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吸收螺钉(棒)

2024-07-30|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可吸收螺钉(棒)(共8篇)

可吸收螺钉(棒) 篇1

骨关节骨折是临床骨科比较常见的骨折。四肢骨关节骨折必须进行手术内固定治疗。在进行治疗时, 可供选择的内固定材料有很多, 但是在骨折愈合后的再次手术取出内固定, 增加了患者的痛苦[1]。可吸收螺钉 (棒) 是临床上一种新型的内固定材料, 可以在人体内降解并吸收, 避免了再次手术的痛苦。笔者采用可吸收螺钉 (棒) 治疗四肢骨关节周折患者60例,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60例骨关节骨折患者均采用可吸收螺钉 (棒) 治疗。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43例, 高空坠落伤4例, 机器伤13例。骨折部位:股骨头骨折4例, 髋臼后壁骨折6例, 股骨髁关节骨折8例, 胫骨平台骨折8例, 膝关节骨折4例, 踝关节骨折20例, 尺骨座鹰嘴骨折4例, 肱骨髁骨折6例。

1.2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骨折部位选择麻醉方法, 上肢骨关节骨折患者麻醉方式为臂丛麻醉, 下肢骨关节骨折患者麻醉方式为硬膜外麻醉。根据患者不同的骨折部位选择适合的切口。可吸收螺钉 (棒) 均由芬兰的Bio-fix公司提供, 包括各种型号的可吸收螺钉 (棒) , 适合四肢骨关节骨折的各种情况。切开骨折关节处的皮肤, 充分暴露骨折部位, 直视下对骨折进行复位, 在进行固定的总合切开骨膜, 钻孔后将可吸收螺钉 (棒) 拧入, 根据患者的骨折情况选择合适数量的螺钉, 以保持患者骨折复位后的关节稳定情况, 防止骨折端发生移位。对骨关节的关节囊以及韧带进行修复, 术后应用石膏进行外固定, 固定6周后拆除石膏, 并于术后早期对患者进行关节的功能恢复锻炼。

1.3 疗效判定

优:患者的切口达到一期愈合, 骨折达到解剖复位, 骨折愈合情况良好, 活动时关节无疼痛, 关节的屈伸功能恢复正常;良:患者的切口达到一期愈合, 骨折达到解剖复位, 骨折愈合情况良好, 活动时关节有轻微的疼痛, 关节的屈伸功能轻度受限, 受限<10°;差:患者的切口处有渗出及红肿的情况, 骨折处发生移位、不愈合以及延期愈合, 活动性关节有明显的不适感, 关节的屈伸功能受限, 受限>10°。

2 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均得到了有效的随访, 随访时间为6个月~7年, 并且治疗后每半年进行一次X线检查以及骨关节的功能评价。60例患者中, 疗效优52例, 占86.67%;疗效良8例, 占13.33%, 无差的患者, 优良率达到100.00%, 并且术后所有患者均无感染发生。

3 讨论

可吸收螺钉 (棒) 具有很好的生物学特性, 在植入初期, 其强度可以达到松质骨强度的20~30倍, 但随着材料的不断降解以及在植入后25周左右, 其强度会降至松质骨的强度。在植入初期, 可吸收螺钉 (棒) 会发生横向方面的膨胀, 以及纵向方面的收缩, 从面产生加压的作用, 有效的满足内固定的要求[2]。可吸收螺钉 (棒) 的适用范围很广, 包括肱骨头骨折、股骨头骨折、髋臼骨折、膝关节骨折以及踝关节骨折等。可吸收螺钉 (棒) 可在体内慢慢的降解和吸收, 使患者避免了再次手术后痛苦。可吸收螺钉 (棒) 的强度可以有效的对患者骨折达到有效的固定作用, 其缓慢的降解速度, 可以在很长时间内使用具有良好的固定作用[3]。可吸收螺钉 (棒) 与传统的金属固定物相比, 无金属刺激反应的发生, 同时, 可吸收螺钉 (棒) 的缓慢降解, 也可以避免长时间的金属异物造成的金属应力遮挡情况, 有效的减少患者术后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与传统的金属固定物相比, 可吸收螺钉 (棒) 无需再次手术将固定物取出, 即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同时也减少了患者的治疗时间和治疗费用, 且感染的风险也较金属固定物要小[4]。对于一些骨折情况比较复杂的骨关节骨折, 金属固定物的取出是术后需要密切注意的问题。例如膝关节的后交叉韧带导致的骨折, 医生在取钉时具有很大的难度。而可吸收螺钉 (棒) 则可以完全避免取针时的困难[5]。

综上所述, 可吸收螺钉 (棒) 作为一种新型的内固定材料, 在治疗四肢骨关节骨折上, 具有操作简单, 疗效确切, 患者痛苦小等特点, 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建洪, 朱宝林, 殷德振.可吸收钉棒内固定治疗累及关节面骨折[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03, 17 (6) :453-455.

[2]段宏, 宋跃明, 谭论.国产可吸收螺钉临床应用初步报告[J].中国矫形妇科杂志, 2002, 9 (1) :83.

[3]王伟教, 于沈敏, 李敏.可吸收螺钉在骨关节内骨折中的应用[J].中国创伤杂志, 2004, 3 (2) :10-13.

[4]张方德, 陈云, 李勇.可吸收螺钉 (棒) 治疗骨关节骨折74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9, 6 (4) :118-119.

[5]张春, 曾昕明, 卓新明.可吸收螺钉 (棒) 治疗四肢骨关节骨折56例[J].中原医刊, 2005, 32 (20) :29-30.

可吸收螺钉(棒) 篇2

【关键词】Pipkin骨折;可吸收螺钉;切开复位内固定;软骨瓣

Pipkin骨折是指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临床少见,发生率占髋关节脱位的4%-17%,系高能量损伤所致。常因合并髋臼骨折、股骨颈骨折,易引发股骨头坏死、创伤性关节炎、异位骨化等并发症,增加治疗难度。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可吸收螺钉直接固定骨块的方法,我们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采用将骨折块上的软骨瓣掀起,用可吸收螺钉固定,再将软骨瓣缝合覆盖,以减少关节的摩擦,促进关节软骨面的恢复。我们自2010—2011年共收治此类病人8例,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8例,均为新鲜骨折,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19岁-58岁,平均32.7岁;侧别:左侧5例,右侧3例。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6例,高处坠落伤2例;所有病例均合并髋关节后脱位,关节复位时间为伤后4-12h,平均5.7 h。其中,Ⅰ型2例,Ⅱ型2例,Ⅲ型1例,Ⅳ型3例,髋臼骨折块均小于20%;受伤时间至手术日期的时间3-10天,平均6.8天。本组病例中Ⅰ、Ⅱ、Ⅳ型骨折均采取Smith-Petersen手術入路。1例Ⅲ型骨折取Kocher-Langenbeck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1.2手术方法硬膜外麻醉或腰麻下,根据手术入路,采取仰卧位或健侧卧位。在手术中,显露股骨头后清除关节内积血和骨折端的凝血块,在游离的大块骨块上,对称地U形锐性切开两个软骨瓣,大小约1.2×1.5㎝,将软骨仔细、轻柔的自骨面上剥离,骨折复位,钻孔,埋头,拧入两枚可吸收螺钉固定,应使钉帽与软骨下骨质平齐或略低于骨面,最后将U形软骨瓣盖好,并用无创线缝合固定。

1.3术后处理术后常规放置闭式引流管2-3天,平均2.7天。术后第3天进行床上不负重功能锻炼,术后3个月根据X线片骨折愈合情况酌情扶柺下地站立、行走,直至完全负重。

2结果

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及深静脉血栓形成。8例患者全部随访,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37月。按照Aubigue-Postel评分法,本组优3例,良4例,差1例,优良率87.5%。

3讨论

Pipkin骨折属高能量损伤所致,临床少见,随着交通业的日益发达,这种损伤呈日益增多的趋势。1957年Pipkin首次对此病进行分型,因此将此种股骨头骨折合并髋关节脱位病例,称之Pipkin骨折。因前脱位较后脱位少见,我们未遇到相关病例,故这里只讨论髋关节后脱位的Pipkin骨折。

股骨头骨折的Pipkin分型:Ⅰ型 髋关节后脱位伴股骨头凹下的股骨头骨折;Ⅱ型 髋关节后脱位伴股骨头凹上的股骨头骨折;Ⅲ型 Ⅰ型或Ⅱ型伴股骨颈骨折;Ⅳ型 Ⅰ型或Ⅱ型伴髋臼骨折。

我们以往在Pipkin骨折的治疗中,Ⅰ、Ⅱ型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如Ⅰ型骨折骨块较小,则予以摘除。如骨块较大时,且波及负重区,多采用金属螺钉、可吸收螺钉、钢丝等经软骨面直接固定。如Ⅳ型骨折,髋臼骨块较小,且处于非负重区,可不予理睬,通过Smith-Petersen手术入路,仅固定股骨头骨折。如骨块较大,且处于负重区时,采取Kocher-Langenbeck入路,对髋臼和股骨头骨块进行固定。而对于本组病例中的1例Ⅲ型骨折,因年龄为58岁而采取Kocher-Langenbeck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我们在对Ⅰ、Ⅱ型及髋臼骨折块较小的Ⅳ型骨折治疗中,采用以往固定方法时,所用的材料及术中钻孔所遗留的软骨面孔洞直接暴露于关节腔内,术后对髋臼软骨面进行切割,从而造成损伤,引发髋关节炎症状。另外,因可吸收材料在体内吸收不均衡,易有残留,甚至残留部分脱落到关节腔内,形成游离体,对关节面造成二次损伤。我们在总结以往方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采取在软骨面上对称部位切开两个U形口,并软骨下剥离,在骨面上用可吸收螺钉固定、埋头,最后用可吸收缝线将软骨面重新缝合,使可吸收螺钉与髋臼关节面避免直接接触,从而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本组Ⅰ、Ⅱ、Ⅳ型病例,均采取Smith-Petersen手术入路,因为该入路具有出血少,显露方便,固定时易操作,不用切断股直肌的直头和返折头等优点。缺点是异位骨化率高,而本组病例尚未见此并发症。

因本组病例较少,术后并发症及疗效尚需大组病例长期随访分析,且对于Ⅲ型和波及负重区大的髋臼骨块Ⅳ型骨折,在手术入路、手术方式以及与术后并发症的因果关系上存在争论,有待于进一步临床观察和商榷。

参考文献

[1] Henle P, Kloen P, Siebenrock KA. Femoral head injuries:Which treatment strategy can be recommended? Injury, 2007, 38: 478-488.

[2] Swiontkowski MF, Thorpe M, Seiler JG, et al. Operative management of displaced femoral head fractures: case-matched comparison of anterior versus posterior approaches for Pipkin Ⅰ andPipkin Ⅱ fractures. J Orthop Trauma, 1992, 6: 437-442.

[3] Prokop A, Helling HJ, Hahn U, et al. Biodegradable implants for Pipkin fractures. Clin Orthop Relat Res, 2005, (432): 226-233.

[4] Schiedel F, Rieger H, Joostan U, et al. Not “only” a dislocation of the hip: functional late outcome femoral head fracture. Unfallchirurg, 2006, 109(7): 538-544.

作者简介:王永朝,男,(1970.1-),本科,主治医师,解放军第152中心医院,研究方向:骨科创伤,脊柱微创

可吸收螺钉(棒) 篇3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16~60岁,平均34.5岁,右侧9例,左侧7例,据Laugc-HanSon分类,Ⅱ型旋前外展型10例,IV型旋前外旋型6例,全部为新鲜闭合性骨折,伤后2~6d手术,平均3.5d。

1.2 材料

可吸收螺钉:成都迪康中科生物医学材料有限公司生产PDLL螺钉,由聚-DL-乳酸完全非结晶聚合物制成,直径3.5mm,4.5mm,长度20~45mm。可吸收线:“薇乔”1号医用可吸收线,由90%的乙高酯和10%左旋内酯共聚而成。

1.3 手术方法

采用硬膜外麻醉,在气囊止血带控制下手术。取经内踝骨折处为中心的纵行切口或内踝前弧形切口,长3~4cm,切开皮肤、筋膜、骨膜剥离并去除嵌入骨折断端的软组织,复位骨折,注意关节面的解剖复位,用巾钳临时夹持固定,用骨钻自骨踝尖端斜向近断端和外侧,与胫骨干成45°角向外上方钻孔,达胫骨下干骺端,注意避免穿入关节面和关节腔。然后用埋头器预先将骨块进钉口打磨出一凹窝以便螺钉埋头之用。再将适当长度可吸收螺钉拧入,至尾部剩0.5cm时停止,暂不拧紧。在骨折上方2~3cm处用直径2.5mm克氏针钻孔,将四股可吸收线穿入孔中,把其中两股环绕可吸收螺钉尾部后拉紧打结,另外两股作‘“8”字交叉后环绕钉尾拉紧打结。再将可吸收螺钉拧紧埋头,修复三角韧带,逐层缝合皮肤。

术后常规抗生素治疗,U型石膏托固定,1周后在U托保护下开始踝关节北伸跖屈功能锻炼,注意避免内外翻活动,2周后去除U托锻炼,1个月后小心下地负重。

2 结果

评定标准:依齐斌[1]优:踝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正常,无痛,X线示骨折解剖复位,踝穴正常,无骨性关节炎改变。可:踝关节功能尚可,走远路踝关节轻微肿胀疼痛,X线示踝穴间隙稍加宽,无骨性关节炎的改变。差:踝关节有负重痛,行走肿胀,疼痛,X线示踝穴不对称,内侧间隙增宽超过2.0mm。

本组16例,经过12~18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5~8周,平均6周,优14例占87.50%,可2例占12.50%,差0例。

3 讨论

踝关节骨折治疗原则是:解剖复位,牢固固定,早期功能锻炼,否则将会引起负重疼痛或关节不稳定,运动受限,创伤性关节类及关节僵硬等并发症[2]。可吸收钉作为一种无金属腐蚀作用,无金属内固定产生的过敏反应;弹性模量大,应力遮挡小;骨折部可产生微小活动,利于骨折愈合,减少骨质疏松发生,不须再次手术取出等等诸多优点的新型内固定材料,广泛应用于全身多处松质骨部位骨折治疗,也被应用于内踝骨折并取得了较好效果[3]。但单纯可吸收螺钉固定内踝骨折仍有一定不足之外,如:(1)可吸收螺钉虽然抗拉,抗弯强度大但抗扭转力有限,术中如扩孔攻丝不够易在安装螺钉过程中扭转力矩过大而造成断钉[4]。故为安全上钉,扩孔攻丝都偏重,易造成螺钉有松动外滑趋势。(2)内踝骨折时凸侧(内侧)为张力侧,产生的张力使凸侧分离对侧压缩,单纯可吸收钉固定作用力与该张力方向不一致,无法对抗该张力。(3)为解决上述固定能力不足的缺陷,术后踝关节不得不较长时间石膏固定,妨碍了早期功能锻炼与关节功能的康复。本组患者在可吸收螺钉固定的基础上加上可吸收线张力带捆扎的方式改良,目的是解决单纯可吸收螺钉固定内踝骨折的不足之处,以达牢固内固定,促进愈合,缩短外固定时间早期功能锻炼,从而改善踝关节功能的目的[5]。

Ao张力带固定原理是利用工程原理将有偏中心负荷的骨的凸侧张力转化为压力,可以在骨的凸侧或张力侧用张力带经过骨折处来完成,使骨折位置的张力被张力带消除并将其转化为压力。可吸收螺钉联合可吸收线张力带治疗能稳定固定内踝骨折,促进骨折愈合,改善踝关节功能的原理就是来源张力带原理[6]:(1)内踝复位后被可吸收螺钉穿插,可吸收线再在骨凸侧表面横跨骨折线环绕钉尾打结,并在最后可吸收螺钉拧紧,埋头过程进一步挤压拉紧,形成一个强有力的张力带,通过可吸收线对骨折张力面实施加压,对抗骨折凸侧产生的张力,防止凸侧分离。(2)可吸收钉尾被可吸收线提垃,使螺钉受到一个与其长轴方向成一定角度的斜拉力,使螺钉与钉道壁之间紧密贴合,加大钉体螺纹与骨质之间摩擦力,防止钉体滑出脱落。(3)可吸收螺钉,可吸收线张力带与胫骨之间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体系,使应力分布均匀,变张应力为压应力,使骨折面严密嵌合,形成榫铆样结构,防止分离与旋转,保护骨折处血循环的建立,促进骨折愈合。(4)该张力带体系不但能实现折块间直接加压,促进骨折的愈合和改建,而且由于可吸收线与可吸收螺钉都富有弹性,患者的锻炼活动踝关节过程中骨折部受可吸收线的回缩力和可吸收螺钉回弹力的牵拉作用,产生周期性低频载荷微动,从而促进骨痂内新生血管的形成和血管扩张,增加骨折部位血液供应,加速骨折愈合。

可吸收钉的强度是松质骨的强度的10~20倍,可吸收线具有40~50kg的抗拉力,二者都足以提供固定内踝松质骨骨折所须的力量与强度,手术的后4~5周可吸收线开始降解,8~10周在线内完全吸收,可吸收螺钉固定强度可达3个月,12~18个月完全降解为水与二氧化碳,松质骨的愈合时间是6~8周,在骨折愈合前,内固定材料可以维持足够的强度,以牢固固定骨折[7,8]。

因为固定牢固,术后可明显缩短石膏固定时间,仅须U形石膏托固定2周,术后1周即可在U托保护下背伸跖屈锻炼。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不但能促进静脉回流消除水肿,而且能防止关节粘连,避免关节僵硬,更重要的是对关节软骨的压应力作用,可促进关节软骨的营养交换,产生透明软骨愈合,并在活动中塑造一个更符合生理要求的关节面,防止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综上所述,可吸收螺钉联合可吸收线张力带治疗了内踝骨折,不但牢固可靠,不须再次手术取出,而且可短缩石膏固定时间,尽可能早期锻炼,尽量恢复踝关节功能,防止骨折病的发生,是可吸收材料治疗内踝骨折的理想固定方式。

摘要:目的 探讨联合两种可吸收材料治疗内踝骨折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共16例患者采用可吸收螺钉固定后捆扎可吸收线张力带。结果 所有病例随访81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58周,优87.5%。结论 可吸收螺钉结合可吸收线张力带治疗内踝骨折的方法安全可靠,关节功能好,是内踝骨折的理想固定方式。

关键词:内踝,骨折,可吸收螺钉,张力带

参考文献

[1]齐斌.踝部旋前类骨折脱位远期疗效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1993,13(2):100.

[2]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792.

[3]赵相森,丁蕊.张力带丝线加交叉钢钉内固定治疗内踝骨折疗效分析[J].创伤外科杂志,2009,11(1):73.

[4]孙全波.可吸收螺钉治疗内踝骨折23例[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9,21(2):37-39.

[5]宋殿臣,崔广发,巴特,等.两枚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单纯内踝骨折45例[J].中国伤残医学,2010,18(2):48-49.

[6]王日光,李昱川,李荣锐.医用可吸收内固定螺钉治疗内踝骨折17例疗效观察[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0,33(2):15-16.

[7]陈晓荣,董喆.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128例临床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0,19(4):314.

可吸收螺钉(棒)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a) 2013 年6 月至2014年12 月我院连续收治的Jones骨折患者。b) Jones骨折经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症状等确诊,骨折均伴有移位,X线片显示移位大于2 mm。c) 均为新鲜的单侧闭合性骨折,受伤至就诊时间均小于72 h。d) 年龄大于等于18 岁; e) 患者临床资料完整,至少获得6 个月以上随访。f) 患者对治疗及试验方案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 a)陈旧性骨折; b) 开放性骨折; c) 骨折部位已伴有严重感染及已行相关治疗; d) 患者患严重全身慢性疾病及较重骨质疏松,无法耐受手术。

研究共纳入Jones骨折患者27 例,男15 例,女12 例; 年龄22 ~ 57 岁,平均( 39. 1 ± 12. 3) 岁; 左足13 例,右足14 例。受伤原因: 运动伤15 例,交通伤8 例,跌伤4 例,均为新鲜骨折。27 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加压空心螺钉组15 例,可吸收螺钉组12 例。加压空心螺钉组中,男10 例,女5 例; 年龄22 ~ 51 岁,平均( 36. 9 ± 10. 8) 岁。可吸收螺钉组中,男8 例,女4 例; 年龄24 ~ 57 岁,平均为( 39. 8 ± 12. 9) 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

患者采用腰硬膜外麻醉,麻醉起效后使用止血带绑缚患肢以止血,下肢驱血后进行手术。

加压空心螺钉组: 患者平卧,为促使手术更加顺利进行,髋关节在术中要保持屈曲。C型臂X线机透视下试行闭合复位( 手法复位失败后采用小切口切开复位,注意保护距第5 跖骨头粗隆近端2 ~ 3 mm的腓肠神经浅支) ,X线透视位置良好后,复位钳临时固定。并从第5 跖骨近段粗隆尖部,沿着骨折线将1 枚空心针导针穿入,斜向内上穿透对侧骨皮质。在导针进入皮肤的位置做一切口,切口长度约为1 cm( 如先前已切开则省略) ,在软组织被钝性撑开后,再使用空心电钻将皮质扩开,接下来使用4. 0 mm的空心螺钉沿着导针拧入并固定好,针对骨质疏松的患者,还可在此基础上,在螺钉尾部位置增加一垫片,退出导针,再次透视检查内固定物固定良好,冲洗并逐层缝合切口。

可吸收螺钉组: 骨折复位方法同加压空心螺钉组。待复位达到预期效果,再使用巾钳进行钳夹固定,从骨折近端到远端,顺行向骨髓腔打入克氏针,在C型臂X线机的帮助下,确认骨折对位对线效果良好。沿克氏针下方钻孔、攻丝,钻孔深度较攻丝深2 ~3 mm,攻丝深度较所用螺钉长度深2 ~ 3 mm,测量骨孔深度,选取合适的可吸收螺钉钻入固定骨折端,X线透视确认骨折复位情况良好后,对切口进行冲洗缝合。

1.3术后处理

空心加压螺钉组内固定术后抬高患肢,一般无需外固定保护,前期收治病例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治疗24 h,后期收治病例术后不使用抗生素。手术结束后的第3天开始,足踝部需进行主动及被动的功能锻炼。手术结束2周后对伤口进行拆线处理,随后患者可借助拐杖的帮助逐渐进行负重活动练习,6 ~ 8 周后根据X线片的显示的骨折愈合情况,判断是否可以完全负重活动,但还需定期门诊随访。可吸收螺钉组术后,患肢需保持抬高状态,并使用足部护具外固定4 周后,再根据X线片显示的情况,指导患者在拐杖的帮助下进行部分负重行走,6 ~ 8 周根据患肢恢复情况进行完全负重行走,但仍需保持定期门诊随访。

1.4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内固定术后1、2、3、6 个月复查X线片确定骨折愈合时间及是否出现骨折移位; 观察伤口是否出现渗液及红肿判断是否感染。通过参照美国足踝矫形协会( AOFAS) 的中前足评分标准[3]进行疗效评估: 90 ~ 100 分为优,75 ~ 89 分为良,50 ~ 74 分为可,50 分以下为差。

1.5统计学分析

作者采用SPSS 18. 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资料采用( ± s) 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P <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7 例获得6 ~ 22 个月,平均( 12. 1 ± 4. 8 ) 个月的随访。加压空心螺钉组无切口感染患者,可吸收螺钉组1 例发生切口感染,该患者经加强营养和换药后伤口愈合。加压空心螺钉组有1 例患者术后1 个月复查X线片时发现骨折移位( 为骨折较为粉碎者) ,可吸收螺钉组发生螺钉断裂2 例,并均出现断钉后骨折移位,所有3 例骨折移位患者经支具固定、制动后骨折延迟愈合,其余患者均顺利愈合。加压空心螺钉组平均愈合时间为( 8. 3 ± 1. 5) 周,可吸收螺钉组平均愈合时间为( 8. 9 ± 1. 6) 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见表1) 。

内固定12 周后,参照AOFAS的中前足评分标准,加压空心螺钉组评分平均( 87. 1 ± 11. 3) 分,其中优9 例,良5 例,可1 例,优良率为93. 3% ; 可吸收螺钉组评分平均( 81. 6 ±12. 4) 分,其中优6 例,良4 例,可2 例,优良率为83. 3% ; 两组的AOFAS平均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见表1。典型病例图片见图1 ~ 4。

图2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后X线片示骨折复位满意,固定牢固

3 讨论

3.1第5跖骨骨折对足部的影响及手术的必要性

足部功能是否能够完全实现,跖骨是否完整和稳定有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第5 跖跗关节由第5 跖骨基底部与骰骨构成,也是Lisfranc外侧柱及足外侧纵弓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负重缓冲和侧方平衡。对足部运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4,5]。第三腓骨肌肌腱、腓骨短肌腱、跖骨背外侧韧带、足底跖长韧带诸多动力性结构附骊于第5 跖骨基底部,多向牵应力导致骨折断端移位明显,石膏和支具等固定骨折断端十分困难,断端微动极易导致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手术加压固定十分必要。

另外,需及时通过手术治疗恢复Jones骨折的关节面平整,以避免产生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畸形愈合、足底压力分布异常等并发症,确保关节的活动能力不受限制[6]。进行手术的最终目的,主要在于让第5 跖跗关节恢复到正常的解剖复位,使足弓保持正常的形态,并促使局部生物力学环境逐渐恢复,同时让第5 跖跗关节保持活动度,以及维持其对外侧足弓的弹性[7]。具体的目标则是希望通过手术,能使得第5 跖骨的长度、移位、成角及旋转畸形都能够得到良好的恢复,并促使解剖复位,保证每一个跖骨头的负荷平衡分配。

对于跖骨骨折的手术指证,目前尚未有共识,大致可分为三种意见。一种意见是以Shereff[8]为代表,他认为达到手术的标准是跖骨骨折矢状面移位超过3 mm、矢状面成角大于10°。第二种意见以Rammelt等[9]为代表,指出只要第5跖骨发生移位性骨折,都应及时进行手术,以避免发生创伤性拇外翻或第5 趾内翻,对足底压力分布产生不良影响造成畸形愈合。最后一种意见以Heineck等[10]为代表,认为骨折移位要大于2 mm、关节面受累程度达到30% 才进行手术治疗。本研究对于骨折移位大于2 mm者均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

3.2手术内固定方式的选择

随着近年来内固定材料和足踝外科技术的发展,Jones骨折内固定方式也逐渐增多,内固定的方法有许多种,主要的有外固定架、空心加压螺钉、记忆合金钉、克氏针及张力带、可吸收钉、微型钢板以及髓内螺钉等固定方法。然而内固定材料的选择一直备受争议,亦无临床标准或指南,本研究对比了可吸收螺钉和加压空心螺钉两种内固定治疗Jones骨折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内固定选择提供参考。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加压空心螺钉固定的全部15 例患者恢复良好,表明该种手术方法疗效明显。加压空心螺钉其材质为钛合金,具有很好金属强度,可避免内固定断裂。另外,其采用闭合复位或小切口辅助复位,经皮固定,手术创伤较小,避免了骨折端的血运受到大的破坏。在手术过程中,为了使内固定达到最强的生物学强度,在打入时选择从尖端打入,从侧皮质穿出,固定效果明显,不会再发生骨折术后移位的情况。同时,还能对骨折端起到加压作用,可很好对抗术后腓骨短肌牵拉应力,使骨折端紧密接触,给骨折愈合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本组有1 例患者术后1 个月复查X线片时发现骨折移位,均为骨折较为粉碎者。袁锋等[11]指出,单纯克氏针或螺钉固定对粉碎性骨折的支撑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固定时可选用微型钢板。

可吸收螺钉为左旋聚乳酸( polylactide,PLLA) 材质,易于与生物组织相容,植入体内后,完全降解只需3 ~ 5 年,且对人体无毒副作用。另外,由于PLLA在体内可完全被降解,采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手术避免了二次手术,免除患者二次手术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且不会对影像学检查造成任何干扰,经常被适用于松质骨骨折特别是关节内骨折手术中,且效果明显。本组12 例患者采用可吸收螺钉固定,术后优良率达83. 3% ,疗效满意。值得指出的是,可吸收螺钉组发生螺钉断裂2 例,导致骨折移位,说明可吸收螺钉相对于空心加压螺钉而言,存在内固定强度不足的缺陷,因为聚乳酸复合材料其强度弱于加压螺钉的金属强度。因此,对于采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的患者,可适度延迟下地负重的时间。

3.3手术相关的注意事项

Jones骨折内固定手术应注意以下事项: a) 为避免术后发生创伤性关节炎,针对关节内骨折必须保证其关节面恢复平整,只有保持关节面平整,患者才不会出现负重活动时疼痛,影响患者生活质量。b) 为避免术后出现足底外侧慢性疼痛及足外侧麻木等症状,筋膜层被切开后,要保护腓骨短肌、第三腓骨肌腱及腓肠神经不受损伤,确保患者不会出现感觉减退及后足活动异常。c) 松质骨比较脆弱,而处于干骺端的撕脱骨折恰好属于松质骨,为避免骨折块再次出现骨折,从而影响螺钉内固定效果,在术中操作时要更加仔细、轻柔,且复位临时固定时采用直径较小的克氏针效果较佳。

在使用可吸收螺钉过程中,应注意以下要点: a) 相较金属螺钉,可吸收螺钉存在着强度不够,偶尔发生断钉、断帽等不足。为此,在对钉道进行钻孔、攻丝和沉头切割后,必须对可吸收螺钉的钉道进行反复冲洗,确保不再存在残余骨屑碎片,否则在螺钉拧入时容易卡钉或断钉。b) 在拧入螺钉的过程中,要保持轻柔及稳定,确保不会出现螺钉偏心旋转和打滑空转的情况出现,并确保埋头。c) 单独使用可吸收螺钉时,为保证有效的力学稳定性,术后还要对患肢进行石膏或足部护具外固定处理。目前,对于手术治疗中所选择空心螺钉直径的大小,还未达成一致意见。但事实证明,螺钉的直径大小跟其稳定性成正比[12]。Wright等[13]报道了6 例采用4. 0 ~ 5. 0 mm空心钉固定Jones骨折后发生了再骨折,建议体重越大的患者,选用的螺钉直径也需越大。除此之外,根据生物力学结果显示,5. 0、6. 5 mm两种螺钉的抗扭转能力基本一致[14],但为了提供更好的抗扭刚度,5. 0 mm的螺钉需更长一点,才能达到跖骨颈和跖骨头。Nunley[15]认为,使用小螺钉,会造成经皮螺钉固定后不愈合,因此使用5. 0 ~6. 5 mm的螺钉最为合适。笔者认为,与欧美国家相比,国人的跖骨普遍细小,因此采用4. 0 mm的空心螺钉,亦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加压空心螺钉与可吸收螺钉微创内固定治疗Jones骨折的临床疗效,为该类骨折的处理提供参考。方法 按标准纳入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连续收治的27例Jones骨折患者,根据内固定修复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加压空心螺钉组15例,可吸收螺钉组1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AOFAS评分、内固定术后骨折移位和感染例数,评估疗效。结果 27例获得6~22个月,平均(12.1±4.8)个月的随访。加压空心螺钉组有1例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X线片时发现骨折移位(为骨折较为粉碎者),可吸收螺钉组发生螺钉断裂2例,并均出现断钉后骨折移位,所有3例骨折移位患者经支具固定、制动后骨折延迟愈合,其余患者均顺利愈合。加压空心螺钉组平均愈合时间为(8.3±1.5)周,可吸收螺钉组平均愈合时间为(8.9±1.6)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12周后,参照AOFAS的中前足评分标准,加压空心螺钉组评分平均(87.6±12.8)分,优良率为93.3%;可吸收螺钉组评分平均(82.0±11.4)分,优良率为83.3%;两组的AOFAS平均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Jones骨折患者,加压空心螺钉与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均可获得满意疗效,采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的患者,应适度延迟下地负重的时间。

可吸收螺钉(棒) 篇5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2例, 其中男13例, 女9例, 年龄15~61岁, 平均40岁。骨折类型为:肱骨内髁骨折8例、肱骨外髁骨折12例、肱骨髁间骨折2例。使用的可吸收螺钉规格为直径3.5 mm、半螺纹或全螺纹。

1.2 手术方法

采取臂丛或全麻。仰卧位。切口根据不同骨折有所不同。外髁骨折采取肱骨远端外侧切口, 注意避免损伤切口前侧的桡神经。内髁骨折者采取肘关节内侧切口, 显露并保护尺神经。髁间骨折则采取肘后纵切口, 切开皮肤、皮下及深筋膜, 显露和游离尺神经, 并用橡皮膜牵开保护, 舌形切开肱三头肌, 显露骨折。将骨折部位解剖复位后用巾钳固定, 取直径为3.2 mm电钻垂直骨折线钻孔, 仔细攻丝, 再用埋头器扩孔, 以便螺钉头部可埋入骨内。拧入长度适宜的可吸收松质骨螺钉。若撕脱骨片较大时, 可以2枚可吸收螺钉固定, 以增加骨折端的稳定性。术后石膏托外固定3~4周渐进行关节屈伸功能练习, 8~12周开始正常活动。

2结果

22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 随访时间4~13个月, 平均8个月, 所有骨折均复位良好, 并获得骨性愈合;肘关节屈伸范围正常;有2例患者出现钉帽吸收不良并发症, 均为外髁骨折患者, 钉帽脱落形成皮下异物, 局麻下取出, 未引起严重后果。

3讨论

自芬兰的Pertti Tomale博士和Pentti Rokkanen博士于1984年第一次将可吸收聚合材料成功地应用于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术后, 可吸收内固定物的临床应用取得了飞速的进展。关节周围骨折是可吸收材料应用最广泛的部位。关节周围骨质主要是松质骨, 可吸收材料的初始强度高于松质骨, 骨折固定后辅以适当的制动和功能锻炼, 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1,2]。近年来, 可吸收螺钉被广泛应用于肘关节周围骨折的治疗, 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3,4,5]。多年的临床应用表明, 可吸收螺钉在肱骨髁骨折的治疗中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较, 有着明显的优势[6], 适用于横行、斜形及较大撕脱性骨折内固定[1]。但吸收不良的并发症却鲜有报道。

本组2例患者出现钉帽吸收不良并发症原因分析如下:①器材因素:由于可吸收材料结实程度不如金属, 因此为取得一定程度的刚性效果, 可吸收螺钉的钉帽往往比金属钉大些, 因此包埋出现一定困难。②局部因素:外髁骨折局部软组织比较少, 包埋和吸收钉帽困难。且此2例骨折块都不大, 未能进行很好的埋头处理。③选材因素:为使骨折端保持一定压力, 选择螺钉为半螺纹加压螺钉, 未能去除足够大部分钉帽。

针对上述情况, 笔者总结一下处理办法, 确保上述情况不再出现:①选材:为避免上述情况发生, 应尽量选择深螺纹全螺纹可吸收螺钉, 尽可能去除钉帽, 借助螺纹把持力实现骨折固定。②局部处理:加强骨折处软组织缝合处理, 以进一步巩固固定强度。③术后处理:适当增加外固定时间, 我们的经验是增加2周左右, 使外固定时间到术后5~6周, 随着骨折愈合强度的增加, 可吸收螺钉承受力会有很大的减低, 以避免内固定失败。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肱骨髁骨折的疗效及钉帽吸收不良并发症防治措施。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 我院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肱骨髁骨折22例, 观察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4~13个月, 平均8个月, 所有骨折均获骨性愈合, 肘关节屈伸功能良好。有2例患者出现钉帽吸收不良并发症, 未引起严重后果。结论 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操作简单, 疗效可靠, 可避免二次手术。采取适当的手术技巧, 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可吸收螺钉,肱骨髁,骨折,并发症

参考文献

[1]马海岳, 赵鸣非.可吸收骨折内固定螺钉在肱骨外髁骨折及内踝骨折中的应用.实用临床医学, 2011, 12 (3) :55-57.

[2]孙万驹, 倪明, 王予斌.乳酸可吸收材料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进展.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0, 18 (2) :1877-1879.

[3]习振鸿, 马向阳, 龚江峰.可吸收螺钉治疗成人肱骨小头骨折.临床骨科杂志, 2008, 11 (2) :159-160.

[4]王敏, 顺芬, 唐光耀.可吸收螺钉置入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2, 16 (13) :2431-2434.

[5]赵森, 刘颖, 刘文斌, 等.可吸收螺钉治疗儿童肱骨髁部骨折78例分析.实用骨科杂志, 2008, 14 (3) :165-166.

可吸收螺钉(棒)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共8例, 男5例, 女3例;年龄11~16岁。其中右侧6例, 左侧2例。致伤原因:坠落伤3例, 扭伤3例, 车祸伤2例, 全部为新鲜骨折, 均在受伤2 d内就诊。术前均拍摄X线片及CT扫描, 观察骨折的移位, 骨折块大小的情况。内固定材料均采用可吸收螺钉。

1.2手术方法

采用硬膜外麻醉, 平卧位。在患肢应用气压止血带, 常规皮肤消毒, 取踝关节前外侧纵弧形切口约3.0cm, 暴露骨折块轻柔地清理后观察骨折片, 注意不要切除骨膜和损伤骺板, 将嵌入的骨折端软组织拉出来, 直视下解剖复位骨折块, 用点状复位钳临时固定, 然后用导针将骨折块固定在后内侧骨骺上, 透视下确定导针没有穿透骨骺, 分别用钻头钻孔后攻丝, 选择合适的可吸收螺钉, 在适当的扭力下拧入, 取下临时固定的点状复位钳, 缝合小切口。

1.3术后处理

术后石膏托外固定6周, 在非负重情况下适当活动踝关节, 6周后拆除石膏, 扶拐部分负重, 8~12周完全负重。

2结果

本组8例患者均获随访, 随访时间5个月~2年, 患者骨折均愈合。踝关节功能恢复均满意。采用美国足踝外科踝—后足评分标准评定, 8例均在96分以上。典型病例影像学资料见图1~3。

3讨论

青少年Tillaux骨折是一种发生于青少年的特殊类型骨折, 临床上较少见。Tillaux骨折为骨骺骨折, 又是关节内骨折, 若治疗不当易残留多种后遗症, 如医源性造成骺板的再次损伤而导致生长不平衡以及骨桥形成, 复位不满意致畸形愈合等而影响踝关节功能, 导致早期退变的骨关节炎。Koury等[2]认为该骨折易引发早期退变性关节炎的发生, 提出了重建关节完整的重要性。

青少年Tillaux骨折的治疗原则为首先闭合复位, 如闭合复位失败, 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是否采取手术治疗的关键是骨折块移位是否大于2 mm。有学者研究发现, 骨折移位大于2 mm方面, CT敏感性优于X线片。故我们建议如在X线片上显示不典型时应当应用CT检查。

以往我们对此类患者采用金属螺钉内固定或克氏针固定, 但金属螺钉需二次手术取出, 这样往往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上的负担。克氏针固定易发生脱出, 滞留体外易发生针道感染等并发症。可吸收螺钉有足够的力学强度, 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无毒性、无刺激、无腐蚀的作用, 不引起明显的抗原反应[3]。同时, 可吸收螺钉不干扰CT、MRI等影像学检查, 便于术后随访观察。

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青少年Tillaux骨折, 应注意以下几点:a) 骨折块的移位大于2 mm以上及骨折块较完整;b) 钻孔方向应精确设计, 避免内固定物造成骺板的损伤;c) 拧针时循序渐进, 不可用力过猛, 以免针尾拧断;d) 术后采用适当的外固定。

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青少年Tillaux骨折, 手术操作简便, 且避免了为取出内固定而进行的二次手术, 减少了对患者踝关节周围组织再次损伤, 降低了手术感染的并发症, 该方法不仅减轻了患者身体上的痛苦, 还减轻了经济上的负担。因此, 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青少年Tillaux骨折, 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有效治疗方法。

摘要:目的 探讨可吸收螺钉治疗青少年Tillaux骨折的效果。方法 自2007年5月至2012年9月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青少年Tillaux骨折8例, 其中男5例, 女3例;年龄11~16岁。均为外伤所致, 直视下行骨折复位后用可吸收螺钉固定, 术后随访观察骨折的愈合及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 随访5~2年, 患者骨折均愈合, 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采用美国足踝外科踝—后足评分标准评定, 8例均在96分以上。结论 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青少年Tillaux骨折固定可靠, 避免了患者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的创伤和痛苦, 是一种有效和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可吸收螺钉,治疗,青少年,Tillaux骨折

参考文献

[1]Canale ST, Beaty JH.坎贝尔骨科手术学[M].王岩, 译.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1:1349.

[2]Koury SI, Stone CK, Harrell G, et al.Recognition and management of Tillaux fractures in adolescents[J].pediatr Emerg Care, 1999, 15 (1) :37-39.

可吸收螺钉(棒)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所收治的80例骨关节骨折患者为实验对象, 其中男患者56例, 女患者24例, 患者年龄范围在15~55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43岁。患者的骨折部位包括:内踝骨折16例, 膝关节前叉韧带附着区骨折6例, 膝关节后叉韧带胫骨附着区骨折12例, 胫骨髁间棘骨折6例, 髋臼后壁骨折8例, 股骨头骨折4例, 外髁、肱骨内骨折12例, 肱骨头骨折4例, 肱骨大结节骨折6例。所有患者均是骨关节骨折的新发病例, 骨折均发生在关节面处, 且具有显著的位移现象, 受伤与手术的间隔时间在3~7d不等。将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 每组40例, 并保证2组患者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05) 。

1.2 手术方法

对实验组患者实行可吸收螺钉治疗, 术后用骨牵引或石膏固定。具体手术方法为:按照患者发生骨折部位的不同, 采取不同的麻醉方法, 下肢骨折采取硬膜外麻醉的方法, 而上肢骨折则采取臂丛麻醉的方法。手术切口也取决于患者骨折损伤发生的部位。手术所使用的内固定材料为进口的可吸收螺钉, 且手术用可吸收螺钉规格较为齐全, 采用无菌包装, 使用较为方便。在手术过程中, 医护人员确定骨折发生的位置后, 直接将骨折部位进行解剖对位, 用巾绀将骨折部位保持在复位后的位置上, 按照患者骨折部位的大小使用不同规格的可吸收螺钉。为了尽量减小骨折给患者带来的损伤, 可以首先用骨圆针在骨折部位钻孔, 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小钢丝给患者身体带来的损伤。从患者的骨关节面处钻入可吸收螺钉, 如肱骨头或股骨头的骨折部位等, 将可吸收螺针帽放在患者关节软骨下面的骨质内, 从而进行减小关节软骨摩擦伤害。膝关节交叉韧带断离的患者, 如果需要重建韧带, 要在重建过程中遵循交叉韧带重建术的等长原则。手术之后, 按照患者骨关节损伤发生的部位的不同, 进行常规的牵引制动或石膏板固定, 固定时间的3~6周左右, 在牵引和石膏板拆除后, 要逐步提高患者的运动量, 从而加强患者功能性锻炼。同时, 还要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来为患者注射抗生素以预防术后感染。对照组患者则实行传统的骨折治疗方法。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国际通用的骨折治疗效果判定标准, 有效为手术切口全部愈合, 骨折解剖复位, 不存在骨折延期愈合或不愈合现象, 关节活动正常且无痛感, 屈伸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无效为手术切口处有渗液或红肿现象, 骨折解剖未全部复位或复位后存在移位, 存在骨折延期愈合或不愈合现象, 关节活动时有不适感, 关节屈伸功能受限达到10°以上[2]。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用χ2检验2组患儿之间数据资料, 对计量数据使用t检验, 如P<0.05, 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与护理, 2组患者的症状都有了一定程度上的缓解。其中实验组患者有效35例, 无效5例, 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患者中有效21例, 无效19例, 总有效率为52.5%。2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05) , 见表1。

3 讨论

可吸收螺钉材料具有较好的生物性, 其使用初期的固定强度能够达到骨质的20倍以上, 植入体内的25周之后强度会有所放松。植入体内的2h后会发生纵向收缩和横向膨胀, 具有自动加压功能, 从而提高固定强度, 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临床使用需要。术中进行固定以后, 骨折处和关节均不存在移位问题, 说明使用可吸收螺钉进行骨折固定, 能够立即达到稳定效果, 且骨折对位良好, 没有延迟愈合、不愈合或骨折移位问题发生。可吸收螺钉法治疗骨折可应用于:踝关节骨折, 膝关节骨折, 后壁、髋臼前骨折, 股骨头骨折, 肱骨下端骨折, 肱骨头骨折和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等部位[3]。可吸收螺钉与传统的金属固定物相比具有较为显著的优点, 因为金属固定物虽然固定牢靠、固定强度大, 但存在易腐蚀、易发生金属排异、发生骨质疏松以及应力遮挡等问题还影响术后MRI检查、CT成像和X射线监检查等, 且存在较大的二次手术风险。可吸收螺钉法治疗骨关节骨折不仅不存在上述风险, 且成本较低, 几乎所有患者都能够承受。本次实验的结果也表明, 可吸收螺钉法对于骨关节骨折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 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春.可吸收螺钉治疗四肢骨关节骨折56例[J].中原医刊, 2008 (20) :30.

[2]张震宇.可吸收螺钉治疗骨关节骨折23例[J].黑龙江医学, 2008 (11) :832.

可吸收螺钉(棒) 篇8

关键词:骨折, 四肢关节,可吸收螺钉治疗

我院自2002~2006年间先后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四肢关节内骨折48例, 均获得了满意疗效, 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8例患者, 其中男性33例, 女性15例;年龄15~63岁, 平均36.3岁;骨折类型 (按部位) :内踝、后踝骨折18例, 胫骨平台内或外侧髁骨折9例, 股骨内或外侧髁撕脱性骨折7例, 股骨头骨折4例, 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4例, 肱骨内或外侧髁撕脱性骨折6例。

2 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

术前充分了解骨折类型, 取四肢关节内骨折常规入路, 显露骨折端后, 力求骨折解剖复位, 用布巾钳或克氏针作初步固定, 根据骨折块大小及受力情况选择相应粗细、长度和数量的螺钉;术中应垂直骨折线钻孔、测深、攻丝, 尾部用埋头器处理后拧入螺钉至骨折固定牢靠。关节附近骨折一般钉尾残留2, -Gmm, 对功能没有影响, 但关节面的钉尾应埋入骨质中, 保证关节面平整。术后予石膏托固定4~6周, 股骨头骨折患者术后常规行下肢牵引6~8周, 期间加强下肢肌力及膝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 3个月后方可扶拐下地活动。

3 结果

48例患者, 随访时间4~28个月, 平均13个月, 根据章卓铭等以局部愈合、疼痛、功能及X线影像综合评定标准[1], 其中优:35例, 良:12例, 差:1例, 优良率达95%以上。除1例股骨头骨折患者有遗留创伤性关节炎疼痛症状外, 其余47例患者均达到骨折愈合, 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无遗留关节疼痛, 股骨头坏死, 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及局限性骨质疏松等并发症。

4 讨论

4.1 可吸收螺钉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4.1.1 优点:

(1) 其力学强度相当于皮质骨, 弹性膜量约10~15GPA, 与松质骨相仿, 在骨折初期能够维持达到固定骨折要求, 而其弹性膜量可避免应力集中及应力遮挡[2], 减少断钉、骨质疏松及骨不连的发生。 (2) 在植入体内2小时内出现轻微膨胀[1], 产生自动加压作用, 使内固定更加紧密。 (3) 在初始3个月内可保持强度不变, 6个月出现螺钉降解逐渐断裂, 12~18个月完全吸收, 符合骨折愈合规律[3]。 (4) 无电离性及电解反应, 不干扰放射影像。 (5) 可完全降解吸收, 对人体无毒副作用, 组织相容性好, 不影响骨折愈合。 (6) 不需二次手术取出。

4.1.2 不足之处:

主要见于自身强度欠佳, 其加压效果不及金属螺钉, 固定欠确实, 对应力大的骨折断端使用时可出现螺钉松动、断裂等现象[1];对于小骨块的固定亦比较困难;少部分患者有发生异物炎症反应现象[4]。据文献报道可吸收螺钉有1.2%内固定失败, 有1.7%术后出现无菌性炎症反应。

4.2 手术注意问题

4.2.1 严格选择手术适应症:

(1) 可吸收螺钉内固定主要适用于松质骨骨折需要拉力相对较小的关节内骨折块固定, 应避免应力过大的骨折部位使用, 同时, 对于小骨块的固定亦比较困难, 需慎重使用。 (2) 对于严重粉碎骨折及骨质疏松患者, 使用可吸收螺钉容易出现螺钉松动现象, 应慎重使用或避免使用。

4.2.2 术中操作要点:

(1) 尽可能使骨折解剖复位, 固定牢靠。 (2) 选用大小、长度适宜螺钉, 准确掌握钻孔方向, 其方向应与骨折线垂直, 螺钉最好固定2枚以上, 更大限度达到加压协同作用。 (3) 螺钉远端不要超出关节面, 近端钉头以埋头器处理后埋入骨质中。 (4) 可吸收螺钉抗扭转力相对较差, 术中要用丝攻攻出适宜深度的螺纹, 进钉时扭转力不能过大, 否则可能出现螺钉变形, 甚至断裂现象。 (5) 术中选择钻头及丝攻粗细要匹配恰当, 一般所选钻头比所选螺钉直径小约1.5~2mm, 用直径与螺钉相同的丝攻攻丝。

4.2.3 关于并发症及预防:

有文献报道有出现螺钉变形、断裂, 内固定失效, 非特异性炎症反应, 局限性骨质疏松以及关节僵硬等并发症但只要严格选择手术适应症, 注意术中操作要点, 术后处理及指导得当, 上述并发症的发生多数可以有效防治。

5 结论

可吸收螺钉治疗四肢关节内骨折具有操作简单, 疗效确切, 对人体无毒副作用, 组织相容性好, 不需二次手术取出等优点, 只要适应症选择和操作得当, 并发症的发生多数可以有效防治。

参考文献

[1]章卓铭, 张笑峰, 俞钻.可吸收螺钉治疗关节部位骨折.临床军医杂志, 2006;35 (1)

[2]李淳德, 马忠泰, 吴常德, 等.可吸收螺钉及固定棒临床应用的初步报告.中华骨科杂志, 1995;15 (11) :755

[3]阮狄克, 沈银标.可吸收性聚乳酸材料生物相容性与生物降解的研究.中华外科杂志, 1993;31:568

[4]张世权, 刘安庆, 肖德明, 等.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并发症分析.广东省骨科学分会2006年学术会议论文集, 115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历史继承性下一篇:职业生涯设计与人生

付费复制
期刊天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8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