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1小时

2024-10-20

每天1小时(精选12篇)

每天1小时 篇1

体育活动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途径。中职学校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更需要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教育,加强对体育锻炼的组织和管理,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使其培养终身体育意识,这样学生才可以真正地掌握最基本的体育知识,为提高自身素质打下坚实基础。

1 中职学生体质现状

近几年我国青少年体质不断下降,学生在速度耐力、柔韧性、力量等体能素质方面都出了下降的情况,特别是学生的一些重要的体质指标更是持续下滑。根据我国国民体质检测报告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近几年,我国学生在身高、体重、胸围方面都有明显的增长,超重与肥胖检出率日益增加,使得我国学生的营养健康状况不断恶化。大、中、小学学生视力不良率也逐年递增,肺活量水平持续下降,在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素质水平上也有明显的下降。为此我国去年召开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今年又启动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力争用3年时间,使85%以上的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1小时[1]。

就我校2014年参加国家健康体质测试的情况来看,共计参加2794名学生,其中2656人为合格,135人不合格,没有优秀,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在我校,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偏差,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我国中职学生的身体素质。中职学生教育以培养专业技能为目标,因此,会常常忽视体育锻炼,体质也就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对其身体素质造成了不良影响。为了解决体能素质下降的问题,学校需要积极开展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将体育活动深入到学生生活中,使其可以通过体育活动,提高自身的体能素质,从而更好滴投入到学习中,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2 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具体方式

2.1 贯彻国家要求标准

中职学校需要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加大对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的执行力度,学校的各级检查都需要督导到位,切勿使学生在校锻炼1小时变成空谈,开展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既需要保证时间上的充足,也要保证实际效果,采取问责制,并向社会公示,接受民众全方位监督,这样可以进一步促进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的开展落实到实处。

2.2 做好集体活动的组织工作

目前,我校为了开展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在每周的二、三、四下午第二节后安排了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活动,通过开展多样性的学生体育训练,丰富学生课余体育文化生活。具体项目包括:羽毛球、板羽球、跳绳、乒乓球、踢毽子以及跑步。学校要求大课间活动除了有篮球比赛的班别和参加兴趣活动的学生外,其余学生必须参加。这在一定程度上督促了学生参与到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中。

体育活动的多样性、参与人员多都使得集体活动的组织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组织协调的工作量大,仅靠体育教师的协调管理是难以完成的,因此,学校建立一个由校领导及有关部门人员共同参与管理的课外体育活动管理体系,由专业部主任与班主任共同负责,把课外体育的具体项目、任务、组织形式和规模大小根据要求分配给各部门具体组织和实施[2]。安排有蹲点任务的老师必须准时到位。每个专业部指定人员到体育器材室借、还相关器材。

中职院校需要进一步调动体育老师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责任心,使他们真正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并强化体育活动,促使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也可以促使学生提高体育锻炼与终身体育的意识,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

为了保证学校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领导也应该积极参与其中,通过组织体育比赛等活动,对成绩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等方式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的热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学校还认真制定体育活动的开展计划,加强对体育活动的管理和组织,这样学生便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学校对于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提高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的热情和积极性。

2.3 保障体育活动的场地与设施

当前,我国大多数的中职学校在体育场地与设施方面都存在缺陷,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我校在体育活动的场地和设施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场地教学、设施不全老化等问题都很严重,为此,学校进一步加大对体育场地和设施的投入,通过多种方式改善学校体育环境,添置体育器材,促进学校在体育器材上的转变优化,以满足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的需要。

中职学校需要进一步加大对体育师资的投入和场地器材投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使他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投入到体育锻炼中。体育教师作为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开展的主要执行人,学校需要加大对体育教师的重视,调动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培养体育教师的责任心,体育教师也需要进一步加强自身的教学研究,积极探索提高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开展质量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并将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开展的方法和途径与其他老师和校领导分享,促使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2.4 创设体育锻炼的氛围

中职学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专业技能,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而学生的体质健康是学习的基础,学校需要给予学生体育锻炼充足的重视,将体育知识的传播作为课程教育的一部分,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大对体育知识的传播力度,让学生真正地了解体育,培养其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同时在全校范围内传播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创设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这样学生便可以在体育锻炼的氛围中得到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确保其体育锻炼的有效性和连续性[1]。同时,也可以促使学生培养体育方面的特长爱好,形成多样的锻炼方式,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增强自身体魄,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满足社会需要。

3 充足的体育活动对学生的影响

3.1 锻炼体能体征体质

现代社会流行这样的一种健康生活的理念: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身体健康是指人在生物学方面的健康,即人体的结构完整和生理功能正常,充足的体育活动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体能体征体质,营造健康的身体状态。中职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充足的体育活动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在体质上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3]。从某种意义上说,创造健康的身体状态最主要的便是通过体育活动,而不同的体育运动可以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中职学校需要增加体育活动的多样性,通过多种体育活动的方式锻炼学生的体能体征体质,这样学生才可以更好地投入到专业课的学习中,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3.2 加强学生的社交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竞争压力逐渐增多,工作和生活中的不确定因素往往会造成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而中职学校的培养目的就在于让学生适应社会,掌握满足社会要求的专业技能,因此,学生的社交能力格外重要。

体育运动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活动,可以将人们团结起来,透过体育运动中的人际关系和交往可以折射出社会中的人际交往,人们通过体育活动,可以彼此相识、互相了解,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创造健康向上社会氛围的平台[1]。充足的体育活动也可以缓解人们的精神压力,调节精神状态,使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状态。同时,充足的体育活动也是增进人们情感交流的途径,通过体育活动,可以有效改善人际关系,加强社交能力,提高大脑综合分析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3.3 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体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体育活动主要是对身体各个部位的运动,因此,体育活动不仅仅是单一的身体运动,而是脑力上的运动。在体育活动中,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大脑,通过自己的锻炼,更为科学健康地掌握体育技能。另一方面,体育活动经常是团体活动,只有一个团队共同参与才能培养出锻炼效果。因此,通过体育活动,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配合的精神以有所提高。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开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些能力都是学生未来走向社会所需要的实践能力,因此,体育活动对于学生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4 结语

随着我国中职学校在体育教育上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中职学生更应该加强自身的体育意识,积极参与到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中去,这样可以使得学生掌握现代所需要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为自身素质提高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可营造出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与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邹德敏,重点高中落实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的研究[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6):45-49.

[2]王昕,凌兴民.再议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对学生健康的影响[J]科教文汇,2012(1):27-34.

[3]毛振明.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方针”中的学校体育任务(上)[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1(2):1-3.

每天1小时 篇2

体育锻炼的活动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积极贯彻“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力推进体育大课间活动为重点,蓬勃开展“阳光体育活动"。

一加强学习、建立领导机构

1定期学习,不断更新观念

领导重视,更新观念,积极落实,分工到位,学校每学期初要召开会议,学习文件,明确任务,端正认识,挖掘内涵,保证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体育组要以贯彻新课程理念为主旨,定期组织老师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教务处要组织进行业务学习,在深化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工作中注入快乐体育的全新理念,确立合作、竞争、快乐、主动、健康发展的体育工作观。

2坚持课内课外活动一体化

开展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必须以制度做保障,制定出一星期活动安排制度,校园内外文体资源的开发,利用制度安全保障制度,检查评比制度,表扬奖励制度,坚持课外体育活动、课间操(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体育课等相统一的原则,做到定内容、定时间、定人员、定地点、定运动质量。

3科学安排、训练到位

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及社团活动等要科学安排训练到位,如:上好体育课,教师引导、组织好学生室内外游戏、田径运动、球类运动等。每一位体育教师要认真负责,工作到位,上好体育课。

4成立领导小组、分工到位

组长:

职责:活动的第一责任人,全面组织、协调活动的有序开展。

副组长:

职责:——负责安排活动的具体内容与实施步骤,协调安排活动、保障活动的时间

——督查活动的过程及效果,保障活动所需器材与安全措施,场地整理。5成员及职责

安排活动的编排,负责各班级活动的组织及医疗保障工作。

二课外活动实施办法

课外体育活动要达到散而不乱,这就要求有合理的安排,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进行管理,班级内进行分组,体育委员带领,在固定区域内活动,值日教师进行评比检查。根据学生特点,年龄差异分别给学生设计体育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

社团活动是我校素质教育的一个特色,它能充分显示出学生的才华,教师给予学生展现的舞台,在田径、篮球、武术、太极拳、健美操、乒乓操等社团,体育兴趣小组要有专人负责,定时间、定内容,不断提高训练水平,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并能参加校、区、市等各级体育竞赛。

眼保健操、课间操是重中之重,怎样才能达到整齐,充满朝气,那么严肃规范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首先,体育教师要教好。第二是抓好体育委员的训练,第三是抓班主任工作,对班级两操、课外体育活动进行评比,第四是课间操比赛。

学校每学年要举行田径运动会、广播操比赛,要充分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创造体育锻炼的氛围,使学校的校风、校貌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三活动实施的基本要求

(一)抓好八个落实

1时间落实:体育活动时间不得挤占两课、两操,体育活动时间纳入作息时间表中,从而使活动时间制度化。

2内容落实:根据学生提出的建议,班级提出的设想进行审核,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适合学生特点的有班级特色的内容,如健美操、球类、摔跤、棋类、跳皮筋、踢键子等。

3器材落实:根据各个班级的活动项目的不同需要,将采取学校提供和班级自筹相结合的办法来解决所需器材的不足问题。

4组织落实:以年级、班级、班小组为单位进行。

5场地落实:体育组根据场地情况、班级项目内容等统一划分场地,合理分配。6班主任落实: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由班主任组织出教室,进场地,展开活动,两操一课中要做到“三同在”。

7领导落实:从校长到班主任,层层落实,具体细化,责任到人。

8检查评比落实:检查评比小组每天进行监督检查、评比,对每一个班级都进行量化打分。

(二)做好八个到位

1认识到位:根据《纲要》的要求和学生“健康第一”的需要,统一思想,更新观念,认识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的意义。

2师生全员参与到位:全校师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上到校长,下到学生,上下齐动员。

3班主任组织到位:根据班级特点,班主任进行分组选派小组长,要本班区域内进行合理有序的活动。

4体育教师指导到位:体育教师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对各班活动内容、方法给予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值日教师到位:及时检查,及时评比及时指出不足及时表扬。

6监督到位:发现问题及时开会,指出不足,提出解决办法,扬长避短。7协调到位:由教务处对活动过程进行安排,统一协调各方面情况。

8评价表扬机制到位:分年级进行评比,每周公布一次评比结果,纳入期末评优。

2013.3.10

每天1小时 篇3

在格拉斯哥的欧洲乳腺癌会议上发布的研究结果表明,经常锻炼女性比很少锻炼的女性身体要健康很多。法国研究人员从涉及超过400万女性的37项研究中得出结论,任何年龄和体重的女性每天运动一个小时都可以减少患癌几率,包括一些侵袭性很强的癌症。调查结果表示体重指数和年龄都不影响锻炼的效果,但是如果女性采用激素替代疗法,运动带来的保护作用就会消失。

法国里昂国际预防研究所的研究室主任Mathieu Boniol教授表示,这些是迄今为止发布的所有关于体育锻炼和乳腺癌风险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因此分析结果具有很高的可信度。运动和锻炼也可以预防乳腺癌甚至是一些侵袭性很强的癌症,这样的信息应该促使各个城市鼓励市民多运动、增设新的体育运动设施和通过教育推广体育运动。对医疗保健系统、病人和他们的家人来说,锻炼是一种低成本又简单的预防疾病的方式。

研究主要集中在剧烈运动上,但是以往的研究也显示,相比不运动,适度的运动比如一天散步一个小时都能够减少患病风险。即使年纪大了才开始运动也可以减少患癌风险。运动不仅能使女性保持身材,也能够降低由体内脂肪产生的促癌激素。体重较重的女性体内促癌激素水平会更高,比如雌激素和胰岛素。

相关研究人员建议,女性可以每天做15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运动比如园艺、跳舞和快走,或者做75分钟的剧烈运动比如打球、跑步和其他有氧运动,以此来减少患癌风险。

(摘自新华网)

每天1小时 篇4

近期, 教育部印发《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 (下称“规定”) , 要求建立有效工作机制, 健全学校体育专项督导制度, 建立社会监督机制、科学评价机制、表彰奖励和问责制度, 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的校园体育活动, 执行不力者将被诫勉谈话、通报批评、追究责任, 并在各种评先评优活动中“一票否决”。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杨贵仁介绍说, 20多年来, 我国学生体质持续下降, 近10年下降趋势在加大, 表现在耐力、速度、力量、肺活量等方面, 近视率居高不下, 肥胖率发展很快。

调查显示, 目前能够做到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学校仅占二成左右。规定要求, 中小学校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 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 其中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 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 高中每周2课时;没有体育课的当天, 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集体体育锻炼;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

每天运动一小时 篇5

核心提示:每天参加一小时的体育活动,不仅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促进健康,而且还会提高大脑的分析、判断和反应能力。

今年8月8日是第三个“全民健身日”,国家体育总局将“每天锻炼一小时”作为本届健身日的主题。其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小型多样,就近就便,业余自愿。要求各地围绕这个主题,结合地域特色,广泛开展具有地方和行业特色的活动。

每天锻炼一小时好处大

每天参加一小时的体育活动,不仅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促进健康,而且还会提高大脑的分析、判断和反应能力。大脑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交替,人在活动时,脑细胞会经常处于迅速的兴奋和抑制交替过程中,体育活动中与肌肉运动有关的脑细胞处于兴奋状态,使大脑皮层管理思维的部分得到休息,有利于缓冲脑力疲劳。同时,活动促进了血液循环和呼吸,脑细胞可以得到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资的供应,代谢加速,大脑的活动也就更灵活,学习效率相应得到提高。

白领每天运动一小时很关键

生命在于运动。不过,很多常年坐在办公室里的人,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运动的重要性。上海足球运动员、前中国国脚谢晖特别想提醒这群人:“千万别把运动当作任务,也别用一些理由来说服你放弃运动。运动,是为了你的生命。你每天是否花一点时间来运动,这意味着你是怎样的一种生活态度。”

谢晖为年轻白领们推荐的最佳运动方式,是买张健身卡,每天花一小时泡在健身房里。“花20分钟进行有氧跑,活动全身。再花20分钟进行器械练习,拉伸肌肉,提升肌肉力量。” “最好每天都去,实在太忙的话,一个星期也要去个四五次。运动贵在坚持,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效果就大打折扣了。”谢晖说,“健身是一种态度,千万别给自己找个借口而放弃。只有坚持运动,生命才会更加健康。”

经常坐办公室,尤其是那些长时间使用电脑的人群,很容易造成腰、背、肩的肌肉劳损。不少白领选择做一些“办公室健身操”,作为健身方式。对此,谢晖有不同的看法:“很多„办公室健身操‟,说白了就是牵拉肌肉,只能是暂时缓解一下,但效果不是特别理想的。要想起到最好的效果,必须来到健身房,穿上运动服、忘掉工作,真正地投入运动。比如,腰、背、肩肌肉酸痛,那么,就在健身教练的指导下,适当做一些肌肉力量的练习。加强这些肌肉的力量,可以缓解和抵抗劳损。当然,有氧跑也可以活动全身肌肉,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除了去健身房,谢晖还建议大家适当参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比如,有的人喜欢踢球,那么,一个星期就邀请一群人,大家一起踢一场。”不过,谢晖并不认为这些运动方式是最适合的。“比如踢球,你不可能一个人踢,只能和很多朋友一起踢。但是,不可能每天都有那么多朋友和你一起踢,而且场地也有要求。你可以一个星期踢一次球,但这不叫真正的健身,从锻炼身体的角度来说,效果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谢晖特地指出了一些不好的现象:“有的人一放假就睡懒觉,一睡就是大半天。还有的人因为第二天放假,当天晚上就无所顾忌地玩乐,比如打麻将,一打就是通宵。这些,都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一个珍惜生命的人,应该多一些健康的生活方式。”

至于健身的时间,谢晖觉得,在每天的傍晚时候进行,效果最好。“比如,5点半下班,然后选择6点至7点健身,8点吃晚饭。健身结束后,晚餐也可以适当少吃一些。”

孩子每天锻炼一小时非常有必要,这样做对孩子的身心成长非常有好处

全军著名医学专家、南京军区总医院院长易学明表示,中小学生正是生理、心理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而人体骨骼、肌肉、心脏、血管、神经的发育都离不开运动的刺激。

日本中小学生近半个世纪来之所以普遍长高了10公分左右,除了喝牛奶补钙外,国家对学生体质锻炼也非常重视,每位中小学生每天至少要保证一小时以上的运动量。此外,神经系统的发育特别依赖运动的刺激,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比不经常锻炼的人神经系统发育得完善、协调,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动手能力变弱,与缺乏运动不无关系。

知名骨科专家、南京鼓楼医院邱勇教授说,人到中年以后身体素质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青少年时代的体育锻炼情况,少年时爱好运动的人,身体素质基础打得牢,到中老年后患心脑血管病的几率就低。学生每天进行体育锻炼一小时,对骨骼的成长很有利,临床发现,喜爱运动的孩子个子普遍长得高,动作也敏捷。运动还可以消除精神疲劳,让大脑保持清醒,提高学习效率,每天一小时的锻炼可以说是“磨刀不误砍柴工”,起到事半功倍效果,所以非常值得提倡。中小学生心理卫生保健专家徐苹说,亿万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其实是造成一种氛围,让全社会都关注青少年学生学习负担太重、重视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孩子每天锻炼一小时,除了对身体体格茁壮成长有好处外,对心理的健康成长也很重要,体育锻炼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协作精神、竞争意识,因为运动多是群体性活动,每个人都要扮演一个角色,这为孩子们长大以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好地融入社会打下基础。锻炼的意义

18世纪法国哲学家锹德罗提出“生命在于运动”,他认为,自然界的生命物质,都是在运动中发生发展的。如果运动停止了,生命也就结束了。人的生命靠运动维持,运动能够促进生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增强体内各内脏器官的功能、增强学生体质,提高抵抗力以及对自然的适应能力。

二、每天一小时的锻炼的实施方案

1、由于学生的体质逐年呈下降趋势,教育部提出 “每天锻炼一小时,快乐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我校根据上级要求,告诉学生,每天坚持锻炼一小时的好处,变被动为主动。

A.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促进少年儿童身体的生长发育。比如骨胳、肌肉。坚持锻炼的少年儿童,肌肉、骨胳都都比较结实粗壮,身高也比不锻炼的同龄小孩要高。调查证明,同年龄、同性别的少年儿童,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不参加的身高约长4一8厘米。

B.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还能增强体内各内脏器官的功能。经常运动的人,肺的容量比不运动的要大一倍以上;心肌发达,心脏的收缩力加强;胃肠道功能增强,消化好,饭量增加。

C.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运动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和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预防疾病发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自然界的各种因素也对人体产生作用,如日光的照射、空气和温度的变化以及水的刺激等,都会使人体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所以,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人,不仅身体壮实,而且活泼、聪明,反应敏捷,接受新事物也快,平时极少生病。体育运动还能使人体态健美。体育锻炼贵在坚持,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D.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促进人体良好品质的形成。如参加1500米长跑时,学生需要用自己的意志力和耐力去坚持,在自己觉得很累,很痛苦的时候,用意志力去提醒自己再坚持再坚持一点点,就会胜利,可一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2、每天一小时项目的设计和安排

我校根据上级要求,和本校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安排了以下项目供学生选择,同时也划分了不同的区域。项目有:跳绳、踢毽子、长跑、做游戏、闭眼平衡、队列队形练习、滑板、跆拳道、内容安排详情见大课间活动安排附表

3、时间的保证

教育部要求,中小学校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其中小学一至二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集体体育锻炼;何一个项目的执行都需要有充足的时间,我校将分散的时间做了合理的调剂。早上的大课间时间为20分钟,体育课时间为四十分钟,如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要进行阳光体育活动40分钟。这样充分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时间。而且阳光体育时间我们也进行了内容和区域的划分。同时还将上述的学生校园体育活动时间和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列入学校课表,认真组织实施。

内容安排详情见阳光体育活动安排附表

4、制度的保证

学校领导层的从组织领导、科学管理、评价考核、条件保障等方面对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提出明确目标,制定具体方案,建立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有效工作机制。我校由校长任组长,对各层任务做了明确的分工。各班班主任具体负责,体育组督察,校长室巡视。每天对出勤情况进行登记,汇总,校少先队每天对检查的情况进行报道,这直接与文明班级的评选挂钩。同时建立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社会监督机制,由家长督察团进行监督。学校每周向社会公布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工作方案、基本要求和监督电话,自觉接受社会和家长的监督,对家长反映的问题要及时核查,进行反馈,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整改。

三、对锻炼的效果进行检测、考核

学生根据大课间和阳光体育活动安排,对锻炼的效果进行检测和考核。

每天关机一小时 篇6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移动电子产品满足了我们在快节奏生活中利用碎片化时间的需求,为工作沟通、社交娱乐、理财购物等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我们似乎越来越难以想象,没有手机、没有WIFI,日子咋过。

与此同时,另外一句话也流行起来: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南极和北极,而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低头看手机。人们正因对移动电子产品的迷恋而忽视面对面沟通,忽视身边的伴侣和孩子、父母和亲人。这种状态会带来什么?

2015年4月,本刊在欧派家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支持下,委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面向全社会进行了中国家庭幸福指数与移动电子产品关系问卷调查,并邀请心理、医学、教育、经济等领域的专家对此话题进行了研讨。调查吸引了31344人参加,回收问卷13122份,调查结果显示:移动电子产品与家庭幸福指数息息相关,过度使用移动电子产品已经成了影响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和个人健康的“大敌”。

想知道你的睡眠质量正如何被移动电子产品影响吗?想知道你的家庭生活正如何被移动电子产品“插足”吗?想知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哪些才是保持家庭幸福的上上策吗?进入我们的专题吧!

2015年4月29日,由中国妇女杂志社指导、婚姻与家庭杂志社主办、欧派家居集团支持的“每天关机一小时—中国家庭幸福指数与移动电子产品关系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会上发布了《中国家庭幸福指数与移动电子产品关系调查报告》(被调查者以东部发达省市大专以上学历的青年人为主),报告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人民网、腾讯网、中国日报、中国青年报,甚至美国的华盛顿邮报等媒体,都进行了重点报道。先来看一些调查得出的惊人数据吧。

※移动电子产品在家庭里

大多数家庭拥有2~3部智能手机,半数家庭拥有平板电脑

73.3%被调查者的智能手机24小时开机

43.0%的被调查者表示,会在家庭聚会中各自玩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

结论:当前,家庭聚会的模式已变为“人+智能手机+人”

※移动电子产品在夫妻间

47.2%的被调查者在下班后陪伴配偶时,仍会使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

60.1%的已婚被调查者不满配偶玩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的时间过长

结论:陪伴配偶时使用移动电子产品的人,婚姻幸福感显著低于陪伴配偶时不使用移动电子产品的人,移动电子产品已成为夫妻间的“电子情敌”

※移动电子产品在亲子间

26.3%的父母在工作日下班后陪伴孩子时仍可能使用智能手机,在节假日,这一比例更上升至33.4%

36.6%的被调查者有时会将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作为安抚孩子的工具

结论:过度使用移动电子产品,降低了亲子关系的质量

※移动电子产品在关灯后

62.8%的被调查者每天带着移动电子产品上床

50.3%的被调查者每晚关灯后会继续玩移动电子产品

习惯于睡前玩手机的人更多存在入睡困难,他们中28.1%的人入睡时间超过60分钟,这一比例是从不带移动电子产品上床者的5倍

结论:晚上关灯后继续玩移动电子产品的频率越高,婚姻满意度就越低

负责此次问卷设计与调查结果分析的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中国心理学会医学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陈祉妍表示:调查结果符合预期,但比预期的情况更加严重。

针对《中国家庭幸福指数与移动电子产品关系调查报告》反映出的问题,我们特邀多位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会诊”,他们既是和我们共同生活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普通人,又有着各自的专业视角,观点碰撞,异彩纷呈。先来看看他们作为普通人,在生活中都和移动电子产品发生了哪些故事吧!

陈祉妍:

两个月前,我曾下过一个决定,就是不把手机带进卧室,但是我坚持了一个月之后就失败了,因为我迷上了一个很好玩的经营类游戏。大概每隔半小时,我就想去检查一下有没有游戏进展需要处理,于是就又把手机带回了卧室。

黄菡:

我女儿是1996年出生的,“90后”是号称互联网原住民的一代。过去我们会说孩子是我们身上掉下来的肉,但手机现在成了孩子身上割都割不掉的一块肉,成了孩子身体的一个器官。我们现在很烦女儿离不开手机,其实一家三口相处的时候,女儿也会抗议我们:“我在跟你说话,你能不能看着我”。

朱宗涵:

使用移动电子产品,我的老师是我孙子。他上小学五年级,微信什么的玩得倍儿溜。他还在网上建立了一个群,里面有世界各国的孩子。孩子通过移动电子产品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提高了社交能力。但是我们也发现,过度使用移动电子产品对儿童存在着潜在的危害,影响着儿童的注意力、记忆力、操作能力、语言和交流能力、空间感等的发育,充斥在网络中的暴力、色情内容也令人担忧。

你是不是也会因为偶尔忘记带手机就坐立不安呢?你是不是也会看手机看得脖子都快断了还忍不住要看呢?你是不是也会因为看手机而根本“听不见”身边的爱人和孩子在说什么呢?移动电子产品确乎存在着某种魔力,让大人和孩子统统上瘾,欲罢不能。可是我们也发现,沉迷其中,我们失去了工作学习的专注度、与家人面对面交流的专注度、吃饭睡觉的专注度……这些表面的“失去”会带来哪些更大的“失去”呢?

过度使用移动电子产品,我们会怎样……

No.1 产生“自然缺失综合征”儿童

朱宗涵:

到我们儿童保健门诊看病的孩子,50%看的是心理问题,例如:多动症、抽动症、学习困难、严重的逆反心理等。这类病例的增加,很重要的原因是现在的孩子越来越接近电子产品而远离自然。小孩脱离自然而引发的心理疾病,在国际上被命名为“自然缺失综合征”。

什么是“自然缺失综合征”

美国儿童发育问题专家理查德·洛夫在《森林中的最后一个孩童:保护我们的孩子远离自然缺失综合征》一书中说,如今,对孩子而言,到野外去玩耍,还不如待在家里看电视、玩电脑。他们可以叫得出80种电器的品牌,却不认识一些自然界最常见的动植物。孩子们可能会害怕泥土弄脏了自己的手,害怕在公园遇到的蜘蛛,害怕瑰丽大自然里的真实生命。这样一些恐惧会让他们在认知能力的发展上遇到麻烦,甚至,还会造成孩子抑郁、焦虑、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肥胖以及缺乏好奇心。一个对大自然缺乏了解的孩子,长大以后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关心环境、热衷环保的人。相反,同大自然亲密接触过的孩子,则很少会虐待动植物,因为对他们而言,要伤害自己认识的、甚至有了感情的对象,很难。

No.2 降低对人类微妙情感的理解能力,继而阻碍亲密关系

陈祉妍:

在“中国家庭幸福指数与移动电子产品关系”调查当中,大概只有三成的被调查者认为,移动电子产品给家庭关系带来了疏远的后果。可是,调查数据还显示,有六成的被调查者会抱怨配偶使用移动电子产品过多。从这些“抱怨”中我们不难看出,科技发展与人性需求存在着矛盾,人们一方面需要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另一方面,又反被科技产品所控制。

如果我们投入过多时间在科技产品上面,就容易忽略人生最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孩子的需求你有没有及时照顾到?有没有和他发生足够的情感互动?你和配偶之间只是肉体在一起,或者说只是物质上在一起,还是说你们真的有直接的情感交流?

人们沉迷于移动电子产品,是因为它能提供给人“容易掌控”的感觉。移动电子产品可以对你有求必应,“不应”一定是因为它没电了或者死机了,它不会耍脾气,不需要你去了解它的心情、顾及它的好恶,它是稳定的、有规律的。而人和人的真实交流却不是这样,要比这复杂、伟大得多。

我很忧虑,习惯了与移动电子产品“交流”的孩子,他们对人类复杂情感的理解能力,是否能得到足够的训练?他们的情感发育会不会受到阻碍?

黄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在全球80个国家、270万人口样本当中做过一个对幸福感的研究。在这80个国家里,人均GDP排名七十几位的小国不丹,国民幸福指数却排名第7!不丹首相认为,决定个体幸福感的第一因素是人际关系,这和心理学家的研究不谋而合。而若要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亲密关系,就必须要敏感于交往对象的感受和需求。人际关系的实质就是彼此需求的相互满足。

良好的沟通是亲密关系建立和维护的最重要途径和手段。研究表明,面对面沟通中,你的话说得再精准,充其量也只不过能表达三分之一的意思,剩下三分之二的意思,是通过身体语言和表情语言传达的。用移动电子产品代替面对面沟通,必然会屏蔽掉大量有效信息,造成沟通交流中的隔阂,从而影响亲密关系。

No.3 性生活质量受损

兰心:

一项来自Ipsos的调查显示:47%的日本人、33%的美国人、23%的中国人,宁要手机不要性爱。我们不得不承认,移动电子产品正在全方位地渗透进我们的生活,人们对性生活的重视程度不断降低。

来自某门户网站的数据调查显示:62%的女性称,配偶每天至少一次,在二人的“甜蜜时光”中使用手机;40%的女性称,配偶会在他们面对面说话时忙于看电视而不耐烦;70%的女性称,智能手机干扰了她们的情爱生活,给夫妻造成了无形的屏障。

电子产品正明目张胆地和我们争抢着与伴侣在一起的亲密时光,同时,过度使用也会令我们的亲密压力剧增:

当看到朋友圈中不断有人炫耀他的生活多甜蜜时,我们会感到自己的生活黯然失色,信心失落。当看到别人在秀宝宝照片时,偶尔的一次月经失调也会令女性变得紧张兮兮,担心自己的生育能力,同时,将不良感受不断放大,影响到和另一半亲密互动时的心情。人们从虚拟世界中得到的对夫妻生活的描绘过于完美,实际上根本不现实,盲目相信的话就会挑剔身边的伴侣,徒增亲密时的压力,降低性生活质量。在性爱过程中突然响起的手机铃声,更有可能令男性出现勃起功能障碍。

No.4 少挣钱

魏翔:

我参与的《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显示,中国人每天的休闲时间平均为2.55小时,其中1/3被用在了互联网上,尤其是手机上,另有1/6用于看电视。随着手机等移动电子产品的普及,有60%的中国人习惯了线上娱乐,成为“低头族”。还有40%的中国人坚持线下娱乐,当“抬头族”。“抬头族”比“低头族”平均每年多挣约4000元钱,因为他们会更多地把钱投入在保健养生和教育培训上,而“低头族”则更多地把钱花在旅游和购买家电上。

尽管过度使用移动电子产品,会带来这样那样的问题,但生于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不可能逆时代而行,将移动电子产品彻底从我们的生活中剔除。那要怎么办呢?专家同样给出了可行的方案,让我们不Out,又幸福。

当家庭遇上移动电子产品,不是戒除,而要善用

口述 | 龙迪 整理 | 刘畅

《中国家庭幸福指数与移动电子产品关系调查报告》显示,有大约三成的被调查者表示,移动电子产品对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产生了负面影响。但我们不能忽视的是,还有不到一成的被调查者表示,移动电子产品的出现增进了家人之间的感情,这说明了什么呢?这说明我们不能只盯着移动电子产品怎么处理,而更需要关注亲密关系本身。

作为家庭治疗师,我常常看到,一家人坐到一起无话可说,无言以对,但只要一张口就喷出了“刀子”,互相甩难听话、指责,唇枪舌剑,像武打片一样。我不得不做出了这样的假定,就是一个家庭幸福指数的高低,并不全赖移动电子产品是否存在。一家人坐在一起无话可说,各自低头玩手机,更多的原因可能是这个家庭存在未能处理的历史遗留问题,或者有当下的生活困难不能相互理解。为了避免冲突,人们拿起了手机,回避面对彼此的不容易。那么,在没有移动电子产品的情况下,这种回避冲突的替代品就可能是工作、娱乐、婚外情等等。

我们要帮助家庭改善关系、增进幸福,不光是要指导人们善用移动电子产品,更需要帮助人们了解,如何有效地沟通。

友善沟通需要在表达和回应的过程中使彼此的心得到联结,使彼此内心产生善意和关怀。因此,在表达和回应的过程中,我们就需要照顾到双方的感受和需要,而不是仅仅让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更不是争论谁对谁错、谁好谁坏。

友善沟通需要达成完整的联结,完整的联结在我看来分三个层面:

一是一个人有能力跟自己联结,能够了解和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并且能够满足自己的需要;

二是跟别人的联结,也就是能够理解和回应别人的感受和需要;

三是能够跟世界和自然联结,在这个联结的过程中就能寻找到生命的意义。

简而言之,完整的联结是从自己开始,然后涉及别人、涉及更广阔的世界。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完全可以利用移动电子产品,把它作为工具,使上述3个层面的联结更加丰富。

移动电子产品给个人创造了一个空间,能够去海阔天空地了解不同的信息,然后反过来用来理解自己,这是好的事情。如果一家人又能把这些信息当作共同的话题,彼此交流,就增加了家人之间相互联结的深度,在此过程中,家人们还可以共同去探索生命的意义。家庭生活遇到困难时,移动电子产品也可以成为信息的来源,供家庭成员用于学习知识、寻找办法。

当然,对移动电子产品的使用,一定要有限制,就像再好的东西吃多了也会损害健康。那么这个限制是什么?例如什么时间不可以用、什么场合不可以用……不妨一家人坐下来共同商讨。其实,在讨论如何使用移动电子产品、促进家庭成员的健康以及彼此关注的过程中,你们就正在建立家人之间的联结、改善家人之间的关系,实现友善沟通。

针对儿童使用移动电子产品、过度使用移动电子产品对夫妻生活的影响和如何建立真正的亲密沟通这3个与家庭幸福最直接相关的问题,专家又有哪些具体的建议呢?我们来看看。

移动互联网时代,给中国家庭的3个提醒

提醒1:做好父母,善帮孩子设界限

提醒人:朱宗涵

生活在电子时代的孩子成长到18岁的时候,会通过电子视屏看到20万次左右的暴力画面!这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巨大的影响,导致儿童产生焦虑、恐惧、紧张等情绪压力,增加他们的攻击性行为,甚至导致暴力伤害。作为家长,必须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限制和引导,控制孩子使用移动电子产品的时间,帮助他们筛选浏览内容。更重要的是,教孩子辨别来源于网络的海量信息,进行批判性思考,而不是全盘接收。家长还需注意,对孩子不要强迫—严苛的控制往往会带来网瘾的爆发,我们需要做的是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并和他一起讨论,如何正确使用移动电子产品。

提醒2:做好伴侣,善给亲密留时间

提醒人:兰心

面对移动电子产品的“入侵”,夫妻双方首先应该重新评估一下你们的关系,试着问一下自己:我会不会在婚姻中感到孤独?当伴侣习惯性地玩手机、忽略了我的感受时,我会不会感到不满,甚至找机会报复他?把你们的评估结果彼此交流,这就为改善夫妻关系做出了第一步努力。第二个好办法就是适当隔离网络信息的刺激,回归伴侣间真实的接触,比如,看着对方的眼睛,抚摸对方的身体,拥抱,亲吻,说点知心话。第三就是试着规划一下专属的亲密时间。如果移动电子产品确实已经过多侵占了你们夫妻相处的时间,不妨有意识地进行约定,哪段时间必须关机,真正深入二人世界。

提醒3:做幸福人,开口勿忘执手

相望

提醒人:黄菡

亲密关系在个体追求幸福、感受幸福的过程中,可以说是第一重要的。良好的沟通对亲密关系的建立和维系又是第一重要的。面对面沟通对良好沟通来说又是重中之重,因为面对面沟通中所传达出的非语言信息,在沟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即便我们坐在这里,双唇紧闭,一言未发,但是整个身体的姿势以及姿势的变化,其实都在告诉我们你此时此刻的所思所想以及内心反应。想象一下,我面无表情、声调平稳地说“我恨你,我讨厌你”,你能准确判断我的情感和态度吗?我想很难。但是加上不同的非言语表达,意思就会特别明确了。我柳眉倒竖、杏眼圆睁、声色俱厉地说这句话,那是真恨、真讨厌,表达的是愤怒和反感;我面带微笑、语调放松地说这句话,那可能是咱们俩在聊天、在开玩笑,我所表达的不过是提醒和调侃;如果我羞羞答答、扭扭捏捏,用一种很娇嗔的语调对一个异性说这句话,那恐怕就比说“我爱你,我喜欢你”还要强烈地表达着一种正面的感情了。所以说,目光、言语表情(说话时候所使用的语音、语调、语速等)、身势表情(手势、身势等)等非语言表达,都传递人与人沟通时的情感状态,而这些,经过移动电子产品的过滤,就都失去了。长此以往,我们的情感发育可能会变得粗糙。做一个幸福的人,离不开面对面沟通,离不开执手相望。

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移动电子产品的普及,拓展了我们的资讯来源,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但过度使用移动电子产品,却会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更会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和幸福指数。因此,我们向全社会发出倡议:

每天关机一小时,有限制地使用移动电子产品,回归面对面沟通!

名家共同倡议每天阅读半小时 篇7

在“书香北京·文化盛典”重头项目“21世纪10年影响中国图书榜”推荐会上, 阎崇年、毕淑敏、虹影等众多文化名人共同倡议“每天阅读半小时”。“每天阅读半小时”是本次文化活动提出的重要倡议, 谈到这一观点, 到场的知名作家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读书观点。阎崇年说“读书是第二生命”, 认为读书寄予了生命的热望;白烨则倡导“让读书丰富自己的人生”。毕淑敏则自己算了一笔小账, 如果每天阅读半小时, 那一个月就是2天, 一年就是24天, 如果能长久地坚持下去, 积少成多, 读书就会让人生变得不一样。卢勤则从“仙”、“俗”二字中悟到了不一样的见解:同样是“人”字旁, 在山顶的是“仙”, 在谷底的却是“俗”, 所以说眼光决定未来, 书是最好的朋友。谈到如何坚持读书, 虹影自有巧妙“绝招”:“如果我们对书的感情就像爱情一样, 我们就永远不会遗弃它。”这一倡议, 自四月开始在北京乃至全国掀起了“读书月”活动的新高潮。

实话实说——“每天锻炼一小时” 篇8

最近一次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报告表明:目前初中生的近视率为58%, 高中生为76%, 大学生则高达83%。学生的耐力、爆发力以及反映肺功能的肺活量等体能素质指标继续呈下降趋势。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要求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并强制要求学校必须将其列入教学计划。

二、研究目的与方法

1. 研究目的

通过对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实施情况的初步探究, 为广大体育教育管理者、工作者提供切实可行的实施建议。

2. 研究方法

(1) 调查问卷法

对我市学生进行调查, 其中高中、初中、小学各选取两所学校, 高中五个班, 初中、小学各两个班, 共计九个班。在以上随机抽取的每个班级里,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全班学生调查, 共计456名学生, 发放“学生调查问卷表”进行调查。在发放学生问卷的同时, 随机给200位学生发放了家长问卷, 由学生带回让家长进行填写。

(2) 实地访问调查法

对本市这六所学校进行实地调查, 并与部分教师、学生、家长进行面谈及实地观察, 获得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为本研究提供依据。

三、结果与分析

1. 调查问卷

学生问卷收回440份, 有效问卷436份, 统计结果如下:

家长问卷收回160份, 有效问卷160份, 统计结果如下:

教师问卷收回38份, 有效问卷38份, 统计结果如下:

从以上统计数据我们不难看出:

(1) 不管教师、学生还是家长对“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政策大都持肯定态度, 说明大家都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2) 大家对该政策的可行性信心不足, 一半左右的教师和学生觉得锻炼环境不够, 家长对政策的长期推行更是信心不足, 觉得只是走走形式而已。

(3) 政策口号都好, 但落实太难了。大部分学生做不到每天锻炼一小时, 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上看, 一半以上的学生和教师都认为学校做得不够到位。

2. 实地访问调查

鉴于问卷调查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我又到六所学校进行了实地调查, 调查结果总结如下。

(1) 学生———几乎做不到每天锻炼一小时。四所学校实行大课间操, 上、下午各30分钟, 表面上看时间刚好达标, 但事实上是最初的5分钟集合队伍, 接下来跑操或做操8-10分钟, 剩下的15分钟, 大多数同学会回教室学习。另外两所学校下午加了一节课外活动, 刚开始实行时活动的人很多, 慢慢地, 人越来越少, 几周后几乎没人活动了, 在升学还是看分数这个指挥棒下, 学生只有挤时间拼高分。

(2) 学校———硬件设施尤其是场地不够, 难以保证学生每天一个小时的锻炼时间。六所学校中, 只有高中两所学校场地相对宽松, 其他四所学校活动场地很小, 其中一所小学如果全校学生都出来活动, 学生只有站着挤在一块, 根本无法进行锻炼。

(3) 家长———对此政策认识模糊, 心中没底。笔者和家长一提起让孩子每天锻炼一小时这件事情来, 大部分家长都支持, 但更多的是担心。

(4) 教师———任重而道远。推行“每天锻炼一小时”后, 很显然, 体育教师的工作量要加大很多, 既要上好体育课, 又要开展好课外活动和课间操。即使这样, 大部分教师还是对此充满了信心。

为了更好地推行“每天锻炼一小时”, 作为一名体育工作者, 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尽自己所能多宣传, 让大家知道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好处和必要性, 身体好了, 学习效率会高, 7+1的确会大于8。

第二, 充分利用大课间, 因地制宜地开展丰富有趣的体育活动。

第三, 由于场地小, 学生多时可把活动时间尽量错开, 积极开发占用面积小, 对场地要求不高, 不用器械或少用器械的锻炼项目。

“保证每天锻炼一小时”是我们现在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明确要求的, 更是中小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广大体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 我们要持之以恒, 赋予它高度的热情和必胜的信念。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本文的各项调查和综合分析认为, 推行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举措是及时的、正确的、必须的。该政策的推行虽有困难和阻碍, 但只要政府支持, 学校重视, 广大体育工作者还是对此充满了信心。国家应逐渐改革现有的升学制度, 使学生身体素质的好坏也纳入评价范畴中

摘要:本文主要对“保证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初步探究, 经过分析认为, 推行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举措是及时的、正确的、必须的。国家应逐渐改革现有的升学制度, 使学生身体素质的好坏也纳入评价范畴中。

关键词:青少年体质,体育,每天锻炼一小时

参考文献

[1].李晖, 《城市男生四分之一“胖墩”关注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N], 福州晚报, 2008

每天听音乐半小时可降低胆固醇 篇9

这项研究是由美国马里兰大学的研究人员调查了近万名当地居民之后得出的结论。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在36岁。结果发现, 经常听自己喜欢的音乐的人, 其血管输送血液的功能比从不听音乐的人高26%。

研究人员分析, 音乐能增加血液中一氧化氮的水平, 而一氧化氮有助于预防血栓、减少“坏胆固醇”在血管中的堆积。研究者同时也提醒公众注意:重金属音乐会使血压升高, 并不利于健康。

运动质量是每天锻炼一小时生命线 篇10

为什么要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笔者认为,一是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学生每天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大大减少,而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保障。二是国家对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三是它涵盖了学校体育的主要方面。

今年上半年,国家教育督导团组织国家督学和学校体育专家,对广东、四川、上海、江苏、内蒙古等15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其所属的24个地(市)、43个县(市)和336所中小学校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情况进行专项督导检查。从督查情况看,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对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十分重视,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制订了具体实施方案,建立了专项督导制度,并将每天锻炼一小时作为重要指标,纳入上级对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年度评价考核之中。同时,各中小学校积极组织实施,把学生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纳入教学计划、列入课表、排入作息时间表,专门制定方案,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得到保证。但督查也发现,相当一部分学校体育课和大课间体育活动质量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学校对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认识不到位,没有把它看成是增强学生体质的重要形式;二是专职体育教师配备不足,兼职体育教师过多,加之未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导致体育教学能力低下,体育活动内容设计单一;三是一部分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精神不振、表现懒散,达不到锻炼效果。

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不仅仅是时间问题,更重要的是运动质量要得到保证。因为只有运动质量得到保证,才能真正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这恰恰是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实质所在。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必须要在有效提高运动质量上下工夫,要向活动的每一分钟要效益,切忌搞形式主义和走过场。

针对一些学校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质量不高、内容单调等问题,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要组织学校体育专家帮助和指导学校组织开展好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要把着力点放在提高运动质量上。要加大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重点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设计能力,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有效开展。

壮阳:每天运动半小时 篇11

这句话对于中年男性来说,可谓是个不花钱的“壮阳”良方。忙碌在北京奥林匹克中心的北京宣武医院泌尿外科医生王升晗说,对那些假ED的人来说,40多岁至50多岁的男性,只需经常做慢跑或快走的有氧运动,就可以恢复正常的性功能,也就是说对于他们,这样的简单运动,就可以有取代“伟哥”的作用。

为什么中年人会出现假ED?王医生说,人到中年以后,工作压力大,身体状况下滑,运动技能减退,雄激素也随之减退。这些情形也就是中医常讲的肝气不舒,气血不畅,尤其是平时脾气急躁的人情况更糟。这时如果不及时补充运动能量,性能力下降是很容易出现的。

但是这种状态尚未形成真正的阳痿,中年男性只要每天坚持半小时以上有氧运动,或者至少隔天也要运动1次就可以有效改善性功能。

一则国外的研究指出,阴茎对于血流量的降低较心脏更为敏感。因此,阳痿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先兆。对于这一说法,王医生表示肯定。在性爱进行时,心血管中的血液往阴茎走,如果心血管本来就有血液供应不足的问题,这会儿都忙着去供应生殖系统,心脏就可能突然犯病。

阳痿与心脏病都是由于器官的血液灌注减少所致,而运动能够保持血管通畅。

“要阳刚,首先要改善心肺功能。在心肺功能得不到改善的状态下,使用伟哥之类来壮阳,弊大于利。运动既可以避免阳痿的发生,同时避免心脏病发作。”王医生说。

具体到运动形式,早在我国古代医书《黄帝内经》中,就有阳气生于四肢的论述。所以,无论慢跑还是快走,只要是加强心肺功能、使四肢得到运动而且自身能够承受的运动,都是可以的。

每天1小时 篇12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科学家研究了三组采集狩猎族:非洲纳米比亚的土著人———桑人, 坦桑尼亚的游牧采摘民族———哈扎人,玻利维亚的提斯曼原住民。他们的生活方式较为传统,与人类的祖先接近。

94 名成年人在超过1000 天内穿戴专业手表,记录睡眠及清醒的时间。

结果显示,大部分成年人每晚睡不到7小时,平均下来只有6 小时25 分钟,这远远低于所推荐的8 小时。

尽管如此,参与者们的健康状况却是良好的。相比于每晚拼命要睡够8 小时的许多人来讲,他们肥胖率较低,拥有更好的血压和心脏。

该研究的主要作者甘地·叶提思表示,人人都觉得他们应该睡够8、9 个小时甚至更多,但这个研究告诉我们,这并不准确。

可能会有人说,这些采集狩猎民族的生活习惯与现代人都不同,并无多大的参考价值,比如他们可能天黑后就睡大觉了,而我们还在熬夜。

事实上,尽管没有电,太阳下山后这些民族也不会马上上床睡觉。相反的,日落后他们还在“熬着夜”,平均有3 小时20分钟。而且,他们几乎没有打盹的时刻,“失眠”这个词,对他们来说也十分陌生。

杰罗姆·西格尔教授说,日落后熬夜绝对是很正常的,当然现代人熬夜的时间会长了些。

上一篇:院外指导下一篇:时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