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教学模式

2024-06-11

“1+N”教学模式(共12篇)

“1+N”教学模式 篇1

摘要:在信息大爆炸的当今时代,学生所接触到的知识是以往的数倍,而学校所采用的考核模式却没有很大改变。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独立之初,便努力探索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考核方式,为了适应日益多元化的知识获取途径,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自2013年春季学期起便在全院范围内推行“1+N”考核模式。本文以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为例,介绍了“1+N”考核模式的内涵与实施办法。

关键词:改革,考核模式,“1+N”

应用型人才培养,着重学生的能力与技能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关注知识传授,更加注重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在这种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如何将考核的重点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熟悉程度转向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上并以此为基础建立新的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考核模式, 将对教学改革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进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成立于2003年5月,是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确认的独立学院,2012年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根据教育部26号令要求, 在省教育厅的直接指导和芜湖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安徽工程大学和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创办机电学院。作为一所三本院校,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充分思考了自身的特点与不足, 积极创新改革,提出了“1+N”考核模式。该考核模式兼顾期末考试的标杆考核与日常学习的过程考核, 让期末考试与过程学习处在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之中, 开创了独有的适合自身发展的考核模式。

1.“1+N”考核模式解析

1.1“1+N”的内涵。“1+N”考核模式的分数权重分布为50%(期末考试 )+50%(N项考核总分 )。在“1+N”考核模式中 ,1代表期末考试;N (N≥3) 指的是一学期内除了1之外的考核次数。“1+N”各项仍是以百分制计,N的内容可以是单元测验、章节小结、作业、课堂表现、课外创新活动等。课程最终成绩为两个考核部分的加权成绩,且期末考试卷面成绩不得低于45分N的每一项内容都要坚持客观化以便于考核 ,有详细的过程记录和评分标准, 具体内容和分数分配由代课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性质或专业特点,因时制宜,选择形式多样的、能够较全面地考查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内容。

1.2实施流程 :系部选定实施“1+N”改革的课程 ,并组织任课教师确定课程的详细方案; 系部上报课程实施方案至教务处;教务处审批并下发系部组织实施。

1.3“1+N”考核管理。“1+N”考核是一种创新教学 ,每学期的期中教学检查和期末教学检查中,课程“1+N”考核的实施将作为其中一项重要检查内容,主要考核方面如下:1核对教师报送的“1+N”考核方案与实际执行方案是否一致;2考核教师对“1+N”考核方案的期末考试对待态度,要端正待期末考试的严肃性;3对“N”的客观化与便于执行性进行细致的评测,具体到每一项的内容、执行过程及结果。

由此课程考核模式可见,“1+N”考核模式中,期末考试与平时成绩处于一个动态平衡当中, 兼顾二者的重要性并发挥了二者在学生学习中的督促作用。

2.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工作

经过两年实践,“1+N”考核模式相较于传统考核模式的优点已经得到体现,但是考核模式改革与推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师与学生三方共同努力,现从这三方面分析仍需解决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2.1加大学校支持力度。学校应加强政策扶持 ,包括管理制度建设完善、评教制度改革与奖励制度建设。首先,学院应根据不同专业特点设定相应的“1+N”考核模式,并适时调整,以使制度与现实最大限度的契合,进而发挥出“1+N”考核模式对教学与学习的促进作用。其次,传统的评教制度已经不适用于现有的教学模式,需要学校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进而为教师创建一个公平的评价机制。再次,因实行“1+N”考核模式,增加了教师的日常工作量,学校应适时出台奖励补助政策,让“1+N”考核的工作量与教师的切身利益挂钩 ,调动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2.2加强教师宣传教育与业务培训。“1+N”考核模式与传统的考试模式有较大区别,如何设定“N”的项目及是否合理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责任心与专业素养。若教师在“N”项目设定中仅是敷衍,随意设定几个大众化的项目与评分标准,则将影响整个考核的实施过程。因此,学院需要制定良好的奖励补助政策,增强教师责任心,同时要加强宣传教育,让教师了解考核模式改革的重要性。

2.3加强“1+N”考核模式的严肃性宣传。学生初接触“1+N”考核模式时, 对于大量增加的课程压力会产生相应的抵触心理,而由“1+N”衍生出来的全程监控式教学模式也会使学生无法适应进而逆反。这种情况的出现,其一,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效果。学生因难以跟上课堂节奏而抗拒学习进而对任课教师排斥,最终产生厌学现象;其二,学生将矛盾的关注点转向任课教师,由排斥到抵制,最终对教师产生了非理性的集体评价。这两种现象的产生,都会对教学工作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学校需要在学生中广为宣传“1+N”考核模式的优势所在,让学生充分认可该考核模式。

3.结语

“1+N”考核模式是一种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考核模式 ,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学生技能培养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1+N”教学模式 篇2

我国现行教材基本上不以文体类别编排,而是以“人文主题”和“阅读能力培养”划分为不同的单元,既发挥了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又循序渐进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然而,我们知道不同的文体在阅读的过程中,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学生学习教材文本实质上就是学习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从而形成相应的阅读能力。如果教师教学时聚焦文体特征,“识体而教”,势必能够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让学生更好地得法得能。

对于单篇文章学习而言,文体特征不怎么深刻,而放在一组文章当中比较学习,就深刻得多了。因此,我们主张针对不同文体的教材文本,聚焦文体特征这个“1”不放松,将文体相同且有联系的不同文章放在一起学习,或者将内容相似但文体不同的文章放在一起比较。现行小学教材按照文本的功能价值可以分为“文学作品和实用作品”两大类。“文学作品”又可以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其中寓言、童话、神话等故事可以归为小说一类。“实用作品”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1带N”教学中不同文体的联结点如何选择呢?笔者试以诗歌、散文、童话、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做一阐释。诗歌的文体特征鲜明,分行书写、语言凝练、节律鲜明、意象生动。闻一多先生称诗歌有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小学生所学的儿童诗和格律诗除了画面感强、情感丰富外,侧重点又有不同:儿童诗构思新颖巧妙,想象神奇丰富,语言充满童真童趣。格律诗结构稳定、节奏鲜明,特别讲究平仄和押韵。学习诗歌时,除了通过诵读感受音乐之美、想象联想再现诗歌图景、潜心涵泳诗歌感情外,中高年段可以将认识诗歌文体特点作为带入式阅读的联结点。例如,执教《童年的水墨画》(人教版五下课文)时,可以将《街头》《溪边》《江上》对比阅读,同时带出张继楼《童年的水墨画》中另外三首小诗――《花前》《林中》《树下》,从而真切认识诗歌分行书写、合辙押韵、字斟句酌以及想象神奇的特点。可以说没有“1带N”的比较阅读,儿童对本组诗歌的秘妙就不会体会得那么深刻。散文的类别丰富多样,表现手法各有不同,在王荣生教授看来,散文的.文体特征最难把握。现代散文题材广泛多样,写法不拘一格,作家通过语言文字抒写性灵、张扬个性。细细咂摸,散文也有其共性的文体特征。散文是有“我”之文,淡化故事,形散而神不散。在进行散文教学时,可以将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体会“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作为带入式阅读的联结点。例如,执教《天游峰的扫路人》(苏教版六下课文)时,品味山峰之险、登山之累、老人之乐都要与老人豁达开朗的心性相联系。带入式阅读时,可以引入章武先生的《武夷山人物画――女导游》《武夷山人物画――撑排人》,从而领会本组文章就是通过多种描写刻画人物特点,表达作者对人生所思所想的写作特色。童话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文体,这类文本在教材中占有很大的篇幅,它的文体特征鲜明。童话以幻想为主要表现手法,以故事为主要叙述内容,语言富有儿童情趣和游戏色彩。

在教学童话时,可以将引导孩子感悟人物形象,感受语言风格,培养想象力作为带入式阅读的联结点。例如执教科普童话《水上飞机》(苏教版三下课文)时,引导学生认识科普童话往往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介绍事物的特点。带入式阅读时,可以紧扣“拟人化表达”这一联结点,让学生回忆三年级上册所学的《航天飞机》内容,同时对比阅读说明文版的《水上飞机》一文,感受拟人化表达的情趣和魅力。

教学结课时可以让学生续编童话故事,说一说水上飞机救援遇险渔船时的情景。激活想象力的同时,感受创编童话故事的快乐。说明文文体特征同样鲜明,以介绍事物或者事理为主要目的,以说明为主要表达形式,具有科学准确、通俗易懂的特点。教学时重在培养学生不夸大不缩小、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将学习并恰当运用说明事物的基本方法作为带入式阅读的联结点。例如,教学《埃及的金字塔》(苏教版五下课文)时,着力引导学生了解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的妙处,并能尝试运用这些说明方法介绍某样事物。带入式阅读时,可以引入语文版五下教材《埃及金字塔见闻》,这是一篇游记。

通过比较,学生对说明文文体特征认识也就更加透彻,阅读同类说明文时也就有法可循。小学教材中议论文篇目不多,引导学生对浅易议论文文体特征有初步把握也很有必要,一方面为学生初高中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在生活中学生要发表观点、表达思想的机会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小学议论文基本上采用一事一议的方式,摆事实、讲道理,都属于立论文,没有驳论文。这些议论文观点鲜明,以说服为目的,有比较稳定的结构,包含论点、论证及结论,事例典型、论述严密、说理透彻。教学时,引导学生加深对事理认识的同时,要提高思辨能力,增强说理能力,可以将如何说理作为带入式教学的联结点。例如,执教《谈礼貌》(苏教版五下课文)时,着力引导学生认识事与理的关系,三个事例之间的逻辑关联,从而引导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拓展阅读时,既可以与学生已经学过的《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进行比较阅读,又可以带出人教版教材《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通过层层追问,发现三个事例的异同,从而感受议论文话语逻辑性、概括性强的特点。

联想 杨元庆郭为印证1+n模式 篇3

柳传志所一手打造的联想接班人传承模式,堪称家长式企业少有的成功典范。联想被柳传志称为“没有家族的家族企业”。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神州数码总裁郭为,他们两人都在柳传志的卵翼扶持与赛马机制下,获得了健康成长。如今,没人能否认两人在IT产业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至今,退出联想集团的柳传志仍在为联想的未来殚精竭虑,在其担任总裁的联想控股中,联想投资的朱立南、融科智地的陈国栋、弘毅投资的赵令欢,已经崭露头角。而柳传志仍在以1+n的模式,继续为联想寻找更多的接班人。业界评价,不管是不是一种有意识的角色转换和形象重塑,柳传志都取得了“以退为进”之奇效。

杨、郭被挖出来的猛将

杨元庆和郭为,是柳传志自联想发展过程中发掘出的两名猛将。这两名同为1988年进入联想集团的年轻人,在联想分拆之前分别统领了联想两个最具实力的分公司——联想电脑和联想科技,也分别为联想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难分伯仲。柳传志于是决定在“赛马中识别好马”,这个流程很残酷,特别是在非要拼出个第一、第二不可的时候;这个流程也并不会使选择的过程变得简单,特别是在第一,第二各有所长,伯仲难分的时候。

按照这个游戏规则,柳传志为杨元庆和郭为提供了基本对等的机会,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联想今天的两个少帅各有所长的局面其实也是柳传志一手炮制出来的。

郭为作为联想的第一个工商管理硕士于1988年加入联想,从1988年至2000年期间,随着联想的业务不断扩张,他竟然在联想内部做了12项范畴截然不同的工作。在这一过程中,1991年郭为在南方治理整顿分公司,1992至1993年在集团企划部和财务部任职,1994年柳传志安排郭为去筹建联想在大亚湾的基地,1996年再到香港联想收拾烂摊子,直至1997年,柳传志把郭为召回北京委以整合渠道、分销系统的重任,从而奠定了今天两大支柱业务的基础。郭为快速适应新工作岗位,并能够出色胜任的能力得以充分证明。

而杨元庆则自一个普通的销售代理起步,将PC销售做到极致,在1994年历史性的产业寒冬中,力挽狂澜,将联想从危局中带出,自此奠定了其在企业中的地位。

当时有业界人士对杨郭二人评述,“杨元庆和郭为尽管在外表上和做事方式上,从外部看有诸多不同,但其内心深处却是相同的,即都是非常‘强硬’,都是订好目标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人。只不过杨元庆表现出来的是勇往直前的坚决,而郭为表现出来的是水到渠成的坚决罢了。” 郭为的长处在于他在联想的很多部门任职过并都有出色表现,这对统领整个公司有很大的助益,而且他的包容度要比杨元庆好;而杨元庆的优势在于他的推动力强, 而且目前的业绩要强过郭为很多,联想PC又刚刚力拔亚太区头筹,更重要的是杨元庆的身后已成长起一股实力雄厚的中坚力量。

时至1998年,柳传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当时,全球互联网开始火起来,我感到很多东西没法理解,如果要继续停留在前台,就必须花很大的精力快速学习,但当时我的头疼症闹得很厉害。年轻人比我们更容易适应IT的节奏。”作为公司的缔造者柳传志,敏銳地意识到了自己在新时代竞争环境下的局限,遂把联想接班人的选拔问题提上日程。

但把接力棒给杨元庆还是郭为,成为考验柳传志眼光、智慧和胸怀的一个关键问题。因为杰出人物在公司命运中的地位始终是举足轻重的,而他们的任何变动,又可能直接影响到与他们存在间接或直接关系的大量人员的动荡,从而使公司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因为一个灵魂人物走了,从而带走一大队人马离开,与原来的公司展开面对面竞争的情况,在中国并不少见。

最后,柳传志摒弃了西方“up or out”的传统做法,决定在他尚在CEO的位置上并有足够的影响力时,分拆联想,给杨郭二人各自一方天地,也在形式上扩充了联想的外延。在2000年5月12日举办的联想“誓师大会”上,以柳传志将写着“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的旗帜分别交到两位少帅的手里为标志,联想正式分家,柳传志顺利交班。

新一轮的造帅运动

联想一分为二之后,表面看上去似乎已经淡出管理层的柳传志,事实上这些年来,一直在忙于培育新的联想少帅,将联想控股这个原本为联想集团母公司的壳子,打造得渐有声色。2007年7月26日,他信心十足地对媒体说:“我作为联想的第一把手,是一个大的发动机。我希望把我的副手们都培养成同步的小发动机,而不是齿轮。”联想控股把2010年作为实现其战略目标的第一个阶段性时间点。具体设定为,到2010年,联想控股在国内形成具有相当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品牌;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继续在IT领域内保持领先地位;联想投资和弘毅投资成为各自行业的领先企业,融科智地成为联想控股的支柱产业。

柳传志早在2001年分拆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时,就思考如何跳出产业、走向资本的道路。当时尽管联想集团在国内PC领域、神州数码在分销领域都占据绝对优势,“但是,这不能确保稳定的股东回报,太过单一。此外,效率不够高”。柳传志的担心不无道理,“很明显,联想股东担心,当行业风险加剧之时,股东会让两家公司过分小心,不能采取大胆的行动”。2003 年神州数码第一季度亏损了1.5亿港币,并且全年没有提供给联想控股任何红利,验证了柳传志的担心。后来在联想并购IBM的PC业务时,柳传志再度感慨, 如果联想控股还有其他产业作为支撑,就不会在并购之时显得尤为谨慎小心。正是在这种考虑下,联想控股开始由产业向资本转型,走向了多元化投资的道路,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产业布局。

对于如何继续寻求小发动机,柳传志有自己的模式。当2005年6月柳传志带着成熟的联想系首次亮相于媒体前时,他阐述自己的用人理念,他说他操控联想控股,在所看中的投资领域或者产业领域中,“人不到位,绝对不动,再热闹的行业也不进。我觉得我挺对。因人设事是我进入投资领域后更强烈的感觉,不是什么坏事。”朱立南、陈国栋、赵令欢三位虎将的启用安置,都有着“因人设事”的影子。

与此同时,联想在发展的过程中,总结出了一个“轧鞋垫”的理论。即你要想当好裁缝,最后可以轧出成套的和国际接轨的好西服,就要从轧鞋垫开始,慢慢再轧衬衫,最后才是做西服。这个浅显的比喻,说明的是联想倾向于从内部选拔接班人的理念。柳传志意在把联想打造成“不是家族的家族式企业”,“经过历史检验的联想式选拔人、培养人的理念与方法,以及我们对领军人物的积累储备。我们对领军人物的要求是德才兼备,德为先,这个‘德’字最主要的是要把企业利益放在第一位。他们应该是经过历史考验、有事业心、有诚信,而不希望他只是一个普通意义上的高级职业经理人。”

也因此,“空降兵”若想在联想获得最终认可,都要历经长期各方面考察,确认其的确将自己的发展和联想的发展紧紧捆绑在一起,方会付以重任。这其中滋味,恐怕以“海归”身份奉命筹建弘毅投资的赵令欢体会最深。自他2002年结识柳传志,历经一年半时间,方以一个外来职业经理人的背景取得柳传志的信任,再经过半年的时间观察后才被引进联想统领直接投资部门, 尔后柳又对其观察了一年的时间,才把赵令欢奉命管理的直接投资部由事业部改为子公司。

现在,联想控股旗下的3家新公司都已经步入正轨。联想投资6年来吸收资金近3亿美元,投资项目近50个,其中一期基金本金、管理费已经全部收回,剩下的全都是净收益。弘毅投资也从2003年12月第一期基金的3800万美元扩大为2006年11月的5.8亿美元,多家接受投资的企业(如中国玻璃)成为行业领袖或成功上市。2004年以来,融科智地销售了30万平方米的商业住宅。前两家公司的目标是在2010年管理基金超过20亿美元,进入投资行业前三名, 融科智地的目标则是进入地产业第一集团。

柳传志希望将联想控股以1+n的方式继续衍生下去。柳传志仍在实践中物色新的小发动机,他所要培养的是更在乎舞台和自我表现机会的年轻人,要培养能把自己的事业同国家富强结合在一起的年轻人。具体而言,这个年轻人悟性要强,能够正确评价自己,能够看到别人的优点,领略他人的精彩之处。

定位制片人

柳传志同时兼任3家投资子公司的董事长,对子公司的管控力度不可谓不强,但试想如果3家投资子公司今后会迅速壮大,并且还可能成立新的子公司,那么这样的一兼多职显然将无法应对发展。同时,由于柳传志既是子公司的董事长,又是联想控股的副董事长兼总裁,极有可能为子公司利益而向集团董事会施加影响,给集团决策带来风险。

此外,可以看到,3家子公司需要在联想控股的统一协调下才能保持高效运作;而弘毅投资、融科智地对所投资企业,也不是单纯的投资行为,而是在战略布局下统筹调度。在这种情况下,母子公司的关系很难被淡化,因而作为母子公司管控体系基础的治理体系,需要得到完善,重要的是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理机制,确保高层人事变动后仍能有效运作。

柳传志据此提出了自己的“制片人理论”,就是母公司只负责战略方向的制定,战略规划和业务运作的权力全部交给子公司。这样,就能有效地避免母公司对于各个不同的业务瞎指挥的弊端,而且有利于发挥子公司的积极性。“我只是制片人,朱立南他们才是导演。”

而独立更早的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柳传志的直接影响更淡了。随着联想集团国际化步伐日益深入,步伐日趋稳健,柳传志从早期对杨元庆实行保驾护航,演化为今日的避免直接对之评论。而2007年11月更传出联想控股减持神州数码股份的消息。

“1+N”教学模式 篇4

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 审计任务日益加重与审计力量有限存在矛盾

现代内部审计在加强资金管理、避免和减少损失浪费、提高使用效益, 健全内部控制、保障资产的安全完整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工作成效和影响力也越来越被所在单位、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公众认可。作为审计部门, 每个年度都会有计划地安排一定数量的经济责任审计、财务收支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等审计项目, 而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具有不确定性, 特别是近年来企业经济责任领导干部交流频繁, 内部审计任务特别是经济责任审计任务日益增多。

虽然近年来企业内部审计队伍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目前已具备了一定数量的组织机构和人员, 但相对于日益繁重的内审工作来说, 内部审计力量仍是捉襟见肘。有些企业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内审人员配备不到位, 有的单位甚至没有设置独立的内审部门, 加之目前内部审计日常监督任务繁重, 突击性任务多、时间紧, 给审计工作增加了难度, 使得审计力量与审计任务不匹配的矛盾更为突出。

(二) 现阶段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方法、手段有限

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广、涉及的事项多, 既要审计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情况又要核实审计对象个人资料, 由于审计职能和手段有限, 只能通过被审计单位提供会计资料, 通过财务收支审计来取得证据, 并通过财务审计结果来评价被审计责任人的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主要还是会计报表、账本、凭证及相关资料, 其主要工作都集中在财务领域而未正真深入到管理和经营领域, 而当前经济领域内的违法违规行为更加隐蔽, 一些问题仅依靠传统经济责任审计程序难以查深查透。

(三) 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较低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作, 为了调查一项问题、一个情况, 经常需要从多个角度、多个专业进行审视、切入, 这就对内部审计队伍的专业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从现代审计发展趋势看, 审计人员素质结构已走向了多元化、现代化发展轨道, 呈现适应性、整体性的发展趋势, 而专业技能偏低还是目前审计队伍的一个“软肋”, 大部分内审人员现有的专业胜任能力还不能满足现代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 内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技能水平欠佳, 缺乏计算机、法律、工程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 存在知识老化、技能老化、年龄老化等结构性不适应问题, 难以采用科学、合理的审计程序和方法顺利开展经济责任审计项目。

面对上述内审工作现状及问题, 为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功能, 从整合审计资源、创新审计管理出发, 可尝试将经济责任审计与专项审计相结合,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推行“1+N”的审计模式, 充分利用监督资源, 发挥审计力量, 降低审计成本, 提高审计效率, 不断提升内部审计工作水平。

二、推行“1+N”审计模式内涵

“1+N”审计模式, 即是对同一个被审单位不同类型的事项进行审计时, 针对纳入范围的审计项目, 统一派出一个审计组统一实施, 对不同类型的审计事项分别立项, 分别制定审计方案, 综合确定实施时间和工作量, 现场审计结束后, 分别出具审计报告。

具体有两层含义, 一是指审计项目安排上“1+N”, 即以经济责任审计这个“1”为依托, 结合预算执行审计、费用审计 (调查)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绩效审计等各专项审计, 打“组合拳”, 由单一审计向整合审计转变;二是指审计项目成果的“1+N”, 即派出一个审计组, 一次进点, 满足多项审计要求、取得多项审计成果的目标, 不断提高内部审计效率。

三、“1+N”审计模式的组织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 按照“1+N”的模式统一安排审计项目计划

在年初制定内部审计年度工作计划时, 根据人事部门下达的经济责任审计任务, 结合年度专项审计工作计划, 如专项经费审计、重大事项专项审计、固定资产专项调查等审计任务, 合理安排审计时间, 将对同一单位的审计项目纳入“1+N”的审计范围。

安排计划的时候, 一是注意纳入范围的专项审计项目应于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相关, 否则只是无关项目简单叠加, 起不到提升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深度、提高内审工作效率的作用;二是注意恰当纳入专项审计项目数量, 不可过多, 以一到两个专项项目为宜, 否则关注点过多, 反而分散审计力量导致工作质量下降。

(二) 整合监督资源统一组织实施

在制定年初工作计划时, 充分利用有效监督力量, 打破可是部门科室界限, 积极与纪检、整规等部门提前沟通, 对共同关注的项目, 联合安排实施, 根据现有人员各自岗位职责、专业及特长情况, 合理分派审计任务, 统一调配人力资源, 统一组织实施。

组织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两点, 一是由于各监督部门职能不同, 任务不同, 要提前谋划, 整合工作方案、监督重点、工作流程, 做到全面审查同时又突出重点, 满足所有任务安排主体的需要;二是多个项目同时开展, 对人员要求更高, 要根据项目实际, 综合利用各部门优势, 配足配齐项目组成员。

(三) 整合审计内容, 减少不必要的交叉重复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推行“1+N”审计模式, 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 对方案设计者有更高的要求。经济责任审计和纳入范围的专项审计项目内容既有交叉重复, 又有各自工作要求, 在编制具体工作方案时, 要将经济责任审计中涉及各专业领域的工作内容合理地编入各专项审计的工作方案, 同时各专项审计在兼顾总体要求的情况下编制具体的工作方案。

同时注意依照方案做好详细分工, 依据各项目组成员经验及专长合理分配工作任务, 责任到人, 既不遗漏工作任务, 又不交叉重复, 做到各负其责, 有条不紊, 保证工作效率和质量。

四、推行“1+N”审计模式的意义

(一) 可以有效解决基层审计机关任务重、时间紧与审计力量相对不足的矛盾。推行经济责任审计与其他专项审计相结合进行, 实行一个审计组, 一次进点, 完成多个审计项目, 既解决了审计力量有限、审计任务繁重的矛盾, 又减轻了被审计单位多次接受审计的负担。

(二) 可以充分利用各监督力量, 防止重复审计造成资源浪费。在年初安排经济责任审计任务时, 与其他监督部门充分沟通, 将对被审计单位其他可同时进行的检查项目统一联合组织实施, 避免了多个部门分别按安排, 分别进点, 既浪费监督资源, 又对交叉项目造成重复审计, 提高工作效率。

(三) 可以加强经济责任审计深度。相对传统单一的经济责任审计而言, “1+N”审计模式中的“N”即各专项审计项目从不同角度对被审计单位进行更深入、更细致的审查, 从而可以在更深层次上反映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

(四) 可以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力度。推行“1+N”审计模式, 其他“N”个审计项目在经济责任审计这个“1”的总平台上开展, 相关问题也将通过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反映出来, 提升了其他专项审计项目的力度。

摘要:面对目前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一些问题, 为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功能, 本文结合作者近年来将经济责任审计与专项审计结合开展的经验, 从整合审计资源、创新审计管理出发, 初步探索在经济责任审计中推行“1+N”审计模式, 抛砖引玉, 以期充分发挥审计力量, 提高审计效率, 不断提升内部审计工作水平。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审计模式,探索

参考文献

[1]梁晓玲.浅析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及对策[J].山西建筑, 2010, (10) .

[2]刘晶石, 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金融经济, 2013, (10) .

[3]张继香.关于推行“1+N”模式下四责联审经济责任审计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 2013, (9) .

[4]彭振威.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若干问题的探析[J].审计研究, 2005, (2) .

“1+N”教学模式 篇5

(教学反思参考1)d t n l

语拼音这部分教材中,安排了意境优美的情境图,把学习内容有效地整合在一起。为此,教学d t n l时,我选择了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富有生活情趣的图画,来调动学生学拼音的积极性。首先,我设计了四座卡通房子,每学完一个声母,就把它作为门牌号贴在屋顶上,学生看了都很兴奋。接着让学生根据老师、同学的发音,找到门牌。

“1+N”教学模式 篇6

【关键词】独立学院;3+1+N;人才培养模式;胜任力素质模型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性阶段,这就要求我们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提高人才的培养水平,要求各项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能够持续高水平的发展。独立学院作为本科教育的重要补充,为此承担有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如何迎合社会需求找准自身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定位、如何体现出自身办学的特色、如何建构起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何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培养出既有丰富知识和技能来进行实践,又有专业综合素质来更好地实现用人需求的高级人才,是独立学院迎接挑战的必然选择。

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义

“人才培养模式”这一名词首次出现在国家制定的《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中。要理解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首先要理解“人才培养”和“模式”两个概念。“人才培养”是指教育者按照教育目标,有计划地对受教育对象的身心进行影响,让其朝着教育者所预期的方向发展。“模式”,《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照着做的标准样式。“人才培养模式”其实就是人才的培养方式、培养方法和培养形式。我国的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很早就开始着手关注和研究人才的培养模式,对它的认识不断深入,并多角度揭示出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属性和内涵。比较主要的观点有以下三种:过程论观点、结构论观点、结构与过程的结合观点。可见,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具有比较复杂内涵的动态过程,它既涉及到如何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宏观问题,也涉及到如何一步步加以实施达到目标的微观问题。

二、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分析

独立学院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增长,由普通高等学校按照新的机制和新模式创办了一种新型的二级学院。教育部对它的定位是本科教育的补充。这个补充既是高校本科招生规模上量的补充,更是人才类型上质的补充。

长久以来,我国大学本科的教育模式深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主要是以学习学科的专业知识为目标,以传授学科知识为教育工具,以系统的掌握专业学科知识为培养人才的取向。目前,许多独立学院还在盲目的跟随公立大学培育人才的方案及做法,缺少属于自己的教育理念及方案。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掩盖了独立学院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其他方面素质的重视。同时,在独立学院的教育模式中还普遍存在着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而忽视学生接受能力和兴趣培养的现象。由此使得大部分来自独立学院的学生缺乏实践技能和现场解决问题的能力,职业要求的相关的综合素质也较为缺乏。[1]

虽然自2003年教育部下发了《若干意见》以来,各独立学院都积极努力创建出自己办学的特色,但是不少独立学院还存在着定位不清的问题。大部分独立学院都把未来的发展目标定位在实施本科教育、培养实用人才的教学型学院,这符合生源质量水平,也充分体现了面向市场的原则,在目前情况下不失为明智之举,但从长远来看,这会使独立学院失去持续发展的必要动力和坚实的科研支撑,必将阻碍其向更高层次的发展。[2]

三、以胜任力素质模型为基础的“3+1+N”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1、基于胜任力素质模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分析

胜任力是一个外来词,它来自英语“competency”,为“能力”、“素质”、“潜质”等意思。美国的学者莱尔·M·斯潘塞博士在《胜任力的高未来绩效模型》一书中指出:胜任力就是在工作或生活中,使人产生较高功效所必备的一系列潜在要素。

胜任力是由知识和技能、价值观态度和自我形象、动机、个性和人格特征四个构成要素组成,各要素之间有着各自不同的内涵和特点,同时它们之间也存在着重要的内在联系,各个构成要素加在一起形成判断一个人未来绩效高低的依据,每个要素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对于知识和技能这两个要素而言,胜任力中的其他水面下的要素比较难以进行观察、评价和培养,且花费的培养成本也相对较高,效果往往还不太理想。这些价值观念、自我的形象、社会角色的定位、行为的动机、内在的动力和个性等潜在的要素在一定程度上是持久不变且与众不同的。

长期以来,独立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忽视对学生其他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这样的培养方法对于一个人才所应该具备的全部要素来说显然是片面的。因此,独立学院应该以胜任力素质模型中潜能的部分作为指导,来进行自身的积极完善,以有效促使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转化为学生的智慧和才能。并有針对性的修改教学计划,大力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全面综合发展。[3]

2、“3+1+N”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

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其努力的方向就是要充分发掘和培养学生胜任力素质中的潜能部分,以此来达到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相互协调与共同发展。针对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特点,围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根据胜任力素质模型对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的三方面要求,遵照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原则提出“3+1+N”人才培养模式。

“3+1+N”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的协调发展,能够提高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其中的“3”就是指在人才培养的四年中,通过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用三年共六个学期的时间完成全部的理论教学及实验课教学任务。

其中的“1”是指在大学期间的第四年,用两个学期的时间使学生在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和毕业实习工作。同时,要将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与毕业实习有机结合起来,要求学生在毕业实习中针对自己的选题收集有关信息资料,提出自己富有新意的见解,使毕业设计论文言之有物,彻底避免毕业设计论文与实习的脱节现象。

其中的“N”是指学生以学科大类招生入学,在接受专业特色教学的基础上,通过设置N个由课程和实践环节组成的专业教育模块,让学生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和其自身兴趣和发展的需要,从中选择一个柔性的专业学习方向,来实现人才的分流培养和学生自身个性的发展,以解决独立学院人才教育的宽口径问题,使人才培养增强应用性和专业的方向性。

总之,应用型人才的胜任力结构是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的相互融合,这些关键因素是应用型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保证条件。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不断扩展学生的知识面,随时掌握最新的现代科技成果,并将理论与实践的应用在教学中进行相互的渗透和融合。同时还要更为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将理论知识内化为其自身的应用能力,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和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并最终达到三方面的相相互融合,以切实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龚迅锋.论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6

[2]周国宝.独立学院的办学特色及其面临的困境[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5.11

[3]傅建源.论基于胜任力模型的高职人才培养方案[J].教育学月刊,2001.8

“1+N”教学模式 篇7

企业电商应形成多层次

不同于过去提及电商即是淘宝、京东、当当等平台, 对于今天的企业而言, 他们大多意识到单一电商形式, 或是单纯依赖第三方电商平台, 对于企业的电商发展始终是存在较大缺失和漏洞。一个立体的综合电商体系才是未来的发展主流模式。

从目前来看, 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 单纯依赖第三方电商平台无疑具有一定风险, 第三方平台一旦抬升收费门槛, 中小企业将瞬间遭遇巨大资金压力, 如近期的淘宝事件;此外, 基于第三方平台, 中小企业的差异化和灵活性都较为欠缺。

就在近期举行的2011年电子商务大会上, 一家国内领先的酒类电子商务企业提出, 电子商务企业应该做“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这一说法看似只是个口号, 实际上却正代表了一个综合的电商体系。

所谓“知名度”, 指的是企业应在大型的第三方电商平台上建设网店, 借后者资源打出自己的知名度, 吸引客流。“忠诚度”指的是企业应拥有自己的独立电商平台, 在这一平台上实施针对性的营销手段, 只有该平台才能真正培养客户对企业的忠诚度。而“美誉度”则结合目前的社交趋势, 借助搜索排名、SNS、微博等社交网络平台进行品牌宣传, 打造口碑。这三者缺一不可的结合, 才是未来企业发展电商的较好选择, 即“自有独立商城”+“一个或多个第三方平台上的网店”, 再配合适当的网络传播工具。

在这一模式中, 自有独立商城与第三方平台网店的定位和营销措施一定是要具有差异性的, 各担其责。

从事中小企业信息化领域的中企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业务总经理陈鸣飞向记者介绍了他所见过的一个例子——一家服装企业即采取了“1个独立商城+N个网店”形式, 成功在自家商城留住了许多忠实客户, 最后甚至一些传统门店渠道都直接到该企业的自有独立商城中进货。

Zshop以“云”模式助中小企业建平台

前述模式虽然理想, 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 其担忧必然在于自有商城的建设成本以及运维难度上。

就中小企业而言, 完全独立自建自运维独立商城, 成本和难度太大, 因而目前业内帮助中小企业建设自有商城的企业有两种模式。一种企业提供软件配合虚拟机模式帮助中小企业建设, 另一种则是提供整体软硬件解决方案的服务型企业。

“两者各有利弊。电商从前端看似是个整体, 实际上后端分出去多个部分, 这些部分不是一个集群、一个虚拟机或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案就能处理得了的。必须保障商城访问速度、稳定性、安全等多方面问题, 同时也要考虑中小企业业务的需求和所具备的能力。”陈鸣飞认为。

因此, 中企动力“憋”了四年时间, 一直在研发并完善整体解决方案。这种方案他们命名为Zshop, 很快即将正式发布。Zshop基于中企动力自建的“云”提供。

据陈鸣飞介绍, Zshop为中小企业解决建设自有电子商城的几乎所有前期技术、设计问题, 以及后期运维问题。而中小企业只需要操作的是货品上架下架、营销活动发布等日常步骤, 将更多精力放于思考如何设计更好的生意手段上。

值得一提的是, Zshop所实现的商城非常灵活, 在初建时他们会根据中小企业的规模和需求进行部分必要功能的组装, 由于他们开放API接口, 未来待中小企业电商规模不断扩大后, 再根据需要随时接入更多的功能系统模块。

由于Zshop基于“云”模式, 它的好处就在于, 一方面资源调配灵活, 可以保障中小企业商城突发的处理需求, 访问处理速度、稳定性更高;另一方面, 收费模式更灵活、低成本。据了解, 对于初建商城的企业, 中企动力只收取一次性的建设费, 并按年收取服务费。而当运行两三年之后, 如果企业交易量较大, 所耗流量资源到达一定门限时, 中企动力才会再针对企业收取使用费。

“1+N”教学模式 篇8

(100+1) ×100÷2=5050。

由此问0+1+2+3+…+ (n-1) 求它的和是多少?

公式也可以用以下方法得到:在同学聚会握手时, 把同学人数n与握手次数s之间的关系用下图的模型来表示:

若把n作为点的横坐标, s作为纵坐标, 根据上述模型中的数据要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相应的各点, 并用光滑的曲线连结起来, 可见图形是抛物线的一部分, 由此进行数学建模, 取上述数据中的三组代入s=an2+bn+c也可得

其实, 式子是从1开始的n-1个连续自然数的和, 在现实世界里, 运用上述公式在数角、线段、直线、交点的数量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几何中:

1.数直线的条数:过任意三个不同直线上的n个点中的两点可画 () 条直线。

2.数线段条数:线段上有n个点 (包括线段两个端点) 时, 共有线段 () 条。

3.数交点的个数:n条直线最多有 () 个交点。

4.数角的个数:从一个点引出n条射线, 它们共形成了 () 个角。

在代数中:

1.一次聚会, 出席的每位代表都和其他代表各握一次手, 统计结果表明, 一共握手45次。问参加聚会的代表有多少人?

2.某班有一个小组每人互送贺年卡一张, 已知全组共互送贺年卡72张, 问这个小组有多少名同学?

设这个小组有n名同学, 则n (n-1) =72n1=9, n2=-8 (舍) 。

3.一次象棋比赛中, 每名选手都与其他选手恰好比赛一局, 每局赢者记2分, 输者记0分, 如果平局, 两位选手每人各记1分, 今有四位同学统计了比赛中全部选手的总得分, 分别是365分、380分、381分、400分, 经核实, 只有一位同学统计无误, 问这次比赛有多少选手参加?

设这次比赛有n名选手参加, 则n (n-1) =统计分去求解, 当380分时求得n1=20, n2=-19 (舍)

4.范市中学七年级举行篮球比赛, 采用单循环比赛形式 (即每个班与其他班比赛一场) , 那么5个班级共需比赛几场?八年级6个班呢?九年级7个班呢?有什么规律?

根据单循环比赛规程, 5个班级参赛应该比赛10场;八年级6个班应该比赛15场;九年级7个班应该比赛21场;规律同样是和除自己以外的别的班级比赛一场, 总场数为

通过上面举例我们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可以用公式来解决的真是不少, 请思考下面的问题:

1.一条铁路上有10个站, 则共需要制 () 种不同的火车票。

2.一条线段上有10个点 (包括两个端点) , 则共有 () 条线段。

3.平面内两两相交的6条直线, 交点个数最少为m个, 最多为n个, 则m+n等于 ()

4.如果要在一条直线上得到10条不同的线段, 那么在这条直线上至少要选用 () 个不同的点。

“1+N”教学模式 篇9

随着现代职教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高职院校输送优质生源成了中等职业学校的根本任务。而抓好中高职衔接, 以就业为导向, 真正实现“升学有希望、就业有能力、创业有优势、持续发展有基础”的办学目标,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与家长的需求, 成了中职学校需要同时完成的两项重要工作。

培养目标变了, 培养模式势必也要进行改革与创新。因此, 如何构建中职学校的“选择性”教育机制, 提升其课堂教学的趣度、深度、广度和效度, 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1+N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内涵的界定

“1+N工作室”有如下两层含义:

含义一:“1”是指第一学年按照专业大类, 如计算机网络技术、电脑艺术设计等, 执行浙江省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开展教学, 一个方案, 一个标准, 接受杭州市职教教研室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N工作室”是指第二学年专业学生根据专业教研组推出的3~5个专业技能方向工作室进行双向选择, 或参加以升学导向为主的工作室, 或参加以就业导向的专项技能培养工作室, 原则上就业导向工作室人数不超过20人, 实行小班化教学;高一年级后、高二年级后学生均有一次自主选择的机会, 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

含义二:“1”是指1个升学班, “N”是指N个专项技能工作室, 升学导向与就业导向并存的培养模式。“1+N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 主要是针对中职学生基础、兴趣差异性大, 填写志愿时专业选择模糊这一现实, 开展二次自主选择分层教学的模式, 该模式有利于积极架构中高职衔接桥梁, 满足学生与家长“或升学、或就业”的愿望。“1+N工作室”制教学中, 专业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 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科学课程模式, 以“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为导向, 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 将实际的工作任务融入具体课程中去, 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 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和发展专业岗位技术能力。课程根据专业岗位技能的工作项目为线索来设计典型案例,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 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的需要来进行, 同时又充分考虑了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

三、基于“1+N工作室”模式的中职学校“选择性”教育机制构建的实践研究

人才培养质量是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命线, 而一套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则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前提条件。为此, 学校于2010年进行了重新定位, 提出了由外延式发展为主转变到以内涵式发展为主的发展战略, 确定了“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优化学校管理效益、培育学校核心竞争力”的目标, 围绕目标一直思考探索如何处理好升学与就业的关系, 实现“两手抓, 两手硬”。“1+N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正是在此背景下根据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及其形成规律, 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及学生与家长不同的愿望而开展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尝试。“1+N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根据学生意向及差异对文化课、专业课进行分层教学, 构建起适合学生学情的课程体系。我们主要把它分为两大类:基于就业导向的课程体系和基于升学导向的课程体系。 (见图1)

基于就业导向的课程体系:它是通过高一年级的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学习后, 在高二年级开始主要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增加专业技能课课时, 改革文化课教学, 变传统知识体系教学为人文型、实用型知识教学, 文化课程体系是对职业技能培养的支持, 同时增加创业教育相关课程的比重, 拓宽学生知识面。在课时安排上适当减少文化课的课时数, 文化主课一周分别安排2—4节, 将腾出的课时补给专业主课, 或开设更多的专业延伸课程。改变校内活动以文化课为主的现象, 多开展专业技能竞赛, 为学生参加职业技能考核练兵。教学内容以职业核心能力为出发点, 通过教学项目、循环实训、阶梯式渐进方式, 重点对学生开展人文素养、专业能力、综合能力、就业能力的培养训练, 实现文化与专业技能并举, 对接企业、对接岗位需求, 在资源配置上向专业技能课倾斜, 以满足学生对技能学习的要求。

基于升学导向的课程体系:它是在高一年级的公共基础课程与核心专业课程学习基础上, 在高二年级开始以公共文化课、专业核心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 严格按照高职考试教学大纲要求开展教学, 开足文化课课程, 强化专业核心课程理论教学与职业技术等级证书考核, 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并重、知识与运用结合, 知识与能力同构, 为高职院校输送优质生源。

3年的实践证明, “1+N工作室”是符合当代市场发展趋势和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一种教学模式改革, 它不仅能够很好地引领职业艺术类教育的发展, 而且对于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育同样具有指导意义。只有充分理解和把握项目工作室制所体现出的教学改革的理念、观念与精神, 并与学校的制度、物质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和谐共生, 改革才能富有成效。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彰显的意义和启示在于, 把项目工作室制作为引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种导向。

目前, 随着我省中等职业教育“选择性”课改工作的推进, 我校也积极、稳妥地开展了“选择性”课改工作。具体的做法是以《浙江省“选择型”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案 (讨论稿) 》为指导, 以“1+N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 做好校级层面的顶层设计。在此基础上, 以信息技术部为龙头, 其他专业部跟进, 通过“专业课交叉轮修”的方式 (即各专业部的专业课教师到非本专业班上浅显实用的专业知识) “自动生成”大量选修课, 边实施边完善。其他配套的措施和步骤正在进一步完善中。

四、关于构建中职学校“选择性”教育机制的思索

(一) 必须坚持四大原则, 确保“选择性”课改有序推进

1.坚持“研究市场”“对接市场”需求原则。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动因既有来自教育的外部动因, 也有来自教育的内部动因, 所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其一, 遵循教育外部关系规律, 以社会需要为参照基准, 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以及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 使人才培养更好地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其二, 遵循教育内部关系规律, 以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为参照基准, 调整专业的培养方案、培养途径, 使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诸要素更加协调,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符合程度, 变不适应为适应, 变不协调为协调, 主动适应社会, 提高专业活力。 (图2)

2.坚持“研究学生”“满足学生”需求原则。升学是许多家长和学生都寄予希望的, 特别是对经济发达地区而言, 这一愿望更加迫切, 升学有其很大的需求市场。“升学导向”决定了其培养的人才应该具有系统的知识结构, 在高二年级要高标准、严要求推出“升学复习工作室”教学项目。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差异大, 决定了起码有60%左右的学生中职毕业后要面向社会直接就业, “就业导向”培养的人才应该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决定了设立职业专项技能教学工作室的必要性。

3.坚持“调整学生动态”“激发学生兴趣”需要原则。根据浙江省教科院提供的调查数据, 从被调查的学生看, 有22.5%的学生在入学时是在父母意愿的影响下选择了所学专业, 有17.9%的学生在入学时根本不清楚自己为什么选择所学专业, 而有27.2%的学生是冲着“容易找工作”选择了所学专业, 说明学生选择专业有较大随意性, 与职业规划、职业兴趣相关性不大;通过一年的专业学习后调查发现, 有25.1%的学生“喜欢”自己的专业, 44.7%的学生“比较喜欢”自己的专业。说明经过一年的专业学习, 学生对专业认同感、学习兴趣有进步但还是模糊, 所以细化专业方向, 通过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教学项目让学生进行二次选择, 对提高学生的职业兴趣、专业认同感以及今后职业发展的适应能力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4.坚持“挖掘学生”“可持续发展学生”需要原则。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 智慧作为一种资本进入人力资源市场, 进一步刺激了加快知识更新发展速度, 对人自主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中职教育, 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显得更为重要, 通过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在体验感悟中学、在合作探究中学, 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主动参与的有效性, 使他们能够在学习中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真诚地表露自己的感情, 师生互动, 共同营造“活生生”的课堂, 从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 必须加强技能型、创业型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 为“选择性”教育提供师资保障

构建中职学校“选择性”教育机制, 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特别是具有高技能的专业教师队伍, 这就对我校师资队伍提出挑战。我校制订师资队伍建设新方案, 针对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出要求:首先, 学校要求专业教师都有相对固定的能够承担某项技能单元的所有课程教学的能力, 明确自己的专项技能的发展方向;其次, 对专业骨干教师进行半脱产的专项技能强化培训, 同时制定激励措施, 鼓励现职教师到企业一线锻炼或有计划地选派有潜质的青年教师直接参与、深入实践;第三, 充分发挥富阳市对中职学校外聘兼职教师新政策, 聘请一些企业家、成功的创业者、技术创新专家到工作室兼职任教, 合作研究或联合撰写适合工作室使用的校本教材, 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与科研水平, 接轨行业、接轨企业。

(三) 必须加大校本课程和教材开发力度, 为“选择性”教育提供学习内容保障

构建中职学校“选择性”教育机制, 离不开高质多量的校本课程和教材资源, 否则, 一切都将是“无米之炊”。为此, 我校正在酝酿出台“一人 (教师) 一教材”“一部N课程”的课程和教材开发建设新方案。针对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学校要求所有专任教师在课程开发和教材编写的过程中努力实现“专业技能 (或学科特点) 与师生特长、兴趣、意愿”的有机统一, 切实为学生的自愿选择、自主学习、自我成长提供最适合的“学习内容”。

(四) 必须加快建立以能力考核为核心的多元评价机制, 为“选择性”教育提供效能和监督保障

“1+N”教学模式 篇10

小明认为:三个小朋友,可握3次;n个小朋友可标号为1、2、3…n,第一位与其他小朋友握(n-1)次,第二位与除第一位外的其他各位握(n-2)次,依此规律,第(n-1)个小朋友握1次,共[(n-1)+(n-2)+…+2+1]次. 爱动脑的小聪认为:每一位小朋友都握了(n-1)次,所以共有n(n-1)次,只不过这里有重复(重复一半),所以一共次n(n-1)/2!

实际上,1+2+3+…+(n-1)=n(n-1)/2是一个著名公式.

无独有偶,小明在学习线段概念时,碰到了下列问题:

问题1如图,已知线段AB,

(1)在AB上有一点C,则图中以A为端点的线段有 ______ 条,图中共有 ______条线段(图1);

(2)若在线段AB上增加点D,则以A为端点的线段有 ______ 条,图中共有______条线段(图2);

(3)照这样的规律,若在线段AB上再增加一个点E,则以A为端点的线段有 ______ 条,图中共有 ______ 条线段(图3);图 3

(4)如图4,已知线段AB上有(n-2)个点P1,P2,…,Pn-2,则图中以A为端点的线段有 ______ 条,图中共有 ______ 条线段.

【解析】对于问题(1),以A为端点的线段有2条(线段AC、AB),共有线段3条;

问题(2)以A为端点的线段有3条(线段AC、AD、AB),共有线段6条;

对于问题(3),以A为端点的线段有4条(线段AC、AD、AE、AB),共有线段10条;…

到这里,聪明的小明,其实已经“嗅”出本题中数线段的味道来了!

【猜想】在图4中,认准一个端点!以A为端点的线段有(n-1)条,图中共[(n-1)+(n-2)+…+2+1]条.

问题是(n-1)+(n-2)+…+2+1等于多少?其实在数线段时,可以以A为端点数,也可以以B(或C、D、E等)为端点数线段,换句话说,在线段AB上n个点都是自由的. 以B为端点也有(n-1)条. 这样看来一共n(n-1)n(n-1)条,这里也有重复,故最终条数为.n(n-1)/2从而也有(n-1)+(n-2)+…+2+1=n(n-1)/2在数线段的问题中,同样也有代数式n(n-1)/2的影子.

【归纳】在线段AB上有n个点(含A、B两点),则以任意两点为端点的线段有条n(n-1)/2.

在数线段这个问题中,若把每个点看成小朋友,连接两个端点就是握手一次,则问题就转化为握手问题,故本质上说是相同原理.

【推广】若平面内有n个点 ,其中任意 三点不在同一直线上,则连接任意两点的线段共有n(n-1)/2条. (如图5)图 5

其实本代数式n(n-1)/2在数角的个数时,也有同样的功效.

问题2图6中共有几个角?图7中呢?

【解析】认准一条边,(与数线段认准一个端点一样!)则以OA为边的有三个角(∠AOB,∠AOC,∠AOD);再数以OB为边的角有2个(∠BOC,∠BOD);最后以OC为边的有1个(∠COD). 故一共6个角.

如图7,有n条射线,图中的角的个数有(n-1)+(n-2)+…+2+1=n(n-1)/2

现在看来,代数式n(n-1)/2的身影无处不在!虽然问题背景不同,但是数学本质相同,即含有相同的模型. 请小读者用心体会并解答下列问题:

1. 8个足球队参加足球单循环赛,(注:单循环赛指每个球队都要和另外的7个队赛一场),则一共要赛 ______ 场.

2. 图8(1)是棱长为a的小立方体,图8(2)、图8(3)由这样的小 立方体摆 放而成,照这样的规律继续摆放,自上而下分别叫第一层,第二层……第n层的小正方体个数记为S,请填下表:

3. 毕业前夕,初三(7)班40个学生相互送照片,若每人都送其他同学一张相片作留念,则该班共送出 ______ 张照片.

4. 观察下列图形,阅读下面的相关文字并回答以下问题:两条直线相交,只有1个交点;三条直线相交最多只有3个交点;四条直线相交最多有6个交点.

猜想:15条直线相交最多有几个交点?26条直线相交最多有几个交点?3n条直线相交最多有几个交点?

参考答案

1. 1+2+3+…+7=8(8-1)/2=28(场).

3. 39×40=1 560.

“1+N”教学模式 篇11

关键词:“3+1+N”模式;职校;会计专业;课程资源库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4-0049-04

作者简介:廉捷(1966-),女,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陈登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高级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研究。(广东 顺德/528315)

2012年11月,根据顺德区教育局《顺德区普通高中、职校联盟式交流实施方案》,北滘职校、陈村职校和陈登职校结成了联盟学校。为有效促进三校的发展,真正做到互相协作,互助共建,经三校协商,由陈登职校作为牵头学校,笔者作为课题主持人,以三校共有的会计专业资源库建设为研究内容,三校会计专业部分骨干教师为课题组主要成员,于2013年6月联合申报并获批了中央电教馆重点课题——《基于跨省联盟的中职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研究》。

课题立项后,先后与南京司书软件有限公司及北京市商务科技学校、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等公司和职业院校进行合作,基本形成了“3+1+N”合作开发模式,以顺德区三校联盟为核心,与软件公司合作,联同省内外的多所学校共同开发职校会计专业课程资源库,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一、建设过程

(一)召开课题开题报告会,明确和细化研究目标

2013年12月2日,在陈登职业技术学校举行了开题报告会。专家组对课题主要提出了四条建议,一是要重视课题研究的资料收集,加强分工合作,确保课题的顺利实施;二是继续细化研究方案,明确每个阶段的具体目标;三是在资源库建设的过程中,同时要兼顾平台的兼容性和交互性,突出中职学生的技能培养,特别要注重学生的感受,做到易用、好用、乐用;四是加强资源库的开发研究,争取取得全国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根据专家的建议,课题组将课题的研究目标进行了进一步的明确和细化,注重研究的创新性、适用性、可推广性。

(二)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

成立了领导组和执行组两个小组,明确了各组的成员和具体分工,保障课题的顺利进行。

课题组分别成立了以主持人为组长的领导组,由指导专家组成的工作指导组,由教研室负责人的和专业部部长、精品课程负责人为组长的执行组,明确职责,细化分工,保障资源库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多途径开展师资培训,提升课题组成员信息化建设和教学能力

1.外出业务学习

联盟学校共同组织教师到省外名校学习研修。如共同组织到华东师范大学、清华大学等著名高校进行业务学习,参加广东省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编制专题培训等。

2.联盟内教师交流

顺德区内三所学校互派专业教师交流。如陈村职校会计专业教师徐新伟到陈登职校交流任教,陈登职校会计专业教师廖智文到北滘职校交流任教;三校联盟会计技能竞赛辅导教师进行交流等。

3.联盟内交流学习

课题联盟学校也互相交流学习,如陈登职校到课题联盟学校北京市商务科技学校、台山联合职校进行考察学习,梅州农业学校在曾小凡副校长的带领下到陈登职校参观考察学习等。

4.外出学习考察

课题组同时到其他学校学习考察。如到北京市商业学校及北京教育学院职业教育学院黑岚老师工作室学习考察。

5.邀请行业企业入校培训

如邀请会计中介行业协会、乐从镇供销集团等行业企业入校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提升教师专业技能。

6.邀请职教专家开展专题讲座

如邀请全国职教专家姜大源教授为联盟学校教师开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基本问题与课程开发》的讲座。

7.开展校内主题教研

教师把教学过程中所发现并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提炼出来,进行专题研讨。如开展信息化环境下课堂的组织、精品课程建设要素的研讨、翻转课堂的研讨、资源库功能的研讨等。

(四)开展社会调研、职业能力分析等,重构会计课程体系

1.开展社会调研,了解人才需求

2013年5月-6月,进行了行业、企业、毕业生、在校生以及在校生家长等五个类别的问卷和访谈,调查了会计专业10、11、12届毕业生288人,收回问卷195份,有效问卷185份,调查和访谈了200家企业,收回有效问卷186份。

2.开展职业能力分析会

2013年8月24日,在陈登职校举行了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分析会,邀请了祥和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乐从分公司谭焯文经理、金鼎财会咨询有限公司乐从分公司吴广彬经理、乐从镇供销集团庞卫英经理、乐从中介行业协会何笑群副秘书长等行业专家到校,共同研讨会计岗位的能力标准,较全面的归纳和概括了会计专业各岗位的工作项目、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及关键能力, 整理归纳,形成职业能力分析表。

3.开展专业课程体系建构会

学校邀请了广东教育研究院杜怡萍教研员、广东省指教学会财经指委会专家(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的倪穗华校长、谢丽萍主任,广东省财政职业技术学校的黄莉主任等)以及广州市、顺德区部分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名师和骨干教师,组成课程建构教育专家研究团队,结合前期的调研结果和职业能力分析报告,研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进行课程体系重建。会议最终形成了11门会计专业核心课程、10门专业(技能)方向课程以及各门课程的参考学时,较为清晰地梳理出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

(五)校企深度合作,打造优质教学资源

1.软件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2013年12月,课题组与南京司书软件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由司书公司提供技术支持,校企合作,共同完成资源库的建设。合作协议签订后,联盟学校与司书公司开展多次研讨,就资源库的详细架构,精品课的呈现、考试系统的构想、评价系统的构想等,进行了深入的沟通。

2.行业企业参与资源库建设

课题组邀请了祥和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乐从分公司、金鼎财会咨询有限公司乐从分公司、乐从镇供销集团、乐从中介行业协会等行业企业,参与资源库的精品课程的建设。

(六)探索联盟学校共建共享的有效途径

1.联盟学校合理分工,共建资源

开题至今,课题共启动了《出纳实务》《财会会计》《基础会计》《税务会计》《商业会计》五门精品课的建设。为充分发挥各学校的优势,以课题的牵头学校陈登职校专业课教师为各门精品课的负责教师。首先确定精品课的模块及任务,然后由联盟学校根据自己学校的师资情况自己选定学校的负责的模块及任务,可选择1-3个模块。如果同一个模块有多个学校选择,则由课题的牵头学校与这几个学校进行沟通,进行二次选择,确保一个模块只由一个学校负责,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同时制定完成的时间表,确保精品课建设的进度。课题牵头学校最后选择模块,最少需负责1/3以上的模块。

2.制定共享协议,共享资源

本课题研究的价值之一就是:跨省联盟学校在资源库建设中,互相合作,利用现有政策和资源,集中各校优质师资,共同完成资源库的建设,并在资源库的建设中和使用中,加强交流学习和资源共享,推动学校、教师的共同成长,为中职学校之间的交流合作,提供有益的借鉴。课题组制定了《跨省联盟共建共享中职会计课程资源库合作书》,明确了各联盟学校的权利和义务,为课题的顺利推进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3.利用信息化手段,使校企及联盟学校有效沟通

跨省联盟的学校数量较多,联盟内校与校之间、校企之间的距离比较远,有广东的,河南的,有北京的,有天津的,有重庆的,沟通较为不便。为提高沟通的效率,课题组由牵头学校陈登职校组织,申请建设“跨省联盟会计资源库”QQ群,利用Q群进行工作安排,资料传输,成员间互相沟通等活动。

二、取得的阶段成果

(一)完成资源库后台管理系统

通过后台管理系统,可方便实现机构管理、人员管理、课程目录管理、课程资源管理、课后习题管理、课程任务、考核、成绩分析、答疑、分享等功能。

(二)完成资源库两门精品课程

完成了《出纳实务》、《财务会计》两门精品课的建设,课程以“模块—项目—任务”形式呈现,根据中职生的学习特点,分为课程介绍、情境导入、知识储备、自我测试等环节, 便于实施“任务引领,项目教学”。

(三)基本完成资源库考核系统

考核系统分为两个版块,分别是作业习题与实操训练。作业习题版块,定位于项目训练,可进行分项目、分任务的统测和自测,测重训练学生的课程中的项目、任务中内容的掌握。

实操训练版块,定位于综合实训,全课程随机组题,可进行统测和自测,测得于训练学生综合能力。

(四)多篇论文发表及获奖

1.论文发表统计

2.论文获奖统计

(五)多个课件及视频资源获奖

1.课件获奖统计

2.视频资源获奖统计

(六)会计专业调研报告和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分析报告被两本专著收录

《现代职业教育改革新起点:顺德区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体系建设调研报告》(顺德区教育局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现代职业教育改革新起点:顺德区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体系建设职业能力分析》(顺德区教育局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

(七)联盟共建资源,提升了教师教学能力,多位教师在技能大赛中获奖

(八)更多学校加入课题,促进了优质资源的共享

课题开题时,是顺德区陈登职校、陈村职校、北滘职校以及北京市商务科技学校、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五所职业院校进行跨省合作。随着课题的开展,更多的学校如天津物资贸易学校、梅州农业学校等加入进来,目前,共有14所学校参与到课题当中。更多学校加入联盟,促进了优质资源的共享,促进了校与校之间的交流。

课题成员单位名称:北京商务科技学校、北京财贸职业学院、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河南商务学校、天津物资贸易学校、河南省财经学校、重庆经贸中专学校、梅州农业学校、北京市经济管理学校、河南省三门峡市财经学校、台山联合职业技术学校、顺德区陈村职业技术学校、顺德区北滘职业技术学校、顺德区陈登职业技术学校。

三、资源库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不足

1.校企工作模式不同,校企如何达到更好协调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如以《出纳实务》精品课为例,里面有文字资料和动画,企业是分项目来制作,文字资料是一个项目 ,动画制作又是一个项目。企业从效益上来讲,是希望学校能一次性同时提供所有模块的动画脚本; 而学校从教学上出发,希望做一个模块后,看一下效果,然后再进行下一个模块。

2.共建方面,由于各校管理模式、师资配备等差异,资源建设进度不如预想。

资源库中共有五门课,每门课都由多个学校共同完成。由于各所学校的管理机制不同,师资配备不同,加上一些特殊情况(如主要负责人工作变动或私人事务耽误),资源库的建设未能按照预期的计划推进,进度比预想的要慢。

3.课题组参与学校和教师多,加上联盟学校参与老师积极性和工作效率不一,沟通和管理工作量大,如何能更有效调动和激励联盟学校教师积极性,提高沟通和管理效率,是后续研究工作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利平.高职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改革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1(06).

[2]王晓文.关于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几个问题[J].黑龙江教育,2011(03).

[3]黄志成.高职数字化教学资源管理平台的开发与应用[J].微型电脑应用,2010(11).

[4]孟祥志.高校教学资源库及其设计与开发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8.

[5]李烁,冯秀琪.关于教育资源库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3(01).

[6]马勃民,程建钢,韩锡斌,杨超,曹岩.构建网络教学资源库系统[J].中国电化教育,2002(12).

[7]庄秀丽,何克抗.基础教育网络资源建设管理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2(10).

一类含(-1)n的数列求和问题 篇12

所谓并项求和法, 就是将待求数列的前n项和“化整为零”, 把位置相邻的两项结合在一起, 研究它们的内在规律, 找出an+an+1的定值关系或表达式, 从而解决问题.

例2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 (-1) n-1· (4n-1) , 则它的前100项之和S100=__.

2. 形如φ (Sn, (-1) nan) =f (n) , 用奇偶讨论和阶差法处理.

例3设Sn为数列{an}的前n项和, Sn= (-1) nan-12n, n∈N*, 则 (1) a3=__;

(2) S1+S2+…+S100=__.

(2013年湖南卷)

3. 形如φ (an+m, (-1) nan) =f (n) , 用奇偶讨论和分组求和法处理.

(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

分析用2n, 2n+1, 2n-1分别替换an+1+ (-1) nan=2n-1中的n, 得

上式中的n分别取1, 3, …, 29, 得

例5在数列{an}中, a1=1, an+2+ (-1) nan=1.记Sn是数列{an}的前n项和, 则S100=__.

解用2n, 2n-1分别替换an+2+ (-1) nan=1中的n, 得

4.形如φ (an, (-1) nf (n) ) =k (f (n) 中含有三角函数式, k为常数) , 用归纳推理或奇偶讨论法处理.

例6设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 (-1) n (2n-1) cos nπ2+1 (n∈N*) , 其前n项和为Sn, 则S120=__.

解法1 (归纳推理)

证明如下:

解法2 (奇偶讨论法)

上一篇:阅读理解监控下一篇:防气窜水泥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