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胶囊

2024-07-16

毒胶囊(精选12篇)

毒胶囊 篇1

风起于青萍之末, 无知无觉, 风暴来临, 必然处置无措。4月15日, 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9大药企13个批次药品, 涉嫌使用不法厂商供应的工业明胶生产药用胶囊, 其中修正药业赫然在列。

毒胶囊事件比以往危机更甚的是, 它波及到了最广泛、最广大人群——人吃五谷杂粮, 谁还能不生病吃药?每一个人都可能是毒胶囊铬超标的潜在受害者。如此把全社会所有人一网打尽的危机, 还真不多见。

再则, 毒胶囊伤害的直接对象, 首先是病人这一脆弱群体。医家有云:“但愿世间长无病, 何愁架上药生尘。”而无良企业和商人, 现在完全突破了良心底线, 直接对病人下手了, 这触动了世道人心最敏感的部分。

基于以上分析, 毒胶囊事件可能引发的舆论反弹, 稍有分析判断能力的机构, 都能够做出大体判断。但修正药业的危机公关, 在这点上“乌龙”了。

客观看, 修正药业在毒胶囊事件中, 并不是行为最恶劣, 危害最大的企业。只是修正一直以“良心药, 放心药, 选修正药, 管用的药”来宣传企业, 企业标榜的价值观和人们看到的社会现实直接发生了冲突, 因而危机一起, 便不可回避地被置于风暴中心。事实上, 公众对这一行业性的丑闻, 批评首先指向政府监管, 修正如果危机应对得当, 是有相当的回旋余地的。但是, 由于对危机的性质和烈度判断失误, 修正在危机处理上, 几乎每一步都在下臭棋。

在央视曝光后, 9家企业中有两家立即发布声明, 宣布召回被曝光的胶囊药物。但修正董事长却回应称:“我们家的胶囊经过检验, 是完全合格的, 没有发现铬超标。”但事实上, 他失言了。在已发生的行业危机中, 还心存蒙混过关的侥幸, 这是修正应对胶囊门的第一大败笔。

第二天, 修正还在官方网站上发表了声明, 称正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进行复检, 并表示, “如果检查出有任何问题, 愿意接受国家机关的任何处理。”但4月19日, 企业在事实面前失去了对抗舆论的本钱, 不得不发布声明, 称已经召回199件疑似铬超标羚羊感冒胶囊, 并通过网站向公众致歉。

修正的这一篇致歉声明, 在公关行家们看来, 也是败笔处处。这篇“红头文件”范儿的通告, 在“速度、态度、尺度”上都不及格。有通知, 有控制;无沟通, 无情感, 对比麦当劳处理315危机时的通告, 一眼就能看出差距。

修正是以营销带动生产的企业, 仅今年3月, 在中央和省级卫视广告投放金额就达3.46亿元。危机爆发以来, 修正官方网站两次被黑, 连给企业代言的明星, 都感受到巨大压力。做“良心药”的口号, 也悄然换成了“修元正本, 造福苍生”。而能否“修元正本”, 度过这一场危机, 公关处置已不容再闹乌龙。但尤其要看到的是, 修正药业危机公关最大的错误, 不在公关方法技巧有多不足, 根子出在企业的经营理念上。

如何避免三聚氰胺事件中三鹿的命运, 修正需要有一点壮士断腕的精神。至于如何做, 强生泰诺危机处理的例子就很现成。但关键的关键, 是企业的领导者, 能不能先转过这个弯来。

毒胶囊 篇2

河北一些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绍兴新昌一些企业制成药用胶囊,最终流入药品企业,进入患者腹中。由于皮革在工业加工时,要使用含铬的鞣制剂,因此这样制成的胶囊,往往重金属铬超标。经检测,修正药业等9家药厂13个批次药品,所用胶囊重金属铬含量超标。

事情始末:

药品安全,人命关天,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药品质量安全,2012年一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要求医药企业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科学监管的原则,落实药品安全责任,确保药品质量,降低药品安全风险,并且要求有关部门依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的违法犯罪行为。我们就来关注胶囊类药品。因为有些药品对人体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有较大的刺激性,所以需要用胶囊包起来才便于服用,胶囊作为药品的重要辅料同样也会被人体消化吸收。在调查中我们栏目的调查者发现,这小小的胶囊里却隐藏着大秘密。

儒岙镇位于浙江省新昌县,是全国有名的胶囊之乡,有几十家药用胶囊生产企业,年产胶囊一千亿粒左右,约占全国药用胶囊产量的三分之一。

药用胶囊是一种药品辅料,主要是供给药厂用于生产各种胶囊类药品。调查者在当地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这里的胶囊出厂价差别很大,同种型号的胶囊按一万粒为单位,价格高的每一万粒卖六七十元,甚至上百元,低的却只要四五十元。

在新昌县卓康胶囊有限公司,一名销售经理透露,他们厂生产的药用胶囊主要供应东北、江西等地一些药厂,所用原料主要就是明胶,因此胶囊价格悬殊跟明胶原料有很大关系。

《中国药典》规定,生产药用胶囊所用的原料明胶至少应达到食用明胶标准。按照《食用明胶》行业标准,食用明胶应当使用动物的皮、骨等作为原料,严禁使用制革厂鞣制后的任何工业废料。

毒胶囊震荡促产业反思

从毒奶粉到毒胶囊,层出不穷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始终悬在国人的头顶,层层检测之下,毒胶囊为何依然出现在我们眼前。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在发达国家,治疗同一类型疾病的处方药品一般不超过三种(不含针剂),比如在美国,治疗乙肝的处方药只有三种,拉米夫定、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其中两种出自葛兰素史克公司,一种出自诺华制药,但是在中国则多达几十家。这些药厂生产的大部分都是国外药品的仿制药,同质化竞争严重,药品售价从每盒5元到80元不等,“这些药品的定价与成本无关,贵的出在广告营销费用上,便宜的在药效上可能有折扣”,至于感冒药、胃药等普药情况就更加严重。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刘伟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国内医药工业企业有6000多家,国外制药企业利润普遍高于国内制药企业。除了这些第一阵营的大药企,中小药厂的盈利情况更差。

前述人士告诉记者,不重视研发、同质化竞争、药企利润极低,又导致药企无力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已经成为不少中小药企陷入的怪圈,“甚至有些药厂的科研队伍,不是搞研发,而是就帮企业研究如何应对检测,就是研究标准范围内要检测的物质,然后去寻找便宜的替代物”。

在这个过程中,以“安徽模式”唯价取胜的双信封制度备受争议。所谓的“双信封”就是经济技术标书和商务标书两大指标。由于药厂基本都能通过经济技术标书,只能在商务标 1

书中拼价格,谁低价谁中标。2010年安徽省的基药采购金额比2009年降了近一半,出现了牛黄解毒片1毛钱一片,板蓝根1块多一大包的超低中标价。

另一方面,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地方监管部门的双重监管机制,也是食品药品安全问题频出的原因之一。比如卫生部下面的地方卫生局、卫生防疫站等机构,能检测出食品药品中超标的细菌、微生物,但是对于甲醛、瘦肉精、重金属等化学物质则很难监管。

董金狮表示,包括工商质检等部门在省以下实行垂直管理,在人事权和财权都实行属地管理的制度安排下,地方质监部门只在业务上接受国家部委的指导管理,行政上则属于地方政府管理,地方政府在GDP、本地就业率等压力下,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很难发挥监管者的作用,更使得跨区域打击假药难上加难。

作为打假斗士,董金狮曾在打假中遭遇过各种问题、危险,“有时候我们还没到,基层执法人员先给企业通风报信”。经济利益的纠葛、管理体系的模糊、检测标准的缺失,都导致食品药品安全问题频出。

2011年起,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地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推行食品安全整治区(县)长负责制,地方政府成为食品安全事故的第一责任人,在董金狮看来,其优点是责权清晰,缺点则是可能导致地方政府瞒而不报,此次毒胶囊事件就是典型例子。惩罚性赔偿制度是解决“毒胶囊”妙药

“毒胶囊”事件发生后,4月24日,包括笔者在内的广州4位律师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联署建议书,建议立即启动“责令召回”,责令涉事药企停产,并追究相关企业和人员的刑事责任,同时,还建议国家药监局开创 “惩罚性赔偿”。随后,又在微博征集“毒胶囊”处理意见,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就收到了数以千计的意见及建议。

虽然莫衷一是,但对于如何解决这些层出不穷的毒食品、毒药品问题无外乎三种观点:

第一是要追究国家药监局的责任。根据《药品管理法》的规定,该局的责任分为两种,事前监督和事后处罚。可是,仅靠药监局能够防止这样的悲剧再次重演吗?马克思曾说:“有300%的利润,资本家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这是资本的逐利本性决定的,即使监管再到位,都无法彻底杜绝企业逐利的本性。

第二是将出现这种问题归咎于社会道德沦丧、责任感缺失。基于社会的道德沦丧,我们可以谴责、可以声讨,但说到底道德不是强制的规范,我们的社会也并不是由爱情和同情心维系的结合,仅靠道德解决不了迫在眉睫的问题。

第三是追究企业的责任。就目前的法律体系而言,追究企业的刑事责任有法可依,追究企业的民事赔偿责任则十分艰难。首先,证据就是一道无法逾越的屏障。即使手中有了问题药品,也还要举证药品的来源以及自身受到了损害,让他们“牢底坐穿,倾家荡产”真的很难。

在美国,有位名叫约翰·麦克达比的患者,患有心脏病和糖尿病,长期服用默沙东公司生产的镇痛药“万络”,该药物在2004年被发现可能增加心脏病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这名患者于2006年在美国新泽西州法院提起诉讼,指控默沙东公司作为美国医药业巨头,将公司利益置于药品安全之上,一直没有向公众透露药品安全信息。后来的判决结果是,默沙东公司应当向这名患者支付900万美元惩罚性赔偿。即除了赔偿患者实际损失外,额外加重赔偿,达到惩戒的目的。而另一位生前曾服用万络的患者,其遗孀更是获得高达2.5亿美元的惩罚性赔偿。

在西方,诸如此类医药行业的案件对企业惩罚严重,迫使他们在疯狂追求利润的同时,不得不考虑产品自身可能给企业带来的严重后果。在这样的氛围下,哪个制药厂还会为了节省1分钱的胶囊成本铤而走险呢?

食品药品生产企业良莠不齐,也许无论道德还是法制,都无法从根本上杜绝问题食品药品。可是,老百姓求的只是一个放心,我们无法对大大小小、参差不齐的企业全部放心,至 2

少可以选择让我们放心的上市公司或者品牌企业。可是,目前的状况却如此令人失望。惩罚性赔偿制度对于这部分有可能让我们放心的上市公司或者品牌企业恰恰是最有作用的,商誉是他们的无形资产,巨额的惩罚性赔偿金对他们而言,也具有实际上的冲击力。

回到实际操作的层面,除了已经受到损害的个人可以提起惩罚性赔偿诉讼外,药监局可以立法对问题企业进行惩罚性罚款,而检察机关可以作为原告对问题企业提起诉讼要求惩罚性赔偿。

在一个法律人眼中,文化和道德当然必须建设,可立竿见影行之有效的正是这种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建设。我们呼唤这样的法律法规尽快进入立法程序,我们期盼不久的将来,我们和我们的下一代可以放心地生活。(作者系广州律师、“毒胶囊”事件公益律师团团长)应该对食品药品进行预防式监管

“毒胶囊”持续发酵,又一次将食品药品安全推至风口浪尖,其“创面”不亚于三聚氰胺、地沟油带给人们的伤害,这还仅是物理上的,精神伤害还在于,人们选择食品时有较大自由性,同类之间有替代性,而药品的选择性并没有那么多。药品质量问题的曝出带给人们更大的不安。

这次铬超标的胶囊曝光,让各式明胶在公众面前展现头脸。现在看来,最初老酸奶和果冻陷入疑云时,三个相关的行业组织出来说要起诉网络爆料者,这样的澄清方式是苍白无力的。他们对老酸奶和果冻未使用工业明胶的自圆其说是无法自证和他证的,就算大厂家没有使用工业明胶,但该行业那些小的分散的厂家使用工业明胶,几乎是公开的秘密。事实上,毒胶囊事件表明,尽管是规模较大的知名厂商,它所承诺的“放心药、良心药”也是极为不可靠的。

根据本报对胶囊之乡新昌以及曾和河北齐名的“中国明胶工业基地”山东博兴县兴福镇的调查,人们无法对当前的地方发展模式与民众基本福利之间的张力乐观起来。胶囊行业的发展,令地方财政充实、人们得到表面上的“安居乐业”,然而,这种脆弱的发展模式随时就会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破裂,可见它是多么的不可靠。

根据目前的行政架构,在食品和药品监管行业,地方政府是承担首当其冲的责任的,然后“经营城市”的角色令其不可能严格执行各种监管法规。就算地方政府严格执行,现行法规对问题企业的超低罚款标准,也令企业们完全可以无视这几乎可以忽略的违规成本。于是,我们看到,环保局3年5罚青海明胶[7.63 2.01% 股吧 研报](其第二大骨粒供应商铬超标),但至今未果。

中国对食品药品这种被动式的监管模式,不幸与毫无组织力的消费者群体结合起来,令人们的权益无法得到保护。大多产品采用抽检式监管,而不是像美国那样主动建立各行业的生产标准,这在源头上加大了食品药品安全的隐患。而且,现行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对消费者的保护形同虚设,比如第41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伤害的,应当支付医疗费、治疗期间的护理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等费用,造成残疾的,还应当支付残疾者生活自助具费、生活补助费、残疾赔偿金以及由其扶养的人所必需的生活费等费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这在现实中无法执行,一是在于消费者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进行议价,另外,也是由食品药品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有害有毒的食品药品,并非立马能致人死命或者伤残,它们对人们身体的侵害是慢性的,悄无声息的,因此,消费者食用后,经过一段时间(几年或几十年),根本无法证明自己的身体变差或者致癌就是因为食用了它们。但已知医学已经明确了,某些元素、致癌物不能在食品药品里添加,它们与癌症等疾病的相关性是确定的。

明胶业与奶业的一个共同特征是,源头都是小作坊式的散户。从废品站收骨头制造明胶很普遍。这种生产特征决定了,抽检式的监管可能无力抵御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事后监管方式,等到发现个别问题时为时已晚。奥巴马政府签署的《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第一个主要内容就是预防控制,规定食品和药品管理局首次获得法律授权,可以要求在整个食品供应链 3

上建立全面的、基于预防的控制机制。

中国应该主动尽快建立各行业的生产标准。美国国会于1906年通过了《纯净食品和药品法》,禁止错误标示和使用添加剂的食品、饮料、药品的跨州销售。这项法案的诞生,当时就是因为有关食品中使用有毒防腐剂和染料的惊人披露。我们近年来令人胆战心惊的食品安全爆料,已经不断挑战公众的敏感神经,也足以显示,建立各行业严格的生产标准是多么必要。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最新的数据显示,每年有1/6的美国人罹患食源性疾病。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完善的国家尚且如此,我们有什么理由怠慢食品药品监管呢? “毒胶囊”事件需要反思的还有下游厂商

自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浙江新昌有些企业用工业明胶生产空心胶囊后,全社会再次绷紧了对食品药品安全的敏感神经。截至目前,相关责任人已被陆续逮捕,无良商家再一次被公众舆论唾弃,并将面临法律的严惩。

但在经历这么多次食品、药品安全的震撼与恐慌之后,我们不禁要问,如何才能使我们对吃进嘴里的东西做到真正放心?在近年来层出不穷的食品药品安全事件中,还有哪些相关方需要反思?

如果仔细分析近年来引起轩然大波的几起恶性事件,如三聚氰胺、瘦肉精与当前的毒胶囊事件,我们可以发现,始作俑者往往是产业链上游的小型供应商,如个别奶农(三鹿当然也难辞其咎)、小型养猪户以及此次事件中的小胶囊厂。

而这,笔者以为,与上游小企业主的道德水准有着直接关联外,还可能牵涉到下游大企业的战略问题。

根据哈佛战略管理大师波特教授的经典“五力模型”,大客户在与小供应商博弈的过程中,可以享受到“客大欺店”的优势,即利用自身侃价实力而去尽力压价。而与此同时,小供应商由于难以企及规模经济的优势,总体来说成本要高于大型供应商。这就造成上游小企业成本高但售价低的窘况。怎么办?在基本的利润空间都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企业家如只需出卖自己的职业道德便可枯木逢春,这对于利润微薄的小企业将产生巨大的诱惑力!

而这些大型下游企业在痛定思痛后,为了彻底根除产业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一般采取后向一体化战略,从源头开始控制,以求打通整个产业链。如乳业巨头纷纷开始大规模兴建牧场,双汇开始建立自己的屠宰场,而最近修正药业也宣布将建立自己的胶囊厂。

如此一体化,势必会影响对业务的专精方面,加大企业的管理成本,进而影响竞争力。虽然不排除某些行业的最优布局确实是上下游一体化,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因危机而采取的措施很可能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权宜之计。试想,作为一家下游厂商,怎么可能一体化所有的上游业务?修正药业今天建了胶囊厂,假如明天药品的包装盒出了问题,难道还得去建一家专门的造纸厂不成?

要破解这一困境,笔者以为,强势的下游大厂商应拥有产业链共享一个生态系统的意识,从而力求与上游小供应商建立良性互动、和谐共生。日子好过的时候,大家一起吃饱穿暖;行业低谷来临时,大家一起抱团过冬。这样或虽不能杜绝黑心企业主的存在,但却至少能够保证不至于因欺人太甚,而把良民逼上梁山。如果上游小企业的利润率低到只有靠出卖良心才能过活,那么最终的命运很可能是整个行业掉入泥沼。

产业链上下唯有共生共荣,每个环节都有合适的利润空间,整个行业才能获得健康有序的发展

提升企业犯错的经济成本

“毒胶囊”事件至今仍然不见丝毫的降温迹象。相关企业正在为其充满机会主义的失信行为付出经济代价,这是他们应付的代价。

据报道,知名药企修正药业开始组织召回全部胶囊类产品;上市企业复旦复华[6.14 0.33%股吧 研报]也召回涉毒胶囊药品;通化金马[4.52-0.44% 股吧 研报]则召回19种胶囊产品。对于上述企业而言,召回的举措,会对其今年业绩造成较大的影响。与此同时,4

资本市场也表现出惩罚的意味,相关企业的股价这两天大幅跳水。

这些药企,都不是工业明胶的直接生产者,他们的问题,出在供应链中的上游原料。糟糕的是,这些药企明知原料有问题,出于减少成本的考量,却依然选择采购,事实上纵容了供应商的犯罪行为。因此,药企当依法受到处罚,自是无可回避的事情。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在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上犯错乃至犯罪,应受惩罚有许多种。如法定代表人及相关人员受法律制裁、企业形象受损进而影响后续发展,监管部门依法对其进行罚款,等等。各种惩罚行为各有不同效力,这其中,让企业付出较大的经济成本,应是颇为有效的惩罚措施。

举凡过去数年中出现的大量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生产企业之所以冒着风险造假,或生产劣质产品,无非为了一个“利”字。当年乳业巨头们纷纷跟三聚氰胺联系在一起,是为了牟利;今天各大药企折戟于“毒胶囊”**,也是为了牟利。生产企业选择欺骗的方式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正是因为利益的诱惑太大,至少这些利益可以让其将监管措施和良心道德抛在脑后。

很遗憾,过去出现的多数案例,经济惩罚力度太小,形不成威慑效应,这反过来激励了企业。因为犯罪(错)成本与收益的不匹配,企业有动力去犯罪(错)。而之所以形不成威慑效应,一是罚款额度大多偏低;二是召回制度并不完善,有时候规定过于笼统,可操作性不强;三是来自消费者的集体抵制行为罕见。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生产企业采用机会主义的动力很大,进而成为问题企业。

因此,从企业失信成本的角度进行考量,提升企业犯错的经济成本,当是击中问题企业“软肋”之举。方法可以有很多,比如修订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罚款额度。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已然成为中国社会相当严重的社会问题,非常时期祭出严刑峻法,并不为过。沉疴须用猛药,乃是顺理成章之事。对待制造有问题的食品药品的企业,“温情脉脉”只会增大社会成本。

召回制度是另一种有效的方式。这里需要重视两个问题,一是完善召回制,提高其可操作性;二是针对问题企业的召回,须坚决督促其执行。不能排除的一个现象是,有些地方纳税大户成了问题企业,结果地方政府出于税收、就业等方面的考虑,对其改过之举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政府的不尽职自然是对问题企业的另一种纵容。

另外,加大企业失信成本还可采取集体行为诉讼行为,以及消费者“用脚投票”,拒绝消费该产品。对于严重犯罪(错)的企业,无论是消费者,还是资本市场都不可过于健忘。概言之,要让这些企业深刻尝到失信成本之大、惩罚之疼,才能更好地倒逼其弃用机会主义,踏实做良心企业,生产让人放心的产品。

众所周知,当前中国社会中的食品药品安全案件迭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监管不力以及道德失范。正如单靠严刑峻法并不能解决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单靠提升犯罪(错)成本也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提升企业犯错的经济成本,可与创新监管结合起来,成为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一种硬约束。在此之外,还要呼唤企业的社会责任心,要在人性救赎层面下工夫。那种以为单单加强监管就能根治问题的想法,不是幼稚,就是想当然。对监管有信心 对药品才有信心

4月18日,卫生部部长陈竺首度回应“毒胶囊”事件。陈竺针对胶囊铬含量超标事件表示,药物胶囊重金属限量早就有标准,我们现在要依法严加管理。陈竺表示,对我们的药品、对企业家的诚信、对医药卫生事业还是要有信心,有责任的企业家科学家是医药行业主流。

提出要对药品有信心,意味着承认当前社会对药品缺乏信心。“毒胶囊”事件的发生,确实在相当程度上动摇了社会对于药品的信心。任此下去,不排除会有一天,民众像追捧洋牛奶一样追捧进口药。这个时候提出对药品要有信心,既体现了卫生部对于舆论心理的准确把握,又体现了对于药品行业发展的关注关切。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才能让民众恢复或者保 5

持对药品的信心?

其实,民众对药品缺乏信心,本质是对监管缺乏信心。假如监管有力,即使部分市场主体道德出现了问题,那也能把害群之马踢出去,保持整个行业的正本清源;假如监管无力,即使多数市场主体有道德,那也会受到反面典型的刺激,逐渐放弃良知,走向唯利是图。

诸多事件揭示出,当前药品监管存在极大问题。拿此前发生的“螺旋藻事件”来说,两次检测竟然公布出截然相反的结论,让民众相信谁?再拿这次“毒胶囊”事件来说,监管同样难逃其咎。目前,江西上饶已经初步认定存在监管不力等问题,弋阳县质监局城南分局分局长胡某已被停职接受调查。截至目前,各地公安机关已立案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3名,查封工业明胶和胶囊生产厂家10个,现场查扣涉案工业明胶230余吨。

从相关的报道来看,很多不法企业是公开生产的。比如,在河北的“学洋明胶”被曝光后,当地40多家作坊被有关部门夷为平地,就有小作坊老板称,多年来政府部门一直默许其存在,对强拆表示不解。而在河北阜城县古城镇,早在2004前就被媒体曝光同样的工业明胶事件,8年后再次被曝光。如果监管稍稍有力,“毒胶囊”何至于发生,何至于产生这么大的影响,何至于让民众失望?由此可见,当前民众对药品失去信心,问题出在监管身上。

要想民众对药品行业有信心,前提是监管必须让人有信心。卫生部门已经提出,要加大监管力度。但是,在没有实质举措、看不到实际效果之前,“加大力度”提得越多,越容易造成“审美疲劳”。对于民众来说,过去、现在、未来“三位一体”,不对过去发生的事件严肃责任追究,不从现在开始严肃监管举措,他们对未来就不会有信心。呼吁多了,反而容易引发逆反心理,对药品更没有信心。

“工业明胶”发癫 监管不能总是最后才来

4月15日,媒体曝光多地厂商用废旧皮革为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药用胶囊企业。经检测,13种胶囊产品重金属铬含量超标,最多达90余倍。4月1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要求修正药业等药企的13种药用空心胶囊产品暂停销售和使用。目前,河北、浙江警方已介入调查。

发生药品安全事故,一方面使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另一方面也使药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面临巨大的压力,我国药品产品的信誉也面临严重危机。为什么会频发药品安全事故,并形成公共危机事件缺乏事前、事中的监管、监测,没有完善的前瞻和预防机制是重要因素。仅仅关注事后的检查程序,稍有疏忽,就会使许多问题成为“漏网之鱼”,从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厂制售假药致多人死亡、山西麻疹疫苗等事件的发生中,可见一斑。

监管不该也不能总是最后才来。提高和完善全方位的监管,将工作做在“事故前”,是当下重建消费者药品安全信心的最可期待的重要途径。相关部门应该迅速行动起来,以公众利益为最大关切,排除关联利益的干扰,加强药品安全的管理。

一要严格药品生产、流通和使用的监管。日前,国务院已印发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规划要求加强药品生产监管制度建设,着力推进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工作。严格药品流通监管,完善药品经营许可制度、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体系。完善药品流通体系,规范流通秩序。这些工作,需要药监部门从生产、流通、使用的环节,强化责任、层层把关、贯彻落实。

二要加强药品安全的风险分析。即科学的评估、风险的管理决策以及风险信息与外界的交流,以求防微杜渐,让风险消除于萌芽状态。

三要建立健全药品生产风险监管体系。尽早建立前瞻性检测体系,对国内药品危机的情报进行鉴别分析,捕捉危机征兆,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危机类型、涉及范围及其危害程度作出评估,必要时发出危机警报,启动危机处理程序。

揭开“毒胶囊” 事件黑幕 篇3

辅料“地标”升“国标”止步不前

软胶囊,虽没有硬胶囊那样广泛被医药保健行业使用,但其药用的量也不是一个小数。来自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总计有691个品规的化学药和290个品规的中药在使用软胶囊作为药品的外包装。依照业内的说法,目前软胶囊剂型的药品生产企业基本上都是从明胶企业采购药用明胶自己压制胶囊。因此胶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软胶囊的质量

不过,另一组数据,则显示这国药准字号明胶的“稀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辅料数据库显示,截至目前,国内拥有药用辅料资质的明胶生产企业仅有甘肃明珠胶业、罗赛洛(大安)明胶、包头东宝生物3家。

“这一问题主要是目前一些药用明胶生产企业的批文还是地方的批文。很多实际在生产药用明胶的企业的批文都是多年前各地卫生部门批的。”江门一家企业的负责人如是说。

据他介绍,药监局近年来都在忙着把地方的药品准字号升为国药准字号(即“地标”升“国标”),但药用辅料这块一直没有全面启动。目前仅浙江等极少数省份做了辅料地标升国标的工作。在业内企业看来,文号的多头管理,一定程度上给了不法企业可乘之机。

软胶囊成本高企低价药如何炼成?

另一个业内公认的情况是,软胶囊对明胶冻力的要求比硬胶囊低。而用蓝矾皮生产的明胶冻力恰好普遍较低。因此,劣质明胶亦存在被用于软胶囊的可能性,甚至比硬胶囊可能性更大。

“软胶囊对冻力的要求通常在140-150即可,但硬胶囊对明胶冻力的要求普遍在220以上。由于冻力越强,药用明胶的价格越高,所以单从采用明胶的单价来说,软胶囊比硬胶囊便宜。但是,由于软胶囊多用于装液体,通常比较厚,单个软胶囊的用胶量是硬胶囊的好几倍,所以,单个软胶囊整体价格又会高过硬胶囊。”华南一家药用胶囊生产企业的质控专家如是说。

不过,来自一些省份的招标数据却显示,不少药品软胶囊的中标价甚低。依照华东一省2010年的基本药物中标结果,沈阳一家制药公司生产的规格为0.5g×24粒/盒的冠心苏合软胶囊的中标价仅为6.09元,每粒冠心苏合软胶囊的价格仅为0.25元,而且这还是含药品的价格。“软胶囊生产时所需原料明胶较多,工艺也比硬胶囊复杂,很难想象在如此低价的情况下,一些企业还能生产出来”,前述珠海药企的总监说。

国际药用辅料网施拥骏则向记者坦言,由于近年来优质明胶因供不应求而价格逐步上涨,而药品价格又接连遭遇降价,国内很多软胶囊企业都面临巨大成本压力。

毒明胶竟有“专利”,祸害胶囊行业20年?4月23日,一则名为“铬鞣皮废料酶法制备食用明胶的工艺方法”的毒明胶“专利”在网上被疯传。“专利号是91108955!专利称明胶收率高于50%,到现在已经整整21年。”这则关于废皮料制备食用明胶工艺在21年前获得专利的消息在各大微博被广泛转载。

这一消息很快被证实。国家知识产权专利检索结果显示,“铬鞣皮废料酶法制备食用明胶的工艺方法”的发明确实早在1991年9月即已经申请专利,申请的公开日期1992年3月,距今已经20年。

未被授权亦可能被实际应用

由于该“专利”公开的说明书中,称其工艺的制备材料为废皮料,即备受关注的“蓝皮”。不过,记者查询专利检索结果,显示虽有申请日,但没有颁证日,应该没有最终被批准。但由于专利申请必须公开专利技术,有网友直指专利主管部门对该申请的受理,等于将毒明胶的制备工艺公开。有网友直言,该发明虽然“只是提起了实审请求,并未授权。但防不住实际应用。”

绝不可能完全脱铬

依照国家专利局对该“发明”所做的摘要,其工艺采用稀硫酸浸泡脱铬和过氧化氢氧化脱铬相结合的脱铬方法,用中性或碱性蛋白酶进行酶解,并经高温缩胶后于PH 5.0-7.0、60-85℃溶胶。摘要还强调,该工艺方法脱铬、胶解完全,生产周期短,明胶收率高于50%,产品全部为食用明胶。不过,江门一家企业的负责人则向记者表示,完全脱铬不可能实现。

“用蓝矾皮生产的明胶绝对不可能通过纯化将里面的重金属铬脱干净。中科院之前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但最终失败。当时,中科院的专家还专门到中国明胶协会,提醒企业不要再去做无谓的脱铬试验了,因为根本不可能实现。”该负责人如是回忆说。他还称,用蓝矾皮生产明胶,与普通的药用明胶制备工艺并无太大差别,而后者已经是公开的技术。

中国制售假药处罚标准10年未变

对于近期发生的毒胶囊事件,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一名总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中国现有的对制售假药的处罚标准已经有近10年的历史,需要尽快调整,以加大处罚力度和对违规企业的震慑力。此外,还应加速药品管理法等相关法律的修订,引入上市许可人制度,以明晰责任。

据该协会的总监介绍,在国外,制药企业的违法成本非常高昂,几乎没有企业敢于为了降低成本而采购不合格原料,也没有企业敢把工业原料供应给制药企业,因为由此所付出的代价是任何一个企业难以承受的。

在其看来,供应商的管理对于确保药品质量至关重要,领先制药企业均建立并持续遵守合格供应商遴选标准,这主要包括:拥有系统的供应商管理程序,包括操作规程及操作记录;对主要供应商(包括原料、辅料、中间体、包装材料等的供应商)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现场检查;系统性地记录主要供应商的变更情况;与主要供应商(包括原料、辅料、中间体、包装材料等的供应商)签订正式的质量协议。

无论是制药企业还是原料供应商都应该严格遵循各项相关的法律法规,这次事件提供了典型案例:即便都是取得G M P认证的企业,对G M P的执行力度差异也很大。如果对G M P认真执行,毒胶囊的供应商不可能达到药品生产企业对药用胶囊供应商资格认证的要求,也根本不会出现药厂采购毒胶囊的情况。

(据《南方都市报》)

“胶囊之乡”为何自毁长城?

令人难以理解的是:明明知道“毒胶囊”事发,将会影响整个地区胶囊产业的生存,那么,为何浙江新昌还会出现制作“毒胶囊”大行其道的情景呢?新昌胶囊是一个生动的案例,当一个行业缺乏最基本的底线时,对于利益的盲目追逐,最终把整个行业推向死亡的边缘。

作为中国的“胶囊之乡”,新昌胶囊产业的发展历史,恰似整个中国胶囊产业甚至医药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从最初的小作坊起家,到90年代的野蛮生长,再到2001年的“洗牌重组”,乃至今日的“休克疗法”。在60年的产业历程中,新昌也曾做出了种种升级尝试。

但就今来看,这诸多的升级尝试并未奏效,突发而至的“毒胶囊”事件,让当地的整个产业陷入危局。通过梳理“胶囊之乡”60年的发展历史,一条隐秘的逻辑链条浮出水面:在当地政府“产业升级”的思路下,一些低小散劣的胶囊企业,选择通过合伙企业形式联合重组。名为合伙,但实际上仍是多个家庭作坊企业的联合体,并未形成规范企业运行机制。在竞争压力和利益驱使下,终有企业丧失了行业底线,酿成大祸。

“合伙制”埋下种子

上世纪90年代,“胶囊之乡”迎来了最辉煌的时刻。在国内的市场份额最多时能够达到60%。但即便如此,为了提升新昌胶囊产业的竞争力,壮大企业规模,当地政府依然对该产业做了两次“脱胎换骨”式的升级改造。据新昌县胶囊行业协会的相关负责人介绍,90年代主要是将手工作坊转向半自动化,2001年则是政府和药监部门一起,对当地300多家企业进行了一番洗牌重组。但是事实上,正是2001年开始的此次行业洗牌与重组,为今日的“毒胶囊”事件留下了隐患。

据新昌胶囊协会会长王伟良介绍,重组后的多数企业采用的是一种股东合作制,一人来兴办厂房,并出任法人代表。生产线由不同的股东出资,生产线上的产品,以及生产销售等,也由相应股东负责。这种多头管理的“合伙”模式,被认为容易导致违规生产。出事的华星胶丸厂、卓康胶囊都是采取该种合伙制企业形式。

据记者调查了解,很多小企业在一起组合成一个公司,似乎也是政府“重组”政策下企业“迫不得已”的选择。“以前的小企业可能只有一两条半自动的生产线,但是现在的门槛可能就是需要七八条了,这对于那些家庭作坊发展而来的中小企业来说,显然没有这样的资金实力。”

天龙胶丸的一位工作人员则对记者表示,“不这么搞不行啊,谁有那么多钱。大部分都是合伙制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产线,有的企业合起来的生产线比我们企业还要多。”在这样合作模式下,各合伙人之间互不干涉,各做各的生意,实际上他们自身也是相互竞争的关系,与整合重组之前并无太大差别。

升级后的生存逻辑

依现在来看,此番升级,并未解决实质性问题,徒有其表的合伙制,并未让新昌的胶囊企业真正的实现做大做强。而随着竞争的加剧,当地的胶囊行业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考验。

王伟良表示,如今的胶囊行业利润很低,只有5%左右,而在2003年之前,该行业利润率甚至可达30%。由于处在整个医药产业链条的中间环节,企业两端都要受制于人,好的明胶材料是供不应求的,大药企又很强势,小企业根本就没有议价能力。我也是修正的客户,他们给我的价格是110元/万粒,所以我犯不着用工业明胶。但是一些小企业呢,越小越没有议价能力,要么大企业把价格压得很低要么只能供给那些小的药企。

据其介绍,明胶的价格相差非常大,药用、食用的达5万-6万元/吨,工业的只要1万-2万元/吨。选择不同价位的原料,利润就可能完全不同。除了行业话语权的缺失外,新昌的胶囊企业还不得不面对着另外的一个难题——成本高企。

由于自身的资本实力有限,新昌本地的胶囊企业,设备大多是半自动的生产线,虽然投入较少但是产出只有全自动生产线的一半,而且还要耗费2倍的人力。但是生产出来的空心胶囊产品在市场上的价格确更低。为了能够继续生存,一些企业便打起了明胶原料的主意。在药企强势、成本高企这样的逻辑下,使用劣质明胶甚至工业明胶也就可以解释了。

按照王伟良的说法,一吨明胶可生产胶囊800万粒,如果按照4万元的差价来计算,每粒胶囊的差价在5厘钱,每万粒就是50元。按照王的说法,使用5-6万一吨价格的食用明胶生产每万粒空心胶囊的成本在80到90元左右,那么相应的使用工业明胶的成本则为30到40元。如果依据40元的卖出价格,那么这些“毒胶囊”企业的利润也并不算高。以此来看,无论是规范使用食用明胶的企业还是违规滥用工业明胶的企业似乎都挣扎在微利的生死线上。“胶囊之乡”的升级之路仍将继续。

“毒胶囊”中铬的快速准确测定 篇4

1 仪器与试药

Thermo-ICE350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带石墨炉,美国热电公司),铬空心阴极灯( 北京曙光明电子光源仪器有限公司),电子天平(梅特勒公司),微波消解仪(美国CEM公司),铬1 000μg/mL国家标准溶液(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GSBG62025-90, 批号11031772,有效期两年),明胶空心胶囊5批(批号10110,10111,10112,10113,10114,由广州地区生产企业提供),水为去离子水,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所用器皿及容器均为聚四氟乙烯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2.1 样品预处理

明胶空心胶囊直接称取约0.5g,胶囊制剂掏净内容物后称取0.5g,置聚四氟乙烯消解罐中, 加入硝酸5mL,过氧化氢2mL,微波消解程序见表1,消解至溶液澄清,消解完全后用水洗涤消解罐, 合并滤液至50mL量瓶中, 用水定容, 同时制备试剂空白。

2.2 仪器工作条件

打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选用铬空心阴极灯,波长为357.9nm,狭缝0.5nm,灯电流10mA,石墨炉原子化器,氩气为保护气,氘灯背景校正系统。石墨炉工作条件见表2。

2.3 工作曲线绘制

取铬1 000μg/mL国家标准溶液,用2%硝酸逐级稀释成20ng/mL的标准稀释液, 再由自动进样系统稀释成0,1, 2,8,14,20ng/mL的系列浓度曲线溶液,吸取10μL 注入石墨炉原子化器,以吸光度(A)为纵坐标、浓度(C)为横坐标绘制工作曲线。二次回归方程:Y=0.02742X+0.0133,线性拟合r=0.9998,可见铬元素浓度在0~20ng·mL -1 范围内与吸光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2.4 加标回收试验

称取已知铬元素含量的胶囊壳样品约0.5g,做2个浓度加标回收实验,每个浓度作6 份平行样品。加标回收(一) 各精确加1μg·mL -1 铬标准溶液0.5mL,加标回收(二)各精确加1μg·mL -1铬标准溶液1mL,按“2.1”项下方法分别制备样品溶液。按“2.2”项下仪器条件上机测定,高低浓度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2%和100. 9%,RSD分别为1.5%和1.8%。

2.5 重复性试验

称胶囊壳样品6份(批号10110),每份约0.5g(精确至0.1mg)按“2.1”项下方法制备样品溶液,按“2.2”项下仪器条件上机测定,平均测定量为1.00mg·kg-1,RSD为1.2%。

2.6 精密度试验

取14ng·mL -1 铬元素标准溶液按“2.2”项下仪器条件连续测定6 次,吸光度平均值为0.4020,RSD 为0.25%。

2.7 测定结果

选取5 批次的空心胶囊样品,按“2.1”项下方法制备样品,“2.2”项下条件测试,结果分别为1.00、0.95、0.87、0.66、1.10mg·kg-1,表明该5批次空心胶囊铬含量均符合规定(2010 年版《中国药典》对空心胶囊中铬的限量要求为小于2mg·kg-1)。

3 讨论

3.1 样品前处理条件选择

3.1.1 消解方式的选择

空心胶囊是以明胶为主要原料生产的,其中有机化合物含量很高,采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时,由于待测样品的基体复杂,共存有机物质多,对金属元素的测定影响很大。因此,在样品的前处理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酸对有机物质的消解。在酸的选择方面,因氯化物对铬的测定存在干扰,故选用HNO3作为首选酸(可加入一定比例过氧化氢),有报道称含钛白粉的胶囊壳(不透明胶囊)在微波消解时,仅加硝酸无法消解二氧化钛,会产生消解液浑浊现象,需加入0.5mL氢氟酸消解,使供试品溶液澄清透明。但笔者通过验证,加入氢氟酸与否对样品测定的结果影响不大,且由于氢氟酸酸性大,容易造成操作的繁琐和对实验人员的伤害。

3.1.2 样品取样处理

空心胶囊取样前不需要粉碎,但应成对称取囊帽和囊体后进行消解,由于囊帽和囊体铬含量不同,进行粉碎后,样品的均匀性无法保证。对于胶囊制剂,排除药物的干扰,即必须将胶囊剂样品中的内容物清除干净。可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IE胶囊剂的装量差异项下操作。对于软胶囊的处理,采用将软胶囊剪一小口,挤出大部分内容物后,将囊体剖开,用棉签擦拭干净;再取棉签蘸取乙醚后擦拭囊体,晾干,备用。但软胶囊与硬胶囊相比,甘油和水含量高,采用微波消解引发的安全性问题值得关注。样品定容使用的塑料量瓶材质应以不影响铬的测量为准,推荐使用的塑料量瓶材质为聚丙烯材质。

3.2 仪器工作条件

仪器测定时灰化的作用为清除基体杂质,明胶空心胶囊生产时需加入一定辅料,一般为二氧化钛和微量的硅铝等,这些辅料在样品处理阶段是难以去除的,而选择适宜的灰化温度,可减少这些元素对测定铬的影响,经反复试验,确定灰化温度为1 300℃。铬属于高温原子化元素,原子化温度经在2 400~2 600 ℃之间反复试验,发现:如果温度低,峰形为馒头状,原子化率低;温度过高,样品中铬在高温有损失使测试结果偏低,且加重石墨管损耗。最终将原子化温度确定为2 500 ℃。由于铬的原子化温度较高,对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使用的石墨管损坏较大,建议根据检测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测定10个样品左右后插入标准溶液进行校正,根据检测情况及时更换石墨管及重新测定标准曲线)。

有文献报道2g/L的钯溶液、20g/L磷酸铵溶液和40g/L的磷酸氢铵溶液均能提高铬的灰化温度, 起到基体改进剂的作用,但笔者经过反复试验,认为加不加基体改进剂对铬元素的测定影响不大。

4 结论

本试验采用微波消解法处理试样, 原子吸收石墨炉法测定试样,具有分析速度快、同时测定批次多,待测元素无挥发损失、无污染, 线性范围宽, 灵敏度高、精密度高、稳定性好、基体效应小等特点,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二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2]邓勃.应用原子吸收与原子荧光光谱分析[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3]那海秋,马殿君,高广慧,等.明胶空心胶囊中铬元素检测方法的改进[J].药物分析杂志,2012,32(6):924.

[4]俞辉,陈超,陈瑜.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空心胶囊中铬元素的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2006,26(11):1644.

[5]陈万明.水样中总铬测定方法研究[J].光谱实验室,2009,26(4):811-813.

关于修正毒胶囊事件问卷调查 篇5

亲爱的消费者:

您好!近期,在媒体上爆出的毒胶囊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舆论声各不相同。针对这件事情,我们准备了一份关于这方面的问卷调查,希望可以得到您的帮助,您的支持将会对我们调查产生莫大的帮助,非常感谢!

1、您的性别是:

A、男B、女

2、您的年龄是:

A、20岁以下B、20岁——25岁C、26岁——30岁D、31岁——35岁E、36岁——50岁F、50岁以上

3、请问您听说过修正药业吗?

A、听说过B、没听说过

4、您对修正药业毒胶囊事件的了解程度?

A、了解一点B、比较了解C、很了解

5、您最早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到这一事件的?A、网络B、电视报刊C、他人告知D、其他___________

6、您知道修正药业的经营理念是“良心药,放心药,管用的药”吗?

A、了解B、非常了解C、不了解

7、您了解修正药毒胶囊的硌超标会对人体造成的副作用吗?

A、了解B、非常了解C、不了解

8、这一事件的发生会不会影响到您以后对于胶囊药品的购买?

A、会,以后基本不会购买胶囊药品了,尽量用别的药品替代

B、有一点影响,尽量少买,但是整顿之后应该会恢复到正常的购买状态

C、基本没有影响,现在大部分东西都是有问题的,也不在乎这一个

D、不关注,没有影响

9、您认为毒胶囊事件与现在社会公德丧失有关吗?

A、有关B、非常有关C、没什么关系

10、关于明星代言修正药业而遭指责的现象,您有什么看法?

A、活该,谁叫他们不负责去代言的B、感觉他们挺无辜的,不应该遭到指责

C、明星去代言,应该事先了解产品D、受利益驱动,不值得怜悯

11、事情发生后,您对于相关部门处理问题的措施和力度满意度如何?

A、很满意B、还可以C、不满意D、不关注

12、在事件曝光后几天内,各药业都没有出来发表声明道歉,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A、很愤怒,简直是没有道德伦理B、可以理解,毕竟这有可能给企业带来影响

C、无所谓,不指望道歉D、道不道歉与我无关,不关注

13、你认为导致毒胶囊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A、地方主义保护B、监管机制不完善C、社会公德丧失D、其他________

14、对于修正药业出现的毒胶囊事件,您觉得政府应该怎样做?

关于“毒胶囊”,读者有话说—— 篇6

国家药监局5月25日发布,全国254家企业存在生产铬超标药品问题,占全部胶囊剂药品生产企业的12.7%,其中,吉林查出40家企业的96批次药品不合格,四川28家企业94批次产品不合格,另外辽宁、广东等省不合格产品批次也较多。真是笑话,现如今,因为看病难和贵,生了病不敢去医院,自己买点药吃吧,结果还不如去医院。

作为一名家庭主妇,我几年来的主要工作就是照顾全家的起居,保证家人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平时在挑选食品药品时倍加小心,一般都是选择大厂家的产品,但就是这些大厂家也存在这么多问题,试问,这些厂家保持高知名度而没有被检查出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直到媒体曝光出来才会开展全国性的问题胶囊调查?这几年来,诸多食品问题皆是媒体爆出来后,相关部门才去抽查检查,这种现象正常吗?对于假冒伪劣,如果官方能切实负起责任,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关停一个企业,让黑心厂商付出倾家荡产的代价,那么假冒伪劣就会很快从公众的视野中消失。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是对这些不良药企的最大纵容。

一帆 教师 上海

我的职责是教书育人,看到“毒胶囊”的事件后,直接闪入我脑海的想法就是这些厂家利字当头,置良心于不顾,连最起码的商业诚信都没有很好地遵守。目前,各地已立案调查胶囊剂药品生产企业236家,停产整顿42家,查封生产线84条;吊销药用胶囊生产许可证7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明胶和胶囊生产企业13家。这是我国商业道德体系不够健全和完善的结果,是一个社会问题和现象。

一个具有很高的诚信的商业环境,才有利于国家经济的良序发展,现在国内民众对食品药品行业的质疑声很高,导致这一现象的出现除了我国当前对药品的监管模式存在弊端,也要看出,这跟每个商人的商业信念和道德体系存在着必然的、直接的联系。如果每个企业家都能肩负起自己身上的责任,抬高企业牟利的底线,把顾客的安危和健康真正放在心上,也就不会出现“毒胶囊”事件。归根结底,这是商人们缺乏道德约束的结果,也预示着我国关于思想道德的教育不仅不能减少,相反应该适当地增加,加强传统美德的教育,以便重建我国的商业道德体系,早日建立起秩序良好、充满信任的商业体系。

程浣 市场部 太原

国家药监局称,目前铬超标胶囊剂药品情况基本查清,5月1日后新上市的4374批次胶囊剂药品实行批批检验,结果全部合格。这件事说明企业是可以不违规的,是有办法杜绝生产和使用危害人体健康的产品的,为什么在之前没有做到?这些企业家应该明白这些道理,做企业刚开始是为了自己,做大了就是为了大家,再大就是为了全人类做贡献,不要为了蝇头小利而成为让人们所不耻的罪恶之人。

目前,国内整个药品市场亟待管理,有关部门是否该重新考虑为这些药企进行信用评估呢?既然是打着为顾客服务的旗号上市,那么是否可以让他们披着毒囊的“美名”下市呢?搞好食品安全事关民生社稷的安全,非同小可,国家也应该拿出人力财力,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形成食品安全网络,不留死角,并使监管成为常态,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王珧 广告业 合肥

众所周知,在这次“毒胶囊”事件中,知名药企修正药业集团的4批次产品均“上榜”,涉及麝香风湿胶囊、胃康灵胶囊、炎立消胶囊等。之所以成为知名药企,为这些药企提供广告平台的载体没有任何责任吗?虽然媒体把问题企业曝光了出来,但当初也是媒体把这家药企捧到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地位,这些媒体的广告审查制度是否严格呢?以及广告业中的部分没有行业底线的害群之马,不管这家企业的产品存在多少问题,照样可以吹得天花乱坠,碧生源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还有那些为这些问题产品代言的明星,他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辜负了大众对他们的支持和信任,为了利益,成为企业牟利的帮凶,成为问题企业的垫脚石。

经历了五千年的风雨洗礼,才换来了人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国人何必为了金钱而慢性自杀。

毒胶囊 篇7

关键词:形象修复理论,危机传播,修正“毒胶囊事件”

一、研究背景

2011年是企业危机频发的一年, 这些危机事件涉及各行各业, 给企业、政府和非盈利组织的形象和信誉造成极大的损害, 对其运作和经营带来了更为严峻的挑战。2012年4月, 公众的目光再次集聚:4月15日, 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栏目以“胶囊里的秘密”为题曝光9家药企13个批次的药品胶囊重金属铬超标。其中, 修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羚羊感冒胶囊铬元素含量超出行业标准1倍以上。众所周知, 药品质量安全攸关人命, 而一直标榜做“良心药, 放心药”的修正药业却被曝生产毒胶囊, 这必然会将其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修正药业面临空前的公关危机。

企业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危机的发生都会对其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因此在危机处理过程中, 企业形象的修复必须引起重视。但企业形象一旦受损, 修复起来往往难以一蹴而就, 使用何种、如何使用修复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以Benoit的形象修复理论为框架, 以修正药业“毒胶囊事件”为案例, 具体分析评价其对该理论的运用。

二、理论概述

(一) 危机传播

危机传播对应的英文为“Crisis Communication”, 在国内也被译为“危机沟通”。1982年, 强生公司成功处理“泰诺”胶囊的中毒事件, 引发了学术界对危机传播研究的“井喷”, 真正掀起了美国危机研究的序幕。我国危机传播的全面研究从2003年SARS爆发后开始。自2004年第一本有关危机传播的著作诞生后, 学界便兴起了研究危机传播的热潮。目前, 对危机传播进行确切定义的只有史安斌, 他在《危机传播与新闻发布》中提出:“危机传播就是在危机前后及其发生过程中, 在政府部门、组织、媒体、公众之内和彼此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程”。[1]台湾学者吴宜蓁将危机管理与危机传播进行了区分和对照, 认为危机传播的研究脉络以公共关系学为主, 焦点在于危机各阶段组织与公众之间的沟通过程, 主要课题是影响大众对组织形象的认知, 以人为关照面, 目的在于组织形象的维护。[2]褚建勋、汤书昆 (2004) 在国外相关学者已总结出的危机传播理论的基础上, 从不同研究视角介绍了四种主要理论模式, 分别是Steven Fink的“阶段分析理论”、William Benoit的“形象战略理论”、Thomas Birkland基于议程设置理论提出的“焦点事件处理论”和Cooms等学者研究的“情景危机传播理论”。[3]

(二) 形象修复理论

形象修复理论, 英文为“Image Restoration”, 是修辞学说最重要的理论之一, 其关切的焦点是组织的危机言说 (crisis discourse) 或信息选择 (message options) 。形象修复策略并不看重危机发生的阶段, 而是把理论重点放在使用的信息选择中, 也即“危机发生时该说什么话”。[4]

Benoit提出了5种典型的形象修复主策略, 具体细分为14项子策略, 被广泛认可和引用[5] (见表1) 。

三、修正药业“毒胶囊事件”分析

(一) 事件梳理

4月15日午间, 央视节目《每周质量报告》播出《胶囊里的秘密》, 揭露一些企业利用工业明胶来制作食用胶囊外壳的地下产业链, 9家药企13个批次的药品胶囊重金属铬超标。其中修正药业生产的羚羊感冒胶囊被曝铬元素含量为4.44mg/kg, 超出当时的行业标准2 mg/kg 1倍以上。修正药业最初则否认自家生产的胶囊铬含量超标。4月16日,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紧急通知, 要求对13个药用空心胶囊产品暂停销售和使用。[6]修正药业将官网宣传口号“良心药, 放心药, 管用的药”改为“修元正本, 造福苍生”, 并发布声明宣称积极配合相关监管部门进行复查, 保留依法追究相关供应商责任的权利。4月19日, 修正药业通过官网发布通告, 称已召回全部疑似问题胶囊, 向公众表示歉意, 并将自建胶囊厂。当晚, 国家药监局公布抽检名单, 羚羊感冒胶囊榜上有名, 修正药业的另两款药品批次也出现了铬超标的情况。[7]4月21日, 卫生部发布公告, 要求召回所有胶囊超标批次的药品。4月22日, 修正药业宣布召回所有胶囊剂产品。5月2日, 修正药业销毁近14万盒不合格胶囊产品, 并再次向消费者致歉。

“毒胶囊事件”不仅给修正药业的声誉造成致命打击, 其召回产品还有可能导致约达70亿元的经济损失, 而终端药品下架, 产生不了现金流, 资金链存在断裂的风险, 修正药业前途未卜。[8]

(二) 危机情境分析

“毒胶囊事件”发生后, 修正药业面临来自各方的巨大压力, 危机情境复杂而严峻:

1. 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在2012年被放到了中国社会问题的首要位置。

[9]“毒胶囊”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该事件被曝光后, 自然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极大重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质检总局、公安部都安排工作, 要求严密彻查、严厉打击“毒胶囊”违法犯罪行为。作为铬超标上榜的“知名”企业, 修正药业面临政府部门的压力, 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 是修正药业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2. 医药安全问题一直受到媒体的高度关注, 央视爆出“毒胶囊事件”后, 其他媒体相继跟踪调查报道、发表评论。

纵观媒体报道, 其关注点前期集中在修正药业生产的胶囊“铬含量超标”是否属实, 随着时间的推移, 逐渐转向报道修正药业采取的回应措施、面临的经济损失, 后来还爆料修正药业经营历史的斑斑劣迹, 批评质疑其管理理念和经营方式, 指责其为推高药价的“幕后黑手”。因此, 面对来自媒体的压力, 修正也需要积极配合采访, 真诚与媒体进行沟通, 争取客观公正的报道。

3. 消费者作为“毒胶囊事件”的直接利益关系人, 对修正表现出了极大的愤怒。

两次黑掉修正官网, 质疑其道歉诚意不够, 认为打击“问题胶囊”须究修正等不良企业的责任……可以说, 此次事件使修正药业做“良心药、放心药”的形象一落千丈, 成了做“黑心药、有毒药”的无良企业。这对修正药业的打击是巨大的, 如何修复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更是修正药业的当务之急。

4. 修正还面临来自药品行业的压力。

4月25日至27日, 修正药业被全国第67届药交会组委会劝退;还有媒体报道称修正全线产品被禁入北京的药品招标体系, 以及有可能被各地招标部门仿制。[10]

通过上述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 政府部门的查处、媒体的舆论批评、消费者的信任丧失及药品行业的抵制, 都使修正药业处于非常不利的危机情境之中。此时, 修复受损的企业形象是修正药业危机处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四、修正药业采取的形象修复策略分析

修正药业在“毒胶囊”危机传播过程中多次运用了Benoit的形象修复策略, 以下逐个进行分析:

(一) 否认

1. 直接否认

面对危机, 修正药业的第一反应便是否认。毒胶囊事件发生后, 4月15日, 修正集团董事长修涞贵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声称他们家的胶囊“经过检验是完全合格的, 没有发现铬超标。”这一说法直接否认了修正药业与危机事件相关。但形象修复理论主张, 公众对责任的看法比事件本身更重要。危机发生后, 只要大众认为企业该负责, 不管真实情况如何, 企业都应首先迅速采取行动承担责任, 将对企业形象的损害降到最低。既然胶囊已经权威机构检测出问题, 又被媒体揭露, 修正药业首先应向公众道歉, 表明自己诚恳的态度, 然后再多方求证新闻报道是否属实。若报道属实, 由于第一时间表示歉意, 勇于担当, 至少会缓解公众的不满情绪;若不属实, 则更是掌握了主动权, 可以作为“虚假新闻”的受害者捍卫自己的正当权益。

修涞贵还表示, 要将胶囊留样送至第三方机构进行检测, 但检测结果迟迟未在约定时间公布, 被媒体指责为“食言”, 暴露出修正药业缺乏与媒体沟通的诚意, 反而进一步使自己形象受损。

2. 转移指责

毒胶囊事件初期, 修正药业在4月16日一天之内发布了两起声明。第一份声明称, 公司第一时间组织了安全检查小组, 对相关产品质量复查, 积极配合国家相关监管部门复查, 并承诺如果检验出有任何质量问题, 公司愿意接受国家机关的任何处理。但随后修正药业发出了第二份声明, 将“如果检验出有任何质量问题”等语句删除, 变为“羚羊感冒胶囊所选择的空心胶囊生产企业是资质齐全、符合国家标准的正规企业, 针对复检结果, 我们将保留依法追究相关供应商责任的权力。”[11]修正药业更换声明背后的动机备受公众质疑, 认为其试图将责任转移到空心胶囊供应商头上。但“上了供应商的当”并不能使药企本身免责, 保证药品辅料的质量, 也是企业不可推卸的责任。4月17日, 央视《新闻1+1》节目著名记者张泉灵就针对这份“官方声明”指责其“不道歉”且推卸责任。如此一来, 修正的形象再次因自己的不当行为受损。

(二) 规避责任

在应对此次危机事件过程中, 修正药业还采取了规避责任策略中无力控制的子策略。修正药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央视送检的批号生产日期在新国标实施前, 此前铬元素含量并未纳入检测范围, “央视报道有所失实”。[12]这一说法其实在暗示修正药业并非有意不遵守行业标准, 检测出铬超标责任并不在己方。但修正药业忽略了一个事实:即便铬元素含量之前并未纳入检测范围, 并不意味着药品制造商可以为降低成本而置人民生命健康安全于不顾, 生产、销售毒胶囊, 这不是一个标榜做“良心药、放心药”的企业应该有的行为。所以修正药业的这种做法非但没有减少消费者的敌意, 反而激起他们更强烈的谴责。

(三) 纠正行为

当企业的失当行为属实时, 需要纠正行为策略来修复形象。4月19日, 修正药业通过官网发布“关于疑似铬超标羚羊感冒胶囊处理进程的通告”, 称已经召回199件疑似铬超标羚羊感冒胶囊, 还表示计划在未来2年内, 投资3亿元自建胶囊生产企业, 保证消费者的用药安全。但后经记者证实, 自建胶囊厂的计划实际上早已列入了通化市政府的日程。4月22日, 修正药业宣布召回所有胶囊剂产品。但后有媒体爆料, 各地并未销毁问题胶囊而只是“封存待检”, 心存侥幸, 试图翻盘。5月2日, 修正将召回的所有不合格胶囊产品约14万盒集中焚烧销毁, 是第一家正式宣布实施焚烧销毁问题胶囊产品的毒胶囊涉事企业。不过网友还是质疑, 修正药业此次销毁的药品价值不足其总销售量的百分之一, “明显没有诚意”。

一系列纠正行为的实施, 说明修正药业开始意识到面对事实, 否认和规避已经无助于解决问题, 改正过错才是明智之举。但这些整改措施明显力度不够且有敷衍之嫌。网友的反应说明药品安全问题敏感而严重, 卷入危机的企业短期内要重获公众的信任是很困难的。

(四) 表达歉意

企业面对危机事件, 无论及时与否, 主动或被迫, 道歉都是必不可少的策略。通过表达歉意, 争取公众原谅, 尽量减小形象损失。从4月15日事发到4月19日, 修正药业面临各方压力, 终于在召回药品声明中向公众道歉, 后又在销毁药品的声明中再次向消费者致歉。虽然修正的致歉姗姗来迟从而陷自己于被动境地, 但至少向消费者表明了态度, 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修复自身形象。

五、结论

本文通过对修正药业在“毒胶囊事件”中采用的形象修复策略进行分析, 认为我国企业在危机传播中公关意识薄弱, 对形象修复理论的运用尚不成熟, 不能在适当的时机选用适当的策略进行形象修复, 导致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产生反作用。因此, 系统深入地把握并合理运用形象修复策略将是我国广大企业未来努力的方向, 从而在危机发生时能更好地修复受损的形象, 尽可能减少企业损失。

参考文献

[1]蒋蓉.近年来我国危机传播的研究及其反思[J].东南传播, 2010 (7) .

[2]吴宜蓁.危机传播:公共关系与语艺观点的理论与实证[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5:3.

[3]褚建勋, 汤书昆.复杂的危机传播——危机传播研究的理论述评[A].第四届亚太地区媒体与科技和社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 2004.

[4]吴小冰.近年来危机传播之研究综述[J].广告大观 (理论版) , 2009 (3) .

[5]Benoit, W.L.Image repair discourse and crisis communica-tion[J].Public Relations Review, 1997 (23) :177-186.

[6]陈雅琼.明胶作为药用辅料存监管漏洞五大标准被视若无睹[N].证券日报, 2012-04-17 (14) .

[7]刘夏.修正药业:已销毁14万盒胶囊[N].新京报, 2012-05-03 (33) .

[8]徐晓华, 傅立波.资金链存在断裂危险, 修正药业前途未卜[EB/OL] (.2012-05-23) [2012-06-25].http://health.peo-ple.com.cn/GB/17964277.html.

[9]司马岩.修正药业销毁问题胶囊行政监管效力不如舆论监督[N].中华工商时报, 2012-05-10 (7) .

[10]马建忠, 陈婷.修正药业全线产品北京招标遭“劝退”[EB/OL]. (2010-05-10) [2012-06-25].http://gcontent.oeeee.com/4/92/492ac8e3c1194431/Blog/fb7/5220d0.html.

[11]陈雅琼.修正药业董事长食言“毒胶囊”检验结果未能如期公布[N].证券日报, 2012-04-19 (16) .

毒胶囊 篇8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气血双补胶囊,化疗,吉西他滨,顺铂

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是全国肺癌高发地区,化疗作为目前治疗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已广泛运用于全国各地,同时化疗所引起的毒副反应亦是临床医生需要面对的问题。运用中医中药来应对化疗所引起的各种毒副作用已成为国内中医肿瘤临床工作中的热点。2011年笔者代表上海市中医医院肿瘤科医疗技术支援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中医医院,当地缺医少药,如何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现有的医疗资源来改善肿瘤化疗患者的疗效和生活质量成了这次医疗支援活动的主要工作内容。本研究运用个旧市中医医院的气血双补胶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不良反应,在提高生活质量、增强疗效、改善症状等方面均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3月于云南省个旧市中医医院肿瘤科就诊的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70例,在取得患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采用单盲、随机、对照方法进行研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在治疗组中,男23例,女12例;平均年龄60.5岁;全部病例均经过病理组织学诊断,其中,肺腺癌21例,肺鳞癌14例。在对照组中,男22例,女13例;平均年龄58.7岁;全部病例均经过病理组织学诊断,其中,肺腺癌20例,肺鳞癌1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理诊断及卡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纳入标准

1.2.1 肺癌西医诊断标准

按《中国常见肿瘤诊治规范》的临床诊断标准。

1.2.2 纳入标准

(1)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中医医院2011年10月~2012年3月门诊肿瘤患者,既往术后病理组织学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有可测量病灶的患者。(2)年龄20~80岁。(3)体力状况评分KPS≥80分,预计生存期大于3个月。(4)无明显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5)白细胞≥4.0×109个/L,绝对粒细胞计数≥2.0×109个/L,血红蛋白≥10 g/L,总胆红素≤30μmol/L,谷丙转氨酶≤40.0 U/L,谷草转氨酶≤40 U/L,肌酐≤130 mg/dL,尿素氮≤7.14 mmol/L。

1.2.3 排除标准

(1)不符合纳入标准者。(2)对化疗药物过敏者。(3)患者有未控制的感染或严重的内科疾病者。(4)有肿瘤侵犯脑部并未得到有效控制者。(5)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判断者。

1.3 治疗方法

每位患者至少完成2周期化疗,化疗方案为第1天使用吉西他滨每次1000 mg/m2联合顺铂75 mg/m2静脉滴注,每3周重复1次。3周为1个周期。治疗组于化疗前1周开始口服气血双补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持续8周。对照组单采用化疗。两组均于第1个疗程化疗前1 d及其后每周复查1次血细胞分析,共行8次。每21天为1个化疗周期,连用2个周期,在第3次化疗前1~2 d进行疗效评价。在白细胞低于3.0×109个/L时,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皮下注射100μg,每日1次,连续使用至白细胞恢复正常。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生存质量以KPS评分标准在治疗前后评分,凡在疗程结束后评分比治疗前增加10分以上者为改善,变化在10分以内为稳定,减少10分以上为减退[1]。疗效标准:疗效评价按WTO客观疗效评定标准判断分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无变化(NC)、进展(PD)4种情况,CR+PR为有效率(RR)[2]。化疗前后各项血液指标的均值及血液细胞下降的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整理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KPS评分改善稳定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89,P=0.004)。见表1。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43,P=0.462)。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8.289,*P=0.004

注:CR:完全缓解;PR:部分缓解;NC:无变化;PD:进展

2.3 两组血液细胞下降率比较

治疗组白细胞下降率为31.4%,对照组白细胞下降率为48.6%,治疗组较对照组减少白细胞下降有优势,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红蛋白下降率为11.4%,对照组血红蛋白下降率为3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小板下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血液细胞检测均值的比较

治疗组化疗前血红蛋白均值为(103.18±4.10)g/L,化疗后为(107.43±21.68)g/L;对照组化疗前血红蛋白均值为(103.50±10.51)g/L,化疗后为(76.03±16.93)g/L。化疗后治疗组的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白细胞和血小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化疗有效率可以达到约30%[3,4],但因为骨髓抑制而影响化疗的情况无法避免,也进一步增加了因免疫功能降低而引发的感染。云南省个旧市是全国肺癌高发地区,但由于地理因素的影响当地患者的经济水平偏低,大部分患者对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价格难以承受。笔者根据当地中医医院现有的气血双补胶囊价格低、效果好的特点,扩展应用于肿瘤化疗患者的中医辅助治疗,以达到预防和减轻骨髓抑制的作用。实验证明气血双补胶囊在不影响患者化疗疗效的情况下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提高血红蛋白水平并对患者的白细胞水平有积极影响,从而使患者能顺利并且减轻痛苦的完成化疗治疗。

气血双补胶囊的主要成分为紫河车、当归、黄芪、党参、熟地等,有补肾益精、养血益气功效。紫河车为血肉有情之品,历代本草均记载其有养血补气、温肾填精的功效,现代医学也认为紫河车能治疗贫血和白细胞减少症[5]。临床上运用紫河车治疗贫血较为广泛,卢素琳等[6]运用动物实验证实紫河车对小鼠化疗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有明显的治疗作用。邓国伟等[7]运用当归、黄芪和紫河车粉治疗肾性贫血患者取得良好疗效。陈国新等[8]运用以紫河车、当归、党参及黄芪为主的协定方治疗贫血患者有效率达到94.2%。在肿瘤化疗方面任光友[9]用动物实验的方法证实紫河车对于化疗引起的白细胞降级有防治作用。由于西医的快速发展对于贫血治疗疗效的不断提高,近年来运用紫河车等中药治疗化疗性贫血的实验、研究及文献相当少,但是对于中国大部分西部不发达地区,运用中医的传统优势对于肿瘤化疗患者的治疗应该会有广大的前景。

本次实验采用气血双补胶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治疗组在改善生活质量、改善疗效、减轻骨髓抑制及提高血红蛋白平均水平方面优于单纯化疗组。说明气血双补胶囊对于预防和改善化疗副作用方面有积极的作用。气血双补胶囊可以为经济落后的边远地区的肿瘤化疗患者提供更廉价并且疗效可能的中医肿瘤辅助治疗,并且希望能有更多的符合医疗条件较差地区的中医治疗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燕,石远凯.临床肿瘤内科手册[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39-242.

[2]Therasse P,Arbuck SG,Eisenhauer EA,et al.New guidelines to eval-uate the response to treatment in solid tumors[J].JNCI,2000,92:205-216.

[3]Schiller JH,Harrington D,Belani CP,et al.Comparison of four chemother-apy regimens for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J].N Engl J Med,2002,346(2):92-98.

[4]符炜,顾丽梅,钱屹崟,等.厄洛替尼单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J].实用老年医学,2010,24(5):425-427.

[5]《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866.

[6]卢素琳,夏曙华,王荔平,等.紫河车养血作用的实验研究[J].贵阳医学院学报,1998,11:24-26.

[7]邓国伟,英振,关山,等.黄芪合当归胎盘粉并用治疗肾性贫血22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7):37.

[8]陈国新,陈力,高鸣.中西结合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7,29(10):44.

毒胶囊 篇9

关键词:社会责任,累计超额收益

一、概述

国外对于社会责任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 国内的多数文章还停留在理论研究上, 相关实证研究较少, 本文将有助于丰富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证研究。石磊, 魏玖长, 赵定涛 (2010) 分析评估了汶川地震后我国沪深257家A股上市公司的捐赠行为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认为上市公司的灾难捐赠行为会对股票市场产生负面影响。蒲吓剑 (2009) 以汶川地震中万科遭遇的“赈灾门”事件为研究对象, 发现消极的社会责任行为对股票价格有负面的影响。本文较之以前研究的不同点在于:选择医药行业为样本, 避免了因行业差异而可能带来的影响, 同时也可以探究投资者对于医药企业社会责任的态度。

二、研究设计

(一) 研究假设

本文根据有效市场假说理论, 假设我国股票市场是弱式有效的, 此时投资者可从公共信息和私人资料中获取超额利润。其次根据信号传递理论, 毒胶囊事件的曝光可被当作是利空消息, 会导致股票价格下跌。据此提出以下假设:毒胶囊事件会对医药行业产生负面的市场反应。

(二) 样本选取

本文以2012年沪深A股医药制造业内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 剔除ST、暂停上市等公司, 以及事件窗口内缺乏数据的公司, 最终得到21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其中检测出问题胶囊的公司有一家, 通化金马 (000766) 。

(三) 研究方法

本文将2012年4月15日央视节目曝光某些企业用皮革废料制成药用胶囊的当天为事件日, 但由于该天为周末, 故将其顺延至2012年4月16日, 定为第“0”天。本文选择[-20, 20]为事件窗口, 同时选取[-120, -21]为估计期。本文使用的数据主要来自国泰安数据库, 相关数据处理采用Excel与SPSS 19.0统计软件。

本文将采用市场模型来计算股票的累计超额收益CAR, 用来衡量股票市场的反应, 最后检验CAR[t1, t2]与0的差异。如果检验结果显著, 则说明该事件对股价影响显著, 否则说明该事件对公司股价影响并不显著, 或者说影响没有通过证券市场反映出来。

三、实证分析

图1表明毒胶囊事件前后出现了负面的市场反应, 行业CAR下跌, 之后又开始大幅升高。表1是对研究样本在[-20, 20]窗口期内对CAR进行的T检验, 以显示上述结果的统计学意义。

表1表明事件日前后累计超额收益没有发生显著变动, 而在事件日前第17天, 前第8天, 后第18天, 后第20天有显著变动, 这与图1相符。这说明事件日前信息存在提前泄露的可能性, 股票市场对该信息做出了提前反应。由于研究样本的21家上市公司中20家为未涉及毒胶囊事件的企业, 事件日后第20天CAR显著为正, 表明投资者对未涉及毒胶囊事件的企业是肯定的。

四、研究结论

毒胶囊 篇10

●旧皮鞋做老酸奶子虚乌有

●合理食用三价铬对人体有益

●国外明胶也是用制革厂和屠宰场下脚料生产的

1、现在关于旧皮鞋做“老酸奶”和药用胶囊是人们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 各大媒体都在争相报道,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自从所谓的旧皮鞋制“老酸奶”以及工业明胶制药用胶囊事件曝光以后, 作为行业内人, 我密切关注媒体报道和社会舆论, 发现很多新闻缺乏职业精神, 为吸引眼球, 迎合舆论, 违背科学, 违背事实, 失之偏颇。其中先后有十几家国内外媒体采访了我, 个别媒体报道出来后也有“各取所需, 不乏疏漏失真现象”。因此, 我希望我们此次谈话内容成稿以后, 由我过目后再作发表。

2、什么是明胶?制备明胶的主要原料是什么?

明胶是胶原蛋白经水解后形成的胶体产物。胶原蛋白存在于动物的皮层、骨骼和肌腱中。国内外制取明胶是以制革厂、裘皮厂和屠宰场的下脚料 (生皮下脚料、蓝湿皮下脚料及屠宰场的骨骼) 为原料的。制革厂下脚料包括鞣制前下脚料和鞣制后下脚料。前者经过洗涤剂、强碱、强酸等处理, 呈现白色, 又称为白皮下脚料;后者一般为蓝色, 又称蓝皮下脚料, 如片皮、修边产生的余料, 削匀产生的革屑以及磨革的革灰。蓝皮下脚料经过铬盐鞣制, 都含有铬元素, 主要是三价铬, 有些含有微量的六价格, 六价铬对人体是有害的, 因此蓝皮下脚料不能用于生产食用明胶, 只能生产工业明胶。而白皮下脚料未经过鞣制, 不含铬, 工业明胶和食用明胶均可生产。当然, 蓝皮下脚料经过严格的脱铬处理, 也可以生产食用明胶, 即使不经脱铬处理生产出的明胶, 只要铬含量合理, 从理论上也是可以食用的, 但为了避嫌和防止无良企业钻空子, 我国规定蓝皮下脚料不可做食用明胶。

3、工业明胶与食用明胶的区别?

工业明胶无论白皮或蓝皮下脚料均可制得, 而食用明胶只能由生皮下脚料制造;对于食用明胶有一个检查标准, 二氧化硫含量不得高于0.015%, 砷含量不得高于0.0002%, 重金属 (铅、铬等) 含量不得高于0.005%, 而工业明胶则没有这方面的规定;工业明胶用途非常广泛, 主要用来做胶黏剂 (例如纸箱、三合板和木工粘合剂) 、纸张施胶剂 (主要用来增加纸张硬度、光亮度, 改善纸张外观) 、絮凝剂 (应用在采矿、选矿和废水处理中) , 另外纱布、砂纸、火柴都必须用工业明胶, 就连我们天天使用的钞票, 从造纸到油墨印刷都离不开工业明胶;而食用明胶主要用来增加食品粘度、稠度、光亮度和弹性, 提高乳状食品的稳定性, 改善食品的口感等, 冰淇淋、蛋糕、奶粉、香肠、果冻生产中经常用到。值得指出的是明胶是蛋白质产物, 将食用明胶加入到食品中, 可以提高其营养价值。中医常用的“阿胶”, 就是明胶的一种。

4、皮革下脚料有什么用途?

生皮只有总重量的30%~40%制成了皮革, 其余的60%~70%, 一部分溶于水排放出去, 大部分则成为固体废弃物, 又称为下脚料。除了脂肪和肉膜以外, 下脚料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胶原蛋白。皮革下脚料一般用来生产明胶和再生革。无论国内还是国外, 皮革下脚料都是生产明胶的主要原料, 有些媒体称“不法厂商用皮革下脚料制造食用明胶”,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无论在哪个国家, 食用明胶都是用制革厂和屠宰场下脚料制造的。

除了生产明胶以外, 白皮下脚料可以直接作饲料, 常用于养貂、狐;或将下脚料水解成粗蛋白用作畜、禽饲料添加剂;或精制成牛奶、奶粉、食品、饮料的添加剂以增加其营养;甚至可以进一步精制成为保湿性的化妆品, 如面乳、发乳、发胶等, 尤其是面乳, 除了保湿外, 还有良好的防皱功能。蓝皮下脚料如果彻底脱去铬盐, 可以当成白皮下脚料, 制成供人类和动物食用的营养品以及化妆品。目前为避免嫌疑, 工厂一般制成再生革、纤维革、以及非食用的化工材料。最近我的硕士、博士生用废革屑制成皮革脱脂剂, 直接用于制革或毛皮生产, 为大量利用下脚料开辟了新途径。

5、旧皮鞋能不能做“老酸奶”和药用胶囊?

明胶是由胶原蛋白水解而成的, 而生皮中胶原蛋白含量约占干物质的97%, 因此皮革是制明胶的主要原料。皮鞋中只有鞋帮的外层是由皮革做的, 约占皮鞋总重量的30%。另外, 这些皮革经过加脂、染色、涂饰等工序处理, 内部含有染料、油脂等化工材料, 表面有厚厚的涂饰层 (又称皮革漆) , 它们都是合成材料, 不能用于制明胶。要想将鞋帮外层制成明胶, 必须将涂料、染料和油脂脱去, 去除工艺非常复杂, 成本较高, 而且制出来的明胶质量很差。因此, 从理论上说, 旧皮鞋鞋帮外层可以制造明胶, 但从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上来说是不值得的, 其成本比普通食用明胶要高得多。而制革厂的皮革下脚料非常便宜, 蓝湿皮下脚料每吨才100~300元, 不用处理即可直接制胶, 因此, 用皮鞋来做明胶是不划算的。我从事皮革和蛋白质研究30多年了, 至今没见过用皮鞋生产明胶的实例。

举一个夸张的例子, 种植大白菜完全可以用地球上一般的土壤, 没有必要用火星土壤来冒充地球土壤, 火星土壤对种植大白菜来说一是质量差, 二是成本高。因此提醒新闻媒体的朋友们注意, 旧皮鞋生产老酸奶是子虚乌有的, 全世界举不出一个实例。

6、铬这种金属元素对人体有害吗?

铬, 人们听起来都比较陌生, 实际上我们的生活天天都离不开铬, 比如, 做饭用的饭锅、饭勺、钥匙环、皮带扣等。所有的不锈钢和所有的电镀层都是由铬 (和少量镍) 做成的, 并没有人反映它有什么毒害。除了不稳定的二价铬外, 常见的铬分三种价态, 第一种是零价铬, 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不锈钢和电镀材料。第二种是六价铬, 这种价态的铬的水溶液呈橙黄色, 通常称为红矾, 六价铬是有剧毒的强氧化剂, 具有腐蚀性, 一般用来配制电镀液和化工中常用的洗液。六价铬主要对人体的呼吸道和消化道有刺激, 成人口服六价铬超过1.5 g就会致死。第三种是三价铬, 因其离子水溶液呈蓝色, 又称蓝矾, 主要用来制革和生产颜料。只有三价铬有鞣性, 六价铬不但没有鞣性, 对皮革还有破坏作用, 因此制革工厂只用三价铬而不用六价铬。由于具备特殊的生理功能, 三价铬也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 人体每日的需求量约为0.06~0.36 mg, 三价铬的缺乏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因此美国生产的中老年维生素, 如我国市场销售“善存”、“施尔康”等, 都含有三价铬。我国是个贫铬国家, 适当补充三价铬对维持人体正常耐糖因子的平衡、减少糖尿病的患病几率大有益处。除了防治糖尿病, 三价铬能减少胆固醇在动脉壁上的附着, 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三价铬能调节人体多方面的生理代谢, 在修复肿瘤破坏的组织, 阻止癌细胞蔓延等方面效果十分明显;此外三价铬对抑制眼睛晶状体变形, 减少儿童近视眼发生均有良好作用。然而过多的摄入三价铬, 可能会对人体造成累积损害, 但是尚无临床病例证。

7、“毒胶囊”到底对人体有哪些毒害?

至今为止, 尚未发现毒胶囊危害人体健康的临床病例的报道, 但是不可不防。如果毒胶囊含有超量的六价铬, 就会有损身体健康。如果仅仅含有适量的三价铬, 病菌和其它有害元素都在规定范围内, 这种“毒胶囊”则对人体是有益的。卫生部有专家说每天服用6粒含铬胶囊对人体不会造成危害, 遭到了媒体群起而攻之, 我认为他说的没错。要我说每天吃50粒三价铬含量合理的“毒胶囊”对人体大大有益——尤其是对糖尿病的防治。

六价铬虽然有毒害, 但是也存在一个量的问题, 食品中含有极微量的六价铬对人体不会造成危害, 就好像大肠杆菌一样, 在标准规定允许范围内 (每升水含有不高于3个大肠杆菌, 汽水、果汁每升不高于50个) 还是安全的。

8、怎么会发生工业明胶制老酸奶和药用胶囊这种不法现象?怎样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

发生工业明胶做食用明胶用这种现象, 我认为主要的发生原因有三条:

第一, 为了谋取利益, 制胶或以明胶为原料的企业忘记自己的责任, 利欲熏心, 知法违法。我计算了一下, 胶囊工厂采用工业胶囊生产药用胶囊, 每粒多赚0.4分钱。为了蝇头小利铤而走险, 这样的企业还有什么责任感和义务感?第二, 政府监控不严, 有法不依, 执法不严, 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为了提高地方GDP, 容忍企业采用违规的、有害的材料。只要上面不追究, 媒体不曝光, 政府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第三, 社会整体道德水平下降。

针对这种情况, 政府应当加大监管力度, 对公然违法的企业毫不留情, 对已经构成犯罪的企业领导要绳之以法;加强宣传力度, 重视舆论监督, 将违规企业淹没于全民监督的海洋中。同时要加大力度宣传关于铬的科学常识, 加大力度保护守法的用铬企业——如制革厂、毛皮厂以及守法的明胶厂等。

9、当前发生的工业明胶案, 与明胶厂和皮革厂有何种关系?

我认为我国当前发生的工业明胶生产老酸奶和药用胶囊的现象, 主要责任在于食品厂和胶囊生产厂, 而不在明胶厂。除非明胶厂明知购买者有非法用途, 仍将工业明胶当做食用明胶卖出去——明知故卖, 这样才是明胶厂的错。所以我们不能被媒体舆论牵着鼻子走, 人云亦云, 一刀切, 跟风行事。同时主要责任更不在制革厂, 皮革下脚料大部分是由蛋白质构成, 蛋白质既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 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我国提倡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 皮革下脚料的利用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10、有些地方对明胶厂实行强制关闭政策, 你有什么看法?

我认为这是极端错误的, 表面上看地方政府执法态度很坚决, 实际上是在掩盖其监管不力, 行政不作为的过错。就像过去一些地方政府为发展经济招商引资, 建了制革工厂, 一听上级说制革污染环境, 就不管三七二十一, 将制革厂全部关闭。这种大轰大嗡, 搞一风吹、运动式的执法实际上是文革作风的残余。关了制革厂, 人们怎么穿皮鞋, 皮衣?目前, 对待明胶厂又采用了这一套貌似极左的老办法, 明胶厂都关闭了, 药品胶囊、照像和电影的胶卷、酸奶、火腿肠、糕点、食品的原料都从国外进口?但是从外国进口的明胶也都是用制革厂、屠宰场下脚料制造的!再说关了明胶厂, 制革厂、屠宰场的下脚料怎么利用?难道将下脚料都出口到国外?由国外加工成明胶再进口进来?中国还搞不搞循环经济?还搞不搞可持续发展?

11、有些地方政府把制革厂的蓝皮下脚料当危险废弃物对待, 要求运送至危废处理中心去处理, 你认为这有必要吗?

蓝皮下脚料基本不含六价铬, 或含极微量的六价铬, 对人体基本无害, 与铬矿渣, 电镀废液不同, 从科学上讲不属危险废弃物, 而是一种极易利用的蛋白质资源。如果削匀革屑之类的下脚料也定作危险废弃物的话, 不但造成资源浪费, 而且严重的增加了制革厂的负担, 除远距离的高额运费外, 每吨要多付2000~6000元处理费。以此类推, 皮鞋厂、皮衣厂、皮具厂、裘皮厂下脚料的性质与制革厂的蓝皮下脚料一样, 本来是再生革的基本原料, 难道都要送到危废处理厂去?我认为应该从实际出发, 区别对待。

谁该为“毒胶囊”引咎辞职? 篇11

更令人失望的是,几乎所有的食品、药品质量问题,都由媒体曝出,作为监管者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总是等媒体发现问题后,再出来扮演“执法者”,“责令”有关部门“严肃查处”。在被曝使用“毒胶囊”之后,修正药业第一个反应是喊冤,说自己也是“受害者”。恐怕,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觉得自己冤——受媒体所害,让人发现他们不尽责。

食品毒害事件层出不穷——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地沟油事件——不知道还有什么是安全的。安全的当然有,不少权势部门和大型国企、国家体制中的运动员,都有“特供”渠道,自己种自己吃。这只能说明,他们知道“外面的东西不安全”。

老百姓只能吃“外面的东西”,所以他们也该知道“老百姓吃的不安全”。但食品药品安全通常只在媒体曝光后才引起关注,而且,没有曝光的是不是就安全,谁也保证不了,这就让没有“特供”的普通人,人人自危。

修正药业一个月投放3亿多元广告,其口号“良心药、放心药”尽人皆知,但媒体曝光后人们才发现,他们不仅不让人放心,也没有良心。如果这种年销售额100多亿元的企业、以“良心”和“放心”标榜自己的企业,都做不到安全,那么,还有谁可以相信?

喝牛奶,蒙牛和伊利这种最大的奶厂会往牛奶里放三聚氰胺;吃猪肉,双汇这样最大的肉厂会往肉里打瘦肉精;吃药,修正、通化金马这样的大药厂会使用废皮革做出的毒胶囊。有经济学家曾经说,企业的责任越大规模也就越大。但中国颇具规模的大厂家,无视社会责任却还能生存得不错,经济学家的逻辑出了什么问题吗?

通常,不法企业家面临三种风险。第一是法律风险,欺诈消费者的行为被监管部门发现,轻则承担经济处罚,重则有刑事责任;第二是商业风险,一旦失信于消费者,产品无人问津企业破产;第三是良心(信仰)风险,做了坏事以后不能上天堂,而要下地狱。

但是,这对中国企业家来说,都不能称之为风险。上天堂还是下地狱?省省吧,我们信仰的是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这个世界上既没有天堂也没有地狱,有钱就可以享受天堂一样的生活,赚钱就是天堂。失信于消费者会卖不出去产品?会破产?这在国内鲜有先例,蒙牛多次出质量问题,去年销售额还是创下378亿元的新高。双汇在去年出现瘦肉精问题后,销售额同样也是创下376亿元的新高。

不能说消费者过于善良,也不能说人们不珍惜生命,在食品安全问题成为社会普遍问题时,消费者并没有更多选择,如果大厂家都有质量问题,小厂家就更不值得信任。而且很多老百姓会认为,出了问题的厂家反而会认真对待质量,风险反而更少。

经济学中有个“劣币驱逐良币”定律。1858年英国经济学家亨利·麦克劳德发现,市场中成色外观好的金币会被人们收藏起来,而缺斤短两的金币会充斥市场,因为“好钱”和“坏钱”具备同等价值时,人们倾向于使用“坏钱”而收藏“好钱”,致使“坏钱”横行。

同理,当坏企业和好企业获得同等回报时,人们都会经营坏企业。修正药业、通化金马、双汇发展、蒙牛乳业,这些曾经不错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其经营者发现干些不法勾当可以增加企业利润,而且不会受到监管部门的责罚,这“激励”着他们逐渐变成坏企业。

有人算过一笔账,通化金马被曝光的“毒胶囊”只有1091万元销售收入(占其主营业务收入的6%),创利852万元,毛利率78%。而使用“毒胶囊”作为药品包装,为企业节省的成本微不足道。为何公司愿冒如此大风险,来赚取蝇头小利呢?只能说明,公司认为问题不会被监管部门发现(事实上很多问题也确实不是监管部门发现的),而且即使被媒体曝光,也不会影响企业的销售(双汇、蒙牛的先例早已证明了这点)。

人们都以为,昧着良心赚钱,是件高风险高回报的买卖。但事实上,哪怕“昧心钱”仅是微利,企业也愿意赚;企业即使有暴利,也不愿为良心和责任多付出一分成本。在这种驱动力下,民族工业要想在世界经济中获得认可,真是遥不可及。

如果“良心”只是拿来忽悠消费者的,如果消费者又在一个遍地皆毒的环境下无从选择,那么,政府监管部门,就是保护消费者的最后一道门槛。但这一道门槛却形同虚设,出了问题没人感到抱歉、没人向民众谢罪、没人引咎辞职。更关键的是,没有民众觉得他们该道歉、谢罪、辞职——没有民众监督的底线,就不会有政府监管的责任底线,也就更别指望企业有良心的底线了。

毒胶囊 篇12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

将2012年4月-2014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0例晚期结肠癌患者纳入研究,纳入标准:1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确诊为结肠癌;2病理分期Ⅲ-Ⅳ期;3符合化疗指征;4告知风险后取得知情同意。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养正消积胶囊联合FOLFOX化疗,男31例,女14例;年龄40~76岁, 平均(67.23±7.82)岁;病理分型:低分化腺癌20例, 中分化腺癌9例,黏液腺癌7例,管状腺癌5例,印戒细胞癌4例;并发肝转移15例,肺转移10例,淋巴结转移2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FOLFOX化疗,男29例,女16例;年龄45~76岁,平均(67.96±7.26) 岁;病理分型:低分化腺癌22例,中分化腺癌8例, 黏液腺癌6例,管状腺癌4例,印戒细胞癌5例;并发肝转移14例,肺转移9例,淋巴结转移2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及转移情况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FOLFOX化疗方法,方法如下: 奥沙利铂85 mg/m2、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静脉滴注,第1天;亚叶酸钙200 mg/m2、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第1天;5- 氟脲嘧啶(5-FU)400 mg/m2、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第1天。14 d为1个治疗周期,共治疗8个周期。 观察组患者在FOLFOX化疗的基础上给予养正消积胶囊(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Z20040095)口服,每次4粒、每日3次, 14 d为1个治疗周期,共治疗8个周期。

1.3观察指标

1.3.1营养状况指标治疗后8周时,采集外周血检测血清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清蛋白(albu- min,Alb),同时测量上臂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riceps skin-fold(thickness),TSF]、上臂围(mid-upper arm circumference,MAC)、上臂肌围(mid-arm muscle circumference,MAMC)。

1.3.2免疫功能治疗后8周时,采集外周血后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体液免疫指标Ig A、Ig G及Ig M,通过流式细胞法检测CD3+、CD4+及CD8+T细胞比例。

1.3.3生活质量治疗后8周时,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从物质生活维度、躯体健康维度、心理健康维度、社会功能维度4个方面评价生活质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录入和分析数据,血清学指标、人体测量学指标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清学指标及人体测量学指标

治疗后4周时,观察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和清蛋白含量、上臂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以及上臂肌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1。

2.2免疫功能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D3+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CD4+含量以及Ig G、Ig A及Ig M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D8+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2。

2.3生活质量情况

治疗后,观察组物质生活维度、躯体健康维主工、心理健康维度及社会功能维度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3。

3讨论

传统医学理论认为,经脉与络脉共同构成了正常机体的脉络系统,而恶性肿瘤的发生以及化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经络受损、痰浊血瘀有关。因此,恶性肿瘤的中医治疗应以“通络”为原则[2]。养正消积胶囊是根据络病理论而制成的新型抗肿瘤中药,具有扶助正气、益气通络、复气和络、散瘀除热的功效[3]。该胶囊中的人参、黄芪具有补脾胃之气的功效,灵芝、绞股蓝具有益气固本养阴的作用[4],茯苓、 白术具有健脾补气养胃的作用,鸡内金能够和胃消积,女贞子能够陪本益肾、滋养中土之气,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蛇莓和白英具有清热解毒祛瘀的作用,茵陈能够清热祛湿,徐长卿能够祛风止痛[5]。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养正消积胶囊能够保护正常细胞功能免受化疗药物的损伤,在恶性肿瘤的化疗过程中起到减毒作用[6]。

近年来,在肝癌、肺癌及胃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化疗过程中,均有研究对养正消积胶囊的积极应用价值进行了报道,研究者认为养正消积胶囊有助于减轻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和营养状态[7]。在本研究中,笔者给予晚期结肠癌化疗患者养正消积胶囊进行治疗,并对该药物的减毒作用进行了分析。化疗药物最常见的毒副作用表现为剧烈的消化道反应,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出现呕吐、腹泻,并伴随食欲下降,这将直接影响结肠癌患者的营养状况[8]。为了评价养正消积胶囊的减毒作用,笔者首先从血清学指标和体质学指标2个方面分析了机体营养状况,由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清蛋白、 前蛋白含量以及上臂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 上臂肌围均高于对照组。这就说明养正消积胶囊有助于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

化疗药物所造成的细胞毒性不仅会影响机体的营养状况,还会持续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处于抑制状态[9]。免疫球蛋白是参与体液免疫反应的重要分子,包括Ig G、Ig A和Ig M均是体内重要的免疫球蛋白,其含量可以反应体液免疫功能[10];CD4+和CD8+是重要的T细胞亚群,参与细胞免疫反应,CD4+属于辅助性T细胞、 CD8+属于抑制性T细胞,两者可以反应细胞免疫功能[11]。在本研究中,通过分析患者的免疫功能可知,观察组患者的CD4+含量以及Ig G、Ig A和Ig 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含量低于对照组。这就说明养正消积胶囊有助于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此外,笔者还对两组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这就说明养正消积胶囊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

本文研究表明,养正消积胶囊有助于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提高整体生存质量。本文研究的局限性在于样本选择数量较少,观察指标较单一,且缺乏前后对照,更准确的结论有待于大样本、 多中心、多维度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加以证实。

摘要:目的 探讨养正消积胶囊对晚期结肠癌化疗减毒作用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12年4月-2014年5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90例晚期结肠癌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接受养正消积胶囊联合FOLFOX化疗的观察组和接受FOLFOX化疗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后4周时,观察组血红蛋白及清蛋白含量分别为(118.31±13.43)和(43.21±5.75)g/L,上臂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及上臂肌围分别为(1.29±0.21)、(26.95±3.84)及(23.55±3.02)cm,CD4+含量(38.34±5.91),Ig G、Ig A及Ig M分别为(15.58±2.25)、(2.99±0.36)及(1.63±0.20)g/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D8+含量(20.95±3.51),明显低于对照组;物质生活维度、躯体健康维度、心理健康维度及社会功能维度评分分别为(55.15±6.62)、(62.88±7.91)、(65.95±8.13)及(62.52±6.8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养正消积胶囊有助于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提高整体生存质量,是晚期结肠癌化疗时理想的减毒治疗方法。

上一篇:玻璃纤维筋下一篇:厦门PX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