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课外

2024-09-30

关注课外(精选5篇)

关注课外 篇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是最基本的任务。课内的阅读教学要找准语言文字运用的切入点,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课外阅读也要有方法,只有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从课内走向课外,才能帮助学生达到运用语言文字的最强效果。

一、阅读教学巧设计

教材是最好的范文,每一篇课文都有其独特的地方,有些字词优美,有些结构清晰,有些是名家名作,值得借鉴。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研读教材,深入挖掘教材,找准语言文字运用的切入点,捕捉学生真实的感受,拓展写的空间,提升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一)抛砖引玉——学会“仿”

小学阶段正是语文打基础的时候,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去模仿课本中精彩的语句,模仿作者的表现手法,引导学生在模仿中进行遣词造句,提升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1. 句式的仿写

如《珍珠鸟》中写到“我”与珍珠鸟逐步信赖的过程,用到了一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起先……渐渐地……后来”。在教学时,教师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这些词,同时去感悟“按照事情先后顺序”的写作方法,而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这种方法,写一写自己与小动物之间和谐相处的故事,于是学生有写“给小狗洗澡”的画面,有写“给小兔子喂食”的情景……在学生们的文章中,既看到了他们能够熟练运用这种写作方法,又看到了很多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画面。

2. 结构的仿写

如《莫高窟》的第二、第三自然段构段方式相同,都是围绕一处景物,采用“先总写后分写”的结构描写了彩塑和壁画的精美。这种写法有助于学生了解如何把一处景物写具体。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将课文这个“例子”弄清楚,学生对这些写法有了充分理解后,就可以进行仿写练笔。恰巧学生们秋游时参观了无锡惠山泥人博物馆,看到了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泥人作品。于是,结合这一契机,想学生们运用“先总写后分写”的方法进行仿写,写出来的泥人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二)开拓思维——发挥想象

研读教材后会发现,很多课文留下了情节空白,有些地方写得很含蓄,有些地方写得很简练,这就非常适合学生进行想象补白,或者续写故事,达到语言文字的训练作用。

1. 想象补白

如《普罗米修斯盗火》中写道:“从此,人类就用火来烧熟食物,驱寒取暖,用火来打造工具,还用火来驱赶凶猛的野兽。”写得比较概括,是一个很好的情节补白点。于是,我设计了一个小练笔:想象人们得到火种后欣喜若狂的情景。学生们会从老人、孩子、妇女、男人等多角度去想象,想象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2. 故事续编

如《狐狸和乌鸦》结尾有一句:“狐狸叼起肉,一溜烟跑了。”这留给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于是,我就让学生以“肉被骗走之后”为题续编一个小故事,他们大胆地想象,创作了很多有趣又富有深意的文章。

二、课外阅读有章法

关注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语用能力,得从课内走向课外,这样既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捕捉到更多的信息,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一)培养批注能力,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

在阅读批注时,最关键的是要引导学生学会用不同的符号来表达相关的作用,如“~~~~~~(曲线)”划在文章优美语句下面,“△△(着重号)”标在句子关键词下面,“=(双横线)”划在文章关键句子(过渡句、总起句、中心句等)下面。“____?(疑问号)”用在有疑问的词语或句子末尾等。

学会了用各种符号做简单的批注后,就可以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与作者进行对话,从而帮助学生与文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与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也就是将自己阅读文字材料的某些语句、某段话,或对某篇文章的感想、体会批注出来。这样,既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又锤炼了语言文字,做到了对语言文字的品析。

(二)撰写读后感,内化语言文字的运用。

“读后感”的“感”是从读中产生的。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能感得深刻。在撰写读后感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告诉学生“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那么,学生在写读后感的时候就常常会从文中的人或事中联想到自己,想到自己所经历过的事。在撰写的过程中,学生会经历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等过程,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又内化了语言文字的运用。

三、课外阅读与活动勾连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将所读的书与生活相勾连,学生就不再怕作文了,作文的能力也就提高了。

学完课文《三顾茅庐》后,孩子们对课文中涉及的人物及《三国演义》中的内容了解比较粗浅,就接着阅读了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易于理解,不觉得枯燥,我们特别推荐了青少年版的《三国演义》,书中有色彩鲜明的插图,“麻辣”新鲜的点评,从青少年角度出发的改编,是一本适合青少年阅读的名著。于是,阅读《三国演义》成了学生每天必做的事。为了能深入了解《三国》,我们又给学生创设了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熟练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一)读《三国》,了解故事内容

我们利用语文课的课前五分钟,每天交流故事内容和阅读感受,期望在这样的反馈活动中,了解学生的阅读状况,以便及时评价,也给学生创设这样的舞台去表达自己的想法,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二)品《三国》,研究故事内容

《三国演义》读了一阶段以后,我们引导学生对书中的内容寻找研究点,组织开展研究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相整合。每个小队选择了一个研究点,如兵器、战马、计谋、人物,他们或图画介绍,或出示实物,或制作PPT,通过生生互动,有趣的猜谜游戏等小队自创活动,对书中的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书中的语言文字有了进一步的剖析。

(三)演《三国》,内化故事内容

在学习《公仪休拒收礼物》一课后,学生们了解了独幕剧的特点,由此也开展了创编剧本的活动。以三国故事为载体,学生们仿照着《公仪休拒收礼物》一课的编写形式,创作了每班各具特色的表演剧本。

为了更好地完成课本剧的表演,我们在全班成立了工作组:剧本编写组、道具制作组、演员排练组,并利用QQ平台设置工作讨论组,学生们每天利用回家时间在组里讨论剧本编写情况、道具制作情况、演员分配情况,仔细揣摩人物性格,将一个个故事逼真呈现。一个个活生生的多维立体的三国人物形象出现在大家面前,使我们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也让我们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把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引向其他学科,整体综合,接受了优秀文化的陶冶和熏陶。

总之,关注语言文字的运用,首先要立足文本,满足学生成长需求,深入挖掘文本的价值,找准语言文字运用的切入点,把语言文字运用落实到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同时将课内所学的方法引用到课外,加强课内外的融通,使语言文字运用真正成为小学语文学习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关注课外 篇2

关注高职院校学生:实训实习、学习方式、课外时间及学习效果的研究

作者:王其中 王希旗 戴亚娥 王芳 邱素芬 王浙钟

来源:《大学教育科学》2013年第05期

编者按: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大学生学情与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建立高等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学校评价模式势在必行。“国家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研究”是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科)国家重点课题“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研究”(NCSS AIA100007)的主体,课题首席专家为厦门大学史秋衡教授。该调查于2011年6月1日 到2011年8月30日进行了第一轮调查,共92122名大学生参与了调查(其中,本科生为74687名、专科生为17435名)。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使用2011年“国家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研究”之“高职院校数据库”,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实训实习、学习方式、课外时间及学习效果进行了研究。论文中所使用的问卷都经过效度和信度检验。

关注课外 篇3

关键词:课外生活;课外活动;思想动态

中图分类号:G62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4-015-1

一、走进学生课外生活,把握思想动态

教师既是学生的良师又是他们的益友,要在彰显师道尊严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勇于放下身段,亲近学生,主动和学生交朋友,融入学生中间,走进他们的课外生活圈,听其言观其行,了解把握学生思想动态,以便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为品德教学的有效开展积累真实素材。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中的《我的课余生活》时,在课堂教学中,我组织学生汇报交流,介绍自己的课余生活,可能是学生年龄大了害羞的缘故,只有几个学生愿意将自己的课余生活和大家分享。有一位学生说:“我课余喜欢阅读课外书籍,书籍使我充实宁静。”还有一个学生说:“我的课余生活可开心了,爸爸妈妈都不在家,我高兴干啥就干啥,看完电视就外出玩耍,到晚上才回家。”看到还有一些学生不愿意介绍自己的课外生活,我想了一个办法——无记名调查问卷:你对自己的课余生活感到满意吗?把你心中的不满或开心的理由写出来。换了一个方式,让我基本了解到一些学生的课余生活状况:有的学生课余生活丰富多彩,有的学生课外时间过得单调沉闷,有的学生课余生活略显放荡,有的学生课外生活毫无生气。为了看到学生真实的课外生活动态,我在自己的课余时间里,走入学生中间,和他们聊天谈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周日到学生家中去家访,看看学生周日在家都做些什么,了解他们课外生活的真实现状,和他们的父母或爷爷奶奶谈谈孩子平时在家中的生活、学习等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从中真切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学生都有自己的课外生活,他们的课外生活是他们思想的真实写照,要触摸到孩子的思想和心灵,只有将自己变成孩子,走进学生的课余生活,和他们零距离接触,实现无缝对接。

二、丰富学生课外活动,走出禁锢封闭

小敏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快被闷死了,一到星期天就被埋在无尽的作业堆之中,爸爸给我准备了一套又一套的做不完的教学资料!”从小敏的肺腑之言中,我看到了郁闷和怨恨,孤单与无奈,心灰与意冷。我决定要帮助她以及和她有同样遭遇的孩子走出禁锢封闭。

周末我去小敏家家访,我早上八点多到她家时,她已经在认真做家庭作业了,“小敏,你可真勤奋,早早地就开始做作业了,真是好样的。”我表扬了她的认真态度。“不抓紧行吗,我除了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要做语文、数学、英语各一张试卷呢,这是老爸给我下的死任务!”小敏气愤地对我说。“你爸爸也是为了你好,不过你爸爸这样做不太妥当,待会儿我和他谈谈。”小敏的爸爸此时也走了过来,我就当着小敏的面对他说:“小敏是个非常自觉和勤奋的优秀学生,你希望她更加优秀是好事,不过你让她一点喘息的时间都没有,这样会适得其反。而对于小敏来说,试卷上的有些题目完全没有必要去做,她已经掌握得非常好,这样反而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倒不如把这些无效的时间腾出来让她看看课外书或者做做其他事,也好让她休息,调整一下状态,你说这样不是更好吗?”小敏的爸爸听了我的话微笑着点了点头。我又对小敏说:“你把爸爸给你买的所有资料都交给我,我从中选择一些适合你的,又有提升的题目给你练习,以后课外多出来的时间由你自行安排,好不好!”小敏开心得拍手欢呼,她的爸爸自然也非常乐意,对我表示感谢。看到小敏父女俩开心的样子,我也开心地离开了她家。

像小敏这样的学生还有好几个,他们的课外活动很枯燥,完全被无形的牢笼禁锢着。为了真正帮助他们走出“牢笼”,丰富课外活动,我不但在学校里给他们减负,让他们有更多的课外活动时间,有时课间还特意拉着他们到操场游戏、活动。另外,我与他们的家长进行沟通联系,组织了一个假日阅读小组,让他们在假日的下午到附近的社区开展阅读交流活动,同时还适当带领他们欣赏领略社区的自然美景,让他们放松心情,陶冶情操。

三、架构学生安全网罩,远离歪风邪气

学生优秀品德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靠学校单方面的教育,需要依靠家长、社会多方面的力量,我们要架构起一张坚固的安全网罩,让学生远离各种歪风邪气,为学生撑起思想保护伞。

关注课外活动 深化有效教学 篇4

一、活动目标的确定

活动目标是组织开展课外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是开展活动过程中选择内容、确定活动方式的重要依据, 也是活动成效评价的基本标准。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要求, 考虑到农村初中的条件以及学生的知识水平、身心特点、生活环境。我们设置的初中化学课外活动的教学目标主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化学活动中, 明白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 发展探究能力和创造力。

二、活动内容的选择

在农村初中开展化学课外活动, 其内容的选择必须考虑农村初中的现有条件, 选择和设计出具有农村初中特色的活动内容系列。

1. 依据教材内容设计课外观察和实验活动内容

在化学课程的教学中, 有时一些问题在课堂内不能得到充分解决, 而学生对这些问题又很感兴趣。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设计安排课外活动, 既可以解决课堂教学遗留的问题, 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又可以提高学生对化学的浓厚兴趣, 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 面向学生生活实际设计家庭小实验类活动

生活中有很多事与化学息息相关, 也有很多物品可用来做化学小实验。这些实验使学生对于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关系有更深切的体验。

3. 结合热点和学生兴趣设计研究性的专题活动

学生在学习中会提出很多问题, 有的可能提出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有的可能提出课堂学习中较困难或没有完全弄清的问题, 有的可能提出与最新科学技术相关的问题等。教师对这些问题适时给予引导, 就可将其设计成具有一定层次的专题研究活动。如根据初中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农村初中的条件可设计以下专题研究活动内容: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及实验中红磷停止燃烧原因、用代替品完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分子与原子概念发展史、学校附近水域污染情况的调查、从植物花瓣中提取酸碱指示剂、侯氏制碱法实验模拟研究等。

三、活动的组织实施

农村初中图书资料少, 教学仪器陈旧, 现代教学设备缺乏, 信息不畅通, 交通不方便, 资金更是短缺。此外, 无论是学生家长的知识水平还是农村的物质条件对学生开展活动的支持力都是有限的。因此, 要充分注意到这些局限性, 活动的开展必须因地制宜。

1. 合理安排活动容量和时间

活动主要由学生自主在课外开展, 但教师对活动内容的选择、活动计划的制订、研究的方法等都应作必要的指导, 尤其是在活动开展的初期更要给予较多的帮助。对于这些活动, 不能仅仅靠课外时间来完成, 必须安排一定的课内时间。为保证活动顺利开展, 我们每个学生安排的家庭小实验、观察等小活动每周不超过1次, 专题性研究活动每学期不超过2项。

2. 采用灵活多样的组织方式

学生的能力水平是有差异的, 不同的活动项目难度也不相同, 因而在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时, 教师可根据情况灵活安排。如探究性实验和专题研究活动则让学生根据兴趣自主选择活动项目, 以学习小组形式开展活动, 小组成员以学生自愿结合为主, 教师给予一定的调控, 为使活动方便, 同一村庄的同学尽可能分在一个小组。

四、活动开展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初三学生生活阅历少, 化学实验技能也较低, 自我保护能力弱, 自主进行化学实验困难是较大的。尤其是开展专题研究活动, 由于学生的观察能力较弱, 往往局限于事物的表象, 不会深究差异的原因, 也不能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合理的结论。因此, 在初中组织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 对专题性研究活动必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即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走, 然后才能放手让学生自己走。教师在专题性研究开展的初期, 要带领学生做一些课题, 在学生学习和了解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程序后, 再放手让学生去独立实践,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功感并保持开展活动的兴趣。

2. 学生的智力水平、知识基础和社会阅历有差异

要坚持普及与提高并举, 在顾及到大多数学生的前提下, 为少数低于平均水平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指导。如提供活动所必需的物品、资料和信息, 解决活动中的疑难问题等, 为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层次高一些的有研究性的活动内容。

总之, 开展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活动势在必行。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课外活动, 能最大限度地使学生亲自动手实践, 这不仅提高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还增加了学生的兴趣, 还发展了智力和能力, 是增强师生双边活动最理想的一种途径。初步的探索实践证明, 通过化学课外活动的开展, 学生的活动时间与空间有了较大的拓展, 学习方式有了一定程度的转变, 学生与教师, 学生与学生的讨论与探索的增加, 极大地促进了化学课程的教学, 不但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化学的愿望, 而且使学生逐步形成了在学习中乐于质疑和探究的习惯, 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 联系社会实际, 采用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结合近几年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化学课外活动的实践, 谈一些做法和体会。

关键词:课外活动,组织实施,操作探究

参考文献

[1]潘鸿章, 姜萍.化学研究性学习.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2.

[2]郭英, 戴艳, 游永恒.学校心理学.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关注课外 篇5

一、关注隐含的错误点

学生或因“阅”历不足, 总忽略些看似不起眼, 实则须认真揣摩的细节, 使他们对作品的内涵把握得不是很到位, 出现了不易觉察的错误。例如, 一位女生有感于《草房子》中纸月的悄然离开, 进行了补写, 大致内容是:纸月的外婆去世后, 慧思和尚去板仓化缘遇见纸月, 并同她相认, 带她去江南。我在一次阅读交流课上, 带着“别有用心”的笑, 对孩子们说:“请大家认真读读这段文字。”阅读后, 学生有一头雾水的, 有眉头紧锁的, 还有个别学生若有所思地翻开了《草房子》……片刻沉默后, 就有学生发现了补写中的错误——纸月与慧思和尚早已认识。“他们真的先前就认识了吗?请用事实说话。”孩子们似乎此时刚拥有了一双如炬的慧眼, 迫不及待地在书中搜索着。不多时, 他们便有了让我意外的发现:有以纸月小小年纪就把大字写得“秀丽且不骄不躁”, 慧思和尚亦写得一手好字为据的;有以慧思和尚与桑桑素未谋面, 却莫名其妙地认识桑桑为凭的;有以慧思和尚一直恭送为纸月送作业本的桑桑为证的;有以“桑桑无端地认定纸月常沿林间小道进寺院”的暗示为依的。

他们在学习揣摩的同时, 硬是从许多“鸡蛋”中挑出了“骨头”, 还能引“经”据“典”, 让人不得不服。至此, 我给予学生“关注”之法的导引或已初见成效。

二、关注情感的延续点

“老师, 纸月的匆匆离去实在令人有些遗憾。”一位细心的女生不无伤感地对我感叹。“这就是曹文轩叔叔的作品所特有的一种风格。”“那独特风格是什么呢?”

我没有直接回答她的问题, 转而对班上的学生说:“梦婷阅读如此入情, 真是难能可贵。如果有兴趣, 大家也可以用心地再读读《草房子》, 留意作品中的‘遗憾’。”

大约两周后的交流会上:

“的确, 曹叔叔的作品中还有许多遗憾, 如:白雀与蒋一轮老师之间的许多事, 老是那么不凑巧, 我都替他们急死了。”

“杜小康的父亲因为撞船欠下了一屁股债。他继续借债养鸭群想让自己翻身, 结果鸭群误入鱼塘全被扣押, 最后一搏也宣告失败, 使酷爱读书的杜小康的复学梦彻底地破灭了。唉, 真可怜!”

“老师, 我再读《草房子》后, 觉得曹叔叔虽然写了许多本来是令人高兴的事, 比如桑桑转危为安了, 可我还是感到有一丝淡淡的忧伤。”

“我觉得正是那些遗憾和忧伤, 让我读了还想读, 真希望能读出奇迹来……”

此时无需多言。“当你感到了某种来自灵魂深处的震颤, 文学的使命就达到了。”孩子们挂在腮边的泪是最好的交流, 是无声的广告, 展示着他们沉入文学作品时的那份享受。我时常静静地享受着学生阅读时的每一次颦蹙, 每一次泪落, 每一次展笑颜。

三、关注作品的借鉴点

平日里, 我常以“李贺背袋收集”等故事, 启引学生关注作品的可借鉴之处。我只愿他们关注、入心, 当看到学习认真的学生自发地将它们摘入《采蜜本》, 加上点评, 自然暗喜在心。在阅读课上我创设“他山之石”频道供他们展示, 以培养他们的借鉴意识。在师生共读《草房子》一段时间后, 学生便受到作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受启于“桑桑觉得很难说纸月就没有对他说过话, 只不过是她没有用嘴说, 而是用眼睛说罢了”, 刘桂花的《瞬间的感动》中诞生了“我从他的眼睛里听到了叹息”;领悟了曹文轩的借景抒情之妙, 陈梦娟的笔下流淌出:“夜晚, 天上没有明月, 没有繁星, 只是抹着无边无际的乌黑, 仿佛含着无限的愁意。”……在我或大张旗鼓地彰扬之后, 更多的学生感受到了借鉴的价值, 并热衷之, 大有百花争艳之势。在后进生的习作中也偶尔闪现清新而耐人寻味的语句。这让我颇有赶海人偶遇美丽的贝壳之感。

四、关注独特的感悟点

在“苦乐年华”班级读书会上, 一个平时沉默寡言的男生开口了:“默默奉献的人总会得到敬重。”在《草房子》中怎能读出“默默奉献”呢?当同学们用惊异的眼光看着他时, 我示意他谈谈理由。“虽然先前所有的人都很讨厌甚至憎恶秦大奶奶, 可她却在那一声震撼心灵的‘奶奶’的余音里, 下水救了二年级女生乔乔。之后, 她默默地卖掉了那些令师生们烦心的鸡、鸭、鹅。参观团来时, 她有心回避。她主动帮学校看瓜, 直到为捞学校的一个南瓜而永远离开了艾地。她的默默奉献不是赢得了所有人的敬重吗?为她‘送葬的队伍是油麻地有史以来最为壮观的’, 就是最好的证明。”随即响起了同学们自发的热烈掌声。

此后, 学生笔下常流淌出用心阅读后的感悟。虽有许多尚显粗糙、稚嫩, 但却实在。有时对于同一内容, 孩子们却有视角迥异的感悟, 这让我甚是欣喜。当然, 其间也不乏富于哲理的:逆境背后往往是杰出的人才。——毛延熙 (有感于在磨难中早熟的杜小康)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 请用雪亮的眼睛来欣赏他最美的一面。——陈梦娟 (感悟源自于秃鹤)

为让学生的感悟更加有理有据, 我提供以下三种方式供他们选择:1.片段摘录+感悟名言;2.人物介绍+感悟名言;3.内容介绍+感悟名言。交流时, 可蜻蜓点水式地简述理由, 让同学意会即可。我还鼓励他们将“感悟名言”制成书签, 我则择优上传至专为班级读书活动开设的博客“浅浅的港湾”。

每一自创名言的诞生, 无不经过孩子们精心斟酌, 无不伴随着孩子们的阵阵惊喜, 无不展示孩子们的独特感悟。提升感悟、自创名言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品读文学作品的热情, 同时收获了学生对表达的兴趣, 对推敲的执著。

五、关注思维的争鸣点

“辩者思先行。”为避免学生的阅读、交流徘徊在“浅”层次, 我常留心他们喜欢的文学作品中具思辨性、开放性的争鸣之点。如“你认同‘秃鹤在汇操时扔掉帽子’的举动吗?”。持“支持”观点的学生似乎志在必得:“因为他想要维护自己的尊严, 他要对别人说, 有个秃头, 不是自己愿意的, 也并不丢人。”“我觉得秃鹤在汇操时扔帽子可以让更多人明白:他不是好欺负的!”“我认为这是一种维护尊严的举动。只因为秃鹤长了一个光头就不让参加汇操, 这不是瞧不起人是什么?”“秃鹤的自尊已被许多人反复践踏, 可他们仍歧视秃鹤, 不让他参加汇操, 这是多么严重的伤害!如果换位思考, 你就会觉得这举动很正常。”持“反对”观点的则针锋相对:“这样的报复很不恰当, 他的举动让全校师生被别校的人笑话。这简直是不可理喻的糊涂行为。”“让全校师生丢脸后, 老师更冷落他, 同学们更不理睬他, 他就更加孤独了, ‘冤冤相报何时了’用在他们身上再合适不过了。何况, 做什么事都得顾全大局嘛。”“油麻地小学连续几年都是汇操冠军。桑校长最看重的就是荣誉。冠军丢了, 他肯定会茶不思饭不想, 这样的报复未免太过火了吧。”

这样的争辩自然是“无果而终”, 但能有理有据, 正是缘于学生潜入作品中。

多次启思之后, 学生的阅读多了些理性思考, 一个学生读了《三国演义》后, 写下了题为《我评〈三国〉》的随记。文中指出了书中“卧龙点灯测生死”等诸多令人难以信服之处, 并下了最后的结论:“所谓‘历史小说’, 只不过在‘纯粹’的小说中加了点历史成分罢了。”这着实让我感到意外。

此外, 学生的阅读兴趣点、角色体验点及思维的拓展点 (对作品的多元解读, 阅后五彩纷呈的想象等) , 更是我时常关注的, 各位同行亦已给予充分的关注, 不再赘述。

上一篇:长距离纵向撕裂下一篇:运动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