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质量

2024-09-30

运动质量(共11篇)

运动质量 篇1

江干区始终秉承“体能与技能和谐提高”的体育教学理念,并从2007年开始坚持每年进行运动技能的检测。因此,一线教师对技能教材的处理日趋成熟,对技能教学的探索渐入佳境,学生的技能水平也逐年提升。笔者作为江干区的一名小学体育教师,以亲历者的视角,就江干区体育学科“围绕运动技能检测,有效提高学生运动技能水平的实践探索”谈一下体会与收获。

一、立足规范意识,理解检测意图

在实施体能检测之初,一线教师有“测什么”、“怎么测”等疑虑,但随着区进修学校体育教研员莫豪庆老师在“主题活动”、“教研活动”、“教师培训”等活动中的明确解析,体育教师们很快接纳了“技能检测”这一措施,深入其中受益匪浅。

(一)明确教材内容

随着《江干区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和考核内容实施建议》的推广,让一线教师知道每个水平段不同年级、不同学期需要完成哪些教学内容及其标准,为实施技能检测搭建了平台,为各校教研组探索技能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深究教材内涵

为了避免在技能检测引导下的体育教学走入“唯技能”的歧途,江干区体育教研员引导教师深入挖掘技能教材的内涵,从能力发展的维度分析技能教学,从能力发展的要求真正落实技能教学,并以能力的提升反哺技能的掌握。这些先进观念随着体质检测的实施,逐步渗透于一线教师的教学思考中,并对技能教学与检测起着导向作用。

(三)优化课堂设计

如何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落实技能教学的目标、如何在课堂设计中体现教师自己对技能内涵的认识、如何在技能检测的要求下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等问题依然困惑着一线教师,随着《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体育教材教法与单元计划》的引领和技能检测项目在体育教学中的落实,清晰指明了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需要追求的方向。

二、理性看待技能检测,欣喜收获成效

技能检测的提出和实施,始于怀疑和抱怨,伴随争论和疑虑,最终获得认同和赞许。

(一)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与提升

1. 技能学习内容日趋全面:

由于技能检测的实施,使一度被抛弃的教材如跳箱、山羊、单杠、侧手翻等重新回归课堂,让学生的技能学习内容日趋全面。

2. 技能学习衔接紧密:

针对某一单项技能的教学和掌握,江干区对不同阶段、不同学年制定了延续性的目标,使得学习内容衔接更为紧密。如小学的篮球教材,一年级的目标是学生能够进行原地运球练习,知道拍球和运球的区别,在30秒内能完成原地运球16次以上;二年级的目标是学生能熟练地进行原地运球练习,知道拍球和运球的区别,初步学会慢走运球,在30秒内能完成原地运球20次以上;三年级的目标是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左右手原地运球,能进行直线运球跑,在30秒内能完成原地运球45次以上,男生能在21秒内、女生在32秒以完成25米往返运球跑;四年级的目标是男生能在20秒、女生在30秒内完成25米往返运球跑练习;五年级的目标是男生能在18秒、女生在25秒内完成25米往返运球跑练习;六年级的目标是男生能在16秒、女生能在21秒内完成25米往返运球跑练习。

3. 单项技能的检测效果逐年提升:

技能检测的实施,让学生的技能掌握更为扎实,技能水平不断提高。以笔者学校为例,四年级篮球25米往返运球跑的优秀率分别是2009年的37.2%、2010年的52.8%、2011年的70.37%和2012年的87.22%,四年级仰卧推起成桥的优秀率分别是2008年的46.3%、2010年的72.17%、2012年的91.16%。

4. 在技能水平提升的同时收获体能成果:

在技能水平提升的同时,促进了学生的体能发展,体能的提升也反哺了技能的水平,这是“体能与技能和谐提高”在学生身上的显现。正是基于对技能水平的不契追求,笔者学校在历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检测”中呈现了稳步上升的趋势,纵观整个江干区的体质检测数据更是多年占据杭州市前列。

(二)重建学科认识,直显学科价值

1. 重建学科认识:

很多时候,体育教师迷失在学科的定位中,而家长、社会对体育存在着可有可无的狭隘认识,也影响了教师和学生。江干区提出和实施的“技能检测”,是给体育教师重建学科认识的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

2. 直显学科价值:

技能检测的提出和落实,是以检测为手段,承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惠及在校每一位学生的一项措施。体育学科的存在价值由于有了技能检测的体现,变得更为直观。

(三)教师在技能教学方面的历练与提升

1. 认识自己在业务能力上的短板:

技能检测项目涵盖面大,涉及田径、球类、技巧、攀爬等小学阶段的各个教学大项,小学体育教师需要探究和实施这些教材内容,但很多时候会出现精于某项,而不能达到样样精通。但随着技能检测的实施,促使教师主动地全面梳理自身业务能力,其中的短板就是教师需要提升的层面。

2. 调整自己对技能教学的认识:

在实施技能检测之前,对于某项教学内容,教师的理解和认识一般局限于自身学习经历与教学体验,容易停留于浮浅的“就技能教技能”的认识层面,没有从更深层次去仔细探究。而技能检测迫使教师调整自己的认识,从能力发展、教材功能与价值等各个角度去深挖技能教材,落实教材内容与四个方面学习目标,从而使技能教学真正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运动质量 篇2

报告

2017 年,潮州市体育运动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及《潮州市现代职业教育发 展规划(2015-2020 年)》等文件精神为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依法治校的进程,为国家培养中等体育专业人才,促进体育事业发展,承担中专学历教育。创建设施好、质量高、师资优的民主、和谐的体育学校,力争为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以更优质的教育服务满足社会多 元化、优质化、个性化的人才培养需求,为每一位学生都创造人生出彩的机会。1.学校情况 1.1 学校概况

潮州市体育运动学校成立于 1999 年 9月,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潮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国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学校的办学目标是:面向21世纪,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把学生培养成思想高远、情趣高尚、身体健康、会学习、能创造、有个性,学校近期目标是:以群众体育为先导,以完成市、省运会参赛任务为主线,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实现“轻负担,高质量,使每个学生都感到教给他的东西终身受用不尽;使学习成为一种快乐的工作。1.2 学生情况

学校以三年制体育运动中职教育为主,设有运动训练和社会文化艺术两个专业。现有在校生 200人。附属体育幼儿生300人。在校生规模总体稳定。2017 年学校计划招生 100 人,毕业生 50 人。就业率100%。1.3 教师队伍

学校现有在编人员14 人,专业教师 10 人,生师比 20:1。2017 年学校师资队伍各项指标均较 2015 年有所提高,专任教师 100% 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拥有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 7.7%。1.4 设施设备

学校环境优美,学校设施设备先进,实施信息化管理,是节能环保、绿色、智慧校园。学校总建筑面积为5000平方米,学生宿舍建筑总面积为 1000平方米,宿舍床位数120张,学生就餐人数 100 人,实设餐位数 100 个;学校共有计算机 50 台,生均为 0.40 台。学校遵循先进性与适用性相结合的原则,按照专业教学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从发展学生能力与特长出发,为开展教学实践、师资培养、学生训练、社会培训提供了保障。2.学生发展 2.1 学生素质

潮州市体育运动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始终把学校的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建立了由校部、教务科多层次的德育工作管理模式,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学校配有专人负责学生的思想教育,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学生档案的管理;学生宿舍管理以及团员的组织管理。学校定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有意义的活动;每学年初对中一学生进行军训并组织学生参观军训活动,学习英雄的精神;每学期聘请派出所副所长为学校法制副校长,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让学生学法、懂法、守法;每年的新年开展元旦文艺汇演,六月开展六〃一联欢会,艺术专业学生就业汇演暨推荐会,丰富了学生生活,寓教于乐。每当有重大事件发生时,我们更是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平时,我们在校广泛开展“微笑给自己,自信人生”和“微笑给世界,文明修身”等主题教育,培养青少年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把德育教育落实到实处,提高学生自身素养。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体为主不断加大教学改革力度,积极探索与时俱进的人才培养途径,形成自身文化和教学特色,学生素质和能力得到有效培养,100%的学生能够顺利毕业,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在基础理论课教学中,学校使用中职教材,在做好基础课程教学的基础上,更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体育类高考考学的理念,激发了学生文化学习的兴趣,优化了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在学生体质锻炼中,本着学校的特点,每学期积极组织开展体育节运动会、篮球比赛等活动,动态监控学生体质情况,有效提升了学生体质水平,学生在各级各类体育赛事中都能取得佳绩。2.2 在校体验

2017年,学校大力推行关注有效教学行动,重视学生对学校教学管理、教学教学工作的监督与反馈,积极开展督教督学、评教评学活动,全面了解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对学校教学的满意情况,并根据数据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帮助全体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能力。2017 年学校组织开展了全校学生评教活动,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满意率达 90%以上,学生在教学工作的监督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校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将管理融入发展,确保学生工作有生机、有活力。学校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抓手,为学生搭建挖掘并展示自身才能的舞台。学校举办迎新生迎元旦、体育节活动。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活动等都已经成为学生关心关注、热情参与的集体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本校团委和学生会联合倡导发起“放下手机,捧起书本,做文明人”的倡议活动。全校师生参与活动, 各班学生代表在横幅上签名响应支持。该活动针对学生使用手机的现状,倡议同学们消除课堂陋习,提高学习效率;养成良好习惯,合理使用手机;发挥榜样作用,引领清新风气;开展教育活动,营造学习氛围。2.3 资助情况

学校学生资助工作操作有序,流程清晰,实施到位。根据潮教育局相关文件,中职学校全日制学生享受免学费政策的精神,潮州市体育运动学校于 2017 年 9 月申报免除学费 132人。同时为了减轻困难学生的求学压力,学校帮助 12 名学生申报了中职助学金。5名精准扶贫的学生。在发放助学金和奖学金的过程中,学校完全按照上级要求,所有资金都打入受助申请学生的中职卡内,做到专款专用,保证资金的及时准确到位。2.4 就业质量

学校就业工作始终围绕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市场人才需求有序推进,积极做好毕业生各项工作,认真完成毕业生生源信息的采集、核对和上报,毕业证的办理,毕业生派遣工作。就业协议书、双向选择推荐表、毕业生登记表等证书的领取和发放。毕业生签约情况统计,毕业生档案材料整理。确保毕业生顺利毕业。我校 2017 届毕业生 50 人,就业率100%。2.5 职业发展

学校本着“教育为人民服务,学校为学生着想”为理念,以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为指向,建构中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评价体系,认真把握好“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不同要求,对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实施发展性引导,学生能尽快适应岗位,融入社会,具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岗位迁移能力。学校大力推行实践性教学,坚持以“产、教、”校园结合的教学形式,“教、学、用”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发展,打破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人才培养传统模式。3.质量保障措施 3.1 专业动态调整

学校坚持“学校围绕市场转、专业围绕行业转、人才培养围绕行业需求转”的建设理念,认真研究分析潮州体育建设发展走向,形成贴近市场、培养现代服务业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专业建设特色。为更好满足市场新兴业态及家长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为学生拓宽学历提升的立交桥。3.2 教育教学改革

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学校根据专业特征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律,在“校园共育、成人成才”的人才培养模式统领下,开展各种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幼儿园,体育培训中心,教育培训机构有机结合。学校遵循先进性与适用性相结合的原则,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从发展学生能力与特长出发,在建好校内实训基地的同时,学校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目前建有多个主要的校外实训基地,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与所学专业相适应的实训岗位,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极大提高。3.3 教师培养培训

学校立足办学目标,科学筹划,以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和各级各类培训为抓手,创新师资管理模式,激发师资队伍活力。学校注重青年教师梯队建设,加强教师队伍的打造,一大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脱颖而出。学校充分发挥优秀教育教学能手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以团队合力有效推动了学校的教学改革和信息化教学进程,师资队伍的教学能力与水平得到明显提升。3.4 规范管理情况

学校始终坚持质量立校,在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和教学常规管理机制运行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学校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并结合本校实际,对教学管理制度进行了全面梳理,及时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并汇编成册,将依法治校切实落到实处。同时,学校建立了教学教研组制度,在教学校长的牵头下,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学校教学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提出各项教学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各学科按照学校部署,落实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的修订,教学的组织与安排,教学秩序的巡查,课堂教学的监控,教师与学生的评教评学,教师教学工作质量的评价等常规管理工作,目前各学科教学秩序运行良好;探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并通过教学进度检查、教学常规检查及教案检查等各项活动,有效促进教师教学的规范化和有效 性。学校后勤管理也全面推行精致化管理。学校校园安全管理、食堂供应、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教学设施设备保障等方面各尽其责,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强化服务意识,各项工作扎实开展。进一步优化了对学校水、电的管理和控制,降本增效。加强场地和训练器材的维护和管理;抓好食品安全工作,在场地管理、器材保障、膳食营养、后勤服务等方面为运动员做好全方位的保障工作。学校财务部门严守财经纪律,落实各关键岗位责任制,完善财务制度、规范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监督、严肃财经纪律,确保学校各项专项经费管好、用好。学校本着精打细算、用好每一分钱的原则,加强各项开支的预决算管理,确保专项用到位,服务学校师生,服务教育发展。从制度上对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规范化,从而保证各类资金发挥出最大的使用效果和效益。此外,财务部门还对各专项资金实施明细核算、项目管理,并定期地按统一规定的格式编制报送会计报表,及时掌握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对专项资金的使用,财务部门严格执行审批程序,财务人员认真履行会计监督的职能,对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和项目实施进行会计监督,真正做到管严、管实、管好资金,使专项资金真正发挥作用,推动学校快速、全面发展。学校安全管理举措进一步完善,不定期开展校园安全专项排查,彻底堵塞漏洞,全方位打造平安和谐校园。严格落实校园 24 小时安全值班制,增强值班人员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对学生校园安全的监管和引导,增强了校园自护和应对能力。进一步完善了安全预案、建立机动应急队伍,不断提高学校遇突发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通过学校师生演练活动,增强了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学校不断推进管理队伍建设,通过校部办公会议、中层行政会议、全校教职工大会、专题培训等不断提高大家的凝聚力和执行力,切实提高内部管理水平。3.5 德育工作情况 学校重视德育工作,树立环境育人、制度育人、活动育人的理念,以行为养成为核心,以礼仪教育为抓手,将学生管理融入学生发展,确保德育工作有生机、有活力。首先,为了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我校学生处每月更换主题黑板报主题,“核心价值观及八礼四仪”“学习《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像一本本无声的教科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习惯和专业素养。为了更好的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2017年组织学生志愿服务队参加活动,“爱护环境,从我做起”园地义工活动; “点滴爱心,传递希望”儿童福利院活动; “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走进体育局老干部等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引导学生培养服务和奉献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力争使德育活动形成我校特色。另外,学校还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展示自身才华的舞台。从校园体育节比赛;从校学生会干部竞聘到三好学生等评比,目的都在培养学生的自信,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自己的未来,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同样会在人生舞台找到自己的位置。学校将全面提升全体德育队伍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德育人员向学习型、民主型、快乐型、合作型、研究型角色转变,让每个人注重业务能力,迅速迈上专业化道路,以全面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水平。3.6 党建情况 积极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做好党建工作。根据中央、省委、市委上级文件精神及学校的实施方案,学校班子积极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贯彻工作。全面准确地理解和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每个党员干部都做到读报告原文,对十九大精神学懂、弄通、做实。始终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不动摇,在政治原则、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和路线、方针、政策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积极深入学习党章党规,深入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自觉用党章和党规党纪规范自己的言行,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我们每位党员都自觉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积极投身“两学一做”教育活动中,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真正做一个“忠诚、干净、担当”的合格党员。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做到在思想、行动上始终与党保持高度一致,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补足精神之钙、强化自律之基,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按规则、按程序、按制度”办事,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使每项工作都能“信得过”、“过得硬”。学校党支部开展了一系列党员十九大精神学习活动:“读原文、全覆盖”活动;学习报告原文、宣讲报告内容;重温入党誓词;通读新修订的党章;专题学习“十九大”精神组织生活会。今年以来支部组织召开生活学习会9场、支部生活会7场、专题学习会2场、民主生活会1场。党员干部和教职工通过深入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的专业知识,要求党员读“十九大”报告原文两次以上,深刻领会第七章的文化自信章节,谈学习心得,写心得体会,推动“十九大”精神“进课堂”“进基层”。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思想精髓。学校党支部开展了下列几个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大致如下:学校党支部全体党员到潮州市的廉政基地韩文公祠进行党员廉政教育;邀请市政协陈耿之副主席到我校对全校师生进行“十九大精神进校园”的精神文明宣讲教育;向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发放“十九大”原文报告、向每位学生发放“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手册。以上的活动加强了党员干部党风廉政教育,增强廉洁自律意识。进一步提高全体党员干部对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斗争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

学校党支部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展“两学一做”活动作为深化党员教育,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又一重要实践。通过召开全体党员专题教育动员会让每一位党员明确活动的重大意义,提出基础在学,关键在做的要求。通过制定“两学一做”方案、个人学习计划、抄写党章、撰写个人心得体会和对照检查材料,学习《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学习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扎实开展“基层党组织统一活动日”活动,学习《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员党内监督条例》的说明,观看视频《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参观函碧楼纪念馆、韩文公祠等活动,强化党员通过自学互学,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四种意识”,并提高党员修养,立足岗位争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主动将学习教育与落实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结合起来,与推进学校改革发展结合起来,与完成今年学校各项工作任务结合起来,以学促做,做到两手抓、两促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在我校实现了党员干部全覆盖、全参与,达到了较好的预期效果。4.校园合作

学生实习是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为学生创造就业机会的一个重要平台。学校大力推行实践性教学,坚持以“产、教、”学校与幼儿园结合的教学形式,“教、学、用”相结合的办学模式,与各体育产业单位及社会体育类培训机构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技能实习和社会实习,打破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人才培养传统模式。5.社会贡献 5.1 体育人才培养

2017年,我校跆拳道队代表潮州在广东省跆拳道锦标赛取得一个第三名,四个第五名的佳绩。学校不断探索产学结合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体育类考学为特色,充分依托行业的资源优势,吸引政府投入、探索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教师培训等多方面的合作。5.2 社会服务 学校在打造内涵,提升办学质量,为地方、为千家万户培养合格人才的同时,学校师生积极发挥专业所长,积极思考并探索实践服务地方体育发展、服务社会居民之道。培养有社会责任感、有爱心肯奉献的高素质人才是学校办学的第一要务。为了更好的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2016 年组织学生志愿服务队参加活动,“爱护环境,从我做起”园地义工活动; “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走进体育局老干部等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引导学生培养服务和奉献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力争使德育活动形成我校特色。6.举办者履责 6.1 经费

上级政府的重视以及各项政策举措,为学校内涵发展提供了基础性保障。2017年学校收到财政拨款 204.3万元。其中获得市财政拨付的专项及教育费附加等为 52.8万。这些专项涉及学校的专业及课程建设、专项经费、学生免学费及助学金等多个方面。学校本着精打细算、用好每一分钱的原则,加强各项开支的预决算管理,确保专项用到位,服务学校师生,服务教育发展。6.2 政策措施

学校在发展中得到了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悉心关怀。从中央到地方都给予了体育职业教育的发展以高度的重视和大力的支持,在外优环境的大好形势下,学校不断内优管理,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完善了学校章程和管理制度,出台了包括《潮州市体育运动学校教职工量化考核办法》等内管改方案,推行《潮州市体育运动学校绩效工资考核办法》等,多举措深化办学内涵,提高办学品质。7 7..特色创新

潮州市市体育运动学校是一所体教结合的、以训练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努力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专门学校。在市教育局的关心下,市文广新局的直接领导下,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坚持“以体为主、以人为本”,切实抓好体育训练与教学,以新课标为向导,提高课堂教学水平鉴于体校的学生学习基础比较薄,兴趣不高,这就要求老师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需要每一位老师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学习落实新课标,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只有转变教育观念,才能准确地理解课标精神,才能恰当地选用新的教法、学法,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谐、发展” 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地发挥。让学生通过“体验→思考→创新→发现→学习”等步骤,在师生共同探讨下,在合作交往中掌握了学习方法。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起着鼓励、促进的作用,如此合作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以新课标为动力,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由“经验性”转向“教研性”,教育科研能力成为教师的必备素质。现代教育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善于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从中发现问题,不断反思、总结,努力探索教育教学的规律。教师共同备课、探讨教法、交流反思、总结成果,认真参加各级各类业务培训,通过说课、听课、评课、外出观摩等形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师业务水平。坚持 “以体为主、以人为本 ”,切实推动学生业余活动开展体校学生在校的活动规律是学习和训练,业余生活较为枯燥。学校团委充分利用学生业余时间,组织学生会,积极开展各项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如:组织开展趣味运动会、拔河比赛、校园足球、篮球比赛等活动,举办迎新生迎元旦联欢会、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本校团委和学生会联合倡导发起“放下手机,捧起书本,做文明人”的倡议活动。全校师生参与活动, 各班学生代表在横幅上签名响应支持。该活动针对学生使用手机的现状,倡议同学们消除课堂陋习,提高学习效率;养成良好习惯,合理使用手机;发挥榜样作用,引领清新风气;开展教育活动,营造学习氛围。8.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8.1 主要问题

一是学校规模不大,影响招生数量,要不断加大招生力度。二是师资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学校师资现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其中由于理论教学与专业特点的限制,师资结构与先进学校相比有一定差距,且“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较低。三是在着力提高运动员文化教育水平上方法不多,部分教学改革举措落实不到位,还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求。8.2 改进措施

今后,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党建工作,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进一步增强党建意识,把党建融入工作全局,以党建助推学校全面发展。按照市文广新局(体育局)的要求,进一步贯彻落实体育运动学校的办学宗旨,完善学校管理,以新的思想、新的举措、新的风貌,努力克服当前存在的困难,勇于担当,办好市体育运动学校,为潮州市体育事业争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潮州市体育运动学校

运动质量 篇3

关键词 普通高校 轮滑运动 教学质量

一、引言

轮滑作为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以其健身、娱乐、竞技的多方面功能获得了青少年的喜爱,使得近年来轮滑运动开展的逐步普及,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参与到轮滑运动之中。但通过几年来的实践,轮滑运动在普通高校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影响了学生参与热情,甚至阻碍了轮滑运动在高校的开展。

二、当前普通高校轮滑运动开展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训练场地不足,硬件条件难以满足教学需要

轮滑运动对于场地有着一定的要求,特别对于集中训练而言,较为宽阔的场地能够满足学生自身训练的需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对于一些花样轮滑而言,更是如此。同时,平坦的场地、标准的器材能够有效减少训练伤的发生,从而降低学生顾虑,提高训练的热情。但目前不少高校都没有专业的轮滑训练场地,教师只能在篮球、排球等场地中进行,而对于一些塑胶跑道等地方,考虑到场地维护保养等因素,利用率并不高。

(二)教学设计不合理,学生对自身安全顾虑较多

一是内容较少,难以满足学生需要。轮滑运动包含有较多的内容,从简单的直道滑行到FSK,内容多样,能够满足学生的多方面需求,同样由于轮滑运动速度快,对学生综合身体素质有着一定要求,因此容易出现训练伤,一旦保护不到位或是动作要领掌握不好,就会造成身体伤害,这也导致了教学内容的单一,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二是方法单一,教学效率不高。从教学方法的角度来看,高校轮滑教学多采取示范讲解的样式,学生难以对瞬间变化的动作有着清晰地认识,对动作要领往往难以迅速掌握,导致在之后的训练中效率不高。三是效果难评估,缺乏学习动力。从考核的角度来看,目前还没以一个较为科学的评价体系,教师只能采取期末技能考核的方式来组织,不能全面衡量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技能之间的差异性。

(三)教师专业性不强,不能更好满足学生多样需求

由于轮滑运动开展的时间并不长,导致专业教师十分缺乏。高校轮滑教练中多为半路出家或兼职,对于轮滑运动的专业特点、发展趋势、教学重点等方面没有清晰的认识,不能有效的开展专业教学工作。而校外的专业人员,受到编制、薪酬、学生安全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难以引进高校来满足实际的教学需要,造成了当前不少高校学生花钱在校外的培训机构进行学习的尴尬局面。

三、提高普通高校轮滑运动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一)转变观念,加强对轮滑运动的指导

高校管理者要能够转变观念,认识到轮滑运动的积极作用,扬长避短,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多参与指导、多给予支持。一是重视轮滑运动的宣传。重点对于轮滑运动的积极作用、训练伤的预防与治疗等工作做好宣传讲解工作,降低学生的畏难、恐惧心理,特别是对于一些女学生要通过多组织参与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是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既要重视引进专业人员加入到教师队伍之中,提高教学队伍的专业性,也要重视对现有人员的专业技能的培养,提高其教法、训练水平;三是重视教学工作的监管。学校在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大纲的安排、教学活动的组织要主动给予指导和监管,避免发生形式主义的问题。

(二)加强保障,满足轮滑运动教学需要

在教学保障方面,一方面,加强场地器材保障。学校要更加轮滑运动的要求,在适宜的校园内建设专业的轮滑训练场地,防止因场地问题导致训练伤的发生,特别是对于场地器材的管理和后期维护工作应当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加以落实,提高场地使用效率;另一方面,要加强安全保障。据相关研究的统计数据表明,在轮滑运动中擦伤和扭伤占到训练伤总数的近六成,因此在组织安全工作时必须将防止擦伤和扭伤作为重点。对此要将爱情安全预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正确穿戴防护器具、积极做好准备工作。

(三)科学组织,提高轮滑运动教学质量

一是精选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既要有基础内容,也要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点,适当加入花样轮滑的一些内容,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特别是对于一些训练基础相对扎实的学员,要多给予鼓励,发挥其模仿带头作用;二是正确组织教学。在教学的方式上,要发挥学生的自我能动性,采取团队教学、合作学习等模式,积极引进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动作要领;三是科学考核评估。要将鼓励和引导作为目标,将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过程以及技术提高程度等内容作为考核评估相关因素,提高评估的科学性、指导性。

(四)提升素质,实现轮滑运动高效开展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发动者,也是学生学习的最终评定者。首先应当从改进教师整體业务水平入手。从人员素质方面增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从培养方式上提供教师轮滑专业的培训和交流机会;从教师职业道德方面强化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具体制度方面落实教师轮滑专业创新和科研能力的奖励机制。也可积极与社会专业组织进行联系,聘请专家授课,丰富学生知识,开拓学生眼界。

参考文献:

[1] 罗佳义.影响高校轮滑课教学效果的成因性分析[J].体育世界.2013(12).

[2] 赵振浩.关于高校轮滑教学问题的探讨[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3(4).

善用运动表象,提高教学质量 篇4

关键词:运动表象,体育教学,作用,实施过程

1. 引言

运动表象是指在运动感知觉、运动知觉的基础上, 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动作形象, 它反映运动在一定时间、空间和力量方面的特点。运动表象可分为运动视觉表象和运动动觉表象, 在运动技能学习的初级阶段, 视觉表象起主要作用, 而后视觉表象与动觉表象相结合, 逐步形成运动表象。运动表象对运动动作的形成、熟练地掌握及达到自动化程度都起到重要作用,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善于运用运动表象训练, 提高教学质量。

2. 运动表象的形成过程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学生学习技术动作时, 首先是从建立视觉表象开始, 即通过体育教师讲解示范动作、图像照片和录像, 在头脑中建立起主要动作的视觉表象。这时所获得的表象只是技术动作的直观形象, 具有不完整、不稳定的特征, 还要通过反复地进行练习来体会动作的特征, 这时学生还不能做出和谐、优美、准确的动作, 只能初步体验, 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随着深入的讲解示范, 不断重复地练习, 运动表象的清晰性和稳定性逐步得到改善, 并进入表象的“确认层”, 即由视觉表象演变成动觉表象。动觉表象由视觉表象过渡而来, 视觉表象是动觉表象的基础, 运动表象在其形成的开端是以视觉表象为主导的。

3. 运动表象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实例

运动表象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已经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同, 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运动表象进行教学和训练, 取得了显著效果。

3.1 篮球。

实验研究表明, 在篮球基本技术训练中应用“运动表象”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动作概念, 建立清晰的动作表象, 并有利于学生篮球技术和心理素质的同步发展, 对增强篮球基本技术训练效果有积极的促进作用。[1]

3.2 排球。

在排球基本技术教学中, 应用“运动表象”可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技术动作, 建立正确而清晰的动作表象。实验证明, 用该方法教学有利于学生排球基本技术和心理素质的同步提高, 对强化排球基本技术教学效果有促进作用。[2]

3.3 田径。

研究表明, 人的头脑在描绘真实动作表象时, 有机体会产生各种生理变化, 其变化的情况与实际情况极其相似。目前, 国内外各项运动的教练公认表象训练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心理训练方法。[3]

3.4 武术。

将运动表象训练运用于武术教学中能提高课的效率, 丰富课的活动内容和方式, 相对节省授课时数, 且学生能比较牢固地掌握动作, 对激发学生学武术的兴趣很有成效, 有推广的价值。[5]

3.5 足球。

表象训练法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有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概念。在足球初学阶段表象训练法是改革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可使学生对自我练习的技术进行有效的改进, 并使之增强自信心, 为加速对足球技术学习方法的掌握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 有利于学生加深技术动作要领的理解, 并能提高学生合理运用技术的能力。[5]

4. 运动表象的实施过程

4.1 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 形成学生正确的视觉表象。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组织教学内容, 通过完整的动作示范与分解示范, 辅助图片、挂图、幻灯片、录像等直观手段, 特别是优秀运动员的动作展示, 让学生用耳朵听技术动作的讲解, 用眼睛看技术动作的示范。学生可以生动形象地了解动作形象, 技术结构和细节, 以及整个技术动作的完成过程, 激发学习兴趣, 启发思维, 加深对动作的理解。教师在讲解示范时, 讲解的语言表达简练、准确、易懂, 应有意识地突出动作的重点、难点, 使学生在观察示范时把注意力集中到示范动作的主要特点上。

4.2 巩固加深学生的视觉表象。

教师指导学生, 在脑子里重演技术动作的整个过程及重点、难点, 学生集中精力, 根椐教师语言的描述和提示, 将大脑中的动作记忆表象重现, 提炼加工后巩固记忆成果。个别学生根据记忆中的视觉表象进行示范, 教师运用语言指导和直观演示对其错误动作进行改正, 帮助学生建立初步正确的动作概念。

4.3 学生模仿练习, 建立正确的动觉表象。

建立了正确的技术动作视觉表象后, 还必须通过练习, 让学生感知肌肉本身、肌腱关节表面所形成的感知觉, 完成初步的肌体肌肉感官体验, 建立初步的动觉表象;教师观察学生, 找出学生容易出错的共性和个性问题, 并进行集体纠正与个别纠正, 逐步完善学生的动觉表象, 并最终掌握技术动作, 建立正确的动觉表象。

5. 结语

运动表象训练, 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 学生在体育课上学习技术动作, 不再是简单地模仿练习, 可以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 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运动能力的提高, 快速有效掌握学习内容。

参考文献

[1]刘建华.“运动表象”在篮球基本技术训练中的应用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 2005, 24, (3) .

[2]王东山, 将国群.运动表象在排球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体育科技, 2010, 29, (3) .

[3]张春丽.青少年田径教学中的运动表象训练[J].科教纵横, 2009, 7.

[4]张锡春.谈运动表象训练在武术教学中的运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3, 2, (4) .

运动质量 篇5

运动控制系统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和自动化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综合了《电力电子技术》、《电机及电力拖动基础》、《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控制技术》等多学科的知识,是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要学好这门课程就需从实际出发,深入地进行理论分析,应用理论解决运动控制系统中的实际问题,以计算机仿真和实验等手段验证理论、分析结果,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运动控制系统的实验教学是学好这门课程的关键,但是因为运动控制系统的实验设备比较昂贵和更新较快,学生“重课堂、轻实验”的思想还没有转变,所以实验教学往往达不到所需要求,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运动控制系统实验教学质量则是我们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加大硬件投入、实现实验室开放制度,改善实验教学环境

我们都知道,实验教学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动手去做,这就需要有好的硬件设备去支持实验教学;传统的实验教学是以班级为单位,因为设备有限往往几个人共用一套设备,实验教学的质量不高。为了解决实验设备不足的问题,我学院在加大硬件投入的同时运动控制系统实验室还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切实可行的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实验项目从过去的4个增加到8个,实验设备从过去的几人一套变成现在的一人一套。该实验室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提前预约并进行实验,大大提高了进行实验的灵活性和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同时把实验项目分成必做项目和选修项目,完成选修项目的可加分予以鼓励。通过改革,学生反映,教学组织灵活,积极性高,实验效果好,教学质量高。

二、优化硬件配置,使实验教学紧跟时代步伐

运动控制系统作为一个专业的方向课程,它接触的是这个方向最前沿科技领域,要想让学生进入社会在本专业能大展拳脚,那我们所教授的专业课程也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随着机器人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运动控制技术在不断的更新,那么运动控制系统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也需要不断的改进去适应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鼓励教师根据自身硬件条件自己设计、安装仪器设备是一个比较好的优化硬件配置的方法。例如:在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基础上我们自己设计了双闭环交流调速系统;改造传统变频器使它拥有当今先进变频器的功能。这样既改进、优化硬件配置,使之满足运动控制系统实验教学的需要,又能节省学校的开支,同时老师也能学到更多的实际经验。

三、增加运动控制系统“三性实验”的比例

“三性实验”是指设计性、应用性与综合性实验。一般的验证性实验是把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这样的实验学生一般是按部就班的去做,大大的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三性实验则有它特有的优点,例如:在运动控制系统中的双闭环直流、交流控制系统实验中,这两个实验我们就作为三性实验,学生要完成这个实验首先要根据工程所用到的参数,先到实验室进行系统参数的测量;然后根据测量的数据和工程的技术指标拿出自己的设计方案(在这里学生需要选择用什么样的调节器以及确定调节器各个参数的工程值)进行计算。最后还要再到实验室进行验证,看看自己设计的工程是否符合要求。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紧密相结合,使学生感到了学有所用,积极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这样的实验也给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和创造的空间,大大加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举多得。

四、加大“运动控制系统”课程实验环节在综合成绩评定中的比重

原来对实验考核都是通过实验预习报告或实验出勤以及实验结果来给出的,这种办法简单易行,但存在许多弊端。首先,这种不够全面,仅仅检查了学生是否掌握了实验中所要求的内容,并以此作为评定学生实验成绩的依据;其次,这种办法不利于调动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并导致有些不重视实验,甚至不做实验的学生也能通过考核,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要性的认识。针对这一情况,我们通过与理论课教师讨论,找出了一个新的实验考核方法,就是实验课占课程总成绩的10%-20 %,每个实验都有一个分数,几个实验的分数相加就是该学生的实验课分,使学生意识到实验环节的重要性,形成良性循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坚持实验指导教师预做实验制度

实验准备工作是实验教学的第一个环节。首先,实验指导教师按照实验要求进行认真的准备,对实验中所使用的仪器设备、集成块等进行认真仔细的检查、调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实验能够顺利进行。这就要求实验指导教师熟悉实验项目所涉及到的仪器设备的性能及使用方法,以及在实验当中遇到故障如何能及时排除,不影响实验的按时顺利开出。

实验预做工作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很难。首先需占用很多的时间,这就要求实验教师要有足够的敬业精神和耐心,不受当前“向钱看”不良风气的影响,肯于做这些铺路工作;其次,要求教师要有足够宽的知识面和极强的动手能力。比如我所指导的运动控制系统实验课,每个实验用到实验摸块、各种电机、示波器、万用表等设备,实验模块每个实验都是不一样的,做完一个实验必须马上换上下一个模块。要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就要在吃透实验内容的前提下,掌握甚至熟悉这些设备的原理、维修等知识,这确实是一件份量重而又及占时间的工作。

实验教学在提高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方面的地位和作用已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同,但每门课程都有其自己的特点,对每门实验课程都要量体裁衣,运动控制系统这门实验还需进行大量细致的工作,也需要学生和理论教师的大力配合。我们只进行了一些尝试,这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参考文献:

运动质量 篇6

【关键词】 糖尿病量化运动处方;生活质量;体重指数;血糖;血脂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2-0014-02

糖尿病是多病因性代谢性疾病,它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老龄化趋势的越来越严重,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已成为继心血管疾病、肿瘤之后导致死亡的第三大病因。在实际临床工作中,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是重点也是难点。2型糖尿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是运动不足,运动可使得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得到显著降低,公认的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有效途径是运动疗法。探讨糖尿病量化运动处方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今后的糖尿病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9年11月至2011年9月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其中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为41-69岁,平均年龄为54.8岁,病程为0.6-23年,平均病程为5.4年。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相关标准,其餐后2h血糖为11.1mmoL/L及其以上,空腹血糖为7.0mmoL/L及其以上。所有患者均经过尿常规、心电图、血压、眼科等检查,均排除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严重心肌缺血、运动禁忌症、糖尿病肾病合并肾衰、严重高血压、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尿酮体阳性等。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情况相比较中,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常规服用降糖药物,均给予饮食控制,然后对两组患者给予3个月的量化运动处方个体化干预,治疗组给予量化运动处方4.2,对照组给予量化运动处方3.3,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体重、血脂、血糖的变化。

1.2.1 量化运动处方应用的评估 在给予患者量化运动处方之前,评估其身高、生活方式、体重、工作性质、饮食形态、锻炼与活动情况等。进行血脂、血糖、并发症状况等糖尿病检查。进行运动试验、血压、肺活量、心电图等心肺功能检查。进行骨关节运动器官状况等运动功能检查。向患者详细讲解运动疗法的重要性,交代注意事项,指导患者根据运动处方进行锻炼,鼓励患者积极参与,运动方案的实施邀请家属督促协助完成。

1.2.2 量化运动处方应用的干预 选择糖尿病量化运动处方运动强度为中等强度,均属于有氧运动负荷范围,其主要方式为高重复性、低阻力、低负重的运动。患者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处方模板,患者跟着相应的处方完成运动,即能够达到要求的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量,运动处方中动作简单有效,患者容易掌握。

每个运动处方均分为热身运动、主体运动和整理运动三个部分,心率由弱至强,然后逐渐到全身放松,在这个过程中伴以深呼吸,逐渐恢复到安静状态的心率。处方4.2时间为43min,内容设计为:热身运动、主体运动和整理运动;处方3.3时间为33min,内容设计为:热身运动、初级套路、中级套路和高级套路。两组患者运动时间均为晚餐后90min开始,运动频率为每天1次。

2 结 果

量化运动处方干预之后,两组患者的生物学测量指标的影响见下表1和表2,两组患者生物学测量指标除舒张压变化不明显,其余均有明显的下降,与干预前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生物学测量指标相比较,除舒张压差异性不明显,其余各项指标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血生化测量指标均明显变化,干预前后及两组干预后相比较,差异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2型糖尿病治疗的目的是对以糖代谢异常为基础的多种代谢紊乱进行尽可能的纠正,并消除或减轻可导致器官损害的各种危险因素,以对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加重起到防止或延缓的作用。目前公认增加运动、合理地控制饮食能够有效改善血脂、降低血糖,对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发生起到有效预防和延缓的作用。运动疗法的有效性已经得到了证实,但是受到患者个体差异、糖尿病实际情况复杂的影响,且目前运动疗法没有统一的标准,应用中难以监控运动量。本组研究中应用量化运动处方,以有氧运动为主,通过脂肪的动用改善异常脂代谢,对血浆脂蛋白构成进行调整,使内脏脂肪丢失,从而下降体质量,减少腰围和腰臀比,提高了动脉血管弹性,加强了血运能力,下降了动脉血压。量化运动处方为不同疾病阶段、不同病情程度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更大的运动形式选择空间,改善了患者的体质量,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萍,韩俏英,梁仁瑞,李光庭.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量化运动处方的干预效果评价[J].中华现代杂志,2009,15(10):919-921.

[2] 戴霞,梁梅梅,周爱民.糖尿病量化运动处方疲劳程度及运动性损伤观察[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9,26(2):266-267.

运动质量 篇7

1 优化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

1.1优化教学过程

1.1.1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学生正处于求知欲高度膨胀的时期, 为了激发学生对《运动处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在第一节课中, 教师应使学生认识学习运动处方的意义, 明确本课程的学习目的。运动处方是为每一位患者或体育健身者量身定做的, 实践证明, 按照运动处方进行科学锻炼既安全可靠又有计划性。应用运动处方进行健身锻炼将是科学安全增强体质最有效的措施。在课堂中, 教师应在理论讲授同时联系生活, 使知识趣味化、生活化。比如将运动处方与女生关心的减肥塑体、男生关注的健美健身联系起来进行介绍, 可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为一名教师, 在课堂上将知识以易化难、以简化繁,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好学乐学是非常重要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让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就急于传授知识, 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 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1.1.2钻研教材, 突出重点

《运动处方》课程内容繁多、逻辑性强、理论与实践并重。因学时较少, 一般只有24至36学时, 在安排教学内容前, 教师要深入钻研教学大纲, 反复推敲教材的内容, 在课堂讲授时做到深入浅出、突出重点。教材《运动处方》共分五章, 其中耐力运动处方这一章是本教材的重点章节, 原因有二:一是耐力运动处方以提高心肺耐力作为锻炼目标, 而心肺耐力素质是健康体适能各素质中最重要的一项, 是人体健康水平或体质强弱的重要标志;二是在各种类型的运动处方中, 耐力运动处方应用最为广泛, 它可用于健身、预防、治疗和康复四个领域。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利用有限学时, 根据专业特点, 删繁就简, 把握重点、突出重点,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1.3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为了使《运动处方》的教学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实现教学现代化、科学化,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我们可在教学中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改变为多媒体教学。教学中采用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它集声、光、色及动画于一体, 信息含量大、信息传递速度快, 具有媒体融合性、交互智能性和信息扩张性等多种特性, 弥补以往教学中较为欠缺的视觉信息, 具有其它教学方式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如台阶试验这一操作理论内容, 通过多媒体示教短片的呈现, 这种教学方法直观易懂, 深受学生的喜爱。

1.2优化师资配备

体育新学科的创建主要是通过边沿学科的扩展, 或是各种学科的相互交叉应运而生。《运动处方》正是一门由体育和医学两大学科相互交叉渗透而产生的边沿学科, 它源于康复医学, 后被广泛应用于健身锻炼。其创建的意义在于指导患者或体育锻炼者进行科学运动, 以达到康复和预防健身的目的。学习该门课程的学生应具备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等课程的基础。运动处方的制订一般遵循以下流程:健康检查、体适能测试→确定运动处方的目的→运动功能评定→制订运动处方→指导执行运动处方→监督执行情况→定期调整运动处方。由此可见, 《运动处方》实质上涵盖了两大学科的内容:体育与医学。那么, 对于这样一门交叉学科, 在授课教师的配备上是否可以打破一门课程由单一专业教师进行授课的传统呢?答案是肯定的。目前, 《运动处方》课程的主讲教师多数为体育教师, 少数为运动医学、运动人体科学或与前两者相近专业的教师。两者比较而言, 前者所受的专业教育以竞技运动教育为主, 未系统学习过医学知识, 在很大程度上缺乏传授与开据合理运动处方的能力;后者受过系统医学知识和基本体育运动知识的专业教育, 具有良好的对《运动处方》的把握及传授能力;但在讲授利用何种运动方式去提高耐力、力量和柔韧性时, 体育教师无疑最权威。在此, 笔者提出一个设想:《运动处方》可由两个专业的教师共同授课, 以运动医学、运动人体科学或与前两者相近专业的教师主讲, 体育教师对运动技术动作部分内容进行辅助讲授。体育专业以及与医学相近专业的教师相互配备, 取长补短, 共同讲授《运动处方》课程, 应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3优化评价体系

1.3.1理论考试评价

理论考试是教学成果的检查手段之一, 考试内容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要求, 反映基本的、重点的理论和技能知识。理论考试评价主要通过期中、期末考试进行评价。主要考核学生对《运动处方》课程理论知识的综合掌握程度。

1.3.2实践能力评价

实践能力评价是检验和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其主要通过以下三方面进行评价:体适能的测定与评价;耐力、力量和柔韧性的练习方法;针对某个对象制订运动处方。其中, 前两项评价内容安排在相关章节讲授完毕后进行考核, 注意评价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操作、运用的能力。第三项评价内容则安排在期末该门课程讲授完毕后进行, 这项内容也是该门课程教学质量好坏的主要评价内容。在对学生进行制订运动处方能力的考核评价时, 注意评价学生与处方对象的沟通交流情况, 观察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应变能力, 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重新整合、融汇贯通、综合运用的能力。

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

2.1重视运动理论与运动实践相结合

运动处方这一概念从词义上看有两层意思:一是运动, 二是处方。“运动”指体育运动;“处方”原指医生对病人用药的书面文件, 这里指处方制订者根据处方对象的具体情况而制订的运动计划。简而言之, 运动处方即是一个运动计划, 它达到康复和健身的目的是通过体育运动的手段来实现的。运动处方是理论指导, 体育运动是实践方式。理论引导实践, 实践决定理论。二者相互作用, 共同发展。因此, 《运动处方》课程除了理论讲授外, 还应有运动实践的训练。教材介绍的耐力、力量、柔韧性运动处方中, 除了有上述三种素质的运动生理学基础、特征和评价等理论知识外, 还包含与运动实践密切关联的具体练习内容。这部分运动实践的内容应由体育专业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以体育课的形式在体育场馆进行实训教学。力量练习涉及到各种大型力量训练器械的使用, 有条件者可到健身馆进行实训教学。在实训教学过程中, 学生可将运动理论与运动实践联系, 在运动实践中学用结合, 提高学习效果。目前开设《运动处方》课程的专业主要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与健康等, 少数综合性院校将《运动处方》课程列为面向全校各专业开设的公共课程, 如华中科技大学。从开设此课程的专业特点上来看, 可大致划分为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对于非体育专业学生而言, 因运动训练知识基础较差, 课程中运动实践内容的实训教学便显得尤为重要。

2.2增加实践教学比重

《运动处方》是一门应用学科, 在教学中应重视实践教学。目前开设的《运动处方》课程的总学时多数为36学时, 其中理论课30学时, 实践课6学时, 实践课仅占总学时的1/6。从教材内容上看, 重点的实践项目有体适能的测试、二次负荷试验、心脏功能能力的评价等, 其中体适能的测试内容又包括耐力、力量、柔韧性、身体成分等多项内容。显然, 6学时的实践教学时间不足以完成上述实践项目。因此应增加实践课学时, 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和来源, 是检验理论的标准。实践往往可以促进理论的掌握,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实践到理论的转变需要动态的思维, 在实践中, 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也能得到促进和发展。

3 培养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3.1培养制订运动处方的能力

如何把学生所学的知识转变为一种能力, 是素质教育的体现, 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对一门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 不是看学生考试能拿多少分, 而是看学生是否学有所长、学以致用。《运动处方》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各项体适能测试指标的意义及评定的方法, 掌握运动处方的制定原则, 具备制订运动处方的能力, 并在实践中能利用运动处方指导处方对象进行科学的运动。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这种能力的培养应从为自己量身制订一份运动处方做起。通过《运动处方》的学习, 学生可以获得有关身体健康的基本知识, 了解科学健身的方法和手段, 能够依据自己的实际身体状况制订适合自身锻炼的简单运动处方, 并能根据运动处方进行科学合理的锻炼。经过学习的积累、实践的演练、经验的总结, 从为自身制订运动处方到为他人制订运动处方, 这就是一个能力提高的过程。在课程评价体系中, 我们也把实践能力评价中的制订运动处方的能力作为一项重点的考核评价内容。社会体育健身指导员是一份能引导组织人们从事体育活动、指导人们科学健身的职业, 具备制订运动处方的能力是其必备的一项专业能力。随着我国群众体育的深入开展, 社会体育健身指导员的需求将越来越大。对于开设《运动处方》课程的专业来说, 应切实注重提高学生制订运动处方的能力, 加强对社会体育健身指导员的培养, 以拓宽专业口径。

3.2开展小科研活动

在教学的基础上, 我们还可采取开展小科研活动的方法, 引导学生进一步提高运用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提高教学质量。小科研活动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教师给出练习内容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行研究方案, 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实施。如教师给出一位肥胖症患者的基本资料, 让学生根据该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和健康状况, 运用所学到的运动处方的基本理论和原则, 为这位患者制订一份减肥运动处方, 并指导患者实施运动, 一个月后对运动处方的实施效果进行检查和评价。另一种是由学生组成科研小组, 开展深入实际的科研工作。如让学生深入到本校内各系、体校、社区去调查学生、群众对运动处方的认知程度以及他们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方式, 调研后集体进行讨论, 要求写出书面材料, 分析运动处方在高校、体校和社区开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建议和措施。在调研的过程中, 还要积极宣传运用运动处方进行科学锻炼的科学知识。开展小科研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启发学生的科研思维。《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提出:“加强群众体育科研工作, 重点抓好国民体质监测, 积极开展科学健身方法和手段的研究。”运动处方正是科学健身方法和手段的研究成果, 而学生利用运动处方的知识再参与科研, 将会提升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能力。

4 结论与建议

4.1提高《运动处方》课程教学质量应紧抓三个环节:优化教学是途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重点、培养学生能力是关键。

4.2在优化教学上, 优化师资配备非常重要。以运动医学、运动人体科学或与前两者相近专业的教师主讲, 体育教师辅助授课, 二者取长补短, 应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4.3重视运动理论与运动实践相结合, 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 可使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学、用结合, 培养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4.4培养学生制订运动处方以及开展小科研活动的能力, 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转变为一种能力, 是素质教育的体现, 也是提高《运动处方》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黄玉山.大学生健身运动处方的应用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1.2.

[2]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

[3]汪康乐.试论体育新学科的创建[J].体育科学, 1998.6.

[4]梁金柱.运动处方在体育训练中应用的意义[J].今日科苑, 2010.8.

[5]聂晶.高校体育运用运动处方教学的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J].科技信息, 2009.3.

[6]王怡.运动处方与大众健身科学化[J].内蒙古体育科技, 2007.20.

适当运动以保持及增加肌肉的质量 篇8

年龄相关的肌肉减少又称为肌肉衰减症,是衰老的自然现象。30岁以后,肌肉质量每10年减少3%至5%。大多数一生之中失去约30%肌质。

肌肉减少意味着体力更弱,活动性降低,两种均可增加摔倒和骨折风险。美国骨骼和矿物质研究协会2015年的报告指出肌肉衰减症患者跌倒引起低创伤骨折(例如髋骨、锁骨、腿、手臂或手腕骨折)的风险高1.3倍。

但是,肌肉质量下降是衰老的一部分,但并不意味着不能阻止。肌肉质量减少并不意味着肌肉永远消失。事实上,老年人可以将因衰老而不见的肌肉找回来。这需要花功夫,做计划,身体力行,但是强健并保持肌肉永远为时不晚。

激素原因

肌肉减少症的其中一个可能原因是睾酮水平的自然下降,睾酮可刺激蛋白合成和肌肉生长。睾酮如同强健肌肉的燃料。

一些研究显示老年人可采用补充性睾酮增加瘦体质,即肌肉。但是,这可能引起副作用。此外,FDA并未批准用于增加肌质的补充剂。

因此,增加肌质的最好方法是渐进式抗阻力训练(PRT)。开展PRT期间,随着力量和耐力提高,你可以逐渐增加锻炼量、重量、重复次数、锻炼组数。

持续的锻炼挑战可强健肌肉和阻止停滞不前(见“执行PRT计划”)。事实上,最近发表在《美国体育运动医学与科学杂志》的一项荟萃分析回顾了49项研究,参与者年龄为50至83岁且进行PRT,该分析发现参与者瘦体质平均增加2.4磅。

蛋白质能量

饮食也在强健肌质中发挥作用。蛋白质是肌肉的头等美食。机体将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然后再利用氨基酸构建肌肉。然而,老年人常发生合成代谢抵抗,使机体分解和合成蛋白质的能力下降。

因此,如果年纪较大,开展PRT期间,需要更多蛋白质。发表在《营养》杂志的一项研究建议老年人进行抗阻力训练期间一天蛋白质摄入量为每千克体重1至1.3g。例如,175磅重的人一天需要约79g至103g蛋白质。如果可能,将蛋白质总摄入量平均分配到日常饮食中,以最大限度合成肌肉蛋白质。

与普通人饮食相比,蛋白摄入量较高。但是,有许多方法可以获取额外需要的蛋白质。动物来源(肉类、鸡蛋和牛奶)属于最佳来源,因为它们可提供适当比例的所有必需氨基酸。仍然,你需要避免红肉和加工肉类,因为它们含有高水平的饱和脂肪和添加剂。相反,选择更健康的食物,如:

*3.5盎司瘦鸡肉或三文鱼(分别为31g和24g)

*6盎司原味希腊酸奶(17g)

*1杯脱脂牛奶(9g)

*1杯煮熟的豆子(约18g)

每勺蛋白质粉可提供约30g蛋白质,可加入到各种美食,如燕麦片、奶昔和酸奶。虽然食物是最佳来源,但是,如果你还在为从日常饮食中获取足够的热量和蛋白质而苦恼,补充性蛋白质或有益。

此外,他建议:锻炼后30分钟内喝一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比约为3∶1或4∶1的饮品或食物可最大程度增长肌肉和促进恢复。例如,8盎司巧克力牛奶就是不错的选择,含有约22g碳水化合物和8g蛋白质。

功率不仅是力量

强健肌肉不单单是增强力量。你还需要提高肌肉做功功率。肌肉做功功率指移动的速度和效率。与肌肉力量相比,肌肉做功功率与日常生活活动和生理功能的关系更密切。

提高整体肌肉做功功率的良好方法是利用双腿,它们的活动度最大。进行更快速度的抗阻力(例如抗个人体重)动作,是提高功率的有效方法。

例如,当从坐着的位置起来时,试着快速起身。当爬楼梯时,扶住楼梯,快速地蹬地。并不一定是每步都这样,从一至三步开始,但这可让肌肉练习更有效地运用力量。

执行PRT计划

老年人需要更有组织的详细PRT计划来增加肌质。这个计划应量身定制,有循序渐进的目标和改善。应关注的个体化元素包括具体运动、负荷、重复次数、休息间隔。有一定挑战,但不会令人受打击。

在进行力量训练计划之前,与医生确认。然后,请有资质的个人教练帮忙制定详细的流程,并监督初次锻炼,以确保安全正确地进行。随着计划的开展,一般可以自行锻炼。

典型的训练计划可能包括:

*8至10种针对全部主要肌群的练习。

*每组包括12至15次重复。在10分耗体力量表中,评分为5至7分。

*每周2或3次锻炼。

运动质量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3年9月—2013年11月在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60例, 均符合我国制定的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2], 心功能分级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 (NYHA) 的心功能分级标准[2], 并通过入院后系统性体检, 排除并发相关疾病而不适合运动的病人。排除标准:肺部疾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语言沟通障碍、严重感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明显肝肾功能不全等。

按照病人所属2个不同病房分组, 干预组30例, 心功能Ⅱ级16例, Ⅲ级14例;男16例, 女14例;年龄60.30岁±9.26岁;工人6例, 农民1例, 职员9例, 医学和教研5例, 家务1例, 个体1例, 退休7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5例, 高中或中专14例, 大专9例, 本科及以上2例;病程117.97个月±28.97个月;有1种合并症5例, 有多种合并症25例。对照组30例, 心功能Ⅱ级13例, Ⅲ级17例;男17例, 女13例;年龄57.8岁±7.23岁;工人4例, 农民5例, 职员4例, 医学和教研3例, 家务2例, 个体4例, 退休8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4例, 高中或中专12例, 大专12例, 本科及以上2例;病程127.13个月±27.84个月;有多种合并症30例。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等心功能分级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案

两组病人均接受抗心力衰竭药物常规治疗方法, 包括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洋地黄类、硝酸酯类和β受体阻滞剂等。干预组病人在住院期间, 每天上午、下午各做1次6min步行运动训练, 由研究者全程进行指导, 以保障训练实施效果和病人安全, 总训练时间为4周。对照组病人住院期间未进行规律的运动训练。

1.2.2 观测指标

1.2.2. 1 6min步行实验 (6-minute walking test, 6-MWT)

在病房长廊准确测量30m距离并标记, 让病人6min内往返步行, 记录6min内完成的最长步行距离[3]。试验中允许病人因头晕、心悸、呼吸困难、疲劳、心绞痛等症状, 调慢步伐或暂停步行, 一旦症状恢复可继续行走, 嘱病人尽最大能力完成。试验前5min检测病人心率、血压, 整个测试过程中进行全程心电图监护。若出现以下任何一条指标, 测试或训练立即停止: (1) 达到次极量运动试验的目标心率, 即年龄标准化最大心率的85% (最大心率=220-年龄) ; (2) 自觉劳累程度 (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 RPE) 的Borg计分达17分以上 (即“非常用力”) ; (3) 出现胸痛、胸闷、头痛、头晕、面色苍白或发绀等症状、体征; (4) 血压过度升高, 收缩压超过2 3 0mmHg (1mmHg=0.133kPa) , 舒张压超过120 mmHg, 或血压逐渐下降; (5) 心电图ST段水平或斜降型下移超过0.1mV; (6) 出现严重心律失常, 如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等[4]。

1.2.2. 2 左室射血分数 (LVEF)

以PHILIPSIU2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

1.2.2. 3 生活质量

采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病人生活质量量表 (MHL) 评定, 该表由21个问题组成, 包括体力、社会、情绪和经济方面的限制性项目。其中8个问题主要与呼吸困难和疲劳有关, 涉及体力方面的估测;5个问题主要与情绪有关, 涉及情绪方面的估测。各维度计为0分~5分, 各维度分值累加得综合积分[5], 分值越低提示生活质量越好。

1.2.3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3.1 运动干预在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中的应用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高血压、冠心病等常见心血管病发病率的上升, 我国慢性心力衰竭的患病率正逐渐升高, 北方地区人群患病率达1.4%。一旦出现心力衰竭, 大部分病人就步入心功能进行性恶化的过程, 病人症状加重、体力及社会活动受限, 其生活质量也明显下降[6]。过去人们认为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都要限制活动以减少循环负荷, 多强调在安静休息、低盐、限制液体入量的基础上进行病因、诱因对症治疗。由于病人发病后劳动能力降低, 稍微活动就出现心悸、气短现象, 而终日卧床, 不敢活动, 唯恐增加心脏负担。但事实上, 长期卧床会引起血流减慢、血液黏稠度增加、肺活量减少、心输出量降低, 从而使运动耐量下降、易发生静脉血栓、痔、肺栓塞、肌萎缩等, 且由于限制活动, 常致食欲下降, 情绪低落, 易产生压抑、忧郁、悲观情绪[7], 均不利于心功能的恢复。近年来, 人们开始关注运动康复对心力衰竭病人的重要作用。

慢性心力衰竭治疗重要目标之一即为减轻病人病痛, 提高运动耐力, 改善生活质量。以运动训练为主的康复疗法可延缓慢性心力衰竭的病程进展, 改善病人的运动耐量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如有氧运动训练[8]、利用自行车功率计训练、平板步行训练、徒步行走训练、6min步行运动试验等均可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运动耐量。其中, 6 min步行运动试验是一种次极量负荷运动, 简便易行、经济、安全、无创、耐受性好、易重复, 接近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日常实际生活, 而且其运动强度可达到受试者60%~80%的心率储备, 符合中等强度运动训练对身体的各项要求[9], 特别是老年人和中重度的心力衰竭病人, 更适合进行6-MWT。欧洲心脏病学会在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运动试验和运动训练建议简介中提到, 6-MWT因其易于实施并接近日常作业, 近年来已变得更普遍。6MWT可作为心力衰竭病人运动试验的一个运动处方[10]。6min步行运动训练具有依从性好, 运动量适中的特点, 并能最大程度调动病人运动的潜力。

3.2 运动干预可以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运动耐量、心功能和生活质量

6min步行运动试验是评价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运动耐力和不同方案治疗效果的金标准, LVEF是衡量心脏收缩期射血功能的主要指标[11], 而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病人生活质量量表是评价心力衰竭病人生活质量的特异性量表。在本研究中, 自身前后比较表明:无论训练组还是对照组的病人经4周住院积极治疗后, 病情均明显好转, 运动耐量、心功能和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 对干预组病人进行为期4周、每天2次的6min步行运动训练后, 6-MWT行走距离、LVEF及MHL指标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说明坚持每日2次6-MWT训练可以改善心力衰竭症状, 增强运动耐力, 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对慢性心力衰竭是有益的。

运动质量是每天锻炼一小时生命线 篇10

为什么要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笔者认为,一是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学生每天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大大减少,而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保障。二是国家对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三是它涵盖了学校体育的主要方面。

今年上半年,国家教育督导团组织国家督学和学校体育专家,对广东、四川、上海、江苏、内蒙古等15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其所属的24个地(市)、43个县(市)和336所中小学校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情况进行专项督导检查。从督查情况看,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对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十分重视,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制订了具体实施方案,建立了专项督导制度,并将每天锻炼一小时作为重要指标,纳入上级对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年度评价考核之中。同时,各中小学校积极组织实施,把学生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纳入教学计划、列入课表、排入作息时间表,专门制定方案,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得到保证。但督查也发现,相当一部分学校体育课和大课间体育活动质量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学校对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认识不到位,没有把它看成是增强学生体质的重要形式;二是专职体育教师配备不足,兼职体育教师过多,加之未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导致体育教学能力低下,体育活动内容设计单一;三是一部分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精神不振、表现懒散,达不到锻炼效果。

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不仅仅是时间问题,更重要的是运动质量要得到保证。因为只有运动质量得到保证,才能真正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这恰恰是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实质所在。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必须要在有效提高运动质量上下工夫,要向活动的每一分钟要效益,切忌搞形式主义和走过场。

针对一些学校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质量不高、内容单调等问题,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要组织学校体育专家帮助和指导学校组织开展好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要把着力点放在提高运动质量上。要加大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重点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设计能力,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有效开展。

运动质量 篇1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8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MH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30例。纳入标准[2]: MHD治疗≥6个月;年龄≥18岁;透析时间和频率分别为4~5 h /次、2~3次/周。排除标准: 运动系统障碍者、 严重慢性疾病者。 疾病类型: 慢性肾小球肾炎14例,糖尿病肾病8例,高血压肾病5例, 多囊肾2例,慢性间质性肾炎1例;病程8个月~3年,平均(2.66±0.28) 年。本研究经本院道德伦理委员会同意,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和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透析护理,包括透析前接诊、常规健康教育等。实验组在常规透析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有氧运动,为此,本研究成立了一支专业的运动指导小组,指导患者实施为期3个月的透析间期有氧运动干预。具体方法如下:第一,制定有氧运动内容。按申海艳等编制的《血液透析患者居家有氧运动指南》[3],结合查阅文献及专家分析,制定有氧运动内容,主要包括MHD患者运动适应症、 有氧运动的好处、注意事项及制定运动记录表等。第二, 制定有氧运动训练步骤。(1)评估判断:医护人员通过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实施个体化、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加强病情评估。(2)健康教育:通过发放有氧运动手册指南、 集体授课、多媒体PPT演示及理论与实践示范操作等方式,实施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3)个体化指导。根据患者运动规律及个人爱好,推荐低强度有氧运动,包括太极、散步、广场舞、爬楼梯和骑自行车等。患者最大心率=(220-年龄)的60%~70%;有氧运动适宜时间为9∶00~10∶00,每次运动时间为30 min,每周5次。(4)加强社会支持。患者出院后落实随访工作,鼓励患者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支持与鼓励。

1.3评价指标

采用疲倦评定量表(FAI)评估患者疲倦状态[4],采用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5]评估患者睡眠质量,总分越高表示疲倦症状、睡眠障碍越严重。采用生活质量问卷表(QLQ-C30)[6]评估生活质量,分数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疲倦、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疲倦、睡眠质量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但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疲倦评分、睡眠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但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5。

3讨论

由于多数长期进行MHD的患者对疾病发病机制缺乏正确认识,且很少进行必要的躯体运动,从而引发骨质疏松、肌肉萎缩等躯体改变。同时,患者由于病情的困扰及医疗费用的负担,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极易产生疲劳感及睡眠障碍,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相关研究表明[8],维持性MHD患者疲倦主要原因为:日常活动减少和长期的治疗;食欲下降,加快体内蛋白质代谢速率;营养素的大量丢失也会增加患者的疲劳感。而相关文献表明[9],有60%~77%的MHD患者存在睡眠障碍,不利于患者机体修复,加剧其抑郁程度,使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增加,严重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MHD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之一。

有氧运动作为MHD患者的重要康复措施,其目的在于改善患者躯体功能及心理状态,缓解疲倦程度,提高透析耐受性。相关研究表明[10],对MHD患者实施太极、散步、 广场舞及爬楼梯等有氧运动的好处在于减少氧自由基的生成,增强患者的心肺功能,促进抗氧化能力提高;改善心血管系统及气体交换功能,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 确保较高的透析质量,改变患者体型等。本研究成立了一支专业的运动指导队伍,通过提高透析室护士对运动疗法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有利于在临床中合理评估患者的具体病情,为患者提供高效的运动指导,提高患者对疾病及运动方案的认知程度。同时,制定个体化的运动方案,增强患者的运动依从性,以确保较高的运动锻炼质量。

本研究发现,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疲倦、睡眠质量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 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有氧运动可能通过增强患者机体的心力储备, 高度浓缩肌肉氧化酶,增强运动效能和新陈代谢,改善全身营养状况,消除患者心理压力等,从而达到减轻疲乏、改善睡眠质量的目的。同时, 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 分显著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治疗后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有氧运动通过改善患者疲倦状态及睡眠质量,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MHD患者实施有氧运动,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疲倦状态,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分析有氧运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疲倦、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8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MH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透析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有氧运动。采用疲倦评定量表(FAI)、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生活质量问卷表(QLQ-C30)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疲倦、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疲倦、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疲倦、睡眠质量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但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疲倦评分、睡眠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有氧运动可以有效地改善MHD患者疲倦及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上一篇:关注课外下一篇:抗震设防专项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