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术

2024-07-15

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术(共7篇)

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术 篇1

踝关节骨折是因高能量冲击所致的一种临床常见骨折,好发于青少年,其发生率可占骨折总发生率的3.92%[1,2],且呈上升趋势。应用螺钉、钢板、克氏针等内固定材料进行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有效手段。但传统的内固定治疗方法存在切口大、易导致软组织并发症、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慢等缺点。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是一种全新治疗方法。故选取我院2003年9月-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法和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法进行治疗,并对治疗后的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3年9月-2010年12月期间收治踝关节骨折患者168例,年龄22~72岁,平均年龄(43.3±7.5)岁,所有患者骨折时间均≤2周,平均骨折时间为6.7 d。受伤原因:车祸120例,跌伤32例,其他16例。根据Lauge-Hansen法对骨折类型进行分类,其中旋后-外旋型84例,旋前-外旋型42例,旋前-外展型19例,旋后-内收型23例。其中观察组患者89例,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法治疗,对照组79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法治疗。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进行跟骨牵引,关节腔内积血患者进行穿刺抽血等基础治疗,均在住院前48 d完成手术治疗。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CT、X线正侧位及MRI检查,确保手术前对患者的骨折情况有详细的了解,对伤情正确评估,制定手术方案。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方法,患者体位为仰卧位。首先在C型臂X线机下,采取与骨折相反手法进行复位。对于有多处骨折的患者,应依次复位外踝、内踝、后踝、胫骨远端前结节,最后为下径腓联合。完成后踝骨折复位后,需要先用克氏针进行维稳复位,以利于后续空心螺钉的固定治疗。针对患者骨折和CT检查等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空心螺钉固定位置,切口只需0.5 cm。固定完成后,经C型臂X线机观察,证实骨折复位固定满意后,缝合伤口,进行包扎处理。切开复位内固定法,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方法,进行上气压止血带,先取外踝后外侧切口,依次切开各层软组织,显露外踝骨折端,清除骨折端内血凝块、软组织,复位外踝骨折端,要求解剖复位,以1/3管型钢板或腓骨远端外侧钢板固定,修复韧带、关节囊。

术后对于有韧带损伤的患者进行外石膏固定处理,固定时间约为6周,以确保韧带充分愈合,无韧带损伤患者无需外固定,在术后3 d,在医务工作者帮助下,韧带损伤患者进行足趾及膝关节活动,无韧带损伤患者进行踝关节活动,实施关节的功能康复锻炼。

1.3 观察评价指标

术后进行为期6~20个月的随访调查,测定患者的关节功能及疼痛感,对手术治疗效果进行评定,根据患者症状消失情况、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伤口愈合情况,将评级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优:术后患者关节的恢复良好,并且伤口愈合良好,无疼痛感;良:关节有所改善,伤口愈合良好,略有疼痛感;中:关节恢复情况尚可,活动有疼痛感;差:患者未显著恢复,下肢膝关节恢复情况不好,伤口愈合较慢或骨折移位再次发生。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根据X线及临床检查判断并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术后及随访过程中观察伤口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两年测定患者的踝关节功能,并采用Merchant评分标准进行评定。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差异性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

由表1可知观察患者治疗效果优良率为89.9%,大于采用对照患者的优良率,但统计学表明,两者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为优的患者比例大于对照组(P<0.05)。

2.2 骨折并发症

由表2可知共28例患者患有明显并发症,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大于观察组(P<0.05)。

2.3 手术及恢复情况

由表3可知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及住院时间相差不大,但观察组手术时的出血量较小、住院时间及术后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3 讨论

踝关节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之一,其发生原因是由于高能量损伤而导致,对患者生活质量会产生严重影响[3]。踝关节可分为后踝、外踝和内踝三个部分,不同踝关节对于关节稳定性起的作用不同。踝关节骨折的原因多种多样,并且骨折类型复杂多变,治疗难度较大,术后踝关节的恢复效果不佳,尤其涉及韧带损伤的骨折,骨折固定及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更差,并且易发生多种术后并发症。本研究中,两种治疗方法共28例患者患有明显切口感染和坏死、排异反应等并发症。

传统的切口复位固定方法由于伤口切开较大,很容易导致切口感染、骨折部位血液流通不畅,影响愈合速度[4,5]。在C臂透视下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法治疗踝关节骨折,手术切口较小,而且不需将踝关节完全暴露,对软组织损伤很小,患者痛苦较少,并且固定牢固。固定螺丝钉的位置与方向均经过精确测定设计,可最大保护骨膜及骨骼血液输送,其稳定性依赖于螺丝钉与接骨板组合锁定后的成角稳定性和完整性,对骨折和软组织的愈合十分有利。众多研究表明,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法治疗踝关节骨折所提供的力学稳定性较强,并且准确度大幅度提升[6,7]。本研究中,采用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法治疗的患者效果优良率大于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法治疗的患者。

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法的优点主要为手术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骨折复位满意度高,患者术后痛苦较轻,并且骨折愈合效果好。本研究中,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法治疗患者的并发症仅为4例,显著少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法治疗的患者(P<0.05)。但空心螺钉价格较昂贵,并且需要C臂X线透视帮助,对患者有辐射副作用。对于严重性粉碎骨折和身体耐受性较差的患者,适用性较差。并且临床对手术操作医师的技术和经验要求较高,一旦患者复位结果不能达到满足,则不能使用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法,此时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法反而能取得较为优良的效果。

综上所述,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法优点是操作简便、创伤小、固定牢靠,能有效减少软组织并发症、保持血液流畅、提高骨折的愈合率,患者能够较早恢复功能锻炼,关节功能恢复理想,是治疗踝关节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

摘要:目的 对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2003年9月-2010年12月期间收治踝关节骨折患者168例,分别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法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法进行治疗,对其优缺点及疗效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均康复出院,观察组89例患者中疗效评级为优良的有80例(89.9%),对照组79例患者中疗效为优良的患者有68例(86.2%),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共有28例患者患有明显并发症,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例,对照组为24例,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法疗效无显著差异,但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法治疗的患者术后并发症例数明显少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法。

关键词: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切开复位,踝关节骨折

参考文献

[1]冯青,许效坤,曹希武,等.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比较[J].创伤外科杂志,2011,11(6):520-523.

[2]Murawski C D,Kennedy J G.Percutaneous Internal Fixation of Proximal Fifth Metatarsal Jones Fractures(Zones II and III)With Charlotte Carolina Screw and Bone Marrow Aspirate Concentrate An Outcome Study in Athletes[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2011,39(6):1295-1301.

[3]Schepers T,De Vries M R,Van Lieshout E M,et al.The timing of ankle fracture surgery and the effect on infectious complications;A case series and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International orthopa edics,2013,37(3):489-494.

[4]冯青,许效坤,曹希武,等.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98例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2,12(2):168-170.

[5]Grewal R,Mac Dermid J C,King G J,et al.Open reduction internal fixation versus percutaneous pinning with external fixation of distal radius fractures:a prospective,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The Journal of hand surgery,2011,36(12):1899-1906.

[6]樊洁,王燕伟.闭合复位经皮空心钉及钢板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疗效观察[J].山东医,2010,50(22):63-64.

[7]陈佳,龙兴敬,杨世林,等.闭合复位及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17例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0,39:2957-2958.

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术 篇2

1 临床资料

本组15 例, 男10 例, 女5 例;年龄28~65 岁, 平均48.2 岁。受伤至手术时间3~7 d, 平均4.5 d。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5 例, 高处坠落伤8 例, 重物砸伤2 例。损伤节段:T11 1 例, T12 3 例, L1 6 例, L2 4 例, L3 1 例。根据Denis分型, 压缩性骨折13 例, 爆裂性骨折2 例。X线片显示:椎体受压占原有椎体高度1/2有9 例, 1/3有6 例;成角畸形均大于20°。CT片显示:椎体后缘骨块突入椎体小于1/4有13 例, 1/4~1/3之间有2 例, 所有病例均无下肢和大小便障碍。

2 手术方法

麻醉成功后, 俯卧位行体外牵引复位。首先用C臂机定位骨折椎体, 用记号笔做体表标记, 再在C臂机下体表标记上下2个相邻的椎弓根部, 以这4个椎弓根根部的点为中心, 各做4个1.5 cm长的切口, 在C臂机引导下拧入4枚椎弓根螺钉, 在同侧相邻切口间打隧道, 将折弯后与骨折处胸腰椎生理曲度一致的棒沿隧道穿入, 并在4个小切口内将棒与椎弓根螺钉稍做固定。锁紧下位椎弓根螺钉与棒结合处, 安装椎弓根螺钉延长棒, 皮肤外在C臂机引导下予撑开上位椎弓根螺钉以复位, 直至矫正后凸畸形、恢复骨折椎体及椎间隙正常高度。去除椎弓根螺钉延长棒, 将4个钉棒结合部拧紧, 横联接未安装, 再次用C臂机确定固定后的位置。冲洗并缝合4个小伤口。

3 结 果

本组各例均在经皮穿刺下完成操作, 无微创手术失败而改行开放手术者。所有病例均获随访, 时间10~30个月, 平均18个月。手术时间70~150 min, 平均90 min;术中出血量50~200 min, 平均80 min。术后3 d带腰围下床活动, 1周后出院, 1个月后恢复轻重度工作。患者术后功能恢复好, 恢复的骨折椎体高度和椎体间隙高度无丢失。

4 讨 论

4.1 MIPPSO技术要点

MIPPSO术前须认真进行C臂X线定位, 正位像两侧椎弓根投影对称、棘突居中, 侧位像椎弓根显示清楚。进针点为椎弓根两“眼睛”中点外侧缘, 正位投照时, 导针进入后其针头距离上终板约1.0 cm, 距棘突中线约1.0~1.5 cm。椎弓根轴心位投射时, 定位克氏针针尖不超越椎弓根“眼睛”周边;侧位像上应在椎弓根中轴线上, 与上终板平行。进针点不能太偏中线, 如夹角大于15°时, 正位投照像针尖接近或超越中线, 或椎弓根轴心位投照像针尖超越椎弓根“眼睛”, 提示进入椎管, 应退出导针。皮下肌肉隧道沿肌纤维钝性分开, 隧道要宽松, 两螺钉尾端“U”型开口相对, 并在同一直线上, 以便于钉棒安装。

4.2 MIPPSO手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手术适应证:脊柱骨折后, 椎体高度丧失, 高度低于原有的1/2, 脊柱不稳定;或脊柱生理曲线丧失, 后凸20°, 但无损伤平面以下的神经功能损害, 无需进行椎板减压。如脊柱骨折严重同时伴有损伤平面以下神经功能损害, 需进行彻底的椎管减压, 则不能采用该微创技术。手术禁忌证:伴有两个以上椎体压缩性骨折, 伤椎至相邻椎的椎弓根有骨折, 有出血倾向, 不能耐受手术。

4.3 MIPPSO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机制

后纵韧带在椎体后中央处最厚, 在椎间盘与椎骨相连处向两侧逐渐变薄, 椎间盘水平宽于椎体水平, L1~3宽于L4~5和胸段, 因此下腰椎产生的间断复位作用不如胸腰段, 胸腰段间接复位作用效果佳。除后纵韧带外, 能使椎体后壁骨折间接复位的另一结构是位于后纵韧带深部的椎体后壁与椎间盘的连接, 其作用可能较后纵韧带更重要。Harrington的实验表明, 单纯靠后纵韧带产生的间接复位在L1水平最多能使35%受压椎管得以恢复, 再加上后路器械和过伸体位依靠后纵韧带和椎体后壁与椎间盘的连接等, 能使非D型爆裂骨折椎管受压恢复到较好程度。因此, 利用后纵韧带、椎间关节软骨及椎间盘轴向撑开力使椎管内占位小骨块有限闭合复位回纳原理和经皮椎弓根螺钉结合皮下遂道和垂直安装原理, 达到使伤椎恢复椎体及椎间隙正常高度的目的, 进而恢复脊柱的生理曲度, 维护节段完整性和稳定性。但一般适用于神经症状较轻、以前柱压缩为主、椎管内占位小于1/4~1/3矢状径的胸腰段脊柱骨折。其优点为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后柱稳定性的破坏, 减少组织损伤和肌肉剥离, 可以减少椎旁肌血管神经的破坏, 维护脊柱软组织的平衡, 避免影响脊柱活动。无论是住院时间还是术中出血均大为减少, 并具有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切口小、平整美观、费用少等优点, 目前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应用于胸腰椎骨折前景看好, 但缺少长期的随访资料证实其远期疗效。

总之, MIPPSO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以下优点:a) 切口小;b) 出血少;c) 手术所累及或损伤的组织小;d) 患者术后恢复快;e) 住院时间短。本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5 h, 出血量约80 mL, 患者第2天即可下床活动, 1周后出院。

参考文献

[1]Lowery GL, Kulkarni SS.Posterior percutaneousspine instrumentation[J].Eur Spine J, 2000, 9 (1) :126-130.

[2]池永龙, 徐华梓, 林焱, 等.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初步探讨[J].中华外科杂志, 2004, 42 (21) :1307-1311.

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术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骨关节骨折患者78例, 入选标准[1]:经临床医学影像检查确诊, 对内固定手术具有很好的耐受性, 患者机体情况允许实施内固定手术, 意识清楚者。排除标准:精神疾病者, 有肝脏、肾脏等重要器官病症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每组39例。其中治疗组中23例为男性, 16例为女性, 年龄为19~65岁, 平均年龄为 (42.3±2.3) 岁;骨折至就诊时间为1~13 h, 平均 (3.5±1.2) h;骨折致伤原因:交通伤19例, 坠落伤14例, 机器伤6例。对照组中24例为男性, 15例为女性, 年龄为20~66岁, 平均年龄为 (43.8±2.4) 岁;骨折至就诊时间为1~12 h, 平均 (3.4±1.1) h;骨折致伤原因:交通伤20例, 坠落伤13例, 机器伤6例。对两组患者的中位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 组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内固定治疗, 进行X检查, 确定骨折部位, 上肢骨折患者实施臂丛麻醉, 下肢骨折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 对骨折的部位实施解剖, 复位骨折端, 并给予钢板固定。

治疗组采取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术前经X检查确定骨折部位, 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分析, 并根据其机体特点进行手术治疗, 所选择的切口大小及切口的位置也根据患者的情况决定。将骨折的部位完全暴露, 进行治疗后, 进行穿钉, 穿钉需等到骨折复位后来操作。具体过程为, 将骨膜切开, 并放置攻丝, 根据骨折情况选择相应的可吸收螺钉, 并使用扩孔器将骨折浅面扩张出空洞部位, 方便螺钉拧入, 使钉帽完全陷入空洞处, 并与骨皮质平行。术后常规缝合手术切口, 使用石膏进行固定, 至少需固定42 d。

1.3 评判标准

疗效判定标准[2]:优为切口I期愈合良好, 关节活动正常、无疼痛, 伸屈功能正常;良为切口I期愈合良好, 未见有骨折不愈合的情况, 关节活动时有轻微不适症状, 伸屈功能受限程度小于10°;差为切口愈合不佳, 有红肿及渗液现象, 活动关节时有明显的不适症状, 伸屈功能受限程度超过10°。优良率= (优+良) /总例数×100%。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 78例骨关节骨折患者的所有临床资料均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 其中,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用n/%表示, 行χ2检验, P<0.05时, 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治疗, 治疗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

对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 治疗组仅有2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 而对照组有5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 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 (5.13%) 明显低于对照组 (12.82%)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5.7078, P<0.05) 。

3 讨论

在骨科临床治疗中, 骨关节骨折是一种发生率较高的骨折病症, 其中内踝、humerus及胫骨平台为骨关节骨折的常见类型。近几年,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及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 骨关节骨折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骨关节骨折患者常因为日常行动不便且患病部位的疼痛, 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而且容易出现心理情绪的波动。目前临床上经常使用的方式多为内固定治疗, 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较好, 但是患者往往需要进行二次治疗, 进一步增加了患者的痛苦[3]。

当前,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深化创新, 作为新型的内固定材料, 可吸收螺钉逐渐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疗效较好, 且患者恢复效果显著。作为高分子聚合物的一种, 它主要通过聚羟基乙酸以及聚乳酸进行相应的生物变化, 产生出CO2和H2O, 并排出人体外, 不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副作用。另外, 可吸收螺钉本身与人体的骨折较为吻合, 持续时间久, 且能有效避免再次手术引起的创伤。可吸收螺钉适用于关节内骨折, 如踝关节骨折、髋臼骨折、股骨头骨折等, 通过使用螺丝对骨折部位进行内固定, 即可达到满意效果。

对骨关节骨折患者采取可吸收螺钉治疗, 应注意以下事项: (1)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可吸收螺钉治疗; (2) 可吸收螺钉作为临床上治疗骨折的一种新型内固定材料, 尚处于不断发展阶段, 生产工艺尚未成熟, 需严格掌握患者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3) 经可吸收螺钉治疗后, 骨折断端必须达到解剖复位效果[5]。在本次研究中, 治疗组的成功率 (94.87%) 显著优于对照组 (82.05%) , 且治疗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13%, 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82%。表明骨关节骨折采取可吸收螺钉治疗效果良好, 与文献叙述符合[6]。

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可吸收螺钉治疗骨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宜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骨关节骨折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 按治疗方法的不同, 分为对照组 (39例) 和治疗组 (39例) , 治疗组采取可吸收螺钉治疗, 对照组采取常规内固定治疗,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4.87%, 对照组的治疗优良率为82.05%,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13%, 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38%, 两组比较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骨关节骨折采用可吸收螺钉进行治疗, 患者的伤口恢复时间显著缩短, 且未出现并发症, 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骨关节骨折,可吸收螺钉,并发症

参考文献

[1]张治军, 傅海鹰, 何大川, 等.可吸收螺钉治疗骨关节骨折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 2012, 31 (13) :1, 3.

[2]高伟.可吸收螺钉治疗骨关节骨折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 5 (16) :5-7.

[3]王平.可吸收螺钉治疗骨关节骨折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 2014, 6 (12) :115, 117.

[4]高尚武, 任耀, 张开, 等.可吸收螺钉治疗骨关节骨折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 2014, 11 (18) :103-104.

[5]谢波.可吸收螺钉治疗骨关节骨折疗效观察[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13, 3 (6) :535-536.

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术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8月~2010年8月收治的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60例, 其中男38例, 女22例;年龄24~55 (平均35.8) 岁。24例为交通事故伤, 17例为重物砸伤, 12例为高处坠落伤, 7例为剧烈运动伤。通过Quenu Kuss分型, 将患者分成A、B、C型三种, 分别为12、37、11例。对患者足部进行X线及CT检查实施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

1.2 空心螺钉内固定

对足背第1、2跖骨间隙做纵行切口, 也可对第3、4跖骨间隙做纵行切口[1], 分离浅筋膜后, 拇长伸肌腱从外侧牵开, 游离足背动脉与使腓深神经, 之后通过血管条, 使足背动脉与腓深神经向内侧牵开, 显露第1、2跖跗关节和楔骨间隙。对患者的关节骨折状况进行了解, 清理骨折处的骨折碎片, 对软组织进行游离。首先复位第2跖跗关节, 利用克氏针将其暂时固定, 后通过3.5mm空心螺钉的使用, 从内侧楔骨向第2跖骨基部沿平行Lisfranc韧带方向拧入, 紧接着复位第1跖跗关节, 在克氏针的暂时固定下, 从跖骨基部向内侧楔骨利用3.5mm空心螺钉拧入。固定完成后, 自动复位其余跖跗关节。术后制动石膏时间为7~12w, 稳定固定2w后可对非负重关节活动进行开展, 负重锻炼在7w后进行, 螺钉在4个月后取出。

1.3 功能评定

以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为基础, 对患者术后足部功能进行评定:优:90~100分;良:75~89分;可:50~74分;差:50分以下。

1.4 统计学处理利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卡方检验计数资料。

2 结果

通过对60例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的术后随访, 在X线片观察的情况下, 得知患者的病情得到良好愈合, 且未有延迟愈合现象的发生。以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为基础, 空心螺钉内固定组术后足部功能优良者达50例, 优良率为83%;其中优24例, 良26例, 可16例, 差2例。

3 讨论

Lisfranc关节损伤占全部骨折的0.2%, 因此较为少见, 且临床误诊率一般比较高, 未及时治疗则会出现功能障碍和畸形的严重情况。通过Lisfranc关节, 可对前、中足的韧带结构进行连结, 对足横弓进行着有效的维持。第2跖骨基底为足横弓的顶点, 其在第1、3跖骨基底之间有所突入[2], 借助X线片显示为城墙样结构。由于各跖骨基底倒三角结构的影响, 足横弓的稳定性也得以有效增加。通常情况下, 为便于检查。第1跖骨、内侧楔骨为内侧柱, 第2、3跖骨为中间柱, 第4、5跖骨为外侧柱。其中中间柱的内、外侧柱的内侧缘是诊断中较为重要的两条线, 通过连线的提示可知关节的脱位情况。在中足行走周期间, 由柔韧变僵直是步态后期较为重要的一项功能, 利于人体向前行走。但当Lisfranc关节受损后, 这种功能就会丧失。目前, Lisfranc骨折脱位的治疗过程中, 解剖复位的维持和获得得到了充分的强调。第2跖骨基底与内侧楔骨外缘并无分离现象, 对无张力状态下Lisfranc韧带[3]的愈合较为有利。对于Lisfranc关节骨折脱位而言, 最为基本的治疗原则为内固定与解剖复位的有效性。部分学者认为, 解剖复位与Lisfranc关节治愈的疗效情况有着密切的关联[4]。通过切开复位, 软组织、骨折块、骨软骨的清除能够在直视下顺利完成, 对解剖复位非常的有利。

本组病例通过空心螺钉内固定的治疗, 取得了有效的结果。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下的优良者达50例, 优良率为83%。对于Lisfranc关节的复位, 空心螺钉的维持效果非常的良好, 而为有效愈合损伤的软组织和骨折部位, 就需要关节的正确位置才能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总之, 针对Lisfranc关节损伤, 空心螺钉内固定的疗效非常的优越,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选取60例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 采用空心螺钉内固定进行相关治疗, 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以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为基础, 空心螺钉内固定组患者足部功能评定为优良者50例, 优良率为83%。通过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方法的应用, 能够有效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 且固定时间比较长, 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关键词:空心螺钉,内固定,Listranc关节损伤

参考文献

[1]荣国威, 王承武.骨折[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239-1241.

[2]王嘉, 吴宁, 汤洋, 等.跗跖关节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7, 22 (2) :166-167.

[3]梁军, 于建华.跗跖关节复合损伤得诊断和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 2003, 23 (3) :181-183.

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术 篇5

关键词:微创髋关节钢板螺钉内固定术,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护理

不随着我国老龄化越来越严重,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但是由于老年人体质较弱, 而且并发症比较多, 骨折长期卧床后并发症更多, 死亡率比较高。髋关节钢板螺钉系统 (PCCP) [1]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手术方法, 具有手术时间短、剥离少等特点[2], 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较好的方法。但是, 由于老年人具有各种各样的并发症, 在手术的同时需要良好的护理才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治疗的37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 其中男17例, 女20例, 年龄76~91 (平均84.92) 岁, 其中左侧骨折18例, 右侧骨折19例, 所有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脑、心、肺方面的并发症。

1.2 方法

在患者持续的硬外膜麻醉的情况下进行PCCP内固定手术, 在患者粗隆部位做2cm的切口, 然后插入连接导入器钢板, 在股骨颈部固定2枚动力螺钉, 然后行第二个2cm的切口, 然后在骨干远端固定3枚股骨干皮质骨螺钉[3]。

1.3 疗效判定

疗效判定依据Merled'Aubigne ̄Postel髋关节评分方法:≥17分者为优;13分~16分者为良;9分~12分者为中;≤8分者为差。

2 结果

Merled'Aubigne-Postel髋关节评分:优25例 (67.57%) , 良11例 (29.73%) , 中1例 (2.70%) , 差0例 (0.00%) , 优良率为97.30%。

患者术后经过严密观察, 生命体征稳定, 最后均顺利出院, 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患者出院后进行了为期1年的随访, 无褥疮、肺部感染、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3.1 术前护理

患者入院后, 在经皮牵引期间, 对患者手术的耐受力的评估, 为手术的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术前对患者的心、肺、肝、肾功能等进行检查[4], 对于血糖、生活能力以及生命体征进行评估。对于不适合进行手术的患者及时进行内科治疗, 等患者情况稳定, 适宜手术时再进行手术。

3.2 心理护理

高龄患者面对手术心理压力比较大, 由于其自身体质以及各种的并发症, 一旦手术中出现意外, 往往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因此, 术前患者往往会出现恐惧、焦虑、失眠等不良情绪和现象。为了使得患者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应对手术, 患者入院时相关护理人员就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多与患者进行沟通, 取得患者的信任, 然后向患者介绍疾病、手术的相关知识以及注意事项, 鼓励患者积极面对手术。同时, 需要取得患者家属的支持, 有了家属的支持, 患者才会心里得到安慰, 才会更有信心面对手术。

3.3 术后护理

术后要严密观察患者的情况以及生命体征, 特别是对患者的血压、血糖、心脏病等进行严密关注, 因为高龄患者在手术中出血、麻醉等原因, 极有可能诱发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 会使得患者的生命受到威胁。

3.4 体位护理

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保持一个正确的体位非常重要, 因为一旦体位不正确就可能导致髋内翻畸形[5]。术后让患者采取平卧, 患肢保持抬高并外展的中立位, 这样有利于静脉的回流, 可以减轻患肢的肿胀现象, 禁止侧卧、盘腿、内收内旋等动作。但是由于高龄患者一般记忆力、理解力比较差, 需要对其进行耐心的讲解和提醒, 并且要取得患者家属的支持。

3.5 康复锻炼

PCCP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创伤小、疼痛轻、稳定性好的特点, 因此, 术后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康复锻炼, 在早期锻炼时可以锻炼时间短、锻炼程度较轻、锻炼内容简单等比较适合高龄患者的锻炼计划, 并且在实际实施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计划的更改。一般为2~3次/日, 10~20min/次。

参考文献

[1]凌华英, 谢金兔.微创髋关节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护理[J].护理学报, 2011, 18 (20) :48-50.

[2]蒋晖.经皮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 2011, 18 (15) :2120-2121.

[3]游小军.经皮微创空芯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TileCl型骨盆骨折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 2011, 51 (19) :50-51.

[4]顾春生, 崇汉卿.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内固定术式的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1, 26 (12) :1107-1108.

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术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9例中,男性7例,女性2例。年龄21~76岁,平均39.8岁。其中,左侧小腿6例,右侧小腿2例,双侧1例,4例合并腓骨骨折,均为闭合骨折。致伤原因:车祸伤7例,高处坠落伤1例,砸伤及跌伤1例。伤后至就诊时间最短1 h,最长2 d。均在2 d内实施跟骨牵引术。

1.2 治疗方法

1.2.1 跟骨牵引

首先患者取仰卧位,在小腿以Braun架进行跟骨牵引术。常规消毒,踝关节在术中保持中立位置,在内踝尖端至足跟后下缘连线的中点和自外踝2.0~2.5 cm再向后2.0~2.5 cm处局麻,手摇钻穿针,由内向外进针。牵引7 d左右,肢体肿胀消除后实施手术。

1.2.2 手术治疗

患者均采用硬脊膜外腔麻醉,大腿中上段扎气囊型止血带,采用后外侧和前内侧切口,内外切口之间保证8 cm的皮桥,以免皮肤坏死,对伴有腓骨下端骨折者,先重建外踝的长度,用克氏针做髓内固定,再恢复胫骨关节面,将关节面解剖复位后用可吸收螺钉固定较大骨片,对于骨折处缺损过多者,采用自体髂骨块植骨以填补缺损和支持关节面,并用可吸收螺钉固定。其后用低速钻在骨折断端上方以5 cm间距分别钻入2枚固定针,一般在骨折块上钻入1~2枚固定针进行固定,将固定针向肢体近端撑开,将跟骨牵引针向肢体远端撑开,在肢体胫侧和腓侧分别安装连接杆固定。

1.2.3术后处理

术后患肢置于Braun架或较高的枕头上2周左右,以利于肢体消除肿胀。术后隔日针孔换药,术后第2天即可开始踝关节、跖趾关节和趾间关节的屈伸运动,可随时间逐步加大活动范围,以利于踝关节的早期磨合,约6周后观察X线片,见骨折线消失,骨折大部分愈合后,再去除跟骨的固定针,便于踝关节活动范围更大。12周时观察X线片,见骨折基本愈合,去除外固定器,可进行负重锻炼。

1.2.4 效果评价

采用Mazur等制订的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系统。优:>92分,踝关节无肿胀,正常步态,活动自如;良:87~92分,踝关节轻微肿痛,正常步态,活动度可达正常的3/4;可:65~86分,活动时疼痛,活动度仅为正常的1/2,正常步态;差:<65分,行走或静息痛,活动时仅为正常的1/2,跛行,踝关节肿胀。

2 结果

经治疗后,本组9例患者效果评价:优5例,良4例。治疗效果满意。

3 讨论

Pilon骨折是一种高能量损伤,是1911年由Destot首先命名的。目前,Pilon骨折为最难治疗的骨折之一,临床上争议颇多,争论的焦点在于骨折的复位质量、固定方式的选择、软组织损伤的处理以及并发症的防治[2]。朱通伯等[3]认为此类骨折手术需要达到4个目的: (1) 维持腓骨的长度和稳定性; (2) 恢复胫骨关节面; (3) 恢复骨缺损; (4) 胫骨内侧支持物。笔者实施跟骨牵引术初步复位,如复位不太理想时可以配合手法进行更好的复位。余汉峰等[4]认为行跟骨牵引配合手法复位,使得骨折断端间不规则移位所形成的骨占据的空间量大大减少,减轻骨折端对周围软组织的持续性压迫,局部微循环得到有效保存,减少软组织及皮肤坏死的可能性,减少张力性水泡的形成,鉴于跟骨牵引使得骨折达到初步复位,从而缩短手术时间及降低手术操作难度。在Pilon骨折治疗过程中,为保护踝关节的功能[5],外固定架固定时应最大限度地避免长期固定踝关节。笔者应用跨关节双边外固定支架联合可吸收螺钉治疗Pilon骨折,剥离内侧软组织较少,避免了局部皮肤术后坏死,有效地预防了骨折再移位的发生,使中小型骨片固定,维持碎骨片的相对位置,并能早期活动踝关节,避免了二次手术取内固定物,所以,采用跨关节双边外固定支架配合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是较为合理的治疗方法。同时,固定之前,跟骨牵引复位和手法复位及手术复位的技巧,使关节面获得良好的复位。酌情植骨,该固定的选择符合生物力学的固定方式,可减少软组织进一步损伤,控制并发症的发生,使踝关节功能获得良好恢复。

关键词:Pilon骨折,胫骨骨折,可吸收螺钉,外固定支架

参考文献

[1]冯传汉, 张铁良.临床骨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220-1221.

[2]马增新.Pilon骨折的治疗进展[J].医学信息, 2006, 19 (2) :363.

[3]朱通伯, 戴尅戎.骨科手术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359.

[4]余汉峰, 钱塘.Pilon骨折术前跟骨牵引与手术治疗[J].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4, 29 (6) :507.

经关节螺钉内固定术 篇7

关键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经后路椎体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

腰椎滑脱是脊柱常见病, 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 2004~2009年我们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经后路椎体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39例, 取得良好的效果, 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9例, 女29例, 男10例, 平均年龄56.2岁, 其中腰4滑脱21例, 腰5滑脱18例, Ⅰ度滑脱27例, Ⅱ度滑脱12例, 伴有椎弓根狭部断裂15例。单纯腰痛8例, 腰痛并一侧肢体放射痛10例, 椎管狭窄表现21例。

2 手术方法

患者俯卧, 取后正中纵切口, 暴露两侧的椎板及椎弓根, 腰4滑脱选取腰4及腰5两侧椎弓根钉植入, 腰5滑脱选取腰5及骶1两侧椎弓根钉植入, 根据患者症状采用全椎板、半椎板、开窗等方法行椎管减压, 将硬膜囊向一侧牵开加以保护, 切除腰4、5或腰5骶1椎间盘, 在椎弓根钉上安装连接棒, 提拉复位矫形, 取大小合适的三面皮质骨的髂骨块, 植入腰4、5或腰5骶1间隙, 结束手术。

3 结果

本组39例手术均顺利完成, 创口均一期愈合, 无感染。手术时间为50~90min, 平均67.2min, 术中术后出血平均约400m L, 术后滑脱均解剖复位。于术后3d下床功能锻炼。术后随访X线片, 34例于术后3~6个月骨性愈合, 平均4个月。5例不愈合, 愈合率87.2%。术后恢复根据Nakai分级, 优32例, 良7例。

4 讨论

腰椎滑脱的治疗可以分为复位固定和融合两部分, 手术方法有前路、后路及前后联合入路。前路手术复杂、创伤大、复位困难, 但融合彻底是其优点。后路手术具有复位良好、创伤较小, 但常规的横突间植骨、关节突植骨、椎板间植骨融合率低, 远期疗效差, 较易出现内固定的折断。前后联合入路兼具以上特点。我们采用后路复位固定, 椎体间融合取得了同前后联合入路的效果, 滑脱均解剖复位, 症状均缓解或改善, 随访融合率87.2%, 同时具有损伤小、手术相应简单、疗效好、花费小的优点。

大多数学者已经达成共识, 对于椎体滑脱的治疗在不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的前提下尽量要复位, Hohmann[1]和Stefee[2]指出, 复位可解除马尾神经和神经根受压, 使局部的生物力学恢复正常, 促进植骨融合。现代内固定器械的发展, 给我们达到以上目的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对于Ⅰ度及Ⅱ度椎体滑脱, 手术中, 相邻椎体椎弓根钉的植入, 椎间盘的切除, 使我们可以轻松的将滑脱复位。椎体滑脱的治疗最终的目的是稳定, 椎弓根钉棒系统仅能提供早期的稳定, 众所周知, 只有融合才能提供最终的稳定, 没有骨性融合的支持, 内固定器械的折断只是早晚的问题。早期我们采用横突间融合、关节突融合、椎板间融合, 发现融合率较低, 采用经前路椎体间融合, 融合率高, 但手术复杂、创伤大, 现在采用经后路椎体间融合, 在滑脱复位后, 将椎间隙过度撑开, 取三面皮质骨的髂骨块植入椎间隙, 再将椎间隙稍压缩, 以给植骨块一定的压力。三面皮质骨可以提供较为坚强的支撑作用, 辅以椎体间的加压, 可以很好的解决植骨块向椎管内脱出的问题。

对于椎体滑脱的减压, 我们建议根据患者的病情, 在保证彻底减压的前提下, 尽量采用开窗、半椎板切除的方法, 只有在以上2种方法不能达到彻底减压, 才使用全椎板减压。在采用前两种减压手段时, 可以辅助椎板间植骨, 以达到更好的融合效果。另外, 在椎管减压时, 一定要将神经根管彻底减压, 使神经根松弛, 才能活动良好的手术效果。

参考文献

[1]Hohmann F, Strurz H.Differential indication for lumbosacral fusion and reposition operation in spondylolithesis[J].Orthopadics, 1997, 26 (9) :781.

上一篇:世博会之中国馆掠影下一篇:电网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