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

2024-06-11

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通用8篇)

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 篇1

舟骨骨折是腕部常见骨折, 约占腕骨骨折的60%[1]。过去常常采用保守治疗, 较长时间制动致手、腕关节僵硬, 影响功能康复。近年来许多医生提倡对于新鲜的舟骨骨折应早期内固定治疗。有研究表明:舟骨骨折行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 可及早进行功能锻炼[2]。选择背侧还是掌侧入路进行螺钉内固定是由舟骨骨折类型决定的。目前采用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新鲜舟骨骨折的研究报道较多, 但经皮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舟骨骨折的报道少见。本文旨在探讨经背侧或掌侧经皮使用空心加压螺钉治疗无移位或轻度移位新鲜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 太原市中心医院骨科收治9例无移位 (或轻微移位) 新鲜舟骨骨折患者, 行经皮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其中男7例, 女2例;年龄21~43岁, 平均30岁;左侧2例, 右侧7例。行CT检查, 按Herbert舟骨骨折分型, Herbert B2型6例, Herbert B3型3例。均在伤后2周内手术。其中B2型均采用掌侧入路, B3型采用背侧入路。

1.2 手术方法

患者平卧位, 患肢外展于侧台。全麻或臂丛麻醉下进行手术。术前透视确认舟骨骨折是否移位。大多数移位较小的舟骨骨折, 可通过从掌侧向背侧推挤舟骨结节获得复位。有移位骨折者, 通过手法复位或打入克氏针, 相对撬拨至骨折复位。a) 掌侧入路。前臂旋后位, 腕背伸约45°, 标记舟骨结节, 选用1枚0.8 mm导针从舟骨结节的远端中点进针, 导针与前臂长轴成45°, 在C型臂监视下钻入导针, 正位片上导针位于舟骨远端桡侧缘稍偏内侧, 侧位片上导针进针点、桡骨关节面背侧缘、头月关节间隙中点三点应在一直线上, 向尺背侧和近端方向进针。透视下导针位于舟骨纵轴中心, 测量导针在舟骨内的长度, 开口, 拧入合适长度的空心螺钉, 将螺钉置于在远端和近端均位于关节面下2mm的位置。b) 背侧入路。腕关节屈曲约45°, 舟骨近极于腕背Lister结节稍远侧可触及。从舟骨近极稍偏尺侧打入导针, 指向掌侧舟骨结节, 正侧位透视导针位于舟骨中央轴线。将导针穿出掌侧皮肤, 电钻回拉, 使导针尾部位于舟骨近极软骨下, 桡腕关节活动不受限。将腕关节置于中立位, 导针在正侧位、舟骨位透视下皆位于舟骨中央轴线。屈腕约45°, 将导针从背侧穿出皮肤。透视监视下, 用电钻从背侧将导针回拉至针尖刚好埋入舟骨远极皮质下, 测深。开口前钝性分离至舟骨近极, 使用套筒, 避免开口时损伤周围软组织或肌腱。由背侧顺导针拧入相应长度空心加压螺钉, 最后透视, 检查骨折对位情况及螺钉位置。

1.3 术后康复

9例患者均于手术后第2天就开始肩肘关节及掌指关节、指间关节的功能锻炼。每月复查X线片, 必要时进行CT检查, 影像学显示骨折愈合后, 可逐渐开始恢复强度较大的活动。对于舟骨近端骨折的患者, 术后给予腕关节制动4周再开始进行腕关节主动活动功能锻炼。对于舟骨腰部骨折的患者, 术后早期即可进行指导下的腕关节主动活动锻炼及手指抓握锻炼。

2 结果

本组病例获随访10~12个月, 平均10.8个月, 无舟骨骨折不愈合情况发生。随访期间9例骨折均愈合, 愈合时间2~4个月, 平均3.1个月。术后随访中腕关节功能评定参照Krimmer评分标准[3], 优5例, 良2例, 可2例;患手握力恢复至健侧的80%以上, 活动度达到健侧90%以上;无疼痛等不适感觉, 没有并发症。于术后平均7周 (5~11周) 患者恢复原工作, 复查X线片或者CT, 明确骨折愈合后逐渐恢复相关体育活动或体力劳动。

3 讨论

舟骨骨折容易发生于青壮年, 最常见的受伤机制是:摔倒时手掌着地, 腕关节极度背伸、桡偏, 此时桡舟头韧带和桡月韧带紧紧牵拉舟骨腰部, 使舟骨牢牢固定于桡骨舟状窝, 桡骨后缘也阻挡舟骨背伸, 巨大的应力导致舟骨骨折。受伤时腕部受力的差异导致舟骨不同部位的骨折, 而以舟骨腰部骨折常见。

对于新鲜腕舟骨骨折, 如果移位明显或对腕关节功能有较高要求, 应该尽早手术治疗以获得骨折端解剖复位及坚强固定, 有利于腕关节尽早功能锻炼, 尽量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而切开复位无论选择背侧入路还是掌侧入路, 经常破坏关节囊结构及相应血供, 损伤较大, 对骨折愈合及后期功能均有影响[4]。

本组9例患者采用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治疗腕舟骨骨折, 没有剥离骨折端周围软组织及切开关节囊, 创伤相对较小, 对舟骨血液供应破坏少, 有利于骨折的愈合。由于坚强的固定, 术后可早期进行腕关节的功能锻炼, 达到较好的功能恢复。

根据我们的经验:对于腕舟骨腰部骨折患者, 常规采用掌侧入路, 进针点略偏桡侧, 不干扰桡侧腕中关节, 减少对舟骨的近极关节面的损伤。对于无移位或轻度移位但可闭合复位的不稳定型舟骨近侧三分之一骨折的患者, 由于近端骨块较小, 我们可选择背侧入路使螺钉能够达到有效固定。

本组病例中, 舟骨骨折均为无移位或移位较小, 影响手术质量的关键就是准确完成螺钉的放置。舟骨骨折骨不愈合发生率较高, 故对置入螺钉的位置和长度有较高要求。只有将螺钉置于舟骨中心长轴线, 才能达到力学的稳定。生物力学研究表明, 相对较长螺钉的力学稳定性要优于短螺钉。但是, 如果螺钉过长超出关节面, 将造成关节软骨面的磨损, 导致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因此, 目前认为:沿着舟骨的中心长轴线放置螺钉, 其在近端和远端位于关节面下2 mm[5,6], 可达到最佳的效果。对于轻度移位或不稳定骨折, 开口和拧入螺钉前可再打入1枚防旋转的细克氏针, 拧入螺钉后取出防旋针。对于舟骨近端不稳定骨折, 在腕关节活动时远骨折块相对于近端骨块形成较大的力矩, 可导致螺钉松动和加压散失, 固定失效。对于此种情形, 为减少骨折端的应力, 可从舟骨远端向头状骨打入1枚细克氏针, 临时限制腕中关节的活动。术后影像学证实骨折愈合后再取出该克氏针。

随着社会的进步, 患者对术后皮肤美观性及功能的恢复, 要求越来越高。我们主张对于无移位及可闭合复位的不同类型舟骨骨折采用经皮掌侧或背侧入路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 具有临床疗效满意、伤口瘢痕小、骨折愈合时间短的优势。

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掌、背侧入路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治疗腕舟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经皮掌、背侧入路治疗无移位腕舟骨骨折9例, B2型采用掌侧入路, B3型采用背侧入路。结果 术后随访10~12个月, 平均10.8个月, 9例骨折均愈合, 愈合时间2~4个月, 平均3.1个月。患手握力恢复至健侧的80%以上, 活动度达到健侧90%以上, 无疼痛等不适感觉, 没有并发症。恢复工作时间平均为7周。结论 无移位 (或轻度移位) 的新鲜舟骨骨折, 常规行CT检查以明确骨折分型, 经皮加压螺钉固定, 手术创伤小, 根据骨折类型不需外固定或外固定时间较保守治疗缩短, 愈合率高, 治疗结果满意。

关键词:空心螺钉,内固定,腕舟骨,骨折

参考文献

[1]Waitayawinyu T, Mcallister WV, Katolik LI, et al.Outcome after vascularized bone grafing of scaphoid nonunions with avascular necrosis[J].J Hand Surg (Am) , 2009, 34 (3) :387-394.

[2]王旭东, 赵维波, 曲建林, 等.Herbert螺钉治疗非稳定型腕舟骨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1, 26 (1) :89-90.

[3]Krimmer H, Wiemer P, Kalb K.Comparative outcome assessment of the wrist joint mediocarpal partial and to talarth rodesis[J].Handchir Mik Rochir Plast Chir, 2000, 32 (6) :369-374.

[4]Chan KW, Mc Adams TR.Central screw placement in percutaneous screw scaphoid fixation:a cadaveric comparison of proximal and distal techniques[J].J Hand Surg (Am) , 2004, 29 (1) :74-79.

[5]Dodds SD, Panjabi MM, Slade JF 3rd.Screw fixation of scaphoid fractures:a biomechanical assessment of screw length and screw augmentation[J].J Hand Surg (Am) , 2006, 31 (3) :405-413.

[6]Mc Callister WV, Knight J, Kaliappan R, et a.l Central placement of the screw in simulated fractures of the scaphoid waist:a biomechanical study[J].J Bone Joint Surg (Am) , 2003, 85 (1) :72-77.

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 篇2

关键词 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 股骨颈骨折 疗效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骨折[1],治疗的目的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提高康复水平和老年生活质量。目前最常用见的方法是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若螺纹钉选择不恰当,常会造成畸形、疼痛[2],为探讨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2011年6月~2012年7月采用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6月~2012年7月采用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50例,男30例(60.0%),女20例(40.0%),男女之比1.5:1,年龄19~69岁,平均54.6岁。

手术方法:所有病例均采用电透下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技术。患者在连续硬脊膜外麻醉下,平卧于骨科牵引床上,对侧下肢极度外展,患侧下肢外旋位绑于托架上。先使患肢外旋,再外展20°,然后再施行牵引使患肢略长于对侧肢体长度[3]。术中用手将大粗隆向前、后推动数次,再内旋患肢,略微放松牵引。C型臂透视观察复位情况,闭合复位要尽量达到Garden对线指数要求:即在正位X线片上,股骨头内侧骨小梁的中心轴线与股骨干内侧皮质形成的角度>160°,≤180°;在侧位片上,对线指数是股骨颈直线为180°,正常的指数应<20°[4]。复位满意后,消毒铺巾。在股骨大粗隆下约1.5~2.0cm处,做一长约1.0cm的纵切口,切开皮肤及阔筋膜,平行于股骨颈轴线钻入第1枚导针。透视位置正确后,平行于第1枚导针呈正三角形或倒三角形再钻入2枚导针,导针深度为股骨头软骨下5mm。再次透视证实导针位置满意后,分别测深、钻孔、攻丝,逐一拧入相应长度空心螺钉,使螺钉尖端位于股骨头下0.5cm,螺纹要通过骨折线。

结 果

50例患者经过3~16个月的随访,骨折愈合优44例(88.0%),愈合良5例(10.0%),差1例(2.0%),优良率98.0%。术后关节活动8.6±6.1周,骨折愈合时间2.5~10.5个月,骨痂生成时间2.1±1.1个月。

讨 论

股骨颈骨折是指由于骨质疏松、老年人髋周肌肉群退变、反应迟钝或遭受严重外伤所致的股骨颈断裂。股骨颈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应遵循早期无创伤的解剖复位,选择合理有效的内固定器材及方法,减少局部血供破坏改善血流灌注促使骨折早期愈合,恢复和建立跨越骨折线的血管迅速参与坏死骨的修复,避免股骨头坏死的发生。

目前,对本病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对本病的预防重点在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上。遵循早期无创伤的解剖复位,选择合理有效的内固定器材及方法。在选择治疗方法以前,首先要了解伤者的全身情况,特别是老年人要注意全面检查,血压、心、肺、肝、肾等主要脏器功能,结合骨折全面考虑。股骨颈骨折愈合较慢,平均需5~6个月,而且骨折不愈合率较高,平均为15%左右。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和年龄、骨折部位、骨折类型、骨折和移位程度、复位质量以及内固定坚强度有关。

股骨颈骨折是骨折最易发生的部位,骨折后局部会出现血供差、骨折愈合能力差等现象[5],老年人因身体各机能下降以及营养不易吸收导致骨质疏松,股骨颈脆弱而多见,由于患者较年长,抗病能力弱,身体机能恢复慢,因此在治疗时,要注意加强营养吸收。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股骨颈骨折,是目前较好的内固定方法,能明显提高骨折愈合率[6]。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操作简单,应用无移位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在治疗后可较早地进行肢体活动。对于年龄大、耐受力差的患者来说是较好的治疗方法。因股骨颈的血供特点,其并发症常为骨折后不愈合与股骨头坏死。

本组资料结果显示,50例患者经过3~16个月的随访,骨折愈合优44例(88.0%),愈合良5例(10.0%),差1例(2.0%),优良率98.0%。术后关节活动8.6±6.1周,骨折愈合时间2.5~10.5个月,骨痂生成时间2.1±1.1个月。因此,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股骨颈骨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Cornellen F,Levine D,O`doherty J.Unipotar versus bipolar hemiarthroplasty for the treatment of femoral neck fracture in the elderly I see comments I.Chin J Geriatr,1998,348:67.

2 黄富运.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38例的体会[J].广西医学,2008,4(30):598-599.

3 Bout CA,Cannegieter DM,Juttmann JW.Percutaneous cannulated screw fixation of femoral neck fractures:the three point principl[J].Injury,2007,28:135-139.

4 劉粤,张长青,孟炜.闭合复位空心钉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坏死的多元相关研究[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7,8(7):617-621.

5 张忠诚.加压螺钉内固定术联合高压氧在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12(17):167.

6 王立新,卿茂盛.移位的股骨颈骨折手术方法选择与疗效分析[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6,8(6):591-592.

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3年9月-2010年12月期间收治踝关节骨折患者168例,年龄22~72岁,平均年龄(43.3±7.5)岁,所有患者骨折时间均≤2周,平均骨折时间为6.7 d。受伤原因:车祸120例,跌伤32例,其他16例。根据Lauge-Hansen法对骨折类型进行分类,其中旋后-外旋型84例,旋前-外旋型42例,旋前-外展型19例,旋后-内收型23例。其中观察组患者89例,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法治疗,对照组79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法治疗。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进行跟骨牵引,关节腔内积血患者进行穿刺抽血等基础治疗,均在住院前48 d完成手术治疗。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CT、X线正侧位及MRI检查,确保手术前对患者的骨折情况有详细的了解,对伤情正确评估,制定手术方案。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方法,患者体位为仰卧位。首先在C型臂X线机下,采取与骨折相反手法进行复位。对于有多处骨折的患者,应依次复位外踝、内踝、后踝、胫骨远端前结节,最后为下径腓联合。完成后踝骨折复位后,需要先用克氏针进行维稳复位,以利于后续空心螺钉的固定治疗。针对患者骨折和CT检查等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空心螺钉固定位置,切口只需0.5 cm。固定完成后,经C型臂X线机观察,证实骨折复位固定满意后,缝合伤口,进行包扎处理。切开复位内固定法,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方法,进行上气压止血带,先取外踝后外侧切口,依次切开各层软组织,显露外踝骨折端,清除骨折端内血凝块、软组织,复位外踝骨折端,要求解剖复位,以1/3管型钢板或腓骨远端外侧钢板固定,修复韧带、关节囊。

术后对于有韧带损伤的患者进行外石膏固定处理,固定时间约为6周,以确保韧带充分愈合,无韧带损伤患者无需外固定,在术后3 d,在医务工作者帮助下,韧带损伤患者进行足趾及膝关节活动,无韧带损伤患者进行踝关节活动,实施关节的功能康复锻炼。

1.3 观察评价指标

术后进行为期6~20个月的随访调查,测定患者的关节功能及疼痛感,对手术治疗效果进行评定,根据患者症状消失情况、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伤口愈合情况,将评级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优:术后患者关节的恢复良好,并且伤口愈合良好,无疼痛感;良:关节有所改善,伤口愈合良好,略有疼痛感;中:关节恢复情况尚可,活动有疼痛感;差:患者未显著恢复,下肢膝关节恢复情况不好,伤口愈合较慢或骨折移位再次发生。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根据X线及临床检查判断并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术后及随访过程中观察伤口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两年测定患者的踝关节功能,并采用Merchant评分标准进行评定。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差异性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

由表1可知观察患者治疗效果优良率为89.9%,大于采用对照患者的优良率,但统计学表明,两者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为优的患者比例大于对照组(P<0.05)。

2.2 骨折并发症

由表2可知共28例患者患有明显并发症,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大于观察组(P<0.05)。

2.3 手术及恢复情况

由表3可知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及住院时间相差不大,但观察组手术时的出血量较小、住院时间及术后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3 讨论

踝关节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之一,其发生原因是由于高能量损伤而导致,对患者生活质量会产生严重影响[3]。踝关节可分为后踝、外踝和内踝三个部分,不同踝关节对于关节稳定性起的作用不同。踝关节骨折的原因多种多样,并且骨折类型复杂多变,治疗难度较大,术后踝关节的恢复效果不佳,尤其涉及韧带损伤的骨折,骨折固定及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更差,并且易发生多种术后并发症。本研究中,两种治疗方法共28例患者患有明显切口感染和坏死、排异反应等并发症。

传统的切口复位固定方法由于伤口切开较大,很容易导致切口感染、骨折部位血液流通不畅,影响愈合速度[4,5]。在C臂透视下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法治疗踝关节骨折,手术切口较小,而且不需将踝关节完全暴露,对软组织损伤很小,患者痛苦较少,并且固定牢固。固定螺丝钉的位置与方向均经过精确测定设计,可最大保护骨膜及骨骼血液输送,其稳定性依赖于螺丝钉与接骨板组合锁定后的成角稳定性和完整性,对骨折和软组织的愈合十分有利。众多研究表明,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法治疗踝关节骨折所提供的力学稳定性较强,并且准确度大幅度提升[6,7]。本研究中,采用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法治疗的患者效果优良率大于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法治疗的患者。

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法的优点主要为手术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骨折复位满意度高,患者术后痛苦较轻,并且骨折愈合效果好。本研究中,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法治疗患者的并发症仅为4例,显著少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法治疗的患者(P<0.05)。但空心螺钉价格较昂贵,并且需要C臂X线透视帮助,对患者有辐射副作用。对于严重性粉碎骨折和身体耐受性较差的患者,适用性较差。并且临床对手术操作医师的技术和经验要求较高,一旦患者复位结果不能达到满足,则不能使用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法,此时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法反而能取得较为优良的效果。

综上所述,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法优点是操作简便、创伤小、固定牢靠,能有效减少软组织并发症、保持血液流畅、提高骨折的愈合率,患者能够较早恢复功能锻炼,关节功能恢复理想,是治疗踝关节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

摘要:目的 对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2003年9月-2010年12月期间收治踝关节骨折患者168例,分别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法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法进行治疗,对其优缺点及疗效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均康复出院,观察组89例患者中疗效评级为优良的有80例(89.9%),对照组79例患者中疗效为优良的患者有68例(86.2%),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共有28例患者患有明显并发症,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例,对照组为24例,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法疗效无显著差异,但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法治疗的患者术后并发症例数明显少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法。

关键词: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切开复位,踝关节骨折

参考文献

[1]冯青,许效坤,曹希武,等.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比较[J].创伤外科杂志,2011,11(6):520-523.

[2]Murawski C D,Kennedy J G.Percutaneous Internal Fixation of Proximal Fifth Metatarsal Jones Fractures(Zones II and III)With Charlotte Carolina Screw and Bone Marrow Aspirate Concentrate An Outcome Study in Athletes[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2011,39(6):1295-1301.

[3]Schepers T,De Vries M R,Van Lieshout E M,et al.The timing of ankle fracture surgery and the effect on infectious complications;A case series and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International orthopa edics,2013,37(3):489-494.

[4]冯青,许效坤,曹希武,等.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98例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2,12(2):168-170.

[5]Grewal R,Mac Dermid J C,King G J,et al.Open reduction internal fixation versus percutaneous pinning with external fixation of distal radius fractures:a prospective,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The Journal of hand surgery,2011,36(12):1899-1906.

[6]樊洁,王燕伟.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及钢板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疗效观察[J].山东医,2010,50(22):63-64.

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 篇4

关键词:空心螺钉,张力带,内固定,髌骨骨折

髌骨骨折较为常见, 骨折类型分为横型、粉碎型、纵型和撕脱型。横型者包括斜型, 约占所有髌骨骨折的2/3, 粉碎型骨折包括星形, 约占1/3, 纵型者及撕脱者均较少见[1]。2005年5月至2009年7月, 我科采用双空心螺钉结合单纯双空心螺钉并与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单纯髌骨骨折对照, 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年龄20~68岁。闭合性骨折为主, 开放性骨折Gustilo分型为Ⅰ型;骨折为简单骨折, 包括横型、纵型。手术时间为伤后7d内;手术由创伤骨科副高级以上职称医生完成;随访时间在6个月以上。

1.2 一般资料及分组

符合上述标准共32例, 均在伤后2h至3d入院, 并行X线检查确诊。其中男19例, 女13例;年龄27~58岁, 平均36岁。跪伤18例 (56.3%) , 车祸伤9例 (2 8.1%) , 坠落伤4例 (1 2.5%) , 刀砍伤1例 (3.1%) 。横型骨折2 9例 (90.6%) , 纵型3例 (9.4%) 。闭合性骨折2 9例 (9 0.6%) , 开放性骨折3例 (9.4%) 。单侧31例 (96.9%) , 双侧1例 (3.1%) 。合并股骨中段骨折、胫腓骨骨折各2例 (各6.3%) , 胫骨平台骨折、胫骨中段骨折、桡骨远端骨折、同侧肋骨骨折、全身多处骨折各1例 (各3.1%) 。2005年5月至2007年4月收治的16例设为对照组, 2007年5月至2009年7月收治的16例设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肢侧、受伤至手术时间、骨折分型等情况大体相似, 见表1。

1.3 治疗方法

1.3.1 手术方法

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 取髌骨皮肤纵形直切口或髌骨下缘弧形切口, 长5~8cm, 逐层切开, 显露骨折断端。常规探查关节腔, 清除积血, 清洗骨折端, 清除血凝块和嵌顿于骨折块之间的软组织, 于膝关节伸直位将骨折块复位, 触摸关节面平整后, 暂用两把布巾钳固定。将2枚直径1.5 m m的克氏针自髌骨远端逆行穿出, 克氏针侧位观位于髌骨髓腔的中央, 正位观位于中外1/3与中内1/3交界处;将2根长度35.0~40.0mm、直径3.5~4.5mm的空心螺钉顺行拧入, 并加压见骨折间隙小于1.0 m m时拔除克氏针。冲洗后放置皮片引流, 依次缝合髌骨前筋膜、髌旁支持带、皮下组织和皮肤, 有合并伤者予以相应处理。对照组:手术过程同前, 在拔除克氏针后, 以两根直径0.8~1.0mm钢丝穿过空心钉, 于髌前呈“∞”形交叉, 或两根钢丝以“0”形固定, 于髌骨上极外上方拧紧钢丝, 剪断多余钢丝, 冲洗、放置皮片引流, 逐层缝合, 有合并伤者予以相应处理。

1.3.2 术后处理

不做外固定, 术后当天做足趾、踝关节屈伸锻炼。术后24h开始股四头肌收缩锻炼、踝关节抗阻力屈伸练习、膝关节持续被动活动 (C P M) 锻炼。术后1~2d拔出引流皮片。术后3~5d躺在床上或坐在床边进行膝关节主动屈伸练习。1周后直腿抬高练习, 能够完成直腿抬高动作后即可扶床不负重活动, 2周后练习膝关节屈曲, 3~4周膝关节屈曲可超过90°, 4~6周可逐步负重。

1.4 随访

术后1、3、6个月门诊复查, 后每半年复查1次, 内容包括患肢术后X线片、膝关节功能和术后并发症。

1.5 疗效评定标准

(1) HSS评分标准:疼痛30分, 功能活动 (包括走路、爬楼梯和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22分, 关节活动度18分, 肌力10分, 无畸形10分, 无不稳定10分。使用拐杖或有关节伸直受限时要减分。85分以上为优, 70~85分为良, 60~69分为尚可, 60分以下为差。 (2) Lysholm评分标准:跛行5分, 拄拐5分, 绞锁15分, 不稳定25分, 疼痛25分, 肿胀10分, 上楼梯10分和下蹲5分共8项。

1.6 统计学处理

所有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 采用两样本t检验, P<0.0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3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 时间为8~24个月, 平均1 4个月。H S S评分情况:观察组优1 4例, 良2例;对照组优15例, 良1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 P>0.05) 。两组病例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由表2可见, 两组病例手术前后L y s h o l m评分接近,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髌骨骨折除无移位或无明显移位的骨折外, 大多数需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多样, 传统手术方法有钢丝环扎、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等[2]。充足的血供和合理的固定是治疗骨折的必要条件, 不同的固定方式直接影响伤口和骨折的愈合[3]。近年来的趋势是最大限度减少骨折局部已受损的血运遭受手术操作和固定物造成的进一步损害。Carpenter等在1993年提出应用空心加压螺钉加张力带钢丝治疗髌骨骨折的方法。Berg在1 9 9 7年应用了该法, 并认为其对软组织干扰小, 骨折固定牢固稳定, 可早期功能锻炼, 能作为其他内固定手术失败的补救手术。近年来, 有学者[4]应用镍钛记忆合金内聚髌器治疗髌骨骨折, 认为聚髌器各爪支的连接体部正位于髌骨前表面, 固定完全符合张力带原则, 固定效果远较其他方法可靠, 可更早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本组病例分别采用双空心螺钉结合张力带内固定和单纯双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 比较其优缺点。

空心螺钉结合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优点: (1) 空心螺钉比克氏针把持骨能力更强, 且对骨折端起到加压作用, 使骨折端更加稳定与牢固。 (2) 空心螺钉内穿“∞”字钢丝环扎, 使整个髌骨骨块、空心螺钉和钢丝形成一整体, 避免了关节活动后因股四头肌肌腱和髌腱的牵拉引起内固定松动、滑脱。 (3) 由于钢丝环扎呈“∞”字固定, 避免了钢丝对股四头肌肌腱和髌腱的切割、压迫而影响血液循环。 (4) 内固定后, 可早期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 将张力带前方拉力变成压力, 有利于骨折愈合[5]。单纯空心螺钉固定的优点: (1) 髌骨体内空心拉力螺钉固定复位, 在应力方向利用螺钉的拉力作用使骨折断端紧密接触, 加大了断面摩擦阻力。同时, 骨质内螺杆的中轴效应, 防止骨块旋转、成角、侧方移位。 (2) 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 (3) 可经皮拆除内固定, 手术损伤小。

空心螺钉结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单纯髌骨骨折, 无论在生物力学方面, 还是在临床效果方面都得到了证实。本文结果显示, 与双空心螺钉结合张力带内固定比较, 单纯双空心螺钉固定治疗髌骨骨折, 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及二期拔除方便等优点, 且临床效果与结合张力带内固定效果相当。但是在生物力学评价方面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是否能够进一步推广, 还需要更多临床和科研资料。

参考文献

[1]王亦璁, 姜保国.骨与关节损伤[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384-1386.

[2]明新广, 明立功, 明新杰, 等.髌骨骨折4种内固定方法比较[J].临床骨科杂志, 2001, 4 (3) :222-224.

[3]李起鸿.加强四肢复杂骨折治疗的研究[J].中华创伤杂志, 2000, 16 (5) :261.

[4]程福寿.微乔线环形缝合结合记忆合金髌骨爪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09, 9 (6) :59-60.

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11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手术治疗的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中,收集资料完整的48例(59足)进行分析。其中男39例,女9例;年龄20~62岁,平均41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40例,交通伤8例。排除标准:(1)开放性骨折;(2)病理性骨折;(3)跟骨骨折伴有距骨、骰骨、舟骨以及踝关节等部位骨折;(4)合并其他严重疾病等。骨折类型按Sanders分型标准:Ⅰ型为无移位骨折;Ⅱ型为后关节面二部分骨折;Ⅲ型为后关节面三部分骨折,关节面塌陷;Ⅳ型为四部分骨折,包括粉碎骨折。

1.2 治疗方法

术前常规行双侧跟骨侧位和轴位X线检查,并测量Bohler角、Gissane角,判断骨折块大小、粉碎程度及骨折类型。其中Bohler角0°~22°38足,-10°~0°21足,平均为12.6°;Gissane角90°~158°,平均为121.6°。

1.2.1 微创空心螺钉组

32足(Ⅱ型16足、Ⅲ型10足、Ⅳ型6足),平均年龄(36.9±8.7)岁。打入3.5 mm跟骨牵引针,轴向牵引并挤压跟骨两侧。选择跟腱止点内、外侧为撬拔进针点,用两根3.5 mm斯氏针平行跟骨纵轴并外偏约15~20°钻入跟骨,钻至骨折线(C臂X线机透视下)处停止。再次由助手轴向牵引并挤压跟骨两侧,术者跖屈患足远端,并以斯氏针进行撬拨复位,再次C臂X线机透视骨折断端对位良好,距下关节面基本恢复平整。然后由外侧斜行打入克氏针固定距下关节粉碎骨折块并止于载距突。C型臂X线机术中透视,导针位置方向满意后扩孔沿导针方向拧入2枚合适长度的空心拉力螺钉。

1.2.2 钢板内固定组

27足(Ⅱ型14足、Ⅲ型8足、Ⅳ型5足),平均年龄(40.2±6.5)岁。取跟骨外侧“L”形切口,保护腓肠神经及腓骨肌腱,将骨膜、腓骨肌腱鞘连同整块皮肤翻起,显露跟骨外侧壁。将外侧骨皮质掀开,充分显露塌陷的距下关节面,尽可能解剖复位并选择4.5 mm空心钉导针固定,轴线方向也已3.0 mm斯氏针临时固定,选择自体髂骨植骨或人工骨植骨。置入合适的跟骨解剖型锁定钢板及螺钉固定,应用C型臂X线机术中透视骨折复位满意固定可靠,全层缝合切口并留置负压引流管。

1.3 术后处理

术后给予患肢抬高,同时抗炎、消肿对症治疗。微创空心螺钉组患肢先以短腿石膏托功能位固定6周,8周后拆除石膏,不负重进行踝关节及患足内外翻功能锻炼。10周可开始进行短时间适当的负重下地活动,12周复查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良好后方可完全负重行走。钢板组术第2天即可进行足趾、踝关节不负重主动活动,6周后可扶拐部分负重行走,8周后可完全负重行走。

1.4 疗效评估

术前与术后侧位X线片上通过测量Bohler角和Gissane角的变化,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的踝-后足评分标准(AO-FAS)进行术后功能[1]评价。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术前、术后Bohler角及Gissane角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48例(59足)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2年,平均随访时间1.5年。(1)微创空心螺钉内固定组:未出现1例切口感染及皮肤坏死、断钉、畸形愈合等并发症。随访期间按AO-FAS评分,其中优16足,良12足,可3足,差1足,优良率为87.5%。(2)钢板内固定组:4例出现长距离行走痛,给予保守对症治疗后症状好转,1例发生腓骨长肌腱鞘炎,手术切除多余骨质后症状均明显改善。随访期间按AO-FAS评分,其中优21足,良2足,可4足,优良率为85.2%。

微创空心螺钉内固定组在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钢板内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足的Bohler角、Gissane角的复位值比较、AO-FAS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与钢板内固定组比较,P<0.05

3 讨论

跟骨是最大的跗骨,参与组成足部内、外纵弓的后臂,距下关节承载着全身重量约50%。跟骨骨折作为跗骨骨折中最常见的一种,占跗骨骨折的60%[2],占全身骨折的2%,其中约75%为关节内骨折[3],影响距下关节的稳定性,轴向暴力常使跟骨发生压缩及粉碎性骨折,导致距下关节关节面塌陷,骨折块向两侧移位,致使足跟纵向高度丢失,Bohler角变小甚至消失,跟骨体宽度增加,最终使足部力学结构发生改变。如治疗不当,将影响足的功能,甚至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以往跟骨骨折多采用保守治疗,但由于保守治疗不易使关节面完全整复,足部纵弓高度及跟骨宽度恢复不满意,复位后难以维持,容易出现一些相应的并发症最终导致创伤性关节炎,故疗效难以让人满意,甚至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一些困扰。目前,多数学者认为,SandersⅠ型骨折多可采用保守治疗,而对于Ⅱ、Ⅲ、Ⅳ型骨折应多采用手术治疗。通过治疗跟骨骨折主要实现以下目的:(1)恢复跟骨的高度(Bohler角);(2)恢复跟骨体的宽度;(3)恢复距下关节后关节面的外形;(4)恢复跟骨结节的内翻对线;(5)如果跟骰关节内也发生骨折,应将其完全复位;(6)腓骨肌腱走行的腓骨下间隙减压。因此,跟骨骨折治疗取得良好临床疗效的关键在于跟骨高度、宽度及Bohler角、Gissane角恢复正常[4,5],距下关节面的解剖复位。

目前,临床上常用经皮微创空心螺钉固定与钢板复位内固定两种术式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跟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能够直视下使距下关节面和跟骰关节复位,纠正跟骨塌陷、内翻和侧移,从而恢复后足的生物力学结构[6]。但较大的切口及较多地剥离跟骨外侧周围软组织,破坏软组织的血运易造成切口皮缘感染[7]、坏死甚至继发跟骨骨髓炎,同时植入物能引起肌腱撞击和局部疼痛等并发症,甚至发生后关节面骨折不愈合和骨折块的坏死可能,后期引发创伤性关节炎。与此相比,经皮微创空心钉内固定方法治疗跟骨骨折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避免过多剥离引发的相应并发症,大大降低了皮肤坏死及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也减少了手术区周围组织瘢痕粘连的发生率,可以早期锻炼,完整的基础血运更利于骨折的愈合、功能恢复。通过经皮撬拨复位恢复足弓高度的同时将载距突两侧挤压,使跟骨体宽度恢复,矢状面分离接近正常,从而有效恢复足弓[8],明显减少腓骨肌腱炎、跗管综合征、外踝撞击综合征的发生率[9]。

而撬拨复位技术在跟骨骨折微创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且关键,可使手术适应证相对扩大,Walde等[10]通过改进手术复位技巧,对SandersⅡ型、Ⅲ型和Ⅳ型均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2~10年随访67例患者93跟骨,结果与传统的开放手术效果相似,而并发症明显较少。笔者通过体会撬拨复位技术总结如下:(1)对于关节内塌陷的骨折块要通过不同部位多角度的撬拨,以利于关节面骨折块的顺利复位。(2)由跟骨结节部位垂直穿过克氏针,并通过其牵引恢复跟骨长度,纠正内、外翻畸形。(3)跟骨外侧壁如复位困难可应用顶棒顶压,以便恢复腓骨下间隙。(4)跟骨底部骨折块往往向足底移位,也需要由足底内侧钻入克氏针或顶棒顶压复位,由骨折间隙进入,翘顶复位距下关节面。

跟骨骨折复位中通过纠正Bohler角、Gissane角,恢复跟骨体宽度及纵弓的高度是治疗的要点。在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等结构均恢复良好,同时手术前、后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证明了此两种术式均能达到满意的复位和稳定的固定作用。但钢板内固定组发生1例腓骨长肌腱鞘炎,可能与植入物引起的肌腱撞击所致局部疼痛有关。笔者通过总结研究发现,手术适应证的选择非常重要,术前要根据骨折类型、骨缺损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术式。对于复杂的粉碎性跟骨骨折,随着跟骨体的宽度复位和塌陷的关节面高度的恢复,关节面下方骨缺损常需要给予骨块填充,经皮微创空心螺钉内固定通常不能满足粉碎性骨折复位和大量植骨的要求。笔者认为,经皮微创空心螺钉固定术的适应证主要为SandersⅡ型及部分SandersⅢ型骨折,对于复杂的跟骨骨折最好在直视下行复位植骨内固定。

综上所述,微创空心螺钉内固定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对软组织破坏少,固定牢靠,适用于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治疗;对于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应在直视下行复位植骨钢板内固定术。

参考文献

[1]Paley D,Hall H.Intra articular fracture of the calcaneus.A critical analysis of results and prognostic factors[J].J Bone Joint Surg,1993,75(3):342-354.

[2]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806.

[3]俞光荣,燕晓字.跟骨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J].中华骨科杂志,2006,26(2):134-140.

[4]Kocis J,Stoklas J,Kalandra S,el a1.Intra articular calcaneal fractures[J].Acta Chir Ohop Fraumatol Cech,2006,3(1):164-168.

[5]王振虎,彭阿钦,潘进社,等.跟骨后关节面骨折后接触特征改变[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5,22(5):630.

[6]Lim E V,Leung J P.Complications of intraarticular calcaneal fratures[J].Clin Orthop Relat Res,2001,391(1):716.

[7]邹剑,章唪,张长青,等.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伤121并发症的临床分析[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6,8(7):647-649.

[8]Schepers T,Schipper I B,Vogels L M,et al.Percutaneous treatment of displaced intra-articular calcaneal fractures[J].J Orthop Sci,2007,12(1):22.

[9]谢文瑾,盛路新.外侧斜行切口空心钉固定治疗Ⅱ形跟骨舌状骨折[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8,8(11):1031-1032.

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收集内踝骨折患者共31例, 其中男性18例, 女性13例, 年龄在17岁~67岁之间, 患者左侧内踝关节骨折有16例, 右侧骨折有15例, 交通事故致骨折者占25例, 扭伤的患者有6例。

1.2 治疗方法

1.2.1 普通加压螺钉固定

选用硬膜外麻醉, 闭合性骨折选用内踝切口, 开放性骨折则沿伤口扩大切口。在显露骨折端后, 清除关节腔内积血及骨折端的坏死组织。将骨折端解剖复位, 布巾钳将骨块临时固定。透视满意后适当2处放入透内踝骨折片, 冲洗干净后, 将2枚普通加压踝部螺钉缓慢拧入, 第二枚在第一枚后10cm处平行拧入。逐层缝合伤口, 进行石膏固定, 早期予关节功能锻炼[1]。

1.2.2 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

采用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患者仰卧位, 腰麻方式, 患肢外旋屈膝45度, 内踝前内侧切口, 清除关节腔内以及骨折断部位坏死软组织, 巾钳固定骨折部位。C型臂X线机下观察骨折固定情况, 证实骨折解剖复位后, 钻入2枚空心加压螺钉, 分离皮下组织直至骨面, 以空心加压螺钉沿导针于骨皮质面表开口后拧入。其他处理如上。

1.3 评判标准

骨折愈合时间以6个月为标准, 超过6个月为骨折延迟愈合, 踝关节功能评价参考齐斌[2]等关节骨折术后功能评估为标准 (优秀:踝关节功能完全正常, 无疼痛, 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解剖复位, 踝穴正常, 无骨性关节炎改变;良好:踝关节功能尚可, 走远路踝关节轻度肿胀, 疼痛, X线片显示踝穴内侧间隙稍宽:不良:有负重疼, 行走时肿胀, 疼痛, X线片显示踝穴不对称, 内侧间隙增宽超过2cm) 。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 率之间的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

2 结果

对我科采用不同方法治疗的两组病例进行6~14个月的随访, 分别从愈合时间、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对两组病例进行细致的比较、分析, 具体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

2.1 空心加压螺钉治疗组较普通加压螺钉治疗组在优秀、良好、不良的人数分别为12例对8例, 3例对4例, 1例对3例, 其中实验组优秀率占75.0%较对照组高21.7%。经比较,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2 实验组较对照组在愈合良好、延迟愈合、不愈合上分别为14例对9例, 2例对5例, 0例对1例, 其中实验组在愈合良好率为87.5%较对照组高27.5%。经比较,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内踝骨折的内固定方法多种多样, 多采用交叉钢针或螺丝钉内固定。但交叉钢针固定的骨折块有时可沿克氏针向下方滑动, 螺丝钉内固定因螺钉固定不牢固, 造成骨折端的不稳定, 都影响了内固定的效果。加上两种内固定方法术后均需较长时间的外固定,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踝关节的早期功能锻炼, 阻碍了患者尽早的康复性恢复训练, 延迟患者的康复时间和恢复效果。

空心加压螺钉是近年来公认作为固定短小肢端骨折的有效方法, 长处在于骨折复位后无须广泛剥离, 骨折断端加压固定坚强稳定。踝关节骨折为关节内骨折, 治疗时要求达到解剖复位后用内固定维持直至骨性愈合, 目前临床常用传统的交叉克氏针及张力带内固定, 固定后的骨折块由于受踝关节剪切力的影响, 易发生松动移位, 造成骨折不愈合, 形成创伤性关节炎, 效果往往不理想。应用质骨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时克服了上述不足, 其原理是螺钉的螺纹部分把持在靠近螺钉头的骨折块中, 当拧螺钉时, 这个骨折块就会被压向螺钉头, 顶住在骨体上, 有效的抵抗了移位倾向, 起到了骨折界面的加压作用对踝关节的治疗, 要求骨折精确的解剖复位, 韧带的修复, 确保关节面的光滑[3], 以及为达到此目的, 必需有坚强的内固定, 方能有效地抵抗骨片的分离张力, 避免关节僵硬。

表1中空心加压螺钉治疗组较普通加压螺钉治疗组在优秀、良好、不良的人数分别为12例对8例, 3例对4例, 1例对3例, 其中实验组优秀率占75.0%较对照组高21.7%;表2中空心加压螺钉治疗组较普通加压螺钉治疗组在愈合良好、延迟愈合、不愈合上分别为14例对9例, 2例对5例, 0例对1例, 其中空心加压螺钉治疗组在愈合良好率为87.5%较普通加压螺钉治疗组高27.5%。结合两组数据分析, 笔者认为空心加压螺钉在治疗踝关节骨折中具有固定可靠、操作简单, 符合关节内固定治疗原则, 临床上应给与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徐磊, 张智勇.经皮微创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内踝骨折[J].解剖与临床, 2009, 14 (4) :270-271.

[2]赵相森, 丁蕊.张力带丝线加交叉钢针内固定治疗内踝骨折疗效分析[J].创伤外科志, 2009, 11 (1) :73.

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 篇7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髌骨骨折患者34例纳入研究, 男29例, 女5例;年龄19~67岁。车祸伤6例, 跌倒伤24例, 高处坠落伤4例, 按Meenen骨折分型:横形骨折14例, 斜形骨折12例, 纵形骨折2例, 粉碎骨折6例。

1.2 手术方法

采用蛛网膜下腔麻醉或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 患者仰卧位, 术野常规消毒, 铺无菌巾单, 上止血带, 位良好, 关节面单暴露术野, 取髌前正中纵形切口, 或横弧形切口。逐层切开皮肤及皮下筋膜, 暴露骨折断端, 清除凝血块及嵌入组织, 清理骨端创面, 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关节腔, 复位骨折端, 确认髌骨关节平整, 以AO巾钳固定, C型臂X线机透视检查骨折复位情况, 如为粉碎性骨折, 先用粗丝线或可吸收线环形缝扎。屈膝20°~30°, 以两枚平行导针间距约髌骨横径1/3, 垂直穿越骨折线, 克氏针侧位观位于髌骨髓腔中央, 扩孔器顺导针扩大, 根据髌骨长度, 选择适宜长度空心钉, 拧紧加压, 使骨折间隙小于1.0 mm, 空心钉头在骨皮质下2~3 mm处, 空心钉须带垫片, 防止螺钉陷入骨皮质, 经中空穿过钢丝, 于髌骨表面横行交叉成“8”字张力带钢丝拧紧固定, 缝合髌骨前筋膜及髌旁支持带。关节面平整复位满意, 检查固定牢固, 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伤口, 逐层缝合切口, 无菌敷料包扎伤口。

1.3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3~7 d预防感染, 一般不用石膏固定。第2天开始进行股四头肌无负重等长收缩锻炼。逐渐进行膝关节屈伸锻炼2~4周后下床负重锻炼。对粉碎严重者须加用石膏外固定, 2周后进行功能锻炼。

2 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随访, 髌骨骨折临床愈合标准为髌骨骨折处无压痛, X线片示骨折线模糊, 有连续骨小梁通过。时间8~13个月, 平均时间16个月, 骨折全部愈合。随访中未发生松动断裂、骨折分离等并发症, 膝关节屈曲优良率疗效标准按照BOSStman髌骨骨折功能疗效评定标准从膝关节疼痛、活动范围、股四头肌萎缩、工作情况、助行工具、关节积液、打软腿及上下楼梯等8个方面评估膝关节功能, 本组优31例, 良3例, 优良率为100%。

3 讨论

髌骨是膝关节的组成部分, 是人体最大的籽骨, 髌骨是伸膝装置的中间结构, 是伸膝装置的支撑点, 起到传导并增强股四头肌的作用, 增大股四头肌作用力矩, 加强其机械效益, 且髌骨可以减少膝关节屈伸运动的摩擦, 可以维护膝关节的稳定, 防止膝关节异常的侧方运动, 又能阻挡股骨髁向前方滑动。髌骨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 直接或间接暴力均易引起髌骨骨折, 常伴有伸膝装置断裂, 造成骨折近端明显移位。当髌骨关节面不平整程度超过2~3 mm时, 可能导致创伤性髌股关节炎的发生[1], 治疗方法多, 应遵循骨折解剖复位, 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坚强内固定, 恢复伸膝装置的连续性骨折固定牢靠;早期功能锻炼原则。目前大家最认同的是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术, 但是临床上难以保证张力带钢丝直接有效对抗股四头肌收缩时产生的骨折块与克氏针顺利的滑移力量。林源等[2]临床实践证实空心钉张力带内固定术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 对髌骨周围软组织刺激大大减少, 并发症少, 手术优良率大大提高。利用空心钉张力, 使骨折断端复位更紧密牢固, 张力带钢丝可持续自动地形对抗和转化张力, 使其形成压缩力, 保持两骨折端紧密接, 有助于骨折愈合和膝关节的早期功能锻炼。与克氏针张力带相比, 空心钉张力带固定牢靠有加压坚强内固定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 避免术后关节僵直、肌萎缩、创伤性关节炎, 与记忆合金良3髌骨爪治疗髌骨骨折相比, 空心钉张力带皮下不易触及舒适性好, 固定牢靠, 简单易操作, 适用范围宽, 强度高, 一般不需要机制外固定, 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与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相比, 克氏针针尾刺激皮肤, 易形成滑囊炎, 引起疼痛。避免克氏针刺破皮肤, 不压迫股四头肌肌腱及髌腱、不影响股四头肌腱、髌腱血运, 空心拉力螺钉可利用其加压作用使骨折端紧密接触, 增加断面摩擦阻力, 促进骨折愈合, 同时骨质内螺钉杆的中轴效应, 防止了骨块旋转成角、侧方移位, 外加钢丝张力带固定, 满足骨折的复位和对抗张应力, 钢丝于髌前行“8”字张力带钢丝拧紧固定也可压紧髌骨前侧小碎骨块, 可减轻膝关节早期活动时的疼痛, 有利于骨痂生长, 符合张力带原则, 利用空心钉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具有创伤小, 复位好固定可靠、并发症少、可以早期功能锻炼优点, 术中钢丝尾端埋入螺帽孔内, 避免对软组织的刺激, 其可靠坚强的固定定为早期功能锻炼提供了有力的保证。螺钉尖部骨端不穿出皮质骨, 防止切割钢丝钢丝紧贴髌骨固定, 能够均能更好地对抗髌骨所产生的屈曲应力和分离应力, 本组病例中未出现螺钉和钢丝断裂现象。

综上所述, 空心加压螺钉加张力带钢丝治疗髌骨骨折尽可能具有固定可靠对软组织影响小、并发症少的优点, 能满足早期功能锻炼的要求, 膝关节功能恢复好, 是一种理想的髌骨骨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卢世璧.坎贝尔骨科手术学[M].9版.山东:山东科技出版社, 2001:2063-2065.

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8月~2010年8月收治的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60例, 其中男38例, 女22例;年龄24~55 (平均35.8) 岁。24例为交通事故伤, 17例为重物砸伤, 12例为高处坠落伤, 7例为剧烈运动伤。通过Quenu Kuss分型, 将患者分成A、B、C型三种, 分别为12、37、11例。对患者足部进行X线及CT检查实施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

1.2 空心螺钉内固定

对足背第1、2跖骨间隙做纵行切口, 也可对第3、4跖骨间隙做纵行切口[1], 分离浅筋膜后, 拇长伸肌腱从外侧牵开, 游离足背动脉与使腓深神经, 之后通过血管条, 使足背动脉与腓深神经向内侧牵开, 显露第1、2跖跗关节和楔骨间隙。对患者的关节骨折状况进行了解, 清理骨折处的骨折碎片, 对软组织进行游离。首先复位第2跖跗关节, 利用克氏针将其暂时固定, 后通过3.5mm空心螺钉的使用, 从内侧楔骨向第2跖骨基部沿平行Lisfranc韧带方向拧入, 紧接着复位第1跖跗关节, 在克氏针的暂时固定下, 从跖骨基部向内侧楔骨利用3.5mm空心螺钉拧入。固定完成后, 自动复位其余跖跗关节。术后制动石膏时间为7~12w, 稳定固定2w后可对非负重关节活动进行开展, 负重锻炼在7w后进行, 螺钉在4个月后取出。

1.3 功能评定

以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为基础, 对患者术后足部功能进行评定:优:90~100分;良:75~89分;可:50~74分;差:50分以下。

1.4 统计学处理利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卡方检验计数资料。

2 结果

通过对60例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的术后随访, 在X线片观察的情况下, 得知患者的病情得到良好愈合, 且未有延迟愈合现象的发生。以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为基础, 空心螺钉内固定组术后足部功能优良者达50例, 优良率为83%;其中优24例, 良26例, 可16例, 差2例。

3 讨论

Lisfranc关节损伤占全部骨折的0.2%, 因此较为少见, 且临床误诊率一般比较高, 未及时治疗则会出现功能障碍和畸形的严重情况。通过Lisfranc关节, 可对前、中足的韧带结构进行连结, 对足横弓进行着有效的维持。第2跖骨基底为足横弓的顶点, 其在第1、3跖骨基底之间有所突入[2], 借助X线片显示为城墙样结构。由于各跖骨基底倒三角结构的影响, 足横弓的稳定性也得以有效增加。通常情况下, 为便于检查。第1跖骨、内侧楔骨为内侧柱, 第2、3跖骨为中间柱, 第4、5跖骨为外侧柱。其中中间柱的内、外侧柱的内侧缘是诊断中较为重要的两条线, 通过连线的提示可知关节的脱位情况。在中足行走周期间, 由柔韧变僵直是步态后期较为重要的一项功能, 利于人体向前行走。但当Lisfranc关节受损后, 这种功能就会丧失。目前, Lisfranc骨折脱位的治疗过程中, 解剖复位的维持和获得得到了充分的强调。第2跖骨基底与内侧楔骨外缘并无分离现象, 对无张力状态下Lisfranc韧带[3]的愈合较为有利。对于Lisfranc关节骨折脱位而言, 最为基本的治疗原则为内固定与解剖复位的有效性。部分学者认为, 解剖复位与Lisfranc关节治愈的疗效情况有着密切的关联[4]。通过切开复位, 软组织、骨折块、骨软骨的清除能够在直视下顺利完成, 对解剖复位非常的有利。

本组病例通过空心螺钉内固定的治疗, 取得了有效的结果。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下的优良者达50例, 优良率为83%。对于Lisfranc关节的复位, 空心螺钉的维持效果非常的良好, 而为有效愈合损伤的软组织和骨折部位, 就需要关节的正确位置才能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总之, 针对Lisfranc关节损伤, 空心螺钉内固定的疗效非常的优越,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选取60例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 采用空心螺钉内固定进行相关治疗, 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以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为基础, 空心螺钉内固定组患者足部功能评定为优良者50例, 优良率为83%。通过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方法的应用, 能够有效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 且固定时间比较长, 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关键词:空心螺钉,内固定,Listranc关节损伤

参考文献

[1]荣国威, 王承武.骨折[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239-1241.

[2]王嘉, 吴宁, 汤洋, 等.跗跖关节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7, 22 (2) :166-167.

[3]梁军, 于建华.跗跖关节复合损伤得诊断和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 2003, 23 (3) :181-183.

上一篇:有趣的数学记忆法下一篇:成长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