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带来什么(共7篇)
工业4.0带来什么 篇1
当前, 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呼之欲出, 世界各国争相制定战略, 进行调整, 抓紧实施必要改革。据德国有关机构统计, 德国企业生产效率将因该战略的实施提高30%。
资源最优利用、产品依客户需求生产、利益最大化——这是“工业4.0”应该实现的一些目标。与其说这是工业生产的一次进化, 不如说是一次革命。理想情况下, 人、机器和应被加工处理的生产资源间, 可以实现直接的信息交流。
德国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除传统工业国家之外, 中国等国的发展步伐亦十分迅速。作为世界最大的机械制造国, 中国生产的机械质量不断提高, 对于德国机械制造商来说, 中端市场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在近期的研究报告中, 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推荐其成员加大在中国市场中端技术领域的投入。尽管如此, 技术金字塔的顶层也是需要争取的, “工业4.0”能为德国提供巨大商机。
产品个性化的发展趋势在各个领域显而易见, 需要在生产环节和生产设备上的根本性改变。“工业4.0”就是应对这些挑战的答案。
德国国民经济的强项之一是机械和设备制造。在构建新工厂方面, 新工业革命将提供巨大潜力, 通过政府、经济界和科研方面的合作, 促成信息技术、机械制造和电子技术的完美结合。
“工业4.0”关注信息交流, 形象地说, 就是未来右手可以知道左手在干什么, 还能随时准确地知道, 左手需要什么, 并保证左手能及时得到。
“工业4.0”的关键词是物联网。供货商、生产商和客户需要相互联系, 以使价值链得到优化。在生产中, 它意味着机器能和客户直接沟通, 以便准确“知道”它该生产什么;同时, 机器与库房和物流中心交流信息, 以保证所需组件在正确的时间到位, 运输做好最佳准备;工人得到所有信息, 以实现最佳生产;机器自动接受任务, 协调生产流程。通过信息技术将生产、市场营销和物流联网, 形成灵活、高效、融合的价值链, 这是实施新的生产的前提。
“工业4.0”可以实现两大目标。首先是提高生产效率。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估计, 企业的生产效率可以通过“工业4.0”提高30%。其次是实现资源的最佳利用。除了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还可以保护环境。能源和原材料的使用越高效, 对环境的污染就越少, 未来应该是这样的。
快速并安全可靠的互联网连接是无障碍实时信息交换的基本前提。物联网支持人们的工作, 简化了工作流程。巨大的信息量和数据处理, 即大数据, 对信息技术行业提出了全新挑战。数据安全与保护必须得到保证。过去几个月来, 这也一直是全球政治和公共舆论界讨论的热门话题。
劳动关系将彻底改变, 职业领域的要求将更高, 所谓的“简单劳动”可能逐渐消失。该战略的实施需要政府、经济界和科研人员的密切合作
就像前几次工业革命对生产流程带来改变一样, 新的工业革命也将彻底改变劳动关系。职业领域的要求将更高, 所谓的“简单劳动”可能逐渐消失。职业领域将更加灵活, 雇员会从中受益。此外, 未来机器的设计将比以往更符合人类的需求。考虑到世界范围内的老龄化趋势, 这会是一个至关重要且迫在眉睫的发展趋势。
德国联邦政府希望通过“2020高科技战略”成为应对全球挑战的先驱。“工业4.0”是这个战略的十大未来项目之一。联邦教育和科研部、联邦经济和能源部以及联邦内政部等三个部门为此紧密合作。此外, 德国信息经济、电信和新媒体协会, 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和电气电子行业协会等三大重要的经济行会还共同组建了网站“工业4.0平台”。德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国家科学与工程院以及弗劳恩霍夫学会等顶级研究机构对这一议题进行研究。政府、经济界和科研方面的深入合作由此得到保障。
通过生产流程的优化节省资源, 不仅对德国这个工业国和出口国十分重要, 对世界也十分重要。无论是从财政角度还是环境角度, 所有国家都会因“工业4.0”受益。
新工业革命的巨大挑战使众多工业和经济领域更加紧密地结合。这不仅关乎“右手知道左手做什么、需要什么”, 还关乎数百只手清楚知道它们都在干什么, 为了完成任务需要什么。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单凭一国之力无法应对。
(作者为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第一总经理)
链接——回声
“工业4.0”明确了两件事:首先, 现代经济政策的核心在于创新政策, 它应当促使我们国家成为这一发展的推动力量, 而非被推动力量;其次, 最大的创新动力不再来自各个科研领域和行业的核心, 而是在它们的交叉点上。
在“工业4.0”时代, 生产及自动化部门与信息及通信技术共同发展, 这是物联网长驱直入的年代。人、机器和产品就好像在社交网络上一样, 实现畅通无阻地交流, 这一趋势会产生极大影响。真正实现“工业4.0”需要几十年时间, 直到所有标准都已制定, 所有法律和安全技术问题都已解决, 以及所有部件都能相互顺利配合。
——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院长亨宁·科格曼
要带领欧洲的经济和社会模式在全球竞争中取得成功, 我们要保持强大。我们必须利用自由贸易和国内市场的潜力, 保持在科研、创新和关键技术上强有力的发展势头。在欧洲、特别是在德国这个工业强国, 将传统的工业竞争力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可以带来巨大的机遇。我相信, 如果欧盟在这一重点上聚焦, 欧洲将找到新的发展强项与稳定, 民众也将获得信心。
——德国总理默克尔在联邦议会上的讲话
到2025年, “工业4.0”可为德国创造累计2670亿欧元 (1欧元约合8.44元人民币) 的附加值。主要来自6个领域:机械工程、汽车和零部件、信息通信、电子设备、化工及农牧业。
——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报告
工业提供了欧盟80%的创新和75%的出口, 如果算上对服务业的影响, 工业可称为欧洲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引擎。然而欧洲正遭受“去工业化”的困扰。过去20年来, 新兴市场国家占全球制造业的比重从原先的20%上升到40%, 而欧洲则从36%下降到25%。发展“工业4.0”是欧洲重振工业的机会。欧洲需要一个全新议程并加大投入, 今后15年需要投入至少1350亿欧元。
——德国罗兰贝格咨询公司
德国具备在发展“工业4.0”中扮演先锋的条件。德国汽车和机械制造业在嵌入式系统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处理复杂业务的软件供应商也比较尖端。政府认识到了这一巨大机遇, 未来几年, “工业4.0”将受到不同部门的2亿欧元资助。
各工商行会已提早在职业教育领域做准备, 因为适应挑战的专业人才必须掌握创新的技术、胜任复杂生产过程。
——德国工商大会首席经济学家亚历山大·舒曼
“工业4.0”分为两大主题:一是智能工厂, 重点研究智能生产系统及过程, 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二是智能生产, 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 人机互动以及3D打印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运用等。
在制造业领域面对的课题有三:生产效率、速度与灵活性。生产效率不单单指员工的生产效率, 速度也不是指在短时间内制造出产品。企业需要具备根据客户多样化需求缩短市场投放时间, 即时制定生产计划的能力。一个可行的解决办法, 就是建立起包含产品设计、生产设备设计、生产、服务在内, 涵盖整条价值链的公司数字网络。
——德国西门子工业解决方案集团先进技术和标准部门负责人迪特·魏格纳
“工业4.0”要求所有生产环节联网, 包括办公室、信息基础设施和生产基础设施, 企业、供货商与顾客。这也提出了更大的安全挑战。试想汽车制造商的生产流水线因网络攻击停运一小时, 就会造成数千万欧元的损失。如果是化工、钢铁等注重生产连续性的行业, 生产暂停就意味着前功尽弃。
因此, 企业应进行重大改变。以前负责信息技术的专业人员现在也要考虑生产中的信息安全, 以保证生产平稳进行。我们集团信息安全部门的客户需求正在上升, 这是一个很大的发展机遇。
——德国产品质量检测公司技术监督协会莱茵集团信息安全部副主席欧拉夫·西门子
工业4.0带来什么 篇2
工业4.0学习感想
通过公司组织的工业4.0集体学习,一天的学习,在老师的讲解和引导下,对工业4.0 有了更加清晰的理解和认识,通过这次学习也理解和感悟到工业4.0 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方面,比如技术装备,管控手段,组织结构,技术创新,节能降耗,产业升级等等。以往认为德国的工业4.0 和中国的2025 中国制造,无非是工业技术装备最终实现现代化,通过这次学习,才真正转变了观念和认识,才知道,技术装备的现代化,只是工业4.0 和2025中国制造的部分内容而已,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均是工业4.0的范畴和内容。工业革命的改变是工具的改变、能源的改变、生产方式的改变、更主要的是思想认识的改变,从起初的能源获取方式到后来的能源传输方式,继而又转变成信息传输方式,现在的工业4.0的改变就是将信息传输方式转变成信息利用方式。
深入学习工业4.0的内容和国家关于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的政策法规,结合我们公司现状和实际情况,真正对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认识到位,积极树立技术创新、产业升级、节能降耗,强化管理变革、技术变革,生产控制变革和业务流程变革,力求在现有的条件下,努力做到技术装备现代化,管控手段现代化,组织结构优化的目标。在日常管理的实践中,我们认为,质量看得见过程是关键,把管理的过程作为关键控制点,把日常的基础性工作,做细做扎实,在工作中,努力去除过剩浪费、多余加工浪费、无效搬运浪费、无效动作浪费、返工浪费,将工作先细化,再优化,做事要有目标有标准,有方案有措施有预案,并且针对“人、机、料、法、环”这五大因素进行逐一进行分析并加以控制,使其在综合质量方面全面提高。
工业4.0带来什么 篇3
首先,用户在网络上与海尔进行交互,产生更丰富的个性化需求,之后通过海尔灵活高效、有个性化定制能力的供应链和工厂,去满足用户需求。在整个过程中,海尔的智能互联工厂通过与用户、供应商、企业之间的资源连接,实现了内外互联、信息互联、虚实互联。
与传统制造和商业模式相比,海尔的智能互联工厂至少发生了三个重要转变:产品评价,从内部评价转变为用户评价;采购,从零部件采购,转变为模块供货方参与设计的模块采购;产业链关系,从各方博弈转变为利益共同体的共创共享。
显然,当社会各界还在热议工业4.0,很多人并不太了解工业4.0到底意味着什么的时候,海尔迈向智能互联工厂的这一步,意味着中国制造业的变革已经来临。
工业4.0这个概念进入中国是2013年4月,而海尔发布其网络化战略则是2012年底。与此同时,其智能制造战略也在马不停蹄的推进中。此番海尔在AWE大会上高调发布智能互联工厂之后,人们才恍然大悟,在智能化制造中,网络化与智能化密不可分。
这不能不让我们对即将到来的制造业变革充满期待:中国制造业能否在工业4.0时代异军突起,实现弯道超车?
B2C到C2B,颠覆商业和制造业
在德国工业4.0联合工作组发表的《工业4.0实施建议报告》中,有一句不太为人注意的话:工业4.0是全世界网络化和智能化的一部分。
现在大多数人更愿意在技术层面上去谈论工业4.0。但是,当我们把目光落到“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时候,我们应该想到,工业4.0给我们带来的,绝对不仅仅是技术本身的进步,而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一场商业与制造业的颠覆变革。
在我们谈论这个“基于网络物理系统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名称之前,我们更应该来看一下现在,甚至是过去已经悄然发生的商业变革:这就是互联网企业做得轰轰烈烈的社群、O2O、粉丝经济。
在大多数传统制造企业还仍然只顾着做自己的B2C业务,还只是把互联网当成一个广告发布和产品销售渠道的时候,互联网企业的商业变革,海尔的智能工厂都应该让他们警觉:制造业在互联网上能够发生的事情,绝不仅仅是广告和渠道,而是建立起了企业与用户交互的平台。企业通过与用户的交互来完善产品的设计,甚至是找到创新的点子;通过与用户的交互产生大量的粉丝,从而实现B2C模式向C2B模式的转变。
这种转变,正是基于工业4.0所带来的商业与制造业颠覆变革来实现。
抓长尾的定制化时代
用户互动的C2B模式,意味着定制化时代来临。这为制造业带来:新机遇——抓住长尾经济;新挑战——如何低成本、高效率实施。
从克里斯·安德森《长尾理论》一书中我们能够了解到,在互联网时代,商业和文化的未来,不在于传统需求曲线上那个代表“畅销商品”的头部,而是那条代表“冷门商品”的经常被人遗忘的长尾。
在“短头”经济中,20%的热门产品,带来80%的收入,并且带来100%的利润。而在“长尾”经济中,这20%的热门产品,将集中为10%的更热门产品,其进一步分化为2%的大热门产品和8%的次热门产品。2%的大热门产品,带来50%的收入和33%的利润;8%的次热门产品,带来25%的收入和33%的利润。剩下的90%长尾产品,将带来25%的收入和33%的利润。从利润上看,出现了三分天下的3个33%!
谁还敢忽略小批量、多品种和个性化定制?
制造业的市场现状,也告诉我们,只有抓住定制化的长尾产品,才能超越行业平均。
以中国家电产业为例。在家用空调方面,中国的产量已经占到了全球的76%,冰箱冰柜、彩电也超过了50%的占比(图1中,数据来源:产业在线ChinaIOL.com)。
然而2014年整个产业增长规模却处于放缓的局面。另一份来自产业在线的数据(见图2)可见,国内的空调、洗衣机和冰箱的销售额增速均低于5%。
这意味着,在没有显著增长的市场里,想要占有更多的份额,只有关注“长尾”这一条路可以走。
抓长尾,定制化,必须建立用户交互的平台。让用户参与产品的设计,甚至是全流程的参与,让用户在整个全流程的参与中获得美好的体验,最后实现C2B的订单。
C2B的美好之处在于,企业既抓住了市场上的长尾机会,同时,在与用户的交互过程中,让他们成为企业的用户。这样企业就不必再通过广告来招揽客户了,省却了传统制造商业化必须的渠道与广告费用。
比如,海尔2014年收入2007亿元,同比增长11%;利润150亿元,同比增长39%,利润增幅是收入增幅的3倍。其中,线上交易额实现548亿元,同比增长2391%。这就是效果了。
听起来如此美好的长尾,如何才能抓得住?
打造工业4.0的网,抓捕定制化的鱼
那么,从哪里入手呢?
让我们从工业4.0的供应链模式和制造模式构建,看看企业是如何实现高效C2B的。
首先,是要构建一条全新的、能够实现个性化定制的、灵活的生产线。这样的生产线意味着:高效,成本最优,资源利用率最优。因此,从订单生成,到生产订单的自动下达,再到生产,这一链条的信息化打通势在必行,否则根本无法管理。
定制化的另一个好处是,部分原材料可以基于已经获得的订单,去向供应商下单采购,而不必储备大量库存。这样,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信息化打通,又是势在必行的。
以上两个信息化链条(用户与企业,供应商与企业)的打通,即为工业4.0中的“价值网络的水平集成”。未来软件端的云化和互联网化,将会促进实现工业4.0的水平集成。
nlc202309011947
要实现更好的个性化定制,构建新的产品研发流程也非常重要。传统的产品研发过程,是市场部门做调研形成产品规划,交给研发部门关起门来进行新产品的开发。
而在定制化的C2B模式下,一切都变了。首先是用户参与到产品研发的过程中。其次,原材料供应商也会参与进来。甚至,生产设备供应商也会参与进来。只有这样,才能找到一个各方都更加满意的最佳方案。
虽然很多企业已经有了PLM (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 和IPD (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 的研发体系,然而这些都还是一套封闭的开发体系。未来,一个既可以使得众多的相关者参与研发,而又能保障数据安全的云研发平台一定会出现,相应的CAx(将多元化计算机辅助技术的综合叫法)工具也会云化,而可以让所有参与者共享,云化的模拟仿真技术会让企业即使不做样机也可以有信心直接批量生产,同时,PDM (Product Data Management) 的数据可以直接导入生产。
这样的研发流程,让企业在符合产品标准和质量的前提下,迅速把个性化的产品设计导入到生产,同时让用户获得商品购买全过程中的最佳体验。这就是工业4.0中的“端到端的数字化集成”。
从个性化的订单生成,到快速灵活的个性化设计,到快速灵活的导入生产,还需要从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层面到生产线层面的打通。这样的打通,需要生产线必须与上层的软件系统紧密结合在一起,具有非常深入的数据采集和交互的能力。这样的打通会使企业有充分的数据可以对生产状态、工艺状态、设备状态等等,进行可视化及分析,由此带来基于分析结果的动态调整。这就是工业4.0中的“企业内部的垂直集成”。
所以,要实现定制化时代的C2B商业模式,需要通过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云计算、机器人技术、3D打印技术,还有物联网技术,去实现订单流程、研发流程、供应流程、制造流程的高效协同。围绕用户的价值,满足用户需求并使其获得最佳的体验,这正是工业4.0最妙之处。
这,也正是未来制造业升级的方向。
我们还缺什么?
通过海尔智能制造的实践,以及对工业4.0的解读,我们可以越来越清楚工业4.0的真正内涵,以及它能给企业带来怎样的价值和竞争力。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勇敢地走向工业4.0这条制造业升级之路,更应该知道,在这条路上,我们还缺什么?
缺,趋势洞察力
变革时代,需要企业家培养对时代及趋势的洞察力。具备了这种洞察力,企业家才能够去思考和构建适应变革需求的全新商业模式,才能够应用这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去引领企业的变革转型。这是一种非凡的能力,需要企业家首先成为一个自我革命者。如此,才能引领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持续发展。
缺,跨越式人才
变革时代,需要跨越式人才。他应该能够了解企业的商业目的,还能够找到实现这些商业目的的技术,并将两者通过系统性的、多方位的思考与构建,最终将两者结合起来,最终实现商业目的。他,就像一个总设计师,既懂得未来的愿景是什么,同时又懂得有哪些最新的理念、科技和手段可以帮助他实现。所以,未来的企业CIO这个职位会越来越显重要,而CIO中的I将远不是information那么简单,而更多的是Intelligent,它包含了互联网、大数据、移动、智能化、云计算、机器人、物联网,甚至还包括了3D打印。不仅仅是上述技术的简单堆砌,重要的是需要系统的构建。
缺,资源
把理念转换成策略,策略转换成规划,规划转换成方案,方案最终得以实施,其中包含着大量的方法、工具和经验。如此多知识跨越度的大型项目,既需要系统掌握的宏观资源,也需要有在每一个深入的领域做通做透的深度资源。然而,中国的制造业企业团队大多数处于尚可支撑自身部门或自身企业运转的资源处境,这样的资源能力对于支撑工业4.0这种颠覆性变革来说远远不够。
缺,方法指引
工业4.0的核心,是需要永远围绕用户的价值,去构建自身的商业模式,以及支撑它的供应链模式和制造模式。工业4.0体系通过上述的三个集成,来实现灵活高效个性化定制能力的同时,也实现了更优化的决策。然而,这一切都不是会自动实现的,还需要有一系列的从宏观到微观的方法指引,以及各种工具的运用,需要构建出一个从愿景到实现的路径和通道。在这个颠覆转型之中一头扎进去专研某一项技术,只会使得自己一叶障目;而始终谈论理念和愿景,又无法真正去实现和落地。
在这些所需要的方法中,有已经成熟的可以借鉴的部分,也有需要去开创的部分。如,从C2B的模式来看,它更像是精益生产理论中的拉动式生产,但这个拉动的源头,在于与用户互动产生的用户需求,它所拉动的已经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在车间里围绕物料配送和生产所实现的拉动,而是一个贯穿整个端到端全流程的拉动。
在这样一个大循环的拉动中,我们创造出了很多围绕用户的“增值”。但是,在供应链和制造层面,企业仍然可以继续采用精益生产的理念,使得生产流程更加优化和强化。所以,在规划和构建所有的流程,包括生产线流程、信息化流程、物流系统和生产线系统的时候,一系列围绕消除浪费和提高效率的精益理念也将在C2B模式中永远适用。
可期待的中国制造2025
这一次网络化大潮驱动下的制造业升级转型,对中国制造的弯道超车具有非常深远和战略性的意义。德国工业4.0的战略目的是为了实现两个领先:市场的领先和领先的供应商。中国制造2025也应该具有相同的战略眼光:一方面借助自身在互联网方面的优势和制造业体量上的优势,借鉴德国的先进理念做到快速提升自身的制造业,实现市场领先;另一方面,我们还需要借助中国制造业原有的优势迅速提升自身的能力,成为工业4.0时代领先的供应商。
此外,我们还应该提升对未来先进的智能化工厂的规划和设计能力;与此相关的人才培养和输出的能力;在PLM、ERP、虚拟设计仿真、数据库、工业大数据等软件方面,在控制系统、视觉、高端传感器、专用工艺设备等等硬件设备方面,我们还有非常大的差距。然而,这个差距同时也是机遇。抓住这次机遇,中国制造业就可以迎头赶上、弯道超车,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大潮中,实现市场领先和领先的供应商的双重战略。
曾玉波:智造大讲堂创始人,前海尔智能制造负责人
工业4.0带来什么 篇4
工业4.0将会通过自动控制、网络及计算, 将人、机器设备和信息连接在一起。就生产制造的流程而言, 就是将这一切整合到一个数字化的企业平台。通过数据采集、分析、优化, 得到最佳化的方式。从而实现更具效率的生产方式。
英飞凌:多元化身份, 多角度推动工业4.0
英飞凌科技 (中国) 有限公司总裁兼执行董事赖群鑫表示:在工业4.0计划中, 英飞凌具有多元化的身份, 从多重角度推动工业4.0发展。首先, 英飞凌是德国工业4.0的创始成员之一, 参与讨论制定相关的规则;其次, 英飞凌也是工业4.0的使用者, 英飞凌位于奥地利菲拉赫的工业4.0试点基地拥有世界上最尖端的生产系统之一, 包含高度现代化生产控制与自动化系统。在数据安全与数据完整性水准达到最高等级的前提下, 人机互动在试点工厂中将提升至一新的层次;最后, 面向工业4.0和物联网, 英飞凌提供大量领先的半导体解决方案。
高能效和安全性是英飞凌重点关注的领域。英飞凌不仅是全球最大的功率半导体供应商, 在工业4.0节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 作为25年来安全智能卡芯片的世界领导者, 英飞凌的安全解决方案为工业4.0中的设备沟通、生产数据、专利防伪等提供最高等级的安全保障。
ADI:电机控制是核心技术之一
工业4.0未来未来将会带来如下变化:
第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给工业生产带来的革命性变化。
第二:其次, 虚拟与实际的界限似被消除。所有生产程序均可提前在计算机中仿真模拟, 可在虚拟世界中完成生产的分析与优化。
第三:人工将在很大程度上被机器智能取代。
智能系统包含若干关键技术, 但电机控制一定是核心技术之一。针对电机控制, A D I有着完整的系统方案, 包括处理器, 安全隔离相关的派生产品, 位置检测, 以及模拟信号处理等, 甚至延伸到软件算法。
除此以外, 针对电机控制解决方案, ADI公司提供了门类齐全的产品组合, 其中包括了模数/数模转换器、放大器、嵌入式处理器、i Co u pl er®数字隔离器和电源管理器件;另外, MEMS产品, 如陀螺仪、加速度计, 也是ADI针对电机控制应用的核心产品之一。
TI:电机将朝向更智能、节能、可靠的方向发展
工业4.0即通过高级集成电路 (IC) 实现机器智能, 进而推动整个变革进程。而德州仪器 (TI) 正处于这次革命的风口浪尖, 面临着许多挑战与机遇。用户希望通过提升机器的智能化程度, 一方面可以提高质量、可靠性和安全性, 进而改善整个制造流程;另一方面可以继续保持低廉成本带来的优势, 对全球范围内的商品需求作出灵活响应。
马达作为在工业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产品之一, 工业4.0时代对芯片的高集成度硬件和算法、高效率和低功耗、高可靠性的要求更为严苛, 也是难点所在。
德州仪器马达驱动产品持续向更智能、节能、可靠的方向发展。借助于长期积累的设计、算法和工艺优势, 德州仪器的马达驱动产品均具备完备的保护、灵活的配置、低损耗和优良的散热性能。并且正在持续地改进和优化马达驱动的控制算法, 实现更加智能、易用和可靠。
德州仪器马达驱动产品线新推出了多款创新性的电机产品。根据马达和应用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类:
(1) 步进电机及直流有刷驱动器产品:
最新推出的DRV8848, DRV8846具备最新优化的电流衰减模式, 实现对电流的精确控制, 提高电机运行的平稳性和精确性。
(2) 三相无刷电机驱动器产品:
DRV8307, DRV8308涵盖了带霍尔 (Hall) 传感器三相无刷电机驱动器的大多数工业应用需求。
(3) 霍尔传感器产品:
D RV 5 x霍尔传感器产品是T I于2014年推出的全新产品, 其具备工业等级或更高的可靠性, 宽电压范围和丰富的灵敏度选择范围。
(4) 线圈、继电器驱动产品:
大部分马达驱动芯片都可以用于线圈和继电器驱动, 包括DRV8803/DRV8804/DRV8806等, 最具代表性的是DRV8860, 八路带串行控制接口的可级联低边驱动器, 内置自动PWM发生器。
Maxim:PLC对安全和认证的需求也很大
工业4.0和智能工厂意味着我们处于一个需要变革的阶段, 工厂互联程度比以往更高, 能够适应最新的传感器技术, 并且在高度安全的环境中快速处理“大数据”。在此种环境下, 不允许发生单点故障的情况。系统要能够智能地进行自调节, 并在所有情况下保持高精度工作性能。因此, 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监测、电源跟踪, 以便降低发热、提升整合度。
PLC已经存在了近半个世纪, 现在人们可能会有这样的想法:PLC已经非常成熟, 因而没有多少改进的空间。然而, 我们却看到对新型控制IC的需求比以往都高得多。除了提升分辨率、加快速度、缩小尺寸、降低功耗和成本等需求外, 对安全和认证的需求也很大。
在Maxim, 已经着手寻求将多种分立功能集成至单颗IC的方法, 从而为系统设计人员提供尺寸、功耗和成本方面的显著优势。例如:Maxim的微型PLC技术演示平台展示了模拟整合如何能够实现P L C尺寸缩小10倍、功耗降低50%、数字I/O速度加快70倍。Maxim的智能整合方式以及自身专有的工业技术确保上述性能得以实现。
除了微型PLC的项目外, Maxim还重点关注IO-Link和超声流量计。Maxim计划打造更多采用超声技术的计量方案, 包括:气表。此外, Maxim还有三个面向电能计量的设计, 包括交流监测方案和电能测量方案。
Xilinx:FPGA和So C颠覆传统控制
对多轴控制有天然的优势
FPGA的特点是擅长做信号的并行处理和硬件加速。在电机方面, 由于现在中高端的机器人、数控机床等会用到六轴及以上的电机, 这方面基本是FPGA一统天下。而三轴、四轴方案有时会看到x86、DSP或FPGA方案。
中国现在四轴方案多一些, 但是未来会向中高端去做。因为现在中国的电子元器件加工、食品饮料生产线、汽车生产线还主要靠采购国外设备, 未来会逐渐国产化。
“针对工厂自动化设备、高端数控机床、机器人等方面, Xilinx主推基于Zynq处理器的解决方案, ”Xilinx亚太区Zynq业务发展经理罗霖说, “好处是可以把电机控制和工业以太网结合起来, 即用户可以通过工业以太网 (例如Ether CAT, Profinet, Powerlink等) 把电机作为伺服从机, 工业电脑是主机来控制 (图1) 。”对此, Xilinx有相应的参考设计, 比如有Zy nq开发板, 上面可带4个步进电机/BLD C (无刷电机) , 并提供相应的算法, 例如FOC (矢量控制) 算法, 另外, 电流环、速度环、位置环等都可以在FPGA上进行硬件实现。这样的优势是性能会大大提高, 像电流环控制只需要1.6μs, 速度环3.2μs, 位置环6.4μs, 即用户可以在6.4μs内完成4个马达的实时控制。
机器视觉助力精确
为了执行器的路线走得准确, 还需要机器视觉来判断物体的位置和大小。传统的做法是前端会用一个摄像头, 采集的图像会通过视频采集卡传到工业电脑上, 比如可以用x86的处理器做后面的图像处理和分析, 即把智能放到后端去了。现在, 新的趋势是把智能移向前端, 即把越来越多的图像采集、处理、实时分析做到摄像头端, 为此, Xilinx专门推出了基于Zynq的开发套件——Smart Vision Dev Kit。PLC革命
PLC可以理解成主站。过去PLC可能在工业电脑上, 工业电脑运行PLC的功能。现在出现了嵌入式P L C, 例如有一些A R M处理器做的PLC。而且一些较高端的PLC希望集成更多的功能, 诸如HMI (人机界面) 和一些运动控制功能, 这时, FPGA和Zynq也是非常好的选择。因为今天的PLC上会集成工业实时以太网, 可以利用FPGA的硬件加速或者Zynq去运行一些协议栈。相比x86通用处理器, 由于x86没有针对具体的应用进行专门的设计 (例如多轴的运动控制) , 用FPGA做并行的处理、硬件加速更合适。另外, x86上可能会带有一些标准的以太网口, 但是这些并不一定是实时的工业以太网 (因为实时的工业以太网的协议跟一般的以太网不同, 需要做一些专门的定制和修改。) 。因此借助FPGA和Zynq的灵活性和性能, 可以实现业界主流的所有工业以太网的标准, 还可以把网络和处理这两部分整合在一个单芯片的解决方案里。
XMOS:智能制造和机器人将是热点
对于XMOS而言, 工业4.0的应用热点是智能制造和机器人;在这些领域中, 为迎接工业4.0动议的挑战, 将会需要全新的系统架构。
x C O R E多核微控制器系列拥有8到3 2个总频率高达500 MHz的、并行运行的32位RISC内核。x CORE器件还带有Hardware ResponseTMI/O接口, 它们可提供卓越的硬件实时I/O性能, 同时伴随很低的延迟。
这种多核解决方案支持完全独立地执行系统控制与通信任务, 不产生任何实时操作系统 (RTOS) 开销。x CORE微控制器的硬件实时性能使得客户能够实现非常精确的控制算法, 同时在系统内无抖动。
这支持了分布式控制架构的快速、轻松实现, 同时也使机器人制造系统能够被快速重构。XMOS与一位重要的合作伙伴Synapticon合作来提供这些应用。Synapticon在提供用于信息物理网络 (cyber-physical) 系统的分布式控制架构等方面拥有多年经验。
XMOS拥有多样化的、可适用于工业4.0应用的多核微控制器, 包括8到32核x CORE General Purpose通用产品系列, 以及独特的多核架构与模数转换器 (ADC) 与电源管理电路集成在一起的x CORE Analog系列。
Molex:多种互联, 多层覆盖工业4.0
工业4.0的特点在于物联网 (Io T) 的形成, 其中网络化的传感器阵列将监控生产环境中的无数因素。工业流程优化带来的复杂挑战将推动高效人机界面 (HMI) 中的众多应用, 而Molex在这方面可以为结合并使用了多开关格式和布局的设计提供电容式触摸传感器。
工业4.0将部署使用极低功率无线技术的、具有移动、微型化和网状网络特点的“智能”设备, 而Molex则供应一系列多种标准天线, 适用于各种Io T和M2M应用。
智能工业应用可以为创新性的互连解决方案带来大量机会, 尤其在于, Molex还为分布式控制系统提供解决方案。值得注意的是, Molex在现场总线的供货方面扮演着积极的角色, 这是一种设计用于实时分布式控制、采用各种协议的计算机网络。Molex为现场总线的四种技术提供互连解决方案:Device Net和PROFIBUS, 这两种一般视为是工业自动化中较为传统的现场总线, 以及基于以太网的Pro net和Ether Net/IP。
对于工业4.0所需要的高带宽通信, Molex也提供紧凑式的z CD™互连系统, 可以支持电信与数据网络中的下一代应用。Molex的z CD互连解决方案能够在400 Gbps的数据速率下进行数据传输 (16条通道下各25 Gbps) , 同时具有绝佳的信号完整性。
Littelfuse:以太网保护需求增加
在商业/工业系统中, 网络通常包含一个具有记录功能的中央监控站。可以通过选择以太网供电 (Po E) 对该网络上的设备进行供电。选择以太网供电, 具体的以太网版本 (100Base T、千兆以太网等) 以及是否涉及室内或室外应用, 将决定所需要的电路保护器件。
从应用的角度看, 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是用户是不是唯一的威胁 (即:静电放电考虑) , 还是以太网端口也会暴露于雷击瞬态威胁之下。对于以太网端口连接到本地交换机或设施内摄像机的应用安装, 雷电耦合进入到电路的可能性较小。在这种情况下, 由于数据速率可能会大于或等于100Mbps, 应使用电容约为4p F或更低的TVS二极管阵列进行静电放电保护。
美国力特公司 (Littelfuse, Inc.) 全球技术营销经理杜志德称:力特公司已经投资于较小尺寸的电路保护产品开发和工业系统高功率元件的发展。例如, 力特已经开发了一些新的差异化产品如高功率SMT TVS二极管, 与传统的通孔TVS二极管产品进行区分, 以应对这种应用的新趋势。一些静放电TVS二极管阵列可以从常见的0402缩小到01005的尺寸, 这也是在市场上的主要领域之一。力特还将推出可以处理1200伏应用系统的可控硅/双向可控硅产品和一些IGBT产品 (1200伏, 450安) 。
力特将高电压和高电流IGBT定位为分离和模块形式。这些产品主要是针对工业功率控制、电池充电、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逆变器和其他的电力逆变器。产品的主要特点是高速启动、高耐压 (高雪崩击穿) 和易于控制等。现在的产品最高的电压可以达到1700V, 电流到450A, 广泛应用在新能源领域。
摘要:当前全球制造业发展越来越呈现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新特征, 美国提出“工业互联网”战略、德国提出“工业4.0”战略, 主要意图就是抢占智能制造这一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工业4.0革命将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数字化、个性化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 并将重组产业链分工。
关键词:工业4.0,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化,自动化
参考文献
[1]王莹.智能工业驱动芯片变革[J].电子产品世界, 2014 (12) :22-25
[2]叶钟灵.迎接4.0第四次工业革命[J].电子产品世界, 2015 (1) :3
[3]郭丰收.Xilinx FPGA/Zynq设计中使用HLS实现Open CV的开发流程.电子产品世界, 2014 (3) :50
[4]于寅虎.电机控制技术的最新进步与发展[J].电子产品世界, 2014 (9) :8
工业4.0打造智能工厂(精) 篇5
主 讲:辛老师(擅长工厂信息化、企业经营管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 大学总裁班客座教授
课程对象:企业总经理,董事长,高层管理者,企业信息化、智能化管理者,生 产、供应链管理者。
【课程背景】
制造业在信息技术创新的推动下, 启动了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国制造业面临着巨 大的挑战和机会。
为什么要推动工业 4.0? 信息技术推动制造业快速向数字化企业转型, 数字化企业拥有精准营销, 去渠道 销售,个性化定制,快速迭代,仿真工艺验证,柔性制造,社会化生产,远程个 性化精准服务等一系列竞争优势。
快速,零缺陷,高效率,低成本开发、制造和交付个性化产品,为客户提供基于 智能产品的个性化精准服务,同时确保零库存、低风险的企业经营,是工业 4.0时代企业的核心特征。
信息技术创新和制造业务流程中的深度集成, 如何赋予制造业这些 “特异功能” ? 虚拟建模, 自动化和物联网技术的使用让万物有了智能, 智能产品和智能制造双 双来临。
PLM , ERP , MES , SCM 以及 CAX 等软件的应用使得社会化,协同化产品设计、制 造、销售和服务成为触手可及的愿景。
定制化、低成本、短交期的大规模定制时代将大幅提升用户的价值。智能化、社 会化、可持续化的生产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提升运营效率,让产品更加环保,同 时确保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以及员工更高的工作幸福指数。
目前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欧美日跨国公司把先进的高端制造 业纷纷回迁。而低端的服装,家具,鞋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纷纷外迁越南,印度等 东南亚。为了在世界制造业中建立竞争优势,习近平, 李克强在访问德国时大力 推进两国企业在制造业创新方面的合作。并在推出中国版 4.0《制造业 2025规 划》并计划 30年成为世界制造强国。
欧盟政府和企业每年投资 1400亿欧元用于制造业工业 4.0的转型。美国先进制 造业创新网络计划拉动的企业和政府的投资规模也有千亿美元之多。中国制造业 的领军的美的,海尔,中国航天,中航工业也是磨刀霍霍。
本课程取制造业第四次工业革命之大势, 明制造业智能化之道, 优企业升级转型 之术,为您的工业 4.0升级转型之路护航。
【课程价值】
清晰了解工业 4.0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问题;清晰掌握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数据化、智能化的关系问题;清晰了解企业各个信息系统、互联网物联网、制造生产线的关系问题;清晰了解智能设计、智能制造(狭义、智能服务的关系问题;讲清了现有企业 如何过渡到智能制造企业的问题。这些对于推广智能制造(广义 有重要的现实 的指导意义。
明了工业 4.0给制造业带来的商业模式的冲击和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建设性分享转型升级的策略和路径。【培训内容】 工业 4.0的来世今生 工业革命和工业 4.0的定义
–工业革命断代史:工业 1.0, 工业 2.0, 工业 3.0和工业 4.0 工业 4.0 的来源
–德国的国家工业 4.0战略 –工业 4.0的技术背景 –工业 4.0的社会经济背景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和物联网 IOTS 工业 4.0带来的挑战
–全新的技术带来全新的商业模式和公司战略——案例和趋势分析 –组织层级分明,职能割裂的传统企业将消失 –跨学科多维度的模型和工具将大行其道
–业务和产品复杂大幅提升,用简单的方式管理越来越多的复杂性 工业 4.0的 9大技术支柱
物联网—工业 4.0的基础
从嵌入式系统到物理信息融合系统 智能化产品—物联网
敏感元件,通讯协议和技术标准物联网的地基
横向集成技术,打价值链上和企业内部通所有的系统和流程
虚拟现实—赋予产品设计开发和制造可以快速低成本验错, 实时控制和优化整 个系统
大数据和大计算——分析,优化 /预测,让我们有了简单地处理巨大的复杂性 的能力
机器人和人工智能 增强现实—知识无处不在
增材制造— 3D 打印,支持数字化和个性化有力工具 云计算—数据驱动经营
信息安全技术—互联制造的先决条件
一个整合所有系统的系统—拆掉篱笆,打造平台 生产和产品研发的数字化,模型化,参数化 PLM 和 SLM 为强大信息孤岛 PLM,MES,SCM,ERP 构建桥梁 订单客户管理系统— ERP , CRM 生产技术工程系统— CAX , SIMULATION 整合各个工程学科
通过标准化,开放式的语义网到达数据一致性
供应链计划,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 APS 是一个关键的神经中枢。如何协同工 厂的各种资源:人,物料,设备,工装工具。
如何构建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让工厂智能化。灵活和高度创新产品设计 , 制造 , 销售和售后流程 语义网, PLM , SCM, QMS, ERP等系统沟通桥梁 工程伙伴协同网络的机制和标准 专业化,开放式工程工具
有预制、参数化的设计模块让客户参与设计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数字化时代产品开发面临的挑战
数字化产品开发工具如何让事情简单化——平台化、模型化、参数化、虚拟化、智能化。
需求管理,体系设计,功能实现,系统集成,虚拟制造,智能制造,智慧服务 的数字化使产品迭代速度呈指数级加快
嵌入式软件的大大丰富了产品的功能 基于模型的软件和系统工程
系统和模型一致性决定了系统生命周期的潜能
从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到系统生命周期管理 工业 4.0时代的工厂设计
智能工厂的设计——先虚拟验证优化,再一次到位 从市场需求开始规划产品和产能
从生产技术工艺,和精益生产的思想设计工厂布局和信息流,物流。集约化的基础设施
通过物联网技术打造智能工厂 制造执行系统 MES 集中式控制和分布式控制
物联网技术与设备智能化、产品智能化 车间数据采集,设备数据采集的智能化
设备、工装工具、人员、物流和质量管理的智能化 大数据和大计算——如何改变制造业 从大数据到大计算
数据到信息,到知识,到智能,应用于决策支持,收获卓越业绩 高级计划排产 APS —依据战略优化整条供应链 APS 的原理,机制和实践 大数据打造精准营销 大数据深刻改变产品开发设计
大数据深刻改变制造工艺和售后服务 大数据深度优化供应链。
制造业工业 4.0路线图 通过智能互联构建智能工厂
–监控——通过 MES 系统以及底层的敏感元件实施监控生产状态
–互联——透过内嵌系统实现设备和设备, 产品和设备, 机联网实现分布式控制 –优化——通过供应链和高级计划排程系统, 以及相关大计算技术实现智能优化 智能制造体系构建
–产品设计参数化模块化 – PDM 规划
–生产工程标准化参数化 社会化生产 – SCM 规划 –供应商设计协同 –订单协同 –作业协同
大规模定制化业务模式转型
–客户参与设计 –客户社区构建 –客户行为大数据分析 【讲师介绍】 辛玉军老师: 教育及资格认证: 企业信息化,工厂数字专家,高德拉特组织认证 TOC 应用专家,管理学硕士,工 学学士。Celemi 认证讲师。
讲师经历及专长: 辛老师尤其擅长工厂信息化、企业经营管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总 裁班客座教授。
辛老师从事企业管理咨询行业 16年,其中 7年是从事企业信息化管理咨询,和 欧美多家先进的 PLM , MES , APS , CAX 等软件公司合作服务众多中国制造业客户。培训客户及培训风格: 辛老师曾培训过众多优秀企业,其中包括: 新代数控,威强工业电脑,科勒卫浴,中国南车时代电气股份集团,中国烟草机械集团,亚新科集团,冠捷科技,泰科 电子,香港新世界百货,华地企业集团,烟台海普制盖有限公司,上海贝尔阿尔 卡特,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普析通用有限责任公司,中航油股份有限 责任公司,京东方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光华
爱美而特仪器有限公司,天津威世 通用半导体有限公司,威世特迪亚-亨特利(北京)电子有限公司,天津威世世 铨电子有限公司,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富士通信息软件有限责任公司,东莞诺基亚,华映光电有限公司,广州百特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山东龙大集团,方正集团,方正宽带,汉龙集团,攀枝花钢铁集团;博世汽车电子,好丽
工业4.0带来什么 篇6
近日, 波士顿咨询公司发布最新报告《工业4.0:未来生产力与制造业发展前景》指出, 未来随着“工业4.0”技术在中国的推广和采用, 将使中国企业的生产效率提升高达25%, 由此可额外创造6万亿元人民币的附加值, 并影响上百万从业人员的工作。
报告指出, 在中国“工业4.0”带来的收益主要体现在生产效率提升上。未来5~10年间, 越来越多的本土公司会遵循“工业4.0”时代的要求发展, 这将提升国内制造业的整体生产效率。转换成本 (不包括材料成本) 的提升幅度为15%~25%, 如果将材料成本考虑在内, 那么能实现5%~8%的提升幅度。据计算, 制造业累计产品销售成本约8 5万亿元, 这意味着中国工业总体生产效率有4~6万亿元的提升潜力。
报告还指出, 不断崛起的中产阶级拥有强大的消费升级意愿, 这也将推动行业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 “工业4.0”时代将大力改变产业工人完成工作的方式, 并将创造全新的就业岗位, 同时淘汰一些过时的岗位。
工业4.0带来什么 篇7
1. 服务型公司
凡是依靠员工的技能服务于客户, 并以此获取佣金的公司都可以称为服务公司。比如广告公司、咨询公司、设计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代运营公司、出租车公司等等。
我们以广告公司为例来做个详细说明。传统广告公司之所以必定消失, 并不是因为今后不需要做广告了, 而是需要做广告的人太多了, 但是传统广告公司远远无法满足这种高增长的需求。
传统广告公司提供的服务包括创意、方案、设计、媒介采购等等。他们雇佣了一批善于做设计、文案、方案的人员, 然后依靠创意和价格优势去接广告主的订单。这种商业模式在“后互联网时代”已经不再成立。
首先, 公司的这些人正在被互联网解脱出来。如果能力足够好, 他们不再需要依托某一个公司, 只需要到任务平台去认领广告主的任务, 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致, 自然就会有人同他们协作, 然后完成客户的任务。
而且传统广告公司迫于运营成本, 往往有门槛限制。假如你只是一个小微企业, 你的产品需要做广告, 但是你只能出五万的费用, 那么高大上的广告公司就会将你拒之门外。但是现在不同了, 微信的朋友圈广告已经从500万降到了5万。你不仅可以做一次高大上的朋友圈广告, 而且还可以实现按区域、兴趣、个性、性别的定制化投放, 广告效果更加精准。
点评:今后的广告不再只是依靠创意表达, 而是更多地依赖互联网技术实现。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将有各种小而美的产品和企业诞生, 这些企业对于广告的需求更加强烈, 他们需要短、平、快, 需要见到眼前的收益。
当然, 大的企业依然需要这些精细化的服务和投放, 比如朋友圈的第一批广告主就是可口可乐、宝马等等。
未来的广告一定是“自助投放”式的。我们只要有自己的产品和服务, 就可通过“自助投放”渠道实现自主充值、随时投放、流量查询、数据统计、追踪等全过程。
在以前, 我们总在担心“酒香也怕巷子深”。虽然我的产品很好, 但是大家都不知道, 而今后, “自助广告”将彻底消除这种局面。中国将有更多小而美的品牌发声, 移动互联网会满足广告的区域化、个性化、小规模投放, 这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好时机。只要有好的产品和服务, 就不用再担心不知道怎么做广告、或者做不起广告的问题。
在广告公司、咨询公司、设计公司、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出租车公司等服务性企业消失的同时, 独立策划人、战略顾问、设计师、会计师、税务师、律师、文案、司机也纷纷获得了解放。“公司+雇员”的商业模式正在向“平台+个人”模式转变, 服务性公司将消失, 服务性的个人将大量出现, 他们将成为独立经济个体。而这一点最能反应中国社会的进步。
2. 差价型公司
利用“价格差价”赚钱的公司曾经在中国大量兴起, 比如最早的倒爷, 以及后来出现的代购、外贸、批发、经销等等。传统商业逻辑其实就是如何制造差价, 他们也成就了“无商不奸”的传说。
那些小商小贩的横行确实曾经给中国经济增添了很多活力, 加速了商品流通。但是这种“赚差价思维”也非常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 它让很多人一直把精力放在寻找差价而不是如何创造上, 以至于现在还有很多人陷入其中不可自拔。
中国电子商务已经打通了消费者到工厂的所有环节, 任何一个客户都可以直接点击商家店铺去采购。国内的有B2B、B2C, 国外的有跨境电商, 依靠中国强大的物流体系, 隔天就可以送到家门口。
互联网正在倒逼这些差价型公司另谋出路。比如外贸公司, 它的业务往来重点在国外, 通过市场的调研, 把国外商品进口到国内来销售, 或者收购国内商品销售到国外, 从中赚取差价。而跨界电子商务的成熟和发展, 使得国外客户可以同本国工厂直接在网上进行商务来往, 因此外贸公司的商业模式就不再成立。这就是互联网去中介化的本质, 在各领域里都通过信息对等完美实现了资源共享和合理配置。
现在商业的核心已经从“买卖”转移到了“创造”上。现在的产能过剩不是产品太多了用不完, 而是真正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太少了, 以至于商品流动性越来越差。我们需要“创造”出更加符合消费者要求的产品或服务。
点评:中国人的商业核心价值观需要从“赚取差价”转移到“价值创造”上。“价格优势”绝不是今后商业的核心优势。无论淘宝商家价格战, 还是传统工厂的低价竞争, 都已经充分说明:“价格优势”是一条不归路, 只能让中国越陷越深。
只有从制造“价格优势”转移到“创造价值”上来, 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才有更加广阔的发挥空间。
3. 中介型公司
有“价格差价”就有“信息差价”。凡是以卖方市场为资源, 向买方市场收取中介费公司都是中介公司, 比如房产中介、婚姻中介、猎头公司、劳务公司、家教公司、旅行社等等。
与“差价型公司”不同的是, 中介型公司不需要买进和卖出, 只需要提供信息就可以收取佣金。在传统年代, 大家都需要到市场上寻求信息, 而现在互联网已经可以将所有信息呈现到我们面前, 并且进行高效对接。
我们以房产中介为例做个说明。在过去一套房对应一个经纪人, 租客为了租一套房可能要和十几个经纪人打交道。骚扰电话纷纷, 租客不堪其扰。如今, 租客在APP内选好了几套房, 然后由一个经纪人全程带看。看房流程从中介导向转为了用户导向, 这一点不仅使用户体验得到了提升, 也使得工作效率获得大幅提高。
当传统房产中介的“势力范围”被APP分分钟瓦解之后, 传统中介公司不得不提高工作效率, 充分发挥线下公关的优势, 重点培养“经纪人”。从提高底薪、提高提成比例到全员持股计划, 房产经纪人无论是在收入水平、社会地位, 还是业务数量等方面都迎来了春天, 这离美国的自由经纪人模式又近了一步。
但是, 当经纪人发展到一定程度, 他完全可以自立门户, 自己去拉业务。他不再需要依托某个房产中介公司, 而只需要依托某信息平台即可。
因此, 传统中介公司无论怎么努力, 都只不过是换一种消亡的方式而已。
点评:中介公司正在让位于经纪人, 经纪人则依托于平台。这又跟我们前面讲的“公司+雇员”模式向“平台+个人”模式过渡不谋而合。总之, 个人能力和魅力的发挥空间会很大。
4. 各级经销商
传统经销商是传统供应链的产物。作为品牌方的触角, 他们可以将产品延伸到各个角落, 承担分销和售后的职责。
以前从工厂到消费者之间是一道长长的供应链, 中间还间隔着研发、营销等环节。工厂和消费者之间是“弱互动”关系, 而且, 工厂生产了什么, 消费者就得买什么。而今后, 消费者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同工厂建立“强互动”关系。现在手机端诞生了很多定制化的APP, 比如服装定制、家居产品定制等等, 消费者需要产品时可以先在这些平台上下单, 平台会根据工厂的定位和能力分配订单。而工厂接到订单后再生产, 生产出来之后再由物流系统运送到消费者手里。这样一来工厂免去了库存, 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也得到了满足, 商业秩序更加简洁、健康。
淘工厂就是这种平台, 今后这种定制化的平台会越来越多, 越来越细分。当然工厂也可以自主开放这套平台, 届时还可以完成从工厂向平台的跨越。
一方面供应链被逆向打通了, 另一方面供应链从原来的狭长形状向扁平化转变, 工厂和消费者直接在平台上完成交易。
今后的产品一定会做到线上与线下同价、全国各地统一价。所以无论是总经销、省级经销商, 还是县市级经销商, 都没有存在的价值。但这并不意味着经销商们今后一定得失业, 他们可以向售后服务的模式转型, 就是说经销商可以变成品牌的售后网点。
点评: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升级, 对售后服务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品牌商必须把从经销商身上省下的钱, 花在售后身上, 才能从根本上赢得消费者。
5. 传统工厂
凡是没有自主品牌、依靠代加工赚钱的工厂都是传统工厂。这种工厂依靠的是廉价劳动力、无休止的加班以及低价竞争。
如今中国经济已经完成了原始的资本积累, 这些廉价的因素都已经不存在, 所以从2015年开始, 这些工厂已经相继开始倒闭, 无数工人提前回家过年。这是一个很大的群体, 中国制造业的从业者数量远远超过上面这四个群体, 完全可以引发一场社会动荡。但是革命已经正在发生, 产生的破坏不可避免。
传统工厂要想破局, 最起码必须做到下面两点:
(1) 同消费者建立联系。必须直达终端客户。如果一家工厂连自己服务的消费者是谁都不知道, 只能做代加工, 那么它随时都可以被替换掉。
(2) 柔性生产。即小批量、短周期、个性化的生产。当跟消费者建立联系之后, 就需要以消费者的意志进行生产。
【工业4.0带来什么】推荐阅读:
新工业革命带来的机遇06-13
工业4.0内涵05-28
中国工业4.009-25
德国工业4.012-19
工业4.0与物流11-15
工业革命4.011-17
出国培训带来什么11-19
工业4.0时代的到来01-01
新课改给语文带来什么09-07
工业4.0的驱动力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