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批发市场

2024-05-08

大型批发市场(通用12篇)

大型批发市场 篇1

由于批发市场火灾荷载大、人员复杂且流动性大等特殊性,特别是大型专业批发市场人员繁多、待批发货物大量堆积、管理不够科学和规范等问题突出,导致其发生火灾的概率和危害程度高于一般的商业建筑。因此,有必要针对专业批发市场防火设计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以减少大型专业批发市场的火灾危险性,保证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针对批发市场设置剪刀楼梯用于人员疏散安全的情况,有必要采用人员疏散模拟分析软件构建典型大型专业批发市场人员疏散场景,分析采用剪刀楼梯对于人员疏散安全性的影响,为制定标准中楼梯宽度、疏散指标以及设置剪刀楼梯的特殊要求等提供数据支撑和参考。

1 剪刀楼梯的特点及规范要求

楼梯间是火灾情况下建筑物内人员疏散的主要通道,其在建筑防火设计中是否合理,直接关系着人身生命的安全。在一些大型专业批发市场中,为了满足疏散宽度的要求,有时会设计用剪刀楼梯作为人员疏散楼梯。

剪刀楼梯也称为叠合楼梯或套梯,是在同一楼梯间设置一对相互重叠、又互不相通的两个楼梯。剪刀楼梯的特点是在建筑的同一位置设置了两部入口方向不同的楼梯,这两部楼梯可以不采用隔墙分隔而处于同一楼梯间内,也可以采用隔墙分隔成两个楼梯间,起到两部疏散楼梯的作用。由于在平面设计中可以利用较为狭窄的空间,剪刀楼梯可起两个楼梯的作用,故剪刀楼梯被设计单位较多地运用到大型批发市场、商场、展览等建筑内,以解决安全疏散总宽度不足的问题。

剪刀楼梯作为一类疏散设施,其特点主要有:

(1)在同一楼梯间内设置两部楼梯,具有两条垂直方向疏散通道的功能。有利于提高空间的利用率,便于平面布置,还满足了最低安全出口数量的需求。

(2)剪刀楼梯的两部楼梯分别设置在不同的防火分区。两部楼梯梯段之间使用的是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不燃烧体墙进行分隔,另外设置了前室、乙级防火门、防排烟设施等。因此,两部楼梯分别属于不同的防火分区。如果其中一部楼梯出现问题,无法充分发挥出疏散功能时,不会影响到另一部楼梯,能够满足室内人员消防安全疏散的需求。

(3)能够有效地节约土地资源,降低建筑的公摊面积。与独立设置的两个安全疏散楼梯相比,有效地减少了疏散楼梯外墙或分隔墙的重复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建筑工程的投资。

(4)剪刀楼梯是一种备用选择,而不是首选方案。根据GB 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建规”)第5.5.10和第5.5.28条的规定,在高层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单元中,当设置两个独立的疏散楼梯有一定的困难的时候,才会考虑到采用剪刀楼梯疏散,但需设置必要的安全分隔措施。

而对于大型批发市场、商场、展览等建筑内是否能设置剪刀楼梯,规范中没有明确,国内学者对此开展了系列研究,如牛小强探讨了增加休息平台的层间双跑剪刀楼梯在商场疏散中的可行性,梅治桥、靳自兵分析了剪刀楼梯在大型商场超市中的运用,孙玉丽、李瑞峰、王波、黄白蓉等讨论了高层建筑剪刀楼梯间的平面设计、防烟设计参数,仲宇山、李鹏、潘充启则讨论了剪刀楼梯设计时应注意的具体问题。总体而言,是否将剪刀楼梯应用于人员疏散还存在争议。

2 剪刀楼梯的应用要求

(1)疏散宽度的确定。根据相关标准规定,疏散楼梯间和前室门的净宽应该按照通过人数不少于1 m/百人的方式计算。但疏散总人数需要根据各层人数不同来考虑,总宽度可以进行分段设计,下层疏散楼梯的总宽度需要根据上层人数最多的一层进行计算。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应在通过人数的宽度以上。因此,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建筑的耐火等级、使用性能和设计使用人数等要求。在火灾实际发生时,情况会比想象中的复杂,建筑人员不会按照计划进行安全疏散逃生。通常当上层人员按照计划疏散到下层时,下层人员可能没有完全疏散开来,从而容易出现入口堆积的情况。因此,在设计疏散宽度时,需留有一定的安全系数。

(2)在消防安全应用中疏散距离的控制。剪刀楼梯是位于不同防火分区的两部疏散楼梯,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向进行安全疏散,但在设置剪刀楼梯的时候,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剪刀楼梯的两个出入口之间的距离需要在5m以上。当其中一个出入口出现问题或者火灾阻挡时,另一个出入口可以与火灾保持一定的距离,从而有利于人员安全的疏散。二是需要考虑到室内人员的安全疏散距离。需要根据相关建筑标准,对建筑内部人员的安全疏散距离进行全面的考虑。如果无法满足室内人员安全疏散的距离要求,即使设置的剪刀楼梯符合了总宽度和出口数量的要求,还需要增加设置其他的安全疏散楼梯,从而将安全疏散距离控制在标准的范围内,有效地确保室内人员安全、快速疏散。

3 人员疏散模拟计算与分析

为了进一步明确大型专业批发市场消防设计规范中剪刀楼梯的设置要求,笔者选取一个典型专业批发市场建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员疏散模拟分析软件构建典型大型专业批发市场人员疏散场景,分析剪刀楼梯对于人员疏散安全性的影响。

3.1 建筑概况

该建筑主体分为3层,层高6.2m。每层有5个防火分区。应用模拟软件建立的疏散模型,如图1所示。

根据各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计算各防火分区疏散人数,各层防火分区疏散人数,如表1所示。

3.2 疏散场景

建筑原先设计10部普通楼梯,根据研究需要,在疏散宽度不变的情况下,分别选取0、2、4、6、8、10部楼梯作为人员疏散用的剪刀楼梯,对应的疏散场景类别为A、B、C、D、E、F。A类疏散共有1个疏散场景,B类6个,C类5个,D类5个,E类5个,F类3个,共设计疏散场景25个,疏景场景如图2、图3所示。

图2和图3中的圆圈区域为普通楼梯,方框区域为剪刀楼梯。

3.3 模拟结果与讨论

根据不同的剪刀楼梯和普通楼梯的设置数量以及不同疏散场景得到各人员疏散时间,如图4、表2所示。

(1)从图4可以看出,设置剪刀楼梯时,人员疏散时间呈离散型。与普通楼梯相比,当剪刀楼梯的设置合理正确,即均匀分布,疏散距离适中时,对人员安全疏散影响较小,且存在设置剪刀楼梯整体疏散时间小于普通楼梯的情况。

(2)同样数量的剪刀楼梯,分布位置不同时,最后整体疏散时间差别很大,在选取的25个疏散场景中,6部剪刀楼梯与4部普通楼梯时(场景D-3和场景D-4)整体疏散时间相差最大为100s。

(3)从表2和图4可以看出,当1 0部楼梯均为普通楼梯(图2,场景A)时,楼梯分布是25个疏散场景中比较均匀的,疏散距离均适中,所需疏散时间为277s,属于整体疏散时间较短的行列。

(4)4部普通楼梯,6部剪刀楼梯分布均匀合理时(场景D-3),所需疏散时间为253s,25个疏散场景中整体疏散时间最短的,可见剪刀楼梯设置数量与整体人员疏散时间无必然联系。

(5)当6部普通楼梯,4部剪刀楼梯均匀分布在建筑内时(图3,场景C-2),由于存在疏散距离过长的问题,此时所需疏散时间为374s,是选取的25个疏散场景中整体疏散时间最长的。考虑使用剪刀楼梯时,应结合分析疏散距离是否适中,过长则会严重影响人员疏散时间。

4 结论

(1)和普通楼梯相比,剪刀楼梯的位置设置合理正确时,对人员安全疏散影响较小。如果某建筑疏散系统采用独立的普通楼梯,即使火灾发生时一部楼梯发生失效情况,同一防火分区内的其他楼梯还能提供疏散,使得该防火分区内的疏散功能未破坏。

(2)只有当剪刀楼梯的防烟设计、疏散总宽度、疏散距离等方面的设计符合标准要求,同时基于实际图纸和现场情况进行定量模拟分析加以论证后,才能够有效地发挥消防安全疏散的作用。笔者认为,大型专业批发市场不宜设置剪刀楼梯,因特殊情况必须设置剪刀楼梯的,宜开展专项分析论证工作。

大型批发市场 篇2

对于生活,农贸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必需品。农贸,这个朴实却又十分重要的字眼,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人们的一日三餐都与它息息相关。然而对于本市的农贸市场的竞争更是日趋激烈,不仅存在人口量多,需求量的问题,更是容易产生价格波动的现象。对于人们的生活造成了极地影响。这对于急需改善惠济区的农贸市场的.发展状况,完善农贸销售体系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二、营销对象分析

推销对象:本市的广生活居民

推销总人数:本市的居民总数

对象需求分析

(1)毛庄农贸批发市场对于当地毛庄的居民影响极,每日的生活的农贸需求基本是从当地农贸市场购得,在他们心中,本市的毛庄农贸批发市场已经是影响他们当前生活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2)本市的居民的生活所需的部分农贸均从毛庄的农贸批发市场购得,它实际上供应着惠济区部分居民的农贸所需,成为惠济区发展的一个关键组成。

(3)本市的北学城的诸多学造成了当地人口量的量增加,因此又极地增加了惠济区的农贸需求,迫切的需要改善毛庄的农贸批发市场的状况。

三、推销市场实地与人员:

(1)推销市场的实地分析:惠济区的人口多且较为集中,农贸需求量且较为明显

(2)推销人员:为了更好的了解惠济区的的农贸需求量,可根据地图查看目前惠济区的人口分布状况,再合适的安排人员对于各地的农贸量以及农贸价格进行调查,并作出详细的记录,从而推断出各地的农贸发展状况。

(3)人员安排:对于各地人口集中区的不同情况做出合理的安排,对于人口多,需求量调查难度的地方给予较多的人员进行调查问,相对人口少,需求量小,易调查的地方可以减少调查人员的数量。

四、宣传与推销:

宣传主题:享受绿色食品共创美好生活

推销宗旨:合理经营安全保障一流服务

推销宗旨

(1)人员招募:考虑到销售的区域广,面积,人口量多的难度,我们对于人员的销售不必做出太高的要求,可以从当地人中进行招募,同时也可对各地区域各安排一个负责人,但对此一定要有明确的能力与销售头脑的人员胜任。

(2)人员培训及经验交流:对于人才匮乏时期,我们可以对此做出一定的人员培训,增加销售人员的知识能力,销售理念,满足对于人员才能的需求。同时还可以增加各地人员的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经营体系,在不同的时期做出不同的调整,以满足各地对农贸的需求,还可以确保加强各地人员的经验交流。

五、推销准备工作:

(1)提前做好整体分析,制定推销详细规划步骤。

(2)协调各成员的关系,鼓舞士气!

六、宣传推销阶段:

(1)定点宣传:在各地设置好各地的农贸销售点,同时做出宣传,允许进行评价及建议。

(2)宣传与推销:可以在各地进行定期的农贸展览,增农贸的宣传力度,加强农贸的品牌质量,确保农贸的无污染,安全可靠。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观赏者,从而增销售量。

七、营销策略:重在抓住推销对象的心理。

(1)首先在销售上给人一种亲近,易接触的感觉,为下一步销售做好基础。

(2)销售时可详细,但不可过于繁琐,简单易懂即可。在进行销售时,也可拿出一些农贸样品,进行介绍,这样更容易明了。

(3)如果销售成功,销售人员可以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如有问题或建议可进行馈,以便我们及时做出调整,确保服务。

八、营销计划进行阶段

(1)每月从各地负责人处收集整理最新征订情况。

(2)每月开地方会,共同解决推销中遇到的问题。

(3)每月开团体会,鼓舞团队,齐心协力!

九、后期销售服务

大型专业市场深度营销三字诀 篇3

早期的大型专业市场都有自发形成的痕迹。它们的形成或者依托当地在某产业的加工能力,或者源于当地某项历史长久的生产、商业传统,甚至可能只是由于某些人偶然的致富机会……现今声震国内甚至名闻全球的义乌小商品市场、深圳赛格电子市场、广东东莞虎门服装市场、武汉汉正街小商品市场、河北白沟箱包市场、河北安国中药材市场、顺德家具市场、番禺灯饰市场、昆明花卉市场、山东临沂西郊批发市场等,无不是商户们不断聚集逐渐形成的。这些现已发展成巨无霸级专业市场,在初始阶段却大多起步不高,经营环境、经营条件简陋,只是由于生意越滚越大、影响越来越远后政府或开发商才重新规划建设使交易环境大为改善。因此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尽管客似云来、货如轮转、资金潮涌,收益极高——一个铺位经营权的转手费即可高达数十万元!但由于需要较长时间进行前期培育,大业主却多以出租为主而甚少分割销售产权。

但近年来,这种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是各地政府由于城市建设的需要,由于对城市整体商业布局调整的需要,将大量集中式商业项目如专业批发市场、大型商场等交由纯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另一方面由于商业房地产项目如果销售成功则利润率通常比住宅高出一截,不少房地产开发商也热衷于商业项目的开发建设。但这些纯房地产开发商的兴趣多数都在于将项目卖得干干净净,尽快实现资金回笼赢得开发利润,而甚少想通过做火、做旺市场然后赚取长期稳定租金收益的公司。由此市场便出现了大量分割销售产权的集中式商业地产项目,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在其中就占有相当份额。于是如何协助开发商做好专业市场的推广营销也便成了摆在房地产营销策划人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和大型商场一样,一个专业市场项目的开发、经营也涉及到开发商、小业主、承租经营者、经营管理公司、物业管理公司、消费者等六个利益主体,因此我们认为只有实现了“六方共赢”,市场才能算是真正的成功。如果只是依靠炒作各种概念、编造种种诱人的馅饼来吸引买家,但最终落得个“销售满堂彩,经营冷清清”,开发商的大赢建立在其他各方利益的大损之上,项目仍然只能算是失败。

实现六方共赢的根本在于“开业即火”且后续经营稳步上升。由此倒推,即可知专业市场营销推广的核心在于找到一系列能确保开业成功的措施和对市场长期经营有持续促进作用的措施。对此,我们根据近年来实际为几个专业市场提供营销策划的经验,在常规营销策略、营销手段基础上,另外总结了一个深度营销三字诀:招、引、挖。

一、“招”字诀

招,即“招狼入市”。

市场能否顺利开业的关键就看有多少经营商家来捧场,而经营商家进驻的数量首先要看行业大户对市场的态度。因为在批发环节,经营户们“羊群现象”十分突出——行业大户走向哪,散户小户多半会紧跟而至。“擒贼先擒王”、“赶羊赶头羊”,市场要成功,先得搞掂行业大户。但既然能成为行业大户,自然不是省油的灯,并不会那么轻易就答应什么,他们往往相互守望、伺机而行的心理很重。这时候,我们一方面要晓之以理,诱之以利,以特殊的优惠政策吸引其购买进驻,如果效果不彰,则可瞅准时机亮出“招狼入市”的刹手锏——

去上一级城市、上一级市场招更大的甚至是全国或区域内经营效益最好、规模最大的商家入驻,让凶狠的外地“狼”来强烈地冲击本地经营商户,形成“狼入羊群”效应,为了抢地形、占山头、卡位置,本地商家自然也就闻风而动。我们在操作银川批发某市场时,由于项目位置有点偏、规模又极大,当地经营户对其普遍心存疑虑。于是我们就采取先赴银川的上游城市西安、兰州招商的策略,在两市大张旗鼓、广造声势,待银川本地商户得知后,为了防止外敌入侵、防止实力更强的外地“狼”来蚕食市场,纷纷积极购买,尤其是本地有影响力、有号召力的大户,几乎家家购买,并带动大量中小散户“借钱也得买”,使得市场在开盘后二个月内即劲销70%,而且在所有客户中,经营户的比例占到60%以上。

二、“引”字诀

引,即“引渠溉田”。

取得多数经营商户的认同,赢得相当经营商户的购买,只是为项目成功开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市场开业后的经营、管理、发展、升值却是长期任务,需要持续的“浇灌”。这就需要在项目建设之初就为其准备充足的活水、肥料、养分,保证市场开业后营养充足,能快速生根、迅速茁壮成长。

“引水溉田”能够“引”的可以是:

引——引全国或行业最好或最先进的市场管理模式和商业推广手段。

引——引本地或区域市场政府的商业经营优惠政策及条件和未来商业中心规划和特有商业效应规划引导。

引——引本地周边商业辐射地的政府、商会、工商职能部门等同市场建立商品流通渠道、沟通渠道和商品推广联合模式。

引——引上游厂家和特约经销商市场考察,为商户争取区域市场代理权和经营权,帮助购买商户由散户、小户成为区域代理商、经销商。

引——引行业展会与项目联动,以市场的商户资源与展会的厂商资源互相促进。

引——引入专业广告策划公司为市场包装、宣传推广提供长期服务,定期开展客户专项商业推广活动,定期进行多形式的项目形象宣传。

引——引入网络平台,建设网上市场,让客户能同时在两个市场做生意,获得更多的信息、更多的客户。

这些“引水溉田”的承诺、举措,不仅将在市场后续经营中发挥相当的促进作用,在销售阶段其对客户购买信心的增强更非同小可。我们在几个项目的操作过程中曾组织过商户集体赴商业先进参观地区考察、成立能为商户提供信息、商务、法务服务的商会组织、组织商户集体参加行业展会、积极协办行业展会、让参展厂商与商户开展配对洽谈等活动,每一次均得到商户的积极响应,每一次都对销售形成极大的推动。

三、“挖”字诀

挖,即“挖地三尺”。

如果一个专业市场定位准确、建筑规划较为合理、位置、商业环境、交通条件等也还不错,加上价格有竞争力、形象包装出色、广告宣传到位,则应有一定的销售力,如能配合以上“二字诀”,为项目注入更丰富的内涵、更多的经营保障,无疑将使项目更具吸引力,销售也将一路走好、持续走高。但有些项目仍会在销售至7—80%左右时陷入停滞状态,原因则极可能是由于项目规模偏大,按常规手段挖掘的消费者还不能将项目完全消化。这时候,就需要拿出“挖地三尺”的劲头,千方百计扩大客户面,吸引按传统方法界定中购买可能性甚小的客户。

挖——挖区域市场的投资户和周边下级城市的投资户。

挖——挖市场其它片区的经营户和周边城市市场的经营户。

挖——挖区域市场经营户和已购买客户的投资潜力,引发其投资热情。

挖的方式则有:

针对投资户和经营散户,多形式推广和宣传前期经营户入驻的比例数据和品牌号召力、消费市场交易数据,展现经营前景。

针对下级城市甚至县、镇,制作明白易懂的电视广告,向目标区域集中投放。我们在操作银川某市场和长沙某市场时采取此策略,效果不错。

大型批发市场 篇4

1 大型蔬菜批发市场的物流配送模式现状分析

目前的大型蔬菜批发市场的交易主要是通过现货协商确定价格的方式进行,这是与目前蔬菜市场主体主要为小规模农户和个体私营商贩的状况相适应的。它们的配送模式有以下几种:

1.1 蔬菜基地自营配送

这是传统蔬菜配送主要形式之一,即由农户或蔬菜基地将农产品自己送到大型蔬菜批发市场或用户手中。这种模式反应快速、灵活。农户或蔬菜基地可以很好地控制农产品配送活动,而不必就货物配送的佣金问题进行谈判,提高了配送服务效率。但是,这种模式的不足也很明显,首先,一次性投资大。对于资金有限的农户或蔬菜基地来说配送系统建设投资是一个很大的负担。其次,成本较高。单个农户或蔬菜基地的物流量一般较小,农户或蔬菜基地配送系统的规模也较小,这就导致配送成本与费用较高。再次,抗风险能力低。单个农户或农产品基地由于自身实力有限,对市场变化以及突发事件的承受能力较低,对风险的抵抗能力较弱。农户得不到保障,蔬菜市场也会受影响,以致双方受损。

1.2 第三方物流配送

第三方物流配送主要是农户、蔬菜基地、蔬菜批发市场三方把自己需要完成的配送业务依托专业的配送中心来完成的一种配送运作模式。蔬菜的配送渠道短,环节较少,在配送损耗、蔬菜质量、管理成本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但它的劣势就在于农户与市场的脱节,如果信息在配送中心与农户的传递过程中失真,就使得农户的生产调整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并且,农户、蔬菜基地对蔬菜的配送控制能力降低,不能对进入市场的农产品的质量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控。这样就很难满足蔬菜大批量、快捷高效交易的需要。

1.3 共同配送

由多家农户、农产品基地、蔬菜批发市场或蔬菜配送中心组成共同配送新公司,或以现有配送中心为核心,从不同的地方分散集货,统一对多家用户进行配送,也可以仅在送货环节上将多家用户待运送的货物混载于同一辆车上,按照用户的要求分别将货物运送到各个接货点。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共同配送可以提高配送效率,减少社会车流总量,改善交通运输状况。从农户、蔬菜基地、蔬菜批发市场或农产品配送中心的角度来看,由于能够有效提高车辆的装载率,共同配送可以降低配送成本。它的劣势:共同配送由多个主体共同结成,加大了管理的难度,可能造成成员经营机密的泄露;运作主体多元化,可能会出现管理效率低下;成员之间的合伙关系,致使管理难控制,易造成物流设施费用及其管理成本增加。货物种类繁多,产权多主体,服务要求不一致,可能导致服务水准下降等。

1.4 合作配送

批发市场与农户之间主要是通过契约形式合作配送。合作配送有三种形式:一是农户与运销企业的合作;二是农户与加工企业的合作;三是农户与批发商的合作。合作配送的最大优势是:由于消费者对蔬菜品质要求日益提高,必须加大对蔬菜的优选、仓储、深加工,分散的农户不具备这个能力,而蔬菜批发市场则可以达到相应要求,显著提高蔬菜的附加值。它的缺陷:龙头企业间的竞争关系会影响到农户及整个蔬菜批发市场,一方面龙头企业在产成品销售环节上竞相压价,从而使整个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效益降低;另一方面在原材料收购环节上竞相抬价抢购,市场信息歪曲,使得农户对生产的调节受到错误的引导。企业直接面对分散的农户,在上游配送环节,市场交易费用仍然很高,配送成本居高不下。

2 大型蔬菜批发市场物流配送模式的影响因素

由于蔬菜物流具有鲜活性、易损性、及时性以及物流成本高等特点,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必须从产品特点出发,找出选择物流配送模式的重要影响因素:

2.1 成本因素

因为参与的市场主体的多样性和规模的不同,他们的配送成本也不一样。以上四种配送模式各自的成本因素各异。对于自营配送来说,成本主要是自己在配送上所要担负的;对于第三方物流会涉及到转换成本,市场的参与方为了提高核心业务能力,把转换成本高的物流功能转给于自己合作的物流企业;共同配送是市场上的物流企业为了共同发展需要,为了更有效的节约双方的成本,针对市场的参与者的情况而涉及的成本;合作配送决策就市场上的参与者因为源于各方的需要与成本之间的关系,而要建立合作关系。

2.2 管理因素

大型蔬菜批发市场是从自身来讲并不是一个专业的物流配送商,缺乏具有现代物流配送管理理念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在管理手段上,现有的物流从业人员以手工操作和经验决策为主,很难从信息和物流的专业角度,以最低的成本提供客户所需要的物流管理和服务[2]。

2.3 技术因素

信息技术支撑不够。作为企业增强活力与竞争力的推动力量,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极大地提高物流服务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另一方面,许多蔬菜批发市场还不能有效地运用网络信息和电子技术进行现代企业管理。

2.4 环境因素

发展物流配送所需的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划尚未出台,物流市场的进入与退出、竞争规则基本上无统一法律法规可循,对蔬菜批发市场物流缺乏有效的约束,致使不正当竞争较为严重。另一方面,蔬菜批发市场的物流配送管理和行业管理还没有理顺,严重影响了物流配送渠道的畅通和高效运转,使物流配送很难达到规模经济和预期回报。

3 大型蔬菜批发市场物流配送模式的优化

以上几种配送模式在大型蔬菜批发市场的应用中都存在各自的问题,对每一种模式建议应从以下几方面改进。

3.1 基于信息共享的共同配送

对于大型蔬菜批发市场的共同配送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将信息进行充分的共享。信息共享的统一集货、统一送货可以明显地减少货流;有效地消除交错运输,减少空载率;有利于提高配送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成本。具体地,信息共享可以在商商之间、商农之间以及市场上互补性的其它主体之间。

3.2 基于共同需求的合作配送

在蔬菜市场上各个供应商(商贩),因为经营的产品大都相似,来源都是从各个蔬菜生产基地,甚至是各个农户的农田。而这样的物流需求也都可以由很多的商贩联合起来,寻找合作物流企业,让物流企业根据多个商贩的需求进行配送。这种合作配送既可以是统一管理的合作配送,也可以是商商集中的合作配送。

3.3 基于特殊产品或特殊主体的第三方物流

相对于一般商品,目前在零售行业中生鲜类商品的配送门槛比较高,生鲜类商品物流牵扯到比较高的投资。而对于在批发市场里的各个商贩来说,他们的自给式的物流配送模式就不会适合到所有产品的品类。比如:冷冻食品,这些保鲜技术要求较高的品类,就需要商贩或者市场把这个物流功能外包给专业的物流企业来做,自己可以保留自主的核心功能,使自己能够灵活的应对市场。

另外,有些商家也并非能在所有方面做全做好,这样的商家就可以联合把相同功能的产品的物流作业外包给专业的物流企业来做,自己则可以在市场上把持自己的核心业务。比如调料品的配送并不是属于非日配类的商品,而且每次的量也不是特别的大,就可以多个商家联合一起配送。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物流配送对于大型蔬菜批发市场显得越来越重要,物流配送模式的选择对于蔬菜市场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文章首先分析了大型蔬菜批发市场的物流配送模式现状,之后指出大型蔬菜批发市场物流配送模式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大型蔬菜批发市场,物流配送,第三方物流

参考文献

[1]戴桂林,杨玉真.我国蔬菜物流模式的思考[J].当代经济,2007(5):72-73.

[2]郭忠明,邵培基.专业市场的物流配送问题研究[J].现代物流,2007(2):21-23.

[3]兰丕武,吉小琴.现代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探析[J].中国合作经济,2005(6):46-47.

[4]崔彬.对优化水果蔬菜物流模式的思考[J].经济问题,2006(2):23-24.

[5]王成亮,顾宝炎.大型超市蔬菜业的物流和营销策略探讨[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5(1):39-40.

[6]李晓超,申风平.连锁零售企业物流配送模式选择[J].物流技术,2005(1):24-26.

贵阳人才市场大型招聘会通知 篇5

一年复始,万象更新;发展机遇,良才择栖。百信通人才市场位于贵阳市云岩区延安西路1号金宇紫林广场(紫林庵美食城2楼,使用面积2000多平方米、常设有200多个展位。2015年春节伊始,百信通广告有限公司整合旗下百信通人才市场、《百信通招聘报》、百信通人才网、百信通人才推荐部等优势资源,强势为企业和求职人员搭建交流平台。为解决企业招人难,求职者找工作难,百信通人才市场强力打造西南地区最高品质和成效的人才交流盛会,现诚邀市内外各企事业单位鼎立加盟,共创盛举!

一、展会时间及主、承办单位 展 会 时 间:2015年4月24日25日 主 办 单 位:贵阳百信通人才市场

承 办 网 站:百信通人才信息网(http://)

二、展会规模及宣传

1、全市中高级人才招聘盛会,企业多,职位好

本次盛会立足贵阳,辐射全省,众多知名企业急需引进企业经营管理、营销策划、专业技术人员等人才,提供上万个待遇丰厚的在线招聘职位,是求职的绝好机会。

2、云集各行精英,人才多,效果好

各行各业人员集中,对求职者均免费开放,展会平台确保求职者与用人单位进行全面、紧密、无缝对接,招聘效果好。

3、提供超值服务,影响广,成本低 正值招聘求职的高峰期,求职者非常多,百信通人才市场采取的“立体化服务”(现场+网络+报纸),影响面广,企业招聘成本低。

4、展会宣传

通过《百信通人才报》、百度、腾讯、广播,微博等省内外各大高校校园网、海报等进行广泛宣传报道

5、地理优势

紫林庵是贵阳市历史上找工作者最密集的地方,百信通人才市场紧邻市人才市场不足100来米

三、展会提供服务及收费标准

1、免费制作2000字以内招聘海报一张(尺寸为1000mm×1200mm/每张,彩色喷墨打印)超过的按30元/张计费;

2、会场提供:为每单位提供标准展位一个,配备一张洽谈桌和椅子,免费提供简历登记表、笔记本、笔,矿泉水

3、招聘会时间:9:00-13:00。

4、参会单位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求职人员收取任何费用。

四、优惠活动

★参会求职者:如在现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可留下简历由我们人才市场服务人员免费为您推荐合适的工作 ★参会单位可享受配套服务(价值1680元):

1送一个月报纸刊登招聘信息,每个月有四期报纸出刊。在不同的报刊亭、人才市场门口等人群密集地方发放

2送我司人才市场现场委托招聘栏一个月

3在我司网站上(http://)免费发布招聘信息以及下载100份简历

4提供一对一的招聘服务,如贵单位没有在现场招聘到合适人选,可留下招聘信息由我司前台人员免费为贵单位挑选合适人才送去贵单位面试(仅限一个月)

五、个人求职参会须知

1、展会对求职者实行公益性服务,现场招聘会不收门票费用,网上求职不收求职费用;

2、针对人才流动、人事代理等方面的事项,百信通人才市场在网上和现场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免费政策咨询服务,咨询热线0851-86883351;

3、针对中高级人才,专门开通人才预约热线(0851-86883351,免费为您提供优质的求职服务;

4、不方便来现场的可通过网络求职,求职者可登陆贵州人才信息网(网址:http://)进行网上求职。

五、报名流程

1、单位需提供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加盖公章)或有关部门批准成立的文件、经办人身份证复印件;

2、提供招聘内容(电子版),招聘文稿的内容包括:单位简介、招聘职位描述及要求、待遇(必须为数字,不能面议或面谈)、联系方式;招聘文稿送达,审核后将不得更改;

3、贵阳市区内提供上门服务.七、报名热线

联系电话:*** 罗先生 网 址:http:// 招聘会地址:贵州省贵阳市延安西路1号美食城2楼(紫林庵十字路口光大银行旁)

利率市场化对国有大型银行的影响 篇6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资金成本 资产配置 泛资产管理

商业银行是利率体系市场的定价核心,而五大国有银行(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以下简称“五大行”)则更代表了全社会最低资金成本定价的方向。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正在加速推进,为了解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国有大型银行经营投资状况、资金成本及其变化趋势,本文以2014年年报为依据,对五大行资产负债、资金成本、债券投资等情况进行梳理,试图在基本面的传统分析框架之外,增加对于银行经营行为、资金成本变化的微观认识和印证。

资产负债状况分析

截至2014年底,五大行总资产为74.85万亿元,约占银行业总资产的45%;存款总额为55.9万亿元,占全社会存款余额的46%;债券投资规模为13.5万亿元,占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规模的比重超过45%。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随着银行资金成本从低利率向市场化高利率过渡,银行头寸管理和资产负债结构也将发生深刻变化,并对货币市场、债券市场、理财、信贷和类信贷市场等各层次利率产生深远影响。

(一)资产状况:增长放缓,同业收缩

2014年,五大行总资产增速明显放缓,全年同比增长9%。社会融资需求回落、存款脱媒和风险偏好下降是主要原因。从各季度增长来看,一、二季度增长较快,而三、四季度增速显著放缓,呈现缩表,这意味着银行存量资产的腾挪对货币市场、债券市场的影响将更为剧烈。

为了更好地区分银行风险资产投资,笔者把银行生息资产分为贷款、类信贷资产(买入返售+应收款项类投资)、纯债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同业拆借(拆出资金+存放同业),以及现金和存放央行资产。其中,贷款和类信贷资产的扩张增速可代表银行风险资产偏好和配置情况。

从资产结构看,与2013年相比,类信贷资产收缩,贷款占比上升显著,纯债投资和同业拆借小幅回升。其中,贷款占比大幅上升4.8个百分点到52.7%;纯债投资占比上升1.4个百分点到18.1%;类信贷资产占比下降0.4个百分点到4.5%;同业拆借占比小幅上升0.7%至5.1%,五大行几乎不持有非标资产。

从各类资产的增速看,贷款和同业拆借的增长是全年资产规模扩张的重要来源,而类信贷资产明显收缩。2014年五大行总资产增速为9%,其中贷款增速为10.7%;同业拆借增速为13.6%;而类信贷资产则从2013年的正增长转为负增长(-7.9%),收缩明显(见图1、图2)。

(二)负债状况:存款流失加剧,成本上升

1.存款流失加剧,主动负债占比继续上升

自2014年三季度五大行总存款规模首次出现下降后,四季度继续回落,再度下降2212亿元;存款同比增速下降0.7个百分点到5.7%。由于银行存款下降,导致用于债券投资的资金减少,对债市产生冲击。银行存款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银行信贷和非标等风险资产扩张速度减慢,资产派生存款能力显著下降;二是政策性因素影响所致。比如从结构上看,在存款中流失最高的是个人活期存款,2014年出台的存款偏离度不超过3%的相关规定大幅降低了银行季末揽存的冲动,抑制了过去理财季末到期转入表内、季初出表的现象,减少了存款虚增;三是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使得存款加速脱媒,转向理财和货币基金,导致客户和存款分流。

从整体负债结构变化看,2014年五大行存款在总资产中的占比较2013年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持续下滑。与此相对应,同业融资和发债融资占比则小幅上升。同业负债尽管在相关监管规定的影响下经历了短暂去杠杆的过程,但从整体来看,在利率市场化和资本市场扩张的情况下,仍呈现小幅上升趋势。应付债券的上升体现了银行主动负债意识的增强。此外,其他综合化负债产品和同业存单的发行拓宽了负债来源(见图3及图4)。

2.个人存款流失加速,企业存款定期化趋势明显,抬高了资金成本

在五大行中,除交行以外,其余四家银行企业存款增速均显著快于个人存款增速约2~3个百分点,而个人存款脱媒趋势仍在加速。2014年五大行理财产品余额在存款总额中的占比达8%~13%,理财产品余额占个人存款比重的均值约为25%。

在存款结构中,不仅由对公业务贷款所派生的企业存款占比提高,且企业存款的定期化态势也很明显,其中有四家大行的企业定期存款占比较2013年提高3~4个百分点,与经济活跃度下降、流动性管理手段增多、在企业业务上竞争激烈等因素有关。

在五大行的存款结构中,活期存款占比约为40%~50%,定期存款占比约为45%~50%,理财产品占比约为10%~13%。其中定期存款以1年期为主,3年期及以上定期存款占比非常少。如果按企业存款和个人存款(包含理财)分类,企业存款占比在35%~60%。从变化趋势来看,银行增加主动负债来源、短端利率向市场化利率靠拢、企业存款占比不断提升(更多凭借资产业务创造存款,而非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决定了五大行存款利率面临刚性上行的可能性仍然很大,标志着社会最低资金成本中枢在利率市场化完成之前难以下行。

从工、农、中、建四大行来看,企业存款利率的整体上行幅度明显高于个人存款。企业存款由于资金量大、流动性需求相对稳定,是各类银行竞争的重点。2014年,在存款利率上浮幅度可扩大到1.3倍的环境下,企业在与银行的合作中谈判力更强,导致2014年企业定期存款利率普遍上行10bp以上。企业存款定期化趋势和定价利率上行,导致企业存款平均利率上行13bp。与之相对应,个人存款平均利率上行9bp(见图5)。

3.理财产品继续高增长,但部分银行有所放缓

nlc202309020619

理财产品在本质上是存款业务的表外延伸,是增加客户粘性、争夺存款的重要工具。尽管五大行具有传统的存款优势,但在城商行和股份制银行大量发行理财产品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同样面临着资金争夺和存款流失加剧的状况。2014年国有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明显加大,交行、工行和农行2014年末理财产品余额分别为5769亿元、1.98万亿元、1.16万亿元,分别较2013年同比增长99%、48%和36%;中行理财产品余额同比增长1.1%(见图6)。

4.五大行整体资金成本继续上行

2014年以来,央行先后出台了降息、降准等系列货币政策,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融资利率大幅回落。央行还通过中期结构便利(MLF)、常备借贷便利(SLF)、抵押补充贷款(PSL)等工具向商业银行投放资金,但五大行整体资金成本仍在上行。由于存款脱媒以及竞争加剧,银行资金成本从低利率向市场化高利率过渡。

笔者根据上市银行年报,以“利息支出/付息负债”来计算银行的综合付息负债成本率。2014年五大银行综合付息负债成本率继续上行。截至2014年末,五大行平均负债成本为2.13%,较2013年末上行16bp。五大行之间负债成本出现明显分化,其中工行和农行资金成本最低,分别为1.94%和1.86%,利率上行幅度最小,仅较2013年上行4bp和8bp;而建行、中行、交行的表内付息负债成本分别为2%、2.08%和2.75%,较2013年分别上行16bp、19bp和36bp,反映出利率市场化逐渐影响到大行的核心存款优势,存款利率上行和市场化高利率占比提升,导致资金成本持续抬高。具体来看,2014年五大行存款利率普遍上行3 bp~21bp,平均资金成本在1.9%~2.35%;而市场化融资利率分化更为显著,主动负债竞争加剧将进一步抬高资金成本,并可能加大波动性风险(见图7、图8)。

债券投资及定价能力分析

(一)债券投资:以被动配置为主,回归平淡

2014年,五大行在国内市场的债券投资总量为13.5万亿元,占债券市场投资总量的47%(按中债口径),较2013年增加1.21万亿元,同比增长9.8%,略快于总资产增速。

1.债券投资以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为主

根据上市银行年报数据,2014年五大行债券投资存量结构以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为主。其中,全年增持国债3366亿元;政策性金融债4037亿元;企业债552亿元。从持仓变化看,五大行均大幅增持了政府债券(包括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对于中行、交行和建行来说,甚至是第一大增持券种。笔者分析,除了这些债券具有免税和流动性优势外,可能还与2014年央行运用MLF、PSL工具进行货币政策操作时,可以政府债券作为抵质押品有关,由此使得银行对于这些债券的需求攀升;另一方面,随着地方债自发自还扩容,银行可能出于维持与当地政府关系的考虑,增加了对地方债的投资。

此外,工行和交行还加大了对企业债的投资力度,对政策性金融债仅保持到期续配的平稳节奏。而农行、建行和中行则增持了大量政策性银行债、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债,尤其2014年同业存单大量发行,在银行债券配置中的占比有所提高,对其他债券的需求产生一定挤出作用。

2.五大行重仓存量金融债平均利率为4.5%

截至2014年末,五大行持有的前十大金融债平均利率为4.5%,平均久期为7.3年,区间在[5,8]年。从边际增量来看,2014年五大行新增持重仓金融债券平均收益率均在5%以上,反映出银行在债券投资中对收益率要求逐渐提高,需求偏好从政策性金融债转向票息更高的商业银行债。从存量金融债利率对比来看,非国开债对配置盘的吸引力增加。从边际增量对比来看,配置盘并没有大量买入的动力,预计将放慢配置节奏,甚至引导资金利率上行,以获得更好的配置时点。

3.债券久期偏好中等期限

在资金成本上行和息差缩窄的压力下,银行一方面增加了对金融债、商业银行债和信用债的配置以提高收益率;另一方面,通过拉长利率产品久期来获取期限利差收益。

对银行自营和配置盘而言,拉长利率债久期比增加中短期信用债的配置更利于提高投资收益率。由于银行投资信用债需计提100%的风险权重,如果扣除资本占用成本和税收成本,则短融、企业债和银行次级债在风险调整后的实际收益率将显著低于国债、地方政府债和金融债等品种。只有贷款和非标资产在风险调整后的回报大于债券投资,属于真正的“高风险高回报”品种。因此,当市场处于相对平稳且久期风险有限的环境时,大行在债券投资中更愿意增加中长久期利率债的配置。

(二)定价能力:竞争上行,息差略升

1.生息资产与付息负债利率竞争性上行,息差略升

2014年,五大行平均付息负债利率为2.23%,区间为[2%,2.8%],较年初抬升10bp~26bp,最高与最低者相差82bp,上半年资金偏紧推高成本,下半年利率略有回落。

当前信贷市场在本质上仍属于银行的“卖方市场”,在资金成本上行后,银行增加风险资产配置,提高风险资产定价。2014年五大行生息资产收益率均值在4.65%左右,区间为[4.2%,5%],较年初上行10bp~20bp。

2014年,五大行净利差和净息差均值为2.46%和2.6%,较2013年上升3bp,其中农业和建行息差水平较高。从变化来看,农行息差显著增大,而交行息差则大幅缩窄16bp,反映出资金成本上行压缩息差水平。

2.息差分析:信贷定价能力偏弱,同业和债券收益率上升

笔者通过对2014年五大行生息资产的息差来源进行分析,发现以下变化:一是贷款定价上行幅度偏弱。五大行的客户以优质国企和政府客户为主。2014年经济下行风险较大,随着央行降息,银行贷款涨价能力较弱,整体贷款利率上行幅度有限,仅为1bp~9bp。但贷款总量占比略有提升,贷款定价利率弱于净息差的表现,也低于资金成本上行的幅度,预计未来银行可能将继续提高贷款定价。二是票据贴现和同业利率大幅上行,是息差的最大来源。资产收益率提升20bp~80bp,主要受益于2014年资金利率偏高,利率波动加大,银行对市场化融资依赖上升,大行凭借资金优势积极扩大同业和票据投资,获取较高收益率,预计2015年同业息差将有所下降。三是债券投资收益率提高。2014年是继2008年之后的第二大债券牛市,银行债券投资利率大幅上升20 bp~35bp,至3.5%-4.2%,是息差的第二大来源。预计2015年债市波动将加大,对息差提升的贡献度将有所下降(见图9)。

nlc202309020619

(三)资产质量状况及债券投资形势分析

2014年末,五大行不良贷款余额合计5061亿元,其中2014年增加1064亿元,同比增长31.1%。随着关注类贷款的不断上升,可能会持续压低银行风险偏好,抑制未来信贷以及非标等类信贷风险资产的扩张(见图10)。

银行贷存比上升较快,接近监管红线,导致债券投资规模相对下降,风险资产扩张放缓。截至2014年末,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的贷存比分别为68%、65%、73%、73%和74%,叠加17%~18%的存款准备金率,银行流动性资金有限,债券配置需求下降,尤其是信用债等风险资产的扩张放缓。

不良资产风险暴露上升,银行加快补充资本金。截至2014年末,五大行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4.01%,平均核心资本充足率为11.11%,呈上升趋势。在不良资产风险暴露上升的情况下,银行已经加快补充资本金的步伐,在优先股发行、资产证券化等方面都在加速推进。除建行外,其余四家大行均已发布优先股发行预案来补充资本金。资本金补充压力的持续存在,导致银行资产扩张和风险偏好趋于谨慎,贷款定价的信用风险溢价维持高位。

从上述分析可见,在利率市场化的大趋势下,银行已从单纯依赖资产扩张的“跑马圈地”时代进入存量调整的“精耕细作”时期。在竞争加剧和息差缩窄的压力下,过去作为债市中流砥柱的大行配置性需求在投资结构中增持力度相对弱化,对期限溢价、信用利差要求的回报率更高。此外,同业存单、非标资产、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PPN)、资产支持证券(ABS)、资产收益权等高息资产竞争加剧,如果债券利率不具备相对优势,可能会在资产配置效应下被挤出,因此整体资产定价水平和回报率要求也将继续提高。

未来展望

银行资金成本的上行风险和息差缩窄压力,对银行资产端的运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市场化融资占比的上升,银行资金来源的不稳定性和利率波动风险将会日益增加,导致资产端久期压缩,流动性要求提高。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渐进尾声,未来资产管理行业竞争将更为激烈,银行业将加快战略转型:一是向资产交易转型。从资产持有转向资产交易,从依靠存贷息差的存量模式转为交易利差的流量模式,加速信贷资产证券化甚至不良贷款证券化,积极介入货币、外汇、ABS等交易性金融资产,提高资产流动性和周转率,实现向低资本消耗、低成本扩张的交易型银行转型。二是投资多元化,转向泛资产管理业务。在利率市场化和互联网金融的浪潮下,银行作为具备跨市场全品种投资的平台,熟稔不同资金的特性,具备强大的信用评级和风险控制能力,在资产配置上将从以信贷为主,转向更为多元的大类资产配置和泛资产管理业务。三是将会为客户提供一体化、定制化的投融资解决方案。银行将综合运用贷款、债券、信托、租赁等融资工具,以及存款、同业、理财等资金来源,为企业和私人银行客户量身定做各类投融资、财务顾问、信用风险管理和解决方案等,从而向大投行方向转型。

作者单位: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

责任编辑:印颖 孙惠玲

中国大型起重机市场分析 篇7

1 各大行业市场需求强劲

今年以来,中国起重机特别是300~500吨级起重机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作为专业经营大型起重机的公司,从我公司历年起重机经营情况看,大型起重机的用户主要是:造船、风力发电安装、石油化工(包括煤化工)建设、冶金建设、火电(包括核电)建设、市政工程。

1.1 造船业

中国造船业从2006年开始进入了一个突飞猛进发展阶段。欧洲、美国、日本、韩国,把大量资金投入到中国,新建和扩建了众多船厂;中国境内的船厂也不示弱,众多国有船厂不断接到订单,许多民营船厂也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生。数百个船厂遍布中国沿海和长江、珠江两岸。众所周知,造船最主要的辅助工具就是大型龙门起重机。而这些新建和扩建的船厂,根本来不及安装龙门起重机就边建厂边生产,因此,船体的组装只能用3 0 0~750吨大型履带起重机代替,新建和扩建的船厂安装大型龙门吊也需要大型履带起重机配合,这是造船行业用车频繁的原因。

造船业的发展,在中国方兴未艾,大型起重机的使用更为频繁。其主要原因,一是船厂自有的龙门吊(即使加上新安装的)远远不能满足工作面的需要,许多船厂的龙门吊只能满足整体组装的需要,而分段安装,都需要履带起重机配合完成;二是像海洋平台这样的构件,组装时要求比较高,用龙门吊配合效率低,成本大,龙门吊有时又满足不了吊装高度的要求,因此,造船厂往往使用履带起重机配合安装。每座海洋平台的制作工期,往往都在一年以上,据说仅大连船舶重工公司的订单,已经排到了2015年;三是有些造船公司自己没有场地,而是在沿海租用场地进行造船工作,而场地出租方根本就不配备大型龙门吊,租用方考虑到成本,也不会安装龙门吊,因此,只好租用大型履带起重机。

1.2 风力发电

风力发电是国家大力提倡和扶植、支持的项目。按照国家规划,到2013年,预计我国风力发电的总装机容量达到近1 0万M W,相当于单台1.5MW的风机6万多台。而目前我国已经安装的风机总量也不到1万台,因此,大型起重机在风电安装中存在着巨大的潜力。首先,从风电安装的起重机选型上看,目前单台风机的功率,大部分是1.5~2.0MW之间,350~500t之间的履带起重机是最适宜该功率风机的安装,即使以后再出现2.5~3.0MW之间的风机,750t以下的起重机也可以满足需要。未来5年按5万台风机的安装量考虑,即每年有1万台风机需要安装,每年需要有3万个台时的起重机工作时间,如此算来,即使按每台起重机全年不停地工作,也需要80多台起重机配合。目前国内市场上300t以上的起重机只有不到200台,只风电行业就要占用中国现役大型起重机量的近1/2!

1.3 石油和化工

我国的石油化工建设,近几年仍然是建设高峰。据国家发改委规划,未来10年,我国将建成30套百万吨乙烯工程,30套千万吨炼油工程,另外,由于石油短缺,国家也大力扶持煤化工的装置建设。今后平均每年有2套百万吨乙烯开工、2套左右的千万吨炼油开工或扩建;煤化工的项目一旦开工,都是大型化、一体化,有众多附属装置。一套百万吨乙烯的建设周期一般为2年左右,大型起重机使用高峰时间大约为8个月,大型起重机需求量大约为6~8台。尽管石油化工建设单位自己拥有一部分大型起重机,但是,他们自有的起重机不能满足阶段性的要求,再考虑到已有的40几家大型石油化工公司数百套装置的定期检修改造的用车,可想而知,这个行业的起重机需求量会有多大!

1.4 冶金建设

冶金建设也出现前所未有的局面。首钢的搬迁、宝钢的改扩建、宁波钢厂、张家港沙钢、湛江钢厂、广西钢厂、山东莱钢等的大面积开工和扩建,沙钢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建设中国最大的高炉。加上中国一些老的钢厂很多都到了检修改造的年限,因此,中国的冶金建设在未来几年也是好戏连台。当今的工程项目对工期要求特别紧张,缩短工期的办法,就是扩大制作面,加深预制深度,使用大型起重机安装或拆除。传统的塔吊已经不能满足吊装高度、吊装能力、吊装效率、吊装灵活性的要求。2006年仅宝钢的1台高炉改造,就动用了800t、750t、600t、500t、400t、350t、300t等大型起重机十几台。可见,冶金建设的用车市场也不能忽视。

1.5 火电建设

中国的用电需求仍是求大于供。尽管今后要安装很多的风电,但是火力发电仍是供电的主流。为降低能耗,30万kW的火电机组国家已经不批建或慎重批建,今后开工建设的大部分都是60万k W以上的机组。6 0万k W以上的机组建设,至少需要350t以上的起重机。而且火电建设的周期比较长,一般都在一年以上。其自有的起重机无法满足需要,阶段性对外租赁是必须的。

1.6 市政工程

市政工程建设是体现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缩影。中国大中城市,甚至小城市的建设都处在发展阶段,道路、桥梁、场馆、大楼等的建设,无处不见大型起重机的身影。这些市政工程建设,都体现了一个特点,那就是大型钢结构、大型混凝土构件的应用。这些构件要么大,要么重,要么高。安装的手段主要是大型起重机。北京“鸟巢”钢结构安装就使用了近十台大型起重机。

2 市场前景的喜与忧

从前面的市场分析看,300~500吨级的起重机仍是市场上需求量最大的车型。这主要还是风力发电和造船两大块市场使用该级别的起重机比较多,特别是风力发电,目前中国主要安装的是1.5~2.0MW的机组,最适合的吨位就是这个级别的,因此,未来几年,这种吨位的起重机还是比较受欢迎的。据说年底中国要开始安装3 M W的机组,那么,这种机组至少要用到750t以上的起重机,目前,中国750t以上的起重机已经有近20台,该级别的起重机,阶段性或地域性的短缺会出现,但从专业经营的角度看,前景不是太明朗。因为越是吨位大的起重机,使用的频率越低,周期越短,加上成本高、租金高、动迁相对困难,不是到了“非用不可”的地步,用户往往会多方面选择方案。因此,起重机出现较长闲置期的可能性非常大,因此,在经营上,会存在一定的风险,投资者需慎重!倒是500吨级以上的液压汽车吊,本人认为还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因为几年后汽车起重机可以发挥风力发电机在检修方面的优势。

关于国产起重机和进口起重机的比较,这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本人两年前就曾明确表示:中国大型起重机制造如同汽车制造业一样,发展是必然的!前景是广阔的!当前销售同样火暴的市场就说明了这个问题!起重机购买者看准了国产起重机价格低、交货期相对较短、维修方便及时等特点;从起重机性能来讲,相同级别的起重机,国产车的能力在相同的工况下,甚至比进口车要大。而进口车,主要特点是拆装简单,操作稳定性好,故障率相对较低;因此,国产车更适合于施工周期长、使用频率低的工程,如火力发电建设、钢结构模块吊装、桥梁吊装、造船分段等等;而进口起重机更适用于拆装频繁、就位精度要求高的设备、构件吊装,如风力发电机组安装、石油化工设备安装等;但总的来讲,目前的大部分起重机用户在价格相同甚至价格更高的前提下,用户还是首选进口起重机,这是毋庸置疑的!

大型起重机租赁行业在国际上已是普遍被认同的行业,也是市场经济的真正体现。中国目前已经在起重机租赁的道路上稳步发展,国家也大力提倡和鼓励租赁行业的发展,因为它可以调整经济结构,降低资本内耗。但是,到目前为止,中国真正从事大型起重机租赁的企业并不是很多。而专业搞履带起重机租赁的企业更是凤毛麟角。中国大部分起重机主要分布在国有大型施工企业里,他们以保证自有工程的施工为主,不足时从社会上租入,闲暇时有的也对外出租,有的干脆闲置或低价交给一些经纪人经营。而比较知名的专业起重机租赁公司如上海腾发公司、上海宝冶公司、天津蓝巢公司、广东力特公司加上我们上海浦高公司等等,这些公司的起重机总数也占不到中国起重机总数的1/5。这种专业租赁公司少、起重机分散的局面,一是可能造成想用车的用户不知道从那里找,二是造成闲置的起重机租不出去,甚至怕承担责任或影响下一个工程的衔接,干脆不去经营,三是价格比较混乱,要么很高,要么很低。目前有关起重机信息的网站也很多,但真正通过网络找到起重机或租出起重机的情况却比较少。

众所周知,大型起重机经营是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业。作为出租者,在某一业务经营过程中价格虽然不是第一位的,但合理的价格也是必要的。特别今年以来,随着钢材涨价等因素,起重机销售价格越来越高,燃油涨价、公路运输限重、人工涨价等等,使起重机的经营成本越来越高。我认为,起重机的台班或月租费应该有一个相对稳定的价格,其价格的竞争,主要应该体现在起重机的运输距离,有进出场费,这也是大型起重机的经营特点。因此,用户在选择起重机时,在时间、性能满足的前提下,原则是就近找车!但个别经营者,明知道自己届时无法提供起重机,却为了占领市场,给出不合理的报价,致使用户以他们的报价去压其他经营者的价格。这种做法,不但害了同行,更加害了用户。一旦其他经营者无法提供起重机,再回头去与他们签合同时,他们又会找N个理由来拒绝。甚至使用户错过最佳找车的机会,为保证工期,付出巨大代价!因此,目前起重机市场的价格还是相对比较混乱!也提醒用户:价格最低的,不一定是最好的!最好的信誉,才是最优惠的价格!

大型履带起重机市场现状及其前景 篇8

随着国内市场履带起重机需求量的不断增加, 对履带起重机的性能、质量及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此促使了国内外制造商的产品竞争逐渐升级。一方面国外企业加大对中国中大吨位履带式起重机市场的进入力度, 特别是大吨位履带式起重机市场。目前已落户到国内的千吨级履带起重机有:

Liebherr的LR11350型1350t起重机2台

Demag公司的CC8800型1250t起重机1台

Demag公司的CC5800型1000t履带起重机4台

Manitowoc公司的M21000型 (907t) 履带起重机1台

近两年内即将落户国内的千吨级产品有:

Demag公司的CC8800-1型1600t履带起重机1台

Demag公司的CC8800TWIN型3200t双臂架履带起重机1台

lampson公司的LTL-2600型2600t起重机2台

与此同时, 国内企业的发展日新月异, 逐渐完善产品型谱, 在短短的几年内就占领了国内150t以下的小吨位履带式起重机市场, 进而纷纷加快大型履带起重机的研发步伐, 通过技术创新, 以跨跃式的发展, 向中大吨位履带式起重机进军。短短5年内, 研制出250t~900t产品。2006年底中联重科浦沅分公司推出了6 0 0 t履带起重机, 2008年1月上海三一科技有限公司900t履带起重机下线, 刷新了亚洲履带起重机制造纪录。

另外更多新企业加入到履带起重机的制造行列中, 如山东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奥奇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浙江虎霸建设机械有限公司、江苏路路达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四川普什重机有限公司、郑州宇通重工有限公司、沈阳北方交通重工集团等。国产大吨位产品主要元件采取通用的国际化采购方式, 保证了产品技术性能的稳定。通过技术创新, 提高产品质量, 与国外产品相比已具备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因此国内中小吨位的市场份额逐步由国产产品占据, 2004年以来还出口到亚洲、澳洲和美洲, 而且出口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如图1所示。

2005年以来, 国内起重机产品销售量及额度呈逐年上升趋势, 年增长率在100%左右, 而进口呈下降态势, 表明国产产品占国内市场的份额逐渐增加。但进口单价呈逐年上升趋势, 见表1。这表明国内市场上的大吨位起重机还依赖于国外企业, 国产产品占据更多的是中小吨位产品份额。国内大吨位履带起重机还处于发展阶段, 未形成一定规模, 还需不断技术创新与积累, 以缩短与国外产品的差距。纵观国内履带式起重机市场, 国内生产企业的发展势不可挡, 其产品正在走向大型化、国际化。

2吊装市场需求依然强劲

“十一五”期间, 各建设行业的投资将保持上升趋势, 仅从国家几家大型企业如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及核电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建改造, 就能明显地看出吊装市场的繁荣景象, 吊装设备的大型化、重型化、专业化, 也都体现了吊装市场的广阔前景。

1) 能源化工建设。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 我国能源化工产品的需求出现较高的增长速度, 煤化工在我国能源、化工领域中已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进一步深化, 煤化工行业发展迅速。根据国家发改委的不完全统计, 目前在建煤化工项目有30项, 总投资达800多亿元。仅已开工建设的有:内蒙古包头神华煤经甲醇制烯烃项目、内蒙古大唐煤化工项目、内蒙伊泰煤制油项目、山西潞安煤基合成油项目、兖矿榆林煤制油项目等等。煤化工的发展带来了对相关设备的巨大需求,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煤气化炉市场。煤液化方面, 国家发改委初步提出规划, 到2015年用煤液化法年产油品6000万t, 总投资约4200亿元, 其中设备投资约占2000亿元, 如特大型加氢反应器、油煤浆加热炉、大型煤浆均化搅拌器、特种废热锅炉、大型备煤设备、油渣气化核心设备、大型天然气制氢核心设备、甲醇合成塔、大型合成反应器等, 为国内的吊装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

2) 核电建设。核电站建设包括核岛、常规岛、辅助工程及配套工程, 新的建设模式—模块式建设, 整体式装配, 促使吊装数量与组件重量增大, 吊装距离增加, 必将对大件吊装技术提出更高起点的要求。为满足施工的需要, 必须考虑使用更加大型化和专业化的设备。如美国AP1000反应堆需要2600t起重机, 法国EPR反应堆工程需要1600t起重机, 每台核电机组需要并行使用2台同类起重机。核电工程的国际化、市场化已是大势所趋。目前在建的核电站主要项目有:岭澳核电站二期、秦山核电站二期扩建、辽宁大连红沿河核电站、浙江三门第三代核电站、山东海阳核电站、广东阳江和福建宁德核电站, 福建福清核电站也将于2008年11月开工建设。

3) 风力发电建设。风力发电是最新能源领域中技术最成熟、最具规模开发和商业化发展前景的发电方式之一, 许多国家将风电纳入到国家发展计划中。预计到2010年底, 全国风电总装机规模达到5 000MW, 重点开发东南沿海、东北、内蒙古、河北等地的几个数十万k W规模的风电场。到2015年底, 全国风电总装机规模达到15 000MW, 重点建设东南沿海和河北 (包括北京) 等地的风电项目, 同时在东南沿海开展海上风电项目的建设。到2020年底, 争取风电总装机规模达到3 0 000MW, 重点建设若干100万k W级大型风力发电基地。

由于海上风况优于陆地等优势, 发展海上风电场成为新的大型风机应用领域, 这也进一步加快了大容量风电机组的发展。世界上已运行的最大风电机组单机容量已达到5 M W、6 M W。到2020年底, 在近海海域建设若干个海上风电项目。这为吊装行业开辟了新市场, 适应于近海吊装作业的特种起重机也将应运而生, 也为工程机械制造企业提供了商机。

4) 石油化工建设。我国炼油、石油化工工业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 其规模正在向特大型化发展。石化工业将在“十一五”期间投资2000多亿元对石油、化工装备进行技改, 增加石油化工制品乙烯、尿素、液化石油气等产量。根据《乙烯工业中长期发展专项规划》, 国家将新建南海石化等七大乙烯工程, 增加乙烯产能620万t。到2010年, 形成长三角、环渤海和珠三角三大乙烯产业区。通过改造或扩建现有企业, 增加乙烯生产能力438万t。另外还将抓好沈阳蜡化重质原料催化热裂解制乙烯、丙烯的工业化试点工程。

石油化工的改扩建项目覆盖全国, 当前再建项目有福建炼油乙烯项目, 天津炼油乙烯项目, 中海油惠州炼油工程, 青岛炼油工程, 川气东送工程天然气常输管线, 上海高桥石化, 茂名石化, 神华煤直接液化项目, 镇海炼油项目等。作为中国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新疆正在加速建设独山子-克拉玛依、乌鲁木齐、塔里木、吐鲁番-哈密四大石化基地, 以形成中国特大型石化生产基地。炼油、石油化工建设规模的扩大, 作为装置中的关键设备也正向特重、特大型方向发展, 对大型设备吊装技术要求越来越高。

按国家制定的石油发展规划, 到2010年, 我国海洋石油开发将迎来一个高速发展期。目前我国海域共有油气资源量351亿~404亿t石油总量, 足以保证今后10年海洋油气产量以20%的速度递增。到2020年, 还要建成深水的南海大气区, 实现天然气水合物等新能源的开发和液化天然气的规模化发展, 实现海气登陆, 形成南北大管网, 与西气东输形成互补的为国家能源发展做支撑的最有效的战略目标, 因此中海油的炼油装置必然得到扩大与改造, 与此同时会有巨大的海洋工程建造业务。

5) 船舶工业。“十一五”期间, 国家加大支持发展船舶工业力度, 船舶工业得到快速发展, 年均增长28%, 并呈加速态势, 增速远远高于韩国和日本。目前我国造船的总吨位继韩国、日本之后居世界第三位。为实现2015年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发展目标, 将对重点船舶制造基地扩建和进行技术改造, 完善基础设施、扩大造船能力。实现环渤海湾地区、长江口地区珠江口地区为主的三大造船基地。随之而来的是造船基地建设, 造船设备, 如大跨度、高起升的造船门式起重机、大吨位门座起重机和大跨度桥式起重机等, 需要大型吊装工程。

由此看来, 国内吊装市场是最具发展活力的市场。今后5~10年国家重大基础项目投资有增无减, 新开工的公路、铁路、城市建设、水利建设项目也都有所增多。不仅如此, 随后大规模城镇化建设的重大项目的高峰期将会到来, 个人投资比例也会快速增长。同时各建设施工公司还承揽国际吊装工程, 如孟加拉炼油项目、印尼气体处理工程、叙利亚公共发电改造工程、约旦复合肥工程、科威特艾哈麦迪炼油厂、新加坡炼油及苯乙烯生产装置、沙特哈维亚天然气扩建工程、印度桥梁建设工程等。面对机会无限的吊装市场, 未来5~10年, 中国吊装行业将迎来飞速发展的新阶段, 吊装工程也将成熟走向国际化。

大型批发市场 篇9

1 国内外防排烟技术的发展

近年来国际上在机械防排烟技术方面的研究主要关注以下3个方面[1]:1)火灾烟气运动规律及其数学模化研究;2)防排烟系统的性能化设计和评估;3)防排烟系统技术参数和设备。现在已经应用的主要防排烟技术及方法有:1)设置机械排烟、送风系统,进行机械排烟或止压送风防烟;2)对建筑进行防烟分隔或建立防烟封闭避难区;3)设计自然通风口,利用烟气的热浮力特性采用自然排烟;4)对建材和家具进行阻燃、消烟处理;5)利用喷洒化学消烟剂或水雾等进行消除烟气中有毒成分及烟尘粒子,提高能见度。目前国内的防排烟设计主要利用上述方法中的前三种方法。我国对建筑防排烟的研究开始得较晚。火灾烟气运动和防排烟的数学模化还处于起步阶段,正在开发少量的高层、地下、大空间建筑的火灾烟气运动数学模化。缺乏大量的基础试验数据和试验、理论模型作支撑。因此我国以后的防排烟技术的研究主要在于获得基础试验数据,数模的完善。

2 防排烟的设计

2.1 防烟设计

1)防烟分区与防火分区的关系。防火分区的划分,既要从安全的角度出发,为火灾时限制火势蔓延、减少损失考虑;又要从平时使用和管理出发,分区应兼顾方便管理使用、节省投资。有人防要求的地区,地下室的防火分区还应结合人防的分区和设置。现在新建的布匹批发市场一般都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单层建筑面积基本上都超过4 000 m2。因此对布匹批发市场这种单层面积很大的商贸类建筑,要根据建筑分隔、使用功能来进行防火分区和防烟分区的适当划分。由于规范的条文解释中也阐述了500 m2的防烟分区考虑到竖向烟井的位置和数量对建筑的影响,如增加投资不多,可考虑扩大设置范围。因此对于布匹市场这样单层建筑面积的建筑可以考虑扩大防烟分区的面积,但是不能跨越防火分区。2)防烟分区的设置。设置排烟设施的走道、净高不超过6.00 m的房间,应采用挡烟垂壁、隔墙或从顶棚下凸出不小于0.50 m的梁划分。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超过500 m2,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防烟分区采用隔墙、顶棚下凸出不小于500 mm的结构梁以及顶棚或吊顶下凸出不小于500 mm的不燃烧体等分隔。3)防烟的风量设计。在不具备自然送风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机械送风、机械排烟。对于地上无窗和地下市场应采用此设计。送风量按负担防烟分区排烟量的50%确定。

2.2 排烟设计

1)排烟的方式。

建筑中的排烟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机械排烟方式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方式。机械排烟办法是用风机将起火建筑内的烟气通过排风风机和管道抽送出建筑外,以减少或消除建筑内的烟气,阻止烟气蔓延。《高规》[3]中规定: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宜采用自然排烟方式。

2)系统排烟量的确定。

排烟量应根据排烟分区来计算。设置机械排烟的系统,排烟量不能小于规范要求。《高规》中规定[3]:设置机械排烟设施的部位,其排烟风机的风量应符合下列规定:担负一个防烟分区排烟或净空高度达6.00 m的不划防烟分区的房间时,应按每平方米面积不小于60 m3/h计算(单台风机最小排烟量不应小于7 200 m3/h)。担负两个或两个以上防烟分区排烟时,应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每平方米不小于120 m3/h计算。中庭体积不大于17 000 m3时,其排烟量按其体积的6次/h换气计算;中庭体积大于17 000 m3时,其排烟量按其体积的4次/h换气计算,但最小排烟量不应小于102 000 m3/h。

3)排烟口的设计。

防烟分区内的排烟口距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30 m。原则上每个防烟分区都应设置排烟口,但面积较大的房间,采用隔墙、顶棚下凸出不小于500 mm的结构梁以及顶棚或吊顶下凸出不小于500 mm的不燃烧体等进行分隔,将房间划分出许多小防烟分区,若每个防烟分区均设排烟口,风道及排烟口数量太多。可以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将房间视为若干个面积不超过500 m2的防烟分区各自设置排烟口,而每组梁围成的小区域只起汇集和滞留烟气的作用。

2.3 布匹市场防排烟设计常见问题

由于这类建筑的单层面积大、人员密集,不可能完全依靠自然通风,所以一般都设置了空调系统。规范中并没有禁止将通风、空调系统和机械排烟系统合用,而是建议不要设置在一起,如果设置在一起,应该有保障安全的措施。所以也有部分该类建筑物将空调系统、通风和机械排烟系统合用。当把这三种系统合用时应注意[4,5,6]:1)送风口应具有报警系统控制关闭功能;2)排烟口平时关闭,火灾时确保送风口和排烟口能由控制系统有效开启;3)对于与排风系统共用的风机火灾时供电应按照排烟风机来考虑。所以平时用动力供电回路供电,火灾时切换为消防供电回路供电;4)排烟口设置的自动排烟防火阀耐受温度应超过280 ℃。

3 设计实例

广州市某布匹批发市场为超大型公建项目,集办公、酒店、商场于一体,总建筑面积80万m2,其中包括40万m2的轻纺旗舰展示中心,40万m2的写字楼、酒店、商务公寓等综合商业配套。地下3层,地上7层。该项目由4栋27层和1栋24层的塔楼组成,5栋塔楼属于一类高层公共建筑,在裙楼安排了商场空间,-2层,-3层为地下车库、非机动车库和设备用房,-1层为地下车库及商铺。地下室的设备用房均按各自不同的换气次数进行通风换气,设置独立的通风系统。地下3层机动车库划分为13个防火分区。对于人防区按防火分区、防护单元单独设置机械排风系统兼用排烟系统,每一系统担负面积均不超过2 000 m2。对于非人防区按防火分区单独设置机械排风系统,每一系统担负面积均不超过2 000 m2。机动车库排风兼排烟系统风量按6次/h换气进行计算。风机均选用低噪声双速柜式离心风机,平时风机在低速运行排风,火灾时在高速运行排烟。补风均设有机械送风系统,补风量按不小于排烟量的50%考虑。

地下2层机动车库划分为13个防火分区。按防火分区单独设置机械排风系统兼用排烟系统,每一系统担负面积均不超过2 000 m2。机动车库排风兼排烟系统风量按6次/h换气进行计算。排(风)烟系统风机均选用低噪声双速柜式离心风机,平时风机在低速运行排风,火灾时在高速运行排烟。补风均设有机械送风系统,补风量按不小于排烟量的50%考虑。

地下1层商铺划分为22个防火分区。按防火分区单独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按防火分区划分防烟分区,排烟量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的120 m3/(m2·h)计算,部分分区采用自然进风,其他防火分区均设置机械送风系统,补风量按不小于排烟量的50%考虑,火灾时开启着火防烟分区的电动排烟口,并且联动开启排烟风机及送风机,当烟气温度达到280 ℃时关闭排烟、送风系统。

对1层~6层商业用房中不能满足自然排烟要求的区域按防火分区均独立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排烟量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120 m3/(m2·h)计算。补风均采用自然进风方式。火灾时开启着火防烟分区的电动排烟口,并且联动开启排烟风机,当烟气温度达到280 ℃时关闭排烟系统。电房、发电机房、储油间、发电机房设置事故后通风系统与平时通风系统兼用,风管与上述房间相连处设置防烟防火阀,防烟防火阀平时常开,70 ℃时自动关闭,火灾时关闭,火灾结束后,开启防烟防火阀及通风机进行事故后通风。建筑高度超过50 m的一类公共建筑,所有防烟楼梯间、合用前室均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防烟楼梯间设置自垂式百叶送风口,合用前室设置电动百叶送风口。当发生火警时,由消防控制中心自动启动加压风机进行加压送风。

4 结语

大型室内布匹市场防排烟系统的设计应根据这类建筑的特点协同其他的消防设施设计,做好防排烟分区,合理布置送风口和排烟口,正确计算防排烟的风量,从而得到合适的风管截面面积,合理的布置风管,选用经济适用的风机。好的防排烟系统的设计对保障大型室内布匹市场的安全和提高建筑功能是非常重要的。好的防排烟系统的设计可以节省建筑的初投资,方便管理和日常维护。

摘要:分析了国内外的排烟技术发展,讨论规范的适用性,结合该类建筑的特点,依据实际工程,总结出大型布匹批发市场的防排烟系统的设计要点,以期指导大型布匹市场防排烟系统的设计。

关键词:布匹批发市场,防排烟系统,排烟量,通风系统

参考文献

[1]兰彬.国内外防排烟技术研究的现状和研究方向[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1,3(2):17-21.

[2]GB 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3]GB 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S].

[4]刘西平.浅谈大型批发市场消防设计[J].山西建筑,2005,31(23):37-38.

[5]赵艳玲.对大面积房间排烟系统设计的几点认识[J].暖通空调,2002,32(3):46-48.

大型批发市场 篇10

1) 市场分布:国内250吨以上大型履带起重机吊装市场主要分布在电力、石化、冶金、造船、市政等领域, 其中电力市场还可细分为火电、核电和风电等市场。目前电力、石化、冶金这三大行业涵盖了8 5%以上的大型履带起重机吊装市场。未来各行业会不断拓宽大型履带起重机的使用领域, 新兴行业也会不断涌现和加入, 使这个市场的结构更加深入和宽泛。预计未来市政工程大型钢结构和桥梁等吊装工程量将会有愈来愈大的增长。

2) 市场价格:进入2008年以来, 400~600吨级起重机供稍小于求, 局部市场凸显紧缺;大于600吨级的起重机供需基本平衡, 市场平稳;小于400吨级的起重机供大于求, 竞争略显激烈。大型履带起重机的总体闲置率约为15%左右。尽管如此, 大型履带起重机的使用价格及转移费用总体没有下滑, 反而个别行业或局部地区还有上升的趋势, 比如风电吊装因为会导致履带起重机加速磨损而价格有不断攀升的趋势;局部地区的设备运输价格因为道路管理的进一步约束已大幅上涨;由于钢材价格上扬, 起重机销售价格一路走高, 起重机使用价格升高的动机愈发强烈。所有迹象表明, 大型起重机使用价格及转移费用的总体趋势将会不断走高, 除非市场急剧恶化, 个体企业跳水降价, 市场价格才有可能下滑, 但这可能是市场价格再次走高的前奏。

3) 市场体系:目前, 大型履带起重机吊装市场体系还很不健全和很不完善, 相关法律不够健全, 行业规则没有建立, 监管体系更是无从下手, 信用体系基本缺失, 融资体系初露端倪, 市场主体参差不齐, 可以说这个市场还是个无序的市场, 是个刚刚起步的市场, 是个需要各方的加倍努力方能加速成熟的市场。未来的市场体系建设一要靠行业协会的努力, 搭建起企业与国家的互动桥梁, 上对国家, 下对企业, 建立起行业的市场规则与保证体系 (包括监管体系和信用体系等) 。二要靠市场供需双方深刻领悟发展观念, 提高自身发展能力, 做强企业, 做大规模, 供需双方和谐有序, 互利共赢。三是要靠资本市场的进步, 为企业不断注入发展的“血液”。

2 行业的装备

1) 装备结构:2002年国内250吨以上的大型履带起重机总计70余台, 经过几年的发展, 至今已经攀升到了近400台 (不含二手起重机) , 尤其750吨级以上的超大型履带起重机发展迅猛, 数量增长超过了10倍, 250~280吨级履带起重机增长超过了4倍, 其它大型履带起重机增长了近7倍, 见图1。而且目前还有数台超大型履带起重机已经订货即将进入国内市场。

2) 装备特点:随着大型履带起重机国产化的突破, 国产大型履带起重机数量占总量的比例已经超过了12%, 进口大型履带起重机数量不断下降, 占总量的比率已下降到不足90%, 两者的比例在今后几年还将进一步靠近。这些大型履带起重机在不同行业呈现不同的使用特点, 电力和冶金行业一般是以250~500吨的大型起重机为主。石化行业以400吨以上的大型履带起重机为主。不过这两个市场所用起重机吨位的范围外延将不断扩展, 交叉部分将进一步加大。

3) 装备发展:从发达国家大型履带起重机的装备结构统计看, 国内市场上的超级大型履带起重机偏多, 250~450吨级左右的履带起重机缺口明显, 应该是未来的增长点。

3 行业的企业

大型批发市场 篇11

尽管银行在企业融资中的主渠道作用无可替代,但以股市为代表的多种融资渠道与银行共同构成的综合融资体系已经初具规模。数据显示,银行的资金业务依旧在我国融资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长期贷款业务(40.8%)作为单一业务被企业认为是最好的融资方式,短期贷款(12.9%)也有相当的企业使用,与此同时,资本市场在融资体系中的作用正日益突出。股票市场尽管在我国恢复时间不长,但从总体上看,股票上市(33.5%)已经成为企业融资的第二主要选择,其中规模在亿元以上企业更是将股票上市作为了融资的首选。作为融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合资/合营/合作(30.5%)、发行债券(16.3%)和融资租赁(14.2%)等方式也有较多企业使用。

不同规模企业对融资渠道的选择表明,以股市为代表的新融资途径主要满足了大中规模企业多渠道融资的需要,而中小规模企业尽管也希望充分利用投资体系,但由于政策的限制仍旧只能以银行为主要融资渠道。研究数据显示,规模超过5000万的企业,其愿意采用并且能够采用的融资途径在两项以上,而规模低于5000万的企业,真正能够采用的融资选择基本只有一种。因此,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性就显得更为突出。

大中型企业对股票上市融资的高需求与目前我国每年上市公司规模仅百家的现实,使得买壳上市成为企业上市的第二选择。数据显示,规模在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中已有超过两成的企业会选择通过买壳上市。另有7.7%的企业表示对此没有明确的态度。可以看出买壳上市虽然需要支付相当的费用用于对壳公司的收购,但作为一种可以规避我国对上市公司在性质和行业方面政策风险的合法方式已经受到相当数量企业的青睐。

买壳上市解决了部分企业的融资问题,而且对于我国股市的新陈代谢也发挥了相当的积极作用。但在目前阶段,我国股市的规范性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更多企业通过买壳上市。数据显示,接近一半的企业没有选择买壳上市的原因是因为目前阶段买壳上市的运作风险过高(47%),这表明了企业对股市规范性的不满。壳公司质量不高(33%)和壳公司太少(20%)表达了企业对壳公司供需不平衡的不满,这种供需矛盾必然导致壳公司的价格偏高,最终会继续增加运作风险。

大型批发市场 篇12

高等学校的大型精密仪器科研项目的开发, 博士生、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教学工作。项目研制阶段为了项目的需要购置大型精密仪器, 随着项目结束, 大型精密仪器最主要的寿命周期就已经逝去, 如何在教学、科研工作中继续发挥大型精密仪器的作用, 延长其经济寿命周期, 提高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是高等学校资产管理部门一直以来急待解决的问题。

大型精密仪器是指单价在40万元以上 (包括40万元) 的精密仪器。目前高等学校的大型精密仪器绝大部分是由国家拨款、科技经费购置和无偿调拨形成的。属高等学校所有的国有资产, 在实物管理上一般由使用单位管理。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单位, 国家对高等学校实行全额预算拨款体制, 不计算成本, 不考核经济效益。因此, 国家对高等院校的投入也不要求经济回报, 这就使高等学校在资金、资产的使用上没有经济压力, 存在事实上的无偿占有和使用。在资产的购置上使用部门不考虑学校的整体利益, 往往从使用方便出发, 容易造成设备的部门所有, 重复购置, 使用效率低和闲置浪费等现象, 使国有资产无形流失。

为了提高大型设备的利用率, 各高校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实践。教育部颁布的《大型精密仪器管理办法和考核标准》为大型设备的管理规范化提供了保证。各高等学校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提高大型精密仪器的使用效率和利用率。如:严把大型精密仪器购置关, 从大型设备购置可行性论证开始层层把关;试行大型精密仪器购置经费分担制, 让有关责任单位、责任人都承担经济责任, 设备到货后要根据论证材料提供的使用情况资料检查使用情况;实行大型精密仪器定额考核管理, 对达到使用定额的进行奖励, 对达不到使用定额的扣减有关经费;实行大型精密仪器有偿使用和对外开放, 加大设备所在部门和个人提成比例, 以调动仪器所在部门和仪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等措施。但由于多种原因, 尤其是“部门所有”和不考核经济效益的观念已根深蒂固, 高等学校的大型精密仪器利用率一直没有实质上的提高。

近年来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九五”期间深化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1996]39号, 国家在一部分省市组建了大型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该协作网是从地区所在单位中挑选一部分高、精、尖仪器设备组建一个跨系统、跨部门的资源共享系统。改变科学仪器部门所有和条块分割状况, 实现区域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 提高科学仪器的利用率, 同时为了鼓励各单位开放设备对上网设备的创收部分国家不仅免收税金, 而且还按对外收入的一定比例给予补贴。这一措施一方面使高等学校的一部分高、精、尖仪器上网后开展对外服务, 增加了创收, 提高了大型仪器的利用率;另一方面也起到了宣传学校仪器设备情况窗口的作用, 受到各高等学校的普遍欢迎。但这些入网仪器只占学校大型设备的极少部分, 高等学校中大量的大型精密仪器还是不能解决提高利用率的问题。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已经二十余年, 但高等学校目前还是以计划经济为主的管理模式, 在管理中不注重用经济手段调节各项资源配置, 人治成份占的比重较大。在设备配置上管理部门按照基层的计划结合学校的资金情况确定购置, 基层单位从本部门的需要出发申报计划, 不考虑学校的整体利益, 不少单位都想搞小而全、大而全, 对设备只求拥有, 不求是否真正能发挥其效用, 如果不正确处理好这两方面的关系, 就会使大型精密仪器购置后出现利用率低, 甚至闲置。因此, 大型精密仪器购置责任不明确是制约高等学校大型精密仪器管理的瓶颈。

高等学校应该在各项管理中引入市场经济的管理模式, 用量化经济指标代替人治, 只有高等学校形成了人人讲经济核算, 事事讲经济核算的气氛法才是解决大型精密仪器利用率根本的途径。近期, 要提高大型设备的利用率, 要从设备的配置源头上抓, 按照国家教育部规定的生均实验设备费定额标准核定每个院系的设备占用的设备费, 在定额以内的设备不收取资产占用费, 对超出定额的设备按学年征收资产占用费, 以促使使用部门把经费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避免各单位争经费争设备的现状, 从根本上杜绝“人情”设备, 使设备费的分配逐步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接受全体职工的监督。在学校内部继续推行已在部分院校应用较成熟使用工作量法, 即每学年初下达每台仪器的计划工作量, 学期末考核使用情况, 统计工作量, 对连续二年不能完成工作量且无正当理由的部门, 学校有权收回仪器, 在学校内、外进行调剂, 盘活资产存量, 减少闲置浪费。对开发大型仪器功能、利用大型仪器开展科研活动取得成果的, 适当减免大型仪器工作量。在提高大型设备校内利用率的同时进积极开拓外部市场。对已加入省级科学仪器协作共建网的设备要配备技术能力强的专职人员管理仪器, 开发设备的使用功能, 增加零、备件配置, 定期进行维护, 提高服务意识, 并在校园网等媒介上广泛宣传;对没有上网的大型仪器要制定政策鼓励设备保管单位开展对外服务。对创收部分向个人和设备保管部门倾斜, 个人、集体拿大头, 学校拿小头, 以调动设备所在部门的积极性。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 确保对外服务政策的稳定性, 使设备管理单位消除顾虑, 放心大胆的开展对外服务工作。

通过转变观念, 引入市场机制;完善制度, 奖罚分明, 一定能使高等学校的大型精密仪器管理工作步入良性循环。

摘要:大型精密仪器是高等学校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体现学校办学能力和科研实力的重要条件, 但是一直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大型精密仪器的利用率不高的难题没有得到解决, 本文探讨如何利用市场机制提高大型精密仪器的利用率, 发挥大型精密仪器的使用效益。

上一篇:连贯与外语教学下一篇:上市公司退市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