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辛酸胶囊

2024-07-04

硫辛酸胶囊(共7篇)

硫辛酸胶囊 篇1

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机制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焦点之一。1966年, Gabbay等[1]提出了多元醇通路及其活性增强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中作用, 首次揭示了糖尿病并发症的分子机制。随后, 人们相继发现了非酶糖基化终产物 (AGE) 增加、蛋白激酶C (PKC) 活性增强及氨基己糖通路增加与糖尿病并发症发病有关。但是, 临床上对这些通路分别予以抑制却未取得预期的试验结果。直到2001年, ADA班廷奖得主来自纽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糖尿病研究中心主席Brownlee教授提出糖尿病并发症的统一机制学说[2]:多元醇途径、糖基化终末产物 (AGE) 途径、蛋白激酶C (PKC) 途径和氨基己糖途径, 均是在高糖环境下由氧化应激导致的结果, 即氧化应激是DPN发病机制的源头环节。

自从氧化应激在糖尿病神经病变等血管并发症发生中的关键作用被揭示以来, 对DPN应用硫辛酸抗氧化治疗开展了深入研究。SYDNEY 2研究[3]是一个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 多中心的研究, 结果显示用硫辛酸600mg/d口服治疗5周DPN患者的总体症状 (TSS) 评分快速、持续下降, 与对照组比有极显著性差异 (P<0.01) 。该研究显示DPN患者应用硫辛酸口服治疗后能快速起效、持续改善刺痛、烧灼感、麻木、感觉异常等症状。ALADIN II研究[4]是一项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研究, 研究显示静脉注射5天后口服序贯应用硫辛酸600mg/d治疗2年, 硫辛酸组腓神经传导速度升高了3.0m/s, 而安慰剂组下降了0.1m/s;硫辛酸组腓神经动作电位波幅升高0.3μV, 而安慰剂组下降0.7μV, 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 。研究显示硫辛酸治疗可改善神经脱髓鞘损伤, 改善神经轴突变性, 从而修复损伤的神经, 恢复神经功能。这些的多中心安慰剂对照研究表明:口服硫辛酸对糖尿病神经病变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最近我们用硫辛酸胶囊 (唯依能®) (江苏万禾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生产批号:110322) 治疗两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例1:李XX 50岁, 男, 就诊日期:2010年4月6日主因糖尿病病史24年, 双足背反复疼痛半年, 加重1个月到我处就诊。患者24年前诊断为糖尿病, 10年前开始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Hb A1c在7.5%~8.7%之间波动, 20年前发现血压高, 服降压药物血压控制在 (130~150) / (89~95) mm Hg, 半年前出现双侧足背疼痛, 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解放军301医院就诊, 肌电图示双下肢神经传导减慢。诊断为2型糖尿病, 高血压、糖尿病神经病变。服甲钴胺片 (500ug每日3次) 法地司他和西洛他唑片 (100mg每日2次) 后缓解。1个月前双足背疼痛再次出现, 服上述药物后无明显改善, 加用疏血通4支, 甲钴胺针1支静脉点滴, 10天后效果仍不佳, 加地塞米松10mg日, 3天后仍无明显效果, 停地塞米松加唯依能®0.2g每日3次口服, 3天后疼痛减轻, 停静脉液体, 继续口服药物, 服唯依能®5天后疼痛基本消失, 现唯依能®0.2g每日2次, 再未出现疼痛。

病例2:温XX男60岁, 糖尿病7年, 就诊日期:2011年5月15日主因糖尿病7年, 无性生活3年就诊。患者5年前诊断为2型糖尿病, 伴高血压, 3年前开始胰岛素治疗, Hb A1c在6.5%~7.4%之间波动, 7年前发现血压高, 服降压药物血压控制在 (130~140) / (80~90) mm Hg, 3年前出现勃起功能障碍, 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就诊, 肌电图示双下肢神经传导减慢。诊断为2型糖尿病, 高血压、糖尿病神经病变, 勃起功能障碍曾用甲钴胺, 十一酸睾丸酮, 中药治疗效果不佳, 于2011年5月17日开始服用唯依能®, 每日3次, 每次2粒, 12日后出现夜间阴茎自行勃起, 服唯依能®22天后早上发现梦遗, 目前恢复性生活, 每周2次。

2 讨论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发生最早, 患病率最高的慢性并发症, 目前治疗效果尚不满意。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与许多因素有关, 但糖尿病引起的氧化应激在其发病中占重要和关键地位。针对氧化应激的治疗, 往往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在我们的病例1中足背疼痛用了许多方法效果均不明显, 加用唯依能®后取的很好的效果, 并且小剂量口服预防了疼痛的再次复发。引起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的原因也比较复杂, 治疗很困难, 许多方法被采用, 但效果均较较差。糖尿病神经病变和血管的因素在其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病例2在服用唯依能®后勃起功能明显改善, 表明唯依能®可以从多个方面改善勃起功能。

关键词:硫辛酸,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症,周围神经病变

参考文献

Gabbay KH, Merola LO, Field RA.Sorbitol pathway:presence in nerve and cordwith substrate accumulation in diabetes.Science, 1966;151:209~210

Brownlee M. The pathobiology of diabetic complications:a unifying mechanism.Diabetes, 2005;54:1615~1625

Ziegler D, Ametov A, Barinov A, et al.Oral treatment with alpha-lipoic acidimproves symptomatic diabetic polyneuropathy: the SYDNEY 2 trial. DiabetesCare, 2006;29 (11) : 2365~2370

Reljanovic M, Reichel G, Rett K, et al.Treatment of diabetic polyneuropathywith the antioxidant thioctic acid (alpha-lipoic acid) : a two year multicenter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ALADIN II) . Alpha LipoicAcid in Diabetic Neuropathy. Free Radic Res, 1999;31 (3) : 171~179

硫辛酸胶囊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的82例缓解期视神经脊髓炎及多发性硬化患者, 根据患者的病程长短将其分为短病程组 (21例) 与长病程组 (21例) , 短病程组中男5例, 女16例, 年龄15~50岁, 平均年龄 (31.25±10.37) 岁, 其中有11例为视神经脊髓炎, 10例多发性硬化;长病程组中男6例, 女15例, 年龄16~51岁, 平均年龄 (32.44±10.48) 岁, 其中有10例为视神经脊髓炎, 11例多发性硬化。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应用硫酸锌胶囊治疗, 剂量0.3 g/次, 2次/d, 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1]

通过EDSS评分对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和治疗3个月后的锥体束、智能、小脑、脑干、感觉、视觉、大小便等神经功能进行综合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EDSS评分均得到改善。短病程组患者的EDSS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长病程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治疗后与长病程组比较, aP<0.05

3 讨论

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是病理复杂、治疗难度大的病症, 尤其是视神经脊髓炎和多发性硬化。多发性硬化若没有及时控制则会累及大脑、脊髓、小脑、视神经、脑干等中枢神经系统的各个部位, 该病主要发生于成年女性, 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视神经脊髓炎主要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单眼或双眼失明, 大部分视神经脊髓炎患者往往合并有脊髓炎发生[2]。

对于视神经脊髓炎和多发性硬化的病理特点、发病原因, 目前临床上还没有统一的定论, 因此在治疗上还没有统一的用药标准, 传统上往往采用免疫抑制剂和类固醇激素治疗, 疗效不够确切, 停药后很容易复发, 复发后治疗难度更大, 具有很高的致残率。虽然近年来临床上不断推出了β-干扰素、利妥昔单抗、醋酸格列默等治疗缓解期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的新型药物, 在治疗效果上有所提高, 但这些药物成本较高, 且治疗过程中毒副作用大, 在推广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3]。

临床研究表明, 在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的发病和病情发展乃至复发过程中, 氧化应激始终贯穿其中。通过观察炎性脱髓鞘病灶的病理特点发现, 病灶内存在明显的硝酸化应激和氧化应激, 常见的比如蛋白的硝基酪氨酸的形成、脂质蛋白过氧化等, 由此提示, 有效的控制氧化应激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的病情控制产生影响。

洪波[4]通过大鼠实验发现, 通过控制氧化应激程度能有效减少发病大鼠的例数, 同时能够缓解大鼠的病情程度, 证实了以上结论。由此表明, 在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的治疗中应充分考虑抗氧化药物。

硫辛酸独特双硫键的抗氧化分子结构, 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类强效抗氧化剂, 具有良好的抗氧化、糖代谢、免疫调节作用。同时, 硫酸锌也是一类神经保护剂, 目前在多种神经系统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患者在应用硫酸锌治疗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患者的EDSS评分得到明显改善, 且短病程组患者的EDSS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长病程组 (P<0.05) , 表明了硫辛酸胶囊治疗缓解期视神经脊髓炎及多发性硬化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且病程短的患者治疗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张月, 檀国军, 郭力, 等.硫辛酸胶囊治疗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的疗效初步观察.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4, 25 (3) :180-183.

[2]凌振芬, 赵永波, 徐新蕾, 等.α-硫辛酸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模型干预的初步研究.上海医学, 2010, 33 (1) :78-80.

[3]王燕燕, 蔺辉前, 檀国军, 等.EAE大鼠胸腺CD4+CD25+Foxp3+Treg细胞的动态变化及α-硫辛酸的干预作用.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9 (5) :327-330.

水相中无溶剂α-硫辛酸的制备 篇3

通常对粗品硫辛酸的纯化方法是用环己烷、正己烷、甲基环己烷、乙酸乙酯或其混合物重结晶[8,9],这样可以得到晶型较好的产品,但产品中往往含有残余的有机溶剂,这样处理过的硫辛酸最终将成为原料药。但随着医药水平的日益提高,应完全避免活性物质或医学产品中存在有机溶剂。所以,对于硫辛酸原料药,医学上允许的有机溶剂残余的含量还将进一步降低。为此,我们尝试用重结晶法、水相法或水相吸附法和水相层析柱法对工业品的α-硫辛酸进行无有机溶剂的纯化处理,最终优选出了在水相条件下,以弗罗里硅土、中性氧化铝或碱性氧化铝层析柱的简便方法制备无有机溶剂残余的α-硫辛酸,回收率达到90%以上。经气相色谱检测可能涉及到的七种有机溶剂,均在仪器的最小检出浓度以下;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其含量≥99.5%,而且产品的外观也大为改善。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和试剂

Agligent 6890N型气相色谱(美国Agligent公司),带FID检测器;Waters 600型高效液相色谱(美国Waters公司),带UV检测器;X-4 型数字显示显微熔点测定仪(北京泰克仪器有限公司),温度计未校正;Sarforius型电子天平(万分之一)(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层析柱(30cm×Φ15mm)。α-硫辛酸(温州一企业提供的工业品,含量99.0%),弗罗里硅土(60~100目,分析纯),中性氧化铝(60~100目,分析纯),碱性氧化铝(60~100目,分析纯),硅胶(100~200目),活性炭,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实验用水为一次蒸馏水。

1.2 无溶剂α-硫辛酸的制备方法A:重结晶法

在100mL单口瓶中,放入1.00g工业品α-硫辛酸和各种重结晶的溶剂,水浴加热重结晶,冷却,过滤,水洗,干燥,得到的α-硫辛酸送样检测,其结果见表1。

方法B:水相法或水相吸附法在30℃水浴中,将1.00g 工业品α-硫辛酸加入到35mL水中,搅拌,用40%氢氧化钠水溶液调节pH=11~12,加入无机吸附剂,搅拌30min,再静止吸附6h,过滤,在室温下用10%的盐酸水溶液调节溶液pH=1~2,有淡黄色固体析出,抽滤,冷水洗至流出液呈中性,干燥,得到的α-硫辛酸送样检测,其结果见表2。

方法C:水相层析柱法

在30℃水浴中,将1.00g 工业品α-硫辛酸加入到35mL水中,搅拌,用40%氢氧化钠水溶液调节pH=11~12,过装有0.5g无机吸附剂的层析柱,过滤,在室温下用10%的盐酸水溶液调节溶液pH=1~2,有淡黄色固体析出,抽滤,冷水洗至流出液呈中性,干燥,得淡黄色固体,得到的α-硫辛酸送样检测,其结果见表3。

1.3 检测样品的配制

分别称取0.1000±0.0005g 工业品α-硫辛酸和纯化过的α-硫辛酸于10mL的容量瓶中,以二氯甲烷定容,送气相色谱检测。分别称取0.0150±0.0005g工业品α-硫辛酸和纯化过的α-硫辛酸于10mL的容量瓶中,以流动相定容,送高效液相色谱检测。

2 结果与讨论

2.1 气相色谱分析条件

Aglient 6890N型气相色谱,带FID检测器,HP-5毛细管柱(0.35mm×15m);进样口200℃;检测器温度280℃;炉温采用程序升温,首先在45℃保持2min,再以35℃/min的速率升温,最终升至280℃,再保持2min;载气N2。

2.2 气相色谱检测结果

工业品α-硫辛酸经检测,其中有机溶剂残余量为:环己烷(420mg·kg-1),乙酸乙酯(268mg·kg-1),未知物(690mg·kg-1)。

经三种方法纯化过的α-硫辛酸中各有机溶剂残余的测定结果见表1、表2和表3。

注:①为60~90℃沸程的石油醚;②为30~60℃沸程的石油醚;③三次平行实验平均值;④产物黏稠,未计算收率。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用传统的有机溶剂重结晶的方法,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溶剂残余的污染,即使我们使用了低沸点、易挥发的溶剂,如丙酮、石油醚、乙醚等,产品中环己烷的溶剂残余均在150mg·kg-1以上。而应用无水乙醇-水和丙酮-水重结晶时,得到的产品为黏稠状物质,可能硫辛酸在此混合溶剂中双硫键开环聚合,应用极性强的溶剂来进行硫辛酸提纯是不合适的。所以,对于传统的重结晶的方法来制备无溶剂残余的α-硫辛酸是不可取的。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应用水相法调节溶液中的pH值来纯化α-硫辛酸,虽然避免了有机溶剂的再次污染,但产品析出的过程中仍然会夹杂痕量的有机溶剂;水相中加入活性碳作吸附剂,用量从5%、15%到50%,能较好的吸附大部分有机残余的溶剂,但即使加大吸附剂的用量,增加吸附循环的次数,处理的产品中仍能够检测到残余的环己烷溶剂。随着吸附剂用量的增加和循环次数的增加,我们可以明显看到环己烷的溶剂残余量的减少。因此,我们考虑到用增加吸附剂与溶剂的接触面积、接触时间来进行处理效果会不会更好。为此,设计并试验了层析柱的方法来制备无溶剂残余的α-硫辛酸,并得到了满意的结果,其处理结果见表3。

注:①三次平行实验平均值

注:①三次平行实验平均值;②未检出存在环己烷溶剂

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出,应用活性碳、弗罗里硅土、硅胶、中性氧化铝和碱性氧化铝,均能很好的除去残余的环己烷溶剂,在检测条件下未能检测出环己烷溶剂的存在。但应用活性碳作吸附剂的时候,溶剂通过柱子的速度很慢,限制了下一步的放大试验;应用硅胶作吸附剂的时候,虽然在GC-FID检测中未能检测出环己烷的残余,但在HPLC检测时,可以看到在α-硫辛酸主峰的后边有一个小的肩峰,与粗产品和其它纯化的产品作对比,此峰可能为生产过程中的杂质1,2,3-三噻环己烷-4-戊酸。因此,硅胶层析柱虽然能除去残余的环己烷溶剂,但并不能除去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杂质。而应用弗罗里硅土、中性氧化铝和碱性氧化铝作为吸附剂,均能很好的得到无溶剂残余的α-硫辛酸,HPLC结果也表明,产品的纯度从原来的99.0%提高到99.5%以上。为了更进一步考察纯化过的α-硫辛酸中其它有机溶剂的残余,我们对应用弗罗里硅土、中性氧化铝和碱性氧化铝作为层析柱吸附剂处理得到无溶剂残余的α-硫辛酸中可能涉及到的其它有机溶剂(如:乙酸乙酯、甲苯、乙醇、甲醇、正己烷、甲基环己烷)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均在仪器的最小检出限以下,结果见表4。

注:①未检出

2.3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条件

Waters 600型高效液相色谱,带UV检测器,C18柱(30cm);流动相:V(甲醇)∶V(水)∶V(乙酸)=7∶3∶0.02;流速0.8mL·min-1;检测波长(λ)330nm;灵敏度(AUFS)1.000。

2.4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结果

工业品α-硫辛酸经外标法定量检测,含量为99.0±0.2%;纯化过的α-硫辛酸含量99.5±0.2%(结果见表3)。同时,在液相色谱图中还可以看出:工业品α-硫辛酸在其峰后有一个小的肩峰,为副产物1,2,3-三噻环己烷-4-戊酸;经弗罗里硅土、中性氧化铝和碱性氧化铝层析柱处理过的α-硫辛酸则没有肩峰,说明在处理的同时也除去了产品中的主要杂质。

3 结 语

经过三种方法的反复筛选试验,成功的优选出在水相条件下,通过弗罗里硅土、中性氧化铝或碱性氧化铝层析柱制备无溶剂残余α-硫辛酸的方法,回收率可达到90%以上。经气相色谱(GC-FID)检测可能涉及到的七种有机溶剂,均在仪器的最小检出浓度以下;经高效液相色谱(HPLC-UV)检测,处理过的α-硫辛酸含量≥99.5%,其中主要杂质1,2,3-三噻环己烷-4-戊酸已除去,而且产品的外观也大为改善。

参考文献

[1]Reed L J,Debus B G,Gunsalus I C,et al.Crystallineα-lipoicacid:a catalytic agent associated with dehydrogenase[J].Sci-ence,1951,114:93-94.

[2]Biewenga G P,Haenen G R,Bast A.The pharmacology of theantioxidant[J].General Pharmacology,1997,29(3):315-331.

[3]Bustamante J,Lodge J K,Marcocci L,et al.Alpha-lipoic acidin liver metabolism and disease[J].Free Radic Biol Med,1998,24(6):1023-1039.

[4]Genazzani E,Di Vezza F,Di Carlo V.Research on the radiopro-tective action of thioctic acid[J].Arch Int Pharmacodyn Ther.,1958,114(3-4):336-350.

[5]周昭武,戴昌世,刘镇固,等.扰辐射硫辛酸衍生物的合成[J].药学学报,1984,19(10):742-746.

[6]Baur A,Harrer T,Peukert M,et al.Alpha-lipoic acid is an ef-fective inhibitor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1)replication[J].Klin Wochenschr,1991,69(15):722-724.

[7]Bezbarua M S,Saikia A K,Barua N C,et al.A short enantiose-lective formal synthesis of methyl(S)-(-)-6,8-di-hydroxyoctanoate:a key intermediate for the synthesis of R-(+)-α-lipoic acid[J].Synthesis,1996,(11):1289-1290.

[8]Segre A,Viterbo R,Parisi G.New synthesis of 6-thioctic acid(DL-2-lipoic acid)[J].J Am Chem Soc,1957,79:3503-3505.

硫辛酸胶囊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试验于2013年4—8月进行, 选取新西兰大耳白兔20只, 月龄2个月, 健康, 体质量 (2.1±0.5) kg, 雌雄不计, 由河北医科大学动物实验室提供, 饲养条件:温度18~22℃, 饲养时间为12d (12个白天、12个黑夜) 。将选入的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1组与2组, 各10只。1组烧伤后不予以药物治疗;2组烧伤后予以硫辛酸 (江苏万禾制药有限公司) 40mg·kg-1·d-1。试剂及仪器:内毒素检测试剂盒 (湛江博康海洋生物有限公司) ;血浆丙二醛 (MDA) 检测试剂盒 (南京建成生物工程公司) ;紫外分光光度计T6新世纪 (北京普西通用仪器有限公司) 。

1.2 方法

1.2.1 烧伤模型制备

两组兔用10%硫化钠脱毛, 第2天给予10%水合氯醛1.8ml/kg麻醉, 将直径3cm、重1kg的铜柱表面光滑的一端放入100℃沸水的电热恒温水浴箱15~20min, 取出后迅速用纱布擦干, 于无外界压力下放在兔背部, 持续5s, 造成直径3cm的圆形烧伤创面, 按此方法于兔背部两侧造成2处创面, 后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深Ⅱ度烧伤。

1.2.2给药方法

100mg硫辛酸加入0.9%氯化钠溶液10ml, 40mg/kg灌胃, 1次/d。

1.2.3 样本采集

分别于烧伤前1d、烧伤后第1、3、5、7天从兔耳静脉空腹取血, 后于40℃、3000r/min离心10min, 取血清于-200℃中冻存。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兔烧伤前1d、烧伤后第1、3、5、7天血浆内毒素水平、细菌检测结果及烧伤前1d, 烧伤后第3、5天血浆MDA水平。

1.3.1 血浆内毒素测定

分别于烧伤前1d、烧伤后第1、3、5、7天取血, 后采用鲎试剂偶氮显色定量法测定, 血浆内毒素水平≤0.25EU/ml为阴性。

1.3.2 血浆MDA值测定

分别于烧伤前1d、烧伤后第3、5天测定血浆MDA水平, 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1.3.3 全血细菌培养

分别于烧伤前1d、烧伤后第1、3、5、7天进行全血细菌培养。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浆内毒素水平

烧伤前1d和烧伤后第7天两组血浆内毒素水平均为阴性;烧伤后第1天1组血浆内毒素水平为 (0.36±0.11) EU/ml, 2组为 (0.32±0.14) EU/ml, 烧伤后第3天1组血浆内毒素水平为 (0.78±0.28) EU/ml, 2组为 (0.68±0.19) EU/ml, 烧伤后第5天1组血浆内毒素水平为 (0.50±0.22) EU/ml, 2组为 (0.33±0.17) EU/ml。烧伤前1d、烧伤后第1、7天两组血浆内毒素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烧伤后第3、5天2组血浆内毒素水平低于1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血浆MDA水平

烧伤前1d两组血浆MDA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烧伤后第3、5天2组血浆MDA水平低于1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注:与烧伤前1d比较, *P<0.05

2.3 细菌检测结果

烧伤前1d、烧伤后第1、7天两组细菌检测阳性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烧伤后第3、5天2组细菌检测阳性率低于1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

3 讨论

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外膜结构成分之一, 其大量进入人体后, 可直接或间接激活并损伤血管内皮细胞, 导致血管舒缩功能紊乱, 引起器官功能障碍[1]。内毒素介导的炎性反应与NF-κB激活密切相关。细胞内NF-κB激活是复杂的过程, 但受细胞内氧化还原过程调控。抗氧化剂一方面可消除由应答内毒素引起的NF-κB激活, 又可抑制NF-κB激活[2]。

烧伤早期, 烧伤创面组织缺血和再灌注是体内氧自由基的重要来源。创面感染可加重局部缺血与再灌注, 也可直接激活补体-吞噬细胞系统, 使机体内部防御系统受到抑制, 氧自由基大量形成, 损伤组织细胞, 导致机体水肿、炎症、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3,4]。

硫辛酸在水溶性和脂溶性环境中均能发挥抗氧化作用, 属强抗氧化剂。α-硫辛酸 (ALA, 氧化型) 在体内可转变为二氢硫辛酸 (DHLA, 还原型) , ALA和DHLA均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 其在体内有协同作用, ALA和DHLA能再生其他抗氧化剂, 如维生素C、谷胱甘肽 (GSH) 、辅酶Q (泛醌) 、维生素E等[5,6], 这样机体内的抗氧化剂就形成了一个网状系统, 能更好地发挥抗氧化作用, 并抑制NF-κB的激活, 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

本研究结果表明, 烧伤前1d、烧伤后第1、7天两组血浆内毒素水平比较, 无显著差异, 烧伤后第3、5天2组血浆内毒素水平低于1组;烧伤前1d两组血清MDA水平比较, 无显著差异, 烧伤后第3、5天2组血清MDA水平低于1组;烧伤前1d、烧伤后第1、7天两组细菌检测阳性率比较, 无显著差异, 烧伤后第3、5天2组细菌检测阳性率低于1组。表明细菌培养阳性率、血浆MDA水平与血浆内毒素水平变化相一致。

综上所述, 硫辛酸治疗烧伤兔应激期的疗效显著, 能有效控制氧自由基产生, 减少脂质过氧化, 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及器官组织损伤,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硫辛酸对烧伤兔应激期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新西兰大耳白兔20只, 随机分为1组与2组, 各10只。1组烧伤后不予以药物治疗, 2组烧伤后予以硫辛酸治疗。观察两组烧伤前1d、烧伤后第1、3、5、7天血浆内毒素水平、细菌检测结果及烧伤前1d, 烧伤后第3、5天血浆丙二醛 (MDA) 水平。结果 烧伤前1d、烧伤后第1、7天两组血浆内毒素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烧伤后第3、5天2组血浆内毒素水平低于1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烧伤前1d两组血浆MDA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烧伤后第3、5天2组血浆MDA水平低于1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烧伤前1d、烧伤后第1、7天两组细菌检测阳性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烧伤后第3、5天2组细菌检测阳性率低于1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硫辛酸治疗烧伤兔应激期的疗效显著, 能有效控制氧自由基产生, 减少脂质过氧化, 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及器官组织损伤。

关键词:烧伤,硫辛酸,兔,内毒素类

参考文献

[1] 孟惠茹, 韩惠芬, 李雪梅.内毒素血症病机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 2010, 19 (24) :84-85.

[2] 李秀清, 刘津.细菌内毒素研究与检测的临床应用.医学综述[J].2012, 18 (4) :584-585.

[3] 田传俭, 周宗海, 陈惠英.家兔烧伤后血浆内毒素和丙二醛水平及早期切痂对其影响[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1997, 17 (4) :273-274.

[4] 陈媛, 周玫.自由基医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 1991:351-354.

[5] 张瓅文, 丁美会, 杨喻晓, 等.硫辛酸抗氧化性及其生理保健功能研究进展[J].科技通报, 2009, 25 (4) :432-435.

硫辛酸胶囊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男72例, 女52例, 年龄42~78岁, 平均 (62.3±4.6) 岁;糖尿病史10~20年, 平均 (14.8±3.8) 年。患者符合 (1999) 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程5个月~12年, 平均病程为 (4.1±2.3) 年。考虑到目前还缺乏统一的糖尿病神经病变诊断标准, 该院采用简化的诊断标准: (1) 糖尿病证据; (2) 有感觉运动或自主神经病变的的临床表现且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神经肌肉病变; (3) 神经电生理检查有异常[1]。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2例。

1.2 治疗方案

治疗过程中两组都用口服降糖药和 (或) 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 静脉推注甲钴胺500μg/d。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加以硫辛酸注射液600 mg (亚宝药业太原制药有限公司) 静脉滴注, 1次/d, 3周为1疗程。具体是600 mg的硫辛酸注射液加入250 mL生理盐水中, 避光静脉滴注时间约60~90 min。所有患者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1.3 疗效评价

显效:肢端疼痛、麻木、乏力明显减轻, 自觉症状完全消失或明显好转。腱反射明显改善;有效:肢端疼痛、麻木、乏力轻度减轻自觉症状好转腱反射有所改善;无效:症状无改善, 腱反射无改善。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所得数据均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 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达96.77%, 明显高于对照组37.10%。数据经统计学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见表1。

2.2 不良反应

研究组用药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有4例 (6.45%) 其中有3例患者出现头痛、眩晕;1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均通过减慢滴速或降低浓度缓解。对照组有3例, 其中有2例患者出现皮疹, 1例出现恶心、呕吐胃肠道反应。两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其发病率可高达20%~90%, 乃至100%。发病机理有多种学说。2003年, Vincent提出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生发展的所用机制都跟氧化应激的某个通路有关。继之, Banting奖得主Brownlee又提出糖尿病并发症发病的统一机制。认为高血糖诱导细胞产生过多的活性氧簇 (ROS) 是多元醇途径、糖基化终产物 (AGEs) 途径、PKC途径、己糖胺途径激活的一个公共上游事件[2]。持续的高血糖, 抑制了ATP的合成, 使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功能受损, 电子传递速度减慢, 过多的电子与分子氧结合, 产生过多超氧化物, 触发氧化应激[3]。硫辛酸具有直接清除活性氧作用, 并在体内通过氧化-还原循环再生维生素C、E以及谷胱甘肽 (GSH) 等发挥抗氧化能力[4]促进增加的氧化胁迫与下降的抗氧化能力之间的平衡[5]。能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葡萄糖的运输及利用[6]。可以降低神经组织的脂质氧化现象, 阻止蛋白质的糖基化作用;且可抑制醛糖还原酶, 因而可阻止葡萄糖或半乳糖转化为山梨醇[7]。因此硫辛酸和甲钴胺被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制定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规范 (征求意见稿) 推荐为对症处理的第一阶梯用药[8]。李延鸿[9]等收集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硫辛酸的随机对照实验, 也指出硫辛酸应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治疗是有效的, 为上述推荐提供有力参考依据。

从研究发现, 加用硫辛酸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达96.77%, 明显高于没有加用硫辛酸组的37.10%, 硫辛酸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 并且不良反应率较低 (6.45%) ,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 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24例,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甲钴胺,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加以硫辛酸注射液 (600mg/d) 静脉滴注。3周为1个疗程。然后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96.77%,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36.9%。结论 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其临床疗效显著, 无明显不良反应。

关键词:硫辛酸,药物治疗,甲钴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参考文献

[1]陈璐璐, 曾天舒.内分泌代谢病询证治疗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250-251.

[2]Brownlee M.The pathobiology of diabetic complications:a unifying mecha-nism[J].Diabetes, 2005 (54) :1615-1625.

[3]Brownlee M.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cell biology of diabetic compli-cation[J].Nature, 2001 (V414) :813-820.

[4]贾彩霞, 王元松.氧化应激-抗氧化应激与糖尿病神经病变[J].实用糖尿病杂志, 2010 (6) :8-10.

[5]汤春芳, 刘云国.硫辛酸的研究概况[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05, 26 (1) :52-55.

[6]Jacob S, Ruus P, Hermann R, et al.Oral administration of R-a-liplicacid moculates insulin sensitivity in patients with type-2diabetes mellitus[J].Free Radical Bio, 1999 (27) :309-314.

[7]龚小花, 郑景晨.氧化应激与糖尿病神经病变[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6 (26) :16-18.

[8]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规范 (征求意见稿) [J].中国糖尿病杂志, 2009, 17 (8) :638-640.

硫辛酸胶囊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2年3月~2013年2月在本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86例, 其中男49例, 女37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同时具备以下临床特点:①患者具有肢体感觉异常, 如自发性疼痛、麻木、针刺感、温度觉异常等。②肌电图检测提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包括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③排除其它可影响神经传导速度的疾病, 如周围神经炎、严重的低氧血症、重度贫血等。所有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其中观察组43例 (男24例, 女19例) , 对照组43例 (男25例, 女18例) 。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等方面无显著差异 (P>0.05) 。

1.2 方法

所有入选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 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控制血糖, 同时注意血压、血脂的调整。观察组给予硫辛酸注射液600 mg 1次/d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甲钴胺1000μg 1次/d静脉注射, 疗程共2周。治疗前后, 比较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

1.3 评价疗效

根据临床表现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显效:患者肢体自发性疼痛、麻木感、针刺感、温度觉异常等症状明显改善。有效:患者感觉障碍较入院前有所减轻。无效:患者症状较前无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显效为18例, 有效为21例, 无效为4例, 总有效率90.7%;对照组显效为11例, 有效18例, 无效14例, 总有效率67.4%。两组相比较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DPN是糖尿病主要的慢性合并症之一, 常引起肢体疼痛、麻木、温度觉障碍, 是诱发糖尿病足甚至截肢的重要因素, 严重降低患者生存质量。当植物神经受损时引起泌汗异常、胃肠功能紊乱、心率变异性增加等表现。DPN的发生发展与诸多因素有关, 除糖代谢异常为始动因素外, 微循环障碍、神经营养因子缺乏、氧化应激的作用以及免疫因素均参与了病变的过程。目前细胞的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功能障碍逐渐得到重视, 线粒体超氧化物产生过多是导致包括DPN在内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共同机制[2]。以往的治疗主要以控制血糖、改善微循环以及营养神经的药物为主, 治疗效果有时不尽人意。硫辛酸是一种较强的抗氧化剂, 可以降低神经组织的脂质氧化现象, 阻止蛋白质的糖基化作用。它能够抑制醛糖还原酶, 阻止葡萄糖或半乳糖转化成为山梨醇, 增加微血管的血流量, 从而改善神经轴突的传导速度, 并阻止长期高血糖引起的神经脱髓鞘。正是基于上述特点, 硫辛酸作为抗氧化剂治疗DPN广泛用于临床, 取得良好的效果。本研究显示, 在对DPN患者进行为期2周的治疗后, 硫辛酸注射液和甲钴胺注射液均取得了良好疗效。两组相比可见, 硫辛酸对于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效果更显著。因此硫辛酸作为一种抗氧化剂应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 成为有效的治疗手段, 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谢卫民.丹红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0例.东南国防医药, 2010, 12 (1) :66.

硫辛酸胶囊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和试剂

紫外分光光度计 (T6新世纪) 购于北京普西通用仪器有限公司, MDA、NO、SOD检测试剂盒购于南京建成生物工程公司。

1.2 实验动物分组

新西兰大耳白兔30只, 体质量 (2.1±0.5) kg, 由河北医科大学动物实验室提供, 雌雄不计。随机分为2组, 每组10只, 2组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3 烧伤模型制备

用10%硫化钠脱毛, 第2天用10%水合氯醛, 1.8ml/kg麻醉, 把直径3cm重1kg铜柱, 表面光滑一端放入100℃沸水的电热恒温水浴箱中15~20min, 取出后迅速用纱布擦干光滑面, 无外界压力下放在家兔背部, 持续5s, 造成直径3cm圆形烧伤创面, 按此方法在兔背部两侧造成2处创面。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深Ⅱ度烧伤。

1.4 给药方法

Ⅰ组烧伤后不用药, Ⅱ组用生理盐水溶解硫辛酸 (江苏万禾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40mg/kg灌胃, 每天1次。分别于烧伤前1d、烧伤后第3天、5天时采集家兔空腹耳静脉血。40℃下, 3000r/min离心10min, 取血清-20℃冻存, 测定血清丙二醛 (MDA) 、一氧化氮 (NO)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值) , 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血清MDA值伤后早期比伤前升高, 伤后第3天达峰值, 伤后第5天降低;2组NO伤后比伤前降低, 伤后第3天达最低值, 伤后第5天升高;2组血清SOD伤后第3天和第5天均低于伤前。2组各时段MDA、NO、SOD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伤前比较, *P<0.01;与Ⅰ组比较, #P<0.05, △P<0.01

3 讨论

MDA是反应体内脂质过氧指标之一, 其升高表明体内脂质过氧化产物增多, 同时也反应机体细胞受自由基攻击损伤程度[1]。SOD是清除自由基的一种特异酶, 在自由基产生和清除中起重要作用, 通过与自由基反应生成稳定基团将其清除[2]。NO是体内重要生物活性分子, 既兼有第二信使和神经递质功能, 又是效应分子, 介导和调节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 具有扩张血管、抑制黏性分子对炎性细胞黏附作用, NO通过影响自由基堆积, 影响机体细胞修复和蛋白质合成等[3]。

烧伤早期, 烧伤创面组织缺血和再灌注是体内氧自由基的重要来源。此外创面感染一方面加重局部缺血与再灌注, 另一方面直接激活补体—吞噬细胞系统, 使机体内部防御系统受到抑制, 导致氧化—还原平衡紊乱, 氧自由基大量形成, 进而对组织细胞产生严重损伤, 导致机体水肿、炎性反应、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4,5]。及时有效的液体复苏是减轻严重烧伤早期脏器损害的最重要手段。此外, 补充外源性药物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或增加机体抗氧化能力, 对维持机体氧化—抗氧化相对平衡状态有积极作用, 可降低严重烧伤的病死率, 减少细胞能量变化, 增加机体对抗氧化损伤的能力。

硫辛酸在水溶性和脂溶性环境中都能发挥抗氧化剂作用, 是目前强抗氧化剂之一。α-硫辛酸 (ALA, 氧化型) 在体内可以转变为二氢硫辛酸 (DHLA, 还原型) , ALA和DHLA都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 它们在体内有协同作用, ALA和DHLA还能再生其它抗氧化剂, 如VC、谷胱甘肽 (GSH) 、辅酶Q (泛醌) 、VE等, 这样机体内的抗氧化剂就形成了一个网状系统, 能更好的发挥抗氧化作用[6,7]。本文结果提示硫辛酸可提高SOD活性, 降低MDA和NO含量, 从而改善了因脂质过氧化对机体损伤, 对维护和提高机体氧化—还原平衡, 减轻氧化损伤对组织器官损害有积极作用。

摘要:目的 探讨硫辛酸对烧伤家兔应激期抗氧化作用和氧化损伤影响。方法 将深Ⅱ度烧伤新西兰大耳白兔20只随机分为2组, Ⅰ组10只伤后不用药, Ⅱ组10只伤后用硫辛酸灌胃, 分别于烧伤前1d、烧伤后第3天、第5天采集家兔空腹耳静脉血检测血清丙二醛 (MDA) 、一氧化氮 (NO)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值) 含量。结果 2组血清MDA值伤后早期比伤前升高, 伤后第3天达峰值, 伤后第5天降低;2组NO伤后比伤前降低, 伤后第3天达最低值, 伤后第5天升高;2组血清SOD伤后第3天和第5天均低于伤前。2组各时段MDA、NO、SOD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烧伤前期给予硫辛酸治疗能明显减少体内脂质过氧化, 减轻机体氧化损伤。

关键词:硫辛酸,血清丙二醛 (MDA) ,一氧化氮 (NO)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值) ,脂质过氧化,烧伤,家兔

参考文献

[1]周小秀, 陈京, 章巧萍.羌活佩兰汤对病毒性肺炎小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一氧化氮含量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 2013, 22 (3) :363-364.

[2] 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204-205.

[3] 吴佰超, 张长侠, 李婷.前列腺素E1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4例临床观察[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6, 20 (8) :597.

[4] 田传俭, 周宗海, 陈惠英.家兔烧伤后血浆内毒素和丙二醛水平及早期切痂对其影响[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1997, 17 (4) :273-274.

[5] 周红燕, 肖金华, 胡菊萍, 严兆丹, 刘梦江.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对氧化应激、hs-CRP的影响[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2, 32 (11) :868-869.

[6] 张瓅文, 丁美会, 杨喻晓, 等.硫辛酸抗氧化性及其生理保健功能研究进展[J].科技通报, 2009, 25 (4) :432-435.

上一篇:受力分析计算下一篇:专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