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出现的问题分析

2024-08-03

现状出现的问题分析(共12篇)

现状出现的问题分析 篇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农业机械现代化的步伐也相应的加快, 进而农业机械的保有量得到了快速增加, 与此同时, 广大农机从业者对于农机质量与安全认识更增进了一步, 特别是对于农机维修服务的质量和技术也相应的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 为了适应新的农机发展形势, 为了不断调高农机维修工作的效率, 保证广大农机从业者的农业机械能够得到切实的维修和技术服务, 让农机维修工作做到与时俱进, 适应新的农村工作需要。笔者作为从事基层农机工作多年的技术人员, 主要对当今农机维修工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

现在农机维修中主要出现的常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我国从事农村农机维修工作的人员较少, 维修规模较小, 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较低。

我国维修网点存在着很大的不足, 根据有关专家的介绍, 我国现有农机维修网点档次低, 主要表现为绝大多数为三级点, 它们普遍存在着维修场地占地面积较小、维修工人数量比较少、维修技术水平较低或维修技术水平较差等现象, 以及维修网点所使用的设备较落后, 不能满足现今农机发展的新形势的特点。

2. 经过农机维修人员维修的农机具存在很多隐患, 维修质量很难得到有效保证。

现在我国从事农机维修工作的人员当中, 有很多不具备专业水平, 在他们当中, 真正拥有从业资格证的极少, 根本没有经过正式的岗前培训, 只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师傅带徒弟, 从而获得一些简单的修理技能, 使得维修难以保证其质量以及使用性能, 很难做到维修质量让从业的农机手放心, 往往经过修理以后, 会出现更多的机械问题。

3. 装配和拆卸零件时, 必须使用配套的维修工具。

对于不同型号的螺栓、螺母需要拆卸时, 要选用不同尺寸、不同型号的固定扳手, 这样即可更好的帮助维修人员拆卸, 也能最大限度的保证螺栓、螺母的使用寿命。同时, 尽量避免使用活扳手, 因为在活扳手使用过程中, 若使用不当, 易损坏螺母、螺栓等的棱角, 增加拆卸难度, 而且不利于后期的有效装配。

4. 装配、维修机械时, 注意清除螺栓孔内的污垢。

由于现在生产的绝大多数农用机械必须使用一些油性物质, 若这些油性物质堆积在螺栓孔内, 越积越多, 随着油泥的大量堆积, 参杂着一些铁屑等杂物, 若他们的积聚量达到一定程度后, 尽管我们维修人员已经拧紧了螺栓, 达到规定的力矩要求, 也会大大影响机械的使用效果和寿命的。

5. 是否能够正确选配螺栓长度。

在维修过程中, 若选取的螺栓不是很相符, 假如螺栓过短时, 可能会把螺栓和螺栓孔的螺纹拉坏, 从而造成更大的损害;而螺栓过长时, 则可能对于不能通过螺孔的螺栓, 出现压不紧连接件的现象, 而对于能够通过螺孔的螺栓, 则有可能造成多余的那段螺栓会擦伤或损坏与其相邻的零部件, 从而带来不必要的新麻烦。

6. 做各种垫片时, 要进行冲孔工序。

从现今一些农机维修问题中不难发现, 许多农用拖拉机经过修理后, 由于排气支管处的石棉垫没有能够进行及时冲孔, 从而导致农用拖拉机的发动机很容易造成熄火。

7. 严禁用石棉线代替垫片。

现在的很多农机从业者, 往往会将石棉线当成垫片, 随便缠在火花塞或者喷油嘴处, 用来增加火花塞或者喷油嘴的密封性。虽然这样会对火花塞或者喷油嘴的密封性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在火花塞或喷油嘴处的铜垫片, 不光起到密封作用, 而且还会起到传热和调节高度等作用。而石棉线则不具备后两项作用, 虽然用缠石棉线的方法缠绕, 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满足密封要求, 但是火花塞和喷油嘴散热性能急剧下降, 往往由于温度过高, 反而会造成火花塞或者喷油嘴的烧坏。

8. 注意检查各接头处的密封情况。

比如水箱进水软管与水泵进水软管处, 由于所在位置比较明显, 且接头处由于密封不是很严时, 往往会出现漏水现象, 此外是比较容易被发现问题的。但是, 也有象空气滤清器与进气支管之间的接头软管处, 假如接头处密封不严时, 要想在第一时间及时发现, 也不是一件很容易做到的事情, 只要经过十五天左右的时间, 农机从业者就不得不重新换一副缸套。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 我国农业机械的保有量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跃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农机的现代化水平也将得到相应的提高, 大型的先进农业机械也会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 不断改善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水平, 极大地提升我国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意识。面对着欣欣向荣, 不断发展的大好局面和形式, 我们农机人更应高歌猛进, 不断进取, 更好的做好农机服务和维修工作, 为我国农业现代化作出我们农机人应有的贡献。

现状出现的问题分析 篇2

市场经济体制所存在的市场失灵导致安全这一绩优型准公共物品易于受到冲击。客观经济学认为,市场经济既存在政府失灵,也存在市场失灵,如同大千世界中总有一块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一样。

“安全生产”作为一种特定公共场所的“公共物品”,是一种绩优型准公共物品。它既需要企业在建设“安全生产环境”中发挥主导作用,同时也需要发挥政府的促进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过度强调“看不见的手”,而忽视“看得见的手”,则“安全生产”边缘化问题就不可避免。尽管我国强调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是,在如何正确处理“两只手”的关系,平衡使用“两只手”方面,依然缺乏可以量度的尺度和标准。时而主张“自由”的多一点,时而主张“调控”的多一点;此处主张“自由”的多一点,彼处主张“调控”的又多一点。凡是主张自由多一点的时段、区域,则政府的调控必然相对弱化,公共物品供给稀缺的情况也就比较突出,作为“绩优型准公共物品”的安全生产,也必然受到影响。

②从企业组织特性看

企业是趋利性经济实体,以提供私人物品为基本职能。对于企业的趋利性,我们不需要也不应该予以指责或蔑视。但是,企业的“趋利性”从来都是“双刃剑”,超过一定限度,就蜕变为唯利是图;而企业一旦走上“唯利是图”的邪路,就会失去社会责任感,就会无视职业操守和社会道义,就会产生巨大的破坏力,其对社会的“外部性”将是邪恶甚至具有毁灭性的。如不惜污染环境、无视职工生命财产安全和职业健康等等,无不是把企业增长建立在以牺牲环境和职工生命健康安全为代价的基础上,无不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公平、和谐造成破坏性影响。

这种“外部性”,企业难以实现自我矫治。特别是在自由市场经济状态下,企业的趋利性与市场经济“优胜劣汰、强者通吃”的机制搅和在一起,就会产生一种促使“企业右倾”的力量。因此,要解决企业“外部性”问题,必须依靠外部的力量,也就是政府的力量和社会组织的力量。这对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和社会组织的行业自律能力无疑是严重的挑战。坚强有效的政府社会管理和协会(行会)行业自律,就可以对企业的“外部性”构成有效的遏制和预防;相反,则构成对企业外部性的“放纵”。

③从经济发展阶段看

不同的发展阶段对经济负面现象的容忍度不同。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很可能要经历三个阶段,一是“发展是硬道理”阶段,改革开放起始至人均GDP3000美元以下这段时期。这段时期的阶段性特征是国家贫穷落后,人民生活由温饱向小康转变。二是发展与优化平衡阶段,人均GDP由3000美元向1万美元转变。这段时期的阶段性特征是不平衡,地区之间不平衡,城乡之间平衡,贫富之间不平衡。三是“优化”是硬道理阶段,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之后。这段时期,国家初步实现现代化,人民生活进入由“中等发达”向发达国家状态演进的阶段。在第一个阶段,“发展是硬道理”,GDP增长率不是唯一指标,但绝对是第一指标,我们激励国人斗志的奋斗目标也是充满GDP色彩的“翻两番”。在这一阶段,很多诉求都被GDP的光环所笼罩,环境问题、生产安全问题、食品安全问题,都一度被暂时掩盖。那个时候,人们对经济发展中的负面问题,企业的“负面外部性”问题也有着比较强的容忍度。进入第二个阶段,人们的生活需求已经不是温饱,而是“全面小康”,对于经济社

会发展中的负面问题的“容忍度”开始“迅速递减”。这时候,光讲发展对人们群众已经没有吸引力和号召力,对于“发展是硬道理”的内涵应当进一步充实完善,“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强调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可以说是顺应历史潮流的重大转变。从国外看,人均GDP3000美元至1万美元这段时间内,是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的阶段,事故量或有增加,但相对指标稳定改善。由此也可以断定,这一阶段,也是中国更加重视、也更有能力加强安全生产的阶段。以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判断,这一阶段将持续到2025年至2030年之间。第三阶段,快速发展的压力已经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优化”压力,也就是说,在这一阶段,优化成为“硬道理”,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文化结构、政治结构都面临着如何进一步优化的问题。在这段时期,人们对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负面问题的容忍度将无限趋近于“零”。环境问题、安全问题等,都必须得到有效而彻底的治理。

我国目前所存在的安全生产问题,从总体上讲仍然是“第一阶段”问题在第二阶段的反映。追求发展的“高速度”在四川省依然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重发展、轻安全”的观念不彻底根除,安全生产问题也就难以彻底解决。

4.从政府治理结构看

政府作为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和经济规则的监护者,应该而且必须承担起安全生产这一个“准公共物品”供给的促进责任,要通过有效的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以及有效的政策激励,促使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坚决遏制企业的“外部性”。这无疑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如前所述,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体系不断完善,但是,与我国安全生产工作实际相比,我国安全生产治理体系不适应安全生产形势需要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网络仍然存在不少漏洞。具体讲面临三大矛盾:

一是政府双重角色自我角力的矛盾。

二是依法行政与“权力寻租”之间的矛盾。

三是监管力量与企业数量之间的矛盾。

①思想认识不到位

认识不到位是一切工作不到位最为深层次的根源。有些地方、部门、单位的领导不能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法规观念仍然比较淡薄。有的地方和重点工程单位不能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安全生产、招商引资与安全生产的关系,没有把安全生产摆在重要位臵,有的甚至以挂牌保护为由,规避安全监管监察。

②监管体系不到位

安全生产监管权威性不足。根据《安全生产法》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管的部门对本行政区内的安全生产实行综合监督管理。但由于综合监管的具体职责范围法律法规并未加以明确,质量与技术监督、劳动与社会保障、卫生等部门,甚至一些负责安全生产专项监管的部门也负责应属于综合监管范围的某些工作。由于综合监管与专项监管部门之间的关系并未真正理顺,安全生产工作中各部门各自为政、政出多门、互不通气,甚至相互拆台的情况时有发生。

安全生产监管机构设臵呈逐级衰减状况。安全生产监管最为直接、任务最重的地(市)及县(市、区)级安全监管力量最为薄弱,有些县(市、区)的安监机构甚至连应付日常的运行都十分困难。

③安全投人不到位

从政府层面看,受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的制约,相当一部分地方政府对于涉及公共安全设施建设、公共场所重大事故隐患整改、事故预防所需的投入,甚至连安全生产日常工作经费都还没纳人财政预算给予应有的保证。

从企业层面上看,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安全生产投人严重不足,安全生产条件差,安全设施不到位,存在大量事故隐患。

从当前经济层面上看,一些生产经营单位无视国家法律法规,片面强调经济效益,忽视安全生产。

④主体责任不到位

相当多的企业,特别是个体、私营、三资企业不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意识差,技术装备落后、陈旧,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低下,缺乏起码的安全设施,缺乏基本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必要的操作规程,生产作业条件极为恶劣,各类事故多发。

相当一部分企业及其主要负责人没有依法履行安全生产法定职责。

安全生产投人严重不足,企业安全生产设施、事故隐患整改、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教育等所需的经费没有保证。

企业没有依法对从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生产培训教育。

⑤安全基础不到位

幼儿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篇3

关键词:幼儿教育;突出问题;解决对策;探讨分析

一、幼儿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

大多数幼儿园的课程设置不够科学,过早的对幼儿进行小学知识的授课,让孩子过早地承受学习的负担和压

力,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影响,不利于幼儿长远的发展。如,大多数幼儿园已经将小学课本应用到教学课堂中,本意是让孩子早些接受更多的教育,其实在无形中对幼儿造成了一定的伤害。

2.幼儿园管理方式存在问题

现在很多幼儿园的管理模式过于陈旧,没有更新,这样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幼儿园管理的需求。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影响着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全面更好的发展,同时也呈现出了一定的管理问题,如对教师素质以及对幼儿教学内容管理的不当等。幼儿园管理方式的不合理已经成为幼儿教育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二、解决幼儿教育中问题的策略

1.规范幼儿教学内容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幼儿教学内容管理不够规范。幼儿园管理者没有认识到怎样的知识更加有利于幼儿教育以及孩子的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要规范幼儿教学内容,严格制定每一阶段的入园儿童所要学习合适的知识,避免在幼儿教育课堂出现小学化的教学内容,把小学化现象扼杀在摇篮中。

2.创新幼儿园管理方法

在经济高速发展以及进步的今天,幼儿园管理人员应该适应时代的潮流,创新完善现有的管理方法,找到有针对性、适合幼儿园发展的管理方式。可以对教师素质进行适当的管理,对教学能力不足的教师进行培训,并到各个师范院校招聘具有专业知识可以胜任教学工作的教学人员,并对管理干部进行适当的管理。

综上所述,幼儿教育中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幼儿教育过程中不良现象的发生,影响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所以,认识到幼儿教育中的问题,并进行及时的解决是非常重要的,对儿童更好地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文淑.当前幼儿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探析[J].才智,2009(5).

[2]邹胜菊.我国民办幼儿教育政策演进的历史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12(1).

(作者单位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

莫尔道嘎幼儿园)

公路隧道桥梁出现的问题分析 篇4

1 背景

如果要完成好公路桥梁隧道的工程建设任务, 工作人员就应该在质量、安全和环境等方面增加工作强度, 实施此项目的公司必须好好管理施工, 而且要使管理部门履行好职责, 为建成标准的公路隧道出一番力。经济社会的逐步发展, 使得人们对交通设施的质量要求也愈来愈高, 伴随着公路桥梁建设的迅速发展, 即将到来的便是公路桥梁隧道的施工, 因为隧道桥梁建设属于地底建设工程, 因此其隐蔽性与技术要求都相对比较高, 所有这些都成为影响公路隧道实施的关键问题, 但公路桥梁的施工建设仍然面临许多不确定因素。

2 隧道桥梁出现的问题

2.1 环境的影响

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问题之一。这些问题的产生, 随时提醒施工企业与施工技术工作人员足够重视公路桥梁隧道建设过程中可能对环境方面的影响, 而且设计隧道时就应引进先进工艺, 应用新复合材料最大限度处理环境造成的影响[1]。且在管理施工当中, 采取一系列比较好的方案是必要的, 实施所有可能获得成效的措施也是相当必要的。早日把公路桥梁隧道建设对环境发生的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是我们应该做却没有做到的。由于公路桥梁隧道建设是地底线性项目建筑, 进行爆破、抽取地下水、出渣等建设措施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会导致出现一连串的环境后遗症。诸如为建造构筑物抽取地下水会造成地下水的流量发生改变。一方面, 它会破坏建设区域的表层土壤, 继而造成施工路段的底层下沉, 渣土弃置场所与出渣流程会引发粉尘外扬的后果, 导致粉尘污染空气, 使得建设区域的可见度明显降低;另一方面, 爆破等施工引起的作业噪音大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当地百姓的生活[2]。

2.2 施工质量不高

公路隧道通常深埋地底下, 尽管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但因为我国广阔的地域特点, 围岩、地下水等地质资源条件区别较大, 其风力侵蚀和水质的酸碱度等因素也存在很大区别, 较复杂的水文资源条件与工程地形严重影响了跨越公路隧道建设施工。而且有时候设计和施工的技术水平存在明显差别, 导致所使用的建设材料与施工设备根本不符合质量要求, 其衬砌厚度欠缺、混凝土强度欠缺等都极有可能会引发公路桥梁隧道的施工质量, 其建设当中会出现很多质量安全问题, 如若在建设过程中不能排除这些隐患, 就很有可能导致公路桥梁隧道产生拱背空洞、石砌开裂、渗漏水等质量安全问题, 造成路面开裂或者冒水的情况[3]。

3 隧道桥梁解决的对策

3.1 完善施工管理

须准时安排公路建设工人与管理人员就施工技术做好规范培训, 不断更新知识储备, 使每个工作人员都遵守安全制度, 依照规定做事。进行隧道建设的爆破工、喷锚工、风枪工、机械工、电工等必须进行专业化训练, 获得从业资格证才能走上岗位。公路施工不仅要加强隧道事故预测, 而且要加强技术研究与隧道风险安全管理, 合理地对隧道的建设实施评价、预测、以及危险管制。当事故酿成后, 应该妥善解决, 而且吸取经验教训, 使其防范于未然。而且严格的质量管理也是必要的。其主要环节就是健全质量体系, 不断完善质量管理系统, 这是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方式, 能够使得施工的质量符合规划的标准, 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施工质量, 减少成本投入[4]。我们知道业主公司对施工质量的掌握能够贯穿整个施工过程, 并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 它能够使整个施工图纸的设计流程准确无误。要想做好施工管理, 确保公路隧道桥梁质量, 聘用专门人员实施论证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办法。

3.2 改进施工技术

改进施工技术也是解决问题的良好方式之一。解决好铺装层的松散脱落问题是一种很好的控制方略。作业人员必须能够合理确保桥梁填充层的厚度, 宜选择弯曲性能优良的铺装材质, 让填充层尽量发生弯曲开裂的情况[5]。或者可以实施这样的方案, 作业人员在使用过程中, 其填充材料最好不要存在开裂等问题。或者在实施铺装层作业的过程中, 作业人员要高度关注其防水材料的应用, 使得路面渗水现象在施工任务顺利完成后不会出现, 由于水渗入其中引起的破坏非常巨大, 当然也要注意确保铺装层的使用寿命。知道工程技术方面出现的问题也是限制公路桥梁隧道建设的妨碍因素。因此, 在施工当中, 建设技术方面的应用形式存在很多类型。但是桥梁隧道建设是“后有结构、先有荷载”, 它的组成受力明显具有不可靠性, 所以, 从施工规划到建成验收整个过程都会产生技术方面的问题, 这在所难免。第一步, 在规划阶段, 进行的是动态规划, 按照各种各样异类工程和开挖区域的水文、地质等条件实施类比规划, 虽然这样做的后果很可能导致设计方式与开挖地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 所以要适时改正设计方法, 实现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的目标;第二步, 在作业过程中, 以作业人员视角观察, 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准优劣以及较小的作业空间、较大的噪音、较低的能见度、各程序之间的相互影响、较差的空气质量等对施工人员技能发挥、情绪的影响等因素都完全有可能引发公路隧道施工的风险。

4 结束语

目前, 隧道施工需要的环境条件与地面施工是完全不一样的, 因为它是处在各种地质环境中的地底结构物, 所以, 它必然受到周边地质环境的严重影响。因而, 施工的可靠性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于围岩自身的稳定能力与力学特征, 也决定于支撑后的整体特征。我们必须仔细查看公路隧道操作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且能想出切实可行的处理办法, 以有效处理这些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隧道施工的顺利完成。此外, 完善公路隧道的施工, 也是我国当前交通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也只有加强交通建设, 才能加快推进经济的进步,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

参考文献

[1]唐守华.浅谈公路隧道施工监测设计的几个问题[J].科技资讯, 2010.

[2]王运金.基于监测数据的Ⅳ级围岩条件下隧道衬砌结构变形和受力特性分析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 (应用技术版) , 2011.

[3]王文广, 李泳伸.邓婷.公路隧道建设中的工程变更管理[J].现代隧道技术, 2012 (5) :30-33.

[4]王亚林.对公路隧道施工质量检测与控制研究[J].科技风, 2012 (24) :2-5.

管理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及分析 篇5

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竞争。如何有效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更加忠诚于企业,尽心尽力地完成工作,是每一个企业领导者希望解决而又经常不得要领的一个问题,我们根据目前企业的现状,总结出日常管理中常常出现的一些问题:

一、观念问题

管理就是“管”和“理”,在于“监督与控制”,我要求做什么,员工就必须做什么?

企业经营的好坏主要在于企业管理高层,员工从属于企业管理层?

员工是工具,管理者必须要使用好工具,封建家长制在中国行的通?

企业应该尊重员工的个人价值,理解员工的具体需求,适应劳动力市场的供求机制,依据双向选择的原则,合理地设计和实行新的员工管理体制。将人看成企业重要资本,是竞争优势的根本,并将这种观念落实在企业的制度、领导方式、员工的报酬等具体的管理工作中。

二、目标问题

企业战略与目标只需要企业高层知道,员工依据执行,员工知道的越多,出现问题的机会就越多,工作效率反而会降低?

相对来讲,企业管理高层工作是主动的,企业员工的工作是被动的,他们在“打工”?

员工发展太快,容易被其他企业“挖墙角”,员工掌握的东西越多,企业风险就越大?

员工的贡献不可能比我多。反而员工发展了,我没有发展,我就“下岗了”?

留住人才的关键是:不断提高要求,为他们提供新的成功机会。管理者要认识到在员工成长时,他们需要更多的运用自己的头脑来帮助企业并被认可的机会。所以你必须创造并设计一些挑战机会以刺激员工去追求更高的业绩。只有当员工感到自己在工作中能够得到不断的支持,能够不断地学到新的东西,他们才会留下来并对企业更加忠诚。

三、沟通问题

我有很多重要的项目要谈,没有时间与员工进行沟通,员工是自己的,什么时间谈都可以,毕竟企业的效益决定一切?

员工谈话质量较低,有些太片面,没有太高的使用价值?

目前公司的困难怎么能与员工讲,那还不翻了天?

公司内部发展“个体组织”,对公司发展不利,总有一天他们会对抗公司?

领导与员工之间需要经常的交流,征询员工对公司发展的意见,倾听员工提出的疑问,并针对这些意见和疑问谈出自己的看法——什么是可以接受的?什么是不能接受的?为什么?如果企业有困难,应该公开这些困难,同时告诉员工企业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要记住——纸是包不住火的,员工希望了解真象。

四、授权问题

这么重要的项目怎么能够交给员工做,做坏了怎么办?

我用一天就做完了,交给员工做需要三天,也太浪费时间、没有效率了?

员工没有足够的信息资源,怎么能够做决策?管理学上都讲:做正确的事情要比把事情做好更难?

我自己做的事情,自己放心,谁知道员工是怎么想的?

授权是管理中最有效的激励方法,授权意味着让基层员工自己做出正确的决定,意味着你信任他,意味着他和你同时在承担责任,当一个人被信任的时候,就会迸发出更多的工作热情和创意。所以,建议不要每一项决策都由管理人员做出,完全可以授权的事不要自己去做,管理人员要担当的角色是支持者和教练。

五、员工发展问题

当前,信息如此之发达,效率如此之高,我怎么能够做与公司无关的事情?

员工以后想干什么,怎么会告诉我,即使告诉我,也都是假的?

员工发展的越快,离开公司的日子也会加快?

每一个员工都会有关于个人发展的想法,并都认为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聪明的做法是为每一位员工制定一个适合于个人的发展计划。我们建议在日常谈话中,在评估员工业绩时应经常询问员工,他心中的职业发展目标是什么,并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和达到目标的方法以支持员工的职业生涯计划,然后尽力培养、扶植他们。那种不针对员工具体想法和需求,把教育和培训一股脑地抛到员工身上的做法是不明智的。

六、员工参与问题

员工的使命就是接受任务,在规定的时间里把事情做好?

我重视员工,员工反而不重视我,以为我不如他,那又何苦?

在实际工作中,有最好想法的人往往是那些直接参与任务执行的人。让一线员工参与进来,让员工知道你对他们的意见很重视。员工不希望被简单的命令和指示,他们希望在工作中起更重要、更有意义的作用,员工渴望参与决策。当员工希望参与,而你却不给他这种机会时,他们就会疏远管理层和整个组织。如果你能够尊重员工的看法,即使最终没有采纳他们的建议。你将发现他们会更愿意支持你的决定。

七、信守诺言

我是老板,我说了算?

公司计划调整,员工必须无条件执行?

记住员工会记住你答应他们的每一件事。身为领导,任何看似细小的行为随时都会对组织的其他人产生影响。要警惕这些影响,如果你许下了诺言,你就应该对之负责。

如果你必须改变计划,你要向员工解释清楚这种变化。如果你没有或者不明确地表达变化的原因,他们会认为你食言,这种情况经常发生的话,员工就会失去对你的信任。对丧失信任通常会导致员工失去忠诚。

八、在日常工作中,该不该表彰员工问题

这些都是员工该干的,做好了是本分,做坏了要承担责任

成就感能够激励员工热情工作,满足个人内在的需要。奖励的时效很重要。奖励刚刚发生的事情,而不是已经被遗忘的事情,否则会大大减弱奖励的影响力。

九、难道允许员工失败吗?

员工失败了,可以辞职,我失败了,公司就跨了?

员工只要能够本本分分的工作,忠诚公司就够了,创新是我的事情?

对员工有益的尝试予以信任和支持,他们能够帮助企业有所创新。不要因为员工失败就处罚他们,失败的员工已经感受到非常难过了,应该更多的强调积极的方面,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同时,帮助他们学会在失败中进行学习,和他们一起寻找失败的原因,探讨解决的办法。

十、企业规范问题

定这么多制度,是在给我自己找麻烦,甚者,会限制我的工作,减少了我的权利?

员工只要知道谁给任务就可以了?

以前一句话问题就解决了,有了规范,反而麻烦了,降低了效率?

企业运做这么好,每年的纯利润都这么高,有什么好改的?越改越糟?

现状出现的问题分析 篇6

素描是绘画入门的基础,它能帮助我们提高整体而全面地观察世界,准确而客观地表现对象的能力,是促进初学者眼、脑、手高度协调一致而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各专业院校及系科都将其列为造型基础课,也是初学者迈入艺术殿堂的必考项目。为了考生能在素描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我们对历次考试中考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加以归纳总结如下:

一、缺乏整体观念

这是不少初学者和考生共同的毛病,由于他们缺乏长期性作业的训练,在考试中不是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全面推进,而是急于求成,急着出效果,在缺乏对整体效果的把握下一味死抠局部,因而造成局部相互之间关系无法很好地衔接。常常是某一部分已经画得非常突出和完整,而其他部分还是空白的,其画面效果可想而知。 一个整体是由若干个局部组成的,没有局部的整体,是空洞的不真实的;然而,没有整体的局部,再精彩、再深入也是毫无意义的。因为素描的目的,不光是练就一手“好活”,而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艺术思维的“想法”和如何观察事物的“看法”。离开了这两点,素描练习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有人说:“素描就是比较,比较,再比较。”这话虽然有点片面,但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既然整体是关系到一幅素描作业的成败,那么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就显得非常重要。如何解决这种关系,就是靠比较的方法,比色调的深浅,比形体比例的长短、宽窄、大小,比透视关系的远与近、虚与实。根据这种比较画出来的物象,才是客观对象真实存在的一面。

二、缺乏理解对象

物体的起伏凹凸,明暗虚实关系,都是光线作用于物体的内在结构的外部表现。要想深入地刻划对象,必须要做到“知其所以然”,要研究其内在结构关系。有的同学面对模特儿,不是积极主动地由表及里地分析研究对象,不去研究外部表象的内在成因,而是机械被动地抄袭对象,哪些地方深点,哪些地方浅点,他就把这种深浅变化照抄下来,至于这深和浅意味着什么,却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因此,很难深刻地、真实地表现对象。

三、缺乏敏锐感受

有人说世上所有的人,没有绝对相同的面孔,每一个人都有区别于他人的相貌特征,即使是双胞胎也不例外,他(她)们也都有别人不易察觉的差异。捕捉对象的特征和独具个性的差异,是素描训练的根本任务。但是在素描写生的过程中,常常看到有的学生不管画谁,不管对象的长相如何,气质怎样,都画得像一个人,模特儿似乎成了摆设,成了他们胡编乱造的参照物。这种现象有一定的代表性。这里有初学时期老师指导上的失误,还有考生自己认识上的误区。有的考生错误地认为:模特儿像不像没有关系,只要画面效果好就行,反正评分的老师也不知模特儿什么样。像不像确实不是衡量一张素描作品优劣的惟一标准,但它却能检验一个学生对事物所具备的敏感性和表现能力。如果一个学生长时间脱离对象去感受,去编造所谓的画面效果和废弃对客观对象感知能力的训练,那么他就有可能造成感知能力的退化,失去一个艺术家所应有的敏感性。具体到素描写生中的表现就是千人一面,概念化,脸谱化等等。而这些毛病一旦形成就很难纠正。这是因为作为一个画家重要条件的眼睛已经退化了。无疑,这样的试卷是无法得到高分的。

四、缺乏画面把握

在最后画面调整时,最容易出现画面灰,效果不强烈,和画面锁碎的毛病。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毛病呢?这是因为光线照射下的物体都会产生三种基本的色调:黑(最深的色调)、白(最亮的)、灰(色调丰富的中间色)。有了三种不同的色调,画面的层次就清晰,畫面的效果就响亮,至于哪一种成分多点,哪一种成分少点,都要视客观给你的感受而定。但不管怎样的比例关系,三大基本色调都不应缺少其中的一个。 造成画面灰的原因很多。比如模特儿的面部大部分都处在亮部里,于是,画面上基本都是亮和灰的色调;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画灰。这时,应强调深灰的作用,尽量拉开深灰和浅灰的距离,使之保持画面的层次感。还有一种情况:模特儿的皮肤比较深,黑和深灰色调占其面部的大部分面积,而浅灰和亮面所占的面积很少。处理不好也容易造成画面灰暗、沉闷,影响作业成绩。对此,考生应主动减少中间色调的深度,提高画面(脸部)的亮度,保持画面的层次感。写生的过程当中,在整体尊重客观对象的前提下,允许对局部的色调进行调整、或减弱、或加强的艺术处理。 素描写生的对象,或明或暗,或强或弱,或虚或实,都有着它的规律和秩序。写生时如果打乱了这种客观秩序,就会出现零乱琐碎,因而影响画面的整体感。比如,暗部里的反光,画得太亮超出了它所在的范围,就破坏了局部的整体。一个画面是由若干个局部所组成的,如果每个局部都出现类似的情况,那么这个画面就会支离破碎。

还有一种情况,每个局部都画得很好很完整,但局部和局部之间没有联系,互不统属,互不相让,像一盘散沙。一个物体在一个固定光源的照射下,必然会出现强弱、远近和虚实的物象。因而就产生了物象主次关系——秩序感。这个秩序是客观存在的,不是人为安排的。如果画面上没有这个秩序,那就是画者的观察方法和思想方法存在着某些问题。如果认为每一个部位都重要,都要强调和突出,那么秩序就被打乱,画面的整体感就被破坏。没有整体感的素描,是不能算作成功的作品的。

那么,怎样才能做出一幅成功的作品呢?科学的观察方法与饱满的热情是画好一张作品的前提。作画者要力求在较短的时间里进入角色,达到最佳的竞技状态,切忌漫不经心、胡思乱想、精力不集中。动笔之前,要有一个充分感受被画对象的过程,包括对象的基本形体比例、明暗层次、气质、环境、个性特点等,把对象的整体感受印记在脑海里,并认真思考需要采用的方法与手段,包括构图、工具、绘画风格等。即“胸有成竹”,意在笔先。

成功与否的关键主要取决于画面的最终效果,它是考官评卷判分的主要依据。此时,应该撇开其他各种因素,以画面为中心,进行必要的艺术加工与处理。本阶段要认真研究比例是否准确,透视结构是否合理,动态是否生动,个性特征是否鲜明,是否符合立意要求,还要进行取舍、归纳、概括,哪部分应该加强,哪部分应该减弱,攫取主要的东西,舍弃次要的细节,使其不断生动、准确、完善。这一环节,对临战状态下的考前辅导与训练尤为重要。

现状出现的问题分析 篇7

1 容易出现的主要问题

纵观当前经济体制下的市场需求,营销服务已经成为各大企业争取市场经济效益的激烈竞争环节。由于供电企业多年政企合一和垂直一体化的垄断经营背景,针对这一情况,将电力营销服务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主要问题分析、总结如下。

1.1 供电企业经营观念转变不足

从目前情况看,比起改革初期,供电企业已经在各方面作出了诸多转变。总体上来说,其市场意识仍然比较薄弱,竞争意识不强,未能足够认识到自己的企业特性。在这种经营理念下,尽管供电企业有着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和公共事业的天然行业优势定位,但是,其不具备市场竞争意识,也就无法发挥企业的主观能动性,即使国家出台了大量的现行相关政策帮助基础行业完善基础设施,供电企业仍无法在此基础上积极主动地为自己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1.2 电力营销技术支持系统建设仍待完善

在企业经营发展的过程中,对于目标市场、目标用户的相关数据收集和分析是必不可少的。对于供电企业而言,电力营销服务过程中所需的各类用户数据都应由其背后的电力营销技术支持系统提供。但是,目前该技术支持系统存在的不足不仅会使供电企业难以调研、细分用电群体,无法有效、合理地分配资源,按需供电,还无法避免电力资源不必要的耗损。另外,供电企业对已监测、收集的用户数据不能进行最大化的分析、处理和利用。这样,就无法有效利用电荷监测数据,不能保障电网的安全、平稳运行,而且也无法有效利用用户数据,在电网建设规划方面出现了资源被大量浪费的情况。

1.3 电力营销服务队伍建设乏力

工作人员的素质和素养是影响企业竞争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供电企业已发展多年,其内部架构过于模式化,在电力营销服务人员的培养、激励和提拔上都存在不足。在人员培养方面,企业缺少既懂电力技术又懂电力营销和管理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电力营销服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有待提升;在人员激励方面,缺少一套科学、合理的奖罚制度,没有将员工的薪酬待遇与工作绩效挂钩,无法激发营销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人员提拔方面,仍以论资排辈的方式选拔人才,而不是以优胜劣汰的原则提拔员工,容易出现能力岗位不匹配、优质员工囿于资历无法晋升等人才流失的问题。

2 电力营销策略构想

针对电力营销服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为了帮助供电企业明确企业性质,夯实市场基础,争取经济效益,拟建议供电企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完善相关工作。

2.1 转变经营理念,着眼用户需求

为了改善企业经营观念转变不足的问题,供电企业应将目光放在市场需求和用户需求上,设法根据当前的经济体制建立起一个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满足客户需求为中心的电力营销服务机制,力求使自己的营销服务节奏跟上用户的需求,准确把握用户群体的用电需求,做到急用户之所急,想用户之所想。

2.2 加快电力营销技术支持系统的建设步伐

针对目前数据堆积、无法利用的情况,供电企业需加快电力营销技术支持系统的建设步伐,不仅要重视电力的营销、售卖过程,还应重视电力商品的售后服务,通过完善的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应用流程不断提高自身实力,以满足用户的需要。除此以外,供电企业应重视客户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定期调查、了解企业型客户的生产经营状况,分析、评估客户的信誉度,开发多种电费回收方式,建立科学、有效的电费回收预警机制,以解决目前电费回收方式过于单一而导致的电费回收困难、电费回收风险高等问题。

2.3 建立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体制

为了培养更多的优秀员工,提高企业的软实力,一方面,供电企业可以引入高校合作,优秀人才针对性培养、交叉培养等方式,联动职业技术院校提高非技术出身员工的专业水平,与工商管理类院校合作,以提高技术型员工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要打破现有桎梏,建立绩效工资考核制度,建立客户投诉反馈系统和优胜劣汰的淘汰机制,将员工薪酬与绩效、用户评价等挂钩,以便于选拔、培养优秀人才。同时,客户投诉反馈系统可以使企业与客户之间建立起有效的双向沟通途径,避免因沟通路径被堵塞而造成客户的不良体验无处投诉,导致企业口碑缺失、企业品牌形象大打折扣的恶劣影响。

3 结束语

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推行使“电力”由一种垄断提供的必需品变为可竞争提供的必需商品。在当前国家政策和可预期的未来市场环境下,电力营销服务将成为各大供电企业的必争之地。本文指出了电力行业目前存在的不足,而最先承认问题并加以改进的企业将能更好地迎合市场需求,在为企业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为我国民生工作的推进作出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朱成章.我国新电力体制改革酝酿过程的回顾[J].中外能源,2013,18(2):17-22.

现状出现的问题分析 篇8

口述历史这个概念, 定义非常丰富, 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发展内涵, 它的起源和流变众说纷纭。近年来, 中国口述历史的研究迅速兴起和发展, 不管是在学术界还是在民间, 都掀起了研究和采集口述历史的热潮, 成果既有书籍杂志, 也有卫视栏目等的形式, 不仅有官方派出的专业调研组, 也有一大批民间考察队伍。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中华口述历史研究会秘书长左玉河先生评价当前的口述历史时说:“目前中国出版及出现了‘图说史大出风头, 口述史一枝独秀’的新格局, 各出版社以发行‘口述历史’书刊为时尚。”[1]我们虽然看到了口述历史的可喜发展, 但是想要这份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长足和健康的发展, 它在采集过程中所存在着的、急需解决和规范的问题便不容小觑。

从整体上看, 中国当代口述历史的相关理论研究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 如:学科专业化程度不够, 缺乏专门的研究人才来从事口述历史研究, 没有足够的正规研究机构作为学术依托, 缺乏有计划的长远访谈规划等, 这些“先天不足”, 使国内的口述历史研究处于低水平的层次, 难以出现国际一流的口述历史成果。虽然有着一批对这个领域有着研究兴趣的人才, 但是他们的成果大部分停留在“口述史料”层面, 远未提升到“口述史学”的研究层面。就我们学生群体而言, 出于兴趣所做的研究更多的是感想性的体会, 缺乏专业的分析、系统的研究。

本次调研通过采访西南民族大学部分80 岁以上退休教师, 通过他们的“口述历史”, 了解母校的成长历程。作为新闻学院的学生, 团队成员有着人物采访的经验和学科相关理论支撑, 从预约被访者、准备采访提纲、实地采访、到后期的整理、视频剪辑都进行得很顺利。但是事后总结, 发现获得的相关文案和视频资料, 并不是预期的“口述历史”, 而是像一篇篇新闻稿件和一集集新闻报导。因此通过初步研究新闻采访与口述历史采集的区别, 总结本次调研的不足。

2 口述历史采集中存在的不足

第一, 就采访的前期准备而言, 在新闻工作中, 为了采访现场能够对出现的不同情况及时地做出反应, 前期的准备更多的是为了过程中能有一个好的“追问”以挖掘更多的信息。口述访谈在前期准备方面需要“加量”, 要刨坑深挖, 做一种“铺陈式”的了解和准备, 为的是能基本把题目固定, 使问题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完整性。对采访对象过多追问, 是对其思维的一种“突然袭击”, 对方没有充分思考时间, 那种情况下被访者说出来的信息, 是片段的、不全面的, 有时还极有可能是不真实的, 这样的“打断”, 很有可能会使一个原本完整的故事, 瞬间不复存在或者少了某些原本因该有的重要元素。美国口述历史学家唐纳德·里奇说, 做口述历史研究工作的人“必须压抑着想说话的冲动, 做个安静的倾听者”[2]。

第二, 在口述历史的访谈中, 提出问题后, 要让受访者有时间回想, 有时间整理思路, 最重要的是给予受访者充裕的谈话时间。崔永元做口述历史纪录片《我的抗战》时要求记者:“你去听故事、听经历就行了, 尽量不要去打断他, 让他流畅地说。我们只是记录他们的口述, 把所有资料都留下来, 以后做研究的人, 可以引用这些直接的口述。”[3]一定要以受访者讲述为主, 采集画面要集中在受访者身上, 访谈者的形象和声音是淡化的, 甚至要创造出一种几乎不存在的形态。让受访者最大程度上有流畅的表达, 便于后期的剪辑整理, 让受访者有着大段的、完整的语言表述, 或许受访者可以再现一个非常完整的时空。口述历史是对过去的“精心挖掘”。要求受访者回忆多年以前的事情, 所以要以受访者个人为中心, 研究他的“人生道路”, 听其一步一步道来。

第三, 新闻工作讲求时效性, 采访者希望获得新闻的“爆点”和“亮点”, 在进行有效提问、完成任务后就迅速转下下一个目标对象。把每一个受访者的时间做了量化处理, 把他们的叙述框定在一个狭窄的时间范围内。为了写出一篇漂亮的报导, 往往急于从受访者那里得到“有用”的信息。这造成了口述历史信息的“碎片化”, 这种思维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受访者对自己真实经历的叙述和我们对历史细节的捕捉。在口述历史的采集中, 时间常常是由受访者决定的, 对方的讲述意愿决定了访谈的时间, 对于有的受访者则需要多次进行采访和记录。

第四, 口述历史访谈对于信息的需求是越完整、越全面越好的, 采集时需要对被访者进行全程的录音录像, 之后要全部整理, 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随便删减, 否则就会出现“残缺型口述历史”。缺少完整性就会缺少真实性, 真实是历史的灵魂, 历史研究的本质就是探寻客观存在的历史真实。口述历史是以挖掘历史记忆的方式追求客观的历史真实, 是以口述者的记忆为凭据再现历史真实。口述历史真实与否, 取决于口述者叙述的内容是否真实及能否将记忆之真完整而准确地呈现出来。中间要经过多个环节的加工和过滤, 都是还原历史真实的一道障碍, 阻隔着历史记忆的穿透, 如果我们没有给予受访者充分的时间去考虑和叙述, 那么在采访者与受访者之间便又会再形成一道障碍, 那么历史的真实, 就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第五, 对所采集到的信息进行保存整理及对受访者权益的维护的问题。对于访谈内容的原始记录, 需要以专业的方式进行档案管理, 档案学本身就是一门学问, 这些史料的后期保存和整理的重要性绝对不亚于其他环节, 甚者成功的关键就在此。另外, 因为口述历史相关于被访者的私人信息非常多, 所以采访者一定要有保护被访者的意识, 如协议的签订等方式, 这样才能慢慢地将口述历史的研究工作慢慢规范起来, 渐渐地形成一种习惯, 这样才会有更多人愿意讲出更多更真实的故事, 口述历史才能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3 结语

口述历史的领域是需要得到规范的, 每一个做口述历史研究的人都应该找到一个“组织”, 这个组织要有相应理论体系的指导, 要设置工作规范和提供一些参考的样板等。这个“组织”一旦形成, 那么作为这个“组织”的成员, 就有义务把实践的成果反馈回“组织”, 帮助组织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 慢慢地让“组织”的“记忆基因库”发展壮大, 让里面所贮存的“记忆财富”, 发挥出它最大的作用, 让历史真实的一面能够最大程度地突破时空的障碍得到重现。

摘要:近年来, 口述历史的研究迅速兴起和发展, 不管是在学术界还是民间, 都是由不同身份背景的人在进行口述历史的研究。口述历史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 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从学生群体的视角着手, 探索学生口述历史的新闻采集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不足。

关键词:口述历史,新闻采集,信息采集

参考文献

[1]左玉河.近年来的口述历史研究[J].中国科技史杂志, 2009, 30 (3) .

[2]唐纳德·里奇.大家来做口述历史:实务指南[M].第2版.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6.

现状出现的问题分析 篇9

石油天然气正在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种类之一, 它在为生产、生活提供能量支持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另外, 由于天然气对大气环境和其他生态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 其应用前景可以说非常光明。

分析和探讨天然气管道运行中易出现的问题, 并加以解决和处理, 不仅能够促进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健康发展, 还有利于为我国的经济生产提供稳定的能源支持。在本文中, 笔者就天然气管道运行中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法。

2 天然气管道的腐蚀问题及其相关对策

2.1 天然气管道的腐蚀问题概述

无缝管、直缝管以及螺旋缝管等钢制管材是运输石油天然气最为常用的管材, 暴露在空气中或者深埋与地下/水中的钢质石油天然气管道均受到严重的腐蚀威胁。对于架空石油天然气管道而言, 定期刷涂油漆便能够有效防止管道腐蚀;但是城市天然气的输配管线通常埋设于地下, 容易受到腐蚀侵蚀且相关防护措施也更加复杂。根据相关资料显示, 没有采用任何防腐措施的天然气管道通常使用三年左右便会出现腐蚀穿空的现象, 如果采取了有效的防腐手段, 则天然气管道的使用寿命便能够达到二十五年作用。

腐蚀原因。管道的腐蚀主要是金属 (此处特指钢材) 在其所处环境下受到化学作用和电化学作用的共同作用而产生的损坏现象。管道在腐蚀之后会因为氧化作用而失去原有韧性和硬度, 变得疏松, 最终脱落产生孔洞。严重腐蚀的管道无法再承受输送天然气时的压力。根据管道腐蚀部位的不同, 可以将其分为管道内壁腐蚀和管道外壁腐蚀。

管道内壁腐蚀。管输天然气中有一定的含水量, 它在管道内壁生成一层亲水膜, 形成了类似原电池腐蚀的条件, 产生电化学腐蚀;由于输送的天然气中含有硫化氢、二氧化碳、氧、硫化物或其他腐蚀性化合物, 它们直接和金属起作用, 引起化学腐蚀。

管道外壁腐蚀。外壁腐蚀同样可以在架空或埋地钢管上发生。埋地钢管的化学腐蚀是全面性的腐蚀, 在化学腐蚀的作用下, 管壁厚度的减薄是均匀的, 所以从钢管受到穿孔破坏的角度看, 化学腐蚀的危害性相对较小。通常埋地钢管的外壁腐蚀是以电化学腐蚀为主。

2.2 相关对策

管道内壁腐蚀的防腐措施。其根本方法就是, 净化石油天然气, 并对输送天然气质量进行严格的管控, 这是延长管道使用寿命、落实安全供气工作的重要手段。所以, 在管控石油天然气的质量方面必须严格依照国家的相关标准进行, 严禁输送不符合要求的劣质石油天然气。除此之外, 还可以采用另一种方法进行内壁防腐, 即涂刷内涂层 (二道环氧树脂) , 能够有效防止内壁腐蚀。

管道外壁腐蚀的防腐措施。第一, 涂刷绝缘层。钢管埋于地下时会受到土壤等介质的电化学腐蚀与化学腐蚀, 所以, 常规的油漆防腐涂料已经不能满足钢管的防腐要求。在选择管道的防腐绝缘层结构及其等级的时候应该根据石油天然气管道敷设地段的环境条件以及土壤腐蚀性的强弱程度来进行确定。目前比较常用的聚乙烯胶带防腐效果不错, 它是最近引进开发的新型防腐材料, 其主要优势就是, 在保证防腐性能的前提下, 具有施工简便、快速安全、补口方便、综合成本低于环氧煤沥青且无环境污染等特点。第二, 电保护措施。电保护措施分为外加电源阴极保护措施、牺牲阳极保护措施以及排流保护措施。电保护措施应与绝缘层防腐法同时采用, 可进一步提高防腐效果。电保护措施是根据电化学腐蚀的基本原理, 即在腐蚀电池中, 阳极受腐蚀损坏, 而阴极是保存完好的。因此, 设法把被保护的金属管线变为阴线, 从而就使其得到保护。

3 天然气管道的安全运行问题及其相关对策

3.1 天然气管道的安全运行问题

在天然气管道的运行过程中, 会有许多自然因素或者人为因素影响到管道的安全运行。

自然因素的影响。水毁是最为常见的自然原因, 通常是暴雨、山洪等原因造成, 发生暴雨时附近的河流水位通常会暴涨, 造成山洪, 洪水一般会夹带大量的泥石, 冲毁穿越管道上部混凝土保护层, 致使管道破裂, 发生漏气事故。

人为因素的影响。首先是盗气或者私装气泵问题。对定时供气天然气管道而言, 某些人员会在停止供气阶段抽取管道内余气, 导致管道负压, 假若管道有漏气地方, 空气就会“乘虚而入”, 在下一个供气时段, 天然气便会和空气混合, 影响天然气质量。所以, 盗气或者私装气泵首先是扰乱了民用天然气正常的供应节奏, 浪费了资源, 污染了环境, 并且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其次, 工程施工对天然气管道的破坏。道路改造、城市改造、建筑施工以及其他工程的破土动工均严重影响了天然气管道的安全运行, 由于工程施工而出现的管道或设施被挖断或者损伤的事故已经不是新闻;更为严重的是, 某些施工单位破坏天然气管道之后隐瞒不报, 只进行简单处理便将其掩埋, 在为日后留下安全事故隐患的同时, 也为提高了将来维修的难度, 增加了维修施工的成本。

3.2 相关对策

加强运行管理。要有完善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事故预案。要加强一线操作员和调度人员的培训, 熟练掌握正常操作和事故状态下的紧急处理程序和操作。

配备完善的维抢修机具, 确保事故状态下能及时到位, 并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管道的维抢修作业。

加强对管道穿跨越段、水工保护设施的维护管理和沿线的巡查及管道保护宣传的力度, 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对管道的破坏。确保阴极保护系统的正常运行, 对管道腐蚀状况要进行监测, 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定期对管道进行内、外检测和评估, 尽快推广并实施管道完整性管理。

加强通信系统、自控系统的维护管理, 确保正常操作和事故状态下及时动作, 以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

请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协助, 构建针对可能危及地下管道的工程施工的检测管理控制制度。由政府职能部门牵头召开施工协调会议, 并邀请有关单位参加, 会上, 由天然气管理单位相关工程施工单位讲明可能会受影响的管道走向, 并要求实际施工单位制定具体可行的应急预案。如果可能受到影响的天然气管道的价值重大, 天然气管理单位可以请求政府职能部门来责令工程施工企业交纳施工押金, 一旦在施工过程出现相应问题, 则以该押金作为日后的维修费用, 如果事故重大, 则要扣留押金, 借此规范施工单位的施工行为。

摘要:石油天然气具有有害有毒、高压高能和易爆易燃等特点, 同时, 天然气管道运行也具有环境复杂、连续作业和链长面广的特征, 因此, 在天然气管道运行中容易出现诸多问题, 甚至发生管道漏气燃烧乃至爆炸的事故, 严重威胁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本文中, 笔者就天然气管道运行中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天然气管道,运行问题,安全运行,问题和对策

参考文献

[1]李延彬.胜利油田民用天然气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10) .[1]李延彬.胜利油田民用天然气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10) .

[2]陈利琼.在役油气长输管线定量风险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 2004.[2]陈利琼.在役油气长输管线定量风险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 2004.

[3]方东晓.影响天然气管道安全的危害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J].上海煤气, 2008, (03) .[3]方东晓.影响天然气管道安全的危害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J].上海煤气, 2008, (03) .

[4]柳庆新.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07, (05) .[4]柳庆新.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07, (05) .

砌筑砂浆易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篇10

关键词:砌筑砂浆,外加剂,搅拌,配合比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 各地房地产事业轰轰烈烈。在房屋建设工程中, 作为主要建筑材料之一的砌筑砂浆出现了许多问题, 已经影响到了工程的质量。通过几年的工作实践和认真观察研究, 对砌筑砂浆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1 砌筑砂浆易出现的问题

1) 砌筑砂浆强度低。

此类问题可以通过灌入法测量或砂浆回弹仪测量进行确认。砂浆强度低对工程实体的不利影响极大。如是砖混结构的房屋, 承重墙的砂浆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轻则影响建筑的抗震性能, 重则可能影响房屋结构安全, 甚至导致房屋墙体开裂倒塌。所以此类问题应该引起广大建设单位高度重视。

2) 砌筑砂浆粘结力差。

我们知道, 砌块与砌块之间主要是利用砌筑砂浆的粘结力, 从而使整面墙甚至整栋建筑成为一个整体。如果砌筑砂浆的粘结力达不到, 整栋建筑必然不能形成合力, 必然是一个支离破碎的不协调的散拼乱凑体。其承重性、抗剪性、抗风压性、抗地震剪切等等性能自然可想而知。

3) 外加剂使用不当。

外加剂一般有防冻剂、砂浆王等, 对于砌筑砂浆外加剂添加适量能提高砂浆的性能, 但是如果添加量没控制好或是外加剂选择错误可能给工程造成无法弥补的质量安全隐患。例如:我们添加适量的砂浆王可以提高砂浆的和易性, 提高施工效率, 提高工程质量, 但如果添加过量会适得其反, 使砂浆强度严重降低。去年, 在某砖混房屋建设工程中, 由于技术员和监理对砂浆王性能不甚了解, 因砂浆王颜色与水泥相近, 结果工人往砂浆中添加大量砂浆王并减少水泥用量, 到水泥终凝后才发现砌筑砂浆强度大打折扣, 导致整层砌体全部推倒重砌, 损失不可说不少, 教训不可说不深, 前车之鉴必须牢记。

问题是鲜明的, 作为工程技术人员我们必须深思, 要追根溯源, 分清缘由, 对以上三个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

2 砌筑砂浆出现问题的原因

1) “窝泥现象”。

所谓窝泥的泥就是水泥, 顾名思义就是水泥被浪费掉, 没起到应起的作用。就是说砂浆搅拌好后由于种种原因搁置时间太长, 部分水泥已经发生初凝, 导致部分水泥失效, 砂子发生沉淀, 砂浆内部结构已变化, 上稀下稠, 甚至“上水下块”, 砂浆质量已不符合要求, 可工人仍然硬着头皮将其用于墙体砌筑。此种现象多数是由于工地管理协调不到位, 或者夏季午餐、午休前后砂浆管理处理不到位造成。

2) 计量普遍不准确。

首先是计量方法不符合要求, 按规范, 各工地必须配备完整的计量器具, 进行砂浆配制必须准确称量, 按有资质的检测单位出具的重量配合比严格进行配制。但是现实当中我们的大多数施工单位都是简单的将重量比换算成体积比, 用体积比进行配制, 甚至有些现场施工人员在确定堆积密度时极不负责, 没有按照规范上要求的方法认真抽样推定堆积密度, 而是很随意的取上一点就以点代面。并且量装原料的料斗车体积大小不一, 每次装量都凭工人肉眼随意目测。所有这一切都导致了现场配制砌筑砂浆质量很不稳定, 砂浆性能得不到保障。

3) 搅拌混合不均匀。

对于水泥混合砂浆, 由于白灰膏熟化不到位或者没经过严格的过筛, 或者添加塑化剂、白灰膏、水泥时过于集中而未分散添加, 导致灰膏颗粒过大, 塑化剂分布不均匀, 有的部分掺合料以及水泥含量过于集中, 而有的部分却因为掺合料太少而导致强度、和易性、施工性都很差。另外, 搅拌过程中由于工地管理混乱、制度不上墙等导致工人操作随意, 搅拌时间时长时短, 很多时候由于搅拌时间不够导致砂浆的均质性差。水泥砂浆同样存在类似的情况。

4) 不按照由正规检测单位出具的配合比进行配制。

从某种程度上说出现此类情况不能完全归责于施工单位。现在, 有部分基层检测单位由于人员缺乏、技术力量薄弱、设备不达标等具体问题, 少于开展或者不按要求开展砂浆配合比实验, 导致出具的配合比不能满足工地现实的需求, 配合比跟不上建筑原料的变化, 不能满足工地既高效又省料的要求。施工单位随意性太大, 个人经验主义作风严重, 无视水泥种类、外加剂厂家、砂子、施工用水等情况发生变化, 盲目自大, 不用正规配合比, 单凭个人经验, 采用所谓的“既高效又省料”的外来配合比, 导致砂浆强度等级达不到设计要求, 造成质量安全隐患。正规检测单位出具的配合比陷入“仅仅用于制作存档资料, 不能指导真正的施工”的尴尬境地。

5) 沉底。

由于水泥强度高, 砂子过细, 搅拌时间短, 拌合不均匀, 造成沉底结硬。

6) 试块制作无代表性。

很多施工单位不了解砂浆试块的取样方法和养护方法, 造成试块强度分布情况与工程实体中砌筑砂浆强度不一致, 不具代表性, 无法通过试块有效评定工程实体砂浆强度情况。

7) 砂子含泥量超标。

砂子含泥量超标会降低水泥活性, 从而降低砂浆强度, 有的工地砂子中甚至含有大量泥块, 过筛不到位, 导致砂浆质量大打折扣。

8) 砂子过细。

砂子过细就相当于变向增多了表面积, 需要更多的水泥浆来对砂子进行润滑、包裹。如果不考虑此因素而仍沿用老配合比必然导致砂浆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9) 砌块砌筑前润湿不到位。

砌筑前如果不认真对砌块进行充分润湿, 必然导致砂浆与砌块之间不能充分融合致使“块浆之间”粘结力降低, 同时由于砌块大量吸走砂浆中水分, 导致砂浆失水, 虽然配合比达标, 但实体墙上的砌筑砂浆强度必定达不到设计要求。

10) 对掺合料存在错误认识, 随意改变配合比导致砂浆强度降低。

许多施工单位对白灰膏、砂浆王等等掺合料存在认识误区, 他们认为掺合料可以增加砂浆的强度, 因而随意地减少水泥用量。殊不知, 白灰膏、砂浆王等等掺合料只是增加和易性, 提高砂浆强度的作用不大, 大量减少水泥用量必然会导致砂浆强度的大幅降低。

3 砌筑砂浆质量问题的解决措施

1) 把好原料关。

建筑砂浆主要由水、水泥、砂子、石子、掺合料、外加剂等组成。对于水, 我们应该尽量采用饮用水, 如果条件限制必须使用非饮用水, 则必须注意控制水的氯离子含量、硫酸根离子含量、p H值。对于水泥, 我们应该按照设计要求选择强度和品种正确的水泥, 并注意其进场复检报告等凭证。对于砂子, 我们要关注其颗粒级配、细度模数、含泥量, 如果是人工砂我们还应把握好石粉含量、坚固性等指标。如果是海砂一定要控制好氯离子含量。对于掺合料和外加剂, 我们应该走出误区, 严格按照配合比和产品说明添加, 万不可凭想象犯经验主义错误, 随意减少水泥用量。虽然现在是市场经济, 但是质量重于泰山, 应该杜绝质量不稳定的黑工厂小作坊之产品进入建材市场。大力建立推行建材市场注册备案及市场准入制度。

2) 把好配合比关。

配合比问题应该是我们工作的一个重点, 要求各基层检测单位必须按规范严格开展实验, 不可以凭经验, 不负责任, 不问原料厂别出处, 张冠李戴, 抄袭老配比, 敷衍了事。要做到, 每次出来的配合比都是根据不同的工地、不同的原料因地制宜的精品。施工单位不应该阳奉阴违, 要杜绝“检测单位出具的配比仅仅用来做资料, 不能指导实际工作, 工程实体中施工单位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的现象。必须按照检测单位出具的配合比来进行砂浆的配制。

3) 把好监管关。

这就要求我们的监理及质量监督部门下大力气做好两方面工作:

a.严格规范施工工艺, 例如, 砌块上墙前必须充分润湿, 砂浆搅拌时间必须充分, 对于午休期间或者马上不用的砂浆要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例如, 提前加入少量缓凝剂等) 。

b.密切关注施工、检测, 以及建设等单位的管理人员素质及工作的效能, 对于不满意的应该及时建议给予调整, 以达到防范于未然。

现状出现的问题分析 篇11

关键词:住房公积金;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060-01

一、住房公积金及其管理制度

住房公积金,是指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以下统称单位)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职工住房公积金包括职工个人缴存和职工所在单位为职工缴存两部分,全部属于职工个人所有。

住房公积金制度是我国城镇住房建设改革的产物之一,实现住房公积金制度有利于转变住房分配机制,有利于住房资金的积累和周转,可以逐步形成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共同负担解决住房问题的筹资机制,是我国住房制度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的一项制度性创新。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住房公积金的管理也不断得到重视,主要表现在:覆盖率不断扩大、规模不断扩张,在支持廉租住房制度建设、支持低收入家庭住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住房公积金制度出现的问题

(一)住房公积金缴存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住房公积金征缴覆盖率低,覆盖面不够。据住建部、财政部和央行在2015年6月联合印发的最新的《全国住房公积金2014年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国实缴职工11877.39万人,而该年城镇就业人口是3.9亿,由此得出住房公积金实缴人数对城镇就业人口的覆盖率是30.21%。上述实缴人数中三类单位的人数分别为:城镇国有和集体企业就业人数6849.023万,中国共产党机关、国家机构和事业单位、人民政协及民主党派、群众社团、社会团体和宗教组织1542.70万,教育(初等+中等+高等)1541.70万。其他类型单位住房公积金实缴人数不足2000万,也就表明绝大多数私营单位并未缴纳住房公积金。

其次,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设定不合理。按照《条例》要求,职工以月收入为基数按比例缴纳住房公积金,单位同时缴纳相应数额,存入职工个人账户。这就造成了职工收入越多,住房公积金缴存越多,单位补贴越多,福利享受越多的情况。不仅没有体现出对城镇低收入人群的倾斜,反而人为地加剧了缴存职工间的收入分配不公,容易形成“马太效应”。既不利于缩小社会成员间的贫富差距,也违背了社会追求公平正义的原则。

(二)住房公积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住房公积金的使用效率不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2008年全国住房公积金管理情况通报》显示,截止到2008年末,住房公积金使用率(个人提取总额、个人贷款余额与购买国债余额之和占缴存总额的比例)为72.81%,住房公积金运用率(个人贷款余额与购买国债余额之和占缴存余额的比例)为53.54%。2008年末,全国住房公积金银行专户存款余额为5616.27亿元,扣除必要的备付资金后的沉淀资金为3193.02亿元。沉淀资金占缴存余额的比例为26.35%。处于睡眠状态的巨额住房公积金,实际上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使得公积金不能够有效的保值增值,也不能实现其保障功能。

其次,贷款手续复杂,服务意识有待提高。公积金贷款利率比同期的商业银行贷款利率要低,但很多人愿意选择后者。申请公积金手续繁琐、审批时间长是阻碍购房者进行公积金贷款的重要原因。从申请贷款这一方面来说,目前个人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需要接受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和银行的双重审查,审查和评估程序是一个漫长的时间过程。正是由于公积金贷款的手续过于复杂耗时过长,很多购房人都选择商业贷款,而把公积金取出来用于还款。另外,在贷款服务方面,住房公积金贷款的服务意识也有待提高。

(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住房公积金管理制度是“房委会决策,管理中心运作,银行专户存储,财政监督”。这种运行和决算相分离的制度,目的是为了加强风险防范,但实践中监督虚化,管理上不透明、不公开,资金流向存在很大风险。现行的住房公积金体制机制在某种程度上还存在大量的计划经济思维。管委会是临时机构,不能进行有效决策。

三、住房公积金管理制度的对策

(一)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不断扩大住房公积金缴存的覆盖面,可以在部分城市先试点将自由职业者、个体经营户以及农民等群体也纳入公积金加纳群体,将住房公积金制度建设成为普惠制的社会保险。

(二)调整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政策,适当提高低收入职工的单位缴交比例。应当针对不同收入水平群体,制定差异化的缴存政策。按不同层次的职工收入水平确定不同的个人缴费比例,特别关注低收入人群,适当提高低收入水平职工的单位缴费比例。切实满足低收入人群住房需求,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尽量避免由于公积金缴存政策的漏洞使高收入人群获得变相补贴。各地区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地方财政出资对收入较低的人群,进行适当的住房补贴。

(三)放宽个人提取条件,提高住房公积金的使用效率。在现行的《条例》中,为满足职工多元化住房消费的需求,提高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国务院合理放宽了住房公积金的提取条件,一是明确购买、建造、大修、装修自住住房,无房职工支付自住住房租金,职工支付自住住房物业费,均可以提取住房公积金;二是规定购买、建造、大修、装修自住住房、偿还住房贷款本息、无房职工支付自住住房租金、职工支付自住住房的物业费,可同时提取配偶的住房公积金。合理扩大住房公积金的使用范围,支持职工租房、养房等基本住房消费,从制度上确保职工能够扩大公积金的使用范围。

(四)强化公积金的监督机制。一是政务公开,接受公众监督,并定期接受各地财政部门、审计部门的监督;二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公积金使用和管理中的违法违纪现象,责任人都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并受到惩罚;三是组织开展全员培训,组织开展政治素质、廉洁从政和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及自我约束能力。

参考文献:

[1]路君平 李炎萍 糜云.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3年第1期

[2]《(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将二次修订》[EB/OL].《每日经济新闻》,2012年4 月11日

[3]谷秀娟,赵星;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现状与出路[J].中国证券期货,2012(2)

现状出现的问题分析 篇12

一、我国化工分析行业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分析

1. 我国从事化工分析的员工水平不高

当今时代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产品的质量, 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企业能否长期健康发展。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就是企业员工的自身水平素质, 同样在化工分析行业也是如此。企业化工分析人员的水平素质与产品质量和企业的名誉有直接的关系, 但是调查发现国内目前从事化工分析的员工水平素质普遍偏低, 缺乏科学、严谨的态度和扎实的化工理论知识, 从而在工作中就表现出在自己的岗位上没有尽职尽责, 在分析操作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失误等等, 这都直接造成产品质量下降, 生产效率降低, 企业声誉受到严重影响。

2. 化工分析过程中员工的操作不规范

在化学分析课程中的滴定分析, 这一个过程都是需要按照操作规范来进行的。在滴定过程中根据指示剂发生颜色变化而停止滴定时确定为滴定终点。但是考虑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指示剂本身也会有一定的偏差就是在化学计量点不一定发生变色, 所以导致结果会出现一定的误差。化工分析的员工由于操作不规范等原因致使终点的误差超出科学的标准范围, 这将对产品的质量造成直接的影响。

3. 人为因素导致分析溶液浓度的不稳定

溶液浓度的不稳定性是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最容易出现的, 举个最常见的例子来说,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稳定性。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在储存的过程中浓度发生较大的变化, 有时还会出现沉淀而使得溶液变得浑浊。所以在标准溶液配置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过程中的一些化学反应, 操作人员应认真根据标准进行配置溶液, 让溶液的不稳定性降低到最小。

4. 对一些高科技仪器使用方法不正确

现在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得时代, 各行各业对高科技的应用越来越多, 化工行业也无疑受到了冲击, 技术革命使得分析仪器的发展奔向另一个高度, 在这个基础之上, 化工分析行业也能向更高的领域进发, 展开研究工作。

二、针对化工分析过程中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

化工分析行业根据实际情况针对在化工分析的过程中会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如下的改进措施。

1. 要注意对企业员工整体素养的培养

为了能让企业能够更好地运行及企业整体的形象的提升, 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是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对员工素质的提高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 (1)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及企业内部需要对企业的员工进行相关的培训, 要注意对员工心理素质的培养, 在增强责任感的同时要注意提醒员工增强工作的质量上升及效率升高的意识, 使得两者的关系达成正比并逐步有所提高。另外, 工作中的一些容易被人们忽视的细节等涉及到的基础知识也要得到重视。 (2) 要建立相关的考核制度, 由于化工行业的特殊性, 化工分析技术更新的速度很快, 定期的对企业员工进行考核制度的监管是相当必要的。 (3) 要监管好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 根据外界的实际变动适当地提高选拔人才的标准, 这也是提高企业整体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 (4) 要注重对化工分析员工职业责任感及职业操守的培养, 这也是使得企业更上一层楼的有效途径。

2. 在进行化学分析的时候要注意对重点误差的严格控制

在进行化学分析的时候, 一般滴定误差控制在0.1%, 为了提高终点误差的控制标准, 也要进行相关的措施, 如在进行化学分析的时候, 要使得被测物的化学反应更加的彻底, 要选择正确的指示剂, 对其用量的控制也要符合标准。但是在一般的情况下, 待测物的反应是不能准确的进行把握的, 所以对指示剂的误差控制才是首选。

3. 在进行化工分析的过程中要步步做到严谨

在实验的过程中化工人员要保持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 时刻保持这个化工分析过程的严密。例如在化工实验中对硫代硫酸钠溶液的配置实验, 在注意到实验各项需要注意的事项及要做到的步骤后要进行相关补救措施的实施, 对于时间的控制也要严格地按照要求来进行, 以使得整个的实验在比较严谨的状态的完成。对于不成功的实验作品不管是否麻烦也要本着实验的精神重新做一遍实验, 直到得到满意的结果。一些细节问题, 如一些暂且不用的仪器, 需要倒置在干燥无尘的地方使其自然晾干;硬质的试管要把管口朝下以免方式不对在酒精下的烘烤下发生爆炸。

4. 要注意对能源的节约及进行化工分析时对环境的保护

在进行化工分析的时候除了要保证实验的质量外还要考虑对能源的使用问题, 在尽量节俭的情况下寻找更深的突破, 注意实验环境的保护, 不产生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化学物质。要尽力去寻找新的方法既能节能又能环保, 这是整个的化工行业一个很重要的任务。一方面可以使得企业付出的成本降低, 另一方面还能推动化工行业的进步和节能环保。

结语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 化工分析行业的进步也是极快的, 综上所述讨论的关于化工分析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 解决的办法也越来越多, 化工分析行业的发展也会原来越好,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也许会实现节能环保的绿色改革。

参考文献

[1]董善民, 论检验分析在化工安全生产的重要作用[J]德州学院学报;2011年S1期.

[2]张秋香, 化工分析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1年06期.

上一篇:混沌RBF神经网络下一篇:新课标 新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