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要点

2024-07-27

改造要点(共11篇)

改造要点 篇1

摘要:建筑物由于年久失修、遭遇灾害, 其结构性能会发生变化, 因此, 改造前必须对其进行可靠性鉴定, 依据鉴定意见进行改造加固设计。只有做到认真检测、科学评估、周密设计、精心施工, 才能确保改造后建筑结构的使用安全。本文详细说明了混凝土结构改造加固的方法, 并强调了设计要点。

关键词:房屋改造,房屋加固,结构加固,改造设计,加固设计

1. 前言

由于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能力的提高, 人民群众对住房消费需求持续火热, 房地产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与此同时, 为提高居住质量, 旧房改造也越来越引起关注。另外, 一些公共建筑、工业建筑由于年久失修或用途变化, 也需要进行加固改造。市场之巨大、任务之艰巨可想而知。

房屋加固的主要目的是提升房屋的结构性能, 即提高承载力和抗变形能力, 是从结构安全性方面考虑满足使用要求;房屋改造的目的是提升或改变房屋的建筑功能, 即增加面积和改变使用性质, 是从适用性、经济性、舒适性、节能、环保等方面考虑满足使用要求。

2. 加固分类

房屋加固可分为抗震加固、补强加固和改造加固 (由房屋改造引起) 三种情况。抗震加固和改造加固最为常见, 通常改造和加固同时进行。

抗震加固, 对未进行抗震设计或抗震设防达不到规定标准的房屋进行的加固处理。

补强加固, 由于遭受火灾、超载、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原因造成房屋强度下降, 或由于设计失误、施工质量问题导致的房屋强度下降, 需要进行加固处理。

改造加固, 由于房屋使用性质改变而导致荷载增加, 或为了增加使用面积, 在层高较大的部位或在屋顶上进行加层, 导致结构强度不能满足要求, 而进行的加固处理。

3. 可靠性鉴定

3.1 收集资料

收集既有房屋的相关资料, 对改造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收集的资料包括:房屋的设计图纸、设计变更、施工工作记录、施工验收和工程地质勘察等资料, 必要时还应进行补充勘察;使用期间的维修、加固资料, 事故处理报告, 房屋遭受灾害情况资料;建筑结构现状缺陷, 环境条件, 用途与荷载等变更情况。改造后用途及荷载状况;水文、抗震设防要求;房屋所在地通常的改造加固做法。

3.2 鉴定检测内容

房屋经过多年使用, 建筑结构或多或少发生了一些变化, 为了解房屋结构当前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是否满足要求, 在改造加固前必须由有资质的单位对结构进行检测和鉴定, 对其可靠性做出正确的评价。

检测时可根据房屋结构实际情况和特点确定重点内容, 砌体结构着重检测砖的强度、砌体砂浆强度、砌体结构强度、砌筑质量与构造、砌体结构的损伤与变形等涉及结构性能的项目。钢筋混凝土结构着重测定混凝土的强度、钢筋的放置与数量、结构和构件变形及钢筋的锈蚀等。结构鉴定的目的是根据检测的结果, 依据现行国家和行业标准对结构进行验算、分析, 找出薄弱环节, 评价其安全性和耐久性, 提出改造、加固的建议。鉴定评估报告是改造加固设计的依据。

鉴定的目的不同, 鉴定依据的标准有所不同, 结构加固前, 应根据建筑类别, 分别按现行《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等进行可靠性鉴定。当与抗震加固同时进行时, 还应按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或《建筑抗震鉴定标准》进行抗震能力鉴定。

3.3 鉴定检测程序

(1) 现场查勘:开挖检查房屋的基础状况;检查上部结构及主体构件的使用情况。

(2) 现场检测:主要检测基础、上部承重结构、围护系统承重部分强度。

砌体结构, 依据《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检测和推定砂浆强度、砖的强度或砌体的工作应力、弹性模量和强度。根据检测的用途和目的选择检测方法, 尽量选择非破损检测方法。砂浆强度、砖的强度通常采用回弹法检测。

混凝土结构, 目前采用《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 该标准是建筑结构检验与测试的通用标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的《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已完成征求意见稿, 新标准给出的检测方法针对性更强。抗压强度是混凝土检测的关键指标, 检测方法很多, 多数方法由于是间接推断误差较大, 通常与钻芯法配合使用;钢筋检测包括钢筋数量、位置、保护层厚度和钢筋的锈蚀情况;结构和构件变形检测是以设计图为依据, 对照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核查;对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和腐蚀程度也应进行检测。

(3) 复核验算:按照现行规范和计算手段, 结合实际检测结果, 对基础及上部主要承重构件、墙体的承载力进行复核验算。

(4) 鉴定结论:根据鉴定标准及有关现行国家规范, 分别对基础、上部承重结构、围护系统承重部分的安全性进行评定, 然后进行综合评定, 做出安全性鉴定意见。

4. 加固设计

根据鉴定评估报告对结构目前实际的安全性、适用性、耐久性做出的分析, 结合其改造内容, 论证其改造的可行性, 确定改造方案, 并对其重新计算, 对因改造而引起的不满足要求的结构构件进行加固处理。针对每个建筑物的不同情况选择最佳的加固方案最为关键。

4.1 选择加固方案考虑的主要因素

(1) 房屋现状。房屋结构、建造年代、完好状况、抗震设防等级、改造前用途及荷载状况、房屋场地地质及水文状况等; (2) 改后功能。改后用途、改造内容、结构变动情况、荷载状况、对抗震设防的要求等; (3) 预期效果。既定功能实现情况、加固材料与原结构协同性、结构的整体承载能力改善状况、结构的既有损伤修补情况、建筑立面影响情况; (4) 施工水平。施工队伍技术水平、机械装备等。尽量采用当地较常使用, 施工方法易于掌握, 施工质量能够保证的加固方法。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时, 应先试点, 验收合格后展开; (5) 施工条件。施工场地、施工季节、周边情况等; (6) 施工工期。为减少对既有建筑内部人员正常工作和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 应采用施工周期相对较短且施工噪音较小的方案; (7) 工程造价。既要考虑加固本身的费用, 还要考虑恢复和装饰需要的投入。

4.2 设计原则

(1) 改造加固设计应该由有资质的设计单位承担; (2) 结构可靠性指标满足要求; (3) 先加固, 后改造。对高温、高湿、低温、冻融、化学腐蚀、振动、温度应力、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引起的原结构损坏, 应在加固设计中提出有效的防治对策, 通过加固消除结构体系存在的问题, 消除潜在的危险性; (4) 改造加固设计所采用的材料应尽可能轻质, 以减小地震反应和避免对原有基础进行加固处理;屋顶加层尽量采用轻质结构, 以减少对下部房屋使用的影响, 原有下部结构减少或不进行加固; (5) 改造加固设计应采用传力明确、构造简单、不损伤或少损伤原有构件、施工方便、费用低的方案, 应综合考虑经济技术效果, 避免不必要的拆除或更换; (6) 因加固增设的构件与原有房屋构件应有可靠的锚固和拉结措施, 确保其共同工作。有抗震设防要求时, 遵循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的设计原则; (7) 加固工程选用的水泥、混凝土、钢材、纤维材料、加固用胶粘剂、混凝土裂缝修补材料、钢筋阻绣剂等均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的要求; (8) 对改造后的房屋结构及地基基础进行验算。地震区结构、构件加固, 除应满足承载力要求外, 尚应复核其抗震能力。不应存在因局部加强或刚度突变而形成的新薄弱部位;同时还应考虑结构刚度增大而导致地震作用效应增大的影响。

4.3 结构加固方法

(1) 结构补强层加固法。将原结构表面凿除, 然后浇筑一定厚度的补强层以增大板厚及主梁有效高度, 从而提高结构整体承载能力; (2) 增大截面加固法。通过增大构件截面面积或增配钢筋以提高钢筋混凝土梁、柱的强度、刚度; (3) 增设支点加固法。通过增设支点, 减小受弯构件的计算跨度, 从而提高结构的承载水平; (4) 外粘型钢加固法。对钢筋混凝土梁、柱外包型钢或扁钢焊成的构架, 并灌注结构胶粘剂, 使钢构架和被加固构件粘结成整体共同受力。适用于不允许显著增大原构件截面尺寸, 但要求大幅度提高其承载能力的混凝土结构加固; (5) 外粘钢板加固法。用粘结剂和锚栓将钢板粘贴锚固于混凝土结构受拉面或其他薄弱部位使钢板与加固混凝土结构形成整体, 以提高结构承载能力; (6) 粘贴碳纤维布 (板) 加固法。利用粘结剂把碳纤维布 (板) 材粘贴于混凝土结构或构件表面形成复合材料体, 通过碳纤维布 (板) 与结构的协同工作达到对结构补强加固及改善受力性能; (7) 注浆加固法。采用压力设备将树脂类胶粘剂或密封剂灌注于结构损伤部位, 常用于混凝土结构的裂缝修补; (8) 锚喷混凝土加固法。上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隧道施工支护方法, 近年来在危、旧混凝土桥梁加固中得以应用, 建筑加固中主要用于因支点截面尺寸偏小而导致的抗剪强度不足的混凝土梁的加固维修; (9) 混凝土植筋技术。用于螺杆、螺栓、螺纹钢筋等在混凝土结构中的生根, 植入深度应满足规范要求的锚固长度。

4.4 直接加层法

(1) 基本条件:

(1) 不改变结构承重体系和平面布局; (2) 仅加一层, 且经过数年原承重结构与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能满足加层的要求, 或经过加固处理后, 可直接加层; (3) 当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仅为6度, 或无抗震设防要求。

(2) 设计要求:

(1) 地基承载力计算。原房屋经过长期使用, 未出现任何异常现象, 计算时可将原地基承载力适当提高, 满足要求时可直接加层; (2) 地基承载力不足时, 可加大原基础底面积; (3) 原屋面板作为加层后的楼面板使用时, 应验算承载力和变形, 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4) 楼梯间及楼梯设计符合要求; (5) 其他结构及构件加固应符合规范要求。

4.5 设计要点

(1) 改造加固设计与新建筑的结构设计有很大区别, 在验算现有构件的承载力时应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规定考虑楼面活荷载的折减;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的梁, 核算其受弯承载力时, 跨中应考虑现浇板有效受压翼缘宽度, 跨中和梁端受压区钢筋的双筋梁作用;框架梁核算端部承载力和裂缝时的弯矩值应取柱边值而不应取柱中值;各构件的混凝土强度应按检测的实测值换算为设计值取用。采用计算软件作整体内力分析后, 必须对构件作局部验算, 避免对实际不需要做加固处理的构件也进行加固; (2) 混凝土结构房屋加固后的使用年限, 《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中明确指出:应由业主和设计单位商定;一般情况下, 宜按30年考虑, 到期后若重新进行可靠性鉴定认为该结构正常工作, 仍可继续延长其使用年限;对于使用胶粘方法或掺有聚合物加固的结构、构件, 尚应定期检查其工作状态。检查时间间隔由设计院确定, 但第一次检查时间不应迟于10年。如因业主要求或该工程的特殊性需要有更长的使用年限, 设计应采取加强措施; (3) 对于原来未进行抗震设计、设防烈度低或按旧规范抗震设计的混凝土房屋结构, 多数在改造加固设计时很难达到现行规范的要求。因此, 应按《建筑抗震加固技术规程》对其作抗震加固, 并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 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加强; (4) 进行改造加固设计时, 应与承担施工的单位进行配合, 根据施工单位的经验和水平确定合理的设计方案。如果在设计时尚未确定施工单位, 那么在完成设计后, 施工开始前应就设计中构造做法和施工要求与施工单位作交底和讨论, 必要时调整方案和修改设计, 以确保工程质量和降低造价; (5) 为满足构件抗弯承载力和受剪承载力, 采用粘贴钢板或粘贴碳纤维布 (板) 加固是常用且有效的加固方法, 这两种方法的共同点是通过结构胶受剪使钢板或碳纤维布 (板) 与原构件共同工作。结构胶在60℃以上强度会降低, 遇明火会燃烧, 因此加固部位必须进行防火处理, 粘贴钢板还需要防锈蚀和设置锚栓。由于钢材与混凝土线膨胀系数不同, 受温度影响, 采用粘贴钢板加固的工程, 偶有出现钢板鼓起而脱胶现象, 因此, 采用粘贴碳纤维布 (板) 加固更可取;6) 对加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倾斜、失稳、过大变形或坍塌的混凝土结构, 应在加固设计文件中提出相应的临时性安全措施, 并明确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执行。

5. 结束语

根据规定, 对既有房屋进行改造加固设计实施以后, 承担此任务的设计单位应对该房屋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负完全责任, 而原来的设计单位未参与改造加固设计时, 则不再负此责任。因此, 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应高度重视, 绝不能掉以轻心。

参考文献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09—2012)

[2].《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 (GB50367—2006)

[3].《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 (GB/T50315-2011)

[4].《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 (GB/T50344-2004)

[5].李国胜.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改造设计中的若干问题.《建筑结构》.2008年第7期

简述市政道路改造工程的施工要点 篇2

关键词 市政道路 改造工程 施工现场 注意要点

近年来,城市发展步伐日渐加快,影响城市命脉的道路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建设和扩展新道路的同时,对原有道路工程的升级和改造更关乎我们日常的生活。但是,在道路改造过程中有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下面,笔者就以某工程的具体实例对此做一简述。

某道路工程涉及主车道拓宽、施工改造辅道等,要求在保证正常通车前提下完成上述任务。施工顺序:首先是施工辅道及其管网工程;通车后,再施工主车道拓宽及其管网工程。

一、路基施工

1.软基处理。沿线路基土主要是人工填土,以杂填土为主,结构松散,承载力较低,该土层主要位于本次改造道路的两侧辅道之下,厚度平均2.5 m,处理方法:道路两侧辅道下2.5 m及人行道下1.5 m范围的杂填土全部铲除后换填,换填时应分层(0.5 m一层)压实。

2.路基挖方。首先,开挖前按施工图规定的路线中心线,标高和断面进行测量放线。木桩标明挖土深度,边桩线位置,并由监理工程师确认。其次,使用挖掘机和自卸车配合进行挖方作业,人工辅助施工。施工人员按测量放线木桩所示的挖土深度指导挖掘机作业。需要拆除、掘除构筑物等事先用人工清走,别处堆放,再运出场外。挖方要运走的杂物、废料、坏土等要倾卸在城管部门指定的倾土场,不准乱倾乱倒。土方作业时,要注意横向坡度,按设计横坡开挖,并注意雨水排除。断面土方的最终成型由人工整理成设计断面。

3.路基填方。(1)土源的确定与试验。首先确定土场、运输路线、运输方式,其次对土场的土质进行试验。(2)填土前按施工图规定方向、标高和横断面进行定位,将原地表土翻松并辗压密实。若有未压实的人工填土应全部清除后再分层回填。(3)填土不得含有淤泥、砖块、石块、腐殖土及有机物,辗压不得有翻浆、弹簧现象。(4)填土厚度不可超过30 cm,填一层辗压一层,分层分段施工。试验人员跟班检查。下一层达不到要求的密实度,不得进行上一层的回填。(5)按设计横坡要求每层设置横向排水坡,纵向排水槽等。防止积水浸泡路基。(6)填土施工顺序为汽车运土进场—挖掘机或推土机平整—人工配合平整—压路机辗压—人工配合补填—辗压。

二、路面工程

设计中采用保留原主车道双向六车道的路面,拆除原路肩、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主车道拓宽与原路面结构一致,新旧主车道表面统一做一新罩面层,加铺沥青混凝土新面层。

1.底基层、基层施工。首先是路面施工放样,用木桩标示出路面边桩,各层厚度。清除路床上的浮土杂物,整平、压实到规定的密实度。其次是石粉碴要求颗粒坚硬,不含土块等杂物。再次是水泥石粉碴配合比采用重量比,混合料的含水量一般为7%~9%,外观检查手捏成团,但不冒浆,落地能散,水泥选择终凝时间较长的,强度等级为32.5 MPa。第四,水泥石粉碴一律采用机械拌和。第五,施工采用分段流水作业。根据施工时气温,水泥终凝时间,确定施工数量及范围。根据压实比值确定石粉碴铺设厚度。在拌和前一天要闷水使其湿透,含水量合适。按水泥含量计算每平方米水泥用量,画线分块后撒水泥或按石粉碴数量放水泥。机械拌和,压路机辗压。第六,水泥石粉碴混合料从加水泥到完成辗压的时间不可超过3小时。成型后洒水养护(禁止用水冲刷),养护7天(禁止一切车辆通行)。第七,施工中做好防雨措施。第八,施工中每道工序必须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2.沥青砼路面。沥青砼路面施工为保证工程质量,拟申请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委托沥青砼专业队进行施工。首先,采用厂拌黑色碎石或沥青砼,沥青砼送至现场需有出厂合格证,包括沥青、砂、石材料的技术性能及配合比。其次,现场施工以沥青摊铺机摊铺并辅以人工作业。再次,道牙石一侧先进行沥青层厚度弹线,标明横坡和层厚,并拉线铺筑,经监理工程师确认。第四,沥青砼运至现场必须测量温度和进行外观检查(如颗粒级配是否正常,拌和是否均匀,有无浇焦等)。第五,沥青砼表面应平整、坚实、不可有脱落、掉渣、推挤、烂边、粗细集料集中等现象。第六,用10 t以上压路机辗压后不可有明显轨迹,接茬紧密、平顺、烫缝不应枯焦。第七,面层与路缘石及其他构筑物接顺处不得有积水现象。第八,黑色碎石路面基本要求同沥青砼路面,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规范规定。

三、砼路面施工

1.砼路面施工时的注意事项。砼路面的水泥用42.5 MPa普通硅酸盐水泥。碎石最大粒径40 mm,级配符合曲线要求,砂要进行含盐量化验;砼配合比由试验确定水泥、碎石、砂、水的重量比。水灰比不大于0.46,达到抗折5.0 MPa的要求;标书要求用业主的商品砼。对砼生产厂家按设计要求书面委托,订明抗折强度,每天用量及使用时间,砼生产厂家对砼配合比负责;水泥拌和料用砼拌和车运到施工现场的指定地点倾卸。

施工要考虑到车辆的进退路线,人工分灰;砼路面在施工前要对检查井及平道牙安装好,并安装浇注段、模板及钢筋。模板的顶面标高用水准仪复测,确定纵横坡度及标高符合设计要求;施工过程中要派人看模,支撑牢固,不跑位、漏浆。

纵横胀缝和缩缝的位置在模板上事先注明或交代清楚;砼路面的底面即水泥石粉碴面层要清扫干净,洒水淋湿,保持表面湿润,不能有积水;砼振动先用用插入式振动器依次振捣,再用功率不小于2.2 kW平板震动器纵横交错全面拖振一次,达到拌和物停止下沉并泛击水泥砂浆的状态。

最后用放在模板顶的震动梁复振一次;人工用抹子大致平整砼表面。对振动梁振过的局部地段要修补。靠尺检查到局部地段不平整,人工在抹平时要进行调整;水泥初凝后收干前,人工最后一次抹光。

如果砼表面收干快,可以用砼磨光机磨光提浆后再用人工抹平。收干的时间要掌握好,特别在阳光下直晒时要小心变干变硬;用滚筒或其他方法对拌光后的砼表面拉毛。拉毛深度1 mm~2 mm,要做到均匀、一致。拉毛的滚筒按规定平行滚动或拉毛;人工看护拉毛后的砼路面,不准行人或其他东西踩上去,造成砼表面的严重缺陷;水泥终凝后,砼表面可以承受一定的力量再用草袋或麻袋覆盖,并用洒水养护(养护时间7天);纵横向接缝必须按设计要求放置钢筋,砼路面角隅加强的部位按图施工,决不能马虎;砼强度达到1.2 MPa后,一般浇砼后一天,用砼切割机切缝,按分块、分缝部位,先用墨线打线。

2.切缝机沿线切割。切缝时间不能太早,避免切缝处脱口,也不能太晚,特别是气温较高时,容易引起砼路面表面出现裂缝;砼路面施工要注意防雨措施的运用,备足防雨设备,搭设防雨棚,尽量利用晴天浇筑砼。遇到雨天,立即搭盖防雨工具,防止雨水直接冲刷面层,造成麻面;砼路面施工检查按市政规范的标准执行。路面的砼厚度和平整度需严格控制。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只有注意细节,层层把关,同时严格加强管理,才能切实提高工程施工质量,保证市政道路工程的适用和通畅。

参考文献

[1]文德云.公路工程施工现场控制要点.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铁路接触网改造要点解析 篇3

1供电线既有设备情况、存在问题

1.1既有设备主要情况

导线采用单根LGJ-185, 悬挂主要采用与接触网支柱合架型式。供电线安装高度一般距离地面9m, 供电线肩架、斜撑材料为角钢, 绝缘子一般采用3片瓷绝缘子。

1.2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近几年运量增加较大, 接触网负荷不断增加, 供电臂最大负荷电流均不同程度地出现大于供电线的额定电流的现象, 从而造成供电线发热、损伤, 严重时可能导致供电线烧断, 导致接触网断电, 影响铁路运营及安全, 因此, 需要增加既有供电线供电容量。

2改造方案研究

2.1改造方案研究

(1) 悬挂方案研究。将既有供电线由单根LGJ-185改造为双根LGJ-185, 载流量增加至约875A, 满足接触网载流量要求。

西南地区地形复杂, 多数车站被山水包裹, 地理条件较差, 架设独立供电线通道无法实现, 而既有支柱已悬挂供电线, 因此无法增设供电线通道, 只能利用既有供电通道, 合架支柱不变, 仅更换既有供电线肩架 (既有肩架采用角钢肩架且使用多年, 钢材受力情况不理想, 应更换为满足双支供电线受力要求的槽钢肩架) , 悬挂型式不变, 一个悬挂点悬挂点双支供电线并列悬挂方式, 如图1所示。

该方式已运用于多条线路上。

(2) 施工方案研究。合架区段供电线改造时, 根据铁路安全规定, 安装供电线的支柱所在的供电臂需要停电才能进行施工, 而改造的供电线所供的供电臂也需停电, 因此, 造成一组供电线改造时两个甚至多个供电臂需同时停电。而根据调查, 既有线运量十分繁忙, 接触网垂停点时间短 (约50分钟) 、数量少 (每天不多于2个) , 如全部在天窗点施工, 工期十分漫长, 部分关键点甚至无法施工, 不能满足大规模施工要求 (每天仅施工50分钟, 除去既有改必须的准备时间及安全撤离时间, 实际施工时间仅20分钟左右) , 设计方案应考虑施工可行性, 否则本次改造将无法开展。

根据调查, 现场一个供电臂停电天窗点时间长、数量较多, 因此, 设计方案应确保绝大部分施工可在单个停电点内进行, 如何实现, 下面介绍了两种方案, 并进行比选。

(1) 改造接触网:接触网两端安装分段绝缘器及隔离开关, 合架区段供电线改造时, 打开隔离开关, 接触网不带电, 示意图如图2所示。

通过分段绝缘器和隔离开关配合使用, 正常情况下隔离开关闭合, 接触网正常带电, 施工时打开隔离开关, 线路外侧接触网不带电, 支柱所在的供电臂不停电情况下可满足安全施工要求, 施工时仅停供电线所供供电臂, 实现施工单臂停电。

电缆过渡:采用电缆代替既有供电线对接触网进行供电, 合架区段供电线不带电, 供电线改造时不影响既有供电线供电, 示意图如图3所示。

改造的供电线由电缆代替供电, 施工时仅停支柱所在供电臂, 实现施工单臂停电。

上述两种方式均可解决供电线改造时多供电臂停电的问题, 二者各有利弊, 应根据工程的特点, 选择比较适合改造方案, 二者具体比较见表1。

通过上表可以得出, 电缆过渡投资较大, 但较接触网有改造灵活性大、安全性较高、对既有线影响较小等优点, 且可将过渡电缆可重复利用, 从而节约投资, 目前国内铁路单相电气化电缆运营成熟, 维护经验丰富, 可满足供电线改造要求, 因此, 可优先使用电缆过渡方案, 部分电缆敷设困难地段可采用改造接触网方式。

结语

采用过渡电缆代替需改造供电线向供电臂供电, 可有效减少停电范围, 减少施工难度, 减少施工过程中的人力浪费, 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 可仅使用最长一根过渡电缆, 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情况下有效减少工程投资。通过本文, 我们得知, 既有线改造设计过程中, 设计者不仅要考虑接触网各项参数, 更重要是要结合现场情况, 设计出合理的施工方案, 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浪费。

摘要:西南地区既有铁路接触网供电线大量采用单支LGJ-185导线, 随着铁路发展, 铁路运量不断增加, 接触网负荷增大, 单支供电线载流量出现瓶颈;西南地区地形复杂, 多数车站被山水包裹, 地理条件较差, 因此, 绝大部分供电线采用与接触网支柱合架型式, 无单独通道, 改造难度巨大, 本文介绍了一种合适的改造方案, 重点介绍了施工中的过渡方案, 可确保供电线改造顺利进行。

关键词:铁路接触网,供电线,既有设备,改造

参考文献

广播电视发射台改造设计要点论文 篇4

关键词:前期勘查;方案确定;改造设计;施工配合广播电视发射台是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我国国土辽阔、山川河流纵横,特别是中西部省份地形起伏变化极大,为了保证良好的信号覆盖效果,大多数广播电视发射台站都位于区域内海拔较高的制高点上。这些地方大多人迹罕至,基础条件极其匮乏。很多台站建设年代久远,由于相关经费有限,大部分基础设施疏于维护,工作条件都十分简陋、艰苦。为确保广电信号的安全播出,各发射台站的维修改造以及供水、供电、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将成为广电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

1广播电视高山发射台改造设计流程

一般通信建设项目的工程设计按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进行[1]。广播电视高山发射台改造设计由于其特殊性,设计工作主要包括前期勘查、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以及施工配合4个主要阶段,如图1所示。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和侧重点各不相同,在时间和空间上也多有明确界限。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不能一概而论。对于改造型的设计工作,其中的部分阶段交叉进行,甚至同步进行,往往更有利于设计工作的快速推进和设计方案的切实可行。

1.1前期勘查

广播电视高山发射台的基础设施建设首先应深入各台实地踏勘,了解翔实的第一手基础资料,主要内容包括:各台地理坐标、海拔高度、台区的现状地形图、台站的地勘资料、台站现有建筑和构筑物的设计图纸、工艺系统设计图纸、以及现状的全景和重点部位的照片等。在此基础上开展改造设计才能够保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可实施性。勘查是开展设计工作的基础性工作。作为改造性的设计任务,基础资料的收集是设计成败的关键。由于台站大多建设年代久远,加之部分台站有关原始资料的管理并不规范,原始资料几乎都无法找到,以至于改造设计无从下手。因此,现场勘查成为必不可少且极为重要的环节。现场勘查的目标是厘清实际情况,尽可能详细地掌握工程设计范围内所有系统和细节,包括场地现状、建筑物和构筑物现状、采暖通风空调系统、供水系统、供电系统、工艺系统以及周边环境情况等,为制定建设方案和编制设计成果文件提供完整、翔实、可靠的基础资料。现场勘查的准备工作既包括资料的收集整理、工具准备,也包括勘查计划的制定、勘查标准的统一和人员培训,还包括有针对性的生活物资的准备,事无巨细,十分琐碎,但要求尽可能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确保现场勘查工作顺利进行。根据实际工作内容的不同,勘查组的人员原则上应由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智能化、塔桅、发射、节目传输、天线等专业的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和业主代表组成,以便全面掌握现场的实际情况。但由于各种客观原因,有些专业不得不兼顾,但至少应由建筑、给排水或暖通、电气专业组成。业主代表应由熟悉各台站情况的当地广电局的同事担任,主要负责路线规划、协调联络,并参与勘查计划的制定。这项工作不但琐碎,而且协调工作量大。合理的勘查路线和勘查计划对提高勘查效率和勘查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基于以上要求,勘查出发之前应通过各种渠道,先期收集现状的基础资料,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现场踏勘的工作效率。有些专业可以根据先期收集到的甲方需求和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做成查勘表格的形式,带到现场填写,以提高效率。出发前的协调和培训会议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会上,勘查组成员应汇总发布相关信息,协调任务,统一勘查标准和要求。勘查工具必需品包括电脑、纸、笔、文件夹、卷尺(5~7.5m)、皮尺(30~50m)等,最好配备数码相机、GPS定位仪、激光测距仪、望远镜、手电筒。手机的拍照功能可以满足一般场景的勘查需要[2]。但高性能的专业相机的感光元件较大,照片的分辨率比较高,在细节的记录上有更大优势。勘查工作重在细节,在内业过程中一些不经意的细节有可能对今后工作提供很大的帮助。到达勘查现场后,首先要核对前期收集到的资料,并与台站工作人员进行交流,补充收集各方面的相关信息。有些台站确实没有前期资料,应在现场绘制建筑平面、立面和剖面图。这项工作需要一定设计经验,通过外观的勘查应能够看出建筑的空间关系、结构形式和主要建筑材料。这些工作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准确完成。然后,根据绘制的草图进行现场测量。测量过程中,尺寸宜总分结合、相互校验,尽可能提高测量的准确性。给排水、暖通和电气专业的技术人员也同步开展现场勘查工作。在实际勘查工作中发现,电气专业的工作难度相对较大。由于电气工程的特殊性,隐蔽工程量较多,加大了相应勘查工作的难度,这要求电气专业的勘查人员应有较丰富的设计经验。对现场进行拍照也是重要的工作内容,在拍照过程中,有以下3点应引起注意:(1)拍照应有一定的思路和顺序,比如从大门开始、逐步向后;从全景到局部细节等。(2)全景照片一定要有,并且应尽可能囊括台区和相应周边的环境信息。对台区较大的情况,宜采用全景模式进行拍照。从而可以通过照片,对台站的全貌形成比较全面完整地了解。(3)对重点部位,如严重损坏的部位、配电箱柜、空调铭牌等要重点拍照,须保证清晰,并与设备一一对应。完成现场勘查后,应及时对现场收集到的信息和资料进行整理,翔实、完整地完成现状图纸和考察文件,为后续的设计工作创造条件。如果条件允许,最好能在现场就完成现状测绘图的绘制和勘查报告。

1.2方案确定

在现场勘查过程中,除了收集原始资料外,对台站的实际需求进行深入地了解也十分重要。在台站现场对工程重要的技术环节的可行性进行初步论证和交流,现场提出初步的方案设想,并当场与使用方进行初步沟通、讲解。这样的工作流程,不但有利于工程技术方案的切实可行,而且能够第一时间取得使用方的理解和支持,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以往的工程经验,设计人员的初步工作并不能完全满足台站的全部使用需求。在台站现场,勘查人员应向使用方做耐心细致地解释工作,双方达成互相理解和支持,可以为后续工作留出适当的空间和条件。广播电视高山发射台基础设施的改造设计是一项繁杂而琐碎的工作,综合性比较强,除了建筑物部分维修改造,台区的室外工程,有的还包括台区外道路、供水、供电线路、桥梁维修等,涉及的专业包括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空调、电气、智能化、塔桅等专业。在制定方案的过程中,以下内容须特别注意:(1)由专业的单位完成专业的工作。从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的单位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揽工程[3],对于比如道路、桥梁、供水、供电线路、高大挡土墙、护坡工程等,这些市政设施,由于地域性的设计经验、设计资质等原因,宜委托当地专业设计部门进行专业的设计。(2)对于节能、消防等系统性的工程,由于工作范围和工程投资所限,无法完成全系统的改造的设计内容[4],应结合实际情况,在有条件的前提下,尽可能按照现行的规范要求进行设计,提高工程的质量,改善使用条件。(3)由于结构专业的安全性和复杂性,对于结构改造应特别注意。广播电视高山发射台大部分建筑的建设年代都已很久远,当时的结构设计与现行的结构设计规范差别较大。因此,在缺少详细的原结构设计资料的情况下,对原结构的改造或加层等设计内容,应明确提出建议不予改造。本着对业主负责、对工程负责、对设计人员负责的态度,应在尽可能了解业主的实际需求、同时参考客观条件的前提下提出合理、可行的替代方案。

1.3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作为改造性项目,设计文件应尽可能完整。设计文件中对现状的描述是必不可少的。改造较大的项目应绘制现状图,附在设计文件中,以便工程造价部门确定改造的工作量。设计说明书和图纸应明确改造和保留部分的分界线、改造的具体内容、改造的做法以及拆除的做法,并对可能产生的不确定因素标注明确的提示。在设计过程中,根据高山台站的特点,在方案制定和选材上应突出针对性和适应性。比如,高山台站的气候条件大多比较恶劣,空气湿度大,昼夜温差大,造成大部分台站外墙面层脱落严重,墙面发霉,迎风面外墙内侧大多有渗水现象,内墙涂料起皮现象十分普遍。因此在设计中应重点提示砌筑工程提高砂浆饱满度,并建议内外墙面抹灰使用防水砂浆;部分台站多遇雨雪大风天气,在外窗选型上应尽可能突出气密性和水密性要求,选用平开窗或上悬窗,不宜选用推拉窗;为有效减轻潲雨,建议在每扇外窗上做不锈钢雨罩;屋面材料宜选用卷材,少用块材;遇到林木较多的情况,屋面排水尽量选用外排水或坡屋面,减少使用平屋面和内排水,以避免因树叶等杂物堵塞雨水口,造成漏雨隐患等。关于广播电视高山发射台的消防设施,由于台站的地理位置和场地条件,在勘查中发现几乎所有的高山台站都没有室外消防水池和泵房。但现行消防规范又明确要求对于新建建筑必须设置消防水池和泵房,而很多台站或由于场地小或地质条件和气候条件原因,无法实施消防水池。鉴于消防设计的重要性,同时考虑到实际的可行性,可考虑采用整体消防水箱的方式替代消防水池,但鉴于防火规范中没有相关的明确规定,这种做法还有待当地消防审批部门的确认。在广播电视高山发射台项目日常设计工作中,往往遇到如下问题:(1)各专业之间日常协调不足,改造设计工作繁琐复杂,如果相关专业配合力度没有及时跟进加强,临近设计成果文件交付日期时,可能存在较多校审修改的情况,对成果文件质量是更大的考验[5]。(2)由于台站实际情况变化、甲方更改需求等多种原因,成果文件修改次数较多,往往工作量增加很多,但是成果改善程度可能有限。这对团队工作的效率以及团队工作热情影响较大。以上问题基本均属于工作细节,项目负责人和各专业负责人的责任心至关重要。通过主动协调、及时公告、或者有针对性地对团队成员进行通知督促,形成认真、严肃的工作氛围[6],以及加强校审环节的质量控制和出图出版的流程控制等办法,都能降低以上问题带来的潜在风险。质量管理程序和规定是多年来项目管理积淀下来的成果,是众多前辈的精华总结,是项目开展的依据和保障。在项目实际进行过程中,一定要按照程序和规定办事,养成好习惯,会让团队和自身都受益。同时,要给各个环节,尤其是给校审环节留出足够的时间。

1.4施工配合设计文件的提交并非意味着设计工作的结束。在工程的实施阶段,设计人员还要进行施工配合,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相关技术问题。这不仅是设计工作的延续,也是整个设计作品得以最终实现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部分的工作既重要又复杂、繁琐,周期较长,对设计人员合理、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7]。设计人员必须注意保持细心耐心,与各方人员加强沟通。施工配合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设计交底、图纸会审、随时解答和处理施工中遇到的相关技术问题、阶段性验收等。在处理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尊重已经出版的设计文件,因为这些设计文件都是通过一系列的审批环节后形成的,是整个工程最重要的文件依据之一。对设计文件的变更和修改,应非常慎重,要综合考虑现场实际情况、技术上的可行性、各专业的协调性、使用上的耐久性和易维护性以及经济性等多方面因素。在具体处理设计变更或工程洽商时,要进行深入细致地沟通,了解提出变更一方的真实意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由于参建各方所处位置不同,各自的着眼点和关注点不同,各自的利益和诉求也不尽相同,作为设计单位应当站在工程全局的高度上,客观公正地处理相关技术问题。工程实施过程中,各类往来文件非常多。这些文件是工程建设的重要记录资料,是工程实施过程的可追溯性的重要体现,应引起配合人员的高度重视。在来往文件的管理上要注重条理性和及时性,保证沟通有记录,修改有依据。

2结束语

广播电视高山发射台的设计工作艰苦、繁琐,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从踏勘、测绘、沟通交流到完成设计,这一完整的设计过程是对责任心和业务水平的考验,希望通过这些工作,能够为艰苦工作在一线的广电同仁们进一步改善工作条件,为广电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编写委员会.通信与广电工程管理与实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193.

[2]冯志成.工程测量中应用GPS控制测量平面及高程精度[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1):111-113.

[3]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编写委员会.建设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160.

[4]于祥义.工程建设中设计工作对建设投资的重要性[J].低温建筑技术,2002,(4):63-65.

[5]李辉山,马婕.基于管理协同思想的工程项目管理应用[J].项目管理技术,2016,14(7):70-73.

[6]吴伟巍,侯艳红,成虎.和谐管理理论视角下的工程项目管理[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7,29(4):129-132.

浅谈市政排水管网改造工作的要点 篇5

【关键词】 市政排水 管网改造 要点

引言

我国多数市政排水管网都建于七十年代,地下管网设施落后、老化,城区多处地段下水不畅、雨水难排。为保证市政排水系统的协调运转及排水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市政排水管网改造工作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市政排水管网改造是通过科学的城市排水管网改造专业规划,弄清城区积水及内涝原因;摸清排水系统的排水规律、摸清排水系统中管渠、泵站的实际输水能力及现状以至今后的发展趋势;针对目前排水系统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排水专业规划提出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本文就市政排水管网改造工作的要点进行深入分析。

1.市政排水管网中存在的问题

1.1排水系统不完善

目前我国多数城区分别建有合流或分流制管网系统,但由于建设年代不一,建国前实行的建设标准与现行“规范”差距较大,特别是老城地区跑、冒、漏现象严重。随着城市的发展,地区人口密度加大,日均用水量增多,生活污水排放量也随之不断增大,而管径容量却依然为建国前标准,难以达到其排放要求,因此管线经常淤堵。照此发展下去,老城地区内的污水将无法正常及时排出,遇到雨季,将出现大面积的内涝现象。

1.2管网年久失修

城市排水设施年久失修,破损严重,建国前大部分管线早已超过其使用年限。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多数城市有部分地区砼排水管强度已属于破坏状态,随时有塌陷的可能。个别管线上方有建筑物占压,大大超出管线承载力,管线极易堵塞、破损。排水主线由于历史原因造成其上方建有大量的建筑物,严重超出砼排水管的承载力,砼管已无强度。

1.3排水设施破损严重

我国有些以煤矿资源为主的地区的排水设施,受采煤沉陷的影响较明显,靠近煤矿地区的排水管线几乎全部沉断、报废,暗渠由于不均匀下沉,基本丧失了排水功能,每年汛期积水严重,只能在路两侧铺设临时管线,将积水导入到明沟附近,靠泵再强行排入榆林明沟,经过几个环节,才能解决这一地区的积水问题。

1.4养护费用投资减少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在未来几年内生活污水排放量将进一步增加,排水管网的建设远远满足不了排水量增加的需求,与城市发展极不相匹配。由于资金投入逐年减少,现有的排水设施得不到及时的更新改造,使春秋两次季节性的管线清扫养护无法进行,仅仅能够维持更换丢失的井盖、雨水箅子,处理部分地区的跑、冒、漏。由于资金短缺使排水主线不能及时进行大面积扫除,导致户线频频冒水,居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每公里的排水设施维修费用与周边城市相比差距较大。

1.5排水系统建设不及时

排水系统本身具有系统性、连续性、协调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排水设施的建设改造上必须保证排水系统内部各环节的协调运转、不能将其割离孤立对待。应该在排水建设及改造上有较为详细的排水管网改造专业规划做指导,而目前在排水设施的改造上存在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弊端,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同时在城市建设中,只注重房屋建设,忽略相应排水配套建设,在局部不能合理控制排水。对于管道的容量、承受能力没有科学的数据做依据,造成乱接、乱排、随意增容,使管网系统极为混乱,给有限的管道空间带来了极大压力。排水户线污水管混接、错接情况严重,部分地区管道得不到及时疏通、清淤,从而引发管线堵塞,污水外溢,使城市居民生活受到不良影响,成为投诉的热点问题。可见为改善排水管网构成不合理状况,纠正建设上的盲目性等问题,制订出一个较为详细的、符合排水特点和实际情况的排水管网改造规划,指导今后的排水管网改造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2.市政排水管网改造工作的重要性

2.1有利于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在城市排水建设及旧网、泵站改造上,它可以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根据规划及资金情况,领导决策可以有目的、有步骤的分轻、重、缓、急进行排水设施的建设、改造、调整、完善,使排水系统逐步趋于科学、合理,真正做到投资心中有数,避免建设投资盲目性及随意性。

2.2有利于排水管网的维护与检修

它可以为排水管线接设审批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可以指导我们日常的设施维护、清扫工作。根据排水管网改造工作,结合管网特点进行科学审批,避免乱接、乱建、随意增容的弊端。根据排水规律,找出那些水力条件不好,易沉、易堵、负荷重的部位,加强养护,使排水保持畅通。

2.3有利于城市防汛工作的开展

在城市防汛调度指挥上,排水管网改造可以帮助我们抓住矛盾的实质性东西,指导防汛工作。由于摸清了积水、内涝原因及系统的排水规律,所以领导在防汛指挥上可以科学地调度,合理地运用现有设施、设备进行调水防汛,减少城市路面积水时间。

3.市政排水管网改造工作的要点

3.1 收集排水设施普查及基础资料

首先,要明确普查及资料的收集范围,应按各大排水系统进行,范围包括每个系统中的各个汇水区及每个汇水区的支汇水区。其次,普查及资料收集的内容应包括:水量调查、设施状况、积水区、排水区域划分及泵站的状况、功能、服务区域范围。第三,设施的普查及资料的收集工作在保证时间要求的前提下,必须保证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可靠性。

3.2 进行排水管网改造规划的编制

根据设施普查及资料的整理结果,进行现有排水管网及泵站的校核计算。它包括现有各大排水系统中各汇水区、支汇水区的主、次干管及泵站输水能力的计算校核,找出其与实际承担负荷间的差距。然后,进行排水管网的规划设计计算。根据校核计算的结果,就其中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提出改造途径及措施,并加以校核。对未来的排水发展趋势予以预测规划,给城市排水的发展留有余地。绘制规划工程图纸,编制规划方案设计文件说明书。因建设与改造项目,最终是通过工程实现的,所以要进行必要的图纸设计,同时在设计文件说明书中要对规划方案中的设计思想要进行充分论证及详细的说明。

3.3改变街道排水孔道的分布密度

在平直的街道,可以实行均匀的窗孔布排格局,但不能全是与界面平行的排水窗孔,必须有大的排水孔道,以应付特大暴雨的天气。为此,在街道的两侧路肩处要有很多的窗孔很大的(比如圆形的)窗孔,界面边缘的水平排水窗孔要保证足以应对一般来雨天气的排水需要,街边路肩斜坡式或者竖式的大的排水窗孔就必须足以应对突降暴雨和雨量超出一定水准的暴雨天气的排水需要。在地势低洼的街道必须设置特大的排水孔道,而且排水孔道分布密度必须远远大于平直的街道。

3.4设置自动开启应急排水系统

现代的电子感应技术已经很成熟,在特殊的街道和路段(比如,低洼的通道,城市的过街通道,地铁通道,过江隧道,铁路桥梁的涵道等),由于在暴雨来袭时容易集中来水,来水量远远超出正常水平,短时间内可以积聚暴雨,严重堵塞交通干道,因此,对于这些特殊路段,可以设置特别的感应系统和自动的排水系统(自动抽水系统)。同时,还可以设置报警装置,以召唤自动排水系统失灵时的“呼叫”系统,以求得到“人工开启”应急系统。

参考文献:

[1]吴秦.城市排水管网的现状及规划设计[J].中国科技博览.2011.28.

桥梁拓宽改造工程的施工要点浅析 篇6

1 工程背景概述

武夷山市北门大桥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 原桥为6×15m空腹式大桥, 桥梁全长112.4m, 桥面净宽6m行车道+2×1m行车道, 是重要的交通枢纽。近年来, 随着本区域经济、旅游业的不断发展, 与周边省市交流的加强, 区域交通量得以迅速增长, 该段桥梁已经难以满足未来区域经济的发展及交通量增长的需要, 故而对该大桥拓宽改造已经是必行之举。且如若对北门大桥进行拓宽改造, 则不仅有助于实现京福高铁武夷山北站与北门大桥对接, 对于北城新区的开发进程也具推动作用。

本次桥梁拓宽改造工程结合原有桥梁结构性质及周边地理环境特点, 预计在原桥上游侧拓宽新建17+4×16.6+17米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桥, 将横断面布置为:3m人行道+4.5m非机动车道+2m分隔带+0.75m路缘带+2×3.75m行车道+2×0.25m双黄线+2×3.75m行车道+0.75m路缘带+2m分隔带+4.5m非机动车道+3m人行道。拓宽部分桥宽28.5m, 涵洞长达50m, 下部构造桥台均为U台、扩基, 桥墩则采用扩基柱式墩, 桥梁全长112.4m。

2 武夷山市北门大桥拓宽改造方案分析

2.1 桥梁拓宽研究技术国内概况

缘于我国特殊国情, 一般情形下, 较之于其它国家我国旧桥拓宽改造工程更为复杂。既往我国桥梁拓宽工程多采取先行加固旧桥而后予以拓宽的处理方式, 成绩斐然。所谓桥梁拓宽, 意指于旧桥基础之上增加同结构同跨径的新桥, 对于处理新旧结构的方式上现存连接或不连接该两种方法。

分析现存大桥拓宽改造项目资料可知, 国内桥梁拓宽改造多采用于原有桥梁线路基础之上进行扩建的方式, 而这便产生了新旧桥梁间的拼接问题。本次研究对象———武夷山市北门大桥, 主以“同结构、同跨径”为施工建设原则, 以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均连接为具体施工方案。该种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均连接的施工方案目前国内应用较多, 具体是指采用植筋或是焊接钢板等方式将新旧桥梁的盖梁及空心板予以连接, 而后将混凝土浇注于连接处将两者铰接为一个整体的一种施工技术。就现有技术而言, 该种技术有利于保持桥梁结构的整体性, 降低新旧桥体不均匀沉降的发生率。但是于后期长期使用过程中, 基础沉降的差异性仍会对墩台盖梁结构产生较大的附加力, 如若上下部及连接之处处理不当, 则极有可能于后期导致薄弱部位开裂。针对此, 笔者结合本次工程项目施工方案及多年工作经验, 就桥梁拓宽改造工程的施工要点阐明观点。

2.2 桥梁拓宽连接方案

上部构造采用17+4×16.6+17m预应力空心板, 其中, 17m跨径预制板长16.96m, 16.6m跨径预制板长16.56m。下部构造中桥台采用扩基U型桥台, 桥墩则设计为扩基柱式墩;桥面横坡以旧桥横向坡度值为依据, 并采用铺设三角垫层和支座垫石的方式对其进行调整;桥面铺装主采用8cm C40防水钢筋混凝土和10~17.5cm C40钢筋混凝土;预制空心板预应力钢束采用准s15.2钢绞线, 钢绞线均采用两端一次张拉锚固 (见图1) 。

2.3 施工要点简析

2.3.1 新桥上部构造施工要点

1空心板芯可以应用钢模、木模或竹胶芯模为预制模版, 以保证空心板各结构部位尺寸的精确度, 后期安置定位的可靠性;预制板端头封锚头处的纵向钢筋应当于预装时预留一部分, 以方便与封锚钢筋连接, 因端部钢筋密集, 焊接点较多, 于施工时应当保证混凝土质量, 使端部混凝土密实;焊接钢筋过程中, 应当注意不同强度级的异种钢材相焊时的焊缝强度。例:16锰和a3号钢相焊, 焊缝强度应当高于16锰的强度。2始终注意新旧桥梁结构的整体性和施工工序的完整性, 预制板及混凝土桥面铺装时应兼顾预应力束管、伸缩缝、防撞栏、人行道支撑梁、桥面连续等预埋件的埋设工序, 避免出现遗漏情况;为了保证桥面铺装可与空心板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于预制空心板时应当在板面进行拉毛处理, 以增强两者连接处摩擦力, 如:可于铰缝侧模处嵌上500mm长的准6钢筋, 以促使空心板表面形成直径为6mm的粗糙面。而本次北门大桥的空心板模制方式便是依此方案 (见图2) ;桥面铺装阶段, 应当保证钢筋连续铺设和焊接;预应力管道的安装和铺设应当于施工前为其进行坐标定位而后铺设, 再行钢筋与空心板腹板箍筋点定位, 最后使用钢筋予以固定。如果于施工过程中管道与钢筋位置均出现偏差, 应当保证管道位置不变, 相应挪移钢筋位置即可。混凝土浇筑前, 检查波纹管的密封状态, 以避免浇筑阻塞管道。3空心板预应力钢束的预制及张拉工作应当于混凝土立方体的强度达至标准强度的85%且凝固时间不少于7d之后方可开展。故而, 施工单位应当于施工时间允许的情形下适当增加混凝土的凝固时间, 以提升其弹性模量, 降低反拱度;当空心板预应力钢束张拉已经达至设计范围, 应当将实际引伸量与理论引伸量之间差额限制于一丁范围之内, 一般情况下以误差<±6%为基准。若是于空心板预应力钢束张拉过程中其张拉程度将达至设计值, 可先行持荷一段时间以观察其张力的精确数值, 如果未达到, 则继续进行张拉直至满足设计要求后再行锚固;应当注意, 对于空心板预应力钢束张拉的控制应当应用双控指标, 先行张拉, 再根据延伸量进行校正核实。4混凝土浇筑前, 应当再行确定桥梁各结构之间是否连接完整, 附属设施安置或预埋位置是否正确, 严格检查无误之后方可浇筑 (见图3) 。

2.3.2 新桥下部构造施工要点

于施工前, 应先行对桥墩、U台及扩基等结构数据予以测量和核实。就以本次施工项目为例, 施工过程始终以《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为施工依据, 施工前对旧桥各结构及周边环境予以复核, 参造原北门大桥地质资料, 依据桥梁集中预制原则, 将新桥位置选择在利于新旧桥架设的位置。最终设计方案确定, 认为应当将桥梁基础嵌入中风化岩层0.5m, 以保证地基容许承载力可适应桥体重量。于开挖基础后, 未发现地质状况与设计不符情形, 故而依循初始设计方案予以施工。

根据北门大桥拓宽改造方案, 即新建17+4×16.6+17m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桥的情况来看, 应先行分析各种作用下桥梁结构受力性能, 而后计算桥梁个结构受力结果, 经计算, 认为墩台基础基底容许承载力[σ]应当≥350k Pa。为保证墩台基础基底容许承载力的正确性和精确性, 应当于施工过程中注意对桥墩台各部位安置点的核实和布置。

本次设计中桥墩盖梁及桥台台身、台帽、背墙等多处存在大体积混凝土, 施工时应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相关注意事项进行施工工艺的有效控制和操作, 如采用外加剂, 低水化热水泥, 埋管等降低水化热, 延长混凝土的龄期等措施。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不论是从经济发展角度而言, 还是从桥梁的交通量来说, 武夷山市北门大桥为连接武夷山工业路与北城大道的主要交通要道其桥面横断面面布置已经难以适应上述两者需求。针对北门大桥特点, 结合此次工程施工参与经验, 本文主要对当前我国桥梁拓宽改造工程中的施工要点进行了简略分析, 主要存在空心板预制工作的有效实施、空心板预应力钢束张力的精确控制及新旧桥之间的连接处理等问题。由此可见, 于桥梁拓宽改造工程的施工过程中, 任何一个细节均是应当注意的关键事项, 只有完善细节, 方可保证桥梁使用的安全性, 发挥其作用。

摘要:武夷山市北门大桥为连接武夷山工业路与北城大道的主要交通要道, 随着本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该大桥桥面宽度已经难以满足现有的载重量及交通量需求。介于社会发展形势, 本大桥于2011年9月开始予以施行桥梁拓宽改造计划。本文主要通过阐述武夷山市北门大桥拓宽改造工程项目, 分析并探讨了桥梁拓宽改造工程的施工要点, 以供业内人士交流之用。

关键词:桥梁拓宽,改造,施工

参考文献

[1]杨晓春.旧桥梁拓宽的施工方法[J].城市建设, 2012 (9) .

[2]粟春华.高速公路桥梁拓宽工程施工中纵缝拼接的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3 (20) .

[3]桂睿, 浮涛, 漆礼慧, 等.旧桥拓宽工程中若干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J].山西建筑, 2012 (23) .

[4]唐宁.桥梁加宽改造设计与施工[J].交通世界 (工程技术) , 2014 (5) .

[5]魏道凯, 刘广来.梁式体系桥梁拼接施工分析[J].山西建筑, 2009 (7) .

市政道路加固改造设计的要点研究 篇7

关键词:市政道路,桥梁,路基,路面,涵洞,加固改造

目前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我国市政道路工程表现出一些问题, 尤其是市政道路遭到损坏较为突出, 甚至呈现出越来越严重的趋势。虽然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对市政道路采取了一些加固措施, 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是在对市政道路加固改造设计中仍然存在不科学的地方, 导致市政道路的状况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和解决。

1 市政道路路基的加固改造设计

1. 1 合理选择路基的加宽侧

1) 在对市政道路进行加固改造设计时, 为了促使市政道路的平面线形更加的符合实际情况, 尽可能的消除与原设计方案的差异性, 在进行市政道路更新改造及加固的过程中应该避免继续使用原有的设计方案和之前的平面数据, 也就是要根据所需要进行加固改造设计的市政道路的路基进行实地的考察, 从而能够合理地选择路基的加宽侧。2) 在对需要加固改造设计的市政道路进行实地考察时, 应该通过利用全球定位系统相关技术中的GPS点的设计来完成对平面进行控制的目标, 一方面应该对市政道路的情况进行实地测量, 另一方面, 应该利用相关的计算机技术对实际测量的市政道路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以增强平面线形设计的合理性及准确性。3) 应将利用计算机分析得出的线形回归结果与市政道路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 对市政道路的加固改造进行全面的思考, 例如对于市政道路是否需要加宽, 道路两侧的建筑物是否对加固改造工作造成影响, 以及进行市政道路的加固改造对社会和人民群众将造成哪些影响, 以此真正做到市政道路改造的合理性。

1. 2 市政道路路基出现裂缝现象的处理方法

由于以前的市政道路已经使用了较长时间, 路基往往会出现沉降, 而新修建的市政道路在使用中往往会发生同样的沉降现象。其中在道路中最容易出现沉降现象的地段是新修路段与原有路段的交接部位和道路的两侧部位。所以在对市政道路加固改造的过程中需要尤其注意对这些地方进行加固改造处理, 确保道路的正常通行。针对路基加固改造, 这里建议使用土工合成材料和土工格栅两种。首先, 选用土工合成材料的主要原因在于: 土工合成的材料具有众多优点, 比如整体质量相对较轻、具有相对较好的连续性、抗腐蚀性能较高且施工比较便利。由于土工合成材料具有这些特点和优点, 已经广泛地应用在道路加固改造工程中, 其中最鲜有成效的是将其用于对土质较软路段路基进行改造加固。再者, 土工隔栅在处理新修路段与原有路段之间产生的沉降和路基两侧出现的沉降问题上都具有很好的成效。具体而言, 在对路基加固改造时, 首先需要在原有的道路路基上铺一层土工隔栅, 用以将新旧路基进行分离。其次, 用体积较小的砂石对土工隔栅进行填充, 之后在改造加固后的路基上再铺一层土工隔栅, 最后再铺筑大约30 cm的沙砾即可解决此种问题。

2 市政道路路面的加固改造设计

1) 在对市政道路路面进行加固改造设计之前, 应该注意要对路面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地检查。通常情况下, 有三种检查结果:一是对于翻修不久的道路路面, 这种情况其路面比较好, 裂缝较少; 二是由于修建多年没有进行加固改造的道路路面, 其遭到较为严重的损坏, 并且出现了较多的裂缝; 三是年久失修, 并且道路路面破坏十分地严重, 路面的质量也达不到要求, 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通行。

2) 对市政道路路面进行加固改造时, 建议选择沥青混凝土盖被这种材料, 这是因为沥青混凝土盖被对路面而言其平整度较好, 工程成本较低。在水凝混凝土基层铺设完毕之后, 应该对其进行认真的清扫, 之后使用专门的喷洒机对路基进行喷洒粘层油, 应尽量保证粘层油的均匀喷洒, 同时将喷洒量控制于1. 2 kg/m2。沥青混凝土盖被技术被应用于道路的加固改造其带来的益处显而易见, 但同时由于自身的特性导致在实际中道路往往会出现开裂情况, 而且道路的耐浸泡性较弱, 在地表水较长时间的浸泡下很容易出现路基软化进而路面出现破损的现象。因此, 在使用沥青混凝土盖被这种方法对市政道路路面进行加固改造设计时, 建议借助配合使用土工合成材料, 在新旧公路道路的路面之间设置防裂层, 这样便可以有效地避免单独使用沥青混凝土层铺设路面所出现的反射裂缝。

3) 在对市政道路路面的裂缝进行加固改造之前, 应该注意如果路基的裂缝较小则应该先对其进行认真清洗, 之后向裂缝中灌注水泥砂浆等材料; 如果路基的裂缝较大, 则在清洗过后应该进行防水铺设。此后利用喷洒机喷洒粘层油, 最后在路面上铺设土工合成材料并对其进行较为严密的挤压。

3 市政桥梁以及涵洞的加固改造设计

3. 1 对市政涵洞的加固改造处理

基于我国市政道路的发展现状应该将涵洞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其一, 孔径与道路要求的排水量不相符的涵洞。此种涵洞是由于我国不断对道路进行加宽改造以解决交通拥挤的问题形成的, 道路的加宽改造导致道路的表面积不断增加, 进而加大涵洞的排水压力, 然而涵洞的改造速度较慢, 以至于涵洞的小孔径无法满足道路相对较高的排水量要求。所以针对此种涵洞应该果断的对其进行拆除重建, 建设孔径较大可以满足道路排水量要求的涵洞。其二, 孔径较大可以满足道路排水量要求的涵洞。对于此种涵洞, 在对其加固改造的过程中应该将涵洞的两端进行一定的加长, 同时应该处理好新旧涵洞之间的结合工作, 防止其发生漏水现象。

3. 2 对市政桥梁的加固改造处理

现阶段, 由于通行重载车辆数量较多, 导致我国许多道路遭到较为严重的损坏, 给人们带来安全隐患。尤其是桥梁, 如果出现坍塌, 其后果不堪设想。着眼于桥梁的受损状况, 经常容易遭受损害的部分是桥梁的横向连接结构、桥体的主梁部分, 伴随着桥梁的受损程度往往将会带来桥梁的承载力发生不同程度的下降, 从而滋生安全隐患。因此, 需要对桥梁进行加固改造设计。

1) 加固改造桥面补强层。对于桥面补强层的加固改造, 应该注意可以使用钢筋混凝土层铺设在桥梁的梁顶位置,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将旧桥面完全凿除, 以保证新铺设的桥面可以与旧桥梁实现很好的连接, 进而使主梁的高度与桥梁界面的抗压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此外, 在对旧桥进行加固改造的过程中应该尤其重视对补强层和旧桥面板结合处的处理工作, 致力于将新桥面与旧桥梁构建成一个整体。桥梁的加固改造过程中应该以实际情况为依据对所加铺层和配筋的使用进行选择确认。

2) 桥梁配筋的选用。在对旧桥梁进行加固改造的过程中, 为使改造后的桥梁在高度和抗弯强度上能够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 需要在旧桥主梁的底部或是侧面添加主筋。

3) 粘贴钢板的应用。针对桥梁的一层钢筋混凝土层, 建议使用粘结剂以及锚栓实现将一层钢筋混凝土层与桥梁主体结合成一个统一体的目标。在对桥梁进行加固改造的过程中合理的应用粘贴钢板将使桥梁的承载力得到真实有效的提升。

4 结语

对出现损坏的市政道路进行加固改造, 不但可以减少新修建市政道路工程所花费的成本以及时地恢复市政道路的通行, 而且还可以大大地提高市政道路的承载力, 延长市政道路的寿命。再者, 有效地消除了安全隐患, 这给群众的出行提供便利的同时, 也有效地保障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综上所述, 科学合理地对市政道路加固改造设计, 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并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进兴.市政路桥加固改造设计的要点研究[J].门窗, 2014 (6) :31-33.

[2]姜春磊, 李侠.公路道路加固改造设计要点[J].交通世界:运输车辆, 2013 (6) :288-289.

配电自动化改造方案与设计要点 篇8

2009年“,智能电网”这一概念由美国率先提出,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在积极研究和努力实践,力求建设更加健全、智能、高效的电网。国家电网公司在2009 年5 月召开的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上,提出建设国际领先、中国特色的坚强智能电网。

为了更好地开展“智能电网”建设工作,国家电网公司制定了《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共分为8 个分支专业。配电自动化技术作为其中一个分支“智能配电”的核心内容,目前正在全国各个地市积极推广,力争早日实现大范围覆盖。图1 为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的构架。

2 配电自动化发展概述

2010 年,国家电网公司完成了对北京、杭州、厦门和银川4 个重点城市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建设。第二批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包括南京、成都、宁波、天津等19 个单位,在2012 年3 月前均已通过工程验收。“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配电自动化建设目标是在200 个地市级单位、42 个县级单位开展建设。

随着“十二五”临近尾声“,十三五”接踵而至,各地区正积极开展配电自动化下一个五年的规划工作。随着电力改革逐步深入,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智能升级和农网改造工作持续推进,配电自动化将在近两年进入大规模建设推广阶段。

3 配电自动化改造模式

配电自动化的提出是为了更加高效、经济地运行和管理配电网。其依托一次网架和设备,以配电自动化系统为核心。正常状态下,能够实现对配电网的监测和控制;非正常状态下,能够迅速发现故障,研判出故障区域并将其隔离,快速恢复对健全区域的供电。

依据江苏省电力公司下发的《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实施细则》,配电自动化的建设应当与配电网一次网架相协调,各供电区域应当根据网架结构、负荷密度、负荷性质、经济投入等多种因素制定相应的配电自动化改造方案,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配电自动化模式为集中式和智能分布式,各类供电区域配电自动化模式见表1。

3.1 集中式

集中式配电自动化依赖于主站,主站根据终端检测到的故障信息以及变电站出线开关的保护动作信号,综合判断故障点。以图2 中一条最简单的低压馈线说明集中式配电自动化的原理。

CB1 和CB2 分别为两条低压馈线出线断路器,FS1、FS2、FS3、FS4 为四只分段开关( 均为负荷开关),LS为联络开关,即两条馈线的合环点。在正常运行方式下,分段开关处于闭合状态,联络开关处于断开状态。

当发生故障时,例如FS1 与FS2 之间,变电站出线CB1 首先跳开,切断短路电流。主站系统接收沿线各开关上传的信息,经判断,CB1、FS1 有过流信号上传,而FS2 及其他开关并无过流信号,据此判断故障区间在FS1 与FS2 之间。主站系统下发FS1 分闸,FS2 分闸指令,实现故障区域的隔离,之后,主站系统下发LS合闸指令,实现FS2 与LS之间负荷的转供。

3.2 智能分布式

智能分布式配电自动化也需要建设主站,与集中式的区别在于,智能分布式在定位及隔离故障时,不依赖主站系统进行判断,而是依靠相邻智能终端之间的对等通信实现判别;故障隔离后的负荷转供与恢复供电以及线路运行工况的监视,依然需要依靠主站系统完成。

由于故障信息不需要上传主站,所以定位隔离故障的速度比集中式更快,效率更高,但与此同时,实现设备之间的对等通信对通信可靠性要求极高,也增加了配电自动化的建设成本。智能分布式的原理图如图3 所示。

当在故障点A发生故障时,相邻智能终端通过对等通信网交互信息。若相邻开关均收到过流信号,例如CB1 和FS1 ;或者均未收到过流信号,例如FS2 和LS,则判定故障不在这两个开关之间。若相邻开关一个收到过流信号而另一个未收到,例如FS1 和FS2,则判定故障在这两个开关之间,完成故障定位,分闸FS1 和FS2,实现故障区域的隔离。通过主站系统判断是否符合转供条件,并下令合闸LS,完成负荷转供。

3.3 电压就地式

电压就地式配电自动化不需要建设主站,其通过与变电站出线断路器重合闸配合,就地实现故障的隔离和非故障区域的转供。电压就地式终端的原理是当线路失压时,分段开关依次断开;重合闸之后,分段开关再依次延时闭合。若开关闭合后,在故障检测时限内,又再次故障跳闸,则闭锁该分段开关。

由于该方式故障定位隔离时间较长,且变电站出线断路器需配置两次重合闸,因此目前应用较少。

4 配电自动化改造方案

在江苏地区,目前广泛实施配电自动化改造的一次设备主要包括环网柜、柱上开关及开关站。杆变的自动化改造( 即智能台区) 正在省会南京进行试点建设。

4.1 环网柜改造

环网柜配电自动化改造方案如下:

(1) 环网柜本体改造。环网柜所有开关间隔加装电动操作机构;改造二次小室;改造状态采集接口,使之能够采集开关位置、接地刀闸位置、储能状态等;所有开关间隔加装三相电流互感器(CT) ;加装电缆终端测温系统。

(2) 二次终端箱改造。加装配电终端站所终端装置(DTU),实现状态量和模拟量的采集处理;加装电压互感器(PT),为电动操作机构、智能配电终端及通信设备提供电源,并提供电压遥测量;加装后备电源,在线路停电后至少能保证配电终端和通信设备工作12 h,并完成所有开关的3 次分合操作。

4.2 开关站改造

开关站配电自动化改造方案如下:

(1) 开关柜本体。所有进线、母联及重要联络出线间隔加装电动操作机构;改造二次小室;改造状态采集接口,使之能够采集开关位置、接地刀闸位置、储能状态等;各间隔加装三相CT ;加装电缆终端测温装置;加装PT柜,为电动操作机构、智能配电终端及通信设备提供电源,并提供电压遥测量;无母联的开关站新增母联柜。

(2) 智能终端装置。加装配电终端DTU,实现状态量和模拟量的采集处理;加装后备电源,在线路停电后至少能够保证配电终端和通信设备工作12 h,并完成所有开关的3 次分合操作。

4.3 柱上开关改造

柱上开关配电自动化改造方案如下:

(1) 柱上开关本体。更换柱上开关本体,采用智能型柱上开关,使之具备电动操作机构;具备状态量采集接口,能够采集开关位置、接地刀闸位置、储能状态等;具备三相CT ;加装两组单相PT。

(2) 智能终端装置。加装智能配电终端馈线终端装置(FTU),实现状态量和模拟量的采集处理;加装后备电源,作为电动操作机构及配电终端、通信设备的后备电源,在线路停电后可维持12 h连续供电并支持开关的3 次分合操作。

5 配电自动化改造设计要点

5.1 改造的电压等级

配电自动化作为智能配电网的支撑技术,目前的改造工作主要针对中压配电网,即10(20) k V配电系统,能够实现配电网运行数据的采集处理,实现中压配电网故障的定位、隔离以及自愈供电。

10 k V及20 k V系统的配电自动化改造内容和形式基本相同。在进行20 k V配电系统自动化改造时,需要将PT、一次连接电缆、电缆头及其附件、联络柜、柱上开关本体等一次设备更替为20 k V相应型号;二次系统改造与10 k V系统完全相同。

由于20 k V PT及柱上开关等设备报价均高于10 k V相应设备,因此在同一期改造中,需要分开统计。

5.2 终端箱的放置方案

为了日后能够顺利施工建设,在前期勘查阶段,需结合现场情况,选择终端箱的最佳放置方案。

5.2.1 环网柜

环网柜目前主要采用三种放置方案,分别为终端箱内置、终端箱内置扩户外房及终端箱外置。

环网柜终端内置方案示意如图4 所示。

原环网柜有四个进出线间隔,柜体内部原先预留了一间隔( 即配电终端扩展间隔)。根据当前所选厂家配电终端的型号和尺寸,判断内部空间是否足够放置终端。

内置方案在实际应用中,需特别测量柜门高度,存在柜体内部空间足够,但柜门阻碍施工,终端无法内置的情况。有些环网柜预留间隔已加装PT柜,必要时,可以拆除原PT,将现终端柜内置。

环网柜终端外置改造方案如图5 所示。

二次终端箱外置方案是将智能终端DTU、PT柜、光网络单元(ONU) 及通信附件、后备电源等集成在一个独立的二次终端箱体内。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将其放置在环网柜的周围空地。对于城郊、农村以及城区环网柜周边空间较大的区域,优先采用外置方案。

如果环网柜内部有预留间隔,但空间不够( 参考数据:垂直高度1 600 mm、水平距离650 mm、深度750 mm),无法将终端内置时,如果也没有条件将终端外置,例如环网柜周边有围墙、栅栏、树木等不利因素时,则考虑扩建基础,拆除原有户外房,扩建新户外房后,将终端内置。

5.2.2 开关站

开关站内开关柜的布置一般有面对面排列、一字排列等形式。勘察时,需要确定开关站内是否有空间放置自动化终端落地柜( 尺寸参考800 mm×600 mm×2 260 mm)。单个落地柜体内可以放置2 台DTU核心单元,按照一台DTU采集10 个间隔数据进行估算,当开关站间隔数大于20 时,需要3 台及以上DTU核心单元,现场需确认至少两台终端柜的位置。

在现场勘查时,如果没有位置放置落地柜,或开关站高度不足时,可以选用挂墙式自动化终端柜体( 参考尺寸600 mm×500 mm×1 600 mm)。为了保护柜体下部引入的接线,挂墙式终端需配置宽度600 mm的二次桥架约1 m。

配置有压变或所变的开关站,压变或所变可以充当PT,不必再加装PT柜单元。对于居配工程的开关站,因为已装设直流屏和110 V电动操作机构,因此,除加装自动化终端外,不需要进行其他改造。

5.3 通信网络建设方式

通信网络的建设方式与区域负荷密度和负荷重要性密切相关。A+ 及A类区域,一般采用“三遥”改造模式,配电终端在完成数据上传的同时,也需要接收并执行主站下发的各种指令。因此“三遥”改造方式对通信的可靠性要求相对较高,一般采用光纤通信、手拉手型保护组网方式。如光纤无法到达改造点则需考虑改为采用无线通信方式。

B及C类区域,一般采用“两遥”改造模式,改造内容及要求和“三遥”类似,区别在于不需加装电动操作机构以及将ONU替换为无线模块。无线公网通信主要采用3G网络接入,部分线路改造点通过LTE网络接入。为保证通信的可靠性,在改造地下负一层的开关站时,需在现场勘察时,测试无线信号的强度。

5.4 原有设备沿用情况

对于原先已经安装电动操作机构的环网柜和开关站,勘察时需确认电动操作机构的电压等级、使用情况等,并和配电终端厂家确认能否沿用原电动操作机构。

环网柜本体和开关柜柜体,如果因年代久远,锈蚀严重,使用条件恶劣等原因无法进行改造时,可以直接将一次设备整体更换,新上已具备配电自动化功能的新型智能设备。

5.5 零序电流互感器

中性点小电阻接地的变电站出线环网柜或开关站,可以在各间隔加装零序CT,实采零序电流,解决零序电流计算不准确的问题,便于单相接地故障区段的判断。但零序电流互感器的价格较高,安装施工存在一定难度,是否加装需要综合考虑对经济性以及准确性的要求。

6 结语

近年来,随着配电网受重视的程度越来越高,配网资金投入大幅增加,各科研单位及院校正积极开展对于配电网的新网架新技术的研究。配电自动化作为智能配电网的支撑技术,最近几年也取得了重大进步。

改造要点 篇9

关键词:普通车床,数控,改造,质量

1 总体方案设计

对CA6140普通车床进行数控改造, 主要是针对步进电机控制系统进行系统设计。本文选取采用CSK928-TC系统, 主轴电机采用功率为5.5KW的变频电机, 变频器采用运用台湾技术的台达VFD0A43B型变频器, 无极变速在主轴传动中可以直接实现;为了实现自动换刀控制技术, 配置4工位电动刀架, 混合式步进电机驱动布置在纵向和横向上, 外形美观大方, 操作简便。

在半闭环伺服系统技术运用在进给传动中, 检测信号被系统的检测元件从传动链的中间部位取得, 检测元件通常被布置在滚珠丝杠驱动端或伺服电动机后端。由于位置反馈信号不包括工作台及滚珠丝杠—螺母副等执行部件误差因素影响, 能获得比闭环伺服系统稳定性好的控制特性[1]。当采用高分辨率的检测元件, 且半闭环外的传动部件又有足够高的工作精度时, 即使在半闭环数控机床上也可以获得较满意的精度和运动速度。同时, 机床进给箱变为纵向步进电机支撑箱, 重新设计制造;两台步进电机支撑件、连接件, 电动刀架连接件、电气柜、防护罩等主要件需设计制造;各主要部件需装配、安装与调整。

2 纵向进给系统的组成与设计

由《机械工程手册》可知:切削功率Pm=10-3FcVc (KW) , 其中Fc切削力, Vc为切削速度。主传动电机功率PE=Pm/ψm, 其中ψm=0.75~0.85。车削时总切削力可以分解为:切削力Fc、进给力Ff、背向力Fp。

根据厂家提供的CA6140的相关技术参数, 进行设计计算, 然后以45钢为材料, 进行加工。加工零件的最大直径为400mm, 主轴最大转速为1500r/min。

3 步进电机的选择与计算

步进电动机是一种能将电脉冲信号转化机械的角位移的控制电动机。在数控机床上, 步进电动机驱动滚珠丝杠转动, 从而带动工作台移动[2]。根据设计参数, 初选Z向步进电动机为:永磁感应式步进电动机, 型号为110BYG 350C, 其主要参数如下:步距角α为0.6O/step, 静转矩Tf为16N·m, 线电阻为1.5W, 线电感为20Mh, 重量:G=10.7kg, 最大空载转速:1200r/min, 以下进行设计计算或验算:

3.1 脉冲当量δP

由于滚珠丝杠和本系统的X向步进电机采用的是直接连接方式, 经计算δP=0.006mm。

3.2 转动惯量J

由工作台折算到改造后的电机轴上的转动惯量Ji=20.28kg·mm2。

丝杠的转动惯量Js=73.48kg·mm2。

负载转动惯量J1=Ji+Js=93.46kg·mm2。

查厂家提供的参数可以得到, 电机转动惯量JM为840kg·mm2。

由于JM/J1=8.9>3, 因此Z向总的负载转动惯量J1与电机本身的转动惯量JM基本相匹配, 但在快速进给时加速能力比较富余。

总的转动惯量J=JM+J1=933.76kg·mm2

3.3 电动机的最高转速nzmax

根据设计, X轴的最大进给速度为1500mm/min, 可求出X向丝杠的最大转速nxmax=375r/min, 最大角速度ωmax=39.25rad/s。

查表知, X轴的最大进给速度为15 0 0 m m/m i n, 步进电机110BYG350B, 最高转速nz m ax=375r/min, 转矩在M=12N·m~11.6N·m之间, 用插值法计算出此时的转矩T为11.8N·m。

与对应的步进电机额定转矩12N·m, 偏差为1.67%<5%, 能满足X向丝杠传动最高转速nzmax要求。

3.4 最小机械时间常数Tmin

经计算, Tmin为1.53ms, 即X向最小机械时间常数满足要求在1ms~1000ms之间。

3.5 步进电机负载转矩T1

经计算, 步进电机负载转矩T1=0.891N·m<12N·m, 即该步进电机负载转矩足够。

经上述计算验证, X向步进电机选为:型号110BY350B, 永磁感应式步进电动机 (三相) , 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

4 CA6140车床数控化改造的数控装置系统

根据所改造的性能和精度指标来选配数控装置系统。进口数控装置系统常用的有FANUC公司系统、SIEMENS公司系统、MITSUBISHI公司系统、A-B公司系统, 这些系统有多个系列, 每个系列有多种可选择的功能, 适用于多种机床使用, 但价格较贵, 而国产数控系统中有中科院的1060型系统, 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的GSK980、GSK928系统等。价格较低, 配置容易安装方便, 性能与精度可以满足一般机械加工的要求, 性价比高。通过对国内生产的经济性数控系统市场的调研, 从价格和性价比综合比较评判, CA6140数控化改造的数控装置系统选择广州数控CSK928TC-1车床数控系统。

将CA6140普通车床数控化改造成数控车床, 首先要对改造前的普通车床进行经济性分析, 论证改造的必要性, 然后进行相关的技术可行性研究, 这样不仅可以离线编程加工, 还可以实现多台车床网络化, 实现高精度、高速自动化加工。

参考文献

[1]金捷, 万胜前.普通机床数控化改造设计[J].机械研究与应用, 2005, 4:25-26.[1]金捷, 万胜前.普通机床数控化改造设计[J].机械研究与应用, 2005, 4:25-26.

改造要点 篇10

摘 要 良好的经营和管理油茶,能够提高产量,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但是,那坡县的坡荷、城厢、德隆、百都、百省等9个乡镇对油茶发展并不重视,致使油茶生产量较低,难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使油茶生产水平提高,创造较多经济效益,推动油茶产业良好发展,应当加强软枝油茶造林和油茶低产林改造。分析茶油发展现状,重点分析和探讨软枝油茶造林的技术措施要点、老油茶林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要点,希望对于改变油茶发展现状有所帮助。

关键词 软枝油茶;造林;低产;改造技术

中图分类号:S794.4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4.019

在油茶生产与管理之中,科学、合理地运用软枝油茶造林技术和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是非常必要的。軟枝油茶造林技术的有效应用,是栽培软枝油茶良种,进而营造油茶丰产林,以此来提高油茶生产量;而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的应用,则是对油茶林地进行修正、改良,从而使油茶良好生长,产出较多的茶籽,提高油茶生产效益。当然,要想使软枝油茶造林技术和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充分发挥作用,应当明确技术要点,合理应用技术。下文结合那坡县油茶发展现状,重点探讨软枝油茶造林和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要点。

1 那坡县油茶发展现状

油茶在那坡县种植已有悠久的历史,那坡县主要种植的是普通油茶,又叫中果油茶。全县9个乡(镇)都有油茶分布,主要产区是坡荷、城厢、德隆、百都、百省等乡(镇),全县面积在,66.67 hm2以上有32个村占全县村总数的25%,有970个村民小组有油茶林,占全县村民小组的63%。那坡县虽然是油茶老产区,但多年来由于思想重视不够,资金投入少,经营管理粗放,产量很低。

那坡县油茶低产的主要原因是:一是管理粗放,不铲草,不砍寄生枝,放任自留,处于半野生状态,杂草、灌木与油茶混生,争水、争肥、争光,油茶生长不良;二是没有采用良种造林,品种混杂,种植过密;三是树龄大,林相衰老,很少进行松土施肥和复壮更新,林地板结,透气性差;四是病虫危害严重,防治措施不力。

要想改变那坡县目前油茶低产的现状,首先必须提高思想认识,加强领导,把发展油茶生产作为特色农业产业来抓,采取有力措施,加大经费投入和科技投入。其次要抓好低产林的改造,大力加强现有油茶林的抚育管理和垦复施肥,迅速提高油茶产量,这方面那坡县过去也有成功的经验。如那赖村规八生产队1980年搞0.17 hm2的垦复施肥试验,1981-1984年平均收入干茶籽为91.5 kg,667 m2产量为35 kg,比未垦复前的1979年的收入产量45.5 kg,667 m2产量为17.5 kg,增产1倍。(见表1)

实践证明,油茶垦复施肥,当年得益,2 a丰收。

表1 那赖村规八生产队油茶垦复试验茶籽产量统计表

年份面积/hm2产量/kg667m2产量/kg备注

19790.1745.517.5(1980年进行垦复施肥)垦复后1981-1984年产量合计为366 kg,年平均91.5 kg,比垦复前的1979年产量45.5 kg,增产46 kg,增产1倍

19800.174015.9

19810.173613.8

19820.1712046.2

19830.1711042.3

19840.1710038.5

2 软枝油茶造林的技术措施要点

2.1 大力推广软枝油茶良种,营造油茶丰产林

岑溪软枝油茶是由广西林科院经过十多年系统选育出来的良种,主要产于广西岑溪市,以枝条软韧,挂果下垂而得名,属普通油茶中一个农家产品。具有速生高产,早结稳产,含油率高,油质好,适应性广等优点。今后那坡县新种和更新造林都要全部采用软枝油茶良种,做到非良种不种,实现良种化[1]。

2.2 林地选择

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坡度平缓,阳光充足,土壤酸性或微酸性,海拔1 000 m以下的丘陵或山地为造林地。

2.3 细致整地,提前挖坑,保证造林质量

要求在造林前二三个月进行林地清理、挖坑,按宽50 cm×50 cm,深40 cm的规格挖好种植穴。打碎土块,清除石头、草根,填回表土,红土放坑面,以保持水分。株行距3 m×2 m,每667 m2种植110株。一般是秋、冬季挖坑,冬、春气阴雨天造林,避免太阳大,天气干旱时上山造林。营养袋造林,先撕破营养袋,土团不给散,也可只撕破袋底[2]。

2.4 抚育管理

幼林管理:造林后第1年7-8月进行铲草抚育,追施一次尿素,在阴雨天或下雨前,距植株蔸根部20~30 cm挖浅沟施下,每株25 g,第2年后于2-3月继续进行铲草松土追施氮肥,每株50 g。最好实行林粮间种,以耕代抚。

成林管理抚育:成林后每年至少铲草1次,每隔3~5 a

于秋冬季垦复深挖1次,深度达15~20 cm,树冠投影内宜浅,树冠投影外宜深;坡度15°以下采用全垦,15°~25°采用带垦,根据生长情况进行施肥。另外,每年采果后还要合理修剪油茶林。

3 老油茶林低产林改造技术措施要点

目前,那坡县约有0.33万hm2老油茶林属于低产林的改造范围,要突出抓好现有油茶林的抚育管理,进行低产林改造,在科学技术方面,要采取如下措施。

3.1 整理林地,清除杂草、灌木,砍掉寄生枝

要组织和发动群众年年坚持大砍寄生枝,可以结合在夏季铲山时一起进行,因为夏季寄生枝果实尚未成熟,及时砍掉,免于传播。此外,夏季正是油茶坐果长油时期,砍掉寄生枝可以减少养分消耗,减少落果,促进长油保果,对提高当年产量,具有重大意义。也可以到冬季捡果以后进行。总之,一定要在年内彻底清除,不留患根,以免传播,且以后年年坚持,做到砍早、砍小、砍了,促进油茶生长。

3.2 整型修枝

整型修枝是促使一些低产、老化的油茶林“起死回生”的主要措施。一般在采果后至春梢萌芽前剪除枯死枝、病虫枝、重叠枝、细弱内膛枝、脚下枝和下垂枝等无效枝条,修剪时要因地制宜,剪密留稀,去弱留强,形成合理的树体结构[3]。

3.3 改良林地土壤,大搞垦复施肥,建立油茶丰产林基地

油茶是“抱子怀胎”的树种,一年到头花果不断,消耗养分多,如果缺水缺肥,养分供应不足,就会出现明显的大小年,因此,必须通过施肥,才能增加产量,这是油茶稳产高产的重要措施。低改的第1年冬季要合理地进行全墾深挖1次,垦复方式要根据林地坡度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全垦:坡度在15°以下的林地采用全垦。带垦:坡度在15°~25°的林地采用带状垦复,即沿着行间的水平带挖成带宽2~3 m的平台,坡度在26°以上挖成1.5 m左右的平台,逐年扩大,筑成里低外高的带状梯形,和在带的上方挖一条10 cm左右的小水沟,达到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山”。

施肥:要氮、磷、钾配合使用,根据油茶生长情况和季节不同而定,一般生长不良和春季多施氮肥,而夏秋季施磷肥和适当的氮肥。施肥量:农家有机肥250~

500 kg/667 m2,化肥每667 m2施磷肥50 kg、氮肥50 kg及适当的钾肥或复合肥100 kg。施肥方法是按树冠投影挖环状小沟施放,沟宽15 cm,深15 cm,并盖土填平。

3.4 老林更新造林

选择树龄已严重老化,品种混杂,产量很低,采取其他措施收效甚微的老残林,采用优良品种进行更新改造成为新林。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全部砍掉,重新整地挖坑进行造林;二是采用预栽更新的办法,先在老残林中按规格进行挖坑整地,预栽优良品种苗木,待其成长成林后,才全部砍掉老残林,这样在短期内不影响林农收入。

3.5 高冠换种,即嫁接换冠

选择生长旺盛的幼林、壮龄林中基本不结果或常年结果在0.5 kg以下的低产植枝,或树高、枝少,采摘不便的植枝作砧木,采用优良品种的枝条作接穗进行高冠嫁接,可以提高油茶林的产量、质量[4]。

3.6 防治病虫害

那坡县油茶病虫害主要有油茶象鼻虫、油茶尺蠖、油茶毒蛾和油茶炭疽病、煤污病等,特别是油茶象鼻虫危害较大,每年5-8月成虫蛀食油茶果汁液作为营养,危害油茶幼果,坡荷、德隆乡危害较严重,影响产量,必须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一是结合冬春垦复,消灭越冬幼虫,在成虫大量出现后,利用其假死特性,摇树掉落捕杀和拣要油茶落果,消灭果中幼虫及摘除病果烧掉。二是结合冬挖抚育,砍掉病枝,清除地面病原物。三是防治油茶炭疽病。煤污染病,可用80%可湿性多菌灵粉剂喷灭(一包对水25 kg),或用70%甲基硫菌灵喷灭(一包对水

40 kg),较严重的可以两种同时一起使用。四是防治油茶象鼻虫、油茶尺蠖、油茶毒蛾等虫害,可用40%的甲胺膦喷杀(一瓶对水50 kg)或用40%的金钻头喷杀(一瓶对水50 kg)。五是利用天敌,积极发展养蜂和用白僵苗菌防治成虫。六是加强种子、苗木检疫,防止病菌、虫害传染、扩散和蔓延。

4 结语

基于以上内容的分析,确定促进油茶产业良好发展,首先提高思想认识,加强领导,把发展油茶生产作为特色农业产业来抓。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地油茶生产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实施软枝油茶造林的技术、老油茶林低产林改造技术,提升油茶产量,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如此不仅能够带动当地农民致富,还能推动油茶产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毛云光.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7):233-234.

[2]张学顺,卜付军,鄢洪星,等.信阳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J].河南林业科技,2011,31(1):44-45,48.

[3]韦利华.云和县大源乡生态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0):125-126.

[4]徐贤凤,李丽恒.广西软枝油茶造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5):212-213.

220KV变电所改造要点分析 篇11

关键词:220KV,继电器,改造,要点

1 做好过渡技术准备

改造工作是分步进行的, 大部分设备在运行中, 改造工作不可能全面展开, 常常涉及到过渡过程, 而设计图纸是最终的图纸, 不涉及过渡过程, 因此, 必须提前做好过渡时的施工图纸、安全措施、材料等技术准备工作。如:进行双回线其中一条线路一次设备改造时, 220KV线路电流互感器进行了更换, 变比由原来1200/5改为1500/5, 而其它未改造的设备电流互感器变比仍为1200/5, 并且此时母差保护仍采用常规保护, 要求各元件电流互感器变比相同, 流入继电器的差流为0, 因此必须制定过渡时期的技术措施, 即在220KV变电所母差端子箱内加装三个变流器, 敷设临时电缆, 设计过渡期间施工接线图, 以满足差动保护的接线要求, 防止线路投运后差动回路中出现差流, 造成保护误启动, 同时, 要校核电流互感器二次极性, 避免新设备极性接反, 保证电流二次回路的接线正确, 使继电保护、电测计量、远动设备能够无问题投入运行。电流互感器变比的改变, 相应的继电保护定值、电测计量系数、倍率和远动装置的参数都应相应改变。因此, 过渡时期的安全技术措施要考虑周密, 措施要严谨、科学、符合现场实际, 要提前制定。

2 减少停电范围

220KV一期变电所全停。为保证1、2号机厂用电源正常供电, 尤其是保证化学供水系统、燃油系统、输煤系统、污水排放等公用系统正常供电, 停电前需要敷设临时电缆由2号高备变带一期厂用10KV负荷, 即在3号机厂用备用电源进线柜至2号机厂用备用电源出线柜之间敷设两组临时电缆串带一期10KV、380伏厂用电源。串带前要核算1、2号机组停机后冷却所必需的负荷及一期变电所全停期间所带公用系统的负荷容量, 核算2号高备变保护定值, 核对一二次系统接线, 当确认临时一次电缆接线接入2号高备变低压侧分支差动保护范围内时, 要在投运前退出2号高备变A、B分支差动保护压板, 同时, 在串带期间, 制定一次系统运行方案, 加强管理, 停用非重要负荷, 加强2号高备变电流的监视, 确保一期变电所全停过渡期间的系统安全。

3 做好土建基础施工

隔离开关、互感器、避雷器等设备安装于土建柱头上。土建预埋的柱头顶部埋件与其它设备的埋件不同, 它将直接用于固定设备, 故对该埋件的要求极高, 特别是隔离开关, 对各埋件之间的尺寸要求相当精确。在土建施工时电气专业人员应与土建专业人员密切配合, 保证埋件应平整, 其厚度、尺寸、所开孔的数量、大小、位置应与设备的底脚一致, 保证埋件的安装方向与土建柱头安装方向配合正确, 保证柱头安装固定后埋件标高准确且三相一致, 中心线位置与设备安装要求相符。六氟化硫断路器安装于落地土建基础上, 土建基础的中心位置、标高应正确, 强度可靠。土建基础上预留的地脚螺栓中心位置应准确。

4 做好二次回路

要仔细研究原设备二次图纸, 做好与原系统设备拆除的安全措施。分劈改造设备与运行设备二次回路往往有联系, 在拆除原回路时一定要彻底, 施工中必须核对好图纸两端校核拆线, 避免误拆线, 有可能可以把整根联系电缆抽出, 避免寄生回路的存在。另外要仔细研究实际回路, 确保淘汰设备的所有电源都已断净, 与运行设备及母线无任何联系后, 方可大面积拆除, 否则, 容易造成直流系统接地、短路或交流系统短路故障、运行设备误动、寄生回路存在等隐患。

5 要重点研究微机保护装置的定值整定内容和方法

避免由于继电保护定值整定错误造成投运后, 保护误动或拒动, 危及设备和电网的安全运行。微机保护定值整定要比常规保护复杂, 不但有动作值, 还有控制字, 另外还要进行装置参数、系统参数的整定, 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考虑。如微机保护装置定值中装置参数定单中“本机通讯地址”两套保护皆整定为“1”, 会造成与监控系统通讯故障。RCS-915AB型微机母线保护装置系统参数的整定中TA调整系数是专为母线连接元件TA变比不同的情况而设置的。因此, 必须对每个支路系数进行整定, 取一个基准变比, 如1000/5, TA调整系数整定为“1”, 其他支路TA系数归算至基准侧, 这样才能保证投运后差流正确。

6 避免误接线

如一期220KV失灵保护单独组屏采用RCS-916A型失灵公用装置。它与RCS-915AB微机型母线保护装置中的失灵保护回路接线不同, 后者已经将刀闸的辅助接点接入装置中, 装置可以自动根据刀闸的辅助接点位置判断各支路元件运行状态, 失灵断路器的判别由软件来完成, 而该装置的刀闸位置接点未接入装置中, 需要与起动失灵回路串接接入, 失灵断路器的判别完全由接线完成, 尤其要注意与发变组保护回路之间的接线, 在施工中, 发现3号发变组保护与一期失灵保护连接时, 设计人员仍按照二期RCS-915AB微机型母线保护装置中的失灵保护回路接线形式进行设计, 因此, 现场技术人员施工前要仔细审核图纸, 及时与设计人员沟通变更设计, 避免补放电缆、改接线, 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同时影响到工期和质量。

7 调试工作要做细、做实

改造后设备的施工质量如何, 接线是否正确, 设备是否存在质量缺陷, 保护功能是否完善, 逻辑关系是否正确, 定值整定是否正确, 二次控制回路接线是否正确, 监控系统、五防系统运行是否正常、逻辑是否合理, 信号显示是否正确等等, 都是靠最终的调试工作来检验的, 因此, 必须重视设备改造后的调试工作, 要做到条理清晰, 项目齐全, 发现问题马上解决, 不拖拉, 不犹豫, 完成一项, 保证一项正确无误, 不做重复性工作。调试工作大体可分为三部分, 一是设备的单体调试工作。主要检验设备本身的状况。二是整组调试工作。主要检验二次回路接线的正确性、监控系统程序、逻辑关系的正确性等。三是设备投运检验。主要检验一次设备绝缘水平, 电流、电压二次回路的正确性, 差动保护定值是否合理等。

8 完善施工组织措施

分劈改造虽然是工程项目, 但从现场实践经验看, 施工人员对原有设备不熟悉, 尤其是二次回路, 改造设备与运行设备有着密切的联系, 稍有不慎就可能危及到运行设备的安全运行, 因此, 要将熟悉现场设备的专业技术人员投入到改造工作中, 尤其是关系涉网保护的接线, 要在安全措施可靠的前提下方允许作业。

9 结束语

近年来,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高科技的发展, 使电力系统技改项目增多, 实践证明, 科学、合理的技改项目策划和技术要点监控, 有利于项目建设质量的提高和合理地平衡改造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叶永卫.真空断路器的绝缘性能[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03期.[1]叶永卫.真空断路器的绝缘性能[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03期.

[2]靳忠信.断路器分、合闸线圈烧毁原因分析及对策[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03期.[2]靳忠信.断路器分、合闸线圈烧毁原因分析及对策[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03期.

[3]桂萍, 宫杨非.一起220kV断路器本体非全相保护误动事故分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03期.[3]桂萍, 宫杨非.一起220kV断路器本体非全相保护误动事故分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03期.

上一篇:继续教育学习下一篇:北京人在荷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