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学生工作

2024-05-12

常规学生工作(共12篇)

常规学生工作 篇1

德育工作管理的常规,指的是在德育方面沿袭下来的经常实行的计划、规章制度和固定的活动。这种常规大多是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坚持这种常规管理,有助于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正常的教学秩序。中学生德育工作的常规管理,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不同年级的常规管理

年级不同,德育工作的侧重点应有 所不同,这是由学生的特点决定的。例如,新生刚入校时对一切都感到新鲜,要集中一段时间对他们进行入学常规的训练,要讲校史,让他们了解学校的优良传统,树立主人翁思想,进而热爱自己的学校;要结合新的环境、新的条件,重点讲解《学生守则》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使他们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中间年级是承上 启下的年 级,是容易被 忽视的年级,也是容易出问题的年级。例如中学二年级 学生,既没有入学时那种新鲜感,又没有升学和就业的压力,易出现生活散漫、纪律松弛的现象。因此,应当对二 年级学生开展以班风、学风建设为主题的各类评比活动,把他们松弛的弦再绷起来。

毕业班面临升学与就业、就业与待 业问题,思想容易波动,而升学无 望、就业无门 的学生更 容易出问 题。做毕业班的思想工作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尤其不能采取错误的做法,如分快慢班,这样做往往使有的学生产生优越感,有的学生 “破罐子破 摔”。教师不 能空洞说教,要面对现实,不回避矛盾。青少年很珍惜同窗友谊,可通过联谊活动,加深学生的情感,彼此通过谈理想、谈前途受到感染。

二、学期不同阶段的常规管理

学期的阶段不同,学生反映出来的 特点也不 同,因而有些常规工作需要抓好。例如学期初,学生度过了寒假或暑假,一方面丰富了生活,有许多好的见闻或体验;另一方面需要“收心”,稳定学习情绪。要针对学期初学生的特点,收集学生中的好人好事,或学生耳闻目睹的好风尚,组织交流,用学生中的生动事例来教育学生;同时要及时调整组织,通过民主程序改选学生干部,提出新学期的要求。抓好学期初的思想工作,是为新学期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学期中,学生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特别是经 过期中考试,在德、智、体诸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有的提高得快些,有的提高 得慢些,这和学习 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有关,有必要引导学生自我回顾,找出真正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迎接下半学期的学习任务。

学期末,学生面临总 复习、期末考 试、操行评定,多少感到有些压力。 这是好事,说明学生 有一定的 自觉性,但需要正确引导。例如指导学生正确的复 习方法,注意劳逸结合,正确对待考试和遵守考试规则,正确对待批评与自我批评,特别是要有自我批评精神。

寒暑假学生放假了,但学校的德育工作在假期中仍有明确的要求。例如,学生对教师布置的假期作业(作业量要严格控制)要认真完成;读有益的书;慎重交友,自觉抵制坏思想和坏习气;生活要有规律,不暴饮暴食;既要善于约束自己,又要发展个人的爱好特长;注意交通安全,等等。学校还要和家庭互相配合,组织学生 开展有益的活动。

三、各种教育活动的常规管理

所谓常规教育活动是指思想教育中各种固定的 活动,如班会、团队组织生活会、校会、各种节日纪 念活动等。这些活动组织得好,能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

班会一般每周举行一次,由班主任负责组织。一个学期要组织十几次班会,每次班会的主题是什么,用什么形式,其中大有学问。有的班主任组织的班 会,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开得很活跃,学生乐于参加;有的则枯燥乏味,学生感到厌烦。其关键在于班主任事先是否有充分的准备。

我国有教育意义的节日很多,开展节日 纪念活动,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一种常规的教育活动。如清明节、劳动节、青 年节、教师节、国庆节、元旦,通过这些 不同的节 日,组织不同 的纪念活动,可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只要准备充分,形式多样,能吸引学生参加,就可取得效果。有的活动 开展得好,能给学生一辈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常规管理是按事物发展规律而进行的一种管理,是一个学校正常运转不可缺少的管理,其内容和形式需要与时俱进,某些与形 势不相适 应的规章 制度则需 要调整、改革甚至废除。

常规学生工作 篇2

本组检查的学校分别为8所学校,每天两所,上、下午各一所。由于要检查学校安全、环境卫生、校园文化建设、簿本清退、师生考勤、教师上课和带教案、量化绩效实施、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学校稳定、教研活动开展等10个方面的工作,同时要检查教师个人的计划、总结、教案的编写情况以及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情况、听课记录书写情况等,感觉时间特别紧张。由于各校大多都非常配合、支持,总体感觉效果特别好。不夸张的讲,这是第一次见到这样务实的检查,一定也会是对我镇教育影响较为深远的一次检查。

一、中心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工作目的性很强。表现在:

1.校长在检查组成员会上明确要求,要用一周的时间集中精力做好这次检查工作,要了解各校教育教学的真实情况,要明确目的,务实细查。检查期间主任对检查也提出了严格要求,这几天里他往往上午去局里开会,下午也立即赶到所查学校;迎接领导检查时,送走领导立即赶往被查学校;一边安排人员催办事件处理、督促附近教师了解肇事车辆的情况,却未落下一个学校的总结会。主任在检查前的培训会上提出了专业、具体而又具有很强可操作性的意见,他提出了如何抓大又抓小,抓全又抓细,找问题又不忘找亮点,有评价又必须有旁证材料等。每天都是早7点多走,晚七点回。

2.看到了中心学校彻底根治“资料撰写过程中的应付现象"、根

治“教师机械抄写教案和教案‘编’而不用的现象”的决心和信心;看到了中心校落实“所有学科《基础训练》必须全批全改”的决心和信心;印证了中心学校掌握信息的准确和及时性:的确存在大多数学校的簿本费未及时清退、量化绩效存在制度和操作不吻合的现象、留守儿童之家未充分发挥作用等现象。

3.由于检查前,把本次检查定位为目的是发现问题不处理人,所以检查时没有后顾之忧,查时就是找问题、找不足。每校检查后的总结都点到事点到人。

二、主要亮点:

1.安全工作各校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所有学校校门紧闭,值日教师均在岗。

2.教师精神面貌好。虽系不打招呼的检查,所查学校的所有老师都能做到带教案上课且教学内容与教案编写一致。

3.教师上班到的都很齐。

4.绝大多数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去年镇督导评估比较有明显变化,如:等都有新的变化。至少引起了大家的重视,形成了共识。

5.等环境卫生干净,保持的也很好。

三、主要问题:

1.计划、总结问题较大,各校都存在问题,相对好一些的是。主要问题有三:.打印的材料下载后不修改或没有认真修改,存在较多,有的甚至连格式、字体、字的大小都没改,当然也存在“区”、表皮与内容内外不符等明显问题。②.手写的材料不规范——装订有上有

左,表皮上学、学期、学科、时间、姓名等标注不全,教学计划的内容除了教材分析,其他基本就没有了,手写也存在雷同现象。③大而空的理论多,实实在在的内容少,可操作性的内容少。

2.教案编写的问题主要是:.绝大多数系照抄教案设计,半数左右的教师都存在“使用或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不规范的字使用对孩子的影响会很大,尤其是语文教师使用第二次简化后又废除的字。教学反思可以说所有教师都在应付,基本都是抄写一点教学目标或教材分析或教学重难点等,与课堂教学无关。

3.公开课材料大多数学校没有,有了一点的学校评课材料也非常简单,经不住推敲。

4.听课记录绝大多数一看就是抄袭的,要么是抄听课记录,要么是抄教案。

5.安全隐患几所学校仍存在,都立即下了整改通知单。

6.留守儿童之家都没起到应有的作用。

四、几点说明:

1.由于时间很紧,根本不可能把所有资料都翻一遍,小一点的学校还好,人多的学校只是能采用抽查的方式。以后这样的检查时间应当给的宽裕些,尽量做到:不查就算,查就彻底,发现就根治。

2.小学因为资料室的门坏了,部分资料未查。小学因资料员请假,部分资料未看到。

为举行学生课堂常规比赛叫好 篇3

H校把评委席安排在学生的两侧,便于观察学生,教师则依然站立于讲台处组织教学,我们则一边学习评分标准与细则,一边对照观察学生课堂表现。看H校的评分标准,果然跟我预想的差不多,不过,还增加了情感、氛围、态度等情绪类的东西。不知是学校特意要求过,还是教师的课堂确实有了根本的改变,学生的活动比较多,教师占有的时间少,关键是学生学习很主动,自学、讨论、做自学题,讨论交流很有礼貌,虽然讨论热烈但是尊重对方,让对方话说完或者间歇时才插话,这很了不起。另外,大多数学生说话比较完整,不只是全班交流时这样,小组讨论也差不多。学生坐姿始终很规范,小组合作时几乎人人都参与,但讨论问题时还缺乏深入的探讨,大都流于表面的理解,并没有因为讨论而推进对问题的理解,说明在核心问题的理解上,仍需要教师提供阶梯式的问题引导他们去思考。虽然各班学生优秀之处不太一样,但整体而言,授课教师的要求高低和落实力度大小不同,带来的课堂面貌果真又不同,学生的专注程度与学习效果确实存在差异,可惜没有当堂检测的环节,要是有,倒是能很客观地体现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呢。

事后,我们几个评委私下交换了一下意见,对六堂课的学生表现进行了排序,结果很惊人的相似,除了中间三节课的次序稍有些微小区别,整体的顺序却都差不多,充分说明学生的课堂状态是可以通过观察反映出来的。活动结束时安排了一个评议交流,很多教师也都发言,评价学生的突出表现,教师都很兴奋,都说这种比赛很新鲜,以前要么总不放心学生,教师总是带着学生,指挥着学生做每一个环节,预设每一个细节;要么就是不管学生的语言表达,不管他们的习惯,只顾着教自己的备课内容,结果却等于是走过场,学生得不到训练。今天才发现学生原来这么能干,语言表达这么好,原来呀,学生的表现都是要看教师有没有想到,标准有多高。真正优秀的教师原来都是从学生的语言表达、课堂礼貌、如何自学、如何讨论等细节上做起的,难怪许多名师的课堂上学生那么能干,原来都是有原因有源头的。教师的发言诚恳真实,看得出是发自内心。

教师的感受我完全认同,甚至感觉启发更多。回想以往教师上课比赛都是比教师,关注教师的表现,授课教师自然只从自己的教学出发,考虑教材怎么教,考虑自己有怎样的特长风格可以展示,很少关注到学生,或者至多兼顾一下学生的理解表现。这实际上从评价这一层面说,还是以教师、教学、教材为主的课堂,评价的潜台词还是以“教”为准。教学评价没有发生改变,教师自然难以发生根本的改变。然而,评价是指挥棒,评价只关注教师的教,而很少关注甚至忽视学生的学,又怎能推动以学为主的课堂建设呢,又如何体现以学论教的新课程要求呢?这是否是教学改革难以向纵深处推进的症结所在呢?

由此,我想到了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想到杜郎口中学的学生挂满了四周的黑板,想到了东庐中学的讲学稿。这些学校的课堂都是把学生推到了学习的第一线,都有对教师占用的时间以强硬的限制,“不超过五分钟”“不超过十分钟”,而将大量的时间和机会留给学生,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教师降位为教学流程的设计者、活动的组织者、疑难问题的顾问指导、学习评价的激励者。如此定位,课堂顿时生机勃勃,活力四射,呈现出叶澜教授倡导的“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之美好景象。如果说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是从学生学习的实际状态上进行变革,那么,我觉得H校则是从课堂评价的角度来探索以学论教的有效路径,这又从根本上去推动教师教学的行为改变和价值标准的改变,如此,则更具深刻的意义。

当然,H校评价学生课堂常规的活动还才是开始实践,许多想法和做法还不够完备,不少地方可操作性不太强。如,课堂上学生的综合表现太丰富,往往难以关注全面,挂一漏万常有,评价的准确性科学性方面缺乏,评价标准过于简单、笼统,难以兼顾到更复杂的课堂情境等。对此,我倒觉得不妨先举办一些更专项的活动,如,学生的课堂语言表达比赛、学生课前准备比赛、学生小组讨论比赛、学生自主学习方式比赛等。抓其一项,促进改变;连续多次,分项推进,则能步步为营,占领成功高地。因为课堂虽然是一个浑然的整体,但是却由每一个部分组成,每个细节都逐步做到位了,必然会有整体的进步。用比赛的形式来促进细节改变,促进教学常规的深入改变,虽然功利,但倒不失为一种从管理角度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此外,比赛不是目的,目的是推进,因此,为了达到推进的目的,做好足够的铺垫就更好了。事后我们与H校校长交流,建议可以提前组织教师进行学生课堂常规的学习,提供一些先进的案例,让教师们阅读,然后,号召各位教师在自己的班级课堂有效地运用,让学生尝试学习,给一两个星期进行必要的消化适应,甚至更长一点时间逐步内化成常规,但提前公布比赛的方案,明确比赛的条款项目,让全体教师和全体学生都知晓,在此基础上,再举行这样的竞赛,这就真正能起到推动作用了。当然,比赛过后,还可以更新原来的教学常规制度中的课堂巡视,可以将比赛的各项内容纳入到课堂巡视之中,这样,就使得比赛得来的良好的常规局面能够在更长一段时间内能有效保持,一学期坚持如此,下个学期也如此,学校的课堂常规就能得到良好的推进。

课堂教学改革渐入深处,越往深处越涉及到根本的理念和价值取向。以师为本还是以生为本的矛盾并没有消失,而是更加突兀地矗立,对此,唯有从评价的角度给以鲜明的导向和甄别,才能真正消除教师价值观的混乱和迷失,才能从教师表象认识和实践上的理念新进入到实质层面的理念新,如此,才能真正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把教师的教为主真正转到关注学生的学为主,真正做到以学论教,也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指挥着广大教师转变观念,转变教学方式,为学生服务,为学习服务,从而使课堂不是“教”堂,而是真正的“学”堂。

常规学生工作 篇4

一国家相关政策的缺失

改革开放以后, 教育法制化观念逐步得到加强和重视, 教育法制工作也迅速开展。但细审各项法规、政策会发现, 对特殊学生并没有专门、独立的《特殊教育法》。只有在《残疾人保障法》《义务教育法》《残疾人教育条例》等法律法规中涉及残疾学生的教育问题。虽然我国从1989 年就开始随班就读的试验, 但对于特殊学生随班就读这一政策并没有明确的法规, 至少在官方文件中还没有出现过全纳教育这一词语。1由此可见, 随班就读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是保证特殊学生能正常进行随班就读的有力保障, 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各级政府部门必须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并加大执行力度, 以行政力量来推动特殊教育顺利施行, 加快教育法制化建设, 早日建成符合我国国情的特殊教育法律体系, 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发展。

二教育决策层的教育管理理念较为陈旧

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 教育决策层的关注面也不断扩大。涉及特殊教育的法律法规有相关条文:常规学校应当接受具有学习能力的特殊学生, 给他们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我国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在这一方面做出了表率。如深圳市在《深圳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 》中做出明确要求:深圳市教育事业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主要指标在教育事业发展方面, 户籍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2009年为90%, 2015年为95%以上, 2020 年将达到100%。相比之下, 多数城市在实施特殊学生常规学校安置工作时出现了种种问题。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功利倾向的驱使

21 世纪是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经济全球化、知识信息化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在高考竞争的压力下, 学校管理层一味地把最后考了多少个重点、上了多少个本科等数字信息作为最终评价教师和学生的指标。在这种氛围中, 基于学校利益的考虑, 管理层首先倾向于少接收或不接收特殊学生, 以确保最终的“产品产出”最大化。特殊学生由于遗传因素、身体或性格方面的缺陷等影响, 很容易出现比普通学生接受知识能力弱、理解程度差、“慢半拍”等现象。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紧、任务重, 常规学校为了规避因高考排名或其他评比因素而影响学校声誉, 在设置可以就读的学生条件时, 难免会把特殊学生排除在外。因此, 特殊学生更需要一套有别于普通学生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标准, 慢慢地达成学校、他人、自己所期望的目标。这就需要教育决策层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特殊学生的评价标准及管理方法, 避免教育不公平现象的发生。

2.对随班就读教育模式认识不到位

目前, 部分教育决策层乃至社会上大部分人依然认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应该就读特殊学校或专门培训机构, 认为随班就读只适合普通学生。这些普遍存在的不正确认识严重影响了特殊学生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施行。特殊教育发展较好的发达国家, 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西班牙等, 对特殊学生随班就读持有相当积极的态度2。下图以澳大利亚的特殊学生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例, 可以充分看出教育决策层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安置政策。

由图可见, 10 年里澳大利亚教育决策层从认为特殊学生应该在特殊学校、特殊班就读过渡到普通学校就读呈逐年增长趋势。教育决策层这一积极的态度, 决定了其整个国家在特殊学生常规学校安置问题上的发展方向。

三教师专业水平整体上明显不足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 其专业发展水平对课程实施的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我国台湾的特殊教育之所以比较成功是因为当地政府规定:在台湾地区, 特殊教育教师必须是特殊教育系毕业或是经过特殊教育培训并获得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证书才可以持证执教的。3纵观世界各地, 即使是澳大利亚、美国等特殊教育制度执行得很好的国家, 在开展全纳教育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个主要问题, 即缺乏专业人员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提供服务。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素养不高,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师专业不对口

据教育部2007 年对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教育培训的统计数据显示, 在34990 位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中, 只有18976 位教师接受过专门的特殊教育培训, 仅占54%。4在常规学校普通班级教授特殊学生的教师的专业水平更不乐观。在我国大陆地区, 上海作为国际性开放型城市, 在特殊教育领域起着模范带头作用。2007~2008 学年, 上海市中小学曾以随班就读教师为整体, 采取随机抽样等方法做过调查研究, 结果显示:上海市教授随班就读教师的学历“大多毕业于师范学院, 接受过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教育, 具备普通教育的知识和技能”5。

2.理性赞同, 实践犹疑

从教师专业情况调查可以看出, 大部分教授特殊学生的老师不是特殊教育专业毕业, 只是相关师范专业毕业, 具备很好的教授普通学生的素养和能力, 但是对特殊教育不甚了解或一知半解。对随班就读的认识, 更是不甚深入。常规学校中, 一个班级的学生规模在40~60人。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 教师对这些学生的监管常常不能到位, 在对待班级里的特殊学生时, 难免心有余而力不足。再加上没有专门的特殊教育知识与应对特殊学生的特定方法, 可以预测这些教师在执行“特殊学生可以随班就读”这一政策时的困难。

图2 显示, 教师在随班就读的基本认识上, 虽然在理性上认为特殊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 仍是会感到随班就读的特殊学生会影响普通学生的学习、会影响普通学校的教学。

四同伴群体的不认同

学校环境中的少年儿童, 思想道德及信念还处于发展阶段, 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很难从人文主义、道德情怀等方面去阐释和行动。在对待随班就读的特殊学生时, 有时会出现歧视、排斥或给随班就读的特殊学生起外号、贴标签等现象。儿童群体又有极强的模仿性和从众性, 久而久之, 在随班就读的环境中会产生一种不和谐的舆论氛围、不恰当的处理事情方式等。如未能有效干预或控制, 难免对特殊学生的心理等方面产生影响, 导致其不愿意进校进班等不良现象。这一连锁反应使特殊学生融入普通学校更加困难。

总之, 引起特殊学生普通学校就读安置困难的原因是多元而复杂的, 必须在政策导向、决策层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教师加强专业素养、同伴群体逐渐接纳和认可等方面做出努力, 我国的特殊教育事业才会取得更大的进展。

注释

11黄志成.全纳教育展望——对全纳教育发展近10年的若干思考[J].全球教育展望, 2003 (5) :29~33

22 徐添喜、孙玉梅、雷江华.澳大利亚全纳教育的发展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 2010 (1) :27~32

33 彭霞光.中国特殊教育发展面临的六大转变[J].中国特殊教育, 2010 (9) :3~8

44 王梅.台湾地区基于特殊学生的回归教育现状调查分析及启示[J].卫生职业教育, 2010 (12) :16~18

学生日常常规制度 篇5

一、考勤

1.周一早至周五早上7:40到校,学生日常常规制度。劳动小组7:30到校;周一至周五下午1:40到校,值日班长7:30到校。

2.进班就交各科作业,组长下位收,及时记录收缴作业情况(包括抄袭、未交、迟交、未完成)。劳动小组先交作业再劳动。

3.早读(3、5英语,2、4语文)做到进班即进校,进校即读书。语文、英语课代表带领同学们大声朗读,直到老师到来。

二、上课

1.2分钟预备铃响后有秩序地进入教室,准备好课本文具,安静坐好或复习、预习功课。

2.上课铃响后老师走进课堂,班长喊“起立”,立正站好,老师还礼后坐下。

3.上课迟到,要先喊“报告”,经老师许可后方能进教室。

4.课堂上不准随便说话,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要坐姿端正,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认真回答老师的提问。回答时要立正站好,声音要洪亮,争取回答问题或向老师提问时要举手。

5.认真完成课堂作业,接受老师对作业的检查时站好,双手把作业递给老师。课代表到教师办公室送交作业必须在上课预备铃响前完成。

6.下课铃响后,老师宣布下课时,由班长喊“起立”,待老师走后或老师允许后再下课。

7.自习课要保持肃静,专心学习,严禁随便说话、下位,班级干部做好班级值勤。

三、课间

1.课间要做到不打架骂人,不追逐打闹,上、下楼梯要有秩序,不准在楼梯上和走廊内说笑、喧哗、戏闹和防碍他人行走。严禁攀附楼梯栏杆。

2.课间提倡到室外休息,适当活动,调节身心,不留在室内做作业,管理制度《学生日常常规制度》。

四、卫生

1.室内晚上放学后打扫。

2.室外早上、中午到校后打扫。

3.自己负责脚下区域卫生,晚上放学前收拾干净位洞,值日班长天天检查。

一周常规

1、周一参加7:50的晨会,下午第三节自习。

2、周二下午参加班团活动,值周班长公布一周量化考核情况,班主任强调讲话。

3、周三“大扫除”。

4、周四“每周一歌”(可视情况而定具体活动)

5、周五放学后交换位置。

一月常规

1、每月上交思想、学习的总结和下个月的计划。

2、上交一次优秀书法作业

3、推荐一本好书

4、生活委员清点班级公物,并上报情况。

5、班长对学生量化进行月评价。评出“优秀小组”和“学习之星”等。

学期常规

1、开学报名注册,领书

2、选举新的班级委员,确定班级新的近期、中期、远期奋斗目标。

3、第十周半期考试。

4、第十二周体育运动会。

5、第十八周进行自评和互评,学生个人初评材料上报班主任处。

6、第十九周期末考试。

如何抓好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工作 篇6

一、完善管理制度,落实教学常规,层层量化管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使教学工作有章可循,管理有条不紊,教导主任要按照学校教学工作的要求,制定和完善《教职工业务考核制度》《优秀教研组考评制度》《优秀班主任考核制度》《优质课评价方案》等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使制度具体化,有可操作性,本着“抽象变具体,无形变有形,有形变可行”的原则,层层量化分解,定出各项翔实可行的量化考评细则。每学期开学初,把修改完善后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各项量化考评细则印发到各组,利用第一次业务学习时间,专门组织教师学习这些制度和细则,先给后评,让教师明确工作的努力方向,规范教师教学工作。

在常规管理中,重点抓教学常规各个环节的落实、检查反馈、指导改进。教导处可以采用与各组长指导与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对每位教师的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按照各项量化考核细则的要求进行检查,量化评价。

二、加强领导,把教学工作落到实处

实行领导岗位责任制,采取分线管理,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保证教学上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强化每个人的责任。教导主任应在学校行政会议上积极推行学校领导蹲组制,分配好任务,每位领导负责蹲一个教研组,开展听课、评课等教学研究活动。在活动中,蹲组的领导要率先垂范,集体备课,带头深入教学一线,每学期听课25节以上;带头参加评课活动,做好“传、帮、带”,给年轻教师出点子,指路子,带头撰写教育教学研究论文;帮助年轻教师解疑释惑,使他们茅塞顿开,让他们尝试搞小课题研究,进而达到人人参与,带动整体教风,使学校的教学管理达到一个新的境地。

三、抓好教研组建设,盘活教研阵地

教导主任可把教导处的下属教研机构分设成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心理健康、信息与科学、体育与艺术等组,委任好组长,指导各组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精神制订相应的组内教研活动计划,集体备课,落实常规检查、大课间等活动,让各教研组组长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好助手;要把以研促教,以教促研的教研任务落实到教研组长身上,让他们共同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做到互教互学,共同提高;力求在各个教学环节有突破,有创新,做到备课有个性,上课有特色,辅导有特点,教研有效益。

四、要将教学常规管理入微到“本子”上

这个“本子”,一个是教师的本子——备课本,一个是学生的本子——作业本。教师的本子,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过程的预设;学生的本子,一方面反映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情况,另一方面,则反映了教师对学生作业的态度。在备课方面,教导主任不仅要制定好备课制度,还要为集体备课制定《集体备课方案》。备课制度要求教案做到“三兼顾、四备、一使用”,即兼顾课程标准,兼顾教材和学情;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具,备学具;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备课制度能不能落到实处,关键在于平时是否对教师的本子进行检查。教导主任要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检查,掌握真实情况,及时反馈、评价、总结。

五、加强对教师的管理

学校的一切工作以教学为主,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学质量的高低归根到底取决于他们,因此,教学管理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对教师的管理。而对教师的培训、进修与评价则是教师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对教师的培训与进修的管理方面,应把教师的校外进修与校内进修结合起来。目前,由于条件的限制,让教师脱产校外进修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因此,教导主任应加强校内培训工作,让教师得到更多的培训进修机会,以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校内培训进修的形式要多样化,如新任教师进修、以老带新、个别指导、举办讲座、组织教学研究会等。在对教师的评价方面,要建立评价的组织机构,包括校外的和校内的教师评价机构;要制定各种评价标准,使教师评价科学化;要加强形成性评价,使评价真正起到发现问题和提高教师水平的作用。

六、在实践中创新,在理论中探索

江总书记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要培养出创新人才,教育者本身必须具有创新精神。教导主任在教学常规管理中要突出三种意识:(1)树立服务意识,即强调师生关系民主化。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解放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建立一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2)树立人性意识,即做到教育主题个性化,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自主性,依据学生的志趣、特长加以引导,培养个性独立,富有创造性和开拓性的人才。(3)树立发展意识,即做到教学方法多样化,要求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之相适应,运用启发式来激疑促思。

总之,教学常规管理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导主任只要敢想敢做,抓住要点,脚踏实地,开拓进取,就一定能够一步步地走向成功。

常规学生工作 篇7

1.突破常规教法, 培养创新意识

思维定势是学生创新思维的最大障碍, 它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制约了学生的创新。创新思维是一种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它常常突破思维定势的束缚, 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 视角去思考问题, 在习作时往往能产生富有创意的想法。为了引导学生在习作中打破思维定势, 使思维沿着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向扩散, 培养学生习作的创新意识, 在习作教学中笔者尝试了以下做法。

(1) 命题新颖。在设计习作命题时, 笔者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命题从形式到内容都力求新颖、有趣, 如 《书包减“肥”记》 《都是___惹的祸》 《___那些事儿》 等题目。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参与习作的命题, 如出几个关联的题目, 让学生自由选择, 或请学生根据习作的提示和要求, 将命题补充完整再进行写作。

(2) 材料创新。学生作文材料常常是大同小异、 似曾相识的, 这是因为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 思维局限在已有的材料框架中造成的。要想使学生习作时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 关键在于要指导学生学会发掘题材。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捕捉生活中的小浪花, 积累材料, 才能写好作文。学习、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小事往往都值得一写, 只要稍微加工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 如学生对自己的家十分熟悉, 可以写 《发生在家里的一件事》 《瞧这一家子》 《我家的星期天》 等。学生听了恍然大悟, 觉得生活中可写的事多了起来。

(3) 培养想象力。想象力是作文创作的丰富源泉。 大部分学生虽然没有去过桂林旅游, 但是当读完 《桂林山水》 后, 脑海里会自然而然地浮现出如画卷般的桂林山水画面:漓江的水是多么静、多么清、多么绿啊;桂林的山是多么奇、多么秀、多么险啊。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亲身泛舟漓江游览桂林山水。这就是想象力的作用。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小学生作文, 虽然比不上艺术创作, 但是同样需要丰富的想象力。要让学生“敢想象、会想象、善想象”, 在习作教学中体现“求新、求趣、求美”。

(4) 一事多写。思维过程是一个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个过程一般要经过多次反复, 螺旋上升, 不断深化。一事多写就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事物、分析事物, 培养、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如给学生提供一幅图, 图上一位老人和一个少先队员争着清理大街上的垃圾, 让学生看图写作文。学生自由命题, 如 《敢做敢当》 《知错就改》 《不应该发生的事情》 等, 学生的命题别具一格, 谁也不愿抄袭他人的。 同样的材料从不同的角度来写, 就可以写出不同的文章, 这样就能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断深化, 既活跃了学生的写作思路, 又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5) 续写课文。教材中有些课文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及意味深长的告诫, 在学习后, 很多学生有许多心里话要劝诫课文中的角色, 或想为文中的角色鸣不平。如引导学生写 《凡卡梦醒之后》 《楚王不再好细腰了》 等, 学生就可能写出观点独到、富有创新精神的好文章。

2.归还主动权, 鼓励自主评改

将习作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 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是培养学生习作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只有成为习作的主体, 才能主动融入习作的过程, 主动发挥自己的优势, 努力弥补自身的不足, 达到主动参与习作的状态。这样, 他们就能冲破种种束缚, 突破层层阻隔, 在有限的范围里享有自由的时空, 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并且在习作中获得新体验、新方法、新感觉。

自主习作, 教师既可以根据单元训练要求指定范围, 让学生自主命题作文, 又可以根据近期开展特色活动的情况, 放手让学生自由命题作文, 减轻学生对习作的心理负担, 例如让学生用周记的形式来完成效果比较好。学生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自由地选材、选题, 取各自想写、爱写的材料, 各展所长, 各尽所能。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而且也能让习作达到选材多样、各具特色的效果, 避免了千篇一律的尴尬。

作文写完后, 让学生回头品味, 自主评改。改变以往由教师一改到底的习作评改方式, 先由教师标上约定的修改符号, 配以眉批引导, 启发学生自主修改; 再由单纯地给好词佳句优段加圈子加点, 改为写得好的地方圈点, 写得不好的地主划横线, 让学生自主修改, 掌握方法, 悟出道理。学生推敲、品味、讨论、 评改的过程, 其实也是自己的自信、主见确立和发展的过程。此外, 也可以发动学生之间互改互评。在互改互评的过程中, 学生热情高涨, 善于捕捉发现别人文中的优缺点, 学习别人习作的长处, 受益匪浅。在教学中, 教师把创新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给学生指点创新的路子, 让他们明确创新的法子, 鼓励他们自由作文, 大胆想象, 张扬个性, 勇于创新, 写出与众不同的好文章。这样, 创新作文就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了。

3.多向思维训练, 发展创新能力

常规学生工作 篇8

我和张健健老师从2009年至今一直担任我校的实习带队教师, 与学生同吃同住, 全程陪伴。通过对近年来实习情况的调查, 针对如何提高实习稳定率, 我提出一些粗浅的认识, 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实习中出现的问题与原因

(一) 对工学结合的误导

一些中职学校在给学生做实习动员的时候, 为了鼓动学生参加实习, 刻意夸大工资收入, 以致学生认为“顶岗”就是“就业”, “实习”就是“挣钱”, 拿工资的多少来判断实习的成功与否。众所周知, 一线生产工人要想拿高工资, 就必须要靠加班。然而, 付同样多的加班费, 在熟练的工人和生僻的实习生之间, 我相信, 任何一家企业在做这个选择时都不会犹豫。所以, 初来乍到的实习生不可能得到太多的加班机会, 那么在月结工资时, 就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值。学生失望之余, 会认为自己上当受骗, 充当的只是廉价劳动力, 于是, 离职逃避成了他们最冲动的选择。

(二) 对新环境很难快速适应

1. 想家情绪。

这些从没有出过远门的学生, 对于外乡的种种不顺心都会勾起自己对父母的依赖和家乡的思念, 强烈的心理落差容易滋生孤独感和无助感。

2. 畏惧情绪。

学生由于缺乏工作经验, 技能不熟练, 从而怀疑自己的能力, 尤其是在面对流水生产线上的压力时, 容易产生畏惧情绪。

3. 人际关系。

在学校里师生、同学关系融洽, 但进入工作岗位后, 由于缺乏协调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所以一些学生无法适应全新的上下级关系和同事关系。

4. 身体疾病。

有些学生在家养尊处优, 出来以后生病了得不到家人的体贴照顾, 想家之情更甚, 容易产生离职逃避的冲动。

二、工学结合管理难度大

1.工学结合在大多数中职学校属于刚刚起步, 或多或少都存在对学生管理细则上的空白和考核办法上的匮乏, 这就直接地制约了工学结合的教学稳定和持续发展。比如, 学生在实习期间远离家长和班主任, 自律性差, 随意性强, 再加上住宿分散, 带队教师很难将其集中进行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

2.目前, 教育界尚缺乏工学结合方面的相关法规, 对学生实习期间存在的管理问题, 责任难以界定。学校—企业—学生—家庭四者之间缺少足够的联系和沟通, 带队教师如果得不到家庭的配合, 学生则往往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困难向家里诉苦, 家长非但不做学生思想的工作, 反而心疼孩子而鼓动其离职返乡。

三、提高实习稳定率的措施与思路

(一) 实习前在家预先体检

企业在录用员工之前, 都会先委托医院进行体检, 合格者才能进入面试程序, 不合格者打道回府。我校进入苏州日立显示器公司工学结合时, 体检中“辨色力”这一项就有三人没有通过, 学生辨色力差, 红绿色弱。企业都只认结果, 电子行业对屏幕显示的颜色区分要求较高, 在生产工艺“点灯”过程中, 色弱者会给企业导致很多的不合格产品。所以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花费和损失, 学生在家预先体检是很有必要的。

(二) 加强宿舍管理, 减少疾病发生

2010年6月5号, 财会班的马妮娜同学发高烧, 经医院检查确诊为“化脓性扁桃体炎”;6月7号, 机电班的张良同学肚子疼, 检查后发现得了急性肠炎。他们都是一个病因:生活环境不卫生。于是, 我结合宿管科的宿舍评比条例, 针对我校学生制定了评比标准, 每周都带班干部对宿舍卫生检查两次, 这个方法收效甚好, 此后几乎没有学生因为环境卫生的问题而生病了。而且我校的三个女生寝室、两个男生寝室都被评上他们企业宿管科的“先进文明宿舍”, 并获得了一份不菲的奖金。

(三) 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1. 多打预防针。

每次实习之前的动员会上, 我都抓住年轻人爱面子这个特点, 跟学生反复强调:实习不是挣钱养家的, 而是学习吃苦的, 如果中途离职, 半途而废的话, 是件很丢人的事, 将无颜面对江东父老。

2. 把不良苗头扼杀在萌芽状态。

对煽动大家离职、蛊惑学生军心的现象, 带队教师一定要坚决抵制, 因为这种思想很容易传播, 一个能带走两个, 两个能带走四个。带队教师要针对具体情况, 分析原因, 做出相应的对策, 这样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3. 挽留学生, 对症下药。

经过调查发现, 学生产生离职返乡念头的时间大多集中在开始上班后的10—40天里, 过了这个时间段就算适应了实习生活。所以在“危险期”里, 带队教师一定要多和学生交流、沟通, 弄清楚学生的思想动向, 然后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安心实习。

(四) 充分发挥带队教师的智慧

带队教师是企业和实习生之间的一个绝佳桥梁, 一方面代表实习生向企业协调问题和要求, 另一方面帮助企业管理实习生。企业需要这样的好帮手, 学生在陌生的环境看到自己熟悉的教师全程陪伴, 心里也有种依赖感和亲切感, 所以带队教师要认清自己的重要性, 切实地负起责任管理好队伍。

在工学结合期间, 学生可能会产生导致离职返乡的情绪, 带队教师要根据情况, 对症下药。

1. 想家就回家。

想家是正常的, 所有的学生都会想家, 教师要引导学生克制自己的情绪, 端正自己的心态。

2. 受不了领导的“骂”。

学生在学校里犯了错, 都是以批评教育为主, 如果实习时碰到爱骂人的班组长, 就会觉着受了委屈, 想回家。我经常对学生分析, 班长爱骂人是由他自身素质决定的。并且“骂”虽然不文明, 但却是一种督促执行力的表现形式, 做得好了自然不会“挨骂”了。

3. 遇到挫折就回家。

学生在实习中一定要抵制住回家的诱惑, 如果第一次遇到挫折就半途而废, 那么心理就会产生一种障碍, 在以后碰到困难时会想“我不行, 我干不了……”第一次造成的心理障碍很难逾越, 所以教师一开始就要鼓励学生, 提高其抗挫折能力, 坚持到底。

(五) 当断不断, 必留后患

教育不是万能的, 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听得进教师的“谆谆教诲”。如果有个别学生铁了心要离职, 那教师要尽快通知其家长并遣送返乡, 切不可存有侥幸心理, 让其在宿舍区久留。因为一来, 该生可能会进一步宣扬“回家的诱惑”, 蛊惑军心;二来, 该生可能会打着回家的幌子四处游玩, 滋生是非, 给整个实习带来安全隐患。

(六) 做好学生工学结合考核评价

科学课中如何对学生培养实验常规 篇9

一、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 增强学生实验的自信心

首先一个成功的实验依赖客观条件的配合, 在主观上, 学生在操作以及结论推导过程中的规范意识, 是决定整个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学生缺乏规范意识基本上是由三个原因造成的。一是部分学生在接触实验之前低估实验的重要性, 漠视实验的要求。二是学生的实验经验匮乏, 操作不规范, 甚至有时学生还对错误缺乏自知。三是学生对于实验的要求理解不到位。

其次, 在实验实践的过程中, 学生难免会遭遇失败, 也可能会表现出烦躁和不安, 失去了对实验的信心。在实验中, 经常有意识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用一种积极的、建设性的方式去面对困难, 这样也可以使他们在今后人生道路面对众多挫折时, 能够用平静的心态对待;哪怕产生了挫折感, 也可以通过调整心态, 使自己找到更合理的处理方法。

二、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

1. 通过倾听明确实验目的

在进行到具体实验时, 首先就要明确实验目的。有时在实验课上, 虽然准备得十分充分, 但是实验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这是因为学生拿到器材后, 没有明确目的就开始动手做, 以至于器材是为了研究什么自己都不知道, 这样的实验是不能实现探究目的的。因此在观察事物、做一个实验之前, 只有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具体的任务, 才能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所要做的事上, 才能使他们深入细致地去观察。因此, 每次实验前都要让学生仔细认真倾听老师说话, 明确实验目的, 明白做这项实验是为了研究什么。如学生在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时, 实验前要让学生明确各个步骤, 各个工具的使用是为了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什么作用的, 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 带着探索的目标去研究, 才能取得想要的结果。

2. 通过倾听明确操作过程, 学会规范操作

在实验中, 操作的规范化程度往往决定着实验成功的系数, 关系着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无误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规范化操作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规范化操作有助于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而倾听习惯的培养是学生学会规范操作的重要保证。

在实验时, 首先要按规范化操作检查实验仪器, 从实验的准备到实验之后仪器的拆除、存放整个过程中完全按规范化的操作规程办, 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的效果和安全。如在《电磁铁》实验中, 电磁铁的制作材料铁钉和导线, 需事先进行检查, 以保证实验的成功。否则, 不仅贻误时间, 而且会引起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怀疑或对科学知识理解的偏差, 以至影响了教学效率。同时通过规范化操作和引导学生进行准确的观察, 能使学生获得最典型, 最真实的感性认识, 再通过思维活动顺利地形成概念, 总结出规律。另外, 教师应该将实验步骤明确。比如一些实验是要先观察, 再实验的, 学生不能先实验后观察, 否则可能会破坏掉实验器材。有了规范的实验过程, 才是实验成功的保障。

3. 在实验交流中学会倾听

课堂倾听的效果与学生间的交流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个倾听的课堂必定是和谐、民主、合作的课堂, 师生间的交流是空前高涨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关心学生, 爱护学生, 做他们的真实朋友利用实验中的一切间隙对学生进行倾听能力的培养。

如引导学生认识到倾听他人发言本身是对自己的一种考验, 你是否有耐心, 是否专心, 更是尊重他人的一种表现;又如引导学生从同学的发言中获取对自己有帮助的内容, 并教给学生一些方法: (1) 猜想发言的同学会说什么。 (2) 对同学的观点进行归纳。 (3) 想想看他说的有没有道理。这样使学生学会了先听后说, 养成了倾听的习惯。对那些别人说话时, 只顾自己, 不善于倾听的学生要加以引导、督促和鼓励, 让学生都能加入到倾听的行列中来。

当然, 一种良好倾听习惯的养成需要一定的时间;虽然在课堂上老师要这样反复讲很花时间, 但为了良好课堂常规的形成我们应该这样去做。

三、培养学生学会合作, 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品质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要求我们的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在探究科学的同时更要学会与人合作, 与环境和谐相处。合作学习是学生在科学学科的学习中进行实验探究时常用的方法。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通过合作、通过交流, 使学生养成乐于与人合作、乐于探究的良好科学品质。为此, 在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时应注意:

1.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 应该注意轻声讨论,

遇到问题相互议论, 评议, 不能大声争论, 分配任务时要有责任感和合作精神等等。小组内可推选小组长, 小组长是主要的组织、协调者, 可以利用小组长来协调组织实验, 进行分工安排, 在合作中明确各自在小组内的分工。同时要及时表扬表现优秀的小组, 将他们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让大家相互激励、力争上游。

2. 对于一个实验来讲, 实验设计决定实验的成败。

所谓实验设计, 是指正式进行实验之前, 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 运用有关的数学原理, 对研究方法和步骤的预先制定。实验设计的意义在于能够用比较经济的人力, 物力和时间, 获得科学的结果。这就需要每个实验小组在合作前先独立思考, 明确探究活动的目和探究活动展开的顺序。并且在合作中有不同意见要协商解决, 必要时还能做出让步。

3. 鼓励学生在设计实验的合作中能清晰地表达

自己的想法, 在合作中汇报时也要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并且声音响亮, 要代表整个小组的意见, 同时能够耐心地听取别的小组的发言。

四、培养学生学会交流, 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1. 教师要善于创设民主、和谐情境, 激活儿童心

态, 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 让他们有话可说, 有话敢说, 使学生愿意在别人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要求学生在说话时声音响亮、条理清楚、语言精炼且重点突出, 这需要科学教师要多一些激励性语言。只要教师平时对学生的发言, 特别是学生回答错误时少批评, 多鼓励, 耐心倾听, 学生就会敢说。学生敢说了, 教师再及时进行指导, 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口头表达习惯。这样的训练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还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 使他们逐步养成仔细观察、独立思考的习惯, 并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

2. 引导学生交流时要讲究秩序。

不论是组内的交流, 还是全班的交流, 都应该讲究秩序。如在《杠杆的科学》实验结果的交流中, 学生既是交流的参与者, 也是倾听的参与者。当一个小组汇报材料时, 首先一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 他的意见不是个人的而是小组的;当这位同学汇报完毕, 同组的同学可以进行补充;而其它小组必须要等该小组汇报结束后再进行汇报交流。

3. 交流要合理安排时间。

什么时候交流?怎么交流?交流到何种程度?时间的合理安排非常关键。一般, 小组内的交流 (讨论) 时间适当可以安排少一点;而全班的交流该花多少时间,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问题大、易交流, 甚至容易产生碰撞的问题, 时间可以安排多些;问题小、不易交流, 已经没人举手了, 干脆就“点到为止”。

4. 交流要强调技巧。

一般交流分组内、组间及全班, 目前组间的交流开展得还不多。无论哪种形式的交流, 作为教师都应该控制好节奏, 尽可能的满足大家的需要。

常规学生工作 篇10

一、低

低, 就是起点“低”。一年级学生只有6周岁, 对一些要求的理解和自控能力都很弱, 因此对他们的要求一定要符合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 不可过高。如:正常的集合1分钟可完成, 起点时可以要求学生在1分30秒内完成, 练习一定时间后再提出更高的要求, 从而让学生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 为以后的学习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搭建好台阶, 使其不断进步。

二、细

细, 就是要求“细”。一年级学生对一些事情的想法比较简单且空洞。对抽象的概念理解和掌控不够, 也把握不好尺度。因此, 要求一定要细、实、可行性高, 切忌空洞、泛泛、笼统, 要让学生一听就懂, 一看就会, 而且能做得较好。如让学生站得整齐、迅速, 就要告诉学生怎样算整齐, 怎样做才能快;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知道应如何听课、如何进行练习才是正确的, 教师讲解时认真听讲, 有不明白的就举手提问, 不打扰其他学生的听讲和练习, 并要求学生按要求去做, 逐渐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和练习的好习惯。

三、多

多, 就是示范“多”。一年级学生对一些行为和动作的理解不够清楚, 需要教师多做示范, 而不仅仅是技术动作方面, 让学生在示范的引领下逐渐清楚自己应如何去做。如教师要求学生上课要穿运动服, 教师就一定要做到示范与榜样, 比学生要做得好, 学生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用示范动作来解答, 尽量少用说服, 多用示范, 让学生直观地明白自己应该如何做, 便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四、勤

勤, 就是强化“勤”。当把一些要求和做法教给学生后, 需要把学生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一些习惯进行有效地强化, 使其在强化下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对没有形成或正在形成的习惯进行诊断, 找到原因进行针对性地强化。

五、严

严, 就是训练“严”。一旦制订的要求开始实施就要严格执行。如上课时站队要求做到快、静、齐。在学生已经适应了学校的生活后就要严格要求, 并进行严格的训练, 要求20秒钟站好队伍就一定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在每次课前都要进行严格训练, 告诉学生用最短的时间站到自己的位置上, 不能拖拖拉拉, 不推人、不讲话、人站正, 经过几次强化训练, 正确行为模式深入学生脑海, 并化为自觉的行为, 良好的习惯就会慢慢地养成, 从而自觉站好队。

六、快

常规学生工作 篇11

关键词:体育;习惯;方法

一线的体育老师都清楚,在习惯的养成上有时存在着很大的困扰。如何让我们的体育课堂不仅有条不紊地进行而且无比精彩、充满活力,培养良好的体育课堂常规将成为我们常抓不懈的目标。目标的实现要求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根据教学内容、学情和学生的个体差异、喜好等营造养成良好习惯的氛围,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加强引导和教育,循序渐进地反复地进行训练,逐步养成良好的体育课堂常规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从笔者多年的教学中,总结如下。

一、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意识,教师率先垂范,形成有效的长效机制

学生有敏锐的洞察力、有丰富的想象力、有形象的模仿力。他们常常能把老师的言行举止学得惟妙惟肖,惹得同学们哈哈大笑,由此可见,教师在他们的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常常有家长在跟我们交谈时说,我家孩子常把老师的话当成圣旨,老师说的话绝对管用。想想学生对我们老师充满了绝对的信任,那我们拿什么来教育引导我们可爱的学生们,用我们渊博的知识,规范的言行,为学生树立榜样,培养他们良好的体育课堂常规。学生体育课堂常规习惯的养成不仅需要教师耐心地说教,更要靠教师在行为习惯上潜移默化地引导教育,率先垂范,让学生明白上体育课的常规要求。

教师的形象、威信、行为、言语以及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体育课堂常规的良好习惯有着密切关系。教师要率先垂范,用模范的感召力去感染学生,用无声的语言、精湛的技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同时教师在授课时要做到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兴趣;讲解精炼,课前预设充分,组织到位,让课堂充满乐趣。通过良好形象的塑造,起到身教重于言教之实效。

二、合理的教育方法,适当的教育时机是培养体育课堂习惯的关键

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让体育课堂时时充满了轻松愉悦,这是我们体育老师心中的理想课堂。达到理想境界这就要求学生做到兴趣与严格相结合;明确要求与具体指导相结合;纪律约束与自我要求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在体育教学中要求教师时时关心每个学生,处处关注每个学生,寻求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教法,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抓住学生发展的关键期、敏感期,即体育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进行适时教育,激发学生的成功欲,给每个学生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

在体育教学中还能采用“不同距离的投篮得分赛”“让距追逐跑”“强弱搭配赛跑”等不同形式,让每个学生都觉得自己是可以的。在进行各种活动时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健康教育,使学生明白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前提。体会到只有身体好,才能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学习、工作中,并以良好的体育课堂常规督促自己认真地进行体育学习,逐步形成强烈而稳定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我所教授的六年级五个班中,常规的徒手操练习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为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我把全班分组,由组长带领创编各具特色的健身操。为防止课堂出现问题,课前我及时地关注学生自编操的实效,对不理想的小组进行指导。课上先由全班学生口头初评,教师再根据观察和全班学生的口头评定当场提出优点和不足,并进行表扬和鼓励。学生有了积极性,课堂有了新意,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自编、自练、自演、自评。学生不仅能主动、积极展示,还养成了鼓掌迎候、鼓掌祝贺等尊重别人成果的意识与行为习惯,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课堂上提高了学生遵纪守法和严明的组织纪律性,消除了松懈散漫的不良行为,形成了奋发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三、体育骨干的培养,是体育课堂常规建设的中坚力量

体育骨干是体育教师的得力助手,在班级中起到引领作用,他们能帮老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自己能够积极参与体育课的课堂学习,还能够带领同学们一起活动、一起组织做游戏、帮教师领取器材。在体育课堂分组学习过程中,老师还能通过体育骨干达到提醒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体育积极分子的作用,引领、帮助其他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常规行为习惯。定期轮岗也是培养体育骨干的重要途径。小学生中很多人都想积极参与班级的管理,在教师面前善于表现自己,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教师充分地利用这一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体育课堂效率,并和全班学生约定好根据学生课堂表现情况隔段时间再进行轮换,这样班级中的大部分学生就会被这种“诱惑”所吸引,从而会较认真地投入到体育课堂学习中去,把握好“方向”。

好习惯是幸福的源泉,是学生一生受用的财富。学生良好体育课堂常规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由一个简单到复杂逐渐形成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学情的需要,有的放矢、循序渐进地提出具体的有效措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课堂常规习惯,努力践行有效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沈利.好习惯,好课堂:培养小学生良好体育课堂行为习惯的方法[J].当代体育科技,2013(21).

常规学生工作 篇12

1 材料与方法

对余姚市26家基层医院进行实地考察与问卷调查, 其中实地考察15家, 问卷调查11家。问卷内容主要是检验前 (标本的采集、保存、运送、标记、接受) 、检验中 (过程及项目、报告单格式) 、检验后 (检验人员与临床沟通) 三个环节的操作过程。

2 存在问题

2.1 检验前

①标本采集:医务人员未给予指导, 标本由病人自行留取, 多见女性经期留尿、白带尿, 小儿尿粪混合等情况;收集尿液的容器质量参差不齐, 堆放随意, 不干净;标本 (特别是住院部) 留取时间超过2小时, 不新鲜;尿量少。②标本保存与运送:不能在2小时内检测的标本未加防腐剂;尿杯无盖, 运送过程中污染, 且在强光下照射, 尿胆红素、尿胆原项目检测受影响。③标本标记与接收:标本容器未注明病人姓名、编码、标本收集时间;工作人员不论标本是否合格都予以接收;化验单上未注明病人基本信息, 特别是用药情况;检验人员未严格查对标本与化验单上的信息是否一致, 只是按工勤人员的排列接收。

2.2 检验中

①标本理学检验结果不写入报告单。在检验过程中, 没有把尿液的颜色、浑浊度、是否血尿等写入报告单, 只有从尿分析仪里拉出的一张热敏结果纸贴在上面。②尿分析仪操作不规范。标本不倒入试管, 尿试纸条直接在尿杯中浸泡, 两头的检测条块浸泡不足;有的操作人员把尿试纸条插入试管, 去做其它事情, 致使试纸条在尿液中时间浸泡太长;未做每日室内质控, 难保结果准确度;仪器未定期保养和清洗, 传送带上有残留尿液, 形成标本间污染;吸水纸不经常换, 多个标本同一张吸水纸, 标本间也形成污染, 影响敏感项目检测结果。③尿沉渣镜检率不高。只对尿分析仪检测结果异常的标本进行镜检, 使假阴性标本漏检。④尿沉渣检查, 离心速度和时间不规范, 致有形成分离心沉淀不完全和离心过程中细胞溶解破坏。⑤检验结果报告不规范。只对报告单上列出的项目进行报告, 没列出的有病理意义的结果不报告, 如霉菌、孢子、精子等;工作人员镜检半定量项目的报告不规范, 主观性较强, 同一标本不同操作人员, 报告结果不一样 (如1+、2+、3+) 。

2.3 检验后

①检验人员与临床沟通不足。当检验结果与临床表现严重不符后, 临床医生因专业知识限制, 怀疑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检验人员不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 如用药情况、标本留取前饮食和饮水情况、发热情况、运动情况等, 无法解释结果, 致使检验结果可信度及检验科信誉度大大降低。②质控结果不备案存档。室内质控每天做, 但不会分析结果, 也不记录, 甚至在失控情况下, 不纠正, 失去质控意义。

3 对策和建议

3.1 检验前

①医务人员要指导患者如何留取标本, 务必使尿道口保持清洁, 门诊、急诊病人和体检者一般采取随机尿 (中段尿) , 住院病人通常采用晨尿, 现在也有专家提倡用二次晨尿[1]。②标本容器必须是不与尿液成分发生反应的惰性材料制成, 要干净、防漏、加盖, 最好有刻度。③留有标本的容器上应标记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床号、特定编码) 。④送检报告单上应注明留取标本时间、用药情况 (特别是维生素C、激素类药物) , 以免检验结果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⑤标本应在2小时内送检, 以免细菌繁殖、蛋白变性、细胞溶解、尿胆原等物质因光照分解, 如不能在2小时内检测, 要加适量防腐剂 (可用400g/l的甲醛溶液, 每升尿液加5ml) , 并与2℃~8℃冷藏, 6小时完成检测。⑥接收标本时, 要严格查对标本容器与送检报告单上的基本信息是否一致, 标本量是否够 (一般≥30ml) , 有否污染, 对不合格标本要坚决退掉, 遇特殊病例 (如小儿、烧伤、肾衰无尿期) 尿量不足时, 予以接收, 但应注明收到时的尿量。

3.2 检验中

①检测标本时先观察尿液外观, 将理化检验结果反映在报告单上。②整个检测过程, 从采集标本、试剂配置、操作步骤、结果观察、到发出报告, 均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不得随意更改。③试纸条在有效期内使用。试纸条浸在尿液时间为2秒, 过多的尿液要用滤纸吸去, 建议一尿一纸。④每天在做尿液分析前, 应做一次质控, 同时用高低值两种质控液对尿分析仪和试纸条进行检测, 看质控液的检测值是否在可检测范围内。每更换一批试纸条, 要对比两批试纸条的质控结果。质控值应在所使用方法学的可检测的范围内, 才可以对当天的结果作出正确的分析。⑤尿液分析仪要建立标准操作程序, 有专人负责, 做到每日、每周、每月对仪器进行保养维护。每日保养:仪器表面应用清水或中性洗涤剂擦洗干净。试纸条托盘每日测定完毕后, 倒空并清洗。每周每月保养:严格按照仪器说明书, 根据要求进行保养。⑥尿液化学分析仪检测仅是一个筛选手段, 尿沉渣镜检可发现和纠正尿分析仪检测报告中的误差, 在平时工作中有将所有标本都作尿沉镜检的必要性, 标本量大的医院可考虑用尿沉渣仪, 降低假阴性标本的漏检率。⑦尿沉渣检验要标准化, 应尽量采用全国检验学会推荐的方法, 可参照丛玉隆教授的《尿液沉渣检查标准化的建议》[2]。⑧检验报告发出前要把好审核关。报告单力争用计算机打印出规范报告, 决不能简单用热敏纸贴在化验单上作报告。报告单上不能仅仅写医生提出的申请项目, 看到有病理意义的都要体现在报告单上, 如寄生虫、真菌、精子、粘液等等。报告单发出前应由经验丰富的检验人员审核, 除了注意化验报告的文字书写无错误外, 更应分析检验结果的相互关系。如尿液隐血试验阴性, 而尿液镜检有较多的红细胞;亚硝酸盐试验阳性, 而尿蛋白质和白细胞均为阴性;尿液中红细胞、白细胞和管型增多, 而尿蛋白为阴性, 或相反的情况;以上情况都应该查找原因。

3.3 检验后

①尿液质控品管理。尿分析中, 质控品的应用十分重要, 由于试剂条中有些模块含有酶的成分, 保存稍不慎就会造成使用前失活或变质, 质控检测即可及时发现以免漏检, 有条件的单位建议采用商品质控品, 无条件的也可自制简易质控品, 可参阅“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3]。做了质控一定要有记录, 可以用+、++、+++等表示, 单项可以上下相差一档作为在控, 相差一档为失控。遇到失控, 要及时查找原因, 加以分析。②检验人员要与临床医护人员及时沟通。把标本采集、运送与验收方式、不合格标本类型、拒收原因等方面的知识点编成手册, 发放到每个病区和科室, 使医护人员高度重视合格标本的重要性。遇到检测结果与临床表现严重不符合时, 要及时向临床医生了解病人用药、留尿时间等情况, 并做好记录, 以便追踪观察。③加强检验人员业务培训。每个检验操作人员都应明确检测操作规程、注意事项、仪器保养知识。掌握常规检验中仪器分析与传统手工检测的不同之处, 以便检测结果解释, 如蛋白质膜块只对白蛋白敏感, 对球蛋白不敏感, 对本周蛋白不反应; 葡萄糖膜块只对葡萄糖产生反应, 对乳糖、半乳糖、果糖及蔗糖不反应; 酮体膜块对乙酰乙酸最敏感、丙酮次之, 对β-羟丁酸不反应;隐血膜块不但对完整和破损RBC均有反应, 而且对游离Hb也反应; 白细胞膜块只对中性粒细胞有反应, 而对淋巴细胞无反应;胆红素及尿胆原膜块灵敏度比Harrison手工法低得多;比密膜块只能反映尿中阳离子多少与比密计结果不一, 对婴儿等低比密尿则不敏感。

参考文献

[1]顾可梁.尿液检验问题解答[J].临床检验杂志, 1999, 17 (2) :126.

[2]丛玉隆.尿液沉渣检查标准化建议[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2, 25 (7) :249-250.

[3]林爱珍.加强实验室质量管理避免医疗纠纷发生[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3, 23 (9) :47-48.

[4]王永华.加强操作技术管理提高检验标本质量[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1999, 19 (6) :46.

上一篇:房地产企业融资现状下一篇:电池储能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