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自我

2024-09-12

超越自我(精选12篇)

超越自我 篇1

一、一名教师自我发展的基本历程

教师尽管天天在教学的岗位上实践着, 但并不一定对自己的教学状况和特点认识得很清楚, 不一定能在教学这块阵地上找到并确定自己的位置。教师经常要求学生边学边想, 其实, 教师自己也应该边教边想。也就是说,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 要认真地把自己身上最独特而又最易于对教学施加积极影响的各种因素找出来, 要在教学规律与自我条件相结合的轨迹上, 找到自己最佳的位置“点”。因此, 笔者认为, 每一位优秀的教师, 都应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作风等方面对自己进行一个梳理总结, 归纳出几个比较稳定的特点, 这是教学行为倾向的因素;然后从自己的认知结构、思维特点、个性特征、审美情趣等方面审视分析, 同样归纳出几个比较稳定的特点, 这是心理特征的因素;最后衡量哪些心理特点对发挥自己的教学特点具有有利影响, 这样就对自己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 确立了构建自己教学个性的取向。

二、博采众长, 为我所用

认识自我, 寻找自我, 建立自我, 并不等于拒绝学习和借鉴。向别人学习, 永远是必须的, 关键是怎样学习。学习的目的当然是取人之长, 为我所用, 但绝不能照搬, 照搬是最低效的一种模仿。教师应该把别人的东西加以内化, 变为自己的东西, 融进自己的教学风格中去, 要把他人的每个精髓之处, 进行理论的分析、实践的尝试, 再结合自己的教学特点思考吸纳的可能性, 内化之后体现出来的就变成了自己的特点和风格, 即消化了食物, 吸取了营养, 长出来是自己的血肉。总之, 博采众长, 为我所用, 是形成自己教学风格的精髓。

三、教学过程四要点

1.“实”。

教学目的要实际, 教学过程要实在, 教学方法要朴实, 教学效果要扎实。一个“实”学, 应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就是实事求是, 切忌搞形式主义。教师不可华而不实, 特别是上公开课, 不能为上公开课而上公开课。教师设计的每一个教学环节, 必须实实在在, 有实际内容, 让学生学有所得。笔者认为评价一节课实不实, 最基本的着眼点就是教师是否老老实实地教, 扎扎实实地训练, 学生是否实实在在地有所收获———要在教学过程中看到学生知识程度、能力状况的增长和提高, 看到他们由不会到会, 由想知到深知, 由不懂而懂的过程。

2.“活”。

笔者认为上课绝不能墨守陈规。笔者有个习惯, 每学期定一节课努力去钻研, 备出不同要求, 备出不同构思和不同方法, 到课堂上去自我检测效果, 而后再修改调整, 得到启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真正的教育技巧和艺术在于, 一旦有这种必要, 教师就能随改变课时计划。”教师课前设计的教案, 往往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厢情愿”的, 不一定符合学生的实际, 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接受学生的反馈信息, 随时调控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进程。从根本上说, 教师工作的对象是人, 人是活的, 是千差万别的, 那种一味地在课堂上按照既定的教学设计僵硬地“贯彻”, 不管学生的变化, 不问学生的反应, 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进入教师的教学“圈套”上的做法, 不是在给活生生的人上课。“活”还表现在高度的教学机智上。一个手势, 一个眼神, 一句示范, 一次板书, 一番激励, 都能显示巨大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只有这样, 教师方能举重若轻地驾驭课堂, 机智巧妙地把握和引导学生的思维动态, 把课上得有情有趣。

3.“新”。

笔者一直努力在符合教学基本规律和学生认识规律的前提下, 既把课上出自己的特点, 又体现出鲜明的教学个性。笔者在备课时, 对每篇课文都是在深入领会教材精神实质、语言特点、结构特点、思想感情的基础上, 努力设计与众不同的教学方案, 尽量不落入俗套、旧套。教学是极富创造性的劳动过程, 丧失了创造性就丧失了教学的灵魂。在一般情况下, 一个教师的教学特点, 教学个性的形成, 是他不断地创造性劳动的结晶, 是一个优秀教师的思想素养、知识结构、能力状况、思维品质、社会经历、生活经验、性格、气质和各项教学基本功的综合和整体的表现。这也同时对教师个人的知识内涵的修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个性的教学, 才是真正的“我”的教学, 教师应敢于“另辟蹊径”, 敢于“独出心裁”, 敢于“标新立异”。

4.“深”。

这里所说的“深”, 不是“超纲”, 不是随意加大教学难度, 而是主要表现在对文章内涵的深刻理解, 对思想感情的深刻体会, 表现在对学生认识能力, 思准能力训练的深度和广度, 表现在增强学生语言感受力之上。比如语文课本中的朗读, 笔者对读的要求是要有层次, 读中的轻、重、缓、急、虚、实、浓、淡, 均紧扣语言文学, 某些感人肺腑的文章要引导学生读出泪来。只有这样的教学, 对学生的感染才是深刻的。

笔者所说的这四个要点, 在教学过程中都不是孤立的, 而是相辅相成的, 教师只有综合使用它, 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四、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 对于小学生而言, 培养兴趣尤为重要。学生只有对某种学习产生兴趣的时候, 他才能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 才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学生只有有兴趣学习的时候, 才能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 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 满怀兴趣地学习, 掌握快, 记得牢, 效果好。

如何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 笔者谈三点建议: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 学生对教师是真诚尊重的, 充分信赖的。如果教师不尊重学生, 不爱护学生, 学生就会产生反感, 或者望而生畏, 或者生厌, 这种情绪会直接影响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 从而引起学生对该学科的反感。这一点笔者深有体会。笔者曾在洪泽实小上学, 数学老师一教鞭打在一名学生的手上, 那孩子正有冻疮, 当时的情景在笔者的脑中总是挥之不去。从此, 笔者对数学老师产生了巨大恐惧, 这种恐惧延伸到了数学学科, 因此数学成绩也一塌糊涂, 直至后来上了中学这种情绪才得以调整。笔者从中吸取了教训:即使是批评学生, 你也要让他们感受到老师是关爱他们的。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生才会喜欢你, 进而愿意上你的课, 学习兴趣也就容易培养。

2. 采用多种竞争手段, 巧妙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首先要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方法。比如:笔者告诉学生, 写作文片段“今天的天气真热啊!”空喊“真热”是不行的, 要善于抓住最有特点的事物来表现这一气候特点, 抓什么呢?学生纷纷发言:太阳、大黄狗、知了、花草树木、行人、冷饮店等。笔者再指导学生考虑文章结构, 用先总后分还是先分后总, 最后就是把这段话写具体:“太阳放射出灼人的光, 柏油马路几乎融化了。花草树木耷拉着脑袋, 大黄狗伸长舌头拼命喘着粗气, 知了不停地鸣叫, 路上行人大汗淋漓, 步履匆匆, 冷饮店里座无空席, 游泳馆里人头攒动……真够热的!”教师教给学生写作方法, 他们看到题目才不至于无从落笔, 写出来的东西才真正有血有肉。

3. 立意求新, 敢于创造。

语文是一门充满美感和创造的艺术, 教师应从每一篇教材、每一节课做起, 要敢于在教材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设计、表达方式的运用等方面“另辟蹊径”“独出心裁”。在具体的教与实践中, 同一个教材, 可能许多教师会得到大致相同的认识结果。但是教师能不能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 敢不敢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这正是对教师有无创造性的一个检验。教师要敢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必须开辟新的道路, 寻找新的突破点, 发现新的联系;必须打破原有的模式, 努力设计出“与众不同”的教学方案, 要准备别人想不到的引入谈话, 考虑别人不曾考虑到的突破点, 选择别人未敢尝试的教学方法, 采用迥异于他人的教学过程, 运用的评价激励手段等, 从而使自己的每一节课都让人有一种“我怎么没想到这样教”的喟叹, 总之, 要使教学处处焕发创造性的光彩。

总之, 教师反思对于教师的课堂情绪的提高, 课堂管理的加强, 以及学科教育有着重要作用。笔者建议, 教育部门及学校应多开展教师反思的模式的交流活动, 使得教师在思中学, 在学中思, 从而更有效地提高个人教学水平。

超越自我 篇2

甘南县兴隆中心学校 张洪波

目的:让学生认识自信心的重要性,掌握建立自信的方法。重点:让学生掌握建立自信的方法。

课前准备:让四同学准备表演:“谁是自信者”,让每位同学写一篇文章“谈自信”,从中了解班上哪些同学缺乏自信及其表现,以及他们对自信的认识;让学生注意观察班上每个同学有些什么优点。

教学过程:

引入:问“同学们有谁认为自己是一个自信的人请举手”(一般只有十来个同学举手);请一些同学说说自己不够自信的表现及不良影响,从反面例子引入自信的重要性。

一、自信的重要性(板书)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棗爱默生(板书)举例说明:

A.居里夫人凭着对自己科学假设的坚定信念,在艰苦的条件下从几吨沥青中提炼出一克的镭。

B.爱迪生在寻找一种材料做电灯丝时,曾千百次失败,被人讥笑,如果他不是对自己充满信心,就不可能坚持实验。

C.98世界杯外围赛亚洲区十强赛中,中国队由于缺乏自信导致“进军世界”的梦想再次粉碎,而卡塔尔队处于四战只得一分的劣势之下依然有争强斗胜的心,毅然换了教练,对队伍稍作调整后就取得了三连胜的辉煌战绩。中卡两队鲜明对比再次验证自信的重要性。

D.请班上个别比较自信并对自信的重要性深有体会的同学谈体会。

通过以上由远而近,由名人到身边的同学等几个例子让同学深深体会要成功首先要自信。

过渡:大家知道了自信的重要性后,就要懂得判断自己是不是一个自信的人。

二、自信的表现(板书)

大家先看一个小小的表演,看有什么启发?

表演:“谁是自信者?”

(内容)班上举行文艺晚会,他们是我们班上最能歌善舞的同学,我作为文娱委员当然要请他们在晚会上表演一两个节目啦。

文:小A,你这么能歌善舞,能在晚会上为我们表演一个节目吗?

A:(自卑地)哎哟,我这歌喉和舞姿哪能见人呢,不要叫我出丑啦。

文:班上的同学都很喜欢你的歌舞呢。

A:这是他们抬举我罢了,我哪有那么好的才能,而且我也没有这个胆量,你还是放过我吧。

文:那我也不勉强了。小B,你的歌舞也很出众,你愿意为我们作表演吗?

B:哎,谢谢你的称赞。有机会让我在班上表演我当然乐意啦,而且这也是作为班集体的一分子的责任。我会尽力而为的!

文:谢谢你的支持。小C,你愿意参加表演吗?

C:表演是我的强项,班上我认第二还有人敢认第一吗?表演当然是非我莫属啦!(指着B)不过他和我同台表演似乎不太相配吧。

问:“表演中的A、B、C分别是什么心理的表现?” 答:“A是自卑心理、B是自信、C是自大心理的代表。”

结合表演中的三个人物和三幅漫画的比较,概括出自卑、自信、自大的特点。

自卑--过低地评价自己,看不到自己的优点。(板书)

自大--过高地评价自己,看不到自己的缺点(板书)

自信--恰当地评价自己的优缺点。(板书)

过渡:现在大家基本能判断自己是否一个自信的人,如果不是的话如何着手建立自己的信心呢?

三、建立自信的方法(板书)

在介绍方法之前先向大家提出一个问题:“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如何建立学习信心?”。

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很多同学进入高一级这新集体后发觉周围强手如云,加上这次期中考很多同学觉得成绩很不理想,于是学习信心发生了动摇。而学习信心对学习成绩有很大影响。请大家带着对这个问题的思考,看如何利用接下来学习的建立自信的一般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刚才我们在比较自卑、自信、自大时知道自卑的人往往看不到自己的优点,所以要克服自卑、建立自信首先要清楚自己身上有些什么优点、能力和特长。

1、认识自己的优点、能力和特长(板书)

“天生我才必有用”也指出每个人都会有他特有的优点、特长,关键是自已能否认识到和把他们发挥出来。如何认识自己身上存在哪些优点呢?

“列优点清单”(板书)

类别

自我评价 他人评价

学习能力

交际能力

文娱才能

体育强项

性格方面

动手能力

其 它

大家要学会从多方位评价自己,把自己各方面的优点、长处一一罗列出来。请课后大家填好表格“我的优点”。具体详细地写出自己在学习能力、交际能力、文娱才能、体育强项、性格方面、动手能力和其它方面存在哪些优点和长处,写在自我评价一栏。再请父母、朋友、教师过目看有什么异议,写在他人评价一栏,达成共识,以保证自评优点的准确性。

当我们知道自己有这么多优点时信心自然会增强。

通过“列优点清单”如发现自己有过人之处就应制定计划发展这一特长,当我们知道自己有某些方面比别人优胜的话,信心也会增强。

2、感受别人的欣赏(板书)

到底别人对我们的赞扬和欣赏对我们的信心有何影响呢,先通过一个活动让大家感受一下。活动:“优点轰炸” 要求: A.组成4人小组

B.先找一个同学作被轰炸者,其它三个同学轮流说出他的优点、能力和特长,直到四个均被“轰炸”过为止。

C.可根据表现“我的优点”的项目给每位同学指出优点,并写在“他人评价”一栏

D.态度要认真、真诚

堂上示范:找出一个较为自卑的同学作为“被轰炸者”站在同学们中间,先由同组成员轮流说出其优点和长处,再请班上其它同学也补充说出他(她)的优点。

问该同学:“刚才他们指出你的优点和长处有哪些是你原来不知道的?”“通过这活动你认为别人的赞赏对你的信心有何影响?”

答:“别人对我的赞赏能增强我的信心,并使我更进一步认识自己的优点和能力。”

所以建立自信的第二个方法是欣然接受别人的赞赏,并进一步认识自己的能力。从这活动可总结出一个结论:

别人肯定性的评价能增强自信(板书)

别人否定性的评价会削弱自信(板书)

问:“根据这个结论我们要帮助朋友建立自信,应注意什么”

答:“尽量帮助朋友找出他身上存在的优点和长处,并真诚、大方地给予赞扬。但千万不要随便地批评、责骂和嘲讽别人”

3、多尝成功的体验(板书)

遇到挫败信心自然有所削弱,遇到成功信心自然会增加。所以使自己经常尝到成功的体验的话,自信自然会增强。多尝成功体验的窍门有:

(1)多做自己最拿手,容易取得成功的事。

例:有的同学学习成绩不理想,想提高学习成绩的话,不要期望一下子全面提高。可以先攻自己最感兴趣、最容易提高的科目,一科成绩有了提高信心随之增强,然后再攻第二科。

(2)把目标分为若干阶段的小目标。

例:某位同学期中考数学成绩是在班平均以下10分的位置,他的目标是希望在期末考数学成绩在班平均以上10分的位置,就可把这目标分为若干步骤完成:接下来第一次测验达班平均以下5分;第二次测验达班平均分;第三次测验达班平均以上5分;最后在期末考达班平均以上10分。把目标分为若干阶段小

目标,每经过一定努力,小目标达到了,成功的体验就产生了,这成功体验又继续激励自己向目标行进。

过渡:最后介绍一个方法,也是建立自信的最根本的方法。

4、充实自我,提高自身素质(板书)

自信是不能凭空产生的,必须有知识面广,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较强这些良好素质作为基础才会有真正的自信。如果知识浅薄却自我感觉很好便是自大。

问:“作为中学生要打好自信的基础应如何做呢?”(多请几个较为自信同学回答)

归纳学生答案:作为中学生关键是打好扎实的知识基础,扩展课外知识面,锻炼和发展各种能力,掌握基本的技能,总而言之要使自己各方本领都过硬才能成为一个真正自信的人。

请几位同学回答刚才的问题:“学生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如何建立学习信心?”

归纳学生答案:要建立学习信心可以

A.从提高自己擅长的或较容易提高的科目入手。

B.以自己为起点,定立切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学习目标。

C.将学习目标分成若干阶段具体的小目标来执行。

D.付出真正的努力,以勤补拙,打好扎实的学习基础。结束语:

赵章光:挑战自我 超越自我 篇3

在中国,赵章光和“章光101”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大家最耳熟能详的传奇是:30多年前,还只是一名赤脚医生的赵章光,在饱尝了100多次失败的痛苦后,终于攻克了秃发这个世界性的难题;30多年后的今天,他成功地将曾经的小作坊,扩展成了一个多元化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

虽然已经功成名就,但是这位60多岁的企业家一刻也没有停止前行的步伐。在近日举行的庆典大会上,赵章光筹躇满志,雄心勃勃地誓言,在完成了国内市场的生产布局后,又开始将目光投向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并积极地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和监督机制,全力筹划企业上市事宜。

多元化的发展之路

当年,因脱发而备受折磨的不幸女孩,给赵章光的心灵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为了让女孩可以重拾灿烂的笑容,为了实现悬壶济世的崇高理想,这位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乡村医生,经过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努力,竟然真得使女孩的光头重新焕发了“春意”。让赵章光没有想到的是,患者头上的“春意”也预示着他事业的春天即将来临。

从此,赵章光开始由一名产品发明者变成了企业经营者。接下来的20几年里,“章光101”生发护发产品发展到几十个品种,受益的患者更是扩展到了全世界60多个国家。如今,章光101集团在全国有2500多家店铺,员工1万4千多人,企业固定资产超过15亿元,2006年销售额达到了3.5亿。

在不断发展壮大主营业务的同时,赵章光把目光放得更加开阔,开始尝试着涉足更广泛的商业领域。通过多年的市场调研,他逐渐把目光锁定在了保健酒行业。

赵章光发现国际上保健酒的消费量占酒类消费总量2%,但在向来注重养生保健的中国,这个比例还不到0.5%。目前整个保健酒市场容量仅为60多亿元,与中国白酒市场5000亿元市场容量相差很远,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并且每年还将以高达30%的速度增长。他认为,从市场容量和市场成长性分析,中国保健酒市场成长空间很大,到2010年保健酒市场容量将达到130亿元以上。为此,赵章光大胆决策,决定进军保健酒行业。

去年年底,章光101集团正式挺进保健酒行业,它与白酒巨头五粮液合作,联手打造新型保健养生酒。在这次强强联合中,两个企业取长补短,互利共赢,分别在最擅长、最有优势的领域大施拳脚。

在这次合作中,五粮液最看重的正是章光101集团的销售渠道,正像其总经理陈林所说:“章光101建立了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拥有2500家专营店,在同行业中处于明显的领先地位”。而章光101则可以在原料提供和保健酒销售两个方面获得收益。

对于这次重大的战略决策,赵章光充满了信心,踌躇满志,定下了宏大的目标:2007年要打入保健酒业的前三甲,2008年务必要成为该行业的龙头老大。

实际上,进军保健酒行业仅是赵章光多样化经营的又一次尝试。这些年来,他已经开始涉足房地产、化妆品、医药业等,很有点遍地开花的感觉。

稳步进军国际市场

在章光101集团产品多样化开始铺开的同时,其国际化市场战略也出现了重大机遇。

实际上,早在1987年获得第36届布鲁塞尔尤里卡发明展览会“一级骑士勋章”后,“章光101”就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其中日本的反响最为强烈。当年,赵章光从布鲁塞尔领奖归国,国内外媒体纷纷前来采访报道,其中也包括日本富士电视台。媒体宣传和口碑的力量让101在日本迅速风靡,一度引发倒卖风潮,甚至还出现了日本旅行团到北京“登长城、吃烤鸭、接受神奇生发剂治疗秃头”的奇观。

虽然这段风潮扩大了101产品的海外影响,提高了产品销售额,但赵章光也为初次国际化支付了高昂的学费。抢购风潮使得101商标在世界各国被抢注,同时各种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日本甚至出现了以“章光101”未经过国家权威部门的药理检验、有明显的毒副作用为由,对其进行恶意报道和攻击。这些负面新闻甚至波及到了国内市场,“章光101”的销售额大幅萎缩。

面对近乎失控的局面,经过痛苦的抉择,赵章光忍痛割爱,从1989年底开始,彻底退出日本市场,断绝了假冒产品的市场空间。而这一退出,就是十几年,但是他始终没有放弃日本市场,一直在寻找着再次东渡的机会。

2002年,赵章光重新来到日本,和十几年前不一样的是,他的皮包里没有带着产品,而是要找一个能帮他在日本办理批文的人。赵章光准备让“章光101”产品接受日本严格的药理、毒理检验。

不久,他又派自己的小儿子赵旭景赴日考察并筹备旗舰店的建设。“我们计划在日本开200家店,一小部分是直属总部的旗舰店,剩下的是在日本发展本地的连锁加盟店。”经过了10多年的积淀,赵章光这次来日本,目的是要把“章光101”正式打入日本市场。

2006年5月31日,包括毛囊滋养液在内的5个章光101集团的产品,经过日本厚生省(相当于国家卫生部)审查,顺利通过医药部外品(相当于特殊类化妆品批号)注册,被正式批准在日本上市。

2007年4月,东京都新宿区,日本第一家“章光101”旗舰店正式开业。“章光101”终于名正言顺地在日本市场站稳了脚跟。

对章光101来说,落地日本的意义远远不止于日本市场。多年以来,“章光101”早已远销欧美各地,但和在日本市场的遭遇基本相同,这些国家相关部门始终设置进口限制,销售量一直无法放大。相比之下,来自日本的产品销往世界市场将会方便得多。

赵章光认为,现在“章光101”国外的销售占总销售额的比例并不大,“以后,欧美的销售可以从日本章光101发出,这个市场是很大的,比国内要大得多!”

积极完善治理结构

除了产品的多样化和国际化,章光101集团的企业结构亦是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赵章光坦陈,现在的章光101还是一个典型的家族企业,目前他的五个子女都在集团担任重要职务。

从1987年到1988年,赵章光先后在郑州、北京、温州成立了工厂,之后将这三地工厂改为公司制。1993年,跨行业的北京章光101集团公司成立,赵章光任特邀董事长,却并没有实权,关键原因就在于产权。由于当时个人不能申请注册商标,“章光101”商标是以公司的名义注册的。尽管北京章光101集团公司的法人代表是赵章光,但公司是国有性质,知识产权也属于企业。

为此,赵章光决定买断所有产权。首先是一次性给付民政局1800万元,分流当时国有职工700余人;然后是,接过所有债务,总计2000多万元。2002年1月,赵章光与北京市民政局就改制问题达成了协议。两个月后,有关的移交和变更手续办理完成,章光101集团旗下的50多家企业一并改制。章光101集团正式从一个全民所有制企业转变为一家民营家族企业。

然而,面对市场化、多元化、国际化的企业发展战略,101集团目前的管理模式已经暴露出一些弊端。深思熟虑以后,赵章光决定通过上市来消除这些顽疾。他希望通过上市来规范企业的管理和完善监督机制,为企业的高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获得更多的发展资金和企业急需的国际化营销管理人才。

2006年,101集团正式从一个传统民营家族企业向一家现代股份制公共公司转变,为以后的上市创造条件。

上市的时间几经调整,初步确定在2009年。

“超越自我”写作导引与示例 篇4

阅读下面文字, 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超越自我的事儿, 每个人都经历过, 思考过。

请以“超越自我”为话题, 写一篇文章, 可以叙写自己或他人的经历、见闻, 或发表自己的看法。

要求: (1)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2) 文体不限, 题目自拟; (3) 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写作时, 先要审题。“超越自我”是指自我在某一方面达到临界点, 看似再也不能有所发展, 有所突破, 准备急流勇退。这时, 自我反思或者受到来自别人的启发, 豁然开朗。于是,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自己突破原有局限, 又取得了新的成就, 开辟了人生新天地。

【素材展示】

汶川赈灾中, 好多人怀着祖国亲人一定能救我的坚定信念, 突破生理极限, 创造了一个个生命的奇迹。

部分同学写自己参加运动会时的内心体验。跑到最后, 本想放弃, 是同学的鼓励让自己克服极限, 跑到终点。

有些同学写自己第一次参加某项活动怯场, 想打退堂鼓, 最后信心恢复, 战胜了自己, 赢得了比赛。

曾有位外籍音乐大师劝廖昌永放弃歌剧演唱, 认为他不是唱歌剧的料。但廖昌永就是不信邪, 凭借自己的勤奋, 最终走向了世界舞台, 夺得多项世界大赛桂冠, 尤其是受到了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多明戈的热烈赞美。

【初稿展示】

茧的束缚, 蝶的突破

刘潞

当春末夏初的第一缕阳光照到一截枯树枝上后, 不久从那残破的棕黄色的茧中飞出了一个美丽的精灵, 飞过那截树枝, 飞入花丛望不见……

我从理想中醒来, 回顾现实中的自己。躺在床上, 两眼死死地盯住那层已经被我望穿了的天花板。听着窗外不绝于耳的鸟鸣声, 我知道这一刻的它们是最快乐的。倘若人也像鸟儿一样无忧无虑的, 那该多好啊!

我已记不清我已走过了多少个大大小小的挫折与孤寂。但这一次, 似乎就注定我走不过去, 我没法超越自己, 像蝶儿那样, 轻松地从茧中爬出, 飞入那心中的花园, 或许我也只不过是园中的石子, 长不高了。何况这份稿件, 我已经改过无数次, 就是不合主编的味口一样。

我的眼皮慢慢地变沉, 变沉……

等我睁开眼睛, 我发现眼前一片漆黑, 我大声地叫喊着。当我要拍打的时候, 才发现自己的双手双脚被牢牢地固定着。天哪, 我竟然变成了一只被束缚着的蝴蝶!在几番挣扎无果的情况下, 我放弃了挣扎。没错, 就在这茧中睡一辈子好了, 反正没有什么力量能破坏这茧。我是很安全的, 我美滋滋地想着。

但是, 我分明觉着这茧中的我呼吸越来越困难, 双手双脚也越来越无力。我在这茧中痛苦的抽搐着, 扭动着。这时, 脑中一个声音响起:不在沉默中爆发, 就在沉默中灭亡。

是!不在沉默中爆发, 就在沉默中灭亡。于是, 我用尽全身力气, 奋力向后冲。一下, 两下, 三下, 终于在第四下, 我冲开了一条缝, 我闻到了丁香花的香气, 休息一下, 我艰难地向外探出身体, 茧划得我的翅膀生疼, 但是, 我没有停下。终于, 我抓住了树枝, 在微风中舒开自己的翅膀。我徜徉在花海中, 感恩地看了看茧……一阵冷汗后, 我睁开了眼睛, 爬起来走到书桌上, 写下了令我最满意的一句话:

庄周梦中飞舞着的蝶儿, 是精神的解放;我梦中的蝶, 是精神的突破, 如果有选择的余地, 我仍不后悔自己的化茧成蝶, 因为我又一次超越了自己。

点评:这是初稿, 里面有几处标点错误, 个别地方“的”“地”不分, 尤其是有几处语病 (如文中划线处) 。但只要稍作修改, 不失为一篇范文。

【升格演练】

茧的束缚, 蝶的突破

刘潞

当春末夏初的第一缕阳光照到一截枯树枝上后, 不久从那残破的棕黄色的茧中飞出了一个美丽的精灵, 飞过那截树枝, 飞入花丛望不见……

我从理想中醒来, 回顾现实中的自己。躺在床上, 两眼死死盯住那层已经被我望穿了的天花板。听着窗外不绝于耳的鸟鸣声, 我知道这一刻的它们是最快乐的。倘若人也像鸟儿一样无忧无虑的, 那该多好啊!

我已记不清我已走过了多少个大大小小的挫折与孤寂。但这一次, 似乎就注定我走不过去, 我没法超越自己像蝶儿那样, 轻松地从茧中爬出, 飞入那心中的花园。或许我也只不过是园中的石子, 长不高了。何况这份稿件, 我已经改过无数次, 就是不合主编的胃口。

我的眼皮慢慢地变沉, 变沉……

等我睁开眼睛, 发现眼前一片漆黑, 我大声地叫喊着。当我要拍打的时候, 才发现自己的双手、双脚被牢牢地固定着。天哪, 我竟然变成了一只被束缚着的蝴蝶!在几番挣扎无果的情况下, 我放弃了挣扎。没错, 就在这茧中睡一辈子好了, 反正没有什么力量能破坏这茧。我是很安全的, 我美滋滋地想着。

但是, 我分明觉着茧中的我呼吸越来越困难, 双手、双脚也越来越无力。我在茧中痛苦地抽搐着, 扭动着。这时, 脑中一个声音响起:不在沉默中爆发, 就在沉默中灭亡。

是!不在沉默中爆发, 就在沉默中灭亡。于是, 我用尽全身力气, 奋力向后冲。一下, 两下, 三下, 终于在第四下, 我冲开了一条缝, 我闻到了丁香花的香气。休息一下, 我艰难地向外探出身体, 茧划得我的翅膀生疼, 但是, 我没有停下。终于, 我抓住了树枝, 在微风中舒展开自己的翅膀。我徜徉在花海中, 感恩地看了看茧……一阵冷汗后, 我睁开了眼睛, 爬起来走到书桌旁, 写下了令我最满意的一句话:

庄周梦中飞舞着的蝶儿, 是精神的解放;我梦中的蝶儿, 是精神的突破。如果有选择的余地, 我仍不后悔自己的破茧成蝶, 因为我又一次超越了自己。

点评:修改后, 初稿中的不足已克服。文章开头, 用理想境界反衬现实的失意, 用鸟鸣、鸟儿反衬自己糟糕的心情;主题部分借梦境展示自己的心理活动, 由绝望到挣扎, 由挣扎到振作, 至成功;最后点题升华。语言优美, 描写细腻。

【佳作示例】

当我赤足狂奔时

赵婷婷

人生就是一场比赛, 从我们生下来的那一刻起, 上帝就打响了起跑的发令枪。于是在父母亲慈爱的目光中, 我们被医生的那双冰冷的手小心翼翼地捧到了起跑线上。我们哇哇啼哭着, 不顾一切地狂奔于人生的旅途。开始只是跟着队伍奔跑, 甚至可以闭上眼睛, 只要追随就可以。终于, 在无数的岔道口上, 我们离开集体, 发现了属于自己的小道。

于是, 我们在自己的小道欣赏着沿途的风景。有时遇见小小的山坡不敢爬, 有时听见奇异的声响不敢去寻觅, 有时心动于道旁的树林却不敢去一探究竟。只因为是一个人在奔跑, 小道便是神秘的, 不容我仔细地、大胆地尝试着寻找秘密花园里的玫瑰。

小道常与他人的道路相交, 偶尔便碰到了恰巧奔跑到此地的人。闲聊之后, 他竟告诉我:爬上小山坡会更接近天空, 能看见更灿烂的星星;寻觅那奇异的声音会找到那飞舞的蓝精灵, 它会送给你一颗美丽的许愿石;树林里有一个清澈见底的湖泊, 里面有五光十色的鱼群。我心里涌起一份淡淡的悲凉, 这些景物也曾出现在我的小道上, 只是因为担忧, 我却没有亲自欣赏过。淡淡的悲凉慢慢化作莫名的苦涩, 嫉妒的缘由只是在于面对相同的境遇, 作为一个未把握住的人深深地痛恨那个把握住了的人。

我又独自上路寻觅我的天下, 只是要真正地热爱我的道路, 勇敢而自信地去尝试我未曾经历过的。努力地奔跑在道路上, 我看见一丝幽幽的光从身边的黑树林里闪过, 我鼓励自己去揭开这个秘密。我小心翼翼地踏进那潮湿而黑暗的土地, 紧紧地抓住那湿滑的树皮。心在快速地跳动, 口中却在一遍遍地念叨:没关系, 没关系。终于我到达了那闪光的地方, 发现了那颗可爱的宝石。黑树林的雾气慢慢退去, 我赶在这晨雾之珠随清晨同去之前, 捉住了它。我开心不已。

拍一拍裤脚上的泥点, 我说:“赤足狂奔, 超越自己。”

点评:本文把抽象人生形象化为人生之路, 又把人生可能遇到的一些情形具象化为沿途的风景。上路伊始, 小心翼翼, 不敢越雷池一步;他人的提醒让我失意、忧伤, 明白自己错过了一些美丽景致;最后决定勇于尝试, 改变自己:形象地展示了“超越自我”的心路历程。

超越一厘米

王真

在精彩纷呈的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上, 有多项世界纪录被刷新。其中, 最令我难忘的是俄罗斯撑杆跳女皇伊辛巴耶娃第24次改写世界记录的那一刻。

那天夜色已浓, 鸟巢田径体育场中当天的比赛已全部结束。但人们都没退场, 因为还有一个人在续写着新的辉煌, 她就是本届奥运会女子撑杆跳的冠军得主伊辛巴耶娃。偌大的体育场使她显得那样孤单, 但这孤单中有着一股势不可挡的坚定。她高举起双手, 在空中按一定节奏做着拍手的动作, 示意全场观众也像她那样做, 马上全场便响起了整齐的拍手声。在这些充满激励与期待的掌声中, 伊辛巴耶娃握紧了手中的长杆, 开始冲击新的高度。

第一次试跳, 失败。第二次试跳, 失败。

前两次的失败让所有观众都捏了一把汗, 只剩最后一次机会了, 她能成功吗?在这一片吵嚷、猜测声中, 伊辛巴耶娃请求了暂停。她若有所思地走到场地边, 把自己蒙在一床被子里, 坐了好久。观众席上的嘈杂声更重了, 人们都在猜测被子里的伊辛巴耶娃究竟在做什么。

天已经很晚了, 看台上的人群似乎有点不耐烦了, 声音越来越大。终于, 伊辛巴耶娃从被子里走出来了。她再此要求掌声, 人们给予她更有力热烈的鼓舞。最后一次握紧长杆, 助跑, 起跳……10万人的体育场突然静了下来。当伊辛巴耶娃的身体完美地越过那杆横杆时, 全场沸腾了。长时间的努力与期待没有白费, 所有人都如愿以偿。伊辛巴耶娃超越了自己, 我们也见证了新的辉煌。

这是伊辛巴耶娃第24次打破世界纪录, 她每次都把记录提高仅一厘米。在这看似不及一个指头肚长的高度背后, 有多少艰辛我们不得而知, 但我们知道的是, 仅这一厘米就实现了一个人对自己的超越。而正是这些不断的点滴般的积累使她成为了前无古人、此后长时间内亦难有来者的撑杆跳女皇。

让我们也像伊辛巴耶娃那样不断超越前一个自己吧。也许过程是艰难的, 成果是微小的, 但谁又能否认这微小造就了自己新的高峰呢?努力攀登吧, 即使一小步, 也有新高度。

认识自我,改变自我,超越自我 篇5

认识自我,改变自我,超越自我

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敌手,而是你自己,你脆弱的心是你最可怕的敌人。而在你的生活中,有一个人需要你的支持、鼓励和理解,有一个人是你最可信赖的人,这个人是谁呢,又是你自己。

你有没有想过,在生活中,人们最先注意的是自己,还是别人?

“当然是自己。”你毫无疑义地说。

你说得很对,拿到一张集体照,每个人的目光首当其冲不就是落在自己身上吗。

可是人们经常会发生不认识自己的现象:

“我怎么会做出这种事,说出这种话,简直不可思议。”

有些人在碰到意外打击不能自拔时,会一下失去自我。

“我心已碎,我已心灰意冷,我依然怕黑,无人给我安慰,我到底是谁啊?是恶魔?是天使?”

著名画家保罗·高更曾画过一幅震动世界的经典作品:“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表达了一些现代人对自我的迷惑和茫然。因此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很多人对自己的认识和了解仍然像幼儿园里的孩子,不会去开发自己身上的个性特长。也不知道自己的人格缺陷在哪里?由此产生的种种人间悲剧也就屡见不鲜。不管是历史写照,还是文学作品,悲剧人物都可以从个性失衡,失去自我中寻找到缘由。

如果没有镜子,不去河边、并底照照,人类可能永远不会知道自己的模样。同样,人不去自观自己,内视自己,不去认认真真坐下来想一想,要是难以了解自己那变化莫测的思维、情绪和自我表现。

当你在失败和挫折中,自己看不上自己,自己和自己赌气,摔东西、骂人、捶打脑袋、无休止地长吁短叹时,你有没有想过,这并没有解脱你的失败,减轻挫折。你有没有想过:是谁在阻挠你取得成功呢?这个人正是你自己。原来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敌手,而是你自己,你脆弱的心是你最可怕的敌人。而在你的生活中,有一个人需要你的支持、鼓励和理解,有一个人是你最可信赖的人,这个人是谁呢?又是你自己。

如果为自己长得不好看而发愁,那你只会越来越丑;老是怀疑自己学习能不能搞上去,你只能忍受失败的煎熬。和美女去比,你的五官永远是有缺陷的。但每个人都以自己独立的个体而存在,你只能以自己的方式去唱歌。你有你的特长,你有睿智的头脑,善解人意的情怀,发挥自己的长处,施展自己的才华,你那双小眼睛就会被看作是智慧的象征。难怪有人写过这样一本书:《生生世世为矮人》。只有在“自卑”中寻找突破口,才有可能改变自我。

你可能知道“白天鹅”的故事。

当一只天鹅掠过长空,那洁白的羽毛,端庄的体态使人们赞叹不已。可是,在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笔下,这只美丽的天鹅,原先却是一只“丑小鸭”。当它刚刚破壳而出的时候,生得很瘦小,那些自以为是的鸭子根本瞧不起它。它默默地、日复一日地坚持训练自己,最后终于在一个早晨振翼飞向蓝天。

从古至今功名显赫的名人激起多少人的羡慕,钦佩,当这些人站在人们面前时,使人感到浑身上下都有一种人格魅力,可他们并非都是丰功伟绩的幸运儿。翻开他们每个人的经历,几乎都有过“丑小鸭”的坎坷经历。他们善于把自己的缺陷当作人格完善大厦的铺垫,从而铸就了不屈奋斗的个性。

美国参议员艾摩·汤姆斯16岁时,长得很高,但很瘦弱,别的小男孩都喊他“瘦竹竿”,他每一天、每一小时都在为自己那高瘦虚弱的身材发愁。后来的一次演讲比赛,使他发生了大的转机。在母亲的鼓励下,他花了很多功夫进行演讲准备,他把讲稿全部背出来,然后对着牛羊和树木练了不下100遍,终于得了第一名。听众向他欢呼,讥笑他的那些男孩羡慕不已。从此他的信心增加了万千倍,逐步走向成功的大门。他在回忆往事时说:

“ 想当初,当我穿着父亲的旧衣服,以及那双几乎要脱落的大鞋子时,那种烦恼、羞怯、自卑几乎毁了我。”

至此,我们可以悟出这样一个哲理:“认识自我”是人类智慧的表现,“改变自我”是成功人生的敲门砖,只要敢于突破自己那颗脆弱的心,拿出行动,你就能超越自我。“丑小鸭”就会变成世界上最美丽、最有活力、最有价值的人。

成功与失败

放弃者永不会胜利,胜利者永不会放弃。千万不要回避艰难,因为回避了它,也就回避了成功。

为什么有些人每件事情都能做好,而有些人没一样事情能做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的心理品质。

教育家、心理学家都鲜明地提出“成事在人”的观点,也就是人人都具有在事业、学习、社交、生活等方面取得成功的能力;人人都可以克服自己的弱点和谬见,自觉掌握学习和掌握成功的诀窍;人人都能把握自己的命运,实现自己的理想,成为事业、学习、生活中的成功者,其中的催化剂就是具备成功者的品质。

凡是取得成功的人,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和立身处世的模式都非常相似,而那些接二连三遭到挫折的人,他们的习惯和思维方式也很相似,弄清楚这两种人之间的差别,自己就能作出选择,对自己的思维、行为作出判断。

失败者看到困难就厌烦,希望事情自然解决,不是发牢骚就是埋怨人,患得患失,精神疲软。失败者一生中总是保持一种“即刻如愿”的模式,要想当一个艺术家,希望自己一下就搞出一件杰作,一举成名。如果发现第一步很艰难,情绪马上就变化、退缩下来,一遇到挫折和失败就认定自己一无是处,用一些破坏意志作用的问题来扰乱自己的情绪:

“为什么我那么倒霉,为什么上天总是和我作对?我作了努力,为什么还是没有效果?”

一连串的为什么导致思维的混乱。自信心一次次受到伤害、萎缩,越是感到无能,失误也就越多。长此恶性循环,就会陷入一种保护性的僵止状态,在别人眼里看来就是“懒惰、消沉”。一旦形成这样的思维定势也就很少再有取得成功的机会。

成功者认为失败能为自己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这件事没办好,告诉你下次应当怎么办,要及早做好准备。成功者也知道,困难是不可避免的,绝不把失败当成退缩的信号,所以一个成功的人,愿意做那些不成功的人不愿做,而做好后又使失败者羡慕不已的事。

成功和失败也是相对而言的,没有永远的成功者,在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今天成功了,明天又可能失败。所谓的成功者,就是成功多于失败。所以有关教育家认为成功者和失败者之间差别最大的四种品质就是:

第一,取得最后成果的坚持力;

第二,为实现目标不断积累成果的能力;

第三,自信心;

第四,克服自卑感的能力。

日本著名画家东山魁夷在散文《听泉》中说:“人人心中都有一股清泉,日常的烦乱生活遮蔽了它的声音,当你夜半突然醒来,你会从心灵的深处听到悠然的鸣声,那正是潺潺的泉水呵……”

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欲望,就像是心灵中的一股清泉,如何在你心灵的荒漠里垦植绿洲,引一汪清泉,你就要努力培养自己成功者的品质,并且永远记住。

放弃者永不会胜利,胜利者永不会放弃。

千万不要回避艰难,因为回避了它,也回避了成功。

拥 有 陶小军

这世间,美好的东西实在数不过来了,我们总是希望得到的太多,让尽可能多的东西为自己所拥有。

人生如白驹过隙一样短暂,生命在拥有和失去之间,不经意地流干了。

如果你失去了太阳,你还有星光的照耀,失去了金钱,还会得到友情,当生命也离开你的时候,你却拥有了大地的亲吻。

拥有时,倍加珍惜;失去了,就权当是接受生命真知的考验,权当是坎坷人生奋斗诺言的承付。

拥有诚实,就舍弃了虚伪;拥有充实,就舍弃了无聊;拥有踏实,就舍弃了浮躁。不论是有意的丢弃,还是意外的失去,只要曾经真实的拥有,在一些时候,大度的舍弃不也是一种境界吗?

在不经意所失去的,你还可以重新去争取。丢掉了爱心,你可以在春天里寻觅,丢掉了意志,你要在冬天重新磨砺。但是丢掉了懒惰,你却不能把它拾起。

欲望太多,反成了累赘,还有什么比拥有淡泊的心胸,更能让自己充实、满足呢?

选择淡泊,然后准备走一段山路。

设定目标开始 刘燕敏

比赛尔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颗明珠,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旅游者来到这儿。可是在肯·莱文发现它之前,这里还是一个封闭而落后的地方。这儿的人没有一个走出过大漠,据说不是他们不愿离开这块贫瘠的土地,而是尝试过很多次都没有走出去。

肯·荣文当然不相信这种说法。他用手语向这儿的人间原因,结果每个人的回答都一样:从这儿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最后都还是转回出发的地方。为了证实这种说法,他做了一次试验,从比塞尔村向北走,结果三天半就走了出来。

比塞尔人为什么走不出来呢?肯·荣文非常纳闷,最后他只得雇一个比塞尔人,让他带路,看看到底是为什么?他们带了半个月的水,牵了两峰骆驼,肯·荣文收起指南针等现代设备,只拄一根木棍跟在后面。

十天过去了,他们走了大约八百英里的路程,第十一天的早晨,他们果然又回到了比塞尔。这一次肯·荣文终于明白了,比塞尔人之所以走不出大漠,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认识北斗星。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一个人如果凭着感觉往前走,一他会走出许多大小不一的圆圈,最后的足迹十有八九是一把卷尺的形状。比塞尔村处在浩瀚的沙漠中间,方国上千公里没有一点参照物,若不认识北斗星又没有指南针,想走出沙漠,确实是不可能的。

肯·莱文在离开比塞尔时,带了一位叫阿古特尔的青年,就是上次和他合作的人。他告诉这位汉子,只要你白天休息,夜晚朝着北面那颗星走,就能走出沙漠。阿古特尔照着去做,三天之后果然来到了大漠的边缘。阿古特尔因此成为比塞尔的开拓者,他的铜像被竖在小城的中央。铜像的底座上刻着一行字: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

我不知道这个故事能给人带来什么。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我认为,一个人无论他现在多大年龄,他真正的人生之旅,是从设定目标的那一天开始的,以前的日子,只不过是在绕圈子而已。

坚持和勇气

一个外籍教师对中国学生讲的故事

一位美国教师在中国某医学院作的一番演讲。他在把讲稿让校方过目时,一位领导不知为何竟很不喜欢,让他重写。后来外籍教师还是坚持用了这篇演讲稿。译者田辉认为这个故事也许不仅仅适合医学院学生,所以译过来与大家共享:

有这么一个故事。在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个男人来到海边散步。我一边沿着海边走着,一边注意到,在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昨夜的暴风雨卷上岸来的小鱼。它们被困在浅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虽然近在咫尺。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被干死的。

男人继续朝前走着。他忽然看见前面有一个小男孩,走得很慢,而且不停地在每一个水洼旁弯下腰去--他在捡起水洼里的小鱼,并且用力把它们扔回大海。终于这个男人忍不住走过去:“孩子,这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

“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

“哦?那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

“这条小鱼在乎!”男孩儿一边回答,一边拾起一条小鱼扔进大海。“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今天,你们在这里开始大学生活。你们每一个人,都将在这里学会如何去拯救生命。虽然你们救不了全世界,救不了全中国的人,甚至救不了一个省一个市的人,但是,你们还是可以救一些人,你们可以减轻他们的痛苦。因为你们的存在,他们的生活从此有所不同--你们可以使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这是你们能够并且一定会做到的。

在这里,我希望你们勤奋,努力地学习,永远不要放弃!记住:“这条小鱼在乎!这条小鱼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你觉得自己是个有勇气的人吗?身强体壮的人往往显得很勇敢,但也可能是中看不中用的。所以,勇敢是勇气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

勇气是敢做敢当,勇于承担责任。

勇气往往和坚持相关,尤其当需要坚持的是真理时。勇气意味着做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事,即使不合潮流,走得很孤独很艰难。

勇气是能够直面困境,依然积极乐观地想方设法征服难关。

有时,身体状况是勇气的一个因素(尽管不是决定性的因素)。所以,锻炼体魄是增加勇气的一条途径。

意志力是勇气的又一个要素。所以,磨炼意志力,提高自己的自我控制力,是增加勇气的又一条重要途径。

希望你成为一个有勇气的人,不管你是男性还是女性。

写到这里的时候,我在《南方周末》上看到一篇报道,题目就很震撼人,叫《如果你们能活过18岁》。说的是在西安有两个12岁的双胞胎,金豆和银豆,他们都患有“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这种病症的患者肌肉功能会渐次关闭,如同黑雾,由四肢向五脏六腑包围,直至呼吸衰竭而终。此病的发病率为30万分之一。通常情况是,四五岁发病,12岁瘫痪,18岁死亡。这是现代医学尚不能有效医治的一种病症,医生说他们都很难活过18岁。他们的妈妈薛芙蓉是个平常而又不平凡的母亲。她全力以赴为孩子四处奔波,寻医找药,从电线杆广告到国外医疗信息都不肯放过,因为她有这样一个想法“5至10年之内,定会有办法”,为此,“我们必须在体力和精神上做好准备”。

这位母亲的想法无疑是正确的,但要化作行动还必须有坚强的神经、乐观的心态和无比的勇气。她的孩子也一样。只要坚持,就有希望。

曾有朋友向我咨询过两件事。其中一位朋友中学时的同学,一个24岁的美丽女孩,被发现得了眼癌时,因为医院以前的误诊,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期。而现在唯一的办法是尽快做手术,去除眼睛部位的癌细胞,防止其进一步扩散。但这意味着要摘除她一个眼球,在眼部将掏成一个大窟窿,而且手术后还要进行化疗,究竟最终能将生命延长多长时间还是个未知数。我是在半夜里接到朋友的电话的,她也刚得知她同学的消息,她在电话里哭着问我该如何劝慰她的同学,因为那个女孩不想接受治疗了,而打算带一笔钱到海南,在海边度过生命最后的时光,能活多久就活多久。

还有一个是我的学生,她妹妹的眼睛不知得了什么病渐渐地失明。她妹妹是个十分聪明好学的人,原来很优秀,但这个进行性的疾病,慢慢地剥夺了她生活的乐趣,变得脾气暴躁起来。她问我有什么办法。

我告诉她们,面对当事人如此巨大的磨难和痛苦,想*简单的劝慰就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都是不现实的。我们能做的只能是:一想方设法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二不厌其烦地宽慰和开导她们。前者带给她们的是希望,而后者则提供心理支持,不求让她们开心起来,但求她们的心情不再过分恶化。剩下的大半,就得*她们自己的生存意志和心理素质了。我问她们,换了你,出了类似的问题,你会表现得更好些吗?

最终的结局至少还过得去。前一个女孩终于接受了手术,只是手术后不太愿意与人接触联系,也许时间久一点,会慢慢有变化的;后一个女孩有个好姐姐,我的那个学生毕业后放弃留在上海的工作机会而回到了家乡。由于有姐姐的陪伴和关心,妹妹的心情开朗多了,并能以最现实的想法和最坏的打算--万一完全失明--来设计以后的生活。我觉得她们真是勇气可嘉!

<心理作业>寻找有勇气的人

在自己身边找出三个你最佩服的有勇气的人,写出你认为他们有勇气的理由,写出你佩服他们的理由。他们在哪些方面打动了你.1.姓名:

理由:

2.姓名:

理由:

3.姓名: 理由:

只要弯一腰

歌德在他的叙事歌谣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耶稣带他的门徒彼得远行,途中发现一块破烂的马蹄铁,耶稣就让彼得把它捡起来。不料彼得懒得弯腰捡,假装没听见,耶稣没说什么,就自己弯腰捡起马蹄铁,用它从铁匠那儿换来三文钱,又用这钱买了十八颗樱桃。

两人继续前进,经过的全是茫茫的荒野。耶稣猜到彼得渴得够呛,就让藏于袖中的樱桃悄悄地掉出一颗,彼得一见,赶紧捡起来吃。耶稣边走过丢,彼得也就狼狈地弯了十八次腰,于是耶稣笑着对他说:“要是你当初弯一次腰,就不会在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小事不干,将来就会在更小的事情上操劳。”

自信的力量

有一个女孩总觉得自己不受男生关注,一天,她在商店看到了一个发夹,店员职业性地称赞上发变夹后非常漂亮,于是她买下了它。

第二天,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她感到同学们的目光时里充满了热情,男生还约她出去玩……

“都是因为我戴了一个美丽的发夹!”她伸手向头上摸去,然而发夹根本不在头上!

她这才想起:早上梳头时把发夹忘在桌上了……

自信就是力量。

永远不晚

日语学习班新一期开学报名时,来了一位老者。“给孩子报名?”登记小姐问。“不,自己。”老人回答。小姐愕然,屋里那些年轻的报名者也愕然,有的嗤笑。老人解释:“儿子在日本找了个媳妇,他们每次回来,说话叽里咕噜的,我听着着急。我想听懂他们的话。”

“ 您今年高寿?”小姐问。“六十八。”小姐笑了:“您想听懂他们的话,最少要学两年。可两年后您都七十了!”老人笑吟吟地反问:“姑娘,你以为我如果不学,两年后就是六十六吗?”

事情往往如此:我们总以为开始得太晚,因此放弃。殊不知只要开始,就永不为晚。老人学与不学,两年后都是七十。差别是:一个能开心地和儿媳交谈,一个依然像木偶一样在旁边呆立。

沙漠之路

在茫茫沙漠的两边,有两个村庄。到达对方,如果绕沙漠走,至少需要二十天;如果横穿沙漠,三天就能抵达。但横穿沙漠太危险,许多人试图横穿,却无一生还。

有一天,一位智者经过这里,让村里人找来几千株胡杨树苗,每半里一棵,从这个村庄一起直栽到了沙漠那端的村庄。智者告诉大家:“如果这些胡杨有幸成活了,你们可以沿着胡杨树来来往往;如果没有成话,那么每一次行者经过,都将枯树苗拔一拔,插一插,以免被流沙给淹没了。”

结果,这些胡杨树苗栽到沙漠后,全都被烈日烤死,成了路标。大家记着智者的忠告,沿着路标,这条路平平安安走了几十年。

这年夏天,村里来了一个僧人,要到对面的村庄去化缘,大家便把智者的忠告告诉他。僧人还了一皮袋的水和一些干粮上路,他走啊走啊,走得两腿酸痛,浑身乏力,但眼前合依旧是茫茫黄沙。遇到一些就要被流沙彻淹没的路标,这个僧人想:反正我就走这一次,淹没就淹没吧。他没有伸出手去,将这些路标向上拔一拔。遇到一些被风暴卷得摇摇欲倒的路标,这个僧人也没有伸出手去将这些路标向下插一插。

就在僧人走到沙漠深处时,蓦然间飞沙走石,许多路标不见了踪影,它们有的被淹没在厚厚的流沙里,有的被风暴卷走了。僧人像没头苍蝇似地东奔西走,可再也 走不出这大沙漠了,在气息奄奄的那一刻,僧人十分懊悔:如果自己能按照大家吩咐的那样做,那么即使没有了进路,还可以拥有一条平平安安的退路啊!

联想,如何自我超越? 篇6

推出一个品牌名称是容易的,但如何实现品牌价值是一个异常艰难的过程。

以联想为例,“Idea”这个名字的创意最初源自“Think”,初衷是既便于消费者记忆,同时又能让购买者领会到新品牌产品与“Think”之间的渊源。这从侧面反应出联想多少借助了Think的光环。但笔者认为,如此相近的命名,对于未来联想推广Idea品牌的帮助十分有限。

首先,从人的思维、习惯看,由于ThinkPad和ThinkCenter历经了15年的发展和宣传,其在用户心目中高端、商务的定位已经是根深蒂固,当用户听到或看到这些标识后,联想到的必定是高端和商务。Idea与Think的意思极为接近,而后缀的Pad和Center更是完全相同,所以用户看到和听到IdeaPad和IdeaCenter时,很自然地会联想到ThinkPad和ThinkCenter,进而也会自然而然联想到高端、商务、一贯的黑色外观等。

另外,从此次联想命名Idea品牌来推断,联想在海外市场更多地还是在依靠ThinkPad和ThinkCenter攫取市场,消费类PC基本没有起到什么重要的作用,这从联想自并购IBM PCD后的数年间,仅仅向海外市场推出了以Lenovo命名的3000一个系列的笔记本可以得到某种程度的证明。但令笔者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联想在海外消费PC市场的开拓几乎为零,也就是说面临着重新树立消费品牌和培育消费市场的重任,那为何不启用一个与ThinkPad和ThinkCenter完全不同的品牌呢?这样的话,至少省却了向用户澄清Think与Idea如此相近可能造成的产品定位的误区,要知道习惯的改变是营销中最为困难的。

从其他PC厂商的产品品牌来看,一般情况下其商用品牌和消费品牌的命名区分很大。例如戴尔的消费PC(含笔记本)品牌为Inspiron,而商用笔记本品牌则依旧是Lattitude(台式PC为OptiPlex);ACER则是以TravelMate品牌主打商用,消费类则是Aspire品牌。至今笔者在PC领域还没有发现有像联想这样,以如此接近的含义和名称命名两个定位完全不同市场产品品牌的厂商。

如果说联想以Idea进攻海外消费PC市场是把双刃剑的话,那么,将Idea品牌引入国内市场,并最终在2008年年底代替目前已有的天逸、旭日系列笔记本(全部改名为IdeaPad)和原来的消费类台式机锋行、天骄和家悦(全更名为IdeaCentre)则冒着很大的风险。

既然Idea品牌主要是主打海外的消费市场,又为何要把在国内品牌知名度较高的天逸、旭日、锋行等笔记本和台式PC也换成Idea呢?先不说联想这些年在这些品牌宣传和推广上的投入,单结合2008年奥运会其仅仅为天逸笔记本品牌宣传的投入估计就不少,这仅从北京交通台全天轮回播放的“为奥运设计火炬,为用户设计天逸”广告词的不绝于耳可见一斑。如果替换的话,之前的品牌营销成果将有可能毁于一旦,至少是会大幅缩水,而联想还要为新的Idea品牌给予新的投入,这一进一出的叠加,势必会增加联想的压力,更重要的是,联想目前的天逸、旭日等已经借助广告和事件营销等在国内用户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地位。在如此好的形势下,面对国内的市场和中国的用户,放弃这些言简意赅,且已经具有知名度的中文品牌而以Idea来取代确实值得商榷。

“中国式”管理的自我超越 篇7

不论孰对孰错, 我们来看看究竟什么是“中国式”管理。

所谓“中国式”管理, 是相对于“美国式”和“日本式”而言。一般来说, 美国式管理尊重个体意识, 非常强调制度化和创新力, 所以美国有纳斯达克, 能够产生微软、惠普这样极富创新力的企业。日本式管理非常强调群体意识, 日本人有个特点, 害怕被群体孤立, 所以日本人忠诚度、敬业度、团队意识非常高, 这就保证了日本企业虽然创新力不足但精益生产能力非常强, 因此, 日本的电子、汽车等现代制造业水平可以领先全球。

如果说“美国式”管理讲创新, “日本式”管理讲忠义, “中国式”管理讲的则是和谐。中国有不少企业家或者老板喜欢说“公司是个家”。中国人认为“家和万事兴”, 企业也是如此, 没有了安定团结的氛围, 似乎什么事情都不好做。中国的国有企业尤其讲和谐, 每一任领导如果想做得稳、做得久, 如果没有一个和谐的领导班子, 想出成绩很难。国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人际关系比较复杂, 做生意首先看人、看感觉、讲感情, 感觉不好、感情没到位生意就没法谈。到了北方要喝酒, 酒喝好了生意才有的做, 而酒喝好的标准往往是烂醉如泥, 否则会让对方觉得你这人不实在, 所谓“酒品如人品”。这些东西在西方人看来会觉得不可思议, 但我们就是这样的一种逻辑和思维。所以在中国做领导, 往往不是靠规范与制度, 而是要靠个人魅力和领导艺术才能搞得定下属, 这就是“中国式”管理的独特之处。

“中国式”管理有优点也有不足。正如中国传统文化, 既成就了中国两千多年的灿烂文明, 也导致了中国文化染上封建主义流毒。我们要发挥其精华, 摈弃其糟粕。“中国式”管理讲两个东西, 一个是“中庸之道”, 一个是“情理法”, 这与中国传统文化是一致的。

首先, 讲中庸、讲和谐。在《论语》中, 孔子把“中庸”看成是一个最高的道德标准:“不偏之谓中;不倚之谓庸。中者, 天下之正道;庸者, 天下之定理。”这是儒家解决一切问题的最高智慧。其含义大致有三:执中守正、折中致和、时中行权。所谓“中庸”, 就是恪守中道, 坚持原则, 不偏不倚, 无过无不及。在处理矛盾时善于执两用中, 折中致和, 追求中正、中和、稳定、和谐, 并且因地制宜, 与时俱进。“中庸”是有其积极一面的, 那就是做事情不能太走极端, 要坚持原则, 处事公道, 但又要能够通权达变、随机应变。但是, 由于儒家思想被封建皇权所利用, “中庸之道”逐渐变成了一种封建统治思想, 南宋理学家们朱熹等人把“灭人欲, 存天理”作为儒家思想的精髓加以发扬, 压抑了中国人上千年之久, 直到“五四运动”打破这个思想的囚笼。我认为, 虽然“中庸之道”已经被误解为“不讲原则、一团和气”的代名词, 其实孔子所倡导的“中庸之道”还是比较积极的, 具有现实意义, “中庸之道”的精髓至今仍然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处世哲学, 国人骨子里的“中庸”思想是根深蒂固的, 表现为讲和谐、讲人际、讲变通, 这是很难改变的。企业管理者必须深入领悟其中的奥妙, 发挥其积极的一面。

其次, 讲情理法, 所谓“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最后绳之以法”。中国人说“天理”, 就是把“天”等同于“理”, 是最高的准则, 甚至超越了“法”。虽然有制度规定, 但国人只要认为不合理, 就有违反制度的理由, 而且会理直气壮、振振有词。为什么法律、制度的执行力度总是显得不够?这和国人法制观念淡薄的传统文化意识是有关系的。西方人在制度制定之前, 吵得热火朝天, 但只要制度一定下来, 马上没声音了, 认真照办。国人在制度制定之前征求大家意见时, 往往是一团和气没意见, 但制度出来了, 就是不遵守, 他会说“制度不合理”或者“这个我不知道”。所以, 在中国企业虽然制度很重要, 但如果定得不合理, 不是广泛被大家认可的、接受的, 那么制度的执行就会大打折扣。另外, 国人是重感情的, 人与人之间、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也是如此。所谓“士为知己者死”, “受人滴水之恩, 当涌泉相报”, “得人心者得天下”, 表明国人是有忠义传统的, 只是很多领导者的方法和技巧不够, 得不到人心。好的领导要懂得关心下属工作与生活, 增强与下属的感情。

可以说, “中国式”管理是在考虑中国文化特点的基础上采取的有针对性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不过, 除了我们上面所说的两个方面外, 这种管理还有两个突出的问题:一个是由于中国文化比较讲和谐、重感情、重集体, 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国人创新意识不足, 因为创新需要打破旧有的规则和模式, 是一种“反叛”, 这与中国传统文化是违背的;另外一个就是国人的契约意识和法律意识不强, 这导致中国企业管理的执行力不强, 内部扯皮现象多。

超越自我 篇8

一、认同他们, 给予自信

职业学校的学生相对来说行为习惯比较差, 我记得校长在一次会议上提到, 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该有的知识, 更要教会他们怎么吃饭, 怎么睡觉, 怎么走路……一开始他们会犯各种各样的毛病, 我们要有宽容的心, 要大度, 对他们的不良行为习惯可以适度宽容。他们上课的时候总是控制不住会把手机拿出来玩一下, 我觉得这也不是什么大事, 相比较暑假天天趴在电脑前没日没夜, 现在的他们已经收敛了很多。自习课讲几句话又如何, 提醒他, 让他下次注意点不就好了吗, 至少还能说明他是个性格活泼、善于与他人交流的学生。他们不爱和老师打招呼, 可能正是因为内心存在着某种不自信, 其实他们的内心是十分渴求得到老师的肯定的。有着不良行为习惯的他们, 作为老师更应该去关心他们形成不良习惯背后的问题。根据我对他们的了解, 大部分学生行为习惯差并不是他们有意为之, 很多时候是习惯性的行为, 做过之后他们也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大部分学生的习惯与长期得不到家庭的关爱有关, 再加上学习成绩不好, 处处碰壁, 开始有一些叛逆的心理。对于这样的学生, 我们应该多鼓励, 多肯定, 用真心去关爱他, 让他感受到温暖, 找到目标, 重拾自信。

二、运用鼓励, 培养自信

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对于学生身上任何一个值得表扬的地方, 我们都要加以肯定, 激起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同时鼓励他任的话语, 学生的自信心就会加强。他们太需要鼓励和帮助了,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发现自己的价值所在。

三、课余活动, 提高自信

职业学校的学生从小到大基本上都没有做过班干部, 没有在讲台上发过言, 班里有什么活动基本上也不会被选上。他们很害怕抛头露面, 更多的是对自己的能力表现出了强烈的不自信。在这种情况下, 老师要多鼓励学生参加课余活动, 在活动中施展才华, 从而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欢乐, 树立自信。比如, 我们班有一次参加朗诵比赛, 全班上下没有一个同学有过类似的经验, 甚至站在舞台上还会瑟瑟发抖。我陪着他们选材料, 和他们一起想形式, 与他们分享我第一次在舞台上的经历, 有了我做坚强的后盾, 他们自信了不少, 最后精彩的演出获得了一致好评。

四、严而有度, 维护自信

对待学生中的缺点和错误, 我们要宽容一点。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重视和肯定, 老师如果一味地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进行指责, 学生会把仅有的一点自信也丢弃, 严重的还会自暴自弃。我们不应当吹毛求疵, 要严而有度。

对待学生也不是一味地“宽”, 如果一味地宽, 那简直就是对犯错学生的放纵, 那样会犯下更严重的错误。对他们的品行引导往往要做到点到为止, 严而有度, 既让他们意识到曾经有过的和正在经历的是是非非, 又能巧妙地维护好他们心底的那份自信, 那份自尊, 从而把德育工作做得更好。

树立自信心是人成才必不可少的条件, 老师最大的魅力在于激发学生, 唤醒之, 鼓舞之!怎么激发?认同他们, 相信他们, 了解他们, 才能激之!如何唤醒?高看他们, 给予自信, 留给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怎样鼓舞?对待他们真诚而又实在, 有的放矢, 给予他们上进的动力和冲劲。我想, 有了这份自信, 即使在以后的道路上遇到坎坷与不顺, 他们也能用自信撑起一片灿烂的天空。

摘要:自信心是每个人对自己言行的认可程度, 自信心的强弱将直接影响人的学习、工作、生活质量。处于青春发育期的职校学生, 由于中考失利及长期学习成绩不佳, 自卑感较强。一旦遇到挫折, 如果处理不当就很容易产生自信心危机, 从而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因此, 探讨自信心的培养对加强职校学校教育, 优化职校生非智力因素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浅谈电视民生新闻的自我超越 篇9

关键词:民生新闻,问题,对策

文丨蔡蕊

民生新闻, 贴近群众生活, 反映民生疾苦, 深受老百姓的欢迎。目前, 民生新闻在发展中遇到了进一步拓展的瓶颈。那么, 这些发展瓶颈是什么?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 电视民生栏目该如何突破瓶颈, 实现可持续发展?

1 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瓶颈

1.1 内容走向低俗化, 手法偏向煽情化

所谓“电视民生新闻”就是在新闻报道中, 采取老百姓的角度, 摄像机真实地反映老百姓的酸甜苦辣、高低起伏, 全方位地记录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图景, 包括老百姓的生存状态、生活问题、情感困扰等。电视民生新闻要求新闻工作者把新闻做成反映社会的镜子, 用平民的角度反映基层社会的百面人生, 把新闻的话语权交给广大人民群众。

但是, 目前, 很多电视民生新闻走入内容狭窄、庸俗、浮夸的死胡同里, 将民生新闻局限于柴米油盐、家长里短、邻里纠纷上, 每天都在重复“子孙不孝、井盖吃人、暖气不热、拖欠工资”等的事情, 慢慢地就成了流水账, 便觉得电视台有点像个长舌妇, 内容出现了严重低俗化。

为了吸引更多的注意力, 迎合观众的口味, 不少电视民生新闻都把焦点投向奇闻轶事, 特别是各类的“吵架现场”, 譬如夫妻吵架、恋人口角、邻里纠纷等等。民生新闻必须注意“度”的把握, 不要把老百姓的日常琐事, 甚至是个人隐私暴露出来, 进行“小题大做”的煽情渲染。民生新闻的灵魂是“民生精神”, 我们广大新闻工作者在做电视民生新闻时候, 必须铭记的基本理念。

1.2 过分强调地域, 同质化严重

地域优势是民生新闻站稳脚跟、得天独厚的法宝, 但是过分强调地域性, 也使电视民生新闻出现严重的同质化现象。

在晚上六点至九点的黄金时段里, 各省市的观众都可以收看到省级卫视、市级卫视及自办的多台民生新闻节目。省级电视台会更多的关注省会城市的民生新闻, 当然还会试图辐射全省。那么, 省内的地级民生新闻节目必然在内容取材上无法避免地出现重复, 导致严重的同质化现象。

同一题材被多台频道报道, 不仅造成新闻资源的极大浪费, 导致电视新闻传播市场的结构性失调, 而且, 重复狭窄的报道题材, 必然使观众对民生新闻产生烦腻感, 不再对民生新闻产生如何的收视期待, 因此, 无法形成忠实的收视群体, 民生新闻节目自然失去竞争力。

1.3 权限越位, 角色异化

电视台开设民生新闻节目, 受到广大老百姓的热烈欢迎, 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一点就是他们遇到什么困难是无法解决的, 马上拨打电视台的电话热线, 希望通过媒体的民生新闻的曝光, 帮助他们加快解决问题。但是, 我们必须明确电视台做民生新闻, 仅仅是通过媒体这个平台, 将老百姓的信息、诉求向社会反映出来, 权限和职责都是有限, 不是政府行政部门的某一个职能部门, 也无法代替职能部门来处理民生问题。因此, 我们媒体在做民生新闻的时候, 必须将自己的权限、职责、角色都要定位好,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时候, 绝不能出轨、越位。

2 电视民生新闻的自我突破

面对上述问题, 我们需要采取哪些方法, 才能是电视民生新闻自我突破?笔者结合自身的一些观察和思考, 归纳出以下三个方面的措施, 以供参考。

2.1 追求“大民生”

在民生新闻工作中, 每天遇到不外乎是老百姓的日常小事。虽然这些事情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但是从新闻的角度来看, 这些事情没有多大的新闻价值, 不能视而不见, 也不能有事必报。因此, 民生新闻必须把新闻拓展到“大民生”范围里, 把事件放到社会大舞台加以分析、解剖, 提升新闻质量和新闻价值。只有立意高, 报道才能脱俗出彩。

“大民生”不是“泛民生”, 不能把一切有关百姓的事情都报道, 首先必须适于公开报道, 其次要着眼于与老百姓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情, 具体包含社会就业、教育、分配、社保、稳定等现实问题。在线索筛选上, 要注重规避个体化的内容, 多选择民众普遍关注的内容, 努力寻找突破点, 并加以重点关注和报道。

2.2 树立本土风格

电视民生新闻需要确立本土文化特色。我们知道, 民生新闻节目关注的主要是本土老百姓最基本的生活问题。电视民生新闻自然带有浓郁的地域色彩。正所谓“一方水土一方人”, 不同地域的人们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经过一定时间的沉淀累积, 便形成一定的本土文化特色。为了让本土的广大群众易于接受民生新闻节目, 提高民生新闻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必须大力发展本土文化特色。

比如, 广州电视台的《寻找羊城失落的老戏院》节目, 不仅重现了老戏院的发展历程, 而且激发起来许多“老广州”对“老戏院”的集体回忆。该节目所挖掘的就是本土的文化, 确立本土文化风格, 不仅让广大本土民众获得高度的认同感, 而且还增强了观众对这座城市的归属感, 使得观众对此档节目感兴趣, 继续关注节目。

2.3 体验式报道

电视民生新闻的主要内容都是展现广大普通老百姓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小事。我们新闻工作者虽然用摄像机聚焦的内容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细微、繁琐的事情, 但是聚焦、反映这些琐事并不是我们工作的最终目标, 而是把新闻报道的最终目的是贴近现实, 回归生活, 体现浓厚的民生关怀。

那么, 我们应该如何实现这一种关怀呢?我们新闻工作者需要把民生新闻节目做成适合广大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 让他们易于产生价值认同感。具体来说, 这就要求我们新闻记者采取真实再现、感同身受的报道方式, 不走过场的形式主义, 让老百姓观看民生新闻节目是真真切切地为他们反映事实的真相。

比如, 采访记者需要报道上下班高峰时段“打的”的民生现象, 不能采取居高临下的角度进行报道, 必须以平民的视角出发, 采取体现式的报道形式, 不妨在不同的路段进行招手“打的”, 体验一下需要多长时间、举手多少次才能成功坐上车。与此同时, 采访记者还可以把摄像头对准身边同样需要“打的”的人群, 采访一下他们平时在“打的”上遇到的问题。在整个体验式的采访过程, 不仅直观地反映“打的”难的现象, 而且生动形象地展示出老百姓困扰这个问题, 说服力自然提高, 让广大观众乐于接受。

关于民生新闻的发展瓶颈, 还有很多问题值得大家日后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限于水平有限, 故搁笔于此, 希望本文能达到抛砖引玉之功。

1概念浅述

1.1新闻标题的由来

新闻标题用于评价和揭示新闻内容, 对于美化版面、提示阅读、吸引读者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报纸的新闻标题有着稳定的形式和内涵概念, 经历了长时间的孕育发展过程。从唐代的无标题时代, 到清代《京报》中出现的类题, 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从类题到一文一题, 再到较为成熟的新闻标题, 则仅仅使用一二十年的时间完成。20世纪四五十年代, 开始出现将新闻事实之精髓融于标题中, 用大字号形式独立地传递信息的“标题新闻”, 是用于突出重要内容的摘编或自编的简讯。

1.2党报编辑进行标题创作的重要性

现代生活节奏快, 信息流动速度快, 数量多, “看报先看题”已然成为人们阅读报纸和选择信息的规律之一。读者在选择报纸或新闻时, 往往从标题开始, 标题对于读者的新闻阅读取舍有着直接的作用。各个报纸用标题特征争夺终端市场, 读题时代的到来, 对报纸编辑的标题创造职能提出更高要求。党报是党的舆论宣传的主要阵地, 具有主流媒体的优势, 在新闻报道过程中, 需追求主流价值, 充分传扬政府的政策、精神, 从而把握正确舆论的导向, 获得领导的肯定和市民的认可。党报的编辑在标题创作上, 更应当综合考虑, 兼顾多方面的要素, 促进党报报业的发展壮大。

2党报编辑的标题创作探析

2.1标题准确是生命

准确地运用标题表达稿件内容是现代报纸编辑的重要职能, 标题是对新闻事件的评价和概括, 来源于新闻但高于新闻, 必须遵守新闻真实性原则。编辑不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望文生义随便使用自己尚未搞懂的词汇, 导致存在歧义。对于外来词汇, 如“原罪”一词, 因存在多个层面的含义, 应当慎用。此外, 新闻标题和文字中心的意思应当保持一致, 遣词造句应准确, 涵盖面要有限制。例如, 2011年7月28日《厦

党报编辑标题创作浅探

文丨黄锐庆

摘要:新闻标题对于报刊类媒体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党报作为党的宣传舆论阵地, 更应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宣传主流价值。因此, 党报中新闻标题的创作和设计有着特殊的意义。本文浅述新闻标题的由来和党报编辑进行标题创作的重要性, 重点探析党报编辑的标题创作。

关键词:党报;编辑;标题创作

参考文献

[1]吴静.民生新闻的突破与创新[J]记者摇篮, 2009, (01)

[2]李楠.从媒介生态看城市台民生新闻的困境[J]青年记者, 2009, (02)

[3]陈皆平.民生新闻的困境和突围[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5 (04)

用科学发展观审视自我超越 篇10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审视,自我超越

人是万物之灵, 是大自然高度进化的产物, 也是我们的认识最难把握的对象。对人的认识的重要性, 古人论述的极为精辟, 如《老子》第三十三章就说;"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胜人者力, 自胜者强"[1]。而古希腊德尔菲神庙中“认识你自己”的神谕更是值得人们深思。这些既可以说明对人自身的认识不仅仅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也说明对人自身的认识并非是件十分轻松愉快的事, 而是种特别艰巨的工作。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个问题, 自从有了人类, 人就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 不断的在认识自己。但直到今天, 我们所掌握的有关人的知识仍然是那样少得可怜, 根本无法借助它全面的理解人。到了近现代, 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 尤其是随着生物学和人体生理学的发展, 对人的生物本能行为的了解较之以前有较大的进展。有人认为饮食男女是人的本能, 有人认为自私是人的本能, 从人为财死, 鸟为食亡, 人不为已, 天诛地灭, 即可看出这种观点的影响力。也有人认为攻击性行为也是人与生俱有的, 是人的本能, 并以此来解释暴力和战争。但我们对个人的发展即自我超越, 这种既具先天本能行为, 又具后天社会行为的复合体, 却知之不多, 它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的影响着我们的行为, 科学发展观为我们理性的审视自我超越提供了科学有效的工具, 使我们能从更新、更高、更科学的视野理解个人的发展。

一、自身超越的演化过程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是发展变化的, 也就是说任何物质都具有超越其自身存在的特性。我们把这种超越自身存在的特性可分为:主动的超越自身的存在和被动的超越自身的存在;有意识的超越自身的存在和无意识的超越自身的存在。

(一) 无机界的表现。

无机物超越自身存在的方式有两种形式:物理的形式和化学的形式。只有在这两种形式的作用下, 无机物才有可能超越自身的存在。在化学物质的反映里有化合和分解, 而化学分子有的不稳定, 有的较稳定;而物理的反映最主要的表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无论以何种方式和外界发生作用, 最终它们自身都会发生改变, 即超越了自己原来的存在, 而这种超越是无机物所固有的属性, 是种无意识的超越。

(二) 植物的表现。

无论是低等植物或者是高等植物, 都有其固有的、先天的超越自己的能力。人常说一粒种子可以成长为参天大树, 就是说他具有这种潜能。植物总是趋向有利于自身生长的环境, 从而达到既能有效维持自己生存, 又能不断的超越自身存在的目的。所以, 我们看到它本能地具有趋光性和趋水性的特性。植物的超越自身仍有很大的局限性, 即它完全是种被动的, 受制于其所处环境的自身超越, 它自己缺乏选择的自由。

(三) 动物的表现。

无论是低等动物还是高等动物, 都有个明显的特征, 即具有相对的行动自由, 所以它能主动的寻找有利于自身生存的环境, 如有的候鸟当原来的生存环境不适合其生活时, 迫于无奈它们便会重新寻找新的栖息地。它们能主动的寻找自由生存所必须的水、食物等。在一定程度上它们也会进行比较有效的自我保护, 使其免受伤害。越是高等动物, 其行为的可塑性就愈强, 在有效地超越自身方面所具有的能力也就更强。

二、人的自我超越

人是万物之灵, 人的自我超越有其自己的特点, 既受制于先天的生理基础, 亦受制于有后天的社会环境, 是由人的自我所形成的特殊性决定的, 其自我超越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和主动性。

(一) 人的自我超越的本质特征。

人是种特殊的有机体, 因为他不仅是种特殊的生物存在物, 即在遗传方面有自己物种所独有的特殊性, 比如潜在的学习语言能力;同时也是种特殊的社会存在物, 人作为种特殊的社会存在物最明显的表现在自我的极其复杂性方面。什么是自我呢?自我是个极其复杂的有机的复合体, 它是生物性和社会性, 物质属性和精神属性所构成的动态的有机整体, 它以人的生物的机体为基础和载体, 其中包含着我自己对自己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意识, 同时也包含着自己所意识到的他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自我作为特殊的有机体, 它同无机物那种只能被动的超越自身的物质不同, 同植物那种相对被动的超越自身不同, 即使和动物那种主动的在本能的驱使下所进行的自我超越也有着本质的区别。自我能认识到自身所具有的矛盾, 所以它具有明确的自我意识, 正因为有自我意识, 所以人的自我超越则是种有意识的、有目的的自我超越。要证明自我超越是人的本能并不是什么难事, 水往低处流, 人往高处走, 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 我们的祖先早就说过“天行健, 君子自强不息。”[2]人从幼年到青少年, 从中年到老年, 都处在不断地自我超越和社会化的过程之中。

(二) 人的自我超越的分类。

(1) 有意识的自我超越和无意识的自我超越。有时人的自我超越是有意识的, 有时则是无意识的, 但有意识的自我超越是人的自我超越的本质特征。据此我们可以把人的自我超越分为无意识的自我超越和有意识的自我超越。所谓无意识的自我超越就是人不自觉的、无目的的超越自己的行为。这种自我超越主要表现在人的幼年时期。如通过自觉不自觉的看和听了解自己的周围世界, 从而学会了他人交流的工具———语言, 掌握了相当多的适应社会所必须的日常最简单的行为规范。有意识的自我超越是指, 人自觉的有意识有目的的超越自身的行为。在当代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 人的有意识的自我超越表现的更加明显。如评先争优, 争取晋升晋级等, 都可以看成是个人的一种有意识的自我超越。 (2) 理性的自我超越和非理性的自我超越。理性的自我超越是指科学的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的自我超越。理性的自我超越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它所确立的目标是现实的, 是能够实现的, 之所以是这样, 是因为它所确立的目标既符合自己周围所处的境遇, 如各种不同的人际关系, 相应的经济实力、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同时也符合自身的实际, 如自己的经历、知识、技能和技巧以及自身的身心素质等。它所确定的目标, 能够寻找到有效的实现的手段。借助这些手段, 通过自我的努力, 最终能实现自己的目标。非理性的自我超越, 是种不科学的、没有实现可能性的自我超越, 它既缺乏科学的依据, 也不具备实现它的条件。首先是它没有实现的基础, 因此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其次是缺乏必要的外在条件;再次是自身也不具备达到目标所需的必备条件。非理性的自我超越是建立在情感和想象基础上的一种自我超越, 而这种自我超越是理性的最大敌人, 也是人生中有时不小心就可能踩入的自我陷阱。

三、自我超越与人生

自我超越是人与生就具有的本能, 在社会化的过程中, 个人能否科学的、理性的实现自我超越, 直接决定个人的成长与进步, 从某种意义上讲, 也决定个人人生的成与败。

(一) 自我超越与成功。

任何人都不会反对认认真真的做人, 踏踏实实的做事, 因为这是最基本的为人之道, 只有这样才能立足社会, 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走向成功。有人对一份耕耘, 一份收获更是坚信不疑, 认为只要有投入就能有回报。所有这些都被不少人当成理所当然的“常理”。但是只要我们认真分析不同人的行为与成长, 就会对此产生怀疑, “常理”并非时时处处都有理, 这种“常理”与其说是理性判断, 不如说是常识和经验。有的人轻松自在, 学业有成, 事业有成, 家庭幸福, 个人身心健康;有的人则紧张忙碌, 整天疲于拼命, 但结果却是学业无成, 事业无成, 家庭不幸, 自己也是身心焦虑, 多灾多病。我们发现有的人之所以没有取得成功, 并非是由于他不努力, 恰恰相反, 由于他在有些方面用功过度, 由于他的自我超越是非理性的, 所以他付出的越多, 他所受到的挫折和失败就越多, 正如人们所说的, 失之毫厘, 谬以千里, 主要是由于自我超越的目标不正确造成的, 所以个人的自我超越目标决定道路, 手段决定成败。

(二) 自我超越的陷阱。

人常说飞蛾扑火, 自取灭亡。就是说它所选择的目标不正确, 是导致其遭致必然失败的关键。不科学的、非理性的自我超越, 是人的自我超越的陷阱。之所以说它是人的自我超越的陷阱, 是由于许多人是在不知不觉时踏进去的, 而且一旦踏进去后, 便很难自拔。有些人的自我超越, 从一开始就是非理性的自我超越, 所以最终不可能有什么结果。正如著名的学者保罗.蒂利希所认的那样, 命运和死亡的威胁是最基本的、最普遍的和难以避免的。从古到今不知有多少人想摆脱命运和死亡对自己的威胁, 总是想尽千方百计实现这种对死亡极限的自我超越, 但结果却是一个又一个人, 一代又一代人, 以失败而告终。中国的道教可以说是这方面的典型, 他的目标就是要移星换斗, 扭转乾坤。如在武当道教中极具影响的人物张三丰就认为, “浮生事, 苦海舟, 荡去漂来不自由”。[3], 顺之者死, 逆之者生。通过人自觉的按道教的方法修行, 就可以达到延年益寿甚至长生不老的目标。我们说通过科学的养生和锻炼, 不仅可以却病, 也可以达到延年的目标。但这种延年不可能是无限的, 不可能真正扭转生死的乾坤, 不可能真正打破生命本身所具有的规定性的极限, 不可能改变有生必有死的生命法则。所以, 我们说人的这种非理性的自我超越实际上所要达到的目标, 只是人意念中的幻想, 从来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从古到今修道的不知有多少, 炼长生不老方的又有多人, 但有谁能超出生命的铁的法则。在这里值得引起我们重视的是有些非理性的自我超越, 如果仅仅分析它的实现手段, 看似有理, 使人信以为真, 因而使有些所谓高智商者对它也坚信不疑, 达到了执迷不悟的地步, 只有分析它的目标, 也才看清这种超越实质上是种非理性的自我超越。自觉地避免走入非理性自我超越的陷阱, 理性的突破非理性自我超越的禁锢, 自我超越才能走上科学、理性的坦途。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武器, 理性的自我超越则是以其作为工具, 审视人的自我超越, 促进个人的进步与成长。只有认真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精髓, 使其成为指引自我超越的有效工具, 才能实现个人成长和发展, 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自我超越, 从而使自己能更好地服务国家和奉献社会。

参考文献

[1]《二十二子.道德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4

[2]南怀瑾徐芹庭《白话易经》[M].长沙:岳麓书社1988.15

丰富专业,超越自我 篇11

关键词:教师 专业 丰富 自我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c)-0192-01

曾记得前苏联革命家加里宁说过:“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中国唐代的韩愈也曾明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看来作为一名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职业重要且神圣。教师应该在成长的历程中,为自己规划未来,切不可误人子弟。我相信“勤能补拙”,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勤奋的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最终成为一个成功者。如何尽快的走向成熟,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使自己在进行教育事业时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来前进和发展,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巨大任务。经过这些年我在教育路上的摸爬滚打,略有心得,愿与同行探讨。

1 认识自我

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传播人类文明、启迪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开发人力资源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育者,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就没有高质量的人才。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之灵魂。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有高尚的情操,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热爱学生忠于党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把教师作为自己的终生职业,全心全意的把自己的全部青春和热血奉献给教育事业和培养学生上,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自己崇高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让学生能够健康的成长。其次,要热爱学生,诲人不倦。对学生的热爱不仅体现在教学上倾尽自己所学,无所保留,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在生活、学生思想上给与学生关心。在此,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是教师道德的重要规范。教师的职责是为国家培养人才,只有严于律己才能胜任教学工作,赢得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的信任和尊重,才能成为学生的表率。最后严谨治学、勤于进取是教师道德素养的主要要求。严谨治学、一丝不苟是教师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表现。要严谨治学,必须和勤于进取结合起来。

2 丰富自我

2.1 读书——开拓自己

读书的过程便是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书籍是教师的精神家园,只有爱读书的教师,才会从自己的书籍中汲取力量,丰富自己,使自己“腹有诗书气自华”,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读书看报,广泛涉猎教育学、心理学思品教学理论书籍,知道最前沿的语文理论研究,了解当今思品教学的发展,使自己充分与时代接轨。同时在平日的生活中,为了真正实现大思品教学观念,我要充分开拓自己的视野,真正实现自己知识的积累,使自己知识的量和面大幅度拓展,深入了解教材之外的思品世界。

2.2 课堂——磨练自己

努力向专家、名师、优秀教师学习,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使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及手段有更大的发展,在自己的教学中努力改变平庸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主动学习、主动参与、主动发展的教学模式,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堂课,每堂课争取至少有一个亮点,完成从一名合格教师向学者型教师的转变,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同时积极借助书籍和网络,学习他人优秀的教学案例,课堂实录,课堂教学的视频,向名师靠近,学习他们教材解读的智慧,学习他们对于课堂教学的把握,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要躬行,积极把自己的所学应用于实践,使自己对于教学的认识,不仅停留在理论的角度,还要更多的实践。

2.3 反思——叩问自己

以前的教学中,我是相对懒惰的,对于自己教学中的很多问题、认识、困惑经常是一带而过,以后的教学我要充分走近学生,了解他们的世界,听他们对于我教学中可取与不可取的认识,及时总结自己教学中的点点滴滴,归纳成与败的原因,并做好详细的记录。把写教学反思充分坚持下来,避免一曝十寒,养成习惯,形成规律,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对于教学中,自己不懂的地方,经常去询问同事、专家,养成查阅资料的好习惯。真正反思自己,在反思中成长自己,切实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2.4 研究——提升自己

以前的教学中,我对于自己的教学缺乏研究,13年的教学以一种自发随波逐流的方式前进,学习了很多新的知识与理论,也忘记了更多的知识和理论,我曾想自己多年的教学留下了多少足迹,以前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现在依然感觉棘手,以前自己不能深入解读的古诗类文体,如今自己依然觉得很难。自己的教案上留下的更多的是教案的模仿。因此以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研究,从一个教材的“扩音器”,到能真正有自己视角研究自己的教学,在学习他人的长处中,更多的学会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学会合理的消化,与时代接轨自己的教育思想,研究自己教学行为,分析自己课堂中学生的表现,记录自己教学的点点滴滴,阅读自己专业书籍的同时,记录形成自己教育观点。有自己对于教学教育的认识与体验。

3 超越自我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求有丰富的学科知识,更要有传授知识的本领。应该努力使自己成为教育的行家,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和方法,及时掌握先进科学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上,教师是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把问题讲清楚讲明白,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高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必须善于利用生动活泼、诙谐幽默的语言,感染学生,吸引学员的注意力,活跃课堂的气氛,同时教师应该善于提出问题,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应该善于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网络多媒体。多媒体技术使用图形,动画,声音,图像等多种媒体进行教学内容的呈现给学生,可以展现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增加大量的信息。网络是课堂教学的延伸,网络给了学生与教师另一个交流的平台,通过网络学生可以对课堂上不清楚的向老师提问,老师也可以在网上进行答疑,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预习下次课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这就学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努力掌握这方面的素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做一名与时俱进的好老师,关注每一个学生成长的点点滴滴,做好自己,完善自己的知识修养、理论修养、人格修养,做一名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的合格老师,无愧于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对老师的讴歌:“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参考文献

[1] 朱宁波.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浅析戴望舒诗歌的超越自我之路 篇12

从戴望舒的乡情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内心感情世界的细腻,借助充满温馨、和谐的家乡来与这惨淡、纷芜的人生作斗争。诗人在心灵的栖息地上弥补着由于生命缺陷所带来的落寞和孤寂的情绪,以思乡慰藉自己的心灵。在戴望舒构建出的古朴深远的田园世界中,诗人选择了与我国古典意境相同的静观意境,追求清幽深远的意境。戴望舒诗歌中蕴藏着的怀乡主题与现代生存思考相融合,诗人在潜意识中默默的守护着自己的精神家园,或许也正是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才能让诗人在宁静的家园中缓解自我对现代文明的困惑,使其疲惫的心灵暂时找到归宿,返璞归真,以此抵御外界的精神重压。

诗人所经历的时代正值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时期,这一时期传统势力以及社会上的虚假摧毁着人们的理想和希望,诗人正是体验到这种绝望和幻灭,才有了对故乡的守望之情。诗人在家园被毁之后只能继续漂泊,从他的荒园意象可以看出些许印记。现实是很残酷的,诗人心灵栖息地中宁静温馨的家园在现实之中成为了一所破败、荒芜的小园,这也是戴望舒诗歌中荒园意象的由来。诗人在自我艺术世界的整合当中,并没有选择幻灭一般的绝望,而是在无奈寂寞之中,保留着不断探索、不断追寻的执着之心。诗人的寻梦之路,将现实中无法实现的爱情和社会理想,寄托在梦中的追寻之中,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追寻生命圆满的艰难旅程,这也暗示了理想在现实世界中难以实现的困境。诗人理想在现实社会难以实现,因此只能在心造的幻象——梦境中实现。梦是虚无缥缈的,易逝的,在戴望舒的诗作中,直接出现的“梦”的诗歌达21首之多,间接地诗歌则更多。梦的意象在戴望舒的诗歌中随处可见,一首诗就是一个梦。

梦是虚无缥缈的,因此最终寻梦的结果也是虚无的。在返乡失望的结果当中,诗人也只能在心灵栖息地的追寻中不断探索,追求天人合一的感悟。诗人在苦难的人生中,疲于奔命,陷入黑暗的社会现实泥沼之中。道家式的人生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趋于心灵的自由选择,将自我寄托在无穷的境域中,人生在忘掉是非因果后,获得生的永恒心的自由。在心灵的自由与现实的苦难二者的矛盾之间,戴望舒选择的就是道家式的人生观,这种人生观,在他的诗作中可以明显看出。诗人在大寂寞中进行着生命宇宙的深层次体验,以一种道家式的悲悯和同情观照着这个世界。诗人一生都在不断地奋斗,当有结果时却早已衰老。戴望舒在跟宇宙的归一中获得了超脱,在这永恒的天地间,顺其自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诗歌之中描绘的永恒、爱情、人生等带有戴氏印记的意象,恰好与老庄式的清静无为、随遇而安、超然物外相同,一切的苦乐都是不断因果循环的,老庄哲学也因此在戴望舒的诗歌中得到现代诗性的阐释。

作为一个追求自由的文人,戴望舒面对现实的巨大挤压,极力寻找心灵的栖息之地。戴望舒从小接受古典文学和古典文化浸染,因此选择了老庄思想来遨游宇宙,探索时空,在对宇宙的探索和遨游之中,追求永恒的自我。从戴望舒的诗作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的逃避不是对生命孤寂的寄托,对现实的逃避,也不是像西方一些作家一样的决绝于世,而是在现实的苦难中寻找一片净土,在这片净土之中让不断受伤的灵魂暂时疗伤、避难。尽管诗人生处逆境,但是诗人坚信自我的主体意识是正确的,即“我思故我在”,主体意识被看成是美的永生。作为一位现代派诗人,他既受到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也受到西方非理性哲学的影响,如西方弗洛伊德的释梦理论、叔本华的悲观生存意志论等都给诗人的诗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戴望舒的后期诗作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与生命观是十分接近的,面对苦难的人生,孤独的诗人选择了不屈不挠的精神去探寻自我生命的存在意义。因此在对生命的自我认知过程中,追寻着宇宙中永恒的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展现。

摘要:从戴望舒的诗作当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在艰难的求索道路上,一直在寻找生命的意义,在超越自我的道路上,不断探寻心灵的栖息地,完成对生命的自我认知之旅。戴望舒在当时那样一个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选择了一条独立的道路,在悲哀和寂寞之中走出心灵的迷途。

上一篇:学生差异下一篇:城市旅游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