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朋友中(共9篇)
生活在朋友中 篇1
“真的, 什么物质享受, 全都罢得;没有书却不好过日子。”杨绛如是说。的确, 阅读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中的必需, 但阅读的境界却有着高下之分。
一种境界是为追求功名。这种阅读已经不能算是真正的求知, 当然也就没有真正的快乐可言。另一种境界是为博览知识。古今中外多少科学巨人、旷世奇才在浩瀚的书海中畅游、探险, 只为穷尽知识和真理, 探索世界和人生的奥秘。他们是令人敬仰的开拓者、探险家。而那种无求无欲的阅读, 才算是读书的至高境界。站在这样的高度, 能阅尽世间的一切美好和丑陋, 能让心灵在绝妙的旅程中漫游。
一个不读书的人, 是没有希望的人;一个不读书的民族, 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愿你我都能以书为伴, 成为在书香中享受生活的艺术家。
生活在朋友中 篇2
别看这个人下课那么爱说话,爱看漫画书,上课时,那叫个龙腾虎跃,几乎每次老师让发言的时候,都有他。而我正在默默地思考问题。这差距,简直就是在百米赛跑中,我才跑了一圈,他已经跑了十圈!谁让我平时不咋爱学习,关键时刻才提起劲来,他平时每时每刻都在学习,关键时刻都能轻松面对。
但是有一次考试,让我们俩化敌为友,也拉开了我和他的差距,其实我们俩也差不了多少。
那天下午,数学老师让我们班考试。别看是一张普普通通的卷子,其实一看,简直是非同小可。卷子发下来,我就下定决心,我要打败你任枭航。我心中的怒火在熊熊燃烧着,是空气中含着浓烈的爆炸性的火药味。以至于把卷子撕成末。怒火推动了我做题的时间,我平明地写着,几分钟看他一次,他写完没有,忠于我的怒火平息了。心中得意洋洋:哈哈哈!任枭航我在速度上赢了你。我拼命地检查着,兴奋的力量推动着我要拿满分了。这次激烈地战斗中还有朱文冬,朱文冬眼看就要交卷子了,我拿着卷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冲到讲台上。“啪”,卷子一放,哈哈,全班第一,回到座位上,我的情绪以高兴化为了紧张,心跳不停地猛烈跳动着。下课了,我立马跳到老师的跟前,一看,98分。哈哈!当我来到任枭航面前时,他泪流满面,原来,他也有不会的时候,一看,他跟我一样,也是那道题不会,我把我的方法给他说了一遍。看到敌人都成这样了,起码也得帮帮他吧!他把卷子一交,100分。我心中的怒火立刻又燃烧起来了,那时,我真想打自己俩巴掌,我又用仇恨的眼神看着他时,但他对我只是微微一笑,还跟我说声谢谢,看到敌人现在的化敌为友,我心中依然很嫉妒他。总有一天我会打败你的。哼!
生活中最重要的是朋友 篇3
星展私人银行业务部主管,私人银行家。
相比私人银行的神秘,私人银行家更是低调很多。对这个行业稍有认识的人会知道,那是一群异常忙碌却又需要懂得享受生活的人。其实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所要面对的服务对象—财富塔尖的人们。能够进入这个行当的人,应该是具有相当的金融理财知识,颇具亲和力的相貌以及对一切奢侈品的如数家珍。
对于这样的描述,私人银行家陈子劲这样说:“无论如何去美化私人银行家这样的身份,他本身还是一个很普通的金融职业人员,只是他所面对的客户群有点不一样。所以我们不用把他去神化,也不用把他经理化。只是他们面对那个富人群,他们的喜好、生活水准会比普通人群稍微高一点。只是如果你能很懂他们比较喜欢的东西,可能会比较好一点。”
因为工作需要,陈子劲已经很习惯在天上飞来飞去的生活了。对于酒店、对于饮食他也会异常注意,衣着上更是在随意自然之间显露着个人的品味。在常人看来很累的诸多繁琐已经成为了他生活的组成部分。
在难得的闲暇时间里,他也常想到自己在香港的那些发小、伙伴们。当他说起在工作之余穿着大裤衩、圆领衫与那些儿时的朋友吃大排档、喝啤酒的乐事的时候眼中也闪现出异样兴奋的光芒。TIDE: 你的客户都是一些财富塔尖的人,你会跟这些有钱人去交流,那么你还会跟一些比较穷的人交朋友吗?
陈子劲: 其实交朋友交到最后一个阶段,都是真心交朋友。所以有钱、没钱都没有关系。说句真心话,无论你今天有钱还是没钱,如果是真心交你这个朋友,哪怕你明天有钱还是没有钱,你都还是我的朋友。朋友和伙伴这个概念对私人银行是最好的。
TIDE: 是不是可以这么说,最了解富人口袋的人,就是他们最好的朋友。
陈子劲: 是,全世界可能都是这样的。你想想,我把自己最私密的事情都交给你了,而且在国外,很多时候还会涉及财产继承、移转的,这些都是非常非常敏感的事情。这些都是隐私,他们也告诉我,所以不可能不是朋友。你会为他的下一代去着想,你就不可能不是他的朋友了。所以不可能以不是朋友的角度去为他设想。
TIDE: 但我总觉得你必须融入到他的那种生活里去,有一种体验。打个比方,我是一个做普通银行的,我可能不需要去学高尔夫。可是,你要去学,你可能天天跟他们去打,你要跟他们进行这样的交流。其他做普通银行的,不需要去理解艺术品、不需要理解奢侈品,但是你要去了解这些。
陈子劲: 对。不过我觉得,像艺术品、奢侈品、高尔夫球,除了你要去贴近他们、了解他们以外呢,还是公关上的需求,是一种技术含量。其实不是说,我一定要拥有、去买这个东西或是我很懂这些东西。而是起码,我在面对这样的客户群的时候,对某些这样高水平的活动你要有一定程度上的理解。
当然,客户也不会期望私人银行家会拥有跟他们同等的财富,这是不可能的。当然也有这样的银行家,但是,他们不会把眼睛放在这个上面,他们会很清楚我这个朋友是他的伙伴,他不会用钱来衡量你。所以说,跟你刚才所说的生活的提升,我觉得是很必然的。
TIDE: 我想问你个人在这方面的特长是什么,比如说打高尔夫球、很懂艺术品。
陈子劲: 我都懂一点点吧。
TIDE: 这也是你必需的一种状态?
陈子劲: 对,我是说从工作中找到你工作的乐趣吧。但如果说我只是为了理解客户,去理解高尔夫、去理解艺术品、或者多去看古玩那就太累了。
TIDE: 就是说,你不会太讲究这些事情?
陈子劲: 你能在这些地方找到你喜欢的地方,很自然你会有那个心去理解它,但不一定就是要拥有它。这个你要能够分得开。但是,有些的确是你喜欢的东西,等你有能力去拥有,我觉得追求这些东西也不是什么很过分的事情。
TIDE: 你对事业的一个终极的梦想是什么?
在职场中修行生活 篇4
自从这次见面后, 我便对自己平时的言行格外留心, 并且也问周围的同事、朋友:“你觉得我这几年变了吗?”得到的大都是肯定的答案, 大家提起的现象也都相差无几。惊喜之余细细品味朋友们指出的细节, 我发现这确实应该归功于每日身在职场中的苦心修行。
比如, 我习惯把任何文件和杂物分门别类, 整理得井井有条;聚会前, 我会给每个朋友发送地址和行车路线;我开始留心和宽容身边朋友和同事们的小偏好;我不再冲动, 告别了毛躁;我更加开朗, 也更容易与人相处��这些或大或小的习惯与改观, 使我在生活中也愈发细致、平和, 表面上看大概可以算做“职业病”的延展, 而深思之后发现这些来自于职场生存的基本技能, 也是身在职场的修行成果。
回想起进入职场之初, 我对工作的选择总是游移不定。作为纯粹的80后, 我对职业的选择不单单拘泥于专业、收入和稳定性, 更看重的是缘分。“我的性格究竟能否适合这份工作”, 成为当时徘徊在心里最大的疑问。我既不迷信什么“职场法则”一类的说法, 也不认为有那样一个“场”的存在。
我只专注于工作本身, 甚至极力排斥在职场中自然而然地“职业化”与“成长”, 幼稚地把它们等同于“职场厚黑学”。我希望能保持学生时代的“单纯”, 丝毫不沾染职场中的“江湖气”;我希望和其他同事只保持单纯的工作关系;我希望可以在公司里特立独行;我整日沉醉在自己的小世界��
然而, 即使我在工作中收获了诸多工作技能, 却总显得与这个“场”格格不入, 工作起来也不似想象中的游刃有余。于是我开始把这些现象归罪于自己与这份工作“性格不合”, 希望找到一份与“星座、血型”与我十分匹配的工作。于是, 我从事业单位换到外企又换到了报社, 两年多时间便“勇敢”地做了3个跨界。
当我犹疑着是否走入公关圈时, 一位从事过多年广告工作的前辈告诉我, “没有谁天生合适做哪一行;无论做哪一行, 大家都在同一个职场, 都需要做出改变和妥协;先学会做职场中的人, 才能做好职场人的工作”。这句看似云淡风轻的经验之谈, 却是促使我下定决心进入公关行业的最大动力。
带着此前的“前车之鉴”和前辈高人的指点迷津, 我开始了崭新的公关生涯。如今, 两年多时间悄然逝去, 我逐渐发现所谓的“职场江湖气”对工作的裨益。我学着应对各种突发状况时不急不躁;我学着对任何一个小动作都仔细检查;我学习职场礼仪:职业范儿的着装, 职业化的笑容, 约束自己行为习惯, 参加同事们下班之后的各种小聚会��这全部的努力使我看起来更加稳重, 更加像一个“职场人”, 让我获得了同事与客户更多的信任。
职场中久而久之的“修行”, 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的生活和性格。所幸的是这些改变并不像我此前所担心那样:我并没有因此而变得“圆滑”和“世故”, 与之相反, 在工作中我多了一份自信与从容, 在生活中多了一份淡定与平和, 我开始被职场所接纳, 被社会所认可。
在阅读中体验生活 篇5
一、进行背景阅读, 走近文本反映的生活
创作来源于生活。一篇文章的形成, 与社会环境、作家思想和创作动机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教材、课外资料、媒体影视以及历史资料中, 我们可以收集文章的许多背景资料, 帮助学生感受内容, 理解语言, 体会感情。一是拓宽知识, 增强兴趣。在《赤壁之战》的阅读中, 通过出示标有长江、赤壁等重点地域名称的三国地理图, 让学生直观认识魏、蜀、吴三国的地理位置和割据局面, 进一步让学生收集三国的资料, 具体认知曹强孙弱的力量悬殊情况, 孙刘联手抵抗的必然之举, 还有两军隔江对峙、大战一触即发的历史背景, 从而让学生走入三国的历史环境, 帮助学生体会战火纷飞的古代战争生活, 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二是深临场景, 激发情感。学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 收集他逝世前的生活史实, 体会伟人马克思视工作胜过生命的精神境界。1883年1月, 马克思带着严重的支气管炎病, 并发的喉头炎使得他几乎不能吞咽。2月间, 肺部发生脓肿。经过治疗, 气管炎逐渐痊愈。3月14日下午两点多钟, 恩格斯到了马克思那里去, 护理马克思的女仆海伦走上楼看了一下, 下来对恩格斯说, 马克思处在半睡眠状态。于是两人一起上楼去, 当恩格斯走进马克思的卧室时, 马克思已坐在自己的安乐椅上安详地与世长辞了, 在他的写字台上还放着《资本论》第三卷的第八次修改稿, 这时与海伦离开房间不过两分钟光景。三是提高认识, 深化思想。阅读《海上日出》一文, 学生领略了海上日出的伟大奇观, 多半会认识到“热爱自然、赞美太阳”的思想感情, 但对于作家借日出景观抒发自己热爱光明, 追求光明的情感还不能充分地体会。我们收集了作者巴金在“五四”运动后接受科学、民主思想的熏陶, 积极要求进步的生平, 以及写作的时代背景资料, 进行了补充阅读, 学生对巴金先生在黑暗社会追求光明、奋发向上的斗争精神有了水到渠成的认识。
二、进行情境阅读, 联系文本的生活体验
在阅读中采取灵活形式进行体验阅读, 有助学生形成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形成自己的观点。一是诵读感知。通过运用恰当的“读法”加深情感体验, 在引导学生熟悉课文的基础上, 把握情感基调和文句节奏, 反复诵读, 以期达到像朱熹所要求的“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然后可以有得”。二是模拟情境。分析阅读的材料, 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 组织学生通过音乐表演、绘画创作、剧本表演等形式进行文章情境的复现。如开展角色体验活动, 让学生在阅读中忘却自己的读者身份, 把自己当成文中的一员, 伴随着情节的发展感受个中的情感变化, 达到“我在课文中, 课文也在我中”的效果。三是揣摩语言意象。抓住文章的精彩处、空白处、关键处、传神处、疑问处, 进行默读揣摩, 细细琢磨其中的内涵, 通过学生的语言描摹, 进入阅读对象描绘的情境, 加深对语言文字的领悟。四是拓展想象。指导学生阅读时, 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让学生灵活地填补, 大胆地延伸文章的内容, 生动地再现出一幅幅图景, 引学生步入丰富鲜活的情景空间。
三、进行交流阅读, 深化文本与生活的结合
一篇文章大家都来读, 大家都来评, 挖掘每一个学生的体验和认知, 互相启发, 相互触动, 才会提高感悟的深度广度, 才能更好地让学生产生认识上的突破, 情感上的升华、价值观念上的提升, 实现最大化的阅读效益。一是选准话题进行对话交流。首先, 要把时间还给学生, 让他们对阅读材料充分体悟。同时, 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哪些地方感兴趣, 精心选择交流讨论的时机、话题、方式, 引导学生发现材料, 展开交流, 把学生感悟引向深入。二是让学生敢说乐说。阅读不是搬运, 不是灌输, 需要体验、想象、创造。我们可以采取读书沙龙、班级读书会等形式, 学生和教师一起活动, 一起认识丰富多彩的人情风俗, 一起体验跌宕起伏的心理世界, 营造开放、灵动、自由的氛围。交谈中, 学生思维的火花不断迸射, 情感的观点相互碰撞, 带给学生丰富、深刻的体验。三是创设专题, 进行拓展交流。当前, 网络媒体大量的信息资料丰富着学生的认知。教师可以就阅读教学某一素材, 开展“人物评论”“观点辩论”等专题研讨活动。学生可以自主活动, 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题材, 搜集整理资料, 创造性地利用信息。可以对内容素材进行横向、纵向的扩展阅读, 进而引导学生进行联系与比较, 对素材加以判断、筛选、整理、反思, 从而加深和拓宽对阅读素材的理解, 并从某个特定的视角入手, 形成新观点, 彰显独特的阅读体验。
清代学者张潮说过:“少年读书, 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 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 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阅读让我们平添了生活内容, 增加了生活深度, 延伸了生活空间。
摘要:学生阅读, 要阅读文章的背景资料, 走近文本反映的生活。要创设各种情境, 加深学生的阅读体验。要进行对话交流, 促进阅读与生活的联系。
在教育中生活,在生活中成长 篇6
一、完善课程体系
一直以来, 长征小学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 通过优化、整合、拓展与开发, 逐步建立了“生活教育”的三级课程体系, 并努力把“生活教育”的办学理念渗透到课程的具体实施中。
1.思路、构建
(1) 三个目标
“三个目标”, 即高质量地完成国家课程, 高品质地提升地方课程, 高品位地构建校本课程, 以创建与个性共生的“生活教育”课程文化。
(2) 两个特点
两个特点:一是“以生为本”——提供适合每一位学生的“生活教育”课程;二是“和而不同”——兼顾课程共性、个性和多样性, 以建立动态发展、立体多元的学校课程文化。
(3) 三条路径
三条路径:一是基础课程, 即基于课程标准的国家课程的教学, 以全面构建“课前调查, 走进生活——课中参与, 体验生活——课后拓展, 回归生活”的“生活教育”课堂模式。二是拓展课程, 即对国家课程的有效补充, 找准学科知识与生活的最佳契合点, 以点带面, 以面促点 (各个学科的拓展点为:语文学科——生活作文, 英语学科——口语表达, 科学学科——科技发明, 综合实践——玩的学问, 等等) 。三是创新课程:即充分体现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为学生适应社会的多样化需求而奠定基础, 主要包括生活与理财、生活与习惯、生命理解教育和生存技能教育等。长征小学主要以上述三条路径为基本纬线, 以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为基本经线, 最终逐步构建“生活教育”的课程体系。
2.具体实施
(1) 引生活之源
例如: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在学校里、家庭中和社会上观察生活、再现生活与创造生活;再把“快乐作文”的理念与“生活作文”的理念相结合, 让学生获得“摄取生活材料”和“产生写作激情”等写作的基本条件, 从而使写作水到渠成。
(2) 在“玩”中感受
长征小学将综合实践课的主题确立为“玩”的学问, 具体有三点。一是每周五下午的第一节课, 依据“对接生活、玩中探究”的实践原则, 从生活中寻找“玩”的主题。例如, 制作蛋壳工艺品等。二是每月一次的“校园行知节”, 涵盖所有的学科和主题活动, 以“玩”为核心, 让学生“教学做合一, 手脑身兼融”。三是由班级家委会组织开展的校外实践活动, 并已初步探索出七大类课程内容。
(3) 提升幸福指数
长征小学开设了以“绳随心动, 精彩有我”为主题的跳绳课。具体有三点:一是抓好课堂主阵地, 将跳绳教学作为体育教学的内容之一;二是用好40分钟的大课外活动时间, 巩固旧花样, 创编新动作, 旨在将跳绳教学引向深入;三是搭建展示的平台 (例如, 举行校园跳绳节) , 以检验各级部花样跳绳的阶段性成果。
(4) 增长人生智慧
长征小学开设理财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从小学习一些消费、保险、储蓄、债券、股票和基金等理财知识, 最终树立他们正确的理财观。在研发理财教材的过程中, 我们经历了“积累——编写——交流——实践——反思——改进——充实”的修改过程。例如, 在《生活与理财》这一校本教材中, 涉及基金、股票等知识, 于是, 我们充分挖掘家长行业资源, 以使家长走进课堂, 为学生带来专业性更强的理财知识。另外, 学校搭建校外实践平台, 通过各种消费场所 (例如, 菜市场、超市等) , 借助“红领巾小银行”和“学校希望基金”等初步培养学生的理财能力。
(5) 培养良好习惯
长征小学的校本教材《生活习惯养成指导手册》, 每课由“问题采访”“情景再现”“生活采集”“行为导航”“实践乐园”和“习惯儿歌”等六部分组成。依托品德与社会课、班会课, 每月聚焦一个习惯, 并以“发现——明理——导行”为基本教学模式, 创建生动活泼的生活情景, 最终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习惯。
二、完善课堂构建
为了使“生活化的课堂”有本可依、有章可循, 我们编写了学科教学“生活指导手册”, 并将课前、课中和课后融为一体, 以构建“课前调查, 走进生活;课中参与, 体验生活;课后拓展, 回归生活”的生活化课堂模式。
1.课前走进生活, “做”中先学
为了使预习真正起到课前导学的作用, 我们制定了翔实、可行的课前预习要求, 并将“看、说、想、写”有机结合, 以便引导学生在“做”中先学, 从而为后续的“再学”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 数学学科的“学案导学”, 教师借助文本及例题, 精心设计导学提纲, 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感悟文本, 推导算理, 并进行实践操作, 最终使学生产生独特的、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2.课上体验生活, “做”中再学
在课前充分预习的基础上, 课堂“再”学的精髓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 围绕预习中提出的问题积极探究, 并做到敢于质疑、勇于表达, 从而培养学生课堂研讨的习惯。在这一环节, 我们倡导陶行知先生的“小先生制”, 即让学生轮流走上讲台当小老师, 既给同学讲解, 又表达自己的观点。
3.课后回归生活, “做”中固学
在课后, 教师一般布置一些实践性的作业, 以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并在应用中巩固和提高。例如, 语文学科的实践性作业——“每日播报”, 即要求学生将课堂教学内容与自己的课外阅读以及观察生活等内容相结合, 并将个人的体会记录下来, 然后在“每日播报”中展示。这项作业不仅开阔学生的视野, 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更提升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培养特色教师
特色学校建设要靠特色教师来实现, 因此, 长征小学在教师专业成长方面, 践行“教学做合一”的理念, 并以“会生活, 懂生活教育”为培训主题, 打造四大模块 (“魅力师者”“读书滋味”“特色研修”和“社团活动”) 的教师生活课程 (见图1) , 以促进教师的成长, 使他们感受职业幸福。
1.培训
长征小学开发的校本教材《教育影视资料汇集》, 既充实了学校的师德培训资源, 又为“分组定位”培训提供便利。“分组定位”培训, 即观影前将全体教师分成不同小组, 并要求每组教师带着不同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观看影片, 然后进行交流与探讨, 最终获得理想的培训效果。
2.读书
对教师而言, 读书不仅增长知识, 开阔视野, 更增加自身的文化底蕴。每周四的下午, 教师齐聚阅览室, 美文朗诵、好书推荐、休闲阅读、学科教研……品一杯香茗, 喝一口咖啡, 赏一眼兰竹……这样, 教师在身心愉悦中汲取精神营养, 享受惬意生活。
3.研修
长征小学重点从备课、上课两方面开展特色研修。其中, 备课模式为“四次备课”和“两次反思”, 具体流程见图2。
总之, “四次备课”“两次反思”以及课前“导学案”的设计, 既有效促进教师潜心研读文本、用心研究学生和精心研磨细节, 又使备课更加富有个人的新见、远见和创见。
4.社团
为了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 提升他们的幸福指数, 长征小学积极开展唱歌、有氧运动、书画、烹饪等社团活动, 既缓解教师的精神压力, 又创造生活化的和谐校园。
生活在朋友中 篇7
一、引入生活情境,培养数学意识
数学意识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只有为学生打下良好的数学意识才能树立起正确的数学逻辑和数学思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思正而行端”。要想培养学生生活化的数学意识我们就要有方法、有层次地将生活二字引入小学数学的教学之中,使学生能够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每日为学生布置“观察笔记”,要求学生在上下学路上、家中、外出玩耍时将与数学有关的事物记录下来,并于翌日在上课前利用5分钟让学生发言并讨论其观察笔记中的内容,采用轮流制,以学号为准,每日2~3人即可。
在讨论过程中学生能够广听言论,对于自己疏忽了的生活中的数学细节、事物有所重视,并对他人在生活中与数学相关事物的观察成果进行评价,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在生活中留意数学的习惯,更能够潜移默化地建立起学生生活化的数学意识,而且这种自由讨论、自由记录的方法不会给学生带来压力和学习负担,易被学生所接受。之后可根据学生数学知识的不断累积、数学实践能力的不断增强提高寻找生活中数学的难度。如找出与火车相关的数学内容,一些学生会想到火车的时速,一些会想到火车箱体是矩形的、轮子是圆形的,进而想到矩形与圆形的面积、体积的计算问题,还有一些学生会想到两列火车的追击和相遇问题等。
二、巧用生活情境,丰富教学内容
在“引入”这一步做好之后就要“巧用”这些内容去建立一个具有生活情境的课堂,既然学生有了观察笔记,有了记录和留心生活中的数学的习惯,那么如何完善课堂设计,使教学与生活中的数学事物紧密结合就是能否使学生读懂、会用数学去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使生活中的常见形象映射到数学教学之中的关键所在。
当然,将数学生活化绝不仅仅是一堂课、一个学期能够教完的,我们要将数学生活的概念和意识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如在高年级学习分数时,我们就可以将甘蔗像数字拿出来,并以此为原型为学生讲解分数的概念和定义。假如甘蔗可分为3节,在这里我们必须强调这3节必须是长度相同的等分,那么我们也可以将数字1分为3节,而每1节代表数字1的3等分之中的1份,在数学表示为三分之一,可以理解成1÷3,这样就使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实体的生活内容,而且十分容易理解,这就是数学生活化的意义。可以说,生活情境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的场景,在场景中,数学知识被呈现,学生的探究欲望被极大调动起来,教师再将知识渗透于场景中,使学生能以积极的情感参与探究,并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最终促进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活用生活情境,完善教学过程
上文我们分别提到了引入和巧用,两者将生活带入数学之中,但这并不是全部,我们还要将数学知识反过来应用到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之中去,这也是使数学生活化的最后一步“做”,即为动手实践。学校应该多组织学生进行社会活动,以便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从而使学生有机会应用课上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也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实践过程中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兴奋感,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数学、将数学带入生活的信心和兴趣。
如雾霾是当下较为敏感的话题,我们知道逐渐增多的汽车所排放的尾气是造成雾霾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组织一次雾霾观察小队,在让全员佩戴好口罩的情况下,在城市的主要十字路口做一小时的车流量统计。之后取1.6L汽车所排出的二氧化碳为基准,计算出这一小时该路口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之后让学生根据这一天的实践体会写一份“环保请愿书”,我们将这一份统计表和每位学生的环保请愿书以邮寄的方式寄给市政府,让他们知道就算是小学生也心系国家、心系环保。
生活在朋友中 篇8
古往今来, 人类社会不断的进步发展中, 数学对推动人类文明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生活化是中职数学教学的一种倾向于生活的动态过程, 要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改变和整合教学内容;要联系生活中身边的数学问题, 设计数学实践活动。在教学中渗透生活元素不仅让学生们可以夯实所掌握的书本知识, 还让学生们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真正做到学有所用。笔者以数学教学与生活元素之间的联系与转换进行探讨, 阐述如何在中职教学中渗透生活元素, 以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
二、数学教学中渗透生活元素意义
在教学中渗透生活元素主要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学生生活中的日常知识与生活背景相结合, 联系实际讲述数学知识, 再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从而体现出“从生活走向数学, 从数学走向生活”的教学目的。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生活元素可以使学生在抽象的数学知识中体会到亲切感,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例如很多学生会感觉图形证明枯燥乏味、晦涩难懂, 但是如果教师将其与实际生活中的量体裁衣、办公室设计等结合起来, 不仅可以使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有趣, 还可以使学生们将数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三、如何在中职教学中渗透生活元素
1. 从课本中联系到生活实践。
要想将中职教学中渗透生活元素就必须将课本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案例一:在讲解数学中的概率问题时, 教师可以与生活中的合格率、彩票中奖率结合起来, 将简单的计算问题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将问题具体化的同时, 也与中职学生未来的工作联系起来。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真正地掌握概率问题, 还为其将来的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2. 从基础知识过渡到生活应用。
华罗庚曾经说过, 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生活。只有引导学生们以研究的角度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才能真正做到学中用和用中学的双赢模式。案例二:教师可以将普通的运算题结合生活知识, 转换成生活运用知识。讲等比数列求和时设计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有一名爱心人士, 每天的工资是一百元钱, 假如在一个月内, 第一天他拿出一分钱捐给需要的人们, 以后的每一天都要捐出前一天的二倍的钱给需要的人, 这样的一个月这位爱心人士可以赚到工资吗?像这样将数学教学的基础知识与生活元素相结合, 可以使学生们感受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真正认识到数学教育的重要性与可用性。
3. 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数学资源。
数学来源于生活,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充分的利用生活中的数学资源。在中职教学中可以将数学的相关知识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生活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 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案例三:立体几何的导入上课开始时发给每个学生6根火柴棒, 并提出问题:以桌面为基础, 以6根火柴棍为元素, 能否用6根火柴棍摆成三角形, 最多能摆几个?让学生动手摆弄火柴棍, 积极思维, 教师加以引导, 然后引入空间几何。除此之外, 我们还可以尽可能地充分认识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将生活中的数学资源充分利用到数学教学中去。案例四:例如:在教学基本不等式前先引入, 用长20m的篱笆, 一面靠墙围成一个长方形怎样围才能使园子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教师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到的数学资料, 在教学中具有课本所无法比拟的现实感, 不仅可以让学生们直观、具体地明确其中的知识点, 还能感受到数学的有用性。
4. 加强数学教学与专业知识横向联系。
教师在教学中将职高教学教学与专业课教学相结合, 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改善课堂教学, 提高职高数学教学质量, 又能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职高数学教师应对各个专业目前所需用到的数学知识和要在这个专业上进一步发展所需的数学知识作详细的调查, 确定在职业高中阶段有哪些数学知识是必须传授的, 哪些数学知识是介绍性传授的。同时还要与专业课教师建立沟通的渠道, 了解数学内容对各专业所需的时间段和侧重点, 做到根据专业需要, 认真选择或编写教材, 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 从而重新构建以专业需要为主的新的数学教学体系
5. 积极开展数学实践活动。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 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 打开他们的视野, 增加他们的社会经验。为了使学生切身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实用性, 教师应积极开展数学实践活动, 让学生们可以真正地接触到生活、生产实践中体现出的数学问题。开展以下实践活动: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如折纸游戏;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简易测量和图表的制作;趣味数学史与数学问题;简单的贴近生活的数学建模;编辑数学小报等。教师要不断吸收新知识、新信息和新材料, 及时了解社会的热点问题, 扩充自己的知识范围, 把课本内容引出课堂, 把生活实践引入课堂, 用课本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 这样才能实现数学教学大纲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总之, 在中职教学中渗透生活元素, 真正做到从生活走向数学, 让数学走进生活, 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学生生活中的日常知识与生活背景相结合, 联系实际讲述数学知识, 再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进而将学习的知识可以完美地运用到未来的职业中去, 真正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 为成为专业性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在校园生活中挖掘作文题材 篇9
一、在平凡的校园生活中挖掘题材
从表象看, 校园生活是平凡而程式化的, “三点一线”的奔忙, 几堵高墙围起一个似乎有些封闭的社会。但从实质看, 校园生活又是不平凡不平静的, 许多不同年龄不同个性的老师在这里执教, 许多多梦多思的少男少女在这里学习生活, 许多的故事在这里诞生。
写作需要一种创造性的发现。如果学生的目光只停留在校园的晨雾、朝霞、花朵、灯火、小路、书声这些表象上面, 就很难有深层次的发现。但, 如果把目光投向校园中的主人———这其实是校园中最复杂最美丽的风景, 那情景就会大不一样。平凡的生活通过独特的观察和思考, 就能折射出迷人的色彩。例如教室, 在一般人眼中, 就是一个上课的地方, “上课”二字似乎就概括了它的所有内容。有位学生则在文章中表达了自己与众不同的感受:教室, 是天天都坐满了人的地方, 是老师防止谈恋爱而把座位男女分开的地方, 是上面讲课下面偷画老师形象的地方, 是偷看杂志被老师发现而吓得腿肚子朝前的地方, 同时也是英才伟人成长的摇篮, 扬帆人生的港湾。同样看教室, 在作者的眼中, 远比一般人生动开阔得多。
二、要善于把校园生活置于社会的大背景中取材
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 校园生活也不是孤立的, 社会中新旧矛盾的冲突, 观念的更新, 各种思潮的影响, 都会反映到校园生活中来。比如金钱意识对幼小心灵的腐蚀, 权力意识给校园生活带来的阴影, 开放的思维与封闭传统的教育方法的抵牾, 还有诸如友谊与爱情的萌动,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人生成长的困惑, 个性独立的呼唤, 这些横贯于社会———家庭———校园三个领域的问题, 为学生写作取材提供了更多的契机。教师应该研究学生的心理状况和思想动向, 抓住主流, 予以指导点拨, 帮助学生开阔视野, 把它们紧紧抓住。上个世纪八十年代, 河南一名叫郝红梅的中学生, 写了一篇题为《名声》的散文, 反映农村中学里封建思想对学生的严重摧残, 读后催人泪下。《作文》月刊发表后, 立即在河南全省引起轰动, 《河南日报》专题讨论半月。这是一篇把校园生活置于社会大背景的佳作, 它提出了一个十分严肃的社会问题———如何正确对待男女中学生的正常交往, 因而也使作品变得有分量有力度, 这远远胜于许多单纯着眼于校园生活的内容肤浅之作。
三、要善于从多种角度甚至从反面捕捉题材
文似看山不喜平。生活呈现于我们面前, 犹如一座山峰, 如果总是从一个角度看, 常常会因观察角度的固定而形成思维定势, 不能全面生动地反映特征。而不同的生活环境, 不同的人生观, 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了思考角度的不同。因此要教会学生变换角度去思考, 从反面观察捕捉题材, 往往会别有洞天。
【生活在朋友中】推荐阅读:
有一个朋友-生活随笔07-05
朋友的背叛-生活随笔09-04
成长需要朋友-生活随笔10-06
大班生活找到好朋友教案05-30
朋友之死生活感悟散文08-28
朋友改变了我的生活作文06-08
幼儿园小朋友暑假生活演讲稿09-11
生活在点滴快乐中07-17
在生活环境中识字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