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原理

2024-09-21

施工原理(精选10篇)

施工原理 篇1

前言

冻结法施工在地下工程建设中被广泛运用,随着城市的建设的不断发展,冻结法利用人工制冷技术,将松散的含水层冻结成封闭的冻结壁,形成强度高、完整性好且不透水性非常好的临时加固体,从而避免了地下水对地下工程的影响, 同时达到加固地层的目的。增加了岩土体的强度和自身稳定性。人工水平冻结法封水性好,对周围环境扰动小并且适用性强,能够增加施工的全面信息化,保证施工的安全。

1人工冻结法的优缺点

冻结法在地下工程开挖过程作为一种辅助施工法,起到临时支护作用,优点如下:

(1)人工冻结法适用性强,特别是在富水软弱层及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下, 由于冻结法的灵活多变,使其在地下工程施工中被广泛运用。

(2)人工冻结壁强度高,并且连续性好,具有较好的均匀性。冻结温度不断减低,则冻结壁的强度不断增大,有些软弱土层冻结后的强度可达原始状态的100倍,并且冻结均匀,无薄弱点。

(3)冻结壁隔水好,并且冻结孔可根据工程需求,灵活布置,也经常被用于抢险救灾工程中。

(4)冻结壁的形成,避免了大开挖,并且无烟尘,施工期间不影响正常交通, 有利于保护环境,施工结束后岩土体还能恢复原状,不影响日后地下管线的埋设。

但是人工冻结法也存在诸多问题,施工期间岩土体不可避免的发生冻胀融沉, 可能会引起地面的隆起和沉降,对地下的管道建设有一定的影响,并且周期长耗资大。

2人工冻结法的施工工艺

人工冻结法施工主要分为安装冻结站、铺设冻结器、积极冻结期、维护冻结期以及解冻期。

(1)安装冻结站:冻结站包括蒸发器、冷凝器、节流阀、压缩机、中间冷却器、盐水循环系统设备等。

(2)铺设冻结器:根据相关的设计要求,对土体进行钻冻结孔,并在冻结孔内将冻结器铺设好,然后再把各个冻结孔内的冻结器连接起来,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再与冻结站相连接。

(3)积极冻结期:在冻结开始初期,在冻结管的周围形成各自的冻结圆柱, 随着冻结时间的不断增加,随着冻结的不断发展,每个冻结圆柱之间相连,之后会形成一片冻土墙,冻土的强度随温度的不断降低而增加,不断减低温度,达到目标强度为止。

(4)维护冻结期:补充土体损失的冷量是这个阶段的主要目的,将地层温度控制在设计温度范围内。

(5)解冻期:在地层开挖之后,永久结构施工完成后,冻结停止,解冻土层, 拆除设备。

3人工冻结法设计及厚度计算理论

(1)冻土墙的结构设计

根据地质水文资料、经济条件以及工程经验来确定施工方案,合理的冻结壁形式决定着施工方案的是否达到预计效果。

冻结壁的主要形式有圆形和椭圆形帷幕、直墙和重力连续墙、连拱型冻土连续墙。大多矿井以及隧道工程的断面都近似于圆形,因此帷幕选用圆形或者椭圆形,这样能够极大程度的发挥其防水和支撑能力。直墙冻帷幕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拉应力,而且直墙冻帷幕也不均匀受力,为弥补其结构受力性能差的弱点,常采用内支撑配合其使用。

(2)设计方法

冻土帷幕能否抵挡未冻土的作用,来判断设计方法是否可靠。判断是否能够保证开挖面的稳定。设计步骤:(1)先假设帷幕为理想弹性体,计算强度随时间和温度的变化;(2)根据实际荷载情况,计算帷幕的内力,分析弯矩分布情况, 然后对比分析,确定冻土设计参数,借助有限元法进行热交换、位移和稳定性分析。

(3)冻土参数的设计

主要参数设计包括平均温度、冻结孔布置间距、冻结壁厚度、冷冻系统设计、 冻结时间、冻结方式等。

1冻结平均温度。为了从整体上来评估冻结壁的性能,在工程中将平均温度作为评估标准,我们一般取值-7℃~-10℃。

2冻结厚度。根据初步计算,初选出冻结壁厚度,然后根据地压以及帷幕的强度对初选的冻结壁厚度进行验算,通过不断调整冻结参数达到资金技术的安全可靠、工期短的优化目标。

3冻结孔布孔间距。根据地层的地质水文情况、冻结体厚度及形状,在施工中,冻结孔间距以0.5~1m为宜。

4冻结时间。

冻结时间主要考虑冻结孔交圈和达到设计冻结壁的时间,需要根据盐水温度和冻土扩展速度来确定。

6冻结方式。间接冻结以及直接冻结两种。

(4)冻土墙厚度计算

冻结壁厚度设计要综合考虑冻土强度与变形特征、外部压力和地层的地质水文情况、、冻土的温度场、冻结壁暴露时间和应力场以及开挖断面的大小和步距等诸多因素。工程上人们对冻结壁厚度的取值偏于保守,为克服这种现状,国内外学者运用模型试验、解析方法、有限元方法等手段,对冻结壁厚度计算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目前,有效计算冻结壁厚度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根据数学力学模型推导出的经验公式;二是数理统计的经验法;三是根据温度孔实测温度变化来推算冻结壁厚度。

4人工冻结法信息化施工技术

由于人工冻结法施工一般都是一个持续的、动态复杂过程,其过程不容易控制。人工冻结法施工过程中,施工工况、制冷系统运行状况、边界条件、地质条件等因素都会对施工带来影响,并且帷幕强度随温度的变化而不断变化。通过不断调整各种相关参数,来确保冻土帷幕施工快捷、安全有效。目前,我们一般采用现代传感器技术以及软件技术、计算机数据通讯原理,来监测冻结法施工过程, 通过反馈的数据,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以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

信息化施工的主要内容:

(1)监测冻结过程中土体的温度。通过在冻结土体中的不同位置按要求预埋传感器,连续、定时的读取每个测点的温度值,并绘出温度-时间曲线以及温度空间分布图,形象直观的观察冻土帷幕发展趋势,研究冻土帷幕的发展规律,为进一步确定冻结系统参数提供可靠依据。

(2)监测盐水温度。由于冻结法施工工序比较多,并且技术性强,如果冻结施工过程中的一个任何环节出现问题,将导致整个帷幕的质量问题,严重是还会引起重大安全事故,盐水温度可以直接反应出系统是否存在异常。因此,实时监测盐水温度,可以有效判断系统是否正常运作。

(3)监测冻结土体冻胀力。冻土的体积会随着冻结时间的不断增加而增大, 由于土体膨胀,因此土体就会产生冻胀力,由于冻胀力的存在,会对周围土体环境产生影响,所以在冻结过程中,必须实时观测冻胀力的大小,保证其在相应的允许范围内,以保证施工安全有效的进行。

5结语

(1)通过对比分析冻结法施工优缺点,进一步阐述人工冻结法施工在地下工程支护中的优越性。

(2)确定施工工艺,对设计方法不断优化,对平均温度、冻结孔布置间距、 冻结壁厚度、冷冻系统设计、冻结时间、冻结方式等参数进行设计,使设计达到最优。

(3)通过人工冻结法信息化施工技术进行分析,信息化施工的主要内容是监测冻结过程中土体的温度、监测盐水温度、监测冻结土体冻胀力。

摘要:对比分析人工冻结法施工的优缺点,确定冻结法的施工工艺,对设计方法不断优化,对平均温度、冻结孔布置间距、冻结壁厚度、冷冻系统设计、冻结时间、冻结方式等参数进行设计,使设计达到最优。通过对人工冻结法施工原理分析,阐述了人工冻结法施工的在施工技术中的优越性。

关键词:人工冻结法,冻结壁,冻胀,地铁隧道

参考文献

[1]史继尧.冻结法施工在地铁联络通道中的应用[J].隧道建设,2011,S2:152-156.

[2]于长一.地铁联络通道冻结法施工数值模拟分析[D].天津大学,2014.

[3]赵强,武光辉.基岩冻结法施工解冻水害的机理及治理技术[J].煤矿安全,2013,04:91-93.

[4]鲍永亮,郑七振,唐建忠.地铁隧道旁通道冻结法施工监测分析[J].铁道工程学报,2009,03:93-95+109.

[5]阮庆松,吴立,姚俊东,杜明玉,阮明清.地铁联络通道冻结法施工方案研究——以武汉轨道交通3号线为例[J].人民长江,2015,07:22-25.

加强带的应用原理与施工技术 篇2

【关键词】膨胀加强带;后浇带;配合比

建筑物受到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等因素的影响,会使房屋产生变形、开裂甚至破坏。为了防止建筑物破坏,通常采用变形缝将建筑物分成几个独立变形的部分,使各部分能独立变形、互不影响。但是,在实际工程中,设置变形缝会使结构复杂,施工困难,材料用量较多,工程造价增加;并且在地震力作用下,各个部分相互碰撞,易造成震害,地下室防水处理难度加大,容易出现漏点隐患,不但引起结构局部破坏,还使建筑装饰材料也造成破坏,影响结构的耐久性。

对于坐落同一基础的地上建筑物质量比较均匀,地基土质压缩性变化不大的超长建筑物为了施工方便快捷,节省造价,可不设施工缝,采用膨胀加强带施工工艺。

在超长混凝土结构中设置膨胀加强带,不但有利于解决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等因素对房屋结构安全的影响,而且具有如下优点:

(1)构造简单,施工方便,周期短。

(2)材料用量较少,易于控制工程造价,经济性好。

(3)保持结构的整体性,有利于结构抗震。

因此,膨胀加强带在超长混凝土结构应用方面已产生较大的效应。

1.技术原理

由于普通混凝土存在收缩导致开裂破坏,结构设计一般是以设置临时性收缩变形缝的方法释放大部分收缩应力,经过一段时间后再以较大膨胀量的混凝土回填此缝。膨胀加强带的技术原理是在带内混凝土中掺加适量膨胀剂,通过水泥水化产物与膨胀剂的化学反应,使混凝土产生适量膨胀,在钢筋和临位混凝土的约束下,在钢筋混凝土中产生一定的预压应力,使结构的收缩拉应力得到大小适宜的补偿,从而达到防止混凝土结构开裂破坏的目的。加强带设置在混凝土收缩应力发生最大的地方,通常是房屋长度方向的中间,对于超过普通混凝土伸缩缝设置距离过长的且要求连续无缝施工的混凝土结构,可以在适当部位设置多条膨胀加强带。大量的工程实践证明,采用膨胀加强带,可以连续施工超长混凝土结构不留缝而不裂,减少了分缝处理带来的麻烦,大大缩短了工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2.工程概况

哈尔滨某办公楼工程框架结构,长80m,宽55m,地下室底板厚度0.3m ,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C30,抗渗等级S8;地下室顶板厚0.25m。由于本工程为大型民用建筑,质量要求十分严格,而且要求尽量缩短工期,以求尽快投入使用;又鉴于该工程地下室底板属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如果采用常规的方法施工,估计会遇到许多技术难题。因此,根据工程情况和施工技术要求,本工程采用超长连续无缝施工,在长边方向上设置两道膨胀加强带,在短边方向上设置一道膨胀加强带,加强带宽度为2m。

3.膨胀加强带做法

膨胀加强带的做法主要有三个要点:

(1)带宽2.0m,带的两侧布置5mm 的密孔钢丝网和Φ3间距100mm的加强网用Φ12的钢筋制作成骨架焊接在板主筋上,将带内混凝土与带外混凝土分隔开,钢丝网垂直布置在上下层(或内外层) 钢筋之间。

(2)带内增设10%~15%的水平温度钢筋,均匀布置在上下层(或内外层) 钢筋上,水平温度钢筋垂直于膨胀加强带长度方向进行分布,两端各伸出膨胀加强带2.0m,并固定在上下层(或内外层) 钢筋上。

(3)带内采用设计强度等级比相邻非加强带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级的混凝土进行浇筑,外掺适量膨胀剂。

本工程膨胀加强带的做法:带内混凝土外掺12%(占水泥质量) 膨胀剂,比带外混凝土膨胀剂掺量高2%(带外混凝土膨胀剂掺量为10%)。

4.施工要点

4.1配合比

4.1.1原材料

(1)水泥:强度等级不小于425,本工程采用的水泥强度等级为425。

(2)砂:中粗砂,细度模数2.6~2.9,含泥量小于1%。

(3)石子:8mm~31mm 连续级配碎石或碎卵石,含泥量小于1%。

(4)粉煤灰:二级分选粉煤灰。

(5)防水剂:哈尔滨建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产WG-HEA 高效抗裂防水剂。

4.1.2 HEA 泵送混凝土要求

(1)坍落度:出机坍落度16cm~18cm,经1h后为14cm~16cm,以满足泵送要求。

(2)凝结时间:4h~6h。

(3)限制膨胀率:水养14d,膨胀率大于0.03%。

4.1.3 HEA 设计参数

胶凝材料总质量:B=C+HEA+FA(C 为水泥、HEA为防水剂、FA为粉煤灰)。

HEA 掺量:HEA=HEA/B=12%。

混凝土配合比经过试配合格后才能使用,并按JCJ 55-2000普通混凝土配合设计技术规程标准和GB50119-2003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执行。

4.2混凝土的拌制与质量控制

施工单位和混凝土搅拌站对使用的输送和计量设备进行检查,确保施工期间的正常使用,进场的原材料进行严格的把关,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现场加强管理,有明确的生产记录,并对混凝土质量控制要求如下:

(1)各种原材料必须符合有关标准,并检验合格后才能入库。

(2)定期校验计量设备,水泥、粉煤灰、用水量、HEA、减水剂计量误差不得超过±1% ,石子不得超过±2%。

(3)投料顺序为:砂、石、水泥、HEA、粉煤灰、水,搅拌时间应比普通混凝土延长30s~60s。

(4)由于砂、石材料的含水率经常变化,因此拌和混凝土应以坍落度为准,施工现场严禁更改配合比所设计的含水量。

(5)现场应按国家有关规定留取混凝土试块。

4.3混凝土的浇筑与养护

4.3.1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的浇筑采用连续施工方式施工。施工时,按计划开始从一侧浇筑混凝土,分层梯式前进,每层混凝土振捣密实,不得漏振或过振。加强带外混凝土采用小膨胀混凝土浇筑,当浇筑到加强带时采用上述配合比的混凝土施工,浇筑至另一侧时又改用小膨胀混凝土浇筑,如此循环下去,直至连续浇筑完毕。

4.3.2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的收缩变形主要发生在早期,因此前期的养护工作至关重要。在混凝土初凝前,用木压子抹压表面,以防出现裂缝。其养护时间从混凝土初凝后开始,采用蓄水或盖麻袋浇水,保湿保温养护14d,既保证混凝土水化用水又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在25℃以内。混凝土的养护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养护期间必须有专人负责,杜绝出现干燥情况,确保混凝土硬化的顺利进行。

5.结束语

在混凝土结构中采用膨胀加强带,可以连续施工超长混凝土结构而不留缝,减少了分缝处理带来的麻烦,大大缩短了工期,体现了构造简单、施工方便的设计理念。

膨胀加强带必须根据实际工程情况使用,如上部建筑质量不均匀,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防止不均匀沉降给建筑物带来破坏时,膨胀加强带就不适用了,此时就要采用后浇带施工工艺来解决混凝土收缩变形和沉降开裂问题。

施工原理 篇3

关键词:复合地层,大断面隧道,动态分部施工,工法研究,监测技术

1 基本概念

1.1 上软下硬复合地层

不同的形成时代, 不同的地质作用等因素均使得地层在岩性、结构、变质程度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别, 在工程上表现为高度地非均质性, 也就是说, 严格意义上的各向同性均质地层在自然界是不存在的。对于隧道工程而言, 在开挖断面范围内和开挖延伸方向上, 往往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地层组成了隧道的赋存环境。通常可把这些岩土力学、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等特征相差悬殊的组合地层, 定义为复合地层。复合地层的组合方式也是非常复杂多样的, 但总的来说有以下两类:

1.1.1 在垂直方向上不同地层的组合

最典型的垂直方向上的复合地层就是所谓的上软下硬地层。即隧道断面上部是松软土层, 而下部是坚硬的岩石地层或者上部是软岩地层而下部是硬岩层或者在硬岩层中夹软岩层或者在岩石地层中夹破碎带、溶洞等。

1.1.2 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层组合

在一个施工阶段当中, 可能分布着不同时代、不同岩性、不同风化程度或不同层序的地层, 也可能同一种岩层, 但风化程度有很大差异, 从而表现出水平方向上工程地质性质的差异。

1.2 大断面隧道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逐步实施,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大发展时期, 环境保护对交通运输的要求使得隧道必将越建越多, 而且隧道也越建越长, 隧道断面也越来越大。由于大断面隧道跨度较大, 结构将承受较大的围岩压力、受力条件较为复杂, 加施工期间诸多工序的相互影响、围岩的多次扰动以及支护衬砌相互之间的非同步施工等诸多因素, 故极易发生围岩失稳和隧道衬砌结构开裂与破坏现象。因此, 开展大断面隧道的施工工法研究也一直是业内人士的焦点。

2 动态分部施工工法的提出及特点

软弱地层中隧道开挖施工方法常用的有双侧壁导坑法、CD法 (中隔壁法) 、CRD法 (交叉中隔壁法) 等。CD法主要应用于双线隧道级围岩深埋硬质岩地段以及老黄土隧道级围岩地段。CRD法主要应用于IV级围岩深埋软质岩、浅埋、偏压地段以及V级围岩深埋地段。双侧壁导坑法虽然能够应用于V级围岩浅埋、偏压及洞口段, 但其为先开挖隧道两侧的导坑, 并进行初期支护, 再分部开挖剩余部分的方法。

此方法工序干扰少, 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适合中、大型机械进行施工, 施工进度大大加快, 并且临时支护少, 投入经济少, 降低了工程造价。能保证施工全过程处于安全、稳定、优质、快速的可控状态。适用于超浅埋大跨隧道不均匀风化地层及从侧壁进洞困难的地段。

3 动态分部施工工法力学原理

3.1 大断面隧道的施工力学特性

目前, 国内外对于大断面隧道的施工力学特性进行了较多的研究, 归纳起来, 大断面隧道施工力学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1 大跨隧道由于宽度加大, 而高度基本保持不变, 因此, 形成一个扁平的拱形结构, 其在力学分析上可近似看作椭圆。

3.1.2 由于跨度加大, 使得开挖引起的应力重分布趋于不利。如果围岩的单轴抗压强度比重分布的应力小, 隧道周边围岩将出现塑性区, 为此, 需要强大的支护结构来控制变形。

3.1.3 隧道在开挖过程中应力集中程度大, 是普通隧道的1.5-2倍, 隧道墙脚处应力集中过大, 要求围岩具有较高的地基承载力。

3.1.4 拱顶稳定性降低, 施工过程中易坍塌。

3.1.5 会产生较大的松弛地压。开挖宽度和开挖高度越大, 要求产生拱作用的埋深越大, 在埋深小时, 拱作用不能发挥时, 就会产生很大的松弛地压, 因此, 对大断面隧道而言, 会产生较大的松弛荷载。

3.1.6 支护结构的承载力相对较小。跨度越大, 扁平形状的拱形支护结构的承载力也小。

3.2 动态分部施工工法的力学机理

3.2.1 椭圆形洞室围岩应力分布

从判断隧道围岩稳定性的观点出发, 只要找到洞室周边极值点处的应力大小, 看其是否超过岩体的强度即可判断其稳定程度。从研究圆形断面洞室周边应力知道, 椭圆形洞室周边应力的两个应力极值仍然在水平轴和垂直轴上。

3.3.2 动态分部施工工法的力学机理

通常, 浅埋隧道的侧压系数K小于1, 由于使用功能要求以及其本身的特点和工程造价等因素的控制, 大跨隧道一般做成扁平状, 为了便于分析可近似地看成椭圆形, 从理论力学原理看, 动态分部施工工法是有利于隧道施工稳定的。

4 动态分部施工工法施工工艺及操作要点

4.1 动态分部施工工法工况

动态分部开挖工法根据隧道的跨度、开挖面范围内地层分布特征及围岩的稳定程度可以分为中台阶设中隔墙和不设中隔墙两种情况。

4.1.1 中台阶不设中隔墙

当隧道上台阶围岩软弱, 而中下台阶围岩较硬时, 采用动态分部施工施工工法, 隧道中台阶可不设中隔墙, 此时, 隧道的开挖方法用中隔墙将在上台阶分成左右两部分。具体施工工序如下: (1) 开挖1部台阶, 初喷砼封闭掌子面。施作1部洞身结构的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 安设锁脚锚杆, 锁脚锚杆要求与钢架用钢筋焊接。 (2) 跟进开挖支护2部, 步骤同1部。 (3) 开挖3部, 安装钢架, 钻设锚杆, 锚杆要求焊接在钢架上。喷射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4) 开挖4部, 及时封闭初期支护。

4.1.2 中台阶设临时中隔墙

当隧道上、中台阶围岩软弱的时, 隧道的开挖方法用中隔墙将上、中台阶分成左右4部分。具体施工工序如下 (1) 开挖1部台阶, 初喷砼封闭掌子面, 施作1部洞身结构的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 安设锁脚锚杆, 锁脚锚杆要求与钢架用钢筋焊接。 (2) 跟进开挖支护2部, 步骤同1部。 (3) 开挖支护3部, 步骤同1部。 (4) 开挖支护4部, 步骤同1部。 (5) 开挖支护5部, 及时封闭初期支护。

4.2 动态分部施工工法要点

采用动态分部台阶法施工, 中台阶及下台阶中隔墙根据地质及监控量测情况适当加设。上台阶左侧先行, 右侧滞后左侧, 中台阶跟进。上台阶为土质时采用人工开挖预留核心土, 均采用人工出碴。

4.2.1 108管棚超前预加固 (进洞时)

隧道拱部内采取加密的超前108长管棚, 注浆材料采用水泥浆或水泥一水玻璃双液浆。

4.2.2 加强初期支护

按照“强支护”施工理念, 为减少隧道变形引起地表下沉, 并保障施工安全, 该地段主洞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厚度由25cm提高至28cm, 钢架由120a工字钢改为122工字钢, 临时仰拱采用120工字钢, 喷射混凝土厚25cm;中隔墙采用122工字钢, 喷射混凝土厚22cm。并加设锁脚锚管, 每钢架下加设8根。

4.2.3 洞身开挖

上台阶左侧先行, 右侧滞后左侧, 设置直中隔墙, 临时仰拱根据底板地质情况增设, 中台阶及下台阶跟进, 中台阶中隔墙及临时仰拱根据围岩情况增设。上台阶为土质时采用人工开挖预留核心土, 均采用人工出碴;中下台阶出现岩层, 需进行爆破时采用弱爆破, 避免损坏初期支护, 控制爆破速度不超过并按设计埋设注浆小导管, 开挖完成后及时喷硅封闭, 每循环开挖进尺0.5m (即钢架间距) 。仰拱及时跟进, 仰拱支护每2-3m施工一次, 仰拱衬砌5m一次。

5 结语

从复合地层和大断面隧道的基本概念出发, 分别阐述了隧道上软下硬地层与大断面隧道施工力学行为的基本特点, 提出了动态分部施工工法的基本概念, 并根据椭圆形隧道受力机制和轴变理论分析了其力学原理, 从理论上论证了该工法的实施有利于隧道施工的稳定, 为该工法的提出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最后就其主要施工工艺及措施进行了具体介绍。

参考文献

[1]沈才华, 童立元, 刘松玉.卵砾石层浅埋公路隧道支护方案的优化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8.

施工原理 篇4

冲击碾压原理及其在黄土路基施工中的应用

分析了冲击碾压的`工作原理.结合工程实例,论述了黄土路基冲击碾压施工必须注意的问题.

作 者:张璐琰 ZHANG Lu-yan 作者单位:中铁十五局五公司,河南,洛阳,471000刊 名:建材技术与应用英文刊名:RESEARCH & APPLICATION OF BUILDING MATERIALS年,卷(期):“”(2)分类号:U416.05关键词:冲击碾压 黄土路基 冲击能量 注意事项

施工原理 篇5

【关键词】逆作法;地下室;施工技术;效益

1.逆作法施工技术原理

逆作法是相对于建筑物施工的常规顺序而言的。建筑物施工的常规顺序是先开挖基坑,然后从基础开始,逐层向上施工,基坑开挖所需的支护,属于施工的措施,与建筑物的地下结构各不相干。而地下室逆作法施工是利用地下室的楼盖结构、梁、板、柱和外墙结构作为基坑围护结构和基础施工的支撑结构,在坑内的水平支撑体系和围护体系由上而下进行地下室结构的施工,与此同时可进行上部结构的施工。实践证明,逆作法适用于基坑较深,建筑场地狭小,周边环境对基坑支护结构的水平变形有严格限制的情况。

建筑深基坑支护采用逆作法,是地面以下各层地下室自上而下施工,并借助于地下结构自身的能力对基坑产生支护作用,来保证基坑土方开挖,并利用地下各层的钢筋混凝土楼板的水平刚度和抗压强度,使各层楼板成为基坑围护桩墙的水平支撑点,并利用基坑外不同方向的土压力包括被动土压力的自相平衡来抵消对坑壁围护桩墙的不利影响。

2.逆作法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地下室施工中的应用

某工程地下室周边采用地下连续墙的挡土形式,并利用首层楼板、负一层框架梁和负二层局部框架梁用于基坑内水平支护。连续墙长度为147.83m,槽宽为85cm,约分为35个槽段。槽段之间采用工字钢刚性接头。地下连续墙墙底嵌入强风化岩不少于3m。并最小深度(由+0.00起计)应不少于16m。地下连续墙混凝土设计强度为C40,抗渗等级为S8;采用逆作法进行施工。为了方便逆作法的实施,地下室结构柱全部为钢管混凝士圆柱,钢管柱的直径为600-800mm。

通过地质勘查报告的分析,建筑所处场地上层土质较差,环境比较复杂。本场地地下水埋藏较浅,地下水静止水位埋深为1.60~3.03m,标高为5.79~7.19m,其中砂层为主要含水层。施工流程如下:

2.1连续墙、冲孔桩的施工

根据工期计划及设计图纸要求,本工程的地下室采用逆作法施工,基坑土方开挖前必须先完成连续墙和冲孔桩的施工,再进行桩承台基础与钢管柱的接头节点的施工。连续墙和冲孔桩将按照常规的施工工艺进行。

2.2桩承台、结构钢管柱施工

当工程桩浇筑完成且达到一定强度后,应先用泥浆泵将桩孔内的部分泥浆抽出(以孔壁不坍塌为准),然后再往孔内抛人袋装的碎石,直至有足够的高度和密实的工作面站立作业人员(碎石颗径1cm~3cm为宜);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经验,人工挖孔成井的内半径必须比桩承台半径大0.5m,以满足人员井下进行钢管柱定位器安装的空间要求。挖柱井孔前,要定出轴线及柱井位,放出柱井孔位中心线和柱井孔径;进行开挖时,孔井的开挖方式类似人工挖孔桩的开挖采用钢筋混凝土护壁作为支护,以节为单位,并严格监控制好井下的空气、水位情况及开挖深度;在施工柱井完成后挖柱井孔达到要求的标高(桩承台垫层底)时,并通过鉴定和验收,符合要求后便可进行桩头浮浆打凿以及桩承台垫层的浇筑;在承台垫层及防水层施工完成后,便可按设计要求预留出承台的竖向钢筋及进行钢管柱埋件的安装,然后在浇筑桩顶及部分承台混凝土,将钢管柱脚的预埋件固定。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再将钢管柱吊装至井内,将其与预埋件焊接安装牢固,最后再进行钢管柱内混凝土浇筑,并在井孔回填前安装好地下室各层的节点环梁。

2.3土方开挖

第一次基坑大开挖土方到满足安装首层框架梁板支项施工,完成首层框架梁、板浇筑施工并留置留出土口;第二次基坑土方大开挖至满足负一层框架梁支项施工,并进行负一层框架支撑梁(不浇楼板)及核心筒剪力墙的施工;第三次开挖的部位是核心简内部和周边的土方,以满足核心筒四周局部框架粱和筒内临时支撑梁的施工要求,砼龄期过后就可进行最后一次土方开挖,就是核心筒负二层至承台底的开挖,完成后就可进行核心筒承台的施工。由于负二层至承台底的高度有将近7m,为了保证基坑连周边续墙的水平位移不超过规定值,此时在核心简周边由负二层至承台面的土方按大放坡开挖,除在承台周边留出一定的工作空间外,其余的土方作为基坑反压土严禁开挖。

2.4地下室核心筒的施工和基坑土方开挖的完成

在基坑核心筒部位的土方开挖完成后。首先进行核心筒承台的施工,以确保核心筒剪力墙能在上盖结构施工到l8层楼面前能够完全部成。核心筒承台和地下室的剪力墙采用顺作法施工从底板一直做到负一层剪力墙,从而完成核心简剪力墙的结构施工。核心筒完成后。上盖结构可以继续向上施工直至封顶,而地下室再将核心筒以外的剩余土方挖运出去,至此整个基坑土方开挖工作全部完成。

3.逆作法施工技术所带来的效益

3.1社会效益

逆作法施工技术的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第一,逆作法采用“表层支撑、底部施工”的作业方式,所以能够保持地面道路的畅通,在土建中有很大益处;第二,逆作法能够从根本 解决支护桩侧向变形的问题,可以避免周围环境因变形值超过临界值而产生基础下沉、路面塌陷等现象,保障了周围建筑的安全;第三,逆作法大大提高了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土体与地下连续墙之间的摩擦力、粘结力不仅能够承受垂直荷载,而且可以承受地震作用下的倾覆力矩和巨人的水平剪力。

3.2环境效益

逆作法施工技术的环境效益主要表现在扬尘方面和噪音方面,其中前者的效益主要表现在:逆作法采耿暗挖的挖土方式,避免了传统开敞开挖手段所产生的大量建筑灰尘对城市所带来的环境影响;后者的效益则主要体现在:逆作法施工技术在地下室施工时先是整体浇注表层楼面,然后再向下挖土,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噪音会因为表层楼面的阻隔而大幅度降低,避免了夜间施工的噪音问题。

3.3经济效益

高层建筑施工采用逆作法施工同时还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通常基坑维护墙和地下室外墙采用两墙合一的形式,一方面能够在工程用地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拓展地下室的有效面积,另一方面单独设立维护墙的投资得以节省。另外,地下室的楼盖结构替代了围护墙的支撑体系,支撑结构的费用得以节省,而且还能够解决局部楼盖缺失或者特殊 面形状建筑所导致的布置支撑难度大的问题,使得受力更加趋于合理。在上述经济效益下,加之建筑施工总工期的缩减,对于具有多层地下室结构的高层建筑施工,采用逆作法施工技术能够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通常能够节省地下结构总造价的30%左右。

3.4逆作法施工技术尚存在的不足

逆作法施工技术住高层建筑地下室施工中已经具有了广泛的应用,该技术在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均十分显著。但是,应该指出的是,逆作法施工技术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如人型施工设备应用困难、施工:环境约束条件较多、钢筋焊接施工环境较差、混凝土施工缝易于出现渗漏现象、管理环节较正作法多等等。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土体的开挖及运输问题难以解决。

4.结束语

总之,高层建筑推广应用逆作法,能够提高地下工程的安全性,可以大大节约工程造价,缩短施工工期,防止周围地基出现下沉,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和推广价值的深基坑支护技术。

【参考文献】

[1]胡吴雄,徐晨光.地下连续墙及逆作法在施工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4,30(21):8-83.

浅谈外墙外保温施工原理 篇6

外墙外保温技术是指在垂直外墙 (砖石、混凝土等结构) 的外表面上建造保温隔热层。由于从墙体外侧保温隔热, 其构造能充分满足防水、抗风压以及温湿度变化等的要求, 不会产生裂缝, 能抵御外界撞击, 还能对相邻部位 (如门窗、管道等) 之间及边角处、面层装饰等方面起到良好的装饰和保护, 市场应用日益广泛。外保温系统的应用能使建筑物几十年保持原状, 综合成本远远小于因采暖、供热水或空调降温等耗能, 且不产生任何有害物质, 对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等重大课题有着深远意义。

1 外墙外保温原理及特点

(1) 保温材料放在主体结构的外部, 这就减少了外界温度、湿度、紫外线对墙体的影响, 既可以减少主体结构的热应力, 又对主体结构起保护作用, 从而延长了主体结构的耐久性。

(2) 基本消除“热桥”的影响, 使墙体潮湿情况得到改善, 采用外保温措施后, 结构层的整个墙身温度提高了, 降低了它的含湿量, 因而进一步改善了墙体的保温性能。

(3) 有利于提高墙体的气密性能, 有利于保持室温稳定, 有利于改善室内热环境的质量。

(4) 便于旧建筑进行节能改造, 与内保温相比, 采用外保温方式对旧房进行节能改造, 其最大的优点之一是无需临时搬迁, 不影响居民的内部活动和正常生活。此外, 当需要进行二次装修时, 内保温墙体也受到较大的限制。

(5) 有利于改善室内热环境的质量。在墙体外侧附加保温层之后, 减少了墙体热损失, 在正常供暖情况下, 使室内空气温度和墙体内表面温度均有提高, 这就有可能在不降低室内热环境的前提下, 减少热负荷。到了夏季, 外保温材料能减少太阳辐射热的传递和室外气温的综合作用, 使室内空气温度和墙体内表面温度得以降低。因而, 外保温建筑能够做到冬暖夏凉。

(6) 可减少保温材料用量, 可增加房屋的使用面积。

(7) 节约成本, 缩短工期, 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2 适用范围

(1) 外墙外保温不仅适用于采暖民用建筑和空调建筑, 也适用于采暖工业建筑。

(2) 外墙外保温既可用于新建工程, 也可用于既有建筑, 外保温方式在低层、多层、中高层建筑中都可应用。

3 外墙外保温施工原理

(1) 外墙外保温由于是从外侧保温, 其构造能满足水密性、抗风压以及温湿度变化的要求, 不致产生裂缝, 并能抵抗外界可能产生的碰撞作用。

(2) 外墙外保温体系大致由如下部分组成:膨胀型聚苯乙烯 (EPS) 板、挤塑型聚苯乙烯 (XPS) 板、岩棉板、玻璃棉毡以及超轻保温浆料等。其中以阻燃膨胀型聚苯乙烯板应用较为普遍。详见图1。

(3) 不同的外保温体系, 采用的固定保温板的方法各有不同。有的是将保温板粘结或钉固在基底上, 有的为两者结合, 以粘结为主, 或以钉固为主。

4 施工程序及操作要点

4.1 施工程序

基面检查或处理→工具准备→阴阳角、门窗膀挂线→基层墙体湿润→砂浆找平, 挑选挤塑板→粘贴挤塑板→挤塑板塞缝, 打磨、找平墙面、固定→配制聚合物砂浆→挤塑板面抹聚合物砂浆, 门窗洞口处理, 粘贴玻纤网, 面层抹聚合物砂浆→找平修补, 嵌密封膏→外饰面。

4.2 操作要点 (粘贴挤塑板)

(1) 配制聚合物砂浆必须有专人负责, 以确保搅拌质量。

(2) 把桶盖逆时针旋转打开, 用搅拌器或其它工具将粘结剂重新搅拌, 避免粘结剂出现分离现象, 搅拌适度, 以免出现质量问题。

(3) 聚合物砂浆配合比为:KL粘结剂∶PO42.5水泥∶砂子 (用16目筛底) =1∶1.88∶4.97 (重量比) 。

(4) 将水泥、砂子用量桶称好后倒入铁灰槽中进行混合, 搅拌均匀后按配合比加入粘结剂, 进行搅拌。

(5) 搅拌必须均匀, 避免出现离析, 呈粥状。根据和易性可适当加水, 加水量为粘结剂的5%。水为混凝土用水。

(6) 聚合物砂浆应随用随配, 配好的聚合物砂浆最好在1h之内用光。聚合物砂浆应于阴凉放置, 避免阳光曝晒。

(7) 挤塑板粘贴前若墙体干燥应预先撒水湿润。挤塑板自上而下逐步粘贴, 贴板前应先挂好垂直线, 水平线, 跟线贴板。铺好的板为了防止上下滑, 用U钩将上下两层拉住临时固定。上下两层板必须错缝搭接, 搭接长度不宜小于1/3板长, 阴阳角处咬茬搭接。

(8) 挤塑板粘贴时, 在苯板上打点, 如每块板上 (600mm×600mm为例) 16个点, 边缘点距板边25mm为宜, 砂浆点直径为60mm左右, 厚度为10mm;粘贴直径100mm, 厚度为2~3mm, 点中心距为150~200mm, 粘贴墙体面积为挤塑板的30%。

(9) 门窗洞口周边、勒脚、变形缝、女儿墙、其它埋件周边满打聚合物砂浆。带宽60mm, 厚度10mm, 再在聚苯板 (600mm×600mm) 余下部分涂12个点。粘贴墙体面积为挤塑板的50%。

(10) 贴挤塑板时, 所有粘结点与基层同时接触, 双手用力均匀左右揉动5~7次, 使聚合物砂浆与墙面粘牢。

(11) 粘贴挤塑板时, 先从门窗洞口周边开始粘贴, 需切割的板块放在中间。

(12) 雨蓬、勒角、变形缝处粘贴时应做翻包处理, 将宽度200~260mm的标准网与墙面粘结, 粘结宽度为70mm。

(13) 基层上粘贴的挤塑板, 板与板之间缝隙不得大于2mm, 板面垂直、平整, 允许偏差不超过3mm, 板面高低差不得超过1.5mm。

(14) 粘贴时挤出板侧的聚合物砂浆应用灰刀清除干净。

(15) 对下料尺寸偏差或切割等原因造成的板间小缝, 应用聚苯板裁成合适的小片塞入缝中。

(16) 挤塑板粘贴一定面积后, 用2m靠尺进行检查, 将板压平、压实, 进行初步找平, 为下一道工序做好准备。

(17) 待挤塑板粘贴24h后方可进行打磨, 用粗砂纸挫子或专用工具对整个墙面打磨一遍, 打磨时不要沿板缝平行方向, 而是作轻柔圆周运动将不平处磨平, 墙面打磨后, 应将聚苯板碎屑清扫干净, 随磨随用2m靠尺检查平整度。

(18) 网布必须在聚苯板粘贴24h以后进行施工, 并保证先安排朝阳面抹灰工序。

(19) 女儿墙压顶或凸出物下部, 应预留5mm缝隙, 便于网格布嵌入。

(20) 装饰分格条须在挤塑板粘贴24h后用分隔线开槽器挖槽。

(21) 挤塑板板边除有翻包网格布的可以在挤塑板侧面涂抹聚合物砂浆, 其他情况均不得在挤塑板侧面涂抹聚合物砂浆。

5 质量控制

5.1 表面观感质量

(1) 颜色:灰色。要求色泽均匀无明显色差。

(2) 表面:抹面表面密实整洁, 面层平整, 阴阳角的棱角整齐平直。无油迹、锈斑、粉化物, 流淌、蜂窝、麻面和孔洞。

(3) 穿墙螺栓孔眼、脚手孔洞整齐, 孔洞封堵密实平整, 颜色基本同墙面一致。

5.2 外形尺寸

(1) 几何尺寸准确、阴阳角的棱角整齐、角度方正;外檐阴阳大角垂直整齐, 折线、腰线平顺;各层阳台边角线顺直, 无明显凹凸错位;滴水槽 (檐) 顺直整齐。

(2) 垂直度、平整度允许偏差达到质量验收规范要求。

5.3 材料质量控制

(1) 原材料必须有出厂合格证或化验单。

(2) 水泥必须有出厂日期, 凡有结块现象或出厂日期超过3个月的必须根据化验结果确定如何使用。砂子采用细度模数2.0~2.8, 筛除大于2.5 mm颗粒, 其含泥量小于1%的砂。

(3) 配制聚合物砂浆必须专人负责, 配好的聚合物砂浆在2h (25℃左右) 内用完。

(4) 挤塑板厚度、密度、氧指数等均符合设计要求及规范规定。

(5) 玻璃纤维网格布的规格、强度、耐碱涂层处理等符合设计要求及规范规定。

5.4 工艺过程质量控制

(1) 施工挤塑板应水平粘贴, 上下两排挤塑板应竖向错缝板长1/2, 保证最小错缝尺寸不小于200mm。

(2) 标准外墙板尺寸为1200mm×600mm。非标准尺寸和局部不规则处可用电热丝切割器或工具刀现场切割, 尺寸允许偏差为±1.5mm, 大小面垂直。整块墙面的边角处应用最小尺寸超过300mm的挤塑板。

(3) 板与板之间要挤紧, 不得有缝, 板缝超出1.5mm时用挤塑板片填塞。拼缝高差不大于1.5mm, 否则应用打磨器打磨平整。

(4) 网布周边搭接长度不得小于70mm, 在被切断的部位, 应采用补网搭接, 搭接长度不得小于70mm。

6 安全措施

(1) 每日上班前必须由班组长进行口头安全交底, 并严格检查作业环境, 确认无安全隐患。

(2) 天气环境恶劣时 (如5级以上大风、大雾、雪、雨等) 禁止施工。

(3) 使用塔吊吊装施工物品时, 必须设有专人指挥, 吊物下严禁站人。吊装物品必须绑扎牢靠后方可起吊。

(4) 进入施工现场必须佩带安全帽;高处作业必须佩带安全带, 并高挂低用。

(5) 注意防火, 安全用电。

7 环保措施

(1) 采用外保温墙体, 由于基本消除了“热桥”的影响, 故可以节约保温材料用量。

(2) 由于保温材料贴在墙体的外侧, 其保温、隔热效果优于内保温和夹心保温, 故可使主体结构墙体减薄, 从而增加每户的使用面积。

(3) 采用外保温构造, 则可大大提高墙体的气密性能, 从而达到进一步节约能源的目的。

(4) 在墙体外侧附加保温层之后, 减少了墙体热损失, 在正常供暖情况下, 减少热负荷。夏季, 外保温材料能减少太阳辐射热的传递和室外气温的综合作用, 使室内空气温度和墙体内表面温度得以降低。因而, 外保温建筑能够做到冬暖夏凉。

(5) 采暖期降低空气中悬浮物、CO2的排放, 降低了空气污染指标。

8 结束语

施工原理 篇7

关键词:逆作法,施工,建筑,原理,应用

逆作法就是一项近几年发展起来新兴的基坑支护技术。它是施工高层建筑多层地下室和其他多层地下结构的有效方法。在国外如美、日、德、法等国家, 已广泛应用, 收到较好的效果。虽然逆作法的施工工艺和相关理论都取得一定成果, 应用也有一定的普及, 但目前仍作为一种特殊施工方法应用, 主要用于对工程有特殊要求, 或用传统方法施工满足不了要求而又十分不经济的情况下。

1 逆作法施工技术的原理

先沿建筑物地下室轴线或周围施工地下连续墙或其他支护结构, 同时建筑物内部的有关位置浇筑或打下中间支承桩和柱, 作为施工期间于底板封底之前承受上部结构自重和施工荷载的支撑。然后施工地面一层的梁板楼面结构, 作为地下连续墙刚度很大的支撑, 随后逐层向下开挖土方和浇筑各层地下结构, 直至底板封底。同时, 由于地面一层的楼面结构已完成, 为上部结构施工创造了条件, 所以可以同时向上逐层进行地上结构的施工。如此地面上、下同时进行施工, 直至工程结束。

2 逆作法分类

2.1 全逆作法:

利用地下各层钢筋混凝土肋形楼板对四周围护结构形成水平支撑。楼盖混凝土为整体浇筑, 然后在其下掏土, 通过楼盖中的预留孔洞向外运土并向下运入建筑材料。

2.2 半逆作法:

利用地下各层钢筋混凝土肋形楼板中先期浇筑的交叉格形肋梁, 对围护结构形成框格式水平支撑, 待土方开挖完成后再二次浇筑肋形楼板。

2.3 部分逆作法:

用基坑内四周暂时保留的局部土方对四周围护结构形成水平抵挡, 抵消侧向压力所产生的一部分位移。

2.4 分层逆作法:

此方法主要是针对四周围护结构, 是采用分层逆作, 不是先一次整体施工完成。分层逆作四周的围护结构是采用土钉墙。

3 逆作法施工工艺特点

3.1 可使建筑物上部结构的施工和地下基础

结构施工平行立体作业, 在建筑规模大、上下层次多时, 大约可节省工时1/3。

3.2 受力良好合理, 围护结构变形量小, 因而对邻近建筑的影响亦小。

3.3 施工可少受风雨影响, 且土方开挖可较少或基本不占总工期。

3.4 最大限度利用地下空间, 扩大地下室建筑面积。

3.5 一层结构平面可作为工作平台, 不必另外

架设开挖工作平台与内撑, 这样大幅度削减了支撑和工作平台等大型临时设施, 减少了施工费用。

3.6 由于开挖和施工的交错进行, 逆作结构的

自身荷载由立柱直接承担并传递至地基, 减少了大开挖时卸载对持力层的影响, 降低了基坑内地基回弹量。

3.7 逆作法存在的不足, 如逆作法支撑位置受

地下室层高的限制, 无法调整高度, 如遇较大层高的地下室, 有时需另设临时水平支撑或加大围护墙的断面及配筋。由于挖土是在顶部封闭状态下进行, 基坑中还分布有一定数量的中间支承柱和降水用井点管, 目前尚缺乏小型、灵活、高效的小型挖土机械, 使挖土的难度增大。但这些技术问题相信很快会得到解决。

4 逆作法施工技术的要点

4.1 设计中应进行逆向思维。

在正作法中, 地下室的剪力墙如核心筒、人防墙及地下室外墙等作为竖向构件承担荷载。但在逆作法中, 剪力墙是先施工上一层, 再施工下一层, 受力模式已发生变化, 故建立计算模型时应按大梁输入。

4.2 钢管柱与梁板的连接。

采用环梁节点, 须预先在钢管上焊接抗剪环箍, 且定位要求精确。当施工期间地下室标高发生改动时, 其处理措施相当麻烦, 因为现场补焊环箍操作困难, 而且管内混凝土可能因温度过高而影响受力性能。

4.3 钢管柱吊装的垂直度控制。

由于逆作法的施工工艺的特殊性, 决定了地下室的竖向构件必须采用钢管柱或格构式钢柱, 而吊装这一竖向构件时如何控制垂直度成为关键因素, 先在桩顶标高以下1米处安设一定位钢板, 定位钢板有三个调节螺栓, 以调节钢板水平, 钢管柱中部采用钢筋制成笼状定位架, 在地面也设有井字形定位木架, 实践证明, 这种定位方法取得较高的精度, 可以满足工程需要。

4.4 地下室楼面梁与连续墙的连接。

在逆作法工程中。内衬墙尚未完成, 边跨的楼面梁一端支承在钢管柱上, 另一端则必须支承在地下连续墙上。原设计思路在地下连续墙钢筋笼中预埋钢筋, 地下室开挖后凿去砼保护层后, 扳出钢筋与梁钢筋焊接即可, 但由于施工误差及建筑方案修改, 这些预埋钢筋位置偏差太大而失去作用, 实际施工中采用植筋的办法解决, 因连续墙中钢筋太密, 将梁端弯矩适当调幅到跨中。

4.5 底板周边连续墙连接处止水措施。

这个部位的止水成功与否对整个地下室的止水乃至使用安全有着决定性作用。地下连续墙钢筋笼中与底板位置预埋一竖向钢板, 浇筑底板前焊接一水平止水钢板, 实际效果非常理想, 底板周边未发现渗漏现象。

4.6 桩基类型的确定。

从钢管柱安装定位的要求来看, 人工挖孔桩是较好的选择, 笔者曾在另一个工程中使用钻孔灌注桩, 由于泥浆的扰动, 钢管柱难以保证垂直度, 开挖后发现偏心较大。

5 经济效益

采用逆作法, 一般地下室外墙与基坑围护墙采用两墙合一的形式, 一方面省去了单独设立的围护墙, 另一方面可在工程用地范围内最大限度扩大地下室面积, 增加有效使用面积。此外, 围护墙的支撑体系由地下室楼盖结构代替, 省去大量支撑费用。而且楼盖结构即支撑体系, 还可以解决特殊平面形状建筑或局部楼盖缺失所带来的布置支撑的困难, 并是受力更加合理。由于上述原因, 再加上总工期的缩短, 因而在软土地区对于具有多层地下室的高层建筑, 采用逆作法施工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一般可节省地下结构总造价的25%~35%。

6 环境效益

6.1 噪音方面:

由于逆作法在施工地下室时是采用先表层楼面整体浇筑, 再向下挖土施工, 故其在施工中的噪音因表层楼面的阻隔而大大降低, 从而避免了因夜间施工噪音问题而延误工期。

6.2 扬尘方面:

通常的地基处理采取开敞开挖手段, 产生了大量的建筑灰尘, 从而影响了城市的形象;采用逆作法施工, 由于其施工作业在封闭的地表下, 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扬尘。

7 社会效益

7.1 交通方面:

由于逆作法的采取表层支撑, 底部施工的作业方法, 故在城市交通土建中大有用武之地, 它可以在地面道路继续通车的情况下, 进行道路地下作业, 从而避免了因堵车绕道而产生的损失。

7.2 采用了逆作法, +0.

00层平板结构先完成, 可以利用结构本身作内支撑。由于结构本身的侧向刚度是无限大的, 且压缩变形值相对围护桩的变形要求来讲几乎等于零。因此, 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支护桩的侧向变形, 从而使周围环境不至出现因变形值过大而导致路面沉陷、基础下沉等问题, 保证了周围建筑物的安全。

7.3 采用逆作法施工, 地下连续墙与土体之间

粘结力和摩擦力不仅可利用来承受垂直荷载, 而且还可充分利用它承受水平风力和地震作用所产生建筑物底部巨大水平剪力和倾覆力矩, 从而大大提高了抗震效应。我国是个地震多发区, 对地震的防治是必不可少的, 从建筑业角度来说, 采用适宜的施工工艺便可将地震带来的危害降低到最小, 逆作法施工便具有这样的优点, 所以在深基坑支护中大量运用逆作法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益。

目前, 逆作法已颁列入200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各地也陆续公布了地下室逆作法施工工法 (YJGF02-96) 和 (YJGF07-98) , 由此可说明逆作法施工已日趋成熟, 其在深基坑支护中的前景乐观。如果说上个世纪是逆作法起步时期, 紧接着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发展和大量应用之后, 如今它正处于技术成熟期, 将会有更大发展的全盛时期。

施工原理 篇8

1 基本原理

UEA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产生膨胀作用, 在钢筋和邻位约束下, 钢筋受拉, 而混凝土受压, 当钢筋拉应力与混凝土压应力平衡时,

式中σc-混凝土预压应力 (Mpa) , As-钢筋截面积, μ-配筋率 (%) , Ac-混凝土截面积, Es-钢筋弹性模量 (Mpa) , ε2-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 (%) 。

由 (1) 式可见, σc与ε2成正比例关系, 而限制膨胀率ε2随UEA的掺量增加而增加, 所以, 通过调整UEA的掺量, 可使混凝土获得0.2~0.7MPa的预压应力, 根据水平法向力σx分布曲线, 设想在应力大的地方施加较大的膨胀应力σc, 而在两侧施加较小的膨胀应力, 全面地补偿结构的收缩应力, 控制有序裂缝的出现。

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长大化和复杂化, 取消后浇带的超长缝混凝土结构施工必须根据结构特点灵活运用, 沉降缝不能取消, 具有沉降性质的后浇带也不能取消。UEA加强带的性质是以较大膨胀应力补偿温差收缩应力集中的地方, 所以, 它可以取消后浇带。加强带的间距可控制在40~60m, 一般可连续浇注100~200m超长结构。

2 超长钢筋混凝土裂缝施工技术措施

2.1 后浇带的应用。后浇带是在混凝土施工期间保留的一个缝, 在收缩或沉降基本完成后, 用填充性混凝土做二次回填, 但此种做法存在质量隐患;并使工期延长。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经过大量的试验以及应用, 研制了各种膨胀剂和膨胀水泥, 而用其制备的混凝土应用于后浇带的施工中, 对补偿收缩, 防止混凝土开裂有一定的作用。

2.2 无缝混凝土施工。无缝混凝土施工是用掺有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作为结构材料, 其在水化硬化过程中产生膨胀作用, 该膨胀作用能在结构中建立预压应力, 由此来抵抗收缩变形时产生的拉应力, 防止混凝土开裂。

2.3 CEA膨胀剂的应用。CEA膨胀剂是目前被广泛使用的外加剂, 用其制备的混凝土突出的优点是:

2.3.1 收缩小。长期龄期不增加, 这对于保证混凝土长期体积稳定性, 防止混凝土开裂是非常有益的。

2.3.2 CEA混凝土强度稳定。CEA混凝土抗渗性, 抗冻性良好。

2.4 其他影响因素当然, 不能单纯的靠使用CEA膨胀剂就能解决超长混凝土结构取消后浇带的问题, 还应从设计、混凝土材料选用、现场施工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2.4.1 设计方面结构平面型状尽量考虑刚度均匀对称;从设计配筋上考虑补强措施。

2.4.2 混凝土材料选用选择同种水泥, 不同品种水泥不得混用;骨料级配的选用应慎重, 对碱性有反应的骨料应禁止使用;矿物掺合料必须经试配、试验区的数据后方可使用。

2.4.3 施工因素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认真准确、严格控制水泥用量;掺外加剂适应控制混凝土单位用水量;控制入模温度, 采取降温措施;控制浇筑时间, 保持连续浇筑;混凝土养护及时、持续。

3 无缝设计方案

3.1 基本原理

无缝设计的思路是“抗放兼施, 以抗为主”, 其膨胀加强带所建立的预压应力, 与混凝土抵抗收缩变形所产生的拉应力能达到补偿平衡, 这是无缝设计的关键。

3.2 加强带设置位置

由于该工程地下室底板和地下室墙板混凝土等级不一致, 施工中按规范要求设置水平施工缝 (钢板止水带) , 底板、墙板和顶板共分三次浇筑完成, 共设置两道加强带。

3.3 膨胀加强带构造措施

加强带沿轴线方向共设置二道 (包括底板、墙板、顶板) , 宽度2m, 在加强带的两侧架设密孔钢丝网, 网孔5mm, 以防止带外混凝土流入加强带, 带内增加水平构造钢筋8@100, 钢筋规格同原设计的配筋, 加强带混凝土强度等级比两侧混凝土提高一级, 采用了C35、C45混凝土, 施工中, 先浇一侧带外混凝土, 浇到加强带时, 改用膨胀混凝土, 由A轴向H轴连续浇捣。

3.4 微膨混凝土的设计

膨胀混凝土用于超长结构无缝施工, 其限制膨胀率设计和设定非常重要, 膨胀率偏小, 则补偿收缩能力不足, 无缝施工难以实现, 膨胀率过大, 对混凝土强度有明显的影响。微膨混凝土的设计, 主要是在混凝土的配比中掺入适量的外加剂、添加剂, 使得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产生水化热和凝固后的干燥收缩, 即热胀冷缩所产生的变形压缩到最低的一种构思。

4 无缝混凝土施工工艺

4.1 无缝混凝土浇筑

浇筑时施工缝留置在次梁跨度的中间1/3范围内, 用钢丝网封堵, 主梁混凝土浇筑时, 在梁两端1/3范围内为防止混凝土流淌, 做临时施工缝。膨胀加强带两侧用多层板临时封堵, 形成施工缝。膨胀带两侧采用内掺8%膨胀剂的C25混凝土一次浇筑, 沿次梁方向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浇筑。待C25混凝土浇筑完毕后, 随即拆除多层板浇筑内掺10%CEA的C30膨胀混凝土加强带。若分界处混凝土已经初凝, 可先用内掺10%CEA的C30膨胀混凝土原浆湿润, 然后再浇筑, 并用木抹搓平, 使其接缝严密。

4.2 无缝混凝土抹面

为闭合楼板混凝土的早期裂缝, 并使混凝土搂面平整, 专门安排2班工人, 在混凝土浇筑后24小时内, 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搓平收压, 随后进行大面找平赶压搓平一次, 待混凝土将要初凝前, 用木抹子在普遍搓平一次, 以闭合收水裂缝, 并随即用塑料毛刷均匀扫毛, 保证面层纹路均匀, 混凝土达终凝后立即进行养护。

4.3 无缝混凝土养护。

对膨胀混凝土而言, 及时湿水养护是消除收缩裂缝的重要措施。混凝土浇筑完毕后, 应在12小时后开始养护。常温下采取浇水养护, 每次混凝土拆模后, 设专人负责养护工作。用水管向混凝土表面喷洒, 保证不脱水。

本施工工法因编写前考虑全面, 计算准确, 施工工序安排合理, 在施工中达到了预期效果 (工期、质量、造价为最佳) , 做到了施工方案所追求的效果。实践证明, 该超长结构混凝土工程采用无缝施工法是正确的。

冷补沥青混合料原理与施工 篇9

沥青混凝土路面在经过长期使用后, 经常会出现凹坑、松散、开缝等危及道路安全的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道路的通行能力, 对道路的寿命也会造成极大的影响甚至严重时还会引发交通事故, 对过往车辆人身和财产安全产生隐患。所以对于道路上出现的凹坑、松散、开缝等需要及时进行修复。早先我国采用的修补方法为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方法, 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方法是通过高温将沥青等材料加热配比得到合适的修补材料, 这种方法容易产生高温, 存在很多安全隐患, 因此, 在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方法的基础上开发出了新的冷补沥青混合料方法。现就冷补沥青混合料强度形成原理进行阐述。

1 道路冷补的简介

在原来的修补方法中, 多采用的是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方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高温加热将沥青融化并加入一些修补材料, 而后将这些修补材料倒入需要修补的地方从而完成道路的修补工作, 这种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方法采用的高温加热法往往会带来一些严重的安全隐患, 同时操作复杂, 因此需要采用一种新的道路材料修补法, 现今, 一种新的沥青混合料修补方法被开发出来的了———冷补沥青混合料修补法, 相较于热拌材料法, 冷态修补则不需要加热, 只需使用冷态沥青修补材料进行修补就可以了, 沥青冷补材料是指没有加热的矿料 (骨料) 与稀释的沥青经过拌和而形成的一种混合料。其通常采用两种拌合方法:工厂拌和和现场拌和。冷拌冷补沥青混合料是国内新兴的一种道路路面坑槽修补材料。冷补沥青混合料具有不受天气条件限制, 随用随补等优点, 在1998年以前, 我国城市道路工程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冷补材料, 只有水基的乳化沥青材料, 用于常温修补。2000年以后, 冷补材料作为一种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在国道、省道、市政道路上得到推广应用。

2 道路冷补沥青混合料的特点

传统的热拌沥青混合料的修补方法, 需要加热保温沥青, 不仅操作麻烦, 还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 同时污染环境, 并且养护时间较长, 影响道路的通行, 冷补沥青混合料法则没有以上这些缺点, 其具有其独特的优点:

相较于热拌沥青混合料法, 冷补沥青混合料法在各种复杂条件下都能够使用, 其可在20℃至50℃之间的温度范围内完成修补工作。

在进行修补工作时, 操作简单, 相较于热拌沥青混合料法, 在进行修补做业时, 无需粘层油。其使用材料操作简便, 无需使用大型工程机械设备, 可以根据道路的损坏情况使用不同的压实方式, 例如:进行小范围、小施工量的修补作业时可以采用人工压实和冲击压实的方法, 当需要大范围的修补时可采用压路机压实的方法, 方法选择简便。

如果使用质量极佳沥青冷补材料时, 可以保证修补后的道路能够使用很长一段时间, 这种极佳的沥青冷补材料, 具有极强的抗老化和粘结的特性, 在完成修补作业后能够很好的修补道路, 一次性修复成功率高。

相较于传统的热拌沥青混合料法, 冷补沥青混合料保存的时间更长, 通常可以在常温下可露天存放两年以上, 如果采用妥善的保存方式, 则可以存放更长的时间。冷补沥青材料生产简单, 可以极大地限度的采用原有的热沥青搅拌设备在当地生产, 从而能够降低在设备方面的投入。

在使用沥青冷补料修补后, 在进行修补的区域能够很快进行通车, 无需像传统的热拌沥青材料法那样需要等待道路冷却后才能进行通车, 这对于因道路修补工作而造成的道路堵塞具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这种新的沥青冷补材料具有很高的环保效益, 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不会像热拌沥青混合料法那样产生粉尘和黑烟, 特别是其不溶于水的特性。能够更好的保护大气环境和地下水资源。

这种新的冷补沥青材料能够广泛适用于水泥混凝土, 金属表面, 木面等不同基质的材料表面, 能够完成多种基质材料下的路面的修补与养护。

在修补过程中, 冷补沥青材料能够在各种天气条件下工作, 对于道路修补能够及时完成, 避免了道路状况的进一步恶化, 同时无需像热拌沥青混合料法那样需要多种搅拌设备和施工机械, 同时, 修补材料按需使用, 剩下的材料可以在下次修补中继续使用, 无浪费。

3 冷补沥青混合料的成型原理

沥青冷补材料的强度形成过程和热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形成过程有所不同, 热沥青混合料用的沥青是热塑性的, 而冷补沥青混合料的沥青是经过改性的, 己经不是完全的热塑性。冷补混合料的强度形成有一个缓慢的过程, 在摊铺, 碾压时具可塑性、流动性, 能被挤压至坑槽中不规则的地方。在行车和空气的作用下使一部分溶剂挥发, 沥青逐步变稠, 冷补混合料颗粒之间的分布更加紧密, 空隙率减少, 矿料相互的黏结更牢固。混合料的密度增大, 对路面软的感觉会逐渐消失, 这一过程需要7-10天时间。此后强度还会逐步增加, 经过三个月左右的时间, 其变形和强度会逐步稳定, 达到或超过热沥青混合料冷却后的性能。冷补混合料的强度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由于改性沥青自身的黏结性和黏附性及与矿料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混合料的内聚力和黏附力所构成的。它们使得矿料颗粒料间不易分离, 形成整体, 也使混合料与原表面要有较高的粘着力而不易剥离、推移。二是混合料经碾压后由于矿料颗粒间的嵌挤锁结作用而形成的混合料的内摩擦阻力。冷补料这两部分力就构成其初期强度, 并足以抵抗车辆荷载的作用。

4 冷补沥青混合料使用

坑槽清理。将待修补的坑槽内及四周的碎石、废渣清理干净, 坑槽内不得存有泥浆, 冰块等杂物。市政道路工程的修补, 被修补的坑槽应整齐的切边, 废渣的清除要见到固体坚固面为止。

填满坑槽。把足够的沥青冷补材料填进坑槽内, 直到填料高出地面l.5cm左右。市政道路修补, 其冷补材料的投入量可增加10%或20%左右, 填满后坑槽中央处应稍高于四周路面并呈弧形, 若路面坑槽深度大于5cm时, 应分层填补, 逐层压实, 每层3-5cm。

压实铺设均匀后, 根据实地环境, 修补面积的大小和深度, 选择适当的压实工具和方法进行压实。如人工用铲背压实、人力夯、振动平板夯压实、压路机压实等。

清扫压实完成后可在表面均匀撒上一层石粉或细沙, 并用清扫工具来回清扫, 以便细沙填满表面空隙。验收修补完的坑槽表面应光洁、平整、无轮迹, 坑槽四周边角一定要压实, 无松散现象。普通道路修补压实度要达到93%以上, 高速路修补压实度要达到95%以上。

5 结束语

相较于原来的热拌沥青混合料法, 冷补沥青材料具有使用方便、生产使用无污染、适用于各种复杂的天气条件等优点, 文章从冷补沥青混合料的优点、冷补沥青混合料的使用方法、以及冷补沥青混合料强度的形成机理进行了介绍, 并着重对冷补沥青混合料强度形成原理进行阐述。

摘要:建国以来, 中国公路建设突飞猛进, 截止到2009年底国家公路总里程已经超过了370万公里。在这漫长的公路里程上, 经常会发生公路破损需要修补, 原来我国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凹坑、开裂裂缝等多采用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这种方法温度较高, 很容易造成事故或是对道路路基等造成损坏, 现今, 一种新的沥青混合料修补方法被开发出来的了——冷补沥青混合料修补法.文章将就冷补沥青混合料强度形成原理进行阐述。

关键词:冷补,沥青混合料,原理,施工

参考文献

[1]宋建生, 吕伟民.储存式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的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 1998 (6) .

[2]盛落实.冷补沥青混合料生产和施工工艺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 (应用技术版) , 2013 (6) .

摊铺机的结构原理及施工 篇10

术于一身, 比较多的采用了当代先进的传动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 是路面机械中技术含量最高、结构最复杂的专用设备之一。

1.1 众所周知, 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是将搅拌好

的沥青混合料、基础稳定材料按工程规定的要求以一定的宽度和厚度均匀地摊铺在已修好的路基或路面基层上, 并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预压实和熨平的专用机械, 它由主机和熨平板两部分组成, 主要包括机架、动力传动系统、行走驱动系统、输料分料系统、自动找平系统、液压系统、电器控制系统等;熨平板主要包括振动机构、振捣机构、熨平板框架、路供调节器和加热装置等。按动力传动系统不同, 摊铺机分为机械传动式和液压传动式, 液压式比较普遍。

1.2 动力传动系统:

发动机置于机架的前方、料斗的后部, 一般通过弹性减振器固定在机架上.发动机通过联轴器或离合器和分动箱或主变速箱连接.机械式传动系统一般包括主离合器、主变速箱、链轮减速箱、副变速箱、各种传动链等。液压式传动系统一般由联轴器、分动箱、液压泵、液压马达、减速器等组成。

1.3 行走驱动系统:

轮胎式由前轮和后轮组成, 履带式行走系统由履带装置构成, 一般包括履带链轨、橡胶式履带板、导向轮、支重轮、履带驱动轮、履带涨紧装置、支撑梁等。履带链轨和橡胶式履带板通过高强度螺栓连接。

1.4 输料、分料系统由料斗、料门、左右刮板输料器、分料箱和左右螺旋分料器组成。

料斗位于摊铺机的前部, 用来接受自卸车卸下的混合料。料斗底部为刮板输料器。左右有两扇活动斗壁, 由液压油缸控制升降, 可保证料斗内的混合料全部卸至刮板输送器上。输分料联动的摊铺机其机架的前端板上设有左右两个料门, 由各自的料门油缸后螺杆控制开启高度, 以控制混合料进入机体通过量的多少。料斗的底部和机架的下部是刮板输料器, 属双排刮板式送料机构。左右输料带分别由安装于操控台上的两个电子开关控制, 通过手动控制可以使左右刮板单独工作。料位自动控制机器可实现输分料自动控制。刮板输送器的前方从动轮处, 设有四个调整螺栓, 可调整链条的张紧度, 机身下部设有链条托板, 防止链条下垂量过大。输分料联动的摊铺机其刮板输送器和螺旋分料蜗杆同步运转, 依靠料门控制送料流量, 和相应的摊铺机宽度及摊铺机厚度相适应。螺旋分料蜗杆通过支撑连接于机器的后侧, 它分为左右两段, 和相应的刮板输料器同步运转。螺旋分料蜗杆的叶片采用分段装配式, 每一个螺距分为两节, 通过螺栓连接在传动轴。输分料独立驱动的摊铺机, 其左右输料系统和分料系统可分别单独工作。

1.5 摊铺材料的铺层厚度调整是通过自动找

平系统的找平油缸牵引左右大臂的升降来实现的, 大臂的升降引起熨平板底板的仰角变化, 使得熨平板下部进入的混合材料量发生变化。由找平电磁阀来控制找平油缸的活塞伸缩, 找平电磁阀可以有手动开关控制, 也可以由自动找平仪自动控制。

1.6 熨平装置位于机器后部, 其主要作用在

于, 将前面送料机构送来的松散堆集的混合料, 按照一定的拱度和厚度均匀、平坦地敷设在路面上, 并通过振动及熨平板的重量给予压实, 获得一定的平整度和密实度。液压伸缩式熨平装置由基础熨平板, 左右伸缩熨平板, 拱度调整器, 高度调整器, 加热系统, 振动器, 振捣器等组成。机械加长式熨平板由基础熨平板, 熨平板加长段组成。基础熨平板带有拱度调节器。基础熨平板和熨平板加长段均带有振动器和振捣器。宽度较大的熨平板带有增强刚度的支撑拉杆。

2 摊铺机工作过程为:

作业前, 首先将摊铺机调整好, 并按所铺路段的宽度来确定摊铺机的安装宽度, 确定整幅施工还是半幅施工;根据实际摊铺虚方厚度并参考摊铺机的实际摊铺能力来决定是否分层摊铺;提前调好拱度, 调整好摊铺机的各有关机构和装置, 使其处于待摊铺状态;应将熨平板放置在与摊铺厚度相称的木板上, 调整找平开关使熨平板底板成1-3度的仰角, 打开左右输分料开关, 进行送料, 待分料槽中的混合料高度至其约3/4高度时, 启动摊铺机, 开始摊铺, 通过调整熨平板左右控制盒找平开关, 调整熨平板的仰角, 以改变摊铺厚度。摊铺厚度的调整应逐渐缓慢进行, 每次调整量不宜过大, 应以左右前板上标尺一格为宜。熨平板在摊铺层上处于浮动状态, 熨平板的位置取决于摊铺层的密实度和路基状况。熨平板可以是平行于路基, 也可能成一仰角, 以下几个因素决定该仰角的大小:摊铺厚度, 密实度, 工作速度, 材料成分和拌和料温度。应考虑上述因素, 通过调整自动找平油缸来调整实际的摊铺厚度。此时仰角标尺数字并不代表摊铺实际厚度, 位于料斗底部的输料带将混合料输送到主机后方的分料槽内, 然后由分料系统的螺旋叶片将混合料沿摊铺机的整个摊铺宽度向左右横向输送, 带混合料均匀铺开至淹没三分之二螺旋叶片, 打开振动和振捣, 然后摊铺机开始起步摊铺, 混合料经熨平板的振捣梁初步捣实, 振动熨平板的再次振动预压、整形和熨平从而成为一条平整的有一定的密实度的铺层。

3 摊铺机作业注意事项

3.1 摊铺机作业时, 司机以摊铺机前端的方

向指示器为标记, 随时注意校正行使方向, 应避免急转弯。在较宽的路面上分两次以上摊铺时, 其纵向接缝的重叠部分以30-50mm为宜。若重叠部分过宽或过窄则会形成局部凸起或凹陷, 影响铺面质量。

3.2 最佳工作速度范围在2-6m/min, 摊铺时

变速打倒摊铺档, 速度可由手动比例操纵杆无级变速, 当速度小时能够获得较大的密实度, 速度大主要为了提高生产率。

3.3 供料必须均匀:3.3.1供料是否均匀、连

续, 这是影响摊铺质量的重要因素。物料堆积的高度一般不超过螺旋直径, 不低于螺旋的半径为宜。为此, 应及时调整输料速度以保证供料均匀连续。3.3.2自卸车向摊铺机卸料时, 应对准料斗, 必须防止产生碰撞, 或将料洒在外面。3.3.3采用大吨位自卸车时, 不要一下把料全部卸入料斗内, 应逐渐卸完。否则使履带负荷过大, 影响正常摊铺作业。

3.4 注意检查摊铺层厚度:

摊铺厚度是随着熨平板与地面的作业仰角的大小、摊铺材料、级配、温度不同而变化的。因此摊铺过程中应注意检查摊铺的厚度。

4 影响平整度的一些因素及处理方法

4.1 基准因素包括:钢丝绳的涨紧度、支撑桩间距、装高的放样是否准确、路基的平整度。

4.2 料的因素:基配相差较大:料的温度不能太低, 前后料车的温度不能相差太大。

4.3 附件安装及调整的因素:

纵坡传感器应该安装在分料轴同一直线上, 横坡传感器安装在横梁支座上;传感器的灵敏度要调整适度, 不能太低。纵坡传感器支架要调整好, 使之在摊铺可调范围之内。当摊铺宽度小于6m时, 可以用一个纵坡仪和一个横坡仪;当摊铺宽度大于6m时, 必须使用两个纵坡仪;在进入弯道时, 最好使用两个纵坡仪。

4.4 料位的控制:

料位器安装后要保证分料叶片有料且均匀旋转, 保证料位均匀高于熨平板, 从而达到纵向密实度的相同。

4.5 自动找平系统的因素:

看找平油缸的运动速度是否正常, 看有没有空行程现象, 保证油缸正常工作, 满足及时调整摊铺厚度。

4.6 熨平板提升油刚的因素:

在实际工作中, 熨平板提升油缸的控制主要有两组阀来实现的:一是熨平板浮动阀, 浮动阀是通过延时线路板给出的信号来工作的, 摊铺时浮动阀应处于浮动状态, 如果延时线路坏, 油缸将不能回油, 产生油缸只能上不能下, 无法进行找平工作;二是熨平板的闭锁, 其主要作用是在摊铺沥青料时, 避免停机起机时候熨平板下降, 引起小波浪影响平整度, 起机时闭锁延时打开, 以保证摊铺平整。

4.7 人员因素:

主机手要在掌握好方向的前提下同时兼顾好摊铺机的速度, 使摊铺机始终保持一个摊铺速度;与料车配合好, 避免料车撞击摊铺机造成摊铺机后退起波浪, 或料车撒料造成停机, 当履带板下面聚集料多时候, 应该及时清理防止履带压料引起摊铺后的标高上升, 保证料斗内物料连续不断。传感器操作人员要控制好分料箱内料位, 使分料轴转动连续;在标高出现大的变化时, 调整纵坡传感器要均匀调整, 忌太快或太慢。

在施工过程中, 要结合实际情况, 使人、机、料合理配置, 科学管理, 严格施工, 铺筑坦途!

上一篇:多元化对策下一篇:电信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