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钢板

2024-09-27

传统钢板(共6篇)

传统钢板 篇1

肱骨近端骨折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应用传统钢板内固定, 但其一直存在螺钉松动、脱出以及螺钉切割肱骨头等问题, 手术效果一直不令人满意, 导致患者不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给患者带来很多不便与负担。我院自2007年5月至2011年6月, 应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22例, 传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20例, 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07年5月至2011年6月4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 分别应用锁定钢板和传统钢板。22例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 其中10例为男性, 12例为女性, 平均年龄为35岁。20例采用传统钢板内固定, 其中9例为男性, 11例为女性, 平均年龄为32.3岁。

1.2 手术方法

采用全麻或臂丛麻醉行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 患者取仰卧肩垫高位, 以三角肌胸大肌的间隙入路, 暴露骨折断端后找到肱二头肌长头腱, 分辨清楚大小结节及结节间沟, 并保护关节囊, 肩袖及骨块周围软组织, 在C臂X线配合下复位骨折断端, 满意后将适当长度锁定钢板置于肱骨近端大结节下5mm, 结节间沟后缘10mm, 并临时用克氏针穿过缝合孔做好固定, 将3~4枚锁定螺钉用导向装置以及钻头导向器打入, 肱骨干部分应用锁定螺钉固定, 同时可通过钢板缝合孔用可吸收线缝合肩袖损伤部分。术后悬挂患者, 3d以后可对患者肩关节行被动功能锻炼, 3周之后主动行肩关节功能锻炼。采用常规麻醉行传统钢板内固定, 取上臂前外侧入路, 切口长11cm左右, 上起于喙突下, 远端至三角肌结节, 并沿三角肌前缘一次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切开肱骨上1/3骨膜并显露骨折部, 清除血肿, 复位骨折, 将钢板固定于肱骨近端大结节外侧。术后将肩固定于外展架上, 保持外展前屈位4周[1]。

1.3 肩关节功能评分

按照Neer[2]功能评定标准评分, 总分为100分, 35分为疼痛分, 30分为功能分, 25分为运动限制分, 10分为解剖复位分, 总评分90分以上者为优, 良为80~89分, 尚可为70~79分, 差为70分以下。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采用卡方检验行计数分析。

2 结果

2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应用锁定钢板治疗, 术后无骨不愈合、创口感染和螺钉松动, 并按照Neer评分标准评价肩关节功能, 其中8例为优, 10例为良, 3例尚可, 1例为差, 优良率为81.8%;2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应用传统钢板治疗, 2例出现感染, 2例骨不愈合, 6例螺钉松动, 肩关节功能:2例为优, 3例为良, 5例尚可, 10例为差, 优良率为25.0%, 锁定钢板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钢板 (P<0.05) 。见表1。

注:两组优良率比较:P<0.05

3 讨论

3.1 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

对于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不仅要考虑骨折的局部移位, 肱骨头供血情况, 软组织的损伤程度, 还应该考虑患者的其他方面情况, 如基础病, 骨质疏松等因素。对于传统的手术内固定方法有很多种, 主要有T型钢板、三叶草钢板以及克氏针张力带固定等, 但是会出现很多并发症, 一般见于钢板断裂、螺钉的松动、螺钉切割肱骨头及复位后的骨折断端再次出现移位等, 然而锁定钢板可以避免以上并发症的出现, 其固定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内固定疗效。

3.2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优势

3.2.1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特点

(1) 其减少对软组织的损害及剥离, 最大程度上满足肱骨头血运的供应, 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术后由于肱骨头缺血造成坏死的发生率。 (2) 锁定钢板是针对肱骨解剖形状设计, 不需要预弯, 这样不仅有利于骨折断端的复位, 还可以降低肩峰下撞击的危险, 减少钢板对肱二头肌长头腱的刺激。 (3) 由于锁定钢板近端边缘处有缝合孔, 就可以临时应用克氏针进行固定, 同时修复肩袖以及关节囊, 使肩关节更加稳定。 (4) 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 钢板螺孔的内螺纹及外螺纹形成稳定的整体, 具有较强的抗拉力及锚合力, 能有效防止螺钉松动、脱出。 (5) 固定设计的可选择性, 根据术中具体要求, 选择标准螺纹钉动力复位和锁定螺钉的成角稳定固定。

3.2.2 并发症

尽管锁定钢板具有对软组织及骨膜剥离少, 创伤小的特点, 但仍然存在肱骨头坏死的发生率, 国内学者报道其发生率为10%左右[3]。

摘要:目的 分析比较肱骨近端骨折应用锁定钢板与传统钢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5月至2011年6月4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 分别应用锁定钢板和传统钢板, 比较疗效。结果 2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应用锁定钢板治疗, 术后无骨不愈合、创口感染和螺钉松动, 并按照Neer评分标准评价肩关节功能, 其中8例为优, 10例为良, 3例尚可, 1例为差, 优良率为81.8%;2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应用传统钢板治疗, 2例出现感染, 2例骨不愈合, 6例螺钉松动, 肩关节功能:2例为优, 3例为良, 5例尚可, 10例为差, 优良率为25.0%, 锁定钢板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钢板 (P<0.05) 。结论 肱骨近端骨折应用锁定钢板疗效可靠, 骨折愈合好, 并发症少, 有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传统钢板,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Neer CS.Displaced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 classificationandevaluation[J].J Bone Joint Surg (Am) , 1970, 52 (6) :1077.

[2]刘志雄, 刘涛.骨科常用诊断分类方法和功能结果评定标准[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63-66.

[3]王健, 李维军, 庞瑞明, 等.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 21 (1) :36.

传统钢板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82例患有肱骨近端骨折疾病的老年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平均每组41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4例, 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年龄61~87岁, 平均年龄 (70.4±1.7) 岁;肱骨骨折患病时间1~23 h, 平均患病时间 (4.2±0.7) h;治疗组中男性患者25例, 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年龄63~88岁, 平均年龄 (70.6±1.8) 岁;肱骨骨折患病时间1~22 h, 平均患病时间 (4.1±0.6) h。上述3项自然指标两组研究对象组间无显著差异 (P>0.05) , 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纳入标准:

(1) 患者病情经临床检查后确诊为肱骨近端骨折疾病; (2) 排除患者合并患有其他骨折类疾病的可能; (3) 排除患者以往患有肱骨骨折疾病的可能; (4) 排除患者以往接受过临床手术治疗的可能; (5) 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上; (6) 肱骨骨折疾病发病时间在24 h以内; (7) 患者自愿选择接受手术治疗; (8) 患者自愿参与到本次研究中。

1.3 排除标准:

(1) 患者病情经临床检查后没有确诊为肱骨近端骨折疾病; (2) 患者合并患有其他骨折类疾病; (3) 患者以往患有肱骨骨折疾病; (4) 患者以往接受过临床手术治疗; (5) 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下; (6) 肱骨骨折疾病发病时间在24 h以上; (7) 患者不愿选择接受手术治疗; (8) 患者不愿参与到本次研究中。

1.4 方法:

采用传统钢板技术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锁定钢板技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 主要措施包括:患者麻醉后取仰卧位并将肩部垫高, 选择三角肌与胸大肌间入路, 对头静脉进行保护, 必要的时候应该对部分三角肌前部肌肉进行分离处理, 使肱骨近端能够充分暴露。注意不要过度劈开以免对腋神经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尽可能不将关节囊切开, 注意对骨折片上的组织、关节囊和肩袖血运进行保护。在肩外展位牵引条件下, 通过撬拨推压骨折块达到初步复位的效果, 复位骨折之后采用克氏针进行临时固定。在C型臂X线机透视条件下检查认为满意之后, 将锁定钢板安放于肱骨大结节顶点下0.5 cm左右的位置, 结节间沟后缘的远侧位置1 cm处进行固定。远侧皮肤在三角肌止点前方作适当的纵行切口处理, 以使接骨板的远端能够充分显露。C型臂X线机透视条件下对骨折端对位对线、锁定钢板贴附情况进行确定, 接骨板近侧端应该使用钻头导向器作引导, 钻孔等操作, 测深后选择2~4枚长度合适的锁定螺钉锁定, 远端应该以皮质骨螺钉进行固定。将骨折碎块及已经被撕裂的肩袖采用可吸收缝线通过锁定钢板近端的缝合孔实施缝合和修补处理, 将临时固定的克氏针全部拔出。在透视条件下证实骨折复位效果理想、内固定程度可靠、检查肩关节被动活动情况良好, 留置负压引流管, 逐层对切口进行闭合处理[2]。

1.5 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患者的骨折手术治疗操作时间、住院接受临床治疗总时间、肱骨功能恢复正常时间、肱骨近端骨折疾病治疗效果、围手术期内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

1.6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采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Neer功能评定标准对本次研究中所有研究对象的肱骨骨折疾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满分为100分, 分为优良可差4个等级。得分超过90分为优, 得分超过80分没有达到90分为良, 得分超过70分没有达到80分为可, 得分没有达到70分为差[3]。

1.7 数据处理方法:

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 (±s) 形式表示, 实施t检验, 计数资料实施χ2检验, P<0.05, 则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骨折手术治疗操作时间、住院接受临床治疗总时间、肱骨功能恢复正常时间:

对照组患者传统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操作共计实施 (89.84±4.51) min, 共计住院接受临床治疗 (15.72±2.40) d, 手术治疗后 (104.57±13.48) d肱骨生理功能恢复正常;治疗组患者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操作共计实施 (61.49±3.24) min, 共计住院接受临床治疗 (9.84±2.13) d, 手术治疗后 (79.09±8.63) d肱骨生理功能恢复正常。3项观察指标各项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0.05) 。

2.2 肱骨近端骨折疾病治疗效果:

对照组患者经传统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后, 6例的肱骨近端骨折疾病治疗效果评定为优, 7例为良, 15例为可, 13例为差, 该组总及格率达到68.3%;治疗组患者经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后, 11例的肱骨近端骨折疾病治疗效果评定为优, 16例为良, 10例为可, 4例为差, 该组总及格率达到90.2%。该项观察指痛的功能锻炼[4,5]。标各项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0.05) 。

2.3 围手术期内不良反应:

对照组患者在传统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内有9例出现不良反应, 比例达到22.0%;治疗组患者在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内有1例出现不良反应, 比例达到2.4%。该项观察指标各项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0.05) 。

3 讨论

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方式对患有肱骨近端骨折疾病的老年患者实施治疗主要具有以下几大优点: (1) 手术操作时间较短, 手术过程中出血量较少, 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2) 锁定钢板主要根据人体肱骨近端生理解剖结构进行设计, 在实际应用时不需要进行预弯处理; (3) 钢板与肱骨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 可以使对软组织造成的损伤在最大程度上减少, 特别是对肱二头肌产生的影响较小, 可以使肩峰下撞击的危险性降低; (4) 锁定钢板独特的设计不仅仅可以使抗拔出阻力增加, 还能够使其在骨骼中的把持力提高; (5) 患者可以早期阶段进行无

摘要:目的 对应用传统钢板与锁定钢板两种技术对患有肱骨近端骨折疾病的老年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82例患有肱骨近端骨折疾病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平均每组41例。采用传统钢板技术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锁定钢板技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肱骨近端骨折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骨折手术治疗操作时间、住院接受临床治疗总时间、肱骨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围手术期内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锁定钢板技术对患有肱骨近端骨折疾病的老年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锁定钢板,传统钢板,肱骨近端骨折,治疗

参考文献

[1]吴连国, 史晓林, 陆建阳, 等.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近期疗效[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09, 15 (15) :116-118.

[2]龚江浩, 鲍丰, 王正明, 等.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 2010, 10 (16) :819-820.

[3]王大志, 房体刚.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临床分析[J].工企医刊, 2013, 26 (12) :125-126.

[4]王富国, 孔祥昆, 吴学彬, 等.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3, 15 (17) :148-149.

传统钢板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5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所有研究对象均经过我院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以及CT检查显示为肱骨近端骨折。其中男34例,女16例;平均年龄52.1±8.8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8例;年龄51.7±8.5岁。观察组中男17例,女8例;年龄52.3±8.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临床治疗中,对观察组进行加压锁定钢板固定治疗,对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钢板固定治疗。手术后2个月回我院进行复查,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于9个月后取出固定钢板。而在手术过程中,记录患者的出血量、手术时间,并于复诊时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情况。其中并发症主要包括创伤性关节炎、术后感染、骨头缺血坏死以及内固定失败等。当患者恢复病情后,对其治疗效果进行Neer评分。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出血量为53.2±11.43ml,而对照组出血量为108.2±16.46ml,显著多于观察组出血量,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人数为4例(16%),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人数为14例(56%),显著高于观察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Neer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的治疗后Neer评分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观察组优与良的总人数为22例(88%),而对照组优与良的总人数为15例(60%),显著低于观察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治疗效果差的人数为1例,对照组治疗效果差的人数为4例,显著高于观察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肱骨近端的骨折是临床常见的外科骨折类型,尤其在老年人群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近年来,我国的人口逐渐呈现老年化现象,因此肱骨近端骨折发生率也呈逐年上升之势,给老年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受到了外科界的广泛关注。目前临床上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其中I型和II型患者主要通过药物进行治疗,而III型和IV型患者主要采用手术治疗。

近年来,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进行手术固定时较常使用加压锁定钢板进行固定,主要是因为其具有较多的优点。首先,加压锁定钢板的外形设计与人体肱骨近端的解剖学较为接近,能够较好地进行吻合,而不需要预弯,从而减少钢板对骨折面所产生的压力。其次,加压锁定钢板在进行固定时可以与螺钉形成固定支架,而此固定支架与人体骨骼之间并不是密切紧连的,而是存在一定的空隙,可以避免软组织剥离,从而不会影响正常的骨和骨膜血运。而传统的固定钢板由于与骨骼密切接触,之间没有距离,因此长时间的钢板固定容易导致肱骨头无菌性坏死。第三,对于一些骨质疏松患者或者是粉碎性骨折患者而言,加压锁定钢板不仅可以进行较为稳定的较固定,而且具有较好的抗拉力,使肱骨头的固定较为稳定,不容易在摔倒的情况下发生固定的松落。而发生肱骨骨折的患者中以老年人较多,且许多老年患者同时存在骨质疏松,而青壮年患者中较多则为粉碎性骨折。因此,在骨折固定时应该注重钢板的稳定性。而传统的钢板固定方式的固定稳定性较差,患者往往需要在术后一段时间进行额外的再固定,从而不能较早地对受伤得骨骼进行肢体锻炼,时间久了容易造成关节运动的障碍,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加压锁定钢板固定的患者平均出血量为53.2±11.43ml,而传统钢板固定患者的平均出血量为108.2±16.46ml,显著多于观察组出血量,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人数为4例(16%),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人数为14例(56%),显著高于观察组,其中观察组优与良的总人数为22例(88%),而对照组优与良的总人数为15例(60%),显著低于观察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治疗效果差的人数为1例,对照组治疗效果差的人数为4例,显著高于观察组。由此可得,加压锁定钢板用于治疗肱骨骨折比传统钢板的治疗效果显著较好,因此,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值得推荐使用。

综上所述,采用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不仅可以有效减少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和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且其并发症发生率较为理想,固定效果稳定,治疗效果显著优于传统钢板,有利于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病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清毅,黄南翔,林宏.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J].西部医学,2010,22(3):486-487.

[2]吴连国,史晓林,陆建阳,等.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近期疗效[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7,15(5):6-8.

[3]黄强,王满宜,荣国威.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2005,25(3):159-164.

[4]张鹏翼,黄煌渊,陈文钧.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进展[J].上海医学,27(12):946-948.

传统钢板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在本院收治的98例胫骨下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 按手术不同方式分为两组, 观察组54例, 男女比例26∶28, 年龄25~65岁, 平均 (45.41±12.54) 岁, 骨折AO分型:A型12例, B型18例, C型24例;对照组44例, 男女比例21∶23, 年龄24~60岁, 平均 (42.32±11.50) 岁, 骨折AO分型:A型15例, B型10例, C型19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 行麻醉后, 在胫骨外侧骨折端作一10~15 cm切口, 皮下组织逐层切离至骨膜处, 充分暴露骨折端, 行复位解剖, 再置入解剖钢板并固定。观察组患者行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 患者行仰卧位, 行麻醉后将伤口部位显露, 予以清创处理, 经C型臂透视观察骨折复位状况, 在内踝处作一5 cm大小切口, 逐层切离后, 沿骨膜自切口置入锁定加压钢板并逆行达至合理位置, 螺钉固定, 术后均予以两组患者抗生素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手术指标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胀缓解时间、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 与术后并发症 (切口感染、切口延缓愈合、创伤性关节炎、血肿) 。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SPSS21.0软件分析, 均数标准差 (±s) 表计量资料, t行组间、组内比较;百分比 (%) 表计数资料, χ2行组间比较, P<0.05表差异具统计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胀缓解时间、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 (50.28±10.26) min、 (85.34±10.49) m L、 (6.64±1.47) d、 (7.48±1.15) 周、 (12.75±1.52) 周, 对照组分别为 (68.36±15.31) min、 (104.76±12.53) m L、 (10.11±1.84) d、 (12.78±1.09) 周、 (16.64±1.74) 周;观察组各手术指标均比对照组优 (P<0.05) 。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切口感染1例 (1.85%) , 切口延缓愈合0例 (0.00%) , 创伤性关节炎1例 (1.85%) , 血肿0例 (0.00%) , 对照组切口感染3例 (6.82%) , 切口延缓愈合3例 (6.82%) , 创伤性关节炎2例 (4.55%) , 血肿1例 (2.27%) ,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3.70% (2/54) 比对照组20.45% (9/44) 低 (P<0.05) 。

3 讨论

随着医疗微创手术的发展, 经皮锁定钢板固定术别广泛应用于胫骨下段骨折治疗中, 其具创伤小、出血量低等优势, 且可提高患者骨折愈合度, 疗效较好[2]。因此本院对胫骨下段骨折分别采用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与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 观察两种术式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胀缓解时间等手术指标均比对照组优, 说明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可缩短手术时间, 降低术中出血量, 减轻术后疼痛, 促进骨折愈合。分析原因可能为: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在患者受伤部位作的切口小, 因此可减少患者创伤, 降低术中出血量, 且减少软组织剥离, 从而缩短手术时间[3]。加之固定锁定钢板内支架无需借助钢板, 从而减少钢板与骨间的压力与摩擦, 增强锁定钢板稳定性, 可避免骨折处软组织与骨膜受到破坏, 也不会破坏骨皮质血液循环, 有利于维持骨折端血运, 保证血供应充足, 有利于术后骨折愈合, 缓解肿胀[4]。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3.70%比对照组20.45%低, 说明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可减少术后并发症风险, 手术安全性高。分析原因可能为: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通过间接复位, 在切开复位有限的情况下置入钢板, 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术中切口感染概率, 加之对于损伤较轻的患者, 可加强骨折固定可靠性, 加快骨折愈合, 从而提高患者术后早期关节活动率, 且在骨痂未形成前不进行负重运动, 可防止钢板发生断裂, 进一步减少并发症发生[5]。

综上所述, 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效果比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更好, 不仅可缩短手术时间, 加快骨折愈合, 而且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安全性高, 具推广使用价值。

摘要:目的 分析对比经皮锁定钢板与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本院收治的98例胫骨下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 按手术不同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 (44例) 行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 观察组 (54例) 行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 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胀缓解时间、骨痂形成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比对照组少, 且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效果显著。

关键词: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胫骨下段骨折

参考文献

[1]曾金如, 徐建英, 李金华, 等.经皮解剖锁定钢板微创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 2014, 21 (27) :48-52.

[2]吴国明.对比分析经皮锁定钢板与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连续型电子期刊) , 2015, 15 (34) :45.

[3]刘昌海, 王占朝, 陆骅, 等.经皮锁定钢板与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4, 18 (17) :2703-2708.

[4]朱述浪, 黄波, 许刚, 等.传统解剖钢板与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在胫骨下段骨折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当代医学, 2015, 21 (31) :89-90.

传统钢板 篇5

关键词:锁定加压钢板,解剖钢板,胫骨骨折

胫骨是人体最常发生骨折的部位之一,因此胫骨骨折是骨科临床上最为常见的骨折类型,且其骨折类型复杂,目前的临床治疗方法较多,各有优点和缺点。而胫骨下段骨折因其生理解剖特征,局部软组织覆盖少,骨折端血供差,骨折后易发生延迟愈合,因此治疗上较其他骨折更加困难[1,2,3]。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采用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与传统解剖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其治疗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骨科住院部收治的胫骨下段骨折患者共98例为本研究对象,经X线或CT检查证实且均为新鲜的闭合性骨折,其中男53例,女45例,年龄18~66岁,平均(43.76±3.76)岁,包括交通致伤53例,坠落致伤23例,重物砸伤13例和其他原因致伤9例。骨折按照AO分型为A型53例,B型33例和C型12例。排除严重器官功能不全、恶性肿瘤等系统性疾病患者;具有手术禁忌症或不耐受者;本研究均已获得患者或其家属的同意,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许可。按照患者住院顺序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及受伤原因和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解剖钢板置入内固定术,即麻醉后于胫骨外侧骨折端作一纵行切口(长约10~15 cm),逐层切开皮下组织并分离至骨膜,显露骨折端,进行解剖复位,选择适当长度的解剖钢板置入内固定;而观察组采取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即患者取仰卧位,麻醉消毒后暴露伤口部位,并进行常规清创处理,于C型臂透视下检查患者骨折复位情况,于内踝处作切口(约5 cm左右),逐层切开,将长度合适的锁定加压钢板紧贴骨膜自切口处插入并逆行达到合适位置,螺钉固定。两组术后均给予抗生素治疗以预防感染。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血肿、切口感染、切口延迟愈合、创伤性关节炎等。采用Johner-Wuhs法评定治疗效果,分为优、良、中、差,比较两组优良率[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少,且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85.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胫骨下段骨折是骨科临床上最为常见的骨折类型,主要为直接或间接的高能量损伤所致,导致骨折处局部软组织损伤严重,加之其靠近皮下,软组织覆盖少,血供较差,会增加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关节粘连、僵硬或骨折不易愈合或出现畸形愈合等并发症[5,6]。传统的解剖钢板置入内固定会对骨折部位的血运造成进一步损害,因而影响患者术后的愈合,随着近些年骨科治疗模式的不断转变,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证实,血供支持及有效的生理固定对改善骨折患者的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7]。生物学固定是骨折治疗的新理念,可最大限度的保护骨折局部的血液供应,促进骨折端的愈合,在临床治疗中扮演重要角色[8,9]。

本研究采取微创经皮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取得了显著疗效,其治疗优良率明显提高,术后并发症明显降低,而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减少。微创经皮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手术创伤小,软组织剥离少,可明显缩短手术操作时间,且能很好的保护骨折部位的软组织及骨膜,维持骨折断端的血供,有利于术后的骨折愈合,可满足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并降低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10]。

综上所述,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较传统解剖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效果更好,可缩短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安全性高,固定可靠,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首选术式。

参考文献

[1]何少斌.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0例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9):64-65.

[2]胡红耘,吴友利,戴栋栋.锁定加压钢板微创治疗胫骨远端骨折[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1):2905.

[3]刘世珑,刘鹏,李瓦里,等.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7):79.

[4]吴小丰.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与普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3):261-262.

[5]方飞跃.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与普通钢板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评价[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3):30-31.

[6]陈科杰.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闭合性骨折疗效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13,25(9):990-991.

[7]童卫华,刘浩,郭彩群,等.锁定钢板与普通解剖型钢板置入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J].海南医学,2013,24(22):3311-3313.

[8]吴多庆.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23例疗效研究[J].重庆医学,2011,40(30):3092-3093.

[9]崔烨平,程毅.锁定钢板与传统解剖钢板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疗效比较[J].河北医学,2012,18(9):1228-1230.

传统钢板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四肢骨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其中观察组50例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 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内固定治疗。所有患者均经过影像学检测, 确诊为四肢骨折。观察组中男27例, 女23例, 年龄为21~62岁, 平均 (39.4±2.4) 岁, 其中5例尺桡骨骨折、13例股骨骨折、17例胫腓骨干骨折、5例为肱骨骨折、10例为其他骨折;对照组中男28例, 女22例, 年龄20~61岁, 平均 (40.1±2.5) 岁, 其中6例尺桡骨骨折、14例股骨骨折、16例胫腓骨干骨折、7例为肱骨骨折、7例为其他骨折。所有患者均同意参加本次研究,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钢板内固定治疗。先对患者骨折处进行复位, 将患者局部骨膜分离, 在骨折部位后部安装骨折固定器, 在骨面设置钢板, 做好骨头钻孔工作, 拧紧螺钉, 手术之后为患者服用抗生素等抗感染药物, 另外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物。

观察组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首先采用石膏做好患者骨折外固定工作, 充分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 如果患者符合手术治疗条件, 可以给予手术治疗, 患者全麻后, 在骨折远近端皮肤切长度为3 cm的切口, 分离骨膜, 形成软组织隧道, 应用X线进行透视, 植入钢板, 在远近端各植入螺钉, 并检查患者骨折复位情况, 如果效果良好, 可以在远近端放入3枚左右的锁定螺钉, 完成之后将皮肤缝合, 并和对照组一样, 服用抗骨质疏松及防感染的药物。

1.3 观察指标和疗效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恢复时间、出血量、愈合率以及骨不连、感染、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在手术后六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 采用Johner-Wruh功能分级对所有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评价等级共有优、良、中、差四个标准:患者没有出现骨折畸形和血管神经损伤情况, 且对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丝毫不产生影响, 没有疼痛感和感染情况出现为优;患者存在轻度血管神经损伤, 其外翻和内翻的角度为2~5°, 日常生活、工作的自主能力受到限制, 虽然存在轻微疼痛感, 但没有出现感染情况为良;患者存在中度血管神经损伤, 其外翻和内翻的角度为6~10°, 日常生活、工作自主能力受到极大限制, 存在中度疼痛但并没有出现感染为中;患者血管神经存在重度损伤, 其内翻和外翻的程度大于10°,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完全丧失, 疼痛感剧烈, 并出现感染为差。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计数资料用n/%表示, 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s表示, 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临床治疗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率为10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 并发症发生率为2.0%,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2) 。

3 讨论

四肢骨折采用传统钢板内固定治疗有一定经济性[4], 且治疗简捷, 但是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缓慢, 在愈合过程中很容易发生感染及骨不连等并发症[5], 患者难以有效恢复。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能让骨头、钢板及螺钉在一个固定系统中, 骨折端很难暴露, 不仅不会损伤患者神经系统[6], 而且螺钉的可塑性会给予患者软组织及骨膜充分的保护, 能够尽可能的在手术过程中保证骨折端血流充分供应[7], 达到有效愈合的效果;钢板与锁定钉充分固定, 骨不连情况极少出现, 有效减少了并发症发生。本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临床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骨折愈合率高于对照组, 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对四肢骨折患者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的方式能够有效的保证骨折愈合, 手术时间及恢复时间更短, 手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及出血量较少,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戴涟生.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与传统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研究[J].中外医疗, 2014 (31) :18-19, 22.

[2]古群, 胡志伟, 李洵, 等.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与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PilonⅢ型骨折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 10 (5) :58-59.

[3]冷彦飞, 杨震, 张学军, 等.观察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疗效[J].中国卫生产业, 2013 (17) :91, 93.

[4]兰文正.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观察[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4, 28 (8) :116-117.

[5]黄武全, 徐景良, 郭军, 等.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观察[J].微创医学, 2015, 10 (5) :635-637.

[6]何少斌.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0例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 (19) :64-65, 77.

上一篇:中外竞技体育下一篇:路基的施工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