眠药物为主,但长期服药存在一定耐药性及戒断综合征表现,临床效果往往不佳。临床研究表明[9,10],针刺四神聪、百会等腧穴可促进脑部血液循环,调和营卫、平衡阴阳、疏理气机、宁心安神,促进人体对氨基酸的吸收及合成,调节神经递质的合成及释放,对交神经兴奋诱发的失眠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本实验中,应用针刺四神聪、百会穴位对失眠患者血清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失眠质量及时间、睡眠PSQI评分的治疗均取得满意疗效。血清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如谷氨酸、γ氨基丁酸是中枢兴奋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可抑制中枢神经过度放电及兴奋传导。针刺四神聪及百会穴位可促进脑府经络疏通,保证血浆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谷氨酸及γ氨基丁酸的正常合成与分泌,缓解因精神紧张与情绪波动诱发加重的中枢神经兴奋,从而保证快速动眼睡眠时间,改善失眠患者睡眠质量,避免因药物刺激产生的焦躁、临床疗效优异。

本实验通过对80例失眠患者治疗前后谷氨酸、γ-氨基丁酸及睡眠时间质量、PSQI功能评分进行检测比较分析,证实了针刺四神聪、百会可促进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合成并抑制生物原胺类神经递质传导,提高临床疗效并避免药物副反应。在下一步研究中,我们将分析比对补泻法针刺与电针刺对失眠患者睡眠改善情况,为临床上失眠等神经性脑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做出进一步论证和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针刺四神聪、百会对失眠患者血清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失眠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对照组以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予针刺四神聪、百会治疗。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谷氨酸、γ-氨基丁酸、及睡眠时间、质量、PSQI功能评分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PSQI功能评分均降低(P<0.05),入睡时间减短(P<0.05),谷氨酸、γ-氨基丁酸均提高(P<0.05),睡眠时间较长(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患者治疗后PSQI功能评分较低(P<0.05),入睡时间较短(P<0.05),谷氨酸、γ-氨基丁酸均提高(P<0.05),睡眠时间较长(P<0.05)。结论:针刺四神聪、百会可促进经络气血循环,诱导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合成与释放,延长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临床疗效优于传统方案。

关键词:失眠,针刺,百会穴,四神聪

参考文献

[1]杨文明,李静.中医药治疗失眠述评[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2(3):242-245.

[2]刘珏,刘民.失眠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3,7(1):60-62.

[3]李岩,沙丽丽,魏冰,等.调神理气针刺法治疗顽固性失眠30例[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3):9-10.

[4]杨来福,刘建武,和青松,等.“调阴阳五脏配穴针刺法”治疗顽固性失眠症[J].中国针灸,2013,33(7):591-594.

[5]姜翠花,蔡钢,巩平,等.补肾宁心针刺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8):70-71.

[6]赵忠新,吴惠涓.成人失眠的诊断与治疗:重视心理行为和药物的综合干预--2012版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解读[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3,27(21):19-20.

[7]石学敏.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23

[8]郑鑫磊,李庆兵.中医学对失眠病因病机的认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3,22(11):37.

[9]白亚平,张伟玲,刘二军,等.针刺治疗失眠疗效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针灸,2015,35(10):1057-1059.

血清神经递质 篇3

关键词:脑脊液,微透析,电化学检测,质谱检测

脑脊液 (cerebrospinal fluid, CSF) 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 主要产生于侧脑室脉络丛, 其充满在脑室、脊髓中央管以及蛛网膜下腔内[1]。脑脊液的采集在研究有关中枢神经系统引发的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为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病理机制提供有利条件[2]。要研究中药对中枢神经系统药效研究的体外实验, 重点为脑脊液的采集技术, 因此反复、方便, 无血污染的脑脊液是研究的关键环节[3,4,5]。它不仅需要保证当药物注射后按照药物代谢要求进行脑脊液采集, 还需要保证所采集的样品中没有外周血的污染, 减少因血污染造成的实验误差。而微透析法采集脑脊液样品纯净, 稳定性高, 误差小, 且对动物伤害小, 因此微透析法采集脑脊液越来越受到实验室的应用与采纳。脑脊液中神经递质的测定方法有很多, 以下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测定方法, 并加以比较。

1 微透析的研究进展

1.1 微透析技术概述

微透析是一种在活体上进行微量取样的技术, 它对动物伤害极小, 几乎不破坏生物体内环境, 该技术可以连续取样, 并对其加以分析。实验者将微透析探针植入感兴趣的部位后, 用人工脑脊液持续灌注埋在目标组织中的微透析探针, 这使得细胞外液中分子质量在一定范围内的成分会透过半透膜进入目标脑区中, 而组织中的待测成分将会透过半透膜而被带出, 由于灌流液不断流动的通过半透膜而进入待测组织, 使得半透膜两端一直存在跨膜梯度, 维持正常进行透析行为。我们便可以通过测定透析液中待测物含量的多少来研究活体组织中的待测物含量, 继而可以通过此方法研究造模后或给药后某一特定感兴趣的组织中含量的变化, 进一步加以治疗。

1.2 微透析技术的优点

微透析技术可对活体组织进行采样, 适合于在一定范围内的分子级活性物质的测定分析, 尤其适用于深入的分析活体组织局部的生化研究, 该技术具有活体微创取样、对动物伤害小, 动态观察组织中分子的时时变化, 并对其进行连续监测, 定量分析及测定其含量变化等特点。

微透析技术有以下优点:

(1) 微透析技术适用于在活体组织中植入探针, 进行连续取样;

(2) 微透析技术可以实现在生物体不同器官进行采样, 也可以在同一器官的不同位置进行, 继而能观测不同位置所透析分子的含量变化, 节省时间, 并能提高试验的可信度和精确度;

(3) 由于探针极细, 插入局部对机体干扰和伤害较小, 因此, 试验结果的可信度较高;

(4) 样品纯净, 无需处理, 采样后可直接进行高效液相或电泳分析, 减少样品的损失, 使测定误差降到最低;

(5) 样品纯净, 不含有大分子蛋白及酶, 因此不易发生酶解, 稳定性较高, 可放于-80℃低温冰箱进行保存;

(6) 除取样外, 微透析也可以广泛用于各种给药途径, 可避开血脑屏障, 直接将药物作用于机体各种靶器官、组织, 使药物更快更好的进入机体内, 提高分析水平以及药动水平。

1.3 微透析技术的局限性

微透析技术虽方便简单, 可以进行连续检测, 但其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该技术所用探针花费较大, 回收率较低且不稳定, 对探针在机体内定位要求极高, 不适用于微小部位等等。

(1) 微透析技术对所透析的分子质量大小有严格的要求:其只可以筛选出分子质量为5000-20000范围内的化学物质, 因此, 此技术只能应用于透析以上分子质量范围内的分子。而且, 它只能从分子水平上检测细胞间隙的化学物质, 不能反映细胞内的化学组成、脑脊液和血液中的化学改变;

(2) 由于探针的性质, 其对脂溶性化合物探针回收率很低, 因此其更适用于水溶性物质;

(3) 样品总量微小, 通常只有几微升, 或十几微升, 因此样品对其分析仪器以及分析方法要求较高;

(4) 探针回收率较低且不稳定, 因此, 每次透析实验时, 需先对探针回收率进行校准;

(5) 微透析技术要求探针必须准确插在取样部位, 不能移动, 因此, 由于定位的误差性, 此方法不能用于特别微小的部位的采样测定。

2 神经递质的研究进展

2.1 神经递质的定义

在化学传递中, 虽然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只相隔20nm左右, 但由于神经元的突触后膜缺乏电的兴奋性, 因此突触前膜的电变化不能直接传导至突触后膜, 必须通过化学物质的媒介, 才能将信息传递至突触后的细胞, 这种起传递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主要在神经元中合成, 并贮存于突触体内, 在冲动传递过程中释放到突触间隙, 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或靶细胞, 从而产生生理效应[6]。

2.2 神经递质的分类

目前已知的神经递质种类很多, 分类方法也不尽相同, 但主要按结构分类, 如可分为乙酰胆碱、儿茶酚胺 (Catecholamines, CAs) 、5-羟色胺、γ-氨基丁酸 (GABA) 、某些氨基酸和寡肽等。现代临床生物化学将神经递质按结构又分为乙酰胆碱、单胺类 (指含有一个氨基的神经递质, 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羟色胺等) 、氨基酸类、神经肽类。此外还有一种不常用的分类方法, 按神经递质存在的位置分为外周神经递质、中枢神经递质 (内源神经递质) [7,8,9]。

2.2.1 乙酰胆碱

乙酰胆碱是许多外周神经如运动神经、植物性神经系统的节前纤维和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兴奋性神经递质。中枢乙酰胆碱主要涉及觉醒、学习、记忆和运动控制。

2.2.2 儿茶酚胺

儿茶酚胺类是指含有邻苯二酚基苯结构的胺类, 又名邻苯二酚胺, 主要分布于交感神经细胞、肾上腺髓质和中枢神经系统。儿茶酚胺类既是人体内一类非常重要的神经递质, 也是重要的激素物质, 在人体的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腺、肾脏、平滑肌等组织系统的生理活动中起着广泛的调节作用, 同时还影响人体的代谢。

2.2.3 5-羟色胺

中枢神经系统存在着5-羟色胺能神经元, 但在脊椎动物的外周神经系统中至今尚未发现有5-羟色胺能神经元。5-羟色胺能系统参与心血管活动调节、觉醒-睡眠周期调节、痛觉调制、精神情感活动和下丘脑-垂体的神经内分泌活动的调节。

2.2.4 氨基酸

作为合成蛋白质的原料或是蛋白质分解产物, 脑内到处都存在着氨基酸。近年来, 注意到某些氨基酸在中枢的突触传递中起着递质的作用。而且, 凡是中性氨基酸, 如γ-氨基丁酸、甘氨酸、β-丙氨酸等对中枢神经元表现抑制作用, 而酸性氨基酸如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则表现为兴奋作用。

2.2.5 寡肽

有一些小分子肽类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也具有神经递质的作用。1975年发现的脑啡肽 (enkephalin) 是由五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寡肽, 它们是由脑细胞内合成且能与吗啡 (morphine) 受体结合, 具有吗啡样作用的肽, 故名脑啡肽。此外, 已知脑内还有一些能与吗啡受体结合并产生吗啡样作用的其它的肽类, 称之为内啡肽 (endorphin) 。虽然还不能十分肯定这些肽类都是真正的神经递质 (即完全符合前述神经递质的条件) , 但是, 研究它们的作用对阐明脑的功能, 特别对阐明痛觉原理是很有意义的。

2.3 神经递质检测方法

2.3.1 电化学检测

在液相色谱中对那些没有紫外吸收或不能发荧光但有电活性的物质, 可采用电化学检测法。若在分析柱后采用衍生技术, 还可将它扩展到非电活性物质的检测。目前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器已在生化、医学、食品、环境等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电化学检测器具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等优点, 在液相色谱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最近发表的测定生物样品中神经递质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器方法中[10], 主要使用安培检测器和库仑检测器对尿液、血液和脑组织样品进行分析。

2.3.2 荧光检测

荧光检测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许多化合物, 特别是芳香族化合物、生化物质等被入射的紫外光照射后, 能吸收一定波长的光, 使原子中的某些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 同时放射出比原来波长更长的光, 即荧光来工作的。有些物质本身不能产生荧光, 但其适当的官能团和荧光试剂结合后, 生成荧光衍生物, 也能用荧光检测器检测。荧光检测器的优点是有极高的灵敏度和良好的选择性。它比紫外检测器的灵敏度要高10-1000倍, 因此在生物物质分析中有广泛的用途, 同时也是测定生物样品中的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常规方法之一。

2.3.3 质谱检测

质谱检测器 (MSD) 与传统检测器相比, 在定性和定量方面都有很大的优点, 并且可以得到被测物的分子结构信息, 而其它检测器只能通过流出物的保留时间来定性, 对多残留分析来说既浪费时间又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可以用质谱检测器对被测物进行确证。质谱检测器在使用全扫描 (full scan) 时, 对很低浓度的样品要求预富集, 选择离子监测 (SIM) 可以使灵敏度大幅度提高, 但降低被测物的定性信息, 串联质谱的出现在不降低定性信息的前提下, 使得选择性和灵敏度都有很大的提高。基于质谱法具有灵敏度高、定性能力强等特点, HPLC-MS检测法才得以推广。已有许多文献报导采用质谱检测器对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大量代谢产物的同时分析。

3 展望

微透析法采集脑脊液, 样品采集后无需处理, 样品纯净, 测定误差较低, 微透析广泛适用于各种给药途径, 可避开血脑屏障, 直接将药物作用于机体各种靶器官、组织, 使药物更快更好的进入机体内, 提高分析水平, 并可以在给药后, 动态连续进行采集, 时时观测药物对机体内所透析物质的影响, 因此此法应用广泛。以上本文介绍的三种测定方法, 均可应用于神经递质的测定, 但须通过对神经递质的性质进行考察, 从而选择最适宜的方法。

参考文献

[1]Paxinos G, Watson C.The rat brain in Stereotaxic Coordinates[M].Second ed.Australia North Ryde:Academic Press, 2014.21.

[2]Oreskovic D, Klarica M.The formation of cerebrospinal fluid:nearly a hundred years of interpretations and misinterpretations.Brain Res Rev, 2010, 64:241-262.

[3]刘政委, 孔文龙, 石小峰等.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脊液白细胞介素-6水平研究[J/CD].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2, 6:1140-1143.

[4]龙波, 于荣国, 王凌等.利奈唑胺在大鼠血、脑组织和脑脊液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CD].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3, 7:208-211.

[5]邵春青, 刘志忠, 张国军等.神经系统疾病259例脑脊液寡克隆区带结果分析[J/CD].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2, 6:6538-6540.

[6]Wada-Isoe K et al.Elevated interleukin-6 levels in cerebrospinal fluid of vascular dementia parents.Acta Neurol Scand, 2014, 110:124-127.

[7]邹冈.基础神经药理学[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1:167-252

[8]万选才, 杨天祝, 徐承焘.现代神经生物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2012:135-249.

[9]薛启冥.神经系统的生理和病理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4:180-218.

血清神经递质 篇4

近年来针对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趋于热化,中草药红景天可降低小鼠血清尿素的产生,加速机体代谢产物的清除,消解机体疲劳状态[2],还具有抗衰老、保护肝脏、抗炎镇痛、抑制肿瘤、增强免疫、影响精神状态等作用[3,4,5,6,7,8,9]。但是目前对红景天改善运动性疲劳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递质影响研究还非常少见。本研究采用小鼠游泳模型,观察红景天苷对运动型疲劳小鼠中枢神经递质DA、5-HT、5-HIAA、NE含量的影响,探讨其抗疲劳作用和机制。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与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公司);Milli-Q超纯水制备机;ALC-110 4型电子天平(美国奥豪斯科技有限公司);BECKMAN低温高速离心机;玻璃匀浆器。山东省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健康清洁级昆明种小鼠150只,雌雄各75只,鼠龄8~9周,体重136~162 g,平均(150.0±10.0)g。高山红景天苷(海纯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专业供应,纯度98%,红景天苷含量为58.75%),0.9%氯化钠注射液(山东威高医药公司),DA、5-HT、5-HIAA和NE标准品购自Sigma公司。

1.2方法

1.2.1模型的建立(1)将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运动组,其中运动组小鼠均在本实验室进行7 d适应性饲养,首先对纳入实验的小鼠进行适应性游泳训练3 d,1次/d,20 min/次,然后开始正式游泳运动,为期10 d,长50 cm、宽50 cm、高60 cm玻璃缸,水温设定为(30±2)℃,第1~7天,每天上午9~10点分批次进行游泳运动1次,持续时间2 h,第8~10天每天进行游泳运动2次,间隔时间3 h,运动过程中,小鼠出现运动协调性显著下降,反复出现下沉时,将小鼠取出,休息3 min后再放入水池中继续游泳,每次游泳时间至少2 h,小鼠不运动时用木棒进行驱赶。对照组动物相同条件常规饲养,不参与游泳运动。(2)模型达标标准:小鼠出现明显神情倦怠表现,食欲下降,体毛不洁,皮毛蓬乱,体重下降,体型瘦弱,两眼暗淡无光,第8~10天内2 h运动中途休息次数>4次[10]。

1.2.2分组及给药选择符合模型达标标准的140只小鼠列为实验对象,其中模型组50只小鼠仅进行游泳运动而未进行任何干预,其余90只随机分为A、B、C组各30只,无菌操作经口灌胃给予低、中、高剂量红景天喂养,其中高剂量组给予150 mg/(kg·d),中剂量组给予100 mg/(kg·d),低剂量组50 mg(kg·d),于分组后开始,每只小鼠1 m L/次,1次/d,在小鼠游泳后30 min给药。选择同批次未进行游泳运动的10只小鼠作为对照组,阴性对照组给同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

1.3样品的提取喂养前处死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于末次游泳后,A、B、C组于末次游泳给药后,分别于12、24、36 h 3个时间点将小鼠断头处死。在冰面上立即剪开头皮,除去颅骨、硬脑膜,小心分离取出大脑组织,用冰生理盐水冲洗后,滤纸吸干水分,称重,然后将其放入预冷的玻璃匀浆器中,加入预冷的0.1 mol/L的高氯酸溶液适量除去蛋白,在冰环境下匀浆制成脑组织匀浆液,加入离心管,4℃14 000 r/min离心15 min,收集上清液。

1.4样品检测高效液相色谱应用电化学检测法,色谱柱为Waters C18反相色谱柱,柱温35℃;流动相为水相(每500 m L中含KH2PO46.8 g,EDTA18 mg,p H=3.3),甲醇=95∶5,流速0.8 m L/min;电化学检测器工作电压为0.7 V;进样量均为10μL。分别检测各时间段各组小鼠脑组织5-HT、NE、DA、5-HIAA水平。

1.5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多时间段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各组小鼠大脑组织中5-HT含量测定模型组、A、B、C组疲劳小鼠各时间段脑组织5-HT含量均高于对照组,A、B、C组喂养12、24、36 h后脑组织5-HT呈显著下降趋势,各时间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时间段含量均低于模型组,C组<B组<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各组小鼠大脑组织中5-HIAA含量测定模型组、A、B、C组疲劳小鼠各时间段脑组织5-HIA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A、B、C组喂养12、24、36 h后脑组织5-HIAA呈显著下降趋势,各时间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时间段含量均低于模型组,C组<B组<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各组小鼠大脑组织中NE含量测定A、B、C组喂养12、24、36 h后脑组织NE呈显著增高趋势,各时间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段含量均高于模型组,且C组>B组>A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各组小鼠大脑组织中DA含量测定A、B、C组喂养12、24、36 h后脑组织DA呈显著增高趋势,各时间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段含量均高于模型组,C组>B组>A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运动性疲劳是指由机体运动而引起的机体生理机能不能维持在正常水平或不能坚持原有的运动强度,其间代谢产物堆积、能量耗竭、内分泌调节障碍、氧自由基损伤、保护性抑制等多种因素导致出现机体运动能力下降的现象[11],大量实验研究表明运动性疲劳对神经系统神经递质稳态有一定影响,且长时间运动导致的中枢神经递质水平变化,可能是引起运动性疲劳的最关键机制[12],胡琰茹等[13]研究发现在耐力运动与急性剧烈运动时,大鼠脑组织5-HT浓度升高,加剧运动疲劳,且实验动物显示运动疲劳状态下时,脑内5-HIAA水平将伴随5-HT降低。Baliye等[14]通过小鼠服用引起脑内5-HT升高的药物研究5-HT与中枢疲劳之间的关系,发现小鼠跑至力竭的时间显著缩短,并出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说明药物引起脑内5-HT增加,从而导致中枢抑制,进而出现疲劳现象。国内王昊[15]研究发现中等强度耐力间歇训练,可提升交感神经兴奋性,提高脑组织内NE与DA的合成,NE、DA含量增加,但过度疲劳状态下,机体交感神经兴奋性则显著降低,NE、DA降低,本研究证实运动性疲劳小鼠脑组织内5-HT、5-HIAA含量明显增高,NE、DA含量明显下降,与胡琰茹[13]和王昊[15]研究结果基本趋于一致,但是本研究发现未进行特殊干预的疲劳小鼠停止运动后5-HT、5-HIAA含量36 h内并未下降,而持续性增高,可能与小鼠过度运动后,5-HT、5-HIAA调节机制破坏程度有关。研究发现5-HIAA的质量比均比对照组有显著降低,且具有量效关系。DA是锥体系统中调节躯体运动重要的神经递质,并且为NE的前体。随着运动性疲劳的出现,多巴胺在中枢的质量比趋于减少[16]。另外,脑内NE能神经元可抑制中脑中缝核内5-HT神经元,从而影响运动能力[17,18]。

目前国内关于红景天苷的药理研究实验非常多,研究发现该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以及缓解疲劳状态方面具有一定效果[19],本研究应用红景天治疗运动性疲劳小鼠发现,喂养红景天苷的疲劳小鼠脑组织5-HT、5-HIAA呈明显下降趋势,NE、DA含量呈上升趋势,表明红景天苷可有效调节疲劳小鼠神经内分泌稳态。进一步比较不同剂量红景天苷喂养运动性疲劳小鼠各神经递质含量发现,红景天苷喂养剂量越高,小鼠脑组织神经递质5-HT、5-HIAA呈下降,NE、DA含量上升趋势越显著,说明大剂量的红景天苷对治疗运动性疲劳效果越明显。

传统中医研究证实红景天具有“固本扶正”的功效,近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其具有抗缺氧、抗寒冷、抗疲劳及抗病毒等多种功效[20],主要有效成分包括红景天苷、苷元酪醇与超氧化物岐化酶等,机体过度运动后尿素、乳酸产生量过度增加,刺激脑内神经递质的分泌失衡,红景天可减少运动后小鼠血清尿素的产生,降低血乳酸曲线下面积,加速机体代谢产物的清除,而有助于加速疲劳消解[21];另外研究发现红景天可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而有助于清除运动疲劳产生的代谢产物,减少超氧自由基的产生,而发挥抗运动性疲劳的作用[22]。另外红景天有助于提高机体糖原和ATP的利用率,为肌肉、神经组织活动提供更充分的能量供应,对运动性疲劳小鼠脑组织神经递质的稳态维持具有显著效果[19,21]。

血清神经递质 篇5

资料与方法

实验动物和分组:SD大鼠70只, 5月龄大, 雌雄各半, 180~200 g, 普通级, 由兰州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按体重大小编号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给药组 (TFH组) , 每组35只。所有动物均在同等条件下喂养, 自由饮水、摄食。

主要的试剂、仪器: (1) 试剂:沙棘总黄酮 (TFH) 购自青海康普生生物制药有限公司。DA、NE、5-HT标准品均购自Sigma公司。 (2) 仪器:960荧光分光光度计, 高速低温离心机, 电子天秤。

方法: (1) TFH注射液的配制:称取沙棘总黄酮, 按比例加入双蒸水, 用1mol/LNa OH调p H至7.2。 (2) 给药:SD大鼠腹腔注射10%的水合氯醛麻醉, 给药组按100 mg/kg股静脉给予沙棘总黄酮, 分别在给药后10分钟、30分钟、60分钟、120分钟、240分钟、360分钟、480分钟时间点处死大鼠, 在冰上迅速取出全脑, 去除小脑后, 将脑组织称重, 置3 ml预冷的酸性正丁醇中。对照组大鼠股静脉只给等量的双蒸水。 (3) 匀浆:脑组织匀浆后倒入离心管内, 再按重量补足正丁醇 (1 g脑组织:30 ml酸性正丁醇) 。匀浆液于快速混匀器中混匀1分钟, 3×103r/min, 离心10分钟, 倾出上清液。 (4) 测神经递质荧光值:分别取1.5ml各样品的正丁醇上清液, 测定NE、DA吸光值。因两者在碱性条件下与碘试剂反应, 生成三羟基吲哚化合物和二羟基吲哚化合物, 且均具有较强的荧光性;再分别取1.0 ml各样品的正丁醇上清液, 测定5-HT吸光值, 因5-HT在碱性条件下, 可与邻苯二甲醛缩合, 形成具有荧光的化合物。上述递质的荧光强度与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直线关系, 其浓度可通过测定其荧光强度来定量。对照组给予同样体积的双蒸水代替沙棘总黄酮, 其余操作同给药组。具体操作过程是参照张燕、王洪斌等的测定神经递质的方法[9]。

统计学处理:各组数据用 (±s) 表示,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

结果

TFH对大鼠脑内5-HT含量的影响, 见表1。

TFH对大鼠脑内NE含量的影响, 见表2。

TFH对大鼠脑内DA含量的影响, 见表3。

不同时间点SD大鼠脑内NE、DA、5-HT含量, 见图1。

由表1、2、3可知, 与对照组比较, TFH组大鼠脑组织中NE、DA、5-HT的含量明显上升;同时发现TFH在大鼠脑内对递质影响是2小时后出现, 最大效应也出现在3~6小时。说明TFH对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有上调作用。从图1可知TFH对多巴胺系统的影响较对去甲肾上腺素系统和五羟色胺系统影响明显。讨论

讨论

本实验中给药组的药物剂量100mg/kg, 一方面是因为在预实验中该剂量的效果明显, 另一方面, 这一剂量与文献中药代实验所用剂量保持一致, 以利于资料的可比性。在给药前期, 动物麻醉的异常和手术造成的应激反应造成递质变化没有规律。在比较TFH对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时, 对TFH组和对照组的240分钟和360分钟这两个时间点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 TFH在大鼠脑内对单胺类递质的影响最大效应出现在3~6小时, 各个递质在脑内含量增高的峰值是不一样的, 多巴胺 (DA) 在4小时左右为高峰;5-羟色胺 (5-HT) 和去甲肾上腺素 (NE) 在6小时出现高峰, 这可能与脑内递质分布不均以及与递质通过血脑屏障的能力有关。

单胺类神经递质是大脑重要的信息传递物质, 它们是贮存在神经终末囊泡中的低分子量神经递质, 通过细胞代谢物在轴突终末内产生, 并被组装进小的突触囊泡进行贮存和释放。正常情况下, 其在脑中的含量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 且比例协调地维持着各功能的稳定。单胺类递质在脑内分布是不均的, NE在海马中含量最高, 在脑干中含量最低;DA在纹状体含量最高, 海马含量最低;5-HT在血清中含量最高, 大脑皮层、小脑含量最低[10]。上述递质在神经疾病的发生机制以及精神药物的作用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衰老时, 脑神经递质发生相应的增龄性变化, MAOB含量的增加, 使神经组织中的NE、5-HT、DA等神经递质过量降解, 使脑内神经递质的含量明显下降, 从而出现神经、内分泌功能的衰变。研究表明[11], 抑郁的发生可能与5-HT、NE、DA之间失衡关系密切, 如果引起海马结构和功能的损害, 最终导致抑郁症的发生;焦虑症机制的研究中, 许多文献支持焦虑症与脑内单胺类递质尤其是与5-HT有关;脑损伤研究中发现, 脑损伤时, 脑内5-HT、NA、DA等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明显增高, 可导致脑血管屏障通透性增加和代谢亢进, 加剧脑水肿的发展和脑神经细胞的损伤, 引起继发性脑损害。

总之, TFH对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影响的研究, 对改善学习和记忆功能、治疗抑郁症、焦虑症、脑血管相关疾病提供新思路, 为TFH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注:*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

注:*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血清神经递质 篇6

关键词:复方草豆蔻合剂,胃肠运动,胃动素,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

现代研究表明:草豆蔻煎剂对豚鼠离体肠管低浓度兴奋, 高于1%浓度及挥发油饱和水溶液则均呈抑制作用[1]。姜的挥发油能增强胃液的分泌和肠壁的蠕动, 从而帮助消化;生姜中分离出来的姜烯、姜酮的混合物有明显的止呕吐作用[2]。胃动素 (MTL) 、P物质 (SP) 及血管活性肠肽 (VIP) 是胃肠运动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脑肠肽, 在胃肠道有大量的分布。为此, 我们通过对大鼠灌服复方草豆蔻合剂进行试验, 以初步阐明复方草豆蔻合剂的促胃肠动力机制。

1 材料与仪器

1.1 仪器

UV-755B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上海分析仪器总厂) , SpectraMax M5多功能酶标仪 (美国Molecular Devices) 。

1.2 试药

复方草豆蔻合剂为本院制剂 (批号:20110716) , 大鼠P物质 (SP) ELISA试剂盒 (北京奇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分装) , 大鼠血管活性肠肽 (VIP) ELISA试剂盒 (北京奇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分装) , 碘胃动素放射免疫分析药盒 (北京普尔伟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17-0360-01蓝色葡聚糖2000 (DB-2000) (瑞典Pharmacira, 上海易佰聚生物分装) , 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1.3 实验动物

42~49日龄健康成年Wister大鼠, 雌雄各半, 体重166~233g, 由中山市中医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2 方法与结果

2.1 方法

2.1.1 动物分组及标本留取

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复方草豆蔻合剂组 (灌服复方草豆蔻合剂, 1mL/kg) 及空白对照组 (灌服同体积蒸馏水) , 每组动物再随机分为两组, 各组动物分别在灌药或蒸馏水后于开腹取标本前20min灌入2%葡聚糖蓝-2000 (DB-2000) 0.4 mL, 腹腔注射1%戊巴比妥钠 (30mg/kg) 麻醉, 开腹留取标本。

2.1.2 大鼠胃排空及肠道传输测定

大鼠经脱颈处死后开腹取全胃肠, 自幽门括约肌处取胃, 沿大弯侧剪开, 将胃内色素残留物充分洗于5mL去离子水中, 3500r/min离心15min, , 取上清滤液, 以UV-755B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波长620nm测吸光度为胃内色素残留量, 求出与对照组均值的百分比即为各样本的胃色素相对残留率。同时量取幽门括约肌至色素最前端及至盲肠的距离, 以二者之比为小肠推进比。

2.1.3 ELISA法测定血与胃窦、空肠组织SP 、VIP和非平衡法测定血与胃窦、空肠组织MTL的方法

(1) ELISA法测定血与胃窦、空肠组织SP操作步骤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 (OD值) , 计算样品浓度。

(2) ELISA法测定血与胃窦、空肠组织VIP操作步骤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 (OD值) , 计算样品浓度。

(3) 非平衡法测定血与胃窦、空肠组织MTL操作步骤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分离出抗原-抗体复合物, 测定复合物的放射性 (B) , 计算各标准管的结合率 (B/B0%) 。作出标准曲线, 查出样品浓度。

2.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各组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Excel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及方差分析。

2.2 结果

灌服复方草豆蔻合剂1h、6h后大鼠血浆中MTL、SP、VIP含量的变化见表1;灌服复方草豆蔻合剂1h、6h后大鼠胃窦及空肠组织匀浆中MTL、SP、VIP含量的变化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P<0.0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P<0.01。

3讨论

本实验发现, 复方草豆蔻合剂可能通过促进内源性胃动素的释放, 使血中胃动素升高而加速胃排空, 并可使整体动物胃肠血管舒张, 改善胃肠血液供应, 从而有助于协调胃肠运动[3]。SP广泛地分布于肠神经系统和整个胃肠道。复方草豆蔻合剂可能通过促进SP的释放以激素形式作为神经递质参与胃肠运动的调控, 增加胃肠道的兴奋性, 从而促进胃肠运动。VIP是肠神经系统中具代表性和研究比较深入的神经肽, 复方草豆蔻合剂对血浆和胃肠道VIP的含量无明显影响。结果表明VIP可能未参与复方草豆蔻合剂的促胃肠运动效应。

综上所述, 复方草豆蔻合剂的促胃肠动力作用可能与血及胃肠道MTL、SP含量的增加有关, VIP可能未参与复方草豆蔻合剂的促胃肠动力作用。

参考文献

[1]秦华珍, 王晓倩, 柳俊辉, 等.姜科山姜属中药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广西中医药, 2010, 33 (5) :249-251.

[2]安宁, 杨世林, 徐丽珍, 等.山姜属植物中双苯庚烷类化合物研究概况[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 2006, 21 (5) :185-189.

血清神经递质 篇7

关键词:左旋多巴,结肠,一氧化氮合酶,酪氨酸羟化酶,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 (Parkinson’s disease, PD) 是以运动迟缓、肌强直、静止性震颤和姿势平衡障碍等运动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 常伴有胃排空延迟、便秘等胃肠道功能障碍[1]。有研究表明左旋多巴治疗早期, PD胃肠功能障碍加重, 而经长期治疗和运动波动的发展后可使胃肠功能改善[2,3]。PD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与肠神经系统 (enteric nervous system, ENS) 内神经递质的变化密切相关[4,5,6], 左旋多巴对ENS内神经递质的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用6-羟多巴胺诱导大鼠PD模型, 探讨左旋多巴对PD大鼠结肠平滑肌收缩性和神经递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与仪器

6-羟多巴胺、阿扑吗啡购于美国sigma公司;兔抗TH单克隆抗体、兔抗一氧化氮合酶Ⅰ型、兔抗Ch AT多克隆抗体均购自北京博奥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免疫组织化学SP试剂盒、DAB显色试剂盒购自中国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RT-PCR用引物购自北京全市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PCR仪购于美国Applied Biosystems公司;电泳仪购自北京市六一仪器厂。

1.2 实验动物与分组

雌性SD大鼠, 体重220~240 g, 由郑州大学实验中心提供。分为对照组:正常SD大鼠, 每日灌胃生理盐水2 m L;PD组:成功PD模型大鼠, 每日灌胃生理盐水2 m L;左旋多巴组:正常SD大鼠, 每日灌胃左旋多巴100 mg/kg及外周脱羧酶抑制剂苄丝肼25 mg/kg (溶解于无菌生理盐水和1.0%抗坏血酸) ;PD+左旋多巴组:成功PD模型大鼠, 治疗同左旋多巴组。每组10只, 正常饮食, 喂饲35 d。

1.3 实验方法

1.3.1 PD模型的制备

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 固定大鼠于立体定向仪上, 上门齿平面比耳间平面低2.4 mm, 使大鼠前后囟在同一水平面上, 头皮剪毛, 常规消毒, 沿中线纵形开头皮。以前囟为原点, 参照包新民《大鼠脑立体定向图谱》, 确定右侧中脑黑质区定位坐标, 第1点:前囟后5.0 mm, 中线右侧旁2.4 mm, 硬脑膜下7.6 mm;第2点前囟后5.6 mm, 中线右侧旁开1.6 mm, 硬脑膜下7.8 mm。以牙钻钻开颅骨, 微量注射器向每个坐标点缓慢注射6-羟多巴胺溶液3μL (4μg/μL, 溶于含质量浓度为0.02%的维生素C的生理盐水中) , 按1μL/min的速度, 注药完毕, 留针10 min, 以1 mm/min的速度缓慢退针, 随后用骨蜡填塞颅骨孔, 缝合皮肤, 待大鼠清醒后让其自由摄食、饮水。术后2周开始用阿扑吗啡 (0.5 mg/kg) 行颈部皮下注射以诱导大鼠对侧旋转行为, 每周重复检测1次, ≥210 r/30 min被确认为成功PD模型。

1.3.2 结肠平滑肌收缩检测

实验前动物禁食48h, 饮水不限。实验时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 打开腹腔, 取近端结肠, 1.5~2.0 cm, 在预冷的台氏液中清洗干净肠内容物、剪去肠管周围的脂肪和结缔组织等。将肌条一端固定在恒温水浴槽独立内管底部的玻璃弯钩上, 另一端固定在张力传感器上, 恒温水浴槽内温度为37℃, 使独立内管的温度保持在37℃, 持续通入95%氧气和5%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肌条在1 g的前负荷下温浴, 每20 min更换1次新鲜的台氏液 (37℃) 。1 h左右, 待肌条的自发活动及波形平稳后开始描记。采用ASB240U生物信号采集分析系统记录离体结肠平滑肌收缩曲线、收缩频率和幅度。

1.3.3 结肠n N O S、TH、Ch A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取上述操作时分离的近端结肠, 用4%多聚甲醛固定24 h后, 常规包埋、切片、脱蜡、水化、抗原修复;0.3%过氧化氢封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 20 min;1%山羊血清封闭20 min, 分别加入Ⅰ抗 (兔抗鼠n NOS多抗;兔抗鼠TH单抗;兔抗鼠Ch AT多抗) , 4℃孵育过夜;加生物素Ⅱ抗, 37℃孵育30 min;再加辣根酶标记链酶卵白素, 37℃孵育30 min。以上各步骤均用PBS缓冲液浸洗5 min×3次。后加DAB显色, 蒸馏水终止反应, 苏木素复染、脱水、透明、树胶封片。每张切片选择5个高倍镜视野 (×400) , 应用Leica图像采集系统采集图片, 经计Image-Pro Plus6.0图像分析软件处理, 测量其积分光密度 (IOD) 值。

1.3.4 R T-PCR检测结肠n N O S、TH、Ch ATm R-NA表达

取上述操作时分离的结肠, 即刻投入液氮, -80℃保存。采用Trizol法提取总RNA, 逆转录成c DNA, 后进行PCR反应。PCR扩增条件:94℃预变性5 min, 94℃变性30 s, 54~55℃退火30 s, 72℃延伸1 min, 共35个循环, 最后一次延伸72℃延伸10 min。反应完成后, PCR产物于1~2%琼脂糖凝胶电泳, 扫描吸光度, 每个目的基因与β-action的吸光度之比值的参数。 (见表1) 。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组间比较, 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结肠平滑肌收缩功能的变化

与对照组比较, PD组和PD+左旋多巴组的收缩频率和幅度明显下降 (P<0.05) , 左旋多巴组的收缩频率和幅度无明显差异 (P>0.05) ;与PD组比较, PD+左旋多巴组的收缩频率和幅度增加 (P<0.05) (见表2) 。

注:1)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P<0.05;2) 与美多巴组比较, P<0.05;3) 与PD组比较, P<0.05

2.2 各组大鼠结肠n NOS、TH、Ch AT免疫组织化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PD组和PD+左旋多巴组的n NOS免疫阳性产物IOD明显升高 (P<0.05) , TH免疫阳性产物IOD明显降低 (P<0.05) , Ch AT免疫阳性产物平均光密度值无明显差异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左旋多巴组的n NOS、TH、Ch AT免疫阳性产物IOD无明显差异 (P>0.05) ;与PD组比较, PD+左旋多巴组的n NOS免疫阳性产物IOD降低 (P<0.05) , TH免疫阳性产物IOD升高 (P<0.05) , Ch AT免疫阳性产物IOD无明显差异 (P>0.05) 。 (见表3) 。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P<0.05;2) 与美多巴组比较, P<0.05;3) 与PD组比较, P<0.05

2.3 各组大鼠结肠n NOS、TH、Ch AT m RNA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PD组和PD+左旋多巴组的n NOS m RNA表达明显升高 (P<0.05) , TH m RNA表达明显降低 (P<0.05) , Ch AT m RNA无明显差异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左旋多巴组的n NOS、TH、Ch ATm RNA均无明显差异 (P>0.05) ;与PD组比较, PD+左旋多巴组的n NOS m RNA表达降低 (P<0.05) , TH m RNA表达升高 (P<0.05) , Ch AT m RNA无明显差异 (P>0.05) 。 (见图1、表3) 。

3 讨论

便秘是PD最常见的胃肠道症状, 发生率为70%~80%, 通常被认为是抗帕金森药物的副作用。抗胆碱能药物和左旋多巴的致便秘作用较为常见, 主要是影响胃肠动力[7]。而在各种治疗出现以前, JAMES PARKINSON首次论述PD的同时, 已提出PD可引起胃肠功能障碍。有学者[8]对6 790名年龄在51~75岁之间的受试者的排便频率进行随访统计, 发现在平均12年的随访期内, 每天排便少于1次的男性PD患病率是每天排便1次、2次或次数更多的男性的2.7、4.1和4.5倍, 表明便秘与PD的发生密切相关, 并可先于运动症状出现。PD的便秘主要为慢传输型便秘。PD患者的平均结肠通过时间为5~7 d, 是对照组的2倍以上[1]。国外学者[9]测量鱼藤酮PD大鼠固体胃排空率证实PD有胃排空时间的延迟, 同时用电生理记录大鼠的离体结肠平滑肌活动, 发现其收缩频率较对照组减少。平滑肌是胃肠道活动的最终效应器, 其协调功能的缺失将导致结肠动力改变。本研究PD组大鼠的结肠平滑肌收缩幅度和频率均较正常组显著减少, 表明PD有结肠平滑肌收缩异常, 可能与便秘的发生有关。

LEBOUVIER等[10]在PD患者的结肠肌间神经丛和黏膜下神经丛发现路易小体, 提示PD的便秘可能与ENS受损有关。一氧化氮 (nitric oxide, NO) 是ENS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之一, 在体内由NOS催化所产生, 介导平滑肌的松弛效应, 在胃肠道的蠕动反射中介导下行性抑制作用。在MPTP帕金森病模型[4]的结肠肌间神经丛的研究中, 有学者报道一氧化氮能神经元的数量是增加[10]。在6-OHDA帕金森病模型的研究中, 远侧回肠和近端结肠一氧化氮能神经元显著减少[11], 也有研究与之相反[12]。本研究发现与对照组比较, PD组n NOS阳性神经元和n NOS m RNA表达明显升高, 表明PD胃肠功能的障碍与NO的增多有关。

PD的主要病理改变是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丢失。有学者发现PD患者组结肠肌层内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数量比对照组有明显减少[13]。酪氨酸羟化酶是催化多巴胺的合成的限速酶, 这种酶染色阳性的神经元可能产生多巴胺。在对MPTP帕金森病模型研究中, 结肠肠肌层内TH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均比对照组有明显减少[4,5]。在6-OHDA大鼠模型的研究中, 结肠内TH阳性神经元明显增加, m RNA水平表达比对照组明显减少[6]。表明结肠多巴胺能神经元与PD胃肠功能障碍有关, 但具体作用还不明确。本研究用TH染色结肠多巴胺能神经元和RT-PCR法检测THm RNA的结果显示, PD组TH阳性神经元和THm RNA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 表明PD的结肠存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受损。

多巴胺与乙酰胆碱两大递质系统的失衡与PD运动症状的产生密切相关。Ch AT是胆碱能神经元的标志酶。本研究用Ch AT染色结肠胆碱能神经元和RT-PCR法检测Ch ATm RNA的结果显示, 各组间均未见明显变化, 表明胆碱能神经元并未参与PD胃肠功能的调节。

左旋多巴自应用于临床以来, 使PD患者的运动症状得到有效控制和改善, 是治疗帕金森病最有效的药物。约80%帕金森病患者应用左旋多巴后产生恶心、呕吐、便秘等胃肠道症状。HARDOFF等[14]进行的临床试验表明, 在PD治疗早期, 左旋多巴使胃排空延迟, 而经过长期的左旋多巴治疗和运动波动的发展, 胃排空反而加快了。LU等[3]记录PD患者的胃肌电活动, 发现有慢波节律的减少和进食后反应的受损, 左旋多巴可以部分改善肌电活动的异常。而有些学者认为左旋多巴并不能改善PD的胃肠道症状[15]。目前, 长期左旋多巴治疗对PD胃肠道的影响仍不明确。本研究中PD大鼠模型经长期左旋多巴治疗后, 收缩幅度和频率明显高于未治疗组。在6-OHDA大鼠模型中, 黑质TH阳性DA神经元大量减少, 多达90%以上, 相当于晚期PD。本研究观察到经左旋多巴治疗后PD大鼠结肠平滑肌收缩频率和幅度均增加, 结肠动力增强, 这与临床试验结果相符。经左旋多巴治疗后, PD大鼠结肠内TH、n NOS的免反应阳性神经元和m RNA表达均得到改善。表明左旋多巴可使PD结肠平滑肌收缩性增强, 结肠多巴胺能神经元增加, NO减少, 这与PD胃肠功能的改善有关。

【血清神经递质】推荐阅读:

氨基酸神经递质06-08

梅毒血清07-21

血清凝集07-01

血清肌酐07-29

血清蛋白08-15

血清标本08-18

诊断血清09-01

静脉血清09-13

中药血清09-28

血清水平10-01

上一篇:利益平衡法下一篇:中国微电影的艺术特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