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批发市场改造

2024-09-15

蔬菜批发市场改造(通用12篇)

蔬菜批发市场改造 篇1

三山区老旧蔬菜市场改造与规范管理的具体落实情况

三山区成立于2006年2月,是在原繁昌县的三山镇、峨桥镇划转而来。三山区面积276.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4.7万人是芜湖市市辖人口最少,面积最大的区。经过5年的发展流动人口迅速增加了二三十万人。目前三山为新区人口集中最大的区域,随着人口众多,“米袋子菜篮子”这些关于民生工程也越来越重要了。

三山区现有蔬菜批市场1处,蔬菜零售市场5处分别是三山农贸蔬菜批发市场、三山菜市场小洲菜市场、峨桥菜市场、新建的龙湖菜市场、江南春城菜市场。

三山区成立以来蔬菜批发集贸市场脏乱差问题一直是困扰市容管理的|“顽疾”。不仅群众反映激烈,离我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打造全国重要物流枢纽”的目标也相差甚远。对此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区领导多次带领市容、农委、文明办、政办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深入调研反复研究整治方案。

整治方案决定成立市场管理科,由市容局派2名执法人员与蔬菜管理公司联合办公,联合办公办公室已设置零售、批发、停车场3处,设置车道隔离栏两处告示牌4处,制作规范摊点群25个,同时联合办公室还对市场管理工作进行网格化划分,要求经营户参与文明创建,明确经营户的权利和义务,做到门前三包,人走地净,目前整治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

峨桥菜市场破旧不堪,下雨漏水、下雪停业是因为峨桥菜市场在原繁昌县时就要出售给私人,所以产权是私人的,政府不能进行投资改造,由镇政府代管。针对市场种种乱象,镇政府联系该业主谈改扩建事宜,但涉及列项用地审批等问题,还未落到位,只能督促其加强市场卫生管理。

小洲菜市场也是在原繁昌县时就已出售给私人,所以产权是私人的,政府只能代管。龙湖菜市场、江南春城菜市场是新区成立以后安置房建设,配套建设的现已交付使用,硬件环境好,通过招投标由私人中标经营管理,政府只能督促它加强市场卫生,但由于多方面原因,市场经营不是很理想。随着安置房的入住人口增多,可能会有所改观。

区划调整以来,三山区成为全市工业、经济、文化、人口的集聚中心。促进了三山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从而也带动了农产品零售业的兴旺发达,推进了三山零售交易量大幅增加,因此蔬菜零售市场为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求,提升改造势在必行。三山区委、区政府在多方调研将对此拿出方案改建整治菜市场,让广大市民“菜篮子”越拎越轻、越拎越好。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安徽省第一强区”添砖加瓦。

市容局市场管理办公室

2011年6月28 日

蔬菜批发市场改造 篇2

在如今的蔬菜市场中, 我国蔬菜一直存在着“流通暴利”问题。因为我国蔬菜的流通模式具有生产分散、消费分隔, 产业链长、流通环节多, 地域性强的小农经营模式特点, 以至农产品流通不畅, 蔬菜在途损耗率偏高。与部分发达国家相比, 福州蔬菜损耗率明显偏高, 高达20 ~ 30% , 日本蔬菜损耗率为3 ~ 4% , 德国为4 ~ 5% , 美国最低, 仅1% ~ 2%[1]。

在流通不畅的背景下, 农产品批发市场成为了农产品流通的重要途径, 农产品批发市场不仅成为商品集散中心, 更成为了农产品信息传输平台。但是, 由于农产品批发市场距离市区较远, 难以直面消费市场, 蔬菜必须经过若干中间商的流传才能到达最终消费者手中。随着供应链节点企业数的增加, 不仅导致了蔬菜成本的增加, 还会导致流通信息的不对称。为了促进农产品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 打破原有的市场分散, 流通不畅的状态, 促进综合化大流通格局的形成, 一方面需要引导农户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实现增产增收, 另一方面需要保障城乡居民的农副产品供应, 必须促进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功能整合[2], 发挥其市场调节的功能。因此, 采用何种供应模式才能实现批发和零售的整合、提高规模效应、促进产需对接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2 蔬菜流通中心直营模式的提出

2. 1 国内直营模式概况

目前, 在国内发达地区, 例如天津、江苏等地, 蔬菜批发市场直接到社区开发蔬菜社区店的模式屡见不鲜。这种模式由于直营店分布广泛, 统一配送, 所以具有采购量大, 新鲜度高的特点, 赢得消费者的喜爱, 成为蔬菜销售终端市场不可或缺的一种模式。

根据天津地区的统计数据, 生鲜产品社区直营店里菜价比市场价低3 至4 成, 这毫无疑问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更是便于人们在日常购菜。社区直营店能获得推广的原因, 一是超市、菜市场蔬菜价格依然较贵, 中间流通环节依然较多, 造成市民买菜贵; 二是涉农区县蔬菜合作社菜农生产的蔬菜又因为缺乏销售渠道, 不好卖或者卖不上合理的价格。因此通过兴建社区蔬菜直销店, 把菜农的蔬菜第一时间送到市民家门口是很好的一种模式, 社区蔬菜直销店还起到示范作用, 遏制蔬菜零售环节价格浮动落差大的不合理现象[3]。

2. 2 福州社区直营模式影响因素

借鉴发达地区的销售模式, 福州社区直营店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这有赖于合理的蔬菜定位及适当的商品组织。销售商首先必须确定商圈的顾客群, 深入了解消费变化趋势, 适当予以调整, 充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进而产生忠诚度, 达到销售的最后目的。在蔬菜产品运营中, 对于销售商影响的主要因素有目标客户群体的需求, 竞争对手的销售策略, 上游供应商的供给状况等, 对于蔬菜流通中心而言, 上游供应充足, 经营业态明确, 卖场定位清晰, 最需要考虑的便是目标顾客群体和潜在竞争对手的影响[4]。

1目标顾客群体消费需求调研。为了了解福州地区消费者对蔬菜产品的消费需求, 课题组设计了调查问卷, 于2013年4 ~ 5 月对255 名消费者进行了需求调研。在调查的过程中, 主要列出了价格、质量、便利性、营养性、食品安全性等因素供被调查者选择。

调查结果显示, 消费者在购买蔬菜时对于蔬菜的质量外观考虑是最多的, 占了63% , 其次是蔬菜的价格和便利性, 分别为51% 和44% , 对于口感和营养性以及其它因素分别的考虑程度分别为23% 、16% 、2% 。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福州市居民对蔬菜主要考虑的有质量外观、价格、便利程度等因素。数据清晰的表明了蔬菜的外观质量和价格对与消费者购买起到了主要的影响。

因此, 选择直营模式作为销售渠道, 必须要从质量控制和价格控制两个方面进行管理。

2周边潜在竞争对手调研。根据市场状况和目标定位和消费者需求调研结果, 选取价格、外观新鲜度、便利程度、客流量、安全性营养性作为研究指标, 根据顾客对上述因素的重视程度计算指标权重, 选取麦德龙、农贸市场、永辉超市的经营情况作为参照。

根据调研组对255 名顾客和52 名蔬菜销售者的调研结果显示, 直营模式和其他竞争对手经营的产品在新鲜度、安全性、便利性、平均价格上存在如下差异, 这一差异也直接影响了客流量。具体对比表见表1。

3 结论与展望

蔬菜批发市场对社区店进行延续性的开展, 可以给消费者带来便利及实惠, 更能深入百姓之中。这种农舍结合的农产品直销项目将农产品直接带入社区, 为农户和社区居民提供了一个直接的纽带, 居民购买农产品的价格降低了, 农民也可以因为少了很多中间环节而得到更大的利益。同时, 这是一个使社区居民享受低价健康的可行性项目, 可以降低蔬菜的流通成本及耗损率。

首先, 从价格体系而言, 由于蔬菜社区店的开展, 部分蔬菜价格略低于农贸市场。让不少市民能一次性完成的买菜“任务”是最主要还是走“便民路线”。在政府部门的支持直销店的运营成本降到了最低, 但店面租金的压力, 致使不可能去打价格战。直销店目前还做不到马上赢利, 只能逐步争取减小亏损, 尽早做到盈亏持平。

其次, 在经营模式上, 蔬菜直销店进社区的模式在经过前期的试水之后已经实现了资源整合, 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蔬菜直营商店的规模还在扩张中。但是, 由于消费习惯和观念的原因, 使得部分居民对农贸市场的消费模式有很强的依赖。因此, 蔬菜直营店在营销上还需要有所举措。

此外, 从物流角度来说, 社区直营店的物流配送和存货管理仍然是其经营的一大问题。如何更好地实现集约化物流, 采用外包模式还是自营模式是需要进行分析和论证的; 在储存问题上, 由于生鲜商品具有鲜活易腐的特点, 为提高产品质量是否采用全程冷链也是值得研讨的课题; 在产品质量控制上, 由于生鲜商品与工业制品不同, 它难以采用标准化的质量控制体系对各直营店的产品进行精确控制, 可能部分连锁直营店由于品控问题而导致消费者的流失, 继而影响整个直营品牌的形象。因此, 建立合理的品质管理体系也是一大难题。

最后, 加强合作, 实现蔬菜规模化生产、销售、加工一条龙服务是实现蔬菜现代化的重要途径。由于批发业态与零售业态有显著区别, 因此, 蔬菜批发中心的直营模式还必须经过更深入的探索消费者购买心理, 更准确地捕捉需求信息, 提高品质和服务以促进这一模式的推广。

摘要:随着蔬菜价格的上涨, 蔬菜从批发市场到零售市场, 被形象称之为蔬菜销售的“最后一公里”。由于蔬菜供应环节多, 供应链条长, 流通成本高, 导致菜价持高不下。文中通过选取了典型的大型蔬菜批发市场--闽侯南通蔬菜批发市场作为研究对象, 一方面进行了市场调研, 另一方面运用了定性的分析技术, 研究蔬菜批发中心直营模式的经营状况, 探析这一寻缩短供应链、降低流通成本的模式的可行性, 为农产品物流和销售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蔬菜价格,物流成本,社区直营

参考文献

[1]杨顺江, 彭鹰.中国蔬菜流通模式构建:一个比较分析的启示[J].中国农村经济, 2009, (2) :33.

[2]朱光博.皓月集团直营专卖店销售渠道改进研究[M].吉林大学, 2012.

[3]陈超.基于零售业态的我国连锁企业经营模式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 2012.

海口四大公益蔬菜批发市场遇冷 篇3

“平价菜店”集体关门,农贸市场平价菜补贴被批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平价菜流动点喊声大作用小……一次次民生举措发挥不出作用。笔者经过深入调查发现,或许海口本地吃菜贵,缺的不只是一个平价店,也不是几个公益性批发市场,背后潜藏的是整个蔬菜流通格局的诸多问题。

公益性批发市场建设的呼声一直很高,但海口市政府斥资1100多万元建设的四个区的公益性蔬菜批发市场却冷清,这是为什么?7月10日,笔者走访、调查发现,这和4个区的蔬菜批发市场本身的定位、选址、规划、运营不当有直接的关系。而秀英区的批发市场除了给本地菜买卖做“公益”之外,更希望壮大成为一级蔬菜批发市场。在这背后,潜伏的其实是公益性蔬菜批发市场与南北蔬菜批发市场的资源争夺战。

有场无市门可罗雀 4个区都建批发市场是否资源浪费?

经过多年的发展,海口市从事蔬菜批发的市场仅有海口南北蔬菜批发市场、海玻农贸市场和海南中商农产品批发市场。南北蔬菜批发市场主要批发北菜,本地菜仅占20%左右;海南中商农产品批发市场因各方面原因有场无市。

为什么要建公益性批发市场?海口市商务局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海南本地叶菜缺少固定交易场地,本地菜种植户长期以来都是打“游击战”。所以海口市政府斥资1100多万元,在秀英区、龙华区、琼山区、美兰区各建设1个公益性蔬菜批发直销市场,用于批发本地蔬菜,这也是2013年海口市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

海口的本地菜批发马路市场主要集中在两个地方,一个是琼山区高登街,另一个是秀英区海玻马路市场。可是,为什么四个区都要建本地菜的批发市场呢?

实际运营过程中,问题暴露出来了。琼山区和秀英区的公益性蔬菜批发市场人气还相对旺些,龙华区和美兰区的公益性蔬菜批发市场就冷清许多。

龙华区公益性蔬菜批发市场虽然被多个小区包围中,辐射3万人口,但实际运营情况最为惨淡。龙华区公益性蔬菜批发市场管理处工作人员严华新告诉笔者,因为龙华区蔬菜种植户比较少,市场又处于居民聚集区,做蔬菜批发的定位并不符合实际,将改为零售为主,批发为辅。而美兰区的公益性蔬菜批发市场交易也很平淡,一天就凌晨五六点才零星有些批发交易,使用率很低,这和建设的初衷相差甚远。

虽然各区的公益性批发市场解决了本地菜没有地方批发的问题,但是菜农的菜批发给谁,单一的叶菜能否满足菜贩的需求?美兰区一农贸市场的摊主告诉笔者,每天她进的菜分本地菜和外地菜两种,外地菜只能从府城的南北蔬菜批发市场进货,她凌晨就会赶去南北拿货,顺便在附近就直接进本地菜,不会再折回区的公益批发市场专门拿叶菜的货。

运营商盯上“北菜”肥肉 本土菜公益运营将边缘化?

实际上,海南本岛吃菜分本地菜和北菜两大部分。四个区的公益性批发市仅靠批发本地菜,难以形成市场规模,也不能满足菜贩的需求。有着市场运作经验的海口加旺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很早意识到了这点,并看中这块肥肉。

运作秀英区公益性蔬菜批发市场后,加旺现代农业公司就在政府投资兴建的2000余平方米公益摊位大棚基础上,申请自建了北菜南运蔬菜批发大棚、农副产品批发区、2000吨规模的冷库等作为配套。除了经营“本地菜”,还批发北菜,比如土豆、洋葱、胡萝卜等。而这些北菜品种多年来一直都是“掌控”在海口南北蔬菜批发市场手上。

没有利润可言,企业不会触碰“公益”。很明显,除了实施本地菜的“公益”性,海口加旺公司更看重的是北菜这个大市场。在需求量相对比较稳定的海南蔬菜批发市场,如果加旺所运营的秀英区的蔬菜批发市场占据了100吨的市场份额,也就意味着南北蔬菜批发市场少了100吨的批发量。

“现在我们的外地菜批发量还比较小,每天大约批发100吨北菜。”海口加旺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严永红介绍,他们直接从产地进货,价格上很有优势,普遍要比南北蔬菜批发市场的批发价便宜。

龙华区的公益性蔬菜批发市场经营惨淡后,海口市政府7月1日将此交给运营秀英区批发市场的海口加旺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正式接管。海口加旺公司更有信心,如果龙华区的市场定位为直销零售兼批发的话,他们批发的货可以直达到销售终端,价格优势更加明显。

虽然初期四个区的公益性批发市场在北菜上没有太大动作,但是秀英区公益性批发市场所配套的北菜销售设施,已经是朝着一级批发市场的定位去发展,他们也认同了这个方向。不可避免的,这是一场潜伏的资源争夺战,多年来南北蔬菜批发市场一家独大的局面将会被“撬动”。如此下去,在规则和管理双重缺失的前提下,各大公益性蔬菜批发市场有可能把重点转向运营“北菜”上,而本土菜的公益运营将可能被边缘化,最终公益市场也难买到平价菜。

定位不明管理缺失 公益性蔬菜批发市场走向何方?

建4个公益性蔬菜批发市场之初,主管部门就对外称,是现有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调剂和补充,规模不会太大,不会对现有相关市场造成冲击,将与相关经营企业签订协议,约定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可是运营数月后,政府的管理方案仍未出台。公益性蔬菜批发市场该怎么经营?可以说,目前还没有章法可循。

蔬菜批发,做的是规模,总量上去了,成本才能有降低的空间。受访的业内人士表示,4个区的蔬菜批发市场建设之初,就安排了4家不同企业来分别经营,定位不明,没有“一盘棋”的统筹规划和布局,是致命的问题。

公益性蔬菜批发市场应该走向何方,它是否能平抑菜价?

长期从事蔬菜流通行业的专业人士认为,公益性蔬菜批发市场建设也需要有合理规划布局的。“例如,作为海南的省会城市海口,需要建一级批发市场几个?二级批发市场建几个?应该是依据海口市消费者区域划分和消费量来确定的。公益性蔬菜批发市场应该在里面扮演什么角色都需要明确。”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表面上看,海口缺的是公益性蔬菜批发市场,其实应该更多的关注蔬菜批发流通环节中的“黑手”。那只暗中操控菜价的“黑手”不斩除,老百姓难以吃上平价菜。

公益蔬菜批发市场是民心工程 还是闹心工程?

为了平抑海口菜价,2013年海口耗资1100多万元在4个区建成了4个公益性蔬菜批发市场。如今半年过去,4个批发市场门庭冷落,门可罗雀。

从几家媒体报道的内容来看,4个公益性批发市场遇冷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选址不当。像秀英市场离居民区太远,设了零售摊位,但根本不会有市民为了买几斤菜跑大老远。二是交通不便,如龙华市场通道非常窄,货车进出十分困难。三是供货环节出问题。如龙华市场签约的合作社不能供应菜品,导致市场“无米下锅”。四是配套设施不健全,几个市场在设施上都有不如人意之处,有的是塑料大棚,又晒又热无人光顾;有的是市场太小,菜农进不去;有的则没有蔬菜农药检测室等等。

蔬菜批发市场保供应急预案 篇4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关于“要始终坚持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重要指示精神,落实联防联控机制工作组意见,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全力以赴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生活物资供应,切实保障紧急状态下全市居民生活需求。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领导、精准施策;坚持部门联动、协作配合;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坚持城乡统筹、突出重点;坚持督防结合、压实责任。

三、工作目标

以“尽早实现社会面清零,尽早恢复生产和生活”为目标,在疫情防控进入攻坚阶段,做好居民基本生活物资的保障供应工作。

四、工作任务

(一)强化生活必需品供给保障

1.加强货源组织。全力加强与蔬菜主产区的货源对接,保证外地蔬菜进得来、调的快,稳定生活必需品货源。针对XX亚粮油蔬菜批发市场被关闭问题,我们将启动应急预案,发挥海吉星作为连锁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国有企业的优势,协调海吉星在国内的其它地区市场,组织货源驰援XX。及时协调省际、市际因疫情管控带来的生活必需品运输不畅问题,对生活必需品运输车辆发放通行证,确保快速便利通行。

2.优化物资配送。按照“管住该管的人,不能封住不该封的人”的要求,抓紧把保供企业的人员和车辆解放出来。各城区、开发区疫情指挥部要对商务系统发放给保供企业员工的通行证件给予认可并放行,与社区(村)管控专班沟通,将此要求及时传达到各街道、社区,街道、社区执行,政令要步调一致、口径一致,不能各自为政、标准不一,确保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保供企业员工等能够上岗工作。在配送力量不足的情况下,统筹动员省、市、区三级广大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员、退役军人等作为志愿者支援保供商超企业以及街道社区,提升保供企业分拣及配送效率,保障生活必需品配送及时、到位。

3.建立应急投放机制。充分发挥现有大型商超、物流企业的物流配送主力军作用,必要时征用物流配送企业、城市公交、电商平台等企业物流配送车辆,帮助商超配送生活物资保证配送力量充足,全力保障疫情期间全市百姓生活需求。在紧急情况下,启动应急投放机制,市级部门将标准箱配送至X个区级物资转运站,再由属地将标准箱投放至XX个社区物资投放点,最后由街道、社区组织居民有序领取或送货到家门口。在这一机制中,仍然保留京东、美团等部分电商企业销售和配送能力,以尽量满足部分居民确实必要的个体性需求。

4.组织集中。当前保供企业人员上岗率不足平时的五分之一,但是订单量激增到平时的20-30倍以上,配送力量已经无法应对居民大量的个性化散单及非生活必需品物资。社区(村)管控专班应组织社区或小区物业,以小区为单位进行集体团购,社区统计收集居民需求清单,专人与商超企业对接,商超企业可分拣蔬菜、日用品、调料、粮油等套餐包,批量配送到小区,社区人员组织小区集中,节约配送资源。

5.组建末端配送队伍。各社区(小区)要为物资终端配送提供便利条件,社区工作者、“三长”、社区志愿者要踊跃担当“采购员”、“配送员”,打通生活物资终端配送“最后一百米”。对于封控小区,社区要有组织地拢清居民需求,主动与就近商超衔接;对于管控小区,社区要组织各小区分时、分楼栋、分单元有序组织居民错时购物(取物);对辖区线上购物操作困难的空巢老人、卧床患者等特殊困难XX,社区或物业工作人员要及时收集汇总购物需求,统代为下单,并安排好派送,保证所有居民需求供给;对困难XX,属地疫情指挥部可派发蔬菜、粮油等紧急生活必需品,保障困难XX生活需求。

(二)强化水、电、气、热供应保障

1.科学安排电网运行方式。加强负荷预测和监视,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方式,地区电网保持全结线、全保护运行。细化直调电厂管理,结合网架结构、负荷变化等实际情况,滚动修订完善事故预案。开展涉疫重点部位相关输变配设备保护,低频低压减载、解列装置定值校核,“两个序位表“修订,强化设备预防性管理。增加重要变电站、输配电线路特巡频次,全面、准确掌握防疫重要用户信息,针对定点医院、方舱医院、隔离点、核酸检测机构等重点场所所涉输电线路,进一步完善“一线一案”专项措施。

2.全力保障涉疫重点部位。对防疫指挥机关、方舱医院(隔离点)、隔离场所、核酸检测点等涉疫重点部位实行分类管理,并结合涉疫重点部位实际,实施“一户一案一策”保供措施。以涉疫重点部位为圆心,以3公里为半径,力争”“全天候”常备力量随时可靠投入现场;强化与各级防疫指挥部联动,动态掌握防疫新增需求,对新增需求开办绿色通道,简化办理流程。

蔬菜产业发展及批发市场调查报告 篇5

调查时间:2012蔬菜是新绛县农业生产中的第一大支柱产业。这些年,县委县政府依靠技术进步,积极改进蔬菜种植方式,使之由过去季节性生产,发展到“大田—拱棚—日光温室”三结合的周年生产,其质量也由普通蔬菜上升到无公害蔬菜,温室、拱棚高效设施蔬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目前,全县现有面积23万亩,其中日光温室6万亩,拱棚8万亩,大田菜9万亩。种植的蔬菜品种主要有西红柿、黄瓜、茄子、茴子白、西葫芦、冬瓜、韭菜、芹菜等十余个。分布在8个乡镇的143个村庄,占全县农村总数的65%;有3XX个农户从事蔬菜生产,占农户总数的42%;蔬菜提供的人均纯收入达到175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2%;蔬菜总产量90万吨,总产值10亿元左右,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43.75%。在蔬菜生产户中,人均收入超万元的达3000多户,人均收入5000元到近万元的达4000余户,人均收入3000元到近5000元的上万户。

全县拥有6个各具特色的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即以三泉、古交、北张、泽掌、泉掌为主的万亩无公害反季节双茬西红柿基地,以横桥、龙兴为主的万亩甘兰生产基地,以古交南片为主的万亩无公害茄子生产基地,以万安、北张为主的万亩黄瓜生产基地,以龙兴、横桥为主的万亩西葫芦生产基地,以鼓水流域为主的千亩莲菜生产基地。

无公害蔬菜的规模化发展,带动了市场建设。全县目前运营着西曲、南李村、刘建、王守、北行庄5个专业性产地蔬菜批发市场。

西曲蔬菜批发市场是最早建设而且最大的市场。占地120亩,建筑面积10600平方米,场地硬化6万平方米,交易棚面积3500多平方米。市场日客流量达到3000人次,车流量1000多车次,日平均交易130万公斤,旺季可达300万公斤,XX年蔬菜产品远销内蒙、甘肃、陕西、河南、北京等21个省市的200多个县市,并出口日本、韩国、俄罗斯、新加坡等国家。交易量8.6亿公斤,交易额8.2亿元,实现利税656万元,是华北、西北、东北地区较大的集蔬菜、瓜果批发、装卸配货、冷藏储存、生活服务于一体的综合蔬菜产地批发市场。市场先后被确定为“全国50家鲜活农副产品定点市场”、“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农业部农产品信息网信息采集点”以及省政府“1311”调产工程项目。

新绛县绛州绿蔬菜有限公司是一个集全县蔬菜生产、组织、管理、销售于一身的股份制企业。公司位于县城龙兴街125 号,现有办公用房1200平方米,注册资金150万元,总资产500万元,流动资金200万元。公司技术力量雄厚,238名职工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就达15人之多。

公司下属“一园四站四市场”。“一园”即南李村科技示范园。占地60亩,主要进行新品种、新技术的实验、示范。“四站”即古交、泽掌、泉掌、北张四个服务站。四个服务站涵盖了全县90%以上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区域。在优良种子、生产物资供应等方面,为蔬菜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四市场”即古交镇南李村、泉掌镇刘建、泉掌镇王守、北张镇北行庄四个蔬菜产地批发市场。古交镇南李村产地蔬菜批发市场位于108国道南侧,占地35亩;泉掌镇刘建产地蔬菜批发市场位于县道新乡路西侧,占地42亩;泉掌镇王守产地蔬菜批发市场位于县道新乡路南侧,占地31亩;北张镇北行庄产地蔬菜批发市场位于县道新乡路北侧。

四个市场覆盖了全县百分之七十的蔬菜生产区,年交易量63万吨,交易额7亿元。公司营销的无公害精品菜远销陕西、河南、湖北、内蒙古、江苏等十几个省市,建立了较为宽广的销售网络。

公司与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建立了科技依托关系,聘请张志斌等专家为蔬菜生产技术顾问,负责全县蔬菜生产的技术指导。公司与全县2XX多农户建立了协作关系,实行了公司 + 基地 + 农户的运作方式,在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实验和示范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提升了全县蔬菜生产的标准和质量。

公司组织牵头对联系的保护地蔬菜进行了无公害质量认证,无公害蔬菜认证面积达到20万亩,认证无公害蔬菜品种6个,认证的无公害蔬菜产量达到42.5万吨。

公司在品牌建设上取得可喜成绩,绛州绿商标被评为“山西省著名商标”,绛州绿品牌被认定为“山西省名牌产品”。公司先后被省人民政府评为“商贸先进企业”,被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评为“质量信誉aa级企业”。

现在,新绛县无公害蔬菜生产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享有较高的声誉,先后被确定为北京市“场地挂钩”外埠蔬菜生产基地、全国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县、中国绿色食品总公司蔬菜生产基地、中国果菜十强县和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年8月29日—2012年9月2

3调查地点:齐齐哈尔市铁锋区人民法院民三庭

调查方式:资料汇总 调查目的:因城市供暖而产生的纠纷越演越烈,供暖纠纷案件大幅激增,成为法院所受理的民事案件中增长最为迅速的一类。供暖作为一项社会公用事业,维持着城市功能的正常运转,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关系到社会的稳定。由于供暖纠纷涉及面广,影响面大,一旦处理不当,极易引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所以要想妥善处理该类纠纷,还必须对现有的法律、法规、规章进一步完善,建立一个适应社会发展的供暖模式。因此,通过对供暖纠纷的特点及产生的原因的调查分析,来解决供暖领域尚存在的制度的缺失和法律的缺位的问题。

调查结果:在实习期间我有针对性的对在齐齐哈尔市铁锋区法院办理的供暖合同纠纷案件进行了资料汇总:XX年铁锋区法院共受理供暖纠纷案件132件;XX年上升为206件,增幅56.1%;XX年更猛增到398件,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93.2%,与XX年相比增幅高达129%。近三年来,供暖合同纠纷案件成倍增长,我认为供暖纠纷案件激增现象的产生包括下面六个方面的原因:

一、因房地产商、物业公司与业主之间的矛盾,导致业主拒交供暖费。近年来,大批住宅小区建成使用,房地产商、物业公司与业主之间因利益不同存在多种矛盾,业主因此而拒交供暖费的现象非常普遍。

蔬菜批发市场改造 篇6

一、商丘市及市场的地理位置:

商丘市位于龙海铁路和京九铁路黄金十字架的重要交汇处,商丘市为区域性的大城市,商丘已是全国旅游城市之一,又是河南省先进卫生城市,商丘市的发展可为前途无量,商丘市发展建设迫在眉捷,因在2004年建设宁陈农贸批发市场时土地是租用的,市委市政府为了加大招商力度,等多种原因,现已将批发市场卖给江苏商会,即将开发。在这几年里市场的运转正常效益很好,住市场的批发商户,效益可观,信誉方面在周边城市有一定的地位,在选市场新址时,商户们以长远的打算,一致认为在许娄地点建造无公害蔬菜产品批发市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二、市场建设

在许娄建设一处占地面积50-80亩农贸批发市场、保鲜库2个,保鲜运输车数辆,建大棚10个,分别为干鲜区、粮油区、鸡鸭区、水果区、土产日杂区、水产品区、停车区、菜农批发区、商户的库房与营业门面上百套、地面硬化、水电安装等、总投资在仟万元以上。

三、无公害市场的必要性:

发展绿色食品蔬菜生产是体现以人为本,以保证人们身体健康为首要条件的重要措施,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保护环境的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打破国际贸易绿色壁垒,开拓国际蔬菜市场的有效方法,也是提高蔬菜经营者经济效益,增加蔬菜生产者经济收入的有效途径,所以,发展绿色食品蔬菜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

四、绿色食品蔬菜产业化生产经营的方法

这里所说的绿色食品蔬菜产业化生产经营是“农、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生产方式的简称,它概括了绿色食品蔬菜生产作为经济再生的整个过程。

从生产链和经营链融为一体上说,绿色食品蔬菜产业化生产经营的整个经济过程每个环节,都不能看做是鼓励存在的,而应该从紧密连接的经营一体化上理解。这里,“农”是指绿色食品蔬菜的生产环节,已经是一个过程;“工”是以绿色食品蔬菜产品为主要原材料的加工业和食品工业;“商”是指与绿色食品蔬菜产品批发、运销有关的国内商业为对外贸易;“产”是指绿色食品蔬菜产品生产;“供”是指以绿色食品蔬菜生产为中心的生产资料猪粪的供应和各种服务的提供;“销”贮藏、运输、批零销售,通常所说的“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只是绿色食品蔬菜产业化、一体化、经营的全部类型和组织模式。因此,从许娄经济和农业发展阶段来看,将绿色食品蔬菜产业一体化经营称作“农、工、商、产、供、销一体化”,比起“贸、工、农、产、供、销一体化”更为全面,确切。这是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贸、工、农、产、供、销一体化”是企业层次概念,属于企业经营发展范畴。如果把这种说法看做运作机制,“贸”字当头,以市场引导加工,以加工带动绿色食品蔬菜生产,则是广为适用的。

概括地说,绿色食品蔬菜产业化生产经营是农业传统的生产部门转变为现代产业的历史演进过程,是市场农业的基本经营方式。它的基本内涵可以这样表达;绿色食品蔬菜产业化生产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系列化服务为

手段,经过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经营,绿色食品蔬菜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储存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是将分散的农户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形式,市场农业自我积累、自我调节,自主发展的运转机制,各参与体自愿结成的利益共同体。由个体农民走向联合体(公司经营形成)。

五、绿色食品蔬菜产业化生产的内容

1、绿色食品蔬菜产业把整个生产过程作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才能扩大绿色食品蔬菜生产的内涵和外运。绿色食品蔬菜产业化生产除了产中阶段外,不包括产前(生产资料4仟吨猪粪供应、信息、技术服务)和产后阶段(绿色食品蔬菜产品的加工、运输、贮藏和销售),将各个环节利于系统内和各个环节之间利益的自我补偿和自我调节。更有利于对绿色食品蔬菜生产各环节的质量监督。

2、绿色食品蔬菜产业一体化经营,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商品生产基地联结,由此可以解决种植户难以形成规模,解决种植户卖菜难的问题,直接进入市场销售,批发市场可以进入网络销售,打入世界大市场,保证了种植户的经济收入,把各家各户的小生产纳入社会化大生产轨道,以企业为“龙头”(加工保鲜、外运)确立了产业的崭新关系,既能保持家庭承包经营体制稳定,又能提高农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整个农业化经营结构的现代化,因而可以说是农业经营方式的创新。

3、绿色食品蔬菜产业化生产经营,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借助于一体化经营组织方式,将系统外的“非市场安排”与系统外的市场机制结合起来,实现生产要素的集聚,加速现代要素进入生产过程,做到

合理配置,优化组合;这就抓准了农业生产力发展中最基本、最有决定意义的内涵。

4、绿色食品蔬菜产业化生产经营;它是当代市场经济产物,要求达到经济学意义的市场规模,实现绿色食品蔬菜商品的批量化、规模化、标准化,中间环节要少,交易成本要低,合理分配交易利益,并且运用现在人工管理方式的创新。总之,绿色食品蔬菜产业化生产经营是要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前提下,将农业经营体制与农业、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的战略选择。

从基本内涵来看,“绿色食品蔬菜产业化经营”与“农业产业化”是一回事,但是不能把任何形式的商品生产都称作“产业化生产”。绿色食品蔬菜产业化生产的核心是经营一体化,关键是“龙头” 的带动,基础是农户参与,本质是有关各户组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使各个组织主体都能获得整个产业链条的平均利润,从本质上说,这是发展绿色食品蔬菜产业化生产的经济学意义。一体化生产经营多元参与主体之问不是一般的交易关系,而是共兴衰的关系,一它们是否结成利益同盟,是衡量经营产业是为产业化生产的核心标准。

从联结方式和利益关系看,绿色食品蔬菜产业化生产经营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供应产销经营一体化,二是形成产业资产权关系一体化,后者是高级紧密式产业化生产一体化,从供、产、销经营方面来看,绿色食品蔬菜产业化生产可以从两个层面上去实施:一是绿色食品蔬菜为主导产业化的最终产品层面,将其产前、产中、前后,各环节联结为完整的产业链条,以最终产品上市;二要素层面,涉及绿色食品蔬菜的资金、物资、技术、服务、劳动力等,围绕绿色食品蔬菜生产形成合理的组合。

六、社会效益与劳动就业:

无公害市场建成后,可把许娄及周边村的粮农变成菜农,市场和菜农可以统一共种,统一收购,同菜农签订保护价回收合同,让菜农没有卖不出去的后顾之忧,让许娄村民的人均收入在原来基础上提高50%,市场开业后可以安置就业人员上百人,饮食业、服务业可达几十家,能让许娄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七、销售与管理:

实行产供销一条龙销售方式,能做深加工的产品,就进行加工包装,真空包装,销售靠商丘和周边地市是远远不够的,要把我们许娄的无公害产品销与我省及全国各地,目前住我市场的商户,就有山东、安徽等周遍省市的上百余人凭他们的销售网络每人有三个业务户,就有三百户业务关系分布在全国各地。在全国各大超市都能看到我们的产品,实行网上销售、网上订单、让全国都知道商丘睢阳、认识归德古宋,想着许娄,本着对外地客商负责的原则,在大门口处装有质量检测仪器,不合格和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产品坚决不能进入市场,要把我们许娄无公害蔬菜产品做的实实在在,永远让客商满意、让消费者放心,把我们的市场,把我们许娄村无公害蔬菜产品做大做强,为国家多创税收。

原宁陈农贸批发市场

杨 进 中

北京蔬菜零售市场转型升级探析 篇7

关键词:蔬菜零售,流通模式,转型升级

1 北京市蔬菜零售市场发展现状

近年来,北京市蔬菜零售规模不断扩大、多种零售方式并存,从蔬菜零售网点类型层次上看,北京市已基本形成菜市场、农贸市场为主要供应渠道,社区便民菜店和超市为辅助,早晚市和周末市场为补充的蔬菜供应网络基本格局。

截至2014 年10 月,北京市丰台区社区菜市场和菜店/果品店等网点共计752 个,其中,菜店/果品店等网店614 个,菜市场138 家。菜店/果品店总面积23949 平方米,菜市场总面积311948. 8 平方米。按千人指标计算,丰台区每千人菜场面积152. 6 平方米。这一指标若折算为居住面积比例,菜市场面积占常住人口居住面积的比例为0. 59% 。

截至2014 年10 月,北京市通州区共有农贸和集期市场42 个,占总量的58. 3% ; 占地面积约59. 3 万平方米,约占总占地面积的33. 9% ; 建筑面积约35. 1 万平米,约占总建筑面积的34% ; 经营面积约36. 1 万平米,约占总经营面积的32. 2% ; 商户数5781 个,约占总商户数的38. 6% 。

截至2014 年10 月,北京市大兴区目前拥有269 个蔬菜零售网点,其中菜市场17 家,蔬菜经营面积约1. 01 万平方米,日均销售蔬菜约1. 02 万公斤; 农贸市场24 个,蔬菜经营面积约6. 2 万平方米,日均销售蔬菜约2. 65 万公斤; 便民菜店( 菜站) 131 个,蔬菜经营面积约0. 53 万平方米,日均销售蔬菜约2. 29 万公斤; 早晚市4 个,蔬菜经营面积约1 万平方米,日均销售蔬菜约0. 89 万公斤; 周末市场26 个,蔬菜经营面积约785 万平方米,日均销售蔬菜约1. 3 万公斤;67 家超市搭载蔬菜经营,经营面积0. 3788 万平方米,日均销售蔬菜约2. 04 万公斤。

2 北京市蔬菜零售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北京市积极实施 “社区便民菜篮子工程”,取得了一定进展,如构建 “地头→餐桌直供模式”,创新直供直销模式; 大力发展网上销售与实体网点相结合的网络超市,协调上游生产企业和大兴农民合作组织与 “网络超市”对接,减少了中间环节开支,降低了流通成本; 推行 “两网一平台”社区生活服务业双覆盖服务新模式,多元化发展便民蔬菜零售终端; 积极引导物美大卖场、乐购超市、世纪联华、华堂商场等大型零售企业合理布局,协调扩大蔬菜经营面积,增加销售品类,方便居民消费; 持续开展 “农超、农餐、农厨、场店”四对接活动,规模不断扩大; 保障周末车载菜市场供应等。但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一是社区蔬菜网点建设与居民分布不完全相符,直接导致个别地区出现网点业态及功能雷同、竞争激烈,而其他一些地方却又商业网点缺位、群众购物不便的情况。二是社区蔬菜网点规模化、连锁化、规范化发展取得一定进展,便民菜店发展态势良好,但发展规模尚小,需要连锁化、规模化发展提升经营效益。三是规模化发展后的运营模式仍需进一步探索完善。便民菜车作为缓解空间紧缺情况下的买菜问题的作用明显,但规范有序的菜车经营需要所属街道投入较大的监管力度,监管成本并未计入目前菜价中,将其作为 “菜篮子”工程长效机制的成本过高。

因此,探索新型的流通模式,发展更高效的替代模式是必然趋势。

3 国际蔬菜市场发展借鉴

在新加坡,按照新加坡邻里中心规划指标,一个设有轻轨站或地铁站的邻里中心商业面积可达到2 万平方米,服务人口6000 户,约2 万居民。其中菜市场面积为4000 ~ 5000 平方米。以此计算,新加坡邻里中心菜市场每千人标准为200 ~ 250 平方米。按照新加坡人均居住面积30 平方米的数据进行换算,新加坡邻里中心菜市场建筑面积约占住宅面积的0. 67% ~0. 83%。

香港正规菜市场由食物环境卫生署拥有并管理,食环署下辖79 个菜市场( 其中39 个设有熟食中心) 及25 个独立式的熟食市场,共设15000 个摊位,总建筑面积估算约为100 万平方米,服务人口约为500 万人。若不考虑其他非正规的生鲜蔬菜售卖摊点及超市生鲜面积,按此指标测算香港菜市场每千人面积为200 平方米。按照香港人均居住面积以建筑面积换算约为17平方米,菜市场建筑面积占住宅面积的比例达到11. 8%。

4 北京蔬菜零售市场转型升级探索

( 1) 规范提升实体蔬菜零售市场。对于实体蔬菜零售市场从符合区域功能定位要求方面对场地环境、设施设备质量管理、商品管理、商品交易等,特别在经营范围、防火材料等方面进一步予以规范提升,保障交易商品安全和来源合法,建设符合区域功能定位要求的绿色蔬菜零售市场。

对于传统型农贸市场,促进现有经营资质和经营能力的城区农贸市场向城市综合菜市场转型; 对于现有社区菜市场通过升级改造,改善经营环境,强化管理。

( 2) 探索设置生鲜直投站,实现生鲜产品O2O网订店取。将传统线下菜场零售与现代电子商务进行融合,为市民提供24 小时的买菜服务。如 “食行生鲜”的农副产品宅配项目计划建设2000 家社区生鲜直投站,提供包括蔬菜、水果、粮油、调料、牛奶、肉类、蛋类等近千余种生鲜产品,消费者可通过其官方网站、自助终端、呼叫中心、手机应用、微信五种途径24 小时不限时订购生鲜产品,以现金和网上在线支付等多种方式进行支付,在社区生鲜直投站刷卡,就能自助领取到生鲜包裹。

( 3) 设置恒温自助售菜机,方便社区居民自主选购。实现生鲜产品O2O网订店取,将传统线下菜场零售与现代电子商务进行融合,为市民提供24 小时的买菜服务。如上海强丰企业的恒温无人售菜终端可以为每个社区增添一个 “小菜场”。终端内的农副产品全部经过强丰种植基地净菜车间分拣、包装,通过全程冷链车运输到达社区内的恒温自助智能终端。居民自主挑选生鲜产品后,投币、刷会员卡等均可付款,操作简易方便。根据规划,这一终端还将扩展话费充值、信用卡还款、水电煤缴费、银联支付等功能。

( 4) 以生鲜菜场实体交易带动线上互联网服务。可以探索在菜场开设蔬菜专柜,以线下实体交易带动线上互联网服务。如康品汇原本是一家线上生鲜电商,依靠互联网订购、基地直供和小区推广,开展生鲜电商业务。一方面,在线下设置专柜,把专柜作为配送中转站,实现线上订菜、线下一小时送菜上门。另一方面,线上菜场往下走,培养回头客,提高配送效率。

参考文献

[1]赖阳.浅论农产品流通[J].中国市场,2012(7).

[2]赖阳.北京构建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思考[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08(12).

重庆蔬菜市场量增价跌 篇8

据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对全国31个省市、8个蔬菜品种(青椒、尖椒、韭菜、胡萝卜、西红柿、大白菜、圆白菜、蒜苔)的监测,6月全国超市平均价为 4.56元/公斤、集市平均价为 4.44元/公斤,环比分别降低了4.36%、1.50%。重庆超市、集市价分别为4.14元/公斤和3.88元/公斤,环比分别降低了9.34%、6.43%,比全国平均价格分别低9.35%、12.37%,降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产地、批发、零售价明显下降

据重农网监测数据分析,6月重庆20种蔬菜品种产地算术平均价格为1.83元/公斤,环比跌19.83%,跌幅最大三位分别为茄子、青椒、豇豆,分别跌40.91%、37.31%、35.61%。批发算术平均价格为2.05元/公斤,环比跌15.63%,批发价跌幅最大三位分别为老南瓜、青椒、茄子,分别跌30.65%、46.00%、24.36%。集市零售算术平均价为3.78元/公斤,环比下降11.25%,同比下降16.59%,环比价格跌幅前三位分别是藤藤菜、黄瓜、豇豆,分别跌28.48%、23.66%、22.54%。

本地市场蔬菜上市量继续增加

据农情调查,6月重庆地产蔬菜上市量可达70万吨左右,环比增长8%,超去年同期。同时,上市蔬菜品种更加丰富,打破以往夏季“四瓜一菜”品种较为单一的局面。在蔬菜基地中潼南蔬菜上市量达10万吨,璧山、武隆等地蔬菜上市量也有所增加。从重庆最大蔬菜批发市场观农贸交易情况看,受外地调运入渝车数减少5.23%影响,6月份批发量10.57万吨,比5月份减少3.02万吨,减少22.26%。

主要蔬菜基地在田面积同比增长

根据巴南、万州、武隆、涪陵、潼南、璧山六个蔬菜基地上报的数据,当季主要上市品种(黄瓜、番茄、辣椒、茄子、菜豆、四季豆)月底在田蔬菜面积达11.2万亩,同比增 7.29%;6月产量预计9.63万吨,同比增长7.44%;预计下月产量9.57万吨。潼南黄瓜在田面积同比增长最多,达30.5%;万州茄子在田面积同比增30.4%。

总的看,随着季节性上市量增加,蔬菜价格出现下跌,内供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对外蔬菜依存度降低,重庆蔬菜价格在产加销各环节都出现明显下降,为稳定CPI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伏旱天气来临,低山平坝地区的部分果菜类蔬菜即将拉秧,茄果类、瓜类上市量将有所减少,预计7月份蔬菜价格下降幅度将放缓。

蔬菜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篇9

一、市场分析

农大周围的蔬菜点主要分布在学校附近,有家属区菜市场、北校门外菜摊、一家人超市等。

二、调查人群分析

在接受本次调查的60个人当中,66.7%为学生,16.7%为学校教师,10%为零售商店主,6.6%为其他。

据统计,被调查者中有25人有购买蔬菜的经历。

三、目标人群

有购买蔬菜经历的25个人。

四、调查问卷分析

1、您买菜的时间一般是在?

根据统计,8%的人群在早上,30%在中午,50%在下午,12%在收摊之前。大多数学生和教师选择在中午和下午下课或下班后购买蔬菜。

2、您愿意购买以下那种蔬菜?

4%的人选择了绿色包装蔬菜,32%的人选择了新鲜、价高的蔬菜,60%的人选择了易储存的农产品,4%为质量较差、便宜的蔬菜。这反映了大部分人群追求经济实惠的饮食方式;较少一部分人注重饭菜的口味和新鲜感;极少一部分人讲究健康、优质、安全的饮食;也有少数人由于经济条件约束等原因不注重蔬菜的质量。

3、您用哪种方式携带蔬菜?

80%的人使用塑料袋,12%的人自带菜篮购买,8%的人使用环保塑料袋。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人为了方便和快捷使用塑料袋;少部分有节俭生活方式的人保持着自带菜篮购买蔬菜的良好习惯;也有少部分有环保意识的人群响应国家绿色低碳的号召自觉使用环保购物袋。

4、您买菜的交通方式为?

84%的被调查者步行买菜,8%骑自行车,8%开私家车。各蔬菜点距离居民住宅较近,买菜很方便。

5、您买菜的地点?

48%的人群在家属区菜市场购买,44%在北校门外菜摊、8%于其他地点购买。

6、您是否在自己的住宅种植蔬菜?

11%的人在自己住宅种植各类蔬菜,由此看出有极少数人有时间、精力和条件自己种植安全、放心的蔬菜。

7、您是否会从马路菜摊买菜?

92%的人表明愿意在马路摊菜摊买菜,这说明路摊菜摊给居民生活带来方便,蔬菜质量较好。

8、你选择马路菜摊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绝大多数人在路摊菜摊买菜是由于菜价便宜、买菜方便。该结果表明路摊菜

摊给居民生活提供了一个方便、经济的途径。

9、您觉得马路菜摊总体上如何?

84%的人认为利大于弊,13%的人认为弊大于利,3%的持利弊相等的观点。这说明马路菜摊得到大多数人的青睐和认可。

10、马路菜摊的经营是否规范化?

93%的人认为不规范,这反映出路摊菜摊的管理有待加强,给消费者提供一个卫生、安全、诚信的环境。

11、您的月工资属于以下哪种?

20%的人无收入,12%的人收入为2000一下,60%为2000—3000,8%为3000以上。该结果表明安宁区市民普遍月收入为2000—3000,处于中等水平。

12、您对目前蔬菜价格的态度?

4%的人对蔬菜价格表示满意,36%的人一般,60%不满意。这反映出由于菜价昂贵、不稳定等因素导致大部分消费者的不满,用于购买蔬菜的开支不符合普遍家庭中等收入水平的现状。

13、菜市场卫生、污水处理设施有哪些?

97%的人反映出菜市场条件恶劣、卫生差、无人管理的现状,没有废弃物处理设施、公共卫生间和卫生消毒。

14、您购买时是否遇到过缺斤少两的现象?

64%的人无意识检查,32%的人偶尔发现被菜贩欺骗过。该结果表明社会中不

诚信、欺瞒消费者的行为仍普遍存在,消费者应提高防范意识。

15、您对目前菜市场各方面情况有什么意见或建议?

消费者普遍反映蔬菜价格高、市场污水无处排放、垃圾随处堆、气味难闻等问题,希望有关部门加强管理力度,重视环境问题,尽快做出相关措施。

五、调查总结

楼下的蔬菜市场500字作文 篇10

我去过菜市场,要去旁边的甘家寨,那里比较乱,也比较吵。

今天早上我上钢琴课,竟然在楼下看见我们小区的院子里就有卖菜的,比甘家寨的菜市场干净多了。

一辆小货车停在旁边,菜没有直接放在地上,而是在地上铺了一块巨大的塑料布,有一个人还不停地拿着扫帚打扫地面。塑料布上整整齐齐地摆了两排黄色的箱子,新鲜的`蔬菜就放在里面,种类繁多,有嫩嫩的黄瓜,头上还带着小黄花呢;有西红柿,一个一个像小灯笼一样;光是辣椒,就有三种,有的辣,有的不辣。还有土豆、西葫芦、莲菜等等。菜市场上能看到的这里都有。

几个老奶奶手里已经有好几种蔬菜了,但还是在这里转来转去,她们一定是觉得这里的菜太好了,不买都有点可惜。挑好了菜就可以去称重了,一个阿姨专门负责给大家称重,把菜放到称上,阿姨再按几个数字,菜的价钱就显示出来了,这个阿姨好厉害啊,这么多蔬菜的价钱她都能记住。

第三季度蔬菜市场形势分析 篇11

生产与价格变化情况

气象条件总体有利于蔬菜生产。7月份,黄淮中西部、江淮、江汉大部、西南地区东北部等地连续强降雨,致使大面积农田遭受洪涝,蔬菜生长发育受到一定影响;8月份,江南和华南大部上旬的旱情使蔬菜生产受到影响,中下旬,受热带风暴和台风的影响,旱情解除,但暴雨狂风致使福建、江西、湖南和浙江等省局部地区出现短时洪涝,造成作物倒伏,蔬菜损失较为严重;9月份,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正常偏高,光、温、水匹配较好,对蔬菜生长发育基本有利,中旬末,今年第13号台风“韦帕”在浙江登陆,受其影响,辽宁东部、山东中东部、江苏中北部、安徽中东部、江西东北部等地出现大到暴雨和大风,对蔬菜生产及储运造成一定影响。

第三季度蔬菜价格高于去年同期水平。据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网监测,受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及部分地区种植面积下降等因素影响,第三季度我国蔬菜批发价格高于去年同期15%左右。

洋白菜、圆茄子、芥菜、青笋、尖椒和西红柿等市场价格同比上升幅度在50%以上;葱头、大蒜、香椿、蒜苗和生姜等大宗蔬菜价格同比下降幅度超过10%,其中葱头价格降幅达到40%。

我国蔬菜出口继续保持稳步增长

1-9月,全国鲜冷冻蔬菜、加工保藏蔬菜及干蔬菜的出口数量和金额均呈稳步增长态势。

蔬菜出口以加工保藏和鲜冷冻蔬菜为主。据海关统计,截止2007年9月我国累计出口蔬菜(含鲜冷冻蔬菜、加工保藏蔬菜和干蔬菜,下同)509.05万吨,同比增长10.78%,出口额44.79亿美元,同比增长14.94%。其中:鲜冷冻蔬菜出口额17.32亿美元,增长3.95%,占蔬菜出口金额的38.67%;加工保藏蔬菜出口19.4亿美元,增长25.91%,占蔬菜出口金额的43.31%;干蔬菜出口8.07亿美元,同比增长17.01%,占蔬菜出口金额的18.02%。

山东省蔬菜出口额居全国第一。山东、福建、浙江、江苏、新疆和广东是我国蔬菜出口的主要省区,其中,1-9月山东省出口金额为16.1亿美元,同比增长12.06%,出口额居全国第一;福建出口7.65亿美元,增长21.96%;浙江、江苏、新疆和广东出口额均呈增长态势,增幅分别为9.51%、5.68%、24.01%和5.21%。

日本仍是我国蔬菜出口最主要的国家。1-9月,对日本出口创汇11.83亿美元,同比下降6.96%,占全国蔬菜出口总额的26.42%。东盟是我国蔬菜出口重要贸易伙伴,1-9月,出口金额6.94亿美元。对美国、韩国、俄罗斯和德国的蔬菜出口增长迅速,其中,对美国出口同比增长29.34%;对德国出口增长32.36%;对俄罗斯出口增长21.94%;对韩国出口增长13.15%。

蔬菜批发市场改造 篇12

1 我国蔬菜产销的新特点新趋势

现阶段, 我国蔬菜产业在生产、加工、流通、贸易和消费等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和新的发展趋势。

1.1 生产

(1) 生产区域逐年扩大, 西部地区种植面积增加较快, 优势产区的规模、效益和地位优势更加突出。全国蔬菜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由1990年近667万公顷和2亿吨, 提高到2010年1533万公顷左右和5亿吨。重庆市近三年蔬菜种植面积、总产量和初级产品产值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2%、13%和34.5%, 增速居全国前列。 (2) 生产品种更加多元, 同种蔬菜繁衍出数种个性品种, 各地蔬菜市场品种花色更加丰富。 (3) 通过全国6大蔬菜生产区域布局和各地利用海拔落差, 播种、生产、收获呈现常态和惯性, 各季蔬菜生产和供应走向平衡, 有效缓解了淡季蔬菜供求矛盾。 (4) 科技含量加快提高, 新优品种和嫁接、设施等适用技术的广泛应用, 弥补和拉长了地产蔬菜的上市缺口和上市季节, 为平衡地区、季节和品种供应助了一臂之力。全国选育各类蔬菜优良品种3000多个, 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 设施蔬菜达到333万多公顷。

1.2 加工

我国蔬菜加工业发展迅速, 各地立足优势发展各具特色的蔬菜加工产品, 不仅提高产业效益、降低种植风险, 而且还充实“菜篮子”和促进出口贸易。初步统计, 2009年全国蔬菜加工规模企业达1万多家, 年产量4500万吨, 消耗鲜菜原料9200万吨, 加工率近15%。2010年我国番茄酱和脱水食用菌加工产量均居世界第一, 产量各达150多万吨和57万吨, 市场份额各占4 0%和95%左右。重庆蔬菜加工业发展势头好, 榨菜和火锅调料加工成为特色, 是全球最大的榨菜种植加工基地和火锅调料加工基地。目前, 重庆市500万元产值以上加工企业达200多家, 销售总额超100亿元, 转化率超全国5个百分点, 加工率居西部地区第一位。

1.3 流通

全国各地道路运输条件的改善, 为全国蔬菜大布局、大生产提供了先决条件。各地蔬菜市场体系和物流体系建设加速, 绿色通道政策执行有力, 采购运输环境比较宽松, 使构建全国蔬菜大市场、大流通成为现实, 蔬菜流通总体顺畅, 促进了各地蔬菜市场的均衡供应。同时, 蔬菜销售网络向纵深推进, 终端售货方式更加多样, 市民购菜更加方便快捷。但汽柴油价格坚挺、各级市场收费繁多、经营者生活成本增加等问题不断推高流通成本, 为稳定蔬菜生产和平衡市场供应带来了难度, 一方面压缩了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利润空间, 另一方面又助长了市场菜价。

1.4 贸易

蔬菜贸易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同时展开, 并成为贸易顺差的重要支撑, 为平衡农产品国际贸易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入WTO后, 我国蔬菜出口强劲增长, 据中国海关统计, 2010年我国出口蔬菜836万吨, 出口额97亿美元, 贸易顺差94亿美元, 分别比2000年增长1.6倍、3.7倍和3.7倍, 贸易顺差居农产品之首, 而同期农产品贸易逆差达231亿美元。重庆榨菜和火锅调料销往全球, 世界有华人的地区就有重庆榨菜销售, 精品榨菜的市场占有率在国内超过60%, 在国外市场占80%左右, 近三年分别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

1.5 消费

近年来, 我国蔬菜产量大幅增长, 上市基本均衡, 供应状况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加之人们收入水平的提升, 蔬菜消费发生多种变化。 (1) 消费需求不断上升。广大消费群体的食品消费理念开始转变, 食物结构悄然变化, 家庭蔬菜消费支出占食品消费支出的比重逐年提高, 人均蔬菜消费量提速较快。2010年重庆市人均蔬菜占有量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达到454 kg, 人均消费初级产品270 kg左右, 分别比2005年提高136 kg和79 kg。 (2) 消费结构多元化。人们在蔬菜品种、花色、产品档次、购物环境、配送服务等方面存在各种需求。目前, 常年生产的蔬菜有150多个品种, 基本能满足人们对品种花色消费的多样化需求。 (3) 消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人们更加看重食物安全和康体功能, 蔬菜质量安全事件、核辐射传说、媒体过度报道、外来蔬菜竞争、季节消费爱好、猎奇追新等因素, 都会影响对个别蔬菜品种的消费需求, 对绿色、营养、康体蔬菜的需求将逐年增大。我国高度重视和加强蔬菜质量安全工作, 近三年蔬菜农残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 比2000年提高30多个百分点。

2 重庆蔬菜产销现状分析

近年来, 重庆市以“保供增收”目标, 进一步落实市长负责制, 切实加大政策和资金投入, 深化蔬菜生产布局和结构调整, 全力推进重点蔬菜基地建设, 地产蔬菜的生产供给能力明显增强, 农民种菜收入显著增长, 市场供应总量充足, 品种花色丰富, 质量安全稳中有升, 价格运行总体平稳, 重庆市蔬菜产业处于直辖以来最快的发展时期。在2010年下半段国内蔬菜价格呈现一遍涨声和2011年4月不少地区蔬菜地价过低、市价仍高时, 重庆蔬菜量足价稳, 市场运行稳定, “卖菜难”、“买菜贵”现象不突出。

2.1 蔬菜发展呈现多个亮点

(1) 蔬菜成为第一大宗农产品, 人均占有量创历史新高。2010年重庆市蔬菜总产量达到1310万吨, 继续超过粮食成为第一大宗农产品, 人均占有量创历史新高, 近五年年均增长9%。“十一五”期间, 蔬菜总产量增加419万吨, 年均增长9.4%, 增速居全国前20个生产规模省份第1位, 总产量居我国特大城市第1位。

(2) 保供蔬菜基地建设加快推进, 生产自给率超9成。重庆克服三峡工程蓄水、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带来的不利影响, 着力推进主城区、区县城和集镇三级保供蔬菜基地建设, 优势产区基本成形。2010年重庆市蔬菜基地面积达到8万公顷, 近五年年均增长16%;种植面积达58.93万公顷, 居我国特大城市第一位, 比2005年增加18.87万公顷, 年均增长近10%。重庆市商品菜产量达800万吨左右, 产需总量基本平衡, 扣出调出量后实际供求自给率超9成。

(3) 渝菜对国内外市场贡献增大, 调出量突破100万吨。通过开展“西部 (重庆) 蔬菜产业发展高端论坛”、“西部农交会”、蔬菜采购会等活动加强宣传和促销, 重庆蔬菜生产的地位和贡献不断提升, 产品打入国内外市场。2010年重庆市蔬菜调出量突破100万吨, 比2005年增加60万吨左右, 年均增长保持10%以上。

(4) 蔬菜加工提速发展, 加工转化率超20%。2010年重庆市榨菜、辣椒等加工原料种植面积超过13.33万公顷, 其中榨菜面积近10万公顷, 单品种发展规模全国少有。加工转化蔬菜2 7 0多万吨, 转化率超20%, 比2005年提高10个百分点。“涪陵榨菜”于2010年11月在深交所成功上市, 涪陵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国榨菜之乡”。

(5) 促农增收成效明显, 贡献率达15%。种菜成为蔬菜基地农民较稳定的职业和收入来源, 2010年重庆市蔬菜初级产品产值达220亿元, 比2005年净增110多亿元, 实现了翻番, 对重庆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800多元, 贡献率超15%, 比2005年提高7个百分点。

(6) 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 产品合格率达97%。2006年以来, 重庆蔬菜农残综合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6%以上, 2010年达到97.6%, 比2005年提高近4个百分点, 位居全国第4位。目前重庆市蔬菜产品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地理证明商标6个、绿色和有机食品32个。

(7) 科技助推能力明显增强, 新增效益超100亿元。重庆市获得省部级以上蔬菜科研成果达54项, 其中获国家级重大科技成果奖19项, 培育出青菜头、辣椒、茄子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优品种达70多个, 在本市和西南地区、长江流域累计推广面积达5000多万亩, 新增经济收益超100亿元。

2.2 蔬菜需求结构分析

2.2.1 总体需求平衡

目前, 重庆市城乡人口年蔬菜消费总需求 (含流动人口) 约650万吨左右, 其中城镇人口消费450万吨左右, 农村家庭消费200万吨左右。重庆市蔬菜生产总量有余, 因季节产量和需求结构变化, 市场供应有进有出, 但调进调出总量平衡。

2.2.2 调出调进基本平衡

2010年重庆地产蔬菜上市800多万吨, 商品菜上市率达60%以上 (不含农村家庭消费及农户加工) 。在地产蔬菜上市总量中, 城镇人口消费 (含流动人口) 340万吨左右, 约占43%;加工转化160万吨左右 (不包括农户加工) , 约占20%;外销106万吨, 约占13%;其它 (含离地损耗) 192万吨左右, 约占24%。目前, 渝菜调进调出基本平衡。

(1) 调进。全年地产蔬菜供给本地人口消费约540万吨, 季节性和结构性供应缺口约110万吨, 主要从四川、云南、贵州、陕西、河南、湖北、海南等地调进补充, 其中调进茄果类、葱蒜类各25万吨左右, 瓜类12万吨左右, 薯芋类、豆类、绿叶菜类各10万吨左右, 其它18万吨左右。从季节看, 一季度调进27万吨, 主要是番茄、辣椒、黄瓜、冬瓜、嫩豌胡豆、葱蒜、大白菜等品种;二季度调进23万吨, 主要是南瓜、冬瓜、土豆、姜葱蒜、番茄、辣椒、茄子等品种;三季度调进21万吨, 主要是土豆、大白菜、番茄、萝卜、姜葱蒜、胡萝卜、辣椒等品种;四季度调进39万吨, 主要是辣椒、番茄、土豆、胡萝卜、姜葱、大白菜、四季豆、黄瓜等品种。

(2) 调出。全年调出106万吨。其中冬春季调出70万吨, 主要品种为:青菜头23万吨、萝卜22万吨、儿菜5万吨、莲白7万吨、大白菜6万吨、莲藕2万吨、其它品种5万吨, 重庆已成为我国冬春根茎蔬菜的重要供给基地;夏秋季调出茄果类、瓜类、根菜类、高山叶类蔬菜等36万吨, 主要品种为:茄果类6万吨、瓜类6万吨、甘蓝类4万吨、白菜类3万吨、根菜类15万吨、其它品种2万吨。调出量较大的产地主要是潼南、涪陵、璧山、武隆、合川、江津、渝北、巴南、黔江、荣昌、梁平等区县。

2.2.3 地产大宗品种多、产量大

重庆市种植面积超0.67万公顷的蔬菜品种有26个, 面积达47.13万公顷, 占80%;种植面积超1.33万公顷的蔬菜品种有15个, 面积达42.67万公顷, 占72%。面积列前15位的品种依次为青菜头、辣椒、萝卜、菜洋芋、莴笋、大白菜、莲白、南瓜、瓢白、小白菜、黄瓜、番茄、藤菜、四季豆、豇豆, 其中青菜头、辣椒、萝卜的种植面积各达1.24万公顷、4.53万公顷和3.53万公顷。产量超10万吨的品种有28个, 总量达1189万吨, 占91%;产量超20万吨的品种有20个, 总量达1076万吨, 占82%;产量超30万吨的大宗品种有13个, 总量达905万吨, 占69%。产量最大的15个大宗品种依次为青菜头、萝卜、辣椒、莲白、大白菜、莴笋、南瓜、菜洋芋、番茄、藤菜、黄瓜、茄子、瓢白、冬瓜、儿菜, 其中青菜头242万吨、萝卜104万吨、辣椒76万吨、莲白70万吨、大白菜68万吨、莴笋63万吨。

2.2.4 主城区消费品种多样化, 但以大宗品种为主

包括流动人口在内, 重庆主城区年消费蔬菜初级产品约300万吨, 日消费8200吨左右;人均年消费约220 kg, 日消费0.6 kg。秋冬季消费量相对较大, 春夏季消费量约小, 其中8—12月消费各达20多万吨, 其它各月消费15万~20万吨。全年消费2万吨以上的品种有29个, 总量达253万吨, 占84%。其中消费10万吨以上的品种有10个, 它们依次是菜洋芋、番茄、辣椒、莲白、南瓜、冬瓜、萝卜、大白菜、生姜、黄瓜, 总量达157万吨, 占总消费量一半左右。

2.3 2011年以来重庆蔬菜供应量足价稳

通过加强蔬菜基地建设, 重庆蔬菜产销已步入产销基本平衡的发展阶段。随着季节变更, 产品有进有出, 但调进调出大体平衡, 扣除调出量后鲜食蔬菜总量实际供求自给率达92%。2011年以来, 重庆市蔬菜产销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 产销形势总体向好。 (1) 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继续增长。1—6月, 重庆市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9.33万公顷左右, 比2010年同期增加2.27万公顷, 增长8.4%。蔬菜总产量达到760万吨左右, 同比增加90万吨, 增长13.4%, 为保障城乡有效供给打下了基础。 (2) 蔬菜价格运行平稳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上半年, 重庆蔬菜产地平均批发价为2.22元/kg, 比全国平均批发价格低11%;重庆蔬菜主要批发市场——观农贸蔬菜市场日批发百吨以上大宗品种的算术平均批发价为2.48元/kg, 仅比2010年同期高0.86%;重庆超市、集市的蔬菜平均价为5.48元/kg, 比全国平均价格低6.42%, 除春节前后约1个月时段稍高外, 其它时段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 地产蔬菜“卖难”现象不突出。2011年4月, 我国部分地区的个别蔬菜品种地价较低, 出现了滞销, 但重庆14个主要蔬菜品种的产地批发均价为1.5元/kg, 菠菜、花菜、小白菜、莴笋、莲藕的产地价格环比持平, 莲白、萝卜、大白菜等价位稍低品种的跌幅在10%以内, 且下跌停留时间短暂, 产地最低价每kg保持在0.2元以上。“五一”节期间, 大宗蔬菜品种的批发均价环比上涨近10%, 莲白、萝卜、大白菜的批发价格每kg越过0.6元, “卖菜难”现象不突出。

重庆菜价运行总体平稳, 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 (1) 3—4月是本地蔬菜生产供应的“传统淡季”。茄果类、瓜类蔬菜价格高并助长其它蔬菜价格, 地产蔬菜总体价格不会过分低迷, 同时也不会过分坚挺。 (2) 近年抓基地建设, 蔬菜生产能力稳步提升。近年来, 重庆市加大投入, 加快推进三级保供基地建设, 蔬菜成为重庆农业的一大支柱产业, 秋冬蔬菜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蔬菜保供能力稳步提升。 (3) 抓结构调整, 均衡供应明显改善。各大蔬菜生产带和自求平衡区县进一步优化生产布局, 平衡各季生产, 调整种植结构, 丰富花色品种, 市场均衡供应明显改善, 淡旺季极端现象不再分明。 (4) 抓产销监测, 预警能力明显提高。2010年初, 重庆市农业主管部门率先建立了蔬菜生产监测预警体系, 成立了一支跨地区和部门的专家分析团队, 健全了一套覆盖各区县的信息调度系统和完整的信息发布网络, 形成了从生产、产地批发到城区市场的全程监测分析制度, 并通过各级信息网络、《重庆农情周报》等渠道发布预警信息, 积极引导蔬菜生产、经营和流通。

造成2011年个别时段国内部分蔬菜品种产地价格偏低, 既有异常气候引发我国南北方蔬菜上市时间集中, 也有日本核辐射和游资投机叠加、2010年蔬菜行情利好种植面积扩大等因素, 还有市场需求结构变化、消费向多元化发展、运销服务出现脱节等多方面原因。某些品种虽然产地价格下降但市场零售价格却不低, 主要是产品经营的中间成本增加过快。根据调查分析, 总体上重庆蔬菜产地价格约占市场零售价格的3 0%~3 5%。由于产地价格所占比例较低, 市场价格信息又受生产周期制约, 传递给生产者具有滞后性。当某些蔬菜品种供不应求时, 市场价格必然高涨、出现“买菜贵”, 但农民得的并不多;当蔬菜供大于求、出现“卖菜难”时, 产地价格必然走低, 部分农民亏得多, 但市场价格却不低。

3 稳定重庆蔬菜生产确保均衡供应的对策建议

目前, 重庆市蔬菜生产和供应还存在部分季节性和结构性缺口, 特别是早春茄果类和瓜类蔬菜产出较少, 夏秋大宗品种产量偏大, 冬季蔬菜生产潜力挖掘不够、品种欠丰富。为实现蔬菜供应在产品总量、品种结构、上市季节、区域市场等多方面相对均衡, 还得在政策调控、资金投入、科技生产、流通管理、信息服务、安全监管等关节深下功夫。

3.1 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3.1.1 建好菜园

坚持把发展蔬菜生产作为重大民生任务, 把建好“菜园子”作为保障“菜篮子”的基础和前提, 加大各级财政投入, 强化对区县政府考核, 高标准建设三级保供蔬菜基地。2011—2013年, 市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 并整合水利、扶贫、农综、国土整治等相关资金2亿元以上, 支持潼南、武隆、璧山、铜梁4个重点县建设5.33万公顷高标准蔬菜基地, 保障重庆主城区蔬菜供应。同时, 市里每年再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 整合相关部门投入2亿元以上, 扶持区县、重点乡镇蔬菜基地建设, 增强各地产能及均衡供应能力。在优势产区推进100个重点蔬菜专业村和100个蔬菜标准园建设, 力争到2015年完成500个蔬菜专业村的创建任务。

3.1.2 畅通菜车

严格执行“绿色通道”政策, 保证运菜车辆顺畅通行和放宽进入主城区的时间。当发生“卖菜难”和燃料供应紧张、油价上涨等情况时, 优先保证运菜车辆加油并纳入政府燃油价格补贴范围, 必要时扶持设立农产品保供应急物流团队。

3.1.3 管好菜摊

入市费用种类多、收费高, 经营者生活成本增加等, 是蔬菜价格逐年上涨的主要原因。着重充分发挥国资作用, 回购或控股重点蔬菜批发市场, 在公租房社区、低收入群体相对集中居住地、大型消费团体居所等地布局和建设公益性菜市场, 并纳入公共场所加强管理, 将市场管理费用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大幅度降低蔬菜入市费用, 提高政府调控市场的管理能力。

3.1.4 建好菜库

为调节市场供应和应对异常气候、重大灾害引发的“菜荒”, 应加快推进重点蔬菜生产基地、大型消费团体居住区 (如大学城) 、蔬菜零售批发市场的冷藏库建设, 既降低蔬菜生产和市场供应的风险, 也减少蔬菜流通损失。

3.2 加强科技生产

支持相关机构加大蔬菜研发力度, 加强区域性蔬菜研发机构及综合试验站的研发能力建设。深化区县、乡镇农技服务体系改革, 促进有关专业技术人员深入重点蔬菜基地开展技术服务, 着力推广优良品种和实用技术, 促进蔬菜生产增产增效。建立市、区县重大蔬菜科技专项, 推进蔬菜生产结构调整、品种更新换代和技术创新。

3.3 严管质量安全

民以食为天, 蔬菜质量安全, 直接关系百姓生命和“健康重庆”建设大计, 是最基本的民生工程。进一步完善市、县、乡蔬菜产销三级检测监控体系, 强化生产投入品监管和产加销全程监控, 建立和完善生产记录档案、进销记录台帐等制度, 加快形成从“菜园到餐桌”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在蔬菜主产基地、蔬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企业建立蔬菜农药残留检测站点, 配备相应人员, 严格质量追溯, 确保市民吃上“放心菜”。当前, 要坚决禁止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等5种高毒禁用农药和克百威、氧化乐果、水胺硫磷等高毒限用农药在蔬菜生产上使用, 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和使用高毒农药行为, 切实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管理和实名购药制度, 加大农药质量抽查和蔬菜农药残留例行监测力度, 严控生产用药, 严把安全间隔期、采前自检、产地准出、市场准入等关口。

3.4 完善价格监测预警机制

进一步完善覆盖重点产区、主要批发市场和大型终端零售市场的蔬菜产销信息监测预警体系, 加强蔬菜生产、市场供应和价格走势分析预警。由物价和统计部门牵头, 在系统调研的基础上, 制定蔬菜价格监测与信息发布办法, 明确责任主体, 规范信息采集环节、标准、发布方式与范围。发布蔬菜价格重大波动信息之前, 信息发布单位应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会商分析, 以达成共识, 增强政府信息的权威性。同时, 媒体要正确引导, 减少对个别不成规模品种“卖菜难”的“炒作”宣传, 避免给菜农造成更大损失。

3.5 建立蔬菜生产营销救助体系

严格执行《重庆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 完善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补贴制度。同时加快建立蔬菜生产营销救助体系, 在关键节点动用副食品风险调节基金对运输、进场、摊位、储备等费用进行补贴。对蔬菜生产、营销专业户因不可抗拒因素造成严重减收且生活出现困难时, 通过民政和扶贫救助体系, 及时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 使其尽快恢复生产和基本生活不受较大影响。

上一篇:银行“三法”学习体会下一篇:糖业考察报告