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立体电影

2024-11-24

3D立体电影(通用12篇)

3D立体电影 篇1

3 D电影的预言

好莱坞技术狂人、《泰坦尼克号》导演卡梅隆4年前曾预言, 2009年是3D电影崛起的一年, 立体电影时代即将到来。如今, 他的这句预言似乎成了现实。3D电影是一种需要戴着特制的3D立体眼镜观看的立体电影, 它利用人视觉的“偏光原理”在银幕上营造出三维立体的视觉效果, 在上世纪50年代被发明出来之后昙花一现, 并没有广泛地流行和推广。然而今天, 这种技术正被好莱坞的电影巨头视为拯救电影产业的致命法宝而加以开发。从加大3D电影的制作力度, 到加快影院放映的数字改造, 好莱坞电影产业正跑步进入一个3D电影的时代。

3 D电影时代的到来

1995年迪斯尼与PIXAR公司一同合作拍摄, 花了上亿的成本、历时4年才完成, 首次全部用电脑制作出了《玩具总动员》, 上映后票房刷新以往感恩节票房的纪录。这让电影界看到了希望, 1998年上映了《小蚁雄兵》、《虫虫特工队》, 2000年有《恐龙》和《小鸡快跑》与观众见面, 2002年《精灵鼠小弟2》、《冰河世纪》上映, 造成了轰动效应, 3D影片由此正式登上历史舞台。2004年《最终幻想7圣童降临》、《加菲猫》、《鲨鱼黑帮》、《极地快递》、《怪物史莱克2》、《超人特攻队》等一系列的影片上映, 让观众们眼花缭乱。

经典之作

3D电影中最经典的莫过于《冰河世纪》系列, 《冰河世纪1》是福斯公司策划许久的喜剧动画巨片, 全片以3D电脑特效呈现史前冰河时期的壮丽奇景。影片讲述了两万年以前, 地球上到处都覆盖着冰川, 无论何处的动物都在四处逃窜, 躲避着新的冰河世纪的冲击。在这一危急时刻, 我们遇见了任何时代都不曾见过的最怪异的群体:一个说话很快、浑身没有光泽的树懒锡德, 一头喜怒无常的长毛象曼尼, 一只凶暴的剑齿虎迪亚戈, 这三只格格不入的动物出乎意料地, 而且是非常不情愿地走到了一起, 只因为他们希望将一名人类婴儿交还到他父亲的身边。他们勇敢地面对沸腾的熔岩坑、黑暗的冰穴、严寒的天气, 以及一个秘密, 甚至是邪恶的阴谋。这三只史前动物不但要充当小宝宝的保姆, 还要越过冰河与冰山, 历经各种千惊万险护送他回家。这些“亚零度”的动物们成了这个世界上最早的英雄们!这部影片果然一举成功, 所以公司又连续推出了第二、第三两部, 票房都不菲。3D动画电影《冰川时代3》上映19天, 内地票房便突破亿元。

3D电影时代之所以到来, 是因为全新的技术革命, 电影实现了从平面到立体的飞跃。观众坐在影院, 戴上3D眼镜, 就能看到银幕上立体的画面, 冰山雪崩好像迎面扑来, 子弹似乎从头顶嗖嗖飞过, 食人鱼差一点就咬到你的鼻子……这种观影体验的感官刺激前所未有。

正是因为观看3D电影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 现有能够放映3D电影的银幕数量非常有限, 所以3D电影还没能普及。但是这种新鲜的观影方式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现阶段已经有很多影院推出了3D观影厅,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3D电影的到来无人可挡。

摘要:2009年10月23日, 伴随着熟悉的《阿童木之歌》:“铁臂阿童木, 十万马力, 七大神力, 无私无畏的阿童木。啦啦啦……”备受全球瞩目的3D动画巨制《阿童木》终于公映, 与全世界的阿童木迷见面。它是根据经典动画人物“铁臂阿童木”的故事改编的, 在为广大影迷带来意外惊喜的同时, 票房也取得骄人成绩。来自出品方光线影业的消息称, 该片在中国内地三天票房便超过1700万人民币。《阿童木》的成功说明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3D电影已经开始以强势的劲头占领电影市场。

3D立体电影 篇2

暑假的一个下午,我呆在家里正闲着无事,爸爸对我说:“儿子,爸爸带你去看一场3D电影好不好?”“好!”一听说看电影,我立即兴奋起来,可马上又有一个疑问涌上心头,“爸爸,什么叫3D啊?”“你到电影院好好体验下吧,看了你就会明白了。”

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我和爸爸来到油田的金钱豹电影院。买完票后,进场前,工作人员给了我们每个人一副墨镜。看电影还需要戴墨镜?我心里有些惊奇。坐在位置上,我戴上了墨镜,随着灯光一灭,电影开始了。突然,一头金黄色的狮子张着血盆大嘴迎面直向我扑来,“啊,”我一声大叫,吓得魂飞魄散,紧密双眼,急忙往座位下钻去。爸爸这时却哈哈大笑起来,拍拍我的肩膀说:“起来吧,儿子,那些都是假的,只是有立体效果,感觉像身临其境一样。”我慢慢回到座位上,睁开眼一看,那头狮子正在屏幕上散步呢!我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哎,真是虚惊一场。这时,又有一头大象迈着铿锵有力的脚步向我走来,它那鼻子伸的越来越长,离我也越来越近,仿佛到了我的眼皮底下。我屏住呼吸,好像大象下一刻就要把我卷上天空。虽然有了刚才老爸的提醒、有了思想准备,但我还是忍不住“啊”的大叫一声,身子直往后缩,墨镜也一不小心掉在了地下。这时我又睁开眼,却发现屏幕上面一片模糊。咦,怎么回事?我边嘀咕又边把墨镜戴上,这时屏幕上又出现了五颜六色的气球,在我们头上飘来飘去,我和一些人伸手去抓,却什么也抓不到;当出现大海时,我感觉好像在海边漫步,听着海浪声,有一种想下海游泳的冲动………

3D电影播放完了,在回家的路上,爸爸问我:“儿子,知道什么是3D电影了吧?”“嗯,3D电影就是立体电影,看电影时,人们就像也在电影里面一样,看起来更形象、更逼真!”我想起电影院的墨镜,补充着说:“应该是通过戴墨镜来达到3D效果”“对,就是这个道理。”爸爸微笑着点点头,表示赞同我的看法。在夕阳余晖照射下,我们向家走去。

3D电影与电影角色亲密接触 篇3

AOC“立影3D”e2352Pz,不闪式3D的视觉盛宴

不闪式3D显示器“立影3D”e2352Pz拥有不闪烁、高亮度、无重影、眼镜佩戴舒适等特点。在改善使用体验的同时,AOC“立影3D”e2352Pz还针对3D片源较少的现状为用户提供了自己的解决方案——那就是通过Tridef软件将2D画面转换为3D立体影像,无论是图片、视频还是游戏,在经过Tridef软件的3D转换处理后,用户都可以通过“立影3D”e2352Pz和不闪式3D眼镜,尽情享受一场又一场美妙无比的3D视觉盛宴。

出色的产品性能

作为一款显示器新品,AOC“立影 3D”e2352Pz在产品性能上的表现也非常出色,无汞环保的LED背光面板,25W的超低功耗,不到0.5W的待机功耗,以及省电模式,自动关机,e-Saver管理软件等节能降耗功能,都充分体现了这是一款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的优秀显示器。而250流明亮度、5ms响应时间、20,000,000:1的超高动态对比度和170°/160°的可视角度,则为用户提供了出色的画面显示效果,特别是画面中的暗部细节更是纤毫毕现。

人性化的设计细节

3D立体技术对动画电影的影响 篇4

关键词:3D技术,动画电影,三维立体动画

3D技术带来的革命不但改变了传统动画电影的制作技术,改变了电影的传播方式,更改变和颠覆了传统的电影观念,对电影已经延续了一百年的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2011年开始,好莱坞生产的主流动画影片基本都将以3D版本进行放映,3D技术从动画剧本的创作、策划、制作到后期的合成、剪辑,无处不发挥着巨大的功用,并且由此而来的变革将会波及到融资、制作、发行、放映等一系列电影环节,从而彻底改变动画电影行业本身。

1助推动画电影发展的3D技术

3D技术的进步让导演们的想象力插上了坚实的翅膀,使动画电影无论从画面色彩饱和度、人物动作逼真度、场景纵深感、情节震撼力上都比二维动画时代有巨大的进步,让观众在电影院沉浸在变幻莫测、光怪陆离神奇的动画世界。

1.1动作捕捉技术的应用

从CG技术引入影视、动漫作品开始,动作捕捉技术就应运而生了,现今几乎所有影视动画中的CG场面都会用到这种技术。动作捕捉技术展现了最细腻真实的人物动作与表情,在泽米吉斯导演制作的《极地特快》和《怪兽屋》中,演员的一颦一笑都得到了真实再现,而《贝奥武夫》堪称史上人物表情最细腻的动画片。动作捕捉技术也是一直是一项饱受争议的技术,奥斯卡动画长片奖甚至因为这项技术修改了动画长片奖的评奖条款。同时奥斯卡对动作捕捉技术制作的动画长片还是采取了比较宽容的态度,2007年获得最佳动画长片提名的《怪兽屋》就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动作捕捉技术动画,甚至连当年获得最佳动画长片奖的《快乐的大脚》运用了一定的动作捕捉技术,3D电影《阿凡达》更是大量运用动作捕捉技术的典范。

运动捕捉技术是将人体表情和动作通过传感器、信号捕捉设备及数据传输设备传输到电脑上,动画师将这些动作运用于影片人物的身上,表现出一个表情丰富、动作贴合运动规律的动画形象。运动捕捉技术从原理上说可分为机械式、声学式、电磁式、主动光学式和被动光学式。不同原理的设备各有其优缺点,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定位精度;实时性;使用方便程度;可捕捉运动范围大小;抗干扰性;多目标捕捉能力;以及与相应领域专业分析软件连接程度。

在《阿凡达》制作过程为了让影片中的动画形象表情更丰富、动作更逼真,进一步完善发展了动作捕捉制作系统。演员在拍摄时穿上布满捕捉点的紧身衣裤,同时影片摄影棚内还架设有一套“协同工作摄像机”,这套系统由布满在摄影棚顶部的140个数字摄像机组成,形成一个捕捉舞台。摄像机通过追踪现场ED灯打出的近红外光谱的反射,将捕捉到的数据传输到一套系统中,再将光谱的反射与演员的运动进行组合分析,得出整个镜头的立体模型。这些数据再被映射到后期的计算机处理,从而令动画人物呈现出高度拟真的效果。

1.2全局光照模拟技术的运用

全局光照是三维物体在环境光照下的反射特性,而局部光照只能产生少量光源的照明效果。传统三维动画技术中光线跟踪、光子映射和辐照度技术已经成熟,迟迟不能在CG电影中应用的原因在于渲染电影胶片时间太长,成本太高。在《怪物史莱克Ⅱ》中80%的镜头都使用了全局光照技术,由于有效运用了近似的光线跟踪技术,高效率处理了光线的多次反射、折射和透射问题,极大地加速了渲染进程,解决了成本高的问题。

1.3动态群体动画技术的运用

动态群体动画是三维动画电影区别于二维动画的一大特征。该技术让影片中大场面下的各个不同动画物体做出不同的反映,而不需要逐个调整每个物体的动作,另外当片中人物需要互动时,也可以直接运用预先设置好的反映特性。《怪物史莱克Ⅱ》中人物最多的大场景里包含了多达5000多名神态动作各异的个体,能控制大量个体做各自不同的动作要得益于梦工厂动态群体动画技术的开发,通过多项控制参数,能令“人群”关注场景中的事件并做出各自不同的反应。CG动画师将不需要逐个调整每个个体的变化,点一下鼠标,不同个体之间便可开始既定的相互反应。

1.4流体模拟技术的运用

流体模拟技术让影片中波浪碰撞时产生的力学效果极为逼真。3D技术中单纯的模拟海浪并不是很难,问题在于模拟海浪与物体之间的交互,如模拟海浪与角色身体的动力学碰撞效果。这里运用的是基于物理的模拟。目前梦工厂专家Nick Foster开发的流体系统已经可以有效模拟多种流体交互效果。它可以编辑几十个层的流体动态特性,通过粒子系统模拟浪花冲刷岩石、牛奶泼在地上、怪物用泥浆洗脸等运动。

1.5 2D转3D技术的运用

电影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数字3D电影《四眼天鸡》就是由迪斯尼出品的2D转3D的动画片,随着《极地特快IMAX 3D版》取得的巨大成功效应,刺激了动画电影由2D转3D的发展,之后这种转制而成的数字3D电影大量出现,如《怪兽屋》、《别惹蚂蚁》、《拜访罗宾逊一家》、《圣诞夜惊魂》、《爱丽丝梦游仙境》等3D的动画片均采用了2D转3D技术,并取得了很好的票房。IMAX公司等多家公司都把普通的2D版电影直接转化成3D电影,转换一部电影的费用从500万到800万美元不等,且只要6到10周的时间,这样的技术进步使得3D电影得到巨大的营利空间。

三维化制作的工艺流程分为三个主要步骤:第一步是画面的分解。分析2D画面元素的纵深层次关系,与导演一起做3D立体的故事板设计,描出不同层画面元素的轮廓线,逐个图层解析出来,设定参考线,标明空间关系。第二步是画面元素的DNZ三维化,采用专用软件工具生成相应的右眼画面(2D画面源作为左眼画面)。第三步是深度调节,像数字中间片调色一样,导演在场指导,调节画面元素的深度,和相对位置关系,实现导演要求的艺术效果,同时也要关照人眼的舒适度。

1.6三维图像压缩变形技术的运用

三维图像压缩变形技术可以使一个过大的景深压缩到合适的范围,避免了角色被压得失去立体感,产生照片效应。制作一个景深非常大的场景,通过将特定场景的参数输入电脑,计算出立体场景中镜头的设置参数,然后将之压缩。三维图像压缩变形技术可以测量角色如何恰好地嵌入近框和远框之间,解决角色过压缩或者欠压缩的情况。

2 3D技术对动画电影的影响

2.1 3D技术改变了动画电影表现手法

3D技术的发展不仅创造了许多新的拍摄制作技术,也创造了利用3D数字技术才能实现的画面语言和叙事语言,己经成为动画电影主流表现手法。3D技术制作的动画电影的空间重要性和完整性得到进一步提高,蒙太奇手法受到抑制;长镜头得到更广泛应用,镜头纵深对比加强;近景突出体现立体感,“迎面”镜头与“过山车式”镜头成为不可或缺的镜头运动方式。

通过3D数字特效技术,导演能够能复原庞大的古代建筑场景,能让现代人和虚拟人物对话,还能根据风格和剧情的需要调整摄影机的视点和运动轨迹。3D技术将与声光色、镜头运动等一样成为视听语言的重要元素,可以想象,没有3D技术的《阿凡达》其独特立体的视觉特征和界于虚拟与真实的表演将不复存在。

2.2 3D技术改变了动画电影制作的形式

3D技术的发展拓宽了题材,把电影创作者的思想从技术的束缚中解放了出来,要求导演在编写剧本时候就开始以3D特效的思维来叙述故事、渲染画面。3D技术让创作者在剧本策划及叙事的安排上跳出了传统的线性的思维模式,完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使创作者能够大马行空地充分发挥想象力。在当前的电影制作流程中,从分镜头剧木开始,3D技术的思想就己经体现出来了,动态捕捉等技术的应用完全变了原有传统动画电影的制作流程和方式。在传统的剧本、分镜头剧本以外,3D数字特效还需要自己的特效剧本。

2.3 3D技术改变了动画电影的内容与技术的关系

3D技术制造的华丽场景给动画电影的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影片内容要足以支撑起3D技术的表现力,不管技术怎样发展,讲一个好的故事总是关键的,技术辅助故事而行是作品成功的关键。其次先进的3D技术要与整体故事结合完整流畅,成为不机械化并具备生命力的艺术,不能让游离于内容之外。影片由《阿甘正传》的导演罗伯特·泽米基斯拍摄,故事根据艾斯伯格的同名儿童故事改编,讲述一个小男孩和他的朋友们在圣诞前夜踏上一辆开往北极的梦幻列车后发生的奇妙故事。影片运用真人捕捉的技术原理,把汤姆·汉克斯的一举一动捕捉到动画人物上,连表情也不放过。其他人物也是如此,其配音阵容也十分强大。整部影片表达着导演对孩子般童真烂漫的羡慕,小男孩早上醒来时只有自己知道那不是梦,因为只有孩子的天真与无所顾忌才能看到最美好的事物,其中3D技术的运用也恰好处地描绘出了小男孩的奇幻旅程,可以说技术与故事结构相得益彰。

2.4 3D技术改变了电影的传播形式

《极地列车》本来的制作版本是2D技术的,推出3D版本后两个版本在第一天上映就创造了一亿七千万的票房。档期结束后,3DIMAX版本的《极地快车》在05年假期时又在66家IMAX影院重新放映,由于效果甚好,06、07、08年影片都作为圣诞影片继续放映。到了08年,还推出了蓝光3D版本的DVD碟片。《阿凡达》影片运用Real3D、杜比3D、Imax3D多种方式公映,同时还推出了2D和4D的版本,充分利用了3D技术拓展了电影的传播形式,满足了不同层次观众的需求,最大限度地挖掘了票房。

3结束语

电影是技术与艺术的统一体,3D技术的革新已融入动画电影的叙事方法、制作手法、视听语言、幻想性等本质元素,改变了动画电影的创作轨迹,形成了3D动画创作的独特艺术特色。

参考文献

[1]高五峰.数字3D立体电影的技术与发展[J].当代电影,2009(12):13-19.

[2]刘言韬.3D立体电影的新视听与新技术[J].电影艺术,2010(2):150-153.

[3]杨新宇,高太梅.高科技对电影美学的影响与冲击[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39-67.

看3D电影作文 篇5

3D电影和普通电影可不一样,我们戴上了3D眼镜看到的画面好像就在我们眼前,随手可以抓到,真是太有意思了!

我们激动地走进电影院,里面早已已经坐满了人。买好看电影必备――爆米花和可乐,我们就赶紧找到座位坐了下来。电影放映了,屏幕有些模糊,我赶紧戴上眼镜。哇,电影里的人物仿佛就在我的眼前,我们可以对话,可以拉手似的。抬头能看到白云在飘,低头能看见草儿在动,面前就是变形金刚,我好像跟变形金刚在同一个世界里一样。变形金刚真是我的偶像!他有着庞大的身躯,有着坚固的外甲,还有顶天立地的武功。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令我震惊。

真的太棒了!我好奇的摘下眼镜,眼前又变得模糊了。我赶紧又戴上眼镜,顿时影像又立体了。“嗖”地一声,飞船飞过来了,我赶紧侧身躲开,好险啊!原来是3D效果,这不是真的!

日本3D电影市场萎缩 篇6

目前, 系列电影《海猿4:勇敢的心》正在日本热播。此前的第3部作品《海猿3:最后的讯息》曾专门制作过3D版。但本次第4部却只有2D版。负责该片制作的富士电视台首席制片人臼井裕词表示:“即便制作了3D版,恐怕也无法达到上一次的狂热效果,没想到3D热会冷却得如此之快。”

调查表明,日本观众会走进电影院观看《哈利·波特》等外国3D电影,却不买日本国产3D影片的账。今年3月上映的《奥特曼传奇》在40%的电影院中播放了3D版,但3D版收入在票房总收入中仅占25%。日本业界人士表示,制作一部3D电影需要5000万日元到1亿日元的制作成本,却很难带来同等收益。

关于日本国产3D电影不够卖座的原因,东映电影宣传部部长相原晃表示:“与美国电影不同,日本国产电影更加重视剧情。” 日本国产电影有对人际关系进行细致刻画的历史传统,日本观众早已习惯此种电影风格。这也导致擅长表现奇幻、壮阔场景的3D技术难以在日本国产电影中扎根。

2011年发生的“3·11”大地震,促使许多日本民众开始静下心来思考人生、找寻自我,这种心理也影响了人们对3D影像的接受度。不过,角川公司制片人今安玲子表示:“恐怖、科幻类题材只要策划到位,还是有市场潜力的。”

据悉,《贞子3D》目前反响热烈,票房收入已超过13亿日元。

3D立体电影 篇7

一、助推动画电影发展的3D立体技术

在动画电影的发展过程中, 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的就是3D立体技术的应用。3D立体技术不仅能够使得动画电影的制作具有更快逼真的人物动作、情节震撼力, 还能够增添动画电影的画面色彩饱和度。在动画电影中应用3D立体技术时, 应该重视动作捕捉技术、全局光照模拟技术、动态群体动画技术、流体模拟技术、2D转3D技术以及三维圈像压缩变形技术的应用。3D立体技术的合理应用能够推动动画电影的发展, 使得动画电影的制作更加的具有立体感, 给人们营造一种视觉上的冲击感。因此, 为了更加的进行动画电影的拍摄制作, 就需要不断的发展3D立体技术, 更好的应用该技术进行动画电影的制作。

二、3D立体技术对动画电影的影响

( 一) 3D立体技术改变了动画电影表现手法

在动画电影的拍摄制作中, 非常重要的一种技术就是3D立体技术, 不仅能够通过3D立体技术进行动画电影的拍摄, 还能利用3D数字技术将叙事语言、画面语言等融入到电影制作中去, 这中表现手法也是动画电影最为流行的一种。在动画电影中应用3D立体技术进行拍摄制作时, 能够大幅度的提高动画电影的空间完整性与重要性。在3D立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的过程中, 抑制了蒙太奇手法, 使得长镜头应用的更广泛, 加强了镜头纵深对比, 使得近景的立体感表现的更加明显, 在动画电影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镜头运动方式就是过山车式镜头与迎面镜头。动画电影导演能够借助3D立体与数字特效技术将庞大的古代建筑场景重现出来, 实现虚拟人物与现代人的对话。此外, 3D立体技术还能够结合动画电影的剧情与风格等对摄影机的运动轨迹与视点进行适当的调整。在动画电影的拍摄制作中, 借助3D立体技术能够将动画电影的重要元素表现出来, 例如镜头运动、圣光色等。

( 二) 3D立体技术改变了动画电影制作的形式与传播方式

在动画电影的发展过程中, 其制作形式受到了3D立体技术的很大影响, 并且发生了改变。动画电影的题材随着3D立体技术的发展得到了拓宽, 打破了动画电影创造者思想技术的束缚, 并且对动画电影的导演提出了一些要求。导演在进行动画电影的制作时, 需要将3D立体特效思维融入到剧本的编写过程中, 使得故事的叙述以及动画画面的渲染能够更加的具有3D立体化。由于3D立体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使得动画电影创作者的想象力能够更加充分的发挥出来, 打破了动画电影创造过程中的时空限制, 从而使得动画电影的策划与叙事能够更加的具有创新性。在动画电影的制作过程中, 3D立体技术的思想已经融入到了制作流程中, 并且贯穿整个动画电影制作的全过程。此外, 动画电影的传播形式也受到了3D立体技术的影响, 由之前的2D电影发展为3D电影。3D立体技术的应用使得动画电影能够满足群众的更多层次需要, 对动画电影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三) 3D立体技术改变了动画电影的内容与技术的关系

在动画电影的制作过程中应用3D立体技术时, 对其内容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点, 3D技术的表现力能够通过影片的内容充分的反应出来, 将故事的叙述作为重点, 通过3D立体技术对故事的叙述进行辅助, 从而使得动画电影制作更加的成功。第二点, 动画电影的整体故事与3D立体技术应该进行完美的结合, 并且能够表现流畅。采用3D立体技术进行电影内容的叙述时, 应该使得动画电影的制作不机械化, 但是还需要与内容相联系, 使得动画电影更加的具有生命力。例如, 动画电影《阿甘正传》就是导员根据一个同名儿童故事进行改编的, 将人物的一举一动进行动画人物动作的设计, 并且具备相同的表情与强大的配音阵容。在这个动画电影中, 3D立体技术的应用将小男孩的奇幻旅程生动形象的描绘了出来, 使得动画电影的内容与3D立体技术的结合更加的完美。因此, 动画电影内容与技术的关系受到了3D立体技术的影响, 并且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三、总结

综上所述, 动画电影的发展受到了3D立体技术应用的影响, 不仅在动画电影的制作手法、叙事方法等环节中融入了3D立体技术, 还在动画电影的幻想性与试听语言等方面渗透了3D立体技术。3D立体技术的应用不仅推动了动画电影的发展, 还对其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 为了促进动画电影的发展, 就需要加强对3D立体技术的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1]崔庆炎, 施强.关于3D数字技术对动画电影创作的影响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 (4) :39-40.

3D立体电影 篇8

1 立体电影受热捧现状的原因

立体电影的魅力到底何在?何以引起人们如此大的兴趣?这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下面笔者从技术、传播、受众心理三个层面做具体分析。

1.1 技术层面的先进性

《阿凡达》的制作过程,堪称一部“立体电影制作教科书”。由于它的开创性、代表性,一开始就得到了电影界、技术界以及广大民众的关注。

1.1.1 拍摄技术

《阿凡达》的核心技术并非完全创新,其制作中主要运用的技术有“虚拟摄影棚技术(virtual production studio fusion)、立体电影技术(fusion3-D camera system)、表演捕捉技术(performance capture)”。都是在已有的技术基础上,重新根据影片制作革新、发展、整合而来的。当然,在表演和摄影技术过程中,编辑需要运用到一项C G (Computer Graphics)计算机图形学技术。它广泛应用于影视特效制作、三维动画制作等领域。在电影中常采用计算机三维影像制作、图像处理与合成等C G技术来实现视觉特效。

1.1.2 放映技术

除了制作过程本身的先进技术以外,还必须有与之对应的放映技术的支持,进而实现影片的最终效果。

首先,数字3D放映技术,它制造出立体视觉的感受。其根据就是开头所论述的立体电影的原理。具体来说,数字立体电影采用先进的数字制作、数字放映和影像分离技术,使左右眼影像质量、分离度以及观众的观影舒适度较胶片立体电影有较大提升,不仅具有画面清晰、质量稳定、节目反复播放及质量无下降等技术所特有的优点,同时又克服了胶片立体电影制作复杂、立体效果差、有明显重影及观看时易于头晕和疲劳等缺陷,给观众带来了极其震撼的视觉感受。

其次,在影院使用IMAX (Image Maximum)巨幕技术创造视觉震撼。IMAX公司是这类立体电影放映设备的典型代表。IMAX巨幕技术在放映《阿凡达》三维立体影片中发挥了高端引领的重要作用。这套系统的原理是用两台加装偏振镜的电影放映机,经过校准后分别将左右眼的图像投射到同一块银幕上,观众在观看时,佩戴加装偏振镜片的眼镜进行观看。

1.2 传播层面的推动

技术是一部立体电影的基础。然而,一部立体电影即使有再好的技术,再炫的特效,如果不通过大众媒介的传播让人们知晓、感受的话,也是很难立足和生存的。所谓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人们所熟知的大众传播媒介主要有报纸、广播、电视电影及杂志。

由于媒体的介入报道,观众对卡梅隆导演十年磨一剑的创作过程充满了好奇。一方面这个过程本身就成为一个兴趣点,吸引着民众想要一窥究竟,另一方面也是大众传播媒介报道、宣传、造势及展映的结果。

可以先看几则报纸媒体对于《阿凡达》的评论:

“一段让人沉醉的,雄壮的银幕体验。”一一华盛顿邮报

“这么些年来我看过最漂亮的电影。”——纽约客

“它扩展了电影的可能性,卡梅隆的才能和他的梦想一样强大。”——滚石

“看到它,开始明白1933年人们看到《金刚》时的感受。”——芝加哥读者报

从这些评论中,可以看到这样一些词语:“最漂亮”“沉醉的”“雄壮的”及“强大”等。清一色的对《阿凡达》表达了赞扬,且持肯定态度。当然,也不排除有反对和批评的声音,但比起这些赞扬的声音来说,就显的微弱渺小了许多。大众媒体持有的这种鲜明的倾向,可以说直接影响到受众对《阿凡达》的态度。

此外,当那些看完电影且对这部电影持有肯定的态度的人回到家里、单位中,在与家人和同事的交谈、聊天时必定会把自己对这部电影的态度和感受带给周围的人。这里就引出了除大众传播以外的另一种传播形式——人际传播。

2 立体视频技术的发展前景

技术的进步不会停住,考察当今视频技术的发展,基本可以预测这些技术未来的走向。

2.1 4D立体电影将成为一个新的方向

在论文开篇已经提及过四维电影,它依靠三维(3D)立体电影和周围环境模拟组成四维空间带给观众更加逼真的观感。在上海世博会上,作者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方兴未艾的3D电影似乎已经“过气”,4D电影开始大行其道,为游客奉献了一场场感官盛宴。

2.2 全息立体电影是未来立体电影发展的一个方向

全息立体电影就是完全再现真实的三维图像的记录,也就是说观众不用戴立体眼镜,哪怕用一只眼睛也能看到立体的影像。全息电影技术主要原理是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的三维图像的记录和再现的技术。即拍摄时用激光照射拍摄物记录信息点(干涉原理),放映时再利用激光把记录的信息点立体呈现出来(衍射原理)。由此可以看出,实现这一技术的关键物质载体就是激光。

2.3 3D立体技术在其他传播媒介的运用

拿报纸来说,报纸是最早出现的一种大众传播媒介,拥有悠久的历史,至今仍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随着技术产业的发展,报纸积极地与新兴科学技术相融合,不断推进自身的向前发展。继《阿凡达》引爆3D市场后,3D报纸也应运而生。在我国,湖北的一家地市报《十堰晚报》推出了中国首份3D报纸。《齐鲁晚报》推出3D版“梦世博”号外。报纸都随报赠送3D眼镜,读者戴上眼镜后会发现,报纸上的图片呈现立体效果。

2.4 3D技术在动漫产业有较广泛的运用

如《怪物史莱克4》《爱丽丝梦游仙境》《飞屋环游记》等。继《阿凡达》后,中国也迎来了首波3D动画大潮,推出了国产的3D动画片《麋鹿王》《大圣归来》等。

3 启示

通过前面两个部分的论述,看到3D电影的魅力及未来前景。如何迎接3D或者4D、5D时代,从以上的分析不难得到这样一些启示。

第一,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要进一步深化对立体影视技术发展的认识,电影要走高科技发展道路,要加速推进电影的数字化转换进程,积极发展数字电影。

第二,加大文化产业投入,加大数字影视科技投入,并使之发挥最大效能,增强国家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第三,强化对电影科技前沿信息的了解和把握,积极开展电影科技领域战略性和前瞻性课题研究,不断提高国内电影科技水平。在影视技术与艺术的结合等方面,缩小与美国等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第四,要加大对电影科技领域领军人才和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3D立体电影 篇9

一、近年来中国3D立体电影为何迟迟不能圆梦

(一)观众已经不再盲目追求“绚丽”的3D效果

根据《综艺》、新闻网站The Wrap和Indiewire所做的调查:自2013年起,3D立体电影票房总体开始下跌。 至2014年,3D立体电影票房只占了总票房的16%,平均每部3D立体电影的票房只占总票房的30%,观众对3D立体电影的满意程度已下滑至50% 以下。在数量方面, 截止到2014年底,已上映的票房过亿的52部电影中, 有26部为3D立体电影,其中20部是好莱坞电影、6部是国产电影,而且这26部中有14部是2D转3D的。3D立体电影发展已经进入了相对成熟的时期,观众对待3D立体电影的态度已经由非理性转至理性。与之前简单的 “3D电影才是电影”的心态有着重大的分别,现在的观众已经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和辨别能力。这种能力的提高促使立体电影的制作必须从技术研究提升到艺术研究的范畴,否则,3D立体电影只会再次走向没落。

(二)中国3D立体电影陷入一味追逐商业价值的怪圈

除了观众整体审美水平的提高外,近年来国产3D立体电影一味追逐商业利益而不重视受众的感受,从不进行深入思考的“拿来主义模式”也让其特色消失殆尽。 现在的观众在选片时常常有种“被片商绑架”的感觉, 琳琅满目的影片里几乎全是3D立体电影。3D立体电影票价更高,因此排片自然比普通2D要容易得多,加之近几年来国家鼓励国产3D立体电影的开发和生产,引得国内的片商越来越多地转向3D立体电影的生产。在这种热潮之下,某些被巨大的商业利润冲昏头脑的电影投资人已经无暇顾及电影本身的质量情况了。

结合以上情况不难得出3D立体电影票房下降的原因:1. 重视觉效果不重故事;2. 电影本身不适合应用3D技术却被强行绑架;3. 影片的叙事能力差。当然,把2D电影后期转制成3D立体电影本身也是使观众不满的原因之一。

二、中国3D立体电影的逐梦之旅将何去何从

仅从前几年的3D立体电影发展形势来看,国产3D立体电影搭上了“好莱坞大片”的顺风车,票房过亿的捷报不断传出。然而当繁荣过后,光辉退去,仅仅凭借震撼的视觉冲击效果和炫目的3D技术来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而没有深入地去探究受众的真正需求,不去思考电影应该有的社会价值和人文价值,这样的“3D大片” 已经开始被观众厌倦。因此,国产3D立体电影的未来之路,中国电影人的“梦”将如何走下去,是所有中国电影人都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或在迷失本源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电影之所以成为电影”,“之所以能够成为记录故事艺术的工具”,不仅仅是技术上进步,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许多杰出的艺术家在背后为其加注的艺术色彩。这就是为什么他们拍的东西能够成为经典,而我们拍的东西连电影都不能叫的原因。技术只是电影叙事的一个工具,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叙事性”这个主旨。 我们去影院不是为了看3D技术有多么绚丽,而是为了看利用进步的技术制作出来的“用艺术的方式讲述的故事”。艺术的发展必然会受到技术方面的桎梏,但是, 如若只是发展技术而不做艺术上的研究,那它就只能是一堆计算机工作者为呈现视觉效果而生产出来的没有灵魂的复制品,并非艺术。3D立体电影的出现除了带给我们资本的流动和视觉的刺激外,还应该回归对其本质的探讨。现在的立体电影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未来的3D立体电影可以是什么!我们追“梦”的方向是什么!

(二)或去追寻属于本国3D立体电影的创作之路

为了寻找中国的“3D电影梦”,几代中国电影人为之奋斗了一生。2010年袁和平指导的3D武侠电影《苏乞儿》实现了华语电影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3D制作,堪称武侠片3D电影制作上的里程碑;《超蛙战士之锋芒毕露》则在中国元素上大胆创新,除了人设方面结合了中国脸谱的妆面设计,在出征前的祭祀活动等叙事细节上也加入华夏民族独有的礼仪文明, 在“商业大片”唯利是图的舆论导向下,这种强调民族元素、极具民族文化内涵的独立电影还是很值得推崇的; 还有金铁木导演的文化史诗巨作《圆明园》、《大明宫》, 它们的社会价值、历史价值、人文价值已经是不能用简单的票房来衡量的了;在这之后的《大闹天宫》、《龙门飞甲》、《唐山大地震》、《集结号》等等,中国电影人所进行的一系列探索中,虽然票房上称不上大获成功,但是他们对3D立体电影制作的技术和艺术范畴的探索都作出了不朽的贡献,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在中国目前“唯票房论”的浮躁氛围下,如果不考虑中国特有的人文背景而简单地套用西方的影视构架强行植入中式的人文事件或者只是简单地把西方的CG美术风格强用在中式的仙境传奇故事中,只会让人贻笑大方。我们要从本民族的文化出发,以中国的文化为向导, 深刻地挖掘中国文化地内涵,不能只停留在对好莱坞商业大片模式的盲从和单纯地模仿西方CG技术营造的视觉效果上。我们只有依靠中华民族的力量,只有认可了自己的文化,尊重自己民族的思想,才能在“追梦”的路上走得更长远,才能切身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把商业性和艺术性有机地结合到一起,才能使中国3D电影取得长足的发展,才能对观众、对整个电影行业负起责任。

总之,中国的3D立体电影从模仿到创新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只有从纯商业化的圈子里跳出来,制造出符合中国观众审美需求的中国特色3D影片,才能提升中国商业电影在整个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摘要:数字媒体时代,技术性和艺术性的相对落后使得国产3D立体电影的发展道路颇为坎坷。要寻找到属于我国的3D立体电影发展道路,就应该从抓住受众的心理诉求、尊重民族文化、回归电影的本质等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3D电影镜头的边框效应 篇10

一.3D镜头中的边框功能

1. 构图

无论是传统电影还是3D影像, 边框最为明显的作用在于对构图的规范。上边框承担着来自银幕上方带来的压力, 画面之外的黑暗对画框内的影像有很强的压迫。影像世界给人带来的安全感, 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上边框支撑起了画面外的压力。而相应地, 上边框也吸引了观众更多的注意力。它的存在是观众可以相信影像空间安全感的重要依据, 它一方面保障着这种安全, 但是另一方面它也威胁着这至关重要的安全感。

相对于上边框来说, 和它直接相连的两个侧面边框更容易堙没在银幕外的黑暗中。这一方面是因为它们是银幕这一矩形的短边, 在这个轴向上展开的物体相对而言拥有更小的空间, 另一方面, 影院的结构也使得侧边框更容易与侧面的墙壁融为一体。这使得侧边框相对而言获得了更少的观众关注。但是另一方面, 作为垂直方向的边框, 它们向上边框传递了对于上方黑暗的反作用力, 对立体空间的安全感提供了心理依据。

下边框一般来说是最为安全也是最为沉默的, 与地面相接使得它有一种天然的平衡感和稳定感。观众需要下边框来找齐画面的基准, 同时又会心安理得地接受这样的稳定。通常情况下会于地面融为一体, 但需要注意的是, 当下边框真正出现问题时, 整体画面的问题可能会被极大凸显, 甚至导致整个影像世界的荒谬化。相关的问题在后文会有更加详细的叙述。

2. 空间建构

边框相连组成了影像的载体——银幕。银幕作为深度空间中的一个平面, 与边框一起将影像的存在空间分为三部分:屏内空间、屏上空间、屏前空间。

屏内空间对于观众而言是看似封闭实则开放的。屏后空间被银幕挡在观影世界之外, 银幕作为窗口, 其周边的黑暗遮挡了屏后影像, 受到了深度和平面的双重束缚。但事实上, 黑暗遮挡了屏后世界无限的可能性, 屏后的空间虽然离观众较远, 但却是影像自由活动的空间。大量无法调度的影像都存在于银幕之后的空间中。

屏幕上的空间对于3D而言似乎是不那么重要的, 因为这个部分的影像看起来似乎并不是“3D的”。但这仅仅是一个表象:在深度位置上与银幕重叠的影像呈现出的是平面无视差的效果, 但这一空间却是整个深度空间内最容易形成舒适3D视觉的部分。银幕附近的空间是最适合观众视觉的空间, 也是最适合叙事的空间, 主要的影像都存在于这一位置。

最后, 也是所有人都在关注的部分, 屏前空间。今天仍然有很多导演在创作时尽可能找机会让屏内的物体合理地, 甚至无礼的飞出银幕, 来到屏前空间和观众进行直接交流。很多3D研究者都曾经做过类似于“打破第四堵墙”的尝试性阐释。 这种出屏行为常被理解为是影像突破银幕束缚, 创作者自由发挥的新空间开拓。但是只要仔细思考和观察就可以发现出屏空间不仅不是自由的, 而且有了更多的束缚。

由于人的视野有限, 而影像的物理载体也是有限的 (银幕) , 边框和人眼将影像束缚在一个锥形的空间中, (图1) 所有的出屏影像仅能在这样的一个空间内活动。出屏影像需要在这个空间中给出自己的深度逻辑, 否则3D的把戏就会被拆穿, 任何不合逻辑的排布都会被观众发现。而这个问题的所导致的破坏在后文中还会详述。

3. 深度建构

虽然3D影像的立体感仅仅存在于观众的意识之中, 但是从感知的角度来说, 观众看到的仍然是一个立体的世界。而这个世界与观众发生交互时, 除边框这个显性限制之外, 人眼的存在形成了另一个空间限制。毕竟所有的影像都必须呈现在观众与银幕规范出的这片空间之内, 而为了保证观众双眼视野的一致性, 这部分空间也被紧一步压缩, 成为了一个更小的椎体。从实用的层面来讲, 这个椎体空间的实际大小还会受到诸多别的因素干扰, 银幕面积, 观众位置, 甚至是不同观众的瞳距都会对这个空间造成很大的影像。在实际拍摄中, 一些具体的技术参数设置可以保证大多数观众获得一个可以接受的深度效果。但是以穷尽其可能性的角度而言, 一个假象的锥形封闭空间已经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限制了, 在我们进行相关研究的时候, 可以讨论的具体边界就已经非常明确了。而在实际操作中, 虽然不会有明显的不可超越的藩篱, 但是当这样的边界被突破时, 会出现一些无法挽回的损失。

这样的问题并不是3D独有的, 在传统电影中, 边框也是空间的限制。但是如何突破这样的限制是推进视听语言在空间方面发生前景的重要动力, 声音的诸多创造性应用就是来源于这种突破的尝试。在空间上有所拓展的3D, 自然也应当在突破空间的限制方面有所改观。

二.边框效应

作为3D影片中最重要的深度坐标, 边框就像是数轴上的零点, 代表着现实空间中的确定性, 同时也受到动态的影像深度的影响。当然, 这并不是说这样的界限就完全不可突破, 就好像过渡曝光也是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法一样, 但如同所有的非常手段一样, 一旦正常方法被突破, 这个行为本身会招致观众的注意力。

边框效应的存在是边框在3D中突出位置的一个体现。当它发生在不同的边框之上时, 所产生的结果虽然会有所区别, 但是一般的来说, 边框效应都有很强的吸引注意力的能力, 对于一般的叙事性影片来说, 它的作用多是消极的。对于这一问题的避免, 就将影响到具体的创作美学方法。

1. 上边框

发生在银幕上边框上的边框效应是最为明显, 也是最为严重的。上边框处于观众视野的中上方, 在宽银幕的格式下与中心影像位置非常近, 比较容易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本来就比较显著的空间位置, 加之宽银幕特写“不留头”的习惯, 尤其是在进行人物特写时, 人物的额头容易被卡在边框以外。如果与此同时, 创作者的选择是让人脸出屏, 那么比较严重的边框效应就会出现。人物的额头在银幕之后, 而没有被遮挡的部分处于银幕之前, 对于观众来说, 这是一个典型的无法解释的深度状态。唯一的合理解释是人物只有半个脑袋, 额头以上的部分是不存在的, 显然这不会是观众认知的选择。他们只能对这种不适感采取忍耐, 这会极大影响观众的观影体验。

而从叙事的角度来说, 特写镜头一般有着更强的针对性, 对于人物、故事和节奏来说都有比较重要的意义。此时观众的注意力都会较为集中, 任何对于这种集中的分散都会直接影响到影片与观众之间的交流。

对于这个必须面对的问题, 最直接的方法是将影像与边框的深度位置调整一致, 即让遮挡关系与影像在深度轴向上的位置次序可以互相配合起来, 传达同样的信息。这就要求冲突的双方最少有一方要做出调整:要么通过改变构图的方法, 把那些本应当在银幕之前的影像收到边框以内;要么就是改变影像深度位置, 让那些被边框格出银幕的部分回到银幕之后。而这两种诉求对于3D影像来说都是影响深远的。构图与深度位置是3D在平面和立体两个轴向上最为重要的画面因素, 对它们提出限制条件, 这是媒介自身特性为创作划定的界限。从这个角度讲, 2D和3D的确是不同的, 这种差异正是体现在对即有方法与新创作维度之间的妥协上。

2.侧边框

由于宽银幕是当今电影行业的主流, 侧边框很难成为观众的关注中心。这样的便利使得观众经常会忽略这个位置的一些问题, 即使是出现了一定的深度冲突, 侧边框之外的黑暗会淡化这种不适感, 黑暗会模糊掉细节, 进而影响观众对于具体深度的判断。基于这样的原因, 同上边框一样情况的效应在侧边框上并不是特别明显, 或者说对于影片的破坏力相对较小。

但是侧边框位置有另一个隐患, 同样会造成观众的心理失衡。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常常会这样的体验, 一个物体遮挡在一只眼睛之前, 但是观者的视野并不会完全被这个物体所遮蔽, 另一只眼睛仍然可以保持一个相对完整的视野。但是这样的观看体验并不会太舒服, 当双眼所获得的信息有太多的不同时, 我们的自然反应是绕开屏障去寻找一个可以保持双眼视野相同的视角, 或者闭上被遮蔽的眼睛, 获得一个单一但是完整的视野条件。这样一种条件反射般的习惯, 会在侧边框与影像的交汇间出现一些问题。

当边框与两幅不同的画面相互交汇时, 由于拍摄角度的差异, 必然会导致在边框附近, 一幅画面中的一部分内容在另外一个画面中是被遮掩的。这对于观众来说可能会造成一种困惑, 当我们发现一只眼中的内容无法与另一只相匹配时, 我们会移动头部, 改变视点以获得更多的信息。无疑, 这种体验在3D中是无法完成的。但当侧边框遮挡内容与边框之间存在正常秩序时, 观众很少会产生这样的冲动, 因为这种双眼信息的不对称我们几乎天天都可以体会的到, 所以侧边框的这一缺失不会被关注到。但是当侧面边框发生边框效应时, 观众的注意力被吸引至此, 这个问题就会被放大。一个本就非正常的视觉区域又出现了非正常的深度体验, 观众在寻找深度秩序时, 会发现双眼差异不随视点变化而动, 进而造成更大的观影困境。所以, 一般来讲, 轻微的侧边框效应不会对影片造成太大的影响, 起码不至像上边框那样有强大的破坏力。但是当这种效应达到足以把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银幕的两个侧面时, 其他问题会极大地增强其破坏性。

3. 下边框

下边框相对而言是最为稳妥的一个区域。作为画面的基座, 很少有人会把注意力放在下边框上。而下边框的另外一个优势在于它与地面有一种天然的连接性, 这使得那些从下边框溢出屏幕空间的内容都好像流淌在地板上一样, 为自己的存在提出了合理解释。即使是人物半身像, 所呈现出的效果也类似于一尊雕塑嵌入了地面。总而言之, 此处的边框效应并不明显。

但是同侧边框一样, 正常的观看习惯会影响下边框的边框效应。在正常的2D拍摄中, 尤其是主镜头的拍摄, 一般的习惯是要在画面中挂一部分虚化的前景以充实空间, 提升画面美感。然而在3D影像中, 出屏前景过渡虚化同样会招致观众的注意力。因为正常的视觉习惯会让我们很快的将眼睛的焦点锁定在我们希望看清的物体上, 当眼前离自己很近的位置上出现了一些虚影在晃动时, 人类的本能是看清楚它们是什么。而这样的诉求在3D电影中是无法被满足的, 这会导致观众的困惑, 招致不需要的注意力。下边框的这一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越了边框效应的范围, 但是客观上, 这种注意力的不必要吸引, 仍然会放大此处边框效应的激烈程度。而解决的方法, 也涉及调整构图与调度习惯, 甚至是景深选择。

3D动画电影《卑鄙的我》 篇11

一直碌碌无为的格鲁做了一个“伟大”的决定——偷走月球!

为了筹到建造登上月球的宇宙飞船的钱,他决定到邪恶的“恶魔银行”申请贷款,却不幸被拒。为了重新获得贷款,格鲁决定去偷来能将任何物体缩小的伸缩枪。虽然最后千辛万苦地偷到了伸缩枪,却被突然出现的维克多劫走了!

为了夺回伸缩枪,格鲁决定领养“女孩之家”的3个孤儿玛格、伊迪丝和艾格尼丝。因为只有她们能够进入维克多戒备森严的住所。

每天夜里临睡前,这3个女孩儿都虔诚地祈祷有人能来收养她们。可当她们被假扮成牙医的格鲁带回家,望着眼前那座在一片彩色中唯一颜色焦黑的房子时,一丝失望的情绪在她们心中油然而生。

可新生活并非让她们大失所望,虽然这房子奇怪又危险,但新奇的冒险为她们的生活增添了与众不同的乐趣。

一天,玛格、伊迪丝、艾格尼丝又来到维克多的住所,将伪装成曲奇饼干的机器人卖给了他。格鲁终于有惊无险地夺回伸缩枪,一切顺利,梦想近在眼前。

可是当格鲁再次兴奋地申请贷款时,却没想到再次遭到拒绝,失望的格鲁决定放弃自己的梦想。

可是当艾格尼丝拿出自己的小猪存钱罐时,所有人的热情被调动了起来,大家纷纷捐款,格鲁受到了鼓舞,决定依靠自己来完成梦想!

3个女孩儿与格鲁的情感日益加深,而格鲁也越来越离不开这3个调皮可爱的养女。

而格鲁的助理法瑞欧博士却突然提醒:随着登月时间的到来,离别在所难免。格鲁此时也发现,登月那天正是3个女孩儿芭蕾舞登台表演的那天,很早之前他就答应她们会出席,可是他似乎要让她们失望了。

登月的日子终于到来,一切顺利进行,格鲁将月球缩小并偷回地球,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了世界独一无二的大盗。可是,实现梦想的滋味似乎并不是那么让人兴奋,当他急匆匆地赶到芭蕾舞表演现场的时候,他发现,玛格、伊迪丝、艾格尼丝被维克多绑架了。

放弃了伸缩枪和偷来的月球,格鲁终于救回了自己的女儿们,并得到了她们的原谅。而大坏蛋维克多此时被缩小功能失效的月球带回到宇宙中原本的位置,一切又恢复如常。而格鲁却成为了拯救地球的无名英雄。

3D立体电影 篇12

于藩是生意老手, 在别人看来很棘手的事, 他总能干净利索地搞定。然而, 在自己孩子的启萌教育这一块, 于先生伤透了脑筋。

原来, 于先生为了让孩子赢在启跑线上, 不惜花重金给孩子买了各种识字卡、图书等, 可孩子总是摸了一次后, 就不愿摸第二次了, 而且, 还经常把书撕碎, 乱扔, 家里一片狼藉。于先生爱子心切, 不忍武力相向, 总是耐心教导, 可孩子不到5岁, 理解不了于先生的苦忠, 一转身就忘得一干二净。

如何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 主动学习, 一时间成为于先生的头等大事。

一天, 于先生在小区门口碰到了一位相实多年的老朋友, 已退休幼儿园园长汪女士。于先生和老人关系不错, 遂向其说起心中的烦恼。“幼儿眼光最单纯, 要让孩子对阅读感兴趣, 必须有一下子吸引住孩子眼球画面, 你可以看看这个。”汪女士说着从包里拿出几本书递给于先生, “这些书和其他的书不一样, 整本书的图案都是立体的, 而且随着角度变化, 图案还会动。在国外, 这个叫3D图书, 几乎是每一个孩子最好的伙伴。”于先生翻了一下, 不禁连连感叹, “真是个好东西!”汪女士接着说, “这种书是我2006年出国交流考察时带回来的, 就像带3D眼镜看电影一样, 国内目前还很少见。”

于先生迫不及待地上网查询3D图书相关信息。原来, 3D图书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已畅销多年。做了多年生意的于藩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天大的商机。

据第6次人口普查统计, 0-3岁的婴幼儿约7200万, 每年新生儿2300万, 平均每个孩子看两三本书, 就是一两亿册的图书量, 一本图书利润四五元, 不就是近十个亿的市场吗?

为了研制3D图书, 于先生走访了全国各地的3D技术专家, 经过反复多次试验, 于先生终于掌握了裸眼3D技术。更值得一提的是, 裸眼3D图书用新材质印制, 不浸水、撕不烂, 单页还能做卡片用, 重量和纸质图书相同。

在多名幼儿教育专家的指导下, 于藩出版了多本幼儿启萌3D图书, 内容非常丰富, 涉及识字、辨物、自然、历史、美术等多方面。

代理3D图书、拼图摆个地摊也能挣到钱

裸眼3D图书一上市就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小朋友的热爱。有一位书商说:“传统图书利润越来越微薄, 几乎做不下去了, 没想到3D图书让我的生意起死回生, 有了新的转机。3D图书利润很大, 比如全国统一零售价8.6元/本的3D图书, 100%的利润。此外, 因为3D图书价格和传统图书相差无几, 家长也容易接受, 所以销量也非常大。”在图书的基础之上, 公司又新推出了3D拼图产品。河北保定的一位经销商说:“我以前在家带孩子当全职主妇, 接触了3D图书后, 我发现孩子特别喜欢。邻居让我代买, 我就进了点货, 试着做点小本生意。一开始就在我家所在的小区门口摆地摊, 离家近也便于照顾孩子, 每天都能卖几十本, 后来就有人找我批发, 现在超市、小卖部、学校门口的地摊, 都能看到3D图书, 我每天发货量少则几百本, 多则上千本。原本一直在做3D图书。现在又多了3D拼图, 得到了厂家和超市的支持, 设了专柜, 生意更好了。”

于藩说, “裸眼3D图书、拼图特别适合小本经营, 投资几百、几千都可以。没经商经验的人可以小额投资, 有一定经验的, 可以成批进货, 在超市、小卖部、孕婴店铺货销售。3D图书可以说颠覆了传统图书市场, 在国内是独家, 很受欢迎, 因此投资者容易成功赚钱。”

据了解, 目前, 已有近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创业者通过代理3D图书、拼图走了创业致富之路。

3D幼儿变换图书3D立体拼图答投资者问

问:3D裸眼图书、拼图到底是一款什么产品?

答:3D裸眼图书最大的特点是画面呈立体图案;其次, 同一页面, 随着看图角度的不同, 可以呈现出15副图;再次, 3D裸眼图书、拼图都采用高科技新材质, 水不浸、撕不烂, 无毒安全, 不用担心孩子用嘴巴啃, 也不担心会损坏, 重量和纸质拼图一样的。

问:经营3D裸眼图书、拼图, 投资多大?如果只有几千元, 能否启动?

答:裸眼3D图书、拼图特别适合小本经营, 投资几百上千就可以启动。钱少的, 不雇人、不租房, 在家便可经营;有实力的, 可以进超市、小卖部、幼儿园、亲子训练学校铺货销售。当前投资政策: (1) 500元起批, 混搭或单一批发均可, 不包邮; (2) 780元优惠套餐价 (100本裸眼3D图书+100份裸眼拼图, 包邮) , 欢迎全国各地创业者来电咨询!

地址:石家庄市胜利北大街178号美博城3A-308

财富热线:0311-66697560 15176962830

上一篇:职教英语德育教育下一篇:教学课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