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板螺钉

2024-10-29

钢板螺钉(共8篇)

钢板螺钉 篇1

钢板螺钉内固定是四肢骨科常用的内固定方式。在骨科愈合后一般需要将内固定大的应力或螺钉本身取出。在内固定物取出时部分螺钉旋出极为困难, 使原本认为的小手术变为费时费力的大手术, 甚至发生再骨折, 造成医疗纠纷。

1一般资料

1997年10月-2008年10月, 钢板螺钉取出困难患者23例, 共63枚困难螺钉, 其中断钉27枚、滑扣螺钉36枚;上肢固定螺钉21枚、下肢固定螺钉42枚;“一字槽”钉17枚、内六角形螺钉46枚。

2螺钉取出困难分类及处理

2.1 断钉处理

(1) 若断钉钉尾裸露部分较长, 用断钉取出器夹住即可取出。 (2) 若断钉钉尾裸露部分较短或未露出骨皮质外, 用小的弧形骨凿少量去除螺钉周围的骨质以增加裸露, 用断钉取出器夹紧旋出。 (3) 若夹紧旋出困难时, 可先用尖嘴老虎钳与螺钉长轴一致夹住裸露的螺钉, 再用平口老虎钳垂直夹住尖嘴老虎钳的钳口, 加大旋转力臂和夹持力, 两人协调用力可奏效[1]。 (4) 用细钻头贴近螺钉上下骨质钻孔, 有时需要钻透对侧的皮质, 再用尖嘴钳夹住钉尾上下摇动使螺钉松动后取出[2]。 (5) 用空心钉将螺钉周围的骨质圆形去除取出断钉, 但该法致骨缺损大, 术中多加小心[3]。 (6) 断钉折断在钉远段1/2处时, 建议放弃取出, 以免得不偿失。

2.2 骨扣螺钉处理

(1) 首先用断钉取出器夹住钉尾裸露螺钉旋出螺钉, 或用老虎钳夹住夹住的裸露钉尾, 取出滑扣螺钉。 (2) 若只有一枚螺钉拧滑, 先将钢板一端撬起, 折断钢板, 用断钉取出方法取出螺钉。 (3) 若有多枚螺钉被拧滑, 可以用口腔科使用的高速度钻, 或打磨器将钢板分段磨断, 取出钢板, 再用断钉取出方法取出螺钉, 也可以将钉帽磨一深陷的“一”字形槽, 用平口改刀旋出螺钉, 或将钉帽磨掉, 取出钢板后再用取断钉的方法取出螺钉。 (4) 将螺丝帽盖的圆边用什锦锉锉成方形, 再用老虎钳夹橡皮条将其旋出, 也可用微型小扳手旋出[4]。本组病例处理医患双方均满意, 随访0.5年无再骨折病例发生。

3讨论

3.1 钉取出困难原因

四肢骨折应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最为常见, 当骨折愈合良好取出内固定物时, 部分内固定螺钉可能取出非常困难, 原因如下: (1) 螺钉与器械材质方面的问题。以前部分国产的“一”字槽深度设计不规范, 有些钉尾凹槽设计太浅, 螺丝刀刀口与螺钉钉尾凹槽不合适, 运用不当易造成螺钉的磨损及内六角改刀本身出现打滑的情况。 (2) 医师的操作原因:医师置入内固定物时不规范的操作技术、不恰当的钻头钻孔和不用丝攻预先攻丝, 直接强力拧入螺钉, 特别是在皮质骨螺钉拧入时可导致螺钉钉尾凹槽磨损甚至螺钉本身的变形, 还有不恰当地放置加压钉, 位置太贴近钢板再强力拧入造成螺钉钉尾变形, 均导致日后取出困难。 (3) 患者原因:由于内固定物置入体内后会承受压力, 大部分内固定物应在骨科术后1~2年取出, 体力劳动者或内固定术后时间过长, 有的甚至10年以上, 螺钉承受应力明显增加, 在取出时困难加大。由于有些医师没有预计到手术的难度, 也没有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 在手术遇到难以旋动的螺钉时采用蛮力导致螺钉拧滑或折断, 出现更大困难。

3.2 做好取出困难的思想和物质准备

重视手术可能存在的难度, 螺丝刀的不配套, 钻头和断钉取出器的不锐利都可能带来很大的麻烦。手术时首先充分显露钢板和全部螺钉, 去除包裹的外骨痂和螺钉钉尾凹槽内嵌入的组织选用配套的螺丝刀沿螺钉长轴方向嵌套稳妥后, 均匀用力逆时针旋转, 保持螺丝刀的稳定, 避免螺丝刀摇摆是防止拧滑和顺利取出螺钉的关键。但是由于前臂的旋转轴与握持的螺丝刀长轴不一致, 存在一定的交角, 所以大力旋出螺钉时不可避免的出现螺丝刀的摇摆, 造成螺钉钉尾受力不均, 容易使螺钉滑扣导致取出困难[5]。笔者认为使用口腔科的高速磨钻或打磨器对滑扣的螺钉取出很有帮助。用金刚石圆盘打磨钻头将钉帽磨一“一”字形凹陷, 用平口改刀旋出螺钉。或者将钉帽磨掉取出钢板, 再用取断钉的方法取出螺钉。

参考文献

[1]王书军, 黄淦堂, 彭旭光, 等.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后取出困难及对策[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7, 22 (8) :52-53.

[2]孙继革.电钻环绕扩孔断钉取出术[J].河南医药信息, 1999, 7 (8) :5.

[3]吴正廉, 宋英, 李亚先, 等.骨折内固定物取出困难分析及对策[J].实用骨科杂志, 2008, 14 (1) :55-56.

[4]邹敏.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后取出困难的处理[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2008, 25 (2) :80-81.

[5]王书军.内固定螺钉的研制及临床应用[J].中国正骨, 2002, 12:37.

钢板螺钉 篇2

关键词 股骨髁部骨折 空心加压螺钉 锁定钢板

2009年至今采用空心加压螺钉联合锁定钢板治疗股骨髁部粉碎性骨折,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25例,男17例,女8例,年龄24~63岁,平均43.5岁,均为闭合性骨折。按AO骨折分型,C2型19例,C3型6例,5例松质骨压缩缺损。其中重物砸伤8例,高处坠落伤7例,车祸伤10例。双侧股骨髁部粉碎性骨折1例,余24例均为单侧。

治疗方法:

⑴手术前处理:25例患者均采用胫骨结节骨牵引2~7天,给予牵引针眼护理,防治感染,手术时拔出克氏针,方便消毒。

⑵手术方式: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麻,仰卧位,并驱血止血,取膝关节前外侧切口,从股外侧肌和股直肌肌间隙进入,再从髌旁支持带切开关节囊,显露股骨髁部骨折端,清除瘀血,并用盐水冲洗,探查交叉韧带及半月板有否损伤,若损伤则先行处理,然后检查骨折情况,先复位关节面上大的骨折块,尽可能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光滑及股骨内外髁的宽度及高度,对于骨质缺损的应先用自体骨或人工骨植入充填,尽可能恢复股骨髁部的外形,并用与空心钉相匹配的克氏针临时固定,再顺其克氏针打入空心加压螺钉1~3枚并埋头,使其髁部关节面骨折块紧密结合,不要过度挤压,以免关节面压缩变窄,股骨髁部骨折块形成一整体后拔出克氏针,再与骨折近端复位(股骨髁部骨折块固定为一整体后相对容易与股骨近端复位)。此时如骨折复位良好,可在股骨中下段外侧上一股骨髁锁定板,在维持其骨折块良好复位的情况下,不必苛求钢板与骨的紧密接触,在股骨髁部及骨折近端各用3~4枚锁定螺钉固定。对于股骨髁部不在关节面上的骨折块,应在维持对线良好的情况下将其尽可能复位,此时不必苛求完全解剖复位,而应尽可能保护附着在骨折块上的软组织,保留其血运,使该骨折块成为一活的骨化中心而不是死骨,以利于日后的骨折愈合。较碎的骨折块往往不能得到满意的复位及固定,导致骨折块之间留有间隙,这种间隙可将其碎骨块充填,如果缺损较多要用自体骨或同种异体骨充填,使其发挥桥梁作用,利益以后骨痂爬行生长。对于大的皮质骨块,即使无软组织附着,也应保留,将其复位后与主骨固定。牢固的固定及完整的骨质是关节早期锻炼和骨折早期愈合的基础。

⑶术后处理:术后生理盐水冲洗术口,解除止血带,严密止血,放置负压引流管,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3~5天,术后24~48小时拔出引流管,开始行膝关节伸屈功能锻炼,并逐渐增加膝关节的活动范围,1~2周时达90°~100°。

术后膝关节功能按Karlstrom评估标准:①优:无疼痛,膝关节功能正常,无跛行,能恢复正常工作;②良:局部无疼痛,膝关节活动度10°~125°,无跛行,可恢复一般工作;③可:膝关节偶尔酸痛,特别是劳累后加重,轻度跛行,膝关节活动度30°~105°,需要減轻工作;④差:膝关节经常酸痛,跛行明显,膝关节活动度30°~105°以下,不能胜任原工作。

结 果

本组患者25例,手术时间60~90分钟,平均75分钟,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10~18个月,平均14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无1例感染及断钉,无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术后X线片复查C2型骨折17例均达解剖复位,2例近似解剖复位,C3型骨折3例达解剖复位,3例近似解剖复位,其中5例骨质缺损病例,2例达解剖复位,3例近似解剖复位,临床愈合时间8~22周。术后膝关节功能按Karlstrom评估标准:①优:无疼痛,膝关节功能正常,无跛行,能恢复正常工作。②良:局部无疼痛,膝关节活动度10°~125°,无跛行,可恢复一般工作。③可:膝关节偶尔酸痛,特别是劳累后加重,轻度跛行,膝关节活动度30°~105°,需要减轻工作。④差:膝关节经常酸痛,跛行明显,膝关节活动度30°~105°以下,不能胜任原工作。术后膝关节功能按Karlstrom评估,本组病例优17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92%。

讨 论

股骨髁部骨折大多是车祸、重物辗压、高处坠落等高能量损伤所致,骨折块很碎,多达十几块,且多有松质骨的嵌压和骨缺损,造成复位困难;且大多是三维性关节内骨折,即冠状面、矢状面和横断面均有骨折,使内固定困难[1];另外股骨髁部富含大量松质骨,在强大外力作用下易造成股骨髁部粉碎性骨折,导致股骨髁间分离、关节面破坏、骨质压缩丢失,因关节囊及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牵拉作用易导致骨折块的翻转、移位及分离,严重影响膝关节功能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及光滑,再塑股骨髁部的宽度及高度,维持膝关节的正常形态,重建下肢力线,为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平衡提供解剖学基础,才能更好的恢复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此,对股骨髁部骨折要求较高,要求达到解剖复位或近似解剖复位,治疗难度较大,应用空心加压螺钉可使骨折块间滑动加压[2],让骨折块紧密结合,保证了关节面的平整度及股骨髁部的宽度,避免术后股骨髁间的分离,对股骨髁部的骨折块起到牢固的固定,减少术后股骨髁部塌陷、分离等并发症的发生;股骨髁部的骨折块构成一整体后相对容易与骨折近端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先固定股骨髁部关节面骨折块,术中复位容易、手术时间缩短,再联合锁定钢板固定股骨髁部及骨折近端,得到了更可靠的固定。坚强的固定为膝关节的早期功能锻炼提供了保障,骨折块的紧密结合为骨折的早期愈合提供了基础。一些学者认为空心加压螺钉会导致股骨髁关节面缩窄,应使用全螺纹松质骨螺钉,但从本组病例手术操作情况及术后分析,只要不过度加压,不会导致关节面缩窄,反而拧入全螺纹松质骨螺钉时易导致关节面骨折块分离,另外股骨髁整体极不规则,富含松质骨,与胫骨平台及髌骨构成关节面,复位困难,复位后骨折块的稳定性不好控制,拧入螺钉时关节面的骨折块易移位。而使用空心螺钉,用打入的克氏针为导向,容易固定复位后的骨折块,可很好解决骨折块的分离及移位问题。锁定钢板是近年来在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点触式内固定系统等多种内固定技术和临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普通钢板的区别在于其固定强度不是靠钢板与骨之间的摩擦力,而是靠螺钉帽上的螺纹与钢板上对应的螺纹之间的咬合形成一体化的内支架,把骨与钢板连系在一起。术中骨膜不必剥离太多,更符合微创原则,不要求钢板与骨的紧密贴合,可有效保护骨折端的血供,有利于骨折愈合。因锁定螺钉的成角稳定作用,不会发生退钉现象,特别适用于松质骨部位和骨质疏松的患者,骨与钢板形成一体化,能达到坚强的内固定,可满足术后早期关节功能锻炼的要求,不必长期卧床,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

手术优点: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骨折复位好,骨折固定牢固,术后可早期关节功能锻炼,骨折愈合快,关节功能恢复好。

注意事项:①术前行骨牵引,可缓解患肢疼痛,防止软组织挛缩,有利于维持患肢长度,有利于维持骨折端的稳定,防止骨折后二次损伤的发生;②骨折块的复位仅要求关节面解剖复位和股骨髁部的力线良好,骨块上附着的骨膜和肌肉应尽量保留,以利于血管再生和血运重建,决不能为了取得较好的骨折复位而将骨折块游离,有时为了保留更多的骨折块血运,甚至可以牺牲部分的骨折复位;③因骨质缺失而导致的复位不佳,应用自体松质骨或同种异体骨移植填充,再行内固定;④位于非关节面上的大块骨折块,应将其复位后用适当的方法给予良好的固定,有利于维持股骨髁部的力学轴线;⑤固定关节面骨折块的空心螺钉不能过度加压,避免关节面压缩变窄。

参考文献

1 李宝昌,王志强,金立国,等.股骨髁部粉碎骨折的手术治疗.中华骨科杂志,1997,17(6):361-363.

钢板螺钉 篇3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21 例32处骨折, 男性18 例, 女性3 例;年龄18~53 岁, 平均36 岁。致伤原因:挤压伤10 例, 砸压伤9 例, 压轧伤2 例。开放性骨折11 例 (14处) , 其中伴有肌腱损伤9 例, 闭合性骨折10 例 (18处) 。粉碎性骨折9 例 (13处) , 短斜形和螺旋形骨折12 例 (19处) 。掌骨骨折22处, 指骨骨折10处。

1.2 手术方法

采用臂丛麻醉, 上止血带, 对开放性损伤根据创口情况选择切口;对闭合性单发性掌骨骨折采用手背伸肌腱旁纵行切口;对多发性掌骨骨折, 切口取相邻掌骨之间纵行切口, 把伸肌腱拉向一侧, 切开骨膜, 暴露骨折断端;指骨骨折采用侧背侧切口, 避开肌腱、血管和神经。指骨骨折时, 把伸肌腱拉向一侧, 切开骨膜, 暴露骨折断端, 牵引下复位, 用小把持器维持。对于掌骨干中1/3处骨折, 选用2.0 mm直微型钢板固定;而对掌骨干骺端骨折则选用2.0 mm“T”或“L”型微型钢板固定;指骨骨折选用1.5 mm钢板固定;掌、指骨头部骨折可单纯用微型螺钉固定;钢板一般放于背侧方, 必要时也可放于背侧。

1.3 术后康复训练

单纯骨折术后不予外固定, 仅用厚棉垫适当加压包扎。术后2~3 d即可行主动功能锻炼, 术后3 d开始适当做各关节的被动活动, 10 d后让病人逐渐活动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 直至恢复到正常活动范围。合并肌腱断裂者术后给予石膏外固定3周, 2~3周后开始功能训练。

2 结 果

本组21 例术后随访6个月~1.5年, 平均8个月。32处骨折均达解剖复位, 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时间为6~14周, 平均9周, 无不愈合的病例, 无内固定断裂或术后再移位等并发症。按TAFS评分标准评分, 优14 例, 良4 例, 差3 例, 优良率为85.7%。

3 结 论

手是人体结构和功能最复杂的器官之一, 而作为构成手骨架的掌、指骨, 除具有一般管状骨所共有的特点外, 其特殊性在于众骨干短小而集中, 骨干间关节多并被肌腱夹持, 位置表浅且结构复杂, 功能精细。手的稳定性维持需要内在肌和外在肌的动力平衡, 而复杂的肌腱系统需要一个稳定而有序的骨骼系统来维持, 人体没有哪个部位像手一样功能和形式如此紧密地相关[1]。故目前国内外学者都倾向于这样一种观点:前臂以远的骨折均可视为关节内骨折, 即治疗需达到解剖复位、稳定可靠的固定和早期功能锻炼, 以满足高标准的手功能恢复[2]。因此掌、指骨骨折的治疗应力求解剖复位, 严禁有旋转、侧方成角和大于10°的掌背向成角移位。同时为了保证骨折后手功能的最大恢复, 须尽可能早期进行功能康复锻炼, 因此对于掌指骨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十分重要。

掌、指骨骨折的常规治疗方法很多, 传统的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虽然对无明显移位的稳定骨折也可达到较好愈合, 但存在固定时间长、限制邻近关节活动、不能早期功能锻炼, 进而造成关节僵硬、肌腱黏连等缺点。而且对粉碎性、斜形或螺旋形等不稳定骨折难以达到稳定固定, 容易产生关节僵硬、骨折畸形愈合或不愈合等并发症, 现已很少采用。目前临床常使用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 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等优点, 但不易矫正成角, 固定也不牢靠, 还可能造成关节面损伤。尤其对粉碎性、干骺端及关节内的掌指骨骨折固定较为棘手, 且对骨折断端无加压作用, 断端间常存在间隙, 术后需固定4~6周, 容易并发关节僵硬, 效果常常难以满意。总之, 传统治疗方法易产生骨折复位不满意, 不易维持固定, 固定时间长, 容易并发关节僵硬、畸形愈合和骨不连以及肌腱黏连等并发症, 严重地影响了手部功能的康复。本组21 例32处骨折使用微型不锈钢钢板、螺钉作内固定, 固定效果确切。微型钢板具有质薄、坚强、轻便、体积小等特点, 用其作为手部的内固定, 基本满足掌、指骨骨折内固定治疗的AO原则。术后不用外固定, 适宜早期进行康复训练, 可获得满意的关节功能。由于掌、指骨较小, 术中应尽量减少对骨折断端血运的破坏, 避免反复钻孔和攻丝, 因此要求医生具有一定的手术技巧。大部分固定钢板需要二次手术取出, 因为钢板的存在对手的动力装置或多或少的会有一定影响[3]。

参考文献

[1]王满宜, 杨庆铭, 曾炳芳, 等.骨折治疗的AO原则[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3:379.

[2]曾炳芳, 张长青.2004创伤骨科新进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422.

钢板螺钉 篇4

胫骨近端骨折往往是高能量损伤的结果, 骨折不仅使胫骨平台的关节面严重粉碎, 还常常累及干骺端甚至骨干。为了恢复胫骨平台的关节面, 使骨折得到有效的复位与固定, 重建肢体的功能, 手术治疗是必要的选择[1]。但是, 如果内固定物选择不当, 必将造成过高的皮肤感染、坏死, 骨不连率、膝关节僵硬、疼痛等并发症也增多。我院自2004年1月~2008年12月尝试性运用空心螺纹钉结合重建钢板治疗胫骨近端骨折30例, 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 男21例, 女9例;年龄20~71岁。左膝13例, 右膝17例。受伤原因:交通伤19例, 坠落伤5例, 重物砸伤6例。骨折按胥少汀分类[2]:II型中度移位, 单髁或双髁骨折, 塌陷在10 mm以内骨折移位及劈裂18例;III型重度移位, 单髁或双髁骨折, 塌陷在10 mm以上, 移位、劈裂及粉碎, 膝关节严重不稳定, 亦可为双髁Y形骨折12例。合并损伤:外侧副韧带损伤3例, 内侧副韧带损伤1例, 外侧半月板损伤1例, 内侧半月板损伤2例, 前交叉韧带损伤3例。开放性骨折7例。

1.2 治疗方法

本组30例患者全部采用空心螺纹钉结合重建钢板治疗。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麻。平卧位, 大腿根部安放气囊止血带。根据骨折情况采用膝关节前内侧或前外侧入路, 必要时辅以内侧切口进入。软组织不作广泛剥离, 能放置重建钢板即可。空心螺钉固定一般另择小切口。通过关月板下入路暴露关节面, 通过“骨折窗”清理关节, 恢复关节面的解剖, 必要时采用人工骨或自体骨植骨。用克氏针作关节面临时固定, 关节外骨折尽可能采用间接复位, 恢复肢体的长度力线及旋转排列, 通过克氏针拧入空心螺纹钉固定关节内骨折, 根据骨折情况应用一到二块重建钢板, 良好塑形后, 作胫骨近端单侧或双侧固定。胫骨髁间隆突骨折并移位, 通过骨性隧道将其用钢丝固定。前交叉韧带中部断裂给予缝合与修复。术后置引流管负压引流, 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常规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和甘露醇等消肿处理。术后麻醉清醒后, 患足足趾主动伸屈操练, 术后第3天始对内固定牢固者, 行CPM膝关节功能锻炼, 早期扶拐不负重锻炼, 3个月后渐负重。

1.3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Rasmassen (1973) 胫骨髁部骨折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3]进行评价。从疼痛、行走能力、伸膝、关节活动度、关节稳定性5个方面进行了评分。总分为30分, 20分或20分以上为满意结果 (含优良) , 20分以下为不满意结果 (含可差) 。

2 结果

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 包括皮肤坏死、深部感染, 钢板螺钉外露和神经麻痹等早期并发症, 以及成角畸形、关节面塌陷脱位和内固定物断裂等晚期并发症。优良25例, 占83.3%, 不满意结果5例, 占16.7%, 均为效果可, 无1例效果差, 所有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

3 讨论

胫骨近端前部软组织较少, 血运相对较差, 且手术切口多位于此处, 采用传统的切开复位钢板坚强内固定, 容易引起术后软组织并发症及骨折愈合不良。所以对于这类损伤, 除了注意骨折治疗的同时, 也应注意对软组织评估。对皮肤软组织肿胀明显者, 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局部软组织条件, 待局部皮肤软组织条件改善, 皮肤出现邹褶再行手术。双切口暴露骨折端时, 两切口间的皮肤宽度应该>8 mm。一方面不影响皮桥的血供, 另一方面植入钢板后缝合皮肤张力不至于过高。术后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以利止血, 静脉回流, 减轻手术区域软组织肿胀, 术后适当运用甘露醇等脱水剂, 加强局部皮肤因内固定术后水肿的消退。切口内常规放置负压引流定管, 以排除局部积血, 预防感染。术后早期患肢足趾伸屈主动操练, 利用小腿静脉肌泵的作用, 促进血液回流, 以利消肿。采用空心螺纹钉结合重建钢板作为内固定, 软组织剥离有限, 内固定物体积相对较小, 所占用的空间少, 对周围软组织的干扰比传统钢板明显小, 术后局部皮肤张力低, 有得于术后软组织迅速恢复至理想状态。

对所有各种类型胫骨近端骨折治疗的基本目标和原则为:重建关节的相互吻合关系, 重新恢复胫骨的对线, 适当的支撑作用, 以维持关节面的吻合关系和对线。修复损伤的半月板和韧带[4]。通过在关节面下方平关节面穿克氏针后应用空心螺钉固定, 达到加压固定, 稳定关节面骨片, 恢复关节面的平整性的作用, 空心螺钉的松紧度应适当, 过度加压会导致平台变窄, 关节面向上拱起, 影响正常的应力分布。通过单侧或双侧重建钢板将解剖复位后的胫骨平台和胫骨上段形成完整而坚固的整体, 恢复各骨折块之间的对位对线。另外, 重建钢板能较容易地实现精确塑形, 使其能紧贴于胫骨上段, 对胫骨平台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同时操作简便, 有得于基层医师掌握。通过开放手术能彻底探查膝关节, 发现交叉韧带, 侧副韧带损伤及半月板破裂, 提供及时修复的机会, 减少膝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

术后常规应用膝关节功能锻炼器 (CPM) , 可促进下肢静脉回流, 减轻组织肿胀, 预防关节粘连僵硬, 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影响胫骨平台近端骨折疗效的因素为外固定时间, 凡外固定时间超过四周者, 膝关节活动必受到影响[5]。对合并交叉韧带损伤, 严重的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欠妥者, 作石膏固定下直腿抬高运动, 预防股四头肌萎缩、粘连。满四周骨折初步愈合后, 即去除外固定, 积极CPM机功能锻炼。当然重建钢板本身的坚强度要比传统钢板差一些, 但其并不影响患肢早期无负重功能锻炼, 良好的组织相容性, 有限的组织剥离, 无创的骨折复位, 可靠的固定, 明显缩短骨折愈合的时间, 为早期功能锻炼提供有利的条件。只要方法得当, 时机适宜, 并不会引起骨折的再移位、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的发生。本组无一例发生此类事件。负重行走我们一般推迟至3个月以后, X线摄片证实骨折完全愈合后逐步进行。

参考文献

[1]stokel EA, sadesivan KK.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satandardized evaluation of opertive results[J].Orthopaedics, 1991, 14:263-270.

[2]胥少汀, 葛宝丰, 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757.

[3]Rasmussen PS.Tibial condylar fractures.Impairment of knee joint stability as an indicator for surgical treatment[M].J Bone Joint Surg (Am) , 1973, 55:1331-1350.

[4]荣国威.骨科内固定[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5:394.

跟骨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 篇5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本组9例, 男7例, 女2例, 年龄21~58岁。均为波及距下关节的关节内骨折, 按Paley分类方法:B2型1例, C1型1例, C2型5例, D型2例。术中证实距下关节的后关节面骨折9例, 距下关节的中关节面骨折7例, 距下关节的前关节面骨折1例。

1.2 治疗方法

硬膜外麻醉, 外侧入路, L形切口, 将包括腓骨肌腱在内的全层软组织瓣一起掀起, 跟骨的外侧壁可全部显露至跟骰关节, 在距骨颈部、骰骨、腓骨放置克式针, 分离跟腓韧带, 显露距下关节的后关节面。显露内侧壁的骨折部位和距下关节需将外侧关节骨块以附着软组织为轴掀起, 克式针置入跟骨结节帮助牵引, 由外侧插入骨撬撬拨内侧骨折块复位, 克式针固定。重建后关节面、中关节面, 自体髂骨植骨, 外侧关节骨块复位, 克式针固定。跟骨前外侧骨折块复位, 距下关节的前关节面复位, 克式针临时固定。跟骰关节面复位。术中C臂X线机侧位、轴位、斜侧位评估骨折、关节复位情况, 跟骨高度、宽度、前后径恢复情况, Bohler角、Gissane角恢复情况。复位满意后皮质骨拉力螺钉置入后关节面的软骨下骨载距突内, 跟骨接骨板塑型贴伏外侧壁, 跟骨后方用全螺纹松质骨螺钉固定, 跟骨前方用皮质骨螺钉固定。取出克式针, 置负压引流, 关闭切口。术后前5~7d内患肢抬高位, 石膏托置足踝90°位, 关节活动始于24h, 肿胀减轻后可非负重下床活动, 4~6周后影像学证实骨折愈合后负重锻炼。

2 结果

本组9例均获随访, 时间8~36个月, 平均21.5个月, 骨折均愈合。Bohler角恢复情况:>25度7例, 15~25度2例。按Maryland评分系统评价:优 (90~100分) 4例, 良 (75~89分) 3例, 可 (50~74) 1例, 差 (50分以下) 1例。优良率77.8%, 差1例为合并脑伤伤后13d手术, 术后行走受限。

3 讨论

3.1 手术时机选择

时机的选择取决于软组织肿胀的程度和状态, 伤后6~10d是不错的选择。影像资料的完整获得需要一定时间, 选择急诊手术有争议。损伤和手术时间相隔太长术中剥离会更广泛、伤口关闭更困难[4,5]。

3.2 影像学资料的准备

侧位片和轴位片作用有限, 侧斜位片是有帮助的, CT扫描是必须的, 冠状位或斜冠状位扫描可提供关节和非关节部位骨折情况, 三维重建不是特别有用。

3.3 手术治疗体会

外侧切口可以延长, 显露需皮肤、皮下组织完全切开后再剥离, 全层软组织瓣一起掀起, 皮瓣剥离轻柔保护血供。跟骨骨折复位的关键是结节部骨块的复位以及结节部骨块与载距突、内侧壁骨块的轴向排列。术中植骨必须充分, 利于维持关节面的平整和跟骨的正常形态及骨愈合。内植物的选择取决于骨折类型、以较少占用空间为原则, 伤口的闭合是需要的, Donati改良的Allgower缝合技术伤口无张力缝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骨折有愈合征像开始负重[7,8,9]。

关键词:跟骨骨折,骨折固定术

参考文献

[1]Gavlik JM, Rammelt S, Zwipp H.The use of subtalar arthroscopy in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of intra articular calcaneal fractures[J].Injury, 2002, 33 (1) :63-71.

[2]Sanders R.Displaced intra articular fractures of the calcaneus[J].J Bone Joint Surg (Am) , 2000, 82 (2) :225-250.

[3]Thordarson DB.1atteier M.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ofcalcaneal fractures with a low profile titanium calcaneal perimeter plate[J].Foot Ankle Int, 2003, 24 (3) :217-221.

[4]俞光荣, 梅炯, 朱辉, 等.可塑型跟骨钛钢板的研制及其在跟骨骨折中的应用[J].中华创伤杂志, 2000, 16 (5) :27-275.

[5]Schildhauer TA, Sangeorzan BJ.Push screw for indirect reduction of severe joint depression type calcaneal fractures[J].J Orthop Trauma, 2002, 16 (6) :422-424.

[6]Myerson M, Quill GE.Late complications of fractures of the calcaneus[J].J Bone Joint Surg (Am) .1993, 75 (3) :331-341.

[7]Lafrenetre O, Lavalle F, Moinard M, et al.Measurement of plantar heel pad thickness in the study of painful sequelae of calcaneal fractures[J].Foot Ankle Int, 1999, 20 (10) :615-616.

[8]唐三元.关节内跟骨骨折的并发症[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3, 11 (9) :629-631.

钢板螺钉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手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男27例, 女23例;年龄19~57 (31.3±4.5) 岁;骨折种类:掌骨骨折26例, 中近节指骨骨折24例。对照组男26例, 女24例;年龄18~56 (31.2±4.6) 岁;骨折种类:掌骨骨折28例, 中近节指骨骨折22例。两组性别、年龄等资料无明显差异 (P>0.05) , 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克氏针石膏固定治疗, 即经对患者骨折部位进行消毒后, 注入两枚克氏针, 于X线辅助下开展手法复位操作, 复位可靠后, 确保满意的固定, 给予无菌敷料覆盖, 选取石膏外固定。研究组接受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 患者取仰卧位, 给予臂丛麻醉, 在手背部行弧形切口, 对拇长伸、展肌腱等进行逐层剥离, 促进骨折断端、近端腕掌关节面充分暴露, 于直视下开展骨折部位解剖复位, 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及骨折部位选取对应的微型钢板, 在掌骨背部安置微型钢板并采取螺钉内固定。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

对两组手术情况 (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 、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 (局部感染、局部疼痛、关节僵硬及骨折延迟愈合等) 展开对比。疗效判定结合TAF判定标准, 临床效果分成优、良及差, 受损关节活动度占正常关节活动度85%以上为优, 70%~85%为良, 70%及以下为差。总有效率= (优+良) /总例数×100.0%[2]。

1.4 统计学分析

取SPSS 13.00软件包开展数据统计处理, 计量资料用±s表示, 用t检验, 计数数据通过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情况对比研究组手术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相较于对照组显著更低 (P<0.05) 。见表1。

2.2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0%, 对照组为82.0%, 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 对照组为20.0%, 研究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见表3。

3 讨论

手部骨折是骨科临床十分多见的一种骨折类型, 骨折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 或治疗方法不当, 极易对患者终身构成负面影响, 因此一旦出现手部骨折, 便应当及时到专业医院接受正规治疗[3]。治疗手部骨折的重中之重在于稳固的骨折部位内固定、有效的最佳时机骨折复位及全面的机能恢复性锻炼, 过去外固定治疗手段、早期内固定治疗基于以上几点都伴有相应的不足。现阶段, 临床治疗手部骨折多选取克氏针内固定治疗, 然而该种治疗方案通常要借助外固定辅助治疗, 也就是说骨折部位往往需要十分长久的恢复时间, 临床疗效并不尽如人意[4]。

本文研究组手术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相较于对照组显著更低 (P<0.05)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0%, 对照组为82.0%, 研究组总有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研究组出现局部疼痛1例, 关节僵硬2例;骨折延迟愈合1例;对照组出现局部感染3例, 疼痛2例, 关节僵硬2例;骨折延迟愈合3例,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 对照组为20.0%, 研究组不良反应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结合研究结果认为, 常规克氏针石膏固定操作便捷, 治疗创伤小, 但很难短缩移位或矫正成角, 可能出现关节面损伤, 并且还可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 从而对患者骨折愈合造成不良影响;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手部骨折相较于传统治疗术式, 其优势为钢板螺钉与骨折部位构筑成一个完整整体, 同时螺钉作为内支架结构, 角度维持牢固, 能够确保螺钉不移位, 从而有效防止骨折出现复位情况[5]。并且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还可促进骨膜血液循环, 有效促进骨折快速康复。本次研究与李晓文等[6]、王奉雷等[7]、陈亚伟等[8]报道的观点基本一致。结合治疗经验在手术期间应当注意下述几方面内容: (1) 以微创原则为出发点, 尽可能降低手术对患者构成的创伤, 确保骨骼营养, 借助组织间隙入路对骨折部位进行暴露, 有效对血管、神经等进行避开。 (2) 注意应用选择性, 就一些开放性骨折, 应对本术式进行选择性应用, 合理控制手术用时, 清创完全, 就部分污染程度高、骨折损失广泛的患者, 尽可能不推荐应用。

总而言之, 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用于手部骨折治疗临床疗效理想, 可有效对骨折部位予以固定, 安全可靠,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具备推广借鉴价值。

摘要:随机选择救治的100例手部骨折患者, 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克氏针石膏固定治疗, 研究组接受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 对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展开观察对比。研究组手术出血量15.4±3.9ml、骨折愈合时间6.7±1.3w相较于对照组的39.3±5.6ml、8.4±1.7w显著更低 (P<0.05)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0%, 对照组为82.0%, 研究组总有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研究组出现局部疼痛1例, 关节僵硬2例;骨折延迟愈合1例;对照组出现局部感染者3例, 疼痛2例, 关节僵硬2例;骨折延迟愈合3例,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 对照组为20.0%, 研究组不良反应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用于手部骨折临床疗效理想, 可有效对骨折部位予以固定, 安全可靠,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具备推广借鉴价值。

关键词: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手部骨折

参考文献

[1]翟希.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手部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3) :40-41.

[2]牛琼, 王大平, 杨欣建, 等.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手部骨折的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 2011, 24 (5) :2934-2935.

[3]黎高明, 祝军峰, 严雪忠, 等.应用微型钢板和螺钉内固定治疗距骨骨折22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4, 20 (2) :189-190.

[4]陈宇斐.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临床效果研究[J].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5, 13 (2) :186-187.

[5]胡洪涌, 韩同坤, 阳闽军, 等.克氏针与微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1, 15 (26) :4880-4884.

[6]李晓文, 利春叶, 杨钦泰, 等.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手部骨折的疗效观察[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3, 35 (6) :102-103.

[7]王奉雷, 胀旭强, 尚宪平.锁定钢板与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 2011, 38 (19) :4057-4058.

钢板螺钉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2例患者中,年龄19~56岁,平均29.8岁,其中男22例,女10例。致伤原因交通伤16例,重物砸伤7例,坠落伤9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合并休克4例,脑外伤2例。本组患者常规摄患髋X线片,结合CT三维重建,按照Letournel分类:T形骨折10例,后柱骨折6例,后柱并后壁骨折3例,后壁并横行骨折4例,前柱骨折2例,前柱并横行骨折3例,双柱骨折2例,双柱及前后壁骨折2例。

1.2 手术入路

手术入路的选择因人而异。由于髋臼骨折解剖复杂,分类较多,没有一种手术入路适应所有类型髋臼骨折[1]。选择适当手术方法,使髋臼骨折显露良好,以达到解剖复位,良好内固定,从而减少手术损伤、预防并发症。根据术前影像学评估哪一个柱骨折最严重,移位最大,首先选择最容易暴露部位做第一切口。有时术前计划用联合切口,但一个入路做完后复位满意,第二切口计划取消。本组2例双柱骨折术前考虑采用联合入路,但行K-L入路手术后经C臂X线机透视复位满意,第二切口计划取消,患者康复良好。

1.3 手术时机

手术时机:髋臼骨折是关节内骨折,多合并其他严重损伤且治疗困难,除开放性损伤和难复性脱位外,无急诊手术。手术最好在伤后4~7d进行,最迟不能>3周。

1.4 术后处理

术后根据骨折类型、复位情况等给予石膏托外固定或骨牵引治疗。术后即开始进行下肢肌肉的等长收缩及主动屈伸踝关节等功能锻炼。术后8~12周后逐渐开始扶拐部分负重行走,12周后完全负重行走。口服吲哚美辛,25mg/次,3次/d,持续6周,预防异位骨化。术后常规放置负压管,引流48~72h,术后7~10d静脉滴注抗生素。

2 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8~24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术后常规摄前后位、闭孔斜位和髂骨斜位X线片,以这三个位置线片上关节面的最大移位来判断骨折的复位情况,骨折复位质量按照Matta的评分标准分为:(1)移位小于1mm为解剖复位;(2)移位1~3mm为复位欠佳;(3)大于3mm为复位不满意。本组30例达到解剖复位,2例复位欠佳。采用Modified d’Aubigne and Postel临床评价标准,优25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94.5%。本组有2例发生创伤性关节炎,未见有异位骨化发生。

3 讨论

3.1 影像学检查的重要性

髋臼骨折围手术期处理及术前评估非常重要。髋臼骨折情况复杂,正确了解骨折情况有利于决定治疗方案,选择手术入路。常规方法有X线平片,包括骨盆前后位、Judet髂骨斜位片、闭孔斜位片。CT扫描了解骶骨骨折、骶髂关节及髋臼窝内骨片情况,同时行CT三维重建表面遮盖显示(SSD)及多层面重建术(MPR)后处理[1]对骨折立体情况有详细了解。

3.2 手术时机

因髋臼骨折的手术疗效与治疗时间密切相关,尽量争取早期手术,手术时机越早越好,多数学者认为髋臼骨折应尽量争取伤后4~10d手术[2]。髋臼周围有广泛的肌肉组织附着,血液循环丰富,伤后较短时间内很容易形成骨痂及畸形愈合,使手术复位及固定的难度增大,从而影响最终疗效。宁兆刚等[2]对36例髋臼手术随访发现伤后3周内手术骨折复位满意率为85.2%,3周后手术骨折复位满意率仅为54.5%。本组患者均于伤后7~14d手术,均获满意效果。

3.3 正确的置钉技术

由于髋臼周围复杂的解剖结构,细小的前后柱横截面及前后柱弧形结构的特点,在应用螺钉进行髓内固定时,技术要求高,如出现定位导针进针点及进针方向的偏差,螺钉容易进入关节腔或不在髓腔内,具体操作时一定要注意正确的置钉方法。如在复位后柱置钉时,要求助手保持患者膝关节屈曲,髋关节屈曲并轻度外旋位,使坐骨神经松弛,在骨盆腔的内壁坐骨支中线向上延长距弓状线1.5cm的交点置入后柱螺钉[6]。前柱因截面更小,进钉要求更高。Mears和Rabash等建议于臼顶上方2.5cm为进钉点,而Letournel和Judet[3]要求于臼顶上3~4cm处进钉,并在直视或手指触及髂耻棘下完成。笔者参考上述进针点,选择进针点及合适倾斜方向,均获得成功。髋臼重建钢板结合可吸收螺钉治疗髋臼横断骨折,创伤较少,固定坚强,治疗效果良好[5]。但技术要求较高,需根据骨折类型、手术入路及术者对手术的熟练程度正确选择手术适应症。

3.4 术后并发症

(1)坐骨神经损伤:术后除预防感染外,亦应重视坐骨神经损伤。术前坐骨神经损伤大约为20%[3],但术中牵拉也可造成坐骨神经损伤,因此术中应注意患者体位保持膝关节屈曲髋关节伸直位,使坐骨神经松弛位,可以减少坐骨神经损伤。刘益民等[4]认为,累及髋臼后壁和后柱的骨折易导致坐骨神经损伤。首选K-L入路,进行坐骨神经探查,予以松解,解除压迫,修复受损的神经。本组未发生医源性坐骨神经损伤,术前2例坐骨神经损伤者经探查为挫伤,予以保守治疗后恢复。(2)异位骨化:异位骨化是髋臼骨折后期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异位骨化的解剖位置比骨化的量重要得多。异位骨化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为术中广泛剥离骨膜掀起、撕裂,使碎裂的骨膜和小骨片包容于周围肌组织中并释放骨母细胞。本组未见异位骨化并发症发生。

摘要:目的探讨重建钢板联合可吸收螺钉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采用重建钢板和可吸收螺钉治疗的32例髋臼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骨折类型分别采用单一或联合髂腹股沟入路、髋臼后侧入路,行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30例达到解剖复位,2例复位欠佳。随访时间为8~24个月(平均14个月),按照Modified d’Aubugneand Postal功能评定标准:优25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94.5%;术后所有患者恢复良好,无并发症。结论重建钢板内固定联合可吸收螺钉治疗髋臼骨折,复位良好,固定可靠,并发症少,是一种治疗髋臼骨折的较好方法。

关键词:髋臼骨折,重建钢板,可吸收螺钉,骨折内固定

参考文献

[1]王满宜,吴新宝,荣国威.髋臼骨折[J].中国创伤骨科杂志,2001,6(2):85~90.

[2]宁兆刚,于建华,张铁良.移位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J].临床骨科杂志,2005,8(5):431~433.

[3]孙俊英,唐天驷,董天华,等.经联合人路手术治疗难复性双柱型髓臼骨折[J].中华骨科杂志,2003,23:710~713.

[4]刘益民,安美华,刘在贵.髋臼骨折合并坐骨神经损伤的手术治疗[J].临床骨科杂志,2004,7(3):270~271.

[5]薛健康.可吸收螺钉张力带钢板在治疗三踝骨折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6,3(24):74.

钢板螺钉 篇8

关键词:股骨骨折,骨折固定术,关节镜检查,骨板,骨钉

Hoffa骨折是股骨内和 (或) 外侧髁冠状面骨折, 1904年Hoffa[1]首次描述了此类骨折,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 目前此类骨折发生率也比较高。目前一般主张膝关节前方切口、骨螺钉固定, 但是由于骨折及手术给患者膝关节及周围组织带来创伤, 造成骨坏死、创伤性关节炎、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的发生[2,3,4]。本文探讨关节镜辅助下钢板结合螺钉固定治疗Hoffa骨折。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22例, 其中男15例, 女7例, 年龄18~67岁。本组22例患者均经X线片或CT检查, 明确诊断, MRI检查韧带、半月板及软骨损伤情况, 骨折按Letenneur分型[5]:Ⅰ型11例, Ⅱ型7例, Ⅲ型4例。

1.2 手术方法

患者仰卧位, 采用连续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 选用关节镜前内外侧入路, 了解局部损伤情况, 然后经前方进镜辅助下建立后内外侧关节镜入路, 股骨外侧髁、内侧髁骨折分别采用关节镜后内侧入路、后外侧入路, 根据骨折类型选择手术入路:LetenneurⅠ、Ⅲ型骨折患者选用前内侧或前外侧入路, LetenneurⅡ型骨折患者选择后内侧或后外侧入路。切开皮肤及软组织, 注意保护周围血管及神经, 长期工作经验使作者注意到一般不从前方开放关节, 这样可以减少干扰关节内结构, 减轻手术对关节的损伤。在骨折线的中部进行显露, 必要时延长切口。L形钢板可以根据局部骨的解剖外形进行预弯, 以贴合骨组织, 将股骨内、外侧副韧带的附着点压在钢板下, 再予以拉力螺钉交叉固定骨折块, 此时需要注意的是, 2枚螺钉之间保持一定距离, 这样做的目的是一方面可以增加力矩, 另外还能够防止螺钉顶端超过软骨下骨。

1.3 疗效评价标准

术后12个月采用膝关节Lysholm评分标准评定疗效, 按跛行 (5分) 、疼痛 (25分) 、支撑 (5分) 、绞索 (15分) 、肿胀 (10分) 、不稳定 (25分) 、爬楼梯 (10分) 、下蹲 (5分) 8个项目进行综合评分, 总分100分, 优:95~100分, 良:84~94分, 可:65~83分, 差:<65分。

2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切口愈合良好, 无感染、出血、骨折块移位、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67~120 min, 平均手术时间89 min, 术中出血量100~600 ml, 平均出血量255 ml, 所有患者均获骨性愈合, 愈合时间6~12个月, 平均愈合时间8.5个月。术后12个月采用膝关节Lysholm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3例, 良8例, 可1例。

3 讨论

相对于其他部位骨折, Hoffa骨折发生率比较低[6], 因此很多对此类骨折的研究都是基于病例的回顾性分析。应用膝关节镜可以探查局部组织, 了解关节软骨、半月板及前后交叉韧带的情况。钢板、螺钉固定手术操作复杂, 对操作者技术要求比较高。使用关节镜技术增加了手术视野, 更好的观察复位情况, 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优势明显。关节镜技术还能够减少对关节内结构的干扰, 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总之, 关节镜辅助下钢板结合螺钉固定治疗Hoffa骨折具有固定牢固、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Hoffa A.Lehrbuch der Frakturen und Luxationen.4 th edition.Stuttgart:Ferdinand Enke-Verlag, 1904:453.

[2]李兴华, 刘亚波.Hoffa骨折的治疗.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1, 13 (7) :620-625.

[3]Chang JJ, Fan JC, Lam HY, et al.Treatment of an osteoporotic Hoffa fracture.Knee Surg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 2010, 18 (6) :784-786.

[4]杨涛, 王秋根, 沈洪兴, 等.Hoffa骨折的治疗.中华骨科杂志, 2005, 25 (6) :379-381.

[5]Letenneur JLP, Rogez JM, Lignon J, et al.Hoffa’S fractures.Report of 20 cases (author’s transl) .Ann Chir, 1979, 32 (3-4) :213-219.

上一篇:英语课堂教学方法刍议下一篇:山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