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的修复工艺(共11篇)
瓷器的修复工艺 篇1
随着人民群众经济和文化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美的要求日益提高, 口腔医学美学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固定修复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而口腔固定修复工艺技术以理想修复体为支撑, 成为整个口腔修复工艺技术中最重要的部分。口腔固定修复工艺技术是口腔修复工艺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之一, 课程内容围绕职业能力的形成展开, 以口腔专业基础课程为基础, 以实践技能为主, 突出固定义齿修复与技工室制作工艺技术, 阐述制作各种固定义齿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方法, 目的是使学生能运用相关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制作各种固定修复体[1]。在课程具体实施过程中强调基本理论以“够用”为度, 以“实践教学”为主导, 在实施课程教学时突出“能力为中心”, 贯彻“能力本位”思想, 以项目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 体现课程知识、技能、素质等要素的特色, 注重在实践中学习, 在学习中实践。
精品课程建设是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精品课程建设应集合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制度的创新于一体, 充分体现其先进性、教育性、整体性、实用性、有效性和示范性[2]。更新教学理念, 强化精品意识, 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建设先进的管理体制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口腔固定修复工艺技术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 是使该课程体系更具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1 教学内容改革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
更新和优化教学内容、编写新的教学大纲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和依托。根据中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定位及培养目标, 结合我校学生的就业方向, 我们把本课程培养目标定为培养适应市场和企业发展需要的口腔医学技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以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为中心, 体现“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和课程能力观。教学内容突破传统的学科体系, 按照企业真实的生产过程设置, 以各类固定修复体的制作流程为主线, 设置以任务为驱动, 以工序为载体的课程内容[3]。
2 师资队伍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和保证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根本保障。高水平的教师要有先进的教学理念, 与时俱进, 具备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素质[4]。推动精品课程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根本。要保持一贯的高水平教学, 就必须有合理的师资储备, 包括合理的年龄结构、职称机构、学历结构, 使师资团队呈现良好的可持续发展态势。
同时, 由于本专业的特殊性, 要求教师不仅具备较高的教师职业素养, 同时具备口腔医师及口腔技师的职业水准。为使理论课教学不限于课本的纯理论讲解, 教师要结合临床及义齿加工部门的实际问题进行讲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同时, 对专职教师进行教育学的专职培训, 以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理论指导实践教学。
3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
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把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引入教学。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方式, 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 以小组为单位, 以问题为基础, 以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针对课程不同章节的内容和特点, 分别采用不同的授课方式;同时, 积极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 推进多媒体、网络媒体建设, 为学生打造适宜的学习平台, 使学生不仅学会, 更要会学。
3.1 系统讲授法
这是口腔修复工艺专业理论课教学的主要形式, 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课程脉络, 提高学生对固定义齿修复分类、制作流程的掌握程度。系统讲授法要区别于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法, 教师应着重在课堂讲授内容的新、深、广、精上下功夫, 注重启发式教学, 维护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同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教学质量。
3.2 综合教学法
教师应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职教课程观的指导下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形式, 应用相应的教学技巧并融入人性化的情感因素, 让学生“动”起来, 使其从内心迸发出学习的激情, 从而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选用适宜的教学场所 (教室、实验室、技工加工厂、口腔门诊室) , 并对其进行合理布局, 同时充分运用现代教学媒体传授教学信息, 实现教学最优化。
3.3 基于问题的学习法 (P B L)
PBL是“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方式[5]。在教学中根据课程内容, 教师将所有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融汇到一个典型生动的案例中, 以问题的形式提出, 即把学生置于有意义、相对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学生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提出问题, 以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 同时让学生充分发表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和认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然后由教师分析并与学生互动, 最后讲解问题的答案, 即讲授的课程内容。在这一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过程如下:
该方法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动态教学特色, 即教学互动、教学互长、在做中教、在做中学的特点。
3.4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把专业课程中的理论教学和实践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6]。教师边讲授、边示范, 学生边听讲、边练习, 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该课程作为口腔修复工艺专业的主干课程, 实践性、操作性较强, 适合采用此种教学模式。
4 教材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环节
在教材建设中, 应倡导“精品意识”, 即“用精品”和“出精品”。“用精品”是要求精品课程采用国家规划和教育部推荐使用的优秀教材, 加强纸质与电子教材的有机结合, 实现教材建设的立体化和多样化;“出精品”则是鼓励有能力的学科教研室组织相关人员编写高水平的教材, 建设“精品教材”。
5 改革考核方式
考试对学生起着重要的引导、自查、评估作用, 考试不仅要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 推动学生的学习向最佳方向发展, 还要及时收集教学效果反馈信息, 促进教学工作的改进。由于专业的独特性, 为更好地了解学生对本门课程掌握的程度, 要制定新的考核标准。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 要不断加强教学队伍及教学条件的建设, 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特色等方面的创新。口腔固定修复工艺技术精品课程建设, 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使学生能更快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而教师也能利用网上精品课程资源, 相互学习、借鉴, 学、教、研相结合, 促进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金雪青.口腔固定修复工艺学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8 (6) :21-22.
[2]吴筠.加强精品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 2007, 20 (6) :115-116.
[3]翟晓棠.口腔固定修复工艺技术改革与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 2010, 28 (13) :7-8.
[4]田健.建设精品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J].化工高等教育, 2008 (3) :90-92.
[5]Fincham AG.The changing face of dental education:the impact of PBL[J].JDent Educ, 2001, 65 (5) :406-421.
[6]郭晓岚.中职口腔工艺技术专业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 2008, 26 (13) :28-29.
瓷器的修复工艺 篇2
化学结合:是金属基底通过表面氧化形成的氧化物与烤瓷材料中的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在界面形成一种新的物质,能产生很强的结合力 抛光:是在磨光的基础上,对物体表面进行光亮化处理 研磨:是指用粒度较细、外形较精制的磨具对物体表面进行平整,以减少物体表面粗糙的加工过程 焊料焊接:工业上叫钎焊或焊接,它是将焊料加热熔化成液态,充满于固态焊件的间隙之中,冷却凝固后形成不可拆卸接头的一种工艺方法 假焊:是指焊料未能充满焊缝、与焊件形成良好的接头,只是焊缝表面堆砌一部分焊料的现象 点焊:属电阻焊接法,是利用电流通过焊件时产生的电阻热作为热源,加热熔化焊件进行焊接的方法
固定义齿修复工艺技术是口腔工艺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它是以口腔基础医学、口腔临床医学、口腔应用材料学、口腔生物力学以及口腔医学美学等为基础的实践性学科。
现代的口腔修复体是患者身体的一个人工器官,借此恢复患者缺损部位的形态和功能,从而满足患者生理心理的需要。固定义齿修复工艺技术内容包括口腔固定修复常用工艺技术、牙体缺损的修复治疗、牙列缺损的固定修复治疗。如何理解一个理想的口腔修复体?口腔修复体应该是一个治疗装置,是一种用人工材料按工程技术原理、方法设计制作而成的,是患者身体的一个人工器官,借此恢复患者缺损部位的形态和功能,从而满足患者生理心理的需要。口腔修复体应与患者的口合系统以及整个机体的生理环境、心理状态相适应,在口腔中存在着微生物、湿度、温度效应和机械应力等作用的特殊环境下,能长期无害地、和谐地为患者的身心健康服务,既能使患者恢复机体健康,又会使患者对社会环境充满信心,恢复正常的社会生活 口腔技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有哪些?结合自身情况谈谈如何成为一名出色的口腔技师?①掌握系统而全面的医学相关知识与口腔医学各专业基础知识②具备一定的物理、化学、材料学和工艺学等学科的知识③熟练地掌握各项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得心应手的完成实验室的各种工艺操作④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⑤爱好广泛、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绘画及雕刻潜能⑥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并能应用美学原理来提高修复体美学效果⑦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耐心⑧具备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献身精神⑨具备与修复医生协同工作、默契配合的团队精神,医技双方应有良好与真诚的合作
:性别(sex)、性格(personality)、年龄(age)临床医生向口腔技师传递的信息包括工作模型、颌位记录、患者的基本情况、颜面部形态、颜面侧面轮廓外形、设计单、特殊要求。完整的口腔专科病史资料包括牙周病史、修复治疗史、牙体牙髓治疗史、正畸治疗史、口腔外科治疗史、颞下颌关节病史 咀嚼功能检查及口颌系统的功能检查方法:①合力检测②咀嚼效能检测③下颌运动轨迹检查④咀嚼肌肌电图检查 修复前的口腔处理:①牙槽嵴修整②松动牙的处理③牙周洁治④拆除不良修复体⑤有牙体牙髓病及牙周病的患牙要进行必要的及时治疗⑥对各种原因引起的牙错位,用牙少量移动的矫正技术,将错位牙矫正到正常位置后进行修复,能扩大修复治疗的范围,明显改善修复效果⑦重度伸长牙的处理⑧残根处理 口腔固定修复的辅助检查有哪些?①X线检查②模型检查③咀嚼功能检查及口颌系统的功能检查 医患之间的沟通包括哪些内容?①了解医疗过程②确定治疗方案及治疗费用③明确治疗后果 常用的牙体缺损修复体:嵌体、全冠、部分冠、桩冠
固定修复体依靠摩擦力、约束力和约束反力和黏结力固位
固定桥根据支持形式不同分为单端固定桥、双端固定桥、半固定桥、复合固定桥 临床上常用的固位形:环抱固位形、钉洞固位形、沟固位形、洞固位形 固定修复体的修复原则:⑴生物学原则①正确恢复形态和功能②尽量保存牙体硬组织③尽可能保存牙髓活力④保护牙周组织⑵机械力学原则①建立良好的抗力形②建立良好的固位形③保证良好的机械强度⑶化学性原则①修复材料②良好的化学稳定性⑷美观原则①修复材料的选择②修复体形态③修复体色泽④修复体排列 要获得较大的黏结力必须做到:①黏固剂的性能良好②黏结面积要大③黏结面要尽量密合,且表面应有适当的粗糙度④黏结剂的稀稠度要适当⑤粘结面要清洁干燥
要获得较大的摩擦力必须做到:①修复体与预备后的患牙接触面要非常吻合②修复体与预备后的患牙接触面应适当粗糙③牙体各轴面相互平行,合向聚合度不超过5°④窝洞的深度及冠的高度要足够 牙弓的形态包括:尖圆形、卵圆形、方圆形 表示色彩的指标:色相、纯度、明度 天然牙颜色的测定方法:视觉测色法、仪器测色法 简述牙齿颜色变化的规律:①部位差别,同一牙齿的各部分颜色是不同的②牙位不同,上前牙中,中切牙亮度最大,其次是侧切牙,再次是尖牙;就彩度而言,尖牙最大,侧切牙与中切牙彩度相近;中切牙的色相比侧切牙和尖牙更偏黄③年龄差别,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齿的颜色有所变化,牙的亮度变低,彩度加大,颜色变得深红④性别差别,女性牙齿的亮度大于男性,彩度稍低于男性;女性牙齿的色相更偏黄一点⑤活髓牙与死髓牙的差别,活髓牙亮度高于死髓牙,半透明性也更大,死髓牙彩度打,色调晦暗,色相偏红黄 叙述比色的方法步骤:①确定色调②确定彩度③确定明度④选定切端釉质透明度⑤确定个性特征 比色的照明条件有哪些要求:①比色光源,太阳光是最理想的比色光源②比色时间,比色最佳时间是中午12点前后两个小时,尽量选择自然光线充足的时间③比色环境,诊室比色环境以低光泽的中性色最佳,四周不宜有反光物或五颜六色的物品④患者着装或面部化妆,服装颜色尽量中性,面部不宜化浓妆,去除发光的饰物⑤患者体位与医生视角,患者口腔应与医生视线处于同一高度,比色者用中心视线观察比色板与牙冠,比色者位于患者与光源之间 口腔印模根据印模的精确度分为:概形印模、一般印模、精密印模 临床上常用的排龈的方法:机械法、化学机械法 模型按用途分为:工作模型、对颌模型、研究模型 石膏模型分为:超硬石膏、硬石膏、普通石膏 目前用于印模消毒的消毒剂主要有:戊二醛、次氯酸钠、碘伏 个别托盘的优点:①制取的印模精确②减少患者的不舒适感③使印模变形减少到最小④便于进行肌功能整塑 如何制作个别托盘:①修整初模型②确定个别托盘的边缘线③根据需要,可借助观测器确定托盘取出方向,并将部分过大倒凹用蜡填塞④在初模型表面铺一层约1.0mm厚的基托蜡片,以便在制取终印模材料提供空间⑤调拌制作个别托盘的材料,在已处理好的初模型上按压成形⑥制作个别托盘手柄⑦待材料硬固后,分离托盘,磨改边缘形态⑧将制好的个别托盘放入患者口内试合,检查边缘是否合适,不合适可以进一步修改,直至合适为止 口腔模型的基本要求:①模型要能准确反映口腔组织解剖的精细结构,要求尺寸稳定、精确度高、模型清晰、表面无缺陷②模型要有一定的形状和厚度,以保证修复体的制作③模型表面光滑,易脱模,硬度高,能经受修复体制作时的磨损 简述采用工作模型打孔加钉技术制作可卸式模型的工艺流程:制取印模→灌注模型→模型修整→制作复位及固位钉孔→黏固复位钉及固定装置→加模型底座→分割模型→分离代型→修整代型→涂间隙涂料 叙述口腔印模的基本要求:①准确地反映印模对象物的形态②印模清晰完整,无缺损,无气泡③印模范围合适 简述排龈线放置的位置:通常在游离龈与牙冠颈部肩台下方约0.5mm左右 简述排龈线放置的方法:放置排龈线前,首先清洗预备牙面、隔湿、吹干预备牙颈缘。然后,取一段排龈线,用压线器将排龈线绕预备牙的牙颈部一周,压入龈沟内,重叠部分放置在预备牙的邻面龈沟内。数分钟后,用金刚砂石钻针对颈缘肩台进行修正,然后用镊子夹住排龈线一端从龈沟内轻轻取出。放置排龈线时,动作要轻柔,切忌使用暴力,以免损伤预备牙的牙龈 常用的熔模材料:铸造蜡、自凝树脂、光固化树脂
间接法制作蜡型的基本方法:滴蜡法、回切法、压接法、浸蜡液法 铸道的大小一般为2.0~2.5mm,长度有5~10mm
桥熔模铸道一般是栅栏式,其横铸道起到储金池作用 蜡型制作的注意事项:①用于制作熔模的蜡应按要求使用嵌体蜡或铸造专用蜡②铸造专用蜡或嵌体蜡不能受污染③加蜡时温度不宜过高,以恰好熔融为准④熔模应有一定的厚度⑤熔模应与基牙或患牙完全密合,没有缺陷,没有空隙⑥表面应光滑⑦熔模取出后应在代型上试戴⑧熔模固定到成形座之前,应在邻面接触区稍加少许蜡 设置铸道的原则:①利于熔模材料熔化外流、燃烧及挥发②便于液态合金快速充满型腔,并具有补偿合金凝固收缩的作用,保证铸件完整、无缺陷③不能引起铸件变形,不影响铸件的精度④不使液态合金产生涡流、紊流及倒流现象⑤便于切割,不破坏熔模的整体外形⑥应尽可能使熔模位于铸圈的上2/5部位,避开热中心区⑦使熔模位于离心力最佳夹角,不能形成死角⑧铸道宜少不宜多,宜粗不宜细 间接法制作熔模的优缺点:①优点,操作方便,节省患者就诊时间,减少操作时患者的不适感,技术难度相对直接法减低,便于建立正确的邻接关系,便于边缘修整,即使铸造失败,也不需要患者再次就诊,可在模型上重新制作熔模。铸件完成后,还可在可卸式模型上试合、磨光②缺点,增加了取模、制备工作模型的中间环节,使成本提高,还可能因为材料及技术操作引起误差,使熔模的精确度受到影响 铸造根据合金熔点不同分为:高熔铸造、中熔铸造、低熔铸造 常用的铸造法:离心铸造法、压力铸造法、真空铸造法 叙述烘烤和焙烧的目的:①通过缓慢的升温烘烤,使包埋料中的水分均匀蒸发②使熔模材料熔化外流、燃烧及挥发,并彻底去尽③使铸型获得一定量的热膨胀④使包埋料烧结成一整体,提高铸型的抗冲击力⑤提高铸型温度,减少铸型与合金液的温差,提高铸造成功率 熔解合金的注意事项:①合金的摆放形式应正确②在熔解中熔合金时,应在合金的表面加入少量的熔媒③在熔解合金之前,应对坩埚进行预热④熔解不同类型的合金时,坩埚不能混用,防止合金相互污染 调和包埋料的注意事项:①保持所有调和器械清洁,防止石膏残渣混入,以免影响包埋料的凝固时间和性能②要严格按材料的使用说明,准确调配水粉比例,过稠则易发生包埋不全、出现空气泡,过稀则影响铸模的强度和凝固膨胀,降低铸件的精度,影响其使用效果③调拌时要注意向同一方向搅拌,调拌完成后注意排尽气泡 烤瓷熔附金属修复技术:是将烤瓷材料烧结到金属基底表面形成修复体的工艺技术 化学结合:是金属基底通过表面预氧化形成的氧化物与烤瓷材料中的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在界面形成一种新的物质,能产生很强的结合力
金-瓷修复体根据颈缘是否有金属外露分为:金属边缘型、金-瓷边缘型、瓷边缘型 蜡型的制作方法:滴蜡法、回切法、压接法、浸蜡液法 瓷筑塑时的振动致密方法:毛笔致密法、调刀致密发、沉淀致密法、平整致密法、振动致密法 瓷筑塑的基本方法:笔积法、调刀法 常用的金属烤瓷用合金:贵金属合金、非贵金属合金 简述牙本质瓷的回切方法:⑴唇侧面的切削①切端1/3的切削②中间1/3的切削③切削面的修整⑵邻接面的切削⑶指状沟的形成 简述铸造陶瓷的铸造特点:①密度小,铸造时压力不足②熔点高③导热导电性能差④熔融过程中需澄清⑤熔体黏度大,铸造性能差⑥无截然的液态、固态转变过程⑦铸造收缩小,铸造
绞胎瓷器的制作工艺及鉴赏 篇3
一、绞胎陶瓷的定义
绞胎瓷亦称“绞泥”、“搅胎瓷”、“透花瓷”,绞胎通常是用两种颜色反差较大的瓷土分别制成泥料,然后像拧麻花一样将它们拧在一起,制成新的泥料,待用或直接拉坯成型,或切成片状作镶嵌使用。它的制作工艺程序基本为:用白色与红褐色两种瓷泥,各如擀面一样制成薄片,将两种颜色的瓷泥片一层层交替重叠起来(层数多少视所要求的花纹图案而定),然后进行不同方向的卷、绞、拧、搓等。经过如此繁琐反复加工的陶瓷器,坯体可呈现出两种瓷泥绞在一起所形成的具有木纹、水波、编织、团花、菱花、羽毛、旋涡或盘旋登结等纹理,最后上釉烧制即成绞胎瓷器。这种装饰纹理变化多端,乍看似任意蟠曲,不受拘束,其实它们大体相近的组织形式和格调也存在一定规律。绞胎工艺装饰器物最大的特点就是因工艺独特,没有重复性,所以一器一样,绝不会有两件一模一样纹饰的制品出现。
二、绞胎陶瓷工艺种类
1. 根据装饰方式来说可分为四种:一为绞胎瓷器,即器物坯胎用两色绞花泥料拉坯成型,再施透明釉料;二为绞贴胎瓷器,即器胎用高岭土拉坯成型后,再用两色绞花泥料切成薄片,一片片满贴在胎体上,经过修整,再施透明釉料,故片状之间有拼接痕迹;三为拼花贴面绞胎器,此法多见于瓷枕类,其法是用白泥制枕坯,枕面贴绞胎花朵形泥片,枕坯四周局部贴黑、白绞胎泥片,空白处填黑或白色瓷泥,再施透明釉,或黄釉、绿釉、三彩釉;四为绞胎陶器,即将深浅不同的两种颜色(或多色)胎泥相间糅合在一起做坯成型,不施釉。
2. 根据器物的特征可分为三种:全绞胎(器物内外均能看到花纹),局部绞胎(为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只绞器物的一部分),全部贴面绞胎和局部贴面绞胎。有的器物上几种工艺并用,像绞胎骑马狩猎俑尾巴是全绞,其他身体部位是贴面绞胎;像巩县窑的花枕,既是贴面绞胎又是局部绞胎和镶嵌工艺。
3. 还有一种绞胎工艺,就是绞化妆土工艺。将两种不同颜色的化妆土制成浆糊状的泥浆,搅拌几下平洒在工作台上,然后将陶瓷坯体在泥浆上滚动蘸浆,阴干之后再罩一层透明釉。利用这种方法装饰的陶瓷器,其花纹与前述绞胎的花纹不同,而如浮云流水、霞蔚蒸腾,给人以变化万千之感。由于工艺有别,所以,这三者所适用的器物类型和装饰部位也不尽相同。前两者以装饰盘、碗、瓶、罐、炉、枕等器型居多,装饰部位除局部镶嵌之外,一般都是全器均饰有花纹。后者主要是装饰瓶、罐等圆柱体器型,装饰部位一般都在器物的肩、胸、腹等显要部位,基本上没有饰于全器的。
三、绞胎瓷器产生的背景
关于绞胎的由来,据唐代文献记载和民间传说有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由于瘿木为材质制成的各种器物,其纹理盘旋缠结,图案随意自然,非常漂亮,因此唐代文人雅士非常喜欢瘿木器物,王公贵族之间也以瘿木制品作为礼物相互赠送,并有“瘿樽、瘿枕、瘿床”等瘿木器流传于世。唐代工匠参照瘿木如“重山叠嶂、连波迭浪、奔电忽云”任意流动的纹理,研制成陶瓷绞胎、绞釉器,一改以往黑、白、三彩为主的陶瓷器装饰方法,在其优美浑厚的器型上布满了“若蒲陶之蔓延,如兔丝之烦荣,向嘉禾之垂颖,似灵芝之吐实”的纹饰图案,可谓美不胜收,使绞胎器在唐代成为艺术观赏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典范。
另一种说法是:唐代工匠艺人们在制陶闲暇时,无意之中将各种制陶时所用的胎、釉的边角剩料搅拌在一起,偶然发现其行云流水的瓷泥纹理,酷像大理石纹和瘿木纹,继而将其制作成不同形状的瓷坯体,出现了对比十分强烈、非常好看的另类坯胎。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是受西方玻璃器的影响,但从唐代丝绸之路的各种商贸、交流物品之中至今未见有类似的玻璃器出土或传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是受唐代犀皮漆器的影响,但唐代犀皮漆器纹有“片云、圆花、松鳞”等诸种不规则的大小斑块状图案,没有类似绞胎瓷器的丰富自然纹理变化。因此,笔者经过长期研究认为,绞胎器的出现与发展应与唐代风行瘿木制品和大理石纹有关,同时借鉴犀器纹的特点。
四、绞胎陶瓷各历史时期的特点
1. 唐中期创烧
绞胎器在唐代创烧,至今已无争议,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隋代有绞胎瓷出现。1952年陕西咸阳杨涑巨墓出土绞胎枕,1972年陕西乾县唐懿德太子墓出土一件绞胎骑马俑,都充分证实了最迟在唐开元二年已生产绞胎器。唐中早期绞胎瓷器随意简单,那时的绞胎技术尚不成熟,多数绞胎的纹理则以乱纹、回纹为主,在瓷或陶的表面进行绞胎。所施的釉色多以低温黄釉、绿釉为多见、瓷胎白度较差 。这时期的作品为釉陶,烧成温度多在800-900摄氏度。其形多为枕、盒。
2. 唐晚期至五代发展成熟期
和早期绞胎陶瓷相比出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首先是质的变化,由烧绞胎陶发展到烧出绞胎瓷。其次是釉的变化:由低温色釉转为高温色釉。再次由单一的绞胎纹转而熔入了锥、戳、剔、刻、填、镶嵌等工艺技术,创烧了令世人震惊的团花、菱花等精美绝伦、富丽堂皇的绞胎瓷的新品种。
3. 北宋繁荣巅峰期
到了北宋时期,绞胎工艺更趋成熟,纹路技术也更加完美,而且表里如一。北宋的绞胎瓷,是唐代绞胎陶器在更高层次上的发展,器物的功能也由唐代的观赏和陪葬性,变为百姓日常生活的实用物,在这一时期同时又创烧出了席编纹、麦穗纹、羽毛纹、回转纹、木旋纹、流沙纹约十多种纹理的变化。 这一历史时期绞胎瓷的主要特点是:
(1) 全绞胎瓷为主(俗称透花瓷),半绞胎低温色釉为补。
(2) 在纯绞胎的行云流水、方形回纹等基础上创新,绞出羽毛、孔雀开屏、席编纹、麦穗纹等独立或多种相联系图案。
(3) 高温全绞瓷技术成功促使了众多器型的产生:碗盏、炉、盘、盆、钵、罐、壶、瓶、球、杵、玩具、埙、枕、盒、黛等。羽毛纹象征吉祥富贵的孔雀开屏,席编纹象征着年年平安,丰收富裕的麦穗纹贴近生活,这些不用笔绘,不用彩,在器物表里、内外呈现出鲜明一致的图案,给人以神、奇、美、妙的艺术享受。
(4) 绞胎瓷用“镶嵌”等作辅助装饰手法在北宋中期以后退出历史。
4. 金元以后绞胎瓷器衰败期
靖康之变到金贞元元年,由于社会动荡,再加上战争的频繁,人民生活非常苦难,多数人认为这种珍贵的绞胎陶瓷品种在宋靖康之变后烧制中断。也另有一种观点则认为持续到清康熙(见《中国古代瓷器鉴赏辞典》)。从出土情况看,绞胎陶瓷出土与唐墓、宋墓、辽墓,至今还没见过明以后墓葬出土绞胎器的记载。
五、绞胎陶瓷烧造的窑口
唐代绞胎标本的窑址现已验证的有河南巩县窑、陕西黄堡窑、浙江慈溪上林湖越窑、山西浑源窑。其中巩县黄冶窑最为突出,不仅数量大,品种多,而且其烧造历史也早。宋代的统一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经济关系的变化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时间全国广大地区已窑场纷立,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增强了各窑场之间的技术交流和产品竞争。继而绞胎陶瓷生产也由原先四个窑场扩大到北方许多地区,根据考古发表的资料,得知有修武当阳峪窑、焦作的恩村和矿山窑、巩县芝田窑、新安城关窑、禹县钧台窑、宝丰清凉寺窑、山西榆次窑、山东淄博的博山大街窑和磁村窑等。其中,以当阳峪窑及其附近矿山、恩村诸窑的绞胎产品数量较大,且质量、纹饰也最为精美。
六、绞胎陶瓷的价值
文物价值的高低大概总要从历史的、艺术的、工艺的及存世量的多少来评价。绞胎陶瓷的烧制成功,从历史上讲是人们冲脱了隋、唐以前单调青白两色瓷的束缚,是深入到胎骨的“釉下彩绘”,是人们对美好事物的一种追求,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代表产物;从艺术和工艺上讲,由于泥坯绞揉方式不同,纹理变化亦无穷。能绞出木纹、鸟羽纹、云纹、流水纹,有的如老树缠绕盘根错节,有的如层山叠嶂起伏不定,构思奇巧,变化万千。许多绞胎精品观后,其艺术效果和工艺水平令人惊叹,建国后国家组织专人进行仿制,至少到七十年代未获成功,虽然后来各地相继仿制烧造成功,但有些精湛的绞胎珍品至今无论从艺术上和工艺上均达不到当时的水平;从存世量来讲,目前世界馆藏的中国古代唐、宋、元不同时期的“绞胎”瓷器完整器不足四十件,全国各地博物馆所藏绞胎器物加起来不足几百件,比起其他陶瓷品种,存世量稀少。1975年江苏镇江出土了一件绞胎银扣碗,瓷器用银子镶口,由此可见它当时的珍贵程度。
七、绞胎陶瓷的辨伪
绞胎瓷器由于实物资料的严重缺乏限制了人们对其研究的展开与深入,因其生产的地域性及珍稀性,专家、学者顾及者较少,多数收藏爱好者,面对仿品,更是难于视其庐山真面目,由于绞胎器日趋增高的价格,刺激了人们购买收藏的欲望,因此赝品的出现也越来越多。但由于大多数造伪者对绞胎真器研究甚少,而且看到真品的机会更少,加之绞胎器真品制作工艺复杂且费工费时,故高仿精品相当少见。市场上的真品仿品,一般的收藏爱好者很难验证鉴别。
绞胎器真品胎体造型深厚自然,胎壁薄厚均匀自然生动,流动感极强。器物一般施黄透明釉,釉面厚润,晶莹剔透。绞胎瓷器的圈足或钵底往往是露胎不施釉。个别器物施釉不到底,致使器物下半部分严重露胎。绞胎真品的釉层薄,呈淡黄色,胎底处无釉,有垂釉现象,开片处有土漫。唐代喜好黄金器,故绞胎以施黄釉多见,罩绿釉少见,这是时尚使然。因真品使用高岭土做胎,胎质细密洁白,且因烧成温度不同,胎色瓷泥分别为“棕红或浅褐”与“牙白或浅黄”。大多数唐代绞胎瓷真品用手叩之,胎体所发音低暗哑,手感适中,开片自然略微上翘为地下遗存年代久远所致。赝品绞胎造型过于规整,胎壁不是过薄就是过厚,不是过轻就是过重,无釉露胎处,着色极不自然,两色瓷泥分别为“棕褐”与“纯白”色,胎质淘炼过于精细,用手叩之胎体,发声清脆,为留存年代较短所致。
下面就本人收藏的绿釉绞胎枕与仿品做一对比。
1. 用棉签蘸水涂抹胎体或胎骨断面,由于真品唐绞胎陶器的胎料经过精心的淘洗,陶土颗粒细,密度大,吸水率不是很高。仿品由于胎料受污染或淘洗不够精细,吸水率比真品低。在真品绞胎陶瓷器的露胎处,洒几滴水在上面,很快就会散发出土浸味。也有的仿品水滴在器物上,开始有土浸味,但一会儿就没有了。这是因为表面涂了一层地下土的缘故。
2. 真品绞胎器的造型舒张,线条自然流畅,风格古朴庄重。仿品为了追求仿真效果,各部位线条只能“依葫芦画瓢”临摹,不能发挥想象,因此器物造型显得生硬呆板,釉色过于均透,远不及真品线条的自然流畅,只见其型不见其神,缺乏创造力。
3. 真品绞胎器经过千年地下埋藏的历练、煎熬,器物表面受到地下酸、碱、盐等物质的侵蚀,釉面均留有自然适度的光滑感,侧光细看釉面开片自然微微上翘动感很强。仿品则因为生产时间不长,釉面新而光亮,手摸釉面要么滑手,要么有过于“涩滞”的感觉。经过打磨作旧的仿品,往往在器物表面留下摩擦的痕迹。如果在阳光或放大镜下仔细观察,在器物表面就能看到经过打磨而产生的一道道摩擦痕,用手抚摸器物,有刺手的感觉。
绞胎陶瓷是中国古陶瓷中一种名贵陶瓷品种。它不仅具有类似宝石的质地,而且具有古朴、高雅、名贵之特征,新颖、美观、柔和之视觉,坚固、细腻、质朴之手感,充分体现出了我国传统艺术的浓厚民族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唐 巩县窑黄釉绞胎陶枕
说明:上海博物馆藏,高11.2厘米,径22.1—13.2厘米 。
如意头形。通体施黄釉。枕面主体纹样为绞胎纹,中心为圆形绞胎纹,内有五瓣朵花纹,内心为戳印放射状花纹,两侧有圆形和扇形花纹,枕面其余部分及各个侧面均饰戳印放射状花纹,底部有釉,满饰条状划纹,底中部划写“杜家花枕”四字。
已发现唐宋黄釉枕中刻写文字的作品以“裴家花枕”、“杜家花枕”最为有名,传世也较稀少。
唐 巩县窑黄釉绞胎陶枕
上海博物馆藏,高8.2厘米,径14.5—10.6厘米 。
长方腰圆形体,直身平底,枕面微内凹。胎面贴塑黄、褐两色纹样,这种工艺名为绞胎,系以黄、褐两种胎泥绞合在一起,形成花纹,贴于器物表面,施透明釉,烧成后即为绞胎器。绞胎工艺始于唐代河南地区,盛于宋。所制作品有枕、盘、碗、三足洗等,多为小件器。
北宋 巩县窑黄釉绞胎印花如意形枕
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藏,高10.1厘米,宽21.1厘米,长14.4厘米 。
浅灰黄色细陶胎,面及周围施浅黄色釉,有细开片。枕面镶嵌四片胶胎箔片花纹,再戳印多种小花并填褐色以补白,侧面印小花一周,背部中上方有一通气孔,底有篦划线,施深绿色釉,刻写“裴家花枕”款。裴家所制花枕,纹饰华丽,为宋枕中的精品。
唐 巩县窑绞胎盘
1973年江苏省江都县嘶马公社出土,江苏省镇江博物馆藏,高4.2厘米,口径21.6厘米,底径18厘米 。
绞胎盘为浅鼓腹,口沿微向外撇,翻卷成小宽边,平底。盘釉下为黄、褐两色绞胎,成片状木纹。木纹如行云,似流水,变化多姿,具有天然木纹之真实感,片状之间有拼接之痕,釉色光亮,令人赏心悦目。
北宋 当阳峪窑绞釉钵
说明:1962年河南省修武县出土,河南博物院藏,高6.1厘米,口径11厘米,底径4.9厘米。
直口,腹稍深,平底。口部一圈为白胎白釉,腹及底部为酱、白两色胎子相绞而就,形成自然纹理。此种工艺在唐后期就已经出现,是模仿当时流行的漆器纹饰,利用两种不同颜色的瓷胎或釉汁,糅合在一起,使之发生自然的变化,烧成后出现行云流水般的效果。河南修武当阳峪窑此种工艺产品烧制得最为绝妙,有的纹理对称整齐,如禽鸟羽毛一般。此钵是当阳峪窑绞胎工艺产品的代表作。
北宋 当阳峪窑绞釉小罐
说明:故宫博物院藏,高9厘米,口径3.6厘米,足径5厘米 。
油管深度修复工艺的研究 篇4
1.1 生产设计
采用斜辊矫直, 适用于油管径向尺寸为Φ60-Φ114的范围。它由两个主动下辊、两个被动上辊组成。该机构采用液压驱动, 由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上下辊轮对弯曲油管进行矫直。可实现无级调速, 辊子的辊形为双曲线, 与被矫辊材有很大的接触面。压力为可调式, 可根据管径及壁厚的不同任意调节压下力。在矫直过程中两对压紧辊始终保持一定的压紧力, 因而增大了摩擦力, 使驱动更加可靠, 减少了打滑的可能性, 还可以使管壁内外附着层和氧化皮脱落。
矫直辊装于机架上, 其轴线与被矫管材轴线的夹角, 可根据被矫管材的直径进行调整, 调整过程是靠矫直辊倾角调整机构来完成。管材由送料装置送入主机后, 两对矫直辊同时夹持并旋转被矫管材, 使管材呈螺旋式向前运动;上辊为下压辊, 根据矫直过正对管材施加压力, 使管材产生塑性变形, 以达到矫直目的。
1.2 油管材质与应力的关系研究
油管材质的不同油管抗屈服程度也不经相同。钢材的韧性大小主要决定其化学成分。就J55和N80两种油管材料来分析, 韧性大的材料 (N80) 在开始屈服之后, 产生一段较长的波动过程, 由于幅值小而呈现为一段近似平坦的屈服现象。随着韧性减小, 屈服现象相应缩短。中等韧性的材料 (J55) 仍有屈服现象, 但是不大, 在变形找过屈服现象之后, 进入金属强化阶段变形, 阻力又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而增大, 直到出现缩径。显然钢管的横截面在塑性变形的反复弯曲次数越多, 矫直效果越好。如果校直辊的有效长度为L, 那么油管在矫直辊之间至少要经过1个螺旋形长度, 才能保证油管每个横截面都得到1次反复弯曲和圆形变形的叠加变形, 从而得到良好的矫直效果。
1.3 现场应用
在校直机进入前端的空位置处增加一个点校直功能的建议, 在矫直机入口端设计制作出油管点矫直装置。采用两组移动“V”型支撑铁与点矫直下压”V”型槽相对照, 对油管点矫直部位形成有效的包围, 使之传递力矩更加均匀, 避免产生局部受力过猛出现压扁状态。两个支撑铁与下端平衡块采用燕尾式插接方法, 可随油管弯曲位置不同自由调整。实验效果表明, 盲区从原来的200mm降至为50mm, 效果显著。
2 油管钻通工艺技术分析
钻通机是水井管在进行修复前钻通除垢的专用设备。主要有钻通主机、供水系统、气路系统、电器控制系统组成:根据我油田油管结垢状况结合钻通机的性能特点开展结垢油管钻通的修复工艺研究。
2.1 油管结垢分类及成因
我油田油管结垢按照形成原因和使用状况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化学性结垢和物理性结垢两大类。化学性结构就是我们时常见到的管内结晶体, 它是因在温度、压力、物质含量等因素发生化学作用而形成的水垢。物理性结垢主要分为因生产工艺需要往井内注入水泥封堵措施而形成的水泥垢;出砂严重的井内形成的油泥砂垢, 以及环氧粉末管内喷涂的环氧树脂。绝大多数油田水垢分析出来大多数是碳酸钙, 国内外研究表明, 结垢的基本原因是水中结垢离子含量较高而引起的水井油管中Ca CO3的沉淀。
2.2 钻通工艺
油管从存料管架由上料机械手送至钻通工位, 信号开关K1检测到有料信号后, 夹紧装置夹紧油管, 同时锁死上料机械手, 防止误动作;后防喷罩落下罩住油管末端, 形成清洗密闭腔;钻通小车电机启动, 小车前进, 延时后气动球阀打开, 开始供水;启动旋转电机, 钻杆开始旋转;钻通小车行走至端部, 碰到接近开关K2后全速退回, 碰到接近开关K3后停止, 气动球阀关闭, 后防喷罩抬起, 下料机械手将油管送至下料管架, 钻通工序完成, 开始下一循环。
2.3 钻头组件关键技术的研究
钻通钻头为钻通机的主要工作部分, 其工作过程包含扩孔与钻孔两个过程, 整个钻头由以钻头为中心在360°圆周上对称分布四组合金刀头组成, 刀体与刀头采用铜焊。该钻头在使用中发现对普通结垢管及油泥砂管和直径在4mm以内的水泥垢有较好的破碎钻通作用。
该种合金钻头具有以下优点:
(1) 钻头和钻通旋转速度相配备保证钻头旋转形成对管体的包络面达到95%以上。
(2) 四组合金刀头在360°圆周上两两相错对称分布, 尽可能的使切削力在圆周上均匀分布, 减少钻头在切削时瞬间冲击而引起的震动。
(3) 转头整体采用锥形设计, 切削中融合扩孔和钻孔, 能钻削95%以上的垢质管。
(4) 刀体上开出排屑槽, 排屑槽内布置8个Φ3mm的出水孔使切削出的杂物能顺利排出管体, 保证切削正常进行。
(5) 合金刀头采用铜焊在刀体上, 在刀刃损坏后通过加热, 使合金刀头脱落重新进行焊接, 刀体能够反复使用。
2.4 钻头旋转速度与钻头给进速度的研究
在进行结垢管的钻通作业时, 需要根据工程实际需要确立钻通速度, 钻通速度包括钻头旋转速度和钻头给进速度 (小车前进速度) 两个方面。钻头给进速度对钻通效果影响较大, 由于旋转喷头产生的旋转刮削面并不能在特定时刻覆盖整个圆周截面。如果小车前进速度过快, 就会造成油管局部区域未被刮削住, 从而产生三维螺旋线形垢物残留。对于环氧粉末管的涂层钻銑最好能够搭配一台70Mpa的高压水泵, 增加水射流技术的应用, 将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3 结论
油管深度修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对于油管弯曲、绣皮、结垢、堵塞有了技术修复手段, 填补了河南油田在深度修复油管领域里的空白。
(1) 通过力学分析得出用80%塑性变形的弯曲就可以达到矫直目的, 只要弯曲应力大于材料屈服的极限即可。
(2) 矫直机的绕度对于油管的矫直效果起主要作用, 而下压量可以消除油管的不圆度, 对于弯曲度≤50mm有很好的校直效果。
(3) 钻通机和高压水射流内清洗线配合使用, 可大大提高清洗效率和合格率。
参考文献
[1]崔普.矫直原理和矫直机械[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2
[2]刘志亮.矫直机矫直精度研究[J].塑性工程学报, 2005.07
口腔修复工艺学专业毕业生求职信 篇5
你好!我叫xiexiebang,我是一名口腔修复工艺学专业好范文,看到贵公司的招聘公告,正在招聘这方面的好范文数名,得知这个消息后,我写了这封求职信,希望自己可以能够应聘上,恳请主任可以给一次机会我,以下是我的求职信。
大学四年的时间,我读的是口腔修复,当然离开口腔修复方面的书籍以及临床的实践了。学习的课程有:口腔材料学、口腔学、口腔黏膜学、口腔工艺技术学、口腔解剖学、口腔生理学、还有各方面关于假牙制作的工艺技术。这系列的课程学习下来,使我对口腔修复工艺学有了一定的认识和实践能力,可以自己独立完成烤瓷牙的制做、补牙、镶牙等方面的工作。
所以我觉得贵公司这份工作,我是可以胜任的,希望经理看完这封求职信,能够给我一次机会,到贵公司工作。
此致
敬礼!
瓷器的修复工艺 篇6
物理学家与炼金匠师发明欧洲瓷器
众所周知,瓷器是中国最引以为傲的工艺品。早在汉代瓷器便已被发明,到宋代,中国瓷器业已初具规模,并已有零星的产品传入了欧洲。16、17世纪,随着欧洲航海业的发展东西方的通商更为频繁,来自东方各国的奇珍异宝源源不断地运抵欧洲,其中就有不少中国瓷器。对当时的欧洲而言,中国瓷器不仅是名贵的日用器皿,也是时尚的艺术珍品,因此特别受上流社会的追捧,西欧皇室和宫廷更是兴起了收藏中国瓷器之风。随着皇室贵族们对瓷器的痴迷,单是收藏远东而来的瓷器已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欧洲的君王们甚至下令让国内的能工巧匠研制仿造东方瓷器的方法。虽然早在13世纪末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著写的《马可·波罗游记》中已较为详尽地记载了中国瓷器及其制作方法,这为欧洲工匠们研制瓷器提供了不少的材料,但当时欧洲也只能用一些精巧的彩色陶器以及佛罗伦萨研制出的梅第奇软质瓷(Medici porcelain)来仿制中国瓷器。直到18世纪初期,德国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内科医生又兼哲学家的哲尔浩斯(Ehrenfried Walther yon Tschirnhaus)研制出了一种硬质瓷,成为了欧洲瓷器的发明先驱。这种硬制瓷经后人的进一步研制后,便成为了现在人们耳熟能详的迈森瓷器(Meissen porcelain)。
哲尔浩斯在一系列的实验中,发现在不同的温度中将多种的硅酸盐与泥土混合能制作出类似中国及日本的硬质瓷器。大约在1704年左右他为此还向波兰国王兼萨克森公国侯爵奥古斯特二世(Augustus II The Strong艉议兴建一家瓷器厂,但最终被驳回。同年哲尔浩斯成为了年仅19岁的炼金师弗里德里希·伯特格尔(Johann Friedrich B■ttger)的部门督管。而这位声称自己能从一文不值的材料中炼出黄金的伯特格尔并不热衷参与哲尔浩斯研制瓷器的项目,最后还是在1707年迫于侯爵的压力之下才勉强地开始帮助哲尔浩斯的工作。让伯特格尔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正因为他参与了哲尔浩斯的工作才使自己能在欧洲历史中千古留名,成为影响欧洲瓷器发展史的标志性人物。1708年哲尔浩斯去世一周后,帮助了哲尔浩斯研究制瓷器近一年的伯特格尔公然向奥古斯特二世宣布自己能制作出瓷器。他将一种出产于施内贝格(德国萨克森州位于埃尔茨山脉西部的一城市)的瓷土、烧石膏和石英作为原料。经过不停的试验,当伯特格尔把这些原料按照恰当的比例用1300多度的高温加热时,他发现了制造硬瓷的正确配方,制成了一种质地坚硬而细致的瓷,与当时备受推崇的中国外销瓷非常相近,这便为欧洲瓷器史正式揭开序幕。因着伯特格尔制瓷的成功,奥古斯特二世于1709年下令在位于迈森伯特格尔实验室所在的阿尔布雷希特堡中,修建欧洲第一家瓷厂——全名为“波兰国王和萨克森侯爵瓷厂”的迈森瓷器厂。1710年6月6日,“欧洲第一家陶瓷厂”正式开工,生产出著名的迈森瓷器。
早期的白瓷到“迈森蓝”青花瓷
在迈森瓷器厂生产的早期,主要包括两种类型的瓷器产品。一种是在德国被称为“B■ttgersteinzeug”的“红瓷”(它是用粘土和红色玄武土在高温下烧制出一种朱红色炻器,又称它为“玉瓷”,但这种炻器还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瓷器,只是一种质地坚硬的非陶、非瓷、非石的物质,有点类似中国的紫砂陶,后人称其为“伯特格尔炻器”)。这种瓷器精致且非常硬,但相当易碎,器皿身上的装饰通常是用模铸而成,器皿外表均做抛光处理。此类的瓷器主要以巴洛克银器和中国瓷器的样式为仿造对象。另一种,则是于1713年迈森厂向市场投放的,施有釉和彩绘的硬质白瓷。这一时期的迈森瓷器,虽然在质地上已经能与中国瓷器媲美,但是在艺术设计上则相去甚远。为此奥古斯都二世于1719年请来顶级的画家和雕塑家到工厂,为迈森瓷器创造革命性的新设计和色彩。此后,“迈森瓷器”以生产出各式各样形状、颜色和装饰而闻名。至于迈森多彩的瓷器发展历史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人物,则非迈森瓷厂总管贺罗特(Johann Gregorius H■roldt)莫属。他在1723年将搪瓷画引进到瓷厂中,为“迈森瓷器”向多彩瓷器的转变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另外,由于贺罗特精通中国情调的图案设计,并把欧洲本土的花木、虫鸟和历史场景移植进这种情调之中,他设计的图案很快征服了整个欧洲。之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整个欧洲瓷器制造业都受迈森瓷器风格的影响。甚至时至今日,贺罗特的瓷器绘本仍然是迈森瓷厂创作的基础摹本之一。
谈到迈森的彩色瓷器,不能忽略的还有由画师乔基姆(Johann Joachim K■ndler)引进的闻名于世的“迈森蓝”(Meissen Blue,是一种钴蓝色kobaltblau釉)。由于当时中国的青花瓷一直是欧洲市场的珍品,因此研制青花瓷的制作也成了迈森瓷厂想要试图超越中国瓷器的又一重要项目。大约在1736年,迈森瓷厂开始可以稳定地掌握钴蓝色釉下彩的技术,但制成的瓷器中青花的呈色依旧生硬呆板,并不自然。经过多年的实验,迈森瓷器厂终于在18世纪40年代左右,在掌控钴蓝色釉下彩的技术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瓷器上的青花呈色不再是呆板生硬,而是浓淡相间清丽雅致。1745年,乔基姆还创作出标志着欧洲瓷器工艺技术里程碑的钴蓝色釉“洋葱花饰”(Zwiebelmuster,事实上“洋葱花饰”里没有洋葱,“洋葱”之名起于19世纪,可能因为图中石榴与洋葱形似,传误下来。整个图绘以圆形、八角和四方,三种几何样态对称。外缘上12个从花到果的图形,构成三个四方,象征“存在”的和谐状态。以桃、石榴和柑桔三种花列在中间,象征长寿、多子和佛性,从中国花卉转借而来)。与此同时匠师们也逐渐能用“迈森蓝”生动地描绘宫廷或港口场景、动物、
花卉等图案。随着300年来的发展,这家欧洲第一个瓷器厂除了将“迈森蓝”运用得灵活自如外,还创造出多种不同颜色的陶瓷釉,至今共有1万种不同的颜色,其中有400种常用于“釉上彩”瓷器。
历经300年的“白色黄金”及象征贵族血统的交叉蓝宝剑
迈森瓷厂是欧洲首个能生产出瓷器的厂家,在当时而言其制瓷配方可算是全欧洲独家的,因此瓷厂在制造工艺方面受到了极为严格的保密。据说,当时在这里上班的工人都佩戴宝剑,以便与前来偷盗瓷器秘密的人搏斗。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迈森瓷厂的出品均由手艺高超的匠人们手工制作,每件迈森瓷器都是通过不同的模具倒模制作而成的。瓷器上装饰的花瓣、人物雕像头部的关键部分,都是先把陶土填入模子中成型后,再由工人逐件组合于主体上。几乎每件成品都经过80多道工序,对于一些设计复杂的瓷器来说,制作工程历时几个月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全手工的制作、复杂且严谨的制作工序使得迈森瓷器以超群品质著称,世界各地的上流阶层都为它们而醉心。手工精致,出品珍罕,再加上欧洲王公贵族争相以瓷器装饰宫殿,并以使用迈森瓷器餐具为地位的象征,直接导致了迈森瓷器的价格飞涨。其昂贵程度甚至使迈森瓷器价比黄金,因此“白色黄金”(white gold)成为了其代名词。即使在今天,购买“天价”的迈森瓷器产品也仍是一种奢侈的消费。
正如现在的名牌商品一样,为防止外人冒用迈森瓷器的名声粗制滥造,1722年迈森瓷厂开始使用商标。据说,迈森瓷厂利用了源自萨克森公国的族徽,象征着其贵族血统的“两把交叉宝剑”的标志做成了其商标(两把交叉的蓝色宝剑,该商标是瓷器在第一遍烧制后,用手工绘制上深蓝色的双剑商标,然后再上釉进行第二遍烧制,以保证其永不褪色)。按迈森瓷厂建厂生产算起,迈森瓷器到今年已历经了300年的历程,在这3个世纪中“两把交叉宝剑”仅有过很小的改动,因此它已成为了世界上至今仍在流通的最古老的商标之一。
电铲悬臂根部断裂修复的工艺创新 篇7
现有露天矿所用电铲多为20世纪60年代及70年代产品, 经过长时间的运行, 经常由于意外机械事故导致电铲的悬臂根部断裂无法使用, 因没有找到合适的修复工艺, 致使价值20余万元的悬臂长时间闲置, 造成极大的浪费。经过研究探讨, 对多种修复方案进行分析, 确定采用悬臂根部整体更换工艺对电铲进行修复, 修复效果良好。
1 存在问题分析
1.1 悬臂结构及受力分析
以4 m3电铲为例, 电铲悬臂全长10.5 m, 净重9.8 t, 部件总重18 t, 为箱体焊接构件, 悬臂根部为铸钢件, 有2个ф110 mm的销孔, 通过销轴与电铲回转平台铰接, 承受电铲推压机构的全部负荷。
在悬臂上端, 装有天轮和绷绳滑轮组, 提升钢丝绳绕过天轮使铲斗在悬臂前方作上下提升运动, 滑轮组通过绷绳与A型架连接, 使悬臂与回转平台成45°角, 根据悬臂所处工作位置 (如图1) 进行简单的受力分析 (如图2) , 可以看出悬臂根部的支承力A远大于绷绳的拉力B。
1.2 存在问题及对策
查有关资料, 经测算, 根部承受的支承力A=60 t, 绷绳拉力B=30 t, 当电铲超期服役, 悬臂根部磨损严重, 再加上疲劳损伤, 操作不当, 导致悬臂根部折断现象。经过技术人员探讨分析, 确定采取悬臂根部整体更换工艺, 依据立体几何理论进行找正对接, 再经过精心施焊, 可达到使用要求。
A.悬臂根部支承力B.绷绳拉力
2 悬臂修复工艺
2.1 悬臂根部找正理论
由于悬臂轮廓尺寸大 (长10.5 m×宽0.8 m×高1.5 m) , 自身重 (9.8 t) , 立体结构尺寸复杂, 无法在平台上找正, 只有依据立体几何理论在检修车间水平地面上进行找正对接。
理论依据:空间两线段中点的连线外任一点到两线段端点的距离分别相等时, 那么这两线段一定在一个平面上, 在同一平面上的两线段的中点连线分别与两线段垂直, 且线段端点连线分别相等时, 两线段一定平行。
在图3中, AB为天轮轴线上的线段, 点A、B到悬臂中心线EF的距离相等, CD为悬臂根部销孔轴线上的线段, 点C、D到悬臂中心线EF的距离也相等, AB、CD分别垂直于EF, 点O为中心线EF外一点, 且OA=OB、OC=OD、AC=BD。
2.2 工艺实施
1) 在天轮孔中嵌入找正盘, 盘中心钻ф2 mm小孔, 即为天轮中心A、B。在悬臂平面上引出一点O, 使OA=OB (如图4) 。
2) 将铸件悬臂根部与悬臂箱体对接, 并用同心找正杆穿过根部两销孔轴孔, 在找正杆上端分别寻找距销孔外端面各200 mm的两点C、D。
3) 用一根钢丝通过A、B两孔, 绕过C、D两点, 钢丝两端均坠一重物, 使其拉紧, 并在悬臂根部下面两侧各置一千斤顶, 用来调整铸件高低, 保证OC=OD。
4) 在悬臂箱体与铸件连接的侧面用调节螺栓连接, 用来调整悬臂根部铸件的位置, 使AC=BD, 同时兼顾OC=OD。
5) 在保证了平面ABCD外一点O到A、B等距, 到C、D等距, 且AC=BD后, 就一定能够保证AB∥CD, 从而保证了天轮轴孔中心线与悬臂根部销孔中心线的平行, 并都与悬臂的中心线垂直, 达到了悬臂箱体与根部对接的理论使用要求。
6) 在焊工进行施焊作业时, 检修钳工要定时校正AC与BD、OC与OD是否相等。如果出现误差, 要通过调整焊接位置、角度、焊量、速度等因素进行校正与控制, 施焊结束后, 要重新检验AC与BD、OC与OD是否相等, 这是保证悬臂修复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
3 效果与效益
根据此修复工艺对一件因损坏长时间闲置的电铲悬臂进行了修复, 并重新投入使用, 投入使用至今1年时间, 未发现悬臂不正、摇摆等不良情况, 使用效果良好。
修复一件悬臂需钳工、焊工及有关技术人员共6人10天时间, 投入的人员工资、材料消耗 (焊条、氧气、铸件等) 共计1.5万元;而新购置一件悬臂需22.2万元, 因此修复一件悬臂可节约资金20.7万元。
4结语
通过悬臂根部断裂修复工艺的创新, 成功地解决了悬臂断裂无法修复的问题, 此工艺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并且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于德君.矿用电铲电气传动系统对比与实用性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 (7) :77-78.
[2]易剑辉, 叶喜平.2300XP电铲勺杆的矫正[J].铜业工程, 2012, 116 (4) :39-41.
海底电缆的故障检测及修复工艺 篇8
关键词:海底电缆,故障检测,修复
0 引言
随着海洋石油工业的发展,多样化的海上石油平台日益增加,而作为海上各平台间的动力传输设施的海底电缆,其安全性和重要性越来越广泛地受到关注。由于海底电缆线路具有隐蔽性和重要性,一旦海底电缆发生故障,不但会严重影响海上石油平台的正常生产,造成很大的原油产量损失,而且还会影响平台工作人员正常工作和生活,因此如何准确、及时地检测并修复海底电缆变得尤为重要。
1 海底电缆的故障原因和类型
引起海底电缆故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海底电缆本身材料或制造、敷设过程中存在缺陷,使其在运行中易受电、热、化学、环境等影响而发生不同程度的老化,导致电缆性能的劣化。但根据目前国内外海底电缆的运行经验,其故障原因大多是外力(如抛锚、拉拽、摩擦、挤压)损伤电缆或海洋生物局部腐蚀电缆等[1]。
按照故障出现的部位,海底电缆故障可分为线芯断线故障、主绝缘故障和护层故障;按故障性质(阻抗性质),海底电缆故障可分为低阻性故障和高阻性故障。低阻性故障也称短路故障,是指故障点处的绝缘电阻下降至该电缆的特性阻抗,甚至直流电阻为零的故障。高阻性故障是指故障点处的直流电阻大于该电缆的特性阻抗的故障,其可再分为断路故障、高阻泄露故障和闪络性故障[2]。
2 海底电缆的故障检测方法
一般电力电缆故障点的查找要经过初测、预定位和精确定位三个步骤[3]。同样,当海底电缆出现故障,在采取停电、断电、放电、验电等基本安全保障措施后,一般先初测,即通过用万用表、兆欧表测直流绝缘电阻(相与相间、相与地间),再根据直流绝缘电阻的测量情况,结合海底电缆的实际情况初步判断故障的类型;然后预定位,即根据故障类型,采用相应的测量方法,测出故障点的大概位置;最后精确定点,即依据已测出的故障点大概位置,沿着电缆的敷设路径仔细测查故障点,直到找出精确的故障点位置。海底电缆的故障检测流程如图1所示。
在确定海底电缆的故障切除点后,通常通过经验数值和手工比较的方法计算所需备用海底电缆长度。在浅海领域(水深50m以内),通过海底电缆修复工艺中最常用的入水角度α(经验值一般接近60°)和近似模拟,可计算出所需备用海底电缆长度。海底电缆修复所需备用电缆长度的计算如图2所示,所需备用海底电缆的最小长度Lmin和切除电缆的最小长度Wmin(包括故障破损段、进水段)的计算式如下:
式中α为故障修复作业时海底电缆的入水角度,H为从海底至维修船舶甲板之间的垂直距离;B为海底电缆维修平台长度的1/2,D为海底电缆故障检测出的破损段,δ为进行海底电缆修复所需的冗余长度。如果切除海底电缆的长度W≤Wmin,则修复海底电缆故障时所需的备用海底电缆长度L应满足L≥Lmin;反之W>Wmin,则L应满足L≥Lmin+W-Wmin。
现以一个海底电缆故障点查找及修复实例对海底电缆的故障检测流程进行说明。2011年3月22日下午JX1-1油矿突然停电,严重影响了各平台正常运行,经排查判断是CEPA平台至WHPB平台的海底电缆出现了故障。2011年3月23日测试人员对故障海底电缆的直流绝缘电阻进行检测,用万用表初测的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见,此海底电缆的三相全为低阻性故障,故选择低压脉冲法分别对故障海底电缆的两端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图3所示。从万用表测得的直流绝缘电阻数据可以判断,是海底电缆的三相接地出现了故障,虽无法测量故障海底电缆的全长,但可通过低压脉冲法对故障海底电缆两端的测试获得结果,即故障海底电缆的全长=127.7m+4202.3m=4330m。
由于海底电缆的敷设路径为蛇形路线,因此不能直接按直线长度进行精确定位,需按照海底电缆的实际长度折算成坐标直线距离,如图4所示,图中A点为检测出的海底电缆故障点位置,B点为折算成直线距离后的海底电缆故障点位置。根据海底电缆的故障检测结果,故障点距离CEPA平台127.7m(即图4中的A点),距离WHPB平台4202.3m,按每1000m损失50m为计算标准,可将海底电缆长度127.7m折算成坐标直线距离121.3m(127.7m×950/1000=121.3m,即图4中的B点),由此得出海底电缆故障点的位置在距CEPA平台直线距离121.3m处。后经海底电缆故障抢修项目组检验,该故障定位结果是比较准确的,为海底电缆的故障修复工作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对此次故障原因调查后发现,这是因作业船施工时刮擦到海底电缆,使其受损,又经长时间海水浸泡最终导致海底电缆发生接地故障。
3 海底电缆的修复工艺
由于海底电缆故障的修复工作主要依靠浮吊等作业船舶的支持,因此容易受到天气情况的影响,施工时应避免在阴雨、大雾、大风、浪涌过高等极端天气下进行。不同种类海底电缆的修复工艺不同,本文将针对浅海(水深50 m以内)的交联聚乙烯(XLPE)绝缘铅套粗钢丝铠装海底电缆故障的修复工艺进行介绍[4]。
该类海底电缆典型的修复步骤如下:a.在海底电缆故障点定位后,船舶在拟定的故障点就位。b.潜水员在水下探查,确定海底电缆的故障位置,然后用高压水枪或其它吹泥设备,沿海底电缆走向将拟定故障点处海底电缆冲出,由水深、电缆可弯曲半径、故障点切除余量等因素决定需冲出的海底电缆长度。c.计算需要的备用海底电缆长度。d.潜水员在水下先切割电缆,然后在去除破损段的海底电缆两头安装防水组件并做好标记(标记为1号和2号)。e.采用就位在海底电缆断点1号标记处附近的浮吊,将故障海底电缆吊出水面并固定在作业平台上,在切除损坏点和进水部分后,对海底电缆进行导体直流电阻、绝缘电阻、铅护套直流电阻均匀性等测试和耐压试验,以排除其他故障情况[5]。f.采用海底电缆的专用接头将备用海底电缆与1号标记处的海底电缆端连接,再一起放回海底。g.将浮吊移至海底电缆断点2号标记处,将故障海底电缆吊出水面并固定在作业平台上,在切除损坏点和进水部分后,对海底电缆进行导体直流电阻、绝缘电阻、铅护套直流电阻均匀性等测试和耐压试验,以排除其他故障情况。h.采用海底电缆的专用接头将备用海底电缆与2号标记处的海底电缆端连接,再一起放回海底。i.对修复后的整根海底电缆进行导体直流电阻、绝缘电阻、铅护套直流电阻均匀性等测试和耐压试验,确认以上测试结果均满足最新API Spec17E标准[6]。
4 海底电缆的故障预防措施
海底电缆是海上各类平台间必备的动力传输设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因其所处环境(海洋环境)的特殊性,使得维护和保养工作非常困难,一旦损坏,往往会造成严重的损失。安全、规范、合理地进行海底电缆的施工,以及加强在海底电缆使用过程中的维护工作,对预防海底电缆故障尤为重要,因此建议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规范海底电缆的施工工艺,严格按照规范标准执行海底电缆的施工全过程,最大限度地避免海底电缆在敷设、掩埋、修复等过程中造成永久性的损伤缺陷,从而保证海底电缆的正常运行年限。
(2)收集整理相关的海底电缆资料,跟踪海底电缆的使用状况,定期对海底电缆进行检测并记录相关的数据。密切关注海底电缆在操作使用过程中各种参数的变化情况,及时分析判断海底电缆的使用状况。
(3)规范管理船舶的停靠、抛锚等活动,船舶在油田海域抛锚时应先取得油田管理方的许可,由油田管理方提供允许的抛锚坐标,方可在允许的指定区域抛锚。
(4)经常对海底电缆护管、锚固件等进行例行检查,发现损坏立即修复,防止护管断裂使沿海海底电缆落入海中。
(5)加强巡视工作,平时在油田值班的工作船,应经常沿海底电缆的敷设路径巡视,以防过往船舶及渔业捕捞作业等危及海底电缆的运行安全。
(6)做好应急方案和应急计划,一旦海底电缆出现故障可及时修复,将损失降到最低。
5 结束语
本文针对浅海油田海底电缆出现故障,探讨了海底电缆故障检测及修复工艺。文中提出的检测维修技术在SZ36-1、JZ21-1和JX1-1等油田的海底电缆维抢修工程中得到了多次应用。
参考文献
[1]徐丙垠.电力电缆故障探测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2]杨忠,周鑫,牛海清.电力电缆故障定位技术综述[J].电气应用,2008(21):86-90.
[3]张文国,刘效国,曹志阳.海底电缆修复工艺及方法[J].电工技术,2010(6):56-57.
[4]韩伯锋.电缆故障闪测原理与电缆故障测量[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5]韩伯锋,张栋国.电缆故障闪测原理与电缆故障测量[J].电工技术,1991(10):41-43.
回转窑托轮缺陷的焊接修复工艺 篇9
此回转窑的托轮材质为ZG340~640铸件,在粗车过程中有1件托轮出现了夹渣、裂纹缺陷,为保证产品质量,降低制造成本,我们对此件托轮的缺陷进行了修复处理。
1 修复方案的选择
1.1 焊接性分析
ZG340~640铸钢件的化学成分及机械性能见表1。
该材料含碳量高,抗裂性差,用常规法补焊,在熔池及其周围由于温差极大及温度突变,极易产生裂纹,达不到补焊质量要求。
1.2 补焊修复用材料
(1)过渡层材料的选择
为了保证根部焊道热影响区的补焊质量,考虑焊缝金属与母材的强度、韧性与补焊层更好地结合,选用A507奥氏体不锈钢焊条作为过渡层材料,此焊条具有良好的抗裂和抗氧化性能,可交直流两用,有良好的操作工艺性能。
(2)补焊材料的选择
为了保证托轮的使用性能,焊接材料宜选择等强或弱强高韧性材料,焊补缺陷区的主体材料选用J507碱性低氢型焊条。该焊条直流反接,可进行全位置焊接,具有优良的焊接工艺性能,电弧稳定,飞溅少,易脱渣,其熔融金属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抗裂性能,抗低温冲击韧性好。
两种焊条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见表2。
2 焊接修复工艺
2.1 焊前准备
焊接前用烘干箱将焊条预先烘干,J507焊条烘干350℃×1h,A507焊条烘干280℃×1h,烘干后放在100~150℃恒温箱中保温,随用随取。
2.2 托轮清理与检测
在焊接前先对托轮进行清理和探伤,对托轮的缺陷部位进行人工清理,清理后再用煤油进行清洗,然后经风干处理后进行探伤。
探伤的主要内容是超声波和磁粉探伤,超声波探伤是对托轮的外表面进行检测,以检测其内部的缺陷情况,如有缺陷,清理后处理。磁粉探伤是对托轮所有的内、外表面进行检查。
2.3 缺陷的处理
此托轮缺陷有两处,一处为托轮内孔夹渣,深入到工艺孔,此处采用单面U型坡口,背部加垫板的形式进行焊接,以减小焊接量,保证焊接质量,见图1a。
另一处缺陷为托轮外圆表面裂纹,深度较浅,此处将缺陷清理后,边缘修磨成与U形坡口侧面相近的角度,并平滑过渡,然后进行焊接,见图1b。
开坡口时采用碳弧气刨,成型后的坡口必须清除所有缺陷,最后用抛光砂轮对坡口表面进行打磨修整,达到施焊条件。
2.4 焊接参数的选择
(1)由于托轮材质为ZG340~640,外形为厚壁大刚度构件,为防止在焊接过程中产生裂纹,施焊前必须进行预热,而且焊接过程中要对焊接温度进行严格控制,补焊后还需进行热处理,以消除焊接残余应力。
(2)焊接参数。补焊材料采用ϕ4.0mm J507碱性低氢焊条,堆焊打底采用ϕ3.2mm不锈钢A507焊条,焊接参数见表3。
(3)焊后热处理工艺曲线见图2,每小时升温不大于50℃,升至550~600℃,保温8h,冷却时每小时降温不得大于100℃,200℃以下可出炉。
3 焊接
焊接前先将缺陷部位全部清理干净,然后进行缺陷部位的焊接。
3.1 托轮缺陷处的焊接
首先将托轮缺陷处按图所示开出坡口,并清理干净,探伤无缺陷后进行补焊,补焊时采用A507焊条进行打底,用J507焊条填平。
3.2 焊接注意事项
(1)焊接电流尽量选用电流下限,实际操作中ϕ3.2mm焊条取I=90A,ϕ4.0mm焊条取I=120A。
(2)采用短弧法进行焊接,打底焊及与母材熔合焊时采用窄道不摆条焊法进行焊接,减小熔合比,降低焊缝中含碳量,减小裂纹倾向,收弧时注意填满弧坑。
(3)焊接时各层的每道焊缝应用小手锤进行锤击以减少焊接应力。
(4)焊接后坡口边缘处焊缝与内、外表面必须平滑过渡,不许有表面缺陷。
(5)焊接时每层焊缝的高度不宜过大,以不超过3mm为宜。
4 质量检查
焊接过程中,每焊完一道后要清渣及锤击,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及时发现缺陷并处理,焊后对焊缝进行超声波检查,要求无裂纹。
5 焊后热处理及加工
由于托轮内孔补焊面积较大,焊后要进行热处理以消除焊接应力。在加工过程中,找正要合理、精确,由于补焊处硬度较高,所以在加工时要注意控制进刀量以防刀具损坏,如在加工过程中发现个别区域焊缝加工余量不够,可再进行补焊,补焊的要求与初次补焊相同,补焊完后再进行加工。
6 结论
采用上述补焊工艺,成功地对3.3m×50m回转窑一件有严重缺陷的托轮进行了修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没有因为缺陷修复问题影响托轮的使用,不但为公司节省了大量的原材料费用,而且保证了产品质量。
参考文献
[1]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液压缸支承轴修复工艺的改进 篇10
液压缸在使用过程中,支承轴在支承轴套内频繁径向运动,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支承轴与支承轴套之间会产生磨损。随着磨损量的逐渐增加,支承轴与支承轴套之间的间隙越来越大,液压缸将不能正常使用。
支承架为整体铸造的液压缸,其支承轴磨损后,不能用气割方法将支承套筒从液压缸筒上切割下来,再更换支承架。这是因为缸筒在气割的高温作用下会产生变形,甚至造成整个液压缸报废。
传统的修复方法如下:先将支承轴磨损部位进行堆焊以加大尺寸,然后采用角磨机打磨方法恢复原尺寸。此种手工打磨方法费工、费力,且打磨后的支承轴表面粗糙、凹凸不平、质量很差,不能达到液压缸修理的技术要求。
为此,我们对传统修复工艺进行了改进。主要做法如下:先加工2个移动式液压缸V型专用夹具,用于在镗缸机底部平台上支承和固定液压缸;再在镗头的中心位置加工1个中心孔,安装一套可调整、拆卸且带有磁性的找正顶尖工具;最后在镗头上安装适于加工支承轴且带有进给装置的夹刀器和专用刀具。如附图所示。具体加工步骤如下:
(1)补焊和清理
将磨损后的支承轴进行补焊并清除焊渣,注意补焊后的支承轴应当留有足够的加工余量。将补焊后支承轴高低不平处用角磨机稍加打磨,再将支承轴根部磨平,以便于切削加工。清理2个支承轴上的定位中心,以便于找正时使用。
1.夹刀器和专用刀具2.可伸缩同轴度找正顶尖3.液压缸V型专用夹具4.水平找正仪5.水平调整螺母
(2)找正液压缸位置
用螺栓将2个V型专用夹具固定在镗床加工平台上,使用该夹具调整液压缸与平台的平行度和液压缸与刀具的垂直度。
液压缸的平行度和垂直度确定后,在镗头中心孔中安装可伸缩同轴度找正顶尖,并以找正顶尖为基准来找正支承轴定位中心。支承轴定位中心找正后,在加工支承轴时,便可保证镗头上的切削刀具与支承轴达到所要求的同轴度。
上述找正工作完成后,用压板和螺栓将液压缸固定。
(3)切削加工
将具有进给装置的切削刀具安装在镗缸机镗头上。安装时要确保刀具的刃口比夹刀器高出10~15mm,这样可使刀具受力强度增高,并可消除刀具振颤。
刀具调整好以后,即可对液压缸支承轴进行切削加工。切削1刀后再调整进刀量继续切削,直至将支承轴切削到规定尺寸为止。切削完1个支承轴后,将液压缸旋转180°,用同样方法找正并切削加工另1个支承轴。
齿轮副的变位修复和工艺改善 篇11
梅山热轧板厂分卷线卷取机主传动为二级齿轮传动。齿轮传动系统示意图如图1所示, 其Ⅲ轴大齿轮安装在卷筒主轴上, 与卷筒成为一体, 卷筒组件共有2套, 以半年为周期交叉使用和维护, 而大齿轮也随之进行周期维护和保养。在这种情况下, Ⅱ轴小齿轮需要和2个Ⅲ轴大齿轮进行配对使用, 加剧了Ⅱ轴小齿轮的磨损, 同时也交叉加剧了Ⅲ轴大齿轮的磨损。梅山热轧板厂曾经采用2个Ⅱ轴小齿轮分别配对Ⅲ轴大齿轮使用的方案, 磨损情况虽有改善, 但也使与Ⅰ轴齿轮配对的Ⅱ轴大齿轮, 因多次的拆装而报废。1993年至1999年之间, 几乎每3年就需要更新一组齿轮 (3只) 。2000年将软齿面改为中硬齿面后, Ⅱ轴小齿轮的磨损更加严重。2004年初针对磨损的一对齿轮和Ⅱ轴小齿轮, 提出了利用变位技术来维修大齿轮, 同时对齿轮副的粗糙度、硬度、热处理监控及齿轮表面硬度软化等进行规范和要求, 经过3年的使用, 磨损情况有明显改善。
1.电机, 850 kW, 0~300/1 200 r/min;2.齿轮轴Ⅰ (小齿轮1) ;3.齿轮轴Ⅱ (小齿轮2) ;4.Ⅱ轴大齿轮 (大齿轮1) ;5.Ⅲ轴大齿轮 (大齿轮2) 。
2大齿轮2变位修复
2.1齿轮参数
齿轮的主要参数见表1。齿轮的材质为42CrMo, 原设计硬度为HRC26, 后改硬度为HRC37。
2.2大齿轮2磨损状况测量
大齿轮2共有2只, 与小齿轮2交替使用, 分别称为大齿轮A、大齿轮B。其磨损状况的测量见表2。
2.3齿面磨损量估算
齿轮为单侧啮合, 单侧磨损较为严重, 另外一侧仅有少许点蚀和贝壳坑, 深度不超过0.1 mm (ΔS″=0.1 mm) 。由表2可以看出, 大齿轮齿面单侧磨损量为ΔS′≤561.568-559.200=2.368 mm, 存在Δwk=ΔSmax=ΔS′+ΔS″=2.468 mm。
由下式[1]
undefined
可以确定大齿轮2变位系数的范围:x<-0.23。按此变位修复的大齿轮2就可以得到全新的齿面。从实际维修的角度出发, 磨损的大齿轮设计为负变位, 同时小齿轮2为正变位, 大齿轮2负变位的变位传动有利于降低传动的振动、延长小齿轮2的寿命。
2.4齿轮变位系数选定
从变位系数的“线位图” (见图2) 上可以查找并确定大齿轮2的变位系数[2]。按照大小齿轮齿数比undefined, 依④ 线和20°压力角线, 可选择大齿轮2的变位系数x2=-0.32, 满足x<-0.23的要求。再根据零变位的原则, 小齿轮2的变位系数确定为x1=0.32。同时, 根据x2=-0.32, 由|2xmsinα|>|ΔS|可以得出, 当齿面磨损厚度S≤3.5时, 都可以用x2=-0.32来变位修正。
2.5齿轮工艺参数调整
按选定的变位系数对齿轮的原工艺参数进行调整, 并拟定变位齿轮的全齿高与标准齿轮的齿高相等, 即齿高系数h*=1.0, 计算结果见表3。
3齿轮强度校核
3.1齿根弯曲强度校核
正变位齿轮的齿厚比其标准齿轮的齿厚大, 即抗弯的强度变大。小齿轮2采用正变位设计后, 其齿根弯曲强度提高, 不必再进行校核。大齿轮2由于采用的是负变位设计, 分度圆及齿根处的齿厚比标准齿轮的齿厚减少了, 齿根弯曲强度也有所变化, 故需对其齿根的弯曲强度进行核算。
由齿根弯曲强度公式[2]
undefined
式中 σF为齿根弯曲强度;K为载荷系数;T为转距;YFa为齿形系数;YSa为应力修整系数;Yεa为重合度系数;b为齿宽;d为直径。
得到
undefined
式中 上标“′ ”表示变位前的齿轮参数;上标“″ ”表示变位后的齿轮参数。
通过查图可得到[2]:
x2=-0.32、z=82, 得Y″Fa=2.35;x2=0, 得Y′Fa=2.28;
x2=-0.32、z=82, 得Y″Sa=1.62;x2=0, 得Y′Sa=1.75;
x=0、αn=20°, 得αt=20°;z=82、αt=20°, 得undefined, 则εa=0.8。
查得Yε=1;通过计算:η=1.04。
各结果列表如表4所示, 即大齿轮2经过负变位设计后, 齿根弯曲应力是原来的1.04倍, 基本上保持了变位前的抗弯曲能力。
3.2接触强度校核
齿面接触强度[2]
undefined
式中 ZH为节点区域系数, 由x=0、β=0°、αn=20°, 查得ZH=1.5;ZE为弹性系数, Z′E=Z″E;Zε为重合度系数, 当εa≤1时[2], Zε=1。
从上述数据可以发现, 变位前后的σH相同, 未造成接触应力的增加。
3.3其他校核
在对应力校核的同时, 也对正变位的小齿轮2齿顶厚度、根切最少齿数、顶切最少齿数、必要的重合度、啮合不干涉等进行校核, 结果均合格。
4工艺优化
大齿轮2进行变位修复后, 必须新制一个正变位的小齿轮2与之配对使用。为了强化新制小齿轮2轮齿的表面质量, 增加使用寿命, 对新制小齿轮2轮齿的加工精度、表面硬度、齿面软化、热处理等提出了具体要求。
4.1齿面硬度与加工精度选择
为了提高齿轮的耐磨性能, 有必要提高齿面硬度。在历次修复过程中发现齿面的耐磨性能不仅与硬度有关, 还与齿面的加工精度有关。在以往新制小齿轮2 (材料为42CrMo) 的使用中发现, 将其硬度由HRC26提高到HRC37时, 如果加工粗糙度不提高或仅由1.6提高到0.8, 则齿轮的使用寿命相差不大, 但当加工粗糙度提高到0.4时, 使用寿命可以提高达3倍, 其原因可能是软齿面对表面的细微缺陷不敏感、而硬齿面对表面的细微缺陷敏感所致。因此, 在此次修复中将硬度由HRC26提高为HRC37, 加工粗糙度由1.6至少提高到0.4, 有效硬化深度3.2 mm, 心部硬度为HRC26。
4.2齿面软化
本齿轮副在1996年新制时, 首次采用了中硬度 (HRC37) 齿面, 但小齿轮2的使用状况 (以单位面积的点蚀数为考量) 反而不如原来低硬度齿面。因为齿轮硬度和强度的提高, 降低了小齿轮2的塑性。齿面屈服强度越高, 齿面塑变的可能性越小, 尤其对曲率半径较小的小齿轮, 更为严重。因此增强齿面的塑性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经研究决定, 利用铁素体屈服强度较低的特点, 作为易塑变的介质存在于调质基体组织内, 进而达到工业跑合改善齿面接触精度而均载的目的。
为此, 在2002年新制小齿轮2时, 采用亚温淬火工艺, 将原来的加热到高温860 °C、30 min (盐浴炉) 、油淬、560 ℃回火1 h的热处理工艺, 改为790 ℃ 、10 min (盐浴炉) 、油淬、560 ℃回火1 h的热处理工艺。本工艺使铁素体 (F) 的含量由0%上升为3%左右, 从而大大的提高了齿面的塑性, 使局部过载区微塑变, 达到了早期跑合均载目的。本齿轮使用了3年, 齿面状况及磨损远好于前几次修复或新制的齿面状况。
4.3热处理监控
本齿轮副材料为42CrMo, 高温高硬度 (HRC37) 热处理工艺为高温860 ℃、30 min、油淬、560 ℃回火1 h, 有效硬化深度3.2 mm, 心部硬度HRC26。在调质过程中, 淬火硬度往往达不到热处理的技术要求, 而厂家常常采用较低回火温度的办法来使硬度达到要求, 这就导致了齿轮心部塑性和韧性的下降。在调质处理检查时, 须对热处理过程进行监控, 防止厂家以较低回火温度来增加硬度的情况发生。
5结束语
通过对大齿轮2进行变位修复, 对小齿轮2进行配对新制, 且对其热处理工艺、加工精度等技术要求进行改善, 对加工的过程进行监控, 有效地解决了齿轮的磨损情况。
参考文献
[1]叶克明.齿轮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