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蜕变(共10篇)
成长蜕变 篇1
一、成长的蜕变
2006年, 我第一次体验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工作。这群刚从幼儿园飞出来的小家伙, 像一群蜜蜂, 嗡嗡嗡、闹哄哄, 让我头昏脑涨。其中有个学生, 更是让我头疼。
这个被“誉为”幼儿园的“混世小魔王”的小家伙叫王志。别看他个头矮小, 但身手相当敏捷。某个学生挨他一脚, 只“哇”地一声, 他却早已奔至千里之外。上课时, 您可别指望他能安坐在凳子上, 或许他会趴在地上, 悄悄地潜到别人的桌子底下, 或许他会在同学背后搞小动作。在课堂上, 你会听见有人叫:“老师, 王志拉我头发了!”“老师, 王志掐我胳膊了!”“老师, 王志在我书上乱画!”“老师, 王志……”
这个在幼儿园大名鼎鼎的家伙, 在小学继续着他的辉煌。有孩子来报告被打, 我知道, 是王志!有老师来反映学生被欺负, 我知道, 是王志!王志, 他充当着一切不正之事的主角。
我N次地在教室里教育他, 他脸不红、心不慌, 只是低着头, 一言不发;我N次地在办公室教育他, 他仍然脸不红、心不慌, 只是低着头, 一言不发。我疑惑他是如何练就成这金刚不坏之身的, 于是我去家访, 向他母亲反映了他的在校情况, 他母亲顿时气得说不出话来, 这时我看了看他, 他正斜站在桌子边做作业, 手里握着笔, 眼睛无神地望着远处, 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我有些失望了, 或许这个硬骨头我是注定啃不动了吧?但我不甘心, 我向几位邻居了解他家的情况。他们告诉我, 王志还有个弟弟, 较他要听话得多, 王志常被别人告状, 他的父母很舍得教育, 总是拿扫帚把他打得满天飞……
老马也有失蹄的时候, 这天, 王志和一个大个子的高年级学生打起来了, 王志这个长胜将军终于遇到劲敌了。那个大个子学生仗着个头高, 把他夹在腋下, 用膝盖攻击他的要害部位, 王志奋力挣扎却无济于事。
这一幕正好被跨入校园的我看见, 我高声呵斥那个高个子学生。他立即住了手, 呆站在那里。我跑过去, 把王志拉到一边, 询问他的伤情, 得知并无大碍后, 我把高个子学生严厉训斥了一顿, 让他离开。
然后, 我把王志带进办公室, 拉过椅子让他坐下, 问他这次打架感想如何。“他是从背后抓住我的, 不然我才不会输呢!”他脱口而出。我顿时哭笑不得, 但我丝毫没有表露。我只是淡淡地问:“你知道陈老师看见你被打的时候, 心情是什么样子的吗?”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王志低下了头, 脸红了, 他小声地说:“你很紧张, 很担心。”我很欣慰, 接着问:“我的紧张、我的担心, 都是因为谁啊?”“因为……我。”
我静静地告诉王志, 每个学生都是家长的心头肉, 也是老师的心头肉, 看见他们受伤了、受痛了, 我们老师也心疼。他带给别人伤害时, 老师为那被伤害的孩子心疼, 而当他成为受害人的时候, 我们同样也为他心疼。我没有要求王志“不许打架”, 但我觉得, 他应该有些想法了。
果然, 相对平静地过了一段时间。
一天, 一个科任老师把王志揪到了我的面前, 告诉我, 课间他又打架了, 还说教育王志“你怎么不像你弟弟那么听话?怎么总是这么烦!”时, 王志还顶嘴了。
我看看眼前的王志, 满脸的愤怒、似乎还带着不平, 很明显, 他已被科任老师劈头盖脸地大骂了一顿了。我仔细地问了才知道, 原来是一个大孩子欺负小女生, 他路见不平, 所以动手了。
我先表扬了他, 说对小同学有爱心是对的。然后, 我问他:“你觉得弟弟乖还是你乖?”
他低头不语。我说:“都说你弟弟比你乖得多, 因为他不打架……”“不, 他还不是打架!”王志打断了我的话。我说:“你很有爱心, 我觉得这点, 你比你弟弟强!”他眼睛里似乎有了一丝神采。我接着说:“但是, 为什么大家都觉得你弟弟是个乖孩子, 而你不是呢?”他若有所思。我继续说:“比如今天, 你本来是出于正义, 为什么却遭到了老师的批评呢?”“她问都没问, 就骂我了!”“是啊, 为什么老师看见你们两人在打架, 却问都不问, 就开始批评你呢?”“可能, 可能, 可能是因为我以前打架太多了吧……”“那, 怎么才能改变你在别人心里的不良印象呢?”
谈话就此结束了, 我选择不用我的嘴来告诉他答案。
他虽然很调皮, 但他很智慧。看见老师, 问好声最甜的, 是他!下课擦黑板, 跑得最快的, 是他!上课铃响了, 你刚要踏进教室, 大叫“安静”的, 是他!为集体出力跑腿, 最踊跃的, 是他……
如今, 他已经回到了同学中间去了。没有满地跑的文具了, 没有痒痒手痒痒脚去骚扰别人了, 没有谁再打断教学告状了, 那个“混世小魔王”消失不见了。
二、班主任感想
不放弃:哲学家詹姆士曾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重视, 包括如王志一样的似乎没有丝毫优点的学生。但往往老师们会因为这类学生频繁的顽劣的表现, 对其丧失信心, 从而抹煞了他得到他人认可重视的希望。教师的放弃, 会让孩子彻底丧失自信, 使其对习惯养成和学业完成显出不屑的姿态, 从而进入“破船破划”的不利状态。有老师倡导做一个“善忘”的班主任, 我很赞同, 不要老是盯住这类学生的弱点, 不要在心里给他们定型。
少批评:像这类长期犯错的学生, 什么都缺, 但就是不缺“批评”。如果你老是如碎碎念般批评、批评、再批评, 不仅让自己又烦又累, 还会让孩子麻木。如果对他进行暴风骤雨般的批评, 激烈的言语往往还会激起学生强烈的自我防卫意识。如此, 再多的“教育”也成了无用功。
多体恤:爱是教育的基础, 没有爱, 就没有教育。每颗心都有最柔软的地方, 对于这类蒺藜似的学生, 只有你入微的、真诚的爱, 才能触碰到他内心的柔软, 才能让他明理、思变。对他的伤动心, 为他的痛动情, 让他感受到自己在老师心里地位重要, 人生价值得到认可, 才能与教师做心灵的沟通、感情的交流。他一旦懂得了感恩, 转变就会变得格外容易。
摘要:蝴蝶虽是美丽的, 但蜕变却是痛苦的。蜕变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成长的过程也必然如此。所以说成长是一种蜕变, 只有经历了磨难, 才能破茧而出。都赞老师为辛勤的园丁, 而身为教师的我们, 也总是把“桃李满天下”看作自己价值的体现。但几十个人的班集体, 学生们性格各异、爱好不同, 个个乖巧是不太可能的。我们难免会遇到几棵让我们伤痛脑筋的蒺藜, 不但不能期待它的花果, 反而整日担心它会刺了别人、也扎自己。
关键词:成长,蜕变,感想
成长蜕变 篇2
有一件事情,不管你想还是不想,它都会悄悄的来到你身边,让你发生一系列变化,那就是——成长。
我们我是无时无刻都在成长,一直到老。成长的时候,有时任性,有时后悔,有时欢乐,又是倔强,而我,是执着。我不敢放弃,也不喜欢放弃,在我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要做,就要把它干好。
这种性格,我从小就有了。
这是我的小姑对我说的:那是我还在乡下,才刚学会走路,有时也避免不了跌倒,妈妈带我在操场上练习走路,我站在操场这段,妈妈站在操场那端,虽然只有几十米,但在我的眼里,是想当长的一段距离,在妈妈还没有发令的情况下,我已经朝妈妈走来,当时不懂妈妈在干什么,以为他要丢下我了,我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追上妈妈。
我像一条刚出生的小狗,想要好好的走路,却不时向大地“亲吻”几口。我走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上,天空阴沉着脸,我是多么希望下一场雨,那样,妈妈就会带着我,回到温暖的家里。可是,天空如同重获新生一般,闪烁着明亮的阳关。
没有了外界的帮助,无奈的我,只好决定,今天怎么样也要把它走完。
爆发意志的我,重新燃起了信心,即使跌倒了,不再吭声,即使快要放弃,也要拼搏。最后,凭着我执着的意识,我完成了。
我不会为我的性格感到无知,相反,我会为它感到骄傲,正是它,教会了我不能放弃!
成长,无悔
回首过去,总觉得自己错过了太多太多。当眼前的时光悄然流逝,才觉得我应该细细去思考人生了!
童年是人生中最无忧无虑的一个阶段,不用想着自己的成绩的好坏,不用担心自己的温饱问题,更不用去思考我的将来,我的明天将要去怎么做……然而当我们进入初中以后才会明白:原来社会中的一切并不是那么的美好,童年中的一切都是我们天真的想法。步入初中以后,我才慢慢领会到这一切。当第一次月考以后,看着自己的名次,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刷刷的”向下落。我知道了,其实竞争是残酷的。你不努力,这个世界就会将你out。学习就像逆水行船,也像一个弹簧器,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面对家长的责备,我无言以对,默默接受现实。
可是我相信,我并不比别人差,我只是比别人不够努力而已!相信自己,加油!
这一刻我发现自己成长了,懂得去思考了......
成长的蜕变
每个人都会成长,都会接受时间的洗礼。
“这件不行,不漂亮,太便宜,就那件贵的吧。”我对着衣服挑挑拣拣,不是嫌这件不好,就是嫌那件太旧。在往镜子和衣橱间来来回回地跑了无数趟之后,终于敲定下了一件自己认为很满意的衣服。这满橱子的衣服,都是平时我央求妈妈买的,有的根本就没穿过一回。
这就是小时候的我,穿衣服特别讲究,爱慕虚荣,小区旁服装店的老板看见我都是笑呵呵的。
岁月如潮水,冲刷着你的棱角,磨平了你的桀骜。看见爸爸为挣钱养家而一整天站在讲台上给学生上课,回来时嗓子沙哑连话也说不出来时,想到我平时买衣服大手大脚的习惯,心里感到很愧疚。
又到换季的时候了。有一天,妈妈高兴地拉着我的手说:“走,楼下的服装店新进了一款风衣,是你最喜欢的款式!”我楞了一下,拒绝了“不是还有几件风衣吗?”“那几件不是有点旧了吗?走吧,是你最想要的颜色。”妈妈说。“我…我不想要。”我吞吞吐吐地说道,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妈妈先用诧异地眼光看着我,紧接着脸上露出从未有过的惊喜的笑容。
成长的蜕变 篇3
——题记
时间匆匆过,不知不觉中我已度过十三个春秋。
那牛毛细雨般的风雨在不停的拍打着我心灵的窗户;那甘泉一般的启迪在不断地滋润我干枯的心灵。
“一二一,一二一……”在父母不停的口号声中,我也小心翼翼的迈出第一步。父母朝我露出清晰又欣慰的目光;当我迈出更多的第一步,跌跌撞撞地与大地接吻时,父母朝我们迎来鼓励的目光。从站起到跌倒,从跌倒到站起;从一步到两步,从走到小跑;我会走路了。
在一步步中,我有了人生中走路的蜕变。
“大,小,多,少······”当父母口中不停的重复这一个个字眼,我有模有样的说出第一个字,父母对着我笑而不语;当父母哄唱着儿歌,我一遍一遍的学唱,父母流露出的是满满的幸福。当老师手把手的教我拿笔、一笔一划的写字;当我吟诵着唐诗宋词,在师长们的笑容中我一点点成长。一个字、一句话;一首诗,一篇文章。从不会到尝试,从尝试到领悟,从领悟到得心应手,我长大了。
在牙牙学语中,我经历了人生中语言的蜕变。
“没事了,不哭······”当父母满脸的心痛安慰着受伤的我,在那点点滴滴的话语中,我的伤痛一点点退去。当学习上又遇到了拦路虎,当我和朋友闹矛盾,父母师友的讲解劝慰,我又一次明白我应该如何面对学习的困难,如何处理与朋友间的相处。一天天,一点点我长高了,我长大了,我心理承受能力强了。父母笑了。
学会面对,学会自强,这是我人生成长中的蜕变。
慢慢长大,慢慢蜕变。在人生道路中的风风雨雨,总敌不过那希望的阳光。一点点面对,一点点收获,这就是成长的蜕变!
山东省诸城市树一中学七年级(6)班
指导教师:宋秀萍
点评:
小作者选取了人生中三次蜕变,从身体到心理,让我们看到一个成长中的孩子所付出的努力与蜕变。从走路到牙牙学语,从牙牙学语到学习,从学习的困难到生活的困难。在每一次蜕变中有亲朋师友的帮助,更有自己的努力。文笔细腻,层层推进,首尾呼应,随时点题。
新红岩:磨砺中蜕变成长 篇4
2009年, 新红岩完成了江北基地搬迁和转移工作, 顺利实现了两个基地之间的生产转换衔接。
2009年, 新红岩狠抓技术革新和新品研发, 先后完成了红岩杰狮牵引车、自卸车和载货车整个系列以及红岩杰狮牵引车、载货车轻量化优势产品的研发。
代表我国重卡未来发展方向的全新高品质重卡——红岩杰狮2009年在北京隆重举行上市活动。随后, 上汽依维柯红岩天然气重卡也通过重庆市验收, 增添了产品亮点。
2009年, 新红岩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采用“质量门”、Ando系统等有效方式, 严格控制产品制造过程质量, 产品质量和装调质量得到大幅提高;改进现有采购模式, 逐渐采用集约化方式采购, 从制定上游供应商, 过渡到正常采购, 建立供应商信息平台, 有效规范采购流程。
成长 蜕变 篇5
回首,那些流逝的岁月,那些离逝的风,那些飘落的雨,还有,失去的一切。
成长想必便是如此,在懵懂中开始,在恍惚中结束,来时不带一言一语,去时不留一迹一痕,让我们捉摸不透。
在成长的岁月里,有我们悲伤的影子,快乐的影子,欢笑的影子,还有惆怅的影子。酸甜苦辣,五味杂陈。在成长岁月里,我们任情高歌,随意奔放,我们不拘一格,自由自在。
回想着那些如梦如烟的往事,那些与你擦肩而过的人,无不洋溢着芬芳。陌生人的一次微笑,母亲的一声叮咛,老师的一句鼓励,同学的一次问候。原来,我的身边,有那么多的人,那么多的关心。成长的天空,总会时不时飘过这些关心,那般柔软,那般甜蜜,让我“沉醉不知归路”。
伴随着悠悠岁月,成长已不仅是如此,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已学会了蜕变。
蜕变,就如蚕化蛹成蝶,那个过程,漫长艰辛,却也美丽,成长的蜕变,总需要付出代价。
在不知不觉中,我们会发现,自己再也不是那个曾经,或许,我们会变得成熟,变得稳重,亦或是我们会蜕变成另一个自己,完全找不到曾经的影子、柳绿落,雁南度。秋意正浓,人儿何处,弯菊黄,长叶枯,秋暮意深,滴水难溶,昔色满月,冷月堪寒。支一地碎影,踏满地残红,却道是,持花只看流年,弄影又触浮生。成长是本书,翻得不经意会错过,读得太认真会落泪,即便如此,也只能空叹,成长岁月,聚散两匆匆。
品味那些成长岁月,幸福在左,悲伤在右。曾经,我感受到的是左边的幸福片段,而今,我触及到的却是右边零碎的悲伤记忆,那些,多姿的,迷茫的,懵懂的,落泪的,婀娜的……都撒播在了沿途的风景之中。
于浅笑中执着,书写下这些成长岁月。万千心绪轻锁眉间,千言万语终究化成了纸上悲凉,让我们从成长开始,从蜕变结束!
“哈利·波特”的成长蜕变 篇6
近日, YouTube上出现了丹尼尔·拉德克利夫面试《哈利·波特》的原始视频。“当时我的反应是,‘哦该死!’”他一脸苦相。很多演员都会回顾自己的表演,但丹尼尔讨厌这样,这是他年少时看了太多次样片造成的。“那是一个无论怎么看都会憎恨自己的脸的阶段。”
这个形象亲切、迷人、易于取悦的男孩有着生动又不失温柔的蓝眼睛,他先谈了龙的蛋和魔法石。现年26岁的丹尼尔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哈利·波特》的大赢家。“我认为我得到哈利·波特的角色,完全是因为我戴眼镜的样子好看。”他说。事实上,他在《哈利·波特》之后的职业生涯,一直致力于证明“我是一个好演员”。
自我批判
丹尼尔也许是我见过的最善于自我批判的人,他像个口齿伶俐、思维汹涌的机器,不停地审视自己是否自满或傲慢。目前他的身高接近1.7米,胡子很沧桑,但看起来还是个少年魔法师。“你好,我是丹,”他直截了当地打招呼,“我知道我是谁,但让我们跳过名气这些废话。”
这天接受采访,在改进版的福尔摩斯故事中,丹尼尔饰演丑陋的伊戈尔,詹姆斯·麦卡沃饰演阴森可怕的医生。像所有的公关活动一样,我对名人们感到同情,他们在酒店的房间里就像被挟持的人质一样,尤其是丹尼尔,他始终都要被看作是哈利·波特的化身。作为一个谦逊的人,这就是丹尼尔所面对的窘境:怎样亲切又不妄自尊大地面对记者的采访?“我真的不觉得我自己的想法有多重要,”他说,“但我总是担心我的所作所为会适得其反。”
丹尼尔经历了成名后所带来的所有负面影响。怎么可能会没有呢,这个男孩在21岁前就参与了8部好莱坞大片,具有全球第二大电影的版权(全球累计票房70亿英镑),并已成为演播室聚光灯下关注的焦点人物。他是怎样在这个永不停歇地要求他自拍、哭泣或者讲魔法咒语的世界中保持理智的呢?
最大的幸运
他说,他最大的幸运就是他的父母。他的父母曾经都是演员,父亲艾伦是文学经纪人,母亲玛西亚是选角代理人,所以他们对试镜、脚本、费用和合同义务等事情了如指掌。此外,他们放弃自己的事业来培养他:艾伦是他的监护人,玛西娅是他的经纪人。丹尼尔说这对他的确有所裨益。他是父母唯一的孩子,他说:“因为我年纪轻轻就成熟了,不得不在尚且年幼的时候同大人们对话。拍摄《哈利·波特》系列电影时,我同我的父母和老师对话,他们同时也是我的同事。”他最好的朋友也不是戏中的演员,而是剧组中的工作人员。
想想这样的画面就很奇怪:这个年轻的演员假装在霍格沃茨学习法术和药水,然后又到真正的课堂学习化学和数学。丹尼尔从来不觉得他适合在电影拍摄中适应私人学校的生活:其他人的父母都是律师、医生、银行家,相比之下他的背景感觉有些玩世不恭。“你知道,当我演波特的时候,我的学习进步很快,因为都是一对一的辅导。”5年中都是同一个女士教他艺术类科目,而这位女士的丈夫教他科学类科目。
他经常从学校跑出来,躲进化妆间,而助理导演就会在制片厂里找寻他。“因为当你在现场的时候,尤其是你十一二岁的时候,你有很多乐子。当有人说,‘好了,现在你该回去上3小时课了’,这多让人难受啊。”而在17岁的时候,磋商《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2》合同的时候,尽管在3A成绩后他已经不再接受正规教育,他还是要求英语家教每周给他上3小时的课,让他继续读书和思考。“家教可以带我浏览《尤利西斯》的章节,在此之前,这些事我绝不会独自去做。”
不做童星
然而艾玛·沃特森还在继续接受教育,波特系列电影结束后,她来到美国布朗大学学习英国文学。我想知道拉德克里夫是否希望他也如此。“你看,有些事并没有发生在艾玛身上,也许同样不会发生在我身上,她做得很好。不过当时我真的很担心,人们会想写些关于我们的故事,‘他们曾经很有名气,然后他们就消失了’。如果我到大学学习3年,没有任何电影作品,人们就会有很多机会写出这样的故事来。”另外,他补充说,学校是让你发现你想要做什么的地方,而他已经知道了。
所有波特系列电影中,在他之前,有些昙花一现的童星已经不见了踪影,或者更糟糕的是,有的夭折了,有些被痛苦地遗忘了。就在此前一天,在音乐剧《雾都孤儿》中饰演那个善于躲藏的小扒手的杰克·怀德,因酗酒死于53岁,在报纸上,他给丹尼尔写了一封公开信,警告成为童星会毁了他的一生。丹尼尔的第一部电影,《巴拿马的裁缝》的导演约翰·保曼,声称拍波特系列电影成为童星会毁了他的童年。而且,随着系列电影一部部的上映,等待他名声败坏的声音甚嚣尘上。“当你听到所有人都在说这些,你会很想爆粗口!”
当人们说他再也拍不出电影巨作了,他只能颔首同意。“我说,‘这绝对是真的。其他任何人都是如此。’但我认为,在我很小的时候达到这样的高度能让我重新评估对成功的定义。11岁那年,我就已经是拥有巨额资金的电影版权所有人。这是人们想要争取的,可对我来说,这个目标却水到渠成。”
他是如何成为朱迪·福斯特(奥斯卡最佳女主角,金球奖终身成就奖)或者克里斯蒂安·贝尔(奥斯卡及金球奖最佳男配角)那样的明星,而非永远只是个童星的?丹尼尔接演了《恋马狂》中的一个角色,扮演一个弄瞎了马的男孩,虽然他很少接演舞台剧。在一个场景中,他全裸上阵,当时他的想法是,要尽可能远离波特这个角色,越远越好。这部剧让他收获了很高的赞誉。
关于酗酒
但是,结束波特系列电影之前,他曾经酗酒,醉醺醺地上台——尽管当时没有人知道,也从没有影响拍摄。“如果能用‘令人兴奋、着迷’与‘有点狂野’这样的词汇描述我那时的生活,就再合适不过了。”他说。但事实并非如此。他吓坏了。“人们都在说:这样的生活再适合我不过了,当所有的人都这样认为的时候,真的很吓人。另外,我脑子里会浮现出一些演员的生活状态。比如彼得·奥图尔(奥斯卡终身成就奖,曾受酗酒困扰,后因患上胃癌戒酒)。那样的生活不会给任何人带来好处。我自己也不开心。”
nlc202309082047
在被媒体曝光前,他停止了酗酒。“有时候你会想:我不能这样做,我不想搞砸了。”他有过一些反复,但这两年来一直滴酒不沾。他还是会抽烟,也还有些不良习惯。在伦敦很难清醒地生活,在那里喝酒被看作是天经地义的乐趣。“这是我觉得很难在这里生活的原因之一——你很难跟别人说:你想见个面喝杯咖啡吗?或者,一起出去吃晚饭吧。奇怪的是,人们会认为你在邀约,而实际上,我只是想见见你,但不想去必须得喝酒的地方。”
“成为一个好演员。”
丹尼尔一直非常努力,他参演最能锻炼他演技的角色,拓宽角色范围,努力“成为一个好演员”。在百老汇,他为准备舞台剧《如何不需要真正尝试就能成功创业》而学会了跳舞。他是《如果……,将会怎样》浪漫爱情片的主演。他说,所有《哈利·波特》中的明星都在通过电视谈话节目展示自己是复杂而有才华的成年人,来驱散他们还是童星的想法。“当《星球大战》上映的时候,马克·哈米尔(在《星球大战》系列电影中扮演主角)可没什么机会去上聊天节目,做说唱表演。”此后,哈米尔的职业生涯步履维艰,但丹尼尔在NBC节目中所做的饶舌表演展示了他前卫的一面,为他赢得了《改变游戏规则的人》的主角。
他喜欢复杂的语言训练,这既显示了丹尼尔的自学能力,也体现了他的不安全感。“因为我很担心有一天我会记不住台词,所以我想做一些事来证明自己的记忆力还是不错的。”这份不安源自于他缺乏正统培训。直到他接受《恋马狂》的声乐课程,他才简单地掌握了相关技能。与美国年轻明星们,比如保罗·达诺一起工作时,他观察到他们在戏剧学校里学到的“专业技艺”,包括延伸背景故事,做大量的笔记。而丹尼尔只是一遍又一遍地读自己的台词。他听说安东尼·霍普金斯在拍戏前会把剧本读上200次。“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真的,但我明白其中的道理——只有这样才能烂熟于心。只有这样,你才能知道自己表演得有没有问题,剧情是怎样的,以及深入了解你所扮演的角色。”
在饰演波特的那些年里,整个行业的运作都依赖于他的勤奋和勇气,这让他感受到“真正有机会给大家带来乐趣”。他对浮躁的人很反感:“演员们应该摆正心态,没人有权利自命不凡。”丹尼尔对自己很苛刻,他说这是应该的,在这个行业中,“人们通常只会说你想听到的话。”只在过去几年中,他才感到,人们请他是出于赏识他的才能,而非仰慕波特这个角色的名气。“那是个关键时刻,我意识到,我是属于这里的。我在伦敦和纽约已经获得了不少的经验,是这些经验让我成为了现在的自己。”
然而,除了丹尼尔,很少有第二个人在26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第二个10年的事业高峰。丹尼尔对人们对他长久的关注并不在意,但若有人觉得他对波特这个角色带来的财富和名气忘恩负义,他就会很不悦。当他在拍摄波特系列电影,很少出现在公众面前的时候,这种关注就更多了。“现在我出现在公众面前的机会多了,而所有看过《哈利·波特》,和我一起成长的人,也都更多了。”
关于名气和财富
大部分《哈利·波特》的粉丝都很友善,“尽管有时候人们会走过来,做出很粗鲁的举动”。在伦敦,人们都觉得自己有权对他更亲近。“最疯狂的粉丝都在日本或者墨西哥。到了这些地方,我索性就待在酒店房间里。”有几次他被女粉丝要求在其胸部签名。他摇了摇头,感到很震惊。“通常提出这些要求的人都特别年轻,但我只合影,我不会这样做!别让任何人这么做。别让别人在你的胸部写字。”
他一直饱受狂热粉丝的骚扰,所以雇了一名全职保镖。丹尼尔会去比较平民化的特易购超市,他也不会乘地铁。他发现安保很有用,“这不是因为我觉得有人会袭击我,只是以防局面失控。”
他很早就学会了只和正派的人士打交道。他的私人助理是他在《如何成功》中的舞蹈老师。当被问及如何看待名气的时候,他说,“要当心你所信任的人。不要认为名气是必不可少的,名气永远只是一时的。还有尽量不要阅读网上关于自己的东西。”
一开始,丹尼尔是拒绝加入社交媒体的,但是大家都在这样做。“但我觉得一个演员同影迷最好的关系是你做出他们喜欢的作品来。其他关系都是虚伪的。而在Twitter上的活跃程度却比做出好的作品更受关注。”
我问他如何看待财富,据报道他身价7000万英镑,他看起来很尴尬。他说他没想过这些。“我从来没有特别奢侈过。我觉得英格兰人有着这样的心态:太可笑了,11岁的孩子就有那么多钱。”他生活相当简朴。“我从来没想过炫耀,因为那时人们会说:哦,他在炫富。每当我看到开着宾利车、自命不凡的家伙时,我觉得那很愚蠢和可悲。”
同样,他对时装也不感兴趣。设计师们给他寄来很多东西,但他很少穿。“我不是一个植入式广告人。”他拒绝广告活动,主要是因为在工作中他最厌恶的两个部分就是服装配饰和拍照。
金钱是他生活的润滑剂。钱让远距离恋爱轻松了很多。他的女友是他在两年前拍摄《杀死汝爱》时遇到的,30岁的女演员艾琳·达克住在纽约,而丹尼尔大部分时间在伦敦。“艾琳有天晚上也对我说:你很幸运,你是个富有的人,你把钱都花在书上,而你因此挣到更多钱。”
丹尼尔的自我批判从来没有停止,但他说他现在过得更快乐了,与哈利·波特能够和平共处。当他观看原始视频的时候,意外发现自己很宽容年少时的自己。“我想,我真的太安静了。在我看来,这对一个演员是很重要的品质:当有人在说话时,不要去抢焦点,倾听就够了。我想,11岁的我,做得还不错,是值得肯定的!我并不经常快乐地回顾过去,所以看到视频时我觉得很开心。”
[译自英国《泰晤士报》]
成长蜕变 篇7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 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构成。三者处于冲突——协调的矛盾运动之中。自我在寻求本我欲望得到满足的同时, 要接受超我的监督, 对于本我和超我的对抗状态起调和作用。只有此消彼长的三者在人格发展中达到和谐统一, 才能实现人格的健全发展;一旦一方过分压抑另一方, 三者的平衡关系失调, 个体在成长中就会精神崩溃, 最终走向毁灭。心理小说开创者霍桑在代表作《红字》中塑造了文雅而又虔诚的牧师丁梅斯代尔, 在本我欲望冲动下, 挣脱了自我的束缚, 爱上了一位有夫之妇, 而这与当时清教教规是背道而驰的。激情过后, 他发现自己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超我的不断谴责使他一再受到心灵的折磨, 但最终在自我的调控下实现了精神的救赎;霍桑的另一部作品《年轻的布朗先生》中, 主人公布朗因受魔鬼——欲望的引诱, 离开新婚不久的妻子来到林中与魔鬼相会。路上, 布朗在“去”与“回”的问题上做了激烈的思想斗争, 本我和超我间的矛盾最终以本我优势获胜。回到现实生活中的布朗变得冷酷, 沉默寡言。没有了自我的调节, 内心无法摆脱煎熬, 布朗在忧郁愁闷中死去。他是本我和超我矛盾不可调和的牺牲品。对比分析霍桑笔下的两个人物, 他们最初都折服于本我对于欲望的诱惑, 而由于自我调节作用不同, 一者, 丁梅斯代尔从本我走向超我, 达到了人格的升华, 顺利地完成了成长的蜕变;再者, 布朗没有完成从本我到超我的跨越, 自我未能走出人格的冲突而精神崩溃、生命枯竭。因此, 从心理学的角度对霍桑笔下的两个人物进行心理层面的深刻分析, 发掘其行为的内驱力, 对于更好地理解人性内涵, 总结成长经验, 实现健全的人格起指导作用。本文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对比分析人物内心矛盾发展过程, 探索他们在成长中如何蜕变, 从而探寻生命的终极意义。
一本我对“爱”与“罪恶”的妥协
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的部分, “是与生俱来的、无意识的结构部分。它由遗传的本能、欲望所组成, 肉体是它的能量源泉”。它依据“快乐原则”行事, 不顾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约束, 其目标是求得个体的舒适, 是非理性的、本能的冲动。对于爱的追求, 是人的一种本能、原始性的, 它深藏在每个人的内心里。《红字》中的牧师丁梅斯代尔自然有追求爱与幸福的权利。在本我的支配下, 他与白兰相爱, 并有了爱情的结晶———珠儿。但是他们的爱情是不被祝福的。因为一心维护清教的丁梅斯代尔违背了教规, 与他人的妻子通奸。而清教主义主要提倡虔敬、严肃、诚实和勤勉, 主张道德的自我完善。清教徒在宗教上是十分严格的, 他们不禁忌性行为, 只要是夫妻间的, 而不是婚外的。因此, 丁梅斯代尔和白兰在本我冲动下行事违背了当时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 他又害怕当众说出自己的秘密。但是“人的一切本能, 包括性欲, 都是与人的理性统一着的, 是合理的人的需求。”在倍受良心谴责、忍受保守秘密煎熬的同时, 丁梅斯代尔仍然未能释怀对白兰的真情, 在爱情面前, 本我妥协了;小说《年轻的布朗先生》中, 虔诚而又纯洁的古德曼·布朗为赶赴魔鬼聚会, 即将告别新婚才三个月的娇妻费斯。出于对邪恶的好奇和向往 (每个人都有对犯罪的本能冲动) , 布朗的本我一再受到诱惑, 最终, 不顾妻子的挽留, 毅然决定在某个黄昏时分赶赴魔鬼之约。“一年中所有的夜晚就今晚我必须离开你, 我的旅行, 照你所说的, 也是来来去去, 必须现在到日出前完成”。虽然他也曾自责, 但是受自己潜意识中对恶的好奇本能的驱使, 采取了一种非理性的行动。此时布朗的本我显露出对自我的强大支配作用。在本我欲望控制下, 布朗未能逃脱“罪恶”的诱惑。对于“爱”本能及对“罪恶”的向往欲是本我的某种体现, 但本我是盲目的、非理性的。在本能冲动下, 丁梅斯代尔爱上了不该爱的人;布朗犯下了不该犯的错。两位主人公终未能摆脱本我得到满足的原始冲动。
二自我在成长中的挣扎
“自我是意识的结构部分, 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并得到发展的那一部分, 它处于本我和外部世界之间, 根据外部的需要而活动, 它的心理能量大部分消耗在对本我的控制和压抑上。”自我按照现实原则操作, 现实地解除个体的紧张状态而获得欲望的满足。
人是社会的动物, 都要受到社会的影响, 因此, 自我不是单纯地随心所欲地成长, 而是要根据现实原则完成心理上的道德成长, 仅仅生理和智力上的成长是远远不够的。小说《红字》中, 丁梅斯代尔因在本我冲动下犯下了基督教的十戒之一的通奸罪。作为人们心灵的救赎者, 他的罪行是不可饶恕的。作为牧师, 他倍受敬仰, 他不愿失去在社会上牢固的地位及已经拥有的很高的威望, 但又无法摆脱因本我的盲目冲动行为而带来的对他内心的谴责, 同时也不能毅然放弃对白兰的爱, 自我就这样在本我和超我的矛盾中挣扎。现实中, 本我是不能随心所欲释放其强大的能量的, 它和依据道德原则行事的超我的冲突需要自我的调节。丁梅斯代尔的自我在现实中做出了诸多努力。对于自我所不能接受的具有痛苦性的经历, 丁梅斯代尔都会不知不觉地将其抑制到潜意识里去。他一直回避着深爱的白兰, 经常把自己关在密室里, 用鞭子鞭打自己的身体, 跪在地上直到双膝颤抖, 压抑着自己内心深处的爱;在超我的作用下, 丁梅斯代尔的罪恶感急剧攀升, 他的心里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面对超我的道德谴责, 自我决然站出进行调节以获得精神上的一片安宁。为了将本能的过错所带来的罪疚感转化到社会赞赏的目标上以减轻心灵的焦虑, 他虔诚地为教民讲义, 希望用自己对事业的热爱、对上帝的忠诚来洗刷精神上的“恶”。在教民心中, 他就是神圣的化身。一方面, 他深爱着白兰;另一方面, 他又要饱受心灵的折磨。在矛盾挣扎中, 自我进行了适当的调和, 在某种程度上说, 他的心灵得到了一种慰藉。小说《年轻的布朗先生》中, 在本我的强大支配作用下, 布朗踏上了赶赴魔鬼之约的征程。途中, 本我和超我在心灵的战场上冲突不断, 支配着自我的行为。起初, 布朗就谴责自己很卑鄙, 竟然为了这样的一个差使离开新婚不久的妻子, 因此, 受良心的谴责及当时社会道德的约束, 他一再想放弃这段旅行, 摆脱魔鬼的纠缠。同时, 他的祖辈、牧师一直作为自我道德行为标准的典范约束着他的思想不会被本我的欲望拉得过远。但当他发现平日里那些道德规范的恪守者都成为魔鬼的信徒, 就连他最钟爱的妻子都未能逃脱魔鬼的控制时, 他超我的制约力量逐渐削弱, 本我渐渐占据上风。布朗在本我欲望的驱使下, 与自己挚爱的妻子、生活的村庄渐行渐远, 而愈加接近黑暗、邪恶, 最终被其吞噬整个内心。布朗的自我最终未能超脱本我, 对于本我和超我的对立未能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对比两个人物的成长经历, 自我都在成长中挣扎着, 都试图对本我和超我的矛盾予以调和, 从而以期使个体健康成长。然而, 两者自我的调节作用或者说本我的强大支配力量因人而异, 最终的成长结果也大相径庭。
三蜕变———人格的升华与破裂
弗洛伊德认为超我就是道德化了的自我, 由自我理想和良心所组成。它负责对违反道德的行为做惩罚 (内疚) 。超我依据道德原则行事, 不允许本我随意妄为。一个人若能完成从本我到自我最终到超我的转变, 才能真正实现人格的升华。若本我、自我及超我心灵之战终未能得到协调, 个体只能在心灵的炼狱中煎熬, 抑郁而终便是最终的一种解脱方式。
《红字》中, 正直、善良而又虔诚的丁梅斯代尔越是对自己本我的冲动感到内疚, 超我对个体的惩罚就越重。为了保持自己良好的牧师形象, 他压抑着本能的欲望。他不断鞭挞自己、祷告忏悔以求得心灵上的些许宽慰。但是对教民的布道讲义并未减轻他内心的痛苦, 反而加剧了内心矛盾冲突。他的精神危机和道德危机达到了极致, 最终放弃了本我。经过七年的心理煎熬, 他勇敢地走上了邢台, 把自己的罪行公布于众, 从而实现了自我的超越。死亡使他从精神上得以解脱, 完成了人格的升华。在人生的成长道路上, 每个人都会因或多或少做错事而受到处罚, 但经历了挫折才能实现美丽的蜕变。作为肉体的人虽然不复存在了, 但是他最终能勇敢地站出来, 其思想境界也得到了提升。因为人不仅仅是一种肉体的存在, 更是一种精神存在。肉体虽死, 但灵魂得到了救赎, 本质发生了转变。成长的蜕变意义深刻。而《年轻的布朗先生》中, 布朗是带着某种负罪心理开始他的森林之旅的。旅途中, 代表着某种道德规范约束的超我总是会制约着本我, 同时对自我行为的不道德实施惩罚。如果继续他的邪恶之旅, 面对和善的老人及村里的教长, 他理屈词穷, 更无颜以对他的妻子。但在魔鬼的一再劝诱下, 他仍继续自己的行程。当他看到昔日里和善的人们向魔鬼屈服时, 他的超我完全瓦解了, 自我理想坍塌了, 人格失衡了。回到村庄后, 他变成了一个冷酷而又沉默寡言的人。他与现实社会格格不入, 最终郁郁寡欢死去, 成了本我和超我矛盾激化的牺牲品。探索布朗的成长轨迹, 他起初就被强大的本我力量控制, 但超我也未停止对他的良心谴责, 自我又总是未能调节这对矛盾。他只能在怀疑和恐惧中挣扎, 直到苦闷死去。成长过程中, 我们会受到恶的引诱, 超我的谴责, 但是自我要在矛盾冲突中找到平衡, 以不至于人格破裂。
布朗成长的蜕变是失败的, 他并未因肉体的离世而得到精神的升华。
对比分析, 丁梅斯代尔和布朗在成长的道路上都受到了本我诱惑, 而良心都会因某种不道德的行为对个体施加惩罚, 但关键在于自我是否能找到一个平衡点, 实现人格的统一。尽管双方以死结局, 但意义泾渭分明。丁梅斯代尔自身的欲望与当时社会的道德准则冲突, 从而造成了他悲剧的人生。故事虽然以悲剧结束, 但他终于能勇敢地面对人生, 精神得到救赎, 这远比肉体的苟延残喘意义深刻。在自我的调解下, 他的本我走向了超我, 达到了人格结构的和谐, 实现了成长的美丽蜕变。相反, 布朗一直徘徊于本我和超我之间, 最终被两者的矛盾吞灭, 未能从本我中走出, 精神恍惚, 人格破裂。透过分析, 我们发现人的成长过程不仅仅是身体上或知识上的发展或积累, 而更是人格成长的过程。我们要正确处理好本我、自我及超我三者在人成长中的关系, 最终发挥出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顽强的意志和健全的性格等人格魅力, 从而实现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白岸杨, 王岩, 廖嵘君.霍桑短篇小说 (评注本) [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0.
[2]方英.从无知到心理失常:《小伙子古德曼布朗》解读[J].宁波大学学报, 2006, (9) .
[3]霍桑.姚乃强, 译.红字[M].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0.
[4]L·A·珀文.周榕, 等, 译.人格科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成长蜕变 篇8
一、出现“毛毛虫”
2009年8月31日,那是初三新生报到的日子。7点30分报到,我让学生9点钟到教室集中,上新学期第一节班会课,班会课上我布置了一项重要的工作———要求部分头发较长的男生下午去理发,明天早点到校,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学期。但是在9月1日,班上有一位大个子男生(身高1.82米)迟到了,而且并没有将长长的头发剃掉。作为他们的新班主任,我想给他们来一个“下马威”。于是我当时就喝止他到教室外面去,要求他先去将头发理了再进教室。也许是刚进入一个新的环境的缘故,那位男生没有反抗,悄悄地转身去理发了。
半小时后他回来了,我发现虽然他将前面的头发理了,但后面的头发仍然很长。于是我问他:“你觉得你的头发理得符合规定吗?”他回答:“老师,我是按照你的标准理的呀!”当时我马上意识到他是个很有些“毛性”的男孩,而且有很强的自尊心。面对眼前这位男生的回答,我立刻意识到自己半小时前的行为犯了一个大错,那就是很可能因为我伤了他的自尊心而把还没有来得及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给弄僵了。于是我立刻刹车,没有再在他头发的事上纠缠。
二、试探“毛毛虫”
由于是开学第一天,我还没来得及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在开学的第一天就遇到这样的学生,因此我对这些学生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如何将今天的事情做个了断,坚决不能让那位男生的心灵因此而受到伤害。为了缓和局面,也为了拉拢人心,晚自习时我到班里说了这么一番话:“同学们,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我就要感谢一位同学。他提醒我,班主任要以身作则,在同学们面前做出表率作用。以后欢迎各位同学对我工作中的不当之处及时地提出意见和建议,我会非常虚心地接受,并及时加以改正的。”说话时我偷偷地瞟了那位男生一眼,发现他虽然仍是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但已经没有了前面的那股霸道之气。我心想,第一步总算是小有成效,但要彻底解决他的问题还要花工夫。
事后,我及时地了解了该同学的情况。该同学姓许,是从城区一所学校转过来的,家庭情况正常。据其父母介绍,他在小学时就表现出了很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其班主任生病住院,在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是他协助代理班主任负责班里各项事务的处理,当时受到了学校老师和学生家长的高度评价。进入初一后,他仍有很好的表现,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但初二时在一次老师和学生的冲突事件中,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使他开始怀疑老师的崇高和威信。
了解了这些情况后,我觉得我的有些教育方法确实值得反思。“有教无类”、“因性施教”,我想,他应该是一个可塑之材,但由于老师的疏忽和他的自负及一些不良习惯,估计工作将会比较棘手。为了能够找到突破口,我开始更仔细地观察他的一举一动,随时寻找机会开展工作。
三、和”毛毛虫”的第一次谈话
到了该确定临时班干部的时候了,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也为了能看看这“野马”是否会有所表现,我决定让学生自荐。但出乎我的意料的是他竟然没有自荐担任班干部,而只是要求担任物理课代表。为了进一步了解他的思想,我决定私下找他谈谈。这次我用的是单刀直入法。
我:“小许,据我了解你在小学和初一、初二时都有不错的表现,工作能力比较强,也很负责任。为什么这次不自荐担任班干部呢?”许:“我也不知道,我只是想当个课代表。”我:“你是否觉得班里高手太多了,你有点胆怯了?”许:“没想过,只是现在不想当班干部。”我:“那下一次呢?这次只是一个临时班委,等到下一次评选正式班干部的时候是否想试一试呢?”许:“到时候再说吧,也许吧。”我:“那但愿你在这之前能认真地做好课代表的工作,展示自己的才能,为下一次正式班干部改选奠定基础。我相信,你一定是个出色的年轻人。”
谈话结束后我一直期待着谈话效果的体现,但事与愿违,小许同学并没有按照我说的去做,仍然是我行我素,而且在语文课上与同学发生了冲突,拎着板凳腿想砸人,在班里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之后我又多次找他谈心,但始终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看来我和小许的谈话并没有触及他心灵的深处,我思考着并继续寻找教育的突破口和教育契机。
四、”毛毛虫”的初变
转眼半个学期过去了,11月上旬,学生们参加了进入初三以来的第一次全市统一期中考试。考试成绩出来以后,小许同学的成绩一落千丈,而且语文成绩不及格。我想,作为一个自尊心很强的男孩,他肯定会受到不小的触动,这应该是一个天赐良机。于是我立刻找来小许同学进行突击攻心谈话。这次我仍然用单刀直入法。
我:“你料到这次考试的结果了吗?”许:“没有!”我:“分析过退步如此迅速的原因了吗?”许:“考试时候太粗心了。”我:“仅此而已吗?那么物理和化学都没有考到80分又作何解释呢?”许:“……”我:“对这半个学期来的学习状态你是否感到很满意呢?”许摇头。我:“从我们第一次见面我就认为你是一个聪明的男孩,是个可塑之材!但半个学期以来我在你身上没有看到半点上进的精神,也没有看出你的管理能力得到任何的表现。难道是我看走眼了吗?”许:“老师,是因为我这半个学期没有努力去做,我总想中考还早,应该好好地轻松一下,先玩上半年再说。”我:“那么现在你觉得你还有资本继续玩下去吗?”许:“老师,我知道我错了!我会努力的,我不会让你失望的!”我:“说实话,到目前为止我仍对你充满信心,我完全相信你的能力,你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重新找回自己,我期待着你的优秀表现!”许:“老师,我会努力的!”
五、变成“蝴蝶”
2010年1月期末考试阅卷结束,当我拿到期末考试的总成绩时,我第一个想知道的就是小许同学的成绩———班级第5名。期末发成绩单那天,我做了一件破天荒的工作:提前竞选下学期的班干部,结果不言而喻……2010年6月小许中考夺冠,2010年9月至今,小许就读于我市的一所四星级省重点高中。
六、蜕变启迪
成长蜕变 篇9
《紫颜色》开篇就提到主人公西丽的悲惨遭遇, 在她本该享受人间最美好的家庭温暖的时候, 他的父亲却被白人杀死, 母亲则又改嫁, 继父对她们母女百般虐待, 还强奸了这个单纯的小女孩。可是不知情的母亲却对她无情的咒骂, 没有关心自己女儿所受的侮辱与虐待。母亲的爱本是人世间最美好的, “母爱的存在给被爱者一种极大的幸福感, 而缺乏母爱则产生一种失落感和绝望感”。[1]西丽在童年时期母爱的缺乏, 让她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幸福, 她的幸福意识早在童年就被扼杀了。
从西丽的母亲到西丽可见黑人妇女对男人的依附已经不是个别现象, 而是当时社会的普遍现象。父权夫权至上的社会, 女性没有经济来源、没有独立的人格, 就像男人的物品一样可以随意丢弃, 毫无自身价值。黑人妇女甚至连个人都算不上, 小说中的西丽常把自己比喻成木头或者是树, 因为树和木头是没有感觉没有知觉的。她只有自我麻痹才能忘却痛苦活下去。
继父把她玩腻了之后就像对待一件物品一样把她嫁给了某某先生, 可是某某先生依然把西丽当成牲口一样的使唤, 娶她只是因为她能干活还有一头牛的嫁妆。来到丈夫家她干着干不完的活, 照看丈夫的几个孩子, 却还要遭到丈夫的毒打。对这样的一个丈夫, 西丽仍然是忍气吞声, 在她看来这一切都是应该的, 是作为女人应该承受的。她自己也没有把自己当人看, 而只是男人的附属品。如果痛苦的实在忍不下去了, 她只有通过给上帝写信来表达自己的悲伤, 她总是相信上帝可以拯救她。虽然“对爱的需求是我们生活的基本要素”, [2]可是西丽并没有得到过爱, 她从来也不知道自己应该被爱。但庆幸的事, 西丽不是一辈子这样糊涂的生活下去, 她遇到了具有反叛精神的儿媳索菲亚, 遇到了提倡妇女自力自强独立自主的莎格·艾弗里, 还有妹妹耐蒂的支持, 黑人妇女互相帮助自我拯救使得西丽也逐渐成熟, 最终走向了独立自主之路。
西丽的成长蜕变反应了黑人妇女主权意识的觉醒的过程, 这个觉醒不是一步完成的, 而是从蒙昧-萌芽-顿悟-成熟-自我实现, 逐渐发展逐渐完善的。女性“只有重新的定义自我才是改革之路”, [3]西丽正是因为对自己有了重新的认识才使得她完成了蜕变。下面我们就从《紫颜色》中西丽的成长蜕变来看黑人妇女主权意识觉醒的过程。
一、黑人妇女主权意识从蒙昧到萌芽
主人公西丽的头脑中最初是没有主权意识的, 她对继父的强奸和丈夫的打骂逆来顺受, 甚至都不敢告诉别人, 只能告诉上帝, 西丽认为这一切都是作为女人应该承受的, 她自己就像一件物品可以任男人摆布。西丽虽然对男人没有感情, 但她一直尽力做好妻子女儿的角色, 顺从是她唯一可以做的事。直到遇到了哈波的老婆索菲亚, 索菲亚具有反叛精神, 提倡男女平等, 她不甘心在丈夫的欺辱下生活, 敢于同哈波抗争, 这是西丽第一次接触到不一样的新鲜血液, 令西丽耳目一新。但这一阶段西丽还没有意识到自我, 她的内心羡慕索菲亚, 但同时她又觉得女人不应该那样。有时甚至支持哈波打索菲亚, 觉得索菲亚应该像她那样服服帖帖;另一方面她又佩服索菲亚的勇气, 西丽此刻的心情是复杂而矛盾的。索菲亚的出现使西丽初步感知了女权。
二、黑人妇女主权意识从萌芽到顿悟
索菲亚给西丽带来了全新的感觉, 此时西丽更像一个旁观者, 这种萌芽状态的感觉并没有和她自己生活情况结合起来。西丽真正意识到要进行自我改变是在认识了莎格·艾弗里之后, 莎格·艾弗里是西亚妇女主权意识的启蒙者。莎格自立自强不依附男人生活, 她告诉西丽要同丈夫抗争, 要自我解放。西丽在莎格的引导下充分认识到自己身体的美, 第一次欣赏并喜欢自己的身体。这使西丽逐渐意识到自己是人, 并且是个完整的女人, 有着爱和被爱的权利, 而不仅仅是像牲口一样是男人泄欲的工具。也同样是在莎格的引导下, 西丽第一次怀疑上帝, 继父强奸了她之后对她说“你只能告诉上帝, 否则会害了你妈妈”[4] (P3) , 那时她把自己的苦都告诉了上帝, 后来嫁给了某某先生他依然把自己内心的苦向上帝诉说, 她总是相信上帝能给她带来希望。直到索菲亚入狱, 她还是求上帝但是上帝没有理睬她, 她的生活上帝也一点忙也帮不上。西亚最终对上帝说出了“我总算发现, 上帝根本不想。他就坐在那儿, 我猜, 以耳聋为光荣。”表明西丽已经开始思考了, 她不再把人生的希望寄托在上帝那儿了。她领悟到了只有自我抗争自我拯救才是真正的出路。
三、黑人妇女主权意识从顿悟到成熟
西丽妇女主权意识的进一步发展是在她知道丈夫藏了妹妹耐蒂写给自己的信之后, 致使亲爱的妹妹和自己多年失去了联系。她愤怒了, 忍无可忍地想杀了某某先生, 但是最终还是控制住了自己, 没有走向毁灭之路。这件事使西丽彻底反叛了, 她终于决定离开丈夫某某先生, 和莎格去孟菲斯。于是西丽对丈夫某某先生说“我现在该离开你去创造新世界了”。[4] (P175) 这是西丽对丈夫的独立宣言, 也是西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她发现了生活中的美。丈夫听说她要离开侮辱了她, 面对丈夫的侮辱, 西丽说出了这样一段话“我穷, 我是个黑人, 我也许长得难看, 还不会做饭, 但是我就在这里”, [4] (P183) 可见西丽已经充分意识到自己是个独立的个体了, 不再以男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 不再自怨自怜。脱离了男人的束缚, 西丽真正的意识到自己不需要男人也能生活下去, 她的妇女主权意识走向了成熟。
四、黑人妇女主权意识从成熟到自我实现
西丽离开丈夫和莎格在一起日子十分幸福, 但是莎格后来有了心爱的人, 抛弃了西丽, 这对西丽来说是严峻的精神考验。在经历痛苦的挣扎后, 西丽又一次完成了蜕变。她说莎格有追逐自己幸福的权力, 爱一个人是让她做她喜欢的事, 不是把她栓在自己身边。这次痛苦的经历使得西丽彻底的成长了起来, 她不再依附任何人, 自己一个人也能坚强的好好的活下去, 完成了从依附继父、丈夫、莎格到独立的转变。西丽发现自己擅长做裤子, 于是“做了一条又一条, 各种颜色, 各种尺寸的裤子”, [4] (P187) 这给西丽带来了稳定的经济来源。最后她成立了“大众裤子无限公司”, 把做裤子发展成自己的职业, 实现了自我的价值。到这里西丽真正完成了从蒙昧无知到独立自主、自我肯定、自我发展具有独立人格的女人。贝蒂·弗里丹曾指出“妇女奥秘成功地把成千上万的美国妇女活生生地埋葬了。”[5]意思就是家庭妇女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 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独立, 她们只有屈居于男人之下, 过着被压迫的生活。可见自我实现经济独立对女性来说是多么重要。西丽有了自己的事业后, 她的妇女主权意识从成熟转向了自我价值的实现。
《紫颜色》不愧是美国最优秀的小说之一, 它给黑人妇女的自我解放提供了道路。艾丽斯·沃克所定义的“妇女主义是指黑人女权主义者或者有色人种女权主义者……通常有肆无忌惮, 胆大妄为, 勇敢或者执拗的行为……一个热爱其他女人的女人……热爱亲人, 热爱斗争, 热爱自己”。[6]西丽从一个愚昧的黑人妇女转变为具有独立个性的女人, 从不知反抗到争取自我解放, 不仅完成了自我的蜕变还帮助了许多黑人妇女。从古至今我们可以看出妇女要想获得解放, 首先要思想独立, 充分意识到自我的价值, 不再做男人的附属品。妇女拥有独立的思想才会去实现自我价值, 肯定并发展自己进而实现经济独立。黑人自身受着白人的歧视, 可是黑人妇女却还忍受着黑人男人的无情折磨, 黑人妇女意识的转变, 也带来了黑人男性反省自我, 改造自己。可见妇女只有思想独立、经济独立, 站在和男人平等的地位上对话, 才能赢来真正的幸福。
摘要:艾丽斯·沃克创作《紫颜色》的目的是想唤醒黑人妇女的主权意识觉醒, 小说中西丽的成长蜕变可以看成是黑人妇女转型成功的典型。本文主要阐述了西丽如何从一个蒙昧的妇女转变成独立自主女性的完美蜕变过程。
关键词:《紫颜色》,成长,妇女主权
参考文献
[1]刘福堂译;弗洛姆.爱的艺术[M].安徽:安徽文艺出版社, 1986:55.
[2]Harry Guntrip.Schizoid Phenomena, Object Relations, and the Self[M].New York: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1969:45.
[3]伍红军.父权二元世界的解构-《紫颜色》的女性主义解读[J].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 4.
[4]艾丽斯·沃克著.陶洁译.紫颜色[M].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 1986.
[5]贝蒂·弗里丹著。程锡麟等译.女性的奥秘[M].北方文艺出版社, 1999.
成长蜕变 篇10
肖恩是我们杂志特聘的漫画大牛。真名史悟轩,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英国波恩茅斯大学动画专业,作品出现在多个电视频道、杂志和书籍上。大名鼎鼎的“熊猫铁蛋儿”就是他创作出来的哦!俺们杂志诞生以来的封面,也是出自史老师之手哦!
当肖恩还是准爸一枚时,媳妇怀孕,他也跟着“害喜”。各种糗、各种累、各种囧还有各种小幸福,积攒在一起,就成了这本《准爸爸也害喜》。
地球人都知道,女人成长为妈妈,需要各种蜕变,常被忽略的是,那个媳妇怀孕后,瞬间变括号屁颠屁颠忙前忙后的男人,也得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能成长为爸爸。
劳动力缺失积压了铺天盖地的家务、媳妇火山一样的脾气和一秒变三变的胃口、准爸爸的小心翼翼、一起猜男孩女孩起名的美好……过来人才能懂那段岁月意味着什么。
每位正在备孕的或者怀孕的准妈妈,都该买本送给老公。跟着肖恩一起爆笑之余,他会更懂自己正在经历什么,也会更懂你。(PS:缓解孕吐哦!)
试问此书哪里有售?网上、书店里都可以买到!定价:12元。
想要肖恩“亲笔”签名《准爸爸也害喜》的,请联系我们:0531-51771782
【成长蜕变】推荐阅读:
成长因蜕变而美丽09-08
成长的蜕变观后感08-29
成长蜕变的励志的句子11-16
成长的蜕变作文650字11-30
成长与蜕变励志演讲稿09-01
初一抒情散文:成长的蜕变900字11-11
成长的蜕变小学生六年级作文07-18
成长的蜕变初二800字优秀作文08-17
蜕变研究07-01
华丽蜕变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