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节水灌溉农业发展

2024-09-21

高效节水灌溉农业发展(精选12篇)

高效节水灌溉农业发展 篇1

0 引言

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缺水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300 m3,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居世界第110位,被列为世界13个贫水国之一。农业用水约占我国每年总用水量的80%。我国的灌溉面积居世界首位,但灌溉水的利用率只有25%~40%,利用率低成为耗水量大的主要原因。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我国水资源形势越来越严峻。为了加快科技创新,开拓农业未来,紧跟国际、国内农业科技发展主流趋势,大力推广节水灌溉,走节水农业之路。建立节水农业机制势在必行。发展农业不只是为了扩大灌溉面积,同时也是建设高效农业本身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农业用水,提高农田产量,降低农业成本。

从我国的现实看,单纯依靠开源的路子似乎已经走不下去了。人工降雨、海水淡化在实际操作中目前困难很大。多少年来,我们还是用老祖宗留下来的办法,缺水就打井,现在已从十几米打到几十米甚至几百米,抽水机泵由离心泵换到第四代的潜水泵,耗油量大增,机井出水量锐减,一些地区已出现地面下沉现象,后果越来越严重。由于地下水位不断下降,水井也要越打越深。可每打一批深层新井,就要报废一批浅层旧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最后我们只能从根本上解决水的问题———大力普及节水灌溉是解决我国农业抽水问题的根本出路。

1 推广节水灌溉的必要性

我县是一个农业县,是吉林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近年来连续干旱造成粮食减产,对农作物玉米和水稻应进行节水灌溉。从我县现状看,节水的潜力很大。在农业方面,我县农业灌溉用水长期沿用旧的灌溉方式,用水浪费严重,水的有效利用率仅在40%左右。而改变大水漫灌为小畦或长畦分段灌溉,仅此一项措施就可节省水量的20%~25%。

从国内外先进的国家和地区,对于水资源的利用来看我们能借鉴许多先进经验,美国的耕地面积比我国大一倍,但我国农业灌溉面积和农业用水量要比美国大一倍,粮食产量仅略高于美国。这说明生产同样数量的粮食,我国要比美国多用一倍的水。换句话说,如果我国达到美国的农业生产水平,就可以节约一半的灌溉用水。

以色列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也是举世公认的用水效率最高的国家。如拿以色列与面积相近的北京市相比,更容易看出我们在农业用水方面的巨大差距。以色列和北京的耕地面积基本相等,北京水资源总量和农业用水量都是以色列的2.04倍,年降水量以及人均、地均拥有水量,均远较以色列优越,农业生产总值反低于以色列,农业万元产值的用水量是以色列的2.16倍。如果北京达到以色列的生产技术水平,同样的农业生产总产值只需10亿m3水,大致相当于目前用水量的1/3,可节水18亿m3。以上两个例子说明,我国农业节水的潜力相当大,促进农业增产,在近期主要不是依靠扩大灌溉用水或等待远距离调水,而是依造科技进步,建立高效节水农业,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才是正确途径。

2 如何使节水农业走向规模化、标准化

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的关键在于推广农业节水的各种措施,首先是改进现有引水渠道的防渗与防蒸发措施,对所有引水渠道的渠底与侧壁均应进行防渗处理,蒸发量大的干旱地区,还应进行防蒸发措施。如明渠改暗渠,或明渠加盖板。其次改革灌溉方式,改变以往的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或微灌的节水灌溉方式。因为大水漫灌不但浪费水量,同时大水冲走肥料,还易加速土壤板结,并能促进地下水位升高,加速土壤盐碱化的产生,不利于农作物生长,所以必须改变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

据专家介绍,节水农业的范围很广,修建防渗渠道,推广低压管道灌溉,甚至通过改造农田把长畦变短畦都是有效的节水形式。随着高产高效农业的发展以“三灌”(大田喷灌、果园微灌、大棚滴灌)为代表的先进节水灌溉技术逐步得到推广,据专家测算,“三灌”模式每投入约1200元,不仅可节水70%,还能增产10%~30%。

我县是农业县,主要的农作物就是玉米和水稻,由于近两年干旱,粮食减产,发展节水灌溉势在必行。镇赉县建平乡长发马场的农民马占元,大力推广玉米节水种植技术,受到当地农民的欢迎。在长发马场,他发现这里的玉米田采用大面积井水漫灌,他心里不是滋味,心想这辈子有地下水用就不管子孙后代,第二年他在自己承包的10 hm2地里,进行了玉米保护性耕作及节水灌溉示范田。秋后结算对比,产量7000多公斤,比其他普通耕作及漫灌的地块只多不少,玉米品质也好,而且化肥费降低近一半,柴油省了,用水更省,用水量仅为不漏水地块的20%。

1962年以色列农业偶然发现,在管道漏水处的庄稼长得格外好。当地技术员一起深入研究,他们发现,在同一点上将水渗入土壤,是减少蒸发及控制水肥和农药最有效的灌溉办法。滴灌的原理非常简单,然而如何让水均衡滴渗到大田的每棵植株,实际应用非常复杂。经几代更新滴灌技术根本改变了传统农业的耕耘观念,使水肥利用率高达80%,全封闭的输水系统大大减少了水的渗漏、蒸发、损耗,减少了沟渠占地,可节约一半农用水,有效防止土壤盐碱化和土壤板结,增产达30%以上。

我国已摸索总结出以渗灌为主的节水技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收到实效。有关专家认为这项节水技术是中国旱作农业今后发展的必由之路,这项“渗灌技术”的要点是:按照农作物的需水要求,在地下30~40 cm处埋入一种约手指粗的塑料细管,细管中间隔一定距离钻直径1 mm的出水孔,通过出水孔直接将水送到农作物根部的土壤中,供作物吸收。

实践证明,该技术使大水漫灌时一亩地用70 m3下降到现在的15 m3,被水利专家称为目前节水效果最好的一项技术。试想我们镇赉县旱作占75%,大约有120万亩,其中有12万亩实行喷灌,如果实行渗灌技术,一年就可节水660万m3,可多灌溉44万亩耕地,也就是说原来一年用的水,改进技术后可用四年,由此可见,现在一代人用的水,改进技术后可供四代人享用。这值得我们深思啊!

3 结论

我们应当推广节水灌溉,发展我市高效农业。农业大型灌区骨干工程的完善和发展仍然以国家投资为主体,田间输水和节水灌溉技术设施的发展和投资,应由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水资源利益调控,采取补偿政策,多方筹措资金共同扶持发展。国家和地方政府应直接投资搞好干、支渠及其分水、配水建筑物的维护,完善和防渗建设,田间输水管道和节水灌溉技术发展投资也不应由农民全部负担,因为农民对节水意识还不是很强,让他们投入一定资金似乎有些不情愿。

农业灌溉节水器具及设备的研制和开发是实现农业灌溉节水的重要条件。目前我国对农业节水器具及设备的研制开发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差距很大,进口这类器具设备价格贵,农民还买不起,这对发展节水农业是一个很大的障碍,我国应对此类设备的研制与开发实行政策上倾斜,加速实现农业节水灌溉,发展高效农业,造就一个具有光明前景的新兴产业。

摘要:人多地少水缺是我国基本国情,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我国高效节水灌溉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也存在政策不完善、技术水平不高、标准不统一、重建轻管等问题,必须进一步强化规划约束、加强组织协调、增加建设投入、完善政策保障,促进高效节水灌溉的健康发展,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支撑。

关键词:节水灌溉,现代农业,水利发展

高效节水灌溉农业发展 篇2

农业综合开发作为我国政府支持和保护农业发展的一项战略性措施,要把支持和推动我国节水高效农业的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努力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率先建成节水高效的农业示范区。

一、农业综合开发、发展节水高效农业初见成效

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政府为了解决当时人增地减、粮食供求之间存在矛盾等问题,借鉴国际经验,建立了土地开发基金(后改为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专项用于改造中低产田,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经过13年的努力,农业综合开发取得了巨大成效。它不仅改善了农业基本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实现我国主要农产品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农业结构调整创造了必要条件,而且增加了农民收入,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为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小康奠定了基础。同时在农业节水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促进我国节水高效农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一,在土地治理上,把现有灌区的更新改造和续建配套作为重点,进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抗御洪涝、干旱的能力。在水利措施上,大力提倡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以及完善渠系建筑物配套,在有条件的地方适当发展喷灌、微滴灌等先进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措施上,加强田间整治,开展土地平整,发展机械耕作,推广优良抗旱品种,加强农民技术培训,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农业科技成果。在管理措施上,加强工程的建后管护,落实管护责任制,合理调整农业灌溉供水水价,积极进行以农民参与为重点的灌区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推行建立农民用水者协会,增加农民参与灌溉管理的机会。据初步统计,1996—2000年,农业综合开发共改造中低产田987万公顷,其中发展节水灌溉面积267万公顷,进行渠道防渗近13万km,埋设低压输水管道近6万km,发展喷灌面积67万公顷,用于节水灌溉的资金约193亿元。

第二,在中西部地区、丘陵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以及水源条件较差的区域,结合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进行坡改梯,发展集雨节灌技术,建设小水窖、小塘坝等微型水利工程,提高农田抗旱能力。同时,推广地膜覆盖。秸秆还田、深耕深松等农艺措施,营造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和农田防护林等,大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第三,安排专项资金,建设节水高效农业示范区。近几年来,国家农发办每年都安排一定数量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用于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进行节水灌溉技术、节水高效农业的示范与推广。与此同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发办也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安排一些节水高效农业示范区建设,探索适合本地区节水农业发展的新模式。

第四,积极引进外资,利用世行贷款进行加强灌溉农业项目建设。“九五”期间,农业综合开发利用世行贷款3亿美元,按照世界银行先进的项目和资金管理程序,在黄淮海平原的冀鲁豫皖苏5省进行了加强灌溉农业二期项目建设,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农业综合开发还积极引进国外一些先进管理技术与方法,在项目区建立了自主管理灌排区试点及农民用水者协会组织,加强了与节水有关的培训,增强了项目区农民的节水意识,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用水效益。

第五,安排专项资金,建设了一大批中型灌区水利骨干工程项目。对现有灌区骨干水利设施进行以节水为中心的更新改造和续建配套,是农业综合开发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自1996年开始,国家农发办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对一些中型灌区进行骨干工程的渠系配套和更新改造。“九五”期间国家共立项实施了47个农业综合开发水利骨干工程项目,总投资13.4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农发资金4.2亿元)。

二、农业综合开发、发展节水高效农业优势明显

1.治理措施具有综合性

农业综合开发的特点是坚持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农林牧副渔综合开发,工程、农业、生物、科技、管理等措施综合配套,从而改变了过去常规农业中治理措施的单一性。体现在节水高效农业方面:一是农业综合开发采用工程措施,能够建设大量的小型水源工程、机电排灌站、机电井、灌排渠系及

其建筑物配套完善等;二是采用农业措施,能够在项目区进行土地整治、秸秆覆盖、留茬免耕保墒等建设;三是采取生物措施,能够在项目区营造农田防护林,施用化学保水剂,增施有机肥等;四是借助于科技、人员技术培训、建立示范区等;五是采取管理措施,能够在项目区尤其是在灌区实行管理体制改革,如农民参与灌溉管理、增设量水设施、推行科学灌溉制度、按方计收水费等。这些都是农业综合开发在中低产田改造中,采取综合治理措施以促进节水高效农业发展的显著优势。

2.项目管理具有综合性

农业综合开发实行联席会议制度,成员单位包括财政、计划、水利、农业、林业、国土、银行等多个部门。在各级政府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或联席会议)的统一组织领导和协调下,农、林、水利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既进行灌区骨干工程和田间水利工程的改造与配套,又营造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和农田防护林,还进行田间耕作和生物措施的配套,推广优良耐旱品种等。各部门围绕的中心问题就是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节约用水的前提下,实现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农业综合开发坚持按项目管理,资金跟着项目走,开发治理一片,发挥效益一片。这是农业综合开发在项目建设与管理上进行节水高效农业建设的重要优势。

3.资金投入具有综合性

农业综合开发实行“国家引导、配套投入、民办公助、滚动开发”的投入机制,坚持以国家投入为导向,农民投入为主体。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中包括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贷款、农村集体和农民自筹资金、引进外资以及经过法定手续筹集的其他资金等。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资金,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在资金上有保障。同时,由于有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资金作为引导,有利于调动农民群众发展节水高效农业的积极性,吸引各方面的资金不断增加对农业节水的投入。这是农业综合开发进行节水高效资金投入上的特有优势。

正是具有这些优势,使农业综合开发在发展节水高效农业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农发办在其制定的有关政策和规定中强调,要充分认识和发挥农业综合开发、发展节水高效农业的作用,强调地方各级农发部门要因地

制宜、因势利导,不断促进各地区农业节水事业的发展。

三、今后农业综合开发、发展节水高效农业工作的重点

目前,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是我国政府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较大的一块资金;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是农民收益最直接的项目之一;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模式,是我国支农资金和农业项目建设管理模式的一种创新。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第四次联席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十五”计划》,“十五”期间农业综合开发计划改造中低产田1213公顷,其中发展节水灌溉面积667万公顷。为完成这一艰巨而又紧迫的任务,国家农发办提出今后农业综合开发在发展节水高效农业方面,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1.提高认识,加大发展节水高效农业的力度

要从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去认识和设计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节水高效农业工程。无论是灌溉农业区,还是旱作农业区,都应采取不同形式的工程、农艺管理等综合节水措施,努力实现节水、增产、增效目标的统一。在中低产田改造中,要以节水增效为中心,按照统一规划和建设标准,通过项目区水资源平衡分析,确定科学灌溉制度,拟定综合节水措施,并安排相应的建设内容和投资计划。

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在研究制定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十五”计划时,要根据我国水土资源条件和农业生产结构布局,科学制定农业综合开发区节水高效农业的发展规划,确定不同区域发展节水高效农业的重点及模式,并提出分年实施计划,保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节水高效农业能按总体规划组织实施。

3.建立综合示范区,加强节水高效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

20多年来,我国农业林水等有关部门及科研单位,在农业节水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科研成果。今后要进一步加大科技示__范和推广力度,提高示范区的规模和水平。同时,农业综合开发要为农业节水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必要的条件。引入市场机制,鼓励科技人员在发展节水高效农业中施展才能。

4.重视监测评价,加强人员培训

为了检查了解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农业综合开发区节水高效农业的实际

效果和综合效益,有关部门要逐步建立科学的节水高效农业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各级监测评价网络和管理制度,落实监测评价工作。在进行节水高效农业项目建设中,要把监测评价和科学灌溉管理纳入项目计划。要加强项目区农民的培训,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各种形式,对农民进行节水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节水意识,使农民尽快掌握科学节水技术和技能。

5.建立有利于节水高效农业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高效节水农业发展对策探究 篇3

【关键词】高效节水农业;经济意义;对策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 属内陆干旱地区, 年平均降水量150毫米以下, 年蒸发量2000毫米以上, 是典型的干旱戈壁沙漠地区, “荒漠绿洲、灌溉农业”是其显著特点。新疆是农业大省, 农业年均产值占自治区国内生产总值1/3 强, 农业用水缺口日益突出。农业结构调整是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提出来的,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节水灌溉工程只有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才能适应农业发展大局,充分发挥其在农业增产中的重要作用。

1.发展高效节水型农业的经济意义

1.1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近年来,农业用水在总用水量中虽已呈下降趋势,但仍是用水大户,特别是农业大省,农业用水比重占60%以上。从农业灌溉发展来看,农业灌溉的规模不断扩大,同时水质性缺水问题日益突出。这就要求发展效益农业的同时必须朝节水型效益农业方向发展。从发展趋势上看,高效农业必须是节水农业。

1.2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

现代农业的规模经营模式和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要求大幅度提高灌溉劳动生产率,从人工作业变为机械化作业。“两高一优”农业和现代化农业不仅注重提高产量,更强调农产品的品种、质量、外观和上市时间等,就对灌溉提出了更为“精细”的要求。如灌水的位置、时间、数量、营养成分等,还要求对空气湿度和土壤情况进行自动监控和科学管理。如果采用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以及其他各种先进灌溉方法和技术,对传统、粗放型的灌溉方法进行改造,既可以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又可以提高灌溉效率、灌溉保证率和水分生产率,还可通过灌溉系统进行施肥和洒药,使种植结构和耕作技术的发生重大变革,推进农田灌溉的现代化和管理科学化,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生转变。

1.3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在水资源匮乏的地方,尽量做到少种或不种耗水量大的作物,且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扩大节水型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建立一批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良好、具有当地特色的节水高效农产品基地。调整和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农业结构的调整不仅要满足“品质调优、效益调高、市场调活、民调富”的要求,更要满足“面积调小、耗调低”和削减用水高峰的要求。

1.4改善生态环境

从生态效益来说,膜下滴灌比常规灌溉每亩节水10~150立方米, 节水率30%~40%,如果将节省的水用于生态建设,将极大地改善新疆的生态环境,大大缓解水资源紧缺状况"膜下滴灌技术提高了水、肥、药利用率,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用量,全疆平均膜下滴灌棉花每亩化肥施用量为48.2kg,较地面灌的63.Ikg减少了25.Ikg,农药用量也明显降低, 减轻了对土壤的污染,而且使南疆土壤盐碱化得到有效改善 "。

1.5高效节水技术为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搭建了平台

从社会效益来说,高效节水技术为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 搭建了平台, 打破了农村“一家一户一方田”的传统种植模式,有力促进了新疆农业产业化发展和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同时还开拓 了农村市场,按每年建设30万亩滴灌计算,年需PVC管材5万吨, PE管 5万米, 毛管220万米,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随着节水灌溉的普及和推广, 必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2.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对策

2.1充分利用天然降水

提高天然降水的有效利用量,减少灌水次数和灌水定额是最节省投资和最有效地利用水资源的措施,对于有—定降水量的缺水地区和旱地农业区,意义尤其重大。

2.2及时决策必须因地制宜

20世纪90年代以后,节水措施越来越多样化,在田间工程方面,推广小畦灌、沟灌、膜下灌等灌水技术,因地制宜地推广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技术,对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保持农业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喷灌、滴灌、渗灌、微喷灌、膜上灌、膜下灌、改进的沟畦灌等都是灌溉节水和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率行之有效的技术。无论哪种技术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在选用时必须因地制宜,符合当地的社会、经济、生产发展和技术水平,切忌盲从与互相攀比。

2.3农业高效用水必须实行多项技术的集成

实现农业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主要途径是发展节水农业。节水农业是—项系统工程,要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实现节水、增产、优质、高效的目标,则必须采取工程技术措施、农业技术措施、生物技术措施和管理技术瞄施的有机结合,形成一个体系。

2.4重视管理

突出水资源的统—管理与高效利用,走建、管、用和保护水资源为一体的道路。一是对灌区内各种水源(地表水、地下水、污水、泉水等)进行评价,进行以节水为目标的灌区技术改造。二是强化管理入手,制定水资源统一管理的规章和政策,并以地方法规的形式,将符合当地实际的有效规章(如打井许可制度、工程管理和抵押承包制度,收费制度,工程设施的维修、折旧等)。三是建立以地方领导和水行政主管部门领导为主的领导小组和灌区领导及农民参加的组织管理,领导、协调和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将灌区内各种用水。

统—管理、统—分配,使三种水源浇地的公顷次差价相当,实行节约水者奖,超用水者加价的办法,逐步推行节水灌溉优化配水等方法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效率,抑制和降低灌区过量超采地下水资源,促进灌区资源环境与生态平衡。

2.5农业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必须要有—个长远的统筹规划

农田水利与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工程,均属基本建设,应该有一个长远的统筹规划,分期分批进行,而不应该随着形势的变化和领导班子或领导者的变动而改变,—要有长远统筹规划。二要有五年计划。三要有分年度安排。四要有试验选型。按照近期计划所确定的关键技术,进行对比试验,选择出最适合本地实际,群众又能接受的技术,—般每项技术最少要经过两年的试验。第五步要付诸实施。通过以上几个步骤,确定适宜推广的技术,精心设计,合理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2.6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

水利行政主管部门有效地调配和管理地表水、地下水,流域上下游、左右岸以及社会各部门的用水。要建立以流域为单元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系,确保流域内各行业的用水,合理配置水资源,同时促进各行业节约用水和水环境保护,避免由于流域内各部门之间经济实力的差异,造成抢占水资源、滥采地下水,导致水资源浪费、发展受制约、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在水资源统一管理方面,要充分利用行政、法律、经济手段,建立水资源统一管理体系,既要确保有限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也要保障地区的生态环境不受破坏。

2.7加强农村水利设施投入,提高节水意识

随着我国加入WTO,对农产品的出口补贴将受到约束,要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农民利益,必须将农产品出口补贴变为对农业生产设施的投入。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在农业生产成本中占有较大比例,因此国家及各级政府应建立稳定的水利设施改造、建设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投入机制,稳定投资来源和比例。要合理调整水价,促进节约用水意识的养成。调整水价是调节水的利用向经济效益更优化的产业转变,合理的水价政策出台可有效地促进节约用水意识。

3.结束语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推广应用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推广普及,还需要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加以完善。今后,我们将坚持一要发展、二要规范、三要可持续的工作思路,扎实工作,开拓创新,使高效节水灌溉工作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安伟,徐澜,樊智翔,等.高效节水型农业技术及发展前景[J].山西农业科学,2006.

发展节水灌溉建设高效农田 篇4

近年来, 我区在“以规划为依据, 以效益为核心, 以建设旱涝保收田为目的”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导思想下, 紧紧围绕以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中心, 把水利建设的着重点落实在“防洪保安全, 建设旱涝保收田”两个基本点上, 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和小农水补助项目加强农业灌溉,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一年一个新台阶, 到2009年底, 全区有效灌溉面积已达118万亩, 旱涝保收田62万亩, 其中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6万亩之多, 各类节水模式具全。现已基本形成“以科技为先导, 以固定、半固定式喷灌和温室大棚滴灌工程建设为示范, 以全移动式喷灌为发展方向, 以机井加喷灌机为应急”的灌溉农业基本格局, 而其发展的趋势是高科技取代低水平, 固定型取代流动型, 节水型取代普通型。

1 发展节水灌溉的几点做法

1.1 精心设计与精心施工结合起来

节水灌溉工程是一项投资较大的永久性水利设施, 规划设计是否合理, 施工质量是否合格, 至关重要。凡是节水灌溉工程项目, 水务部门从规划、设计、施工监督、试水运行、竣工验收, 全程服务到底。对规模大的项目, 委托具备一定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 水务局派驻项目工作组实施全程监督, 严格规范操作。

1.2 领导干部的积极性与群众的积极性结合起来

水利是一项面向社会的宏伟基业, 必须有两个积极性才能实现其目标。仅有领导重视, 没有群众的积极性是不行的, 而群众的积极性再高, 没有领导干部的正确引导也是不行的。农户是节水的主体, 农田节水离不开农民。搞好农田节水工作一定要坚持到农田中去, 深入到农民当中。群众一时不接受是可以理解的。群众的积极性要靠广泛的宣传教育, 靠典型引路, 靠效益来驱动。我们的做法是选择干部作风扎实、群众基础好的地方搞项目试点, 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 统一进行作物调整布置, 统一使用节水灌溉设施, 待发挥效益后, 再积极引导。当农民群众看到节水灌溉的好处时, 领导干部适时地把其积极性引导到正确的发展道路上来。

1.3 集中会战必须与常抓不懈结合起来

节水灌溉工程既要有积极性, 又要有科学性;既要大力推广现有的科学技术, 又要加大科研公关力度。光靠在冬季农建时搞是不够的, 必须突出常抓不懈。项目工程建设要组织专门的班子, 专业的施工队伍常年不停。冬春季农建期间, 集中会战, 完成土方配套工程;三秋期间打好穿插战。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做好工程。

1.4 水务部门参谋到位与扎实苦干结合起来

水务部门作为业务部门, 既是参谋部又是作战部, 光当参谋不带头去实施是不行的。参谋一定要到位, 这就是参谋意见要符合科学, 符合实际, 便于操作, 便于领导在时拍板。因此在提出参谋意见前, 必须扎扎实实做好前期工作, 做到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勘测设计, 反复论证, 对比方案, 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依据。一旦领导决策了, 就必须尽快的去实施, 到施工的第一线去指导施工, 监督质量, 发现问题, 及时纠正, 实施全过程技术服务。

2 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区节水灌溉事业的发展, 总的来说是好的, 效益是比较显著的, 是深受农民欢迎的。但是也必须正视当前节水灌溉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其中, 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高标准建设、低水平使用”, 即少数乡、镇农民不充分使用已建成的节水灌溉工程进行灌溉, 而乐于采用“机井+小白龙”的方式去灌溉。分析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 前几年个别节水工程凭长官意志一哄而上, 不结合灌溉需要, 论证不足, 规划设计不太合理;个别工程施工质量不高, 存在质量问题。

其二, 一些节水灌溉工程配套不全, 无法使用。节水灌溉工程是个系统工程, 要求土地平整, 畦田标准, 耕作制度要适应灌溉, 实行规模种植, 管理使用统一, 而这些条件由于受各方面限制无法一时达到, 使得一些工程无法使用。

其三, 先进的灌溉系统模式与当前农业分散经营、自由化种植还存在着根本性矛盾。

针对目前节水灌溉发展的情况, 我区在今后工作中将着力抓好以下几点。

2.1 科学论证, 选择适宜的发展模式

根据谯城区实际情况, 围绕大力发展的温室大棚种植, 配套滴灌工程;农田灌溉采用全移动式喷灌, 干支管和喷头一起移动, 管道输水干支管以维塑软管为主, 这样, 既有利于管理, 又不占用耕地, 同时也适用于一家一户的种植模式;对于集约经营的地方, 大力发展固定式喷 (微) 灌。

2.2 科学规划, 精心施工, 提高工程质量

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必须科学规划, 精心施工, 提高工程质量, 特别是规划设计要反复论证, 力戒决策失误。要坚决杜绝“长官工程”、“花架子工程”、“半拉子工程”。

2.3 调整发展战略, 促进节水灌溉工程快速发展

在今后的节水灌溉建设中, 改变过去“遍地开花”的发展方式, 调整发展战略, 实施“重点项目建设带动”的发展方针。以小型农田水利补助项目工程建设为依托, 以高效节灌项目为重点, 广泛开展“一事一议”活动, 加大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步伐, 盘活更多的水利资金, 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 把资金重点用于发展节水灌溉工程, 建设高效农田, 从而推动全区节水灌溉工程管理使用的良性循环发展。

摘要:亳州市谯城区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农业大区, 受“重抗旱、轻节水”旧观念影响, 尚未从被动抗旱、应急抗旱向主动避旱、高效用水转变;因此, 加快农田节水技术推广, 仍是当前和今后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工作。

高效节水灌溉农业发展 篇5

推广工作总结

2012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农业、财政、农业综合开发、水利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省灌区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进展顺利,共落实高效农田节水技术面积759.32万亩,超计划面积700万亩的8.5%,预计全年节水7.94亿方,增效6.71亿元,取得了明显的示范推广成效。现将“2012年全省灌区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工作总结”随文上报,请审查。

附件:2012年全省灌区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工作总结。

附件:

2012年全省灌区高效农田节水技术

推广工作总结

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高效节水农业发展的意见》(甘政发[2012]06号)文件精神与要求,2012年安排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任务700万亩,其中,膜下滴灌80万亩(新增面积20万亩),垄膜沟灌520万亩,垄作沟灌100万亩,将项目实施范围扩大到河西、沿(引)黄及东部三个区域13市(州)的42个县(区)及有关农业龙头企业,各地早谋划、早安排、早动手、早落实,全面完成了今年的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工作,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面积落实情况。

根据省上下达的推广任务,2012年全省灌区推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700万亩,其中膜下滴灌新增20万亩,累计达到80万亩,垄膜沟灌520万亩,垄作沟灌100万亩。从各地上报的面积统计,今年落实面积为759.32万亩,其中膜下滴灌81.22万亩,垄膜沟灌562.34万亩,垄作沟灌115.76万亩,预计全年节水7.94亿方,增效6.71亿元。嘉峪关任务面积4.4万亩,落实面积4.4万亩;金昌市任务面积41.9万亩,落实面积43.58万亩;武威市任务面积147.3万亩,落实面积185.58万亩;酒泉市任务面积83.9万亩,落实面 积96.68万亩;张掖市任务面积116.9万亩,落实面积118.53万亩;兰州市任务面积58.7万亩,落实面积58.95万亩;白银市任务面积70.2万亩,落实面积71.51万亩;定西任务面积36.8万亩,落实面积37.55万亩;临夏州任务面积23.1万亩,落实面积23.1万亩;天水市任务面积17.6万亩,落实面积18.46万亩;平凉市任务面积16.9万亩,落实面积17.27万亩;庆阳市任务面积15.9万亩,落实面积16.91万亩;陇南市任务面积17.7万亩,落实面积17.95万亩;省农垦集团公司农场任务面积34.2万亩,落实面积34.34万亩;甘肃紫轩酒业有限公司、甘肃祁连葡萄酒业有限责任公司、甘肃威龙有机葡萄酒有限公司及各市落实面积都完成或超额完成了任务指标(详见附件)。

(一)膜下滴灌技术

膜下滴灌推广任务面积20万亩,目前落实面积为20.22万亩,其中9.41万亩核心示范点由省农业综合开发办投资建设,其余的10.81万亩由市、县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完成。嘉峪关任务面积0.3万亩,落实面积0.3万亩;金昌市任务面积0.3万亩,落实面积0.32万亩;武威市任务面积1.4万亩,落实面积2.01万亩;酒泉市任务面积1.7万亩,落实面积3.42万亩;张掖市任务面积1.3万亩,落实面积1.53万亩;兰州市任务面积0.4万亩,落实面积0.42万亩;白银市任务面积0.7万亩,落实面积0.61万亩;定西任务面 积0.5万亩,落实面积0.62万亩;临夏州任务面积0.4万亩,落实面积0.5万亩;天水市任务面积0.3万亩,落实面积0.2万亩;平凉市任务面积0.3万亩,落实面积0.28万亩;庆阳市任务面积0.3万亩,落实面积0.33万亩;陇南市任务面积0.4万亩,落实面积0.37万亩;省农垦集团公司农场任务面积9.2万亩,落实面积9.2万亩。其他企业也完成了任务面积,虽然各地多方筹资,但仍有天水、平凉、陇南、白银未完成任务面积。

(二)垄膜沟灌技术

推广任务面积为520万亩,目前落实面积为562.34万亩,超额完成了计划任务。其中,嘉峪关任务面积3万亩,落实面积3万亩;金昌市任务面积11万亩,落实面积12.94万亩;武威市任务面积109万亩,落实面积140.7万亩;酒泉市任务面积59万亩,落实面积63.11万亩;张掖市任务面积102万亩,落实面积102.2万亩;兰州市任务面积53万亩,落实面积53.21万亩;白银市任务面积65万亩,落实面积66.75万亩;定西任务面积30万亩,落实面积30.9万亩;临夏州任务面积19万亩,落实面积19万亩;天水市任务面积16万亩,落实面积16.1万亩;平凉市任务面积14万亩,落实面积14.23万亩;庆阳市任务面积13万亩,落实面积13.91万亩;陇南市任务面积14万亩,落实面积14.14万亩;省农垦集团公司农场任务面积12万亩,落实面积12.14 万亩。从统计情况看,全部完成任务面积。

(三)垄作沟灌技术

垄作沟灌任务面积100万亩,目前落实面积115.76万亩。其中,嘉峪关任务面积1万亩,落实面积1万亩;金昌市任务面积30万亩,落实面积30.32万亩;武威市任务面积15万亩,落实面积20.97万亩;酒泉市任务面积15万亩,落实面积21.94万亩;张掖市任务面积9万亩,落实面积10.18万亩;兰州市任务面积5万亩,落实面积5.02万亩;白银市任务面积4万亩,落实面积3.65万亩;定西任务面积6万亩,落实面积5.72万亩;临夏州任务面积2万亩,落实面积2.1万亩;天水市任务面积1万亩,落实面积2.18万亩;平凉市任务面积2万亩,落实面积2.16万亩;庆阳市任务面积2万亩,落实面积2.07万亩;陇南市任务面积3万亩,落实面积3.44万亩;几家企业全部完成了任务面积。白银、定西市未完成任务面积。

二、采取的措施与主要做法

(一)以抓好全省高效节水农业现场会为契机,安排部署并全面完成了今年的工作。

今年7月10日,省政府在张掖市组织召开了全省高效节水农业现场会议,来自全省13个市(州)和42个高效农田节水技术示范推广县(区)政府分管领导、农牧(业)、水利局长共计200多人参加了会议。观摩了张掖市高效节水农 业现场,通报今年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任务完成情况,总结交流高效节水农业工作经验,安排部署了下半年及今后的高效节水农业工作。

(二)抓重点环节,实施对口帮助,促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高效农田节水技术在河西及沿黄灌区已实施推广三年时间,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和工作经验。而中东部灌区22个项目县(区)今年首次实施技术推广项目,在技术应用、工作措施方面还不够完善,有一定的推广难度。为充分发挥河西及沿黄灌区项目县的作用,迅速提高新列项目县技术推广水平,同步推进今年的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工作,实施了“一对一”技术对口帮助活动。河西及沿黄灌区的已实施项目单位有22个(含省农垦总公司),新列项目县(区)有22个,形成“一对一帮助,东西两翼协调”发展的格局,平衡推进今年的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狠抓核心带动,将发展高效农田节水技术与优势特色农田开发、农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进一步强化了示范引领。

今年各地建立的核心示范点面积大,建设标准高:起垄铺膜(管)规整、集中连片,示范效果好,各有特色。全省项目区共建立核心示范点726个,示范面积77.40万亩,其中万亩示范点19个,千亩示范点204个,千亩以下示范点503个(详见附件)。各地都结合当地实际,将发展高效农田 节水技术与优势特色农田开发、农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积极探索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整村推进工作,将示范区建设做为节水技术的核心,有效地带动了农田节水技术推广任务的全面完成和种植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四)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支持,整合有关项目安排,为完成任务奠定资金保障基础。

2012年省级共安排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补助资金9270万元,其中省财政安排的6188万元资金,全部用于垄膜沟灌、垄作沟灌技术面上推广补贴及技术培训、宣传等;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安排2990万元补助和贴息贷款资金,全部用于核心示范区建设和膜下滴灌建设;省财政厅从水利厅部门预算其他水利建设专项资金中安排92万元资金,用于省级技术培训、指导和机具研发、督促检查等;这些资金充分发挥了引导作用,各市、县积极采取各种办法,出台优惠政策,筹措配套资金,发展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据统计,截止目前,市级共配套资金190万元,县(市、区)及企业共配套资金2625.7万元。全省共购置地膜6488.8吨,约合3806.79万元;购置机械2636台,约合913.8万元;发放作业费补贴1245.35万元。膜下滴灌面上推广任务,由市、县按照下达的任务面积,通过整合其他项目资金完成。

(五)强化督导检查,促进工作有序开展。

今年我站多次派人赴项目县(市、区),通过实地察看、走村访户、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等多种形式对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落实情况进行了调研督导,进一步实地了解掌握了项目进展。从督导来看,各级行政部门积极行动抓推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各级技术推广部门提早行动抓培训,做到培训到户,宣传到田;广大农民群众主动参与抓春耕,做到了积极响应,全面行动;形成了省、市、县联动,各相关部门互动的好局面,确保了人员、地块、资金、技术、培训等提前到位。能够按照省上总体实施方案的要求,细化目标任务和技术措施,落实实施地点和面积,确保项目推广面积按计划落实到村社农户和地块。通过实地查看,今年的垄膜沟灌、垄作沟灌技术比去年更加规范标准。

(六)开展试验研究,进一步强化了技术创新。根据各地主推的技术模式和存在的技术难点,我站及早安排下发了2012年高效农田节水技术试验方案,指导各地开展试验示范。各市县农技推广部门与科研教学等单位加强合作,开展了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施肥技术、配套品种、种植模式、农机具配套等方面的试验研究,除了完成省站下达的试验研究任务外,各县(市、区)都自行安排了3-5项具有地方特色的试验研究。全省共安排各类试验研究281项,各地拟通过开展大量试验研究,积极探索、总结、创新高效节水生产技术模式和技术规程,完善灌区农业节水技术路线,构建节水高效农业技术体系,创新灌区节水高效农业发 展新模式。

(七)开展培训宣传,进一步强化了技术服务。为了推动1000万亩高效节水农业工程顺利实施,进一步规范全省灌区农田节水技术,全面完成今年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任务,根据省农牧厅的安排,我站于2012年3月在天水麦积区举办了全省灌区高效农田节水技术培训班。邀请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的专家做了专题讲座,共培训承担项目任务的市、县技术骨干150人,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各地按照“技术推广、培训先行”的原则和省上提出的工作要求,利用冬春农闲季节,通过发放技术手册、明白纸、挂图资料、举办技术培训班、现场咨询等方式,采取农业科技图片展览、新品种实物展览、播放专题片、制作宣传专栏等形式,广泛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培训宣传。全省举办各类培训班2431场次,召开现场会1275次,举办各类电视讲座468次,向农民发放明白纸114万张,技术手册41.93万册,培训农技人员7482人,培训农民82.54万人。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帮助、指导农民推广农田节水技术。如敦煌市利用科技直通车向广大农民广泛宣传、普及农田节水知识,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高台县采用科技信息短信平台,向广大农民传递有用的农田节水信息及知识,得到了农民的欢迎、赞扬。

三、存在的问题

(一)今年是中东部灌区实施高效农田节水技术项目的第一年,项目实施中存在问题较多。一是个别县对项目的实施区域不明确。中东部灌区地处旱作雨养农业区,长期从事旱作农业技术推广,已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在安排部署项目时,仅从实现高效目标出发,忽视了灌区的节水目标,将项目安排在非灌区农业区。二是对灌区如何节水,怎样实现节水与高效双重目标试验研究不够,有的试验设计不合理,对农业生产缺乏指导意义。三是部分县项目资金到位迟,到位率不高,仍有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截留资金的现象发生。四是中东部灌区水权制度改革步伐滞后,有的灌区特别是自流灌区和井灌区目前仍无灌溉定额指标,加之该区域仅在蔬菜、林果等栽培中实施灌溉,其他农作物多不用灌溉,仅在特别干旱年份进行适当补灌,难以运用“倒逼”机制调动农民采用农田节水技术的积极性。

(二)对面上推广的膜下滴灌技术扶持力度不够。今年全省新增推广膜下滴灌技术20万亩,除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建设核心示范区和采取贴息贷款方式完成9.41万亩建设任务外,其余新增推广面积主要通过整合市县项目资金来完成,给市县带来较大的工作压力。部分县(市、区)建议省农牧厅向省政府提出建议,协调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农业综合开发办追加部分扶持资金。

(三)由于地膜价格上涨、劳动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现有的补贴标准明显偏低,影响农田节水大面积推广。建议省农牧厅会同省级财政在明年的预算中提高补贴标准、增加资金投入,按照省政府印发的《关于加快高效节水农业发展的意见》(甘政发[2012]06号)精神,将补贴标准由目前的亩补贴10.5元左右提高到垄膜沟灌亩补贴20元、垄作沟灌亩补贴15元的标准。

(四)这几年,省农机推广研发部门针对农田节水技术做了大量的农机研发推广,大田作业机具种类较为齐全,但区域经济作物,如瓜菜等作物配套播种机具缺少,在垄膜沟灌机具方面:玉米和马铃薯等作物施肥、播种、起垄、覆膜等集多功能为一体的联合作业机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起垄覆膜播种机具性能还不够稳定。在垄作沟灌机具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在垄的成形、开构等功能上需要进一步完善。

(五)由于目前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无形中将大块田分隔为小块田,不利于机械作业,不利于农田节水大面积推广、整体推进。因此,建议农业等部门加大农村土地流转、集约经营、规模种植、产业发展步伐。

(六)农田节水推广中,市级农技中心、土肥站发挥着重要的组织、协调作用,也承担着技术研究、培训等责任,但市级财政没有设专项资金给予支持。建议市级财政部门能够给予市州农技部门试验、培训、督查、指导等方面的经费支持。

四、下一步的打算

2012年省政府在张掖召开了高效节水农业现场会,对全省灌区农田节水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今后我省将全力推进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根据省政府今年印发的《关于加快高效节水农业发展的意见》(甘政办发[2012]06号),实现到2014年以后每年推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1000万亩、年节水10亿方的目标。其中,2012年推广面积700万亩,2013年推广面积900万亩,2014年推广面积达到1000万亩。为了完成以上目标任务,今后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与农业部及省上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让他们了解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及目前存在的困难,从而在项目上优先安排,在资金上给予支持。

二是加大试验、示范力度,建成示范效果明显、辐射带动性强的高效农田节水示范区,成为节水技术成果展示的舞台、农民田间培训的学校,并安排一些具有前瞻的试验,创新技术模式,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支持。

三是提高技术培训水平,省上组织有关专家,集中培训各市县区技术人员。各市、县也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培训水平,开展技术培训宣传,让农民真正掌握农田节水技术。

同时,根据项目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建议省政府协调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农业综合开发办,通过各级财政追加补贴资金,支持膜下滴灌推广;省级财政在明年的预算 中提高补贴标准、增加资金投入,按照省政府印发的《关于加快高效节水农业发展的意见》(甘政发[2012]06号)精神,将补贴标准由目前的亩补贴10.5元左右提高到垄膜沟灌亩补贴20元、垄作沟灌亩补贴15元的标准。同时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大农村土地流转、集约经营、规模种植、产业发展步伐。在节水技术推广模式优化组合,大力发展以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为重点的现代高效农田节水技术,并建立以管灌+垄膜沟灌组合为基础,其他灌溉方式为补充的高效节水体系,优化用水结构从而有效缓解我省缺水的紧张程度,将节水与增效紧密结合起来,促进我省农业持续发展,形成各行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局面。

甘肃省农牧厅关于2013年全省高效农田

节水技术推广任务预安排的意见

有关市(州)、县(市、区)农牧(农业)局(委)、有关企业:

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加快高效节水农业发展的意见》(甘政发„2012‟6号)要求,2013年继续在河西、沿(引)黄及东部3个区域13个市州的灌溉农业区和省农垦集团公司农场及有关农业龙头企业推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并按照省政府建设兰州新区的决策精神,将兰州新区列为新增项目区。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厅在与有关市县衔接沟通,并与省直有关部门进行协商的基础上,提出2013年全省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任务预安排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意见要求早安排,确保人员、地块、技术、培训等提前到位。

一、实施区域及任务面积

今年在我省的13市(州)42个县(市、区)、兰州五区、兰州新区及有关农业龙头企业共推广膜下滴灌、垄膜沟灌、垄作沟灌三大高效农田节水技术900万亩(面积分配见 附件),其中:新增膜下滴灌(含设施滴灌等)50万亩,累计面积达到130万亩、垄膜沟灌630万亩、垄作沟灌140万亩。各地应积极行动起来,整合项目、争取资金,及早规划项目实施区域,将任务落实到地块和农户。

二、补贴资金

经我厅与省上有关部门协商,核心示范区建设拟由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安排补贴资金,面上推广的垄膜沟灌、垄作沟灌技术面积由省财政安排补贴资金,目前我厅正在积极争取预算安排、增加资金投入。推广分解下达到有关市、县及有关企业的膜下滴灌推广任务,由市、县、企业负责通过整合其他项目和积极争取各类资金来完成。

三、工作要求

(一)抓紧制定实施方案。各项目县(区)及企业要按照预安排的推广任务,结合当地实际,以县、区(企业)为单位抓紧制定可行的实施方案,并组织工作组,尽快进村入户与乡镇和村组衔接,将推广任务落实到具体的乡、村、农户和地块,并登记造册。

(二)搞好技术宣传培训。各地要利用冬春农闲季节,组织技术人员,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技术宣传与培训,确保每户有一位经过培训的明白人,切实提高技术到位率。

(三)安排开展试验研究。各级农技推广部门应与农业科研和教学等单位加强合作,针对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关键技术环节,联合进行技术攻关,开展高效农田节水技术特别是自动测墒灌溉技术和密植作物全膜微垄节灌技术、施肥技术、配套品种、种植模式、农机具配套等方面的试验研究,完善灌区农田节水技术路线,探索、总结、创新、完善高效农田节水技术体系和技术规程。

(四)开展整县、整乡推进工作。开展高效农田节水整县、整乡推进工作,在河西灌区选择凉州、高台、敦煌3个基础条件好、农民积极高的县实行整县推进;在河西及沿黄灌区每县选择1个乡镇共选择17个乡镇实行整乡推进工作(请各县务于1月20日前将整乡推进的乡镇名单及有效灌溉面积上报省农业节水与土肥管理总站)。

(五)提前做好物资采购。由于2013年我省旱作区将实施1500万亩旱作农业项目,灌区将实施900万亩高效农田节水技术,起垄开沟覆膜机械及地膜的需求量较大,有关市县要提前做好配套机械及地膜的价格调查,安排好采购计划,确保不影响春播生产,按期完成项目任务。

附件:2013年全省高效节水农业技术推广面积任务计划 表

甘肃省农牧厅

高效节水灌溉农业发展 篇6

一、充分利用灌区内的降水资源

灌溉水资源一般包括降水、地表水(库水或河水)和地下水。以前,灌区一般注重通过修建灌溉工程,尽量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而对本地降水的充分利用重视不够。实际上,对一个灌区来说,直接利用降水供给作物用水,是投资省、见效快的最好途径。为了充分利用降水,灌区应在雨季前多用井灌,以便腾空地下水库容,有利于雨季补充地下水;同时,应在田间采取耕作保墒措施,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另外还可以采取优化作物种植结构等农业措施,尽可能做到作物生长与雨热同步,从而提高降水利用率。

二、调整灌区的作物种植结构

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以适应灌区的水源状况,可以发挥灌溉用水的最大效益。在容易受旱的北方灌区,春季是小麦需水的关键时期,所以北方应在满足粮食生产需求的情况下,尽可能压缩小麦的种植面积,增加杂粮和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水稻为需水量最大的粮食作物,目前,在各引河灌区内占有相当的种植比例,因此,在灌溉水源日益短缺的情况下,这些地方应下大力气压缩水稻的种植面积。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在满足粮食生产的基本要求下,压缩粮食种植面积并提高其品质,增加饲料作物、经济作物、林果、蔬菜和名优特产作物的种植比例,错开用水高峰,增加产值,是灌溉农业高效用水的发展方向。在我国西部,一些流域的上游地区盲目开垦,大规模发展灌溉面积,造成下游断流并大面积荒漠化,引发了严重的生态问题,因此,这类地区要在留足生态用水的前提下,以水量定灌溉面积,超出水源承载能力的灌溉面积,要实施退耕还林还草。

三、采用非充分灌溉制度

按照满足作物需水要求和程度,可将灌溉分为充分灌溉和非充分灌溉两种。充分灌溉是指水源供给充足,能够全部满足作物的需水要求,此时的最优灌溉制度应是根据作物需水规律及气象、作物生长发育状况以及土壤墒情等,对农作物进行适时、适量的灌溉,使其生长条件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并且不产生地面径流和深层渗漏,这样既确保获得最高产量,又具有较高的水分生产率。而非充分灌溉的优化灌溉制度是在水源不足或水量有限的条件下,将有限的水量在作物间或作物生育期内进行最优分配,确保各种作物水分敏感期的用水,减少对作物水分非敏感期的供水,此时所寻求的不是单产最高,而是全灌区总产量最高或产值最大。

当前,由于灌溉水源日趋紧张,在大多数北方灌区,应该推广应用非充分灌溉制度。对于小麦、玉米连作区,可以减少小麦苗期的灌水量,一般每亩可减少50立方米。玉米灌水次数少,不宜采用非充分灌溉。棉花可在苗期或絮期减少灌水量,一般每亩可减少50立方米。水稻可以在分蘖期减少灌溉水量或不灌。采用非充分灌溉后,一般单产会有所降低。因此,在水资源紧缺地区应该经过充分论证比较后,在适当降低单产水平下扩大灌溉面积,使灌区总产得到提高。

四、因地制宜地选用节水灌溉技术

适用于我国大规模推广应用的节水灌溉技术有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田间节水地面灌溉等。当前,我国传统的以沟灌、畦灌为主的地面灌溉面积占到总灌溉面积的97%,从我国的经济和技术发展来看,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会以地面灌溉为主,因此田间节水地面灌溉技术应作为重点推广应用。田间节水地面灌溉技术主要有大畦改小畦、长沟改小短沟、平整土地、坐水种等,是投入少、见效快、农民易掌握的节水技术,应大规模推广应用。对于其它节水灌溉技术,各地应严格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选择。

五、节水灌溉要与农业综合技术相结合

过去发展农业高效用水,往往只注意单项的工程技术,而没能很好地配套农业增产措施,因此常会出现节水但增产增效并不明显的现象。与工程节水技术配套的农业技术主要有水肥同步供给技术、利用耕作措施调控农田水分技术、覆盖保墒技术、选育耐旱高产品种等。各地应根据不同灌区类型的特点,在大力推广节水工程技术的同时,选用适宜的农业综合技术措施,提高水分生产率,提高节水增产效益。

六、改革灌区的用水管理

实现灌溉农业高效用水,需要有一整套用水管理政策、法规、制度来做保证。因此需要对现行的灌区用水管理进行改革。

首先是明晰产权,实行企业化管理,强调用水户参与。对于大、中型灌区,可将工程管理单位改造为国家控股公司,用企业化方式管理经营水利资产,确保其保值和增值。对于小型灌区,可通过股份合作制、拍卖、承包和租赁等不同方式进行产权制度改革,达到搞活经营和管好灌区的目的。大、中型灌区要积极推广用水户参与管理的经验,在支渠以下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负责支渠以下灌溉工程的运行管理。

高效节水灌溉农业发展 篇7

1 提升现代化水平, 实现高效节水灌溉

现代化的实施并不是一句口号, 而是要在行动中具体落实, 全社会要充分重视农业现代化。结合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现状, 其现代化的实现需要从多方面着手。首先, 大力改革管理理念, 将国外发达国家农田水利工程灌溉管理的成功经验借鉴过来, 对我国传统管理模式有机创新, 明确高效节水灌溉理念。其次, 不断提升灌溉设备的现代化程度, 提升其科技含量, 避免浪费过多的水资源, 进而促使灌溉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2 优化配置水资源

水资源的使用过程即为农田水利工程的灌溉过程, 为了避免水资源浪费问题出现于灌溉过程中, 需要优化配置水资源, 有机结合农业发展, 实施分质供水。高效节水灌溉建设实施中, 需要大力保护生态环境, 积极贯彻农田水利可持续发展原则, 对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和生态用水等统筹规划, 科学监测与评估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依据总量控制、配额管理的原则分配水资源, 明确每一个灌区、每一个用水单位农田灌溉的用水总量、具体指标等, 且通过教育培训等措施的运用, 帮助各个灌区与用水单位将节约用水理念树立起来, 在合理的地方利用水资源, 以实现高效用水的目的, 还可以有机结合农业水资源配置与现代农业发展[1]。

3 大力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

通过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 能够对当地水利工程建设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时, 需要将高效节水灌溉特点充分纳入考虑范围, 严格制定各项指标, 集中连片农业分区之外, 有机结合农业收入、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等因素, 将现代化的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建设起来。要合理选择灌溉示范工程建设地址, 经济类作物较多的地区、难以自流灌溉的地区、干部群众比较支持高效节水灌溉的地区等作为优先选择。将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建设于这些地区, 具有较快的建设速度和较好的使用效果, 并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

4 积极创新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高效节水灌溉目标的实现基础为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因此, 需要积极引进和创新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其中, 灌溉用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节约用水灌溉工程技术等都属于传统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 除积极引进这些传统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外, 还需要引进一些新技术和新产品。如以生物技术为基础的调控灌溉技术, 该技术主要是充分研究农作物的生理特征, 亏水生长于农作物特定的生理期内, 一定程度上亏水锻炼农作物, 这样农作物品质就可以得到改变, 有效控制地上部分的过分增长, 除实现矮化密植之外, 高效节水目的也可以实现, 同时经济效益也能够得到显著提升。再如以3S技术为基础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其将GPS、GIS与RS技术运用过来, 可以及时准确获取农作物生长的各种信息, 且科学分析获取到的信息内容, 严格遵循农作物生长需求来实施灌溉[2]。还有以智能技术为基础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有机结合了生物学、智能化、自动化与信息技术, 能够全程控制农作物生长, 实时监测农作物及土壤中的水分, 之后向计算机中心传递, 进而实施变量灌溉。

5 结语

高效节水灌溉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和水资源的节约都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采取科学的措施和方法, 促进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 提升农业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张亚利, 胡志文.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初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5 (10) :123-125.

高效节水灌溉农业发展 篇8

1 我国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中存在的问题

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 面对当前淡水资源紧缺的现状, 相关部门应该重视节水灌溉的建设, 及时解决农田节水灌溉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1 对于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的管理不够完善

政府部门秉着“科学发展观”的理念, 提高了对节水灌溉工程的监督管理, 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时进行分析解决, 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程建设的质量。但是在工程施工结束后很多部门就忽视了对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 也降低了工程在农业管理中的使用价值。

1.2 针对农村节水灌溉工程规划不合理

工程建设中设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 但是在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中部分设计人员没有参考新时期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 更多的是依据以往的勘察资料开展相关设计工作, 降低了节水灌溉工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或是有一部分设计人员直接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大胆进行设计, 对勘察资料的利用率比较少, 这种现象会直接影响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工程的使用效果。

1.3 农村种植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

在很多地方农民对于农作物的种植一直处于最传统的观念中, 这种传统的种植观念无法真正发挥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的作用, 因此, 相关部门应该帮助农民及时的转变种植观念。

2 完善我国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的有效措施

做好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 对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 相关管理部门应该从多个方面监督落实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

2.1 利用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改善节水灌溉技术

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的运用, 对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节水灌溉工程中主要采用的是用水资源的调配优化技术和节约用水管理技术、农艺与生物节约用水技术,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 这些节水灌溉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需要采取更多先进的管理技术对节水灌溉工程进行改善[1]。为了更好的提高农业节水灌溉的工作效率和工作便捷性, 可以利用卫星定位系统对农作物进行监督, 及时了解农作物的生长情况, 通过计算机的数据分析对农作物进行灌溉;可以通过观察研究农作物的生长特征, 根据不同时期对各种营养素需要的要求对农作物进行灌溉或是施肥, 这样既可以控制地皮表面植物的过分生长, 还可以不断改善农作物的品质, 实现农作物增产的目标。还可以利用当下最为先进的智能技术对农作物实时进行监控, 及时了解农作物对水和各种营养的需求度, 利用计算机根据数据的分析结果进行灌溉, 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农作物的科学生长, 还可以尽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灌溉, 大大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2]。

2.2 结合农业发展情况对工程进行完善

水是我国宝贵的资源, 节水工程灌溉的建设可以在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基础上, 减少水资源的利用量。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在规划阶段比较重要, 它影响了节水灌溉建成之后的使用效果, 因此, 在这一阶段设计人员应该尽可能的考虑当地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或是农村的地理特点, 同时还要参考勘察资料以保证节水灌溉工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建设节水灌溉工程是为了推动农业的发展, 建设过程中应该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将科学发展观作为节水灌溉工程的指导理念;对于水资源的分配管理应该落实“总量控制、配额管理”的原则, 根据农业灌溉的需求对每一个灌区的水量利用指标进行确定, 保证农业灌溉工程的高效性和节水性[3]。只有真正将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和农业的发展结合在一起, 才能真正发挥灌溉工程的有效性。

2.3 重视对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

加强对农业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 是提高灌溉工程使用效率的一种有效措施。当前我国存在一种普遍现象, 就是在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前期各部门的重视程度都很高, 并且会亲临现场实施指导工作, 但是在工程建成后相关部门就疏忽了对工程的管理。针对这种情况相关管理部门应该提高认识, 转变工作态度, 根据节水灌溉工程管理的需要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 并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安排专人定期对节水灌溉工程进行监督管理, 及时发现工程项目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 安排专人进行检修, 最大程度的提高农村节水灌溉工程的使用效率。

3 结语

农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 在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步伐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 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 相关部门应该重视对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的发展, 利用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对节水灌溉工程进行改进, 设计人员在设计阶段既要参考勘察资料也要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 相关管理部门应该提高对积水工程的管理, 最大程度的发挥节水灌溉工程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摘要: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是我国农业发展的象征, 也是提升农业发展速度的一种方式。加强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工作, 对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 提高百姓的收入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当前我国农田节水灌溉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水平。因此, 本文根据对农田节水灌溉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 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 从而提升农村的经济水平。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问题及发展思路

参考文献

[1]杨志刚, 柳京华, 姬燕茹.漯河市节水灌溉工程现状及发展思路[J].地下水, 2010, 14 (0 5) :26-27.

[2]宋国雁, 冯连伟, 袁爱建.节水灌溉规模连片开发的设想与建议[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1, 13 (04) :41-42.

高效节水灌溉农业发展 篇9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问题,发展思路

对于农田水利项目来讲, 节水灌溉是非常关键的要素。不过, 现今时期的建设活动中还面对着很多的不利现象, 它们的出现严重的干扰到节水活动的开展。所以, 必须深入的分析节水思想, 分析发展理念, 才可以保证节水活动顺利的开展, 切实的提升群众的收入, 确保经济高速前进。

1 面对的不利现象

1.1 项目规划设计时面对的问题

对于节水项目, 设计者在勘察的时候, 一般是凭借以往的内容来分析, 没有认真的分析场地的具体状态, 此时就导致设计资料不合理。比如, 未对区域之中的种植模式探索, 未对土壤情况进行研究, 不关注水质的状态等等。在设计的时候, 很多设计者只是靠着过去的一些活动经验来开展工作, 不到场地之中认真地分析, 此时就导致设计出现非常多的不利现象。所以, 设计者要到场地之中认真地分析, 探讨那些干扰到节水项目的内容, 当获取合理的信息之后, 才可以开展设计工作。此时, 才可以确保节水活动合乎具体情况, 才可以在后续的建设中发挥具体的意义和价值。

1.2 项目面对着非常严重的重视建设轻视管控的思想

因为其工艺规定非常严苛, 所以, 在设计时期会受到关注。这时, 不管是所在区域的负责人亦或是建设者都有着高昂的热情, 有时候高层人员还会到达场地之中认真地分析。不过, 当期完成之后, 就没有人过问了。很多项目自从建成的那一天开始就没有人对其分析, 没有合理的维护, 导致项目不能够正常的使用。通过深入的分析, 得知其关键是由于项目的产权模糊。没有合理的管控思想。为了应对这个不利现象。管控供机构就要设置项目的产权, 确保管控思想合理, 有序的分配资金, 确保实现专人负责, 此时, 才可以确保项目能够合理的发挥出其应有的意义。

1.3 灌区之中的种植模式混乱

建设这些项目的意义是为了增加收入。不过, 因为过去的种植思想等的干扰, 很多灌区之中的种植模式未出现改变, 它的模式还是过去的那种, 春天种植玉米, 秋天播种麦子的情形, 就算是个别的区域开展了高效的模式, 它的规模也非常的小, 此时项目根本就无法体现出其增收的意义。要想起到关键的意义, 就要在灌区之中, 由专门的管控者积极地开展宣传活动, 切实的改变群众的思想意识, 积极地开展种植模式的调节。此时, 才可以切实的发挥出灌溉项目的意义, 提升群众的收入。

2 应对措施

2.1 将优化水资源配置和农业发展相结合

结合当前的资源状况, 相关的设计人员要认真的分析, 合理的使用资源。确保分质供水活动落实、在开展该项建设工作的时候, 要将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 促进农田水利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建设的基本思路, 统筹发展生活、生产以及生态用水, 大力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的环境监测与评估。在水资源的分配上要认真坚持“总量控制、配额管理”的分配原则, 明确每一个灌区, 每一个用水单位农田灌溉的用水总量以及农田灌溉的具体指标。而且规定所有的灌区以及相关机构都要积极的使用水资源, 把其运用到所有的可以使用的区域之中, 在确保高效节约的背景下, 确保资源能够和当今的农业有机的发展到一起。

2.2 积极地建设示范项目

建设此类项目能够显著地提升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开展示范项目创建的时期, 工作者应该积极的结合灌溉的具体特征, 明确多种指标要素, 在农业分区集中连片的基础上, 将增加农业收入、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作为其根本出发点, 努力打造现代化的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当选择地址的时候, 要认真的关注如下的一些内容。 (1) 优先选择严重缺水并且因为地面高低不平难以进行自流灌溉的地区; (2) 优先选择经济相对发达, 种植作物多为经济类作物的地区; (3) 干部群众思想比较先进, 能够积极支持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建设的地区; (4) 社会综合治安状况良好, 没有恶性案件发生的地区。在这些地区进行高效节水灌溉, 不但建设速度快, 其使用效果也比较好, 能够较好地起到带动作用。

2.3 合理的发展优秀的灌溉科技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是实现高效节水灌溉的前提, 努力引进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对于提高节水灌溉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主要包括灌溉用水资源的优化调配技术、节约用水的灌溉工程技术、农艺与生物节约用水技术和节约用水管理技术等。当开展该项建设工作的时候, 除了要不断的引进和强化相关的灌溉思想之外, 还应该积极地开展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和引入工作。目前, 新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 建立在生物技术之上的调控灌溉技术。该技术主要是通过认真研究农作物的生理特征, 在农作物特定的生理期内实施亏水生长, 从而使农作物得到一定的亏水锻炼, 这样就可以不断改变农作物的品质, 控制地上部分过分生长, 在矮化密植的基础上, 达到高效节水, 增加经济效益目的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2) 建立在3S技术之上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该技术主要是利用GPS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GIS (地理信息系统) 、RS (遥感技术) 等现代技术, 及时准确获取农作物生长的各种信息, 并将其获得的信息进行计算机分析, 然后按照农作物生长的需要进行灌溉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3) 建立在智能技术之上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该技术主要是将生物学和智能化、自动化、微电子以及信息技术相结合, 对农作物的生长进行全程控制, 对农作物躯体中的水分、土壤中的水分进行实时监测, 然后将信息传递到计算机中心, 由计算机发出指令进行变量灌溉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2.4 积极的开展项目管控活动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是农田水利工程的基础, 管控活动是节水的重点。为确保已经运行的项目能够持久的发挥意义, 就要认真的对其开展周密的管控活动, 为确保项目管控能够落实到具体的层次之中, 第一要做的就是不断的健全管控的体系, 明确具体的权责体系, 把体制落实到具体的人的身上。此时, 才可以确保项目能够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3 结束语

总的来讲, 积极地开展节水灌溉项目, 不仅仅能够提升效益, 节省资源, 同时还能够显著地节约资金, 改变过去的投入高, 回报低的现象。

参考文献

[1]高静萍, 姚萍.对农业节水灌溉问题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11) :259.

[2]陈芝键.水利工程灌区节水技术思考[J].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8 (5) :404-405.

[3]王祖继.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农业项目[J].新长征, 2011 (5) :7-9.

高效节水灌溉农业发展 篇10

1 案例分析

n市是一个水资源较为缺乏的一个城市, 其整个城市的水资源总量仅为75.3亿m³, 人均占有量就更少了, 水资源的短缺问题已经成为了困扰该市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尤其是对于农业发展来说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阻碍因素, 农业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灌溉水资源存在明显的不足, 并且其具体的灌溉方式也存在较大的落后现象, 水资源的利用率较低;基于这一现状, 该是选择了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采用了诸多新型的灌溉手段来进行具体的农田水利灌溉, 起到了极为不错的效果, 本文下述的一些具体高效节水灌溉措施就借鉴了该市的一些经验。

2 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的重要价值

在农田水利工程的灌溉中重视其高效节水水平是极为关键的, 这主要是因为高效节水灌溉具备着较强的实际价值, 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具体来说, 这种重要价值的体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 首先, 资源和能源的节约利用是当前我国社会, 乃至世界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趋势, 也是必须落实到各个行业中的一个重要要求, 对于农田水利工程的灌溉来说, 其最为主要的工作过程就是通过对于水资源的利用来确保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而水资源恰恰是一项最为关键的资源,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此, 加强了农田水利工程灌溉的高效节水平也就相当于节约了水资源的应用, 符合当前的社会发展趋势, 也是必要的一个举措; (2) 其次,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的发展还是农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要求, 农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农田水利灌溉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障农业的快速发展,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保障作用, 提高高效节水灌溉的发展就是一个重要途径, 尤其是对于灌溉高效性的提高更是能够在较大程度上保障其灌溉的切实作用, 有利于农田的快速发展; (3) 最后,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的发展也是当前最为广泛的农民群众的普遍要求, 通过加强这种高效节水的发展速度, 能够有效地减少农田灌溉中的资源消耗, 同时也就减少了农田灌溉的成本支出, 更好的促进了农民群众的收入增加。

3 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措施

3.1 提高现代化程度, 做好高效节水灌溉

实现现代化并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口号, 需要我们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 而农业的现代化作为一项重要的实现目标更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 这种现代化程度的提高是多方面的, 尤其是相对于当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极为落后的灌溉模式而言, 其现代化的进程需要改善很多方面的内容, 首先, 管理理念就是需要改善的一个重点, 参考借鉴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农田水利工程灌溉管理模式, 革新当前我国的传统管理模式, 深入确立高效节水灌溉理念是必不可少的;另外, 对于具体的灌溉设备而言也需要实现现代化, 尤其是要提高具体灌溉设备的科学技术含量, 提高灌溉的效率和水平, 减少无端的水资源浪费。

3.2 加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农田水利工程的灌溉过程其实主要就是水资源的使用过程, 而加强其灌溉的高效节水效果也就是减少灌溉过程中出现的水资源浪费现象的过程, 同时, 也就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一个过程, 针对这一过程来说, 加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就是一个重要的举措, 相对于当前的水资源配置现状而言, 加强水资源配置的标准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就是今后的一项重点任务, 而这也正是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的一个重要举措, 在保障其作用能够充分展现的基础上做到最大程度的水资源节约使用。

3.3 创新节水技术

对于水利灌溉的高效节水发展来说, 技术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和措施, 众所周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这一点表现在农田水利工程的灌溉上也是较为明显的, 提高了当前灌溉中所用的一些技术手段就能够充分的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并且还能够有效节约灌溉过程中能源的使用, 在两个方面都能够达到节约的目的, 可以说是当前节水灌溉发展的一个最为关键的举措, 比如对于灌溉过程中水压力技术的研究和突破, 就能够提高灌溉中水供应的高效性, 促进节水灌溉的快速发展。

3.4 提高灌溉的精细化程度

当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过程中, 之所以对于节水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 浪费也是一个重要的表现, 而对于灌溉中的浪费现象来说, 粗放式的灌溉方式就是一个重要的弊端, 也是当前需要改善的一个重要问题, 和粗放型的灌溉方式相对应的, 提高灌溉的精细化程度就成了一种重要的举措, 通过事先的合理规划和设计, 精确的计算出农田水利工程灌溉中的每一处的水资源使用量, 并且对于具体的灌溉过程采取精细化的管理手段, 确保每一点水资源都能够发挥其最佳的效果, 减少不必要的灌溉水资源使用, 最终提高灌溉的效率, 达到高效节水灌溉的发展。

3.5 革新灌溉模式

就当前我国的大多数地区的灌溉模式而言, 都是采取传统的土渠漫灌方式进行的, 这种方式的应用对于高效节水灌溉而言是不利的, 其造成的水资源损失也是极为严重的, 并且灌溉的效果也较差, 这也是粗放型的灌溉方式的一种最为典型的代表, 针对这种传统的灌溉模式来说, 必须采取革新手段进行改善, 就当前的发展趋势来说, 喷灌技术、微灌技术和滴灌技术都正在充分的展示着自身的独特优势, 尤其是在灌溉节约性上的作用更是极为突出, 相信随着灌溉的发展, 这些灌溉模式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应用。

3.6 充分利用新技术提高管理效率

对于农田水利工程的高效节水灌溉发展而言, 其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并且对于节水效果来说也是极为关键的, 通过加强管理能够充分的协调灌溉过程中各方的资源配置, 进而提高灌溉的效率, 并且及时高效的管理还能够有效地避免一些水资源的灌溉浪费, 使灌溉过程时刻控制在我们手中;而这种管理水平的提高必须依赖于相关的技术的提高, 就当前的管理水平提高来看, 其对于新技术的运用主要集中在信息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智能化技术的运用上, 虽然当前对于这些新技术的运用并不算特别的普及, 但是其所展现出来的重要作用却是极为明显的, 值得我们在今后的灌溉中进行推广。

结语

综上所述, 基于农田水利工程重要性来说, 加强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而针对其主要的任务而言, 灌溉的效率也需要得到相应的提高, 尤其是相对于当前的农田水利工程灌溉不良现状来看, 加强其高效节水灌溉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本文针对当前的灌溉现状, 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处理办法, 在灌溉的规划、技术和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并且提出了新技术应用的巨大价值, 希望对于今后的农田水利工程灌溉的高效节水发展具备一定的借鉴意义。

摘要:农田水利工程是当前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支撑, 其对于农业的发展极为重要, 但是因为其对于水源使用量的不断提高, 目前对于节水灌溉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 本文就针对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首先介绍了其必要性和重要价值, 然后探讨了一些促进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现状,发展措施

参考文献

[1]滕金福.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思路初探[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 (12) :140.

[2]王玉娟, 吴欢欢.新形势下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发展探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3 (09) :36-37.

[3]徐建合.高效节水灌溉发展新思路[J].中外企业家, 2013 (28) :240.

[4]郭闯.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中农田水利工程的设计[J].企业技术开发, 2010 (11) .

高效节水灌溉农业发展 篇11

关键词:高效节水;灌溉;对策

中图分类号: S27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23.056

甘肃省位居中国的西北,属内陆省份。大多数地区自然条件恶劣,雨水较少,很多地区常年干旱,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出现了水资源严重匮乏的现象。农产品的生长离不开水资源的灌溉,这就使有限的水资源无法去供应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所以,即使是在有很好的光照,适应农作物生长的地区,但由于没有充足的水资源,导致农作物质量、产量方面都极不稳定,阻碍了当地的农业经济发展。为了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大力发展当地农业,就必须对农作物进行大量灌溉,但大多数的农户采用的是以漫灌方式进行灌溉,造成水资源严重浪费。因此,就出现了对有限的水资源如何充分高效利用的问题。本文就甘肃省实施高效节水灌溉的几个对策进行研究。

1实行高效节水灌溉的必要性

1.1是国家西部开发实施战略的需要

高效节水灌溉的实施,不仅可以调整农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农作物增产增量,提高农民收入,还可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促进甘肃的农业、畜牧业、林业发展,带动甘肃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影响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有诸多因素,其中水资源是决定性因素。因此,高效节水灌溉的实施,解决了经济问题与生态环境问题,推动了经济发展,是国家西部开发实施战略的需要。

1.2是促进农业用水经营管理良性运行的需要

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不仅改善生态环境,将水利用率提高,促进农作物产量的增收,还可减少灌溉时水量的损耗,降低水费的价格,有利于相关单位开展对水费的征收工作,提高管理单位的整体效益。同时也可将节约的农业灌溉用水转移至高效益用水部门,实现将水资源最大化进行配置。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可完善灌溉标准度量,这样将逐渐把水商品化,为现代化的水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1.3是传统水利向现代化水利转变的需要

现代化水利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配置、节约管理、保护等。若要可持续发展水利工程和水资源,就要在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下,尽快维修那些无法正常运行的基础设施。只有对高效节水灌溉进行大力发展,现有的水利工程设施才可继续发挥效益,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得以推进,同时也是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的有效途径之一。

2甘肃省高效节水灌溉的对策

2.1节水灌溉发展模式的确定

节水灌溉发展模式的确定,需要从多方面综合考虑。例如:各地区的生态环境,水资源状况、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等等。例如:按照水资源状况,可分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湿润区等。一般来说,根据干旱区和中部干旱半干旱区水资源严重缺乏,灌溉面积较大等特点,不仅采用管道输水灌溉,还要与高效节水技术相结合,例如:日光温室滴灌,喷灌、大田滴灌等技术。丘陵及川台地,一般重点发展的是小型喷灌。因此,节水灌溉发展模式的确定,并不是单一的一种灌溉技术,而是采取多种灌溉技术相结合,大力推进管理节水的措施。例如:地下水+加压泵供水+管、喷、滴节水灌溉系统+农艺与管理节水,水库或塘坝取水+滴节水灌溉系统+管、喷等模式。在陇南山地半湿润区,一般采用的是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滴灌、喷灌技术。为最大化实现节水技术,调整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和高效节水相结合,让农民通过发展节水灌溉实现增收,让增收激励农户节水灌溉,为高效节水灌溉的发展创造条件。

2.2制定适合省情的节水技术标准

节水灌溉技术有很多的种类,但是通用的很多各种节水灌溉技术,节水指标,节水标准在甘肃省并不完全适用。若不制定适合该省情况的节水技术标准,即使对节水灌溉面积进行加大,也不能均匀灌溉单位面积,导致工程质量参差不齐,不仅影响了工程的质量,节水效果也不明显。因此,只有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灌溉技术标准,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所以,影响节水灌溉工程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就是节水技术标准的制定。

2.3改革农业灌溉用水水价制度

目前,农业灌溉用水价格偏低,据统计,全省自流灌区成本价是0.142元/立方米,平均水价是0.085元/立方米,不足成本水价的60 %,提水灌区平均水价也不足成本水价的55%,按照每亩地节水100立方米计算,最大程度可以节省24元,而改造每亩节水技术成本平均在200元以上,不利于激励农户采用节水技术。因此,为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可适当提高灌溉水价,使农户有节水灌溉的意识,高效用水,提高节水农业的经济效益。

3结语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对于该省高效节水灌溉工作,不仅是一个机遇,更是一个挑战。新时期下,新的治水思路给高效节水灌溉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同的区域应确定不同的节水灌溉模式来提高农业用水的效率。即:应以高效利用水资源为目标,采取不同的灌溉科技技术,利用农业产业具有的自身优势,以利用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实施,为甘肃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和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强的水利保障。

参考文献

[1]董宏,张伟锋.甘肃省发展节水灌溉对策探讨[J].甘肃科技,2012,(11).

[2]雷宏刚.甘肃省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必要性与效益分析研究[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15,(10).

高效节水灌溉对水利发展的必要性 篇12

高效节水灌溉是党中央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而批准开展的一项重大专项行动。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实施高效节水灌溉, 是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重大战略举措。通过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 进一步挖掘粮食及经济作物的增产潜力, 为保障粮食的安全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为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解决水资源瓶颈制约的根本途径就是实施节水灌溉。由于海原县属资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并存地区, 就需要大力发展喷灌、管道输水灌溉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大幅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这对于缓解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实施高效节水灌溉, 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所迫切需要的。海原县人增地减水缺的矛盾日益突出, 靠增加自然资源投入来提高农产品产出的空间越来越小, 因此最根本的出路就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道路。还需要通过发展高效节水灌溉, 改变传统的大水漫灌的灌溉模式, 这样有利于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 大大促进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以及集约化。近些年, 海原县围绕发展节水灌溉开展了大量工作, 因此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由于当前高效节水灌溉的发展较为落后, 使得工程面积仅为有效灌溉面积的4.7%。为了将其转变为海原县农业发展方式的一项根本性措施, 就需要合理有效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 以此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发展, 是实现海原县大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也是促进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县域经济、社会、民生等生态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其中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 可以节约用水、用料, 还能有效增收, 增加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而通过对高效节水灌溉的发展, 对促进农业生产方式改革有很大作用, 有利用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推动海原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以及为社会协调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可提高抗旱减灾能力, 建立可持续发展农业。海原县水资源极度短缺。近些年, 随着灌溉面积的增加, 产业化发展和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 使得供水负担加大, 就造成供需之间的矛盾发生。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频繁干旱逐年加重, 造成人畜饮水极度困难, 使得生态环境脆弱, 造成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 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当地农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因此, 我们需要加强农业产业项目的建设, 发展旱作节水技术是建立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实施高效节水灌溉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长期以来, 由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以及自然条件和水资源的的限制, 发展灌溉工程难度大、成本高。农业经济结构单一, 节水技术普及率低, 节水措施不配套, 抗灾避灾能力弱,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缓慢, 农民收入水平还很低。通过规划项目的实施, 能够大力调整农、产业结构和土地的合理利用率, 能够加强地方优势产品的产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 能够充分发挥农民用水协会的作用, 结合工程措施和农业措施对不同产业的需水特性进行管理, 大大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效益。以此建立完善的现代化节水、高效的生态农业发展体系, 以此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特色农产品产业带, 增强农民的收入。

综上所述, 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 为彻底解决灌溉问题, 有效利用当地水资源。通过发展膜下滴灌等灌溉技术, 可以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 这样才能使农业产业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 农民的收入也会进一步增加, 为可持续发展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对解放当地劳动力, 发展农村经济, 改善生态环境等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良好的机遇与政策支持。科学发展观和中央新时期的治水方针对水利的发展和改革有着明确的方向。而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新时期的水利发展与改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而中央到地方对宁夏中部干旱带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把旱作雨养区建设成为抗旱稳产型的特色农业产业带, 大力推广高效节水农业, 构建起抗旱减灾水效机制, 是当前自治区农田水利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开发条件成熟。各项目区域有着良好的交通, 电力基础建设也相对成熟, 以建的水源工程为依托, 发展高效的节水灌溉项目。

群众积极性高。项目建设对促进海原县的经济发展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 可以大大提高农民的收入, 因此各项目区域的农民有着很高的积极性。

本项目规划方案符合当地实际, 采用的技术先进成熟, 具有完善的技术支持体系。

海原县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实施后, 能够有效地改善项目区域群众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 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对推动干旱山区发展优质的高效节水农业有重要意义, 也能够为灌区经济持续发展起到良好的典型示范作用;对推动当地的经济持续发展、稳定发展以及加强民族团结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郭连世.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后运行管理的探讨[J].科技传播, 2013 (07) .

[2]韩晓伟, 崔永玲, 卢慧英.发展节水灌溉开发利用水资源[J].河南水利, 2001 (05) .

上一篇:转变教育观念下一篇:护理路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