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项目论文

2024-11-24

制造项目论文(共12篇)

制造项目论文 篇1

摘要: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整个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 因此对对制造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 制造业企业的生产范围也不断扩大, 所以从整个市场来看竞争十分激烈, 如何做好企业的项目管理成为企业工作的核心。在现代制造模式下的制造业项目管理对于传统的项目管理方式来说是一种较为科学的管理方式, 并且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可以有效提高其项目管理的质量。

关键词:制造业,项目管理,制造模式,质量

一、现代制造模式简介

所谓现代制造模式实际上就是随着现代制造业的发展, 从制造业之中衍生出来的。并且随着其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 越来越多管理人员已经把它看做成为一种现代的项目管理模式。“现代制造模式是以市场需求为驱动, 以先进制造技术为基础, 运用先进的制造管理理念, 对制造系统进行设计、组织和运作的方式。它以获取生产有效性为首要目标, 以制造资源快速有效集成为基本原则, 以人-组织-技术相互结合为实施途径, 使制造系统获得精益、敏捷、优质高效的特征, 以适应市场变化对事件、质量、成本、服务和环境的新要求。”[1]从现代制造模式的基本内涵我们可以看出其主要有快速、高效、优质几大特点, 而这几种特点是制造类企业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应当具备的, 所以这也是为何当今制造企业如此重视现代制造模式, 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的生产操作之中的原因。从目前制造性企业的分类来看, 近年来十分火爆的精细生产, 快速制造, 专门定制生产, 绿色环保制造等等都是现代制造模式的产物。

现代制造模式并不仅仅对制造业的项目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基本理念对其他行业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网购, 而网购的发展必须依靠物流行业。快速、精细的理念正在不同的物流公司之间广为流传。物流公司为了争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必须坚持快速、精细的运作理念。所以说现代制造模式的衍生理念对于其他行业也是有很大借鉴作用的。

二、现代制造业实施项目管理的特征分析

项目管理是大部分行业工作运行的重要中心, 通过合理的项目管理运作, 整个企业才会有序高效的进行, 及时发现并处理在日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首先从制造业项目类型上看, 制造业的项目类型从总体上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新建项目与改造项目。新建项目就是直接制造产品, 而改造项目的对象大部分是产品的二次加工, 即在已经有的成品上进行加工改造。

现代制造业的项目管理是制造类企业的管理工作重心, 一般我们认为有一下几个特征使我们在日常工作运行中需要注意分析研究的。

首先是制造业的项目管理, 无论从其基本的需求认定到项目计划的安排还是项目实施的具体过程, 都必须和企业自身性质和制造的模式有机结合, 不同性质的制造业, 如常见的民用制造业和军事制造业, 在质量、规模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要求。但很多时候, 在日常生活中, 即使是同一性质、类型的制造企业, 本身的制造模式和制造过程、制造目标等不一样, 在项目管理中对项目的设计和实施也是有不同区别的。如果举例说明的话, 例如同样都是生产化妆品的企业, 其受众对象不同, 有的是针对少女, 有的针对中年妇女, 那么其产品的本质必然不同, 那么项目计划、实施等肯定会是大相庭径的。

其次是, 从目前我国制造业发展来看, “现代制造业的项目管理会更多的考虑项目与现有制造系统的集成。这是因为现代制造系统越来越多体现出集成的特性, 各分系统之间大多是内部供应链的关系。”[2]所以在面对这种广泛集成的基础下, 大部分企业会选择使用计算机相关软件的集成系统对在整个制造过程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相关信息资源来进行有效的整合管理, 通过计算机高速计算来实现信息化管理手段, 这就从根本上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难度, 并且可以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并对制造过程形成有效的评估, 从而让管理人员可以迅速的找出问题, 并结合相关数据来解决问题。

同时, 由于制造业在运作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人员、资源和信息等都是十分多的, 而且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又会涉及到一些衍生产品的研发, 这就要求在项目制定时还必须考虑到众多子项目的问题, 所以对于不同的项目管理要进行组合式的管理, 不忽视生产过程中的细节,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项目制造和企业的基本战略不发生冲突, 优化整个生产制造过程中的资源配置, 提高工作效率, 保证工作质量。

三、现代制造业项目管理创新研究

从目前我国制造类企业的项目管理来看, 往往面对着管理成本高, 效率低的局面, 这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对于制造类企业来说, 制造必然需要原料, 而很多企业中不同的原料在采购过程中都是由不同的部门协作完成, 生产主管只是起到一个下发命令的作用, 这就会出现一些部门在工作过程中出现超出职能范围的情况。解决这种问题, 需要协调众多部门之间关系, 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 对于项目制定等来说都是十分不利的。

所以对于现代制造业项目管理的创新, 在项目需求阶段, 对项目进行分析时需要在生产线上坚持快速的原则, 提高工作效率。而在项目规划和设计阶段, 就可以将现代制造模式的精细、敏捷制造、信息化制造等理念引进来, 优化项目的规划和设计过程。而对于项目控制阶段, 对于现代大部分制造类企业来说, 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时间、资源、质量, 所以在项目的进行过程中, 尤其是快结束的时候, 要对生产制造的多方面进行研究控制, 把握生产动向。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对时间、动作、人机协调等多方面进行分析, 从而达到项目实施过程的不断优化。

四、结语

制造业在我国乃至世界分布来看是极其广泛的, 其制造出来的商品几乎包含了各个领域的需求, 所以对于制造业来说做好项目管理是极其重要的。项目管理属于管理学的分支, 从基本概念上来说, 针对制造业的项目管理可以认为是在生产制造过程中所运用到的相关知识、技能, 通过这些知识技能等来完成项目的预期目标, 并且尽可能的超额完成任务。将现代制造模式的理念引进制造业的项目管理之中, 对于提升管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来说都有极大益处。

参考文献

[1]张小翔, 任立萍.现代制造模式下制造业项目管理的创新研究[J].商业现代化, 2008 (27) .

[2]姚静.浅谈现代制造业中的项目管理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 2010 (05) .

制造项目论文 篇2

日前,工信部网站公示了94个2015年智能制造专项项目,申报单位涉及十几家科研院所和上市公司。

实际上,在3月初,工信部就发布了《关于开展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的通知》(下简称《通知》),提出2015年启动超过30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2017年扩大范围,在全国推广有效的经验和模式。试点示范的目的是使智能制造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初步成形,以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制造强国建设进程。

《通知》明确了以智能工厂为代表的流程制造试点,以数字化车间为代表的离散制造试点,以信息技术深度嵌入为代表的智能装备和产品试点,以个性化定制、网络协同开发、电子商务委代表的智能制造新业态试点,以物流信息化、能源管理智慧化为代表的智能化管理试点,以在线检测、远程诊断和云服务为代表的智能服务试点等6大试点推进专项行动,基本涵盖我国工业制造各大传统和优势行业,揭开了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新篇章。

以下为本次公示的具体项目名称及申报单位:

序号

申报单位名称

项目名称

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

智能制造测控装备语义化描述和数据字典标准研究与验证平台建设

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

数字化车间集成与互联互通标准研究和验证平台建设

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

工业控制网络标准研究和验证平台建设

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

功能安全和工业信息安全标准研究和验证平台建设

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

数字化车间术语及通用技术要求标准研究和试验验证

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

智能化产品术语及通用技术要求标准研究和试验验证

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

智能制造系统能效评估标准研究和验证平台建设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工业大数据服务标准化与试验验证系统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工业物联网技术要求标准化与试验验证系统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工业互联网架构标准化与试验验证系统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工业云服务模型标准化与试验验证系统 12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智能制造评价指标体系及成熟度模型标准化与试验验证系统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智能制造参考模型标准与试验验证系统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面向智能制造的工业信息安全关键标准研制和验证平台建设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研究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人机交互和协同安全标准化与试验验证系统

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

智能工厂(车间)通用技术标准与试验验证

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

电力装备智能制造关键应用标准研究及试验验证

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

智能制造工业云、大数据标准试验验证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面向传感器制造领域数字化车间关键应用标准研究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综合标准化与试验验证系统

海尔集团公司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智能工厂参考模型研究与验证

国家机床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智能机床生产线标准体系及试验验证

北京航天智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基于云制造的智能工厂服务模型与验证系统

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

用户端电器元件智能制造设备标准与试验验证系统研究

中国信息安全研究院有限公司

智能移动终端生产关键应用标准试验验证

重庆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齿轮智能制造装备标准化试验验证系统研究及建设

四川普什宁江 机床有限公司

智能柔性制造系统(FMS)应用标准试验验证体系研究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彩电行业智能制造新模式关键应用标准试验验证

宁夏共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铸造行业智能制造工厂/数字化车间综合标准化研究项目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

智能制造集成与互联互通综合标准化与试验验证系统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试验验证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智能工厂参考模型标准研究 34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彩电智能制造标准制定及试验验证

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制造信息交换及互操作标准及试验验证系统

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装备全生命周期智能设计制造及云服务系统标准验证

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

航空数字化车间关键应用标准研究及试验验证平台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六研究所

大型船舶分段焊接智能车间参考模型研究

西安高压电器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中低压输配电装备智能化工厂标准化试验验证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电力系统测控设备智能工厂标准化试验验证系统

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智能制造系统层级模型及水平评价体系

上海船舶工艺研究所

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试验验证研究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轨道交通网络控制系统应用标准试验验证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轨道交通车辆转向架智能制造车间项目

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车辆核心部件智能制造工厂建设

湖南南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新能源客车智能化工厂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些公司

基于物联网与能效管理的用户端电器设备数字化车间的研制与应用

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电网中低压成套设备智能制造新模式

西电宝鸡电气有限公司

中低压输配电装备智能制造新模式

首瑞(北京)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智能电网低压配电设备和用户端设备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

烟台杰瑞石油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面向海洋油气装备的网络化协同制造

安徽全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大中型农业装备用柴油机智能化工厂

中电科技集团重庆声光电有限公司

光电传感器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

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

高速动车组齿轮传动系统智能装配车间

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金属加工智能制造新模式 56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锂离子动电池数字化车间建设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长安汽车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智能柔性焊接新模式应用

天水长城开关厂有限公司

中压空气绝缘开关设备制造数字化车间

大连光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自主智能化高档数控功能部件智能制造新模式支持下采用全信息化的五轴高速高精度智能化高档数控机床、智能化机器人智能制造新模式

河北中农博远农业装备有限公司

中农博远农业装备研发制造基地智能联合厂房

宁波海天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高档数控机床及其核心部件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

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飞机座舱盖、风挡智能装备生产线建设 63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大中型发动机缸体数字化铸造车间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商飞民机智能制造新模式研究应用

浙江双环传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工业机器人高精度减速智能制造建设项目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宇通客车节能与新能源客车模块化、柔性化智能制造新模式

河北中友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现代化农业装备制造数字化车间

重庆红江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高技术船用新型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

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

电力装备(火电、核电)大型汽轮发电机智能工厂

华立仪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力装备智慧仪表智能制造新模式

山东国丰机械有限公司

自走式玉米收获机制造数字化车间

上海兰宝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兰宝智能传感器制造数字化车间

沈阳高精数控技术有限公司

飞机结构件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

青岛海纳重工集团公司

面向高端绿色铸造的智能制造新模式

齐星集团有限公司

年产5万吨热传输复合材料铸造、热轧基础智能制造新模式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飞机大型复杂结构件数字化车间

上海中航商用航空发动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商用航空发动机总装智能装备新模式

安徽艾瑞德农业装备发展有限公司

大型农业节水灌溉装备智能制造项目

新乡日升数控轴承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数控轴承磨床智能制造新模式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新一代纯电动汽车IEV5智能制造新模式

利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农机农业用泵制造数字工厂建设项目

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工业传感器全生命周期数据闭环智能制造新模式

重庆机器人有限公司

长泰机器人智能工厂

北京机电院机床有限公司

高档数控机床及其关键零部件的数字化车间 85

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

高性能车用锂电池及电源系统智能生产线

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轮轴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项目

重庆机电控股集团铸造有限公司

铸铁缸体缸盖智能制造新模式

湖北三环锻压设备有限公司

利用成组和智能技术打造数字化车间

江苏丰东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无人化智能热处理工厂

重庆盟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主板智能制造新模式(名称有变化)

湖北三环锻造有限公司

汽车复杂锻件智能化制造新模式

河南汉威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传感器智能制造

航天长征火箭技术有限公司

MEMS传感器智能制造

安徽埃夫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重型设备制造的项目安全管理 篇3

关键词:重型设备;制造中问题;解决方案

重型设备理应在国家规定的使用年限之内都不会出现问题,但是近年来由于有关部门的疏忽,重型设备在制造中出现不少问题,尤为重要的就是设备的质量问题,其质量不过关就有可能造成极大的安全事故,所以,本文针对重型设备在制造中出现的超预算、生产效率低和最严重的产品质量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1 重型设备

现在所说的重型设备一般来说是指重型机械设备,大多数是应用于工业、农业以及医疗和制造业的相关领域。重型设备的广泛使用使得我国加快了迈向更全面小康社会的步伐,同时也是我国由农业化进入了工业化的重要标志。工业化意味着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借助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源,逐步提高加工原料以制成消费品、资本品和提供劳务的能力。此外,经济结构也发生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制造业、服务业在国民收入和就业人口中的比重逐渐上升,而农业在国民收入和就业人口比重逐渐下降。

2 在重型设备制造中的问题

重型设备的广泛应用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巨大作用。然而就目前来讲,在我国的重型设备制造中仍存在許多噬待解决的问题。

2.1 预算问题

对于每一个重型设备制造的项目,在进行施工前都应该进行仔细的分析和计算,其中市场调研尤为重要。目前,机械设备制造商和代理商众多,产品质量、价格、服务各不相同,存在差距。在招标前,充分做好市场调查工作是机械设备招标取得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因为对某类设备而言,随着设备的品牌、销售渠道、售后服务、采购数量的不同,购置单价也不同,还有就是作为预算人员的个人职业道德问题,不同的人对于各种诱惑很有可能做出非最合适的预算。预算问题是关系到整个项目的成败的关健文题,做好预算是为以后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

2.2 生产效率问题

生产效率低下一直是我国现在重型设备制造中存在的不可忽视的问题,其中原因有很多,比如机械制造的程序相当繁琐,当代机械制造业主要采用单件生产、多品种,小批量和重复大批量生产等多种方式。由于市场需求变化,设备资源也随之变化,产品中各部件制造周期不统一性和产品工艺路线的不确定性,造成管理对象动态多变,生产管理工作十分复杂,因此,需要从每一产品的交货期倒推,周密安排各部件、零件、毛坯的投入。繁琐的程序就要求流水线上的技术工人不仅有较高的技术水平还需要耐心与细心。此外还有一些客观因素,如:能源供应不足(电力、机油等)、工作人员更换和一些不可抗力的因素,同样会降低生产效率。

2.3 产品质量问题

机械工业的发展速度、规模,尤其是产品质量水平决定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基础、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机械工业的规模和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与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但是在我国进行制造施工过程中,产品质量的监管往往是纸上谈兵,没有落实到实处。施工过程施工手法粗糙,不按规定执行,存在质量缺陷。一些不合格的零件被安放在机械的重要部位一直导致重型设备过快损耗,不到使用年限就被迫退役,从而导致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浪费和不必要的损失,不仅如此,重型机械设备的质量不合格,很有可能造成巨大的伤亡事故和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2013年青岛市的输油管道的剧烈爆炸就是一个惨痛的例子,我们应引以为戒,不能让惨剧再次发生。

3 解决问题确保安全管理的方法

结合我国重型机械设备制造的现状,针对出现的问题,我们必须要有相应的解决方案。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许多发达国家的技术已经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能够制造出具有很高精细度的产品。这些国家的产品一般都采用先进的计算机软件进行设计。例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参数化建模软件Pro,Engineer、计算机辅助产品工程(CAE)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等,并运用先进的科学管理手段进行规范化管理,在加工技术方面也广泛地采用了数控技术、自动引导小车等。因此近几年来,发达国家主要是致力于一些更尖端的制造技术的研究,欲寻求一些新的技术出路,并研究出了一些更先进的制造系统,如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智能化系统、并行工程等。所以我们更要有决心去解决这些问题。

3.1 合理的设计

项目的前期设计是整个项目的关键所在。设计师在进行项目设计时就应该思考设计是否合理,关于设备的使用质量,预算是否合理。设计的最初阶段是需要根据顾客的需求来进行需求性分析,依照实际的用途来进行设计,要充分的考虑到实用性以及经济性,平衡两者的关系。设计中需要加入新技术,让设备的质量更加高。各种规格和参数的制定都要结合设备的预期性能来进行设计,保证各项参数都符合要求参数的选取,可以以现有的一些设备参数作为参考,取得比较准确的参数。设计时还需要多设计几个方案,从中挑选出最佳方案。为了保证设计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设计完成后要进行模拟实验,满足设备的运行需求,取得更加精确的参数。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来调整设计过程中的一些不利现象。

3.2 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任何一个制造项目的完成都需要数以百计的工作人员共同努力才能做出优质的产品。对于制造程序繁琐的重型设备来说,更加需要每一位工作人员齐心协力,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产生不可挽回的后果,所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尤为重要。大致的方法比如: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等。

3.3 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全面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职业技能素质,培养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是人才工作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也是全面实施“人才强市”战略。首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其次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最后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建立健全竞争机制。

3.4 强化安全监察力度

安全管理部门要依据国家有关安全法规、标准的规定。加强对重型设备的安全监察。

(1)重型设备制造资格进行安全认证,对生产的设备产品进行安全质量监督检验,安全质量不合格的设备产品不得出厂,把好产品制造的安全质量关;

(2)对从事重型设备安装、维修的企业实行安装、维修资格的安全质量认证,不具备从事重型设备安装,维修能力的企业,不得承担重型设备的安装,维修业务,把好重型设备安装、维修的安全质量关;

(3)把好重型设备安全技术检验关。对新安装的、大修的、改变重要性能的重型设备进行特殊的安全技术检验、经检验合格并发给使用合格证后方准投入运行。对在用的起重型设备进行定期(每2年)的常规安全技术检验,未经检验合的重型设备不准继续使用;

(4)对重型设备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进行严肃处理。

4 结 语

重型设备的的制造问题着实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安全高质量的重型设备,它是国家保持高生产力的保障。经过上文的介绍,我们发现在我国重型设备制造中存在许多问题,并且现在已经有相应的解决方案,但是要想真正的解决、做这些问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它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武永利.机制制造技术新发展及其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3.

[2]陈根琴,宋志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08.

谈制造型企业项目成本管理 篇4

一、项目成本管理的概念

在理解项目管理成本之前, 首先应了解什么是项目和项目管理。所谓项目, 就是从招标到质保期结束, 在既定的资源和要求的约束下, 为设计开发新产品而进行的相互联系的一次性工作任务。在制造企业中, 项目通常是新产品开发项目, 这种项目具有开创性、挑战性、独特性和一次性的特点, 是在产品技术质量要求、成本要求和交付要求的条件限制下进行的。正是基于新产品开发项目的特点, 运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很难实现项目目标, 所以制造企业在新产品开发时, 就需要导入项目管理的方法论。所谓项目管理, 就是在项目资源条件限制下, 为完成项目目标而进行的系统管理。项目管理包括项目整合管理、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风险与机会管理、上市公司的经理人员引入股票期权制度, 或者将经理人超出生活必需的一部分奖励收益留存于公司, 在其经营期限届满后的一定期限内一次返回, 从而制约短期化的盈余管理行为;第四, 建立经理人市场。通过建立经理人市场, 充分发挥声誉机制的作用, 遏制经理人以公司利益为代价来谋求个人利益的过度盈余管理行为。

4、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

我们可采取以下措施来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第一, 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和更换机制, 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提供制度上的

□文/吉彩勤

项目变更管理等系统管理方法。项目成本管理是项目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确保新产品开发项目在不超出项目预算的情况下完成整个项目工作目标所需的管理理论、方法、工具。项目成本管理对于项目管理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项目成本管理的意义

在制造型企业中推进项目成本管理有很重要的意义。首先, 按照权责发生制的会计核算原则, 导入项目成本管理可以有效地估算、预算、控制和核算以项目为对象的成本, 做到对项目的盈亏心中有数。通常, 制造企业根据顾客需要开发生产特定技术质量要求、一定数量、规定周期的新产品, 新产品在技术上具有独创性、挑战性特点, 在生产交付上有严格的进度要求, 在成本费用上具有赢利预期的限制。一般来说, 一个合同也就是一个项目, 根据项目发生的各种成本和费用, 归集项目成本, 可以清楚地了解项目成本的发生状况, 可以明确地知道项目的盈亏情况;其次, 在成本管理上真正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改进的效果。制造型企业在与顾客签订合同后, 合同总价就已

保障;第二, 完善职业道德规范, 确保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在形式上保持独立;第三, 优化执业环境, 使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在实质上能够保持独立。必须采取措施, 禁止地区封锁、行业垄断、政府官员干预等现象的发生。

约束注册会计师执业行为的独立审计准则已经制定, 而要注册会计师真正按审计准则的要求执行业务, 一方面依赖于注册会计师的个人素质和所属事务所的管理质量;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关法律制度的威慑力。

5、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和中介市场, 增强

经确定, 在赢利预期的情况下, 项目成本是基本锁定的。能否达到预期的赢利目标, 就在于项目成本管理控制的水平。按照项目成本管理的方法, 在确定项目总成本目标下, 首先应进行项目分项成本的预算, 确定项目标准成本。然后根据预算成本, 在项目进行过程中, 进行项目成本的监督控制, 发现偏离成本预算问题及时整改。在项目结束后, 进行项目核算, 与项目成本目标对比, 清楚了解赢利状况。尽管项目成本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但在制造企业中推进的很不理想。

三、项目成本管理的障碍和挑战

项目管理起源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 最先主要运用于军事领域, 由于管理方法科学先进, 随后推广到其他领域。在过去几十年的不断发展中, 项目管理方法愈加完善, 并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 除大型的技术科研、工程施工项目外, 一些小的项目如旅游、会展、婚庆等也积极采纳。实践证明, 项目管理在管理多方参与、独创性、前所未有的一次性项目上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能够有效地控制质量、成本和交期。但是在制造型企业中, 项目管理运用却遇

市场信息透明度。除了市场本身存在的信息不对称, 投资者信息处理能力的瓶颈也会增进信息的不透明度, 散户居多、投机性强以及专业知识的缺乏均属于此。这些都可能成为管理层滥用专业判断的诱因, 助长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要提高信息使用者的信息处理能力, 促进信息披露的透明程度, 有两种方法是可行的:一是小的投资者们联合起来形成机构, 借助机构投资者的力量提升获得内部信息的能力;二是借助信息中介的能力分析公开信息, 搜集私有信息以引导投资者追随绩优公司。

(作者单位:郑州工业贸易学校) 到了很大的障碍和挑战。大多数制造型企业把新产品开发也叫项目, 但是除了控制项目进度外, 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风险管理等形同虚设, 特别是项目成本管理, 基本没有策划和控制。究其原因, 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认识误区。认为进行产品成本控制就够了, 项目成本多余, 如果推行项目成本就会打乱原有成本管理的格局。这种认识是将产品成本与项目成本混为一谈, 其实两者有很大差别;二是思维定式。根据我国会计法的要求, 企业通常采用生产作业成本法去归集核算产品成本, 有一套多年形成的固化的核算模式, 财务会计人员已经习惯于这种方法, 不愿意改变;三是知识缺乏。财务会计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没有经过项目成本管理知识的培训, 不具备项目成本管理的思想和方法。项目成本作为一套新的核算模式, 涉及到很多方面的知识和相互之间的配合, 让其按照项目成本管理进行核算, 从知识和技能上不支持;四是激励机制缺失。大多数企业采用项目管理方法, 没有相应的激励考核办法, 想把项目管理到位, 是不现实的。项目成本目标实现与否没有与个人的绩效挂钩, 没有激励和约束作用, 项目成本管理没有效果也就不足为奇了;五是职责不明。项目成本管理到底应该是项目组的事, 还是财务部的职责, 没有明确规定, 所以造成项目成本认为重要, 但却没人愿意去管的局面;六是没有系统的流程和方法。在多数企业的管理程序或流程中, 没有关于项目管理的流程, 当然也就没有项目成本管理的流程和具体方法, 想管又无从下手是很多企业最大的困扰。

四、项目成本管理流程

制造企业要搞好项目成本管理, 必须制定项目管理流程。项目成本管理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四大过程:第一个过程为项目成本估算。这个过程的任务是粗略估计项目成本构成, 通常是在顾客招标或合同要求时进行的。成本估算的依据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初步设计方案和大致的项目交付范围;另一方面是以前类似的项目成本。估算的成本一般包括设计成本、工艺工装模具成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燃动费、折旧成本和管理费用。成本估算的目的是作为产品最终定价的依据。因为是估算的成本, 所以它不是很准确, 只能作为参考, 不能作为进行成本控制的基准;第二个过程是项目成本预算。这个过程是在项目合同签订后, 由财务部门根据合同总价和项目成本构成测算的。项目成本预算首先要确定项目成本总目标, 然后根据项目计划和项目工作任务包分解状况, 逐项预测项目每一个工作包的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相关的费用, 编制项目成本计划, 作为标准成本, 为项目成本控制的依据提供基础;第三个过程是项目成本进度控制。在项目进展过程中, 项目成本费用随着项目工作的进展不断累计。项目实际发生的费用成本是否符合项目预算成本, 就是这个过程需要控制的。按照项目阶段性计划和里程碑, 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控制的主要责任人, 财务部负责对项目经理和项目组进行监督和检查, 如果发现项目成本超出预算范围, 就必须责令项目经理进行原因分析和整改。通过阶段性的检查和监督, 就避免了在项目全部完成后才去核算的弊端, 可以有效地通过阶段性控制达到对整个项目成本的控制;第四个过程是项目成本核算和持续改进。在项目过程监控后, 项目成本核算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进行项目成本的核算和成本业绩回顾, 对照项目成本目标和成本标准, 检查每一项成本的完成状况, 总结经验和教训, 为以后其他的项目成本控制提供借鉴。项目成本管理流程的四大过程完全遵循了PDCA的循环, 每一次循环都会有改进, 通过循环往复的持续改进, 使项目成本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五、项目成本推进策略

兰州电子制造项目实施方案 篇5

实施方案

泓域咨询机构

摘要说明—

电感器被广泛应用在电脑、消费电子、通讯设备等各电子领域。2018年我国电感器行业销售规模超过 700 亿只。现阶段,叠层片式电感占全部电感器的市场份额最多,约 85%。随着消费者对手机等数码产品的要求提高和手机行业的竞争加剧,国内外市场对电感器件的需求迅速提升。截止2018 年底,我国电感器行业销售规模已经超过 700 亿只,销售收入达 100亿以上。电感器行业分析指出,手机,作为电感销量的半壁江山,受益于智能机出货量提高,对电感器件的需求量有着 3-4 倍的提高。单机电感数从功能机中平均 20-30 个增长到智能机中的 80-100 个,主要原因在于须隔离的信号越来越多。

该电感设备项目计划总投资 18167.95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2276.23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67.57%;流动资金 5891.72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32.43%。

达产年营业收入 39660.00 万元,总成本费用 29835.08 万元,税金及附加 334.06 万元,利润总额 9824.92 万元,利税总额 11514.14 万元,税后净利润 7368.69 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 4145.45 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 54.08%,投资利税率 63.38%,投资回报率 40.56%,全部投资回收期3.97 年,提供就业职位 613 个。

电感器上游行业是电子材料制造业。作为新型电子元器件,片式电感器的原材料与传统的电子元器件有较大不同。片式电感器的上游原材料包括银浆、铁氧体粉、介电陶瓷粉、磁芯、导线等。

报告内容:项目概况、建设必要性分析、市场研究、产品规划、选址可行性分析、土建工程说明、工艺原则及设备选型、项目环境保护分析、项目职业安全管理规划、风险评价分析、项目节能可行性分析、实施安排方案、项目投资方案、经济评价、总结及建议等。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

兰州电子制造项目实 施方案目录

第一章

项目概况

第二章

建设必要性分析

第三章

市场研究

第四章

产品规划

第五章

选址可行性分析

第六章

土建工程说明

第七章

工艺原则及设备选型

第八章

项目环境保护分析

第九章

项目职业安全管理规划

第十章

风险评价分析

第十一章

项目节能可行性分析

第十二章

实施安排方案

第十三章

项目投资方案

第十四章

经济评价

第十五章

招标方案

第十六章

总结及建议

第一章

项目概况

一、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

(一)公司名称

xxx 科技公司

(二)公司简介

顺应经济新常态,需要公司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内涵式增长。为此,公司要求各级单位通过创新驱动、结构优化、产业升级、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效率和效益等路径,努力实现“做实、做强、做大、做好、做长”的发展理念。本公司奉行“客户至上,质量保障”的服务宗旨,树立“一切为客户着想” 的经营理念,以高效、优质、优惠的专业精神服务于新老客户。

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已经形成一个成熟的核心管理团队,团队具有丰富的从业经验,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企业的定位都有着较深刻的认识,形成了科学合理的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理念,有利于公司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权。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问题导向,面向未来发展,服务公司战略,制定科技创新规划及实施计划,进行核心工艺和关键技术攻关,建立了包括项目立项审批、实施监督、效果评价、成果奖励等方面的技术创新管理机制。公司注重建设、培养人才梯队,与众多高校建

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学校为企业输入满足不同岗位需求的技术人员,达到企业人才吸收、培养和校企互惠的效果。公司筹建了实习培训基地,帮助学校优化教学科目,并从公司内部选拔优秀员工为学生授课,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工作。在此过程中,公司直接从实习基地选拔优秀人才,为公司长期的业务发展输送稳定可靠的人才队伍。公司的良好人才梯队和人才优势使得本次募投项目具备扎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三)公司经济效益分析

上一,xxx 科技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9079.29 万元,同比增长22.33%(5307.49 万元)。其中,主营业业务电感设备生产及销售收入为24844.35 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 85.44%。

根据初步统计测算,公司实现利润总额 7014.93 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 1083.87 万元,增长率 18.27%;实现净利润 5261.20 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 1026.79 万元,增长率 24.25%。

上主要经济指标

项目 单位 指标 完成营业收入

万元

29079.29

完成主营业务收入

万元

24844.35

主营业务收入占比

85.44%

营业收入增长率(同比)

22.33%

营业收入增长量(同比)

万元

5307.49

利润总额

万元

7014.93

利润总额增长率

18.27%

利润总额增长量

万元

1083.87

净利润

万元

5261.20

净利润增长率

24.25%

净利润增长量

万元

1026.79

投资利润率

59.49%

投资回报率

44.61%

财务内部收益率

21.66%

企业总资产

万元

38579.89

流动资产总额占比

万元

36.03%

流动资产总额

万元

13899.05

资产负债率

43.19%

二、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兰州电子制造项目

电感器作为电子线路三大基础元件之一,被广泛应用在电脑、消费电子、通讯设备等各电子领域。按结构分电感可分为插裝式和贴片式(又称片式)两大类,而片式电感又分为叠层型、绕线型、和薄膜型三种,前两种最为常见。现阶段,叠层片式电感占全部电感器的市场份额最多,约 85%。

片式电感的上游原材料包括银浆、铁氧体粉、介电陶瓷粉、磁芯、导线等。下游行业主要是通讯、电脑、消费类电子、小家电、卫星通讯以及

汽车电子等领域的终端电子产品制造业。这些终端产品小型化和多功能化的发展趋势,为新型片式电感的应用提供了日趋广阔的前景。

(二)项 目选址

xx 产业集聚区

兰州,简称兰或皋,古称金城,是甘肃省省会,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西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兰州地处中国西北地区、甘肃省中部,位于中国大陆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是中国大西北铁路、公路、航空的综合交通枢纽,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陆军机关驻地,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西部重要的区域商贸中心和现代物流基地,享有丝路重镇、黄河明珠、西部夏宫、水车之都、瓜果名城等美誉。兰州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早在 5000 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西汉设立县治,取金城汤池之意而称金城;隋初改置兰州总管府,始称兰州;自汉至唐、宋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出现了丝绸西去、天马东来的盛况,兰州逐渐成为丝绸之路重要的交通要道和商埠重镇,联系西域少数民族的重要都会和纽带,是黄河文化、丝路文化、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的重要交汇地。2012 年 8 月 28 日,国务院批复设立西北地区第一个、中国第五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文件中明确提出,要把建设兰州新区作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并于 2020 年将兰州发展为西北地区现代化大都市。

(三)项目用地规 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 42861.42平方米(折合约 64.26 亩)。

(四)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 63.05%,建筑容积率 1.42,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5.77%,固定资产投资强度 191.04 万元/亩。

(五)土建工程指标

项目净用地面积 42861.42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 27024.1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60863.22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 42699.13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 3510.84平方米。

(六)设备选型方案

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 118 台(套),设备购置费 5536.85 万元。

(七)节能分析

1、项目年用电量 788843.37 千瓦时,折合 96.95 吨标准煤。

2、项目年总用水量 26742.07 立方米,折合 2.28 吨标准煤。

3、“兰州电子制造项目投资建设项目”,年用电量 788843.37 千瓦时,年总用水量 26742.07 立方米,项目年综合总耗能量(当量值)99.23 吨标准煤/年。达产年综合节能量 26.38 吨标准煤/年,项目总节能率 26.05%,能源利用效果良好。

(八)环境保护

项目符合 xx 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符合 xx 产业集聚区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对产生的各类污染物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内,项目建设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

(九)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项目预计总投资 18167.95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12276.23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67.57%;流动资金 5891.72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32.43%。

(十)资金筹措

该项目现阶段投资均由企业自筹。

(十一)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预期达产年营业收入 39660.00 万元,总成本费用 29835.08 万元,税金及附加 334.06 万元,利润总额 9824.92 万元,利税总额 11514.14 万元,税后净利润 7368.69 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 4145.45 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 54.08%,投资利税率 63.38%,投资回报率 40.56%,全部投资回收期3.97 年,提供就业职位 613 个。

(十二)进度规划

本期工程项目建设期限规划 12 个月。

将整个项目分期、分段建设,进行项目分解、工期目标分解,按项目的适应性安排施工,各主体工程的施工期叉开实施。项目承办单位要合理安排设计、采购和设备安装的时间,在工作上交叉进行,最大限度缩短建

设周期。将投资密度比较大的部分工程尽量押后施工,诸如其他配套工程等。

三、项目评价

1、本期工程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规划要求,符合 xx 产业集聚区及 xx 产业集聚区电感设备行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政策;项目的建设对促进 xx 产业集聚区电感设备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

2、xxx 科技公司为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拟建“兰州电子制造项目”,本期工程项目的建设能够有力促进 xx 产业集聚区经济发展,为社会提供就业职位 613 个,达产年纳税总额 4145.45 万元,可以促进 xx 产业集聚区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稳定,为地方财政收入做出积极的贡献。

3、项目达产年投资利润率 54.08%,投资利税率 63.38%,全部投资回报率 40.56%,全部投资回收期 3.97 年,固定资产投资回收期 3.97 年(含建设期),项目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4、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力量。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活力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非公经济 36 条”、“民间投资 36 条”、“鼓励社会投资 39 条”、“激发民间有效投资活力 10 条”、《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营造一视同仁的市场环境,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国家发改委

会同各地方、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决策部署,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以来,民间投资增速持续保持在 8%以上,前 7个月达到了 8.8%,始终高于整体投资增速,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 62.6%。民营企业贴近市场、嗅觉敏锐、机制灵活,在推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认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培育工业设计企业,有助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升级。同时,大量民营企业走在科技、产业、时尚的最前沿,能够综合运用科技成果和工学、美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知识,对工业产品的功能、结构、形态及包装等进行整合优化创新,服务于工业设计,丰富产品品种、提升产品附加值,进而创造出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

综上所述,项目的建设和实施无论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还是环境保护、清洁生产都是积极可行的。

四、主要经 济指标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占地面积

平方米

42861.42

64.26 亩

1.1

容积率

1.42

1.2

建筑系数

63.05%

1.3

投资强度

万元/亩

191.04

1.4

基底面积

平方米

27024.13

1.5

总建筑面积

平方米

60863.22

1.6

绿化面积

平方米

3510.84

绿化率 5.77%

总投资

万元

18167.95

2.1

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12276.23

2.1.1

土建工程投资

万元

5441.24

2.1.1.1

土建工程投资占比

万元

29.95%

2.1.2

设备投资

万元

5536.85

2.1.2.1

设备投资占比

30.48%

2.1.3

其它投资

万元

1298.14

2.1.3.1

其它投资占比

7.15%

2.1.4

固定资产投资占比

67.57%

2.2

流动资金

万元

5891.72

2.2.1

流动资金占比

32.43%

收入

万元

39660.00

总成本

万元

29835.08

利润总额

万元

9824.92

净利润

万元

7368.69

所得税

万元

1.42

增值税

万元

1355.16

税金及附加

万元

334.06

纳税总额

万元

4145.45

利税总额

万元

11514.14

投资利润率

54.08%

投资利税率

63.38%

投资回报率

40.56%

回收期

3.97

设备数量

台(套)

118

年用电量

千瓦时

788843.37

年用水量

立方米

26742.07

总能耗

吨标准煤

99.23

节能率

26.05%

节能量

吨标准煤

26.38

员工数量

613

第二章

建设必要性分析

一、电感设备项目背景分析

电感器被广泛应用在电脑、消费电子、通讯设备等各电子领域。2018 年我国电感器行业销售规模超过 700 亿只。现阶段,叠层片式电感占全部电感器的市场份额最多,约 85%。随着消费者对手机等数码产品的要求提高和手机行业的竞争加剧,国内外市场对电感器件的需求迅速提升。截止 2018 年底,我国电感器行业销售规模已经超过 700 亿只,销售收入达 100 亿以上。电感器行业分析指出,手机,作为电感销量的半壁江山,受益于智能机出货量提高,对电感器件的需求量有着 3-4 倍的提高。单机电感数从功能机中平均 20-30 个增长到智能机中的 80-100 个,主要原因在于须隔离的信号越来越多。

手机的无线功能发展迅速,从 2G、3G、4G 到未来的 5G,从蓝牙、Wifi 到 NFC。手机中射频元件的数量一直在持续提升的原因在于向下兼容。电感器行业现状指出,任何手机必须向下兼容,4G 手机需要覆盖 2G 和 3G。WiFi、NFC 等天线的引入亦要求更多更小更精密的滤波器、电感器等。频段的增加加大了射频元件的使用数量。

一方面全球汽车数量持续稳定增长且电气化加剧,另一方面新能源/电动汽车放量,我国走在世界前列。6 月在北京召开的 2018 年国际

电动汽车示范城市及产业发展论坛上,科技部指出,到 2018 年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 50 万辆,保有量超 100 万辆,各占全球 50%。自 2010 年国家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以来,我国电动汽车电池的能量密度每隔四年提高一倍、成本降低 50%。会议指出将积极把自动驾驶融入到未来电动汽车产品当中。智能汽车中,全部磁性器件的价值量可达四千至五千元,是传统汽车的 2 到 4 倍,带来投资机会。

2018 年末至今,多家汽车企业已经明确表示未来发展方向是搭载新能源的智能化汽车,其根本原因是全球多个国家或已制定明确战略目标,或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车。以中国为例,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在 2018-2020 年乘用车企业的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分别为 8%、10%和 12%,以此计算出在 2019-2020 年新能源汽车产量需达到 95 万、132 万和 181 万辆。

目前来看,汽车的创新 70%来源于汽车电子产品,汽车电子平均ASP 占整车成本已经从上世纪 70 年代的 4%增长到现在 30%左右,其中新能源汽车和纯电动车比例更高,达 50%以上。电感器行业现状指出,汽车电子 ASP 增长的根本原因在于单车电子元器件数量的激增,光磁性器件单车 ASP 可达 4000-5000 元。汽车电子信息智能化发展领域有四大方向:1)集成安全系统、2)适应巡航系统、3)防撞车和防撞报

警系统、4)通讯系统及电子导航。目前,以 ADAS 为核心技术的自动驾驶是贯穿其中的主线,如何提高驾驶员与汽车间的交互性则依赖于汽车同外部环境的信息交换,关键是车用雷达、声波等零部件。

5G 仍将会是电子板块核心发展主线。一方面,5G 确定性趋势下从传输网、核心网到终端设备,都将引来新一轮创新渗透,无论是 5G 宏基站新一轮建设周期下 PCB 或射频前端器件的加速放量,抑或是智能机、汽车电子等各细分领域对电感元器件的用量或材料升级;另一方面,5G 加速落地将使得智能驾驶、AR/VR 等领域创新应用具备普及基础,有望催动新一轮电感器产业创新大周期。

二、电感设备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电感器上游行业是电子材料制造业。作为新型电子元器件,片式电感器的原材料与传统的电子元器件有较大不同。片式电感器的上游原材料包括银浆、铁氧体粉、介电陶瓷粉、磁芯、导线等。

根据电感器行业分析数据显示,2013 年我国对电感需求量达到1505 亿只,需求量同比增长 32.91%,2014 年达到 1969 亿只,2015 年底达到 2056 亿只。其中,2013 年中国市场对片式电感需求量达到1438 亿只。2013-2015 年我国市场对电感需求量的复合增长率达到

10.97%。数据还显示,2014 年我国电感器行业销售规模达到 93 亿元,2015 年底近99 亿元。

2016 年,我国电感器行业销售规模已经超过 700 亿只,销售收入达 100 亿以上。电感器行业现状分析指出,手机,作为电感销量的半壁江山,受益于智能机出货量提高,对电感器件的需求量有着 3-4 倍的提高。单机电感数从功能机中平均 20-30 个增长到智能机中的 80-100 个,主要原因在于须隔离的信号越来越多。

2017 年,我国电感器产品正朝着微型化、高频化、低损耗、集成化的方向发展,其中,由于各个电子行业产品在功能特性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因此,不同的电子制造行业对于电感器的需求也各有各的侧重点。

2018 年,我国多家汽车企业已经明确表示未来发展方向是搭载新能源的智能化汽车,其根本原因是全球多个国家或已制定明确战略目标,或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车。以中国为例,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在 2019-2020 年乘用车企业的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分别为 8%、10%和 12%,以此计算出在 2019-2020 年新能源汽车产量需达到 95 万、132 万和 181 万辆。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及智能移动设备的飞速发展,电子产品市场前景广阔,给电感器行业提供了一个极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可谓,守得云开见月明。传统的插装电感器已不能适应下游电子整机的需求,而体积小、成本低、屏蔽性能优良、可靠性高、适合于高密度表面安装的一体成型电感在移动通讯、计算机、汽车电子、高分辨电视、广播卫星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逐步成为电感市场的主流发展方向。

未来电感器的发展将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展:第一是小型化。传统绕线型片式电感器通常采用微小工字型磁芯,经绕线、焊接、电极成型,再由塑封等工序制成。第二是高感量。受技术限制,高感量电感器领域主要是传统电感的天下,随着成型技术和磁粉材料技术的提高,片式电感器的电感量范围不断得到提升,市场需求量也随之飙升。第三是低损耗大功率化。随着芯片的低压大电流化发展趋势,以及低功耗绿色产品的环保需求,必然也要求周边元器件具有较低的直流电阻和较高的耐受电流能力。

目前,我国已基本建立起一个传统与新型产品兼顾的电感器产业,并具有相当经济规模,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一定地位。但我国电感器件产业大而不强,新型片式电感器件所占的份额较小,因此我们要狠

抓技术创新、产业做大做强和优化产品出口结构这三个环节,推动我国电感器产业的发展。

第三章

市场研究

一、电感设备行业分析

片式电感的上游原材料包括银浆、铁氧体粉、介电陶瓷粉、磁芯、导线等。下游行业主要是通讯、电脑、消费类电子、小家电、卫星通讯以及汽车电子等领域的终端电子产品制造业。这些终端产品小型化和多功能化的发展趋势,为新型片式电感的应用提供了日趋广阔的前景。

电感器上游行业是电子材料制造业。作为新型电子元器件,片式电感器的原材料与传统的电子元器件有较大不同。片式电感器的上游原材料包括银浆、铁氧体粉、介电陶瓷粉、磁芯、导线等。

由于整个片式元器件制造工艺都围绕材料以及对原材料的物理化学加工展开,一方面原材料的电气化学参数影响电子元器件的电气参数水准,影响到元件能否达到某些特殊电器参数要求,另一方面基础材料的物理机械参数性状,也影响元器件的工艺可行性和工艺成本,因此本行业对原材料产品品质、供应能力、性能稳定性的要求较高。为了保证原材料产品的稳定性,同时保护行业公司的原材料配方等商业机密,行业公司通常都与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

系,建立高效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已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及持续供应能力。

被动电子元器件主要应用于信息、通讯及消费性电子产品等三大类。从全球来看,被动元器件下游市场应用最多的是消费性电子产品(约占 26%),其次分别为通讯产品(约占 25%)、信息产品(约占21%),其余为汽车用电子产品、工业及其它产品等(约占 28%)。无论是全球市场还是国内市场电子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都给上游电子元器件产业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电感器作为三大被动电子元器件之一,下游应用结构与被动电子元器件有很大的相似性。

未来,智能手机、平板、可穿戴设备、智能电视、智能家居、智能汽车、LED 照明将是电感器需求的主要领域。

二、电感设备市场分析预测

电感器作为电子线路三大基础元件之一,被广泛应用在电脑、消费电子、通讯设备等各电子领域。按结构分电感可分为插裝式和贴片式(又称片式)两大类,而片式电感又分为叠层型、绕线型、和薄膜型三种,前两种最为常见。现阶段,叠层片式电感占全部电感器的市场份额最多,约 85%。

随着消费者对手机等数码产品的要求提高和手机行业的竞争加剧,国内外市场对电感器件的需求迅速提升。到 2015 年底,我国电感器行业销售规模已经超过 700 亿只,销售收入达 100 亿以上。手机,作为电感销量的半壁江山,受益于智能机出货量提高,对电感器件的需求量有着 3-4 倍的提高。单机电感数从功能机中平均 20-30 个增长到智能机中的 80-100 个,主要原因在于须隔离的信号越来越多。

手机的无线功能发展迅速,从 2G、3G、4G 到未来的 5G,从蓝牙、Wifi 到 NFC。手机中射频元件的数量一直在持续提升的原因在于向下兼容。任何手机必须向下兼容,4G 手机需要覆盖 2G 和 3G。WiFi、NFC等天线的引入亦要求更多更小更精密的滤波器、电感器等。频段的增加加大了射频元件的使用数量。

2015 年末至今,多家汽车企业已经明确表示未来发展方向是搭载新能源的智能化汽车,其根本原因是全球多个国家或已制定明确战略目标,或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车。以中国为例,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在 2018-2020 年乘用车企业的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分别为 8%、10%和 12%,以此计算出在 2018-2020 年新能源汽车产量需达到 95 万、132 万和 181 万辆。

目前来看,汽车的创新 70%来源于汽车电子产品,汽车电子平均ASP 占整车成本已经从上世纪 70 年代的 4%增长到现在 30%左右,其中新能源汽车和纯电动车比例更高,达 50%以上。汽车电子 ASP 增长的根本原因在于单车电子元器件数量的激增,光磁性器件单车 ASP 可达4000-5000 元。汽车电子信息智能化发展领域有四大方向:1)集成安全系统、2)适应巡航系统、3)防撞车和防撞报警系统、4)通讯系统及电子导航。目前,以 ADAS 为核心技术的自动驾驶是贯穿其中的主线,如何提高驾驶员与汽车间的交互性则依赖于汽车同外部环境的信息交换,关键是车用雷达、声波等零部件。

一个倒车雷达中所应用到的磁性器件数量多种多样。首先,信号发生器端必须有由振荡器产生的频率可调的超声波或其他波,国内常见频率在 40KHz 或 58KHz,改变电感和电容的值即可改变振荡频率,简而言之,电感等元件是标配。其次是接收端,其中滤波器可剔除干扰波段,如余振等。整体上对于探测精度和距离的提升都对电磁器件的质量和数量有更大的需求。到 2019 年,大部分汽车有望装备自动停车功能,届时,单车探测器数量将会进一步提高,达到 8-12 个,需大量变压器和电感元件。

第四章

产品规划

一、产品规划

项目主要产品为电感设备,根据市场情况,预计年产值 39660.00 万元。

项目承办单位计划在项目建设地建设项目,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与 xx 省同行业其他企业相比,拥有“立地条件好、经营成本低、投资效益高、比较竞争力强”的优势,因此,发展相关产业前景广阔。项目产品的市场需求是投资项目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市场需要量是根据分析项目产品市场容量、产品产量及其技术发展来进行预测;目前,我国各行业及各个领域对项目产品需求量很大,由于此类产品具有市场需求多样化、升级换代快的特点,所以项目产品的生产量满足不了市场要求,每年还需大量从外埠调入或国外进口,商品市场需求高于产品制造发展速度,因此,项目产品具有广阔的潜在市场。

二、建设规模

(一)用地规模

该项目总征地面积 42861.42平方米(折合约 64.26 亩),其中:净用地面积 42861.42平方米(红线范围折合约 64.26 亩)。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 60863.22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 42699.13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 60863.22平方米;预计建筑工程投资 5441.24 万元。

(二)设备购置

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 118 台(套),设备购置费 5536.85 万元。

(三)产能规模

项目计划总投资 18167.95 万元;预计年实现营业收入 39660.00 万元。

第五章

选址可行性分析

一、项目选址原则

对周围环境不应产生污染或对周围环境污染不超过国家有关法律和现行标准的允许范围,不会引起当地居民的不满,不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投资项目对其生产工艺流程、设施布置等都有较为严格的标准化要求,为了更好地发挥其经济效益并综合考虑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根据项目选址的一般原则和项目建设地的实际情况,该项目选址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的要求。

二、项目选址

该项目选址位于 xx 产业集聚区。

兰州,简称兰或皋,古称金城,是甘肃省省会,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西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兰州地处中国西北地区、甘肃省中部,位于中国大陆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是中国大西北铁路、公路、航空的综合交通枢纽,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陆军机关驻地,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西部重要的区域商贸中心和现代物流基地,享有丝路重镇、黄河明珠、西部夏宫、水车之都、瓜果名城等美誉。兰州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早在 5000 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西汉设立县治,取金城汤池之意而称金城;隋初改置兰州总管府,始称兰州;自汉

至唐、宋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出现了丝绸西去、天马东来的盛况,兰州逐渐成为丝绸之路重要的交通要道和商埠重镇,联系西域少数民族的重要都会和纽带,是黄河文化、丝路文化、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的重要交汇地。2012 年 8 月 28 日,国务院批复设立西北地区第一个、中国第五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文件中明确提出,要把建设兰州新区作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并于 2020 年将兰州发展为西北地区现代化大都市。

三、建设条件分析

项目承办单位已经培养和集聚了一大批具有丰富经验的项目产品生产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通过引进和内部培养,搭建了一支研究方向多元、完整的专业研发团队,形成了核心技术专家、关键技术骨干、一般技术人员的完整梯队。当地相关行业的前列,具有显著的人才优势;项目承办单位还与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紧密合作关系,并建立了向科研开发倾斜的奖励机制,每年都拿出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用于对重点产品及关键工艺开发的奖励。项目承办单位现有资产运营优良,财务管理制度健全且完善,企业的资金雄厚,凭借优异的产品质量、严谨科学的管理和灵活通畅的销售网络,连年实现盈利,能够为项目建设提供充足的计划自筹资金。

四、用地控制指标

该项目均按照项目建设地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及建设用地规划设计要求进行设计,同时,严格按照项目建设地建设规划部门与国土资源管理部

门提供的界址点坐标及用地方案图布置场区总平面图。该项目均按照项目建设地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及建设用地规划设计要求进行设计,同时,严格按照项目建设地建设规划部门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供的界址点坐标及用地方案图布置场区总平面图。

五、地总体要求

本期工程项目建设规划建筑系数 63.05%,建筑容积率 1.42,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 5.77%,固定资产投资强度 191.04 万元/亩。

土建工程投资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占地面积

平方米

42861.42

64.26 亩

基底面积

平方米

27024.13

建筑面积

平方米

60863.22

5441.24 万元

容积率

1.42

建筑系数

63.05%

主体工程

平方米

42699.13

绿化面积

平方米

3510.84

绿化率

5.77%

投资强度

万元/亩

191.04

六、节约用地措施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项目承办单位根据项目建设地的总体规划以及项目建设地对投资项目地块的控制性指标,本着“经济适宜、综合利用”的原则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土地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项目承办单位在利用土地资源时,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行业规定的用地指标,根据建设内容、规模和建设方案,按照国家有关节约土地资源要求,合理利用土地。

七、总图布置方案

(一)平面布置总体设计原则

根据项目承办单位发展趋势,综合考虑工艺、土建、公用等各种技术因素,做到总图合理布置,达到“规划投资省、建设工期短、生产成本低、土地综合利用率高”的效果。按照建(构)筑物的生产性质和使用功能,项目总体设计根据物流关系将场区划分为生产区、办公生活区、公用设施区等三个功能区,要求功能分区明确,人流、物流便捷流畅,生产工艺流程顺畅简捷;这样布置既能充分利用现有场地,有利于生产设施的联系,又有利于外部水、电、气等能源的接入,管线敷设短捷,相互联系方便。

(二)主要工程布置设计要求

项目承办单位在工艺流程、技术参数和主要设备选择确定以后,根据设备的外形、前后位置、上下位差以及各种物料输入(出)、操作等规划统一设计,选择并确定车间布置方案。

(三)绿化设计

(四)辅助工程设计

1、

2、项目建设区域位于项目建设地,场区水源为市政自来水管网,水源充裕水质良好,符合国家卫生要求,场区给水系统采用生产、生活、消防合一给水系统。

3、供电回路及电压等级确定:配电系统采用 TN-C-S 制,供电电压为380V/220V,电压波动不超过额定电压的±10.00%,电源频率为50.00±0.50Hz。

4、

5、冬季室内采暖要求计算温度:各主体工程 14.50℃-16.50℃,需采暖的库房 5.50℃-8.50℃,公用站房 14.50℃,办公室、生活间 18.50℃,卫生间 15.50℃;采暖热媒为 95.50℃-75.00℃采暖热水,由市政外网集中供应,供水压力为 0.40Mpa。冬季室内采暖要求计算温度:各主体工程14.50℃-16.50℃,需采暖的库房 5.50℃-8.50℃,公用站房 14.50℃,办公室、生活间 18.50℃,卫生间 15.50℃;采暖热媒为 95.50℃-75.00℃采暖热水,由市政外网集中供应,供水压力为 0.40Mpa。主体工程采用机械通风方式进行通风换气;送风系统利用空气处理机组,空气处理机组置于车间平台上,室外空气经初、中效过滤后经风机及通风管道送至车间各生产区,排风系统可采用屋顶风机和局部机械排风系统,车间换气次数为 5.00次/小时。

八、选址综合评价

项目建设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按照产品制造行业生产规范和要求,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符合行业产品生产经营的需要。项目承办单位计划在项目建设地建设该项目,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与区域内同行业其他企业相比,拥有“立地条件好、经营成本低、投资效益高、比较竞争力强”的优势,因此,发展项目行业产品制造产业前景广阔。

第六章

土建工程说明

一、建筑工程设计原则

建筑物平面设计以满足生产工艺要求为前提,力求生产流程布置合理,尽量做到人货分流,功能分区明确,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要求。建筑立面处理在满足工艺生产和功能的前提下,符合现代主体工程的特点,立面处理力求简洁大方,色彩组合以淡雅为基调,适当运用局部色彩点缀,在满足项目建设地规划要求的前提下,着重体现项目承办单位企业精神,创造一个优雅舒适的生产经营环境。

二、项目总平面设计要求

本工程项目位于项目建设地,本次设计通过与建设方的多次沟通、考察、论证,最后达成共识。

三、土建 工程设计年限及安全等级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是根据建筑物结构破坏可能产生的后果(危及人的生命、造成经济损失)的严重性来划分的,本工程结构安全等级设计为Ⅰ级。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投资项目建筑物结构设计符合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投资项目建筑物结构设计符合Ⅷ度抗震设防的要求,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各建筑物均采取相应抗震构造设计。砌体结构应按规范设置地圈梁及构造柱,建筑物耐火等级为Ⅱ级。

四、建筑工程设计总体要 求

本项目设计必须认真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及现行的有关规范,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等规划的要求,统筹安排、因地制宜,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功能齐全、确保建筑工程质量。本项目设计必须认真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及现行的有关规范,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等规划的要求,统筹安排、因地制宜,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功能齐全、确保建筑工程质量。

五、土建工程建设指标

本期工程项目预计总建筑面积 60863.22平方米,其中:计容建筑面积60863.22平方米,计划建筑工程投资 5441.24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9.95%。

第七章

工艺原则及设备选型

一、原辅材料采购及管理

投资项目原料采购后应按质量(等级)要求贮存在原料仓库内,同时,对辅助材料购置的要求均为事先检验以保证辅助材料的质量和生产需要,不合格原材料不得进入公司仓库,应严把原材料质量关,确保生产质量。验收材料应根据领料单或原始凭证进行清点实测验收,发现规格、质量、数量不符等问题应及时与有关人员联系处理;做好原辅材料原始记录和资料积累,及时准确地做好月报、季报和各种统计报表工作。

二、技术管理特点

项目产品制造执行系统(MES):制造执行系统的作用是在项目承办单位信息系统中承上启下,在生产过程与管理之间架起了一座信息沟通的桥梁,对生产过程进行及时响应,使用准确的数据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和调整。项目产品流程化设计:在设计阶段引入 CAE 分析,避免过多的“设计―分析循环”,明显减少设计总费用和设计周期。产品的流程化设计包括从三维的几何造型设计、ANSYS 分析到产品实验,通过 CAD 和 CAE 的平滑过度双向互动,进而避免 CAD 与 CAE 的重复工作,提高设计效率,通过流程化控制提高设计制造质量的稳定性。投资项目将通过 PDM 与 ERP 系统的结合,把设计项目承办单位生产工艺、原材料定额预算、原辅材料仓储、生产制造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承上启下信息共享,通过 MES 系统实现原

辅材料需求分析和准确调配和管理,为企业信息化管理提供强有力的软件技术支撑。ERP 及 PDM 等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在投资项目中的充分应用,将有效提高项目产品的制造成本控制能力及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了项目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

三、项目工艺技术设计方案

(一)工艺技术方案要求

工艺技术生态效益与清洁生产原则:项目建设与地方特色经济发展相结合,将项目建设与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纳入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并与区域环境保护规划方案相协调一致;投资项目建设应与当地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相结合;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产生和对环境的压力,项目选址应充分考虑建设区域生态环境容量。对于项目产品生产技术方案的选用,遵循“技术上先进可行,经济上合理有利,综合利用资源”的进步原则,采用先进的集散型控制系统,由计算机统一控制整个生产线的各工艺参数,使产品质量稳定在高水平上,同时可降低物料的消耗。

(二)项目技术优势分析

四、设备选型方案

投资项目生产工艺装备和检验设备的选用以“先进、高效、实用、节能、可靠”为原则,项目产品生产设备应具有效率高、质量好、物料损耗少、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小、噪音低的特点。项目承办单位在选择设备时,要着眼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最大限度地保证产品质量的需要,努力提高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程度,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和检测成本。项目承办单位根据项目产品生产工艺的要求,对比考察了多个生产设备制造企业,优选了项目产品生产专用设备和检测设备等国内先进的环境保护节能型设备,确保投资项目生产及产品质量检验的需要。

项目拟选购国内先进的关键工艺设备和国内外先进的检测设备,预计购置安装主要设备共计 118 台(套),设备购置费 5536.85 万元。

第八章

项目环境保护分析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坚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技术进步,加强监督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物的产生和排放;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相结合,形成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和社会氛围。《中国制造 2025》把绿色发展作为基本方针,部署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 年)》提出,到 2020 年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 2015 年下降 18%,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 22%,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 73%,绿色低碳能源占工业能源消费量比重达到 15%,绿色制造产业产值达到 10 万亿元,绿色发展理念成为工业全领域全过程的普遍要求,工业绿色发展整体水平显著提升。

一、建设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二、建设期环境保护

(一)建设期大气环境影响防治对策

在施工过程中用到的施工机械主要包括搅拌机、推土机、挖掘机等,它们都是以柴油为燃料,因此,施工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气,主要包括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施工机械产生的燃油废气均为不定时无组织排放,排放量随设备性能而异;由于产生量不大,且施工场地空

旷,废气易扩散,废气经自然扩散稀释后对周围空气质量影响较小。对建设期烹饪油烟治理措施:项目建设期间建筑队伍生活炉灶排放的油烟,根据厨房灶头风量选择安装合适的油烟净化器,同时使用天然气、液化气等清洁燃料,以减轻对周围大气环境造成的影响;建设期烹饪油烟废气排放量较少,且为间歇排放,因此,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小;如果有条件,建议施工单位组织员工就餐由外购解决。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投资项目在建设期间对项目区域大气环境影响较小。

(二)建设期噪声环境影响防治对策

在高噪声设备周围设置掩蔽物;通过场界设置临时隔声屏障和选用低噪音施工机械等有效措施后,使施工现场噪音满足(GB12523)《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标准限值》的要求,即昼间≤60.00dB(A)、夜间≤50.00dB(A),从而减少施工噪音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三)建设期水环境影响防治对策

施工现场因地制宜建造沉淀池、隔油池等污水临时处理设施,对含油量较高的施工机械冲洗水或悬浮物含量较高的其他施工废水需经处理后方可排放;砂浆、石灰等废液宜集中处理,干燥后与固体废弃物一起处置。

(四)建设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防治对策

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不但会影响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而且由此产生的泥沙会对场址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在施工场地上,雨水径流将以“黄泥水”的形式进入排水沟,“黄泥水”沉积后将会堵塞排水沟及地下

排水管网,对场址周围的排水系统产生影响;同时,泥浆水还会夹带施工场地上的水泥等污染物进入水体,造成受纳水体的污染。随着主体工程、道路的陆续建成,场区内不渗漏的地面增加,从而提高了暴雨地表径流量,缩短了径流时间,水道系统在暴雨条件下将有可能改变原来的排泄方式,排出的暴雨雨水将增加接受水体的污染负荷,因此,建设期的水土流失问题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控制。

(五)建设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绿化不仅能够改善和美化场区环境,而且植物叶茎还能阻滞和吸收大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树木树冠能够阻挡、过滤吸附大气中的粉尘,吸收并减弱噪声声能,草地的茎叶可以固定地面尘土飞扬;而且,认真做好绿化工作,对于防止水土流失具有良好效果。进出施工区的道路先期进行硬化,并在干燥多风天气条件时对路面适当洒水降尘,减少因车辆运输时产生的扬尘污染。

三、运营期环境保护

(一)运营期废水影响分析及防治对策

本系统主要由事故水池和回收管道组成,消防事故水和污染初期雨水截留到事故水池,由污水提水泵提升送到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达标排放,用于绿化、喷洒路面,或作为循环水补水。没有被污染的雨水排入场区雨水管网。职工生活废水和办公污水经场区地埋式生活废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表 4 中Ⅰ级排放标准后,排入项目建

设区域污水管网,最终排入污水处理厂,其主要污染物为 CODcr 和氨氮,投资项目废水排放量较小且水质简单,对污水处理厂水质影响不大,不会降低其现有水环境功能级别,所排污水对外环境影响较小。废水经处理后,废水中含油量小于 5.00mg/L,CODcr 小于 100.00mg/L,PH 值 6.50-8.50,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Ⅰ级标准要求,治理工艺采用“破乳+气浮+超滤”处理技术进行治理。

(二)运营期废气影响分析及防治对策

机械加工的磨床、砂轮机及清理机等设备工作时将产生金属粉尘,通过设备自带的除尘装置进行粉尘过滤后经排气筒引至室外排放;机械加工所用车、钻、铣床工作时产生烟尘,采用排风罩收集产生的粉尘,然后通过除尘排风系统过滤后引至室外排放。危险废弃物治理措施,包括:废弃矿物油、含油废布或手套等,场区暂存后送至危险固体废弃物处置中心进行合理处置。

(三)运营期噪声影响分析及防治对策

采用建筑隔声结构、厂房内加装隔声、吸声效果好的建筑材料,安装隔音板等措施降低噪音污染,根据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建议选择超细玻璃棉、矿渣棉、岩棉板等性能良好的隔声、吸声材料,在建筑中采用薄板共振吸声结构,使其具有低频的吸声特性。

四、项目建设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制造项目论文 篇6

摘 要:在国内工业化不断发展的情况下,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对环保的要求在不断提高。核电因其安全、环保而得到重视,它在发展上不断加速。其设备的制造对核电工业的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以核电设备制造为主的小型企业在项目管理水平上还与许多先进企业有一定的差距。该文首先探讨小型企业核电设备制造和项目管理的特点,然后分析小型企业核电设备制造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小型企业 核电设备制造 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6(c)-0122-02

在核电设备制造业的管理中,项目管理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是核电设备制造产业发展极为关键的一个因素。在国内大多数以设备制造为主的企业当中,其组织结构都以直线职能式为主,对制造过程的规划和调度较为重视,企业在运行中的矛盾和分歧通常通过各层次的会议进行协调。核电设备制造企业也是如此。小型核电设备制造企业想要顺利进行核电设备的生产,建立并运行一个完善的项目管理系统尤为重要。

1 小型企业核电设备制造和项目管理的特点

目前以核电设备制造为主的小型企业内部存在着诸如组织结构过于简单、人才缺乏、管理不善等问题。小型核电设备制造企业因规模较小,无法在人员上有过多需求,企业主要产品局限在非标设备上,无法像大中型的国有企业一样实现部门独立和专业化。核电设备制造的标准比其他制造行业的标准都要高很多,对质量的把控也很严。因此,在企业运行中,进行合理的项目管理十分重要。项目管理是管理学的一门分支,它主要是指企业在项目当中通过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方法等,使项目能够实现所需的目的而不超过资源限定的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项目管理是一种整体的监查和把控,使企业最终顺利完成目标任务。其特点主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独特性、创新性等,在设备制造行业中运用得十分普遍。项目管理的目的性体现在其开展最终要实现的目的是所针对的项目目标的满足,其独特性则体现在不同于其它企业的生产运营管理。而项目管理的创新性体现在企业在进行项目管理的过程中通常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方法,需要在实际情况中进行一定的创新。在小型核电设备制造企业中,通常以原有企业管理模式与项目管理结合的方式,确立项目管理机构以及对应的制度以进行项目管理。

2 小型企业核电设备制造项目管理主要内容

小型企业核电设备制造在项目管理上通常包括3个内容:项目管理机构,企业的技术管理,生产的质量管理。

2.1 项目管理机构

在跟踪和控制所有的核电设备制造项目上,一个好的项目管理机构对有效进行项目管理十分关键。国家有专门的核安全设备制造的质量保证大纲要求,在设立项目管理机构上要考虑符合质保大纲要求。项目管理机构从实际情况出发, 在不同的工作上安排对应的负责人,如技术负责人、生产负责人、采购负责人等。而项目管理机构的总负责人则应当承担起项目内外的沟通协调,进行合同方面的商讨,在项目中起决策作用。项目管理机构通常需要在工程进度上进行直接的管理。一般在核电设备制造中,将工程进度分为4个阶段。首先是总体规划,其次是设备制造材料的采购,再次是产品的生产制造,最后是对产品的验收。每一阶段都需要项目管理机构详细分派负责人进行管理,相互合作。在对工程进度方面进行不断跟踪,每个阶段的进度负责人应当及时向项目管理机构进行反馈,将工作落实到实处。项目管理机构应当不定期地召开会议,与主管领导和相关负责人共同解决生产制造上的问题。

2.2 技术管理

技术管理在项目管理当中是一项基础工作,以技术文件的编辑整理、处理相关技术问题等为主。在核电设备的制造过程中,涉及的技术文件非常多,涉及的技术种类也较为复杂,需要多个部门和专业人员协同合作。在技术管理方面,部门之间应当明确自身责任,做好技术交接工作,以便更好地进行管理。通常技术管理需要涉及两个方面:其一,对技术文件进行编辑整理。首先由工艺部门对相关的专业技术和工艺进行统一的整理,进行编辑,罗列设备生产当中的数据、计划、评定标准等,制成清单提交给生产部门审核,经过企业主管领导的批准后进入生产阶段。由于核电设备制造对技术要求非常严格,技术文件的编辑不允许随意修改,由专门的文档管理人员进行保管,在文档的传递过程中要保持准确和唯一性,避免技术文件的混乱引起最后的生产问题。其二,在生产制造过程当中相关技术问题的处理。由工艺部门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对生产制造过程进行跟踪、管理,及时纠正相应的技术问题。设备制造有时会出现一些因为图纸不清晰,设备要求不明确,材料不易采购等情况,需要相关的技术人员及时对技术文件进行修改或者与客户联系协商具体技术问题,从而保证设备生产的顺利进行。技术管理在小型企业中常常会出现因为技术水平不足而导致工作开展不顺,这需要企业首先加强技术审核,严格审查技术文件,然后提高技术人员水平,加大培训力度,加强车间员工与技术人员的交流,对生产质量进行实时监控,便于生产制造过程当中能够及时对发生的问题进行反馈,防止产品在技术上出现更大的问题,有利于技术人员对技术进行修正。

2.3 质量管理

核电设备的质量管理是项目管理当中的核心内容。核电设备制造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要想在核电设备制造行业获得生存空间,谋取发展,应当加强质量管理,把好质量关。质量管理涉及的方面不仅包括产品质量的管理,还包括合同签订、技术把关、材料管理、储存运输控制等方面,可以说是一项综合的管理项目。产品质量的好坏,需要从源头上开始进行管理,而且在最后的储存运输方面也应当加强管理。企业应当按照核电设备质量保证大纲的要求,编辑相关的生产程序文件,以便于加强质量管理,减少生产过程当中质量不符的残次品,更好地提升企业形象。在进行质量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的安排对其影响十分重要。有些企业在质量管理上较为随意,常常出现低级错误或者习惯性违章现象,导致产品质量不合格甚至出现安全事故等。这主要是因为质量管理人员的安排不到位或者所安排的人员在思想意识上对工作不够重视,质量管理的理论没有联系实际等。质量问题的出现对企业的形象和声誉都有极大的影响,直接关乎企业的运营收益。企业应当加强所有员工在质量管理上的重视,尽可能做到每一个环节都保证质量要求,并加强对质量管理人员的筛选和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养,保证在监管环节上的严谨,适当加大投入进行创新,通过技术手段进行产品生产和质量上的改进。对质量的保证有利于企业特别是小型企业在行业中保持竞争力,从而获取一定的市场份额,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 结语

核电设备制造是一项较为特殊的行业,核电设备对技术的要求较高,国内许多大型国企对市场份额的占有较多,而对于小型企业来说,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是获得竞争力的有力手段,进行完善的项目管理可以帮助企业达成目标。随着核电行业的发展,对核电设备的需求量增高,小型企业更应该提升自身管理水平,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参考文献

[1]李秀山.国内核电设备制造企业质量管理分析与对策[J].核标准计量与质量,2012(1):24-31.

[2]马中帅.核电项目建设管理模式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4.

[3]刘建成.核设备制造中的项目管理[J].核动力工程,2005(3):288-290.

[4]王磊.项目管理在核设备制造过程中的应用[J].一重技术,2013(4):75-76.

对现代制造业项目管理的探讨 篇7

一、制造业实施项目管理的特征

(一)我国制造业的项目管理在需求识别、项目计划以及项目实施等方面,其均是和企业的类型以及制造的模式有机结合起来的,对于不同类别的制造业,它们对项目有行业、质量等方面的要求。而即使是同类制造企业,因为制造的模式不一样,也会对项目设计以及实施等的方面也有多种要求。

(二)我国制造业的项目管理,多是考虑项目和当前制造系统的有机集成,主要是因为制造系统更加可以凸显出集成化特点,分系统间主要是内部供应关系。除此之外,工艺以及设备间是有机结合的,且因自动化技术等在我国制造业不断予以应用,大多数企业应用ERP等在我国制造业中,人和财等信息资源展开有机集成,而进一步增强制造系统对外界的反应能力以及提高运行率。

(三)制造业的多数项目通常涉及到产品研发的项目以及生产线改造等这些子项目。所以,需对各个项目展开组合式管理,这样才能确保项目群和制造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相一致,才能优化各项目中的资源分配。

二、现阶段我国制造业的管理现状

首先,我国制造业的管理成本相对高,但是效率低。多数制造企业都是由各职能部门共同完成材料的采购、生产以及销售等工作。如有的企业生产部门主要是负责产品的生产、质检、采购等工作,生产主管负责人的主要责任是下达生产进度任务以及负责质量等。企业各部门在管理各项工作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超过自身职能范围的问题,例如人员调配以及成本控制停工待料等,要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通过本部门的主管负责人和相关部门主管协商,才可以解决。其它部门亦是如此。这种多层次的管理,信息传输速度相对很慢,从而导致在事件发生之后,有关职能部门无法及时地做出处理措施以及相关反映,而导致项目成本无端浪费,各项管理工作无法顺利进行。其次,生产发展环境变化导致管理缺失,导致项目往往会草草地收工,造成十分严重的亏损。究其原因在于:1.对项目管理缺乏认知,认为只有项目部负责项目管理工作。2.没有构建项目管理的框架,部分制造企业的项目经理多是由经验缺乏的生产主管来担任,职能不全。3.项目控制以及管理不能有效运行,在考虑项目的预算时,仅是考虑企业内部其它同类产品的成本,没有考虑外部其它复杂环境的设备、材料供应等的特殊性。最后,缺乏懂技术而且懂管理的应用型人才。部分项目产品开发多是由工程技术员来担任,缺乏经验、缺乏相关的综合知识。

三、制造业项目管理的有效运行措施

(一)加强项目的需求分析

在制造企业的相关运营活动中,会存在各种问题,例如产品的开发问题、质量问题、效率问题、客户投诉问题以及人员流失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均是项目产生的基本源泉。通常项目的提出有三种方式:1.当事人提出项目,进而组建团队,进行项目相关活动。2.领导分配安排的项目,该项目多是有一定的工作方向以及各种目标,时间要求较为明确。3.由上级单位对本单位的一种跨单位的合作项目,这类项目多是事先已经规划好,主要是要本单位来承接,进而在内部展开,通过建立一个临时的团队,来完成项目的预定目标。在项目管理的需求分析阶段,必须要对项目目标做进一步的确认,对运行方向有大体规划。

(二)加强项目可行性的探讨

对于项目管理而言,在研究其可行性阶段,应以产品特点及市场需求为根据,将项目的效益作为重点评估内容。对制造业的项目而言,在研究其可行性时,必须要重点评估项目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的模式以及技术是否具有先进性,这是因为陈旧的制造模式以及装备给制造企业所带来的将是低效制造和低质量的产品,这对企业长远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而过多采用此种先进的制造模式以及技术,将会导致投资巨大并增加企业生产经营的风险。所以,在分析研究项目的可行性阶段,必须要有效结合制造企业具体的发展情况,在竞争、收益以及风险之间搞好协调和平衡。对于大多数制造企业而言,应考虑逐步应用先进的技术以及制造模式。

(三)做好项目规划及设计的工作

在设计方法以及产品设计方面,应考虑应用先进的制造模式中的并行工程、网路化制造以及敏捷制造等方法,始终贯穿于整个项目的规划设计。基于制造企业的内部网以及外部网纵横向的协同。在横向方面,是参与整个项目的各种企业及设计员之间的协同;在纵向方面,是设计部门与采购部门、销售部门之间的协同;销售、采购部门之间,通过在内部网和外部网构建一个便捷安全的网通信息交流共享平台,与此同时,采用先进的设计工具以及团队式组织以及完善管理机制,进一步确保项目设计的先进性和创新性以及设计周期的时间等符合项目实际要求和市场需求,还应综合考虑到制造效率以及生产流水线的柔性特点,尽可能事先做好优化以及平衡生产线的工作,并适当应用加工装配等技术,将项目未来运行中的精益生产之类的现代制造模式予以应用。

(四)做好项目计划方面的工作

制造业的项目管理中,项目计划阶段的工作不可忽视。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包括了设备的安装调试以及工艺试行和运行等各种方面的工作。在计划作项目的相关管理工作时,应该要应用网络的计划手段和现代化的制造模式中的敏捷制造以及并行工程等理念和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对项目的各项工作展开合理科学的安排。与此同时,还可以运用有关制造中系统优化的方法,例如制造业发展中ERP等对项目的运行展开优化分析,与此同时,还可以在网络平台之上,对可能涉及到各个地区的工作展开统一计划安排,以确保项目在资源以及时间等的科学合理性。

(五)加强对项目的控制

项目管理的最后一个阶段是控制阶段,这是一个重点阶段。制造业的项目控制主要有三点:质量、时间以及资源。随着项目的进一步推行,项目的结果会越来越接近其之后的相关生产运行,因此,加强控制可以确保项目管理成功。对于制造业的项目而言,应采用多样化的控制方法以及控制手段。在应用已往的项目控制方法之外,还应利用其它制造中的优化分析法,例如时间研究、人机研究等方法,运用这些方面对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优化。

非标化工设备制造的项目成本控制 篇8

一、成本构成

设备制造的成本构成按照类型来分, 一般可以分成以下两个方面:制造成本以及管理成本构成。对于制造成本又可以分为:1、主要材料成本;2、人工成本;3、辅助材料成本运输成本。这一类成本的控制环节可以分为:采购成本控制环节;环节人工成本控制环节;环节及管理成本控制环节等等环节。下面将对这些环节进行分析

二、成本控制措施

(一) 、材料过程控制成本

材料管理是生产管理中的重中之重, 管理好材料对于成本的控制效果非常的明显。进行材料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进行预算, 并且在进行预算的时候, 必须严格的根据图纸的具体要求严格的作准材料的预算书。同时, 对有特殊要求的材料具体的规格应该加上必要的备注, 一些材料如果能定尺就应该定尺, 这样就可以减少抛料;第二是在下料的前期, 收货员应该根据货物材料的具体的规格, 使用同种规格的材料工艺组合使用材料, 在拼图的过程中也应该严格依照着拼版图帮助工人进行下料, 明令禁止随意乱下料, 最大限度的避免材料的浪费;对于辅助的材料也要同样的严格按照, 消耗多少就发放多少进行使用, 坚决的杜绝现场的浪费;对于用剩下来的边角余料应该进行回收以及再利用。

(二) 、项目责任落实到位

建立起完善的责任制度, 是制度上节约成本的重要措施。建立项目责任制, 应该首先确定成本控制的总目标, 并且根据这个目标, 把目标进行分解。在子目标分解结束之后, 应该在项目部对于每个子项目, 都落实具体的负责人, 对于各项成本进行一对一的控制, 明确每个子项目负责人的工作职责, 并且把他们的绩效和其控制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挂钩。成本控制责任人一般分为以下几类:材料采购控制负责人、设备制造生产管理负责人及管理成本控制负责人等, 与此同时应该任命一名副总进行总成本控制管理工作。

(三) 、采购成本控制

在非标设备总价中, 材料成本是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因此对工程材料的采购对于成本的控制非常重要。非标设备进行采购的时候, 设计的品种非常的多, 采购难度也非常的大, 所以进行成本控制也比较的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应该任命专门的采购负责人, 负责人对于所有的材料进行采购预算的计算, 在整个的采购过程中, 应该严格按照预算对所需要的材料分别进行招标, 价格方面货比三家, 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降低材料的采购价格;第二, 由于一般非标设备的安装周期跨度会比较的大, 有的时候甚至达到半年之久。因此, 应该根据市场的趋势, 进行集中采购, 防止涨价对于成本的影响。这样供应商会适当的让利, 从而降低成本;在运输的时候, 应该采用配货运输, 减少采购过程中的运输成本。

(四) 、生产过程人工成本控制

因为对于非标项目进行了分割, 因此会产生很多的子项目组, 作业的小组也一下多了很多, 场地会变的很紧张, 为了达到客户交货要求, 成本管理人员应该排出制造作业具体的日程表, 并且应该针对作业进度表有序的安排工人的施工进度, 并且按照每个工作小组推进工作的效果, 实施考核工作, 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工人怠工现象;不仅仅如此, 还要经常的检查工程的进度, 合理的调配人手以及安排施工的场地, 坚决的避免窝工状况的出现整个的施工过程必须严格的按照质量标准实施施工, 尽量避免返工费用以及非标设备的保修费用。

(五) 、管理成本控制

在整个的过程中必须要强调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对于成本的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因此应该合理的降低安全费用, 人手配置也应该合理的组织, 减少不必要的管理人员, 减少管理成本;对于设备进行检验的时候应该进行集中的监督和检验, 对于非标设备来说进行集中生产以及检验, 可以有效的减少涉外费用;和客户进行协调的时候, 选择的沟通方式尽量使用电话或者函件, 尽量避免差旅费用;并且根据合同的要求, 和业主进行协调, 并且在每个阶段实施分包交货, 按照交货的进度实施付款, 帮助资金的回流, 降低资金成本。

(六) 、设备运输成本控制

一般的非标设备制造完成之后, 设备的外型尺寸一般都会比较的大, 在对于这些设备进行运输的时候, 如果不进行认真的安排, 其运输费用很可能会增加成本。成本控制者应该根据交货进度的具体要求进行运输, 具体的负责人必须熟悉各个设备具体的尺寸, 并且对于不同尺寸的设备进行组合的运送, 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 并且在选择运输公司的时候, 也应该对多家运输企业进行询价, 这样可以非常有效的提高运输效率和减少运输成本。

三、结语

近几年来, 由于工业水平的快速发展, 非标设备制造项目越来越多, 由于非标设备制造项目其设备规格相对比较的复杂, 因此其成本控制也变得非常的困难, 这就需要我们的工程管理者, 在非标项目的管理中, 按照项目管理的模式实施一步步推进的管理方法, 把成本的控制分解到每个项目的每个部门, 将成本控制的每个环节都落实到位, 不仅仅如此, 还应该根据控制效果对控制成本的目标进行控制, 保障期成本控制是有效的、成功的。

摘要:设备制造的技术越来越先进, 各个企业为了在竞争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越来越重视成本的控制, 在非标化工设备制造项目管理中, 制造的环节非常的多, 因此在进行成本控制的时候, 也会出现更多的困难, 难度也会更加的大。本文中, 笔者将会针对其生产的各个环节提出一些相应的控制措施, 帮助其达到更好的成本控制效果。

港口起重机制造项目的质量管理 篇9

1 港口起重机分析

港口起重机为主要应用于港口作业的一种大型机械设备, 能够完成一定范围内货物的搬运, 可以实现水平与竖直作业, 提高港口作业实施的有效性。我国为适应港口发展要求, 配置了更多的新型机械设备, 确保可以完全满足实际生产要求[1]。其中起重机作为主要生产设备, 其性能与质量为重点关注内容, 传统的制造工艺逐渐不能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还需要从原有基础上做更深层次的研究, 争取不断提高设备制造效果。

2 港口起重机制造优化方向

2.1 专业化

目前我国港口建设逐渐向大型化方向发展, 进出口贸易量增长, 港口总吞吐量不断增加, 促进了集装箱运输事业的发展。在此背景下, 为保证起重机可以满足实际生产作业要求, 设备制造时, 单件构件逐渐转变为组合件, 构件与配套设备质量不断加大, 促进大型起重机的制造, 提高装卸作业效率与设备运行安全性。目前港口经济发展中, 为缩减大型与超大型船舶停靠港时间, 需要保证起重机具有较高的装卸作业效率, 因此需要在大型化起重机的同时, 搭配应用专业化起重机械, 满足稳固装卸货泊位需求。

2.2 功能化

实现港口起重机的功能化, 对提高作业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有效缩短港口船舶停靠时间。但是对于散货、件杂货码头来说, 其并不仅仅是装卸散货或者件杂货, 还包括集装箱运输。这样为满足实际作业需求, 就需要保证起重机功能的多样化, 例如双四连杆门座起重机, 在制造时以通用门座起重机为基础, 增设了一套小四连杆, 使其既具有装卸散货与件杂货功能, 同时也可以满足集装箱装卸要求。

2.3 信息化

在对起重机进行制造时, 需要积极应用信息技术, 将其添加到产品设计中, 促使设备能够更好的适应港口发展。实现港口起重机的信息化, 使其与现代港口管控系统连接, 针对起重机设备建立智能运行管理系统, 结合实际生产需求, 对起重机设备进行自动化规划、调度、监控、管理、评价以及维护等, 提高起重机作业效率。目前我国积极应用高新技术对起重机设备制造进行优化, 利用半自动化或全自动机械设备作业, 终将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司机劳动强度大、专业人员短缺等问题, 在保证作业效率的同时, 提高作业安全性。

3 港口起重机制造项目质量管理措施

3.1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结合港口发展要求, 建立完善起重机制造项目质量管理体系, 编制体系文件, 将其应用到项目质量规划中, 对各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 确定管理方案的有效落实。港口起重机制作一般是遵循用户要求来进行, 很多制造项目实施前, 为保证设备制造质量, 用户监理方会提出项目质量保证计划, 对项目差异性和特殊性进行识别与控制。在对制造项目进行质量管理时, 需要重视质量计划的制定, 确定其完全满足特定项目所有要求, 安排所有参与项目的部门与人员参与, 从技术、工艺、计划、验收、生产、安全、售后、经营等方面进行研究[2]。在编制完成后交由企业相关部门以及相关协作单位共同监督实施, 明确责任划分, 保证制造项目的有效执行。

3.2 成立项目组织

成立项目组织, 对整个制造项目的执行进行监督管理。通过成立项目组织, 对整个项目制造过程进行分析, 确定其中存在的问题, 从管理环节上寻找原因, 进而才能够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从项目组织管理方面着手进行质量管理, 关键是要保持长久性, 即避免为提高某项目质量管理效果而采取大量措施, 而在项目完成后偃旗息鼓, 全然不顾后期项目管理效果。应在企业内部成立专门的质量管理组织, 并赋予其一定权利与权威, 与项目制造各参与部门取得联系, 随时掌握动态信息, 调动各部门参与质量改进活动的积极性。

3.3 质量管理人员优化

对港口起重机制造项目进行质量管理, 所有工作的实施均需要由专业人员来完成, 要求其熟知起重机制造要求与要点, 且具有项目质量管理经验, 可以及时发现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并提出建设性改进意义。想要将项目质量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就需要对人员进行优化, 建立完善的人员调动与分配体系, 无论是质量主管人员、产品生产人员还是质量检验人员, 均从原有部门提取出来, 全部服务于制造项目。

4 结束语

针对港口起重机制造项目进行质量管理, 需要结合起重机特点以及发展方向, 确定项目管理的要点, 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制定完善的管理体系, 并将各项管理措施落实到位, 在根本上来降低出现质量问题的概率。

参考文献

[1]张汝星.大型港口起重机装备购建项目管理[J].科技创业家, 2014 (7) :189.

制造项目论文 篇10

大型复杂机械产品是指由客户定制、结构复杂、体积 (容积或质量) 大、技术含量高、生命周期长、以单件或小批量方式生产的高成本、高风险、管理过程复杂的大型机械产品[1], 例如大型专用设备、飞机、舰艇、坦克等。大型复杂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复杂, 生产准备和制造过程周期长, 一般采用面向订单设计 (ETO) 的单件小批生产模式, 包括技术准备、生产准备、产品制造等多个阶段, 在产品制造阶段主要划分为零部件制造和最终产品装配两个制造层次。单件小批生产模式通常采用基于MRP/MRPⅡ、网络计划等理论的混合计划管理模式[2,3,4,5,6];从产品的唯一性、独特性等项目特征出发, 面向项目的制造 (project- based manufacturing, PM) 管理模式正逐步形成, 实现项目管理与物料管理两大功能的结合[7,8]。作为产品形成重要阶段的最终装配过程, 基于MRPⅡ的能力需求分析和网络计划的单一项目资源优化都不能满足大型机械产品最终装配过程多项目、多资源匹配的要求。本文针对大型机械产品生产组织、计划的特点, 以项目制造管理模式为出发点, 提出面向大型产品复杂装配过程的资源匹配方法, 解决多项目、多资源环境下资源能力匹配问题, 提高最终装配计划的可行性。

1 面向项目制造的分级生产计划模型

大型机械产品具有较高的定制性, 持续的客户影响贯穿整个生产过程;产品结构复杂, 生产周期长, 具有逐步演进、边设计边生产等特点。相对于工程建设项目, 面向订单设计的大型复杂产品制造过程也具有独特性、临时性、唯一性和多功能性等项目的一般特征;不同的是离散制造企业是以零部件制造和产品装配作为关键业务过程, 基于一定的制造策略通过生产系统来进行管理。其生产计划和控制过程与传统批量生产方式不同:

(1) 产品生产过程的计划需要与产品开发进度计划建立关联, 并最终满足整个项目的进度要求, 即服从以项目为主线的整体生产调度。

(2) 较长装配提前期对物料需求计划的影响。传统物料需求计划制定最终产品装配所需物料的配送时间是以主生产计划制定的开始时间为基准。大型复杂产品由于装配周期长, 从满足零部件的采购/加工提前期、降低库存成本等方面考虑, 要求最终产品装配所需物料的配送时间以所在装配工序的计划时间为基准, 使得不同工序所需物料的MRP完工时间有所不同, 如图1所示。

(3) 基于项目的粗计划和细计划的有机结合。项目产品的粗计划是根据综合BOM数据编制, 在产品制造BOM及工艺路线数据尚不完整的情况下, 用于项目进度的控制以及安排关键件/重要件的采购和加工;产品的最终装配计划是以产品部装、总装为对象的细生产计划, 需要根据各进装点的计划安排确定完整的物料配送清单。

(4) 复杂装配过程资源配置不同于一般离散产品。传统ERP系统中无论是粗能力计划还是能力需求计划都是建立在工作中心基础上的单一资源能力计划, 即每一工序所需的资源仅为一项。大型单件产品的装配过程在资源配置上既要考虑整个装配任务的共享资源, 如装配场地、装配工装等, 又要考虑单个工序的多资源需求特征 (人员、设备、工装夹具等) 。能力计划需要针对多项目实现多资源匹配的成套性。

我国学者吴炎太[9]认为项目制造是由一系列紧密相联的任务组成的, 尽管项目制造的结果是某种产品, 但项目制造并不是产品本身, 项目制造包括项目投标、产品开发设计、工艺装备设计与制造、产品生产、产品安装调试、产品生命周期内的服务与支持等整个项目生命周期过程。离散制造业的项目制造是以创新型产品为对象, 在广义资源约束下涵盖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对产品及其资源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旨在按期交付满足客户要求的产品。在生产计划与控制阶段, 产品形成阶段是整合项目管理与物料管理两大功能模块的关键, 需要从项目管理的角度出发将产品开发、生产准备、产品制造这三方面的工作相互衔接、相互贯穿, 实现以产品项目为主线的多级集成计划控制模式。在此, 提出基于MRPⅡ的项目制造分级计划模型, 如图2所示。

面向项目制造的分级生产计划模型由项目定义层、项目计划层和基本生产计划层构成, 通过项目计划层形成一个桥梁, 形成产品研发和制造两大核心业务过程的协同;以典型MRP处理逻辑作为基本生产计划层的核心, 满足企业项目制造模式与重复生产模式的混合管理。其主要处理逻辑是:

(1) 项目计划阶段是在项目定义的基础上围绕装配网络图展开, 采用网络计划编制项目主生产计划, 确定每一装配节点的工期、计划开始时间和计划完成时间, 与之相对的装配粗能力计划是对整个装配过程涉及的共享性资源 (装配场地、工装夹具等) 的能力计划。项目物料需求计划 (MRP by Project) 是针对产品最终装配过程, 用于最高层装配的零件、部件, 并以项目主生产计划网络图上的装配节点时间为参照形成的物料需求分析。

(2) 基本生产计划的制定遵循了MRP的处理逻辑, 从主生产计划到物料需求计划进行需求转换, 但产品的最终装配计划与零部件的主生产计划相互独立。项目制造环境下, 由于产品最终装配环节的重要性及其复杂性, 仅仅采用“输入-输出”的黑箱计划方法难以对较长的装配提前期实现有效的计划和管理。通过项目计划层的宏观整体规划, 最终装配计划是对项目主生产计划的细化, 并形成与之对应的满足复杂产品装配过程资源需求特点的能力计划和物料配送计划。

2 项目制造模式下最终装配过程的资源与计划匹配问题

MRPⅡ/ERP系统中计划与资源匹配问题主要是针对零部件制造过程的能力需求分析, 通过粗能力计划和能力需求计划实现单一资源要素与计划的匹配[10,11,12,13]。普通批量装配生产线强调装配过程的专业化、简单化和标准化, 生产过程中通过节拍保证能力与负荷相对均衡, 工作中心这种资源组织形式比较适合有一定加工批量、工序时间少于在班时间的批量生产环境, 工作中心的能力是每一天的每一班可用的时间和有多少能力单元可用, 利用工作中心的累积能力来执行一个任务项, 缩短加工周期。大型复杂产品由于体积庞大, 通常采用地坑等进行固定装配, 装配工序较复杂, 涉及的物料、设备、工装夹具等种类繁多;对装配人员的技能要求较高。对于大型单件产品而言, 工作中心的累积能力不能真实反映其对计划的满足程度, 关键是单个能力单元的能力是否满足计划需要。

项目制造环境下的最终装配过程对物料供应和资源能力的管理不同于一般产品的装配过程, 作为企业核心业务过程的产品最终装配过程在资源匹配问题上具有以下特征:

(1) 每个项目产品的装配过程是由一系列相关联的装配单元构成, 装配单元作为独立的任务有对应的人员、工装、设备等资源需求。每个计划期需要针对不同项目的多个任务进行资源匹配。

(2) 项目主生产计划为最终装配计划的制定提供了时限约束, 最终装配计划是在项目主计划基础上扩展形成的二级网络图计划。

(3) 装配计划与资源的匹配需要, 直接资源与资源要素的能力对应, 而不能采用工作中心的累积能力来评价对资源需求的满足程度。

传统MRPⅡ/ERP系统中对资源能力的管理是通过每一天的每一班可用的时间来实现的, 即资源能力是通过资源的可用工时来表达。大型单件机械产品最终装配过程的资源需求不仅需要资源满足一定的工时, 同时还存在多个可替代资源同时承担一项装配任务的情况, 即还对资源数量也有要求。为了不与工作中心产生混淆, 这里采用资源组的形式针对资源的工时能力和数量能力两大指标建立对资源能力的描述。

资源组是在同一时间需要的一组资源或是可以互相替代的资源集合。例如, 装配过程中用到的装配钳工, 组成资源组后, 则可以在该资源组中指定多名装配钳工同时负责一项装配任务。

基于以上特征, 项目制造环境下资源/资源组能力信息可以描述为一个三元组:

Res Capa= (CapaInfo, Capa, Load) (1)

CapaInfo= (ResID, ResName,

Amount, ResNature)

Capa= (ResID, TeamID, Date,

AvailableNum, CapaValue, )

Load= (ResID, TeamID, Date, TaskID,

AcquireNum, ResLoad, O ccupState)

式 (1) 中, CapaInfo描述资源的基本信息包括资源总量Amount, 属性ResNature描述该资源是否处于正常使用状态。装配制造资源能力包括两个部分:可用能力 (Capa) 和负荷 (Load) , 资源能力是根据该项资源对应的工厂日历设置的工作时长和班次, 形成基于时间轴确定的工时能力CapaValue, 资源负荷Load反映了某个时段任务TaskID对资源能力的占用, 即结合工厂日历形成的资源工时负荷 (ResLoad) , 以及任务TaskID在资源/资源组中分配的资源数量 (AcquireNum) 和占用状态 (OccupState) 。

项目制造环境下装配过程的任务及资源需求定义为:

AssemblyCell= (TaskInfo, Dep, Res) (2)

TaskInfo={taski, |i=0, 1, 2, …, n}

taski= (ProjectIDw, TaskIDi, TaskNamei,

Durationi, TSi, TFi, Bufferi)

D ep={D epTaskik|i=1, 2, …, n;k=0, 1, 2, …, m}

D epTaskik= (ProjectIDw,

TaskIDi, TaskIDk, D epType)

Res={TaskResi|i=0, 1, 2, …n}

TaskResi={ResRequestil|l=1, 2, …, k}

ResRequestil= (ProjectIDw, TaskIDi,

TeamIDil, ResIDil, RequestNumil)

式 (2) 中, DurationiTSiTFiBufferi分别描述任务taski的工期、开始时间、完成时间和任务具有的时间缓冲 (自由时差) 。Dep描述了任务间的紧前、紧后关联关系。任务taski的第l项资源需求ResRequestil可以对应一个资源组TeamIDil, 或是直接与资源项ResIDil关联, 所需资源数量为RequestNumil, 占用资源的工时能力根据任务的开始时间和工期确定。式 (2) 对资源能力从资源的工时能力 (CapaValue) 和资源数量两个方面进行了统一, 使得对资源可用性的评价可以直接通过资源数量来进行判断。

项目制造环境下, 每个任务受到所在项目计划时间的约束, 不同项目的任务是可以并行执行的, 因此, 将各时段不同任务对同一资源的需求量进行累计便得到资源项在计划展望期内所需资源能力单元之和, 称为资源需用量, 显然, 资源需用量是时间的函数, 记为R=R (t) 。假设整个计划期需要考虑的资源或资源组表示为Resourcej (j=1, 2, …, h) , 根据式 (1) , 资源或资源组在时刻t的能力为

式 (3) 表示如果资源或资源组Resourcej在时刻t的资源数量AvailableNumj≥1, 此时该资源具有的单位工时能力值为CapaValuej (1小时/1天/1周) ;否则, CapaValuej=0, 即资源能力已经被占用形成负荷。

资源与计划的匹配就是要满足R (t) jAvailableNumj|t, 对于R (t) j>AvailableNumj|t的时段在资源需求与资源可用能力之间产生冲突, 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进行冲突消解。

3 多项目有限资源与计划的匹配方法

在计划与资源的匹配问题中, 任务资源需求与资源能力如何进行比较以及两者比较的结果以哪种形式体现出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下面就针对匹配计算方法进行具体描述。

3.1参数描述

假设进行资源匹配的计划展望期H=[h1, h2], 其中h1大于当前日期。集合Jc表示该展望期中需要进行资源匹配的任务集合, Jc={Ptask1, Ptask2, …, Ptaskn}, PtaskiJc (i=1, 2, …, c) 的基本信息包括任务开始时间TSi、完成时间TFi和工期Durationi, 集合中任务根据TSi的递增顺序排队, 确定其在集合Jc中的序号Priorityi。单个任务的资源需求可能不止一项, 包括主要资源和次要资源, 任务Ptaski的第l项资源需求表示为ResRequesti l= (ProjectIDw, TaskIDi, TeamIDi l, ResIDi lRequestNuni l) , 主要反映对资源的数量需求, 资源占用工时跨度通过工期Durationi确定;整个计划期需要分析的关键资源或资源组表示为Resourcej (j=1, 2, …, h) 。资源能力根据式 (1) 得到, 描述资源/资源组基于时间轴的工时能力CapaValue及资源数量AvailableNum

3.2面向最终装配计划的资源匹配分析

项目制造环境下产品的最终装配计划采用网络图的形式, 计划与资源的匹配分析需要把不同项目的多个任务的多项资源需求集中反映出来, 这里采用时标网络图[14]构建多项目的混合网络图计划, 进行资源匹配分析。

(1) 绘制多项目的任务时标网络图, 划分资源能力需求时段。

集合Jc={Ptask1, Ptask2, …, Ptaskn}中的任务来自同一项目或是不同项目, 任务之间的时间衔接不一定是连续的, 根据各任务的开始时间TSi/TSij和完成时间TFi可以将展望期划分为N个作业节点, 由此构成N-1个对应的时段ty= (a, b) , 其中y=1, 2, …, N-1;a, b∈[h1, h2]。如图3a所示, 计划展望期内包含两个项目的9个任务, 根据任务安排展望期划分为6个时段。

(2) 按时段汇总所需资源的能力需求R=R (t) 。资源能力需求是时间的函数, 由此可以得到多项目的资源需用量动态曲线。如图3b所示是资源Resourcej在计划展望期6个时段的资源需求量动态曲线, 横坐标是基于工厂日历表示的资源工时能力, 纵坐标表示任务在各时段的资源需求数量。

(3) 根据时标网络图的时段构成计算各时段的资源能力。

(4) 资源需用量与资源能力的匹配分析, 构建基于时间分段的资源能力-需求匹配矩阵, 反映资源匹配结果。资源能力与资源需用量匹配分析的结果反映的是资源在各时段的资源需求与资源能力的匹配程度, 可以采用一个基于时间分段的资源匹配矩阵[ajy]h×m来表示, 如图4所示。其中, ajy为资源能力-需用量匹配系数:

ajy=AvailableΝumj|tyR (ty) j (4)

ajy≥1, 在时段ty= (a, b) 内资源Resourcej的资源能力满足资源需求。若ajy<1, 在时段ty= (a, b) 内资源Resourcej的资源能力不满足资源需求, 存在资源冲突。另外, 如果在时段ty= (a, b) 内对资源Resourcej没有使用需求, 即R (ty) j=0, 则令ajy=+∞。

(5) 有限资源与计划冲突的消解。

对于存在资源冲突的时段, 根据资源特点采取不同的策略来进行冲突消解。

在多项目混合网络图基础上按时间分段来评价资源能力对资源的需用量R (t) 的满足程度,

3.3多项目有限资源冲突的消解

生产系统中的资源冲突问题无时不在, 引起资源冲突的原因可能是资源数量过少, 难以满足任务需求;也可能是任务安排过于集中, 导致资源在某些时段超负荷。通常解决资源冲突的措施主要有4类:①增加资源容量/资源总数;②业务外包/外协;③通过资源组合的方式利用多项资源的能力共同满足任务的资源需求;④利用排队原则调整某资源对应任务的优先顺序号, 借助于任务的时间缓冲来优化资源配置。在项目制造模式下资源冲突更多体现的是不同项目产品对有限资源能力的竞争, 任务对资源需求的时间受到项目计划的约束, 同时要满足紧前、紧后生产任务的时间约束, 因此, 在项目制造管理模式下多项目资源冲突需要在保证计划进度的基础上, 进行多项目之间的资源协调, 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更重要、更紧迫的项目争取足够的资源能力, 保证计划进度。

多项目有限资源冲突消解方法是利用任务具有的时间缓冲 (时差) 来对冲突时段的任务进行调整, 优先保证关键任务的资源需求。

(1) 准备多项目的任务时标网络图和资源能力-需用量匹配矩阵。

(2) 从左向右逐一考察动态曲线的资源能力-需用量匹配矩阵的各个时段, 若在某个时段 (a, b) 内资源能力-需用量匹配系数ajy≥1, 即资源能力满足资源需求, 则考虑下一个时段。否则, 就对该时段内的所有任务按照对应资源进行重新排队编号, 依次按编号顺序分配需要的资源。

(3) 重新排队后, 若时段 (a, b) 及其后续时段内任务都为关键任务或是已无时差可采用的非关键任务, 则调整结束。否则分配不到资源的工作, 将其移到该时段后, 从时刻b开始。

(4) 根据调整后的任务时标网络修正资源能力-需用量匹配矩阵。

需要说明的是, 在时段 (a, b) 内某任务右移时, 如果该任务的缓冲时间小于右移的量b-a, 这时它的紧后任务也必须右移一定量, 也就是将其开始节点右移 (b-a) -Bufferi个单位。若紧后任务为关键任务就会造成整个工期的延长, 此时需要在延长工期和保持资源冲突两种结果上作出选择。

资源冲突时段内任务的重新排队, 是根据任务在网络计划中的时差以及与冲突时段的关联性来决定的, 排队原则是:

(1) 首先排 (a, b) 时段前已经开始了的任务, 对于这些任务应优先满足其资源需要, 使它们能继续下去。这些任务按式 (5) 中Fi递增顺序进行排队。对于Fi相同的任务, 资源强度大的任务排在前面, 强度小的任务排在后面。

Fi=Bufferi- (b-PTSi) (5)

(2) 然后排 (a, b) 时段内时刻a开始的关键任务, 当关键任务为多项时, 按资源强度的递减顺序排队。

(3) 最后排 (a, b) 时段内时刻a开始的非关键任务。这些非关键任务按任务总时差的递增顺序排队。当任务的总时差相同时, 资源强度大的排在前面, 资源弱小的排在后面。

基于排队原则的资源冲突消解方法能够有效利用任务的缓冲时间 (时差) 平衡来自不同项目的多个任务的资源需求。

3.4实例分析

以图3所示的多项目时标网络图为例, 该计划包含了9个任务, 各任务计划时间参数以及任务资源需用量值如表1所示。项目P1中的任务Ptask7具有6个单位时间的缓冲时间, 项目P2的任务Ptask3具有10个单位时间的缓冲。根据时标网络图, 任务安排展望期划分为6个时段, 分别是t1= (0, 5) , t2= (5, 10) , t3= (10, 16) , t4= (16, 20) , t5= (20, 24) , t6= (24, 30) 。假设项目A、B在展望期内的任务涉及两种关键装配制造资源:人工和清洗机, 为简化资源能力的计算过程, 现设人工和清洗机两项资源各时段的能力为常数, 即单位时间人工最多为14个能力单位, 清洗机最多为2个能力单位。由此, 得到该计划展望期内所需资源匹配情况的资源能力-需用量匹配矩阵, 如图5所示。当前资源匹配情况是时段t1资源能力与需求匹配, 时段t2、t3和t4出现资源匹配冲突, 时段t5和t6资源能力与需求匹配。

任务的资源强度主要体现为任务执行期间对所需资源占用的数量和时间, 包含资源数量和资源工时两方面的能力需求。根据各任务资源强度及时间信息, 按照资源冲突消解步骤逐一分析各时段的资源匹配情况, 基于排队原则对资源匹配进行调整, 消解资源冲突。调整过程中随着任务的移动, 相应时段的资源需用量值发生变化, 根据资源能力与资源需用量动态值比较来评价资源匹配程度。

根据图3和图5对时段 (5, 10) 内的任务进行调整。对于资源AB, 时段 (5, 10) 内任务的排队顺序如表2、表3所示。

由此, 任务Ptask3必须推迟到时段 (5, 10) 后开始。推迟后的时标网络图及其相应的资源需用量动态曲线如图6所示。

经过调整, 时段 (5, 10) 的资源冲突得到消解。从图6可见, 时段 (10, 15) 内的任务必须调整。按照排队原则对资源A和B在时段 (10, 15) 内的任务进行排队 (略) , 将任务Ptask5可以调整到时段 (10, 15) 以后开始, 调整后的时标网络图及其资源需用量动态曲线如图7所示。

在图7中, 时段 (15, 20) 内包含3个任务Ptask4、Ptask5和Ptask6, 其中Ptask4和Ptask6为关键任务, Ptask5经过调整后只含有1个单位的缓冲时间, 此时, 在时段 (15, 20) 内资源A仍然存在冲突, 时段 (15, 20) 的对应资源A任务的排队情况如表4所示。

根据这个排队顺序, 需要调整Ptask5到时段 (15, 20) 后开始, 由于此时Ptask5的缓冲时间仅仅为1, Ptask5右移5个单位时间到时段 (15, 20) 后开始, 相应的其紧后任务Ptask7也必须右移相同的量, 这样就导致项目P1工期延长。反观图7的资源匹配情况, 两种资源A和B仅有资源A在时段 (15, 20) 超负荷1个单位, 此时可以根据表4的任务顺序, 优先满足任务Ptask4和Ptask6的资源需求, 为任务Ptask5寻求替代资源, 从而在保证项目工期的前提下, 最大程度保证关键重要任务的资源需求。

综上所述, 面向项目制造的多项目有限资源与计划匹配方法体现了四方面特点:①根据任务的计划安排动态划分资源需求时段;②采用数量指标作为资源能力评价的显性指标, 资源工时作为隐性指标, 统一了不同性质资源能力的表达;③构建反映各时段的资源需求与可用能力匹配程度的资源能力-需用量匹配矩阵, 强调资源与计划匹配的整体性;④利用排队原则对任务资源匹配顺序进行调整, 将出现的资源冲突与任务相关联, 尽量满足关键重要任务的资源需求, 从而保证项目产品的按期交付。

4 结束语

项目制造模式在大型复杂产品制造企业的应用需要在传统生产计划与控制模式的基础上整合项目管理方法。本文针对大型复杂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特点以及所反映出来的项目特征, 将网络计划方法和MRPⅡ系统进行整合, 建立面向项目制造的分级生产计划模型, 利用粗、细混合计划管理方式满足不同生产阶段的计划控制要求。针对大型复杂产品装配过程的资源匹配问题, 提出了多项目有限资源优化配置方法, 利用任务缓冲时间合理分配有限资源, 最大程度保证关键重要任务的资源需求。构建基于时间分段的资源匹配矩阵, 全面反映计划期内所需资源的需求与供给情况, 有效提高计划可行性。

制造项目论文 篇11

“纺织之光”为行业企业免费开通中国知网

日前,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与中国知网达成合作意向,面向纺织全行业单位开放中国知网“纺织知识资源总库”(简称“知网纺织平台”)。该平台依托中国知网20年知识资源沉淀,整合集成了政策解读、专利、标准、国家项目、前沿技术、论文、报刊杂志、工具书等实用信息知识,助力产业技术应用、竞争情报获取及企业经营发展。

据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秘书长张翠竹介绍,该项服务为行业企业查询科技信息、了解政策提供了极大便利,将为行业科技工作起到促进作用。未来,基金会将持续推出服务举措,为建设纺织科技强国助力。

据了解,此次活动时间从即日起至2016年12月31日,开通期限为开通之日起一个月。(郝杰)

中纺联党委信息统计部党总支开展“两学一做”专题党课

6月20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信息统计部党总支举行了“两学一做”专题党课,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信息统计部党总支书记夏令敏及全体党员参加了会议。

夏令敏就“党的先进性推进强国建设”、“如何做好‘四讲四有’的合格党员”发表讲话,党总支纪检委员翟燕驹分享了学习体会,总支委员朱国学带领全体党员诵读了《生命的珍藏》百份入党申请书。

夏令敏结合党员在工作中如何落实“两学一做”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党员干部应当肩负起带动职工推动全行业发展的重任,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不懈地努力。我们的队伍一直在推动行业信息化建设,智能制造是下一步工作的突破口,能不能让行业实现突破、快速转型,考验着党总支的战斗力。从党的先进性来讲,我们肩负着这个使命,要把行业工作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学习共产党党章党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做合格的共产党员。

最后,夏令敏对所有党员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通过自己不断学习,创新工作方法,并积极开展党内批评和自我批评,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先进的共产党员。

制造项目论文 篇12

一、项目利润目标下的管理会计责任中心

(一)责任中心的划分

成本中心是管理会计学领域的常用概念,其与利润中心的区别在于,成本中心只关心项目本身的成本发生而忽略了总体盈利能力,利润中心则对成本负责,同时呈现总体的收入、利润态势。

利润中心(Profit Center)也被形象地成为事业部(Business Division),这更加通俗地指出其特点是位于同一企业内部的两个以上可以独立核算盈亏的单位或部门,换言之事业部形同“大公司”里的“小公司”。实施利润中心的条件有很多,比如企业存在多个事业部,会使财务管理(包括预算管理和成本管理)出现一定程度的不匹配,而在航空制造企业中,以项目利润为目标构建的管理会计责任中心是一个会依据其产品、顾客、地区或销售渠道来建立核算网络并配置人力资源的分权团队,这就不得不促使会计人力资源开展进一步再分配;再比如,利润中心里的负责人必须明细项目核心利益所在,市场开发、生产进度管理、产品销售与应收账款管理、供应商管理甚至包括财务、人事、技术等相关内容均应有所涉猎。因此在实施之后,项目负责人多扮演“全才”的角色;此外,责任中心在进行盈亏核算和绩效指标考核时,经常以能否合理确认收入与损益作为实施关键,这也是实施责任中心管理会计的必要条件。进而可以联想到的是,如果能够在权责划分明晰的基础上,设计出能独立衡量各利润中心盈亏的会计处理方法,并有一批具有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去实施是更为重要的。由此可见,会计人力的量与质是体系建设的关键因素。

(二)责任中心运行机制

责任中心在进行日常项目管理时,首要的运行依据是绩效目标,这就需要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部分成果予以支持。责任中心在进行目标管理时,应结合目标管理制度,加紧制定财务考核指标体系;同时,全面推行预算中心运行体系,积极关注预算完成情况,及时纠正预算偏差,做到项目管理与预算考核双管齐下,使预算成为目标设定的“下限值”,促进目标控制达成。

(三)责任中心的优缺点

项目责任中心作为航空制造企业的项目承担主体,具有其他管理体系难以比拟的优势,首先,责任中心体系更容易衡量各事业部的绩效情况,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基础、决策依据和竞争手段,强化了企业获利能力监督;其次,责任中心机制大幅减轻了总经理负担,使其更加专注于企业战略,协调企业发展的方向性实务而节约更多机会成本;第三,利润中心作为项目责任中心可以塑造更具竞争力的专业团队,培养权衡全局的通用人才,在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整体竞争力方面作用明显。

但利润中心模式下的项目责任中心也面临着实际问题,例如转拨计价难制定,共同费用分摊困难,同时这种运行模式对于公司管理会计队伍素质要求更加严格,这些问题都有待于企业各部门共同进一步研究解决。

二、航空制造企业推行责任中心会计管理体系的建设方法

(一)费用专项归集阶段

从公司开始独立核算伊始,即应该提出“成本专项核算”的核算体思路。旨在创建符合航空制造企业特点的成本核算体系,从成本维度区分项目进行核算,着重重视财务会计实务和成本报表。

(二)搭建目标管理模型阶段

从这个阶段开始,企业应从项目自身维度开展标准成本体系的研究与建立。旨在原有成本核算框架内部,通过产品形成的过程及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建立一套目标成本指标体系,实现以标准成本为目标去管理成本。

(三)初步建立责任中心并导入目标管理模型阶段

企业在此阶段试行在利润中心中导入目标管理,将产品的标准成本逐层分解,落实到各责任中心。在财务部门内部的组织结构、职权分配入手,重新分工,以未来责任中心实际工作量为参照,设置责任中心会计岗位,强调责任会计必须参与项目全过程管理,时刻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加强业务全面性培养。选择一部分在企业工作时间较长、对项目实际情况了解全面的会计人员为带头人,试行纵向岗位分配的责任中心会计控制体系,让责任中心会计逐步介入到事业部的财务管理当中。

(四)全面建立责任中心会计控制考评体系阶段

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初步建立利润中心控制体系的基础上,利用三个年度的责任中心历史数据,设计一套责任中心的业绩考核评价制度,其可配合公司奖惩制度,作为发放“绩效奖”的依据,在企业内部真正推行成本责任制度;通过几年的磨合,可以锻炼一大批专长的会计骨干,壮大了管理会计队伍建设,如此便可以全面推行责任中心会计体系,完善细化成本动因,真正实现责任中心项目成本控制模型。

三、责任会计制度与国内现有财务制度比较

上一篇:器乐考试下一篇:教会初一学生学好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