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毕业论文

2024-05-19

机械制造毕业论文(共12篇)

机械制造毕业论文 篇1

0引言

毕业设计是检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学习的最后一道关口,也体现了高校的办学质量。该专业毕业设计的目的在于巩固和充实学生已学到知识, 提高专业技能,并检验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能力。然而,当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毕业设计依旧存在一系列问题。

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首先,毕业设计客观条件不足。

在时间方面,学生一般在毕业之前的最后一个学期才着手毕业设计,面临就业、升学、出国等各方面压力,学生难以集中精力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设计。

在师资支持方面,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难以身体力行得指导每一位学生,加之以囧啊是本身的教学和科研任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较少机会能得到老师的全力指导。

其次,毕业设计主观创造不够。

由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毕业设计具有一定的难度,某些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紧张完成毕业设计,没有充足的材料和经验作为基础,研究一些宽泛的知识,导致最后的毕业设计缺乏主观创造,随意选题、跟风选题的现象普遍存在。

在选题方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作为一门学科已不断发展,目前该专业不仅仅包括传统的机械知识,还包括机电等新的领域。由于既有教学的偏移,学生的毕业设计也出现历史路径以来,缺乏先进性。

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的改进措施探索

2.1突破传统,鼓励创新

毕业设计本质上是学生们的自主产出,应该融会贯通学生的知识和技术,鼓励学生们以独立、自由、严谨的学术心态进行选题。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适应现代化的需要,开拓创新才能促进机械工业的发展,促进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接轨。

鼓励创新是一种理念,也需要课程设置的配合。首先,在教师授课中增加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开设这方面的课程,让学生们自主设计机械、自动化实验等。同时,学校改进课程体系,授课教师与行政辅导员老师等多管齐下,对每一位学生跟踪监督,突破原有多个学生跟随一位老师,有时得不到充分指导的状况。

2.2强调实践,灵活选题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重在实践。目前,该专业的课程安排实践性不强,由此也带来毕业设计较为空洞宽泛, 难以与公司、企业、工程的实际情况相适应,也不能给学生就业带来应用指导价值。

学校可建立校企联动平台,在实习期间就鼓励学生自主选题,根据实际需要, 选择感兴趣且能发挥专业应用价值的题目。不仅在理论上保证质量,更能在实际操作中鼓励学生亲自动手。

2.3双向选题,师生合作

传统上,毕业设计的选题通常由指导老师拟定,学生根据范围选择题目。这样压制了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和学生双向沟通选题能够在最初的阶段根据学生的需要选择题目,又根据教师的指导,保证选题的科学价值。

师生合作是一种灵活的指导方式。毕业设计是学生自己的东西,在毕业设计的题目领域内,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师生之间应加强沟通和合作。作为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选择自己擅长且与实际工程或就业需要的题目进行,教师则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不仅在理论和操作上进行指导,而且利用自身资源给学生创造研究条件。

3总结

毕业设计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实践的关键换届。毕业设计的选题是否科学,实施是否到位代表学生和高校的水平。改变目前毕业设计的种种弊端,提升毕业设计的质量是高校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在当前的形势下,突破传统,鼓励创新;强调实践,灵活选题;双向选题,师生合作是改进毕业设计值得尝试的措施。

机械制造毕业论文 篇2

电厂机械小径管座角焊缝超声波检测方法

摘要:通过在发电厂的在役超声波检测的经验积累,并根据对比试验,总结出一些非全焊透小口径管座角焊缝超声波检测的方法。

关键词:小口径;焊缝;超声波检测;试块;集箱

1.小径管座角焊缝超声波检测的技术要求

在焊缝产生的各种缺陷中,面积型缺陷的应力集中程度要远大于体积型缺陷。因此要首先将裂纹、未焊透、未熔合等危险性的面积型缺陷检出并及时消除。这些面积型缺陷利用超声波探伤时灵敏度比较高。角焊缝超声波探伤技术的要求是所采用的.工艺能使超声波主声束扫查到整个管座角焊缝截面,并能明显区分缺陷波与结构波,同时要求操作简便,易于现场使用。

2.小径接管座角焊缝超声波检测探头的选用分析

单纯采用小径管斜探头从接管座一侧对角焊缝进行检测, 存在部分漏检区;单纯采用普通斜探头从集箱一侧对角焊缝进行检测也无法实现。在本次试验中,选用小角度纵波探头和小径管横波斜探头对小径接管座角焊缝进行综合检测。

由于受到集箱结构影响,超声波检测只能在管座侧以接管为检验面进行单侧扫查,依据DL/T 820— 《管道焊接接头超声波检验技术规程》规定,管壁厚度为 8~14 mm, 推荐折 射 角 为 63°~70°(对应的K值分别为2和2.7), 选取实测 K 值为 2.7, 晶片尺寸准 6 mm,频率5 MHz, 探头前沿为 5 mm 的斜探头进行检测。 仪器选择以色列生产的 ISONIC ,由于该仪器具有 B 扫描功能,对于显示缺陷能够进行 B 扫描成像分析,便于缺陷记录和分析,选用甘油为耦合剂,在小直径管焊接接头超声波检验专用试块DL-1上制作准1 mm孔 的DAC 曲线。

3.对比试块的设计制作

3.1小角度纵波对比试块的制作要求和设计指标

分别选取一定曲面、壁厚的材料模拟集箱管材,并在轴向及周向管座开孔部位制作 1 mm 和 2 mm深的切割槽模拟缺陷, 在对比试块中间不同深度做!1 mm×6 mm 横孔进行灵敏度比较试验。

3.2小径管与横波斜探头对比试块制作要求和设计指标

用对比试块的切割槽模拟不同深度的未焊透缺陷。该试块分别切有 1 mm、1.6 mm、2 mm、3 mm、4mm、6 mm、8mm 深的水平线切割槽, 用以模拟管座。

侧未焊透缺陷; 在 1.6 mm 线切割槽后集箱侧焊缝熔合线位置分别切有 1 mm、2 mm、3 mm、4 mm、6 mm深的切割槽, 模拟不同深度集箱侧坡口未熔合缺陷。

4.检测验证

某电厂燃煤锅炉,机组累计运行时间 10 万小时以上。为了解锅炉集箱管座角焊缝运行情况,检修期间,对水冷壁、低温再热器、省煤器、末级再热器的集箱管座角焊缝进行超声波检测,以Φ51×7 的小径管座角焊缝检测为例:小口径管座角焊缝规格:小口径管规格为Φ51×7mm,管座角焊缝宽度为 11mm,焊缝高度为8mm,集箱坡口深度为7mm。

4.1仪器、探头

选用数字式 A 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探伤仪,探头频率为5MHz,探头前沿长度为5mm,晶片尺寸为6mm×6mm,折射角度选为56.3°的K1.5的横波斜探头。根据公式:

计算出最小折射角度为55°,所选探头折射角度满足检测条件。

4.2 DAC曲线的制作

利用DL-1小口径管专用超声波检测试块上深度为8mm、15mm、20mm、25mm的Φ1mm的长横孔来制作DAC曲线。由于非全焊透小口径管座角焊缝的结构特殊,小口径管有一部分插入集箱本体,定量和判废灵敏度的要求可适当降低。

4.3反射信号的分析

检测工作中,必须区分出焊缝的根部反射信号和缺陷反射信号。根据焊缝的结构尺寸、探头的位置、示波屏上探头入射点到反射信号的水平距离、反射信号的深度,综合判定该信号是否为焊缝根部反射信号或缺陷反射信号。根部反射信号的判定:先使探头靠近焊缝,再向后拖动探头,示波屏上如果出现反射信号显示,先根据反射信号的水平距离显示,依据焊缝的尺寸,在工件上通过实际测量,判断是否在根部位置;然后根据反射信号的深度,依据工件的厚度,判断是否在根部位置,如果反射信号的水平距离、深度显示都在焊缝根部位置,则可判定该信号为根部反射信号显示。

缺陷反射信号的判定:继续向后拖动探头,示波屏上根部反射信号的幅值降低。在根部反射信号以外如果出现反射信号显示,则可初步判定为缺陷信号显示。如果该反射信号的深度显示大于或等于两倍工件壁厚,且在焊缝范围内,水平距离显示经实际测量也在焊缝范围内,则可判定该反射信号为缺陷信号显示。

4.4检测结果

对缺陷管座经过解剖检查内部均发现未熔合、夹渣、裂纹等缺陷,解剖结果与超声检验结果全符合,有效保证了锅炉的焊接质量及机组的安全运行。

4.5结论

4.5.1角焊缝根部无余高只可见集箱壳体端角反射波,反射能量高,波形尖锐,根部有余高可见余高反射波与集箱壳体端角反射波,能量低于端角反射波。

4.5.2根部未完全焊透的反射波形明显低于余高反射波形,集箱壳体端角反射波能量基本不变。

4.5.3对于根部完全未焊透结构,集箱壳体端角反射波能量明显降低,完全未焊透反射能量高于集箱壳体端角反射波能量。

5.结语

初中毕业生制造UFO 篇3

读初中的时候,杜文达亲眼看见一场龙卷风把村里的一只柴油桶卷上了天空,然后抛落到一公里外的麦地里。他追过去看稀奇,却发现柴油桶丝毫没有被损坏。他当时就愣在了那儿,心想:利用旋转原理,能不能造出飞碟呢?15岁那年,杜文达开始对力学和航空方面的书籍着迷,并决心通过努力学习考取大学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可是,由于家里实在太穷,杜文达初中刚毕业就被迫辍学了。

辍学在家的杜文达从不安于现状,经常会倒腾出一些新名堂,比如:办食用菌培训班,用土炉冶炼蓝宝石,还自学无线电技术、机械维修……尤其是,儿时的梦想在他的脑海里总是挥之不去,一有空闲,他就会骑着一辆自行车到周边城市的报刊摊、书店搜寻有关飞碟和航空航天方面的资料。这些城市距他所在的村子,最近的有40公里,最远的有100多公里。因为价格太贵买不起,他只能钉在那儿看,把相关的知识记下来,为此,他常常遭到营业员的嘲讽和谩骂。那样的日子,杜文达感觉很不好过,他知道,如果继续呆在村里,自己很难“出息”。于是,他决定离开农村,到外面去闯荡。

在外闯荡的这些年,杜文达帮人开过货车、下过煤矿、做过工厂的机械工。赚了些钱后,他购买了许多飞碟方面的书籍。日久天长,杜文达积累了大量的机械制造方面的理论知识。利用从书刊上学来的知识,杜文达发明了“矿山笆片自动拧织机”,还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专利,一家企业很快就用18万元买断了他的专利。但当这家企业打算用优厚的待遇聘请他时,他却婉言谢绝了。

2000年元月,杜文达辞去工作,决心回家一门心思地造飞碟。他在镇上租了一个不足30平方米的小院和一个20多平方米的试验室。有了独立的空间后,杜文达开始设计方案,由于他对飞行器原地起飞的力学技术参数知之甚少,于是,他经常要跑到北京找航空航天力学权威徐各阳教授请教。

时间一晃,就到了2002年9月。杜文达的飞碟设计方案终于成熟了,颇有专利意识的他立即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了“碟形飞行器”实用新型专利。按照杜文达的设计方案,飞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碟叶层、驾驶舱、喷嘴。由于它的生产工艺十分复杂,其外支架外圈圆管上密密麻麻地打着无数小孔,而在上下64片大小不一的菱形碟片上,光铆接点就有十几万个,仅打孔和铆接,就耗费了他整整9个月的时间。工艺的繁琐并不能难倒杜文达,真正让他为难的,还是资金的严重短缺;仪器仪表、传动装置、氧气氩气瓶……这些精密装置的价格少则上千元,多则几万元,而且在当地买不到。一次,他到青岛去购买涡轮镇压机,由于所订的货7天后才能从国外空运过来,为了省钱,他不得不在火车站候车室里“借宿”。工作人员发现他没有车票,就把他赶了出去。当时,漫天大雪下个不停,气温降到零下8度,杜文达无处可去,只好来到一个包子店门口蹲了一夜。第二天,店老板打开门时发现了冻得哆哆嗦嗦的杜文达,以为是个乞丐,就随手给了他几个包子。饥肠辘辘的杜文达也不推辞,接过来就狼吞虎咽起来……

2003年5月的一天,杜文达终于制造出了第一艘人造“飞碟”。很快,杜文达自制飞碟成功飞天的消息传开了,许多人都向这位背负巨债、屡遭灾难的农民发明家伸出援助之手,他的忠实追随者还帮他筹集了近60万元的资金。

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一些企业也开出天价想买断这项专利。杜文达却一点也不动心,因为他觉得自己研发的“飞碟”还很不成熟,他要让它具有更广泛的用途。根据他的构想,“飞碟”将来至少可以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它是水上、水下、陆地、空中均可使用的运输工具;可以穿越其他交通工具无法克服的死角和空间;可以帮助排除重大事故隐患;可以化解常规性武器攻击;等等。

2003年9月,杜文达开始制造一艘大型的载人飞碟。按照他的设计,这艘飞碟高2.37米,碟展直径为5.15米,碟身呈银灰色,共分内叶层、外叶层、支架层三部分,可空中、水中两用。与传统飞机和潜艇相比,不仅具有上升、下降、前行、后退、左闪、右躲等功能,而且能够迅速原地升空、原地旋轉360度,潜行时不需要空气参与燃烧,不需要带氧气瓶等诸多优点。其理论飞行速度为每小时1000公里,载重量可达600公斤。

2004年11月1-7日,杜文达带着自己制造的飞碟应邀参加了在珠海举行的第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参展的32个国家和地区厂商纷纷亮出了自己最新的航空航天飞行器的模型与实物,这其中包括波音737梦想飞机模型、俄罗斯米格-29战斗机、苏27SK战斗机、英国波音斯帝尔蔓双翼飞机和中国歼七战斗机,杜文达的“飞碟”成了这次航展的“另类明星”……

珠海航展,杜文达最大的收获是找到一个“赚钱”方法。在那次航展上,杜文达发现各种玩具飞机和飞机模型卖得很火,于是萌生了生产玩具飞碟和飞碟模型的想法。2005年2月,杜文达正式成立玩具飞碟制造厂,从此,“大飞碟”和“小飞碟”成了杜文达飞碟研发中的两大部分。2009年年底开始,公司每月能生产玩具飞碟近万个,杜文达可以把卖玩具“小飞碟”赚来的钱投入到研发真正的“大飞碟”中。有了经济后盾,杜文达离他的“载人飞碟”上天梦想也越来越近了。

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农民,目光却投向了尖端科技,投向了浩渺星空,最终成为了拥有多项国家专利的“世界飞碟第一人”,这样的梦想,多浪漫、多奇幻啊!

机械制造毕业论文 篇4

一、机械类本科生毕业设计面临的新问题

近年来, 随着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 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危机影响下, 就业形式越来越严峻, 为了解决就业问题, 各教学单位都采取各种措施, 利用各种途径, 发挥全员优势, 抓就业, 促就业, 保就业。但按正常教学计划, 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期间正是学生考研和找工作的时间, 学生为了考研和找工作, 主要精力和心思并不在毕业设计上, 尤其是已经考取研究生的学生, 前期复习比较辛苦, 一旦考上, 普遍都有一种放松和懈怠的情绪。况且目前很多院校对考取研究生的学生的本科毕业设计成绩并无必须是“优”或“良”的要求, 这也导致这些学生放弃了对自己的更高要求, 觉得差不多能毕业就行。对于已经找到就业单位的学生来说, 如果毕业设计题目与将要从事的工作没有关系, 学生也不会重视, 认为没有必要投入过多的精力受罪挨累, 差不多能过关及格就行。而对于那些久经招聘“沙场”却迟迟不能签约的学生, 则无暇顾及毕业设计, 只求最后能够突击过关。

以上种种现象, 都反映出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 (考研) 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冲突和矛盾[1], 顾此失彼, 保就业可能就保证不了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质量, 保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可能就保不了就业。然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作为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最后实践性教学环节, 如果其质量不能得到保证, 就实现不了专业培养目标, 那整个人才培养方案就是虎头蛇尾。毕业设计质量不能得到保证, 学生的四年大学生活就不能算是画上圆满句号, 也就是说我们培养的学生不合格或质量低, 而这样的学生企业也必然不愿意要, 即使接收了, 由于其能力不行, 上手慢, 很难适应企业的需要, 最终也可能被企业淘汰, 从而降低我们培养的学生的成功就业率。成功办学的根本, 或市场衡量高校办学是否成功的标尺恰恰是就业率。因此, 要想提高就业率, 就必须提高我们所培养的学生的质量, 而培养质量的高低, 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是最后的关键环节。既然在新形势下, 如果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人才培养质量不能得到保证, 将影响就业及就业率, 那我们就必须进行改革, 对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在时间、内容、形式上作出调整, 有必要在这方面下大力气, 研究如何在保证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就业率, 并通过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环节促进学生就业。

二、运用“三大”教育理念指导机械类本科生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三大”教育理念即黑龙江科技学院“大工程、大德育、大实践”教育理念, “三大”教育理念内涵是人才培养特色内涵[2]。

(一) 从毕业设计题目和毕业实习地点的选择上体现“大工程”意识

“大工程”中工程内涵是指工科院校整体性而言, 但应用于具体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则体现在毕业实习地点和毕业设计题目的选择上。黑龙江科技学院的前身是黑龙江矿业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设计方向的前身是矿山机械专业, 专业改造之后, 仍然没有脱离矿山这个主体, 而这也恰恰是学院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与省内其他高校相同专业学生的不同之处, 省内高校也只有黑龙江科技学院能为矿山和煤机行业培养对口人才。找到了这个切入点, 实际上也就是为学生就业找到了突破口。为了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 在选择毕业设计题目和实习地点时, 尽量结合学生的就业单位或就业志向来进行选择。对于那些已经提前找到就业单位的学生, 如2004届签约到上海创立集团的学生, 因为将来主要从事采煤机的设计, 所以我们给学生安排有关采煤机设计方面的题目并安排学生到上海创立集团去实习;而2005届签约到上海创立集团的学生, 将来主要从事掘进机的设计, 因此我们给学生安排掘进机设计方面的题目并安排学生到上海创立集团去实习;对签约到郑州四维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的学生, 因该单位主要生产液压支架, 因此给其安排液压支架设计方面的题目, 并安排其去鸡西矿业集团第一机电总厂液压支架分厂进行毕业实习;对于2005届签约到霍林河煤业集团的学生, 则分别给他们安排了有关矿山机械方面的毕业设计题目, 并安排他们到霍林河煤业集团去实习。对于那些尚未签约但有就业志向的学生则根据学生的志向安排毕业设计题目和实习地点。而对于那些既没签约又没志向的学生则根据所学专业布置矿山机械或工程机械方面的毕业设计题目, 并到黑龙江省四大矿业集团及东北相关煤机加工企业或工程机械加工企业进行实习。对于那些准备考取研究生的学生, 则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由学生自主选择毕业设计题目并选择相应地点进行实习。

通过这种合理安排毕业设计题目和实习地点, 让那些提前签约的学生提前了解企业, 提前熟悉将来的技术工作, 从工程设计的角度认识自己将要从事的工作, 为将来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对于那些尚未签约但有就业志向的学生, 有针对性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则为他们后续按志向成功就业创造了条件;那些既没签约又没志向的学生, 由于毕业实习地点及毕业设计题目选择恰当, 对相关企业及相关专业知识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储备, 在后续相关企业的招聘中也都陆续成功就业。而那些考取外校研究生的学生, 由于其自身工程意识和动手能力强的优势, 同样受到导师的认可和欢迎。

(二) 在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体现“大德育”意识

根据学院的“三大”教育理念, 我们将“德育”贯穿到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 有针对性的“德育”收到了很好的实际效果。在毕业实习过程中, 学生针对题目深入一线, 亲身体验到了企业文化, 或为煤矿工人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精神所感动, 为我国新的能源企业的崛起和现代化矿业的发展所震撼, 或为我国煤机企业现代化设计、制造水平和能力以及先进的管理理念所折服。这些无疑都是生动的没有说教的思想教育课, 必定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激励作用。在毕业设计过程中, 则注意在每一个细节中体现“大德育”意识。就拿毕业设计文件的规范性来说, 有很多学生并不理解, 甚至觉得教师的要求有些可笑。指导教师则耐心地开导学生:“如果到单位, 领导第一次安排你写一份材料, 而你上交的东西错字满篇, 格式也不规范, 你想想, 你给人家留下的是什么印象, 毕业设计文件的规范化要求, 就是培养大家怎么撰写技术文件, 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少走弯路, 尽早进入角色。”在机械制图环节, 我们则一贯坚持按最新国家机械制图标准及企业加工要求来绘制设计图纸, 以求与企业接轨, 让学生提早熟悉企业技术工作。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工作, 我们做到细微处, 时时用未来工作岗位要求学生。同时以学生为本, 加强对学生就业观、择业观的正确引导,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鼓励学生要树立先做人、后做事的观念。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更要具有完善的人格和创新精神, 具有极强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三) 在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就业一体化统筹中体现“大实践”意识

“大实践”是黑龙江科技学院“三大”教育理念的核心, 直接反映了学院的办学特色, 即创新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实践”之“大”是广义的实践[3]。

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是很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学生在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过程中可以应用所学知识为企业服务, 更重要的是通过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 能够提高自身能力和综合素质, 从而提高就业能力。即通过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 培养和锻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科技文献撰写能力,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职业精神。学生在实践中锻炼, 在实践中提高, 到单位后无疑会很快适应岗位需要, 受到企业欢迎, 缩短企业用人培养周期, 降低企业用人成本, 从而达到学校、学生、企业三赢的目的。

“大德育、大工程、大实践”是体现黑龙江科技学院“一高一强” (思想道德素质高、工程实践能力强) 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教育理念[4]。基于“三大”教育理念指导机械类本科生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符合高等教育规律, 符合当前市场经济形势下的人才市场需求。通过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 进一步加强了对学生做人素质和做事本领的培养, 使学生在大实践环境中增强自身适应企业需求的能力, 为成功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政荣.大学生毕业设计与就业之间的矛盾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 (理工版) , 2005, (4) .

[2]赵国刚.树立“三大”教育理念改善应用型工科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 2006, (23) .

机械制造专业毕业生就业参考 篇5

【1】行业现状。

机械制造是一个传统行业,也是基础行业,就业现状是工作好找,好工作难找。关于普遍的待遇,用一句话形容这个行业比较恰当:饿不死,养不肥。

当你了解这个行业越深,越会感觉这个行业诸多方面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因此国家对制造业也很重视,制定了相关的一些政策,比如《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作为投资大、回收慢的行业,国家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制造行业的风向标。因此决定工作前,最好了解一下行业相关的政策,对以后的长远发展,能少走一些弯路。相关的政策规划,本站收录了一些,请自行搜索查看。

整体来看,制造行业当前还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也决定了行业平均薪水不高。大型制造业主要为国家企业,中型企业里国企和私企都有,小型则私企较多。 字串4

【2】企业的选择

制造专业的出路较多,一些知名外企、国业(如某些汽车厂)等,能去当然最好,要么薪水诱人,要么发展稳定。但资源是有限的,竞争很大;除开这些知名企业,如何选择企业,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就业的理想出发点是企业和个人的双赢。从个人角度来看,如果追求安定、压力小、或者希望走上仕途,大型国企是不错的选择,多数工作节奏比较慢。如果追求较快发展和较大的发展空间,可以考虑中小型企业。但中小型制造业中,鱼龙混杂,既有开明、发展迅猛的优秀企业家;也有不求发展、只求眼前赚钱的小老板,

很不幸,进去之前,不容易判断一家企业是鱼还是龙。不过还是可以从一些侧面了解:

(1)互联网搜索。网络信息很丰富,进入一家公司之前,可以网上搜索该公司信息,有机会发现一些相关的东西。

(2)观察了解对研发的重视程度。没有研发相关部门的制造业,迟早要被淘汰;同时研发部门的强弱,也从侧面反映了这个企业的潜力。

(3)面试者的素质及精神面貌。非正常渠道发展起来的企业,繁荣是有限的。

(4)企业的自主性。主要是这个企业的业务有没有自己核心或者创新的东西,简单代加工利润低。 字串6

【3】个人发展

当前的制造行业是一个需要经验的行业,需要一个积累过程才能在技术上达到一定的高度。因此刚就业做技术的工资水平不高。就目前一些企业的现状来看,制造方面的人多,但人才不多,可能也和当前的就业心态有关,潜心技术的不多。

每个人有自己不同的发展轨迹,整体来看,对于非技术为核心的企业,技术走向技术管理是一个不错的出路,如项目管理、生产管理、制造信息化等;但都需要现场经验,也是刚入行最缺乏的知识。因此,只要在制造这个行业,现场操作这一关必须要过,起码要有足够的了解。

【4】小结

机械制造毕业论文 篇6

结合机械创新搞好毕业设计的选题

选题是完成毕业设计的重要环节,是决定教学实施和设计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毕业设计课题与科研、生产相结合,是提高学生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能力的有效途径,要让学生深入企业生产的一线,使课题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缩短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应用之间的距离。学生结合实际进行考察、研究、试验和设计,通过设计扩展了学生的思维和实践空间,顺利地完成了专用机床的设计、改造任务,其设计方案也被企业采用,通过两个月的毕业设计缩短了学生对工作的适应周期。

通过毕业设计让学生掌握机械创新的一般过程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校期间最后一次综合训练的教学环节,通过从实习、设计、答辩的全面训练,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过程,了解完成一个新产品的设计开发要经过的程序,通过对设计方案的选择、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如何才能进行机械产品的设计创新,让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利用已掌握的有关机械设计的相关理论、方法、技术、原理等进行创新构思,设计出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机构或机械产品。

机械创新设计包含:①机械总体方案设计。机械的总体设计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机械的面貌,对机械的性能、成本又有很大的影响,可以有多种设计方案,而同一种设计方案又可以有不同的参数组合。②机械的运动设计。主要包括机构主要尺寸的的确定及运动参数的分析,传动比的确定与分配等,如果在运动分析中发现设计方案没有满足预期的运动要求,应审查并修改设计方案,调整运动构件尺寸,重新进行运动分析。③机械的动力设计。主要包括动力分析、功能关系,真实运动求解,速度调节和机械的平衡等。④机械的结构设计。在机械的结构设计中通常要进行强度设计、刚度设计等。所有构件都绘制成具体的零件工作图、部件装配图和机械总装配图,要综合考虑到机械各零件的配合关系、连接方法,特别是了解现代机械制造方法对机械设计方法的影响,解决结构的工艺性问题。

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初步掌握机械产品创新设计的方法

创新设计是工程设计的重要特征,创新设计能力培养至关重要。毕业设计要着力解决创新设计能力的训练。在毕业设计工作实践中利用总结出的一套机械产品创新设计的方法,即任何一个机电产品均由基本原理、运动功能、材料、结构、运动参数等要素构成,这些要素构成了产品的基本形态,这些形态在四个层次上进行综合,即原理方案形态综合、结构方案形态综合、功能形态适度综合、参数和材质形态综合。这便可得到三种不同类型的新产品,即变型产品、全新产品、系列产品。整个创新设计以流程图的形式表达,学生接到任务后进行任务分析明确创新设计的目标,对照流程图找到应在哪个层次上进行创新设计,使学生初步掌握机械产品创新设计的方法。

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掌握零部件结构创新设计能力

学生在进行零部件设计时普遍存在结构能力薄弱的问题。为此,利用毕业设计中总结出的一套“三分析,四结构设计”的方法,即可使学生掌握零部件结构创新设计,即实现原理的结构分析、实现功能的原理分析、功能要求分析,分离结构设计法、集成结构设计法、联结结构设计法、组合模块设计法。机器各种各样,零件也各不相同,只有从方法上、能力上去指导、培养学生,让学生掌握零部件设计的共性,才能真正提高创新设计能力。

理论指导实践,毕业设计出成果

通过多年来的毕业设计实践。我们利用现代机械的设计制造方法,结合机械创新设计理论,来指导学生的设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结合各企业的设备实际情况,加强了对陈旧设备革新,完善了设备的性能,提高了产品的加工精度,我们先后开发了缝纫机专用机床多台,设计了造纸打浆机、带式输送机、振动筛、油墨搅拌机等设备,其中有部分设计已转化为产品并受到了企业的欢迎,学生也通过毕业设计掌握了产品设计的方法,培养了机械创新设计的能力,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从事新产品开发设计打下了基础。

机械大类毕业生企业需求调查研究 篇7

关键词:企业需求,机械行业,毕业生

一、机械行业发展现状

经济全球化以后, 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美国、德国、法国、荷兰、卢森堡、比利时主债权债务危机仍然存在, 各国都在紧锣密鼓地调整自己的经济“逆袭”计划。我国各地先进制造业不断升级改造, 对人才的需求更是供不应求, 对于行业发展来说, 前景形式良好。当然, 有机遇就必然存在挑战, 随着企业产品质量的提升和竞争力的加强, 制造业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从目前制造业人才需求来看, 主要分为产品的开发设计人员、产品的试验与检测技术人员、产品的销售与售后服务技术人员、数控设备的编程和操作与维修人员等。这些高水平人才的需求无疑给高等教育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才知识结构的调整也是目前国际、国内经济与科技发展的当务之急。

二、毕业生在应聘中存在的问题

1. 毕业生对就业市场形势了解不充分。

大多数毕业生在大四找工作时才会了解所在专业的就业市场情况, 事实上, 在这个阶段了解市场所需相对较晚, 应该在大一刚开学, 甚至是高考选择专业时就应该对所学专业、学科有所了解。当代高校的培养模式仍然是传统意义上的“灌输式”教育, 教学场所大多选择在教室, 上课内容依照课本纸上谈兵。这样传统的教学模式如何能让学生顺利地走入社会呢?

2. 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不明确。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是一个连续的、持久的过程。在一年级就要开始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在学习中不断发展, 每一个步骤都与前后步骤有着密切的联系, 共同决定着未来职业的发展趋向。一个人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职业生涯中度过的, 职业与人生构成了一个人作为社会人不可分割的整体, 二者互相影响。从这个角度上说, 职业生涯规划并不仅仅是为了做好工作准备, 还为了能站在自我实现、人生不朽的高度上探索职业, 规划职业。

三、企业对毕业生需求情况调查分析

大连理工大学机械专业作为学校传统的工科专业之一, 在就业市场上一直受到各类企业的广泛关注。机械专业毕业生以基础知识扎实, 工作作风踏实, 讲求团结合作, 具有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精神而著称。在学校“大类招生、大类培养”的教学理念的推动下, 机械专业一直以推进通识教育、探索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研究型的课程教学模式作为培养毕业生的核心思路。

2013年3月及2013年11月, 我们对来校进行人才招聘的全国23个城市505个企业进行了《毕业生跟踪调查问卷》, 其中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和其他企业分别占3.3%、12.8%、80.9%、0.8%和2.2%。样本单位涉及机械大类相关的15个细分行业, 装备制造业所占比例达到90%。有关情况可以做如下具体分析。

1. 企业基本概况。

被访企业主要以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行业企业为主体, 重型机械制造行业、汽车行业、动力机械行业、材料加工制造行业、金属材料行业、船舶行业等是被访单位的主要细分行业。共访企业506家, 发出问卷249份, 收回143份, 回收率为57.43%。 (1) 被访人员工作经验。在本次收回的有效调查问卷并接受直接调查的135名对象中, 有64人是具有五年以上的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经验, 接近调查对象总数的50%, 仅有8人从事人力资源工作不足一年, 所占比例仅为5.9%。从数据可见, 此次参加调查的对象大多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经验, 使得调查结果更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 同时说明企业对学部毕业生招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2) 企业性质描述。在参与此次调查的对象中, 国有企业的比重达29.1%, 民营企业的比重达33.3%, 二者占所有被访单位的三分之二, 是招聘的主要群体,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第一, 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对学部的毕业生需求量较大;第二, 外资企业对强化类专业仍有一定需求;第三, 事业单位相对流动性小, 但其部分技术岗位也连续对毕业生保持需求;第四, 因专业性质显著, 党政机关和其他企业对机械大类毕业生的需求比较少。 (3) 企业规模描述。从调查统计数据得出, 人数在5000人以上的企业比例为18%, 500~5000人企业比例为52%, 500人以下比例为28%, 招聘单位涉及规模较为全面, 以中型数量居多, 小型企业数量第二, 大型企业数量相对较少。这也与大型企业数量相对较少有关。

2. 企业对毕业生需求情况。

(1) 单位招聘毕业生途径和专业对口综合分析。从图1可以看出, 一方面, 企业针对学部毕业生的招聘途径几乎全部集中在学校推荐及学校举办的就业供需会, 这在整体上与学部近年就业市场的建设有关, 同时也说明机械大类学生就业机会相对其他专业较好, 学部毕业生对企业有着稳定的吸引度。此外, 从专业对口程度可以看出, 约有63%的企业认为学部毕业生与其岗位的专业对口度“高”, 达到“较高”程度的专业对口度也有21%, 只有不到3%的企业认为学部毕业生与其岗位对口程度“完全不相关”。 (2) 单位较为侧重毕业生招聘过程中展现出来的素质。针对企业在招聘过程中最为看重的素质方面, 被选择最多的三项为“个人综合素质及精神面貌”、“专业知识”和“学校”, 分别有100%、91%和85%的企业选择了这三项, 而社会工作经验、社会实践经验和文体活动水平选择程度也超过50%。可以说, 企业目前在招聘毕业生的环节, 整体上仍希望招聘到全面发展的毕业生, 对于综合素质能力、专业能力和由高考结果所反映的学习能力是其最为看重的要素。 (3) 企业对毕业生工作能力的整体需求。在此项调查中, 企业对“总体评价”、“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综合知识储备”及“岗位胜任情况”四个方面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在“总体评价”和“岗位胜任情况”两项指标上, 均有超过80%以上的企业选择了“非常好”, 而得到“差”的评价均为0%。但是, 对于“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及“综合知识储备”两个方面, 有接近40%的企业认为毕业生的知识能力只有“一般”的水平, 即有较高的需求标准, 这也对毕业生在此两项能力的培养上提出了新的要求。 (详见图2)

四、企业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建议

加强组织管理, 完善领导机制。学校要加强对就业工作的重视, 针对就业形势, 组建专业的就业工作小组, 召开工作会议, 研究、探讨毕业生毕业和就业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布置和落实毕业生就业指导、思想教育、就业推荐、毕业生联系等各项工作。

加强就业指导, 提升学生素质。在积极做好毕业生就业服务和推荐就业工作的同时, 也要注重加强毕业生的教育引导。通过讲座、培训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持续的就业指导, 针对毕业生在就业和初涉社会过程中产生的困惑、焦虑、暴躁、茫然等心理状态, 给予及时的疏导和帮助。

整合各类资源, 拓展就业途径。组建职业规划发展与就业协会, 为学部各专业学生提供就业知识帮助和就业工作支持, 利用校内外有关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的社团组织, 多交流沟通, 吸取经验, 互惠互利, 团结一切有利于发展的力量。

机械制造毕业论文 篇8

毕业实习是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必要的基础训练, 是从业和创业的重要培养环节。 毕业设计是工科本科教育最重要、也是最后的教学环节, 对于学校完成学生在校期间的专业工程师基本训练至关重要, 是衡量每位毕业生毕业资格的重要依据。 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最终目标是每一个学生能找到适合、满意的工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提到, 高校应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 与社会实践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人才。

同时, 校内教育资源相对有限, 而我们看到, 校外社会教育资源是无限的。 这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和时代要求, 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和选择。

2机械类专业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工作现状

2.1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质量难以保证和提高

随着我国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每年毕业生人数在不断增加, 如2015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人数就增至66200人。 越来越多的毕业生使得高校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教学变得越来越困难, 碰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导致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质量难以保证和提高。 虽然专业指导教师在长期的毕业设计教学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真实工程型设计题目, 但要实现近三届学生设计题目不重复且为一生一个真实的工程型设计题目, 其难度仍然很大。

2.2企业不愿意接受学生毕业实习

国内由于生产工艺的大型化、机械化和智能化, 企业往往觉得安排学生毕业实习很麻烦, 需要专人负责, 而短时间的实习很难为企业带来生产效益, 从而不愿意安排学生毕业实习, 即使安排, 也只是让学生在实习单位以听报告和分组参观的方式进行实习, 获得的现场实践和学习时间很少, 直接影响了后期毕业设计的质量。

2.3就业难

在就业难这个问题上, 需要从两个方面来说。 从学生方面来讲, 第一个就是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找工作过程中, 他们不清楚自己适合干什么, 能干什么, 目标不明确。 第二个问题是很多同学无法接受专业选择的职业工作环境。 他们不愿意去从事如加工、生产等一线的工作。 以上问题从另一方面来说, 就是企业需要的人才标准与学生期待的目标错位。 企业需要的是技术型人才, 比如说数控、加工, 都能够容易上手的, 非常讲求一个动手能力, 而我们的学生在动手实践方面是比较欠缺的。 深层次, 这也是对学校培养目标和模式的一个反问与挑战。

2.4现行培养方案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工作的 “断裂”

近年来, 应用型本科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其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工作存在脱节和断裂, 实际效果不佳, 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软肋。 在现行应用型本科专业培养计划中, 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就业都是安排在第七学期和第八学期。 其中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作为教学工作, 由教学管理部门管理;就业作为学生工作, 由学生工作部门管理。 到企业生产一线实习是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重要实践教学举措。

但落实到操作层面, 一方面, 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 企业怕干扰生产秩序, 影响经济收益, 不愿甚至拒绝接待学生实习;另一方面, 学校难于统一安排、管理和指导, 通常是有名无实, 致使校外实习环节被简化和弱化, 质量评价指标缺失, 学生得不到相应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训练。 毕业设计是应用型本科专业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 实际操作时往往是由教师给出题目, 学生选题并在校内进行毕业设计。 这种方式存在较多问题, 如选择的虚拟设计项目未能与工程实际结合;题目偏小单一, 得不到综合性训练;题目重复, 多人同题;单师 (只有校内教师) 指导等。 由于学生多而专业教师少, 教师的指导工作量过大, 平均每位教师要带八个左右课题, 甚至十几个课题。 加之繁重的教学工作, 教师无暇基于学生及时指导;有些毕业设计课题缺少实践平台, 只能作理论分析;还有的学生的选题和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不一致, 教师无法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指导。 同时学生又忙于落实工作, 造成很多论文不规范, 质量不过关, 没有起到培养综合能力、应用能力和提升科研水平的作用。 毕业生找工作难是普遍问题, 第八学期的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重要实践教学环节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使毕业生的质量降低, 更增加了学生就业的难度。 另一方面, 企业所需的各类专业人才紧缺, 招不到合适的员工, 存在结构性失衡。

3机械类专业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工作一体化模式的构建

3.1一体化模式的目标

毕业实习、 毕业设计和就业工作一体化模式是指将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工作有机衔接、统筹安排, 将三个阶段的时间提前, 并融合为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整体, 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个体状态, 负责完成8—10名学生三个阶段的全程管理、指导和服务工作。

实施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工作一体化模式的目标是, 通过三者的有机整合, 提升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教学效果, 进而促进就业质量的提高。 具体来说, 通过毕业实习为毕业设计提供实践平台和支撑, 进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同时丰富毕业实习的内涵;通过毕业实习提前融入企业生产实践, 参与产品的研发、核算、管理、市场调查与开拓、对外业务处理等方面工作, 全面了解企业业务流程及工作要求, 从而增加了就业机会; 通过结合生产实际的毕业设计的培养和训练, 学生的科研能力和专业素养得到提升, 进而可以实现高质量的就业。

3.2科学统筹安排教学与就业各环节工作

德国很多的应用技术大学工程类专业要求学生在毕业设计开始前必须在企业实习三个月以上才能开始毕业设计, 最好就是在企业先完成毕业实习后进行。 针对我国国情, 鉴于这种形式可以在第七学期期初启动就业工作, 根据各专业情况, 开设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课程或讲座, 帮助学生了解业界形势和各项政策。 学校组织开展“就业招聘会”或“实习招聘会”, 全面落实学生实习单位的安排问题。 同时, 第七学期期初开始毕业设计工作。 对于学生而言, 这是一个三向选择, 学校选择企业, 企业选择学生, 学生选择企业。 这就要求学校对企业进行考察, 从企业规模、核心竞争力、发展规划、用人需求及学生在企业的发展空间等进行综合考量和考虑。 在选定合适的企业后, 与企业达成合作协议。 如果学校老师替企业为学生做宣讲这样更好, 因为学生对企业的认识不够, 往往只能简单从网络获取企业信息。 学生在了解企业后, 根据意愿, 投出简历, 学校做筛选后投给企业, 然后企业安排面试, 选择留下适合自己的人才。 有了前面合作的基础, 就是进一步推进校企联合毕业设计。 可聘期企业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工程人员担任指导教师, 实现校企“双师”共同指导毕业设计。 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后, 完成实习工作的同时, 必须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选题与企业的生产、科研和管理等实际工程项目紧密结合, 且契合学生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教学基本要求, 具有一定的前沿性与实用性。 具体开展期间, 采用校企双导师制, 联合指导学生开展毕业设计。 考虑到学生时间问题, 需要学校老师会主动到企业, 了解学生实习及毕业设计进度, 答辩也可以安排在企业进行。 而正是因为企业与学生之间有深度互动, 给了双方充分了解的基础, 这也为双方就业意向的形成作了很好的铺垫。 经过6—9个月的时间, 待学生毕业设计答辩完后可签订就业协议或合同, 这样企业能够挑选优秀的学生留下, 学生也能通过这段时间对企业文化、理念、待遇等进行详细了解, 最终愿意留在企业工作。

3.3及时了解学生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进度

在企业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学生应按时按量完成学校毕业设计进度要求和企业生产需求, 双方导师应加强沟通, 学生校内指导教师应多次前往企业指导学生按时完成学校和企业交待的具体任务。

4联合企业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注意事项

4.1学生应注意身份的转变

从学校进入公司实习, 第一个必然是身份的转变。 从学生到职工, 态度上需要改变。 在企业工作中是容不得半点失误的, 尤其是像机械性质的行业。 一个小数点的失误就能够带来巨大的损失。 那另外的就是学生应该为自己争取到利益, 在确定自己职业目标的同时, 也应该留心观察企业的文化, 发展前景, 生产状况以及考虑自身的发展空间。 当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 要珍惜双方之间双选先机, 争取获得通行证。

4.2确保学生利益

学生应该为自己争取到利益, 在确定自己职业目标的同时, 也应该留心观察企业的文化, 发展前景, 生产状况以及考虑自身的发展空间。 当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 要珍惜双方之间双选先机, 争取获得通行证。

4.3注意选题难度

校内校外指导老师在确定学生毕业设计题目时应考虑学生具体从事的技术工作, 不宜过难或工作量过大, 应比正式员工要求略低, 对学生保持宽容、足够的耐心。

5典型案例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于2008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 是一所按新机制和新模式运作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举办全日制本科学历教育的独立学院。 学校2014年9月开始启动机械类专业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工作一体化模式, 经过前期的走访企业, 最终与上海某汽车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A公司) 、广州某啤酒有限公司 (B公司) 共安排了17名同学进行毕业实习、 毕业设计和就业工作一体化模式试点。 其中A公司7名同学, B公司10名同学。 在确定毕业设计题目和选定校内和校外双导师后, 开始实施一体化模式。 学校毕业设计的要求一般是学生必须每周见一次指导老师, 但考虑到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的特殊性, 一般采用网络或电话联系, 校内指导老师定期到企业给学生当面提供指导, 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和毕业设计进度。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对学生也不时培训, 在一些专业上的问题给出建议。 A公司毕业设计答辩安排在企业进行, B公司邀请企业领导及技术部门领导到学校参加毕业答辩, 最终大部分同学毕业设计成绩优良, 企业也对这些同学大部分满意。 最终在A公司和B公司实习的17名同学毕业答辩后有13名同学选择与企业签订就业合同。

整个模式试点完成后, 学生认为这样的学习方式, 能够得到更多的历练, 学到更多新的东西, 更为学生挣得了就业机会。 实习与毕业设计一体化, 让学生能够更加明晰自己的毕业设计方向, 对论文完成有完全的实际感知。 在校企联合毕业设计这块, 由于企业给出的课题是一个比较新的项目, 之前没有接触过, 存在问题就是我们需要去调动自身最大的主动性去思考。 因为这是一个实实在在, 引领生产实际的项目, 没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 所以我们必须想办法解决存在的问题。除此之外, 就是时间上的问题。尽管每天的实习与自己的毕业设计有一定的关系, 但还需兼顾上班实习, 着实压力不小, 对学生而言这也是一种考验和成长。 通过这段生活, 体验了社会, 并学着适应社会。

学生通过在企业学习后, 发现自身各方面能力都需要提升。 学习是培养自己的基础, 实践是加强自己动手能力的很好方式。 学生也意识到就业时选择企业的时候, 需要更多地考虑未来的发展空间。 比如学生在啤酒厂工作, 学生对于实习地点并不是很满意, 一线工作也比较单一, 但学生看到一些积极因素, 比如企业重视团队合作精神, 职工学习体系良好以及即将在嘉兴建造啤酒厂等。 除此之外, 就是觉得应该坚持。 因为对于机械, 汽车这些专业来说, 不去生产线上体验过, 学习过, 是无法从事今后的设计行业的, 所以从最基础做起很有必要, 不要承受不起最开始的辛苦。

与此同时也安排了十位同学进入某汽车公司整车生产线实习, 毕业设计题目并未与企业生产相结合。 企业经过简短技术培训即安排学生到操作较简易的生产线实际操作, 学生周而复始从事同一操作, 不轮岗, 不培训, 初衷是希望学生毕业后能留下来, 学生实习三个月后感觉没有受到企业重视, 企业以前从不不招未毕业学生实习, 企业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学生实习与企业生产之间的关系。 学生一边要高强度的实习, 根本无暇顾及毕业设计, 最终10名同学在毕业答辩前都陆续跑掉了, 没有一名同学留下来。

6总结

时间必然会改变学生的身份, 每位学子必然会站在选择就业方向的十字路口;学生有学校知识的熏陶, 还少不了社会对学生的锤炼。 借助校企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就业一体化平台, 在完成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的同时, 学生也在设计着他们自己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周庆元, 包文姝.应用型本科专业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就业工作一体化模式的构建[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3) .

[2]毕业武.安全工程专业野就业+实习+设计冶一体化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价值工程, 2014 (10) .

机械制造毕业论文 篇9

1. 调研回访背景分析。

学院针对毕业生工作情况的后续追踪有一系列的相关规定, 其中一项是“8215”工程, 即规定对80%的毕业生在两年内持续进行毕业后的跟踪回访, 对其中发现的10%优秀毕业生5年内持续跟踪回访并指导其成长。这项工作的主要目的和宗旨是: (1) 了解毕业生在单位的工作情况; (2) 了解用人单位对学院就业工作及毕业生的评价; (3) 了解毕业生对现在工作的满意程度; (4) 了解毕业生对学院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5) 指导和促进学院和各系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机械工程类专业是理工科的传统优势专业, 根据国家骨干校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的要求, 为了使专业人才培养更能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促进专业人才培养进一步地满足企业岗位的需求, 不断增强软实力, 探索更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也为了更好地实施“8215”工程, 我们对机械工程系2013届毕业生 (总计487名) 中的451人进行了跟踪回访。

2. 调研回访方式。

调研回访以问卷调查和用人单位走访的形式为主, 并与部分用人单位负责人和毕业生进行面对面的座谈和交流, 辅之以非正式的交谈和电话交流。针对装备制造企业与本专业毕业生发放问卷, 对回收的问卷数据进行分析, 从而掌握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及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现状。在此基础上, 确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改革思路、培养目标等, 进而提出专业改革的思路和建议。

3. 问卷形式。

本次调研问卷主要有二种, 即《机械工程类专业人才需求与岗位调研问卷》和《机械工程类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问卷》。

这次调查的单位包括: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济南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苏州大智资讯配件有限公司、济南轻骑铃木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山东莱芜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十建集团、南京浦镇车辆厂、济南铁路局、北京铁路局、上海铁路局。

二、回访调研情况统计

此次调研得到广大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大力支持与配合, 毕业生和有关人员都能很认真、客观地填写问卷上的各个项目, 文字反馈信息量比较大, 充分体现出毕业生对学校的感情、对学校工作的关心和用人单位对学校工作的支持以及认真负责的态度。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基本达到回访调研的目的, 为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改革、学生素质教育、就业教育和指导等方面提供了极其重要的依据。

1. 用人单位意见汇总。

(1) 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满意的占84%, 比较满意的占16%, 不满意的为0。 (2) 对毕业生履约情况的评价:满意的占88%, 比较满意的占12%, 不满意为0。 (3) 对就业工作的总体评价:满意的占96%, 比较满意的占4%。特别是在毕业生工作以后进行跟踪回访, 对学生、用人单位和学校工作都有促进作用, 说明学院对学生是负责任的, 而且用人单位表示感动。 (4) 单位对人才的能力需求情况:人才需求———机械工程类专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是为了使培养的高职学生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 所以应结合企业需求设置工作任务, 因此, 企业对普通机械加工人才的需求为14.9%, 对设备管理与维护人才的需求为13.5%, 要求最高。其次是产品质量检测人才的需求为9.5%, 数控加工、设备装配、调试与验收人才的需求为8.1%。再次是生产组织与管理人才的需求为6.8%, 数控程序编制和电液气系统装配余调试人才的需求为5.4%, 普通加工、数控加工工艺文件编制和装配质量检验与控制及工装设计人才需求为4.1%, 其余人才需求均小于2%, 所以学校应设置尽量能覆盖以上各方面综合工作任务的相关课程或实践教学项目。企业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要求———外语水平: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大多在生产一线工作, 一般企业对学生的外语能力没有要求, 调研结果显示对外语能力没有要求的企业占33%。一些企业有进口机床, 要求学生能看懂说明书, 因此对学生的读写有一定的要求, 所以学院在进行课程设置时, 不但要培养学生的基础英语能力, 还要注重学生专业英语能力的培养。企业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要求———计算机水平:现代企业采用标准化管理, 使计算机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 因此熟练操作计算机是企业对每位员工的基本要求, 具体表现为50%的企业要求其员工会应用办公软件, 大约20%的对此无要求, 但有10%的要求其员工会编写程序、应用网络及进行系统与硬件维护, 可见要求最多的是办公软件。因此, 在学习期间, 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必不可少。企业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要求———拓展知识: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时, 也需要人际交往、人文历史等提升自身素质的知识, 需求最高的是人际关系和管理知识。调研企业中有32%的企业明确表示对这方面有需求;人文知识需求次之, 占19%;经济贸易占10%;历史地理占7%, 因此, 学院要注重知识之外的素质培养。 (5) 企业对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评价。企业对课程设置的建议———哪类课程最重要:认为专业课程最重要的企业占75%, 是调研中最高的, 可见企业招聘员工主要看他的专业技能, 因此专业课的设置和教学要以满足企业需求为前提。除了专业课, 应适当开设管理和人文类课程。企业对专业课程设置的建议———专业课程中哪类课程最重要:企业对机械工程类毕业生专业方面的知识要求主要是机械类, 占57%, 比重最大, 其次是电液类, 占27%, 然后是软件类占12%, 手工类占4%。这些数据说明企业招聘的目的非常明确, 也表明机械工程类专业人才的培养重点应放在机械方面。企业对实践教学的建议———学生应达到哪种基本实践能力:企业对机械工程类专业毕业生能完成基本操作的要求为44%, 也就是说企业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 会用基本工具的要求为30%。会操作必然要求会使用工具, 所以这两项有一定的相关性, 因此学校实践课程应保证这两方面培养的时效性。

2. 毕业生主要意见汇总。

(1) 基本情况。

(2) 所学专业中需要增加的内容:基础课《电工》、《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 提高专业素质的《机械制造技术》工艺部分及焊接工艺、设备维修方面、动手实践能力等。 (3) 所学专业中需要减少的内容:思想政治课、数学。 (4) 单位所需人才:钳工装配、维修、焊接、数控编程加工排在前列。

三、机械工程类专业的一些建议

1. 机械工程类专业课程设置建议。

高职院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目前, 高职院校大多数课程仍是学科式教学模式, 侧重理论知识的培养, 缺乏实践技能训练, 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技能的培养, 因此, 建议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改革, 采取基于工作岗位模块化的教学方式, 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法等教学方法, 基于工作过程组织实施教学, 最好让课程项目源自企业生产一线。

2. 专业师资配置建议。

为了使机械工程类专业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需要打造一支具备良好“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机械工程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要求及专业调整、课程体系和内容的设计与实施、生产性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 都需要这样一支教师队伍去实现。为此, 各专业教研室应全面实施“双师”素质师资队伍的建设, 让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 学习企业地新技术、新工艺;加强学院教师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了解企业需求, 为企业培养急需人才;建设兼职教师库, 聘请企业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来校授课, 弥补本专业师资队伍在实践能力、知识更新等方面的不足。

3. 实训条件配置建议。

通过组织社会调研、专家论证, 科学定位实训基地的功能, 围绕“引企入校、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 满足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教学改革需要, 按照“教学、培训、竞赛、生产、科研、技术服务”六位一体的要求, 优化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方案。

为了解决先进机械制造设备投入大、更新快、专业建设难等问题, 主动争取合作建设校外实践教学资源, 营造真实生产环境, 统筹规划, 合理布点, 明确功能。在建设期内, 学院新建10人以上相对稳定的顶岗实习基地5家, 共建3家高标准的校企合作基地。

4. 校企合作建议。

校外实习基地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场所。为有序推进校企合作共建专业, 校企协商制定了《“校中厂”建设管理实施细则》、《“订单式”人才培养工作实施细则》等多项工作制度, 落实校企双方人员互聘, 明确校企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制定了“校中厂”教学计划、实施流程, 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实现互利共赢。

摘要:报告针对山东职业学院机械工程系2013届毕业生进行了“8215”例行回访, 就当前大学生就业难、企业“用工荒”现象, 通过对相关专业特别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人才需求、从业岗位、能力要求等方面的行业与企业进行调研, 分析目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应注重调研与内涵, 校企合作应实现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等观点, 并针对建议实施内容进行具体说明。

机械制造毕业论文 篇10

1. 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 基础知识和综合设计能力的缺陷。

毕业设计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是对学生进行一次工程师基本技能综合训练的过程,学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包括:对技术经济合理性的分析能力,对毕业设计的理解能力,查阅、分析各种文献资料的能力,掌握使用工程技术规范、手册、图表、专业外语等技术资料的查阅能力,计算和设计能力,数据处理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绘图和设计说明书的撰写等方面的能力。机械工程类本科毕业设计涉及机械制图、金属工艺学、互换性原理与测量技术、工程力学、机械基础等基础理论课程和不同设计方向所应用的专业知识。学生在毕业设计之前所学的课本没有教会他们怎么进行完整设计,怎样把书本知识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怎样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创造性思维,而毕业设计则给了学生这个连接书本与实践的机会。部分学生忽视这些基础知识的环节和步骤,在无充分思想、理论、资料和必要的条件准备情况下,仓促上阵,加上基本功不扎实,设计过程就显得很慌乱,自然就难以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设计[1]。

1.2 对就业和毕业设计的矛盾心态。

学生在校的最后一学期是毕业设计的阶段,也是毕业生择业的关键时期,由于高校扩招、经济发展等因素,就业岗位总量不足,学生具有较大的就业压力,二者的重合很大程度上冲击了学生毕业设计的时间和精力。就业与毕业设计在学生心目中的比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已落实工作岗位的部分学生认为工作单位已定,从事的工作岗位和毕业设计课题的关联程度不大,搞毕业设计已不重要;毕业设计期间是考研落选学生和尚未落实工作单位学生积极落实就业时期,这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就业压力,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到工作,他们无心毕业设计,将毕业设计放在从属地位。

1.3 对毕业设计的认识误差。

毕业设计是研究性学习和工程训练,是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具体实践,是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的目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经过几年的学习已经系统地掌握了本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毕业设计只不过是一种形式,加之用人单位在选聘毕业生时很少对毕业设计质量提出要求,毕业设计对个人未来发展影响因素较小。甚至有少数学生抱着侥幸心理,认为抄袭毕业设计也能过关,无形之中降低了对毕业设计的要求。

1.4 指导老师选题、投入与毕业设计要求存在距离。

指导老师从拟定毕业设计题目、方案到设计的全部完成,其自身水平及精力投入程度直接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目前许多高校的教师已经承担了大量繁重的教学任务,授课之余还要进行教研、科研、社会工作、自我充实,精力有限,这部分教师对毕业设计指导明显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用于指导、答疑毕业设计的时间自然不足。课题选择具有局限性,常规题目偏多,毕业设计内容和就业单位的实际生产技术状况脱钩,没有起到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的作用,此外也存在毕业设计选题过难、过深、过宽,学生难以完成、难以调动积极性的问题。毕业设计的组织管理有漏洞,表现在各级教学管理部门重视程度不一,缺少严格的管理办法,指导老师的要求不一致,因而有的毕业设计成果形式存在较大差异等现象[2]。

1.5 开题工作的误区。

学生参与毕业设计的第一个环节是开题,是学生第一次完全独立地查阅相关资料、确定设计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问题、课题总体方案、国内外发展现状、解决方案、预期效果、进度安排等。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开题工作的质量将直接影响接下来的整个毕业设计。“万事开头难”,很多学生不知从何下手,有些学生在拿到设计任务书后,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没搞清具体要求就匆忙下笔;有些学生没有认识到开题的重要性而敷衍了事,结果交到教师手里的开题报告只是将一些原理、算法拼凑在一起,对拟设计的主要内容、解决的问题、解决方案、预期效果、进度安排等没有深入研究,没有比较和方案选定,没有计划和统一安排,给指导老师的感觉好像是在写理论总结而不是在做设计;还有部分学生上网查了些图片、内容,再加上一些说明,整体没有逻辑、含糊不清、抓不住要点、没有实质内容。

1.6 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薄弱,缺乏工程意识。

机械工程类毕业设计涉及机械、控制、电子及计算机等多方面知识归纳、总结和综合运用,是一次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的实践过程。但在师生互动选择课题时,存在学生的创新意识表现得不够强烈的问题。大部分学生更愿意选择自己熟悉方向的课题,而对于一些涉及新知识领域的课题产生恐惧心理,对自己的能力表示怀疑。学生是毕业设计的主体,指导老师只起辅导作用,在设计中难免会面临新的知识或问题,有的学生考虑的不是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分析和解决问题,而是所有问题均请教指导老师;有些学生遇到一些困难,就希望教师能把现成的资料拿来参考,缺乏独立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教师有很强的依赖性,只会被动地按照教师设计的模式和思路工作,使得毕业设计缺乏创新性,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不断学习和创新的能力;有些学生拿到设计题目不是按照机械设计的程序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查阅资料,研究设计结构方案,而是开始不知如何下手,进入角色后恨不得一个月就把课题做完;有些学生在整个毕业设计结束后都没有查过《机械设计手册》,零部件的选取只凭自己想当然;有些学生在答辩前工程图上还有旧国标,这种现象使得学生到了工作单位很难迅速适应,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达不到预期效果。

2. 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探索

2.1 根据培养目标,实行科学化选题。

选题质量关系到毕业设计的质量,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毕业设计题目的方向、内容、工作量安排等适宜是提高学生技术能力培训的重要因素。在选题工作中,师生应结合培养目标,题目的选择、分配及审核等方面达到相关要求:须符合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使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得到比较全面的锻炼;根据专业需要,尽可能地选择与生产、技术改造或科研任务相结合的题目,题目应难易适度,工作量适中,有一定的水平,又要使学生在规定期限内经过努力能够按时完成;选题需要具有一定的先进性、新颖性,逐年更新课题;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选题,互动选择设计课题,学生对自己所做的题目内容是否感兴趣,直接关系到毕业设计工作是否投入和学习效果的好坏,因此,要增加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严格执行选题申报、审批制度,题目审核工作是保证选题质量的关键环节,在组织选题工作中,需要充分发挥二级学院、专业系的课题审核职能,严格执行选题的逐级申报和审批程序,确保毕业设计课题质量[3]。

2.2 正确认识毕业设计的地位。

当今西方发达国家大部分机构在接收新毕业的大学生时均要安排他们接受相应的专业技能训练,而我国目前用人单位则与之不同,要求到工作岗位后经过短期见习便让其独立承担相关技术工作,不进行系统的工程培训,这使得刚毕业的大学生往往难以胜任工作。机械工程类本科生的培养目标规定,学生在校期间便要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在毕业设计之前的大部分时间用于理论知识学习,而且是以单一学科的课堂教学形式,考试侧重于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理解力、记忆力,毕业设计不同于单一学科考试,毕业设计侧重考查学生解决实际技术问题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应变能力和进取精神等,内容一般是书本上难以找到的,需要学生探索,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使得学生不再是课堂的“观众”,而是“主演”。学生只有在系统地获得并积累必要的知识后,才能具备较好的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然而无论多好的课堂教学也难以替代学生的实践活动。我们培养的学生是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科技人才,因此,必须通过毕业设计的严格训练,使学生在毕业设计实践中能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加深理解,融会贯通,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这一综合训练环节是学生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环节。因此,学生将整个毕业设计保质保量地完成之后,他们的技术技能将会产生一次质的飞跃[4]。

2.3 加大毕业设计的指导力度、指导深度。

在毕业设计期间,教师和学生都有很大的空间。要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毕业设计,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加大毕业设计的指导力度。“二十一世纪是创造教育的世纪”,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呼唤创新教育。在大学阶段,教师是学生走向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门户,要严格把关。教师应该对毕业设计进行及时检查、严格管理,要求学生树立严肃、严密、严谨的科学作风,教会学生合理使用《机械设计手册》等相关参考资料,使学生学会上网查阅各种信息,了解最新的科技动态。对同一设计要求,提倡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案和工具。

2.4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4.1 毕业设计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从毕业实习开始。

按时发放设计任务书,使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题目类型有一定的了解,对设计课题经过分析后明确:在实习期间需要收集的资料、文献,看什么图样,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实习,通过其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在实习中可以请工矿企业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介绍一些产品的设计、生产流程、发展状况,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动态和前沿科学技术,讲授设计应注意的问题,进而拓宽学生的设计思路。条件许可的高校可以让学生参观本专业的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实习结束后要求学生写出实习总结,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整理、归纳,培养学生分析、归纳事物的能力,最后评定毕业实习成绩。

2.4.2 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思考,唤醒学生创新意识。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设计之初指导教师需要适当引导学生的设计思路,不能因循守旧,用以前的设计范例或指明几种设计方案让学生选择,这将限制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应鼓励学生广开思路考虑设计方案,而对学生打破常规的思路则要予以鼓励,可帮助学生分析新思路的优缺点,充分调动学生设计的积极性,使设计充满生机。

2.4.3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独立设计和工作能力。

指导老师要做好引导,放手让学生去独立思考。教师在辅导答疑时并非要有问必答,而要让学生自己查阅有关书籍、设计资料去寻找答案。对学生难以解决的难点,教师可以帮助分析,与学生共同探讨解决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减少学生的依赖性,促进学生思考,增强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在设计中应强调学生对工程技术标准、设计规范、设计手册、标准图集等的熟练使用。此外,学生需要了解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其它专业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设计手册,以提高毕业后对工作的适应能力。

2.4.4 因材施教,提高整体设计能力。

在设计中应充分挖掘它的实践指导意义。学生在学习能力上存在着差异,需要抓好两头:对能力较强者,设计进度较快,给予特殊培养,在完成任务后,尚有时间和余力去做与其设计任务相关的小专题,指导老师可根据不同情况布置新任务,让他们对某些专题进行较深入的研究;对能力较弱者,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不能对他们降低标准,而要通过多辅导、多督促等外因条件使其达到合格标准。当他们有微小进步或新的想法时,指导老师应给予热情肯定或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和独立完成设计任务的勇气,尽可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2.4.5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设计过程中学生可能需要用到多门学科知识,指导老师可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根据自己已掌握的知识,经过分析、合成、加工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设计中可以加大计算机应用的比例,除进行设计计算外,在设计草图的基础上可以要求学生使用计算机绘图,但设计图样中必须有采用传统手工绘制的图样,训练手工绘图的技能。上述手段可使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增强。

2.5 加强目标管理,建立规范的质量监控机制。

毕业设计期间也是学生急于落实工作单位、奔波于人才市场的时候,因此,毕业设计与就业二者往往会发生冲突,尤其是在即将完成学业前期,接触社会、参与社会的渴望与行为日渐增加,外界环境对学生的毕业设计具有很大的冲击。同时因毕业设计本身教学方式灵活,学生在学习地点和时间上有较大的自由度,自主性很强,这会使得一些自我约束力差的学生浪费时间,给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影响指导质量。在毕业设计的教学管理中,我校逐渐建立并完善了三种管理机制保证毕业设计指导质量。

2.5.1 校级教学管理与监控机制。

由校职能部门制定毕业设计教学质量检查指标,组成毕业设计教学质量检查组,按教学进度组织教学检查工作。一般是在毕业设计中期和后期进行两次教学检查,加强对毕业设计的宏观管理与监控。同时建立毕业设计的评估与激励机制,进行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评估、优秀毕业设计评阅等相关工作。通过评选出一批优秀指导教师、专业教研室和优秀毕业设计等,达到鼓励先进、树立榜样、加强交流与提高设计质量的目的。

2.5.2 以学校督导组为主体的监控机制。

学校督导组从毕业设计工作开始,每周安排一定时间深入到各二级学院实验室、机房、设计教室等毕业设计教学现场,对毕业设计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并及时向学校和二级学院反馈相关检查信息。

2.5.3 以二级学院、专业系为主的质量管理和监控机制。

各二级学院、专业系直接工作在指导第一线,是保证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关键,通过建立二级学院、专业系对毕业设计的定期检查制度,并逐渐形成规范化,有效地强化教学一线的管理工作,严肃教学气氛,确保各教学环节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5]。

2.6 根据质量要求,建立成绩评价体系。

机械工程类毕业设计成果性材料质量主要分为绘图质量和文档质量。绘图质量指设计类课题要求每个学生应完成的绘图总量,图面表达符合相关技术标准;文档质量指设计说明书、实习报告、开题报告、文献资料等文档的质量,设计说明书字数不少于1万字,要求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内容正确,重点突出;为了检验和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在设计过程中学生必须阅读并翻译4000字以上的外文参考文献,且说明书须有中英文摘要、关键词等。

在实际教学中,为了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成果性材料存在的问题,我院采用预答辩方式,在正式答辩前两周举行,要求学生准备设计的图样、说明书、中英文翻译、相关附件。在预答辩过程中,学生只作简短的设计介绍,预答辩小组主要检查学生成果性材料,指出需要修改的地方,填写整改通知单,学生根据整改通知单,逐一整改,对于整改后仍然存在较重问题的学生,让其缓答辩,较好地控制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

毕业设计的成绩评价体系的建立,对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具有很大作用。评阅、答辩及成绩评定是对学生毕业设计的综合评价,须做到公开、公平和公正。指导老师在设计图样上审核签字,根据学生工作态度、查阅文献和综合运用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计算机操作能力予以评定,给出评语和成绩(占30%) ;然后由专业系安排教师交叉评阅,评阅教师可在全校范围内聘请,也可在社会上聘请相关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根据学生毕业设计的正确性、方案的可行性、论证的严密性和创造性、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设计图纸质量、文字表达能力等评定成绩(占30%);答辩成绩由答辩委员会根据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及其对相关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评定成绩(占40%) 。成绩评定由平时成绩、评阅成绩和答辩成绩三部分组成,再汇总成绩,评选优秀毕业设计,对毕业设计成绩非常差、未达到设计要求的学生,坚决要求整改或重做,以保证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同时这对下一届学生也是重要的警示。

3. 结语

毕业设计是一种学习、实践、探索和创新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教育教学环节,本科生毕业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针对目前高等教育的形式和机械工程类专业社会需求的状况,毕业设计的改革应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来进行,协调好企业、高校、教师、学生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参与毕业设计的学生应高度重视毕业设计,并以积极主动、科学认真、严谨踏实的态度投入到毕业设计中,这样才能有效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从而促进自身能力的提高,同时也可以推动高校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宗坤.高校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滑坡及其对策[J].郑州工业大学学报, 2001, (4) :46-48.

[2]祝海林.提高工科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几点思考[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 2001, (2) :90-94.

[3]程宪春.机械类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长春大学学报, 2005, (2) :106-107.

[4]丁黎光.工科毕业设计要培养和提高综合能力.高教论坛, 2004, (1) :51-52.

机械制造毕业论文 篇11

关键词:专业认证;机械类专业;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

课题支持: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改项目(湘教通[2015]291)。

Abstract:some problems about undergraduate graduation design in mechanical majors in the current were indicated in this paper. And some reform measures to improve graduation design quality were proposed including the selection,implementation and deepening the graduation guidance and other aspects to realization of the whole process of graduation project management. The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graduation design h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and it has reached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standards for graduation design.

Keywrods: Professional accreditation; mechanical majors;graduation paper; reform and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本科毕业设计是学生大学期间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化、升华和拓展的非常重要的一环,同时也承担着由学校模式向社会模式转换的桥梁作用[1]。根据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颁布的修订版《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5)》的规定,在课程体系一项中特别加强了对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的要求。通过对目前我校机械类毕业设计的调研,要使学生将过去3.5年所学的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起来完成毕业设计,并体现出学生具有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2],从毕业设计的的选题开始到毕业答辩的各个环节,都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一、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校对于毕业论文的组织管理制度已经比较完善,如要求二级单位成立毕业设计工作领导小组,对选题、指导与中期检查、论文抽检查重、评阅答辩等方面均做出了比较详细的规定。但由于学科差异、教学管理工作繁忙、教学一线老师工作量大等多方面的原因,二级单位组织实施毕业设计存在一定的困难,难以形成有效的机制将工作执行到位。我校机械工程学院的本科毕业设计当前存在以下几点主要问题:

(一)毕业设计的有效时间缩短,毕业设计期间,学生面临找工作,参加各种招聘会和面试,此外有相当多的学生需要准备研究生考试的复试等一系列非常耗时、费力的问题。因此,实际的毕业设计时间相对与教学大纲规定的时间大打折扣;

(二)毕业设计选题有重复,2013届选题重复人数达32人,重复率达13.7%,2014届选题重复人数达18人,重复率达8.2%,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要求一人一题;

(三)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建模软件应用不熟练,学生毕业设计说明书和图纸质量不高,抄袭现象时有发生,答辩成绩不甚理想,无法对专业认证标准中提出的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等方面的达成度提供有利证据。

上述几个问题,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是学生对待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够,同时,与指导教师平时疏于管理有很大的关系,当然,与当前的大环境也有关系。针对我校机械类专业毕业设计的现状,结合2015年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探索了一些实实在在提高机械类毕业设计质量的新方法和新思路。

二、改革内容及对策

(一)研究由企業导师参与选题、指导和评价等毕业设计各环节的专门机制。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中,有四处提到了行业和企业专家参与本科教学的要求,其中两处与毕业设计有关,其中一处在通用标准之课程体系,具体规定如下: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至少占总学分的20%)。应设置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应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对毕业设计的指导和考核应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另一处在机械类专业补充标准中,其对毕业设计的指导有详细的规定:指导应由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或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指导,支持学生到企业进行毕业设计。

据此,学院聘请了15名企业专家作为本科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被聘指导老师来自于10多家企业,主要分布在长株潭地区,企业专家都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同时在所在企业有一定的职务。企业专家的主要工作为:①作为第二导师(学院指导老师为第一导师)指导10%左右的学生完成毕业设计;②作为企业联系人,协调学生毕业实习现场参观等事宜;③作为专家参加毕业设计中期检查,答辩等环节,并对毕业设计工作改进提供建议。

(二)严格选题,突出培养目标的指导作用,落实以工程设计为主的指导思想。在工程教育认证的标准中,有两处对毕业设计的选题提出了要求,其中1处在通用标准“课程体系”中,具体规定如下:“毕业设计选题要结合本专业的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协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处在机械类专业补充标准中,其对毕业设计的选题做个更加详细的强调:“选题应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以工程设计为主,源于实际工程问题的占一定比例,一人一题”。

据此在选题环节,召开小范围的讨论和会议,对每位指导老师制定的毕业设计任务书进行讨论和完善,严格要求指导老师所出题目不能与近三年毕业设计题目一致,至少设计参数不能相同,以确保该题目适于培养目标的达成。

(三)落实毕业实习指导环节,规范实习程序,为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提供支撑。根据本科毕业生的培养方案和专业认证的要求,毕业实习环节是毕业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毕业实习,学生可以对选题建立更加直观的认识,以确保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毕业实习由指导老师按照选题带学生去企业或实验室完成相关的认知、现场讲解、甚至拆装操作等,指导老师应提交实习记录及效果分析。可以采取多位指导老师名下学生集中实习的方式,也可以单独带学生实习,实习地点由指导老师指定。

(四)深化毕业设计指导环节,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和创新能力。根据机械类专业毕业设计要求,对照专业认证的毕业设计方面的标准,我院机械类毕业设计尚有差距,鉴于本院毕业学生数量大,而指导老师相对较少且大部分本科毕业指导老师同时也是硕士生导师,尝试由该指导老师和其硕士生和指导的本科毕业生组成团队,建立两周一次的工作汇报,所有学生参加汇报和讨论,指导老师把关和指出问题,具体修改和完善由硕士生和毕业生单独沟通完成。这样通过面对面讨论,学生收获很大并且迸发创新思维,能够在毕业设计进程中更好地把控毕业设计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尝试集中毕业设计组织工作,完善中期检查与论文查重制度,减少学生的侥幸投机心理。以前的毕业设计一直是分散状态,学生在宿舍完成毕业设计,设计效果不佳;目前我院各专业也在执行中期检查与论文查重制度,但对于中期检查结果没有具体的处理办法,因此对学生形成不了实际约束,需要完善中期检查制度。论文抽检查重按学校的有关规定执行。

为此,学院安排专用的毕业设计教室,在规定的时间段,要求所有学生在教室集中设计;中期检查进行匿名抽查,抽查比例不低于毕业设计总人数的40%,成立多个小组对毕业设计进展进行中期评价。

(六)在评阅、答辩与成绩评定过程中,引入企业专家和其他高校专家参与,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质量。针对学生毕业设计质量不高,图纸质量不高,设计说明书拷贝痕迹较重的问题,引入外单位评价机制,凡不通过者,一律延期毕业。以此进一步督促指导老师和学生,切实执行学校的相关规定,重视行文的基本规范,引用文献资料、注释、表格、中英文摘要等内容的规范性。

三、结束语

毕业设计是大学期间由学生转换到工作岗位的最后一个实践教學环节,是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其中心任务是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3]。在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强力驱动下,通过近两年的持续改革和实践,我院对毕业设计进行了过程跟踪和全程管理,不断贯彻既定的改革内容,使毕业设计的质量稳步提高,同时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顺利通过了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一个学期的毕业设计,学生的专业知识进一步巩固,所学专业得到了一次完整的思维训练,普遍反映收获很大,同时更加融洽了师生关系,培养了师生感情。

参考文献:

[1]王智明.工科院校机械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解决办法[J].高教论坛,2012,(2),64-66.

[2]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修订版)[M],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2015.3.

[3]胡正平,吴培良,许成谦,李英伟.从专业认证角度谈如何带好工科毕业设计[J].教学研究,2016,39(2).

机械制造毕业论文 篇12

本文通过对北京某市属高校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2005-2009年毕业生就业状况的统计和调研 (见图表1) 、1992-1995届毕业生工作情况的调查及分析、部分用人单位的调研访谈, 从毕业生就业考虑的主要因数、毕业生对学校教学的意见反馈、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看法和要求等几方面进行了分析, 期望分析结果能为今后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参考。

一、2005-2009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分析

本次调查采用调查问卷和直接访谈法, 主要为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工作单位性质和专业对口情况等内容。首先我们统计分析了最近五年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结果显示:

第一, 该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地点为北京城近郊区, 且比例逐年提高, 2009年达到了70.3%, 主要集中在北京市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昌平科技园、大兴工业开发区、怀柔雁栖工业区等大型工业区。

第二, 到国有单位就业的毕业生人数逐年下降, 到非国有单位就业的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 2009年已达到64.2%。

第三, 生产制造企业是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 每年都保持在86%以上。

第四, 工作岗位与专业对口的毕业生比例较高, 平均在85%, 但近年专业不对口率略有上升。

二、1992-1995届毕业生调查结果及分析

我们同时走访了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较早的四届 (1992~1995届) 毕业生50位。选择1992-1995届毕业生作为调查对象, 主要是考虑他们参加工作时间长, 岗位相对稳定, 信息有一点的参考价值。访谈结果显示:目前在生产企业工作的占多数, 为71.8%。设计开发岗位占14.1%、生产技术管理岗位占38.2%、市场开发工作占9.3%、行政管理工作占10.2%;与专业相关的人数比例达76.6%。

在征询毕业生对学校教学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时, 毕业生对学校拓宽专业口径、计算机应用、工程实践活动等教学改革措施有较深印象, 多数学生从中受益。同时他们也提出了学校教学工作需改进的方面, 主要集中在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教学内容等方面。希望学校加强学生自我设计、综合应用和实践内容等方面的创新。

三、用人单位调查结果及分析

我们选择了比较有代表性的2 0家企业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北开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公共交通控股 (集团) 有限公司等) , 访谈了15位企业领导、部门主管或人事经理。访谈结果显示, 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最看重的是个人品行和学习能力, 而对工作经验、学习成绩看得较轻。从下面访谈的汇总表可以看出, 用人单位更看重毕业生是否具有责任心、敬业精神、进取心、团队合作能力、学习和适应能力, 企业需要毕业生在具备基本专业素质的同时, 能加强人文修养, 灵活应用计算机、外语这两个工具。

用人单位在肯定毕业生基础知识较扎实, 接受新事物快, 思维活跃的基础上, 也提出了毕业生在敬业精神、自我评价、人文素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方面存在的不足, 建议学校加强学生知识面, 加强敬业精神教育和人文素质培养。加强实践环节, 进行项目式综合训练。建议学校可以请企业的工程师去讲课, 使学校教育更贴近生产实际。学生的毕业设计最好到企业去做, 增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促进毕业生的社会化进程, 为就业做准备。

四、毕业生就业考虑的主要因素

我们对2007-2009届毕业生从工作环境、薪酬、个人发展空间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 大多数学生考虑的是今后个人发展空间, 认为只有从事的行业有发展, 个人才有发展。

五、工作对策与建议

大学生就业是高等教育培养的最后一个环节, 与整个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密切相关, 就业率和就业层次是对高等学校办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针对目前金融危机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影响, 必须制定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降低金融危机对毕业生的影响。

第一, 我们应面对市场经济, 以就业为龙头, 转变办学指导思想, 树立新的发展观, 人才观和质量观。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越有竞争力, 学校的社会声誉就越好, 生源就越好, 专业发展就越快。要改变办学理念, 一改以往的那种对用人单位的“等、靠”形式,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对企业进行调研, 了解企业需求, 并且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第二, 加强就业指导建设。我们要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强毕业、就业、创业教育。采取四年一贯制, 从大学新生入学开始, 就给他们讲解就业的重要性。采取就业指导、讲座、心理辅导等多种方式, 转变学生就业观念, 引导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观。

第三, 以市场为导向, 调整课程设置。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 社会对人才要求的种类和数量也有所变化。重点突出机械专业的特色, 按照市场经济和以就业为导向的要求, 深入思考, 推进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摘要:毕业生调查分析表明: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生产一线就业, 用人单位主要看重学生本人的素质和能力。加强能力培养、拓宽知识面、优化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 应是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毕业生,调查分析,就业研究

参考文献

[1]郁秋亚, 吴倩.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中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径[J].中国高教研究, 2000, (9) :4647.

[2]陈春溶.利用产学合作教育模式提高工科院校毕业设计量[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 2002, (4) :2628.

上一篇:社区档案概念下一篇:梦想在创新中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