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钢板论文

2024-07-07

支撑钢板论文(共7篇)

支撑钢板论文 篇1

Pilon骨折是指患者骨折部位分布在胫骨远端与胫距关节面之间, 胫骨表现有远端松质骨骼压缩而爆裂以及踝关节处软骨面粉碎性转移等特征, 临床上往往合并发生腓骨下端处骨折以及皮肤、软组织严重受损[1]。随着我国交通运输水平的高速发展, 车祸等病伤原因导致的胫骨Pilon骨折案例有增无减, 对该种骨折的不断研究一直都是骨科研究的重点课题[2]。本文采用后侧pilon骨折支撑钢板进行术后固定, 探讨分析临床效果, 具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我院骨科共收治Pilon骨折患者56例, 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28例。其中, 对照组男性与女性患者例数分别为11例与17例;年龄在19~65岁范围内, 平均年龄为 (35.1±4.9) 岁;因坠落损伤8例, 因车祸导致损伤16例, 受重物砸损伤4例。实验组男性与女性患者的例数分别为13例与15例;年龄在22~68岁范围内, 平均年龄为 (33.8±5.4) 岁;因坠落损伤12例, 因车祸导致损伤11例, 受重物砸损伤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无可比性差异。

1.2 固定方法

椎管内麻醉或者全麻, 仰卧位。术野消毒、铺巾, 驱血, 大腿气压止血带维持在350mm Hg。

1.2.1 对照组固定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按常规方法进行固定, 手术时行小切口方法对骨折受损伤处进行内固定以及复位, 关节面复位时视角为直视。然后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克氏针将骨块固定, 注意关节面恢复后需用跨关节外固定支架将远端骨折处固定。

1.2.2 实验组固定方法

取小腿后侧入路, 沿跟腱外侧作6~8cm长纵形切口。切开小腿深筋膜并于腓骨长短肌及与目鱼肌之间进入。向两侧拉开腓骨长短肌及比目鱼肌及其下的拇长屈肌, 充分显露骨折端及下胫腓联合。对骨膜进行有限剥离, 直视下探查胫骨远端后侧骨折及移位情况, 复位骨折完全恢复踝关节后关节面, 将骨折复位并用支撑钢板进行固定。

1.3 数据处理

本文研究所收集到的相关资料以及其他记录数据, 经EXCEL软件将数据录入、整理后均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处理, 组间差异采对比检验采用χ2检验法。

2 结果

两组Pilon骨折患者经固定手术治疗后, 对照组的平均愈合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均明显长于实验组, 出现的并发症也明显多于实验组。对照组出现5例切口感染, 4例出现积血和肿胀;实验组2例出现切口浅表感染。以上差异均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具体数据见表1。

注:两组数据的三项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在骨科创伤性疾病中, 胫骨Pilon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 胫骨远端形状类似药店碾药用的杵 (Pilon) , 是指患者骨折部位分布在胫骨远端与胫距关节面之间, 胫骨表现有远端松质骨骼压缩而爆裂以及踝关节处软骨面粉碎性转移等特征, 临床上往往合并发生腓骨下端处骨折以及皮肤、软组织严重受损[3]。该骨折大多属于高能量情况导致患者胫骨远端处发生骨折, 若对关节面的复位以及下肢力线恢复情况不理想, 均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手术治疗效果。

临床上固定Pilon骨折的较为成熟的方法是采取按常规方法进行固定, 手术时行小切口方法对骨折受损伤处进行内固定以及复位, 关节面复位时视角为直视。然后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克氏针等器具将骨折处固定妥当。近年来从后侧入路对Pilon骨折进行固定取得了十分显著的临床效果, 受到诸多患者与专家的认可。据相关文献表明, 使用该方法治疗骨折, 不仅术后并发症出现少, 而且有利于患者及早恢复肢体功能以及关节面复位[4]。取小腿后侧入路, 沿跟腱外侧作6~8cm长纵形切口。切开伤口皮肤以及小腿深筋膜后, 将有关肌拉直, 剥离骨膜, 复位骨折完全恢复踝关节后关节面, 将骨折复位并用支撑钢板进行固定。

本文研究中, 两组Pilon骨折患者经固定手术治疗后, 对照组的平均愈合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均明显长于实验组, 术后并发症较多且与实验组相比差异显著。对照组出现5例切口感染, 4例出现积血和肿胀;实验组2例出现切口浅表感染。结果表明后侧入路支撑钢板固定是治疗Pilon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综上所述, 使用后侧入路支撑钢板固定方法治疗Pilon骨折, 具有并发症少、愈合时间快、负重时间短等特点, 治疗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上推广研究与应用。

摘要:目的 通过观察我院Pilon骨折患者临床治疗资料, 探讨分析后侧pilon骨折使用支撑钢板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我院骨科共收治的56例Pilon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2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钢板固定, 实验组采取后侧支撑钢板固定。结果 两组Pilon骨折患者经固定手术治疗后, 对照组的平均愈合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均明显长于实验组, 术后并发症较多且与实验组相比差异显著。对照组出现5例切口感染, 4例出现积血和肿胀;实验组2例出现切口浅表感染。结论 使用后侧入路支撑钢板固定方法治疗Pilon骨折, 具有并发症少、愈合时间快、负重时间短等特点, 治疗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上推广研究与应用。

关键词:后侧,pilon骨折,支撑钢板固定

参考文献

[1]高云刚, 刘峰.Pilon骨折的治疗进展[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2, 31 (14) :8-9.

[2]陆峥, 吴卓林, 马勇, 等.Pilon骨折解剖钢板固定临床报告[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2008, 18 (3) :397-398.

[3]胡海清, 张松, 金捷, 等.经后侧入路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后Pilon骨折的疗效观察[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2, 27 (8) :695-696.

[4]师华.胫骨远端锁定解剖钢板治疗Pilon骨折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 2012, 16 (32) :4246-4247.

支撑钢板论文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胫骨骨折患者52例, 男36例, 女16例, 患者年龄18~57 (32.5±2.4) 岁。其中, 左侧胫骨平台骨折25例, 右侧胫骨平台骨折27例。骨折原因包括车祸、坠落伤等。应用Schatzker分类方法, 其中I型骨折22例, Ⅱ型骨折13例, Ⅲ型骨折14例, IV型骨折3例。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 对照组应用普通钢板进行内固定, 观察组应用支撑钢板进行内固定。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2]

在全麻或连续硬脊膜外麻醉下, 外侧平台骨折行膝关节外侧入路, 内侧平台骨折行前内侧手术入路进入骨折端, 充分显露断裂平台处关节面。术中以关节面复位后平整为手术目的, 先将骨折片复位, 以巾钳固定, 钻入克氏针固定断裂骨折片, 视骨折具体损伤程度选择使用内固定物。对照组应用普通钢板进行内固定, 观察组应用支撑钢板进行内固定。

1.3 评价标准[3]

根据Rasmussen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价, 综合患者术后行走能力、关节活动度及稳定性、伸膝等能力, 将其分为优、良、可、差四个等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观察组优良率为92.3%, 对照组优良率为83.1%, 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P<0.05) , 见附表。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对照组出现下肢水肿11例, 观察组仅2例, 差异显著 (P<0.05) 。均经对症处理后消失。

2.3两组患者其他指标对比

经治疗, 观察组患者的骨折全部愈合, 愈合时间9~18 (11.5±1.5) w, 患者可负重行走, 无疼痛症状。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现象;对照组患者5例愈合不良, 且愈合时间为15~25 (23.5±1.5) w, 4例患者出现行走疼痛症状。

3 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多发于55岁左右骨质疏松老年患者[4], 临床表明应用手术治疗效果优于保守治疗。本研究用支撑钢板进行内固定, 跟普通钢板对比, 效果良好。应用支撑钢板进行固定时, 应注意:在韧带未损伤情况下, 恢复关节面的对位和轴线, 以确保关节的稳定性。将压缩的关节面整块抬起, 才能保留骨块的血液供应, 且复位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更好。关节面抬起后遗留的骨缺损须行植骨, 以防止关节面塌陷。关节面和干骺端的垂直骨折线须用拉力螺钉加压固定, 可促进关节软骨的愈合和再生。干骺端必须用支撑钢板固定, 以防止轴向负重时出现移位。稳定固定还能消除疼痛, 有利于早期活动。早期活动对关节和软组织的功能恢复至关重要, 而且对关节软骨的愈合也有重要意义。应用普通钢板存在较多缺陷, 在塑形时要求十分精确, 一旦出现偏差, 可能在螺钉拧紧时造成骨折移位的危险, 且从本研究结果可知, 应用普通钢板内固定的优良率较低, 骨折愈合时间等均逊色于应用支撑钢板进行固定的患者。

综上所述, 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应用支撑钢板进行固定的效果良好, 有利于提高治疗优良率, 减少术后并发症,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Stokel EA, Sadasivar KK.Tibial plateau fractures:standardized evaluation of operative results[J].Orthopedics, 1991, 14 (3) :263-270.

[2]王秋根, 汤旭日, 张秋林.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周围韧带损伤治疗探讨[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4, 6 (3) :264-266.

[3]赵金忠.膝关节重建外科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281-287.

支撑钢板论文 篇3

1 一般资料

2008年6月至2011年4月与间我院住院处收治了股骨远端骨折患者30例, 男26例, 女4例, 年龄19~65岁, 骨折按AO/ASIF分类[1]:A型关节外骨折10例 (A25例, A35例) , C型关节内骨折20例 (C14例, C28例, C38例) 。所有病例均采用股骨髁支撑钢板远端固定方法。

2. 手术方法

硬膜外麻醉下, 取大腿下段前外侧绕髌骨外缘皮肤切口, 止于胫骨结节;充分显露骨折端及关节面, 骨折的复位根据“由远及近, 先关节内后关节外, 先复杂后简单”的原则, 在直视下将骨折解剖复位, 先复位冠状面的股骨髁部骨折, 并以拉力螺钉固定, 再将髁间骨折复位并以2~3枚克氏针临时固定, 再将股骨干与髁部复位, 对其间的碎骨片不要强求解剖复位, 只要骨折远、近端对线好, 碎骨块排列好即可;然后安装支撑钢板, 钢板的远端与股骨髁外侧贴紧;术中C型臂透视了解复位情况, 对有骨缺损应予植骨。

3 结果

疗效优21例, 占70%;疗效良8例, 占26%, 差1例。

4 讨论

尽管中医学对骨折早有认识, 如甲骨文已有“疾骨”、“疾胫”等病名。但关于针灸治疗骨折, 在古医籍中未见记载。现代有关临床报道, 首见于上世纪60年代。自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起, 针灸已较广泛地应用于骨折及其相关病症的治疗, 诸如矫治骨折后的外翻畸形、骨折手术时的针刺麻醉以及治疗脊柱骨折损伤脊髓所至的截瘫等。实践证明, 针灸不仅可以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 对股骨颈骨折、椎体骨折等也有较好的效果。穴位刺激方法上, 除传统针灸外, 尚有电针、拔罐以及激光穴位照射等。当然, 针灸仅是中医治疗骨折中的一个方面, 一般要求在整复及固定之后才能进行针灸。骨折的固定包括外固定和内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可因间接暴力或直接暴力作用引起, 在跌倒时, 身体发出旋转, 在过渡外展或内收位着地, 或跌倒时侧方倒地, 大转子直接撞击, 均可发生转子间骨折。转子间是骨囊性病变的好发部位之一, 因此也可发生病理性骨折。股骨髁支撑钢板抗弯、抗扭、抗剪力及抗旋转性能好, 符合股骨下端解剖结构, 与股骨髁结合紧密。L型髁钢板虽然也具备上述特点, 但击入固定时常易发生两髁分离, 尤其对髁部粉碎性骨折以及内髁骨折块较小时, 固定不牢, 不易保持解剖复位[1]。而股骨髁支撑钢板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钢板远端近似三角形设计以及螺钉孔呈三角形分布, 加强了内固定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多枚经钢板远端螺钉孔拉力螺钉的使用, 使髁间碎骨块之间达到侧方加压, 而髁上侧方钢板则为碎骨块提供轴向支持从而保证了骨折端的完整性及连续性, 为术后早期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股骨髁支撑钢板手术操作简单, 固定可靠, 适用于除B3型外的所有股骨远端骨折, 尤其对于C2C3型骨折, 即使骨折粉碎严重也能提供多平面三维固定, 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笔者认为股骨髁支撑钢板是股骨远端骨折优先选择的内固定材料, 但术中及术后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术中尽可能恢复股骨髁解剖形态, 恢复关节面平整, 避免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2) 股骨髁上骨折粉碎或有骨缺损时, 在髁上内侧必须植骨, 以使钢板对侧植骨愈合, 避免因钢板的应力集中而发生疲劳弯曲或折断; (3) 由于钢板远端为分叉状, 且较宽, 术中需充分显露股骨外髁的外侧面, 应避免损伤外侧副韧带及腘肌腱股骨外上髁止点; (4) 借助CPM机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 在骨折未完全愈合前避免负重避免钢板发生应力性松动、断裂。有句话叫:伤筋动骨一百天。说的是骨折之后恢复的时间是比较长的, 因为, 骨折的病人在较长的恢复期间, 病人的家属和病人都要注意饮食上的调养。一般来说, 受伤有1~2个星期的患者, 饮食需清淡、易吸收和消化, 应多给他们食用一些蔬菜、水果、鱼汤、蛋类、豆制品等, 而且应以清蒸或者炖熬为主, 少吃香辣、油腻和煎炸的食物。特别是可以多吃蜂蜜和香蕉等, 因为卧床患者大都会出现大便秘结等症状, 这些食物可以帮助排便。受伤有2~4个星期的骨折病人, 他们的身体不再那么虚弱, 食欲和肠胃功能都有所恢复, 那时可适当补充营养像骨头汤、鱼类、蛋类及动物肝脏等食物比较好, 同时也要多吃一些萝卜、西红柿、青椒等, 这些食物可满足骨骼生长需要, 促进伤口愈合。

参考文献

支撑钢板论文 篇4

关键词:股骨远端骨折,复杂,双钢板,锁定钢板,内固定

股骨远端形状很不规则,髓腔较大,皮质较薄,髁部主要由松质骨构成,髁上为皮质骨与松质骨的移行部[1],此解剖特点导致该位置更容易骨折,股骨远端骨折约占股骨骨折的6%[2],而其中以C3型骨折最为复杂,多为高能量损伤造成,关节面损伤严重,术后并发症多,后遗关节活动障碍、致残率高,是较难治疗的关节内骨折之一,手术治疗是首选方法[3],关于股骨髁骨折的手术内固定方式较多,如:螺钉、95°角钢板(CP)、动力髁螺钉(DCS)、髁蝶形钢板(CBP)、中心型内固定首选股骨髁上逆行带琐碎内钉(GSH)等,以往的文献报道各有其优越性[3,4,5,6]。本科自2007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28例C3型股骨髁骨折患者,均按AO/OTA分型[7],采用内侧支撑外侧锁定钢板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28例。男23例,女5例;平均年龄45.4岁(33~71岁);左膝18例,右膝14例,其中4例为双侧股骨髁骨折;车祸伤17例,高处坠落伤6例,摔伤3例,重物砸伤2例,均为闭合性损伤。按AO/OTA分型,28例均为C3型骨折。合并粉碎髌骨骨折1例,合并股骨近端骨折、髌骨粉碎骨折1例,半月板损伤3例。24患者在伤后24~72 h内行手术治疗,其中4例患者合并有内科疾病,在控制好内科情况符合麻醉及手术标准后行手术治疗。

1.2 手术方法

连续硬膜外或全身麻醉下取仰卧位,患肢大腿根部气压止血带止血,止血带每60 min放气1次,5~10 min重新加压止血,先行股骨远端外侧切口,在股外侧肌与外侧肌间隔之间钝性分离,将股外侧肌向前牵开,紧贴骨面向周围剥离。打开膝关节,以便能充分观察到外侧结构及中间结构。清理关节腔内积血及不能保留和固定的关节软骨,探查外侧半月板、交叉韧带损伤情况。另作股骨下端内侧切口,经股直肌与股内侧肌之间的间隙钝性分离进入,充分显露股骨内髁及内侧关节,探查内侧半月板。先行股骨髁复位,尽可能行解剖复位,特别是关节面要达到解剖复位,点式复位钳协助复位,克氏针临时固定,克氏针的位置以不影响钢板放置为准,将股骨髁骨折成为髁上骨折。从股骨髁自外向内以两枚斯氏针贯穿内外髁,通过牵引斯氏针直视下复位该骨块,使髁部与骨折近端达到解剖复位,恢复股骨正常长度及力线,选择皮质相对完整能够解剖复位的一侧,放置钢板用螺钉简单固定,C型臂下透视,复位满意。将其余骨折块复位,恢复另一侧骨皮质完整性,骨缺损时取自体髂骨块植骨,放置另一侧钢板,并行螺钉固定,钢板长度视骨折线长度而定,3例半月板损伤和1例髌骨粉碎骨折患者均在术中给予半月板修补和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所有患者均放置负压引流管。

1.3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3 d,3 d后视相关检查及换药情况决定是否继续应用抗生素,48~72 h拔除引流管。因内外侧钢板提供了坚强稳定的内固定,均早期功能锻炼,术后第1天即行股四头肌主动舒缩锻炼,术后3 d即在康复医师指导下进行连续被动功能康复训练,术后定期拍片复查,视骨折愈合情况决定何时负重行走。

2 结果

复杂性股骨远端骨折(C3型)合并髌骨粉碎骨折患者(见图1~5),内侧解剖型钢板外侧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术后,内固定位置可,骨折断端对位对线佳,术后复查X线片,均提示对位对线佳(见图6~9)。出院后定期(1、3、6、12个月)门诊复查X线片,并指导膝关节康复锻炼。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8.5个月(12~50个月)。骨折均获愈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8.7周(16~40周)。28例患者切口无感染、无骨折不愈合和延迟愈合。随访期间肢体无短缩,膝关节无内外翻畸形,未见内固定物松动、折断等现象。

膝关节功能按Merchan评分标准[8],优:伸15°~屈130°,无疼痛,无行走障碍;良:伸30°~屈120°,偶有疼痛,轻度行走障碍;可:伸40°~屈90°~119°,活动时疼痛,中度行走障碍;差:伸40°~屈<90°,经常疼痛,严重行走障碍。本组28例均为C3型骨折,优良率为82.1%。

3 讨论

股骨远端骨折通常是指股骨下端15 cm范围以内的骨折,文献报道该类骨折约占所有骨折的<1%,占整个股骨骨折的3%~6%[9]。其主要特点是高能量暴力造成骨折,伤情复杂,骨折粉碎,并发症多,致残率高。临床资料报道该类骨折不愈合发生率9.8%,延迟愈合发生率12.2%[10]。按AO/OTA分类法可分为股骨髁上骨折(A型)、髁部骨折(B型)、股骨髁间合并髁上骨折(C型)。以往的保守治疗主要是闭合复位、骨牵引和石膏外固定。英国BUTT[11]报道该类骨折患者手术治疗满意度为53%,非手术治疗满意度仅为31%,且非手术治疗的患者并发症较高。美国伊利诺伊州医学中心STOVER[12]认为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治疗方法繁多,但各有优缺点。目前锁定板和髓内钉已成为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主流。周方教授认为锁定板是近10年来出现的新内固定方式,特殊的手术操作明显减少手术创伤。相对于传统钢板和髓内钉来说,锁定板优势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股骨髁上粉碎骨折、远端骨折段较短、骨质疏松骨折和假体周围骨折。

对于粉碎的股骨髁关节内骨折,通过内外侧切口直视下复位能最大程度地恢复关节面的解剖结构,减少术后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同时直视下可以有效地观察各个方向的骨缺损情况,并能充分植骨,可以较好地恢复股骨髁的解剖形态,充分植骨更有利于骨折愈合。双钢板固定解决了单钢板偏心性固定不能提供坚强、稳定固定的弊端,特别是粉碎骨折,内外侧结构均不稳定,内外侧钢板可以有效地防止单纯外侧钢板应力集中出现的钢板螺钉折断并发症发生,外侧锁定钢板提供了整体的稳定结构,特别对于粉碎、老年骨质疏松骨折固定优势明显,另因锁定钢板起内固定支架作用,减少应力遮挡、再骨折的发生,利于骨折愈合。内侧解剖钢板固定可以有效加压,以减少内外侧髁的分离移位,但加压不应过度,改变内外髁解剖结构,术后影响膝关节屈伸功能,严重时出现内外翻畸形。

双钢板固定也有其缺点:(1)内外侧切口手术创伤增大,失血量增多。(2)膝内侧切口时易损伤内收肌管内结构,手术时需多加注意。(3)内外侧切口会使骨折端血运破坏增加,影响骨折愈合。

综上所述,内侧支撑外侧锁定钢板治疗复杂股骨髁骨折,可以提供稳定、坚强内固定,使患者早期行功能恢复性锻炼,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使患者拥有较好的膝关节功能。

参考文献

[1]王珂,王振昊,刘文德,等.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髁间C2、C3型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6,8(5):487.[1]WANG K,WANG ZH,LIU WD,et al.Double plate internalfix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femoral intercondylar C2,C3 fractures[J].Chinese Journal of Orthopaedic Trauma,2006,8(5):487.Chinese

[2]SANDERS R.Core Knowledge in Orthopaedics:Trauma[M].USA,Mosby Inc,2007:249.

[3]任高宏,林昂如,裴国献,等.股骨远端复杂性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华创伤杂志,2003,19(11):669.[3]REN GH,LIN AR,PEI GX,et al.Surgical treatment of complexfractures of distal femur[J].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2003,19(11):669.Chinese

[4]HEINEY JP,BARNETT MD,VRABEC GA,et al.Distal femoralfixation:a biomechanical comparison of trigen retrograde in-tramedullary(i.m.)nail,dynamic condylar screw(DCS),and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condylar plate[J].J Trauma,2009,66(2):443.

[5]SHEWNNG DJ,MEGGIN BE.Fractures of the distal femurtreated with the AO dynamic condylar screw[J].J Bone JointSurg(Br),1992,74:122.

[6]DAVID SM,HARROW ME,PEINDL RD,et al.Comparanveblomechanical analysis of supracondylar femur fracture fixation:locked intramedunary nail versus95-degree angled plate[J].J Or-thop Trauma,1997,11:344-350.

[7]MULLER ME,NAZARIAN S,KUCH P,et al.The comprehen-sive classification of fracture of long bones[M].New York,1990,Springer-Verlag.

[8]MERCHAN CR,MAESTU P,RBLANCE RP.Blade-platmg ofclose displaced supracoudylar fractures of the distal femur withthe AO system[J].J Trauma,1992,32(2):174.

[9]GWATHMEY FW JR,JONES-QUAIDOO SM,KAHLER D,etal.Distal femoral fractures:current concepts[J].J Am Acad Or-thop Surg,2010,18(10):597-607.

[10]IANNACONE WM,BENNETT FS,DELONG WG,et al.Initialexperience with the treatment of supracondylar femoral fracturesusing the supracondylar intramedullary nail:a preliminary report[J].J Orthop Trauma,1994,8(4):322-327.

[11]BUTT MS,KRIKLER SJ,ALI MS.Displaced fractures of thedistal femur in elderly patients:Operative versus non-operativetreatment[J].J Bone Joint Surg Br,1996,78(1):110-114.

支撑钢板论文 篇5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4 例, 均为新鲜骨折, 男18 例, 女6 例;年龄24~62 岁, 平均41 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8 例, 高处跌伤6 例。闭合性损伤20 例, 皮肤损伤按AO分类, IC1型12 例, IC2型8 例。开放性损伤4 例, 按Gustilo分类, Ⅰ型3 例, Ⅱ型1 例。合并交叉韧带损伤3 例, 半月板损伤9 例, 侧副韧带损伤5 例。手术时间为伤后2周, 术前均经CT三维重建和MRI检查明确平台塌陷和韧带损伤情况。

1.2 手术方法

本组病例全部采用手术治疗。开放性骨折予急诊清创缝合伤口, 跟骨牵引治疗, 待肿胀消退、软组织情况允许后手术。根据术前骨折及软组织损伤情况, 前外侧加后内侧入路21 例, 外侧切口起于髌骨外侧与胫骨平台中点处, 然后弯向下方沿胫骨前嵴外侧缘向下, 后内侧在内侧副韧带和后斜韧带之间切开, 一般不需暴露关节腔。前内侧加外侧入路3 例, 前内侧切口经鹅足纵形劈开并向前下延伸, 外侧切口为腓骨小头前方斜向前下。首先进入关节腔内探查, 了解胫骨平台塌陷及半月板、交叉韧带损伤情况。再探查骨折情况, 将各骨折块逐一复位对齐, 恢复关节面平整, 塌陷的空腔予以充分填塞植骨, 以克氏针临时固定, 再安置钢板固定。一般内侧放置“T”形支持钢板, 外侧放置“L”形支持钢板或高尔夫解剖钢板。所有钢板放置前均需预弯塑形, 以更加贴近骨面。如有胫骨平台冠状面骨折, 可于钢板外加用拉力螺钉行矢状位固定。对合并交叉韧带、侧副韧带及半月板损伤者同时予以修复, 对于无法修复者可二期在关节镜下修复或重建。术毕放置负压引流, 闭合切口, 厚敷料加压包扎。

1.3 术后处理

伤口内负压引流48~72 h拔除, 术中牢固固定者拔管后CPM锻炼, 3 d后摄片复查, 无变化者可以继续锻炼;若骨折块有移位及关节面有变化后则不能早期锻炼, 需伤肢用长腿石膏托固定于屈膝15°~30°, 固定3~4周, 石膏固定期间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 拆石膏后不负重锻炼, 8~12周后逐步恢复负重锻炼。

2 结果

本组24 例, 3 例伤口有渗液经换药后愈合, 1 例皮肤坏死予转移皮瓣后愈合, 其余均甲级愈合。手术时间2~4.5 h, 平均3 h;手术出血500~1 000 mL, 平均680 mL。平均住院18 d。随访9~36个月, 有1 例胫骨平台塌陷, 出现创伤性关节炎, 1 例关节伸直位僵硬, 经松解后屈曲达90°。疗效评价采用Rasmussen[1]评分标准, 按照术后疼痛、行走能力、关节活动度、关节稳定性等项目进行评分, 优16 例, 良4 例, 可3 例, 差1 例, 膝关节功能优良率85.5%。

3 讨论

3.1 骨折的术前计划 Schatzker

Ⅴ型胫骨平台骨折为双侧胫骨平台骨折伴不同程度的关节面塌陷和髁的移位, 其涉及双髁的骨折经常是粉碎性的, 由于损伤暴力大, 不仅关节面破坏严重, 而且合并韧带等软组织损伤, 由于是复杂的高能量骨折, 单纯依靠X线难以充分了解骨折的形式和骨块的移位特点。有学者对CT三维重建图像指导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入路及复位、植骨、内固定等问题进行回顾性研究, 认为术前CT重建可减少手术中创伤, 提高疗效。本组24 例骨折术前均行CT超薄层平扫和三维重建, 在三维CT重建图像的指导下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和内固定钢板, 撬拨复位, 取得了满意的优良率。

3.2 切口选择与重视软组织保护

在处理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时, 首先要对局部软组织进行评估, 根据软组织损伤情况选择手术切口和时机。

在处理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时, 首先要对局部软组织进行评估, 根据软组织损伤情况选择手术切口和时机。本组参照蒋伟宇等[2]自拟的软组织损伤评估标准均为1、2级, 采用内外侧两个切口, 大部分为前外侧加后内侧, 除非外侧软组织损伤较重或内侧髁及平台粉碎严重而采用前内侧加外侧切口, 因内侧皮肤薄而松弛, 胫骨无肌肉覆盖, 手术进一步损害软组织血运, 易导致切口愈合不佳, 甚至皮肤坏死、内固定外露、被迫取出内固定物等不良后果。本组24 例, 仅1 例皮肤坏死经转移皮瓣后愈合, 其余均一期愈合, 这与我们重视软组织保护有关。而手术时机确定对软组织保护亦至关重要, 我们的经验是不急于手术, 待肢体无水疱, 骨性标记明显和皮肤出现皱褶后手术, 时间约7~14 d, 过早手术皮肤坏死及脂肪液化发生率增加。因为是内外侧联合切口, 两切口之间皮瓣的宽度应大于外侧切口长度的1/3 (一般大于7 cm) , 以保证中间皮瓣有足够的血运[3]。在复位及置钢板时避免对皮肤粗暴牵拉、挤压, 不要剥离中间皮瓣, 内侧切口关闭时鹅足宜修复;内外侧切口均应负压引流, 防止积血感染及皮肤浮起影响血运重建。

3.3 固定要牢固, 充分植骨

关节面达解剖复位、坚强的内固定和塌陷骨折复位后植骨是Schatzker Ⅴ型胫骨平台骨折复位满意的三要素[4]。罗从风等[5]认为, 双钢板固定法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提供了持续、稳固的固定, 能有效地防止骨折再移位及膝关节力线改变, 同时可减少切口及软组织并发症, 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我们在术中将外侧平台骨折复位后给予植骨支撑塌陷平台, 再用“L”型或解剖型钢板固定, 而内侧平台一般无塌陷, 用1/3管形钢板或LISS固定, 能对抗剪力、压力、旋转力, 可起到支撑托顶作用。对于关节面严重损伤或有较多骨质缺损者, 在拧紧拉力螺钉时, 应该与健侧平台比较, 以避免对骨折端的过度挤压, 使复位很好的关节面出现移位、变窄或关节软骨拱起。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成功的关键是, 不仅要恢复关节面平整, 恢复膝关节的力线也很重要, 残留内翻将严重影响膝关节术后功能[6]。本组所有骨折内固定后再用石膏外固定, 保持下肢正常力线。我们认为, 植骨块应充分充填到关节软骨下的骨缺损腔中, 由于有坚实的植骨支托, 在骨折未愈合前, 关节功能锻炼和后期康复过程中关节面复位后再塌陷的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对关节面的维持复位起到有效的支托作用并且有利于诱导骨折处骨愈合。本组仅有1 例关节面有轻度再塌陷, 无膝内外翻现象, 无明显创伤性关节炎发生, 正是这种充分关节软骨下植骨作用的体现。

3.4 早期合理的CPM锻炼

胫骨平台骨折制动超过4周即可导致某种程度的关节僵硬[7], 而早期的持续被动活动利于术后恢复。a) 增加关节软骨营养和代谢活动;b) 加速关节和周围软组织修复;c) 刺激具有双重分化能力的细胞向关节软骨转化;d) 缓解关节损伤或术后引起的疼痛, 且具有无痛苦、消肿快、伤口愈合好、消除关节黏连、改善关节活动度、促进关节软骨损伤的自身修复、利于移植骨膜或软骨膜转化成透明样关节软骨等优点[8]。我们的经验是单纯骨折无其他合并伤的骨折, 只要术中固定牢固, 患者可于术后3 d开始行CPM机训练, 疼痛明显者可予镇痛药和鼓励其坚持训练。3 d后摄片了解骨折固定的牢固性, 同时注意切口有无裂开。每天增加10°, 1周内坚持达90°为宜, 如关节面有塌陷的趋势则延迟训练。对于合并前交叉韧带及侧副韧带损伤术中一期修复的, 石膏外固定3周后再进行CPM机训练较好。

综上所述, 双侧支撑钢板结合植骨治疗Schatzker Ⅴ型胫骨平台骨折能够达到牢固固定和早期锻炼的目的, 在防止关节面塌陷和关节僵硬、恢复关节功能、减少关节病废上比单侧钢板固定更具有良好的优越性。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双侧支撑钢板结合植骨治疗Schatzker Ⅴ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4例Schatzker Ⅴ型胫骨平台骨折予双侧支撑钢板固定, 软骨面下方充填植骨, 合并的韧带和半月板损伤同时或二期处理, 术后予CPM功能锻炼。结果随访936个月, 平均24个月, 所有病例关节面得到恢复, 力线恢复正常, 仅1例后期出现轻度塌陷, 采用Rasmussen评分法评价术后功能, 膝关节功能总优良率为85.5%。结论双侧支撑钢板固定并植骨能够牢固固定骨折结合早期功能锻炼, 能防止关节面塌陷和关节僵硬, 是治疗Schatzker Ⅴ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参考文献

[1]顾立强.胫骨平台骨折分类与功能评价[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4, 6 (3) :323-327.

[2]蒋伟宇, 马维虎, 黄蕾, 等.治疗Schatzker、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方法的选择[J].实用骨科杂志, 2007, 13 (8) :467-468.

[3]马文可, 杨建义, 郭春.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波及胫骨上段的平台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 2006, 12 (5) :439-440.

[4]Lachiewicz P, Funcik T.Factors influencing the re-sult of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of tibialplateau fracture[J].Clin Orthop, 1990, (259) :210-215.

[5]罗从风, 陈云丰, 高洪, 等.改良双钢板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J].中华骨科杂志, 2004, 24 (6) :326-329.

[6]Honkonen SE.Indications for surgical treatment oftibial condyle fractures[J].Clin Orthop, 1994, (302) :199.

[7]Schatzker J, Mcbroom R, Bruce D.The tibial plateaufracture.The toronto experience[J].Clin Orthop, 1979, (138) :94-104.

支撑钢板论文 篇6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28例, 男9例, 女19例;

年龄22~70岁;左侧8例, 右侧20例。按AO/ASIF[1]分类, B2型3例 (10.7%) , B3型9例 (32.1%) , C1型5例 (17.9%) , C2型9例 (32.1%) , C3型2例 (7.1%) 。摔伤13例 (46.4%) , 交通事故9例 (32.1%) , 坠落伤6例 (21.4%) 。均为闭合性骨折, 其中陈旧性骨折2例。受伤至接受手术时间2~23d。1.2治疗方法臂丛阻滞麻醉后, 于掌侧做6~8cm“S”形切口, 依次切开, 自腕屈肌桡侧进入, 保护好桡动脉, 适当剥离骨膜, 显露骨折端, 直视下复位, 注意桡骨远端关节面平整度, 必要时克氏针临时固定, 恢复正常掌倾角及尺偏角, 有明显骨缺损者植骨。C臂X线机透视下复位满意后, 根据骨折情况选用不同长度的“T”形支撑钢板, 塑形贴附后先固定于骨折近端, 远端用2~3枚镙钉直接固定, 支撑钢板置入时注意远端应距桡骨关节面2~3 m m, 避免螺钉进入关节面。不缝合深筋膜, 间断缝合皮下、皮肤。如复位后稳定、固定牢固, 术后不用外固定;如不稳定则予功能位石膏固定, 常规消肿、预防感染治疗, 2周后拆线去石膏, 进行功能锻炼。

1.3 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

28例患者均获随访, 随访时间5~24个月, 平均12个月, 随访期间未发生原骨折部位再骨折、内固定物松动、骨折移位、腕管综合征等并发症。X线片复查显示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 愈合时间10~16周。术后测量, 掌倾角平均12.7° (6~17°) , 尺偏角21° (17~25°) , 桡骨短缩均已纠正, 桡腕关节半脱位者均已复位。按Dienst功能评估标准, 优15例 (53.6%) , 良10例 (35.7%) , 可3例 (10.7%) 。

2 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在临床上很常见, AO分型为A型 (关节外) , B型 (简单关节内) , C型 (复杂关节内) 3大类型, 每一型又各分为3个亚型, 桡骨远端粉碎性不稳定骨折占桡骨远端骨折的20%~30%, 其特点为[2]: (1)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关节面移位大于2mm; (2) 掌倾角向背侧倾斜超过20°; (3) 桡骨短缩大于5 m m; (4) 复位后不稳定, 易再发生移位。

桡骨远端是松质骨与密质骨交界处, 为应力上的弱点。特别是老年患者, 发生骨质疏松后, 轻微的外力即可造成严重粉碎性骨折, 多数骨折涉及桡腕关节面, 致使腕关节丧失稳定性, 处理不当常致畸形愈合, 导致手腕活动障碍。目前多数学者认为, 桡骨关节面移位大于2mm有切开复位指征。切开复位内固定能在直视下将塌陷、碎裂的骨块整复, 骨缺损者同时植骨, 恢复远端关节面的平整和掌倾、尺偏角, 为关节功能的恢复提供解剖学基础[2]。另外, 在稳定内固定基础上早期功能锻炼, 有利于关节软骨的营养及关节面的模压, 降低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术中尽可能采用掌侧入路, 原因是: (1) 由于解剖特点, 桡骨远端掌侧骨床相对平坦, 有利于支撑钢板放置; (2) 掌侧入路自筋膜间隙进入, 对肌腱、骨床影响小, 损伤相对小, 术后功能影响最小。而“T”形支撑钢板的优点: (1) 易于塑形及放置, 而且支撑钢板较薄, 增加筋膜间室的容积不明显, 同时掌侧有较厚的软组织覆盖, 较安全; (2) 钢板为解剖形设计无须折弯, 对软组织刺激小, 可以减少腕部软组织的粘连; (3) 近端有滑动孔, 术中可以进一步纠正桡骨远端长度、掌倾角及尺偏角, 达到解剖复位和牢固固定。总之, 掌侧入路“T”形支撑钢板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不稳定骨折可以达到较好的复位和固定效果, 并可恢复桡骨的长度和关节面平整, 以及有效的掌倾角和尺偏角, 且不影响桡骨远端的骨性及腱鞘结构, 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关节功能康复时间也明显缩短, 并发症减少, 是临床上较为可靠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荣国威, 瞿桂华, 刘沂, 等.骨科内固定[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96-97.

支撑钢板论文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娄底市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78例股骨远端骨折老年患者临床资料。年龄63~84(73.1±4.1)岁。所有患者入院均接受X线片、膝关节CT及三维重建检查,明确诊断。患者依照治疗所选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排除严重肝肾功能疾病、意识障碍患者,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行股骨髁支撑钢板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行全麻,C臂X线机下作切口,直视下作骨折端复位,以克氏针固定。打入螺钉,做好固定后,充分活动膝关节,确认固定满意后冲洗切口并逐层缝合。术后予常规抗感染治疗[2]。

观察组行微创稳定系统治疗:常规术前准备同对照组,C臂X线机直视下行股骨髁骨折复位,并根据骨折情况选择合适的螺钉进行固定,平整关节面。使用克氏针临时固定,并在C臂X线机透视下观察骨折端的固定情况。后采用7.3mm空心螺钉将髁骨骨折处固定好,重建后用LISS钢板将股骨固定,以股骨牵开器行闭合复位,保持骨折端后倾成角;屈膝牵引,复位满意后,插入钢板,固定远端[3]。最后在透视下观察固定情况及复位情况,确认无误后拧紧锁定螺钉,逐层缝合切口,术后予常规抗感染治疗。

观察、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手术指标,随访1年,采用HISS评分系统评估膝关节功能。

1.3疗效判定标准(1)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无内外翻及旋转畸形等;(2)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无内外翻及旋转畸形情,膝关节屈曲功能丢失较少。(3)无效:上述要求均未达到。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高于对照组的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

2.2手术指标观察组切口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或少于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膝关节功能2组治疗后膝关节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老年患者股骨远端骨折的处理较复杂。骨折患者下肢不能活动,加之老年患者多伴发骨质疏松,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伤口感染、影响预后[4]。股骨远端骨折治疗旨在恢复患者股骨功能,手术治疗通常采用内固定。髁支撑钢板固定操作较简单、易拆除,但该术式对患者骨折端软组织损伤较大,手术切口亦较大,与骨面紧贴时易造成骨膜挤压进而致骨折处血供不良,影响预后[5]。

微创稳定系统基于微创技术,手术切口小,且利用生物力学固定,借助透视即可做到间接复位[6]。LISS手术方式只需锁定螺钉,无需进行钢板预弯,通过锁定孔将螺钉与骨折固定成不同角度,形成牢固的整体,保证稳定性。LISS整个手术过程均无需暴露骨折区域,故保护了骨折端血运。因锁定头螺钉被牢固锁定在接骨板上,不会产生额外压力,这也降低了对骨膜的压迫性损伤。经皮插入接骨板并完成锁定螺丝钉的固定,体现了微创外科技术价值,且更加利于骨折愈合。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高于对照组的82.1%(P<0.05);观察组切口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或少于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膝关节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整体效果满意。

综上所述,微创稳定系统较股骨髁支撑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远端骨折治疗效果更优,且具有手术时间、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及患者膝关节功能改善明显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比较微创稳定系统(LISS)与股骨髁支撑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股骨远端骨折老年患者临床资料。依照治疗所选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行股骨髁支撑钢板治疗,观察组行微创稳定系统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手术指标,随访1年,采用HISS评分系统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高于对照组的82.1%(P<0.05);观察组切口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或少于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膝关节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创稳定系统较股骨髁支撑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远端骨折治疗效果更优,且具有手术时间、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及患者膝关节功能改善明显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微创稳定系统,股骨髁支撑钢板,股骨远端骨折,膝关节功能

参考文献

[1]邬哲慧,黄玉良,许立,等.微创稳定系统(LISS)和股骨髁支撑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研究[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4,36(4):581-582.

[2]刘艾石.微创稳定系统(LISS)和股骨髁支撑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研究[J].医学信息,2015,10(36):186.

[3]许立.LISS钢板与髁钢板置入修复股骨远端骨折:骨愈合及膝关节功能预后差异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6(4):562-567.

[4]Pakula G,Slowinski J,Scigala K.Biomechanics of distal femoral fracture fixed with an angular stable LISS plate[J].Acta Bioeng Biomech,2013,15(4):57-65.

[5]陈俞涛,杨江伟,侯海斌,等.微创内固定系统和髁支持钢板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的对比研究[J].天津医药,2014,25(4):378-380.

上一篇:结构造价下一篇:少数民族政治认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