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专科学生(精选3篇)
药学专科学生 篇1
摘要:无机化学是药学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基础课。学好无机化学不仅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也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很好的基础。文章对怎样教好药学专业的无机化学进行多方面的探索、研究。
关键词:无机化学,药学专业,教学探索
为了让学生学好无机化学这门课,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采取了以下措施,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总结如下。
一、结合专业特点优化教学内容
目前我校给药学专业授课使用的无机化学教材是牛秀明和林珍主编的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无机化学》。全书共有十章, 学时的安排为理论课26学时, 实验课12学时, 总共有38学时。要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 把全部内容都学完, 显然有些力不从心, 所以必须结合专业特点。为此我们对原教材进行适当调整和压缩, 这样对提高教学效果颇有益处。
根据大纲和将来学生工作的需要, 选择与药学专业有密切联系的内容重点讲授, 如溶液和胶体溶液、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配位化合物等, 这些知识不仅与日常生活有关, 而且还与药学的基础学科有相关联系, 所以将这部分内容重点讲解, 把关键问题讲深讲透, 直到学生弄懂为止。而像化学热力学基础这方面的知识理论深奥难懂, 且在今后的工作中也几乎用不到, 所以尽量压缩, 让学生了解就可以了。
二、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掌握知识, 所用的教学方法很重要。教学方法有很多, 有“填鸭式”的教学法;有“启发式”教学法;有“讨论式”教学法等等。根据我们多年的教学体会是根据不同内容, 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不能千篇一律。如教材中的第一章, 它既是基础, 又是重点、难点和关键部分。我们的方法是先让学生自己预习一遍;然后带着问题再自学, 提示学生预习时联系高中已学过的核外电子排布的有关知识, 让学生间相互提问;最后由教师上课提问, 讲解, 小结;课外辅导时解答学生的提问。这样通过一系列的教与学的活动, 让学生把难懂的理论弄懂了, 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生感到这种教学方法效果较好。所以, 我们的教学方法不是固定不变的, 有时用一种, 有时几种方法联合运用。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
以板书为主, 以模型为辅是传统的教学方法。现在的学生思想活跃、知识面广, 所以传统的教学手段已落伍了。因此, 我们的教学手段也要与时俱进。对此我们的做法是多重并举, 即在传统的教学手段上加以多媒体的应用, 使两者结合起来。比如教材中的杂化轨道, 这些内容理论深奥、抽象, 很难理解。我们通过多媒体的声、光、图、文地运用, 使这些抽象的微观的知识变成直观的、清晰的、动态的、宏观的。如第二章第二节中的碳的杂化过程, 教师根据掌握的知识和资料, 将碳的SP3→4个SP3, SP2→3个SP2, SP→2个SP杂化过程制成课件。教师上课时先讲解, 板书, 再放映课件, 这样由静止的变成活动的、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 再现了碳的杂化过程, 形象逼真, 学生们反映效果很好。这样不仅增加了趣味性, 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 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多种渠道提高学习兴趣
要多种渠道提高学习兴趣, 除了上面谈到的多媒体教学, 还要根据所教内容把有关的一些生活素材穿插在课堂教学中。如防晒霜的成分及防晒原理, 好玩的变色太阳镜, 好吃的苏打饼干;还有冬天用的暖手袋, 除了电暖宝, 还有更为安全和环保的可反复使用的暖手袋。这种暖手袋除了装有乙酸钠过饱和溶液外, 里面还有可以弯曲的金属片, 当金属片被反复弯曲时, 产生的轻微振动会使乙酸钠结晶, 这是一个放热过程, 袋子就暖和了。用过的袋子在沸水中加热后, 晶体吸热重新溶解, 回到过饱和溶液, 可以再次使用。教师在教学中介绍所见所闻, 亲身经历的例子, 让学生感到原来枯燥无味的知识变成生动具体有趣的事实, 使学生觉得学习无机化学用途广泛, 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重视实验教学
Chemistry是化学, 麻省明院士把chemistry分成Chem is try, 这门学科就是try!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 化学的教与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 化学基本理论主要来源于化学实验, 通过化学实验可以加深和巩固理论知识的学习。如教材中的一些概念, 比较抽象且难懂难记, 但通过化学实验的验证后, 可使学生获得具有说服力的感性知识,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怎么鉴别所吃的食盐是不是碘盐, 只要根据我们学过的碘和淀粉的颜色反应知识就很容易辨别出来。所以通过实验不但加深理论知识的学习, 还提高了生活能力。
六、改变成绩评定方式
学生成绩评定是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对学生的考试不是为了选拔人才, 而是为学生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以前我们一学期只考一次这对学生未来发展是不利的, 所以必须得改变, 不能做“一锤子买卖”。我们的做法是, 第一, 加大对学生平时学习的考核, 如学习态度、作业、实验操作、小测验, 提高平时考核所占的比例, 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第二, 是在考试内容上改革。考试的内容除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外, 还要考查学生的自学及综合能力。如有一题:谈谈渗透压在医药卫生及工、农业生产中有哪些应用, 以论文的形式上交。这个题目不是简单的简答题, 而是一个综合性的论述题, 必须查阅大量的资料并具备一定的日常生活化学知识的积累。这样学生既温习了化学知识, 又加深了解了渗透压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综上所述, 教师要上好每节课, 提高教学质量, 就要不断学习, 提高自身水平, 才能适应教学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牛秀明, 林珍.无机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2]马金石, 王双青, 杨国强.你身边的化学——化学创造美好生活[M].2012.
[3]陈润杰.生活的化学[M].2000.
药学专科学生 篇2
一、培养目标及规格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够从事药品经营、生产、检验、管理和使用的具有大学专科水平的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
在政治思想道德方面: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愿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 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有良好的社会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
在业务知识和能力方面:掌握本专业所需要的化学、生物学及相关的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药物制剂、药物鉴定、药物分析及各项常规药学实验等方面的专业 知识和技能;熟悉药事管理的法规、政策与营销的基本知识。基本掌握一门外语。在身体素质方面:身体健康,能精力充沛地工作。
二、课程设置及教学管理
(一)本专业教学计划中设必修课、选修课和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
(二)必修课程由中央电大统一开设,执行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考试、统一评分标准。
(三)限选课为专业必修课程,由中央电大统一课程名称,执行统一教学大纲(或教学要求),并推荐教材,尽可能提供教学服务。
(四)教学计划中所列选修课程供地方电大在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时选用。地方电大亦可根据培养目标及当地的需要自开有针对性的选修课。地方自开课程的教材、教学管理及考试 工作由各省级电大负责。
(五)学生可以从“公共选修课程目录”中选修课程,也允许学生跨科类选修课程。但这部分课程的学分不得超过课程总学分的10%。
(六)有实验、实习和平时作业的统设课程,必须按中央电大统一要求组织完成。学生未完成实验、实习,或实验、实习不及格,不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每门课程的平时作业的 成绩在总成绩中应占一定的比例,但不能超过20%。
(七)集中实践环节由地方电大根据中央电大提供的教学大纲(或要求)组织实施。本专业安排毕业实习13周,毕业作业5周。试点单位可结合当地医药行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将所 学理论知识、技能综合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集中实践环节不得免修。
三、修业年限与毕业
实行学分制。本专业最低毕业学分为114学分。申请毕业证书学生的全部课程考核成绩及获 得的相应学分在首门注册课程获得学分后8年内有效。学生通过学习取得规定的毕业总学分,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即可获得国家承认的高等教育专科学历毕业证书。
四、教学计划进程表(附后)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医学科药学类
药学专业(专科)教学计划进程表。
五、课程说明
1.无机化学
本课程3.5学分,课内学时63,其中电视课20学时,实验9学时,开设一学期。
无机化学课程是药学类药学专业必修的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物质结构的基本理论,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元素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专业 课打下基础。
课程的主要内容:溶液、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关系、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电离平衡与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反应、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化学键、分子结构、晶体、配位 化合物、非金属元素、金属元素及试验。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有:药物分析化学、药物化学等。
2.有机化学
本课程5.5学分,课内学时99,其中电视课36学时,实验27学时,开设一学期。
有机化学课程是药学类药学专业必修的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基本反应、简单的结构理论及基本实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打下基 础。课程的主要内容:烷烃、烯烃、炔烃及二烯烃、脂环烃、芳香烃、卤代烃、醇、酚、醚、醛、酮、羧酸、羧酸衍生物、胺、杂环化合物、氨基酸、蛋白质、核酸、糖,类脂和萜类、医药用高分子化合物的命名、结构、性质、重要代表物在医药中的应用等,以及立体化学 基础、红外光谱的基础知识。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有:药用分析化学等。
3.人体解剖生理学
本课程5学分,课内学时90,其中电视课36学时,实验27学时, 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药学类药学专业重要的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正常人体的基本形态结构和一般生理活动规律,建立起人体是结构和功能高度统一体的观念,从而为学习药学专业的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课程的主要内容:绪论,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组织的分类、结构特点及功能,人体各主要系统的解剖,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人体的主要生理活动(血液、循环、呼吸、消化、体 温、泌尿、神经、感官、内分泌、生殖)。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有:病理与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等。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有:药理学等。
4.医学生物化学
本课程5学分,课内学时90,其中电视课36学时,实验18学时, 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药学类药学专业的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原理、概念和基本实验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课程的主要内容:绪论,细胞,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与分离纯化,糖类,脂类,核酸,酶,维生素,新陈代谢总论,生物氧化,糖代谢,脂类代谢,氨基酸代谢和核苷酸代谢,核酸代谢,蛋白质生物合成,代谢调控,生化药物的制备原则。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机化学、人体解剖学等。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微生物与免疫、药理学、病理与病理生理学等。
5.医学免疫与微生物学
本课程5学分,课内学时90,其中电视课18学时,实验18学时,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医学科药学类各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本课程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医学免疫学,第二部分为微生物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免疫学的基础知识和 专业术语;了解和掌握系统的微生物学的知识。为学习相关的基础课程和后续临床课程提供 必要的免疫学及微生物学的理论知识,也为临床预防、分析、诊断相关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课程的主要内容:
医学免疫学主要教学内容:免疫系统、免疫球蛋白、抗原抗体的概念、补体系统及变态反应。
医学微生物学主要教学内容: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生长繁殖与代谢、遗传与变异;致病性与抗细菌感染免疫;消毒灭菌及细菌感染的实验室检察原则,特异防治及药物防治原则等 基础知识;病源性与条件致病性细菌的生物学性状介绍,致病性与免疫型,防治原则;病毒 的基本性状、分类,病毒的感染、免疫及实验室检测原则、防治原则,临床常见病毒的致病 性与免疫性,检查及防治原则;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和螺旋体的生物学性状、治病性 与免疫性检查方法及防治原则。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基础化学、人体解剖生理学、生物化学等。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药理学、临床各学科课程。
6.病理学
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电视课模块化设计,开设一学期。
病理学是中央电大医药类各专业一门必修课。病理学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它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学以及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机能、代谢、形态结构 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的发生机制的科学,为进一步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及 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新的病理学课程依据基础医学课程优化组合的原则,将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内容以其内在的有机联系为基础,以新的课程结构的形式重新组合,将疾病时机体各器官、系
统的机能和形态学改变有机联系在一起,强调人的整体概念,注重病理学基本知识和基本 理论,特别是基本病理过程和重大疾病的基础知识的介绍。
课程的主要内容: 疾病学概论;细胞和组织的损伤、适应与修复;血液循环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酸碱平衡紊乱;炎症;肿瘤;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造血系 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等。
本课程的先修课为:组织学与胚胎学;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 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等。
本课程的后续课为:诊断学及临床各学科课程。
7.药理学
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其中电视课36学时,实验27学时,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医、药科各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系统的药理学知识,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课程的主要内容:绪论;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镇静催眠药;抗癫痫和抗惊厥药;抗神经失常药;抗震颤麻痹药;麻醉性镇痛药;解热镇痛抗炎药;中枢兴奋药 ;传出神经系统药;拟胆碱药;M胆碱受体阻断药;N胆碱受体阻断药;拟肾上腺素药;抗肾 上腺素药;治疗心功能不全的药物;抗心律失常药;抗心绞痛药物和钙拮抗剂;抗高血压药 ;利尿药和脱水药;作用于血液和造血系统药;镇咳、祛痰及平喘药;组胺与抗组胺药;肾 上腺皮质激素药;甲状腺素与抗甲状腺药;降血糖药;抗生素;磺胺类及其他人工合成抗菌 素;抗结核药等。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人体解剖生理学、病理与病理生理学。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药类各学科专业课程。
8.药物化学
本课程5学分,课内学时90,其中电视课36学时,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药学类药学专业的必修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常用基本化学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的关系,掌握化学结构与稳定性药效有关的共性变化规律和特殊个性,为合理有效地调制、保管、使用化学药 物准备必要理论基础;理解常用基本化学药物的结构形成和制备原理,为质量控制和检验准 备必要的理论知识;了解新药发展的去向,初步掌握由结构命名查找资料的方法。
课程的主要内容:基本化学药物的分类结构类型和命名,基本化学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的关系,主要结构类型的药物与稳定性药效有关的共性变化规律及典型药的特殊个性,如 何合理有效地调制、保管、使用化学药物;典型药物的合成和结构修饰;基本化学药物的典 型反应和鉴别方法;主要类型药物的发现和发展以及典型药物的创制经验。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机化学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药物分析、药剂学等。
9.药用分析化学
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其中电视课27学时,实验45学时,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药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各有关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掌握常用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仪器的主要结构与性能,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同时使学 生具有明确的全面控制药物质量的观念,掌握常用药物鉴别,杂质检查与含量测定的基本原 理与方法,能够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药物分析的测定,了解中药制剂分析,生化药物分析和 体内药物分析的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 风。
课程的主要内容:定量分析中的误差、滴定分析法概论、酸碱滴定法、络合滴定法、沉淀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定量分析中常用的分离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吸收光谱法、电位分析法、色谱法;药物中的杂质及纯度,药物中杂质的来源和规定杂质限度的科学根据,药物中一般杂质和特殊杂质检查的原理、方法、操作要点及杂质限量计算方法;中国药典 中收载的典型药物的基本结构,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之间的关系以及鉴别、法定含量测定方 法的原理及操作要点;制剂的分析特点和拟定分析方法的思路,常用剂型中干扰物质的种类 及排除方法,中药制剂和生化药物分析特点和方法,医院药房快速检验方法;体内药物分析 的特点和方法以及在药学研究中的应用;我国现行的各级药品质量标准,药品质量标准制定 原则和内容。
本课程的前修课程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药剂学、生药学等。
10.药事管理学
本课程3.5学分,课内学时63,其中电视课9学时,开设一学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药品管理方面的有关专业法律法规,熟悉和了解药事管理的基本知识以及药品研制、生产、经营和使用等环节的管理要点,树立依法从业的观念,初步 具备运用药事管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办法;特殊药品管理办法,药事管理体制,药品质量监督管理;新药研制、审批管理;药品广告管理;药品专利产权保护等。
11.药剂学
本课程7学分,课内学时126,其中电视课36学时,实验54学时,开设二学期。
本课程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药物剂型与制剂、制备和生产、质量控制、合理应用与正确评价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从事剂型的制备与开发,临床合理用药和提供安全、有效、经济、使用方便的药品工作奠定基础。
课程的主要内容:各种剂型的定义、特点、质量要求和进展;主要剂型设计、基本处方分析、制备过程及质量控制;常用制剂设备的基本原理、性能、使用及安全;剂型制备中主要 辅料的性能、特点、用途和常用量;新剂型的特点、应用和发展趋势;制剂配伍变化的原理 及一般处理原则;药物体内过程及药物动力学。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用分析化学等。
12.生药学
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开设一学期。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植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培养基本技能;掌握生药的来源、生产及加工,化学成分的真伪鉴别,品质评价,药效药理与临床用途。掌握天然药产物中主 要化学成分的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和鉴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能 从事天然产物开发利用,药物制剂及合理用药奠定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
总论:生药学的定义,生药分类方法与生药拉丁名的命名原则,生药鉴定的任务与常用方法,影响生药品质优良度的主要因素。中药炮制的目的、主要方法与基本原理。
各论:植物的形态解剖、基本类群、各类生药的形状与显微识别特点、重点生药的来源、加 工;药理作用与功效;主要化学成分及其理化性质和分离提取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天然药用化学、药理学。
本课程的后续课程:药剂学
13.英语Ⅰ(1)(2)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开设一学年。
药学专科学生 篇3
《药剂学》是电大药学专业(专科)的一门必修专业课。它是研究药物剂型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一、课程的目的和要求
使学员掌握剂型、制剂设计、制备及质量控制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从事药物制剂的调剂、制剂的生产以及新剂型的研究开发工作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用分析化学
二、教材、授课方式和学时数
本课程选用由张强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药剂学》一书作为教材。全书共十六章,另含药剂学实验部分。与之配套的教学媒体还有录像教材和IP课件。
各教学班可采用面授辅导(聘请熟悉该课程内容的教师任课)与自学相结合方式完成教学。学生可以通过自学和参加面授辅导、完成作业、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学习。
本课程7学分,课内学时126,其中电视课27学时,实验54学时,其它自学,开设两学期。
第一学期讲授第一章至第七章的内容,第二学期讲授第八章至第十六章的内容。
三、课程重点内容
本书的内容可分为药剂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药剂学实验三大部分。重点讲授各种剂型的定义、分类、特点、辅料、处方设计、制备方法、质量评价等内容,介绍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基本知识。
第一章绪论(2学时)
教学要求
1、掌握药剂学的定义、重要性、研究内容与任务
2、掌握剂型、制剂、制剂学、调剂学等名词的意义
3、掌握原料药必须制成制剂才能应用于临床的原因
4、熟悉药剂学的主要分支科学
5、熟悉中国药典与国外药典概况、发展以及在药品生产、质量控制、管理、使用中的法律效力
6、熟悉新药制剂的研究与申报资料要求
7、了解药品的药典外标准及“国家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与“药品安全试验规范”
第二章液体药剂(12学时)
教学要求
1、掌握液体制剂的含义、分类、应用特点及分散度与疗效的关系
2、掌握表面活性剂的基本特性与应用
3、掌握增加药物溶解度的药剂学方法
4、掌握常用的防腐剂
5、掌握高分子溶液的性质及制备方法
6、掌握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稳定剂,制备方法与质量评定
7、掌握乳化剂的种类,选用要点及常用乳化剂,乳剂的类型与稳定性,制备与质量评定
8、熟悉液体药剂的溶剂与附加剂
9、熟悉溶胶剂的概念与特性
10、熟悉合剂、洗剂、搽剂、滴耳剂、滴鼻剂
11、了解乳剂的形成理论,复乳的制备与应用
第三章药物制剂的稳定性(4学时)
教学要求
1、掌握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各种因素与解决药物制剂稳定化的各种方法
2、掌握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实验方法特别是加速实验法与有效期制定的依据
3、熟悉制剂中药物化学降解途径与某些稳定性的实验方法
第四章灭菌法(2学时)
教学要求
1、掌握各种湿热灭菌法,特别是热压灭菌法及其安全操作
2、掌握无菌操作法与无菌检查法
3、熟悉干热灭菌法、紫外线灭菌法、过滤除菌法
4、了解F0的定义、数学表达式、计算方法及其在灭菌中的意义
第五章注射剂(10学时)
教学要求
1、掌握注射剂的定义、质量要求、制备工艺及质量检查方法
2、掌握注射用水的质量要求和制备注射用水的原理和方法
3、掌握注射剂的附加剂
4、掌握输液剂,注射用无菌粉末的特点及其生产工艺
5、熟悉注射剂生产车间的设计要求,常规洁净室与层流洁净室的特点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6、熟悉注射用油的要求
7、熟悉渗透压的调节与计算方法
第六章滴眼剂(2学时)
教学要求
1、掌握滴眼剂的概念、特点、质量要求
2、掌握滴眼剂的常用的附加剂
3、掌握滴眼剂的制备工艺
4、熟悉影响眼用药物吸收的因素
第七章散剂、颗粒剂、胶囊剂、丸剂(4学时)
教学要求
1、掌握粉碎、过筛、混合的方法、器械与影响因素
2、掌握各类剂型的特点、制备和质量要求
3、熟悉散剂的吸湿及包装、贮藏
四、考试方式、其他
期末考试性质(统、市)见中央电大期末考试安排,考试时间:2小时
本期各教学班的任课教师可在一起研讨教学问题,或采用个别交换意见的方式,若有教学方面的问题请于每周一、三及周五(上午)来市电大理工导学中心或来电话商讨。
现电大新校区地址:重庆市九龙坡九龙科技园华龙大道1号 邮编:400052
Tel :68465120 E-mail:Wangliyan@cqdd.cq.cn
五、药剂学实验安排(45学时)
药剂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必须注重培养学员实际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独立工作能力。
(一)、说明
实验是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使学员掌握制剂实验的基本技能,验证和巩固理论知识,熟悉各类制剂的制备工艺、质量要求。通过实验培养学员实际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独立工作的能力
(二)、教学要求
通过实验掌握各类制剂的制备工艺和质量要求。
(三)、实验内容
实验一 溶液型和胶体型液体制剂的制备(6学时)
实验二 混悬剂的制备(6学时)
实验三 乳剂的制备(6学时)
实验四 注射剂的制备(8学时)
实验五 滴眼剂的制备(6学时)
实验六 片剂的制备(12学时)
实验七 软膏剂的制备(6学时)
实验八 凝胶剂的制备(4学时)
实验九 栓剂的制备(4学时)
实验十 微囊的制备(4学时)
实验十一 滴丸的制备(4学时)
实验十二 固体分散体的制备(4学时)
说明:实验共54学时,该课程的实验市电大不作统一安排,各教学班自行与市内高校联系完成或在有条件完成实验的单位解决,并根据当地实验条件来确定开设项目。
由于各地仪器设备及药品等多方面条件不同,各教学班可根据当地实验条件来确定选做上述实验项目。
【药学专科学生】推荐阅读:
药学学生08-07
药学专业学生02-02
专科学生10-09
专科大学生01-11
专科学生实习总结05-22
药学院学生请假制度10-22
专科学生英美文学教学01-04
大学生药学个人简历01-19
专科大学生专业简历06-14
大一专科学生自我鉴定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