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无头加压螺钉

2024-10-22

微创无头加压螺钉(共4篇)

微创无头加压螺钉 篇1

对于髌骨骨折,以往临床主要采用克氏针联合张力带固定术治疗,由于克氏针较光滑,易发生移位,且不具有骨折端加压效果。近几年,虽然空心钉与张力带固定术应用较多,但容易引发皮肤刺激、膝关节活动受限、切口感染等并发症[1]。为了寻找髌骨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本研究旨在比较微创无头加压螺钉与切开空心钉联合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横型骨折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神火集团职工总医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髌骨横型骨折患者68例,根据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20~74岁,平均年龄(44.3±2.7)岁;新鲜骨折22例,陈旧骨折12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12例;年龄21~73岁,平均年龄(44.5±2.5)岁;新鲜骨折24例,陈旧骨折1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行切开空心钉与张力带固定术治疗。于髌前正中取切口,长度为10cm左右,对股四头肌肌腱扩张部与关节囊撕裂情况进行探查,使骨折断端充分暴露;将血凝块彻底清除,并冲洗干净关节腔。根据骨折的类型,取点式复位钳对复位较大的骨折块进行解剖处理,在髌骨支持带撕裂处进行监测复位操作,确认软骨面平整且光滑后,维持临时固定。在垂直骨折线方向处,取2枚空心螺钉导针钻入,然后在C型臂机透视下确认骨折复位效果。测深后,取直径为4mm的空心螺钉沿导针方向拧入,再用18钢丝透过螺钉并在髌前呈“8”字形固定。确认固定可靠后,缝合切口。

1.2.2 治疗组

治疗组行微创无头加压螺钉固定术治疗。取仰卧位,行硬膜外麻醉。患肢取伸直位,并使用驱血带。关节镜选择前内侧、前外侧与外上侧入路。在关节镜下,将膝关节腔内的积血或血凝块清除干净,并探明关节的损伤情况。取2枚复位钳对髌骨进行复位处理,关节镜下检查髌骨是否复位良好。然后取2枚导针在骨折线垂直方向经皮打入,间隔2cm左右。于C型臂透视下,对导针位置与髌骨复位情况进行详细检查,无误后于导针入口处取一个0.5cm的切口,测深后取无头加压螺钉沿着导针方向拧入,将导针拔出,确认骨折固定良好后,冲洗干净关节腔,置入引流管,将切口缝合。术后,取弹力绷带对患肢进行加压包扎处理。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2]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随访16个月,观察患者膝关节功能,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1)膝关节功能,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对骨折复位、愈合、膝关节活动及行走几个方面进行评估。优:膝关节可完全伸直,未见疼痛感,屈曲度可达120°,缩短小于1cm;良:膝关节可完全伸直,但有轻微疼痛感,屈曲可达90°,缩小不超过2cm;可:膝关节离完全伸直仍差10°,活动范围>60°,有轻微疼痛,缩短不超过3cm;差:未达到上述任何一项标准。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情况比较

治疗组患者优22例,良9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1.2%(31/34)。对照组患者优14例,良10例,可7例,差3例,优良率为70.6%(24/34)。治疗组患者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0,P<0.05)。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治疗组患者未见并发症;对照组患者出现切开感染2例,内固定断裂1例,内固定物松动1例,皮肤出现刺激感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4.7%(5/34)。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97,P<0.05)。

3 讨论

髌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属于一种关节骨折。目前,常用的治疗方式有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空心加压螺钉固定等,但因术后易引发并发症,故应用受到一定限制[3]。随着微创手术的快速进步与完善,微创术式在骨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给予了微创无头加压螺钉固定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切开空心钉与张力带固定术联合治疗。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表明微创无头加压螺钉固定术,由于手术切口小,且不需“8”字形缝合切口,故所需手术时间较短,减少了术中出血量,有利于术后骨折愈合。治疗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微创无头加压螺钉固定术的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且术后不会引发严重并发症,安全性好。与相关文献结果基本一致[4,5]。进一步印证了微创无头加压螺钉固定术较高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髌骨横型骨折的治疗中,微创无头加压螺钉固定术的效果优于切开空心钉联合张力带固定术,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郭二鹏,李宽新,李建柱,等.空心拉力钉和克氏针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疗效的Meta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41(3):606-611.

[2]杜元良,肖天洁,徐丛,等.关节镜辅助下无头加压螺钉固定治疗髌骨横型骨折[J].重庆医学,2015,44(24):3345-3347.

[3]焦军胜,肖晨光,黄继成.聚髌器与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4,45(1):64-67.

[4]冯锡光,张敏,肖翠梅,等.空心加压螺钉联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微创治疗髌骨骨折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10):75-77.

[5]喻单根,李宏杰,张建河,等.两种不同方法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16,22(2):169-171.

微创无头加压螺钉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2月~2015年11月收治的25例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患者, 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 且并通过X射线、CT确诊符合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相关临床诊断标准[2,3], 排除合并肘关节韧带损伤、前臂骨间膜损伤、向后孟氏损伤、冠状突损伤及肘关节三联征者。其中男14例, 女11例, 年龄23~62岁, 平均年龄 (38.42±5.65) 岁;致伤至手术时间3~8d, 平均时间 (6.42±1.45) d;其中左侧16例, 右侧9例;致伤原因:4例交通事故伤, 6例高处坠落伤, 15例摔伤, 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协会审核同意。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实施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将患肢于手术桌上外展, 予以上闭上气囊止血带止血。应用北京瑞城德源科贸有效公司提供的Acutrak无头加压螺钉。前臂旋前, 作约4cm切口于肘后外侧, 依次将皮肤、皮下组织、深筋膜切开, 由尺侧腕伸肌与肘肌间隙进入, 将环状韧带与关节囊纵形切开, 为避免前内侧骨折块遗漏, 使桡骨头充分暴露, 并与术前CT检查进行对应, 直视下进行桡骨头复位, 临时固定导针, 选取长度适宜无头加压螺钉, 固定完成后, 通过前臂屈伸、旋转活动对桡骨头稳定性进行确定, 并利用C壁机透视证实螺钉未穿出对侧、桡骨头复位良好, 应用脉冲冲洗器彻底清洗术野、关节腔, 将异位骨化风险降至最低, 对关节囊及环状韧带进行修补, 依次将深筋膜、皮下组织、皮肤缝合, 最后予以加压包扎。术后常规口服止痛药、应用镇痛泵止痛, 随访半年, 观察统计其治疗效果。

2.结果

25例患者术后切口均为I期愈合, 手术时间为45~62min, 平均手术时间 (50.25±5.13) min, 未出现局部渗出、红肿等炎性反应。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为半年。通过X射线复查显示, 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 愈合时间8~11周, 平均愈合时间 (10.23±0.56) 周;随访期间出现轻度肘关节疼痛1例, 未出现桡骨头缺血性坏死、创伤性关节炎及肘关节外翻不稳定。通过Morrey、Broberg评分标准[4,5]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优12例, 良11例, 可2例, 优良率为92.00% (23/25) 。

3. 讨论

桡骨头骨折多为间接暴力造成, 如跌倒时, 肘关节伸直同时于肩关节外展位手掌着地, 导致肘关节强度外翻、肱骨小头受桡骨头强烈撞击, 造成桡骨头骨折。其中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通常分裂为碎小骨块, 且关节面损伤较为严重, 手法复位具有一定难度, 以往治疗中多通过切除桡骨头, 从而改善肘关节功能, 但其后期易出现远端尺桡关节脱位或稳定性降低, 对腕关节稳定性造成一定影响。相关研究证实, 桡骨头切除后远期疗效较差, 可造成外侧副韧带超负荷、过度紧张, 引发创伤性关节炎及二期不稳定[6]。因此, 目前临床治疗中多建议保留桡骨头, 依据骨折实际情况, 选取合适内固定法治疗。

微型钢板内固定为目前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常用治疗方法, 其虽对维持轴向稳定性、合并桡骨颈骨折固定、小骨片固定具有绝对优势, 但因微型钢板无法绝对放置于安全区内, 会对前臂旋转功能造成一定影响, 此外, 内固定中无法避免摩擦环状韧带, 不利于肘关节功能恢复。因此, 尽可能简化植入物, 有效避免摩擦为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治疗的关键。本研究对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予以无头加压螺钉治疗, 效果颇佳。本研究中应用的Acutrak无头加压螺钉原材料为钛合金, 具有良好相容性, 且无需手术取出。此外, Acutrak无头加压螺钉具有变螺纹螺距设计, 螺钉由上至下, 螺距由大至小, 相较于螺钉尾部进入骨质速度, 螺钉头部速度较大, 便于螺钉推进时, 加压骨折面;全螺纹设计使得骨折愈合中遭受周期性负载时, 可有效维持其加压功能, 且整个螺钉长度均为骨折面位置适用范围;无头设计, 骨面下置入钛合金螺钉, 可有效减少关节区域碰撞、对软组织刺激。本研究结果显示25例患者术后切口均为Ⅰ期愈合, 平均手术时间 (50.25±5.13) min。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为半年。通过X射线复查显示, 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 平均愈合时间 (10.23±0.56) 周;随访期间出现轻度肘关节疼痛1例;通过Morrey、Broberg评分标准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优12例, 良11例, 可2例, 优良率为92.00%。有力佐证无头加压螺钉应用于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治疗中, 治疗效果较佳, 降低出现肘关节疼痛、桡骨头缺血性坏死、创伤性关节炎及肘关节外翻不稳定等风险。这可能是由于无头加压螺钉治疗中, 手术操作较为简便, 固定牢固, 可有效避免环状韧带摩擦, 且可进行早期功能训练, 促进肘关节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 对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患者予以无头加压螺钉治疗, 效果较为显著, 可有效促进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 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目的:探究在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治疗中无头加压螺钉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2月2015年11月收治的25例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患者, 均予以无头加压螺钉治疗, 随访半年, 观察统计其治疗效果。结果:25例患者术后切口均为Ⅰ期愈合, 手术时间为45~62min, 平均手术时间 (50.25±5.13) min。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为半年。X射线复查显示, 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 愈合时间8~11周, 平均愈合时间 (10.23±0.56) 周;随访期间出现轻度肘关节疼痛1例。通过Morrey、Broberg评分标准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优12例, 良11例, 可2例, 优良率为92.00%。结论:对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患者予以无头加压螺钉治疗, 效果较为显著, 可有效促进患者肘关节功能恢复。

关键词:无头加压螺钉,内固定,Mason Ⅲ型桡骨头骨折

参考文献

[1]杨国涛, 谭磊, 张磊峰, 等.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头骨折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 34 (14) :4008-4009.

[2]刘树伟, 李瑞锡.局部解剖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226.

[3]黄晓琳, 燕铁斌.康复医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186.

[4]杜元良, 孙立男, 肖天洁, 等.微创无头加压螺钉与切开空心钉联合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横型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 35 (5) :1226-1229.

[5]李洪秋, 阿良, 赵忠海, 等.无头加压螺钉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治疗距骨开放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4, 43 (6) :553-555.

微创无头加压螺钉 篇3

关键词:经皮微创,空芯加压螺钉,内固定术,TileCl型骨盆骨折

临床中, 引发骨盆骨折常见情况是高处坠落、交通事故或者砸伤等, 主要是因高能量损伤所引发, 临床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后, 会导致肢体缩短、疼痛和废用性萎缩、引发骨盆畸形, 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1]。本文为了进一步分析TileCl型骨盆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 选取了2009年1月-2012年1月来我院救治的35例TileCl型骨盆骨折患者, 其中18例于C臂导引下经皮穿刺行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术治疗, 并与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固定术或骶髂螺钉术进行对比分析, 针对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观察,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月来我院救治的35例TileCl型骨盆骨折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17例, 男12例, 女5例, 年龄22~55岁, 平均年龄 (37.5±4.8) 岁。车祸致伤7例, 高处坠落5例, 重物砸伤5例。合并症包括:颅脑损伤、腰椎爆裂骨折、腹腔脏器损伤、坐骨神经损伤各1例。治疗组18例, 男14例, 女4例, 年龄21~54岁, 平均年龄 (37.3±4.9) 岁。车祸致伤6例, 高处坠落6例, 重物砸伤6例。合并症包括:颅脑损伤、腰椎爆裂骨折、腹腔脏器损伤、坐骨神经损伤各1例。两组患者均符合本次研究的纳入标准, 各项临床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 (P>0.05) , 可进行组间比较。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固定或骶髂螺钉进行治疗。操作步骤:骶髂关节后路术:患者取平俯卧位, 于髂后上棘近端至远端外侧2横指处向行一切口, 将后方髂嵴上臀大肌的止点进行剥离, 拉开臀中肌, 暴露骶髂关节和骶骨关节进行复位, 选用拉力螺钉进行固定。骶髂关节前路术:于患者髂骨内侧其一弧形切口, 将髂骨板置入, 充分暴露骶髂关节后进行复位, 选用钢板螺钉进行固定, 通常固定会选择2个四孔的重建板。

观察组患者采用C臂导引下经皮穿刺行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操作方法:取俯卧位, 在髂后上棘下外2~3cm处选择进针点, 行1~2cm切口, 钝性分离至髂骨, 选定位置经C臂透视引导下以30°~45°打入导针, 通过骶髂关节和骶骨关节至骶1椎体, 保证C臂机在进行骨盆正侧位、出口位、入口位、斜位等摄位时的准确性, 一般情况下, 斜攻丝斜测深后置入为60~65mm空芯加压螺钉。针对严重分离患者需置入至少2枚空芯加压螺钉, 同时拍摄开口位、出口位和正侧位。术者应注意术中尽量减小对S神经根、髂血管和L5神经造成的损伤[2]。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术后功能恢复情况和复位满意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研究资料进行处理, 采用 (±s) 、t对计量资料进行记录和检验, 若P<0.05, 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术后功能恢复和复位满意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疼痛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如表1所示。

3 讨论

TileCl型骨盆骨折是指骶髂关节发生脱位或者骨单侧发生骨折, 临床治疗的传统方法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其优点是可实现解剖复位的目的, 促进骨盆的恢复, 早日恢复骨盆功能, 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其缺点是术中出血量较大, 手术切口长, 术后并发症多[3]。近些年来, 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和影像学技术的提高, 微创手术在进行盆骨治疗中取得了非常有效效果。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技术属于微创手术的一种方式, 其优点是手术切口小, 固定方式简便、可靠, 有效避免暴露深层组织, 减少感染的发生率[4]。特别是针对S1~2平行双螺钉固定, 可保证骨盆后环的稳定性。缺点是术中需要反复透视出口位、入口位、骶骨侧位和正位等, 因此手术时间相对较长, 同时也增加了对医生辐射的程度, 常见并发症包括盆腔血管损伤、置钉不当、马尾神经及骶神经损伤[5]。

根据游小军等[6]研究数据显示, 经皮微创手术治疗的TileCl型骨盆骨折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疼痛时间均优于传统切开复位手术的治疗效果。本次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术后功能恢复和复位满意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 但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疼痛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P<0.05) , 这说明对TileCl型骨盆骨折选用C臂导引下经皮穿刺行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术可缩短手术时间, 减小切口长度, 缓解术后疼痛程度, 降低术中出血量, 是一种优点较多的治疗方法。本文结果与游小军等研究基本相同, 但手术时间和术后满意率存在差距, 笔者认为导致该种原因一方面与医者的治疗技巧有关, 另一方面与研究人数差异相关。因此建议, 在此研究基础上继续加入病例, 并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技巧, 以为临床提应更加可靠的数据。

参考文献

[1]郭远学, 成凯, 彭磊, 等.经皮微创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局限性探究[J].临床误诊误治, 2014, 27 (1) :88-90.

[2]郑均华, 万昌涛, 曾舸, 等.闭合复位空芯螺钉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J].临床外科杂志, 2012, 20 (4) :292-293.

[3]游小军, 曲巧格, 葛邦新, 等.两种手术方式治疗TileC1型骨盆骨折的比较研究[J].河北医药, 2012, 34 (1) :65-67.

[4]李冠佳, 李新桂, 李海荣, 等.克氏针引导下中空螺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颈干骺端骨折[J].中国医疗前沿, 2012, 7 (5) :7-8.

[5]谭家昌, 杨有猛, 徐鸿育, 等.微创入路单侧椎弓根钉联合关节突螺钉内固定治疗下腰椎退行性疾病[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3, 13 (10) :910-912.

微创无头加压螺钉 篇4

关键词:微创加压钢板,动力髋螺钉,股骨粗隆部骨折,疗效,比较

股骨粗隆部骨折通常是由于直接或者间接的暴力创伤导致的, 骨折会波及到髋关节, 临床并发症较多, 其病死率较高。针对股骨粗隆部骨折的治疗, 通常会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 在治疗股骨粗隆骨折方面, 具有多种的手术治疗方法, 临床中比较常用的治疗方法是经皮微创加压钢板治疗和动力髋螺钉治疗[1]。本研究通过对我院2009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60例股骨粗隆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分析, 分别采取上述两种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比较这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60例股骨粗隆部骨折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观察组中男52例, 女28例;年龄54~78 (68.34±2.57) 岁;受伤至手术时间4~7 (5.12±2.14) d;受伤部位:左侧38例, 右侧42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31例, 跌到损伤49例。对照组中男48例, 女32例;年龄52~81 (69.27±3.56) 岁;受伤至手术时间3~8 (6.21±1.36) d;受伤部位:左侧36例, 右侧44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30例, 跌到损伤5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动力髋螺钉治疗, 给予观察组经皮微创加压钢板治疗, 两组患者在术前均进行常规胫骨结节牵引或者股骨髁上牵引, 使用持续硬膜外麻醉。

1.2.1 观察组

针对观察组采用闭合内固定, 如果不能闭合复位的需要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通过使用C型臀X线机透视下进行复位操作, 在股骨前方粗隆部位下1.5cm的地方以及股骨颈中下三分之一的地方放置克氏针, 在透视下确定股骨颈导针的进针点, 将进针点作为中心并对其进行皮肤切口, 切口长约3cm, 并从上下两个角度来分离外侧肌肉, 将带有导针的套筒手柄的微创加压钢板沿着股骨干外侧向远端插入, 以便确定好钢板的准确位置, 在手柄的远侧1-2孔间切开第二个切口, 切口长约3cm, 并从第二个切口插入特殊骨钳, 将钢板远端和股骨外侧相符合, 并从手柄中的导针套筒中, 垂直钻入导针, 将钢板近端固定在股骨上。之后需要放置头颈螺钉, 并对其位置进行适当的调整。将第一枚头颈螺钉控制在股骨头关节的下5~10mm处。在第二个切口的水平位置放置3枚股骨干螺钉, 放置完成之后需要缝合切口, 在术后需要进行负压引流处理。

1.2.2 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患者使用切口开复位内固定, 在外侧切口, 长度约为12~15cm, 将粗隆和股骨上段暴露出来, 打入导针, 并安装滑动加压螺钉以及套筒钢板等。针对小粗隆具有大块纵行骨折的患者, 需要使用一枚拉力螺钉固定。C型臀X线机透视确定内固定位置准确性之后, 缝合切口, 术后进行负压引流处理。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骨与关节损伤[2]标准分析, 根据术后疼痛、行走状态、术后功能的恢复情况以及关节活动状态等进行评分, 优:55~60分, 良45~54分, 差:44分以下。优良率等于优和良的总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数据均采用±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组间单因素方差表示, 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透视时间、失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为93.5%, 对照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为78.7%, 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

3 讨论

经皮微创加压钢板是在动力髋螺钉的基础上提出的, 并研制出一种新型的内固定的钉板系统, 就是经皮微创加压钢板。这种钢板与动力髋螺钉相比, 具有较多的优势, 首先, 这两种方式的应用原理基本相同, 均具有静力加压和动力加压的作用。通过外国相关研究者对这两种钢板进行对比研究, 证明前者更具有实用性, 钢板的外形以及套筒螺钉的结构能够更好的处理骨折, 能够有效的稳定粗隆部骨折, 以便避免骨折的再次位移。其次, 与动力髋螺钉相比, 经皮微创加压钢板对股骨粗隆部骨折外侧的完整性的破坏性较低。另外, 在进行透视复位的时候, 经皮微创加压钢板是在C型臀X线机的透视下进行复位骨折端的, 不需要暴露出骨折的部位。但是动力髋螺钉是在直视下进行复位的, 创伤较大[3]。

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160例股骨粗隆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分析,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为93.5%, 对照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为78.7%, 观察组患者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 针对股骨粗隆部骨折患者, 采用经皮微创加压钢板治疗, 具有更高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 采取经皮微创加压钢板治疗以及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但是使用经皮微创加压钢板治疗, 其手术操作更加简便, 内固定确切有效, 手术时间较短, 患者出血较少, 能够有效的促进骨折的愈合, 术后功能锻炼比较快, 其治疗效果更加,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莫瑞冰, 曹瑞治.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进展[J].山西医药杂志, 2014, 43 (3) :282-284, 285.

[2]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867.

上一篇:种子生活力下一篇:重要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