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手术方案

2024-10-22

微创手术方案(精选10篇)

微创手术方案 篇1

随着医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腹腔镜因其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腹部手术治疗[1]。人们对手术疗效的评价不仅仅停留在手术是否成功,对麻醉效果及麻醉费用的关注也越来越高。在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前提下,选择更为经济的麻醉方法是目前临床关注的重点之一。七氟醚与丙泊酚是目前腹部微创手术较为常用的麻醉药物[2]。本研究探讨七氟醚全程吸入麻醉、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和静脉注射丙泊酚诱导 - 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三种不同麻醉方案对腹部微创手术患者疗效及费用的差异,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1月 -2013年11月间住院行腹部微创手术治疗的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03例,女97例,年龄18~70岁,平均(48.4±5.6)岁。其中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76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42例,腹腔镜下子宫全切26例,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20例,其他腹部微创手术2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A组66例,B组67例,C组67例,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排除标准:合并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纳入本研究后详细记录患者信息,完善患者相应的影像学及生化检查,患者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等检测指标在正常范围之内。给予心电监护,麻醉前30 min肌肉注射0.5 mg阿托品及0.1 g苯巴比妥钠。面罩吸氧3 min后,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A组患者诱导麻醉与维持麻醉均吸入1.5%~3%七氟醚,氧流量6 L/min (呼气末浓度维持在1.0~1.2MAC);B组患者诱导麻醉与维持麻醉均给予2.5 mg/kg丙泊酚,4μg/ml丙泊酚靶控输注,维持血浆靶浓度3~6μg/ml;C组患者诱导麻醉按照1.5mg/kg静脉注射丙泊酚,维持麻醉给予吸入1.5%~3%七氟醚(呼气末浓度维持在1.0~1.2 MAC)。术中根据情况可给予维库溴铵0.1 mg/kg、芬太尼5μg/kg追加麻醉。手术完成前半小时停止维库溴铵与芬太尼,手术结束时停止七氟醚、丙泊酚麻醉,术后给予预防恶心、呕吐及镇痛药物治疗。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不同组别患者的插管、自主呼吸恢复、苏醒、拔除气管插管等时间,以及心动过速、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于术前,术后3天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等免疫反应指标。麻醉药物费用根据使用麻醉药物数量计算,C组丙泊酚诱导麻醉使用200 mg/20 ml规格,B组丙泊酚诱导麻醉与维持麻醉均使用500 mg/50 ml规格。七氟醚使用量根据公式:浓度×氧流量×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三组麻醉方法麻醉及恢复质量比较

三组患者意识消失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两相比,B组意识消失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高于A组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意识消失时间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2 三组麻醉方法不良反应比较

A组患者发生心动过速1例,低血压2例,躁动3例,恶心呕吐2例,呛咳2例,寒战1例;B组患者发生心动过速2例,低血压1例,躁动2例,恶心呕吐2例,呛咳2例,寒战2例;C组患者发生心动过速1例,低血压1例,躁动2例,恶心呕吐3例,呛咳3例,寒战1例。三组患者心动过速、低血压、躁动、恶心呕吐、呛咳及寒战等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2.3 三组麻醉方法对患者免疫水平的影响

三组麻醉方法术前、术后CD4+、CD8+、CD4+/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2.4 三组麻醉方法麻醉药费用比较

三组患者麻醉诱导费用、麻醉维持费用、追加麻醉费用、总费用及每分钟费用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两相比,B组麻醉诱导费用、麻醉维持费用、总费用及每分钟费用均明显高于A和C组(P <0.05),追加麻醉费用低于A组(P <0.05),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麻醉诱导费用、麻醉维持费用、追加麻醉费用、总费用及每分钟费用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3 讨论

目前腹腔微创手术治疗已成为临床手术的主要方式,但如何选择手术诱导麻醉及维持麻醉的麻醉药物,以便在保证麻醉效果及手术顺利的条件下,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是需要关注点之一。七氟醚是一种新型的吸入性麻醉药物,其具有诱导与苏醒迅速、血气分配系数低等优点,是相对比较理想的吸入麻醉药物之一。丙泊酚是烷基酚类的短效静脉麻醉药,通过激活GABA受体 - 氯离子复合物,发挥镇静催眠作用,临床上普遍用于麻醉诱导、麻醉维持、ICU危重患者镇静,具有功能恢复完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等优点[3]。

本研究比较七氟醚全程吸入麻醉、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和静脉注射丙泊酚诱导 - 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三种不同麻醉方案麻醉恢复质量发现,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意识消失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高于七氟醚全程吸入麻醉、静脉注射丙泊酚诱导 - 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且静脉注射丙泊酚诱导 - 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意识消失时间高于七氟醚全程吸入麻醉。可见与静脉麻醉相比,吸入七氟醚麻醉的诱导效果最好。分析原因认为可能与七氟醚可以更好地通过血 / 气分配达到血药浓度有关,吸入七氟醚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氧流量[4],在目前麻醉气体浓度监测设备的有效监测下,可更方便地进行七氟醚浓度的调整[5]。同时吸入麻醉在麻醉深浅与脑组织中药物的分压相关[6],与静脉给药相比,吸入麻醉代谢及排出时间更短,因此定向力恢复时间比较短。本研究对三组麻醉方法不良反应及免疫应激分析发现,三组心动过速、低血压、躁动、恶心呕吐、呛咳及寒战等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术前、术后CD4+、CD8+、CD4+/CD8+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可见三种麻醉方案均有较好的临床安全性及可操作性。

本研究进一步比较三组麻醉方法麻醉药费用发现,B组麻醉诱导费用、麻醉维持费用、总费用及每分钟费用均明显高于A和C组,追加麻醉费用低于A组,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麻醉诱导费用、麻醉维持费用、追加麻醉费用、总费用及每分钟费用高于C组。可见静脉注射丙泊酚诱导 - 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是最为经济的麻醉方案。分析原因认为B与C组麻醉诱导采用静脉注射丙泊酚的规格为200 mg/20 ml,按照患者体重以2.5 mg/kg进行给药,多数患者使用量1瓶即可,与B组采用500mg/50 ml相比,明显避免了浪费。而A组患者为更好达到诱导麻醉效果,需要提高氧流量及七氟醚浓度,因此诱导麻醉费用比较高。在维持麻醉中A组与C组虽然均采用吸入七氟醚维持,但与A组相比,C组由于诱导麻醉为丙泊酚靶控输注,其麻醉深度比较大,因此其需要吸入七氟醚浓度及氧流量均比较低,同时术中追加维库溴铵及芬太尼麻醉的量亦比较少,进一步降低了其追加麻醉费用。B组虽然麻醉诱导亦采用丙泊酚,但其维持麻醉采用500 mg/50 ml规格,造成了术中丙泊酚实际使用量低于处方量,因此B组维持麻醉费用比较高。刘光跃等[6]研究发现,与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比较,七氟醚全程吸入麻醉和静脉注射丙泊酚诱导 - 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七氟醚和 / 或丙泊酚费用、所有麻醉药物费用、每小时七氟醚和 / 或丙泊酚费用及每小时所有麻醉药物费用降低(P <0.05);与七氟醚全程吸入麻醉比较,静脉注射丙泊酚诱导 - 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七氟醚和 / 或丙泊酚费用、所有麻醉药物费用、每小时七氟醚和 / 或丙泊酚费用及每小时所有麻醉药物费用降低(P <0.05)。

综上所述,腹部微创手术麻醉方案中静脉注射丙泊酚诱导 - 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是最为经济的方案,且效果可靠。

微创手术方案 篇2

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继续深化延伸,优质护理服务已初见成效,我们手术室在去年开展了一年的优质护理服务后,已取得一些成绩,在本着“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前提下,2015年我们手术室继续深化改革,通过关爱病人、关爱医生、关爱护士“三个关爱”的活动,来实施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现将计划制定如下:

一、关爱病人

1.细微之处体现服务

针对病人的需要我们积极开展温馨的护理服务,当病人进入手术室时,手术室环境、设备对于病人来说非常陌生,使其处于恐惧紧张状态下,此时护士一句温馨的问候,一个新校的动作都可以使其消除恐惧的心理,缓解其紧张的情绪。因此手术室护士主动给病人以热清的关怀,态度真诚,亲切,语言温柔,委婉。安慰体贴关心照顾病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环境,告知他对仪器设备发出的声音不要紧张以及需要如何配合,麻醉是的感受以及麻醉产生的效果,手术过程中安慰、关心病人,是病人舒适、安全的度过手术期。2.强化术前评估、术前及术后随访工作

对择期手术病人进行术前评估、术后访视工作,了解手术患者的身心状况,了解病情及患者的各项指标,帮助病人缓解不良情绪,解答病人疑虑,督促病人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打消病人疑虑,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手术治疗:安排高年资专职人员对病人进行护理,尽力完善全程无间隙服务:术后进行术后随访,解答术后病人及家属的疑虑,对手术室的护理服务进行反馈,针对反馈意见给予相应解答,并结合科室实际情况进行整改,进一步加强患者及其家属间与医护人员的交流,和谐医患、护患关系。

二、关爱医生

我们建立手术室专科护士配合组,提高护士配合手术的工作质量。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手术配合护士相对固定,能够加强护士与术者的沟通,了解术者的需要和习惯,使配合工作得到持续改进。

定期对手术医生发放手术意见和建议表,征求手术医生对手术器械、护士配合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地提高手术医生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三、关爱护士 1.个性化管理

手术室护士工作特点是劳动强度大,时间不规律、使体力、精力发生经常性透支;精神高度集中,长期处于应激状态,致使护士的心理长期处于紧张压抑状态,如遇有急重症抢救极复杂手术,则更为明显。作为手术管理者,在管理中应重视人的因素。在护士对病人实施个性化服务的同时,护士应受到护士长人性化的关爱,从而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护理人员工作舒心、护士长放心的和谐状态。1)合理排班,处理好个人以集体的关系

实行弹性排班制度,不将日常时间定为8小时,而是以手术占用时间为依据,完成手术后护理人员即可下班,手术多时,安排休息的人上班,手术少时把休息时间补给他们,使护士最大限度地参与工作时段的安排,兼顾个人与集体双方的需要。2)专科分组管理

随着现代化外科手术技术的专科化发展,许多高精设备及新技术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手术配合技术方面面临着新的挑战。传统的随机性轮转式手术配合安排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外科专科手术技术发展的需要。因此,对我们提出了由综合性手术配合向专科手术配合的技术需要,使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手术配合业务能力,与外科专科高精尖手技术得到同步发展。2.个性关爱

在日常工作中,护士长应关心理解护士,多与她们交流,关心和理解她们的感受,使护士心情舒畅,要倾听其宣泄,深入了解她们的需要,关心她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尽可能满足她们的合理要求,从而有利于激励和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了解每个护士的知识结构及能力水平,了解每个护士的心理特征,从而发挥其特长。如让专业扎实的责任心强的高年资护士担任小组长,让基础操作规范、技术过硬的护士做实习生的带教工作,把平时勤奋学习、善于思考、敏捷干练的护士推选出来担任科室低年资护士的业务指导,便于年轻护士提高。在排班、配班时相互取长补短、合理分配。在工作中多用情,少用权多表扬,少指责。放大每个人身上的优点,让护士之间相互学习,发挥其内在潜力。

微创手术方案 篇3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腹腔镜;急性粘连性肠梗阻。

粘连性肠梗阻是由于腹部手术、炎症或创伤之后所形成的广泛性肠粘连、粘连带所引起的肠管急性梗阻,属于肠梗阻当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早期临床症状可见突发性肠梗阻症状,腹痛较为严重,出现腹部局部的压痛,甚至腹肌紧张。可分为急性期、缓解期和恢复期。根据这3期的分类,我们提出分阶段进行中西医结合的微创治疗方案。我院从2006年7月到2010年8月对120例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病人进行中西医结合微创治疗,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0例病人中男性64例,女性56例;年龄15~74岁,平均53.7岁,经专业医生诊断均有肠梗阻典型的临床表现(腹痛、腹胀、呕吐、便闭和腹平片改变)。入院前的病程从3h到7d,都有腹部的手术史。其中复发性的肠梗阻为98例,首次发作的急性肠梗阻为22例。

1.2 治疗方法

1.2.1 急性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1)方法选择:病人通过西医诊断和中医的辨证分型——确定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方案。其中疽结型肠梗阻将马上行手术治疗;瘀结性肠梗阻先行非手术治疗,如病情不乐观的话便立即行手术治疗;痞结型肠梗阻则可以使用非手术治疗手段。(2)中西医结合的非手术治疗:包括禁止饮食、减轻胃肠压力,对水、电解质的紊乱和酸碱失衡等进行纠正,同时要注意对感染的防止与治疗。重要治疗要根据辨病邪、辨病体和辨证分型的结果进行治疗。临床常用的中药归纳为九法:行气通下、泻热通下、祛瘀通下、温寒通下、逐水通下、消导通下、驱虫通下、攻补兼施和润肠通下等。(3)腹腔镜探查和手术:分为立即手术和非手术治疗两种,其具体方法由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进行选择。其手术指证根据秦鸣放的指征决定。手术有腹腔镜小肠扭转复位术、腹腔镜粘连松解术、腹腔镜腹腔内疝复位术。

1.2.2 缓解期的择期腹腔镜粘连松解术 当肠梗阻解除之后,对粘连性肠梗阻反复发作3次以上病人,在缓解期行腹腔镜粘连松解术,以祛除病因。

1.2.3 恢复期的中药治疗 恢复期从手术之后第一天予活血化瘀和通里攻下的中药来口服,在手术之后服用半个月到一个月不等。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主要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

2 结果

2.1 急性期治疗的结果

在急性期当中,120例病人中有3例入院后立即进行手术,113例病人通过中西医结合的非手术治疗,中途改为腹腔镜探查和手术病人4例。所有的120例病人均无死亡案例。

2.2 缓解期治疗的结果

在解除了肠梗阻后,仍然具备行腹腔镜手术的指征的病人有89例,其中拒绝进行手术的有33例,同意进行手术的56例。所有病例都在术前明确了病变的部位。通常粘连都会引起肠管和腹壁或者角的固定,其余课件在粘连带压迫肠管、内疝、粘连成团等。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56例当中有53例成功完成,3例需中途改为开腹手术,其原因均为肠管损伤。

2.3 恢复期治疗的结果

57例成功行腹腔镜手术病人在术后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9例,对照组28例。术后随访4周~5年。中药组和对照组都有1例复发急性粘连性肠梗阻,两组的复发率差异相比,无统计学上意义(P>0.05)。

2.4 随访的结果

腹腔镜治疗组随访57例,随访发现3例出现了肠梗阻的症状,未手术组33例当中随访发现24例出现肠梗阻症状。两组之间差异相比,具有统计学上意义(P<0.05)。

3 讨论

在肠梗阻的原因当中,腹腔粘连占首位。腹腔粘连的主要原因为腹腔和盆腔手术,其他炎症、腹腔之内注射或者腹部损伤。非手术治疗无法祛除粘连,开腹手术却又要产生新的粘连,因此容易反复发作,不易根治。新采用的急性粘连性肠梗阻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病程的3个阶段当中,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使粘连性肠梗阻的复发率降低,使疗效提高。

通过本次临床治疗的观察,我们发现,在粘连性肠梗阻的急性期,采取中西医结合的非手术治疗,成功率较高,可以很好地解除急性肠梗阻,间接地提高了腹腔镜手术成功率,使并发症的发生减少。缓解期进行腹腔镜粘连松解术,可以很好地除去了引起肠梗阻的病因。而在恢复期又使用中药治疗促进了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了粘连的形成。本研究在随访之后也发现,三阶段治疗组的复发率都显著低于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组与开腹手术组。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联合腹腔镜技术有效地提高了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水平,减轻了病人的痛苦,避免了单一疗法的不足。

参考文献

[1] 秦鸣放.中西医结合微创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方案的临床研究[C].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普通外科临床与基础学术会议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外科危重病学习班论文汇编,2003,10:43-45.

[2] 王震宇,王庆,勾承月,等.三阶段中西医结合微创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9,15(4):369-371.

手术部空气处理方案分析 篇4

1 洁净手术部空调的主要特点

1.1 洁净手术部空调设计的参数和精度要求

受传统的工业净化空调和工艺空调要求恒温恒湿的影响,往往过分强调洁净手术部空调设计参数的控制精度。但是,洁净手术部空调是生物净化空调,与工业净化空调和传统的工艺空调都有很大的区别,其工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手术病人,更具体地说是手术切口,因此对温湿度的精度要求一般并不太高,《规范》对洁净手术部用房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的设计范围分别为22 ℃~25 ℃和35%~60%。

1.2 洁净手术部的空调负荷特点

洁净手术部的热湿负荷比较稳定。从建筑的布置上来看,除清洁走廊外,洁净手术部的大部分区域一般都没有直接的外围护结构,其室内热湿负荷几乎不受室外气候条件的影响,人员和医疗用电设备是室内热湿负荷的主要影响因素。

1.3 洁净手术部的送风量特点

为了满足洁净度的要求,洁净手术部对不同级别的洁净区域的送风量有严格要求。送风量比普通的舒适性空调大很多,并且要求送风量固定不变,送风温差由送风量和室内热湿负荷决定,一般比普通的舒适性空调小很多。

2 现有的洁净手术部空气处理方案

2.1 自取新风一次回风空调处理方案

由于手术室送风量很大,送风温差很小,采用一次回风需要大量的再热量,产生严重的冷热抵消,但控制非常方便。

2.2 自取新风二次回风空调处理方案

针对手术室系统的严重冷热抵消,也有个别净化工程公司尝试在手术室中使用二次回风。由于二次回风的风阀控制精度不高,同时又要控制水阀,最终因控制方式不合理或控制系统复杂而难以实现,结果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2.3 集中新风处理,循环机一次或二次回风空调处理方案

新风集中处理,可以减少里面的新风开口,新风机组更换过滤器管理方便。但是一旦新风机组出现故障,将影响整个手术部的使用。因此,采用集中新风处理的空调系统宜采用双风机空调机组。集中新风处理还分为集中新风三级过滤和集中新风三级过滤与热湿处理两种。

2.4 集中新风深度除湿处理,循环机干工况处理方案

用新风承担室内湿负荷来避免再热带来的冷热抵消,又可以使循环机组实现干工况运行的解决方案。这种思路从理论上可以实现,但在实际工程中存在一些问题:由于手术部中往往是多个手术室循环机组共用一个新风机组,在这种情况下,无法通过调节新风处理参数来适用个别手术室湿负荷增加产生的波动。定新风量因为无法预知湿负荷增加量而无法实现;变新风量势必导致自控系统复杂。另外,由于新风要求的供水温度过低,宜同时设置风冷盘管。

采用这种方案,宜将新回风比例相近的空调系统集中一台新风机组,循环机组新风定量供应。因为循环机组没有除湿的能力,因此新风必须按湿负荷最大的手术室作为处理的控制点。其他手术室通过加湿来控制湿度,通过加热或制冷控制温度。

采用这种空气处理方式,能够实现循环机组干工况运行,符合细菌控制的基本思路——减少细菌滋生的条件,即水。能否节能,需要自控与空调的大力配合。通常比一次回风节能得多。

1)集中新风深度除湿处理,新风送到循环机组回风管道空气处理方案。

这种方案运用比较普遍,即使新风过滤器堵塞,也能基本保证新风供应量。但是,循环机组停机后,往往不能保证房间需要的维持正压的最小新风量。

2)集中新风深度除湿处理,新风送到循环机组送风管道空气处理方案。

这种方案比较经济、节能,新风路径短,更新鲜。能够减小循环机组的送风量、减少风机能耗,也利于循环机组的空气处理。但新风过滤器堵塞,不能保证新风供应量。循环机组停机后,能保证房间需要的维持正压的最小新风量。采用这种系统,要求新风机组的风压一定要能保证,新风最好变频自动控制新风量。新风支管宜设止回阀,避免新风机组故障,影响手术室使用。

2.5 固定比例二次回风的洁净手术部空气处理方案

这样按照实际热湿处理所需要的回风量来确定一次回风量,并全年固定此风量不变,既避免了大量的冷热抵消,又利于控制。同时,由于经过冷、热盘管的空气迎面风速大大降低,有利于热湿处理。循环机组的新风和总的回风都固定不变,在二次回风支路上设定风量阀,既可以起到固定一次回风量和二次回风量的作用,又利于一次回风和二次回风的阻力平衡。

由于一、二次回风比例与室内热湿负荷有关,而热湿负荷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一、二次回风固定的比例就不能确定。因此,采用本处理方式,循环机组同样需要少量再热处理,也存在冷热抵消现象。

3结语

目前,空气处理方案很多。使用当中,其优缺点如下:

1)采用自取新风一次回风最可靠,但最不节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考虑利用空调制冷同时产生的冷凝器热量,这种空调制冷机市场上也有,但较少。

2)采用二次回风最节能,但控制太难实现,手术室工程上还没有采用完全自动调节风阀比例的二次回风空调系统。

3)采用固定比例二次回风方式:这是一种折衷方案,适合用到风量比较大的空调系统,一般用到一万风量以上的系统。比如一级手术室,ICU,空调辅房等。

4)集中新风深度除湿处理方案:该方案符合生物洁净室的基本理念,比较节能,系统控制较复杂,控制得当也比较可靠。采用这种方案要考虑预备控制方案,一旦新风机组故障,不影响手术室使用。这种方案适合用到手术部的大量三级手术室空调系统。

摘要:根据手术部空调设计的特点,从可靠性、节能性和经济性的角度,对现有洁净手术部的空气处理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各空气处理方案的适用情况,以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空气处理,方案,洁净室,特点,洁净度

参考文献

[1]许钟麟.空气洁净技术原理[M].北京:中国建工出版社,1983.

[2]陆耀庆.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工出版社,1993.

手术室护理质量控制方案 篇5

手术外科护理质量控制管理由护士长安排,组长领导,实施护士长—质控小组—质控成员三级管理。根据护理部统一制定的工作职责制度、程序及考核标准、工作目标,定期对科室的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分析、总结、反馈、整改,体现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检查是以护理部及科室质量管理目标措施内容为检查标准,科室质控分组,每组轮流负责相关质控,由组长安排本组人员各负其责。质控人员每天检查、记录、反馈存在问题组长定期检查、反馈、整改。护士长不定期检查、分析、整改。每月进行一次汇总全科护理人员质量分析讨论,对存在问题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对无效或执行困难措施重新提出改正措施纠正偏差持续改进。对存在问题重复出现或重点强调问题出现不改按照科室绩效考核细则进行处罚确保科室护理质量达到以下几点

护理工作病人满意率≥99%

护理工作人员满意率≥95%、满意度≥85分

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99%

保证急救物品合格率100%

手术病人术前宣教术后访视覆盖率≥95%

手术病人电刀灼伤率0

年事故发生率0。

护理质量考核结构

1.质控组

2.(组长)

3.小组长

4.成员

5.2.院感组

6.3.器械组

7.4.卫生保洁

8.卫生区域

9.责任人

10.无菌敷料间一次性物品间 器械间 刷手间

室 走廊及手术平车 男女更衣室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手术方案 篇6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是一常见多发损伤, 组织损伤轻重不等, 可发生大面积皮肤剥脱伤、组织缺损、肌肉挫灭伤、粉碎性骨折和污染等问题。及时、正确处理骨折和软组织损伤, 才能更好地促进骨折愈合和肢体功能恢复。手术治疗既要修复损伤的软组织, 防止感染, 又要尽可能地保证骨折愈合。笔者对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应用彻底清创并采用内和 (或) 外固定方法以及一期闭合伤口、伤口内置负压引流的治疗方案,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手术方案

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发生率高, 污染多, 易感染, 骨折常为螺旋、斜形、粉碎等不稳定型。治疗原则为尽早清创、闭合伤口、防止感染, 良好复位和坚强固定, 是否感染及感染程度与致病菌入侵的量、时间及软组织挫裂轻重有关, 一般以伤后6 h内为清创最佳时机, 同时以Gustilo分类来指导手术方案。对Ⅱ度以下骨折在严格清创的基础上, 行切开复位钢板或交锁钉内固定。 (a) 钢板内固定采用小腿外侧入路, 有胫前肌覆盖, 抗感染能力强, 血运好, 避免钢板外露。钢板固定坚强有效, 特别是解剖钢板在治疗近端或远端近关节处骨折时, 具有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优势, 但手术创伤大, 钢板下易发生骨缺血、坏死诱发骨质疏松。且钢板占用一定空间, 使软组织张力增高, 易引发骨筋膜室综合征, 感染及皮肤坏死; (b) 交锁钉为轴心固定, 所受应力最小, 最稳定, 采用原伤口或小切口下复位, 不加重骨折处骨膜软组织损伤;采用不扩髓技术, 对骨骼的血供和生物力学干扰小, 防止感染及骨折不愈合;远近端锁钉行静力固定, 保证了钉―骨固定, 有效防止骨折端的旋转、成角, 短缩畸形。但交锁钉只适合胫骨平台6 cm以下至踝关节面5 cm以上的各型骨折, 不如钢板及外固定架应用范围广, 术中有损伤大隐静脉可能。术后有膝部疼痛, 锁钉断裂等并发症。

对Ⅲ度骨折, 因其挫伤广泛, 骨折粉碎合并软组织缺损, 感染率高。以外固定架固定, 可避免使用钢板或交锁钉造成髓腔感染, 钢板外露等并发症。外固定架具有使骨折复位固定的双重功能, 并可根据治疗要求随时调控, 有利于治疗护理和术后功能锻炼, 拆除支架方便, 避免二次手术的痛苦。固定针远离伤口, 不加重软组织损伤, 随时观察伤口及皮瓣情况, 及时给予换药等处置。可早期下地活动, 改善肢体血运, 促进骨折愈合。但其固定的强度弱, 常需结合有限的内固定或腓骨的复位固定来保持骨折端的稳定, 外固定针裸露于皮外易致针道感染及松动, 术后常需加用石膏外固定, 影响膝、踝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 且患者下地后行走、穿衣不便, 故对Ⅱ度以下骨折不建议作为首选固定方式。

总之, 笔者认为对Ⅱ度以下骨折以应用交锁钉疗效较好, 而近关节处骨折以解剖钢板固定为宜, 对Ⅲ度骨折, 为避免皮肤坏死、钢板外露或形成骨髓炎, 应首选外固定架固定。

2 讨论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临床十分常见, 尤其随着高能量损伤增多, 粉碎性骨折更加多见, 且由于胫骨前内侧位于皮下, 无肌肉等软组织的有效保护, 易造成内侧皮肤损伤, 甚至开放性骨折, 临床处理非常棘手。内固定术治疗胫腓骨骨折日趋普遍, 但术后感染、骨外露也随之增多。由于封闭灌洗技术和皮瓣转移软组织缺损修复技术的发展, 术后感染、骨外露这一棘手难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决。

开放性骨折的初期治疗, 重要的是彻底清创和反复冲洗, 充分估计骨折端受污染的程度, 只要发生创口感染的危险性小, 就尽量施行一期内固定术。放置冲洗负压引流管, 特别是金属和骨质应优先用软组织覆盖, 必要时用减张切开或转移皮瓣、植皮等方法修复。根据骨折的伤情, 按照生物的合理的接骨术的观点, 选用合适的内固定材料, 短斜骨折或长斜骨折可用螺丝钉内固定, 也可用局部克氏针交叉内固定, 对损伤较严重者, 可用钢板螺丝钉或髓内针固定, 多段骨折时宜用髓内针固定, 粉碎性骨折不能行内固定时可行跟骨牵引, 或多功能外固定架等治疗, 对已有严重感染的胫腓骨开放性骨折, 外固定支架使伤口处理方便, 感染能及时得到控制。内固定术后必要的外固定是不可少的。早期石膏托保护, 待创口愈合后, 根据病情去除石膏托进行功能锻炼, 促进骨性愈合, 值得注意的是伤口内放置引流, 对于减轻伤肢肿胀, 缩短术后发热时间及预防感染是相当有益的。

我们体会到:在创伤后尽量减少患者的手术再创伤, 使患者安全度过创伤期, 减少并发症 (如ARDS) 的发生, 有利于病情的恢复;早期应用外固定支架, 可使骨折端初步稳定, 减少疼痛, 有利于软组织的修复;二期应用微创LCP钢板进行骨折内固定及植骨, 可起到桥梁的作用, 有利于骨痂的爬行生长, 加速骨折的愈合, 减少骨不连的发生, 还有利于关节的活动、术后护理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景贵, 王建民.单臂外固定器结合肌皮瓣转移治疗严重胫腓骨开放骨折.实用骨科杂志, 2004, 10 (1) :25-26.

[2]杨立民.当今骨科感染的特点及对策.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1999, 14:139.

[3]祖启明, 项良碧, 刘宪民.一期修复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骨外露.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2, 17:67.

[4]王亦璁.骨折治疗的微创术式.中华骨科杂志, 2002, 22 (3) :190-192.

阑尾切除手术麻醉方案的选择探讨 篇7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4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阑尾切除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 对照组患者采取硬外膜麻醉进行手术麻醉, 实验组患者采取腰硬联合麻醉进行手术麻醉。实验组中, 男26例, 女14例, 年龄18~45岁, 平均年龄 (43.21±8.98) 岁;对照组中, 男24例, 女16例, 年龄19~46岁, 平均年龄 (42.16±8.17) 岁。经确认参与本次观察的所有患者均经相关的临床检验确诊为阑尾炎手术患者, 且排除心、肝、肾功能严重受损及手术禁忌患者, 符合本次观察的基本条件。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组间可进行良好的比较和分析。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采取硬外膜麻醉进行手术麻醉。

进入手术室后, 为患者进行常规心电监护监测、开通麻醉机、吸氧, 患者取右侧卧位进行麻醉穿刺, 穿刺置管成功后, 注入5ml罗哌卡因 (0.5%) 和利多卡因 (1%) 混合液, 观察5min后, 追加8ml, 待45min后, 继续追加5ml。麻醉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的体征变化, 防止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情况。

1.2.2 实验组患者采取腰硬联合麻醉进行手术麻醉。

患者取右侧卧位为患者进行麻醉穿刺, 待脑脊液回流后, 注入12mg的罗哌卡因, 沿头侧方向置入硬膜外导管, 待麻醉平面低于T5时, 经过硬膜外导管注入5ml的罗哌卡因和利多卡因混合液, 麻醉过程中, 如果出现低血压情况时, 可给予6mg的麻黄素治疗, 心率<50次/min的情况下, 需给予阿托品50次/min纠正。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肌松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 肌松效果总共分成优、良、差三级。优:肌松效果非常好, 无干扰手术的肌张力;良:肌松效果好, 存在一定的干扰肌张力, 但不会影响手术;差:肌松效果不好, 存在干扰手术正常进行的肌张力。肌松总优良率越高, 表示麻醉效果越好。

1.4 数据处理

本次观察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用卡方检验比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用t检验比较,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肌松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 (P<0.05)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较, *P<0.05。

3 讨论

阑尾切除是治疗阑尾炎的有效手段, 为了获得更好的手术效果, 减轻患者的手术痛苦, 故选择一个最佳的麻醉方案极其重要。腰硬联合麻醉与硬外膜麻醉是阑尾切除术中的常见手术方法, 且均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近年来, 相关的临床资料表明, 腰硬联合麻醉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临床应用[1]。

硬膜外麻醉在过去得到了较好的运用, 该麻醉方式具有操作简单、效果显著的临床优点, 但是在手术过程存在明显的牵拉反应, 且具有镇痛效果不强的特点, 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也容易发生腹胀气, 进而影响手术操作。腰硬联合麻醉具有起效快、镇痛效果好、可控性强的临床优点, 尤其是该麻醉方式的肌松效果好, 明显减少了患者的牵拉反应, 大大提高了手术治疗的效率[2,3]。

本文结果表明, 在阑尾切除手术中选择腰硬联合麻醉进行麻醉的临床效果显著, 具有麻醉效果好、操作简单、不良反应率较小等临床特点, 是推动阑尾切除手术顺利完成的有效保障, 值得在临床实践过程中, 大力借鉴和推广。

摘要:目的:对比腰硬联合麻醉与硬外膜麻醉在阑尾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 对其选择性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阑尾切除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 对照组采取硬外膜麻醉进行手术麻醉, 实验组患者采取腰硬联合麻醉进行手术麻醉, 手术后, 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肌松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中肌松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其优良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阑尾切除手术中选择腰硬联合麻醉进行麻醉的临床效果显著, 具有麻醉效果好、操作简单、不良反应率较小等临床特点, 是推动阑尾切除手术顺利完成的有效保障, 值得在临床实践过程中, 大力借鉴和推广。

关键词:阑尾切除手术,腰硬联合麻醉,硬外膜麻醉,麻醉效果

参考文献

[1]赵丽君, 徐俊.阑尾切除手术不同麻醉方式的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 2012, 25 (2) :528.

[2]许传通.50例阑尾切除手术的麻醉处理〔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17) :221-222.

微创手术方案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8月~2012年11月间收治的110例妇科手术病例, 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排除已有明显感染迹象及头孢类过敏史患者。术前通过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检查, 排除了有脾脏、肺脏、肝脏、心脏、肾脏等重要脏器异常。排除合并有血液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和其他妇科合并症状。观察组患者年龄为24~51岁 (平均为31.2岁) , 其中因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卵巢肿瘤行全子宫切除术39例 (70.91%) , 卵巢良性肿瘤8例 (14.55%) , 宫外孕6例 (10.91%) , 其他2例 (3.64%) ;对照组患者年龄为23~49岁 (平均为32.6岁) , 其中因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卵巢肿瘤行全子宫切除术37例 (67.27%) , 卵巢良性肿瘤12例 (21.82%) , 宫外孕4例 (7.27%) , 其他2例 (3.64%) 。两组患者在手术类型、年龄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Ⅰ类切口手术术前30~60 min给予头孢呋辛1.5 g, 如手术时间>3 h或出血量>1500 ml, 术中追加一剂, 术后给予头孢呋辛1.5 g, q12 h, 静脉滴注, 总预防时间不超过24 h, Ⅱ类切口术前、术中用药与Ⅰ类切口相同, 总预防时间不超过48 h;对照组Ⅰ、Ⅱ类切口手术术前30~60min给予头孢西丁2 g, 如手术时间>3 h或出血量>1500ml, 术中追加一剂, 术后给予头孢西丁2 g, q12 h, 静脉滴注, 总预防时间为3~6 d。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术后发热率、退热时间、住院时间、抗菌药物日均费用 (以药物消耗总金额除以该药的DDDs) 等。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术后发热率、退热时间等低于对照组,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切口感染率、术后住院时间、日均抗菌药物费用较对照组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见表1。

3 讨论

目前有专家指出, 妇科的清洁手术包括未穿透宫腔的子肌瘤剔除术和开腹的附件手术[3], 所以大多妇科手术为清洁—污染手术或污染手术, 需要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以防感染[4]。卫生部2009年出台的38号文对外科手术预防性使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对于品种的选择、给药方式、用药的疗程均有了明确规定, 但上述规定特别是用药的疗程明显减少给临床医师带来了很大的担忧。循证医学依据证明, 清洁切口手术和大部分清洁一污染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的疗程不超过24 h, 只有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 h, 疗程更长并不能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5]。国内的很多调查[6,7]显示,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疗程普遍较长。

本研究选取了110例妇科手术病历进行对比研究, 通过实例找出抗菌药物与手术相关指标的关系, 研究表明按照规范使用抗菌药物能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降低日均抗菌药物费用。研究中发现, 术后有部分患者出现发热, 但大多体温在38.5℃以下, 且在48 h内能降至正常, 说明可能为术后吸收热, 由于目前规定中没有明确在何种情况下能延长使用抗菌药物, 所以成为了目前临床治疗过程中的盲点。由于经过手术及麻醉等侵入性操作, 大多患者在术后数天内体温会升高, 因此不应将此作为继续使用抗菌药物的唯一指征。在研究过程中, 也出现了延长用药时间的情况, 需满足以下条件[8]:术后体温38.5℃以上, 同时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例及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或伤口出现炎性分泌物。

总之, 按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对患者术后未造成不良影响, 相反对患者的恢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同时也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因此妇科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规范使用是预防术后感染的有效、可行的模式。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给药方案对妇科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等因素的影响。方法将110例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Ⅰ类切口手术术前30~60 min给予头孢呋辛1.5 g, 如手术时间>3 h或出血量>1500 ml, 术中追加一剂, 术后给予头孢呋辛1.5 g, q12 h, 静脉滴注, 总预防时间不超过24 h, Ⅱ类切口术前、术中用药与Ⅰ类切口相同, 总预防时间不超过48 h;对照组Ⅰ、Ⅱ类切口手术术前30~60min给予头孢西丁2 g, 如手术时间>3 h或出血量>1500 ml, 术中追加一剂, 术后给予头孢西丁2 g, q12 h, 静脉滴注, 总预防时间为3~6 d。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热率、退热时间等低于对照组,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切口感染率、术后住院时间、日均抗菌药物费用较对照组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妇科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规范使用是预防术后感染的有效、可行的模式。

关键词:妇科,抗菌药物,围手术期

参考文献

[1]郑观芸, 孙京峰, 蒲兵.某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调查分析.中国药物与临床, 2009, 9 (11) :1077-1079.

[2]王波, 马玉花, 王惠成.外科系统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调查分析.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09, 31 (6) :828-830.

[3]刘朝晖.《妇产科抗生素使用指南》解读.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2, 28 (7) :483-484.

[4]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感染性疾病协作组.妇产科抗生素使用指南.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1, 46 (3) :230-233.

[5]Twaddle S, Qureshi S.Scottish Intercollegiate Guidelines Network.Evidence-Based Healthcare and Public Health, 2005, 9 (6) :405-409.

[6]傅岩.我院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合理性分析.中外医疗, 2009, 28 (28) :115-116.

[7]何丽庭, 谭丽蓉, 李伟恩.某医院3种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合理性分析.临床合理用药, 2010, 3 (14) :119-120.

微创手术方案 篇9

设置:嵌入式安装, 模块化设计

采用嵌入手术间墙面安装的方式, 用于集中安放录播服务器、应用系统主机、影像显示屏、操作控制屏、手术计时屏和键盘等应用设备, 无需安装传统的情报面板。与医院的HIS、PACS系统连接, 可以调阅患者的基本情况、诊断信息和PACS影像数据。手术室到手术室外部的音视频通信通过医院现有的标准局域网传输完成, 保证医院内现有的网络出口都能收到高清的手术直播、点播图像。手术间安装相关的数字化信息系统, 护士工作站安装操作终端, 家属等候区可安装手术排队信息屏。系统的设计要求满足整体化的要求, 功能集成度高。

3D手术影像工作站整个设备嵌入墙体内部, 内部完全密封, 同时3D手术影像工作站外表面可以承受手术室内经常性的消毒与清洗, 保证了3D手术影像工作站在手术室内无菌环境下的安全使用。

同时3D手术影像工作站采用模块化设计, 可以根据客户的具体需求来进行任意模块搭配, 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通过模块化嵌入式设计, 不仅减少了设备在手术室内占用的空间, 增强了手术室空间的利用率, 还极大地减轻了手术室护理人员的维护工作。3D手术影像工作站采用前开门式设计, 极大地方便了设备的可维护性。

功能:完成术前、术中、术后全过程管理

3D手术影像工作站是从患者准备进入手术室开始到术后离开手术室的全过程管理, 从“术前”手术室环境达标和手术安排、相关科室和物品的准备、医师对患者信息的了解, 到“术中”手术室设备集中控制、手术信息实时采集和对外互动并在电动手术台上完成手术, 再到“术后”整个过程信息汇编用于追溯及分析。

*医院信息系统集成

与手术相关的信息源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图像 (X光、超声、MRI、病理等) 、检验参数、生理监控参数、麻醉参数、手术视频、手术环境、手术器械等, 这些信息的存在形式包括文本、信号、图形、图像、视频等, 其特点是信息量大、信息源多、价值高。基于上述信息的采集、传输、显示、管理与控制, 主要实现如下基本功能:HIS、PACS、LIS等信息的接入显示与控制, 生理监控参数的采集与显示, 手术视频画面 (内窥镜、无影灯或头灯摄像、场景摄像) 的采集、显示与控制, 手术安排与过程管理。

*手术影像视频管理

借助现代化视频通讯系统, 可将手术过程实时传送到手术室外任何地方, 从而实现远程示教、专家会诊、手术观摩、医生与家属视频交互、手术医生与病理科医生针对手术切片的在线图文和语音交互等。且这些资料可以高质量格式存储在DVD、CD、硬盘或者医院服务器等多种存储介质上, 方便归档和图文处理。

*手术室中央控制管理

可以帮助医护人员通过触摸屏监控手术室环境, 实现对手术室内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以及血压、脉搏等病人生理体征进行实时集中监测, 并将相应参数输入到数字控制器, 发出数字信号操作各动作元器件, 如气动阀、传动开关、电磁开关、数码显示屏等, 将各种参数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确保手术室达到使用要求。

*手术排队管理系统

可使用于手术部各部门, 手术过程按照《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行规范化、合理化管理, 根据患者信息、手术室使用情况、医护人员情况对手术时间与手术室进行合理的安排, 以提高手术室的资源利用率与手术过程的安全性, 并且可以通过办公室、护士站、手术室、工作区、洁净走廊、家属等候区等位置的一体机进行手术信息管理和查看。

*手术示教远程会诊

微创手术方案 篇10

目前, 在手术室建设中普遍存在的情况是:有的医院只构建一部分洁净手术室, 而剩下的手术室只在装修装饰方面按洁净手术室的标准去做, 不做空气净化;有的医院则索性所有手术室都不做空气净化, 只在装修装饰方面全部按洁净手术室的标准去做。由此一来, 使得手术室建设或更新完成后投入使用时, 暴露出种种弊病:

第一, “普通手术室”与“洁净手术室”的交叉感染问题。众所周知, 普通手术室在手术前必须做全面的消毒, 而洁净手术室则只做术前自净。普通手术室更新时按洁净手术室的装修标准完成后, 由于气密性非常好, 所以在做完全面消毒后, 室内气味久久不能流通, 甚至导致手术无法进行, 久而久之, 连洁净手术室的室内及走廊也能闻到消毒的气味, 严重地感染了洁净手术室的空气净化, 造成交叉感染。同时, 也影响了医院整体形象, 使患者不能安心治疗, 间接地降低了手术室利用率。

第二, 普通手术室按净化手术室标准只做装修而不做空气净化后出现的缺氧问题。普通手术室按净化标准装修后, 没有窗户, 室内空气不流动, 外界空气进不来, 医护人员和患者会严重缺氧。在室内加装新风机引进新风则很容易造成室内细菌严重超标, 新风管道加装过滤器的作用并不明显。另外, 由于新风没有通过冷热处理, 引进室内后容易造成室内温度不稳定, 导致手术存在极大安全隐患。

针对上述手术室建设中存在的矛盾和情况, 作为“手术室和ICU的管理专家”, 谊安早在三年前就开始探索手术室设备、流程、信息、净化工程等的整合优化之道, 并于2006年2月专门设立空气净化工程公司, 致力于为医院提供智能数字化洁净手术室、ICU/CUU工程解决方案。依托自身在危重症领域强大的产品优势, 谊安近年来不断加强与国外同行的交流合作, 还与世界领先的建筑工程公司和医院管理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制定了严格的洁净手术室整体施工工艺标准和规范, 使洁净手术室的建设能够在完整、合理、可靠的施工质量下完成。

目前, 谊安已研发出一套有特色的洁净手术室解决方案, 能有效降低医院成本, 为医院带来“物超所值”的投资回报。

首先, 谊安能快速实现洁净手术室内设备的信息化、模块化。由于谊安在手术室设备如吊塔、手术无影灯、手术床等方面具有强大的研发和制造能力, 在手术室信息管理系统方面也走在了行业的前列, 因此能快速实现洁净手术室内设备的信息化、模块化。在医院旧手术室的改造过程中, 可能会出现手术室层高太低的情况。这时候, 一般的洁净无影灯和吊塔可能无法安装。如果医院需要医疗设备商专门订做, 费用无疑会大大增加。而谊安由于在手术室设备和信息系统方面均已形成相当规模, 成功将软件系统与硬件相结合, 形成了整体解决方案, 故能根据医院的具体要求和现场需要, 很快模块化地组装出一套美观实用的产品。谊安精心设计的智能数字化洁净手术室, 凸现人性化的规划与流程, 能按照工作流进行各功能区域的设置和优质的空间布置, 从而实现了设备、耗材等物资流更加合理和安全的管理, 实现无菌环境再造, 极大地提高了手术室效率, 并有效降低医院成本。

其次, 谊安能有效帮医院手术室实现洁净空调节能化、设备智能化。现在国内多数洁净手术室都采用集中共用新风系统, 新风的预处理 (除湿、冷却、加热) 需要耗掉非常大的能量, 从而造成医院营运成本的增加。目前国内还没有一家公司在这方面采取有效措施。针对这一情况, 谊安采取集中新风分体处理的方法对手术使用的新风进行处理, 有效实现了洁净空调节能化, 大大降低了医院运营成本。

上一篇:叙事时间策略下一篇:递归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