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幸福

2024-10-23

人生幸福(精选12篇)

人生幸福 篇1

《人生小语》这本书像一位长者的谆谆教导, 使迷茫者在深入浅出的道理中迷途知返, 还像一位友人的娓娓道来, 使身处逆境者在充满智慧的故事里顿悟是非, 同时更像一把万能钥匙, 三言两语间能打开一把把心锁。我想仅就书中的部分章节来谈一谈对于幸福的感悟。

1. 幸福不是条件的优越, 而是内心的富足。

近些年来, 随着人们社会地位的差异和经济条件的变化, 对于幸福的概念人们渐渐地模糊甚至是混淆是非。一部热播的电视剧《老大的幸福》唤醒了人们对幸福的重新审视:幸福是什么?不是花不完的钱, 也不是显赫的身份, 是长驻在我们心中最原始的那点平凡人的快乐, 是内心的富足。老大的弟弟妹妹们代表了社会的各个阶层, 但在物欲横流的迷茫中如何找回自我, 找回属于自己的幸福, 是最弥足珍贵的, 这也是在剧中力求表达的。

所以说幸福是一种心态, 你感到幸福, 生活就幸福无比;你感到痛苦, 生活就苦不堪言。同是一片天, 有人抬头看见的是阴霾, 有人却可以透过云层感受那无际的蔚蓝。

2. 幸福并非是拥有太多, 而是所求甚少。

世间值得喜爱的东西实在太多, 面对太多的诱惑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是本能, 而明白自己不需要什么才是人生的智慧。幸福就常驻在一颗常常感恩、时时惜福的心境里。一位哲人说:心灵是一个房间, 欲望塞得太满了, 幸福就装不进来了。我们看一看现实生活中, 多少人在寻觅幸福的道路上迷失了自己, 他们认为幸福可以用得到多少财富拥有多少名誉来衡量。于是, 贪官们利用人们赋予他的权力疯狂敛财, 终饱私囊, 然而这些不义之财无论数目多么巨大, 丝毫没有带给他们幸福, 而是成为最终为他们量刑定案的法律依据!正像老子所言:“知足不辱, 知止不始, 可以长久。”

3. 幸福不会在消极情绪中植根, 而是在希望中发芽。

生活要靠自己慢慢去品味、细细去咀嚼、用心去欣赏, 你才会发现, 原来最幸福的生活就是在那如水的平淡中活出精彩。2006年, 我随沈阳画院去山东沂蒙老区写生采风。这是我所见过的最为贫困落后的山区之一。山上可以耕种的土地零零散散, 用石头垒的房子七扭八歪, 粗布衣裳、窝囊的棉裤、浓浓的方言、黝黑的脸。人们过着一种平凡的无法再平凡、近乎原始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然而在这里最震撼心灵的不是贫困落后, 而是那种写在每个人脸上的发自内心的快乐, 而这正是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们所缺失的。这里的妇女三五成群, 唱着歌下地干活, 这里东倒西歪的所有房门上一年四季贴着福字, 这里的儿童的穿着与成年人完全是两个世界, 甚至与城里的孩子没什么两样, 可以看到他们代表着这里的人对于未来生活的一种向往和期盼, 在这里你能明显感悟到幸福这个字眼洋溢在一垅一沟里、一耕一锄间。

心灵的房间, 不打扫就会落满灰尘, 蒙尘的心会变得灰色和迷茫, 我们每天都要经历很多事情, 开心的和不开心的, 会把这个房间变得杂乱无序, 心也跟着乱了起来, 有些消极的情绪充斥在心里, 就会使人萎靡不振。所以扫地除尘, 能使黯然的心变得亮堂, 把无畏的痛苦扔掉, 快乐和幸福就有了更多更大的空间。

人生幸福 篇2

-----《做幸福的老师》王三阳

柴宗平

【作者简介】

王三阳,男,1961年生,1984年7月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著名教育家。先后在中学、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工作,倾情于所热爱的基础教育事业。2005年出版的《走进教育的本质》,大部分内容在全国最大的教育网站《教育在线论坛》上登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2006年参与李炳亭先生主编的《杜郎口旋风》写作,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中国教师报》对此书曾作过高度评价。2007年出版的《做幸福的教师》成为千万教师的“枕边书”,2008年出版的《教育的希望之光》被著名教育专家肖川先生誉为“解读教育的河图洛书”,《做幸福的班主任》揭示了班主任的成功秘笈,成为众多省市教育局首选培训教材,近期出版的《素质教育在山阳》得到国家总督学柳斌先生的充分肯定。

【推荐理由】

这是目前国内第一本关于改变教师生存状态、提升教师生命质量的书!长期以来,教师的生命质量问题以及由此而影响到的教育教学质量问题,引起作者的深度思考。2004年在《教育在线论坛》发表的《关于教师减负的换位思考》,引起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共鸣并被许多学校邀请作《关于教师成长的思考》的讲座,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应广大教师的要求,作者将原讲稿扩充升华。形成此书,就怎样减轻教师负担、改变教师生存状态、提升教师生命质量、做个幸福的老师,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应邀在山东、河南、河北、江苏、浙江等地,就教师生命质量及青年教师成长问题作讲座,受到广泛好评。

【我的感悟】

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想自己有所成就,每天都在寻求幸福的人生。对于一个流浪汉来说,可能吃一顿饱饭就是幸福的;对一个小学生来说,每天无忧无虑地玩就是幸福的;而对于我们的父母,就像歌中唱到的那样儿女们常回家看看,团团圆圆、平平安安就是幸福的。那么,对于教师来说我们的幸福在哪里呢?请读读王三阳老师著的《做幸福的老师》吧,我想他会给你很好的诠释。

教师职业的劳心劳力、社会地位、劳动报酬确实很难轻言幸福,也感觉不到幸福,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没有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下面引用书中郑杰校长的一段话:“做教师是赚不了大钱的,很多教师为此感到不平与苦恼,聚在一起怨天尤人。看那些有钱人,名车名牌,风光气派,而我们当教师的呢?挣的钱刚够养家糊口。可是,事实上,一个人的幸福程度的高低与金钱的多少是不成比例的,并非钱越多越幸福。教师这一职业很受人尊重,因为教师是从社会地位而非经济地位上来获得尊严的,教师精神上的富有是获得了社会的认同与尊重。这就是一种幸福。”是啊,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对于社会期望值不断增高、工作压力极大的教师来说,是否能时时处处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不仅仅影响着我们的人生是否快乐,更影响着学生,只有教师幸福,学生才会感到幸福。

教师要懂得享受课堂。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你就会少了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王三阳老师在第六章“教学相长”中列举了许多形象鲜活的例子,指出——教室是允许出错的地方;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发学生的大脑潜能;亟需加强的个性化教育,“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等等教育思想,这些都在告诫我们作为教师要持一颗谦虚的心,与学生共成长,共勉励,只有这样才能从课堂教学中享受到快乐与幸福。读书指导实践,在我的的课堂上,常常会因为不同的解决问题思路而争论,时时会因个人见解不同而进行讨论,偶尔会对老师的观点提出异议。

人们常说:知足常乐,不知足常进步!作为教师,那要看你如何把握这个进退的尺度,如何看待这个“知足”和“不知足”,虽然教师的职业是清贫而寂寞,是艰辛而坎坷,但我们要学会自我调节,自我释放,自我定位。

有师友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 篇3

在这部集子中,老人以深厚的感情、飞扬的文采,刻画了他心目中的老师、同辈和晚辈的道德文章与学问人生。来老所写的师辈中,有20世纪中国最受人敬重的史界泰斗陈垣老校长、著名书画家及文字学家启功教授,史学老前辈范文澜教授、郑天挺教授、柴德庚教授、吴廷璎教授、余嘉锡教授、上海图书馆老馆长顾廷龙先生。这些大家都是20世纪中国学术史上的泰山北斗。令人羡慕的是,这些老人或是来老的授业老师,或是来老的忘年交。

比来老年轻的学人,书中写了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文化》主编刘梦溪研究员,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陈平原教授,南京大学徐雁教授,《光明日报》名记韩小蕙女士等中年学界栋粱。让我备感自豪、同时也惭愧万分的是,我这个个无德、无能、无才的“小萝卜头”,也成为来先生笔下的人物。书中有来教授的一篇《挽留杨玉圣》,内云:

我原本不认识杨玉圣,只是在报刊和网上看过他写的一些学术批评文章,觉得这个人很怪。为什么没事找事?为什么不怕得罪人?为什么信息如此灵通?为什么当代会出这样一位 “铁面御史”?我百思不得其解,总想见见他。三年前一个偶然机会,我们有了通信往来。不久,又在北京见面。杨玉圣不仅长得像个小孩子,而且言谈举止还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胸怀坦荡,快人快语,实属性情中人。他很容易让人相信,这是个值得交往的朋友。我们在性格上有不少相似之处。虽然我比他大40岁左右,但没有代沟,很快成了我的忘年小友和同道。

古语说:“学如积薪,后来者居上”,我于此得到验证。他有许多让我佩服的地方。

杨玉圣还年轻,前面还有许多要走的路,但是他并不顾惜自己,而以一种“大群小己”的战斗精神,维护学术尊严。他为了学术的群体而不怕为自己的前途栽刺,他为了抗争学术批评网免受伤害,而不惜自己职位的淹滞。杨玉圣不愧是学术神圣殿堂的守望者。

杨玉圣是一个在美国史专业上有成就的学者,但是他花费更多的精力,勤勤恳恳、日复一日地打扫清除学术道路上的垃圾。他勇敢地指名道姓揭露污染学术环境、不守学术规范的人,让学术环境天朗气清,让中华学术日益昌明。杨玉圣不愧是学术道路上的消遣夫。

杨玉圣有自己的阵地,不仅发出自己振聋发聩的呼号,而且也为更多人提供沟通思想、传播信息,鞭挞、丑恶、洗涤污垢的平台。他千辛万苦地经营着学术批评网,至今(2006年——编者)已有五年。3月中,他曾举行有一定规模的庆祝酒会,得到许多学术界人士的支持与肯定。我因年高,未能亲临,但也写了题词以表祝贺,希望能网络天下,为学术的繁荣纯洁而继续努力。会后,他托在津工作的学生小井带来这次会议的论文集——《为了学术共同体的尊严》一书和其他几本有关著述。我很高兴。但是,小井告诉我一个令人不悦的消息。杨玉圣在会上正式宣布学术批评网将由他人接办,而他本人则退而专攻美国史,准备撰写一部《美利坚合众国史》。回归专业,又主持学术批评网两不误,当然是最好的选择。如果只能选其一,我认为:与其多一个美国史的学者专家。不如有一个历经考验、富有战斗精神的学术批评家。因为美国史专家易得,而有胆有识的学术批评家难求。因为美国史只是史学领域中的一隅,而学术批评则是关乎学术发展与争取美好前途的大业。

我曾和玉圣通电话劝慰,似乎感到他有一些不愿说的原因。我也曾猜想,玉圣也许已是明枪暗剑,遍体鳞伤,有难言之隐。纵然如此。我仍然想挽留他坚守阵地。继续战斗!

玉圣,鼓起勇气,会有许多人支持你、帮助你的。你会从繁忙事务中解脱一些,只是稍微拖长一点时间完成你的《美利坚合众国史》,它将成为你学术批评躬行实际的标本。

留下吧,玉圣!

就是因了整整大我40岁的来教授的“挽留”,我没有把学术批评网交给朋友打理,而是坚持自己主持。因为我不能辜负了这位德高望重的前辈的嘱托,尽管为此招惹了不少奠名其妙的官司(其中最恶心的是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前院长沈木珠教授及其丈夫张仲春教授在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的六起恶意诉讼)。但是,我无怨无悔,因为在我这个边缘小人物的背后,有包括来新夏老教授在内的一批学界前辈和挚友的关心、支持和爱护,我没有理由懈怠,更没有理由退却。

幸福人生在这里奠基 篇4

办学条件现代化。2003年9月学校搬迁现址。校园占地60亩, 建筑面积14966平方米, 可容纳42个教学班, 拥有22个专用教室, 高标准、高规格按省颁标准配备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每个普通教室和专用教室都配备了大屏幕背投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配备了多套电子白板和液晶投影仪, 建成了校园网络、闭路电视系统和校园广播系统。学校每学期组织教师开展多媒体课件制作、电子白板应用等教育技术培训, 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践研究。校内还建有风车园、池塘群落、生生农场等综合实践活动基地……

规范管理制度化。学校以“养成好习惯”为抓手, 培养学生参与班级管理, 形成个性化的班风。建立了多个学生自我管理的阵地, 开展班级竞赛, 锻炼学生的能力, 进一步增强了学生遵守规范的意识, 凸显了“自主、自探、自辨、自律”的学习主旋律。

教改实验特色化。学校以“六认真”工作为切入口, 把研究叶圣陶教育思想作为立校之本和兴校之路, “十五”、“十一五”期间开展了以叶圣陶教育思想为指导的小学生“应用信息技术开发建设校本课程、创新能力、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等课题研究, 努力弘扬叶圣陶先生的以学生为本, 着眼于学生主动发展、终身受用的教育精神, 孜孜不倦地实践着“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思想, 让叶老教育思想深入人心, 将叶老教育思想撒遍课堂, 用叶老教育思想培育新人。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 积极推行新课程改革, 一批专业化的老师正茁壮成长, 办学特色日趋明显。

质量提升均衡化。学校以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追求, 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根据学生的爱好组建了学科、艺术、体育、电脑制作、气象观测等各类兴趣小组, 成立了绿韵环保社团、吴韵飞扬小导游团、生生农学院等群团组织, 坚决执行苏州市教育局提出的三项规定, 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 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在各项比赛活动中频频获奖, 学校也先后获得“吴中区常规管理先进”、“苏州市常规管理示范小学”、“苏州市德育先进学校”、“吴中区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先后通过了江苏省实验小学验收、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小学转评。

人生幸福 篇5

做一名幸福的教师,一定是有所追求、热爱生活的教师。他们需要懂得享受教育带来的幸福感,碌碌无为、得过且过的人,是享受不到教育的幸福的。满怀理想憧憬,带着对生活的热爱和柔情,才能感受教育的快乐。我们要怀抱着自己的人生哲学,始终以“争做教育家,不当教书匠”为自己矢志不渝的追求,在教育教学之余,要学会欣赏音乐,用琴棋书画打造生命的亮色,用丰厚的学识构建生命的课堂;三尺讲台上要和学生们共同演绎着精彩,收获着快乐。

幸福是人生的主题,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才是快乐和阳光的。有本书中提到:因为爱,所以幸福,选择你所爱的,爱你所选择的,与爱同行,工作就是一种享受,爱上工作,工作也会爱上你,视工作为愉快的带薪学习,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

很多教师经常抱怨,抱怨自己的收入不高,抱怨领导不重视自己,抱怨自己的工作不顺利、生活不幸福。并且,把所有的这些归咎于没有机遇,或是受了别人的排挤与暗算。更有甚者,将这些归咎于自己没有关系网。其实,我们之所以会遇到这些问题,主要原因都在于我们自己,要解决这些问题和困惑,首先就要反思自我:是否比别人多干一点,比别人多发现一点,比别人多钻研一点,比别人多用心一点,比别人“糊涂”一点。认识自我是幸福的前奏。收获了希望,收获了成功,也收获了幸福。

教师每天面对的是一群活生生的孩子们,如果心态不平衡的话,就会这也不称心,那也不如意,啥都看不惯,啥都不满意,进而教师的心态也会影响孩子们的学习。工作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对工作的态度,既然我们改变不了工作,就要改变对工作的态度,就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工作。

教师作为一个完整的人,要有精神空间,教师应享受生活,让我们现代起来,学会做自己的主人,为自己而教,要有宽容精神,为沉重的负担找到良好的理由,何不玩一玩,要学会欣赏缺憾等等。要是我们每位教师都能接受并尝试努力去做到,那么你就是一个幸福的教师。

工作快乐,人生幸福 篇6

盖洛普是一名再普通不过的快递员,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把快件及时迅速地送到客户的手中。和那些商界巨子、科技精英相比,这种工作太过简单和平常。但是,正是这位整天满面笑容的小人物,却获得了代表至高无上荣耀的“巴黎市民奖”。

在记者们公布的盖洛普的事迹中,我们可以追寻到这位“平民英雄”的不凡之处。在从事快递工作的20年间,盖洛普从未请过一天假,也从未迟到、早退过一次,就是他的母亲重病住院期间,他也没有耽误自己的工作。快递公司的一项纪录显示,20年来,经盖洛普之手投递的快件,没有出过一起差错,也没有接到一起顾客的投诉。

在发表获奖感言时,当主持人问到是什么原因让他有这样不凡的业绩时,盖洛普回答的一番话,让人动容。

“我从小就生活在乡下,我家附近有一条大河,那里,生活着许多的河马。小时候,只要一有空,我就喜欢坐在河边看河马。看得久了,我就发现,河马是一种善于寻找快乐分享快乐的动物。比如,它经常游到岸边,去咬斑马的尾巴;它还会在河岸上与孩子们或狗嬉闹玩耍,有时会尾随畜群;当然,也会溜进附近农民的庄稼地里,吃它最爱吃的南瓜。是河马,让我受到了启发,人类为什么不能像河马一样,从自己的工作中寻找快乐呢?虽然我从事的是一份极其普通的工作,但每次看到客户高高兴兴地从我的手中接到快件时,他们的快乐感染了我,那一刻,我就觉得自己从事的工作不再枯燥,不再简单。”

教育应为人生幸福奠基 篇7

人, 因教育而成为人;教育, 因人而存在, 双方彼此依存。因此, 教育毫无疑问首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认识自己, 如何珍惜生命, 如何热爱生活。所以, 关于生命的教育, 应该成为教育最重要、最基础的课程。人活着, 为了幸福。教育的使命, 就是帮助人们创造幸福。在“以教为本”“以分为本”的教育中, 胜利者似乎能够赢取所谓的幸福。但这种幸福与心灵相距甚远, 是功利的, 也是脆弱的。我们的新教育实验始终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愿景, 我们一直认为:教育应该为人生幸福奠基。因此, 教育如果不能让人们未来幸福, 教育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与此同时, 教育也应该是幸福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 教育如果不能让孩子当下幸福, 教育也就失去了通往未来的可能性。最终, 一个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 必将让人们懂得自我、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必将为人们赢得幸福完整的人生, 必将真正实现教育和幸福之间的正向循环。

读书,幸福的语文人生 篇8

一、爱上读书

引导孩子爱上读书, 因为, 唯有热爱才会让孩子心甘情愿的陶醉在书香中。起步阶段, 我往往会“带个故事进课堂”。每到这时, 爱听故事的孩子们个个精神抖擞, 神情专注, 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随着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述, 生动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 或惊险, 或奇特, 或温馨的情感世界里。边听边猜, 老师手中的图书变成了孩子心中渴望的至宝, 读书的热情就这样被激发, 被点燃。

用真诚的博文与家长沟通联系, 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 并定期评选出“书香家庭”、“书香妈妈”、“书香爸爸”。活动的进行带动众多家长和孩子走进了读书的乐园。三一班的刘悦高兴地向老师汇报:“每天晚上妈妈都陪我读书, 原来妈妈和我一样也喜欢那只看似渺小却善良、伟大的蜘蛛——夏洛!有了家长的参与和支持, 读书就又多了一幅幅幸福温馨的画面。

二、学会读书

学会读书, 让这粒种子在书籍的沃土中成长为一棵葱茏的大树。每周的课程表中, 我进行了重新调换, 好书推荐课、阅读欣赏课、阅读交流课、批注研究课、班级读书会等成了语文课堂的主角。“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 不管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我都力求向学生渗透读书方法, 授之以渔, 让孩子拥有遨游书海的本领。

我欣喜地看到孩子们拥有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低年级时, 孩子们开始在书上勾画出好词佳句;中年级时, 孩子的积累本摘抄得工工整整;高年级时, 孩子的批注、联想、读后感深刻富有内涵。孩子们渐渐有了自觉积累背诵的习惯, 每节语文课上我们都有5分钟的书海拾贝时间, 师生一起背诵这节课最值得记忆的名句名言或精彩片段。日复一日, 孩子们收获了一份语言的芬芳与醇厚。更令人欣喜的是孩子们有了读后想与人交流的习惯, 课上他们争着发表自己的见解, 引经据典, 才思敏捷。课下, 意犹未尽时还会围在你的身边说个没完没了。扎根在书籍的沃野中, 我分明听到了那生命拔节的声音。

三、坚持多读

我们读书的一贯宗旨是“好书大家一起分享”。我与同学们在班内共同构建了一个“微型图书馆”, 可不要小看这个图书馆, 它的藏书可以达到一两千册呢, 甚至可以不断增加。每个同学把自己的藏书登记在好书推荐表上, 填上书名、作者、推荐词放在微型图书馆里供大家借阅。更妙的是孩子们自己想出了“多读书, 借好书”的方法。在好事推荐表的反面是借阅登记表, 没有图书管理员, 借书的时候填上自己的姓名, 还书的时候, 在信誉度一栏, 书的主人会根据你是否如期归还、图书的保护给借书者一个评价。一个个评价的小笑脸见证了孩子们在快乐阅读的同时爱护书、诚实守信、互助合作等优秀品质的形成。就这样, 沐浴在书香里, 浸泡在文化中, 孩子们快乐地读着, 成长着。

四、享受读书

1. 班级读书会。

每个学期大家都有同读一本书的好机会。两个星期内, 我们随书中的人物一起欢笑, 一起哭泣。每两周的班级读书会上, 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点击人物”了。每个小队课前根据书中人物的外貌、性格特点等编写好小诗、片段描述 (相互是保密的) , 由其他小队友人来猜。在轻松快乐中, 学生们很快进入了角色, 并油然而生了交流的欲望。“真情告白”是孩子们最热衷的, 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地谈论自己喜欢的人物以及感受最深的地方。张旭竹又抢到了发言权:我也喜欢《草房子》里的杜小康。如果说杜小康不坚强的话, 那么他在家庭遇到那样的挫折后, 一定会精神崩溃的。然而他却能够放下自己的尊严, 到学校门口做小买卖, 所以杜小康是坚强的。唯有坚强, 才能让他乐观面对磨难走向成功!我真想对他说一声:“杜小康, 好样的!”在阵阵掌声中我们边说边听边聊, 孩子们的思想在激荡, 在碰撞, 一个个互补式的阅读在不经意间的“说来听听”中形成了。

2. 读书故事会。

读不同的书读最爱的书是每个孩子最宁静的时光。有了量的积累, 再借助每周读书故事会的平台全面激发每个人的兴趣和潜能。读书故事会上, 实行小组轮流推荐。被推荐的同学积极准备, 绘声绘色的讲述跌宕起伏, 听众入情入境。讲述完毕后, 主讲者还会情不自禁地谈谈自己的感受, 其他同学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渐渐地, 孩子们懂得了心灵的自我观照。

3. 绿叶读书节。

每个学年我们都会有一个难忘的读书节。老师、学生、家长汇聚一堂同台演出。亲子同诵, 师生共演绎, 说、唱、画、写、弹奏等, 灵活多样的活动足以让每个孩子陶醉于书香中。汇演结束后, 我们一起牵手来到摆满书 (每个学生推荐一本看完的好书) 的绿茵茵的操场上, 一起淘书、选书、借书。在节日感言中, 孩子们深情地写道:是书籍赐予了我飞翔的翅膀, 给予了我成长的力量。

就这样, 幸福地行走在语文的旅途中, 品味着缕缕书香, 不经意间我聆听到了花开的声音……

摘要:花, 给我们视觉的美;歌, 给我们听觉的美;书, 却给我们心灵的美。“腹有诗书气自华”,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 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会读书、多读书, 让读书成为一种享受。

营造和谐校园, 创幸福人生 篇9

为人父母, 都期盼子女能成龙成凤;天下的老师, 都期望学生能成为栋梁, 而我们知道, 要想实现这些愿望, 最根本的问题在于———教育。为了教育好子女, 很多父母苦心经营, 胎教幼教机构和方法都很多, 但等孩子成长起来, 也许有些所谓的“聪明”, 也有些所谓的“才气。然而, 进了学校后, 坏的习气也越来越重, 不懂礼貌, 不懂得与人相处, 慢慢地跟父母老师作对, 这时才引起父母的反省, 开始自责。而我们目前的学校教育更多的是把知识技能的学习放在首位, 素质和德行教育的推行并不十分得力, 也没能找到切实有效的办法。实际的情况是学生越来越难管, 甚至有堕落成风的趋势———那么, 到底有没有一个切实有效的方法, 能改变目前家庭和教育的状况呢?有, 那就是学习《弟子规》, 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 提高道德修养。

我们深深知道, 一个孩子对一个家庭的重要性, 每个孩子的进步都会给一个家庭带来快乐, 让父母感到欣慰。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现在的家庭教育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很多时候让父母感到不知所措, 无从下手。那么究竟我们从哪里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呢?还得从老祖宗那里去寻找。我们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之所以延续了好几千年, 有它强大的生命力和深邃的内涵。博大精深, 浩如烟海。我们学习传统文化, 就要从根本去学, 《弟子规》可以说就是儒家文化的根本。

《弟子规》这本书不过一千零八十个字, 它却能教我们如何做人、处事、待人接物, 以及应有的基本规矩和原则。有人说它是一本童蒙读物, 但却承载了华夏五千年文化的精髓;也有人说它讲述生活中浅显的道理, 却是整个人生幸福的支点;也有人说, 它拯救了我的孩子, 使堕落的羔羊终于迷途知返;还有人说, 它拯救了我的家庭, 行将离异的夫妻, 又重返和谐。尽管众说纷纭, 但《弟子规》给我们的社会, 还有社会中的我们, 确确实实, 真真切切带来了无穷利益, 它让黑夜前行的人看到了黎明的曙光, 让鲍鱼之肆中人闻到了芝兰的芬芳。

我在书法绘画教学中, 始终贯穿传统文化的教育, 把德育放在首位。正如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所言“用笔在心, 心正则字正。”一个没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怎么能做到心正字正呢?在教学的间隙, 我们每天坚持学习《弟子规》, 真正做到雷打不动, 始终如一。每个经典的小故事所蕴含的道理都带给学员们深深的思考, 细细回味, 以及深刻的反省和认真地改过。我们从家长的反馈以及学生自身的改变中, 真的发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让人受益匪浅。我们衷心希望有更多的孩子学到《弟子规》, 有更多的家庭受益, 都能去营造一个幸福的人生。

以下是同学们在学习弟子规后发表的个人感想。

学习传统文化感言

付嘉胥

通过学习弟子规真是受益匪浅。老师每天都讲《弟子规》, 从《弟子规》的故事中我们懂得了好多的道理。比如, 老师举了一个例子, 说人的一生就是一个80公分的木棒, 睡觉用了三分之一, 玩和学习也用了三分之一, 还有吃饭生病等等用了一些, 最后就剩下了那么一小点的一段了。这说明人的一生很短暂, 如果你不珍惜的话, 那时间就会悄悄地溜走。我们也要孝敬父母, 赡养老人, 经常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 从而做一个懂事的孩子。我现在也珍惜时间了, 把一天当做十天来看。我以前的字写得很乱, 有的自己都不认识, 自从学习书法后, 不光字写得规范、清楚、美观了, 我的思想水平也提高了不少。以前我是坐没坐相, 站没站相, 人家让我让一个座位都不让, 现在的我就能主动让座了。真心感谢老师, 是您让我找回了自信, 变得出色。

学习传统文化感言

吴伊诺

从前有这么一位尊长, 他教会他的弟子们行善积德, 品质高尚, 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 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 万世师表”, 他就是孔子。现在有这样一所学校, 它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 孝敬父母和长辈。

我不光字有了很大进步, 还在家孝敬父母, 从一个“大小姐”变成了一个懂事乖巧的孩子。我们的学校像一个快乐摇篮, 我们在这个摇篮里幸福欢乐的成长。写累了, 我们一起读《弟子规》, 听老师讲古今中外孝敬父母、勤奋学习的故事, 我们听得都很认真, 有的时候还会即兴发表一下听后感, 这样不仅让我们学习古代今人勤奋好学的精神, 还能锻炼我们的表达能力。

那天, 我听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四岁的小女孩, 在自己生日那天, 亲手给父母做了饭菜, 因为她知道自己的生日就是母亲的“难日”。我想, 我也要孝养父母, 多为他们做点事。

让我们大家共同努力, 一起把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吧!

在现实生活中, 在我们的身边, 会看到许多让我们父母心痛的事:在学校中, 同学间因为一点小摩擦而大打出手, 丝毫不顾同学情谊;老师为了让同学勤学守纪, 批评教育, 却遭来学生的敌视、谩骂;在家里, 父母因为孩子的贪玩而无奈地叹气, 因为孩子的深夜未归而奔走在大街小巷......父母为了让孩子全心学习, 自己承担了所有的家务, 而我们有些学生还欺骗、埋怨父母。

我遇到这样一个孩子, 当母亲苦口婆心, 教导他的时候, 他显得非常不耐烦, 嫌母亲唠叨, 对母亲发脾气, 希望母亲闭嘴。母亲很生气, 但仍然强忍着, 不停地喝手里的矿泉水, 此时, 孩子根本察觉不到母亲的心里有多难过。

父母的恩德我们这一生也不可能报得了, 我们应该尽心尽力做到为人子的孝道。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是做人最基本的道理。其实父母并不需要我们轰轰烈烈地去为他们做什么大事, 有时候陪父母聊聊天, 一个祝福、一句问候、一个拥抱、一次洗脚, 甚至只是一个微笑, 对父母来说都满足了。虽然父母爱我们并没有想过要什么回报, 但是只有父母付出的爱, 没有我们回报的爱, 是不公平的。除了父母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关心我们的人, 我们的老师、同学和朋友, 甚至祖国都在关心我们。只有互相付出爱, 一个家庭才能美满, 学校社会才能和谐,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我们将拥有美好幸福的人生。

艺术升华素质体卫幸福人生 篇10

一、提升认识, 加强管理

自2003年以来, 学院附中教学质量在全市一直名列前茅。然而,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 学校领导也在不断地反思:什么是高质量的教育?学校得出的答案是:“分数绝不是教育的全部, 教育的本质是要培养合格的公民, 高素质的人才。”高分低能恰恰是教育的败笔。要想判断教育质量的高低要看能否满足以下条件:一是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不仅发展智商, 还要培养情商,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二是尊重成长规律, 根据学生的年龄段特点, 适量适度施加教育, 不能拔苗助长。三是拓展学生的个性空间, 针对孩子的兴趣、爱好、天赋秉性, 搭建多姿多彩的平台, 使每个孩子都能自由发展, 而艺体教育正是实现这一理念的沃土。艺体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培养学生高雅生活情趣和良好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学校要站在学生的角度, 为艺体而歌;站在人生的高度, 为学生负责。在深刻反思、科学规划的基础上, 学院附中将“自主教育”作为内涵发展方向, 将艺体教育作为切入点, 探索出“双主体自主发展”的办学模式。在推进艺体教育发展过程中, 学校遵循以下五项原则:

1.以人为本, 确立两大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 系统地设计能切实提高学生体艺技能的内容和方法体系, 有效开发体艺教育功能。

2.深化课改, 激发主体积极性的原则。

贯彻新的教育理念, 全面激发、调动学生参与艺体活动的积极性, 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和磨练, 长见识、得乐趣, 从而掌握运动技能和艺术技能, 提高能力和水平。

3.发展特长, 建设特色教育的原则。

进一步拓展教育的空间, 以目标构建内容, 促使学生发展特长、学校发展特色, 从而建设有特色的体育、艺术教育课程体系, 提升教育质量。

4.教学相长, 师生同步发展的原则。

以提高体育、艺术教育师资的专业水平和教育能力为先导, 面向全体学生, 满足广大学生完善人格、学有专长、发展技能的要求, 并满足个体选择发展和心智水平提高的需求, 开展师生互动, 坚持教学相长, 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5.创设条件, 保障安全的原则。

合理安排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整合各种资源, 把体艺育人与校园建设结合起来, 让每一项经费投入, 每一项活动安排,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都能体现出学校对学生素质和谐发展的关怀。

为了扎实有效地做好艺体工作,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书记亲自挂帅, 各部门广泛参与的艺体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将艺体教育纳入学校的工作计划, 加大对艺体教育的投入力度。每学期伊始, 领导小组都要召开专门会议, 研究和确定体卫艺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 并进行明确的分工, 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在艺体教育工作中做到规划全面, 保障到位, 督导有效。

二、多元研修, 打造团队

师资力量既是艺体教育成败的前提, 更是催生学院附中艺体教育的魅力所在。学校现有艺体教师18人, 全部为本科学历。其中体育教师11人, 在足、篮、排、体操、乒乓球等方面各有专攻;美术教师4人;音乐教师3人。

为打造一支年轻、有朝气、有活力艺体教育的优秀团队, 学院附中采取了以下举措:

1.人文关怀, 激发教师成长意识。

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 学校向艺体学科倾斜, 加强学科硬件建设, 对教师群体保证物质待遇, 千方百计创造学习提升机会, 时刻给予精神鼓励制造舆论氛围, 使艺体教师成为其他学科教师羡慕的群体, 让艺体教师自身也感受到在学校成为了焦点, 成为了核心, 令他们切实感觉到“有为”真“有位”, 形成了人人争先的良好态势, 改变了过去艺体教师群体懒散、不思进取的不良局面。

2.目标引领, 打磨学科精品意识。

三年前, 学校对艺体工作重新定位。工作目标是在全市“争创一流水平、成为全市艺体工作窗口学校”。教师的研究意识再次被激发出来。常规教学, 精雕细琢;组内研究课、青年教师汇报课、骨干教师观摩课、校级评优课、层层递进。教师业务素质得到提升, 教学质量有了飞跃。

3.专家指导, 催生艺体教师研究意识。

2012年, 市学院艺体部主任张德利带领全体教研员每周四都到学院附中研讨艺体教学工作, 引领学院附中艺体教育向高位发展, 真正落实了学校“教学研究问题化, 问题研究课题化, 课题研究成果化”的教研工作目标。教师研究氛围也日显浓厚。为了给全体教师提供学习提升的机会, 学校还积极争取各级各类教研活动在校内召开。2012年全市体育现场观摩研讨会、市体育美术音乐优秀课评比、艺体科研课题研讨会等教研活动在学院附中举行。

三、开发校本, 惟本求真

1.构建艺体课程体系。

为了更好地开发艺体课程, 学校整合资源, 构建了科学、合理的三级艺体教育课程体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 在尊重、信任和指导的基础上, 让每一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积极有效的发展。同时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 进一步培养具有科研能力和较高综合素质的教师团队, 并以此为契机, 争创学校特色, 提升教学质量, 促使学校、教师、学生共同成长。

(1) 开足开齐国家级课程。

确保三个年级不折不扣地落实课程计划。学校始终坚持在毕业班开设音美课, 让面临升学压力的孩子们在艺术课上舒展身心、增强自信, 从另一个侧面提升教学质量。

(2) 有机整合地方课程。

采取班级授课和校园网视频展播及广播站讲座等多种灵活形式进行教学。

(3) 全面开发校本课程。

为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学校积极开发各类校本课程, 编制了附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课程标准”“课程计划”, 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现在, 学校已开发并实施了三大系列的艺体校本课程, 一是基础性课程, 如《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体操》、《韵律操》等;二是拓展性课程, 如《国文鉴赏》、《数字与生活》、《手工制作》、《动漫制作》;三是发展性课程, 如《吉他》、《歌唱素质培养》、《书法》、《绘画》《煤雕》《篆刻》等。

这些课程的实施, 受到学生、家长的广泛欢迎, 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空前高涨, 因为校本课程的开设促进了教师的专业觉醒, 使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目标水到渠成。

2.充实完善校本活动。

在提升艺体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 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艺体活动, 激发学生的艺体潜能。

(1) 开展“阳光体育”活动, 全面增强学生体质。

学校每周除安排三课时的体育课外 (明确规定不许占用体育课的时间) , 还开展“阳光体育一小时”活动。每天上午大课间安排跑步和韵律操, 下午大课间, 让各班级自行开展跳绳、踢毽、立定跳、俯卧撑等活动。

(2) 推行校本课程, 落实“2+1”工作。

几年来, 学校在七年级开设了技能加特长的校本课程选修活动, 同时开设体育艺术等14门校本课程, 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种课程。走班上课, 每组30人左右, 其中篮球3组, 足球2组, 排球、体操、韵律操、绳操各一组。届时学生活跃在学校的不同区域, 书法、绘画、合唱、舞蹈、器乐组在相应的教室, 乒乓球组在一楼乒乓球馆。

(3) 开展“三队两组”活动, 助推学生特长发展。

学校“三队两组”建设已取得丰硕成果, 在抚顺市历届的摇篮工程比赛中, 都获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合唱队和乐器队在2012年全省艺术展演活动中, 双双荣获一等奖。

(4) 艺术节、运动会有机结合, 相得益彰。

学校开创性地将运动会和艺术节展演合并举办, 在为期两天的日程中, 场面热烈, 形势喜人。跑道上是激烈的运动竞技, 草坪上是歌舞特长表演。同学们把每年的这个活动当成一场艺术体育的联合盛宴, 学生们素质得到全面展示, 个性充分张扬。

(5) 学科活动丰富多彩, 提升校园文化。

用文化涵养人生, 由活动凝聚人心。学校每学期固化的学科活动已经开展了多年, 深受学生欢迎。美术组、音乐组、体育组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 为学生们构建了多彩多姿的校园生活, 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机会。

四、提炼成果, 凸显特色

1.学生素质不断提高。

艺体常规课堂教学与校本课程活动双轨结合, 提升了学生的体质水平、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学生的自信心、成就感、文明自律意识都得到了增强, 学校形成了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每到活动时学生们积极参与、乐此不疲, 老师们由衷欣慰, 既增强了学生体质, 又培养了学生技能。学校体育艺术2+1项目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 师生参与率达100% 。在刚刚结束的2013年抚顺市“摇篮工程”比赛活动中, 学院附中学生800余人次参与了书法、绘画、器乐、舞蹈、演讲、歌唱等所有项目的比赛, 并取得了较好成绩。

2.教师专业化发展迅速。

通过专题培训、定期研讨、教学竞赛观摩、参加培训, 专家引领等措施, 学校的体音美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整体素质得到了较大提高, 涌现出一批优秀的艺体教育人才。美术教师何畅在“十一五”期间被评为“市明星教师”和“体育艺术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并被聘为市兼职教研员, 在全市做过多次报告并代表抚顺市到韩国进行学术交流, 在中央美院参加国培时代表全体学员进行大会交流。有8名艺体教师获得过省优秀课。杨卓老师是省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在全市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中, 学校有5名教师荣获一等奖。音乐教师关晓斌是市兼职教研员和中心组成员, 还兼任市音乐家协会秘书长。健康教师赵爽上过国家和省级公开课。正是拥有这样一支优秀的艺体教师团队, 学校的艺体教育质量才有了实力保障。

3.特色教育不断彰显。

(1) 随着体育艺术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学校经过长期探索, 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实施艺体教育的基本框架体系。

学校的艺体自主教育, 首先以学生自主成长、自主课程、自主课堂、自主发展活动为四大模块来支撑;其次是以丰富的活动为载体, 确保艺体教育目标不落空, 同时也回应学校的办学理念, 艺体教育成为学院附中“自主教育”重要组成部分。

(2) 开放办学, 融通引领。为了开发校本课程, 学校挖掘校内外教育资源, 拓宽办学思路, 让学生走向社会, 请名家走进校园, 开展校际交流, 以优秀教师资源共享的方式获得了丰富的教师资源。学校聘请书诗人作家王太学、抚顺师专艺术系教授田原、煤雕艺术家、篆刻艺术家来校授课。抚顺是煤晶雕刻之乡, 煤雕在2008年被确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抚顺人理应把这一文化瑰宝传承发扬。为此, 学校开设了煤雕课, 聘请煤雕艺术家、雷锋精神的传承人杨擎宇授课。他不但义务给我们学生上课, 还帮助学生们将创作的作品出售, 所得款项以善款形式存入学校捐资助学基金账户, 作为贫困助学基金。雕刻的线条之美在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的同时, 也使雷锋精神在这里发扬光大。另外, 学校的对口小学——学院附小以乒乓球为特色, 涌现出了王楠、刘诗文等一批国手。作为对口中学, 我们有责任将这门课程传承下去。所以, 学院附中与抚顺市振兴乒乓球俱乐部联合办学, 他们派出了10名专业教练给学生上课。学校乒乓球课程的开展, 在普遍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 也为上一级学校输送了专业人才。

幸福人生,高考有约 篇11

对我来说,与高考有约,工作像摆渡,来来回回,幸福是目标。

给每一个孩子留下美好的高考成长记忆,我努力做到;

让学校成就每一个孩子的高考梦想,我努力去做。

———我的《校长工作日记》

三十一年前,也就是1980年,我参加了被人们称作“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对于农村孩子来说,考上大学就等于有了一个“铁饭碗”,可以不用再为生计发愁。回忆当年备战高考的那些日子,我至今感慨不已。

由于学校离家太远,我成了寄宿生,吃住都在学校。我是长兄,家境不宽裕,为了节省开支,米和油都是从家里带到学校的。每次回校,都要挑一担东西,一是油米袋,一是行李箱。后来学习紧,几个同乡便轮流回家替大家捎带米和油。

到了高三,苦学的传统被发扬光大到了极点。每天天刚亮,便来到学校操场。去时,操场上已经有许多同学了。大家捧着书,边走边念。快到7点时,便回到食堂吃早饭,然后早自习。每天晚自习结束后,很多同学都留下来补习,晚上11点半前教室里的灯从没有熄过,同学们都在自觉地发奋夜读——那是让我温暖一生的情景。班里有60多人,我选择了教室靠后墙的角落,每天拼命地学习,不知疲倦地听课、做题、背书,心里只有一个信念:为父母、为兄弟,我和高考拼上了!回到宿舍时,宿舍的灯已经熄了,这时,还有同学点着蜡烛在走廊上看书。大家在千篇一律、绝少变化的复习中辗转反复,等待着高考的来临。

那年的那个夏天,很热。早晨的太阳便激情四射,“烤”得那些知了不知疲倦地躁动鸣响。当火热的天气和神圣的高考如此紧密地连在一起的时候,令我终身难忘是肯定的。父母兄弟不知道我高考的具体时间,我也没有告诉父母兄弟我马上就要高考了。在学生宿舍度过的高考前自由支配的两天里,一想到父母的艰辛,一想到未来的茫然,那时的我,会猛地一个惊颤,然后,收拾心情,翻开书本,虔诚地读书。拼搏的时光和幸福的时光一样,是那样的短暂。就这样,我迎来了高考。考场外墙壁上贴着“一颗红心两种准备”“接受祖国和人民挑选”的标语。每考完一门课,回宿舍的路上,我脑子里就开始一个一个地检查对与错。考题量不像现在这样大,考完最后一门课,我就把自己的总分估计出来了。放弃填报最向往的院校,我只能读师范。因为读师范免学费,学校每月发放生活补贴,还有奖学金,家里不用为学费开销发愁,四年下来,家里负担不重。于是,一天午后,正在田里忙活的我收到了本省一所名牌师范本科的录取通知书。

我的大学生活开始了。高考改变了我的命运,为我开启了全新的生活。80年代的大学学习氛围特别好。在那个求知若渴的年代,除了上课,大家都扑在学校图书馆里,一天不学习就怕自己落后。两毛钱解决一顿伙食,八个人一间宿舍,冬天冷得生冻疮,夏天热得长痱子。四年的大学生活,我收获了知识,收获了理想,收获了今后在社会上生存的资本,收获了一生幸福生活的基础。大学毕业服从分配,开始了教书育人的职业人生。

高考对于我来说,是一段难忘的经历,更是一个幸福的拐点,我敬畏高考!我常对女儿说起这段经历。学习28年后的2008年,18岁的女儿也面临高考时,报考重点高校早己变得拥堵不堪了。当她感到高考的压力与烦扰时,我只能告诉她:高考就是成长的机遇,必须抓住。我知道,这样说有点残酷,但作为一个中国式的家长,一个因高考改变了命运,终身受益于高考的人来说,还能对孩子说些什么呢?天道酬勤,那一年高考,她成功了,考入了一所全国名牌大学,现在正在上大三,学习勤奋、成绩优秀。送女儿入校报到时,我对她说:我为你自豪! 我坚信知识改变命运、高考改变人生的论断会在她们这代人的身上再次得到验证。

我从高考走来,教书育人是我的职业。我与高考有约,每年陪伴如我儿女般的千余学子渡过高考这条河,到达那幸福的彼岸。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无论在班主任岗位还是在校长岗位,每天,我都到学生特别是高三学生中间走一趟,从早操到课间,从课间到自习。在高三学生中走动,我可以把学生成长的细节印在脑海,我能够把握学生发展的脉络。高三学生对身边人的评价十分敏感,特别在意校长的评价。一句温馨的话、一句中肯的表扬就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当高三学生们见到校长忙碌而辛勤操劳的身影时,似乎看到了一种榜样,一种精神,一种希望,学习劲头十足,形成了自主学习、自我强化的氛围。十多年的持之以恒,十多年的乐此不疲,与学生接触多了,自然会产生感情。我在学校走动时,很多学生都会彬彬有礼地问候:“校长您好!”这让我很欣慰,也体会到了一种亲切。记得有一位考生给我发了一个短信:“校长,您起得比我们早,睡得比我们晚,一定要注意身体,有了身体才能更好地带领我们哟。”我特别感动。

记得2001年那场百年不遇的大水影响了兴化地区。兴化中学整个学校浸泡在水中,操场的积水超过半米。当时兴中有12名考生由于父母在省外一时无法离校回家。让这些同学自行离校很不安全,虽然学校食堂被淹,集中安排关照难度大,但还是决定将学生集中照顾,吃宿都在学校宿舍楼上。由于积水过深,出于安全考虑,原计划让学生在宿舍吃饼干度日等待水位降低。我坚持带领后勤的党员同志每天蹚着齐腰深的水,给住宿的同学送来饭菜、水果。当学生眼含热泪接过饭菜水果时,我发现,这些孩子长大了。

每一年的毕业典礼,我都为高三师生铺上红地毯,守在礼堂门口迎接每一位高三学生,向他们一一问候。带领学生诵经典、宣誓言:乘风破浪展雄才,折桂蟾宫当有时,滴水穿石战高考,如歌岁月应无悔。寄语高三学子思考人生问题:回首往事,是否问心无愧;展望未来,是否充满信心;祝愿高三同学高考创佳绩、人生更美丽。我知道:当映着晨曦凝望着校园里的孔子雕像时,当毕业典礼在兴中校歌《铸造代代风流》的悠扬声中圆满落幕时,高三学子们得到的是人生洗礼和境界升华。

每一年的高考考点考务工作,我都事必躬亲抓落实。照明、音响、供电、供水、场地布置、食品安全、住宿保障、紧急应对等等一一查实无疏漏;监考服务全程演练,力争万无一失。每一年的助学贷款办理、奖学金发放、爱心赞助基金筹措,均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稳妥、快捷、高效。因为高考是孩子们走向幸福人生的驿站,所以高考无小事。

高考是无数学子人生记忆中永远的一笔重彩。不同时期,大家对高考有不同的期待,不同的人们演绎了不同的高考故事。

作为老师,我通过考生把握时代的脉搏,体会青春的活力,同时我也在反思、积淀、总结。我希望通过我的高考故事,能给即将走进考场的考生朋友们一些启发与更多自信。

借此机会,赠联一副与各位共勉:

乘风破浪展雄才,折桂蟾宫当有时,

打造高效课堂 奠基幸福人生 篇12

一、五步教学环环扣

1. 预习———课前预习、预习评价

只有充分预习, 才会有丰富多彩的课堂展示。我们把学案提前发给学生, 学生在课下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 完成预习。自主学习阶段, 学生独立学习, 不能打扰别人; 交流阶段, 小组内成员就疑难问题轮流发言, 一人发言时, 其他成员注意倾听、记录, 相互补充, 找出解决办法。

为督促学生预习, 规范学生预习, 了解学生的学情, 我们对学案进行全批全改, 根据学生自学情况进行二次备课, 根据学生的问题, 进一步设计上课的思路和措施。

2. 自主———自主学习, 小组交流

教师当堂把批改后的学案发给学生, 然后进行小组交流讨论, 形成师生、生生互动。在这一环节中, 教师多为学生创设自主交流的时间与空间,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相互合作, 相互启发, 相互借鉴, 共同提高, 达到在课堂上 “思维活跃流畅, 创造性精神涌动”的最佳意境。既发挥了学生的潜力, 又能很好的解决学习中的个别疑难问题。

3.互动———展示交流, 师生指导

这个环节又分以下几个步骤:

( 1) 爬黑板展示与复习提问同时进行。老师先在黑板上列出本节课要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 然后各小组学生争抢爬黑板书写答案。为了节省时间,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在几个学生爬黑板的同时, 下面的学生复习上节课的知识, 老师检查提问, 即学情诊断。学情诊断的方法可以是点名提问, 也可以让全体学生在笔记本上默写。

( 2) 情景导入。运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时政新闻、歌曲、故事等资源导入新课, 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思维。导入语言尽可能简洁。

( 3) 目标重申。老师再一次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并具体进行阐释, 突出学习的重点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 4) 学生点评、质疑、纠错。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展示在黑板上的 “成果” 进行点评。一旦出现错误, 或者表述不够严密, 挑战组要揪住 “尾巴”, 进行质疑和纠错, 本组成员也可以站出来帮助展示人补充和纠正。在这一环节老师要及时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激励评价, 充分利用组与组之间的竞争,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让课堂因互动而精彩。

( 5) 合作探究。导学案中探究问题, 都是紧扣教材重点难点而设计的, 老师对有思维含量和难度的问题,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然后请一两个小组展示讨论结果, 其他小组质疑、辩论, 或补充、完善。对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和新发现的疑难问题, 老师进行讲解、点拨、归纳和提升, 引导学生形成明确的观点, 最终解决问题。

( 6) 知识整合。这一环节主要是老师对这节课总结概括, 形成知识网络, 让学生加深印象; 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 突出易错易混易漏的知识薄弱点, 引起全体同学的足够重视。

4. 拓展———问题训练, 总结提升

教师带领学生通过对最新案例的分析, 更好地理解了相关理论知识后, 可以依据预先设计的达标练习, 让学生当堂训练, 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这时我们采取分层测试, 较难的题目要求部分学生可以选做, 但一般的基础题必须全部达标。在学生做题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再次进行适当的点拨。而高考链接呈现的是近几年的高考真题, 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到本节知识在高考中的分量, 历年真题的演练, 使学生在分析、概括、提炼、加工的过程中, 实现了知识、能力和觉悟的统一。

5. 回归———延伸训练, 回归评价

我们在设计学案时要考虑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不同梯度的问题, 在结束一节课时必须先指导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内容、学习活动进行总结反思, 然后集思广益, 做整体补充, 对有争议性的热点话题作为课后拓展, 让学生课下去关注、留心和思考。

课堂最后几分钟对学生分别评价打分, 实行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客观评价, 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 及时指出学生的进步和不足, 并加强正面引导。教师对小组组长的评分进行总结, 评出本节课表现较好的同学和小组给予及时的鼓励。

二、教学改革硕果丰

学生由以前的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了现在的主动、自主探究, 学生变得大胆自信、爱学乐学, 合作学习能力增强了, 在合作中学会了倾听, 在展示中激发了思维火花, 实现了把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把讨论的时间交给学生、把表达的机会让给学生、把训练的情趣留给学生、把生活实际还源于学生。课前预习过程中的画、圈、点、勾, 课中困惑问题交流时的各抒己见、面红耳赤, 展示时的争先恐后、井井有条, 课后学习反思、学习小报、书法作品、手工制作、美文赏析、等个性化作品精彩纷呈。学习方式展示形式多样化, 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所发展。

三、克服问题向前看

这一段时间的课改实践已经初见成效, 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空前高涨, 学习兴趣明显增强, 作业质量明显提高。上课学生争着抢着爬黑板、发言, “你方唱罢我登场”, 课堂学习气氛非常活跃, 检查提问的效果比以前也好得多了。小组内的合作意识、互帮互助意识已经形成,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得到提高。

上一篇:林家铺子下一篇:监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