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V-DNA检测

2024-07-08

HBV-DNA检测(共7篇)

HBV-DNA检测 篇1

乙型肝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世界上约5%的人口为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全球前10位疾病的死因,乙型肝炎占第7位[1]。我国是高流行区域之一,人群的感染率为9.09%[2]。荧光定量PCR技术具有特异性高、准确度高、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3]。目前,血清HBV-DNA检测已在临床诊断及治疗方面不断获得新的进展,而且HBV-DNA的存在和含量直接提示病毒在体内的复制活跃状况。我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250例乙肝患者血清和唾液进行了HBV-DNA定量检测及比较,以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为了解HBV可能存在的传播途径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

选择2008年2—5月间来我院住院的乙肝患者250例,均符合1995年北京第5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排除甲丙丁戊等型肝炎。其中男性149例,女性91例。血清检测取患者清晨空腹全血2ml离心取血清150μl,-20℃保存;同时取患者清晨漱口前唾液300μl,-20℃保存。

1.2 仪器

ABI 5700型荧光定量PCR检测仪。测定值判断标准为<103U/m 1阴性,>103U/ml为阳性。

1.3 试剂

HBV-DNA试剂为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为2008002。

1.4 方法

血清、唾液HBV-DNA定量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当天取患者的冻融血清、唾液各50μl,加入等体积DNA提取液,100℃煮沸10min,室温静置2h,10 000/min转离心5min(6850g),取上清液2μl进行PCR检测。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统计软件完成数据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设定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50例患者血清、唾液HBV-DNA检测结果比较

250例患者中血清HBV-DNA检测为阴性者25例,占10.0%;唾液HBV-DNA为阴性者68例,占27.2%。血清HBV-DNA>103U/ml者225例,阳性率达90%;唾液中HBV-DNA>103U/ml者182例,阳性率达72.8%。血清、唾液HBV-DNA阳性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42,P<0.01)。见表1。

2.2 血清与唾液HBV-DNA水平相关性检验

通过相关分析(r=0.79,P<0.01),证实两者间存在相关性。

注:M为测定值(U/ml)。

3 讨论

乙型肝炎的传染源是多种急性、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以及HBsAg携带者,由于HBsAg携带者尚无症状,不易被发现,要控制乙型肝炎的传播首先要切断HBV的传播途径。

近年来,很多的研究发现,除血清外其他体液中也能检测到HBV-DNA[4]。我们对250例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和唾液的HBV-DNA检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唾液与血清中同样具有较高的HBV-DNA含量,它们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在血清中HBV-DNA含量大于103 U/ml时,在其唾液中能测出HBV-DNA。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报告认为,当血清中HBV-DNA含量大于105U/ml时,也能导致HBV的水平传播。因此,可以认为唾液中HBV-DNA含量大于105U/ml时也能导致HBV的水平传播。高病毒含量的唾液是HBV传染源之一,可以直接感染易感人群致乙型肝炎。HBV-DNA是直接反应HBV复制状态及传染性的最佳指标,可用于判断HBV感染的严重程度和传染性。可见通过血液和唾液中HBV-DNA含量的测定均能为乙型肝炎患者在诊断治疗以及治疗过程中病毒变化提供数据,而唾液检测取材方便,从而为阻止乙型肝炎发生发展及其演变,降低发病率与病死率具有重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Hepatitis B fact sheet,2002,wwwwhoint/vaccines/hepatitisbshtmlAccessed May,2004.

[2]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肝防治指南.医药导报,2006,25(5):116-120.

[3]王露楠,李金明,邓巍,等.乙型肝炎病毒DNA定值冻干血清用于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定的研究.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8):523.

[4]张文军,缪晓辉,吴文雅,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液、唾液、尿液、胃液中乙型肝炎病毒DNA的定量检测.中华传染病杂志,2004,22(6):391-392.

HBV-DNA检测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吉林大学第四医院一汽总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门诊及感染病房160例乙型肝炎患者。疾病诊断依据2000年中华医学会修订的《病毒肝炎防治方案》的标准。HBV-DNA检测阳性患者98例, 其中<5.0E2 62例;5.0E2~1.0E4 33例;1.0E4~1.0E6 24例;1.0E6~1.0E8 22例;>1.0E8 19例。分为急性乙肝组29例, 男92例, 女68例, 年龄22~79岁.平均51.3岁。慢性乙肝组36例, 男92例, 女68例, 年龄24~77岁, 平均52.1岁。乙肝后肝硬化组33例, 男92例, 女68例, 年龄22~78岁, 平均51.7岁。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 其中男29名, 女21名, 年龄21~66岁, 平均49.8岁。4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仪器与试剂

选用STAGO凝血分析仪检测血浆D-D二聚体。选用ABI7500荧光定量PCR仪检测HBV-DNA。

1.2.2 测定方法

①采用乳胶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D二聚体, 参考值<1.0 ug/m L;②采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HBV-DNA, 参考值<5.0E2IU/m L。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加以分析处理, 其中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组内比较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HBV-DNA阳性患者各临床诊断分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浆D-D二聚体水平, 肝硬化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急性乙肝组、慢性乙肝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P<0.05。

HBV-DNA不同载量之间血浆D-D二聚体水平关系, HBV-DNA载量各组与阳性对照组血浆D-D二聚体水平组间,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HBV-DNA阴性组 (<5.0E2) 比较, △P>0.05。

3 讨论

肝细胞为抗凝因子、合成凝血因子与纤溶酶原的一个重要场所, 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 尤以慢性乙肝迁延的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肝细胞损伤严重, 机体肝储备情况也就越差, 且出血严重程度也就更明显[3]。肝硬化时, 肝细胞灭活组织的纤溶酶原激活物就会逐渐下降, 从而导致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相对减少, 从而就相对增强了纤溶酶活性, 使纤维蛋白原不断降低, 而血浆D-D二聚体水平升高。朱旦华等[4]通过研究发现, 肝硬化组D-D二聚体为 (4.21±2.15) ug/m 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0.31±0.13) ug/m L (P<0.05) 。司毅等[5]通过研究发现, 肝硬化组D-D二聚体为 (4.01±1.98) ug/m L显著高于急性乙肝组 (1.41±0.75) ug/m L (P<0.05) 。该文研究中HBV-DNA阳性的乙肝患者中, 肝硬化组D-D二聚体 (3.86±2.42) ug/m 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0.42±0.33) ug/m L、急性乙肝组 (1.12±0.98) ug/m L、慢性乙肝组 (2.91±2.14) ug/m 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这说明肝硬化加大临床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出血可能。乙肝后肝硬化组血浆D-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急性乙肝组和慢性乙肝组。宋菊等[6]通过研究发现, 肝硬化组D-D二聚体为 (4.09±1.85) ug/m L显著高于慢性乙肝组 (2.73±1.99) ug/m L (P<0.05) , 这与该文研究相一致。这说明血浆D-D二聚体水平, 可随病情及肝功能损害程度加重二增高, 加大患者出血可能, 动态观察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浆D-D二聚体水平可以判断病情的预后及指导治疗。

HBV-DNA检测作为乙肝病毒感染最为准确的诊断依据。以进行HBV-DNA检测的结果呈阳性表示存在乙肝病毒的情况及具有较强的传染性[7,8]。姜伟超等[9]通过对650例慢性乙肝患者HBV-M、HBV-DNA同步检测分析, 5.0E2~1.0E4组D-D二聚体量为 (1.10±0.85) ug/m L, 1.0E4~1.0E6组D-D二聚体量为 (1.10±1.15) ug/m L,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该文研究中, HBV-DNA不同载量组之间血浆D-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 (1.03±0.98) 、 (1.21±0.79) 、 (1.16±1.02) 、 (1.27±1.11) 、 (1.32±1.01) ug/m L,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HBV-DNA载量数与血浆D-D二聚体水平并无相关性, 也就说明肝细胞的损伤程度及肝脏的凝血、纤溶情况与HBV-DNA载量数不成正相关。陈秋生等[10]通过乙肝患者血清病毒标志物与HBV-DNA的检测结果分析, 结果示载量分组>1.0E8D-D二聚体 (1.38±1.12) ug/m L与<5.0E2的D-D二聚体 (1.05±0.82) ug/m L,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这与该文上述研究相一致。

综上所述, 血浆D-D二聚体检测客观反映乙肝患者凝血和纤溶的状况, 评估肝脏功能受损严重程度。有利于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情进展情况检测及治疗效果的评估, 由于该文研究样本有限, 尚需进一步扩大样本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刘坦.乙肝患者血浆HBV-DNA水平与乙肝五项HBe Ag检测的关系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4, 32 (5) :53-54.

[2]张庆安.乙肝患者血清免疫学标志物检测结果与HBVDNA定性、定量关系的分析[J].山东医药, 2012, 22 (12) :74-76.

[3]陈峻, 徐升强.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及抗凝血酶检测的临床价值[J].血栓与止血学, 2015, 21 (1) 33-34.

[4]朱旦华、卢放根.血浆D-二聚体在肝硬化并自发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中的临床意义[J].胃肠病学, 2015, 20 (1) :42-44.

[5]司毅、许翠萍.肝硬化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上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9, 40 (1) :70-71.

[6]宋菊.浅论联合检测乙肝五项Pres1-Ag及HBV-DNA对判断乙肝患者病毒复制情况的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 2015, 13 (19) :48-49.

[7]陈立章, 薛静, 刘立亚, 等.血清HBV-DNA定量检测与凝血指标对乙肝患者病情诊断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3, 30 (2) :31-36.

[8]时慧.血清乙肝病毒大蛋白在HBe Ag阴性和低水平HBV-DNA乙肝患者中的检测意义[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 6 (7) :717-718, 721.

[9]姜伟超.650例慢性乙肝患者HBV-M、HBV-DNA同步检测分析[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3, 22 (9) :141-143.

HBV-DNA检测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体检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人群544例,男274例,女270例;年龄18~81岁,平均(52.4±13.8)岁。无肝炎症状及体征,肝功能各项指标正常。清晨采空腹血,分离血清于-20℃环境保存。

1.2 试剂和方法

用酶联免疫检测法检测HBVM(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操作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并采用卫生部临检中心质控血清进行质量控制,结果判定:s/co≥1为有反应性,s/co<1为无反应性。PCR检测血清HBV-DNA,操作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HBV-DNA拷贝数>10×103 copy/ml为阳性。

2 结果

544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体检人群中,血清标本HBV-DNA阳性率5.9%(32/544);乙型肝炎五项标志物有6种模式,以HBeAb、HBcAb阳性模式的血清HBV-DNA阳性率最高,达27.7%,HBsAb阳性模式的血清HBV-DNA阳性率最低,为2.1%,而HBV全阴性的体检人群血清中仍检出HBV-DNA,阳性率为2.8%,见表1。

3 讨论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区,人群HBV感染率达60%左右,其中HBV携带率约占10%[2],通常认为血清HBsAg阳性是判断HBV感染的主要依据,HBsAg阴转及抗-HBs的出现被认为是HBV感染趋向于恢复或HBV清除的标志,已无传染性,预后良好。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部分血清HBsAg阴性患者并不能排除已感染HBV,其具有传染性,并且部分患者仍可发生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因此,重新评估HBsAg阴性血液安全性及正确诊断和治疗HBsAg阴性HBV感染,是临床重要问题。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而HBV表现阳性,其原因为:(1) HBV基因变异。HBV-DNA序列的变异,尤其是S区和前S区的变异,可影响HBV蛋白表达而导致血清HBsAg表达阴性。(2) HBV-DNA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中,HBV-DNA的整合可导致DNA序列重排,进而影响HBsAg表达。(3) HBV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免疫复合物中的抗体封闭复合物内抗原,试剂中抗体不能与复合体内抗原结合,从而致HBsAg假阴性结果。(4)血清内HBV病毒低水平复制。这种情况可致抗原表达降低,临床常规方法不能检测[3]。

本研究发现,血液HBsAg阴性者体内存在HBV的总阳性率为6.6%,而且不同的HBsAg阴性的肝炎标志物模式也有较大的差异(2.1%~27.7%)。目前随着抗病毒药物的广泛应用,病毒耐药及基因变异随之增加,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HBV感染者比例亦会逐步提高[4]。因此,对HBsAg阴性做HBV的确证实验,是非常必要的,实验表明PCR方法能够灵敏、特异、快速地检测HBV-DNA,可能是目前临床最实用的HBV确证试验方法。

参考文献

[1]王蕾,刘华,王雯静,等.低水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检测及其临床价值评估.微生物与感染,2009,4(1)9-14.

[2]叶维洪,钟振义.肝炎学大典.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463-515.

[3]杨飞飞,卢洪洲,尹有宽,等.HBsAg阴性慢性肝炎患者肝穿刺的临床意义.肝脏,2005,10(1):30-31.

HBV-DNA检测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到2015年4月我院治疗的HBV感染者146例, 男84例, 女62例, 年龄24~75岁, 平均 (47.2±21.83) 岁。另选49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146名患者经我院专业医师诊断后确认是HBV疾病感染者, 均无HAV、HGV、HDV、HCV、HEV、HBV感染, 不存在其它肝功能疾病。本研究的所有患者都是自愿参加。参与者的个人资料对比都没有明显的差别 (P>0.05) 。

1.2 方法

1.2.1 n PCR的检测方法n PCR检测法使用的是由美国PE公司生产的GA5700型PCR扩增仪, n PCR的具体步骤如下:①取20μl DNA提取液放入0.5ml的离心管中, 加入30μl的动物血清, 摇匀后100摄氏度下煮沸15分钟, 然后离心5分钟, 设定速度为14000r/min, 抽取5μl上清液, 使其中的基因当做PCR模板链。②将5μl模板液放入到PCR反应管中, 离心后摇匀几秒钟, 在PCR仪中扩增, 扩增时所需要的条件必须严格遵守。③在扩增后基因溶液中抽取10μl做电泳实验, 当指示剂跑了大约1cm时放到紫外灯光下进行荧光区带观察。

1.2.2 ELISA测定法HBVM使用ELISA法检测, ELISA试剂盒是由上海科华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将获取的基因溶液放入ELISA试剂盒中进行检测。

1.3 观测指标

1.3.1 n PCR检测HBV-DNA的阳性结果将n PCR的检测HBV-DNA的结果与ELISA的检测HBVM的结果相对比, 判断n PCR检测的146名HBV患者的阳性人数和阴性人数, 统计并记录分析。

1.3.2 FQ-PCR检测HBV-DNA的阳性结果将FQ-PCR的检测HBV-DNA的结果与ELISA的检测HBVM的结果相对比, 判断FQ-PCR检测的146名HBV患者的阳性人数和阴性人数, 统计并记录分析。

1.3.3 不同方法检测HBV-DNA阳性结果的对比用不同的检测方法检测HBV-DNA阳性以及对照组健康人的HBVDNA阳性, 统计记录到观察表中, 并计算出不同检测方法检测出来的HBV-DNA的阳性率。

1.4 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的记录及统计学分析通常采用SPSS19.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3组间差别通常采用χ2检验。2组间差别通常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模式下n PCR、FQ-PCR检测HBV-DNA的阳性结果对比

表1可知, 模式1和模式4中的HBV基因的阳性率都很高, 模式1的阳性率与n PCR、FQ-PCR检测HBV基因的阳性率差距显著 (P<0.05) 。模式2阳性率n PCR、FQ-PCR检测HBV基因的阳性率差距不显著 (P>0.05) 。

2.2 不同方法检测HBV-DNA阳性结果的对比

表2可知, n PCR法和FQ-PCR法的结果对比, n PCR的阳性率显著高于FQ-PCR (P<0.05) 。n PCR的阳性率要比ELISA的阳性率高很多 (P<0.05) 。ELISA阳性率比对照组高很多 (P<0.05) 。

3 讨论

HBV感染不同的基因型感染后生成的疾病谱不同, 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一般情况都是按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的顺序C型基因被检出来的概率越来越高, B型基因的被检出来的概率越来越低[6]。一些研究证实, 带有C型基因的HBV患者出现肝功能失常的机会要比带有B型基因的HBV患者大的多, 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因为C型基因的HBV可长时间的高水平的大量复制[7]。在HBV患者中患有慢性中度HBV疾病的B型基因携带者的人数较多见, 传播方式是通过母婴直接传播, 有学者推断HBV基因型的不同可能会导致HBV疾病致病性的不同[8]。这种HBV病毒分型检测的方法对HBV的临床治疗具有很现实的意义, 但由于现在分型检测的方式还不够完善, 且价格昂贵, 反复的测序不是普通大众能承受的起的[9]。也有一些检测采用单引物PCR扩增的方法, 这种方法虽然简单, 但需要用的大量试剂, 操作繁琐, 检出率也不高[10]。目前有多种HBV检测方式, 但都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 急需要寻找一种检出率高、特异性强的检测方法[11]。n PCR是PCR的一种改良形式, n PCR技术可以在106个基因组中检测到一个拷贝出来的病毒基因[12], 不像单引物PCR那样容易产生大片的产物不好分辨, 它产生的是高质量的PCR片段, 是检测效果最好的PCR技术, 特异性也是最高的[13]。本研究采用n PCR技术通过检测HBV疾病中的HBV-DNA来诊断, 研究临床价值。

HBV-DNA检测 篇5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自2009年7月~2013年7月就诊的4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13例,女187例;年龄18~71岁,平均(47.8±5.6)岁。所有患者均符合2010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与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修订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中的诊断标准[3]。排除标准:①酒精肝以及脂肪肝或伴其他病毒型感染者;②近1个月内曾使用保肝或作用于HBV的药物;③非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但肝功能受损。所有患者均抽取空腹静脉血5 ml,在室温下静置后分离血清待检。所有样本均进行HBV-DNA载量、HBV-M定量以及肝功能检测。

1.2 检测方法:

①采用“一步法”测量HBV-DNA载量,操作如下:将5μl“核酸释放试剂”加入PCR反应管,然后依次加入待测样本、阴性对照试剂、阳性对照试剂、定量参控剂各5μl,轻轻吸打3~5次,以防出现气泡,再加入40μl PCR混匀轻轻吸打2~3次后盖好管盖,上机检测;②HBV-M (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 ELISA定量检测严格参照说明书;③肝功能(ALT、AST)检测采用美国BECKMAN AU-680。

1.3评价标准:

①HBV-DNA定量>1.0×102U/ml为阳性;②HBsAg>0.5 ng/ml,HBsAb>10 mlU/ml,HBeAg>0.05 NCU/ml,HBeAb>5.0 NCU/ml,HBcAb>1.5 PNCU/ml为阳性;③ALT、AST检测>50 U/L为阳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HBV-DNA载量与HBV-M以及ALT、AST结果比较:根据HBV-M模式分组:

①HBsAg,②HBsAb,③HBeAg,HBeAb,⑤HBcAb。①③⑤组、①④⑤组、①③组以及①⑤组HBV-DNA阳性率分别为90.79%(138/152)、60.25%(97/161)、92.31%(12/13)、44.59%(33/74)。①③⑤组HBV-DNA载量为(6.53±2.27) log10 IU/ml,ALT为(152.43±92.62) U/L,AST为(98.32±77.76) U/L,明显高于①④⑤组[(4.94±1.24) log10 IU/ml,(67.74±50.98) U/L,(73.29±52.88) U/L]、①③组[(5.14±1.33) log10 IU/ml,(76.31±72.91) U/L,(48.28±31.41)U/L]以及①⑤组[(3.13±1.66) log10 IU/ml,(46.24±35.88) U/L,(42.06±23.33) U/L],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本研究未见其他HBV-M模式。

2.2不同HBeAg类型患者HBV-DNA载量及ALT、AST结果比较:

HBeAg阳性组HBV-DNA阳性率为90.91%(150/165),HBV-DNA载量为(5.47±2.26) log10 IU/ml,ALT为(147.95±91.14) U/L,AST为(95.31±74.66) U/L,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55.32%(130/235),(3.98±1.39)log10 IU/ml,(58.71+49.29) U/L,(61.13±49.13) U/L];HBeAg阳性组平均年龄为(36.8±13.2)岁,显著低于HBeAg阴性组(41.9±12.5)岁;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表1)。

注:与HBeAg阳性组相比*P<0.05;ALT:丙氨酸转氨酶;AST:天冬氨酸转氨酶

3 讨论

HBV-DNA是反映HBV感染最直接的指标,且其特异性强、灵敏度高。HBV-DNA越高则表示HBV复制越严重,其传染性亦越强。HBV-DNA是评价是否存在HBV复制的“金标准”[2]。ALT在肝细胞中的活性最高,是肝细胞受损最敏感的指标之一[3]。AST则在心肌细胞中含量最多,其次是肝脏,其水平升高通常多见于心肌梗死的发病期以及病毒型或中毒型肝炎[4]。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症状和临床表现通常非常复杂,HBV-DNA载量、HBV-M以及肝功能检查均只可片面反映患者感染HBV的时期、免疫反应结果、血清是否有HBV复制以及肝脏炎症的严重程度。既往认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eAg阳性者病毒复制更加活跃,而且把HBV-DNA作为病毒复制指标。近年有学者指出HBeAg转阴不能完全说明HBV复制停止,发现部分HBeAg阴性患者同样具有HBV复制以及传播情况。

综上所述,HBV-DNA是反映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感染、复制以及传染性程度的“金标准”,HBeAg亦是判断病毒复制的指标。HBeAg与HBV-DNA载量有密切关系;血清ALT、AST与肝细胞损伤直接相关,反映肝细胞损伤以及坏死程度。对HBV-DNA载量、HBV-M及肝功能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可以更加客观、准确地评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变化以及严重程度,为临床诊疗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秦昱,夏先根.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标志物与HBV-DNA联合检测的相关性分析[J].河北医学,2014,20(3):478-481.

[2]李彩东.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与HBV-DNA水平及血清标志物关系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5):907-909.

[3]薛月华.前S1抗原与HBV DNA及HBV血清标志物检测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2009,24(2):152-154.

HBV-DNA检测 篇6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215例血清样本均采自我院肝炎病科2010年3月到门诊就诊的乙肝患者,其中,男性52例,女性163例;年龄15~69岁,平均42岁。

1.2 仪器和试剂

“乙肝两对半”、Pre S1Ag使用的洗板机由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所使用的酶标仪是由深圳市雷杜电子有限公司提供,型号为RT-2100C Microplate Reader。HBV-DNA检测:使用美国罗氏公司生产的型号为Lightcycler全自动荧光定量DNA扩增仪。ALT检测:采用日本奥林巴斯AL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乙肝两对半”、Pre S1Ag、HBV-DNA以及ALT检测的所有试剂均由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1.3 检测方法

HBV-DNA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法,HBV-DNA正常参考0.00~500.00拷贝/ml。“乙肝两对半”、Pre S1Ag检测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用酶标仪读取吸光度(A值判断结果,以阴性或阳性方式报告。以上所有实验都严格按照试剂盒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并且试剂在有效期内使用。ALT检测采用酶速率法,以ALT>40 U/L为升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对结果进行统计,采用χ2检验对组间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15例乙肝患者HBV Pre S1Ag、HBV-DNA、HBe Ag以及ALT检测

结果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215例乙肝患者中,Pre S1Ag阳性189例,阳性率为87.91%;HBV-DNA阳性170例,阳性率为79.07%,结果呈正相关。HBe Ag阳性率为50.70%,而ALT的阳性率为50.23%,显示结果呈正相关。

2.2 215例乙肝患者不同阳性组别与各项指标的相关性

由表2可以看出,在109例“大三阳”患者中,Pre S1Ag阳性为102例,阳性率为93.58%,HBV-DNA阳性为98例,阳性率为89.91%,提示结果呈正相关,ALT阳性为75例,阳性率为68.81%。而63例“小三阳”或42例“小二阳”患者中,ALT的阳性率只有38.10%和21.43%,两组结果与“大三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re S1Ag的阳性率与HBV-DNA的比较,HBe Ag的阳性率与ALT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mpared with the positive rate of Pre S1Ag and HBV-DNA,HBe Ag and ALT,P>0.05,The difference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前1组别与后3组别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mpared with the before 1 group and other 3 groups,P<0.05,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3 讨论

乙型肝炎病毒(HBV)外膜蛋白包括S、前S2和前S1三种成分。前S1蛋白已成为感染、复制和乙肝患者诊断、治疗和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5,6]。所以,近几年来在国内多家医院把乙肝前S1抗原与乙肝“两对半”同时联合检测,说明开展该项目检测在病毒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指导治疗等方面的重要价值。前S1抗原(Pre S1Ag)检测是对乙肝“两对半”尤其是e抗原和HBV-DNA测定的重要补充和加强,特别是对还没有条件开展HBV-DNA检测的医院更有意义。乙肝五项及Pre S1Ag联合检测能较好地反映感染HBV后不同阶段的肝功能损害程度,Pre S1Ag阳性与HBV-DNA(PCR法)高度相关,符合率高达94.74%[7]。本组Pre S1Ag阳性与HBV-DNA阳性的符合率为96.08%(98/102)。前S1抗原与HBV-DNA,HBe Ag检测率高度符合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病毒复制指标,本组对215例乙肝患者进行“两对半”、Pre S1Ag、HBV-DNA以及肝功能的联合检测发现,Pre S1Ag总阳性为189例(87.91%)、HBV-DNA阳性为170例(79.07%)、HBe Ag阳性率为50.70%、ALT阳性率为50.23%,提示乙肝患者中,Pre S1Ag与HBV-DNA呈正相关。从表2组别分类看出,第1组别ALT的升高程度(68.81%)明显要比第2组别(38.10%)和第4组别(21.43%)高,提示第1组别患者肝功能的损害程度明显要比第2或第4组别患者肝功能的损害程度大。在各组别HBV血清标志物中,HBe Ag阳性组Pre S1的阳性率和ALT异常高于HBe Ag阴性组,但在HBV-DNA含量升高而HBe Ag阴性组中,Pre S1仍然有较高的阳性率,说明HBV病毒仍在体内复制[8]。本组共106例HBe Ag阴性的乙肝患者中,Pre S1Ag阳性为82.08%,HBV-DNA阳性66.04%,ALT升高为31.13%。特别提示“小三阳”患者,如果上述指标联合检测,Pre S1Ag、HBV-DNA、ALT三项指标同时阳性,必须抗病毒治疗,因为病毒基因变异的HBe Ab(+)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较易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9]。所以加强联合检测“两对半”、Pre S1Ag、HBV-DNA、ALT,是一种检测疾病预后的良好手段。

综上所述,HBe Ag及HBV-DNA两指标结合ALT检测在提示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以及病情转归、抗病毒疗效观察等方面有重要的监测意义,而HBV Pre S1Ag可作为HBV感染和既往或现症病毒复制的支持性指标[10]。HBV标志物及肝功能联合检测,是乙肝诊断和健康体检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乙肝的诊断、治疗效果的评价、预后及预防评估有重要意义[11,12]。

摘要:目的:通过对乙肝患者进行“乙肝两对半”、前S1抗原(PreS1Ag)、HBV-DNA以及肝功能的联合检测,了解乙肝患者各项指标的相关性以及HBV-DNA和PreS1Ag阳性患者及乙肝五项不同阳性组别与肝功能的损害关系。方法:“乙肝两对半”、前S1抗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DNA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功能采用日本奥林巴斯AL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215例乙肝五项不同阳性组别的患者中共有189例前S1抗原阳性,阳性率为87.91%,其中有109例HBeAg阳性患者前S1抗原阳性为102例,HBV-DNA阳性为98例,符合率为96.08%(98/1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9例“大三阳”患者谷丙转氨酶(ALT)升高者占68.81%,63例“小三阳”患者ALT升者占38.1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eS1Ag不仅能够反映乙肝病毒的复制情况,而且更是病毒感染性的指标,与HBeAg、HBV-DNA、ALT呈正相关,这对乙肝患者的诊治和疗效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HBV-DNA检测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2 年9 月~2014 年9 月医院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198 例作为研究对象, 男82 例, 女116 例, 年龄20~76 岁, 平均年龄 (42.06±9.68) 岁;根据乙型肝炎病毒血清HBV-M模式:74 例HBs Ag (+) HBe Ag (+) HBc Ab (+) , 63 例HBs Ag (+) HBe Ab (+) HBc Ab (+) , 16 例HBs Ag (+) HBc Ab (+) , 17 例HBs Ab (+) HBe Ab (+) HBc Ab (+) , 10 例HBe Ab (+) HBc Ab (+) , 18 例HBc Ab (+) 。

1. 2 方法198 例受试者均行空腹静脉采血6 ml, 置于2 支抗凝试管中 (3 ml/ 支) , 置入血液离心机中行血清分离, 转速为3000 r/min, 10 min后取出。采用ELISA检测HBV-M水平;采用FQ-PCR技术检测HBV-DNA水平, >1.0×102copies/ml提示为阳性。检测期间严格按照实际说明书操作。

1. 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 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HBs Ag (+) HBe Ag (+) HBc Ab (+) HBV-DNA阳性率为93.24%, 病毒量为 (6.89±1.85) copies/ml, 均显著高于HBs Ag (+) HBe Ab (+) HBc Ab (+) 、HBs Ag (+) HBc Ab (+) 、HBs Ab (+) HBe Ab (+) HBc Ab (+) 、HBe Ab (+) HBc Ab (+) 、HBc Ab (+) , 其中HBc Ab (+) 病毒量最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其他HBV模式相比, aP<0.05

3 讨论

两对半 (HBs Ag、HBs Ab、HBe Ag、HBe Ab、HBc Ab) 是临床检查HBV病毒感染的常见指标, 若检查结果显示为大三阳, 则提示HBV病毒处于活跃状态, 传染性较强;若检查结果显示为小三阳, 则提示病毒复制能力弱, 传染性降低。然而, 有研究指出, 该检查方案无法反映HBV的复制水平, 尤其在准确反映器官移植、医源性感染等患者HBV病毒感染中存在局限性[2]。近年来, FQ-PCR技术定量检测HBV-DNA逐渐用于临床诊断中, 取得满意效果。

HBV-DNA为完整的HBV颗粒内核核心表达, 能够显示病毒复制、减少、转阴等情况, 在临床确定抗病毒方案中具有指导意义[3]。本组研究中, HBs Ag (+) HBe Ag (+) HBc Ab (+) HBV-DNA阳性率为93.24%, 病毒量为 (6.89±1.85) copies/ml, 显著高于HBs Ag (+) HBe Ab (+) HBc Ab (+) 、HBs Ag (+) HBc Ab (+) 、HBs Ab (+) HBe Ab (+) HBc Ab (+) 、HBe Ab (+) HBc Ab (+) 、HBc Ab (+) , 其中HBc Ab (+) 病毒量最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由研究结果可看出, 大三阳患者HBV-DNA的复制能力较强。有文献指出, HBV-DNA与HBe Ag阳性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4], 本研究结果与此一致。HBs Ag (+) HBe Ab (+) HBc Ab (+) 、HBs Ag (+) HBc Ab (+) 的HBV感染力无差异, 可能与前区C序列基因表达, 抑制HBs Ag表达, 造成HBs Ag呈阴性有关, 但该模式HBV感染的病毒传染性仍较高[5]。

综上所述, 人体一旦明确存在HBV感染, 应联合HBV免疫学标记物及HBV-DNA, 便于临床明确乙型肝炎患者HBV病毒复制能力、传染性及临床治疗效果, 在防治乙型肝炎中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郑卫东, 田彩霞, 左万超, 等.1427例乙型肝炎患者Pre S1、HBV DNA和HBV-M相关性分析.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2, 33 (7) :802-803, 805.

[2]彭强, 杨彩霞.乙型肝炎血清免疫学标志物与HBV DNA定量检测的相关性.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1, 32 (15) :1770-1772.

[3]蔡叶琴, 孙彦, 黄黎, 等.血清HBV-DNA与HBV免疫学标志物的相关性研究.河北医学, 2011, 17 (2) :153-155.

[4]张蕾, 周玉妮, 董景云, 等.血清HBV-DNA载量、乙肝免疫学标志物定量与老年慢性乙肝患者肝功能的关系.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 34 (13) :3563-3564.

上一篇:战略产业与国家竞争力下一篇:高职数学教学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