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选螺钉(通用8篇)
作文 选螺钉 篇1
题记:开设艺选课,乐了孩子,也活了校园。每周五成了孩子们心中的期盼,也提供了孩子们发展的空间……
每周五成了我翘首以盼的日子,因为这天有令人期待的艺选课——布艺。别看我是个大男孩,却从小就对针针线线感兴趣,尽管妈妈总会找各种理由告诉我,不适合拿针线,但现在每个周五,我可都有正当理由接触针线啦!
今天是第一次上布艺课,我早早来到布艺教室,准备好要用的工具,等待着张老师的到来。告诉你一个小秘密,给我上布艺课的老师,就是我的新班主任,很难想象,那么时髦的张老师也会这些“粗活”。
一上课,张老师二话不说,就开始教我们穿针引线。对于这个活儿,我可是手到擒来,刚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跟着奶奶练习过。仔细听张老师交代完注意事项,就立马开动。我搓了搓手心的汗,深吸一口气,左手拿起针,右手捻出线,先把线头放在嘴里舔了舔,让线头变成直的,说时迟那时快,线头对准针眼一穿,嗬!进去了!这有什么难的!我暗暗自喜。再看着旁人,眼珠子都快从眼眶里掉出来,也没有完成穿线任务,怎赶得上我的速度?就在我洋洋自得,想要举针炫耀之际,线突然从针头脱落,手一抖,连针带线掉在了地上。这?我急得满头大汗,只好捡起针线,从头再来。可是,不知怎么了,这针和线就是不肯好好配合,怎么穿也穿不进了。
越是急,手心的汗冒得就越多,针也拿不稳当了。看着其他同伴,越来越顺利,只好请来张老师帮忙。张老师麻利地拿起线,对我说:“看好了,我把穿线绝招教给你。”只见她又抬起剪刀,斜对线头一剪,线头就细了些,又拿起针,对准线头轻轻一拉,就成功了。“你也来试试吧。”张老师充满肯定的眼神重新燃起我的斗志,我拿起剪刀学着张老师的样子,呵,还真的很管用呢!
我真喜爱布艺课,喜欢与针线打交道,更喜欢像张老师说得那样,在布艺中寻找乐趣,在针线中涵养品性与耐心。
作文 选螺钉 篇2
阅读下列文字, 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的人、事、物, 常常叩击我们的心灵, 由此所产生的情感一定会累积成一种表达的力量, 浓缩成一句话萦绕在心头。
请以“心中早想说一句”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 文中不要出现 (或暗示) 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试题解说
2009年镇江市中考作文命题“心中早想说一句”, 表达了命题者试图引导考生“说真话、抒真情”的强烈愿望:在瞬息万变、精彩纷呈的当代社会, 同学们的眼界总是被不断地“刷新”, 对这个世界, 你们既好奇又心存困惑, 既开放又充满戒备, 既想表现自我又会适度地自我封闭。因此, 如何让大家恰当而不失时机地说出心中早想说的那一句话, 成为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之一。
这一命题作文设置了提示性导语, 一是提示同学们从自然和社会广阔的领域中去广泛地撷取素材;二是激发同学们抒发真挚的感情, 表达真实的感受、思考和认识。同时也暗示同学们关注认识和情感的形成与体验过程。这样拟题, 拓展了同学们写作的视野, 有利于打开写作思路, 降低了审题和写作的难度, 便于同学们写出立意深刻、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当然, 认真审题必不可少。就“心中早想说一句”而言, 同学们必须围绕这一句的由来、意义、价值及作用来叙写、议论、抒情;为了扣住“早想”, 就得写出思考的过程, 从中悟出情, 悟出理, 并通过自己对生活感悟的深刻度和细腻度来诠释。所以, 这个看似平实的作文题, 其实是上手容易出彩难。
审题时应抓住“早想”“一句”等关键词, 要写出“为什么早就想说一句, 为什么早想说而没有说, 而现在为什么要说出这一句”的思绪演变的过程。要取材于现实, 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佳作评析
例文一
心中早想说一句
我爱看下雨, 喜欢看天空突然由开阔变得狭窄, 原本湛蓝的天空像是被蒙上了一层薄纱。喜欢看原本炽热的阳光突然敛起了光芒, 路面颜色沉降似的变深。然后便有雨落下, 风也吹了起来。
记忆中故乡最美的是雨。我的故乡在城郊, 是一个虽不漂亮却很温馨的小村子。村口的香樟油绿绿的, 地上的石板被岁月磨得光滑平整, 拱起的小桥上长了些青苔, 那幢灰瓦红墙的房子是外婆一家的旧居, 记忆中那房前是种着栀子花与月季的, 菜园里种着青菜或是荠菜, 下雨的时候那里最美。我对故乡的记忆是鲜活饱满的, 好像初春菜畦里的青菜, 嫩得仿佛可以挤出水来。
下小雨的时候, 外婆会穿着雨靴背我出门。外婆的步子很稳, 我从不用担心外婆会踩着青苔滑倒。外婆的背很暖, 我经常舒服地趴在她的背上。下雨的时候, 空气总是特别新鲜, 风儿轻轻地吹, 村口的香樟树便沙沙地摇, 远处有绿绿的稻田和朦胧的山影, 那是我记忆中最美的家乡。
童年时期, 故乡之于我, 就是一个世界的概念, 外婆是那世界中最重要的人。外婆平日里话不多, 却总是对我笑, 在春雨下过的时候, 如果我不在家乡, 她总会带着一大筐刚摘的栀子花乘车到我家。外婆将那个世界的蜂房都给了我, 连同雨水一起, 润我心田。
后来外婆家搬了, 我也不常去老家了, 我将童年的全部记忆留在了那个地方, 任它在那里随光阴肆意生长, 越来越鲜明。
在一个下雨的日子, 母亲突然含泪告诉我, 外婆跌倒了, 伤到了脊椎。我去医院探望她时突然发现她更老了, 以前那个步伐稳健、精神很好的外婆突然不见了。
前几日, 我回了乡里。刚下过雨, 地面很湿滑, 我扶着外婆在新居前沿着小道慢慢走, 她突然扶我, 怕我踩上苔藓, 我笑着拍拍她的手, 心里觉得以前的外婆没有消失, 她仍然保护着我。我握着她的手, 暖暖的。
外婆那一天什么都没说, 我却觉得她什么都说了, 她的笑容告诉我要自信, 她温暖的双手告诉我要拼搏。
如今坐在考场上回想往事, 早已想说的话突然出现在脑海之中:外婆呀!我的外婆!等我努力拼搏之后, 今夏, 我一定要牵着你的手回故乡!回故乡去看看故乡的景, 听一听故乡的雨。以前的事, 你一定都记得……
故乡的雨, 这将陪伴我一世的雨啊!请你永远不要停, 永远落在故乡的大地上, 落进我的心里。
点评:
读完全文, 我们仿佛也感受到了故乡的景、故乡的人、故乡的事, 全都在故乡的濛濛细雨中化作了“我”对童年、对故乡、对外婆的那份永远也挥之不去的浓浓的情意。
全文构思精巧, 感情真挚, 尤其是用字准确、传神, 弥漫着淡淡的青草味。如“我对故乡的记忆是鲜活饱满的, 好像初春菜畦里的青菜, 嫩得仿佛可以挤出水来”等。
例文二
心中早想说一句
幸福隔着玻璃, 看似很美丽, 却无法触及……
“你有本事自己挣去, 我在外面辛辛苦苦, 回来你还嫌这嫌那, 存心气死我啊!”
“我存心气死你?你有点良心吧!是谁天天为你洗衣服、烧饭啊?”
我还未推开门, 爸爸那震耳欲聋的斥责, 妈妈那撕心裂肺的哭声再次向我袭来, 我默叹一声, 终究还是打开了门。
迎接我的又是一片狼藉, 破碎的玻璃在暗淡的灯光下闪着光, 遥控器也早已支离破碎, 电池滚落在一边。妈妈蜷在沙发的一角, 眼泪不住地滑落。爸爸呆呆地立在那儿, 嘴巴微张着, 似乎想解释些什么。时间在此刻凝固, 我痴痴地看着这曾经相爱、走过了十几年风雨的父母, 如今为了“钱”天天吵。一颗心仿佛坠入了深渊, 我的泪不争气地落了下来。
不知过了多久。
“离婚吧, 为了孩子, 也为了我们。”坐在沙发上的妈妈坚定地开了口, 那一刻, 我的心猛然一颤, 我看到, 幸福在离我远去。站在一旁的父亲似乎也平定了情绪:“孩子中考之后, 我们去办!”我抬头, 看着站在一旁的父亲, 我多么希望他可以看出我的不舍与挽留。他却毫不动摇, 那几个字硬是从他的口中道出:“××, 你跟谁?”刹那间, 仿佛有无数只炸弹在我的脑中爆炸, 我无法思考, 无法坚强, 我不顾一切地冲出门外, 任凭他们在我身后大喊大哭……
墨一样的夜, 我独自奔跑在大街上, 他们的对话在我耳边一遍遍地重复……
你们知道吗?我只是个孩子, 我还很脆弱, 需要保护。
你们知道吗?我无数次在梦中幻想着我们一家三口幸福地躺在一起, 享受午后的阳光, 聊着那些快乐的往事。
你们知道吗?我是多么希望拥有你们的爱, 我是多么想死死拽住那即将远逝的幸福!
有一句话, 在我心中已停留了好久:爸爸妈妈, 我渴望得到一个完整的、幸福的家!
点评:
文章的开头用墨不多, 却立即给文章奠定了哀伤的基调, 为下文的描述埋下伏笔。我们在并不华丽的语言中渐渐走进一个中学生的内心世界, 听见她对“需要一个完整的、幸福的家”的深切呼唤。这呼喊情真意切, 发人深思。
例文三
心中早想说一句
女儿, 知道吗?其实妈妈觉得你多幸运呀!因为你可以选择爱妈妈, 或者不爱。但是妈妈只能选择爱你还是更爱你。
———题记
我从来都没有见过我那般刚强的妈妈落过泪, 但那晚, 她竟然泪流满面。
我一直觉得妈妈是钢铁做的, 敲不倒, 也打不垮!在我很小的时候, 妈妈常常熬夜, 拼命地工作, 无论是单位的工作报表, 还是家里的家务, 她都完成得一丝不苟。妈妈从不叫苦叫累, 每次我们躺在床上看电视的时候, 年轻的她总是发出轻轻的呼声, 她该有多累呀!我用我的小手将厚重的被子轻轻铺平, 缓缓地盖在妈妈的肩头, 看见妈妈头上的白发在暗淡的灯光里闪闪生辉, 我就会轻轻地抱抱她, 然后关掉电视, 和妈妈一起入睡。甜甜的梦里, 我看见妈妈甜甜的微笑。
我又觉得妈妈是蚕丝织出的, 轻柔的, 细腻的!记得我刚入小学的时候, 因为个子不高, 邻座的男同学总是欺负我, 他会把恶心的西瓜虫放在我那漂亮的百变小樱笔盒中, 让我在拿笔写作业的时候, 因为害怕而大哭;他会在我穿上美丽的新裙子去学校时, 用钢笔吸满墨水, 然后使劲地甩在我的裙子上;还会说我的坏话, 让所有的小朋友都不和我玩……妈妈就在那个时候出现在了学校, 把坐在角落里黯然流泪的我搂在怀里, 在爸爸恶狠狠地要教训那个坏男孩时, 她拉住了爸爸, 把那个坏男孩叫到跟前, 拍拍他的头, 让他别害怕, 然后就让他去和别的小朋友玩了。妈妈告诉我, 这叫宽容。可是, 妈妈, 您让我如何去宽容您的选择!
您还记得吗?您在走之前, 留过一句话给我:“女儿, 知道吗?其实妈妈觉得你有多幸运呀!因为你可以选择爱妈妈, 或不爱。但妈妈只能选择爱你还是更爱你。”当时您选择了后者, 但您后来还是和别的叔叔走了, 留下了爸爸和我。您知道我有多恨您吗?因为, 再也没有人在我绝望时露出甜美的微笑, 叫我鼓足勇气, 迎难而上……
随着时间的流逝, 我也一岁岁长大, 我写信给您, 我把您比作钢铁, 比作蚕丝织出的画。您却在回信里说:其实我是水做的, 我也很脆弱……妈妈, 您知道吗?您哭时落在我手背的泪, 一直就在您给我的爱心盒子中装着, 虽然可能风干了, 却在我心头挥之不去。
心中早想说一句:妈妈, 其实我不恨您, 一点儿也不, 我只是好想您……
心中早想说一句:妈妈, 其实我一直好爱您, 好爱好爱……
心中早想说一句:妈妈, 来世, 我还要做您的女儿, 永远不分离, 永远不让您再离开我……
点评:
“班级作文选”,让学生爱上作文 篇3
一、“班级作文选”活动介绍
传统的小学作文方式是老师布置题目或规定写作范围,学生据此进行作文,然后老师对每篇作文进行点评。这种做法的缺点是学生在处于被动的情况下习作,且教师的工作量大,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少。
“班级作文选”作为一种全新的习作方式,以班级为单位共同完成作文的写作,每天有一位学生获得作文的“著作权”和“评审权”。这样,通过“著作权”的授予,可以使学生在充满责任感与成就感的状态中投入写作,而赋予学生“评审权”使得学生将自己放在老师的位置,而不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作业而敷衍了事,这样无形中会让学生提高自身要求。不断进步。根据学生和老师的点评,每周对作文集中进行评选,评上优秀者将获得“最佳撰稿人”的称号。
在活动动员大会上,我告诉学生: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妙笔生花的本领,我们不需要去羡慕别人能够在某某作文选上发表文章,我们自己的每篇文章也都是精品,这才是我叫做“文选”的原因;我相信同学们完全有能力写好作文,我们有能力靠自己写出我们班级的“优秀作文选”。
二、“班级作文选”活动的具体实践步骤
1,为“班级作文选”征集名字
每一本著作都有自己得意的书名及蕴合的意义,既然“班级作文选”是全班同学共同的著作,就要由全班同学给它取一个意义深远的名字。于是,我把这一“特殊”的任务交给了每一位学生,鼓励他们集思广益。进行起名。一周后,收到三十多个长短不一、闪烁着智慧之星的名字。这其中,有《天马行空》、《小小木屋》、《少年梦》、《作文总动员》等反映了学生充满童稚与智慧结晶的名字,还有《小学之痒》、《小小心灵之窗》等少年老成的让人惊喜的名字。
2,通过民主竞选方式决定选名
为了选出一个新颖独到并且能让大部分同学都满意的名字,我紧接着安排了一次答辩课,请每位起名的同学陈述自己的理由和对“班级作文选”的真正看法。课堂上的气氛异常热烈,同学们唇枪舌剑、互不相让。最后,大家就自己喜欢的名字进行民主投票,大家隆重选出《少年梦》做作为刊名,刊名原创者唐薇雪同学不仅获得了班长颁发的小奖品,还在大家羡慕的目光和称赞声中获得了第一个撰写文章的殊荣。
3,制订“班级作文选”要求
为了使我们的班级作文选更加规范和易于老师及同学们评阅,也为了提高学生们的主人翁精神,我又随即邀请学生们与我一起制订了以下要求:
(1)从第一个撰写文章的同学开始,按照学生的学号依次传递“班级作文选”。
(2)对每周评选出来的“最佳撰稿人”,其可以免交其当天的语文作业。
(3)征稿的内容、题材、篇幅、形式不限。甚至可以摘抄自己认为的优秀作文,但必须注明出处和摘抄理由。对于摘抄的文章,老师会拿出来在班级宣读,并需要班级一半以上的同学投票赞成,否则要补交当天的作文。
(4)因为“班级作文选”要面向全班同学,所以誊写字迹均要清晰明了,不得涂写。对于喜欢绘画的同学,可以在自己的文章中加入插图,也可以请其他同学加入插图,但需要与文章内容有关联。
(5)写好的文章由家长和同学进行评论,评论要涉及字迹、内容等方面的问题。评论他人作文时,要感情真挚,不得使用带有人身攻击等方面的语言,需要客观公正地进行评论。要学会欣赏好文好景,并学会适当地赞美他人。
三、“班级作文选”实施的效果
“班级作文选”坚持实行了一个多学期,学生们用一双双慧眼发现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他们用稚嫩的笔迹记录着自己的开心幸福,也记录着自己成长过程中对于真实生活的无奈;他们用真挚的态度,用工整的笔迹,也用着纯洁的情感争先恐后地在上面留下自己的少年梦。家长们也纷纷给予孩子们热情的肯定而充满关爱的评价。同学之间的互评是“班级作文选”中最吸引和锻炼孩子们的。每个学生都可以对他人的文章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者是对同学的“评语”谈谈自己的看法。老师也会对这些评语进行点评,起到引导的作用。
优秀作文选 篇4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著名歌手丛飞节衣缩食,捐赠300万元,资助了178名贫困学生,当他自己病危住院经济困难时,几个受助完成学业就在本地工作的年轻人,竟然没有一个人来看望他。这件事被媒体披露后,有一个受助者居然还埋怨说,这让他很没面子。丛飞说,不要责怪他们,我已不需要医疗了。
华农大的学生小李和同学们将卖废品的钱捐给了一所希望小学。不久,小李被查出得了白血病,这所小学的师生给小李捐款,一个四年级女生捐了10元钱。问她为什么把春节的压岁钱全都捐出来,她说:“只要做到小李姐姐说的那句话就满足了。”问她那是一句什么话,她说:“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帮助——盛开的花朵
丛飞助人没有得到回助,只能是个特别,华南农大学生小李帮助别人不是得到更多人的帮助吗?而四年级小学生所以乐意捐出自己的积蓄,更足以说明爱心的种子已深深地播入了受助者的心田,并且生根、萌芽、开出了希望的花朵。帮助——盛开的花朵,自有她的芬芳和硕果。
帮助,是盛开的花朵,她能点燃生命的希望。
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密密莽莽的丛林里,黑暗无边,一群人迈着艰难的步子跋涉着。他们已经走了许多天,衣服破了,肚子饿了,眼看没有希望走出这漆黑的森林,许多人绝望在倒在地上。就在这时,走在最前面的丹柯把自己的红心掏了出来,通红的、热火般的心照亮了整个森林。人们看到这希望之光,顿时欢腾起来,忘记了疲劳,忘记了饥饿,紧紧地跟着这位高举着自己红心的英雄后面,借助这生命的希望之光走出了森林……
帮助,是盛开的花朵,她开出了青春的芬芳。
在湖南怀化学院的校园内,每天早上一位20多岁的男生,都会用自行车,把一个10多岁的小女孩送到石门小学,晚上再接回到他们的住处—男生宿舍下的楼梯间。这位男生就是2003年从河南省西华县考入怀化学院经济管理系的洪战辉。而那位小女孩和洪战辉并没有血缘关系,是犯有间歇性精神病的父亲捡来的弃婴。由于母亲离家出走,这位捡来的妹妹,由他一手带大。从洪战辉读高中时,他就一直把她当妹妹带在身边,一边读书一边照顾,靠做点小生意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如今已经12年了。洪战辉悉心照顾、帮助这样一个妹妹,他的助人为乐的事迹不仅使自己青春焕彩,而且感动了亿万中国人民。
帮助,是盛开的花朵,她结出了事业的辉煌。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贸易管理学院1999级经济学专业学生徐本禹,2003年本科毕业,高分考取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可他放弃读研,毅然去贵州省大方县大水乡大石小学义务支教。在支教期间,他总是每月从微薄的生活补助中节省出一半的钱,用来资助当地孩子上学。他的感人事迹经媒体报道后,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手,使当地教育条件迅速得到改善,小学迁出山洞,搬进了新校舍,在校学生也由原来的不足100人增加到250多人。他的义举,为当地教育开拓的新路,为年轻人支边穷送教育带了好头,同时也为自己的人生涂上绚丽一笔。
作文选评1 篇5
主编:胡志清
主审:梁万年
王月香
2014.9.19
容很多,不要受现实生活的约束,要写出自己的特别之处,真正做到“笼天地于形内,挫万
第1期
作文题目:又是桂花飘香时 作文要求:记叙文、散文
一、作文指导
⑴审题:
①首先抓住题目中关键词“桂花飘香”,它既可以作为描写的对象、抒情的载体;也可以看做情境设置的主体,借以渲染气氛,营造意境;还可以作为文章的线索,串联起人和事。
②其次看题目中的限制语“又”,“又”说明不是第一次见到桂花飘香,限定了文章带有追忆怀想的性质。
③“是„„时”也起限制作用,无论是写人记事,还是咏物抒情,都应选择“桂花飘香”这一时间节点作为切入 口,不能选择其他时间。
⑵立意:
①将“又”虚化,泛指过去的岁月;以“飘香的桂花”为吟咏的对象,描写其低矮的树干、碎小的花朵的普通外表和浓郁芳香的内在气质,通过二者的对比,揭示其中蕴含的生活哲理,表达对桂花的赞美,写一篇带有哲理性的散文。
②将“又”虚化,以“桂花”为抒情的载体,写与桂花相关的诗词、传说、美食等,突出其在中国人心中特有的地位,抒发中国人对其的特殊的情感,写一篇带有文化气息的生活小品文。
③将“又”实指,指过去的某一个或多个“桂花飘香”的日子。以“飘香的桂花”作为设定的情景,展开回忆或联想,可以写人,赞美其如桂花般清香四溢的品格;或写其与自己的生活往事,表达自己对其的怀念、感激、仰慕等情感,写一篇以描写、抒情为主的记叙文。
④在实指的情景下,也可叙事,可写的内
物于笔端”(陆机·《文赋》),生活中林林总总大大小小的事件,只要符合艺术的真实,均可入笔,放入“又是桂花飘香时”的框架内,借时间的沉淀,表达自己对事件的认知,抒写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写一篇叙议结合的散文。
在③和④中,不要把“桂花飘香”仅仅看作是设定的情景,开头或结尾描写一下就扔到一边,在中间写人或叙事时,最好也将“飘香的桂花”穿插其中,作为线索或发挥其他的作用。这样,扣题才会更加紧密,文章也会像题目一样充满芬芳。
此外,在用“桂花飘香”烘托渲染时,勿局限于美好的事物或感情,用以反衬,亦可收到不错的效果。
二、作文选评
又是桂花飘香时 高三⑿班 唐 慧
秋夜,莫名地失眠。窗户开着,略带凉气的秋风吹进来,带过阵阵桂花香。
来到父母的房间,父亲出差,母亲一人绻缩在偌大的床上,细微的酣声,如熟睡的婴儿。我情不自禁地蹑手蹑脚地爬到床上,从背后抱住她。窗外桂花不知疲倦地开着,房间内暗香浮动,思绪不禁随着香气涌上心头。
常听母亲说起从前,说起她们那时流行的细碎的刘海,耳边别起的小花、圆领的连衣裙、还有刷到白得发亮的青年鞋。每当这时,母亲眼中总闪烁着小小的光芒。如今,流年飞逝,她跟不上的步伐,也无法穿起最喜爱的花裙子。只有花开,一年又一年,吐露着母亲年轻时的芬芳。母亲爱花的热情也丝毫不减当年,最爱的还要数桂花。每年都能看见母亲从外面摘来桂花,小心翼翼地捧着,如同捧着青春时的梦。母亲如视珍宝地把桂花散放在窗台上、格柜间,家中时不时地飘着桂花甜而稳妥
江苏省金湖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备课组
主编:胡志清
主审:梁万年
王月香
2014.9.19 的香气,年复一年。
每年的秋天如期而至,桂花香也是,似与秋风有着相濡以沫的约定。我有时会与母亲一起去摘桂花。远远地,桂香就融在秋日微凉的风里,扑过面颊,在人们摆动的双臂间跳舞,一路尾随。停伫在桂树前,闭上双眼,接受这无形美妙的沐浴,心灵似乎在这一刻也被这香气渲染。摘下几朵,绽放在手上黄灿灿的小花,虽不是那么耀眼的金黄,却如同秋日的阳光,使人感受到柔和与平静。每次桂花摘回来后,母亲总带着一种孩子气的满足感,哪些放在家里的什么地方,哪些泡茶,哪些和在面里做成小饼,忙得不亦乐乎。
就这样,时光沉淀在浓浓的桂花香中,我慢慢长大,很少再陪母亲去感受桂树前的那份恬淡。而不变的,依然是每年弥漫着桂花香的家,依然是她无时无刻不带给我的内心深处的甜。她的爱就如同空气中的桂花香,引领我、启发我,无论我身处何时何地,都暖暖地萦绕在我的心头。酸甜苦辣的成长中,有母亲琐碎的唠叨,有她忙碌的身影,而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她对美好的追求,是最积极的心态和对生活的热爱。哪天的白开水里有甜甜的味道,哪天的风中有淡淡的香气,哪天耳边的话语温柔响起。而一天一天,一年一年,母亲和桂花香早已镌刻在我的心田。
母亲常说,现在的我身上有她当年的影子。而也正是她,让我看到自己的未来,是一片飘着桂香的明媚。
又是桂花飘香时,回首往昔,时光微凉,那包裹着桂香的母爱却永远弥漫在心田。
若有若无的秋风,带着淡淡的桂香。我靠在母亲身后,轻轻地拥着她,一如从前。
明天,去陪母亲摘些桂花回来吧。点评:清新明亮细小,文章带给人的感受也一如桂花般恬淡美好,读罢,似有一股清香扑面而来,也许这就是文字的力量。开篇由秋夜之景写起,并在桂花香中触发回忆,作者
动情地诉说母亲的青春以及青春逝去后的母亲仍持有一颗积极的心,而爱花就是一见证,作者随即顺其自然地引入与母亲同采桂花时的场景,细节与景物描写穿插其间,丰富了内容和情感。而当生活不再温顺时,恰是母亲教会“我”的积极美好的心态,给了“我”莫大的力量并指引“我”一路前行。凭着如此心态,作者对自己的未来期待也是相信的,未来美好,现实也依旧。思绪回到秋夜,作者由衷萌发陪母亲采桂花的想法,而文章也在此处收尾,恰到好处。
而桂花一直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桂花美丽了母亲的青春,也美丽了“我”的生活,而作者想要传达的,也许正是这种如桂花般美丽积极的心态和生活吧。(陈茂)
又是桂花飘香时,又见母爱浓深处,小小的桂花里,寄托着母亲浓列而深沉地爱意。母亲将自己对女儿的关怀,裹挟在一片片桂香中,一盏盏暖茶里,在给女儿以香甜温暖的同时,教给她人生的哲理——热爱生活。也许正是这样一位热爱生活的母亲,才养育出这样一位善于留心生活、发现生活的女儿,使她的文字也充满了温暖与爱。
文章行文清新自然,轻柔舒缓的语语让人想要静下心来慢慢品读而沉醉其中。此外,文章善用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使得情景完美交织。如“只有花开,一年又一年,吐露着母亲年轻时的芬芳”一句,将抽象的事物描写得具体可感,以此传达作者对母亲的绵绵情意。作者以花喻人,托物言志,在表达对母亲的爱与感激的同时,又表达了自己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如此我只想由衷地说:“明天若去桂花,可不可以带上我。”(邹心怡)
又是桂花飘香时 高三⑿班 黄 蓉
习习的秋风逐去暑热,丝丝缕缕的桂花香融入迷蒙的细雨,弥漫开来。
江苏省金湖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备课组
主编:胡志清
主审:梁万年
王月香
2014.9.19 如此淡雅的桂花香,总是在开学之际闻到。沉甸甸地缀了一树,每一个嫩黄的花瓣都那般小巧精致,显出蓬勃朝气,妹妹也已踏入高中了,她正像那桂花那般明媚活泼。
母亲拎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在桂花树下休息的场景犹浮现眼前,春去秋来,寒暑易节,如今我已是高三的一名学生了,正是那句“岁月是把杀猪刀”啊!
操场上传来有力的呐喊,大滴的汗水挥洒而下,我正在穿着军绿的服装,携着一身朝阳跑步,那时的我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全然不像如今只知蜷缩在教室不肯轻易动半步的“文青”。
傍晚,一天的训练终于结束了,拖着有些疲累的身体和伙伴们嬉闲着来到宿舍前,清风拂风,一阵清淡的桂香扫去整日的疲劳,竟也生出无尽惬意之感。
清晨当一缕阳光在地上洒出几点斑驳,喧闹的起床铃便掺杂着阿姨的一声声呼唤传入耳中,让我从睡梦中惊醒,披散着一头乱发坐起,满是茫然的眼睛空洞无神,快速的洗漱后我提起书包气喘吁吁地冲到操场,老师刚刚点完名,只好在心中暗暗埋怨后,拨腿就跑,不过这一切还没有结束,跑操之后更重要的事便是在食堂中抢到打饭队伍的前列,正因如此,他们一个个跑完后仍生龙活虎的跳着向目的地奔去,我没劲只能在人后踱步,感受不到饭香,也只能闻闻桂花香了,大有慢慢走欣赏风景之意。
那时的桂花含苞,香气清淡,清新美好,裹挟着我刚起飞的梦想。
踏入班级,有新的同学,新的老师,与一年前不同的,还有新的期待,慢慢融入这庞大的集体,友情与青春交织在一起,夹杂着酸甜苦辣,分散在这年岁不同的角落。
晚自习后,关上门窗,踏着几星几点的灯,走在林荫小道上,几片先落的树叶在地上被踏得“咔嚓”响,仰头望着时圆时缺的月亮,看着不远的亮光,闻着若有若无的桂花,白日的一切阴霾一扫而光,而后满后血复活,斗志昂扬,脚步不自觉地加快了。
桂香浓郁,由鹅黄转为深黄,更有几点洒落,我仍在同一条路上走,那一种信念历久弥坚。
而今再次抱着大堆的书来到宿舍前,重闻这熟悉的桂香,倍觉亲切,别有一番滋味。
踏入这没有硝烟的战场,我早已褪去了那时的天真,不再留恋于那艳丽的花海,学会去干些有意义的事,为大学的目标而奔波。
夜已深了,手捧着书,略有困意,仍强打精神,抬头便是皎洁明月,桂香依旧,这样的秋夜我并不孤单。
桂花终于开盛了,是丰收的时候了,我慢慢地想着,然后抬头看向渺远的前方。
虽然不知下一个桂花飘香日我人在何方,但这路我走过,花我赏过,梦也追逐过,便也无憾了吧!
点评:文章以“桂花桂香时”作为开头,继而想起往昔桂香时的点点滴滴,紧扣一个“又”字。作者站在桂树前,芳香氤氲,呼起了那些细碎的过往,彼时的稚嫩,张扬的记忆与如今褪变成熟的情感交织,唤起了读者的共鸣,谁都有过青春,那些逐梦的岁月,那些平淡的温暖,那些鲜明的喜怒?甚至那些绽放的花朵,都是青春不朽的证明。作者在文中穿插的军训、打饭、回宿舍等,都是零星小事,语言也并不华丽,却格外能扣动人的心弦。虽然叙事的细节仍需打磨,语言也有要推敲之处,层次稍显凌乱,却不伤文章整体的风采。从平凡之事中传递不平凡的感动,从细小之处汲取不细小的力量。这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作者从桂花香气中提取往昔记忆,重振今日信心,字里行间,时空交错,给人悠长回味。
就像作者所言:“这路我走过,花我赏过,梦也追逐过,便也无憾了。”
自是年少,当不负韶华。(张丹妍)
江苏省金湖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备课组
主编:胡志清
主审:梁万年
王月香
2014.9.19 开头简洁明了,直接点题,点明时令。桂花飘香,也伴随着一个特定的活动,就是学生开学,于是自然地引出下文三次开学的不同场景。同样的桂花香,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心境,唯一不变的是作者积极乐观斗志昂扬的心态。淡雅清新的桂花香扫除了作者求学路上的疲倦,成了一路陪伴的鼓舞人心的力量,此时的桂花香已然成了作者的精神寄托。
描写经历,贴近生活,令读者倍感亲切。语言质朴却动人心弦。(戴春武)
作者以桂香开篇,引出下文对高
一、高二开学时情景的回忆,内容真实,语言自然,没有浮丽的辞藻,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在作者那些天真的岁月中一直都有桂香的陪伴,如影随形。文章叙述的都是高中生日常生活的小细节,就在这让人觉得微不足道的点滴小事中,能让人有一种从心底弥漫上来的暖意,由此只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善于从生活中挖掘美好的人。
生如逆旅,不如一苇一航。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能拥有作者所说的那种“历久弥坚的信念”,一定能够“守得云开见月明。”
希望在下一个桂花飘香日,作者能如愿达成目标。不论结局如何,都能做到“心中无憾”,其实这才应该是文章所透露出的最珍贵的力量。(张献丹)
又是桂花飘香时 高三⑹ 孙燕楠
那一年,在桂花开得簇簇相拥、馥郁的芳香醉倒人心时,我们目送着他们离开这个小镇,不舍地搁下这一片热土,蜿蜒泥泞的小路一直送他们到达那一方我们望不见的“天涯海角”。那时的我,慒慒懂懂,只记得那点点离人泪与送人泪混杂着滴到了飘落在地上的桂花里,散发着一种甜蜜而忧伤的芬芳。
自我记事起,他们便“弃”我而云,回来探望的次数屈指可数,因而我的脑海中只是偶尔地闪烁一会那两个渐行渐远的模糊背影,江
南的烟雨,飘香的桂花,他们大概也将我忘了吧。当细如针尖的雨丝织着大自然的窗帘,时间的脚步声随着帘外的雨声“滴沥”作响时,奶奶早已集满了一箩筐的桂花,正忙着做可口的桂花糕给我吃。她边做边笑着讲给我听关于他们的故事,从相识、相知、相爱讲到结婚、吵架、闹脾气。我总觉得这些个神奇的精彩的故事是她编造出来的,便不愿再去听,低头津津有味地嚼着糕点,故作正经地点点头。被奶奶发现后,便“呵呵”笑着,用手指点点我的脑门儿嗔怪道:“死丫头,没心没肺!”
再是一年,桂花开得异常繁茂,金灿灿的一大片,似乎要流出油来,香味儿浓得直呛鼻子。我欢快滴采了一小枝插在头上,同伙伴们在属于自己的“阆苑”中嬉戏打闹。这时,他们回来了。我羞涩而又胆怯地躲藏在爷爷奶奶身后,始终不敢露出脸来。陌生的脸、陌生的礼物乃至陌生却似曾熟悉的氛围,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惧。此后,他们甚至“恶毒”地让我叫他们“爸爸妈妈”,我清楚地知道这是十分亲呢的话语,所以不想更不愿说出口,心中便又增添了一份厌恶。他们一个抹眼泪一个大声斥责我,眼里充斥着悲愤也是我从未见过的。我第一次不断地抽泣,拼命往奶奶怀里扑,只想拥有多些的温暖和抚慰,恰如那几日在倾盆大雨中飘零的桂花。如今想来,这种痛彻心扉的悲与伤,或许是我童年岁月中最不堪的积淀。
时光荏苒,又是桂花飘香时。我在校园的桂花树间踽踽独行,思绪万千。桂花向来是“幸福”“团圆”的象征,而我彼时的“桂花”空竟在何处?既不是最亲的人所给予的又如何谈得上美?他们终究是明白的,选择了回家这一条路,重新弥补给我“桂花的幽香”,但那记忆深处的痛又哪是说弥补就能弥补得了的。
人间多少事物,最终都烟消云散。我们所需珍惜的,也只可能留在心底永恒的,只有宛若桂花飘香时这样的美好。
江苏省金湖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备课组
主编:胡志清
主审:梁万年
王月香
2014.9.19 点评:文章构思巧妙,立意深刻。以“桂花”喻团圆、美满,在桂花飘散的清香中,叙写了童年时父母出去打工带给自己不美满伤痛的经历,生动刻画了一个留守孩子的复杂真实的内心世界。特别是亲人见面时,一个哭一个骂还有一个怕的场景,颇有“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感伤,令人欷歔,值得抛家别子在外闯荡的父母们深思。
又是桂花飘香时 高三⑹ 闵雨霏
是谁在敲打我窗?花香呵!
秋意渐浓,几场大雨过后,桂花的香气愈发浓烈了,我仿佛可以看见它们在空中“自歌自舞自开怀”的动人姿态,弥漫,聚拢,飘散,每缕花香都藏着一段往事,都诉说着一个故事„„
从无知少年到热血青年,好像还没做好准备就已经长大了,时光太匆匆!悲喜交加的岁月里,任何一种情感都显得弥足珍贵却又微不足道。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时候,我选择独自行走,用眼睛看代替嘴巴说。
似乎正应了那句话,“越长大越孤单”,老朋友如今与我分开旅行,各自奔赴全新的人生,新朋友却总少了某一种感觉,总是无法长驱直入我的内心。聚散皆由天注定,也许就是成长的残酷所在。
上小学的时候,每到特定季节,放学途中总能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当时颇感兴奋,还专门请教邻居家的大姐姐,姐姐说这是桂花香,这味道她们在初中天天闻,都要闻吐了。然而我却不以为然,这花香对我而言清新淡雅且充满神秘感,使我更加想考入外国语,与这花香为伴。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如愿考上了这所初中。开学初,正是桂花飘香的季节,在这沁人的心脾的花香中,我结识了许许多多的当时认为一生中重要的人,约定了将来要一起努力,绘制属于我们的蓝天。可惜事与愿违,少年时
期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不过是盘沙,现实的风一吹就烟消云散了。果不其然,毕业的钟声一响,几个要好的朋支就分道扬镳了。都说曲终人散,怎么好像才刚开始,一切就已经结束了?但我一直觉得初中时期的朋友是真朋友,既没有小学的幼稚,也没有高中的竞争,只是那样纯粹的时光再也无法倒流,惟有内心深处那一抹缠绵悱恻的桂花香在倾诉离别的无限感伤。
时常会在黄昏时分,独自一人走从前的老路,听从前的老歌,想从前的人和事,暮色四合,看周围路灯由暗变亮,把我的影子,拉得很长„„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离家越远却越有回家的感觉。那模糊的尽头好像就是我的目的地,我一个人在这黑暗中不断摸索,也渐渐懂得:成长只不过是由无数离别构成的相遇。
如今,高中生活也接近尾声,从始至终陪伴我的也只剩那抹如期而至的桂花香,虽然早已没有了小学时的神秘和初中时的浓郁,但那平淡的香气似乎更贴合生活的实际,又或许,是因为我们由感性变得理性,不再轻易为花谢花开,物是人非而黯然神伤了吧。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明月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正值中秋佳节,举头望月之际,是否也会怀念我们一同拥有的青葱岁月,若是桂花也有感情,一定能让我们嗅到同一处芬芳。
年年岁岁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又是一年秋风起花香依旧,而人呢?又该何去何从?说着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我们却总是执着酒杯,拉着那只手,想要再唱一首歌。点评:以“桂花飘香”为情景,营造了一种浓郁感伤的抒情氛围,在中秋、开学季这一团圆、相聚的特定的时间节点,回忆了自己不同学习阶段的生活点滴,抒发了对友情的独特体悟,表达了对美好时光逝去的伤感,对真挚友情的渴望与珍惜。文中,桂花时隐时现,正如那友情,在岁月的流光中,温润迷人,历久弥香。
江苏省金湖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备课组
主编:胡志清
主审:梁万年
王月香
2014.9.19 又是桂花飘香时 高三⒀
胥李
我不喜桂花,雨一打便孤伶伶地飘落满地,落在发尾,落在肩头,落在脚下,可我倾醉于它淡雅却又沁人的香,萦绕在记忆的上空久久不能忘却。
小时候,母亲最喜用晒干的桂花泡茶亦或放在家中,一作欣赏二来又时常可以闻到桂花香。这时候,父亲就会“拎”着我到学校后面摘桂花,够不着的时候,父亲就会把我扛在他的肩头,有时我也顽皮,喊着“这边”“那边”急得父亲满头大汗,那一年,桂花好香„„
后来,学校拆了,树也没了,父亲也老了,我也不再是黄毛小丫头,踮起脚尖也快与父亲一般高了。
九月快要开学的时候,父亲坚持第二天早上送我去报到,早上天还黑着的时候,我就从床上被拖了起来,满脸一副“我很不爽,别惹我”的样子,一坐上后座,我就趴在父亲背上企图再睡个回笼觉。路途很远,风刮在脸上还有微疼的感觉,我将脸埋在他的后背上,借以获得一丝的温暖,桥上没有多少车辆,第一次,我觉得自己是需要并渴望这种温暖的,我紧紧地搂住父亲的腰,或许是感受到了力量,父亲用夹杂着“风”的声音问我是不是太冷了,我拼命的摇头,只是喜欢而已。
差不多半个小时,车就到目的地,转弯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路旁的桂花竟然开了,我赶紧减停,此时的我,像是看见了故友一般,兴奋的从书包里掏出袋子想要摘,当我轻而易取的搞下高处的桂花时,我突然想起小时候的自己站在桂花树下对远处正在赶来的父亲喊着“爸爸,抱”的情景。而此刻,我已经不再需要他,曾经在我眼里伟岸的身躯怎么看都有些佝偻了。我回头看了看父亲,有些无奈地说:“爸爸,我够不着。”父亲一脸放着我来的气势,当他把那一捧桂花摘下并放在袋子里时,我差点哭了出来,时间从他身上带走了很多东
西,岁月也在逐渐折磨他的身体,而父亲对我的爱却是有增无减,我曾经一度以为,父母很黏人,可现在,我才开始懂得感谢,感谢你们可以老去,让我留在你们身边。
我捧起手中的袋子放在父亲面前,今年的桂花真香啊!
点评:感情细腻,细节精致。
又是桂花飘香时 高三⒅ 王颖
鹅黄如米粒的桂花蜷缩在葳蕤的枝叶之中,若不细细拨开,还真以为氤氲在空气中沁人的香气,来自于悄身而去的某个姑娘。
桂花依旧那么恬静,即便在花残草衰的秋季,也不与天地之物争景,平淡的让人留在记忆中的唯有那抹香气。
江南的桂花与来自鼓浪屿的樱花相得益彰,总是能唤起我们对黄萱的记忆。那位在陈寅恪身边平淡了一生的挚友,在我看来,她不似来自海浪袭袭的海滨,倒像是出自水乡里的温婉的女人。
桂花细软羞赧,黄萱也是。历尽韶华伴国学为友,堵上青春用真心作陪,我们不知她在世人的冷言冷语中吸收到的是什么,不知她在丈夫,家人相弃的生活中从哪里获得坚持下去的勇气,她从来不向人抱怨,一如桂花三季里的厚积 她晚年也从不矜伐自己的成绩,一如桂花在金秋时节绽放,也是在厚重的茂密身后。
她和它都是生命长河中的沙石,阳光下的光彩夺目,但也甘愿一辈子匍匐在河水之下,任其冲刷。
有多久没读过歌颂桂花的文章了呢?该是很久了吧。无论是阳春白雪抑或是下里巴人,在附庸风雅这条道路上,桂花总是有意无意的冷落,不管是羞于向其香气致敬,还是懒于细致地描写,对于桂花本身来说,都是一大幸事!
周敦颐称赞莲“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江苏省金湖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备课组
主编:胡志清
主审:梁万年
王月香
2014.9.19 林逋叹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相较之下,桂花诗篇则显得朴实许多,它代表的并不是可以反复喻人的气节,也未曾拥有开放时满树争妍的绚丽之景,它代表的仅仅是并不馥郁,但时刻都沁人的片刻清静。
“持一颗素心,所到之处皆为灵山”,在当今信息资讯迅速膨胀的时代,快节奏、版本化的生活被无限的复制随后放大,欲与理在左右着人的生活。古人弹琴、焚香、品茗,闲云野鹤般的生活,早已被狠狠舍弃,名利与金钱成了至上的贡品„„
还会有何人在汲取桂花芬芳时愿意驻足?读读林语堂、余光中,评评余秋雨、王开岭?桂花似醒酒汤,在人的思维休克、倒退时,递上回忆与享受。
又是桂花飘香时,街边的桂树也缀上了米黄的小粒,马达声、喇叭声充斥着这个苏北小城的日常生活。那些匆匆的路人是不能也不愿停下来的。也许只有在傍晚时分,银发满头的爷爷奶奶会牵着小孙子,在鹅卵石小径慢慢踱步,吸吸久违的馈赠。
简评:具象式抒情散文写作思维的特别要求:细心观察,摄取思维新形象。捕捉感受,寻觅思维动情点。缘物思索,发掘多样化意蕴。这可以分三步进行:第一步,让思维充分发散,拓宽立意途径;第二步,比较分析,选择最佳写作角度;第三步,溶入个人体验,注意立意定向聚焦。具象式抒情散文强调的是写“形”(形似)而点“神”(神似)。这可从“情味”方面立意,从“趣味”方向立意,从“理味”方面立意。根据特征,谋篇布局,因情而异。本文就具备这样的特点。
文章以桂花为线,联想串联,联想到温婉如桂的黄萱,隐身于陈寅恪身后绽放美丽;联想到古今文学中赞莲赞梅者众,而清静馥郁的桂花的低调与朴素缺少人提及。在对文学的价值取向反思的同时,既为桂花不附庸风雅庆幸,也为桂花在欲与理的世俗中遭遇冷落鸣不
平。最终回到现实用聒噪与宁静画面对比,来表现桂花馥郁,予人低调而又宁静的朴素与价值。含蓄蕴藉,清新隽永。
又是桂花飘香时 高三⒆杨云萱
那些旧照片一样散淡泛黄的时光,因为纯粹而美丽,因为美丽而盛开,漫过匆忙的岁月,凸显在人生的底片上。
灰色的小瓦屋坐落在这座小城里,屋后种着一棵桂花树和一棵松树。松树早已长得粗壮高大,而桂花树却依旧挨着菜田不曾变化。闲来无事,翻开母亲年少时的相册,一眼就看见了那熟悉的景色:小瓦屋,桂花树,母亲一手撑在树干上,一手提着素白色的裙摆,脸上笑靥如花。透过相片,似乎也闻到了那阵阵桂花香了。
母亲说,她以前很喜欢看书读诗,可惜现在失却了当初的心境。我好像回到那个年代,看见母亲从家中的书店里抱出一本本书,坐在那花香四溢的桂树下,捧着书,感受书中的意境。又似乎回到我年幼时,我躺在母亲腿上,她用温和的声音,给我讲着各种智慧小故事。后来,书屋关了,家里那一架子一架子的书也卖了。
母亲指着一张相片说着:“这张是我高中时拍的,那时高三,我曾经以为我会出类拔萃,后来发现根本比不上别人,于是茫然不知去向。然后有一天,我才明白,人要跟昨天的自己比较。所有的梦想都是用来回味的,不一定要实现它。”如今我已高三,心境也许与母亲不同,看着母亲手轻轻翻动相片时,眼神里有的只是怀念,并无后悔。
自我记事起,母亲每年都会做一个个小香包,里面放着挑拣好的桂花。黄色的缎面摸着十分舒服。姐姐出去上大学,带走了母亲做的香包,姐姐说,这样就像在家一样。
在母亲眼里,时间就像是被拉长的线,漫长而脆弱。那些年轻时蓝色的天空,在云朵流动年月里恐怕早已化作烟尘,所有的一切都已
江苏省金湖中学2015届高三语文备课组
主编:胡志清
主审:梁万年
王月香
2014.9.19 倏忽走远了罢。母亲的生命里缺不了我,缺不了那屋后的桂花树。母亲的性子也如这花香悠长般,并不轰轰烈烈。
母亲说,今年的桂花格外的好看,也格外的香。母亲说,明年的这个时候我便再也不会与往年一样在她身边陪她闻桂香。
时间一直向前重复相同的图景,花朵凋谢之后依然会在相同的位置开出来年的花,四季里的雨雪风霜没有人能改变它们降下的月份和顺序。
又是桂花飘香时,这是我高中生涯最后一抹桂花的香了。以往那些奔跑在耀眼白光下的日子,就像标本般浸泡在试管里,栩栩如生。高中时代便是我的试管而浸泡着标本的甲醛,是年华被岁月倾轧后渗出的桂香,就像球鞋踩过草坪,沾满的绿色草汁一般。
合上相册,轻轻抱住母亲,嗅一缕桂花香。点评:文章将“我”、“桂花”、“母亲”放在真实的生活画面中,语言平实,但“平平淡淡才是真”!这里的“真”是对自己学习生活的真切感悟,是对母亲生活的真情感悟,也是展翅高飞前对母亲给予自己的爱的真情告白。
又是桂花飘香时 高三⒆徐颖
我家的庭院里栽着一颗桂花树,四季更迭,它一直常青,秋天还会开很香的花。
从我能够识字起,这棵桂花树就已经存在了。它穿过浩浩荡荡的岁月,以沉默地方式陪着我从垂髫到玉立。
外婆住在舅舅家,就在我家隔壁。她常常没事儿的时候就一个人坐在木制的板凳上,静静地看着我们,静静地听我们说话,以旁白的身份,用温情的目光注视着我们。
我很爱她。每个人都有妈妈,外婆是妈妈的妈妈,如果外婆没有生下妈妈,怎么还会有我呢?
家里院子不宽敞,桂树一直是贴着墙根长的,我曾经有过要移栽它的念头,可是爷爷说它的根在这儿,怕挪了养不活。经常会有鸟在
这棵树上搭窝,记得第一次发现的时候,我好兴奋。外婆从来不准我去打扰这些树上的精灵,不过每次都会和我站在树旁,一起爱惜地看着它们。到冬天的进修,鸟全都飞走了。只有遗留下的鸟窝,才能证明它们存在过。这棵树似乎冷清了许多。开春的时候,院子似乎再也容纳不了了,它已经长到二楼了,爸爸把下面的枝干修剪掉了很多。
有一天,我站在外婆的旁边突然就发现,我长高了。一只手就可以轻易地揽过外婆削弱的肩膀,外婆你是老了吗?外婆的牙已经吃不动米饭了,外婆齐耳的短发已经遍布青丝。她宽大的耳垂上缀着的一双金耳环已经在时光的打磨下,逐渐光华不再。
桂花年年都开,但是没有别株的气味浓腻扑鼻。鼻间只能嗅到一丝的香气,若有似无。有时候真是怀疑它到底香是不香。我有时候想,它是不是老了?还是时间把它的味道都冲淡了。
当时我正在上学。妈妈偷偷跑过来跟我说,妈妈没有妈妈了。我没有回去奔丧,至始至终都没有。甚至都忘了去哭泣。每个人都有妈妈,妈妈也有想妈妈的时候。
我站在桂树旁,静静抬头仰望着它,好像又长高了呢,好像开花了,可是我为什么闻不到呢?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很可惜,你不能看着我嫁人生子了外婆,很可惜,你没有等到我长大孝敬你了外婆,很可惜,以后放假再也没有一个人站在门口慢慢等我回家了外婆。
外婆去世至今,不曾落泪。桂树依旧陪着我,外婆依旧陪着我。
选班长作文 篇6
选班长作文
每个人都有班长吧!我们班上也有班长。“叮呤岭”下课了,同学们争先恐后的.冲出教师去操场做课间操。做完课间操后,我们来到教室看到斯老师在黑板上写了“竞选大会”,还在底下写了生活班长、数学班长、英语班长、语文班长、学习班长等,然后,老师就要我们在各自的位子上坐好。老师说:“谁想当生活班长?”然后,李一炜上去了,说:“如果我当上了生活班长,我会以身作则,而且会把我们的生活弄得丰富多彩。”后来李一炜讲完就没有一个人上去了,李一炜也就当上了生活班长。然后斯老师又说:“谁想当数学班长?只能选一名。”廖高和曾金都想当,后来我们用了举手方式投了票,廖高的票数多一些,后来是廖高当了数学班长……其他的也是这样决定下来的。如果调皮的学生当了班长我们向他学什么呢?所以只有好同学才能当班长。选班长作文300字
作文 选螺钉 篇7
请以“我们一起走过”为题目, 写一篇文章。 (65分, 含书写分5分)
要求: (1) 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 不得抄袭; (2) 除诗歌外, 文体不限; (3) 不少于600字; (4)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5) 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导写
这道作文题简洁而直白, 没有在审题上设置障碍, 让考生聚焦生活、关注影响自身成长的内外在因素, 给考生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要写好这篇命题作文, 必须抓住三点:
一、审题:拓宽视野。近几年, “我们”“你”“他”等代词在各地中考作文题目中大量出现, 引导同学们关注周围环境, 学会合作相处, 叙真事, 吐真言, 抒真情。“我们一起走过”中的“我们”不同于“我”, 如果全文只见“我”而未见“我们”, 那么就明显偏题了。进入“我们”的当然可以指亲人、同学、老师、友人, 但我们的视野不妨可以更开阔些, 能与“我”组成“我们”的, 还可以是物品、风景、书籍、兴趣……只要是陪伴“我”走过的、具有回忆价值的事物, 都可以进入“我们”的范围。“一起走过”也就是“同行”的意思, 如果你写“我”的兴趣是绘画, 绘画9年来与“我”同行, “我”两次几乎要放弃, 但绘画的魅力使“我”选择坚持, 走向成功, 这样的文章不是也很有个性么?这里的关键是看你选进“我们”的事物对于“我们”的“同行”有没有价值和美点。
二、构思:人无我有。不少考生把亲人 (父母亲、爷爷奶奶) 选进“我们”, 写“一起走过”的日子里如何得到他们思想上、生活上的关心和呵护, 事例都是“人有我有大家有”的大路货, 这样的文章当然很难获得高分。构思时不妨想一想:有没有一个物品伴随我同行———顺利时我向它微笑细语;懊丧时我向它真情倾诉;它忧我所忧, 乐我所乐, 启我所思, 促我前行……这个人格化的“它”承载着生命的感悟、生活的哲理, 扮演着朋友和老师的角色, “它”和“我”组成的“我们”发生的故事, 自然就具有了人无我有的独特性。再如, 你写亲人, 能不能不从生活上的关爱切入, 而是着眼于一般考生很少写到的另外一些角度, 例如给予生活智慧等。下面的例文二写“我”愿永远做爷爷的“一字生”, 就体现了人无我有的个性化构思。
三、立意:注重创新。“走过”是个过程, 怎样让这个过程散发异彩, 取决于文章的立意。有位考生写“我”和“你” (寄养在“我”家的表妹) 的交往 (见下面的例文三) , 开始时“我”自私任性, “你”却很会包容, 离别时仍然给“我”一片真诚, “我”反省、追悔, 由衷希望“我们”再一次“一起走过”……这种把自己定位在“严于解剖自己”上的“一起走过”就散发出“自我反省”的异彩;有位考生写秋收 (见下面的例文一) , 不是把自己定位在“接受劳动锻炼”和“体味劳动辛苦”上, 而是原汁原味地描写儿时田埂上的欢蹦追逐、摘香叶泡热茶、盼好菜叫吃饭……一幅多么美丽和谐的秋收图呀!一群多么纯真可爱的农村儿童呀!文章说“挂在火红的天空中的夕阳, 似乎笑看我们, 深深醉去……”风情美, 情趣美, 人物美, 这是多么值得回味的“一起走过”呀!如此美文, 当然也会使读者“深深醉去”的。这样的诗意正是创新立意之花散发出来的醇香。
佳作评析
例文一我们一起走过
大片大片的麦田, 湛蓝湛蓝的天空, 洁白洁白的云朵。麦收季节, 我们和大人一起走过, 分享喜悦和欢乐……
当晴朗的天幕又一次被金色的麦田托起, 农忙的味道早已蔓延到家家户户。当大人们拎着镰刀下田收割时, 我们也兴奋得没有等到太阳晒被窝就早早起来, 走到田埂上, 正好遇上一样跳着过来的邻家伙伴们。大人们挥舞着镰刀, 一行行地往前割, 我们便在田埂上追逐, 笑声在田野中穿来穿去。田埂上的小草一簇簇的, 绿叶一片挨着一片, 见着我们, 羞答答地缩在一边, 好像站错了地方的孩子。割累了的大人们时常站直了腰, 歇一歇, 看到旁边嬉闹的我们, 微微一笑, 继续弯腰挥镰……
快到中午, 太阳越来越兴奋, 我们只好躲在家里, 挺懂事似的倒上满满一大杯热茶, 跑到外面墙角边摘几片说不出名字的香草叶子, 洗洗干净, 放到杯里, 看着翠绿翠绿的香叶儿, 闻着淡淡的香气, 想像着大人们等会儿“抢茶”喝的情景……我小嘴一咧, 又蹦蹦跳跳地跑到厨房, 蹲在灶旁, 看着爷爷把稻草一把接一把地送进灶膛, 想着过一会儿桌上有几样自己最爱吃的菜, 忍着馋偷偷地笑……见着饭好了, 蹦蹦跳跳的我跑着跳着到田头, 扯着嗓子喊着“饭好啦———”于是, 挥舞的镰刀终于歇了一把劲儿……
吃完午饭, 睡完午觉, 揉着惺忪的睡眼, 欢快的身影又一次开始了穿梭, 田埂上的笑声拉着将要逝去的阳光从田间叶缝中钻出来, 闪耀着流动的质感……我们依旧跟着镰刀的节拍, 在田间无忧无虑地跑着、跳着、笑着、玩着。挂在火红的天空中的夕阳, 似乎笑看我们, 深深醉去……
可是, 夕阳总会落下, 无忧无虑的小孩子总会长大。如今坐在考场上的我, 依旧会仰着脸, 望着天空, 痴痴地幻想明天的天空还像一块刚染的布, 蓝底, 带着些许白云做的花纹, 而我依旧会无忧无虑地在麦田中尽情地跑着、跳着、笑着, 和大人们一起走过……
点评:
很少看到这样充满村野风味的好文章了。无忧无虑的孩童和辛勤劳作的大人组成了“我们”, “一起走过”的日子充满丰收的喜悦, 文章更多地是从“我”的角度落笔, 生动地表现农村孩子活泼天真、淳朴可爱的性格, 但“割累了的大人们”的“微笑”和“我”准备茶水、“扯着嗓子”招呼吃饭的叫声, 又使“我们”这条线似断实连。贴近生活的童真稚趣和泥土气息, 是本文的亮点所在。
例文二我们一起走过
爷爷, 在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里, 时时都能向您学学问啊!就说这大年三十夜吧———
柴火半堆保平安
一家人忙着祭祖, 准备年夜饭, 我也不能闲着光等吃饭吧。问问贴对子的爷爷, “不用, 不用, 你玩去吧!”问问洗鱼的妈妈, “你难得玩一天, 看电视去吧!”真没劲。
我转过身, 看到土灶旁的柴火堆只堆了半满, 这么点儿柴火怎么够做年夜饭呢?于是我去屋后抱了几捆干柴草放在柴火堆上, 再有几趟就满了。一定会有人夸我的, 我越想越得意。
“你干什么呢?快把上面的柴火搬走。”爷爷的大声呵斥冻结了我的笑脸, “堆这么满干什么?穷灶火, 富水缸, 柴火半堆保平安。这么多柴火, 失了火怎么办?快, 抱回去。”
真悲惨!吃力还不讨好。可爷爷您说的也真对, 穷灶火, 富水缸, 柴火半堆保平安。
灶膛半满火苗旺
“没事做帮我来烧火, 我要煮肉。”奶奶说。开心死我了, 我正愁没事干呢。我抓起一大把柴草, 点着, 塞进灶膛, 着了。“记得烧旺点, 要不然肉可烧不烂。”我可带劲了, 又抓了一大把柴草, 还加了两根木条, 灶膛便满满的了。可火反而熄了, 只冒白烟。“怎么不着了?”我叫道。爷爷走过来, 笑了笑, 他把两根木条拉出来放到里灶, 又抽掉了一半的柴草。“爷爷, 您干什么啊?现在灶膛不着, 已经没有火了, 你还把柴草拿掉。”说话间“噗”的一声, 红光照亮了灶膛, 竟然着了。
“人实心, 火空心, 灶膛半满火苗旺。还是个初中生呢, 这点道理都不懂。”爷爷又拿起他的糨糊碗贴对子去了。
人实心, 火空心, 灶膛半满火苗旺。我又学到了学问啊!
酒喝半杯身体好
“爷爷, 我给您满上。”刚倒了半杯, 爷爷就用手托住了瓶颈。“您平时只倒半杯, 今儿过年, 您就满上, 奢侈一下。”“你以为我那是舍不得喝吗?酒喝半杯刚刚好, 既暖了身子, 又养了身体。孩子, 不是什么都是满的好。”
柴火半堆, 灶膛半满, 酒喝半杯, 仅仅这“半”字之道, 就有那么多学问啊!爷爷, 我多么希望我们永远一起走, 我永远做您的“一字生”啊!
点评:
文章叙述的三件事, 时间集中, “学问”扣住“半”字展开, 形散神聚, 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回忆“一起走过”的日子, 作者没有像很多考生采用“以情立意”, 而是采用“以知立意”, 体现“人无我有”的个性化构思。作者善于观察和体悟生活, 勤于积累生活经验, 是这篇文章新意迭出、胜人一筹的奥秘所在。
例文三我们一起走过
真是羞于回首, 那段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
我真的很不喜欢你, 成天脏兮兮的脸蛋, 耷拉着的稀疏的黄毛, 不出一天就弄得皱巴巴的衣服。我甚至看不起你。
于是我冷落你, 躲避你, 嘲笑你。而你似乎注定要做我的“跟班”, 我到哪里你就跟到哪里, 每分每秒“姐姐, 姐姐”唤个不停。我唤你作“拖油瓶”, 视你为我的负担。我烦透了你。
那天, 我买了一块垂涎已久的慕司蛋糕。这蛋糕做工精美, 香气四溢。我小心翼翼地藏着掖着, 不料还是被你看见。你兴高采烈地跑来:“姐姐, 姐姐, 这是你买的吗?多漂亮啊!”我突然有种自豪感, “那是, 不过花了我不少钱呢!”看你脏兮兮的小手迫不及待地伸向我可爱的蛋糕, 我气急败坏地吼道:“干什么?不许你碰它!”一面心疼地将蛋糕盒捧在怀里。你的手就这么悬在空中, 僵了好久。空气冻结了, 很尴尬。你像只小猫似的可怜巴巴地望着我, 呜咽着说:“可不可以……”“休想!”不等你说完我便打断你。“只一半, 一半可以吗?”看着你闪烁的泪花, 我确实有些不忍了, 想想又怕母亲责备我欺负你, 无奈地嘟囔:“算了算了, 只许一半哦。”于是取出刀分了半块我不喜欢的奶油给你, 而你却像得到了天赐的宝贝, 高兴地捧起我的脸用劲亲了一下, 欢呼着跑开了。
终于, 姑妈要来领你回家了, 想到可以摆脱你的纠缠, 我整个人都轻松起来。你走的那天我在学校上课, 晚上回到家, 妈说你留了东西在我桌上。我奇怪地走进房间, 桌上不过放着块芝麻糖, 不, 是半块。我不屑地想把糖扔掉, 忽然瞥见旁边小纸片上稚气的一行字:
“姐姐, 我与你一人一半。”
心猛地一颤, 我好像明白了些什么。纸片被我捏紧在手心, 贴在胸口。轻轻拿起那半块芝麻糖, 小心翼翼地放入口中, 感受它在快乐地溶化。真甜———这一定是我们再次相聚时的味道!
点评:
“一半”蛋糕折射出“我”的自私任性, “半块”芝麻糖浓缩着“你”的纯真可爱, “一起走过”的日子让“我”在悔恨感动中走向成熟。以对比和自我反省立意, “我”的情感线索清晰而有变化, 结尾点题又有比喻双关含义, 都可圈可点。
例文四我们一起走过
泛黄的相片, 在记忆一隅投下些许斑驳。古老的青泥石板, 在思绪里铺展, 继而延伸, 到达迷茫的远方……
和你一起走过, 我从来没有探寻你的历史。至少在我出生之时, 那条路已经饱经风霜了。路面崎岖不平, 就像一块块石板拼接而成。路边有绿绿的青苔, 还有翻卷的烂泥。置身其上, 仿佛踱步于历史的纵横之间, 穿梭在岁月的变迁之中, 渐生几分感慨。
奶奶说, 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就叫你“青泥石板”。她向我诉说时, 平静的神色中, 我总仿佛看到奶奶的心湖荡起阵阵涟漪。
还记得吗, 那年我捧回红领巾的那一天, 我欢蹦乱跳的疯样?我不停地奔跑, 快速地旋转。青苔的绿意直逼眼帘, 送上一份祝贺, 石板的排列也仿佛成了歌唱的音符。我知道, 此时的你在默默地注视着我, 期盼我天天这般快乐。
记忆里也会映出孤独无助、寂寥难堪的日子。还记得吗?是你给了我快乐的路途, 让我踏上旅程, 无拘无束。每回, 我总是来到你的身边, 蹲下身子, 向你诉说心中的苦闷。说着说着, 泪水会不由自主地滴到你的胸膛。我相信你能听懂我的故事, 因为在你的身体里, 包容着我的泪水和欢笑。我的心路历程, 是你和我一起走过的。
一晃三年过去了, 你的古朴的身影只是停留在记忆里。也许, 我冷落你了。
所以, 我无论如何要重回旧地, 重回那片陪伴我慢慢长大的土地。我知道, 你需要慰藉———这是一位失落的长者对儿女的渴求, 对记忆的呼唤。
可我再也寻不到你了。村庄还是原来的村庄———日暮的炊烟依旧袅袅升起, 鸡犬的啼叫仍然声声可闻。但老人告诉我, 筑新路了, 原来破的石板路消失了……
茫然。有一种想哭的冲动。可我终究没有落下泪来, 我要让眼泪永远封入记忆。我明白, 心里的青泥石板会依旧铺展, 我们仍然会一起前行……
点评:
精神品格类中考作文选评 篇8
精神品格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历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如2012年北京市命题作文“少年风采”,吉林省命题作文“歉疚”、材料作文“没有抛弃”,湖南长沙市命题作文“伸出我的手”,四川眉山市命题作文“心灵深处的歌”等,都是精神品格类作文题。写这类作文要有真情实感,有具体感人的情节、细节;要通过真挚、饱含情感的语言表达出某种精神,呈现出对某种品格的赞颂领域认同。
【中考原题】
请以“心灵深处的歌”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文中如需出现本市人名、地名、校名,请用××代替。
(2012年四川眉山市中考作文题)
【佳作展示】
心灵深处的歌 四川眉山市考生
乌云渐渐压过来,天空暗了许多,街上的人们急急地走着。夏季的天气总是这么阴晴不定,大雨马上就要来了。
我漫无目的地走在街上,老师的话还萦绕在我的耳畔:“你根本不适合画画,线条这么僵硬,色彩这么晦暗,我教不了你。你还是找个技艺高超的老师吧。”
我跑进地下通道,想要避避雨。
一抬眼,一个年轻人正抱着吉他坐在不远处,长长的头发垂下,遮住面庞。修长的手指撩拨琴弦,嗓音清亮,轻唱着一曲《倔强》。“我和我最后的倔强,握紧双手绝对不放。下一站是不是天堂,就算失望,不能绝望。”
我微微怔住,这么漂亮的嗓子……怎么会在这里乞讨呢?……
我从口袋里摸出一些零钱,走到他面前,弯下腰,却看到他笑着向我摆摆手:“我只是喜欢在这里唱歌。”“我喜欢音乐,可是我爸妈说我没有唱歌的天分,劝我趁早打消这个念头。我不相信自己的梦想这么脆弱,所以离开家乡,一边打工一边唱歌,我喜欢这里。人多,可以锻炼我。”他笑了,眸子里透出亮亮的光。
他低头,又唱起来:“我和我骄傲的倔强,我在风中大声地唱。这一次为自己疯狂,就这一次,我和我的倔强。”歌声慢慢敲开我的心扉,深入我的灵魂。
我的眼眶有些湿了,心里也轻轻哼起这首歌。一曲过后,我与年轻人道了别,背起自己的画板。转身向画室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