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采掘工作面(精选12篇)
煤矿采掘工作面 篇1
一煤矿采掘工作面爆破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
1.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弱。我国煤矿产业中有很多煤矿工作人员不考虑采掘安全隐患, 安全意识相对比较弱。很多小型煤矿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 而忽视了安全生产这一问题, 导致采掘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 造成人员伤亡。在采掘工作面作业的工作人员缺少爆破知识, 在具体工作中不按照行业规定进行, 以及在操作过程中精力不集中, 还有的工作人员在进行作业的时候一味按照自己感觉以及习惯进行判断, 工作过程中存在侥幸心理, 经常违背安全工作章程进行作业, 增加了事故发生的几率。还有一种现象就是, 工作人员在进行爆破时, 不去了解当地的地质结构, 不知道煤矿爆破工作的安全技术操作方法, 这些原因都是造成安全事故主要原因。煤矿企业进行生产过程中, 在追求利益的同时不能忽略安全问题。
2.爆破技术落后。我国很多煤矿企业的作业现场的爆破技术没有进行及时更新, 爆破器被当作简单的爆破工具, 没有对其安全性进行考虑, 最终导致采掘工作面爆破发生安全事故, 危害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我国有关安全生产的规定没有得到有效地实施, 主要原因是其在具体执行起来过于复杂, 人们容易忘记。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监督管理不到位, 对很多工作人员的违规操作没有及时制止。
3.水泡泥不合格。水泡泥是煤矿采掘工作面爆破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安全材料, 它的作用就是保证安全爆破, 爆破的时候如果不使用水泡泥, 就会导致煤矿中的瓦斯点燃, 最终导致瓦斯爆炸。使用不合格的水泡泥也是造成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
在爆破过程中还存在很多安全隐患, 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安全, 在煤矿进行爆破工作的时候一定要严格进行管理和监督, 确保工作人员的操作过程正确。实施爆破工作的工作人员要持有专门的专业资格上岗证, 提高操作人员技术水平, 尽量避免因为操作问题引发的事故。
二采掘工作安全操作
1. 提升工作人员责任心。
煤矿企业要对矿厂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其中应该强化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提高他们的安全技能, 进而提升矿厂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应该从《煤矿安全规程》开始, 培养他们安全生产的工作意识, 消除他们的侥幸心理。侥幸心理违背了矿业安全生产规律, 按照这样心理进行矿业生产, 往往会给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带来极大的挑战, 一旦发生事故, 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在进行爆破工作中, 企业应该加强对操作员进行安全教育, 重点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 让他们明白自己在进行爆破工作中的责任, 做好自己的工作, 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隐患。加强对爆破工作的监督管理, 对那些违规操作的工作人员进行严肃处理。
2. 完善监督制度。
煤矿企业应该完善矿场的管理制度, 对爆破工作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在具体爆破工作中, 我们可以将操作人员的个人业绩与安全操作关联在一起, 不但能增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还能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安全考核制度, 将安全建立成一种制度。爆破工作前一定要对原料进行检查, 确保能够安全爆破。因为煤矿中放置有较多的点雷管和一些短路桥丝, 这两种材料极易发生爆炸, 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所以, 这两种材料在煤矿中的安放位置一定要进行严格筛选, 确保材料的安全。
3. 使用压喳爆破。
在煤矿爆破过程中, 如果生产条件能够满足使用压喳爆破所需的环境, 我们可以利用这种爆破方式进行爆破工作, 这种爆破的优点就是不会前伸。压喳爆破和传统的爆破方式相比利用率更高, 并且均匀, 它在安全性和经济性上都有非常好的优势。在进行爆破工作之前应该对煤矿的地形以及地貌进行综合考察, 选择最合适的位置来爆破, 在爆破工作进行的时候一定要严格对炸药进行管理, 控制炸药的填放量, 尽最大努力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安全技术的应用
1. 升级爆破系统及设备。
煤矿采掘工作面爆破安全技术应该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除了像地震这一类的自然的因素外, 还有人为这一因素, 这两方面都是造成煤矿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我们应该对煤矿的整个爆破工作进行全面的检查, 如果系统和设备存在问题, 必须保证有问题不爆破的原则, 深化安全爆破意识, 对爆破工作进行规范化和程序化。我们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爆破系统, 为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2. 保证爆破前的工作。
在爆破开始之前, 一定要检查准备工作是否已经做完善, 爆破操作人员一定要有专业爆破知识, 一旦遇上突发性的事故不会盲目去操作, 按照安全方法有步骤地进行, 与此同时, 还应该及时向上级报告。还应该注意天气的变化情况, 在雷雨天不能进行爆破工作, 爆破现场应该有安全人员进行监督。对爆破工作进行明确分工, 工作人员应该协调工作, 必须加强对爆破材料的管理, 这不仅仅是影响爆破效果, 还会影响到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在对爆破工作进行严格检查后, 确保没有任何问题的情况下才能进行爆破。
3. 主动检查危险因素。
在爆破工作进行之前, 工作人员应该对爆破位置附近的作业区进行全方位的检查, 发现一切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因素, 能够及时解决。工作人员可以利用一些合适的方法对周围的危险因素进行检查排除, 将一切危险因素全部排除掉, 对事故原因进行有效地控制和解决, 从源头上杜绝事故的发生。在进行爆破过程中, 除了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还要对事故的预防工作进行熟悉, 更要增强自己的安全责任意识。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要按照煤矿采掘工作面爆破规程进行。
四总结
煤矿采掘工作面爆破事故引发的原因很多, 我们应该提高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 提高整体素质, 加强安全意识的培训。在爆破安全技术中, 应该大力培养工作人员的安全技术能力, 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 摆脱生产工作人员素质低下的现状, 加强安全教育, 提高整体意识。升级煤矿生产中设备, 准确地选取安全措施, 将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 保证煤矿能够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吴选平, 杨续冠.煤矿采掘工作面爆破安全性技术研究与探讨[J].中国煤炭, 2010, (7)
[2]张茂生.煤矿采掘过程中工作面爆破安全技术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3, (11)
煤矿采掘工作面 篇2
采掘工作面变化管理工作制度
为加强矿井安全生产变化的管理,掌握现场变化情况,实现主动超前预测变化、有效控制变化,真正把变化落实到基层、落实在现场,着重从人员、时段、“三工”、系统和环境变化四个方面抓好管控,提高安全管理力度、精度、构建透明、简洁、高效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实现变化条件下的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制度。
一、(一)人员变化 新工人入矿
1、新工人入矿,由矿技术部门组织培训,经考核合格,并与单位签定劳动用工合同。
2、队里指定老工人为师傅,并签定师徒合同后,才允许上岗实习试用。
3、新工人试用期不少于4个月,经试用考核合格后,才能转为正式职工。
4、在试用期内,试用不合格的,矿可辞退。
(二)离岗返岗人员
1、凡离开本岗位一周以上职工,在返岗上班前,必须到矿技术室重新学习相关规程、措施,并由本人签字确认。
2、返岗人员的第一个班,单位值班领导或负责分工的班组长,必须向其重点交待本班组施工现场安全重点及注意事项。
二、时段变化
(一)季节变化
由矿专业分管负责人牵头,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制定有针对性措施,并严格执行。
(二)重要节假日、双休日的安全控制
1、重要节假日(长假),矿必须制定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的方案和措施,并严格执行。
2、各基层单位安排干部现场带班作业,指挥安全生产,并做好安全关键环节、重点部位把关工作。
3、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要加强现场安全监督检查,确保安全监管不失控。
(三)生产班关键环节控制
1、矿查岗小组要加强对特殊班、特殊岗位的监督检查,有效制止“三违”。
2、交接班时间,现场带班领导、班组长、验收员、瓦检员等加强质量验收,把住安全、质量关。
三、“三工”变化
(一)工艺变化
现场施工工艺发生改变,矿技术部门及时制定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及时组织职工学习和考试,并指导操作。
(二)工序变化
生产现场工序变化,由生产副矿长、本班带班领导亲自安排,做好工序调整工作。
(三)工具变化
1、现场使用的工具发生变化,必须由供应部门向使用单位提供质量合格的生产工具,及时调换质量不合格的工具;使用人员必须严格按使用说明书及操作方法正确使用。
2、矿技术部门编写有针对性的操作规程并组织学习、考试,必要时进行现场技术指导。
四、环境变化
(一)施工地点变化
1、施工地点发生变化,由矿技术部门结合现场实际编制有针对性的作业规程和措施,经会审后组织职工学习,并考试。
2、进入新作业地点施工前,必须先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处理完各种隐患后才允许开工,施工的第一个生产班,必须有队长以上管理人员带班作业,协调好有关工作。
(二)地质条件变化
1、采、掘头面出现地质变化,现场跟班领导必须及时向矿调度和值班领导汇报。
2、矿总工程师及时组织相关人员现场察看,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定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施工单位严格按方案和措施执行。
3、监管部门加强现场监管,督保措施的兑现,确保地质条件下的安全生产。
(三)单项工程施工
1、单项工程开工前,必须由分管副总工程师及以上领导牵头,安全生产部门及施工单位参加研究制定出施工方案,形成会议纪要。
2、矿技术部门按会议纪要制定的方案,组织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措施,经会审通过后执行。
3、施工单位组织参加施工人员学习相关措施,并签字确认。
4、施工前,施工单位向矿安全生产部门提出开工申请,并经审查批准。
5、施工单位明确现场施工负责人和安全负责人。
6、矿安全生产部门加强现场监管,严格规程措施兑现,杜绝“三违”,确保工程质量。
(四)应急性工作
现场出现应急性工作,由矿生产、技术、安全部门现场协调,现场跟班领导安排工作,班组长负责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监管。
(五)职责划分
环境变化由矿专业分管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单位行政主管或现场负责人,根据职责权限负责。
五、考核
对各类变化控制不到位的,按职责权限,对相关责任人按失职、严重不履职等进行考核,罚款500——1000元,情节严重的降职、撤职、直至开除等。
昌兴煤矿
煤矿采掘工作面 篇3
关键词:煤矿;采掘工作面;粉尘防治;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TD7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2-183-2
0 引言
随着煤矿行业的不断发展,煤矿开采规模不断扩大,在实际的采掘工作中,产生的粉尘不断增加,严重制约我国煤矿的安全、高效生产。粉尘是煤矿采掘过程中的主要灾害之一,由于煤矿粉尘具有一定的理化特性,使得生产现场的可见度降低,对采掘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和精度造成影响,同时,粉尘还具有爆炸危险性,严重威胁煤矿企业和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此外,煤矿工作人员长期在布满粉尘的工作环境中,容易引发尘肺病等职业病害,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破坏。因此,煤矿企业必须对粉尘的防治工作提高重视程度,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利用多种粉尘防治技术,提高粉尘治理效率,从而保障煤矿的安全生产。
1 煤矿采掘工作面粉尘的来源及危害
1.1 粉尘的来源
煤矿采掘工作面粉尘危害较为严重,占整个矿井产生粉尘总量的85%以上,因此,煤矿粉尘防治的重点在采掘工作面。由于地质环境、开采方式、采掘工艺的不同,每个矿井所产生的粉尘污染程度不尽相同。对于一些较为空旷的煤矿采集现场,由于风力较大,扬尘增加,粉尘危害更加突出。在采掘的过程中,钻探、爆破等施工也会增加工作面的粉尘量,放煤口、采煤机、破碎机、支架等成为粉尘的四大污染源头[1]。因此,在煤矿采掘过程中,煤矿企业要积极采用合理、有效的粉尘防治技术,对粉尘危害进行针对性治理,为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施工环境,进而提高整体施工效率。
1.2 粉尘的危害
粉尘的危害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采掘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会依附在矿井壁和地面上,还有一部分悬浮在空气中,煤矿工作人员长期处于这种环境,吸入过多粉尘,对其呼吸系统产生破坏,严重威胁他们的身心健康;
第二,大量的粉尘悬浮在矿井中,会使得矿井温度不断升高,粉尘容易发生自燃,进而导致爆炸事故,不利于煤矿采掘的安全施工;
第三,大量粉尘容易造成煤矿采掘现场的能见度降低,对工作人员的生产工作造成影响,使得煤矿生产效率降低,还容易引发安全事故[1];
第四,煤矿采掘过程中涉及多种仪器设备,大量的粉尘会腐蚀这些仪器设备的构件,使得設备操作精度降低,造成设备老化,影响正常使用。
2 煤矿采掘工作面粉尘防治技术
煤矿采掘工作面的粉尘防治可以从开采前期、施工过程、产生粉尘后三个不同的时期,采取不同的技术,加强粉尘的预防,降低粉尘的产生,并过滤、排除已经产生的粉尘。
2.1 注水防尘技术
注水防尘技术是煤矿采掘前的一项重要措施,可以通过注水操作,增加煤层的湿度,实现降低粉尘的目的。注水防尘技术主要包括静态注水和动态注水两种方式以及短孔注水和长孔注水等注水方法,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要以现场的作业环境和开采要求为依据,选择合适的操作方式,达到理想的防尘效果。注水防尘的基本原理是改变煤炭的物理性质,在有效降低粉尘浓度的同时,提高了煤炭的开采效
率[2]。
2.2 通风除尘技术
通风除尘技术可以将矿井下的粉尘排出井外,从而将井内的粉尘浓度控制在安全范围内。风速和风向是影响通风除尘效率的关键因素,此外,粉尘的形状、浓度、湿润度对通风除尘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在通风除尘过程中,如果采用的风速较低,直径较大的粉尘颗粒不易被排出,悬浮在空气中,使得粉尘浓度得不到有效降低;如果采用的风速较高,在排出一定粉尘的同时会引起新的粉尘扬起,同样无法实现良好的除尘效果,因此,通风除尘技术的关键是控制好风速,一般掘进工作面的风速设为0.4-0.7m/s,机械化采煤工作面风速为1.5-2.5m/s,回采工作面和掘进煤巷控制在4m/s以下。
2.3 除尘器除尘技术
除尘器除尘的基本原理是将空气中的粉尘分离出来,借助除尘器实现净化空气的作用。目前,除尘器除尘技术在国外煤矿采掘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有洗涤除尘器、湿式纤维除尘器等,这些除尘设备体型较大,但是具有良好的膈应效果和除尘效果[2]。我国经过20多年的研究,在除尘器除尘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研制出多种类型的除尘器,并在煤矿采掘工作面得到了应用。
2.4 喷雾降尘技术
喷雾降尘技术属于一种操作简单、经济节约的技术,具有良好的除尘效果,在煤矿采掘中应用最为广泛。在煤矿采掘中,由于机械化程度较高,采煤机和掘进机在工作过程中往往产生大量的粉尘,这时候就可以采用喷雾降尘技术对这些设备进行防尘处理,例如滚筒摇臂径向雾屏降尘技术、高压喷雾防尘技术等。在采掘工作面的转载点和液压支架也是粉尘的主要源头,可以利用喷雾防尘技术,通过喷出的水雾降低空气中的粉尘浓度。
2.5 空气幕隔尘技术
空气幕隔尘技术的实际应用中,将喷气装置安装在采煤机上,当采煤机运行时,喷气装置喷射出的空气形成一个空气流,有效将粉尘隔离到气流之外,为施工人员和设备建立防护层,使得粉尘难以扩散到施工区域。空气幕隔尘技术主要应用喷嘴式风筒和附壁式风筒,通过无形的空气屏障实现良好的隔尘效果,在煤炭采掘工作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3]。
2.6 个体防护技术
个体防尘是一项最基本的粉尘防治手段,主要指的是施工人员佩戴多种防护用具。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个体防护用品取得了较大开发和利用,传统的棉纱口罩逐渐被淘汰,化纤滤料自吸式防尘口罩、压风呼吸器、过滤式送风防尘口罩、气流安全帽等防护装置得到了广泛应用,施工人员在保证正常工作的同时,能够吸入清洁的空气。个体防护技术具有较高的防尘效果,可以有效避免煤矿采掘工作面粉尘对施工人员身心健康的伤害,在实际的工作中可以得到广泛推广。
3 煤矿采掘工作面粉尘防治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煤矿事业的不断发展,粉尘防治技术将得到更全面的开发和利用,其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3.1 合理设计喷雾系统
煤矿采掘工作面应用喷雾降尘技术防治粉尘,要设计科学、合理的喷雾系统,重点研究喷雾点的布置和压力的设计,从而提高喷雾效率。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喷雾降尘技术可以引入智能控制系统,实现了喷雾降尘的自动化控制。
3.2 弱水防尘技术的发展
弱水防尘技术指的是利用少量的水实现良好的防尘效果。弱水防尘技术的研发和应该用,可以在节约水资源的同时,有效避免粉尘的危害,从而满足节能环保的要求[3]。弱水防尘技术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注水型渗透剂、干式除尘剂、泡沫除尘剂等防尘产品的开发。
3.3 难注水煤层的注水技术的研究
注水防尘是一种应用效果较好的防尘技术,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一些煤层的机理较为特殊,增加了注水难度,这就需要加强难注水煤層注水技术的研究,通过配套的系统和设备,实现煤层注水的自动化监测和控制,从而提高煤层注水防尘效果。
3.4 积极学习国外先进技术
国外的粉尘防治技术发展较为成熟,所采用的设备也较为先进,国内煤炭企业要加强对国外先进除尘技术的学习和利用,推动我国粉尘防治技术的不断进步。国外值得借鉴的防尘技术主要有超声波除尘技术、生物试剂除尘和电离水除尘等先进技术。
3.5 加强防尘标准的管理
在煤矿采掘工作中,粉尘产生的源头较为复杂,在实际的粉尘防治工作中,还面临诸多问题。煤炭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防尘降尘措施,有效的控制粉尘。制定一个合理的防尘标准,是粉尘控制的重要内容,能够促进粉尘防治工作的不断发展。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煤矿采掘工作面的粉尘防治是煤炭企业发展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煤炭企业要全面掌握各种粉尘防治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并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加以完善和发展,从而提高粉尘防治效率,保障煤炭开采的安全、高效运作。
参 考 文 献
[1] 程卫民,刘伟,聂文,周刚,崔向飞,孙鑫.煤矿采掘工作面粉尘防治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4:77-82.
[2] 李丽明,王磊.煤矿采掘工作面粉尘防治技术及发展趋势[J].科技展望,2014,10:120.
煤矿采掘工作面 篇4
我国煤矿企业夺取安全生产主动权的关键环节是加强顶板管理, 严格预防顶板事故的发生。一般的煤矿企业顶板事故具有事故发生率高、零敲碎打、严重影响企业安全生产主动权等特点。由于存在这些顶板事故特点, 无法长久持续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 因此, 加强煤矿采掘管理工作的重点问题就是加强采掘顶板的管理, 严防顶板垮落。
2导致顶板事故的因素
从顶板事故出现地点视角看, 显而易见, 多数事故是出现在采煤工作面与煤壁衔接位置没有采取支护位置;在移机头、极为和回柱放顶过程中, 在放顶线周围也很容易造成冒顶;在掘进头泥巷道交叉口处也经常形成冒顶条件, 此外地质构造条件对冒顶也有很大的影响。
2.1出现于煤壁周围的冒顶事故
在一些煤层的直接顶中, 由于存在原生裂缝、构造及采动等, 往往会出现相互交错的裂缝, 这样就会出现形式各异的游离岩块。冒顶事件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在支护及放炮过程中, 支架支护不牢倾倒所致, 煤帮周围有时会老顶上层压力过大而被压塌, 倘若煤层自身不存在高强度片帮抵抗力, 降低了空间支护能力就会造成冒顶事故。
2.2出现在工作面两端机头、机尾位置的冒顶事故
当采煤工作面生产过程中, 对机头机尾要根据实际需要而移动, 但是在移动时, 早已破坏的顶板会在拆除原来支柱换上所需支柱时会有程度不同的松动, 通常在回采工作面连接的巷道处存在相对小的巷道支架初撑力, 因此对直接顶的下落、松动、破裂等很难控制, 原巷道支架的不同棚腿要结合回采工作面的进展逐个移除, 在移除的环节中, 有时会因为破碎顶板程度不同出现冒落。
2.3出现在放顶线周围的冒顶
随着时间的推移, 顶板下沉程度会越来越明显, 出现大块的游离岩块, 游离岩块会随着回柱工作进行而逐渐转动。通常对原本稳定性就不够的支架有较大影响, 在对最后一根柱子回拆时, 很容易出现顶板冒落现象, 对那些由于种种原因限制而不能撤回安全地点的工人会构成巨大的生命威胁。
2.4出现在巷道掘进工作面位置的冒顶
只要是掘进破岩, 那么在顶部就会有与岩体失去连接的岩块, 如果没有采取合理的支护, 就十分容易发生岩块的垮塌;在掘进工作面周围提前支护部分顶部也有与岩体失去连接的岩块, 如果种植户没有效力, 也会很容易出现顶板跨落。
2.5出现在巷道连接处的冒顶
通常是对老巷道的一侧进行开帮以利于对巷道交叉点进行施工, 这种施工方法要把旧的巷道棚子用大棚子及抬棚取代, 在巷道顶部也有和岩体不关联的岩块, 此外, 附近岩块要不断向巷道处移动, 而刚刚架设好的大棚子不具备高强度, 这也是导致冒顶事故出现的原因。
2.6出现在顶板破碎带周围处的冒顶
断泥层在断层带周围较为常见, 当涌水量过大时就会出现软化坍塌, 在实际处理过程中, 通常采用泥质填充, 稳定性不够, 很容易产生围岩破碎, 对采掘顶板的安全管理带来负面影响。在爆破过程中, 破碎岩体特别容易形成结构改变, 只要岩体结构面超过允许值就会产生滑动。此外, 岩体抗拉强度低, 当破碎岩体时, 顶板的自撑拱形内的岩体重量影响了岩体抗拉强度, 随着暴露面时间延长, 顶板承受的拉应力必然会超出岩体抗拉强度, 从而导致顶板在拱顶区域也出现顶板冒落。
3 煤矿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工作措施
3.1 采煤工作面稳定煤层的顶板管理
严格贯彻国家规定并结合实践经验, 切实做好采煤工作面稳定煤层顶板管理工作, 要保证三项工作内容, 就要把握好“两个质量, 三个环节”, 其实质是遵照相关规定严把支柱质量关, 包括定期检修和质量核定两方面, 质量核定要做到支设整齐稳固、接实顶底板;正确使用四种特殊支护, 即端头出口支护、贴帮支护、切顶支护与超前支护;要对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工作足够重视, 注重各环节工作的衔接, 要在初次放顶前编制相应对策, 推行责任制, 强调调度牌管理的关键性, 直到此项工作完成后, 对超前支承压力变化情况采用顶板动态仪进行观测, 严格防范顶板初次来压造成的冒顶垮面事故。
3.2 采煤工作面局部厚煤层的顶板管理
一旦发生采煤工作面和局部厚煤层相遇的情况, 采场的矿压异常表现地尤为突出, 在各煤岩层之间会形成离层, 受顶板压力、下沉速度、煤壁稳定等因素决定, 顶板就会出现不同形式的冒落现象。这种情况下, 应采用在构造带局部厚煤层回采时使用支撑能力较大较稳定的支护方式, 同时对防止煤壁片帮冒顶事故采取有效措施。
经常使用的局部厚煤层回采支护方式有构造带两侧采用支护, 其主要特点是支撑能力大、控制范围广、可操作性强、相对稳定等优点, 造带两侧利用这样支护方式, 其实质是用局部充填法取代其他的垮落法来管理顶板, 巧妙利用构造力实现挑落破碎层且支撑完整层的目标, 因此可以在实践应用中被普遍应用;木垛支护不同于单柱支护, 木垛的支撑面积相对较大, 不但实用性好而且操作简单, 支护高度对木垛支护影响程度较小, 众所周知, 由于采矿高度的升高, 矿压现象会不断凸显出来, 支柱高度升高势必会造导致支柱稳定性差, 就会出现支柱中心位置的改变, 严重时支柱就会倾倒, 加大了煤壁片帮的可能性, 对工人生命安全也构成巨大威胁。所以, 针对不同的应用情况来选用不同的支护形式, 其共同目标就是实现顶板稳定性加固, 如果现场存在特许需要, 还应采用木锚加荆芭背板护帮来防范煤壁片帮事故出现。
3.3 采煤工作面棚顶的顶板管理
目前在我国大多数煤矿中, 对采煤工作面棚顶的顶板管理方法在进行不断研究。采用哪种工作面棚顶管理方法是由煤层顶板冒落高度与端面距长短两个条件共同决定的, 一般的冒高和端面距约为1m, 可以临时在塌冒区钻眼插钢针 (一般为2.3~2.7m长度, 32mm直径的圆钢制成) 来进行粗略的棚顶工作, 然而当冒落高度与端面距有一项超出安全允许指标时, 必须在机炮道内的棚顶进行作业, 值得注意的是预防“零皮”或是片帮对人造成伤害。
从冒落区的一侧开始, 在刮板输送机挡煤板外侧设2~3个工字钢梁, 一侧顶住煤壁且要确保与采高相等, 随后进行敲帮问顶, 直到顶板压力变化幅度不大时, 在悬臂梁的煤壁附近提前放置一根与煤壁相平行的长方木, 并按照端面距的长短对置顶的高度来选择, 然后在平行煤壁搭设一层长方木。应在机炮道内支设单体液压支柱对顶板的二次冒落进行预防, 避免事故发生砸翻木料或钢梁, 对已做完或者未做完的假顶进行及时的支撑, 在完成的假顶的前探梁紧贴煤壁的方木中插入针距为0.5~0.7m的钢针, 并用铁丝将两者绑为一体。采取采煤机掏底煤作业的多循环作业方式, 为防止移柱时再次出现顶板冒落现象, 在移柱之前在假顶下部支设临时支柱保证安全通过漏顶区。
3.4 掘进工作面及巷道的顶板管理措施
主要有如下几种方式对掘进工作面和井巷的顶板进行管理工作。首先对应用光爆锚喷和“三小”技术进行推广应用, 无论是硬岩巷道还是软岩巷道, 在全煤巷道都应应用该技术。发展锚网、锚W钢带、锚梯形钢筋梁替代锚杆的支护材料, 同时对应用小钻头、小锚杆和小药卷进行推广;其次, 根据巷道稳定性与锚杆长度来选取, 如果巷道顶板是泥页岩的, 那么要在超出掘进头30m距离处趋于稳定有0.5~1.2m的松动范围, 泥炭质页岩的巷道顶板有1.2~2.0m的松动范围, 石灰岩巷道在掘进头70m距离处趋于稳定, 有0.4m的松动范围, 砂岩巷道顶板在掘进头10m处趋于稳定, 有1.0~1.2m的松动范围, 对于上述任何一种锚喷巷道都应保证20~40KN的锚杆锚固力;保证前探梁的使用, 除了一些坚硬的岩石和石灰岩顶之外, 在巷道掘进迎头时都应使用前探梁, 而前探钢的种类又可以分成不同的种类, 分别是吊挂式、一梁二环式、一梁三环式等, 实际煤矿生产中对后两者应用较多, 工字钢支架则选用可调式及卡环式, 拱形金属支架则多选用卡栓式, 锚喷支护时选用螺母与锚杆连接的吊环式;另外, 沿空送巷煤柱设置, 压力降低区为 (0~7) m, 升高区为 (7~30) m的采煤工作面两侧支承压力影响范围, 所以在采煤工作面两侧的7m范围内来沿空送巷, 如果受特殊条件制约, 可以调整工作面两侧的 (7~30) m范围, 留设大于等于30m的护巷煤柱。
4 结束语
煤矿采掘工作顶板管理的基础是完善的技术措施, 搞好煤矿采掘工作顶板管理的基础是做好现场管理工作, 煤矿工人的思想意识决定了煤矿采掘工作管理能否顺利进行, 能否将煤矿采掘工作顶板管理落实则要看相关部门监管力度是否到位, 只有保证所有环节之间相互联系, 相互配合, 就可以有效进行煤矿采掘工作面顶板的管理问题, 对顶板事故的发生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
参考文献
[1]杨长红.刍议煤矿顶板管理措施[J].中国科技博览, 2011 (36) .
[2]王永政, 王永珍.漳村矿2203工作面顶板控制管理技术研究[J].中国科技纵横, 2011 (23) .
[3]陈廷.顶板离层仪在煤矿井下的应用——沙曲矿开掘工作面顶板观测及实例分析[J].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 2009 (17) .
煤矿采掘工作面 篇5
安全技术措施
二O一一年一月一日
审批栏
矿长:
生产矿长:
总工:
机电矿长:
安全矿长:
生产技术部:
编制: 会审意见:
赵家梁煤矿
防治煤层自然发火和矿井采掘工作面防灭火
安全技术措施
按照赵家梁煤矿开采设计方案有关说明知道,本矿开采的3-
1、4-2和5-2煤层经取样鉴定煤层自燃倾向等级为I类,属自燃煤层,煤层均有爆炸的危险性。因此,在本矿井范围井下进行采掘生产必须认真执行如下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
第一:防止煤炭自燃措施
一、开拓、开采防止煤炭自燃措施:
1、在井下煤层中掘进巷通和回采工作面回采作业中,应少丢煤炭,及时清扫巷道两邦和采煤工作采场内浮煤,防止煤炭自燃发火。
2、严格按作业规程有关规定管理好煤层顶板,管理控制好矿山压力,减少煤柱破裂。
3、了解撑握矿井地质情况,合理布置采区和工作面,有计划开采。
4、掘进施工作业和回采工作时尽量避免过分破碎煤体,减少煤炭自燃发火源。
5、选用了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提高回采速度,使采空区热源难于形成。
6、在完成采煤工作面回采作业后,按照管理火区的相关规 定在45天内进行永久性封闭,防火采空区残煤引燃。
7、选用合理的回采方向不使采区回风巷过分受压或长时间给维护在煤柱里。
二、加强矿井通风管理,防止煤炭自燃措施:
1、在本矿井采煤工作面回采作业时,工作面采用“U”型通风方式,一进一回,保证新风和乏风均不通过采空区,漏风少。
2、矿井通风系统线路中,调节风门设置在围岩较坚固、地压较隐定的进风巷中。
3、严格通风网络布设,降低采区进回风巷之间两端的负压差,以减少漏风。
4、在通风系统线路上设置的风门和调节风门之间的距离有较大的余地。
5、设置的双向风门,矿井实施反风时,可防止火灾事故扩大。
6、所设置的风门实行了闭锁,行人通过时不能同时打开,确保风流稳定。
三、加强监测,防止煤炭自燃
1、井下煤层若出现雾气或井壁面“挂汗”,巷道风流中有煤油味、松香味、臭味,从采空区流出的水和空气较正常温度高,空气中有毒气体浓度增加,如头痛、头晕、精神疲乏等都 是井下煤炭自燃的征兆,发现上述现象必须及时采取措施,查明原因,控制并消灭煤炭自燃。
2、井下风流中出现二氧化碳(CO2),其发生量急剧上升,但未达到临界指标,即未达到70℃均属自燃发火隐患,出现上述现象必须采取措施,查明原因及时控制并消灭煤岩自燃发火。
3、建立煤炭自燃发火观测站,严格自燃发火指标超限观测,和达到临界值异常变化观测。发现险情及时汇报矿生产调度室值班人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四、预防矿井火灾的一般规定
1、地面必须设置消防水池,经常保持不少于200m3的水量:设置消防材料库。
2、井口房和通风机房附近20m内不得有烟火或用火炉取暖。
3、井下和井口房不得从事电焊、气焊和喷灯等焊接工作。
4、井下严禁吸烟。
5、井下和硐室内不得存放汽油,煤油和变压器油,井下使用的润滑油、棉纱、布头和纸等,必须存在盖严的铁桶内。用过的棉纱、布头和纸等,必须存在盖严的铁桶内,由专人定期送地面处理。
6、井下清洗风动工具,必须在专用硐室内进行,并必须用不燃性和无毒性洗涤剂。
7、井下严禁使用灯炮取暖和使用电炉;
8、所有井下工作人员都必须熟悉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并熟悉本职工作区域内灭火器材的存放地点。
9、矿灯房采用不燃性材料建筑;采用火炉取暖时,火炉间有单位的间隔和出口;通风要良好,严禁烟火,备有干粉灭火器和砂箱等灭器材;充电装置要有可靠的充电稳压装置。
五、发现矿井火灾的行动原则
1、任何发现火灾时,应视火性质、通风和瓦斯情况,立即采用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灭,控制火势,并迅速报告矿调度室。
在现场的区、队、班组长应依照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的规定,将所有可能受火灾威协地区的人员撤离危险区域,并组织人员利用现场的一切工具和器材进行灭火。
2、电气设备着火时,应首先切断电源。在切断电源前,只准使用不导电的灭火器材进行灭火。
3、回采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一旦发生火灾,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灭火,在采取一切措施后不能扑灭火灾时,应立即在运输巷和回风巷以及掘进工作面出口构筑防火墙,防火墙回周伸入巷道壁不小于0.5m,防火墙厚度为0.5m,墙体之间用黄泥充填。矿主要技术负责人负责封闭火区的工作。
4、回采工作面灭火原则:
(1)从进风侧进行灭火,要有效地利用灭火器和防尘水管;(2)禁止在火源上方灭火,防止水蒸气伤水,也不能在火源下方灭火,防止火区塌落物物人,要从侧面(即工作面或采空区方向)利用保护装置接近火源灭火。
(3)采煤工作面瓦斯燃烧时,要增大工作面风量,并利用干粉灭火器、砂子、岩粉等喷射灭火。
(4)采煤工作面回风巷着火时,必须采取有效方法,防止采空区瓦斯涌出和积聚。
(5)用上述方法无效时,应采取隔绝的方法灭火。
5、掘进工作面灭火原则
(1)要保持巷道的通风原状,即风机停止运转的不要随便开启,风机开启运转的不要盲目停止。
(2)如果巷道有爆炸危险,则不得入内灭火,而要在远离火区安全地点建筑密闭墙。
(3)火灾发生在煤巷迎头、瓦斯浓度不超过2%时,可在通风的情况下采用干粉灭火器、水等直接灭火,灭火后,必须仔细清查引燃火点,防止复燃。如瓦斯浓度超过2%且仍在继续上升,要立即将人员撤到安全地点,远距离进行封闭。
(4)火灾发生在煤巷的中段时,灭火过程中必须检测通向火源的瓦斯浓度,防止瓦斯经过火源点,如果情况不清应远距离封闭。如火灾发生在上山中段时,不得直接灭火,要在安全地点进行封闭。(5)煤巷发生火灾时,不管火源点在什么地点,如果局部通风机已经停止运转,无需救人时,严禁进入灭火或侦察,而要立即撤出附近人员,远距离进行封闭;
(6)火源在下山煤巷迎头时,若火源情况不清,一般不要进入直接灭火,应进行封闭。
六、用水灭火应注意的问题
1、水是导电物质,不能用水扑灭带电的电气设备的火灾。
2、水比油重,不能用水扑灭油类火灾。
3、扑灭猛烈火灾时,不得将水直接射入火源中心,防止水蒸气逆风而烫伤救火人员和发生水煤气爆炸。
4、灭火水量必须充足,若水量不足,在高温下可分解为氢气和一氧化碳气体,有混合气体爆炸的危险。
七、为防止地面明火,引发井下火灾,在井口附近20m内严禁有任何火源,矸石山、炉火场必须远离井口80m,井口房应设置消防水管、撒砂灭火装置及高倍泡沫灭火器等设施。
八、在主井井口应设防火铁门,以防止地面火灾波及井下,防火铁门设置必须密封可靠,在平时不影响通风和运输。
九、井下放炮必须严格按《煤矿安全规程》的下列规定执行,防止放炮引发火灾。
1、采、掘工作面必须使用取得产品许可证的煤矿许用炸药和煤矿许用雷管。使用煤矿许用毫秒电雷管时,最后一段的延 期时间不得超过130毫秒。
2、采、掘工作面应采用毫秒爆破。在掘进工作面必须全断面起爆,在采煤工作面严禁使用2台放炮器同时时行放炮。
3、炮眼封泥就绪用水炮泥,水泡泥外剩余的炮眼部分,应用粘土泡泥封实。
4、炮眼封泥严禁用煤粉,块状材料或其它可燃性材料,无炮泥或不实的炮眼,严禁放炮。封泥长度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329条的规定。
5、炮眼内发现异状、温度骤高骤低、有显著瓦斯涌出、煤岩松散等情况时,不准装药放炮。
6、放炮母线、连接线和电雷管脚线必须相互扭紧并悬挂,不得同金属管、钢丝绳、刮板运输机等导电体相接触。严禁使用固定放炮母线。
7、在放炮地点20m内,有未清除的煤、矸或其它物体阻塞巷道1/3以上时,不准装药放炮。
8、处理瞎炮(包括残炮)必须在班组长直接指导下进行,并应在当班处理完毕。如果当班未能处理完毕,放炮员必须同下一放炮员在现场交接清楚。
9、放炮时,应采用正向超爆。
10、放炮必须严格执行“一炮三检查”(装药前、放炮前、放炮后)和“三人连锁放炮”(放炮员、班组长、瓦检员)制度,严禁采用糊炮、明火放炮和一次装药多次放炮。
十、为防止地面雷电导入井下,必须在通往井下的管路在井口附近设可靠接地保护装置。
井下低压系统同时存在2种或2种以下电压时,低压电气设备上应标明其电压额定值。
十一、严格实行明火管制,建立健全明火管理制度,切实做到:
1、严禁携带明火下井。
2、工业广场内的进、回风井口20m内严禁烟火。
3、井下严禁使用电炉。
4、井下严禁使用灯泡取暖。
5、井口和井下电气设备必须有防雷击和防短路的保护装置。
6、井下电焊、气焊作业必须按《规程》规定进行。
7、严禁使用产生火焰的爆炸器材和爆破工艺。
8、严禁火区管理。
十二、井下防火墙
1、封闭火区时,应尽量缩小封闭范围,并必须指定专人检查瓦斯、氧气、一氧化碳、煤尘以及其他有害气体和风向、风量的变化,还必须采取防止瓦斯、煤尘爆炸和人员的安全措施。
2、永久性防火墙的管理应遵守下列规定:(1)、每个防火墙附近必须设置棚栏、警标,禁止人员入内,并悬挂说明牌。
(2)应定期测定和分析防火墙内的气体成分和空气温度。(3)必须定期检查防火墙外的空气温度、瓦斯浓度、防火墙内外空气压差以及防火墙墙体,发现封闭不严或有他缺陷或火区异常变化时,必须采取措施及时处理。
(4)所有测定和检查的结果,必须记入防火记录簿。(5)矿井较大的风量调整时,应测定防火墙内气体成分和空气温度。
(6)井下所有永久性防火墙都应有编号,并在火区位置关系图中注明。
十三、采空区的封闭防灭火措施
采煤工作面回采结束后,必须在45天内采用密闭墙进行永久封闭,密闭墙必须使用砖或粗料石和水泥砂浆砌筑,密闭墙两端必须伸入煤体200mm,墙厚不小于250mm,密闭墙必须对表面用水泥砂浆抹平,并标明施工日期、负责人、施工材料。对有水涌出的采空区,密闭墙必须设置反水槽。
十四、封闭、启封火区的要求
1、封闭火区的要求
(1)建立火区管理卡片,记录火灾发生地点、发生时间及其类别,火灾的地质、采矿简况,火区范围及已经采取的灭火 措施等,并绘制火区位置关系图。
(2)密闭墙附近设置棚栏并挂警示牌,设立记录板、记明墙内外瓦斯浓度、二氧化碳浓度、一氧化碳浓度、气温及出水温度、空气压差,检查日期及检查人姓名。
(3)封闭火区的密闭墙必须每天检查次,发现急剧变化时,每班至少检查一次,一旦必现密闭不严或有其它缺陷时,应及时采报措施处理。
(4)如果密闭墙漏风较多,应及时严密处理,如填粘土或砂浆,或压注胶结剂等。
2、启封火区的要求:
封闭的火区只有同时具备下列条件并经取样化验证实火已经熄灭后,方可启封或注销。
(1)火区内的空气温度下降到30℃以下,或与火灾发生前该区的日常空气温度相同。
(2)火区内空气中的氧气浓度降到5.0%以下。
(3)火区内空气中含乙烯、乙炔,一氧化碳浓度在封闭期间内逐渐下降,并稳定在0.001%。
(4)火区的出水温度低于25℃,或与火灾发生前的日常出水温度相同。
(5)上述4项指标持续稳定的时间在1个月以上。启封已熄灭的火区前,必须制定安全措施。启封火区时,应逐段恢复通风,同时测定回风流中有无一氧化碳。发现复燃征兆时,必面立即停止向火区送风,并重新封闭火区。
启封火区和恢复火区初期通风等工作,必须由矿山救护队负责进行,火区回风风流所经过巷道的人员必须全部救出。
在启封火区工作完毕后的3天内,每班必须由矿山救护队检查通风工作,并测定水温、空气温度和空气成分。只有在确认火区完全熄灭、通风等情况良好后,方可进行生产工作。
十五、井下消防、洒水系统及灭火装置
井下消防和洒水共用一个系统,自管网接一条DN150的焊接钢管进入井下。消防栓采用SN50型室内消灭栓,水枪直径为ø19mm,水龙带长25m。在胶带输送机巷道中,消防水管上每隔50m设一个三通管并装有阀门以便消防时使用,其它巷道中每隔100m设一个三通阀门。
井下设有完善的消防洒水管网,由地面消防洒水地静压供水,防尘洒水管路系统主要敷设在:
1、采掘工作面;
2、卸载点;
3、装载点;
4、运输系统; 5、5101采煤工作面的进回风巷。井下按《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设置消防设施和喷雾降尘装置。
井下消防、防尘水管规格:主管为80mm;消防、防尘在工作面运输及回风顺槽铺设D50mm消防洒水支管。在主要工作面运输巷、掘进巷道的洒水管每50m设洒水支管和阀门,在其他巷道每隔100m设一支管阀门。在井下每个装载点、转载点设洒水器,在采掘工作面进回风巷的隔爆水棚点、水炮泥给水点设支管和阀门。
工作面运输顺槽每隔50m设DN25mm给水栓一个,工作面回风顺槽每隔100m设DN25mm的水栓一个。
在井下各机电硐室,有掘工作面主要机电运输设备安装位置等处,设置消防洒水及防尘水管,同时设置灭火砂箱、高倍泡沫灭火装置。
十六、防止煤尘引燃的措施
防止煤尘引燃的措施与防止瓦斯引燃的措施大致相同。同时特别是注意的是,瓦斯爆炸往往会引起煤尘爆炸。此外,煤尘在特别干燥的条件下可产生静电,放电时产生的火花也能自身引爆。
十七、限制煤尘爆炸范围扩大的措施
防止爆尘爆炸危害,除采取防尘措施外,还应采取降低爆炸威力,限制爆炸范围扩大的措施。
1、设置水棚
包括水槽棚和水袋棚两种,设置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主要隔爆棚应采用水槽棚,水袋棚只能作为辅助隔爆棚,应设置在巷道的直线部分,且主要水棚的用水量不小于400L/m2,辅助水棚不小于200 L/m2;相邻水棚中心距为0.5~1.0m,主要水棚总长度不小于30m,辅助水棚不小于20m;首列水棚距工作面的距离必须保持60~200m;水槽或水袋距顶板、两帮距离不小于0.1m,其底部距巷道底板面不小于1.8m;水内如混入煤尘量超过5%时,应立即换水。
十八、矿井发生煤炭自燃采取防灭方法
1、本矿井开采煤层的煤炭属I类自燃煤层,井下发生自燃时采用流动汽雾阻化剂防灭火技术进行灭火。该技术能充分利用漏风通过裂隙微小漏风,使气雾较均匀地进入采空区,覆盖和湿润浮煤,减少煤体表面与空气接触面,阻止或减缓氧化,抑制煤表面活化物氧化反应速度,达到防止残煤自燃目的。
十九、以上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在采掘施工中必须认真贯彻执行。
煤矿中采掘防尘技术的应用解析 篇6
关键词:煤矿;防尘技术;应用解析
中图分类号:TD7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14-0018-01
随着新科技和先进管理模式在煤矿开采中的应用,煤矿的开采效率和治理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为工作人员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但是现阶段,随着我国煤矿生产产量的增多,仍然有大量的煤尘、岩尘等粉尘的产生,并有增长趋势,严重的影响了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因此,煤矿采掘中粉尘的治理刻不容缓。这就要求企业根据采矿现场的不同情况,通过引进新技术,加强管理,制定不同的治理方案,进行综合治理,并不断的创新煤矿采掘中的防尘技术,切实保证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
1 煤矿采掘中产生粉尘的概述
在煤矿采掘中产生的粉尘主要分为煤尘和岩尘两类。煤尘主要是由采煤、顶板、装运等过程产生的,也是矿井现场粉尘的主要来源;岩尘主要是由于在开采煤矿过程中,需要地质岩石爆破、钻眼、掘进等工作产生的。两者共同构成了煤矿采掘中的粉尘。通常由于不同矿井的煤质、地质条件和物理条件的不同,以及采掘技术、通风状况等的不同,产生粉尘的情况也会有所差异,一般来说,采掘面的机械化程度越高,开采量越大,所引起的粉尘量就也越高。例如,在无防尘措施的情况下,机采粉尘含量高达1 000~3 000 mg/m3,而综采则达到4 000 mg/m3以上。
粉尘危害极大,其主要表现在两方面,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由于粉尘颗粒弥漫在空气中,人们在呼吸时,若长期吸入肺部大量的矿尘,就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如在矿区工作的采掘人员患尘肺病的概率远远大于其他工作种类的人群;②煤尘爆炸的危害,一方面,煤尘爆炸严重影响着矿工的生命安全,另一方面,爆炸后产生的煤尘严重污染了空气,造成空气污染,危害更多人群。因此,在煤矿采掘中有必要采取有效防尘技术,来保障空气环境的质量,保证工作人员的健康。
2 煤矿采掘中防尘技术分析及其应用
由于不同的采掘方法和不同的地质构造所产生的粉尘量不同,这就要求煤矿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设计科学合理的防止技术,通常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阶段运用不同的防止技术来降低粉尘的产生量:
2.1 采煤工作面采用的煤尘治理技术
这个阶段煤层的开采是产生煤尘的主要原因也是源头,一般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技术来防止煤尘的产生量。
①通过对煤壁浅孔动压注水,来减少煤尘的产生量,它通常需要在开采区的各个工作面由打眼工用电煤钻进行打眼钻孔,之后安装好封孔器,然后用注液枪进行注水,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注水的时机,并对这个施工过程做详细记录,包括钻孔的深度、注水量等。
②风水喷雾技术。鉴于传统的喷雾设施喷雾效果不好,不但浪费了水资源,还不能有效祛除空气的粉尘,而采用风水喷雾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粉尘的产生,它主要是通过在上风口安装环喷雾器,配合防尘网,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其工作原理是利用高压风将将水管中的水吹成水雾的形式喷洒在煤层上,通常喷雾器可安置在采掘工作面20 m以外的地方,具有覆盖面广,除尘效果好的优点。
此外,还需要安装手动的喷雾装置,根据煤流量的大小,和干湿度充分调节水雾的喷雾量。
2.2 综采面的防尘技术
①综采面的防尘技术可以通过应用转载机同步自动喷雾技术,但该技术相对麻烦,需要人工控制,通常是安装一组回风净化幕来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其缺点明显,若控制不当使得风尘得不到有效的控制,或者传送带已停止工作,水幕却正常工作,导致产煤过湿而影响煤的质量,造成水资源浪费。
②安装二次降尘装置,对于高浓度的粉尘往往采取一次降尘不能达到所要求的标准,往往只能将大颗粒半径的粉尘沉降,当时小颗粒半径的粉尘仍需要进一步祛除,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安装二次降尘装置。通常可以采用采煤机的负压技术,它主要是利用喷吸装置对产生煤尘根源的区域进行喷雾进行二次降尘。
例如采用已经获得国家技术专利的瓦斯抽放钻孔降尘技术,除尘率超过95%,并且还能避免在清理煤粉时产生二次粉尘。该技术可以推广应用至各个工作面,有效的提高整体的降尘效果。
2.3 掘进工作面的防尘技术
在该工作面中,由于放炮而产生大量的粉尘包括岩尘和煤尘,所以根据其施工的特点,可采用高压远程放炮自动喷雾技术,在技术主要是在利用爆炸的冲击波通过传感器转化为电信号,进而控制枪口喷雾装置进行喷水,从而实现远程喷雾降尘,该技术的除尘效率相对也较高,达到90%以上,是一种应用相对广泛的技术。此外,还有一种常见的技术是圆柱体形多喷头喷雾装置,该装置由于覆盖面相对较窄,不能远距离进行覆盖,降尘效果不如前几种技术,但是该技术在全断面采掘面总能够有效地防止煤尘的扩散,在采掘面中也是常见的除尘技术。而湿式打眼技术是一种基本的防尘方法,降尘率能够达到85%左右,降尘效果较好。
2.4 煤运过程中的防尘技术
煤运过程包括两个阶段:
①井下开采的煤运往地面的过程,这个过程可采用煤眼前后安装喷雾装置来降低煤尘的产生;
②对开采出的煤进行装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受到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大,例如气候干燥,季风来临,煤堆机车经过等,都会引起煤尘的大量产生,而雨季又会影响煤的品质。
因此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采用更先进的技术来达到降尘的效果,通常可以在个别点加设单组弧形喷雾装置,并且可以在某个地段增设喷雾自动化设备,当有机动车经过时会自动喷雾,从而有效的降低煤尘,保护道床。
2.5 其他技术的应用
①净化通风技术,通常风速、粉尘大小形状、空气的湿度都可能会影响到通风除尘的效果,因此,该技术的可控性较差,常用的设备有湿式除尘器等。
②自动化监控技术。通过利用高科技检测煤尘、岩尘的浓度,超过一定浓度后转化为报警信号,触发喷雾装置,进而有效地降低粉尘的含量,目前该技术还处于研究阶段,是未来除尘技术的发展方向。
3 结 语
综上所述,煤矿采掘中的防尘技术可以有效的降低粉尘含量,煤矿企业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案,采用科学合理的防尘技术,以达到除尘的效果,保证良好的工作环境,进而促进煤矿企业的健康可持续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明波,董曰喜.现代化矿井采掘防尘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煤矿安全,2004,(1).
[2] 赵海军.矿井采掘防尘技术的应用研究[J].价值工程,2011,(33).
[3] 句海洋,凌标灿,叶峥,等.矿井采掘面高效防尘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华北科技学院报.2014,(2).
煤矿采掘工作面的安全管理分析 篇7
1 煤矿采掘工作面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
1.1“以人为本”原则
对于煤矿采掘工作面的安全管理工作来说, “以人为本”的原则是其工作效率提高的基本原则, 同时也是企业人性化发展的需要, “以人为本”的原则需要将第一要务划归为作业人员的安全, 杜绝以牺牲作业人员安全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做法。基于此, 灌输并落实“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 可以有效减少煤矿企业采掘工作面的违规情况, 为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提供坚实的保障。
1.2 激励性原则
激励性原则的落实不仅可以推动实施采掘作业规划, 同时还可以充分挖掘并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力, 从而可以及时发现煤矿采掘工作面作业过程中的各种问题。通常情况下, 激励性原则的落实主要是实施奖惩制度, 实现企业工作的奖惩统一, 煤矿企业需要针对具体的员工, 在对其性格、思维方式、喜好等方面充分考虑的基础上, 对其进行一定的奖励或者惩罚, 从而可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对采掘工作面的安全管理更加重视。
1.3 事前预防原则
现阶段, 大多煤矿企业工作面的作业主要采用事中控制的原则, 因此会使煤矿采掘工作面的作业操作中更容易出现安全方面的问题, 而要想杜绝安全隐患的出现, 就需要落实事前预防原则。因此在工作开展之前需要对采掘工作场地进行认真而详细的检查, 并针对具体的作业项目与环节严格而认真地对安全隐患进行消除, 这种原则不仅可以有效地避免作业过程中安全问题的出现, 同时还可以为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1.4 重点管理原则
在煤矿采掘工作面的作业过程中, 安全问题的出现与发生极为常见, 而且要想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极为困难。基于此, 煤矿企业需要对安全管理进行重点的管理, 针对一部分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环节与作业范围, 科学、合理地进行重点范围的圈定, 进而确保在有效的空间与时间中不会出现类似安全问题的出现。
2 优化煤矿采掘工作面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2.1 强化企业成员的安全意识
强化企业成员的安全意识是优化煤矿采掘工作面安全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 因此需要对煤矿企业的管理者与作业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以及安全教育。在理论方面对企业成员进行采掘工作面规范作业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学习, 要求每一位成员熟悉掌握操作系统与管理办法, 并在实际操作与管理方面, 对煤矿企业的管理者与操作人员进行实际训练与培训, 针对具体的作业项目将安全管理方针与措施进行有效的落实与贯彻, 从而降低煤矿采掘工作面作业操作的安全风险。
2.2 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首先, 煤矿企业需要设立专门负责采掘工作面安全管理的部门, 赋予其充分的权力, 扩大其职能范围, 并使其参与企业的核心决策, 从而提高企业决策的可行性与科学性, 降低采掘工作面安全事故的出现;其次, 煤矿企业需要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贯彻落实岗位责任制与工作绩效制, 加强划分安全考核明细在岗人员的权利与责任, 如果出现安全事故, 需要直接性地追究到具体的个人, 防止发生互相推诿的问题, 并且需要利用奖惩制与绩效制充分挖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能动性, 从而对其起到督促与鼓励作用, 提高煤矿采掘工作面安全管理工作的功能发挥。
2.3 贯彻落实安全预警评价
构建安全预警评价系统可以协助煤矿企业实时地选用防护手段以及排除安全隐患。在评价掘进单元的时候, 可以立足于采掘技术以及掘进的环境, 并以此作为前提条件, 评估预警掘进技术支持的有效性、掘进整体的安全性、掘进顺序的合理性。与此同时, 实施有效并适时的预警评估可以帮助煤矿企业选择使用合理的巷道结构、形状与位置, 从而对掘进工艺进行完善与改进, 避免错误断定导致的经济效益的损失, 更重要的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煤矿采掘工作面作业操作的安全性, 降低安全事故出现的频率。
2.4 爆破、顶板、锚杆支护的安全管理措施
对于爆破作业来说, 井下爆破作业必须严格执行“一炮三检”的基本原则和“三人连锁放炮”的制度, 并且在爆破工人在进入井下之前必须携带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 发爆器的把手、钥匙或者电力起爆接线盒的钥匙必须要由爆破工随身携带, 同时在放炮前需要进行洒水、清除灰尘等必要工序, 以保证爆破之前的操作环境足够安全、稳定;对顶板的管理, 需要保证掘进巷道内没有空帮以及空顶现象的出现, 并对空顶作业等严重不良问题进行坚决的杜绝与禁止, 掘进工作面的控顶距离必须与施工规范与标准相符合, 同时还需要使炮掘的工作面在距离迎头十米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煤矿采掘工作面的锚杆支护操作中, 需要遵循“五不准”操作制度, 在锚杆支护安装之前需要对锚杆的质量与使用性能进行确定, 对其中不符合施工标准的锚杆禁止使用, 并对所有的锚杆眼利用压风进行扫孔, 将其中的积水与岩石残渣进行清除, 同时对使用的锚杆与锚固剂等材料进行质量与性能方面的检查, 必要时还需要进行试验, 不允许使用过期或者变质的材料。对于锚杆钻机或者其他专用锚杆安装机具的使用, 需要保证机器可以一次性完成锚杆的安装, 禁止使用风锤搅拌方法或者锤击安装, 并在安装完毕以后对其安全性与稳定性进行检测, 如果发生问题, 需要在第一时间对其进行修补与重新安装加固, 以提高巷道的安全性, 为煤矿采掘工作面的操作提供更为稳定的条件与环境。
3 结论
对煤矿采掘面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控制与规划对煤矿企业来说极为重要, 因此, 煤矿企业需要对此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与掌握, 并对其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进行挖掘, 在坚持“安全第一”的基本原则下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办法, 并将其进行有效的落实, 进而提高煤矿采掘面的工作效率, 促进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正忠, 等.煤矿平面位移断层分析研究[J].能源技术与管理, 2012, 02:87-88.
[3]杜文州, 等.煤矿矸石山自燃火区判定技术[J].煤矿安全, 2015, 01:57-60.
煤矿采掘工作面 篇8
1 煤矿采掘工作面瓦斯爆炸灾害分析
在煤矿矿井灾害中, 最为严重的五种灾害分别为火灾、水灾、瓦斯、煤尘以及顶板。其中, 瓦斯爆炸主要发生在煤矿采掘工作中, 这是因为煤矿采掘工作面出口风流呈现为直角拐弯的形式, 因此上隅角存在涡流, 瓦斯无法被带走, 从而积存在采空区中;此外, 若是采煤机截槽中、截盘附近以及机壳与工作面煤壁间通风不够畅通, 则十分容易导致瓦斯局部积存。在此情况下, 煤矿采掘过程中一旦因为爆破或是摩擦出现火花, 则极易导致瓦斯爆炸[1]。
一旦煤矿采掘工作面出现瓦斯爆炸事故, 则会产生高温高压气体, 其高速向外冲击的过程中必然会伤害到井下设备和井下工作人员。同时, 瓦斯爆炸事故中的有毒有害气体还会降低井下氧气含量, 对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产生不利影响, 从而使得其他的采掘工作面无法正常工作。总而言之, 煤矿采掘工作面瓦斯爆炸灾害危害极大, 应做好其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实现煤矿采掘工作面瓦斯评价程序的闭环管理。
2 煤矿采掘工作面瓦斯评价程序的闭环管理
在煤矿安全安全闭环管理中, 其重要内容即为采掘工作面的“三项评价”:瓦斯、水害以及顶板支护状态的定期评价。下文主要探讨了煤矿采掘工作面瓦斯评价程序的闭环管理[2]。
2.1 瓦斯评价程序的组织架构
瓦斯评价程序的组织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组成人员主要是矿长、各系统矿长以及业务部门的领导, 要求领导小组中必须有通风科, 主要负责煤矿采掘工作面瓦斯评价等工作; (2) 考核小组, 考核小组的组成人员主要是矿长、副矿长, 主要负责瓦斯防治评价的考核工作。
2.2 瓦斯评价程序的闭环管理
2.2.1 瓦斯评价资料收集
每月召开相应的瓦斯评价会议, 其中业务部门做好会议中所确定的技术措施的落实工作, 同时配合通风科进行采掘作业面通风基础条件、瓦斯地质以及通风系统等等相关资料, 从而为下一次的瓦斯评价会议提供完整有效的资料依据;安全监察科做好落实情况的监督工作。
2.2.2 瓦斯评价效果检验
针对业务部门所完成的资料收集工作, 通风科应对其做相应的统计、分析, 并与评价要求相比较, 最终编制好本月《回采工作面瓦斯防治评价效果检验报告》, 其主要内容包括:回采工作面隐患的辨析、各项安全措施的评价、校验。要求相关部门根据报告进行相应的整改, 提高自身安全防护水平。
2.2.3 瓦斯防治专业小组评价
通风科通报完毕后, 专业小组应重点做好下一个瓦斯防治评价工作的部署。 (1专业小组根据本月报告进行讨论, 充分了解不足之处, 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以实现下一个月瓦斯防治评价水平的提高。同时, 还应根据各煤矿企业具体的管理办法, 做好评价人员的工作考核、打分。 (2) 业务部门参与评价的工作人员, 应充分掌握本月所收集的资料以及评价报告, 并在此基础上做好下个月组长隐患辨识、防治。评价人员责任制度应严格遵循“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 (3) 专业小组的组长应带领所有的组员, 对于已经讨论出的下个月瓦斯隐患辨识、防治措施进行逐条确定, 从而形成系统的安全技术措施。针对部分无法达成共识的措施, 组长则应对其进行汇总, 在瓦斯评价会审会议上进行讨论[3]。 (4) 专业小组组长将经由讨论后所形成的报告以及评价人员工作考核评分表格上交通风科。
2.2.4 瓦斯评价资料会审
在煤矿采掘工作面瓦斯评价的整个过程中, 为了确保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需在每月的固定时间开展矿瓦斯评价集体会审工作, 从而进一步明确瓦斯评价工作的组织领导、分工、监督、考核以及奖惩等方面的内容。在整个会议过程中, 要求严格遵循“集体讨论”原则, 每个回采工作面组成一个小组, 由小组组长进行隐患辨识和防治措施的汇报工作, 会议进行统一讨论, 确保每一条措施科学、合理。
对于会议中通过的瓦斯隐患辨识和防治措施, 应严格按照“谁评价 (审核) 、谁签字、谁负责”的责任制, 做好下一步的落实工作;同时, 各部门工作需做好职责分工, 确保评价工作有序、有质地进行, 最终实现整个矿井生产安全。
2.2.5 煤矿企业瓦斯评价意见落实
煤矿企业评审意见下发后, 应由通风科各负责人进行审阅, 并以此为基础制定相应的改进条例, 及时联系个业务部门做好整改工作。
2.2.6 瓦斯评价工作考核管理
瓦斯评价工作考核管理小组主要由业务部门的技术骨干所组成, 其主要是通过百分考核制, 对各个评价人员的工作进行相应的考核, 其具体标准如下所示: (1) 通风程序——20′; (2) 评价纪律——10′; (3) 评价可靠、准确性——40′; (4) 公司批复意见的有效落实——30′。瓦斯评价工作考核管理工作的落实有利于进一步规范评价人员工作, 并通过相应的奖惩措施, 提高其工作自主性和积极性, 有效提高评价工作质量, 以达到超前防范事故的目的。
3 结语
综上所述,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 瓦斯事故是一种十分严重的灾害形式, 其直接威胁到煤矿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以及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对此, 在进行煤矿安全生产时, 必须重视瓦斯安全隐患的提前预报, 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上文中通过煤矿采掘工作面瓦斯评价及其闭环管理, 确保了瓦斯预报的准确性和防治措施的科学合理性, 从而有效杜绝了瓦斯超限等问题的出现, 最终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郭平利.对综采工作面瓦斯治理的探索和认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1 (9) :265-266.
[2]张明剑.煤矿安全生产闭环管理技术研究与应用[J].煤炭科学技术, 2011, 39 (10) :58-61.
煤矿采掘工作面 篇9
1 煤矿采掘中爆破事故原因分析
1.1 工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操作不规范
在煤矿采掘中, 由于很多采掘人员没有经过长时间的培训, 安全意识相对薄弱, 爆破技术缺乏, 在采掘过程中很少考虑安全隐患。具体操作中也不按照行业规定进行, 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和习惯进行施工作业。工作人员在爆破工作中注意力不集中, 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 从而增加了事故发生的概率。除此之外, 工作人员在进行爆破时, 对煤矿采掘地的地质不做详细的考察, 爆破工作的技术操作不娴熟, 也会导致安全事故隐患。另外, 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也存在漏洞。很多煤矿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 管理规范, 忽视了安全生产, 导致采掘过程中出现人员伤亡情况严重。
1.2 爆破技术较落后, 各种警戒措施不到位
我国很多煤矿起爆技术数十年没有变化, 起爆器技术落后导致采掘中发生安全事故, 从而危害到施工人员的安全。由于施工中具体规定的安全事宜执行程序相对复杂, 人们在执行过程中很难记忆, 导致我国安全生产没有得到有效落实。除此之外, 管理人员对施工管理不到位, 一些管理技术一直停留在口头书面上, 对一些施工人员的违章施工不及时制止, 从而使得施工事故增多。
1.3 爆破工作不规范
煤矿采掘工作面爆破过程中较为重要的安全材料是水泥泡, 它能保证爆破的安全度。在爆破中如果不使用水泥泡就会导致煤矿中出现瓦斯爆炸的事故, 使用不合格的水泥泡也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2 爆破安全技术的应用
2.1 爆破前的安全准备工作
在爆破之前, 要检查爆破人员是否持有合格的井下作业爆破证。管理人员需要嘱咐他们在遇到突发状况时不要盲目操作, 要按照施工程序和施工安全的方法有效进行操作, 遇到各种情况都应该第一时间向上级报告。在爆破前要对爆破现场进行安全检查, 还要对爆破工作进行明确分工, 要保证工作人员之间分工协调。在爆破时, 工作人员应该对爆破位置附近的作业区域进行全面检查, 对一切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进行处理。还可以采用先进的机器设备对威胁爆破工作实施的因素进行排查, 从源头上保障施工的安全。
2.2 安全技术在爆破系统升级中的应用
造成煤矿安全事故的因素有许多, 除了自然灾害的影响之外, 还存在人为因素的影响。所以在煤矿采掘中应该对整个煤矿的爆破工作进行全面检查, 要坚持有问题不爆破的原则。对出现问题的系统和设备进行修理, 保证爆破工作的规范化和程序化, 从而使安全问题得到更好的保障。除此之外, 还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爆破系统, 这种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多功能发爆器, 主要是由人控实现硬件机控, 在爆破过程中要严格遵循爆破员、瓦检员以及班长三人共同协作检查和联锁的制度。第二部分是多功能检测系统, 主要采用电爆网络系统对爆破电阻数据进行严格检测, 其具有单个电阻和网络电阻监测显示的功能。在爆破工作放炮之前, 检测电路是否出现短路、断路状态, 若是出现要对其进行一定的调整。第三部分是爆破警戒系统, 这个系统主要依靠语音报警器对爆破区危险事故进行语音提醒, 避免人们进入爆破区域。这种系统的主要设置地方为运输港或是一些采掘通道等, 通知人们及时进行撤离。
2.3 爆破技术的应用试验过程
在煤矿采掘爆破中, 首先应该打眼, 一共要打62个炮眼。其次是装药, 装药之前要对爆点附近洒水, 对爆破环境进行检测, 还要对瓦斯进行检测, 然后按照一定的程序装药。装药之后再次进行瓦斯检查, 确保瓦斯安全。紧接着进行联线, 一般采用大串联的方式进行连接。联线完毕后还要进行检查, 确保雷管脚线连接结实。最后一项是爆破, 在爆破之前还要进行一次瓦斯检查, 确保安全才能爆破。专业爆破人员会将爆破母线拉到警戒线外, 然后将线头连接到爆破器接线柱上, 再将爆破器的钥匙旋转到充电位置。此时的爆破器会自动检查爆破网络, 网络异常情况下爆破器会闭锁, 再次调整网络, 直至网络正常。然后用遥控器解锁, 观察爆破器显示的瓦斯状况, 瓦斯正常时班长和瓦检员就可以撤出。爆破人员再次设置警戒系统, 按下声光报警仪按钮, 确保一切符合规格时安全撤离, 实施爆破。这样仔细检查的情况下会达到光面爆破的效果, 为施工安全和质量提供了保障。
3 结语
为了保障煤矿采掘的安全, 在施工中应该提高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 对爆破人员的爆破技术进行培训, 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 从而快速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除此之外, 还要对生产设备进行更新换代, 使爆破技术有一定的保障, 建立健全管理措施, 从根本上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摘要:煤矿工作面的安全性关系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和整个国家的安危。近些年来, 在煤矿事故频频发生的情况下, 采掘工作面爆破的安全性引起工程施工组织的高度重视, 人们对煤矿采掘技术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本文就煤矿采掘过程中工作面的爆破技术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煤矿采掘,工作面,爆破安全,爆破系统
参考文献
[1]吴选平, 杨续冠.煤矿采掘工作面爆破安全性技术研究与探讨[J].中国煤炭, 2010 (7) .
煤矿采掘工作面 篇10
1 煤矿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问题
1) 巷道连接处的冒顶问题。井下开采时必须挖掘巷道, 在巷道开采与运输时有许多需要注意的事项。特别是交叉点施工难度相当大, 通常需要在老巷道一侧进行开帮。故此, 就需要用大棚子或者抬棚来代替原有的旧棚子, 在顶部出现一些与岩体无关的岩块。由于搭设的新棚子强度不是很足, 所以顶部岩块在向巷道移动过程中容易发生冒顶事故。
2) 巷道掘进引起的冒顶问题。因受到地质条件的影响, 比如底下围岩结构较为复杂, 在巷道开采中必须做好支护工作。在掘进破岩时, 连接岩体与顶板的岩石很容易塌落, 如果这个时候没有采取安全的支护措施, 或者支护的承载力不足, 则必会引起顶板坍塌问题。此外, 支护顶部时也会有连接岩体的岩石, 一旦支护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则顶板很容易垮落。
3) 放顶线周围的冒顶问题。顶板会在不断掘进开采中越来越下沉, 最终由许多大块游离岩块形成。回柱作业进行时, 岩块会随着移动, 致使本就不够牢固的支护受到影响加大发生事故的概率。特别是在拆除最后一根柱子时, 若顶板冒顶, 很容易影响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4) 顶板破碎带的冒顶问题。在工作面采掘作业中, 机器会发生一定程度的移动, 且在进行拆除原有的支护结构时甚至可能会引起松动现象, 因回采工作面连接处的支护初撑力比较小, 难以控制顶板的安全, 致使顶板坍塌断裂。故此在进行采掘作业需要移动机器时, 应该结合掘进的实际状况逐一排除棚腿, 同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降低冒顶事故的发生频率。
2 煤矿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措施
2.1 加强巷道和掘进面的顶板安全管理
要大力推广“三小”和光爆锚喷技术。在全煤巷道, 无论是软岩巷道抑或硬岩巷道, 都应该使用此技术。此外, 要按照锚杆长度以及巷道的稳定性来选择松动范围。例如, 若巷道的顶板为泥页岩, 则需要在超出掘进头30米距离处趋于稳定有0.5~1.2米的松动范围, 锚杆锚固力维持在20k N~40k N之间。同时要确保使用前探梁。除一些较为坚硬的石灰岩顶和岩石外, 在巷道的掘进迎头时均需使用前探头。
2.2 加强棚顶的顶板安全管理
棚顶的顶板安全管理方式是由端面距长短与煤层顶板冒落高度两个条件共同决定的。通常情况下冒高与端面距为1米左右, 可以临时在塌冒区钻眼插钢针来做粗略的棚顶工作。但若端面距与冒落高度其中任何一项超出安全允许指标时, 就必须在机炮道内的棚顶来展开作业, 与此同时, 需要注意预防片帮或者“零片”对作业人员造成伤害。由冒落区一侧出发, 在刮板输送机挡煤板外侧设置2~3个工字钢梁, 一侧与煤壁相顶且与采高相等, 随之进行敲帮问顶, 直至顶板压力变化幅度不大时, 于悬臂梁的煤壁附近提前放置一根长方木, 要与煤壁相平行, 并根据端面距的长短选择置顶的高度, 最后在与煤壁平行处搭设一层长方木。为了预防顶板的二次冒落, 需要在机炮道内设置单体液压支柱, 以免发生事故砸翻钢梁或者木料。
2.3 加强局部厚煤层的顶板安全管理
巷道掘进时经常在作业面遇到厚煤层, 会发生较为明显的矿压异常。致使煤岩层之间形成离层, 加之煤壁的稳定性减弱、顶板的压力增大, 顶板很容易出现形式不同的冒落现象。故此, 必须事先提高支护等级, 再回采厚煤层。用于回采厚煤层的支护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一, 木垛支护。木垛支护方式支撑面积大, 操作方式简单, 几乎不受支护高度的影响, 故此应用极其广泛。矿压异常随着高度的不断增加越来越明显, 支柱稳定性越来越差, 中心位置极有可能因此改变或者移动, 乃至倾塌, 致使煤壁片帮出现。其二, 构造带两侧支护。构造带两侧支护方式可控范围较广、便于操作、稳定性好、支撑力强, 在实践中应用也较为广泛。构造带两侧支护方式的原理是利用局部充填法替代其他的垮落法, 转化使用构造力, 挑落破碎层, 支撑完整层, 实现对顶板的安全管理。在实际作业中, 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支护方式, 加固顶板。
2.4 稳定煤层的顶板安全管理
在煤矿实际开采中必须严格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规定落实每一步操作步骤。特别是在工作面的稳定煤层, 必须加强对顶板的安全防护。支护等级必须符合相关要求, 要确保支护的牢固与整齐, 质量要合格, 且要与顶底板接实。同时要做好定期检修工作, 以免质量出现变化。应该按照正确的方式使用出口支护、端头支护以及贴帮支护。要重视作业面的初次放顶工作, 有机结合各个环节。在放顶前要做好安全防范准备, 并实行责任制。此外, 调度牌的作用也不可小觑, 必须做好相关管理工作。此阶段作业完工后, 还需要运用顶板动态仪进行观测其压力变化情况, 并按照观测结果采取相应的对策, 以降低冒顶事故的发生概率。
3 结语
顶板支撑力不足、顶板垮落等顶板问题直接影响煤矿安全生产, 直接威胁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相关作业人员必须提高安全意识, 不断完善施工技术, 确保各个施工环节之间紧密衔接, 切实提高煤矿开采质量与效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煤炭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 其总需求量一直在呈不断增长趋势。在煤矿采掘中, 安全是开采所首要考虑的问题。煤矿采掘工作面顶板最易发生安全事故, 必须加强管理。下文主要论述了煤矿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煤矿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时永峰.煤矿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问题的处理方法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14, 12:107-108.
[2]吴文鹏.浅谈煤矿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问题[J].技术与市场, 2015, 07:289-290.
[3]荆随旺.煤矿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问题的处理策略研究[J].科技风, 2015, 20:155+159.
[4]张学旗.对煤矿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问题的研究[J].技术与市场, 2014, 01:121+123.
煤矿采掘工作面 篇11
关键词:煤矿;采掘设备;现状;发展
中图分类号:TD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2-0038-01
采掘设备是煤矿企业进行有效生产的根本,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生产效能。最近几年,我国煤矿企业的采掘设备在研制与开发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采煤机、掘进机械、刮板机械、液压支架作为我国煤矿主要的采掘设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发展比较迅速的。
一、我国煤矿采掘设备应用的现状
(一)采煤机的应用。自从1954年我国第一台采煤机出现以来,我国的采煤机经历了,深截式——单滚筒浅截式——双滚筒——电牵引式,发展的过程。21世纪以来,我国矿井高效高产的开采以及现代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国内的牵引式采煤机研制的技术也呈现了飞速发展的趋势,我国自主开发研制了适应薄厚煤层的高可靠、智能化的电牵引式采煤机。目前我国MG一系列的采煤机已经列入到十大系列品种的行列中,装机的功率也从102千瓦提高到2550千瓦。从采煤机的发展上可以看出来,国产的采煤机现有的种类是非常齐全的,而且所适应的煤层范围也是非常广的,有0.52到7.2米的采高范围。采煤机控制的方向也逐渐与国际先进的技术交规发展速度飞快。从采煤机的结构上看来,应用积木形式与液压螺母的禁锢方式,这样采煤机的结构会变得越发紧密,部件的布置也逐渐变得合理。
(二)掘进机械的应用。目前掘进机械一般可以分为连续采煤机、悬臂式掘进机以及掘锚机等。掘锚机和连续采煤机能够实现煤矿快速的掘进,掘进的效率非常高,一般主要是在澳大利亚和美国的煤矿中应用;而悬臂式的掘进机使用范围较广,而且支护、掘进不能够平行作业,效率也比较低,一般主要应用在欧洲等国。
(三)刮板输送机的应用。自从20世纪70年代的中期进行开发以来,国内综合采煤工作面的刮板输送机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在90年代之后,通过新技术革命带动,煤矿的开采设备和技术飞速发展起来。但是为了适应高要求的市场环境,许多国内的煤矿生产企业、煤机制造的厂家以及科学院等组织积极的合作,并通过对国外先进技术工艺手段以及产品结构的借鉴与吸收,应用自动化与机电一体化的科学技术,对新产品与新材料进行开发,研制出了高性能、高生产能力的刮板输送机,逐渐形成多结构、多系列的跨版运输机,对机械化的水平与经济的效益发挥巨大作用。目前,我国工作面输送设备的市场之中,对于大型的刮板输送机到了非常大的占有率,中小型达到了几乎百分百的国产占有率。中煤的装备公司研制出SGZ1350/3*1200型的智能化综合采煤工作的挂竖版传送机,它装机的功率是3*1200千瓦,输送的能力达到了4000吨/小时,中部曹的内宽为1.35米,长度为2.05米,满足特厚煤层的开采工作,面对输送设备需要,补缺了国内相同产品的空白,已经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最高的水平。
(四)液压支架的应用。自从进入到20世纪的80年代初期,世界上主要的产煤国家工作支架发展的非常迅速,特别是适应高效、高产工作要求的可靠性技术、快速推移以及电液控制的发展已经呈现了一个高潮状态。但是由于当时我国煤矿的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多少矿井为中小型的,使得我国在世界上的液压支架发展呈现出落后的状态。但是由于我国对于现代化大型矿井建设的需求,导致了国产的液压支架制造与设计发展非常迅速。支撑掩护形式与掩护形式已经成为了液压支架主流的架型结构,大多数并采用了双伸缩的形式,利于自动化操作的实现。当今时代我国的液压支架适应的范围、可靠性与规格品种都有着很大的提高,已经达到了国际化水平。ZF15000/20/52型的放顶煤液压的制剂在我国目前煤矿工作之中的质量、技术、支撑高度、阻力都是最好的,它涉及的寿命普遍要求能够达到5万次的复合加载的耐久性欧洲的实验标准。ZY17000/33/75D类型的液压支架为我国的特厚煤层矿井与特大矿压实现了高效高产的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到了20世纪的80年代中,国际的支架电压控制技术已经逐渐成熟起来,并迅速推广,我国在1986年才开始对支架电液的控制进行研究,因为这个技术的系统环节比较多,技术的难度也比较大,许多年以来我国支架电液的控制系统一直被外国所垄断,国内支架电液的控制系统还处在空白的阶段。在2007年有余北京的天地玛珂电液控制系统公司成功研制了SAC型的液压支架电液的控制系统,它呈现了故障率低、性能稳定的一系列特点,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劳动强度,并逐渐代替了进口产品,得到了进一步推广,同样这也是我国未来电液控制系统的发展方向。
二、我国煤矿采掘设备的发展对策
(一)要保持我国煤矿采掘设备的互换性、适用性和先进性,坚持以配套原则为主,共性和个性有机结合为辅的原则,满足社会对采掘设备的高效率、高可靠性、高产率的发展要求,以争取采掘设备领域共同使用、相似地质条件领域共同使用为目的,立足我国国内市场的发展,把需求作为重点,把发展作为突破口,选择重点的技术和产品,集中全部的力量,适应市场发展需求,以开发和研制出效率更高、应用更方便的采掘设备。
(二)充分发挥我国煤矿采掘设备制造业的创新能力,抓住核心技术原理,不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消化吸收,在原来采掘设备优势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创新,这对于我国煤矿采掘装备的自主创新来说,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也是一个必要的环节。
(三)煤矿采掘设备所涉及到的环节有设计、开发、研制,其具有专用性强、周期长的特点,要想促进我国煤矿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在必要的时候也需要国家财政的支持。政府可以根据国家的整体利益,以宏观调控手段,合理降低企业的自主创新风险。
(四)我国煤矿采掘设备在设计与运行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节能这一重要的内容。在平时生产过程中,我们更加侧重的是提升、抽风、压风以及排水等大型的固定设备,忽略了采掘设备的潜在的节能效益。虽然采掘机电设备的单机容量比较小,但是采掘机电设备还是比较多的,所以在研制中,可以适当减少战线量,减少不必要的环节,提高负荷率,避免空耗。
三、总结
总的说来,我国的煤矿采掘设备虽然在某中程度上来将,已经有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对于国外先进的采掘设备来说,还有一定差距的,所以我们仍然需要进一步研制出更先进、更方便、更新颖的采掘设备,为我国的煤矿领域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梁延辉,王立亚,曹杰.大断面突出煤层快速掘进技术的创新[J].煤矿机械,2010,(04).
[2]赵学社.煤矿高效掘进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煤炭科学技术,2007,(04).
[3]叶仿拥,马永辉,徐晋勇,向家伟. 掘进装备在我国煤矿中的发展及趋势[J].煤炭科学技术, 2009,(04).
煤矿采掘工作面 篇12
关键词:粉尘,自动喷雾,含尘气流控制
粉尘危害是煤矿生产的六大灾害之一。矿井生产时产生的粉尘弥漫在整个工作空间, 它们在整个工作面飞扬, 使井下的空气遭到严重的污染, 不仅危害工人的身体健康, 也破坏了设备的工作环境, 加速机械的磨损, 降低操作现场的能见度, 增加事故发生率, 也容易引起煤尘爆炸与瓦斯爆炸事故[1,2]。随着煤矿机械化水平和生产强度的不断提高, 粉尘的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极大地威胁着矿工的人身健康及矿井的安全生产。特别是在突出矿井, 发生瓦斯、煤尘爆炸恶性事故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 同时其危害将更为严重。近年来, 我国煤尘爆炸事故时有发生, 对煤矿粉尘的防治工作不能有丝毫的轻视和放松, 必须加大力度搞好矿井的粉尘防治工作。而作为矿井主要产尘点的采掘工作面的综合防尘工作又是重中之重。
1 矿井概况
梁北煤矿2004年12月竣工投产。矿井采用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开拓方式, 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大采高综采工艺, 通风系统为中央分列式, 通风方式为抽出式。主采煤层为二叠纪山西组底部二1煤, 煤层走向196°, 倾角12.5°, 煤层平均厚度4.2 m。煤层瓦斯压力0.60~3.65 MPa, 瓦斯含量4.91~13.97 m3/t, 硬度系数0.15~0.30, 煤层透气性系数0.001 1~0.045 4 m2/ (MPa2·d) , 属于难抽放煤层。二1煤层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 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 (爆炸指数为17.19%~18.42%) , 二1煤层一般无自燃倾向性 (自然发火期82 d) , 属Ⅲ类不易自燃煤层。
矿井采掘生产主要在11采区, 布置有1个采煤工作面 (11081采煤工作面) 和4个煤巷掘进工作面 (11061回风巷、11071回风巷、11141运输巷、11141回风巷掘进工作面) 。矿井采用中央分列抽出式通风系统, 主、副井进风, 东风井回风。东风井安装2台BDK-8-N032型防爆对旋轴流式通风机, 1台运转, 1台备用, 额定风量9 000~17 300 m3/min。目前, 矿井总进风量12 500 m3/min。掘进工作面通风方式均采用压入式, 煤巷掘进选用2×30 kW对旋式高效局部通风机供风。
采掘工作面采用传统的粉尘治理方法, 作业地点粉尘浓度严重超标, 直接威胁着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矿井的安全生产。为了有效地治理采掘工作面粉尘灾害, 梁北矿于2008年6月与煤科总院重庆分院合作, 先后在11081采煤工作面和11141运输巷掘进工作面开展了粉尘综合治理技术试验研究工作, 通过近1 a的现场试验, 取得了显著成效。
2 采煤工作面粉尘综合防治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 综采面是矿井粉尘的主要来源, 其产生的粉尘约占矿井全部粉尘量的60%[3]。采煤工作面生产过程中主要产尘点是:采煤机割煤产尘, 工作面煤壁垮落产尘和移架产尘。对于大采高工作面 (采高4.8 m) , 且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 产尘量大, 要求防尘控制范围大。在工作面进行煤层浅孔注水可适当增加煤层含水量, 降低采煤机割煤时的产尘量。采用采煤机高压外喷雾降尘技术, 可从平面上对滚筒形成一个水雾包围圈, 但由于受风流的影响, 滚筒产生的粉尘有相当部分散逸, 进入风流中造成污染。通过布置在支架上的护帮和移架喷雾水幕, 由上而下地再次对滚筒实施强力喷雾, 形成更加厚实的水幕包围圈, 必将使煤体更加湿润, 产尘量显著减小。从而可形成所谓的三维“立体”控尘技术, 针对粉尘产生源头进行有效治理。
2.1 采煤机割煤粉尘防治
采煤机割煤一方面因随时移动无法罩封尘源, 另一方面均处于较高速风流中, 粉尘易扩散飞扬, 最难控制, 是治理的难点, 而产尘量最大的尘源也是采煤机。国内外研究表明[4], 高压喷雾具有雾粒直径小、雾粒运动速度高、雾粒密度大及雾粒射程远、耗水量小、覆盖面积大及喷嘴不易堵塞等显著优点, 能够很好地满足高效降尘的要求, 特别是对微细粉尘, 高压喷雾具有比低压、低中压高得多的降尘效率。此外, 高压喷雾的雾粒还带有一定的静电荷, 这样由于粉尘的静电相吸作用, 使得它对难以净化的微细粉尘具有很好的净化作用。综采工作面采用CPC型采煤机高压喷雾降尘器, 高压水经过降尘器高压喷嘴时形成的高速水雾流引射工作面的含尘气流, 含尘气流在多管引射装置内被净化处理;同时喷雾射流在采煤机截割滚筒周围形成均匀的喷雾水幕, 阻止粉尘向外扩散, 并消除尽可能多的粉尘。
采煤机逆风向割煤时, 工作面风量大、风速高, 下滚筒上的降尘器由于受到风流的影响, 高压水雾较难喷到滚筒, 无法有效覆盖滚筒, 粉尘在风流的影响下有一部分将扩散到工作面人行道内, 针对这种情况采取了含尘气流控制技术。与采煤机下滚筒摇臂相平行, 装设1根喷雾管, 上面装有可调节方向的喷嘴, 通过合理布置喷嘴的位置、角度及正确选择其流量等参数, 迫使采煤机割煤时产生的含尘气流沿煤壁流动, 并在高压喷雾和护帮喷雾的作用下进行有效降尘, 减少对司机的危害。图1为采煤机高压喷雾降尘及含尘气流控制系统示意。
2.2 护帮喷雾及移架喷雾降尘
为了控制工作面煤壁片帮和移架时的粉尘产生量以及更加有效地控制采煤机割煤时的粉尘扩散, 在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上安设自动喷雾装置 (图2) 。喷雾装置通过FPY-2型液压支架自动喷雾控制阀与液压支架的护帮板收、放和升降柱控制油路相连接, 当采煤机割煤经过时液压支架护帮板收起, 此时, 高压液就会自动打开控制阀, 使喷雾装置与高压供水管路连通开始喷雾, 采煤机经过后护帮板放下时, 控制阀切断高压供水管路, 停止喷雾降尘, 当液压支架降柱时开始喷雾, 当升柱时停止喷雾。为了提高雾化效果和降尘效率, 采用水压大于10 MPa的高压水。随着采煤机的移动, 液压支架上的护帮喷雾也随之移动, 使得采煤机滚筒始终处于水雾覆盖中。
2.3 工作面煤层注水
煤体的预先湿润可以减少煤层开采时的粉尘产量。前苏联的研究表明, 煤体的水分增加1%, 煤层开采时的粉尘产量可以减少60%~80%, 同时也降低了其他尘源点 (如破碎机、转载点等) 的粉尘产生量[5]。综采工作面煤体预注水采用深孔中压注水, 利用工作面瓦斯抽放效检孔及在效检孔下部500 mm处施工专门注水钻孔, 孔径42 mm, 孔深9 m, 垂直于煤壁布置, 采用Ø42 mm注水封孔器封孔, 插入钻孔不低于2 m, 注水压力控制在4~6 MPa, 注水至煤壁渗水为止, 一般需15~30 min。
2.4 工作面综合防尘效果
采用直读式粉尘浓度测量仪对11081综采工作面生产期间的粉尘浓度进行测量 (测量记录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 11081综采工作面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前粉尘浓度平均值为688.5 mg/m3, 采取以上综合防尘措施后工作面采煤时的粉尘浓度平均值降到153.4 mg/m3, 降尘效率达到77.7%, 工作面工作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3 煤巷掘进工作面粉尘防治
煤巷掘进工作面生产时产生的粉尘也是影响矿工身体健康和安全的突出问题。掘进面的粉尘弥漫在掘进面空间, 微小颗粒能够较长时间呈悬浮状态 [6,7]。梁北煤矿煤巷掘进主要采取炮掘作业, 主要产尘工序是放炮作业和打眼作业, 必须重点做好这2个工序的粉尘防治工作。
3.1 放炮高压喷雾降尘
掘进工作面爆破作业产尘的特点是:在工作面爆破后, 粉尘迅速充满整个抛掷带, 抛掷带与巷道其他区间产生浓度差, 在浓度梯度下, 粉尘做自由扩散运动, 短时间产生大量的粉尘并伴有炮烟, 瞬时矿尘浓度非常高[8]。掘进巷道爆破后瞬时粉尘浓度在500~2 000 mg/m3, 分散度较高, 且爆破产生的粉尘会随爆破气浪的膨胀运动迅速向外扩散弥漫, 污染影响范围可达几百米, 而且大量微细粉尘能够长期悬浮于巷道空气中, 直接危害工人的健康。
放炮高压喷雾降尘系统主要由高压喷雾泵、自动供水水箱、精密水质过滤器、高压水管、高压喷嘴、喷雾架和控制开关等组成。喷雾泵站安装在巷道车场两道风门外新鲜风流中, 通过高压胶管将高压水送到掘进面距爆破面15~20 m处的喷雾架上。高压喷雾泵通过高压水管向固定在喷雾架上的喷嘴输送10 MPa以上高压水流, 形成高密度的微细雾粒, 在放炮后充满掘进面, 形成水雾屏障, 达到降尘和消除炮烟的目的 (图3) 。当开始放炮作业时, 提前5~7 min将高压喷雾装置开启, 放炮结束后5~10 min关闭高压喷雾装置, 即完成放炮作业的除尘任务。采用放炮高压喷雾降尘措施后10 min, 工作面粉尘浓度可降至10 mg/m3 以下。
3.2 打眼作业粉尘防治
由于巷道掘进时需要施工防突措施钻孔, 一般孔径为75 mm, 钻孔深度10 m, 采用湿式打眼工艺易塌孔且不利于排渣, 因此采用干式打眼工艺, 且3台钻机同时作业, 作业时工作面粉尘浓度在500 mg/m3以上。为有效解决粉尘污染问题, 在距离工作面15~20 m处安装1台液动除尘器, 将工作面打眼作业产生粉尘通过除尘器净化处理。除尘系统由液动除尘器、液压泵站、负压风筒和收尘罩等组成, 如图4所示。在打眼作业时将收尘罩置于距掘进面1 m左右的回风侧, 然后开启液压油泵站向除尘器供液, 调节油阀使除尘器工作, 除尘器风量调节不超过工作面供风量的80%。
在11141运输巷采用该除尘系统后, 打眼作业时掘进面的粉尘平均浓度降到90.6 mg/m3, 降尘率75.4%, 大大改善了掘进巷道的工作条件 (表2) 。
4 结语
(1) 通过分析采掘工作面具体的产尘工序及粉尘分布特征, 从产尘点开始, 通过采取标本兼治、多种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尘方法, 井下采掘工作面的防尘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经过几个工作面的应用, 综采工作面采煤时的平均粉尘浓度降到153.4 mg/m3, 平均降尘效率达到77.7%;煤巷掘进工作面打眼作业时的平均粉尘浓度降到90.6 mg/m3, 降尘效率为75.4%。
(2) 采掘工作面不同地点的粉尘浓度和产生方式各不相同, 必须对主要的产尘地点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整个工作面多种措施相结合综合防治。
(3) 通过提高喷雾降尘用水的水压, 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降尘效率;通过将收、放护帮板和喷雾相结合, 实现了采煤机割煤时尘源跟踪降尘以及对片帮产生粉尘的有效防治。
(4) 目前综采工作面采用的注水方法压力较低, 注水范围较小, 并且工作面布置的钻孔过多, 注水时容易通过其他钻孔跑水, 很难使煤体充分湿润而达到理想的效果。可考虑预先在综采工作面两巷采用长钻孔动压煤层注水方法, 并在水中添加表面活性剂, 提高水对煤层的润湿能力。
(5) 继续完善工作面移架时的防尘措施, 同时架间负压引射捕尘器容易淋湿工人的衣服, 现场有时被人为关闭, 必须加强现场使用管理, 严格按规定进行操作, 确保降尘效果。
参考文献
[1]吴红波, 陆守香, 张立.煤尘爆炸事故及其综合评判[J].爆破器材, 2005, 34 (5) :29-33.
[2]王省身.矿井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M].徐州:中国矿业学院出版社, 1986.
[3]孙艳玲, 刘烟台, 王德江.煤矿采掘引起粉尘污染与防治[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02, 21 (4) :520-522.
[4]刘毅.综采工作面粉尘运动规律及高压喷雾除尘技术的研究[D].北京:北京科技大学, 2006.
[5]李德文, 马骏, 刘河清.煤矿粉尘及职业病防治技术[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7.
[6]蒋仲安, 金龙哲, 陈立武, 等.掘进巷道粉尘控制技术的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1999, 9 (1) :11-15.
[7]蒋仲安, 金龙哲, 袁绪忠, 等.掘进巷道中粉尘分布规律的实验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 2001, 29 (3) :43-45.
【煤矿采掘工作面】推荐阅读:
煤矿采掘技术06-30
煤矿采掘作业08-02
煤矿采掘工作面遇断层的处理方法和要求06-06
煤矿采掘机械设备06-30
煤矿采掘队工资实施细则06-19
泰龙煤矿采掘三年规划07-06
煤矿采掘技术改造研究论文08-20
陈家山煤矿采掘精品工程建设规划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