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的采掘关系

2024-10-08

合理的采掘关系(精选5篇)

合理的采掘关系 篇1

0 引言

众所周知, 进行地下作业, 这是煤矿井工开采的一个显著特点。在实施井工开采过程中, 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把井筒一直进行开凿, 直到跟地下相通为止;然后再把巷道跟着掘进, 并进行有关盘区 (采区) 以及采煤工作面的相关布置;并且要及时支护好采煤以及采掘工作面, 以便及时处理采煤后所形成的那些地下采空区;煤矿、矸等地下开采出来的这些矿产, 要把它们及时通过拉伸, 从地下运输到地面。由此可见, 进行地下开采煤矿, 不仅有着繁多的生产环节, 而且还有极其复杂的工作程序;总体来说, 从地下煤矿到达地面的整个过程, 其中心环节应为开采, 整个生产系统的过程表现为掘进→运输→提升→通风排水→动力供应→通讯→地面布置等等, 并且有关地下煤矿的生产方法以及如何进行组织和管理还要进一步做好。所以综合上述, 可知合理优化煤矿采煤方法, 就是把那些新的采煤装备、成功的采煤方法引进或者采用到地下煤矿所在的矿区, 然后优化改造矿井的那些生产系统, 在这个基础上, 继续深化改革地下煤矿的作业方式以及相关生产组织制定最终促使整个煤矿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得到大幅度提高, 而且整个生产过程的安全水平也达到符合要求。

1 设计采煤技术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在对有关井工开采方法进行选择时, 以下这两个技术原则应优先考虑到:第一个技术原则, 有关采动所产生的影响特征以及影响程度。结合这个研究成果 (对采动影响理论的研究) 可以知道, 有关地表移动以及相应的变形就是采动影响所表现的主要特征, 在对有关地下采煤方法进行设计时, 对于地表移动和变形这两大特征以及所达到的程度一定要给予充分的考虑, 对于那些埋藏比较浅、并且具有比较大倾斜度的煤层, 其“上三带”的相关程度以及特征也要充分进行关注并加以考虑;第二个技术原则, 有关资源的回收率。要对采动的那些不利影响进行有效降低, 并且要使井下的安全开采得以顺利实现, 有关降低回采率这个开采措施在很多时候就要被采纳并加以实施;所以对于资源回收率这个问题如何进行有效处理, 这也是对地下采煤方法进行选择时所要遵循的一条主要技术原则。

2 合理优化煤矿开采技术的分析

2.1 离层注浆

这是当前很多矿务局所采用的一种新方法——以控制或者减缓地面沉陷为目标。只要覆岩的结构合适、离层带的位置选择准确、有关工作面推进离层发生、发展以及闭合时空规律 (动态) 能够被掌握好, 运用这种方法就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2.1.1 关于离层带的充填技术分析

这种技术的主要目的是要把覆岩下沉有效控制住, 从而最终能使地表沉降的控制得以实现, 其主要过程是:第一, 从地面向采空区上方覆岩 (离层带) 进行打钻;第二, 从这个钻孔中, 以高压方式把液体填充材料注入。在离层空间中充填浆液其作用有二:一是把离层空间进行充填, 以期促使覆岩下沉得到有效控制;二是用浆液充填, 一旦出现脱水, 就将形成一种类似岩体的、具有一定硬度的填充物来把上覆岩体支撑住。这种离层带注浆技术有较多的优点, 它不同于采空区直接进行的填充方法, 由于它施工不在井下, 因而不干扰现有的生产系统, 而且其设备具有少投资、容易操作等特点, 因而运用这种技术不仅仅具有极其明显的填充效果同时还具有相当高的煤炭回收率。实施这种技术关键有两点:一是要对离层存在的条件进行创造;二是有关采空区的尺寸要控制好, 不至于被采动过充分。

2.1.2 有关这种技术的实践应用

大屯煤电公司于1991年10月引入这种离层充填技术, 并于第二年的3月份在该矿的某个工作面开始实施实验, 该工作面基本情况如下:960m的走向长、其中110m为倾斜长度, 具有4.83m厚、20°~30°倾角的煤层。其中对顶层管理应用冒落法实施管理, 沿着长壁走向进行开采。实施离层充填技术后, 通过观测地表发现效果极其显著:不管是地表下沉速度还是地表最大下沉处, 均得到大大减少, 其减少幅度分别高达43%和37%, 从而有效保护了地面各种建筑设施。

2.2 条带开采

这种开采方法比较特殊, 具体是这样进行操作的:第一, 划分所要开采的煤层, 使之形成正规的条带状;第二, 在划分为正规条带煤层状的基础上, 每开采一条具有一定宽度a的煤层, 相应的就留下一条具有一定宽度b的煤层, 其上覆岩层的重量主要就是要由这条所留下来的煤柱来支撑, 不管是有关地表的移动还是变形, 都将对地表带来比较小的影响。

2.2.1 设计原则分析

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和强度, 并且对上覆岩层的支撑不仅时间要长, 而且支撑效果要好, 这是煤层进行开采过程中所留下来的那条带煤柱应该具备的条件。满足这个条件, 就可以让地表的移动或者变形减少到最低限度;至于有关开采条带的宽度, 以不让地表所出现的下沉盆地过于明显和波浪状下沉为控制尺寸, 若能出现单一的平缓下沉飞盆地就为最佳。

2.2.2 有关采出留宽度的确定方法

第一, 确定采出宽度a;通过一定的实验模拟来确定这个采出宽度a, 综合有关国内和国外的成功经验, 这个采出宽度a一般控制在煤层宽度的1/4~1/8之间为宜;第二, 确定保留条带宽度b。当采出宽度a确定后, 如果无限加大这个保留条带宽度b, 也没多大意义, 这样做, 同样会让许多下沉盆地在地表上出现, 因此比较可靠的确定数值, 应该结合煤柱强度通过一定的计算来得到, 那些随便的进行确定是十分的不可取。在实际当中, 有关这个条带煤柱的强度是采用Wilson的方法进行计算。

3 结论

总之, 通过合理优化采煤技术, 可以有效提高我国煤矿特别是那些中小型煤矿的管理水平, 从根本上改变原来所存在的那种简单再生产状况, 提高我国煤矿生产的装备和生产安全条件, 这对于保证我国煤矿安全健康发展、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罗行志, 等.浅析石嘴山一、二矿改扩建设计重点问题的解决方案[J].煤矿工程, 2005, 11.

[2]吴秀萍, 等.影响综合机械化采煤的因素分析[J].山西焦炭科技, 2005, 3.

[3]苗喜明.依靠改革采煤方法提高资源回收率[J].煤炭企业管理, 2005, 10.

合理的采掘关系 篇2

■本刊记者 王宗耀

金龙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龙羽”)是一家专业从事电线电缆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的公司,主要产品包括电线和电缆两大类。该公司于2017年2月17日在证监会网站发布了新版招股说明书,意欲登录A股市场。

对于该家公司,《红周刊》记者在阅读其招股说明书时发现,所披露的很多财务数据经不起推敲,多处存在难以自圆其说的漏洞。股权构架存在“一股独大”风险

从招股书披露内容来看,金龙羽在经营上是有一定风险点存在的。比如在营业收入增长上,报告期内有明显波动现象。在2013年至2016年上半年中,营业收入分别为16.46亿元、15.69亿元、16.78亿元、7.64亿元,其中的2014年,营收同比下降了4.72%,而2016年数据经年化后,也有8.98%的降幅。记者发现,经营业绩的大幅波动或与其产品销售市场过于集中有关。招股书披露,报告期内,其仅在广东省内的销售收入就分别高达13.89亿元、13.18亿元、14.10亿元、6.63亿元,占总销售收入比重分别为84.45%、84.12%、84.16%、86.97%,这其中深圳市内的销售收入就分别达到10.73亿元、10.66亿元、11.88亿元、5.57亿元,占总销售收入比重分别为65.21%、68.03%、70.89%、73.03%,由此可看出,销售区域的过于单一和区域依赖程度的明显过重,使得公司经营风险不容小觑,一旦深圳或广东区域内销售出现压力,则公司经营业绩会明显受到影响。

除此之外,股权过于集中所带来的风险也是金龙羽绕不开的话题。金龙羽在其招股书风险提示环节表示:目前公司总股本34500万股,郑有水持有公司24600万股股份,持股比

证券市场红周刊 2017年3月21日

例为71.30%,系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本次发行完成后,假设发行8000万股新股且未发生老股转让,郑有水仍持有公司57.88%的股份;如发生老股转让情形,按照本次公开发行股东可公开发售股份数量的上限4000万股测算,郑有水仍持有公司56.42%。如果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利用其控制地位通过行使表决权或其他方式对公司的人事、财务和经营决策等进行不当控制,可能会使公司和广大中小股东的权益受到损害。

可实际上,金龙羽股权集中问题并不像风险提示中说的那么简单,其股权可以说完全集中在郑氏家族手中。其中郑有水持有公司24600万股,持股比例达71.30%,为公司控股股东,任董事长一职。而其第二大股东郑会杰则是郑有水的大哥,其持有3600万股,持股比例为10.43%;第三大股东和第四大股东分别为郑美银和郑凤兰,两人持股比例各为8.70%,而这两位大股东又分别为郑有水二哥和三哥的配偶。这样算下来,郑氏家族持股比例高达99.13%,也就是说,金龙羽实际上就是郑氏家族的家族企业,而关于家族型企业一股独大的风险问题在A股市场早有先例,如当年的猴王股份就因“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导致大股东利用关联交易掏空上市公司成为可能。而就金龙羽而言,如果股权结构不予合理调整,一旦上市,是很难排除不会出现控股股东把持董事会和进行利益输送的可能,而这则是非常令人担忧的。

产、销、存之间勾稽关系不合理

我们知道,企业在生产、销售、存货之间是存在一定的勾稽关系,同一会计内,企业当年生产的产品,除了已销售出去的产品,剩下的部分便会形成企业当年库存商品的新增。当产品产量超过销量,产品有所剩余,就会形成库存商品,而如果销量超过产量,则意味着产品十分畅销,不但没有库存商品的新增,还会消化部分上一结余的存货,即存货相比

证券市场红周刊 2017年3月21日

上会有所减少。然而,就金龙羽而言,其产、销、存之间勾稽关系却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以金龙羽公布2014年的数据为例,该公司主要产品为电线和电缆,而这两类产品在招股说明书中又被细分为普通电线、普通电缆、特种电线、特种电缆4种类型,在这4种产品中,除了特种电线当年有少量剩余之外,其他3类产品的销量均超过了产量。从金龙羽数据的核算情况看,该公司产品销售情况良好,不但不存在滞销的情况,应该还消耗了上一的库存结余。那么,其消耗上一库存金额大概有多少呢?

金龙羽在招股书中提供了4类产品的单位成本价格,因此,通过对该公司当年产品的剩余数量以及单位成本进行核算,记者发现,金龙羽2014年库存商品新增金额相比2013年应该减少879万元(见表2),可实际从该公司招股书披露的存货情况来看,2013年该公司库存商品金额为16750万元,而2014年库存商品金额仅为6805万元,其存货确实有减少,但减少金额不是879万元左右,而是减少了9945万元,这就令人非常奇怪了,为什么金龙羽2014年存货会减少那么多?而根据产销数据核算出的减少金额为什么与之大相径庭呢?

证券市场红周刊 2017年3月21日

同样,《红周刊》记者通过金龙羽披露的产品产量和销量数据以及相应的单位成本,进

证券市场红周刊 2017年3月21日

一步核算金龙羽2013年的库存新增金额,从结果看,金龙羽2013年普通电线和特种电线当年产量超过销量,略有库存商品新增,但是普通电缆和特种电缆的销量却均超过了产量。需要注意的是,电缆类产品的的单位生产成本是电线类产品的数十倍甚至上百倍。因此,综合计算结果显示,2013年金龙羽库存商品金额依然是有所减少的,相比2012年减少金额应该会超过3300万元(见表3),因公司2013年库存商品金额为16750万元,照此推算,则2012年的库存商品金额应该在2亿元左右才对。然而,记者从金龙羽2015年6月发布的招股说明书中提取其2012年的库存商品数据发现,公司当年的库存商品金额仅为13957万元,相比前述记者核算的金额竟然少了6000多万元,这是值得奇怪的。

至于出现这种奇葩现象的原因,如果说金龙羽所提供的存货数据是真实的话,那么问题应该出在其披露的产销量数据或者生产成本之中,销量或者成本含水分过高,自然会出现上述核算结果不一致的情况,而虚增销量和虚减成本都是企业虚增利润、粉饰业绩的重要手段,这也就不难解释,该公司营业收入波动趋势为什么会与其净利润波动趋势并不一致了。通过应收账款计提粉饰经营业绩

除勾稽关系存在问题,金龙羽还存在通过应收账款粉饰业绩的嫌疑。

证券市场红周刊 2017年3月21日

据招股说明书披露,从2013年到2016年6月,金龙羽的应收账款金额分别为3.36亿元、3.65亿元、4.08亿元和3.80亿元,如前文所述,2014年金龙羽的营业收入出现了4.72%的下降,然而其应收账款却并未如期下降,而是增长了8.59%。2015年其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了6.98%,应收账款则更胜一筹,增长了11.79%。应收账款增速超过营业收入现象表明,公司很可能通过激进手段加大了赊销力度,从而导致其应收账款的激增。

对于这样的状况,金龙羽更应该注重对应收账款风险的把控,严控风险才对。而对于应收账款风险的控制,最直接的方式便是制定合理的应收账款坏账计提政策,按照合理比例进行坏账计提。然而,从金龙羽的应收账款计提情况看,公司却在1~6月账龄上采取极为宽松的计提比例。

根据招股书给出的数据,金龙羽将其6个月以内的应收账款仅以0.5%的比例予以计提,对于7~12个月的应收账款以5%的比例进行计提。然而《红周刊》记者查阅其同行业公司应收账款计提情况发现,在其同行业公司中,宝胜股份、东方电缆、汉缆股份等公司将一年

证券市场红周刊 2017年3月21日

以内的应收账款全部按照5%的比例进行坏账计提,即使激进一点的太阳电缆、明星电缆也只是将2个月以内的应收账款,按照1%的比例计提,2个月至1年的坏账则按照5%的比例进行计提。相比之下,金龙羽1年内,应收账款坏账计提比例明显过低。

根据招股书数据,金龙羽1年以内应收账款金额分别为2.89亿元、3.16亿元、3.72亿元和3.52亿元,按照其现行的计提比例,其相应计提金额分别仅为329.24万元、384.25万元、313.81万元和475.43万元。如果按照同行业企业多数企业5%计提比例,则其计提金额分别应该分别为1443.77万元、1580.14万元、1858.07万元和1759.70万元。相比之下,仅1年内的应收账款坏账计提,每年至少计提上千万元,而仅凭这些少计提的坏账准备一项,就给企业利润的“颜值”加分不少,起到了明显粉饰业绩的作用。■

合理的采掘关系 篇3

关键词:新型师生关系;“批评”教育;和谐

“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为了创建和谐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新课改的倡导下很多地方都不再出现“批评”这个字眼,一切都要求以“鼓励”为主,但事实证明中国传统的“天地君亲师”的师道尊严观念至今还影响着一部分教师,带着“严师出高徒”的心态以及“望学生成龙”心切,使得一些教师在批评学生时,用过激言行使学生的身心受到伤害。要真正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还应从以下几个方式来开展对学生的“批评”,从而真正更新教育观念,以达到为了学生一切的最终目标。

一、树立民主思想,尊重式“批评”

教育研究和实践都表明,民主型的领导态度是一种教育效果比较好的态度,也比较容易受到学生的欢迎。当学生犯错误以后,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要求教师必须在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尊重学生的人格的条件下开展“批评”。如,小强是个自尊心极强的男孩,在一段时间里我总觉得他在漠视我,在向我这个年轻老师发出挑战。因为从他的表现中我看得出:他经常不带书,不听我讲课,故意惹我生气,不做作业,开始我以责备带命令的口气叫他听课,做作业。他说:“不做又怎么样?”反倒让我觉得难以下台,我亲自让同学叫他来办公室他都不来,并且还有不驯语言。一段时间后情况愈演愈烈,公然在我上课的时候,不仅自己不听,还搞恶作剧,我实在忍无可忍,课后将他强行带到了办公室,他一副不在乎的样子,但又警惕着。他以为我会对他爆发满腔怒火,我却搬了个凳子,让他坐下,但他却坚决不坐,在争执中他的态度却明显改变了。我说:“那你就不坐吧。老师想真诚地给你道个歉,如果我无意间伤害了你,请你原谅老师的过失好吗?”话说完他早已低下了头,眼泪大颗大颗地往下滴。原来我在一次他与同学发生矛盾的时候不问情由地责备了他,并说了句把他“扔出教室”这样的话,深深伤害了他的自尊,我跟他聊了好久,并送他回家,从而了解了他和他的家庭。我们约定,当他以后有过失时,老师只需稍作提醒他便知道;如不改,老师责备他,他绝不生气。从此他变了。在后来的教学中我借着他的进步,狠狠地表扬了他,他的劲头更加大了,经常提前预习,并在下课时与我亲近。一次诚挚的道歉,换来了学生的理解和尊重。我真想说,尊重是相互的。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也就会换来学生的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是教育的前提和源泉,作为教师要注意保护并利用学生的自尊心,在主体性活动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与能力,形成学生自我发展的内驱力。

二、提高法制意识,理性式“批评”

《教育法》中规定:“学校和老师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对品行有缺陷、学习有困难的儿童、少年应给予帮助,不得歧视。”教师只有在《教育法》规定的职权内对学生行使指导管理权才是合法有效的,否则即构成对学生的侵权。所以教师一定要提高法制意识,明确师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在学生有行为、思想上的错误时,必须依据法律规定,进行理性式“批評”,切不可辱骂、煽打、罚抄等,即使与学生发生冲突时再气愤,但都应将心中的怒火压一压,把高举的手停一停,理性地找到他们错误的根源,理性地解决问题。

三、加强师德建设,魅力式“批评”

《论语》中有“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良好的人格品质可以改善和促进师生人际交往,有利于建立融洽的师生人际关系。教师要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提升教育艺术,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责、幽默等优秀品质,努力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我想在这样的教师的个性魅力的影响和感染下,对学生的“批评”变成了一种无声的语言,但却有力高效。

四、了解学生的需要,超越式“批评”

一次下午某班的一位科任老师十分气愤地来描述:原来是在他的课堂上,很多学生没有完成作业,还有一名同学不记笔记,老师发现后问他:“为什么不记?”他回答说:“听不明白。”老师告诉他先记下来,课后再问,而后来老师发现他还是没有记,因此这位老师非常的生气,来找班主任,要好好说说这个班的同学。该班主任听后也很生气,当时就想到班里狠狠地批评学生,但又一想,如果就这样对全班进行批评,一部分学生要受到株连,心里不服气,而真正犯错误的学生可能还不痛不痒,解决不了问题,因此他决定换一种方式跟学生说这件事。进入班级后他首先把科任老师生气的事说了一遍,同学们都知道这件事,也正等待着暴风雨的来临,但班主任却问了同学们一个问题:“我们应如何对待老年人?”同学们回答:“应该尊敬他们。”他就接着同学们所说的话,从这位科任老师的年龄说起,对待老教师要心存敬重,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青少年应具有的道德品质。从这位老师平时处事的原则,对待工作的认真态度,我们更应该尊敬老师,听他的话。再进一步从现在的教育形势出发,社会需要全面的人才,因此不能对这一科有轻视的想法,出现偏科的现象,影响将来的全面发展。同学们听后都认为有道理,应该认真学好这一科。通过这件事,我认识到,批评也要讲究一定的策略,如可采用超出学生预期的批评方式。一般说来学生预期的批评方式是直截了当的批评,他们预期教师的批评将是——数落指责、吹毛求疵、生硬说教、于是便有压力没动力,紧张被动,“对策”多为沉默不语,或为对抗。教师的批评要产生激励效果,不妨在方式上下些工夫,超出学生的预期,使他们由惊奇感而发生“自己人效应”。超出预期的批评方式很多,如可以采用委婉渐入的方式,即批评信息是有层次、逐步输出的,表现为与学生一起分析错误行为产生的原因和危害,耐心引导,使学生逐渐悔悟。这无形中会使学生产生压力,先自我批评,随后“负荆请罪”。

总之批评教育是一门特殊的科学和艺术,我们要深刻地认识把握育人工作的本质特点和规律,并遵循这些规律采取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简单粗暴的批评方式彻底销声匿迹,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健全的体魄、健康的心理,能够全面适应现代生活的人。

合理的采掘关系 篇4

关键词:应试教育;素质;素质教育

一、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并不是完全对立的

(一)我们有一种思维定势,就是把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看成是矛盾的对立面,要倡导素质教育就必须排斥“应试教育”。认为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着重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注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与知识的传授相比更注重能力的培养,它的着眼点是未来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这个长期目标。而“应试教育”则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应试技巧、应试能力的培养,急功近利地把目标锁定在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这个短期需求上。从表面上看,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对立的、排斥的,但如果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就不难发现:教育的长期目标和短期需求并不一定是矛盾的,完全有可能同时兼顾两者,把它们统一在一个教育体制中。正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允许民营企业、个体经济存在一样,在素质教育的试行阶段为什么就期望要完全消除“应试教育”的影响呢?因此,这种把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完全对立起来的观点是欠妥的,它造成当前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上的一些困惑与迷惘,使很多中小学的领导和教师不知所措,无所适从。几年来的实践也证明,这种提法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确有商榷之处。

二、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合理性关系分析

(一)从教育哲学的高度以及辩证的观点来看,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两种教育在观念和实践上的对立和差别构成了矛盾的一面,正确认识这一点,将对实施素质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如果只看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对立的一面,而忽视它们的统一的一面,就会导致对素质教育理解抽象化,而显得可望不可求,从而使素质教育难以全面深入地实施。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统一表现为二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应试教育中包含了素质教育的因素,为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生长点。例如,科举制度虽然给教育与社会留下许多弊病,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封建学校与教学内容的发展,不少学者追求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都能为当今实践素质教育所借鉴。当前的教育实践中,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差别更多是体现在观念上对立。事实上很难在实际中找到纯粹的两种教育。现在,有许多学校公开以高升学率作为其奋斗目标,而教学质量、教学秩序,学生素质都较好,原因就在于他们在应试教育中渗透了素质教育的因素,应用了素质教育的手段。通过上述分析,素质教育应是一种理想的教育模式,但并不是全新的教育模式,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并非是重建一种理想的教育范畴,而是教育发展的一种连续过程,是对应试教育的“扬弃”过程。

(二)素质教育与考试的关系。

1.素质教育不是淡化甚至取消考试。素质教育也需要考试和升学,从而也决定它必将渗入应试教育的因素,素质教育反对频繁考试,反对片面追求升学率,但素质教育并不绝对排斥考试和升学。现代教育离不开评价,我们在衡量学生身心发展状况时,目前还找不到一种更好的方法来取代考试。考试作为应试教育的运行机制,在素质教育中也适用。只不过素质教育中的考试不再作为教学的目的,而更多的是作为教育手段。

2.不是所有的考试都是错误的,都要被舍弃的。考试是教育评价的有力工具,是人们普遍认为比较公平的测量手段,它对教育活动和其他某些行为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我们用辩证的观点来观察考试,可以认识到它对能力的培养既能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又能起消极的阻碍作用。科学、合理、鼓励能力的考试,有利于保证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不科学、不合理、束缚学生思想的考试,则会抑制学生全面发展。从本质上讲,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全民综合素质为宗旨,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全面发展为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充分考虑如何更好地满足未来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正是为了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准确地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同时,素质教育既体现一种教育思想,又表现为一种实践模式。素质教育不是不考试,而是旨在通过素质教育纠正那种把考试作为目的的错误教育思想,把考试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我们要把作为具体方法的考试和作为指导思想的"应试教育"区别开来。

3.素质教育与知识的关系。素质教育是非知识教育,而是能力教育。在教育的各项任务中,由于掌握知识的情况是最容易进行准确测量的,所以在评定学生成绩时,往往是以知识,甚至是有限的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考评的标准。这也是传统教学以教材为纽带,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重要原因。素质教育要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倡导主动的、生动活泼的教学风格。但是,素质教育绝对不是不要或放松知识教育。在科技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特别是知识与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知识教育、理性教育始终应是各类教育工作的基础。国外的“科学主义”、“技术主义”教育思潮把知识、理性教育放在首位,一切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家—希腊的苏格拉底、卢梭、罗杰斯、萨特以及陶行知等等,无不把知识和理性作为现代教育和完整人格的基础。应试教育把教育的质量效益集中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因为文化知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个体素质发展的认识基础,从这个出发点看,应试教育也在培养人的素质,也可以称为素质教育,不过是一种片面的、低层次的“素质教育”,只是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素质教育不能相提并论。也正因为当前教育中有素质教育的存在,所以中小学教育為国家培养的成千上万的人才中,不乏高素质的人才。所以素质教育不可能不重视知识和理性教育。当然,素质教育的知识观并不简单地等同于以往的知识教育,它把在知识和理性教育的过程中教和学的方法革命作为自己的深层任务。

三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是当今教育的最好选择

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大方向,它确实包含了许多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但有一个到目前为止还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是难以评估,难以操作。“应试教育”虽然有很多弊病,但它却是现阶段无法超越的一种无奈的选择。针对这一客观现实,我们能否把在头脑里已根深蒂固的“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势不两立的对立面”这一观念暂时抛开,而探讨一下以素质教育为主导,同时兼顾两者的可能性。即把素质教育的前瞻性、先进性、整体性与“应试教育”中的合理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两者成为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或者采取另一种提法,即素质教育的范畴应该更大,它包含了“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只是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试能力只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方面,素质教育培养出来的优秀学生绝对是考场上的佼佼者。在这种结合中,关键的问题是要把握好一个“度”,即找到一个平衡点。正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必须掌握好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的比例一样,如果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比例失调,事物的性质同样会发生变化。这样,既克服了只抓素质教育,而忽视了高考升学率这个现实问题的“左倾”冒进思想,又制约了只有把素质教育作为点缀,而阳奉阴违地推行纯“应试教育”的右倾保守倾向。既考虑到长远,又注意到眼前;既着眼于全局,又关注了局部。这是目前能把教育的长期目标和短期需求结合起来,使各方面都满意的可选之路。

参考文献

[1]高德胜.生活德育论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179-180

[2] 十二所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45-36

[3]杨超.现代教育人本论[M].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5.76-78.

[4] 孙锋.现代德育原理 [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08-109.

[5]张承芳.教育心理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7.120-123.

[6]肖川. 教育的使命与责任[M].长沙:岳麓书社, 2007.24-89.

[7] 叶澜. 教育研究方法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21-23.

合理的采掘关系 篇5

散文教学内容究竟如何确定,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难题,未有定论与成法。惟其如此,这个问题的探究显得更有意思和意义。我觉得,中学语文散文教学内容的合理确定,需要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弄清三个基本问题:文本有什么?学生需要什么?教学凭借什么?而清晰这三个问题,需要处理好三组关系:点与面、内与外、入与出。

一、点与面:相互协调巧定位

教学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文本只是一道桥梁。这道桥架在何处,设计多大的跨度,要适应学生的发展现状,受制于课程标准、教材体系。我这里所说的点与面相互协调,指的是教学一篇散文时,我们关注的目光不能止于这篇散文本身,而应该在吃透年段、单元教学要求的背景下来确定这一篇的教学内容。

比如,教学李舵的《美丽的西双版纳》,该如何确定内容呢?在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里,本文所在的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主题是“江山多娇”;本单元安排了五篇游记散文,本文是第四篇;本单元教学的参考目标是“体会江山的美丽多娇,爱我中华,爱我世界;欣赏散文优美、隽永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真情实感;了解课文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写景方法;学会写参观游览的文章”。这篇文章除了有本单元其它几篇文章的共性,也有区别于其它几篇文章的特殊性:写景顺序不是移步换景,而是截取典型画面进行组合;人文方面的内容较多;选入教材时编者对原文有所修改,我感觉“高高望天树”这个片段语言比较生涩,改写不够成功。基于以上对单元目标和文本特征的分析,我在教学本文时,对教学内容作了如下定位:(1)学习截取代表性景物组材的写景方法;(2)结合文本内容,体会本文“写出自然风景的美味,绘出风俗人情的趣味,点出精神生活的品位”的三重境界;(3)对比阅读原文和课文描写“望天树”景区的文字,评析改文的得与失,体会写景文章的语言特色。这几项教学内容的选定,既不破坏单元教学的整体目标,又体现了文本的个性,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内与外:善假于物巧用力

任何文本,都不是孤立的存在,总与一定的时代、社会背景,与作者的人生经历相关联。因此,真正读懂文本,必须重视文本内、外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我们要反对那种违背作者意旨脱离文本、逃逸文本、去文本、反文本的胡乱独白的内容选择方式,但也不应拘泥于文本资源本身,而忽视外部资源的开发。

2011年“语文报·名师大讲堂暨散文教学内容确定研讨会”在古城淮安召开,我有幸前往观摩学习。其间,听了著名特级教师朱昌元老师执教《江南的冬景》一课,窃以为就是内外平衡的一个绝佳课例。在快速梳理文本内容,搜索出山野草木、山村微雨、江南雪景、旱冬漫步四幅图之后,教学便进入了赏读阶段。首先赏读的是“山村微雨图”,朱老师设置了读、寻(语段中直接写山村微雨的句子)、析(作者分几步来“画”这幅图的)、引(艺术大师刘海粟对郁达夫文章的评价)四步活动,剖析了画面的肌理,引导学生走进了文本。接着赏读的是“江南雪景”,朱老师以四句引诗为切入点,带动了这幅图画的赏析,围绕四句引诗,先后探究了三个问题:四句诗是按什么顺序安排的?除了显性顺序,还有什么隐性顺序吗?引用的诗句体现了江南雪景的什么特征?在此基础上,朱老师又带领学生赏析了非正面描写的句段,引导学生体会无褒贬对比的运用。接着,作者引入了郁达夫写于1936年的一组日记,探究了作者写本文时的处境和心境,并分析体味作者心境与作品内在情绪的关联。不知不觉中,学生超越了时空,走进了文字,并藉由文字走进了郁达夫的心境。

课后,朱老师谈到了散文教学中文本内部资源的挖掘与外部资源的利用策略,使我深刻感受到散文教学要教出味道来,教者先读出文章的本意、深意、新意,进而读出个性化的理解是前提。

三、入与出:深浅有度巧安排

文本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教师可以通过对文本内涵的准确挖掘来丰富和深化其主题,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不仅要与文本对话,还要与文本作者对话。教师和学生都要做作者的知音,尊重文本背后的原创作者,要沉到文本里跨越时空与作者对话。特别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赏析时,我们要以对作者原意的重合建构为前提,在作者“第一文本”的基础上见仁见智地建构“第二文本”,即“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梅圣俞)。这便是“入”的过程,咀嚼文本深意的过程。这个过程所能达到的高度,很大程度上决定课堂教学所能达到的高度。但中学散文教学,其核心要素是“学”,因此仅有“深入”还不够,还必须解决“浅出”“巧出”的问题,这样“教”才能达成为“学”服务的初衷,成为有效促进“学”的外部事件。如何深入浅出?关键在于设计好探究问题,以问题为纽带铺设教师、学生、文本、作者等教学元素的对话通道。

在淮安活动中,我还欣赏到了著名特级教师胡明道老师执教《囚绿记》。在领悟文本情感环节,胡老师适时介绍了陆蠡被捕的经过,投影陆蠡被审问时的对话,与学生分角色朗读,并巧妙设问:“陆蠡被审问时说的话与文本写绿的句子是否吻合?如果你能穿越时空与陆蠡对话,你会说一句什么样的话?”藉由这外在的资源,学生顺利深入了文本,“绿中有‘我’,绿中有中华”的深刻感悟便也水到渠成了。这个环节,就是深入浅出的成功演绎。

我很赞同胡明道老师后来在学术讲座中阐述的课堂探究问题拟定策略:以文本的主要内容及三维目标的生长点为问题的主要内容,以文本与学生认知现状的差异为切入点,以文本与自然、社会、世界的联系为切入点,以老师、作者、学生甚至文中人物为发问对象,以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问题探究意识为思维品质。

王荣生教授曾毫不客气的指出:“据我和同事的观察与研究,中学语文的散文教学,目前极少有教对内容的,往往是错得一塌糊涂,严重地违反读与写的常识。”窃以为,处理好“点与面、内与外、入与出”三组关系,或有利于教对散文内容,不至于错得一塌糊涂。

上一篇:中医三联疗法下一篇:数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